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6 04:06: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學本科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本科生 畢業論文 農學 質量
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是本科教學工作中重要的一環,既是對本科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創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礎,也是對本科教學質量的一個綜合檢驗。隨著本科教育的規范化,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已經成為本科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甚至有下滑的趨勢,這已經是本科教育中比較普遍的問題。筆者想把從事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工作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認識提供給大家,拋磚引玉,還望方家多加指教。
1 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畢業論文教學計劃安排未體現農業生產特點,研究時間不能保證
按照現行的教學計劃,農學專業往往論文和實習結合,安排在第6學期和第7學期之間,而其他專業往往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以河南當地農業生產情況為例,小麥一般在10月份種植,來年6月份收割;緊接著是玉米種植,并在10月收割。周年生產,一年兩熟。而學生的實習被集中在一段時間進行,時間安排上跟不上農事進程,也覆蓋不了哪怕一季作物的全生長期。由于需要集中時間實習,另一方面也導致其他時間的理論學習時間安排很緊湊。在平時,同學們很難抽出足夠的時間參加到老師的實驗中去。因此,目前的教學計劃,難以讓同學們有充分的時間對作物整個生長期進行實習和觀察,更遑論周年的觀察和研究了。由于時間上不能保證,即使有同學愿意提前參加到老師的科研中,以備以后寫畢業論文,也很難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承擔實驗任務,所得到的數據質量也不高,畢業論文的質量自然容易大打折扣。
1.2 生產、科研與教學脫節,經費缺乏
作為地方院校,農學專業的老師課題申請競爭很激烈,不少老師基本沒有課題經費支撐研究。因此,對于農業生產,往往也離得比較遠。即使有部分老師有些小課題,也只能是小打小鬧,脫離生產。另一方面,學校擴招,教學經費卻并未相應調整。由于對畢業論文的指導,往往是由老師命題作文,出現與生產脫節,炒冷飯的現象也不少。由于研究命題本身缺乏鮮活,也難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1.3 教學質量監督與評價體系存在缺陷,難以起到導向作用
盡管目前已經建立了畢業論文的監督與評價指標體系,但是其可操作性仍然不強。對畢業論文的評價,往往對格式、形式過于重視,對成績分布、材料是否齊全較多關注,而對于實習過程監管、論文學術水平的評價等實質性的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監控手段。老師們往往因為不忍心影響學生畢業,也存在放水的問題。由于這些原因,畢業論文評價指標體系并未真正起到導向作用。而同學們也往往因此而存僥幸心理,做論文時不好好做,寫論文時東抄西抄,甚至有造假的情況。
1.4 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一些同學學習態度松懈,未能認真對待畢業論文工作。認為大四找工作忙,學校不會怎么樣。而學校也因為近年就業壓力大,而存在放松監管的情況。這更助長了學生們學習態度上的松懈。
知識面狹窄,求知欲不足,難以應付綜合性的作業?,F有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養成了學生被動受學的習慣。不少學生,在大學四年中,習慣于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的學習模式,平時很少瀏覽專業期刊,知識面狹窄,對行業缺乏基本的了解。這樣的情況,是很難想象能夠在畢業論文寫作中能夠寫出新意和深度的。
綜合素質不強,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弱。一些同學缺乏基本的分析綜合能力,邏輯思維混亂,語言表達功底差。寫出來的文章,不知所云。語病連篇。大學院系往往沒有開設大學語文課程,使同學們失去了提高的機會。英語過級的強制要求,使得很多同學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背記英語單詞上面。
2 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質量的途徑
要提高畢業論文的教學效果和論文質量,根本還在于學生,畢竟論文是要學生自己寫出來的。而各種制度和教學計劃,都應該圍繞能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如何杜絕學生的僥幸心理進行設計和管理。為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實現畢業論文教學質量提高。
2.1 鼓勵緊貼農業生產實際的選題
農學類本科生的培養,主要目的為服務于農業生產。如果學生學習時就脫離實際,畢業后即使參加農業方面的工作,也很難短時期內適應過來。當前不少農學類本科生畢業后,往往在農資行業工作。這類崗位酒需要扎實的農業生產實踐經驗。因此,如果在畢業論文選題時,就貼近生產實際,將有利于畢業生的能力培養。院校各級部門應該設計配套政策,鼓勵指導老師提供緊貼生產實際的選題。同時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當地農業科研活動,既提高教師本身的業務能力,也為學生實習提供經費保障,以實現以科研促教學的目的。
2.2 根據農業特點,對教學計劃作出相應調整
農業生產周期長,難以重復。因此,在畢業論文工作中,要求在實習實踐,論文工作時間安排上作出調整。如劉世亮等提出的全程實習模式,能夠較好地解決畢業論文時間難保證問題。但是,要實現全程實習教學,必須要在課程設置上作出較大的調整,嚴格控制學生理論課學習負擔,以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老師的科研工作。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取消專門的實習時間,通過教學時間表的調整,讓學生自由安排時間,達到實習和畢業論文工作的目的。
3 評價指標要作導向性的調整設計
在畢業論文評價指標中,應該減輕對形式審查的重視,而把更多的注意放到學術價值評價上,同時,應該把是否聯系實際,以及論文工作的過程納入考核的內容。這樣,真正從評價指標的導向上,讓學生和指導老師對畢業論文重視起來,并主動地把畢業論文工作于農業生產實際相聯系。院校各級管理部門應該嚴格把關,真正做到鼓勵先進,鞭策落后。這樣,從制度上杜絕學生僥幸心理。
4 鼓勵學生盡早參加老師的科研活動
大學生在進校后,應盡早完成專業教育,并在第二學期開始,鼓勵學生參加到教師的科研活動中去,在具體的科研中,認識農業生產,拓寬視野。學生們只有到具體的生產實際中去體驗,才有可能逐步培養專業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自己認識到畢業論文將從哪里出來。
5 經常舉辦學習交流專題報告會,分享樂趣和經驗
院系學生工作部門應該密切配合,經常舉辦特定專題的學習交流報告會。在報告會上,讓學生們有充分的機會展現自己的學習成就,并和更多有興趣的同學交流經驗。
〔關鍵詞〕本科畢業論文;研究能力;研究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096(2012)06-0117-06
一、引言
