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6 15:39: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息技術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社會的發展要求高中階段的教育不能再以單純的語、數、外等學科知識教育為主,而要在這些基礎課程上加強生物、化學、信息技術等課程的教學。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階段的教育有了明顯的轉變。就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而言,逐漸走出了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模式,開始走以知識為基礎,以技能培養為重點,以提高信息素養為宗旨的路線。應該說,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改革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一些教師依然被狹隘的傳統思想所束縛,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中泥足不前。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高中信息技術課要“提升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為此,教師不能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而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通過引導學生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構建信息技術知識的基礎上培養應用能力,從而提升信息素養。
二、立足學生,突出發展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那么,學生自然是信息技術教學的主體。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無論是學習環境的創設還是學習方式的引導,一切都要圍繞學生發展這一中心展開。在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課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并不局限于分數的提高,相反是要摒棄以分數為唯一衡量標準的狹隘觀念,從而實現終身發展、全面發展。新課改指出,高中信息技術課要“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為此,教師要摒棄以書本和課堂為主的傳統教學,而要以課堂為中軸,整合家庭、社會等多種環境,讓學生在更加廣闊的環境中學習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以網絡技術應用中的“網站設計與評價”教學為例,教師可組織學生深入家庭或社區對各類網站進行調查,通過小組合作設計網站而讓學生掌握網站、網頁、主頁的概念,了解靜態網頁、動態網頁的含義及其區別,在實踐中初步學習網站設計。同時,新課改中還提出要加強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能再以知識傳授為主,而要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而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如在“網絡的連接策略”教學中,教師以電教室為基本環境,組織學生對電教室的傳輸介質進行分析,然后再進行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強調全面,關注差異
在傳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全面發展是一個內涵較為狹窄的概念。從全體學生角度而言,更多的是以參考率、及格率等來評定全面發展,由此造成了教師在教學中為保住升學率而對學生實施“魔鬼訓練”。從學生個體角度而言,發展更多指向的是考試成績,分數高就意味著發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不難發現,一些學生雖然在理論學習方面稍遜一籌,但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顯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正確理解全面發展的內涵,這樣才能更好地通過教學來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標中指出:“關照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在這里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全面發展。一方面,全體學生的發展是建立在個體學生發展基礎之上的。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實施小組教學、分層教學等讓學生個體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另一方面,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體學生指的是教育教學所面對的每一個學生,而全面發展則是全體學生的共同的全面性的發展。以“信息交換方式———數據交換技術”的教學為例,首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了解三種數據交換技術及用途、理解IP電話的工作原理,而這可采用分層教學方式進行。其次,在全體學生掌握了數據交換的基本方式后,教師以電話為例組織學生分析數據交換方式的優缺點,讓學生在合作中得到全面發展。
四、結語
