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
時間:2022-03-29 03:28: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2012〕53號)的有關要求,現將我部制定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地要將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納入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作為考試制度建設和改革的重要內容,逐步形成科學規范、導向明確、誠信可靠、保障有力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制度。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要將組織開展體質健康測試計入教師工作量。要加強測試場地、設施和器材等條件建設。要加強相關技術培訓。
二、各地要將學校體育工作評估作為監測教育發展和考核學校工作的重要途徑納入教育督導檢查計劃,并建立學校體育工作專項督導制度和重點地區學校體育工作掛牌督導制度。要認真總結學校體育工作經驗,及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工作。
三、各地要把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作為一項基本工作制度,通過年度報告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本地區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系統總結、發現各地的經驗和典型,深入分析、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及時年度報告,促進信息公開、共享,推動改革成果轉化和深度開發利用,推動學校體育健康發展。
四、各地要通過政府主導、第三方監測、社會監督等多種渠道,匯聚、分析和公布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學校體育工作進展情況等信息。各地和學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健全青少年陽光體育公示平臺,公示工作情況、交流改革經驗、接受公眾監督。
關鍵詞:就業競爭力;核心課重要度;滿足度;社會需求
中圖書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2)32-0049-02
據了解,麥可思公司是專業的,唯一的政府、學術界、商業機構和社會公眾共同認可的,有著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機構,曾承擔了國際、省級的重大研究項目,與國內近200所高校有穩定的長期研究合作。我院院長認為麥可思公司的年度報告為我院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了較好的啟示作用,希望各專業根據報告客觀分析中所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從而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由MyCOS公司提供的《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看出,電氣自動化專業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滿意,如就業現狀滿意度、就業質量等都比較高,但某些方面還是存在問題,針對電氣自動化專業問題進行整改。
1 報告分析
1.1 就業競爭力
表1是本校2011屆主要專業畢業半年后的總體就業指標一覽,包括其就業率、月收入、畢業時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就業現狀滿意度,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計算出了各專業就業競爭力指數。就業競爭力指數綜合了就業率、月收入、畢業時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和就業現狀滿意度這四項指標,是對大學培養的畢業生就業能力的綜合評價。
某專業的就業競爭力指數的具體計算如下:首先求得該專業的就業率與本校最高的專業就業率的比例,即就業率/本校最高的專業就業率,該指標反映的是在本校各專業就業率的相對水平;同理計算月收入的比例、畢業時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的比例和就業現狀滿意度的比例;然后算得四個比例平均值,即為就業競爭力指數,最大平均值為100%。
分析得出,本校2011屆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指數最高的專業是物流管理(國際物流)(96.7%),就業競爭力指數最低的專業是電氣自動化技術(電梯制造技術及維護)(81.0%),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排名第三。
1.2 主要專業工作相關的核心課程重要度及滿足度評價
電氣自動化為專業相關度較高的專業,由其工作與專業相關的畢業生回答所認為的核心課程的重要度及滿足度,評價結果如圖1所示。
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工作與專業相關的畢業生五門核心課程的重要度均分別高于該專業畢業生對這五門核心課程重要度的評價,即工作與專業相關的畢業生認為這些核心課程的重要度更高。
另外,該專業工作與專業相關的畢業生認為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重要度為100%,且此課程被該專業畢業生評價為對個人成長最有幫助的課程,但其滿足度僅為44%。需在課程設置和培養上進一步加強。另外,其它核心課也不是很高,也需要整改。
2 結論分析
經過電氣自動化教研室老師對MYCOS報告分析和討論,形成了如下結論:
①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總體情況較好,社會認可度較高。用人單位普遍反映,高職畢業生愿意留在技術一線崗位工作,動手能力強,適應性方面要比本科生更強,所以企業樂意接受。這一結果與本專業歷屆畢業生供不應求,用人單位紛至沓來的情況相呼應的。
②畢業生對母校的滿意度比較高,對自身所學專業的前景及發展充滿了信心,這與電氣專業蓬勃發展的勢頭相適應。但是,畢業生對目前的就業環境,生活條件及工資待遇有所期待提高。這與畢業生比較高的離職率相吻合,畢業生期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待遇,達到自己的期望值。
③數據分析反映出本專業畢業生在外語實際應用能力、開拓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職業素養和專業知識能力的培養。
④核心課程重要度都很高,但滿足度有些課比較低,需在課程教法、課程改革及培養上進一步加強,尤其是電力電子技術和交直流調速系統。
3 工作對策與建議
綜合問題和意見,電氣自動化專業召開了專門的為提高教學質量,加快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研討會,我們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繼續加強和改進。
①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庫。畢業生是學校的重要資源,為了能夠及時跟蹤畢業生的情況,需要建立本專業畢業生信息中心,開辟網上校友錄等形式,及時收集和掌握畢業生的就業動向。
②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注重基本素質的培養。繼續加強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調整教學計劃,提高實踐課和實際操作的相關課程份量,以縮短走向社會的不適應期。同時,對于學生在吃苦耐勞、創新能力、溝通交流方面的素質教育要進一步加強。
首先,加強職業資格證的培訓力度。教育和引導學生考取就業資格證書,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電梯專業除了必須的電梯安裝證以外,要正確引導學生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如電工證等。
其次,精心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既有賴于其自身對知識的探求,更有賴于其自身精神和行為的磨練和修養。事實證明,學生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精心組織學生開展諸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以及各類文娛、體育活動,融素質教育于活動之中,各類活動應注意考慮與專業培養相互結合,同時要注意發揮學生個體的不同特點,力求做到讓學生人人積極參與、人人從中受益。