近年來,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問題和弊端屢屢被曝光,飽受詬病。學界就此也有許多研究。少數觀點主張取消本科畢業論文,更多的關注和研究集中在如何改進和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方面。總結回顧近年來相關的研究,筆者發現,就本科畢業論文階段工作本身思考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觀點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從本科階段教育全程來考慮問題。如朱勁松和陳欣提出畢業論文不僅是對本科生在大學期間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全面考核,又是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基本功的訓練,以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綜合運用的能力[1]。蔣亦華認為,畢業論文是對我國本科培養規格和培養質量的表現維度[2]。喬瑜和李康主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論文意識,鍛煉學生的能力。課堂教學盡量運用啟發式、探討式、辯論式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主動搜集資料和積極思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閱讀較高質量的專業學術論文,盡可能地在中期測評或者課程考核中較多使用論文寫作的考核方式,及早開始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自己開展研究或參與教師從事的課題研究,盡早參與到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來[3],等等。
筆者一貫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是對本科階段教育質量的一種綜合性考試;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不高,就意味著本科教育質量不高;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根本途徑,應當是全面改進本科教學工作[4]。從這個角度講,多數研究的方向是正確的。但相對而言,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是此方面已有研究的一個缺憾。由于缺少數據支持,有關的研究結論還不足以令人十分信服。鑒于此,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同類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若干研究假設,并設計問卷收集第一手數據,用數據分析來驗證相關的假設,支撐研究結論。
二、問卷設計和樣本
1.問卷設計
問卷主要基于下列研究假設設計:
第一,本科生研究能力低下,難以按規定的標準完成本科畢業論文工作。
第二,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存在一定的設計缺陷或未得到有效落實,導致學生研究能力低下。
第三,包括教學、考試等環節在內的本科教育模式存在問題,不重視研究性、探索式教學與學習,影響到學生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
第四,本科階段缺少學術研究氛圍,對學生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培養不利。
第五,畢業論文工作期間,受學生心態不穩、寫作時間不足、學校資源不足和導師指導不利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畢業論文質量不高。
問卷第一部分包括性別、年級、專業門類、學校類型等4個問題,作為分類變量使用;第二部分擬了解評價被調查者的研究能力,分為5個維度,每個維度包括4個問題;第三部分旨在調查分析影響研究能力的因素,分為4個維度,每個維度也各含4個問題;第四部分設4個問題,由正在撰寫畢業論文的應屆畢業生回答,了解對論文寫作條件的評價信息。
第二、三、四部分共40個問題均采用李克特七級累加量表方式提問,被調查者根據符合自己情況的程度打分。最不符合自己情況的記1分,最符合自己情況的記7分。其中有些問題的提問不完全屬于詢問主觀態度,還包含了行為結果,如“我曾經公開發表過學術論文或曾嘗試投稿”,對此本文也采用了由被調查者評分的方式,原因在于筆者想了解被調查者“做這件事(如)的意向強度”信息。相應地,對這類問題做數據分析時,筆者也不使用絕對的表述方法,而采用“認可”、“傾向于”和“不認可”這樣的表述。其中,本文將得6分或7分的結果判定為“認可”或“傾向于”某種說法或結論,而將得1分或2分判定為“不認可”某種說法或結論。即:“認可”、“傾向于”等同于得高分,“不認可”等同于得低分。
40個問題中有24個為正向問題,16個為反向問題,在數據錄入時做了分數轉換調整。
分數匯總后,研究能力各維度和合計得分越高,表明被調查者的研究能力越高、信心越足;影響因素各維度和合計得分越高,表明該維度或全部維度對研究能力的正向影響越強。由于量表的7級計分方法在分析表述時不夠方便,為此,本文分析時將量表的7級制得分轉換為百分制得分。
問卷初稿曾做過小規模試驗性調查,經過分析和修訂后用于正式調查。
2.樣本
本次調查采取派調查員到有關高校校園或自習室,隨機發放并現場回收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涉及遼寧省的8所高校,其中包括1所985院校,1所211院校,6所普通高校,共發放并收回問卷1 465份。對收回的問卷做了可靠性分析和篩選,凡校驗問題得分結果明顯矛盾的問卷均予以剔除,最終保留并用于分析的問卷為1 251份。
該1 251份問卷構成一個樣本?;窘Y構是:
第一,性別結構:女生占53.6%,略多于男生。
第二,專業類別結構:共涵蓋了11個專業門類。占被調查者總數比重較大的為經濟學(16.1%)、法學(5.4%)、文學(4.1%)、理學(12.5%)、工學(40.3%)和管理學(16.8%)等6個門類,哲學、歷史學、教育學、農學和醫學等5個門類被調查者數量較少。為防止造成分析偏差,在進行專業門類分析時未包括后者。
第三,年級結構:調查表共設了5個年級選項,除正常的1至4年級外,針對個別專業或試驗班有5年學制的情況,另設了一個“其他年級”選項。各年級被調查者人數結構為:1年級21.6%、2年級34.6%、3年級32.3%、4年級和其他年級11.5%。
第四,學校類型結構:普通高校、“211”院校、“985”院校(雖亦屬“211”院校,但分列)被調查者占總體比重分別為70.3%、14.1%和15.6%。
受條件限制,本次調查所形成的樣本不是隨機樣本。但從高校類型、專業門類等方面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這個樣本的分析可以大致折射出遼寧高校本科生總體的一般情況。
通過信度分析,筆者認為本次調查的信度處于可以接受的水平。研究能力合計(含20個問題)的α信度系數為0.859,其下各維度(各含4個問題)最高為0.734,最低為0.350;影響因素合計(含16個問題)的α信度系數為0.667,其下各維度(各含4個問題)最高為0.673,最低為0.398。
三、樣本數據匯總及描述
【關鍵詞】:農學;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環節。為了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各高等學校都努力改進實踐性教學體系,把課堂教學、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社會調研以及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從科學知識型向科學知識實用技能型的轉化。
1 從教學方法上加強專業課程的實踐內容
大學生獲得專業知識的必備教學環節是農學專業課程體系其特點是技術性強、實踐性強,通過實驗內容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實驗促進理論課的學習。
改變以往的教學的方法。作物栽培學和作物育種學是農學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其特點是實踐性特別強,傳統的方式是首先講授理論,然后進行實驗和田間參觀,課程學習與生產實踐脫節,學生動手實踐性和參與性較差,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主動性;新的教學方式采用生產實踐式教學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作物栽培學的授課方法是根據作物生產的技術環節安排教學時間,將作物生產環節分解為整地、播種、中耕管理、收獲等環節,在每個生產環節出現時,教師將學生帶到生產現場直接講授;作物育種學也采取與栽培學相似的教學方法,將課程環節分為育種圃建設、雜交、田間選擇、考種鑒評等環節,教師針對各環節在田間講授。