包括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在內的地方院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方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06年2月,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通過評估,由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并更名為凱里學院。經過7年多的建設,學校無論在學科專業建設、師資培養、人才培養、教學條件建設,還是在教學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都上了新臺階,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黔東南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近年來,凱里學院繼續加強教學條件建設,特別是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投入較大,逐漸改變了教學中“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局面,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對現代技術的認識差異,在課堂教學中對現代技術的應用方面仍然缺乏合理性,亟待改善。英美文學是英語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學課程由于其獨特的內涵要求和教學目標,使其擁有獨特的教學原則和規律。縱觀我國的英語教育教學歷史,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無論是在教學要求還是在教學形式上都在不斷演變,20世紀90年代以前主要以紙質文本的文學史和文學作品閱讀與分析為主,自80年代末開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得到廣泛認可,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高效應用的背景下,為傳統英美文學教學的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形成了現代教學理論和方法,網絡信息技術為英美文學課程提供了建構主義提倡的教學環境。、
二、英美文學教學現狀
英語專業的英美文學課程屬于高年級開設課程,根據相關規定、英語教學規律和學生基礎,該課程以《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的名稱分別安排在第6學期和第7學期。根據調研和分析,生源和教學總體呈現以下狀況:
(一)學生基礎薄弱。2012年,筆者對凱里學院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調研,發現學生進校時英語基礎普遍較弱。以英語專業(旅游方向)學生為例,該班共有48名學生,其中外省籍學生3人,貴州省非黔東南籍學生8人,黔東南籍學生37人,全班平均高考英語成績為88分,最高分為132分,最低分為36分,可見,學生入校時英語基礎總體相當薄弱。
(二)教學時數不足。根據規定,文科專業的總學分數控制在165學分以內,計劃學時控制在3140學時以內,扣除通時教育課程、生涯教育課程、特色教育課程、集中實踐環節、教師教育課程、創新素質與綜合能力、課程實踐實驗等,專業課的計劃學時只有1536學時,由于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在課程設計和安排方面不得不最大化考慮基礎課程的利用,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最大化彌補學生英語基礎的“先天不足”,每周學時為2學時,總學時為72學時。而英美文學信息量和閱讀量較大,72學時不能很好顧及作品的研讀,更多的是涵蓋了其中的基本知識、流派、著名作家等,頗有文學史的教學形式。
(三)圖書資料缺乏。近年來,由于辦學需要,凱里學院大量購入圖書,社會各界也大量捐贈圖書,學校的圖書總量上了新臺階。但是,在外文圖書方面,仍然顯得數量不足,特別是原版圖書較少,還不能完全解決學生閱讀原著的需求。
(四)學生興趣不濃。從教師反映的情況以及在學生中的調查結果分析,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個人愛好等因素,大部分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程的興趣不濃,導致學生在文學作品欣賞、文學現象探索等方面缺乏積極性,平時的學習缺乏主動性,文學作品閱讀量小,達不到相應的要求,大部分學生在英美文學課程方面花時間,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急功近利的心理非常明顯。
三、現代信息技術對英美文學教學的積極影響
現代信息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介入,主要強調對文字處理、視頻處理、音頻處理和網絡資源的引入,文字、圖片、電影、歌曲、音頻等資料以及網絡資源的應用,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取舍等方面的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英美文學教學實踐的促進作用也非常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改變觀念,創新實踐。現代信息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導致外語教學活動與傳統模式有著較大的區別。面對新技術和新要求,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在原來的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調整,在教法上進行改革和創新,順應教育發展需求,適應新形勢下的文學教學內涵要求。
(二)拓展資源,提高能力。眾所周知,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獲取知識與信息的渠道主要是課本和教師的教案,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使這一模式受到了徹底的顛覆,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得到無限的拓展。在英美文學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相關的背景知識、文學文本以及相關的分析材料等。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資源,能極大地提升學生在英美文學領域中的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文學課程,無論涉及文學概論、文學作品賞析、文學史等,信息量都非常大,在傳統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基本上是長篇大論地解讀文本,或者沒完沒了地書寫板書,教學內容取舍較多。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教師能在課前準備好課件,在課堂上自如地加以利用,節約了書寫板書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立體生動,藝術性強。現代信息技術在語言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學過程的立體化效果,使教學過程更具藝術性和可欣賞性,能最大化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圖片、電影、視頻、音頻、文字、特殊文學文本結構展示等加大了英美文學教學的藝術性。