再次,加強實操培訓,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積累實際操作經驗。大部分同學認為在工作中最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并認為有社會工作實踐經驗是就業成功的主要原因。再根據用人單位的反饋,我們應在校期間進一步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學生快速的轉型和就業具有很大的幫助。
③積極推行課程改革,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趣味性。進一步完善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項目式教學課程體系,并在課程教學方式及模式上要實現多樣化。包括機房授課、多媒體教室授課、實訓室實訓、企業現場教學、企業兼職老師授課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并靈活運用小組法、探索法、項目法、案例法等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④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培訓和到企業掛職鍛煉,切實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同時壯大兼職教師的隊伍和加大參與教學的份額,以此來提高實訓環節的有效性。
4 結 語
通過對本次調研材料的總結和分析,我們深入了解到畢業生的工作情況、用人單位、行業協會以及學生家長反映出來的問題,發現人才培養方面的特色和不足,這對于我們專業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培養的改革計劃,調整課程體系,深化教學各環節的改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大學生死亡事故不時見諸報端、常浮現在百度新聞首頁中,有運動猝死的、有江河溺亡的、有墜樓而亡的、有自縊身亡的、有死于車禍的、有死于情殺的、有死于劫財的、有死于劫色的……凡此種種令人揪心不已,而且我國高校大學生死亡事故有增加的趨勢。每一起大學生死亡事故都給家庭、學校、親屬、老師和同學帶來無盡的悲傷和哀痛。除了家庭培養外,國家在每個大學生的培養上也耗費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大學生的死亡不僅給家庭也給國家和社會帶來重大損失。因此,圍繞大學生死亡如何找尋它的發生原因,如何做好預防工作,如何高效應對和處置這種危機,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死亡原因分析
1.大學生人際關系不和諧。人際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身心健康。2015年11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4-2015學年度心理咨詢分析報告》白皮書,統計數據顯示:在2014-2015學年度,該校心理中心接待了463名學生,前來咨詢的學生中女生占75.16%,大一和大三的學生較多,咨詢人際關系問題的頻率最高[1]。白皮書報告可以看出,人際關系問題給大學生帶來最多的心理困擾。復旦大學投毒案,林森浩與黃洋同為2010級碩士研究生,同住一間宿舍。林森浩因日常瑣事對被害人黃洋不滿,決意采用投放毒物的方式加害黃洋[2]。實際上,案發原因就是兩者人際關系不和諧導致的命案。
2.大學生戀愛觀不夠成熟。大學生一旦陷入熱戀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其隨意放縱,缺乏理智的駕馭能力,對戀愛對象過分依賴,稍有波折就痛苦萬分。一旦戀愛受挫,即會情緒失控,無法自拔,輕則學習造成嚴重影響,重則痛不欲生自殺身亡或謀害對方。
3.大學生不堪學業壓力。大學學習和高中學習不一樣,老師管得少了,作業少了,課余時間多了,不少同學因此放松了學習,導致掛科、留級。有的同學學習方法不對導致學習困難,掛科后一蹶不振,頻頻掛科多次留級,引發休學甚至勒令退學。有的同學為了蒙混過關,鋌而走險考試舞弊,引來學校取消學位處分。有的同學所學專業是被調劑過來的,學習興趣很低,沒有學習動力,導致嚴重的學習困境,自己想退學家長又不同意。面對這些后果,有的同學一時想不通而選擇結束自己生命。
4.大學生不堪就業壓力。與不堪學習壓力相關聯的是不少學生承受不起就業壓力。隨著我國高校擴招,畢業生人數連年增長,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是個很普遍問題。大學生擇業過程中遇到性別歧視、薪水不高、面臨分手、缺乏實踐經歷等都給臨近畢業的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大四畢業生即將走向社會,奔赴工作崗位,同時他們又處在“大四畢業綜合征”的氣氛中,呈現出迷茫、困惑、焦慮、不安、沮喪等各種不良心理狀態。如果不良心理狀態長期得不到緩解,導致大學生失眠、抑郁,嚴重的引發大學生惡性事件發生。
5.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2011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2010國民體質檢測結果表明,大學生身體素質25年來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心肺功能。與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學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績分別下降了10.3%和10.9%。這與他們在高中階段忽視體育鍛煉有直接關系。高考的壓力讓他們基本上沒了鍛煉的時間,身體素質下降。到大學階段,又延續了高中的慣性,對鍛煉不重視,因此身體免疫力也逐漸下滑。這導致青年學子在體育運動中頻頻發生意外,甚至引發猝死。
6.大學生沉迷網絡世界。大學生體質下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沉迷網絡,缺乏對現實世界的認知。有些大學生沉湎于網絡虛擬世界,將網絡社會視為“精神家園”,以此來逃避現實社會,并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這類情形久而久之會嚴重影響大學生正常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還可能導致人格的扭曲和分裂。這也是誘發自傷、自殘等行為甚至自殺輕生的重要因素。同時,過度沉湎于網絡將造成大學生多種生理疾病的發生甚至猝死。
7.大學生安全意識不強。一份來自關于大學生安全意識的全國性調查表明,大學生對交通、衛生、防火等與出行相關的安全意識不容樂觀。調查顯示,分別有24%和21.7%的接受調查學生很注重人身和財產安全,但對防火、交通、衛生等方面安全具備較強意識的學生均不足10%。同時調查還顯示45%的意外傷害事故是因為學生安全意識淡薄引起。
8.大學生生命敬畏缺乏。對于當代的大學生來說,有關生命的教育,仍十分缺失。學校教育,教會同學們愛祖國、愛他人,卻并未教會他們愛自己。自殺身亡表明他們忘記了生命不僅是自己的,也事關父母親朋。傳統孝道中明確指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人體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賦予的,不敢損毀傷殘,這既是孝的開始,更是對自己生命和身體的珍惜和敬畏。
二、預防大學生死亡舉措
1.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安全主題教育。高校應要求學生工作人員安全問題逢會必講同時還要注意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宣講。各個學院應利用班主任會、班會、學生會干部例會等各類集會,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新型傳媒,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各類安全知識和注意事項,諸如交通安全、用電安全、涉水安全、防火安全、飲食安全和網絡安全等。
2.進一步加強特殊群體學生管理。學生工作者應該把握人才成長的特殊性,堅持“重點關注,深度引導”原則,加強對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心理困惑、就業困難等特殊群體學生思想狀況和行為特點的調研,研究制定關于特殊群體學生的管理辦法,做到分層次分批次約談重點關注對象,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應要求全校教職員工主動緩解學生在學習、就業、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和各方面的困境,師生之間建立起信任關系,建立起固定的聯絡和幫扶機制。