2 提升畢業論文質量,培養學生科研創新精神
畢業論文是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在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指導教師隊伍水平,要求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師,必須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技術職稱,而且畢業論文的研究內容必須是科研課題的一部分內容。這些舉措的實施,使教師的科學研究活動與大學生畢業論文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促進了學生的求知欲,激勵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五學期期末開始論文選題,首先由指導教師擬定研究題目或學生自擬題目,學生根據興趣選定論文題目,學生與指導教師實行雙向選擇;確定論文題目后,學生進入指導教師的研究室,在導師指導下查閱文獻,完成開題研究報告,進行試驗研究。畢業論文的試驗在第六、第七兩個學期進行,貫穿整個作物生長季節,在此期間學院組織教師進行中期檢查
l~2次;第八學期完成論文的撰寫和進行答辯,由農學院學科組分派老師按畢業論文寫作要求對論文進行評閱,給出評定成績,此成績是學生能否參加答辯的重要指標,評閱不合格者,不能參加答辯;合格的論文,將論文返回給學生,學生對照評閱意見與指導教師進一步的進行交流、修改,申請答辯;由至少1名校外專家組成5人答辯委員會,嚴把答辯質量關,對第一次答辯不合格的同學,一周后進行第一次答辯。 轉貼于 農學專業建立了一整套涵蓋論文選題、開題、中期檢查、評閱、答辯等各個環節的規章和制度,取得了明顯效果。
3 強化生產實習,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高等農業院校的學生,不但要學完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通過畢業生產實習,把已經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運用于生產實踐。這不僅是鍛煉學生、使學生在綜合能力上得以提高的過程,而且可以對教育質量進行綜合檢驗。農學專業在總結多年生產實習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目前大學生就業等基本情況,對生產實習進行了多方面改革,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
3.1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避免生產實習與找工作的矛盾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使大學生在最后一學期,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就業找工作
方面。過去安排生產實習計劃在時間上與找工作沖突,效果不好。為使生產實習不與找工作爭時間,又能提高生產實習的效果,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式,明顯提高了生產實習效果。第一,將實習環節分散到多個學期。如針對耕作技術的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針對栽培技術和育種技術以及制種技術的實習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學期、針對生產現場和社會調查的實習在第八學期進行。第二,實習采用集中方式進行。如耕作實習、制種實習分別安排在1周里集中完成,春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的第四周至第七周集中完成。第三,第八學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調查,采用分次進行?,F在將生產實習分為3~5個關鍵環節,每一環節集中3~5天時間集中完成,避開招聘會時間,提高了實習效果。
3.2面向社會,加強同社會的聯系
我們把社會義務咨詢活動和社會調查,也列為實習內容。通過咨詢活動,不僅增加了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也讓社會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而且鍛煉提高了學生的演講水平及適應社會的應變能力。讓大學生利用生產實習的機會把自己切實地置身于民眾之中,面向社會、了解社會,服務于社會,從中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這不但是畢業學生未來工作的需要,也是大學生自身的責任。
3.3強化實習指導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實習效果
農學專業是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單靠實習單位的技術人員指導生產實習是不夠的。
關鍵詞:農學專業人才培養;就業;專業改革
一、華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1.學校農學專業概述農學專業是華南農業大學最早設立的專業之一。在近百年的辦學過程中,專業實力不斷提高,其中作物遺傳育種學科和生態學科被列為學?!?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該專業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特色專業,2012年成為廣東省的重點專業。2.農學專業教學模式分析2001年,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張桂權教授提出,要結合當下農學專業人才培養需求趨勢,為農學專業設立更為細致的方向,在專業下設立了三個方向,即農業信息技術方向、農產品標準化與貿易方向、農業生物技術方向。每個方向的培養方案各具特色,同時實施教師隊伍的培養提高、教學方法的改革等措施。在各個專業方向課程的安排上,有五分之二的課程相同,涉及通識課及專業課,即農學專業要求每一位學生具有扎實的農學基礎理論知識,專業上總體呈現大同小異的特點。在技能方面,農學專業注重培養學生進行田間試驗和統計分析、進行作物高產栽培、培育作物新品種、組織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農產品質量檢測和農產品經營管理與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基本技能。3.人才培養模式創新(1)特色實踐教學模式。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在課程體系中加大實踐課比重,提出了實踐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辦學,建立特色實踐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專業人才。(2)導師制培養方式。華南農業大學教學相關文件規定,農學專業學生大二即啟用導師制,導師負責指導學生進行試驗及畢業論文,每位學生選擇導師一般是先考慮本院系內老師,若是對其他院系老師的研究方向感興趣,亦可跨系選擇導師,甚至可以跨學院跨學校選擇導師。(3)設立本科生科技創新項目??萍紕撔马椖康拈_展對于培養大學本科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團隊意識等都有著促進作用。從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近3年的項目審批情況來看,各類科技創新項目立項已超過82項,參與人數約350人,結題率高達98%,投入金額約10萬元。對比往年數據,每年參與科技創新項目的學生獲得各類獎學金的人數都在遞增,在專業學習、綜合能力提升等各方面都有較為明顯的提高。
二、農學專業畢業生近年就業情況分析