(五)易于理解,增強感知。鑒于在語言課堂教學中引入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課堂教學中的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大大得到加強,具象形式一改傳統教學中的抽象形式,對文學作品本身和背景知識的理解難度大大降低,增強了學生對文學現象的感性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四、現代信息技術對英美文學教學的消極影響
有人說,現代信息技術是雙刃劍。在語言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但無疑也存在著消極的因素,如果應用不當,勢必引起不利的影響,值得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的注意。
(一)喪失閱讀,流于形式。如前所述,現代信息技術的介入,使英美文學傳統教學模式被顛覆,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得到無限的拓展。也就因為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導致學生不在熱衷于原著文本的閱讀和研究,容易造成學生按圖索驥,根據教師布置的問題直接在網絡資源中尋找答案,流于形式,囫圇吞棗,對文學作品和背景知識一知半解,甚至形成理解誤區。
(二)藝術再造,作品失真。在現代社會中,網絡資源中的文學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是當下得到普遍認可和接收的事實,例如,小說被拍成電影,詩歌變成歌曲,散文變成音頻作品,形成了文學作品欣賞中的“快餐文化”,但是,當傳統文學作品被打上現代技術的烙印后,往往發生了文學作品的藝術再創造,從標題到故事情節都有可能發生變化,文學作品內涵抑或思想性失真。
(三)注重情節,文學性弱。在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圖片、電影、視頻、音頻、文字處理等手段加大了英美文學教學的藝術性,但從另一個方面分析,在藝術性的增加的同時,文學課程本身應有的文學性大打折扣,因為“視頻/音頻快餐”能促進眼球和大腦的極度閃爍,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了解作品情節和片段,忽視了通過利用優秀作家作品分析進行人性教化和道德教育,因此,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英美文學教學在文學性方面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因為缺乏文學性的文學課程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四)思維膚淺,理性誤差。谷啟楠認為,“影視作品注重視覺效果,一般比較膚淺,過于直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使他們滿足于被動地接受現成的信息而不愿意進行深入的思考,滿足于了解作品的故事情節而不愿認真研讀原著”、。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英美文學教學在促進學生開展批判性思考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學生不愿意在文字之間尋找意義,更愿意在“視頻/音頻快餐”中尋找一種視覺上的,導致對于作家和作品缺乏深層次的理性認識。
(五)缺少互動,興趣漸失。人們經常提到“粉筆+本書”是傳統教學的代名詞,在現代信息條件下,“課件+鼠標”卻成為了有些課堂教學的代名詞。有研究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能看見教師的面部表情,學生的信息接收率可高達90%。反之,信息的接收率甚至小于20%,在現代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教師在多媒體設備后面“埋頭苦干”,部分學生要么做自己的事,要么表情木訥地聽講,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久而久之,學生會發現教學索然無味,學習興趣下降在所難免。
五、結語
探究式學習把創設教學情境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因此為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情境,才能更加方便學生理解和接受知識,并為此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給學生播放一些探究摩擦力與哪些因素相關的視頻,如在下雪天,大卡車在濕滑的冰面上行駛時,總在輪子上捆上鏈條;在自行車鏈條上涂上一些油更省力;在光滑的斜坡上小車行駛得快,在粗糙的斜坡上行駛得慢等。可以根據播放的這些視頻,讓學生帶著理想和探索原由的心情,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讓學生真正走入到教學中去。在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時,播放一個人用同樣的力把大頭釘和釘子釘在木板上;一個大人站在雪地上和一個小孩站在雪地哪個壓的腳印更深,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使學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2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以往的教學是本末倒置,沒有體現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對于農村的教學條件來說,就更不用提了。沒有良好的實驗器材基本無法進行實驗,教師只能拿著課本干講,這樣學生很難全神貫注并長久地把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長此以往,對物理課便會變得毫無興趣、厭倦甚至產生反感抵觸情緒,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然而把信息技術運用到物理教學中,可以通過各種或動或靜的生動直觀、色彩豐富的畫面模擬出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使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在屏幕上展示出來,這樣更容易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理解程度。