3.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應建立起校、院、班三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機制。加強對班級心理保健員的培訓與指導,讓他們能又好又快又準地把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報送給輔導員,二級學院視情況請求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中心專職老師支持。心理咨詢中心利用“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文化節”活動平臺,大力開展貼近學生需求、在學生中有較大影響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戀愛觀、成長與適應、人際關系等),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平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影響力,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和課程建設。
4.進一步加強危機干預和生命教育。高校應建立學生工作處、心理咨詢中心、校醫院、保衛處、體育學院與各學院等單位的聯動機制,實行學生心理健康數據與學生身體健康(體能)數據、安全穩定數據的整合,形成學生身心健康年度報告,逐步建立立體化的危機干預與生命教育體系。生命教育就是要在全校開展各類講座、宣傳、文體活動等,使大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感悟到生命的可貴,進而學會關心和尊重自己、他人及他類的生命,最終形成“珍惜自己、尊重他人”的生命價值觀,使大學生真正健康、快樂地生活,繼而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最終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服務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
5.進一步加強大學生體育工作。高校應該出臺進一步加強大學生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應要求:建成科學規范的學校體育評價機制;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器材總體達到國家標準;開齊開足體育課程,形成學校體育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機制;確保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下降,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扎實有效開展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畢業年級學生測試成績及格率達95%;最終形成學校主導、部門協調、全員參與的學校體育工作良好氛圍。
6.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網絡素養。90后大學生已經離不開網絡,他們伴隨網絡而長大,網絡成為其學習和生活的一部分。2010年全國兩會上15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大力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積極推動網絡素養教育進學校、進課堂,把網絡素養教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教學內容,全面提高中小學生的網絡應用能力和網絡道德規范[3]。其實不僅僅是基礎教育階段,高校階段也應該重視網絡素養教育和養成。高校應該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素養,讓大學生學會網絡知識和技能,掌握網絡信息的理解、分析和評價能力,提升網絡溝通交往中的法理與倫理道德修養。
三、為預防大學生死亡提供保障
1.成立領導機構。高校應要求成立大學生死亡預防與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小組應由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任組長,分管學生工作校領導為常務副組長,成員由學生工作處、黨政辦、財務處、保衛處、校醫院、宣傳部、后勤處等部門負責人以及各二級學院學生工作負責人組成。
2.制定應急預案。大學生死亡案例已不是個案,已經成為一種現象。各高校應該針對它制定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包括從事故預防、發生、發展、結束各個環節來明確任務、流程和規范,從而最大限度地把事故“扼殺”在搖籃中,即使一旦發生也能依規依據、有條不紊地高效高質處置事故,維護好學校和社會的安全穩定。
新聞背景:
IELTS(雅思) 即國際英語語言測試系統,是全面測試考生語言能力的考試,內容涵蓋聽力、閱讀、寫作和口語四項語言技能。學術類和培訓類考生均使用相同的聽力及口語試題,但閱讀及寫作題目不同。IELTS考試由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英國文化協會及澳大利亞教育國際開發署(IELTS澳大利亞)共同擁有。
由于接受IELTS的國家和地區不斷增加,IELTS考試作為一種國際性考試,其認知度幾乎遍及全球。IELTS年度全球報告顯示:2002年全球共有360000余名考生參加了IELTS考試,比2001年增長了67%,2003年考生數目仍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把參加IELTS考試當作擴大工作機會,確保個人今后發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又有四所美國“常青藤聯盟”學校認可IELTS成績
馬健
記者日前從英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處獲悉,美國新增四所認可IELTS成績的常青藤聯盟學校,它們是: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和公共關系學院、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和科學學院以及LASPAU(隸屬哈佛)。
2004年,越來越多的常青藤聯盟學校開始接受IELTS成績,用于對非英語母語的學生入學英語水平的評估。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入學事務負責人VincentJames透露,專業學科的最低入學要求是IELTS綜合成績達到7分。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和公共關系學院研究生院的專業學科入學要求也是7分。
此外,美國頒發專業技能證書以及藝術、商科、設計、采購、烹飪文憑的私立高等教育機構也承認IELTS成績。如需了解更多的關于考試、考試中心和IELTS全球認可程度的信息,可登錄IELTS網站省略,并可免費下載考生手冊、年度報告和備考資料。
新聞鏈接:
常青藤聯盟學校
常青藤聯盟學校(lvy League)是由美國的8所大學和一所學院組成的一個大學聯合會。它們是:馬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康涅狄克州的耶魯大學,紐約州的哥倫比亞大學,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羅德島的布朗大學,紐約州的康奈爾大學,新罕布什爾州的達特茅斯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州的賓夕法尼亞大學。這8所大學都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大學,歷史悠久,治學嚴謹,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政界要人、商賈巨子都畢業于此。在美國,常青藤學院被作為頂尖名校的代名詞。
常青藤盟校的說法來源于上世紀的50年代。上述學校早在19世紀末期就有社會及運動方面的競賽,盟校的構想醞釀于1956年,各校訂立運動競賽規則時進而訂立了常青藤盟校的規章,選出盟校校長、體育主任和一些行政主管,定期聚會討論各校間共同的有關入學、財務、援助及行政方面的問題。早期的常青藤學院只有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和普林斯頓4所大學。4的羅馬數字為“IV”,加上一個詞尾Y,就成了“IVY”,英文的意思就是常青藤,所以又稱為常青藤盟校,后來這4所大學的聯合會又擴展到8所,成為現在享有盛譽的常青藤盟校。
這些名校都有嚴格的入學標準,能夠入校就讀的學生,自然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學校很早就去各個高中挑選合適的人選,許多得到全國優秀學生獎并有各種特長的學生都是他們網羅的對象。不過學習成績并不是學校錄取的惟一因素,學生是否具有獨立精神并且能否快速適應緊張而有壓力的大一新生生活也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學生的能力和特長是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一關,高中老師的推薦信和評語對于學生的入學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學校財力雄厚,招生辦公室可以完全根據考生本人的情況錄取,而不必顧慮這個學生家庭支付學費的能力,許多家境貧困的優秀子弟因而受益。有錢人家的子女,即使家財萬貫,也不能因此被錄取。這也許就是常青藤學院歷經數百年而保持“常青”的原因。