1.就業形勢好轉《2008-2010年本??茖I就業狀況》數據資料顯示,農學專業就業形勢逐年好轉。據有關媒體報道,近兩年廣東省應屆大學生就業率高達95%,農學類本科生就業率超過95%。經統計,華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就業率在2008年至2012年逐年提高,近兩年排在同類專業的前列,2011年農學院三個不同方向的農學專業就業率達到100%。除此以外,2012年農學專業有5名本科畢業生因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的資助而出國深造。2.就業流向多樣調查顯示,華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畢業生在2010-2013年的就業率依次為96%、97%、97%、99%。針對農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流向進行調研分析,進入國企相關機構的所占比例連續三年維持在的10%左右,進入私營企業的比例呈增長趨勢。升學深造占農學類總人數的比例依次為8%、12.2%、31.9%、23.4%,農學類專業本科生選擇升學深造的人數越來越多。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學生考研的動機是為了職業發展,考研成為農學專業本科生重要的畢業去向。3.就業對口率低針對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生就業流向進行調研分析,近四年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的畢業生所占比例依次為45.8%、57.5%、37.9%、36.7%,比例逐年下降。跨專業就業的畢業生中,30%迫于家庭壓力,28.3%對農業不感興趣。
三、農學類人才培養與供需分析
1.人才供給分析通過對2013年畢業生進行就業跟蹤問卷調查,發現華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學生在培養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分析如下。農學院2013屆畢業生318人,約64%的人認為影響就業的最大因素是個人實際能力,有20%的人的認為是所學的專業,接著是計算機技能、英語能力、學校社會聲譽、家庭背景等。因此,學好本專業知識和提高個人的實踐能力,對農學畢業生來說是就業的重要籌碼。有64%的畢業生認為求職過程中遇到最主要的問題是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24%的畢業生認為是信息嚴重不足。因此,多方面發展自己,增加就業技能,重視拓展就業信息,重視自己的職業規劃,應該是農學院畢業生必須考慮的。2.人才需求分析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現代農學和過去農學有許多不同。農業院校培養出來的農學專業畢業生會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高端測試設備和儀器,從而能在先進的實驗室里學習知識和技能,在現代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等技術平臺上進行科學的探索和研究。通過對吸收農學專業人才相關農業企業的問卷調查,總結各用人單位在選聘畢業生中考慮問題的星級指數,可看出,綜合素質與學生專業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兩個要素。所以,農學專業畢業生在農業領域就業的競爭力是最大的。
四、農學類本科人才培養建議
1.明確培養目標,開展特色培養華南農業大學對農學專業進行整合改革后,構建了“四模塊”的教學體系。因此具體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可依循通用型教育的思路,并密切結合市場實際人才需求開展特色培養,使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優化。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從本專業、本學校及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畢業生反映的專業面太窄這一問題,研討出具有廣泛性、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把培養能力作為專業教學的重點,培養能在新形勢下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2.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專業培養應該提供較多高質量的課程實踐,使培養計劃落到實處,使學生專業能力能夠得到提高;同時學校應該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訓課程或學習平臺,這樣可以提高學生除專業技能外的其他綜合能力。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填鴨式”教學日趨嚴重,因此應對施教方法進行改革,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赏ㄟ^設立論壇演講答辯、討論解析、師生自由辯論等多種形式,把學生放在教學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提高語言表達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3.推動校企交流合作,增強人才培養實效性從企業一線崗位的優秀人員中聘請、聘用一部分流動師資,這些優秀的工作人員相對于長時間待在學?!熬幹啤眱鹊慕處熡懈S富的社會實踐經驗,能傳授給學生更貼近實際的管理、營銷手段。兩種師資相結合,既能保證課程理論體系的完整,又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學生將來更快地適應市場的需求。4.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根據農學類人才的特點,利用本校本地區學科與教學優勢,學??梢蚤_展與動植物生產、電子商務及特色農產品開發等相關的特色創業培訓。在國家農業創業政策、農業市場環境分析及生產技術環節上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為未來做好準備。
五、對其他農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建議
1.創新農學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社會對農學專業人才的實際需要,華南農業大學調整了農學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在農學專業教育改革上多次進行創新,形成了較為成功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把專業課程設置的橫向拓寬與縱向深入統籌起來。通過建立教學和就業實習基地,適度、適量地增設研究型課程與實踐型課程,同時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并強化了社會實踐環節,把社會實踐和教育實踐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同時,華南農業大學還聘請一線企業技術和管理人員走進課堂,講授栽培、育種等的實際情況和實踐經驗,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設計和人生規劃。2.優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企業及學校雙方注重“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聯合培養不僅限于畢業實習,部分課程實習亦可在企業完成。首先,整個農業行業的企業為學生提供機會和平臺,學生可以學以致用,提高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同時,企業也能提前發掘適合自身需要的人才,解決人才缺口問題。3.加大科研支持力度農學專業學生培養除了依靠專業知識教學外,科技創新項目申報也起著推動作用。一直以來,華南農業大學積極申報科技創新項目,同時鼓勵學生畢業論文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不僅能鞏固農學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知識,還有利于培養其思維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今后走上科研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向東,張桂權,蘇雄武.基于現代農業的農學專業改革與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12(9).