通過動畫模擬更能直觀地呈現各種狀態和過程,進一步增加了物理現象和過程的真實感,讓整節課的物理知識更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投入意識。水結成冰,溫度計顯示溫度緩慢下降,下降到0℃時,水開始逐漸結冰,溫度計的示數不變,直到全部變成冰;冰化成水時,溫度逐步升高,待溫度計到0℃時,冰開始化成水,但溫度計的示數不變,直到全部變成水。在“熔化和凝固”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過程與特點,但通過用信息技術模擬實驗水結成冰、冰化成水的整個過程,使學生更容易增加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3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進行“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實驗時,運用信息技術來演示實驗的過程,每個學生通過電腦進行模擬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出現連線錯誤時會有提示,這樣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損耗,同時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實驗變得更生動有趣,學生們也了解了整個實驗過程,并且測出的數據也更加準確,這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動手能力和鍛煉實踐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學生沿用以前的實驗方法進行,不僅容易因錯誤連線導致實驗器材被損壞,而且非常耗費時間,教學進度受到影響,還容易出現測量數據不準確,從而使實驗的真實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僅如此,一般來說中學的物理教學,大多更傾向于實驗,因此體現出很強的實踐性,很多課程的內容都是以實驗為主的,實驗教學和演示實驗成了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通過運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動畫進行模擬演示,不僅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模擬試驗,還通過觀察實驗的過程,使學生對物理現象和規律進行探究,獲得了感性的認識,對所學知識加深了理解。針對那些不容易觀察、不容易理解、具有一定危險性并且不具備良好條件的實驗,經過信息技術模擬實驗,就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并感受實驗的整個過程,不但直觀地、生動地、真實地展現了物理現象和規律,還能重復實驗、回放實驗,讓整個實驗過程一目了然。
4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有利于突破物理教學的難點
在進行探究凸水沸騰、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與凝固和透鏡成像規律等一些實驗時,對于其呈現的規律與特點等內容都是教學的難點,那么在物理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減小以往通過傳統的教師講授、操作實驗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的局限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但可以借助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形式的課件讓學生自己操作,而且通過信息技術的幫助能展現出物理實驗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對事物的色彩、形狀、聲音及發展變化的過程進行詳細的觀察,以多種形式、生動有趣地進行學習,使那些內容抽象的、難以理解的難點變得更加具象化、容易理解,從而不再感到困惑,從感性上得到了認知,并對所學的物理現象、規律和理論知識記憶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徹,獲取了知識,攻克了教學中的疑難問題,化解了教學中難點,從而使學習變得不再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對提高教學質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結語
學生對一堂課的重難點部分能否充分理解和掌握是一堂優質課的重要指標。按照課堂教學計劃,幾乎每堂課都會有重難點部分,如何有效突破這些重難點知識是教師在備課和實施教學活動的環節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在高中生物學科中,重難點知識往往都具有抽象性較強的特點,要想理解這些抽象的重難點知識,往往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而這一能力恰恰是大多數高中生所欠缺的能力,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如何把抽象的知識進行直觀化的處理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而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的一個有效的手段就是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動畫、圖片等手段,將抽象的文字化的知識直觀的展示出來,在形象的知識面前,學生的學習難度自然會大大降低。就拿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來說,由于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通過常規的實驗器材又很難把這個過程完整的呈現出來,這個時候,利用多媒體工具就是最好的選擇了。