以哈佛、耶魯為代表的“常青藤聯盟”是美國大學的佼佼者,在美國的3000多所大學中,“常青藤聯盟”盡管只是其中的極少數,仍是許多美國學生夢想進入的高等學府。
消息:
IELTS考試:關于考生個人物品的新規定
從2004年4月份的IELTS考試開始,考生除身份證外,不能攜帶其它個人物品進入考場。此規定同時適用于筆試和口試。食品和飲料也不能帶進考場。
關鍵詞:社會捐贈;布朗大學;投資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l)06―0053―04
進入美國布朗大學的主頁,查本科生的錄取率,會發現這所大學每年的錄取率都十分苛嚴。就在2010年,布朗大學本科生的申請人數為30 136人,錄取人數只有2 804人,錄取率僅為申請人數的9.37。可見布朗大學能躋身于美國著名的“常春藤”聯盟之林,并非浪得虛名,不只是得益于它的殖民地歷史。恰恰相反,這所學校在它歷史發展的初期,并不是一棵“常春藤”,而是一株幾近枯萎的小苗。就在它1764年建校于羅德島并定名為羅德島學院后不久,這所一開始只收男生的浸禮會大學就因財政困難而停辦多年。使這所學校變成真正的常春藤的,是發生在這所學校成立40周年的一件大事:1804年,羅德島大學接受了尼古拉斯?布朗先生的5 000美元的捐贈,由此而重建,學校也因此更改為現在的校名。第一筆捐贈引來了后來的源源不斷的捐贈。正是這些慷慨的社會人士和社會組織的各種捐贈,使布朗大學獲得了新生,并在此基礎上蓬勃發展,茁壯成長成與常春藤聯盟中的其他院校齊名的世界一流大學。進入2l世紀的布朗大學,仍然維持了它的良好傳統,以它高水平的教學與研究吸引了各種社會捐贈,并用來促進學校的發展。
一、布朗大學社會捐贈的來源
布朗大學設立有年度基金會(Annual Fund),該會將布朗大學每年獲得社會捐贈情況對外。根據該機構最新的報表,近五年布朗大學獲得社會捐贈情況如表1。
2)研究生校友捐贈實物合計11847次,捐贈者合計2006人,所占比例16.9%,款項金額合計405150美元;
3)在校學生家長捐贈實物合計9212次,捐贈者合計3147人,所占比例34.2%,款項金額合計2922269美元;
4)校友家長捐贈實物合計16458次,捐贈者合計3413人,所占比例20.7%,款項金額合計3363881美元;
5)本科生捐贈者合計1082人,款項金額合計22487美元;
6)學校贊助商和其他友人捐贈者合計408人,款項金額合計1521190美元;
7)其他來源的捐贈者38人,款項金額合計712991美元。
二、布朗大學社會捐贈資金的投資
布朗大學獲得捐贈以后,相當一部分用來進行投資,以促進布朗大學獲取更多的收入。布朗大學將社會捐贈投資到了各個方面,包括實物投資,有價證券,信托基金等。該校實行企業化的管理,將資金進入了商業領域,進行商業化運作。根據公允價值計算,截至到2009年6月30號,布朗大學社會捐贈的投資結構如表3。
表中的一級投資是指直接獲得的社會捐贈的首次投資,二級投資是指在一級投資獲得基礎上的再投資,三級投資則是在二級投資基礎上的再投資。
布朗大學另一方面的投資涉及學校本身的硬件設施。該校從2002年開始執行2l世紀發展計劃以來,社會捐贈就被用于購買土地、建設學校的教學場館、更新學校現有的設施等。得益于各項社會捐贈,截至2009年6月30日,布朗大學的固定資產的凈值(包括土地、建筑物、設備和在建工程)達到1294352千美元。
三、布朗大學社會捐贈投資的收益
在布朗大學2010年秋季最新一期的發展情況報告中,公布了截至到2009年6月30號的收益情況。截至6月30號的投資回報如表4。表4布朗大學社會捐贈投資所獲收益(2008~2009年度)
布朗大學投資主要涉及金融資本投資,以獲取利息和分紅為主。根據2010年秋季發展報告和2009財年報告,布朗大學自身的投資尚未涉及生產交易領域,這些投資由布朗大學下屬或相關企業承擔,在布朗大學財務總表有統計數據,表4僅僅涉及布朗大學社會捐贈投資的收益情況。
布朗大學的社會捐贈基金,還以收購資金為目的,與其他機構訂立了多項協議。這些協議項目在進入21世紀以后的每年都有所獲益。表5就是這些協議項目的進入21世紀頭幾年的收益情況。
表中的結余部分就是各項協議所獲收益。可見,學校利用社會捐贈積極和社會機構、社會民眾合作進行資金運作,也是取得投資回報的重要途徑。
四、布朗大學的社會捐贈資金的使用
布朗大學所獲得社會捐贈資金及投資所獲得的利潤,除了一部分繼續用于投資以外,其余均使用于學校發展和各個方面。包括:
1)院系支持。布朗大學對于院系的支持體現在對教師的激勵,讓他們發揮最高的智力程度,老師在課堂上帶來的是教育水平的一步步提高,把學校為社區服務的過程中獲得的經驗轉化為教學價值。大學教授們的思想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有直接影響,布朗大學每年度撥給各院系的款項在于幫助和豐富學校的學術計劃,使得布朗大學的學生獲得世界領先的思想啟發。
2)本科學生教育。布朗大學吸收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的學生。因此布朗大學使用這些捐贈資金,用于學生教育,改變學生個人世界的同時,也是讓學生去改變這個現實的世界。
3)研究生教育。布朗大學吸引和培養了很多準備吸收更深的知識,掌握更有效方法的世界學生,倡導言論自由,推進技術創新,使社會進步成為可能。每年研究生院生源超過7000人,和以前相比翻了一番,這是“學術增值”計劃的成果,也是捐贈資金使用的主要方面。布朗大學每年度都提供學生更多機會進行嚴謹的研究,進行跨學科的對話,與在全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專家合作。捐贈者的資金幫助布朗大學教育那些研究生,使他們的貢獻更大更持久,無論是在科學分析,還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4)圖書館建設和學術資源建設。布朗大學需要嚴謹的學術圖書館資源,使其不斷發展,以滿足學生和教師的需求。學術期刊,電子數據庫,特藏書刊和充足的學習空間,都是大學的高層次研究需求。2007年1月,蘇珊理查德福利德曼體育研究中心提供24小時的學習空間,開設了科學圖書館。圖書館還開始在門廊提供電子學術期刊的永久保存活動的參與點。
5)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布朗大學的捐贈基金將通過本科教育和研究獎金(Undergraduate Teaching and ResearchAwards,簡稱UTRAs)發放給學生。這些獎金項目為學生提供工作機會,與教師的研究密切合作,完整地參與課程發展和修訂,親身體驗大學的工作。UTRAs提供有價值的學術訓練,讓學生在追求學術生涯的興趣同時,直接促進研究和學科發展。
以2002年制訂的學術增值計劃和2008年布朗大學對社會捐贈資金分配為例,資金的流向如下:
第一部分:40%的經費使用在supporting and expandingthe faculty,即為學校的資源,包括校舍,教學設備的支持和擴展方而。
第二部分:40%的經費使用在bolstering undergraduateand graduate student suppot,即為在校學生提供經費援助或者學術研究經費資助。
第三部分:20%的經費使用在enhancing the student liv-ing and learning expenence,即為學生提供住宿和學習的客觀條件。
以上分析表明:布朗大學將社會捐贈收入投入到了學校發展的諸多重點領域,使社會捐贈對學校發展發揮了應有的功效。
五、啟示
通過以上對布朗大學社會捐贈的收入、支出、投資、回報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布朗大學社會捐贈對布朗大學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反觀我國的高校,其經費來源主要依賴政府撥款,但對政府投入的依賴正是我校高校發展的瓶頸。如何拓展多種經費來源渠道,擴大社會資金注入。是我國高校應該尋找的實踐道路。從布朗大學社會捐贈的經驗中,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1)社會和政府應關注捐贈事業。首先,從社會文化方面,美國的宗教文化向社會傳送了“樂善好施”的意識,為人們的內心深處構建了一個社會捐贈意識生長的有利平臺。其次,政府為了鼓勵社會捐贈,頒布了相應的捐贈法案、遺產法案、各種基金會運作的相關法律條文,規定了對社會捐贈免于征收各種稅賦的鼓勵政策,這些對于社會捐贈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國,這樣的觀念和法律法規都還很欠缺,社會捐贈的風氣也尚未形成,還只僅限于部分成功人士的個人行為,并未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捐贈的良好風氣,所以,社會和政府應關注、鼓勵、宣傳和培養社會捐贈的意識與行為,使我國的捐贈事業縮短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
2)高校應重視校友資源。在布朗大學的社會捐贈中,除了企事業、商業金融巨頭等的大額捐助以外,校友成了社會捐贈的更為寬廣的渠道,他們的捐贈聚沙成塔形成一筆巨大的資金財富。布朗大學建立了畢業生數據庫,保存著畢業生的各項個人信息,這樣的數據庫對于高校來說,同樣是一種財富,不只是高校與自己的畢業生之間的一種簡單的聯系簿,以這個數據庫為基本,可以張開一張龐大的人際關系網,構建學校與社會各階層人士的緊密聯系網絡,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對于高校的發展極其重要。