[2]李偉,劉春燕,王維.農學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近三年實踐教學為例[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
[3]劉圓,陳霄.近兩年廣東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5%[N].羊城晚報,2014-11-09.
[4]朱冬蓮.地方農業院校農學類本科專業學生就業問題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2.
[5]劉向東,郭海濱.現代農學專業實驗課整合改革研究——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3(5).
關鍵詞:環境工程 實踐教學 探索與實踐
環境工程是一門綜合性的新興學科,幾乎涉及到自然科學的各個方面,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與環境學科聯系非常緊密。針對我校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就業主要面向政府環境保護與規劃管理部門、工礦企業、環境工程公司、科學研究等單位從事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等工作,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1.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思路
環境工程專業是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多學科交叉的專業,圍繞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的目標,制定符合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優化、突出實踐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建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實際專業技術的熏陶、提升專業的認同感、對環境工程有更充分、具體的認識;同時也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學生擇業的要求,多途徑、多層次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保證學生順利就業。
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主要圍繞幾個方面展開:通過確立學生就業去向,搞好 專業定位,合理規劃課程體系,確立適合各個年級實踐技能要求的教學點及教學內容;建立位于學校、社會、企業的實踐教學基地,建立環境工程產學研基地,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專業技能與研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建立互動式的教與學關系;企業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在實踐教學中得到充分貫徹和體現;面向就業的畢業實習場所為就業作良好鋪墊:學校、院系、教研室、教師間上下一致,良好的辦學氛圍是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得以貫徹實施的保證。
2.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內容
2.1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基本構成和教學目標
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系統地安排了專業技能訓練課,實踐教學內容與專業人才培養密切相關,各門實踐教學課程均有嚴格的評價考核標準。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畢業實習等。
①課程實驗包括基礎實驗、操作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主要課程有《環境監測》、《環境化學》、《化工原理》、《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城市給水管道工程》、《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等,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②課程設計是工科學生必須經歷的實踐教學環節,以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為目的,《泵與風機》、《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噪聲控制工程》等課程中都安排課程設計環節,以加強學生對工程、設備的設計能力;
③認識實習主要是結合課程教學和課程設計來實施,以參觀實際工程為主,了解生產中對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處置方法,使學生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相結合;
④畢業實習是學生畢業前的一次綜合實踐教學,一般根據自己的意向選取1~2個方向實習,包括環境監理、環境執法、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環境工程設計、污染治理等實際生產工作,以進一步學習和實踐環境工程的理論,提高實踐能力。
學生實踐教學除了完成各門實踐課程外,還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專業相關的課題研究,一方面可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實際分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還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動態,為環境工程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積累經驗。
2.2實習基地的建設情況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保障教學質量的硬件因素之一。我系歷來重視實踐教學,關于建設和利用好校外實習基地,我系亦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幾年來,在校內實驗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系想方設法,對外拓展,通過多番調查和研究,分別與江門文昌沙水質凈化廠、廣州綠茵環境工程公司、東莞市塘廈鳳凰崗科達水務有限公司塘廈污水處理廠、中山市黃圃食品工業園污水廠、深圳平湖污水處理廠和廣州市瀝滘污水處理廠等6家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作為我系的校外實習基地。另外,我系還與廣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石油化工總廠、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等10家單位長期合作。通過在實習基地請有豐富經驗的現場工程技術人員,介紹現場設備、工藝流程、結構原理和作專題技術講座等,學生能將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對專業知識的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也可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與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我系領導、教師非常重視實踐教學,每次實習前都認真討論內容安排,結合基地具體的經營項目,安排學生參與生產經營業務,充分利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平臺,直接到實際中去實踐。同時,還選派教師與學生一起到實習基地進行跟蹤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對學生的管理和實習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獲得實踐一線的有關資料,便于學校結合企業意見,對專業課程、教學重點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而且,為加強實踐教學,理論聯系實際,我系還專門引進了生產第一線的設計施工人員充實教師隊伍(現引進教授級高工1名,高級工程師1 名)。
通過校外實習基地,結合校內的金工實習基地,基本能滿足教學計劃中的認識實習、課程實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等方面的要求,從多方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2.3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
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是對學生科研能力、設計能力的系統訓練,學生可以選擇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可以選擇環境工程及相關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方法改進、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及環境管理等方面的內容;畢業設計主要在污(廢)水治理、廢氣治理及噪聲控制等方面結合工程項目進行。
教師出的論文題目經學術帶頭人、教研室的討論、審閱后再發給學生,從論文題目人手,也就從源頭上保證了論文質量。在論文題目確定后,于4年級開學初即向畢業生下達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任務書,讓學生早作準備,盡快進入角色,開始論文的調查、實驗、制圖等工作。指導教師每周要對學生的紀律表現、進度、質量等方面進行
考核,并填寫畢業論文(設計)過程紀錄表,作為評定成績的一個重要依據。
3. 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效果
環境工程專業200l~2007級一直按照這一體系運作進行實踐教學工作。從學生及畢業生用人單位反饋回來的情況表明,我系培養出的本科畢業生,不但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勝一籌。總體上講,教學質量較好。2005~2007連續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91%以上,最終就業率達到98%以上,三屆畢業生無論初次就業率還是最終就業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結論
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是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積累,并通過有意識、有計劃的培養中逐步形成、逐步實現的。實踐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義。經過近8年的規劃及實踐,以就業為導向的環境工程實踐教學體系行之有效,促進了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建立了互動式的良好教與學關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通過建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環境工程專業人才,使學生得到實際專業技術的訓練,對環境工程專業有了充分、具體的認識,使學生得到實惠,保證了學生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李 森等.形成以實踐教學為專業特色的一些探索——以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為例[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27(8):92-96.