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一個Flash課件,將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這樣學生可以看到一個形象的連續的動態的變化過程,這對于學生的理解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利用多媒體工具豐富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時間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鐘,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大量的教學任務,很多時候,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必須要對一些內容進行刪減,而經過刪減后的教學內容容易出現這樣幾個問題,一是教學內容過于單薄,缺少必要的材料支撐,二是教學內容理論性過強,內容相對比較枯燥,三是教學內容的完整性被切割,知識顯得過于零散,不利于學生知識系統的形成。怎樣才能解決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之間的矛盾呢?多媒體工具就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了。在傳統的教學工具下,教師需要一字一筆地將重要的教學內容寫在黑板上,形成板書,這樣的方式不但效率低下,內容量也十分有限。而有了多媒體信息工具就完全改變了這一局面,教師可以通過制作課件,將教學內容先準備好,到了課堂上直接運用電子白板,在幾秒鐘內就將教學內容呈現到學生眼前,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知識的傳遞密度。
三、利用多媒體工具優化課堂實驗教學
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發展水平不盡相同。有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早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接觸過計算機,掌握了初步信息技術技能;而有些學生則在進入初中后才首次接觸信息技術。所以教師要正視學生的認知基礎、個性品質和認知風格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對癥下藥地組織教學。據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的學習類型一般可分為全優型、認真型、松散型和全劣型。認真型學生在學習方面十分刻苦,但喜好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導致學習成績跟不上;松散型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強,但學風不夠踏實,知識基礎不夠扎實,導致學習成績不夠穩定;全優型和全劣型則是兩個極端。教師針對不同類型學生要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促使松散型學生夯實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基礎;為認真型學生傳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鼓勵全優型學生再接再厲;督促全劣型學生端正思想,改進態度,上課要認真聽講,必要時還要給全劣型學生“開小灶”,使他們跟上教學進度。通過這樣的個性化教學,力求促進學生牢固掌握信息技術技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
二、構建“學習方法資源包”,提升學生的元認知能力
毫無疑問,信息技術是一門快速發展的技術,個中所包含的知識日新月異,稱其為“計劃趕不上變化”一點也不為過。所以教師將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遠比將具體信息技術知識傳授給他們來得更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個性化教學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學習基礎,確定自己的學習興趣,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制定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探索新知識和技能。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精加工學習策略鞏固自己學過的理論知識,這是通過將所學新知識與已有知識有機聯系起來,以此增添新信息的意義,使新信息更容易理解的學習策略,可以幫助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也可以將筆記策略傳授給學生,即教會學生如何在課堂上記筆記,以便課后復習。教師要告訴學生記筆記時應該用盡可能少的字表達盡可能多的重要信息,盡量用自己的話概括新信息,這樣可以使學習材料變得尤為有意義,從而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平時,教師要多指導學生建立學習方法的資源包,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充實,逐步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
三、采用分層次教學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的學習基礎不盡相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必然會出現“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好”的現象。如此,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分層次教學法,即根據學生的現有基礎將他們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對各層次學生安排不同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對于好學生,可以安排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激發他們的好勝心理,促使他們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水平;對于“中、差”兩個層次的學生,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要符合他們的接受能力,同時也要高于他們的現有水平,使學生達到“跳一跳、夠得著”的學習效果。當這兩個層次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要及時給予他們表揚和肯定,尤其是對后進生,更要加大表揚力度,以此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滿足他們的學習成就感,再接再厲,再創成績。