3)高校應加強對社會捐贈的管理。21世紀以來,布朗大學在社會捐贈方面的管理應該是非常精細有效的。該校在2002年之前便已經有了多項發展計劃,每一項發展計劃報告都有詳細的名稱和工作重點,2002年布朗大學又設置了一項龐大的學術增值計劃,設定了籌款14億美元的目標,并把這項計劃作為本校的宣傳手段,吸引外界捐贈者來為學校做出貢獻,甚至形成了每年秋季對外公布發展情況報告,明確將每一份資金都用在了需要的地方。我國高校雖然也意識到了獲得社會捐贈的重要性,但缺乏系統和精細的設計管理。當然,這與我國高校社會捐贈尚未形成風氣有關。
4)高校應和當地社區保持友好聯系。現今的布朗大學座落在普羅維登斯鎮,它的2l世紀發展計劃中,一些重大項目涉及當地的發展和建設,甚至當地機構的負責人也成為布朗大學諸多發展項目中的負責人之一。這一做法不僅將學校自身的發展和當地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更能激發當地人對布朗大學的捐贈熱情。我國高校大多并未為當地發展做出太多的貢獻,居民也沒有太多地感受到高校帶來的發展變化,由此難以激發為高校捐贈的積極性。所以,我國高校的發展除了要關心自身的發展,還需以高校的發展福澤當地人民,這樣才能取得社區的信任,獲得更多發展的機會與動力。
【關鍵詞】美國校友會 高職院校 校友工作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高校紛紛意識到開發校友資源對促進高校發展的作用是非常巨大,因此,校友資源的研究也成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同志曾在2003年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而校友資源是學校最富饒的人才資源。”對于我國高職院校而言,校友資源的作用已經被大家所認可,但因高職院校校友身份的特殊性,校友工作還處在起步摸索的階段,需要學習更好的校友工作經驗。從世界范圍來看,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高等教育,他們普遍重視校友工作,注重校友資源的開發,有著相對規范的校友組織和完善的校友網絡。學習他們先進的校友會管理工作經驗,可以給我國高職校友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個有效的借鑒平臺。
二、美國大學校友會工作的基本特點
(一)歷史悠久
美國很多大學在建校初期就開始了校友管理。例如,美國威廉姆斯學院成立于1793年,建校后十分重視校友管理,該校于1821年成立美國第一個正式的校友協會。威廉姆斯學院的校友會章程明確提出:“這個團體以提高文學修養、促進相互間的友誼以及增進校友對母校的尊重和關心為宗旨。”另外,像斯坦福大學建于1891年,第二年即1892年,斯坦福校友會成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建立于1908年,其校友會成立于1918年。
(二)機構健全
美國大學對校友工作的重視直接體現在對校友工作機構的設置上,幾乎所有大學都有自己專門的校友工作機構。每個工作機構的分工也非常明確,做到校友工作要“專人、專門、專項”。以哈佛大學校友活動部門為例,該部門主要負責六個方面的工作,包括校友教育、國際校友事務、校友聚會、班級通訊辦公室、俱樂部和興趣小組、旅游項目,共有31名工作人員負責這些工作,雖然他們有一身兼兩職的現象,但都有明確的分工,每個崗位的職責都事先明確,形成完善的組織機構和制度化的管理。
(三)科學的捐贈管理模式
美國社會有慈善捐贈的傳統,教育捐贈又是慈善捐贈的重要對象,美國很多大學也會經常收到來自校友的捐贈。據統計,2004年至2005年間,美國大學捐贈收入總額達到244億美元,其中27.5%來自校友的捐贈。為了更好地管理校友的捐贈和募集更多的資金,美國很多大學紛紛將校友事務部門和大學發展部合并,組成學校校友關系與發展部或者校友事務與發展部,擁有固定的場所和工作人員,建立校友檔案和跟蹤聯系制度,為校友提供優質的服務,每年固定時間舉行校友返校活動和年度捐贈。
(四)豐富的校友服務項目
美國高校針對已經畢業的校友,會為他們提供很多優惠的服務,用專業化的服務態度謀求大學與校友之間的雙贏局面。美國大學校友會每年都會對那些為大學做出杰出貢獻的校友給予獎勵,這些獎勵使得校友們收到了來自母校的認可和尊重,更有利于培養一種和諧積極的愛校氣氛。例如,哈佛大學會為校友提供免費永久使用的電子郵箱;普林斯頓大學校友每月會收到來自母校寄來的校友通訊;康奈爾大學會定期向捐贈校友郵寄捐贈資金使用年度報告。同時,美國高校將校友的“終生教育”、“繼續教育”納入到非常重要的服務項目之中,為校友們提供杰出教師主講的教學計劃,幫助校友終身學習。
三、我國高職院校校友工作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國內很多高職院校的校友工作仍然處于萌芽狀態,校友工作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校友工作機構不健全
從目前對高職院校校友工作的調查來看,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有自己本校的校友會,但在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的校友會較少。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不是自發成立的,而是在母校的積極推動下成立;大部分會在校內專門設立機構負責校友工作;這些專門的機構普遍屬于臨時型、依附型。因此,我國校友會的現有模式中,除了少數大學的校友會有明確具體的結構劃分外,絕大部分高校校友會只是安排負責具體工作的人員,但是沒有基本的辦事機構。
(二)校友工作人員配備不足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各高校包括高職院校,配備校友工作的專職人員數一般是1至4人,少部分學校有5人以上,但和國外高校校友工作中提出“每一萬名校友應該配備一名專職的校友工作人員”的工作標準還相差太遠,有的高職院校甚至連一名專職的校友工作人員都沒有。
(三)校友工作功利性較強
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校友工作功利性較強,都是當需要校友配合學校工作時,才會主動聯絡校友,一味的希望校友能為母校捐資助學。在聯系校友的過程中,往往也只注重聯系一些有成就和有社會地位的校友,希望通過他們幫助母校解決一些問題,忽略了眾多普通的校友。在整個校友工作當中,帶著濃厚的功利色彩,對校友工作的建設非常不利。
(四)校友工作方式簡單化
據調查,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工作方式相比美國大學過于簡單,也過于形式化,沒有進行細致分類。例如,眾多高職院校的校友工作僅僅是成立一個校友會網站,將校友會網站作為唯一與校友聯絡的方式。還有一些學校每年的校友會活動就是邀請一些知名校友回校做講學,或者偶爾向優秀校友寄送相關院報。總結而言,即可概括為“三個一”,即一份刊物、一個網站、一張聯絡表”。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激發校友的愛校熱情,達不到促進校友能參與學校建設的積極性,使校友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四、美國校友工作對我國高職校友工作的啟示
(一)轉換校友工作的傳統觀念
要把高職院校的校友工作做好,就要充分認識到校友工作的重要性,要從根本上改變以往認為校友工作只是學校的一項可有可無的老觀念,要站在發展性角度去思考校友工作。要意識到成功的校友工作可以使得校友和學校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循環,使得校友和學校之間形成一種雙贏的局面。校友工作不是一種索取,而是一種感情的維系方式,校友能對母校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體現出校友的高尚愛校情節,同時,母校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夠幫助到校友,也是母校對于校友的疼愛之情。
(二)建立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友組織機構
高職院校要想充分利用校友資料,就應該成立一個正式的校友組織機構。在學校條件允許之下,可以成立學校校友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相關領導任組長,全校上下齊動員,共同參與到校友工作的建設當中。校友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校友聯絡辦公室或者校友聯絡處,配備專職工作人員。
鑒于高職院校要配備專職校友工作人員的人事編制不會很多,但是校友工作量又非常龐大。可以借鑒美國大學校友會管理經驗,成立校友聯絡志愿社團。此社團可以在全校學生中公開選拔,招募志愿者,全面協助校友聯絡辦公室做好校友服務工作。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在校學生的能力,也可以培養在校學生的校友意識,在同學們當中產生耳濡目染的影響。
(三)舉辦符合高職畢業生特色的校友活動
高職畢業生與普通高校的畢業生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他們普遍都只具有大專學歷,但很多都具有非常鮮明的個性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只要用對方法,他們內心的愛校情節都可以很好的被激發出來。很多高職院校認為畢業生對母校的認同感很低,不愿意經常回母校,其實那是因為母校自身沒有通過一些合理的策劃,舉辦一些符合他們心理特點的校友活動,激發他們內心對母校的熱愛之情。因此,校友工作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計劃,舉辦校友活動一定要非常細化,例如畢業生的年齡、專業、工作性質都應該被考慮到活動的細節當中。又如,針對畢業較早的高職生,倘若這群畢業生大部分都已經成家,學校舉辦相關校友活動時,可以考慮邀請其家屬共同參加,創造 “大家小家齊相聚”的溫馨畫面。