[2] 方 勇等.高職涉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07(17):187.
[3] 陳曉玲等.草業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農業與技術.2004,24(4):103-104.
關鍵詞: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8-0176-03
Abstract:Request of horticultural profession to graduate has been elaboration,an effec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view of existence insufficiency of horticultural horticultural profess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and the contents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measures to ensure it normal opera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Horticultural profession;Practical teaching;System;Establish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高速發展,高等教育發展也應及時適應新的變化,作出新的調整,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階段轉型――從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高等教育主要培養既具有大學層次知識水平與科研能力,又具有從事相應專業實踐能力的高技能應用人才[1]。園藝專業是一個實踐應用型的專業,其專業目標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較完整的現代生物學和園藝學知識體系,具有較寬厚的園藝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較扎實而熟練的基本技能[2],具備較強的學習實踐能力、文化素質和科學素養,能適應園藝植物生產、園藝植物遺傳育種、園藝設施規劃與設計以及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3]。
在培養高端技能人才的過程中,實踐教學在各專業人才培養中均有其特殊之處。園藝專業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環節,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其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又能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創業目標和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增強組織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創新創業的綜合素質[4]。由此可見,實踐教學是學生認知社會、熟悉職場環境、培養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性教學環節[5-6]。然而,在偏重理論的師范院校開辦非師范專業,特別是實踐性很強的園藝專業,實踐教學是個非常薄弱的環節,成為了師范院校園藝專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師范院校能否有效地構建和運行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決定了師范院校園藝畢業生能否滿足園藝行業對人才的要求,這也是師范院校園藝專業本科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本文分析了師范院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本校園藝專業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1 園藝行業對園藝專業畢業生的基本要求
隨著園藝產業的高速發展,園藝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劇增,對人才專業技能的要求也更高。新時期園藝產業要求園藝專業人才除了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具有扎實系統的園藝專業知識,并能夠根據專業知識解決生產實踐中所遇到的基本問題,還要了解本專業的先進科學技術,創造性地進行科學研究和新產品開發[7-8]。
2 師范院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缺乏園藝類的專業教師 目前,師范院校的教師普遍擁有較高學歷,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但他們多數很少參加過園藝植物生產過程,自身的實踐操作技能不夠豐富,導致優秀的實踐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而且,學校招收的大部分園藝專業的課程教師,他們主要進行基礎研究,缺乏過硬的實踐技能和師范技能,使實踐教學與理論知識出現相對脫節現象。
2.2 園藝實踐教學與生產實際脫節 由于受試驗田規模、環境季節變化、設備老化、經費短缺等條件的限制,師范院校園藝專業在實施專業實踐教學時,多在室內進行,以教師講解演示模擬為主。因此,學生缺少獨立操作的機會,進而導致減少了動手鍛煉的機會。而且,園藝植物種植和生產受季節變化和天氣情況影響較大,在實踐教學中很難使各項專業技能訓練與園藝植物實際生產周期相一致,這種情況下的實踐教學與真正的園藝生產實踐存在很大的差距和脫節。
2.3 尚未形成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園藝專業作為應用型很強的農學專業,要求實踐教學在園藝課程教學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然而,多數師范類院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分散零碎,缺乏過程質量控制,實踐考核方式隨意,大部分仍局限于撰寫實驗報告、實結和心得體會等方面。針對師范院校的自身不足,必須借鑒農業高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而實現園藝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滿足園藝產業的要求。
2.4 缺少獨立的實習基地 多數地方師范院校是以培養師范生為主,占用了大量的經費投入,而對于非師范專業的投入相對不足,要想在短時期內建立完整的校內實習基地是很不現實的。師范院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足,專業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建設偏少,實踐教學場地有限,專業實踐設備缺乏。此外,除個別園藝專業教師外,學校很多任課教師與園藝企業缺少有效的溝通與合作,進而導致校外專業實習工作難于開展。
3 師范院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3.1 明確園藝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作為現代農業最具活力的一支,園藝產業憑借著其品種的多樣性,生產經營的復雜性和作物生產的觀賞性而成為最能體現農業現代化特色的一個產業。園藝專業本科畢業生獲得的學位是農學學士,其培養是有較強的適應性、社會責任感和一定專業特長的應用型人才,要掌握較完整的現代生物學和園藝學知識體系,具有較寬厚的園藝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較扎實而熟練的基本專業技能,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及文化素質和科學素養,能從事果樹、蔬菜、觀賞園藝、設施園藝、園林綠化與養護以及其他相關專業方向的現代園藝科技推廣、產品開發、經營管理及教學和科研等業務工作[9]。因此,園藝專業畢業生應該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和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這樣才能夠解決園藝植物生產的實際問題,進而很快適應工作需要。
3.2 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