四、結語
為了更好地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我建了一個QQ群,將有QQ號的聾生都添加了進來。當學生上線時,他們都會主動地跟我打招呼、聊天、留言。每當我在線時,都會收到他們發來的“你好”或者各種表情符號。可是我漸漸地發現了一個問題,和聾生用QQ交流的時候,他們打字的速度都比較慢,錯別字還比較多,而且他們的詞匯量有限,很多字不會輸入。我問他們問題,他們通常會隔好久才能回復,或者只會發表情符號,一句話字數也比較少,表達得不是很清楚。平時上課的時候,我會特意留給聾生自由活動時間,讓他們盡情地使用聊天軟件。他們每次都很興奮地打開QQ,開始尋找朋友聊天。但他們會不斷地問我,有些字怎么輸入。
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切合聾生特點選擇縱橫輸入法
我不禁思考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高年級聾生已經有了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但為什么他們還會出現這種問題?由于聾生在語言方面的生理缺陷,一方面,他們的理解能力相對來說比正常學生要差,另一方面,在教學中所有的教學活動得靠手語來進行。而手語的詞匯在信息技術方面比較貧乏,這對老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考慮怎樣教學生才能被理解并接受,又要考慮手語該如何表達才妥當。通過拜訪前任計算機老師,我了解到聾生們剛開始學習打字時都是用的拼音輸入法。可聾生平時彼此的交流都是通過手語,手語相對比較形象,有很多手語都是直接通過字形演變的。比如“億”字,手語中,左手做單人旁,右手直接書空寫乙。類似的還有“仙“”人”等字。所以聾生們對字形的掌握會容易些。他們形象思維相對于其語言語音方面會更突出些,剛開始通過拼音為載體學習漢字,對聾生而言只是學習的入門或是一種標注。往后的手語學習才是他們溝通所用的媒介。他們在用QQ與人、社會交流的時候,起初腦子里浮現的是手語,然后才能把手語轉換為漢字,最后才能將漢字與對應的拼音相結合。這個過程比較耗時,而且他們在拼音這個領域又比較薄弱,因此在QQ交流時就會出現打字速度較慢的情況。問題是找到了,那怎樣才能解決呢?輸入法除了音碼輸入還有形碼輸入和數碼輸入。而形碼輸入要背誦一百多個字根,還得識別大小寫英文字母,并且掌握漢字字型結構需要較好的基礎。縱橫輸入法需要記憶的內容少,非常適合聾生學習。縱橫碼將字分成上下左右4個部分,簡潔明了,只要通過輸入小鍵盤的數字就可進行編碼輸入,字根口訣簡短精練而又形象,便于聾生們記憶。最為重要的是,縱橫碼在輸入詞組和多字詞組方面優勢較大。縱橫碼在輸入漢字時,相對于掌握了字形的聾生,其速度方面就更顯優勢。聾生們運用縱橫碼,不僅在QQ時可以交流順暢,將來這也會成為他們的一技之長,有利于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我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鎖定了縱橫碼這款輸入法。
三、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開展縱橫碼教學活動
鎖定了這一輸入法后,我開展了縱橫碼打字的訓練。在第一學期的教學中,我重點教學生學會縱橫輸入法。讓其體會輸入法學習的快樂與成功,為下一步學習打好基礎。興趣有了,那接著就得通過正確的方式提高打字的速度了。首先,我教會他們對小鍵盤的使用手法,然后通過各種游戲、比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慢慢地他們敲數字的速度達到130次/分鐘。緊接著筆畫對應數字,字解碼、詞解碼、多字詞組解碼的練習都緊鑼密鼓地展開了。個別學生可以較準確地拆字、單字錄入、詞語錄入和文段錄入。但是速度仍不夠快,準確度還要再提高。聾生由于聽力缺陷,在進行學習、接受新知、提高認知等方面都比不上健全學生,因此還需繼續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他們的輸入速度變快了。聊天時,他們不再只是簡單地發“你好”兩個字,有時他們還會主動地向我提問題,主動地跟我溝通,聊他們所感興趣的事,有時還會和我討論電視劇劇情、游戲等。平時,聾生也能幫助老師做一些文本錄入工作,將來進入社會,他們也能憑借此長在社會上尋找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四、掌握信息技術,迎接美好未來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中,主要的教學方式把教材中的內容抄到黑板上之后老師對著黑板進行講解或者是在課前老師根據教材內容制作相關PPT,然后以PPT的形式展現出來。采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弊端是非常多的:第一、操作性非常差,偏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教學的實踐意義,使學生沒有從真正意義上把握知識;第二、很難對學生進行操作演示,使所講的內容非常抽象,學生很難真正理解;第三、老師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進行單調的講解,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的消極心理。第四、對于教學內容不懂的重、難點很難做到隨時溫故。由于在初中信息技術的傳統教學模式中這些的缺點,因此微視頻的加入會給信息技術課堂帶來新的亮色。微視頻一般指的是時間比較短,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二十分鐘,涵蓋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的視頻。短、精、快是微視頻的重要特點。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對課本內容進行講解,后面才安排時間給同學們進行操作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一直以來都主導著整個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比如,在傳統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里,老師是在演示之后,再讓學生根據任務在進行操作。這樣就導致老師所教的內容和學生所操作的的流程在上時間達不到一致。特別是在flash和photshop的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忘記教師操作的過程。