(四)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友后服務模式平臺
根據需要和時代特點提供一個后服務模式平臺,主要包括如下幾方面:就業方面,可以仿效美國成立一個網絡在線校友職業交流平臺。教育方面,學校可以積極為他們提供學歷深造、技術更新等教育培訓活動。校園設施方面,積極為他們辦理校友卡,廣大校友可以憑借校友卡免費或優惠使用校園內的體育設施和借閱學校圖書等。
(五)成立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友產學研合作工作站
高職院校可以依托各地的校友分會,結合本地產業的區域特點,成立以校友企業家群為核心的產學研合作工作站。第一、可以解決企業用工和學生實習、就業的問題。第二、可以解決校友企業對員工技術培訓革新的難題。第三、可以讓高職院校的教師多接觸校友企業,加強彼此的溝通交流。
五、結束語
高職院校的校友工作任重而道遠,在學習美國先進的校友管理工作經驗的同時,我們更要取其精華,認清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認真做好高職校友工作,力爭讓校友資源成為高職院校建設發展中的一股強大的輔助力量。
參考文獻:
[1]曹永剛.清華校友會:發展與善用校友資源[J].人力資源,2009,(13).
[2]刁萌萌.高校校友會組織機構及運行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復旦大學訪美考察團.為何耶魯是耶魯——耶魯大學考察報告[J].教育發展研究,2004,(2).
[4]韓丹.高校校友資源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07.
(中國礦業大學體育學院,江蘇徐州221116)
摘 要: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數據上報存在很大誤差,主要原因為:各級領導對學生體質測試重視程度不夠,測試者的準備活動不充分,測試流程不規范,測試人員態度不夠認真,儀器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測試儀器系統存在誤差,受試者參與程度不積極,場地布置不合理等方面,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體質健康測試;測試數據;數據誤差
中圖分類號:G804. 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68X(2015)02-0069-04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旨在通過體質健康測試,并對測試成績進行有效地處理分析,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測試成績,在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數據庫中為自己的體質狀況找到合適的定位,更好地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從而提高身體素質及健康水平。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量大、環節多、要求高,其“生命線”在于測試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可靠性、有效性。因此,在體質測試過程中數據的準確性是體質健康測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數據測試、數據處理及上報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致使數據的準確性大大下降,給國家體質健康測試的有效分析及處理帶來很大困擾,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上報情況分析
1.1 學生體質健康數據每年上報的學校數量分析
2014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第五條要求:各級各類學校開展覆蓋學校各年級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工作,并要求將測試數據進行匯總整理上報。近幾年我國學校上報情況如表1所示:2011~2014年(截止10月31日)我國學校總體上報率分別是42. 61%、56. 48%、83. 71%、90. 93%;我國各個省份上報情況也有很大差異,如201 1年江蘇省上報率最高為98. 7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上報率最低為3. 77%;2012年上海市上報率最高為93. 11%,北京市上報率最低為8. 60%;2013年貴州省上報率最高為99. 66%,北京市上報率最低僅為0.05%; 2014年吉林省上報率最高為100%,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上報率最低為69. 9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自2011年至2014年學校總體上報率雖呈增長趨勢,但各個省市之間的上報率卻相差很大,各省市上報數據失衡,嚴重影響了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統計的準確性。
1.2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上報準確性分析
教育部印發《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第七條規定:教育部應進一步完善數據復查制度,各地區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按教育部要求進行數據抽查復核工作。2013年教育部首次委托第三方對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進行復查,分別在全國32省市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抽查結果表明:抽查數據與學校上報數據有很大的出入,全國抽查測試成績與校測試成績的吻合度不到26%,有些省市上報數據的吻合度甚至不到10%,浙江省以76%的吻合度排名第一,江蘇省僅以75%的吻合度排列全國第二名。這些數據足以證明,在現行的體質測試以及數據上報過程中存在嚴重的誤差,影響了測試結果的可靠性及準確性。某些省份的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數據上報更是存在嚴重誤差,有的還存在嚴重造假現象。
1.3 學生體質健康數據各個學校上報人數情況分析
2014年4月教育部印發《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等文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第五條要求:實行全體學生測試制度,在各級各類學校要開展覆蓋全校各年級學生的體質測試工作以及數據上報工作。但由于測試對象、數據處理、上報系統、學校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在數據上報過程中,有效數據人數逐級減少,對數據上報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以江蘇省某大學2013年上報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為例,我們對該校的在校生人數、參加測試人數、數據上報人數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該校當年參測人數占在校人數的86%,還有14%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參加測試。我們通過問卷和訪談調查了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10所學校數據上報狀況,這10所學校不僅承擔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的測試、統計、上報工作,而且還要承擔江蘇省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數據上報工作,繁重的工作負擔導致了工作人員疲憊和厭煩情緒的產生,數據上報質量從而難以得到保證,其他省份中小學上報情況同樣如此。