3.2.1 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指導思想 根園藝專業培養規格和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師范院校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圍繞著實踐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課程設計、教學實訓、課程實驗、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按照專業要求運行,擺正各個環節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的位置,理順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關系,把培養服務園藝產業第一線所需要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10]。因此,園藝專業畢業生不僅要掌握必備的理論知識,更要具有較強的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
3.2.2 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
3.2.2.1 認知實 認知實習是實踐教學的感性認識階段。在教學中,我們要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到果園、菜地、公園、綠化苗圃中去進行現場觀摩學習,在果園中講授果樹修剪,在菜地里學習蔬菜田間栽培管理技術,讓學生眼看、口問、手動、思考,身臨其境,親自體驗,增加專業認同感,穩固專業情緒。社會實踐活動應該安排在每個暑假中,可以將對園藝行業發展狀況及人才需求作為調查主題進行調查,以加深他們對園藝產業發展趨勢的了解。
3.2.2.2 基本技能訓練 基本技能訓練主要包括課程設計和課程實驗,是實踐教學的基礎訓練階段。師范院校教師有很強的基礎學科理論水平,能很好地通過實驗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實驗圖表的制作、實驗報告的撰寫等實驗能力。學生通過獨立的實驗,能夠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3.2.2.3 專業技能訓練 專業技能訓練是實踐教學的主體,是培養學生園藝專業能力的基本環節,包括園藝學野外實習、畢業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通過與園藝企業合作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使學生熟悉企業生產的實際操作、技術參數和要點、現代化設備和生產技術與科學管理等方面,為其從學校走向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3.2.2.4 科研能力訓練 科研活動是一種綜合的實踐訓練方法,也是高層次創新能力培養活動[11]。師范院校有很多高水平的教師,擁有很強的科研實力和條件,通過科研活動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嚴謹的治學作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由于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限制和課余時間的不確定性,科研活動可以采用諸如協助教師搞科研、參加科技競賽、畢業論文、實驗室開放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大學生科技興趣小組等形式來完成。
3.3 實踐教學體系運行的保證
3.3.1 發揮堅實的基礎課平臺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是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應用性專業發展的基石[12]。師范院校一般在生物、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等學科具有很好的師資力量和較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在基礎課平臺方面具有辦農科的優勢。因此,師范院校要充分利用基礎實驗課的教學,適當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同時,要完善實驗成績考核體系,強化學生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13]。而且,學校要充分利用后起優勢,購買先進的專業實驗儀器和設備,創建高標準的專業實驗室,以初步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
3.3.2 加強校企聯合,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校外基地是專業實習的主要場所,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要充分調動基地參與專業實踐的積極性,就必須要實現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建立互利共贏的產學研合作關系[14]。通常情況下,學校在增設園藝專業初期,學校會主動與園藝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立一些校外實習基地,這些基地保證了學生實習的順利進行。然而,大部分師范院校的園藝專業平臺建設基礎薄弱、專業技術人員較少、社會影響力不高。因此,只有一些中小企業才與師范院校進行合作,這些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在接受學生的數量和對學生專業培訓的支持力度上都比較弱。
3.3.3 聘任校外技術人員指導實踐教學 為了緩解專業實踐教師短缺的問題,學校可以聘任農業科研單位的科教人員做兼職教師,定期來學校指導園藝專業實踐,也可以聘任園藝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校外兼職導師進行專業實踐指導。另外,學校派遣學生到企業學習的過程中,學校專業教師應該定期到實習單位進行學習交流,不僅能檢查學生的實習效果,也能加強校企合作關系。
4 結語
加強園藝專業實踐技能,是當今園藝科學技術的必然要求。師范院校園藝專業不僅要利用其傳統優勢培養學生具有寬厚的基本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加強專業實踐訓練力度,提高其實踐能力。只有這樣的學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滿足園藝產業的需要,進而促進師范院校園藝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左偉.博雅經典教育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辯證關系[J].社會科學家,2016(2):121-125.
[2]黃丹楓.園藝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和教材建設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1(1):48-49.
[3]徐昌杰,鄧秀新,黃三文,等.園藝學多學科交叉研究主要進展、關鍵科學問題與發展對策[J].中國科學基金,2016(4):298-305.
[4]張菊平,陳雙臣,李秀珍,等.園藝專業實踐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40):88-89.
[5]陶秋燕.應用性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41-42.
[6]徐強.高校園藝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4):63.
[7]鄧明凈,張義奇,盧偉紅,等.從園藝專業就業情況談園藝專業建設[J].時代教育,2013(5):33.
[8]唐麗.林業院校園藝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7(2):24-26.
[9]李天來,張凱斌.園藝專業本科生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及綜合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16-21.
[10]徐森富.構建農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6):32-33.
[11]劉建民,秦惠潔.實驗教學質量評估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21(3):4-8.
[12]劉國買,譚軼群.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深化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21(4):132-133.
[13]項小燕,吳甘霖,王志高,等.實踐教學在植物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J].生物學雜志,2013,30(2):102-104.
