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傳播研究》雜志內容豐富、思想健康,2018年創刊,目前以半年刊形式發行,刊物對外積極擴大宣傳,致力于提高雜志質量與影響。辦刊宗旨是 “中華文化立場?全球傳播視野”,致力于打造傳播學 “中華學派”,力爭成為華夏傳播研究領域高端專業性學術集刊。
《華夏傳播研究雜志》的背景與意義重大。在傳播學本土化的趨勢下,它旨在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傳播活動和傳播觀念。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變革,傳播形式和傳媒環境不斷演進,該雜志關注中國傳播現象的演變,分析媒體發展動態以及傳播政策對社會、文化和政治層面的影響。同時,在全球化進程中,它聚焦中國傳播與國際傳播環境的關系,通過比較研究和國際視野,探討中國傳媒在全球的影響力、傳播策略和文化輸出。此外,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也是其重點關注內容,致力于探索新技術對傳媒產業、社會和文化帶來的革新與挑戰。
該雜志涵蓋廣泛的研究主題,包括傳媒發展、傳播理論、新媒體技術應用等方面,每年出版數期。它注重以史鑒今,提煉華夏獨特的傳播理念和技藝;目標是既能解釋中國傳統社會的傳播現象與活動,又能推導中國當代社會實踐,實現傳播理論的當代創新;并通過對復雜傳播現象等的研究,形成一套能指導當下傳播活動、與社會運作方式緊密配合的傳播思想和制度。其已被知網收錄,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為推動華夏傳播研究、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做出了積極貢獻。
華夏出版學、華夏傳播與新媒體研究、華夏傳播的當代實踐、華夏政治傳播研究等
①凡向本刊投稿者,除附有書面特別聲明外,均視為投稿者承諾本刊上述各項要約。
②基金項目: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在正文后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③作者簡介:編排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學位,職稱或職位,主要研究方向(聯系電話,郵箱)。
④文章題名應簡潔、確切、真實反映文章的主題特色。不超過20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字、代號等(一般不用副標題)。
⑤文中引用文獻,首次列注時需標明全部出版信息,再次列注時方可簡化。注釋按照(作家,書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第幾頁)的形式進行標注。
⑥投寄本刊的稿件自發表之日起,其網絡傳播權即授予本刊。作者如有異議,請在來稿時說明。來稿文責自負,本刊編輯部有權對來稿做一定的修改或刪節。
⑦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GB3100-93),采用國際單位制(SI單位)。文中的外文字符應大小寫與上下角標清楚,黑體字符(張量、矢量符號)明晰。
⑧前言應充分說明研究工作的背景、意義、本文擬解決的問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引出重要文獻,全面評述相關研究工作,突出本工作的重要性和創新性,不要忽視國內同行的工作。
⑨摘要應準確概括全文中心議題,字數為200~300字。所列關鍵詞為3~8個詞組,且不應和文題中心詞雷同。
⑩參考文獻的標注方法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正文部分引用文獻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并在文章對應處標示出該參考文獻的序號。
一對一咨詢服務、簡單快捷、省時省力
了解更多 >直郵到家、實時跟蹤、更安全更省心
了解更多 >去除中間環節享受低價,物流進度實時通知
了解更多 >正版雜志,匹配度高、性價比高、成功率高
了解更多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甲35號,郵編: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