1.4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態度分析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態度決定了學生在測試過程中的盡力程度,如果學生認為測試只是在走過場,測試過程中學生很難做到盡全力參加各個項目的測試,測試數據也不能完全反映學生體質健康的真實狀況。對江蘇省10所高校100名測試人員及1000名受測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經整理得到有效問卷分別為90份和971份。分析發現:有69. 8%測試人員認為體質健康測試頻率較高、工作量過大、測試持續時間過長,對測試工作存在倦怠現象,測試態度不認真,操作儀器不規范,執行標準不嚴格,甚至謊報數據、弄虛作假等。72. 6%的受測學生認為體質測試是短期行為,對學生身體素質的促進作用不大,用“應付了事”的態度對待測試工作。極少數同學甚至通過各種方式規避測試或者測試造假,比如,通過開具虛假生病證明等方式規避測試。另外,學生在測試過程中未能按照標準進行測試,導致數據失真。譬如,在仰臥起坐測試中,多數學生借用肘部撐墊或臀部起落的力量起座;在座位體前屈測試中,部分學生膝關節彎曲、用單手前推游標或者雙臂突然前伸,在做肺活量測試時不能最大吸氣或呼氣等。
2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誤差原因分析
2.1我國各個省市學校上報率失衡的原因分析
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各省市在執行教育部提出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文件時的積極性和執行力不夠統一。在《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實施的過程中,部分地方相關部門對其數據錄入及檢測的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嚴格按照錄入和檢測標準進行操作,致使學校上報質量出現問題。其次,相關部門對學校測試工作的督導力度不夠,在數據測試、統計、上報的過程中不能給予測試學校相應的指導與幫助,導致學校的數據測試、統計、上報工作難度加大、質量下降。另外,教育部規定各有關部門以及學校應通過網絡窗口進行結果上報,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及學校必須具備相應的網絡設備、能力較強的計算機操作人員。但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部分地區網絡設備落后,計算機操作人員能力不夠,導致學校上報工作延遲等。以上均為我國各個省市學校上報率失衡的關鍵因素。
2.2 不正確的政績觀導致學生體質健康數據上報存在造假現象
教育部2014年6月11日頒布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要求“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學校,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不得評為合格等級,各省(區、市)不得批準其為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學校。”為加大學校對學生體質鍛煉的重視程度,增強學生自身鍛煉的意識,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習慣,教育部每年編制和的《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將學生體質健康納入現代化指標體系,作為考核一個地區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和對教育部門、學校負責人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這種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三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進行問責的制度,導致了很多高校存在體質健康數據造假現象。在此基礎上,教育部將任務下發到學校,學校為順利完成考核,將任務下發到各位老師,在數據上報過程中負責老師及學校為完成教學任務會出現弄虛作假、擅自更改學生成績等行為。如:因學生測試結果較差,教師不易完成學校下發的任務,教師便將成績更改后上報學校;部分學校如果整體成績不理想或者是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便會修改成績。
2.3 宣傳工作不到位致使學生逃避考試
學生體質測試是教育部下發到每個學校的必要任務,每所學校都應該配備專門負責的領導老師,對測試工作進行隨時檢測、督查。但由于各學校領導老師工作繁重,無法分身兼顧,最后出現由某個部門領導、幾個體育老師以及幾十個普通學生組成測試團隊。測試機構的缺乏、測試員能力的不足為體質測試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很多困難。專門負責領導老師的缺乏將會導致學校宣傳工作不到位,致使很多學生不能夠認識到測試工作的重要性,利用各種理由逃避測試。測試機構匱乏及測試員能力不足將會導致測試數據可靠性降低、無效數據比例增加等等。以上原因均為上報數據與在校生數量存在較大差異的關鍵因素。
2.4 學生測試態度不認真導致體測數據不能真實反映學生成績
經調查分析,72. 6%的學生對體質測試的認識不夠,不能夠正確了解體質測試的目的、意義以及重要性,不能認真對待測試。測試前準備活動是指在運動前所做的一系列運動練習,旨在使身體各器官系統在運動之前適當地得到活動,為各種運動動作做準備。它能夠有效減小測試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頻率,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的準確性。對江蘇省10所高校1000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有3%的學生在測試前做過針對性的熱身活動,有13%的學生在測試前進行過簡單的熱身活動,84%的學生未在測試前做過準備活動。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學生缺乏測試前進行準備活動的意識,缺乏對準備活動的正確認識;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對體質測試的重視程度不夠。
2.5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流程不規范導致測試數據不準確
測試流程的規范性是指:在體質測試的過程中,測試員應該按照嚴格的測試流程進行測試,避免測試項目之間的相互干擾,為測試數據的準確性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經研究發現:由于體質測試工作量大、工作強度較高,每所高校的測試人數大約都在10 000名以上,在測試的過程中容易造成測試點人數分配不均衡現象。測試人員往往會根據測試點人數的多少來進行測試項目的選擇,以此來加快測試速度,但會導致測試程序混亂,某些測試項目之間出現相互干擾,致使測試數據出現誤差。
在體制測試的過程中,場地布置的合理性也是影響數據準確性的重要因素。《國體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對測試場地的布置沒有明確的要求,只有個別省、自治區國民體質監測、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對測試總體場地有明確的規定要求。比如江蘇省國民體質監測對總體場地的明確要求是:場地寬敞、平坦、明亮,有利于儀器的擺放以及人員組織與分流。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對總體場地的明確要求是:形態與測試要設置在安靜的場所,盡可能是集中式靠近。由于在《國體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總體場地沒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在場地安排過程中各個省、自治區的場地布置有很大的差異。比如:立定跳測試中有沙坑和硬性場地之分;50 m測試中有逆風測試和順風測試之分,這些因素都將間接影響體質測試數據的質量。
2.6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儀器自身存在系統誤差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體質測試中的人力操作儀器也逐漸被電子測試儀器所取代,大大地提高了體質測試的便捷性和準確性。但是,電子測試儀器自身也存在著系統誤差。比如在測試過程中由于測試數據龐大,測試儀器往往超負荷工作,缺乏必要的維護導致測試數據的準確性下降。測試儀器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校正維護,但由于眾多的局限性學校很難配備這樣專業的技術人員,也很難對儀器操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因此,在測試大量人員之后,儀器操作員只能夠對儀器進行簡單的維護處理,致使測試數據產生誤差。
3 降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誤差的措施
3.1 提高學校上報率,縮小各省市學校上報率的差距