關鍵詞:發酵工程設備;教學改革;實驗
發酵工程設備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專業學科,密切聯系生產工藝和相關設備。發酵工程設備實驗教學是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實踐的重要環節,也是發酵工程設備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聯系的必要步驟。本課題組逐步完成了實驗室的組建和完善工作,同時進行發酵工程設備實驗的教學過程進行了改革探索,獲得了明顯的實踐效果。
1發酵工程設備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發酵工程設備實驗教學改革前內容以教師為主,學生按理論知識的講授內容完成實驗,實驗主要驗證性實驗,關聯性和系統性較差,實驗內容相對分散孤立,教學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許多實驗不注重過程,只重視結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被遏止。并且傳統實驗教學內容的不足,往往滯后于新知識、新技術的發展。為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本實驗教學模式確定為連續性和關聯性較強的綜合性實驗。
2發酵工程設備實驗教學改革內容
本實驗教學模式旨在激發學生的對發酵工程設備實驗的興趣和探索心,提升學生歸納總結理論知識點、自己解決實驗存在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全面發展個人科研素質的機會,使其較早具備科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有助于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本實驗教學模式既要提供必要的實踐條件,還必須實踐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規劃和步驟分解。
(1)根據學生興趣與個人能力進行自由組合和分組,分組實驗的組內成員互相幫助、取長補短,服從實驗室的統一安排與管理。
(2)在學生正式實驗前,要進行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培訓,并進行考核。
(3)實驗內容方面,指導教師即可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好的綜合性實驗,也可由學生本人提出實驗設計方案,指導教師協助完善把關,借此達到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個人科研能力的目的。
(4)學生首先查閱大量文獻,在此基礎上提出實驗方案,指導教師隨時對實驗過程中的技術重點、難點進行指導和把關,包括儀器材料、操作工具及步驟、時間安排及進度等。
(5)實驗結束后不要提交實驗報告,而且要求每組同學依據實驗過程及最終結果撰寫科研論文,并組織不同實驗組之間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6)對學生根據實驗撰寫的研究論文進行分析修改,例如格式規范、實驗方案、內容、結果及本次實驗存在的問題,使學生從每次實驗中都能有所收獲,提高個人實驗設計和論文撰寫能力。
綜合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是提高學生個人實驗設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良好方法。發酵工程設備實驗的教學改革是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并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例如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并驗證實驗數據,根據結果完善實驗方案和操作方法。最后撰寫科研論文,為創作高素質、高水平的本科畢業論文打下基礎,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3優化教學環節優化發酵工程設備實驗的教學環節
首先是改革實驗順序與內容,提高設備實驗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之前的設備實驗并不連續,沒有完整的綜合性大實驗。這些不連續的、相互之間沒有緊密聯系的小實驗,不能給予學生實際生產的現場真實感。設備實驗教學改革后本課程的實驗集中在一個完整的時間段內完成。如啤酒發酵實驗,以啤酒發酵過程為主線,相關的麥芽汁制備、菌種擴培及啤酒質量檢測等幾個分別獨立的實驗交替進行,學生分組后合理利用各個實驗的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來合理、有序并緊密的安排實驗步驟,盡可能還原發酵大生產的步驟與環節。為使學生深刻理解發酵設備實驗的科學性與完整性,實驗利用電腦精密控制的的小型發酵罐為實驗主要儀器,和同自己制備的模擬發酵罐的發酵液進行檢測、對比,對實踐步驟和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和對比。學生解決發酵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發酵設備的目的和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研究分析實驗存在問題的能力,自主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并驗證實驗數據,根據結果完善實驗方案和操作方法。
4加強校企合作
本課題組為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本科的發酵設備實驗為突破口,進行實驗教學改革。本課題組充分利用實踐基地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協同培養機制,與河北衡水老白干集團、河北養元智匯飲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東方綠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協同互動、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以地方企業的實際需求和科研項目主要實踐目標,進行發酵工程設備實踐教學,將設備實驗教學融匯到教學與實踐過程中。通過一系列優化教學結構調整,構建"目標-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結論"的六步式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評價標準也發生變化,不僅知識淵博,而且需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在此大背景下本課題組強調提高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突出實踐能力,改革發酵工程設備實驗教學體系,建立與發酵工程設備理論課既相輔相成又自成體系的實驗課程體系。充分凸顯學生于實踐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確保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鼓勵學生發展個性,使教學從“要你學”變為“我要學”,培養學生研究分析實驗存在問題的能力,提高自主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并驗證實驗數據的能力,獲得根據結果完善實驗方案和操作方法的能力。最終實現全面提高發酵設備實驗教學質量與水平,培養出適應當今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佐,周壽然,周軍,等.自主創新性發酵實驗的研究[J].科教文匯,2007,35(12):58-59.
[2]王青云,林親錄,周文化,等.《食品發酵工藝學實驗》綜合性創新實踐教學方案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5,29(7):97-98.
[3]辛樹權,劉海音,韓國軍,等.生物實驗中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探討———以釀酒發酵實驗為例[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1(06):138-140.
[4]陳婷.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方案設計研究———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為例[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32(05):147-151.
[5]朱貴憲.對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17(01):105-106.
[6]馬忠友,吳萍,李正鵬,等.構建實踐教學新體系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39(07):196-197,212.
[7]樊旭峰.關于在實驗課中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的思考[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5(03):276-278.
[8]李江華,房峻,鄭飛云,等.生物工程綜合實驗教學創新體系的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15(04):222-223+228.
[9]易浪波,彭清忠,.地方性高校生物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7(10):96-98.
[10]桂林,巫錦雄,柯德森,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生物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整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9(08):322-325.
[11]田沈,楊秀山,孟凡艷,等.對提高微生物工程開放實驗教學效果的體會[J].微生物學通報,2003,26(0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