如果教師每個學生單獨去指導,不僅浪費時間,還使得教學工作變得非常累。如果時常停下來演示,這樣做會打斷學生的操作和思路。但是,如果在教學中適當地引入微視頻教學效果會不一樣。應用微視頻演示教學,將信息技術中的重難點、以圖片、視頻、聲音、圖像等運動的形式展現出來,進而使學生將操作流程深深印在腦海里,同時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而且方便學生隨時觀看。微視頻教學法擺脫了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為師生創造了全新的上課形式。應用微視頻教學還可以活躍班級的學習氛圍。為了能更好更有效地達到教學效果,老師還可以通過拿學生的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工具將有關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微視頻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后自己看視頻加以強化記憶。
二、微視頻的選擇與教學要求相適應所取得的成果
微視頻有些時候不僅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利用網絡上的資源。但是網絡上的資源廣而雜,怎樣才能在這種類眾多、樣式各異、信息質量不相同的資源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是十分重要的。由此以來,老師在在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需要充分備好課,將教材中所需要講解的內容與微視頻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使微視頻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比如:在初一的信息技術教材中,有一章節介紹了信息技術的歷展史。老師可以將微視頻用于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微視頻觀看計算機發展的歷史資料,這比教師只是一味地按照書本講解有趣和深刻的多。但是,在選擇微視頻的時候要以學生為中心,應該要考慮到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審美觀點,合適的視頻應該是符合學生的審美觀點范疇。在微視頻的諸多優點中,以靜止的知識轉變成動態的流程組合,用最短的時間向學生傳授最重要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一優點最為突出。
三、微視頻播放時機的把握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在教學中適當融入微視頻,如對初二的學生在學習如何發電子郵件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在網上剪輯了簡短的視頻并在講解的時候播放給同學們看,這樣只用老師講一遍然后同學們再看一遍視頻就能很好地記住操作流程,在之后的操作過程中的順利完成有很大的幫助。根據目前的情況看來所取得的教學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并不是隨時使用微視頻教學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在使用微視頻教學的時候應該選擇合適的時間段,以便得到吸引學生眼球的效果,這樣能達到改善教學的目標。不同的微視頻在播放時應該選擇不同的時間點。例如,在老師進行講課之前,采用微視頻的方式,將這次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通過微視頻播放出來,可以讓學生提前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及目標。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會更加具有主動性。
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視頻所取得的成果
要想使微視頻更好地運用到初中技術教學中,滿足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需求,需要從老師的角度與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下面從鼓舞學生制作微視頻與教師合理安排微視頻授課時間這兩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鼓舞學生制作微視頻。
微視頻的制作不僅只有老師可以制作,學生也可以自己制作微視頻。學生制作微視頻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而且在學生制作微視頻的時候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視頻制作的內容靈活的聯合起來,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將會更加牢固。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微視頻創作大賽”。學生們可以利用所學到的信息技術技巧制作微視頻,在制作的過程中應該做到微視頻的形式新穎,主題突出。等到學生把微視頻做好之后,老師抽出一部分學生作品來對微視頻進行評比。學生們自己制作微視頻可以促進他們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同時還可以很好的培養同學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更加系統的理解。
(二)利用微視頻進行分層教學。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內容難易不一,而且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有較大的差別。所以在授課過程中,老師應該衡量教學內容的難易,學生能力的差異選擇不同程度的微視頻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例如在給學生講授“魔棒工具”的內容時,可以利用微視頻工具把內容分層難易不同的幾部分教學內容。這樣可以讓操作能力差的同學可以循序漸進,讓能力好的同學可以越過容易的部分,直接進入觀看操作難度較大的微視頻進行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試驗,明顯看出這種分層教學的方法,比原來只給出高難度的學習任務的方法來的有效的多。學生的學習會更加主動、積極。
五、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