數據上報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重要環節,只有在數據充分、合理、精確的前提下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分析、總結,為國家制定學生體質健康相關政策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各省市學校上報工作的管理,加強各省市對數據上報工作的正確認識,努力把學校上報工作納入到各省市的常規工作中去,使其成為各省市考評指標的一部分,為數據上報工作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同時,國家相關部門應給予貧苦地區一些相應的政策及資金支持。比如:加大政府對不發達地區進行體質測試工作的資金投入,為其配備相應的網絡設施,對計算機操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等。通過以上方法與途徑,以求在提高全國學校總體上報率的同時,有效減少各個省市之間學校總量上報率的差距,以此來減少因地域差異影響造成的數據誤差。
3.2 加強對數據上報的審查與復查制度
為保證數據上報工作的順利實施,提高數據上報的準確性,教育部門應完善對數據上報工作的監督與管理。首先,教育部門進一步完善上報數據的審查制度。各級地方行政部門應該督促教育部門及所屬學校全面開展體質健康測試工作以及數據上報工作,并組織相關人員逐級對數據上報的完整性、準確性、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經過嚴格審查和核準之后再進行提交。其次。教育部門應該建立對上報數據的復核制度。教育部門應該組織相關人員或者委托第三方機構對部分地方或者學校上報的數據進行數據重測,與上報數據進行復核。對上報數據準確性、真實性、有效性較高的地區以及學校進行表彰與獎勵,對數據上報一致性較差的學校進行批評指正,并且責任到個人,使其負有相應的法律責任。再次,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加強社會監督機構的建立,積極利用電話、新聞媒體、第三方機構對學生體質測試的監督,以此來提高數據上報的準確性以及可靠性。
3.3 加強數據測試工作的監督與管理
建立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體系,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是加強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準確性的有效途徑。在體質測試過程中要求:監測工作實施全程監控;在各級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體系中增設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質量監控工作組;各個學校要按要求設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質量監控小組,監測期間,要確定專人負責質量監控工作;在學生體質測試現場安排現場檢測;在體質測試過程中,各級質量監控監測工作組應根據要求,成立若干個督查組對各個學校的測試工作進行督查,省級質量監控組織重點采取抽查的方式,市級以及縣級質量監控組織應采取巡查或者隨即抽查的的方式,來加大巡查力度。督查內容包括:監測組織工作,測試人員配備,師生員工參與度,場地設備配置,監測質量監控等各個環節。在督查的過程中,各個督查組應該深入到學校根據督查要求進行現場督查,同時應對督查情況進行及時總結,將督查結果反饋給學校,以便學校能夠及時對檢測工作做出整改。
3.4 增強領導的重視程度,提高測試人員的積極性及儀器操作能力
各級行政部門和學校應該經進一步增強對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思想認識,切實增強領導對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視程度。各校應該委派校長或者副校長為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第一責任人,以安全第一、質量為先的指導思想,認真細化體質健康測試方案,協調安排各方面有效資源,指導、監督、協調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增強領導重視程度的同時,學校應該加大體質健康測試的資金投入,增加測試人員的勞務補助,切實提高測試人員積極性等。
測試人員對儀器的熟練程度以及規范操作程度直接影響著測試數據的準確性,測試隊伍的操作水平是保證測試質量的關鍵。在體質測試之前學校應通過PPT介紹、專業操作人員演示示范、現場實習等途徑對操作人員進行儀器操作培訓,以此來提高操作人員的理論水平及操作水平。在培訓時,應采取測試人員、測試儀器、測試指標三固定的方式進行操作培訓,不僅可以提高測試人員對測試項目的熟練程度,還可以有效減少因測試人員不同而帶來的操作誤差。在體質測試過程中新補充的人員必須接受過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杜絕臨時學習上崗。對條件較好的學校教育部支持建立專業化的測試、服務隊伍,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專業人士對其進行培訓、測試。
3.5 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學生測試積極性
學校應該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動員大會、體質測試方面的講座、體質測試培訓等各種途徑來提高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認識,使其能夠正確認識到體質測試的目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在此之余,也應使他們清楚意識到體質測試成績與自身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如測試不合格者不能參加校評優評先活動,連續多次不合格者將推遲畢業等。在加強宣傳力度的同時,學校還應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來調動受試者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比如,在體質測試結束以后學校可以在各個年級根據測試成績的情況,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和團隊給予相應獎勵,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和團隊給予有待提高的警示。
3.6 測試教師應有效組織測試者在測試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充分的準備活動可以提高肌肉溫度,減少肌肉組織的黏性,提高韌帶組織的伸展性;充分的準備活動可以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以適應身體運動的需要;充分的準備活動可以調節心理狀態,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因此,在體質測試之前,有關人員應該組織受試者針對測試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練習。比如:在測試之前首先組織學生進行慢跑預熱;在座位體前屈測試之前進行踢腿、壓腿等專項練習;在立定跳遠之前進行單腿跳、跨步跳以及助跑跳練習;在50 m測試之前進行高抬腿、小步跑等專項練習。充分的準備活動還能夠加快血液循環,為機體運動提供充足的氧氣,延遲運動疲勞等。
3.7 規范測試流程和科學布置場地
規范的測試流程,科學的場地設置,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測試成績,還能有效保證測試數據的可靠性。在測試流程上國家雖然沒有相關的文件說明,但應按照技能一形態一素質的順序進行。如果在測試的過程中出現人員擁擠,應該在同類測試項目之間進行調整,盡量避免項目之間的相互干擾。在場地的布置上國家文件沒有明確規定,但各個省市之間應相互借鑒,發揚其優點、擯棄其不足。比如:座位體前屈、身高體重測試儀器應該放置在室內通風、寬敞、明亮的場所,立定跳遠測試場地應該選用沙坑場地,50m測試應選測順風測試等。
3.8 采取措施提高測試儀器靈敏度和準確性
各學校應該嚴格按照教育部對儀器的規格和要求進行訂購,禁止訂購未經教育部認證的廠商產品。雖然絕大部分學校的測試儀器都是經過國家認證的,但是誤差是任何儀器都無法避免的,每一臺儀器都有一個老化、數據準確性下降的過程。因此,在測試的過程中學校測試人員應按照操作說明對儀器進行正確使用,定期對測試儀器進行檢查、校對、維護,它是提高數據準確的重要途徑。比如:在肺活量測試過程中要求,每10-15人測試完畢后需用棉球及時擦干氣筒內部,避免污垢堵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應該組織測試人員對儀器設備的檢查、校對、維護等多方面知識進行培訓學習,或者配備專業的檢測、維護人員,按照有關規定定時對儀器進行檢測、維護,有效減少測試儀器自身原因造成的誤差。
參考文獻:
[1]董杰,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若干問題的思考一相關現狀與對策[J].博碩論壇,2012(13):3-5.
[2]王鳳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與數據上報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體育學刊,2013(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