傳統學術期刊出版者包含傳統學術期刊出版單位和出版從業者。在目前我國學術期刊出版的制度安排下,學術期刊的產權屬于傳統學術期刊出版單位,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學術期刊數字內容的網絡發行,傳統學術期刊出版單位與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平臺的產權是分立的,雙方的關系僅限于學術內容的供需關系。傳統學術期刊出版單位為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平臺提供學術內容,同時獲得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平臺購買學術內容的微薄回報,傳統學術期刊出版單位并沒有實質性地參與到學術期刊數字出版中去,雙方之間基于利益、品牌和權力的矛盾由此而生。
學術共同體生產學術內容的質量決定了學術期刊的內容質量,學術期刊的內容質量決定了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平臺的內容質量,傳統學術期刊出版單位在學術共同體的支撐下成為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的基礎。在公共財政供養和數字出版平臺制約的雙重機制作用下,傳統學術期刊出版者的出版倫理建構顯得更加迫切,也是學術期刊數字出版賴以長足發展的根基。
首先,傳統學術期刊出版從業者要努力遵守《中國出版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培養職業責任意識,提升職業責任能力,積極探索學術期刊出版行業所面臨問題的解決途徑,并在具體的工作中勇于實踐,為傳統學術期刊出版與學術期刊數字出版尋找和諧共贏的發展路徑。
其次,傳統學術期刊出版單位應該在現行體制框架下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促使學術期刊出版從業者能夠盡心盡力地完成本職工作,積極走進學術共同體,獲得學術共同體的最新研究成果,從而支撐起傳統學術期刊學術質量逐步提升的社會責任。再次,傳統學術期刊出版單位應積極探索改革路徑,在整體上的學術期刊出版制度還沒有實質性改變以前,努力通過內部管理創新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例如在出版單位內部探索建立退出機制,以此來對沖事業單位體制所內生的人浮于事的工作作風。
最后,傳統學術期刊出版者都要充分關注學術期刊出版行業以外的發展和變化,積極把學術期刊出版行業以外的改革和創新成果引進到學術期刊出版行業里來。例如近年來眾籌模式發展迅速,要積極探索眾籌模式與學術期刊出版融合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另外,在各種主體的改革和演化方面也有很多新生事物,社會企業是新近探討的熱點話題,這種主體形式處于傳統公益組織和商事企業的中間地帶,既以商業的形式謀求發展壯大又充分關注社會公益,也許這種主體形式更加適應學術期刊出版這種強公益性的行業,傳統學術期刊出版者應積極嘗試引進新思維,探索學術期刊出版在當下中國快速發展和改進的有效途徑,這應該是學術期刊出版倫理的題中應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