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1 20:01: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政策法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作者簡介]沈躍珊(1967- ),男,黑龍江林口人,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授,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幼專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政策法規》課程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155121)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33-0150-02
一、改革“幼兒園政策法規”課程的必要性
專科層次的幼兒教師是介于本科以上層次的研究型與中等專業層次的技能型教師之間,兼具研究能力與較強從教技能的幼兒園教師。而培養專科層次幼兒教師的學校大多又是近幾年在原有的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基礎上升格而成的,這些院校在課程建設上還不夠成熟,學科建設還不夠完整。在已開設的各門課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些問題。作為專科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幼兒園政策法規”課程也應該重新審視,加以完善。對“幼兒園政策法規”課程建設與改革的理由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1.當前課程建設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包括課程選擇內容相對滯后、課程實施方法缺少創新、課程評價方式單一等諸多問題。目前,課程教學的普遍情況是:遵循著固定的教材和確定的教學內容,難以讓學生在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相關政策法規;學校一般都將其作為典型的理論課進行組織教學;課時分配相對較少;評價方式或采用筆答考試,或采用簡單的考查方式,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2.提高幼兒園教師學前教育政策法規水平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要求。國家制定的幼兒教師62條專業標準中,有關政策法規的要求就有2條,它們分別是:《專業標準》第二部分基本內容“職業理解與認識”領域中的“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幼兒發展知識”領域中的“了解關于幼兒生存、發展和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
3.幼兒園教師的政策法規水平不高、法律意識淡漠導致幼兒教育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因幼兒園教師法律意識的淡漠導致教師暴力對待幼兒事件屢次發生;因教師政策法規水平低和自身業務素質差導致對幼兒教育政策的基本思想理解偏頗,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甚至于教育活動不僅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卻是有害于其健康發展。
基于以上三個理由,對現行的“幼兒園政策法規”課程必須從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的模式、課程效果的評價等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革,將其建設成目標更準確、內容更全新、方法更科學、評價更有效的一門課程。
二、課程目標的確定:彰顯培養法治意識與對未來工作的指導性
課程目標要體現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要求,針對學生的特點與個性發展、社會需求、科學發展而制定。新課程改革又將課程目標確定為“三維目標”。第一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意指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基本技能;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的“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與交往體驗,“方法”指基本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指學習興趣、學習態度、人生態度以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學前專業課程采用以上三個維度確定課程目標,對于學生未來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更好地把握三個維度目標具有前瞻與引導意義。
“幼兒園政策法規”是一門幫助學生形成依法治教意識和指導學生未來工作的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課程。課程具體目標確定為:(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與掌握有關幼兒園的舉辦、工作人員、經費、教育、衛生保健、園舍與設備、家庭與社區工作、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律與法規方面的知識。能運用國家的政策、法律與法規指導自己的幼兒教育工作,運用相關知識正確處理幼兒園出現的有關教育、安全、健康、經費、用人、法律糾紛等方面的問題。(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理解幼兒園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典型案例,并學會通過合作、研討等方式,運用幼兒園政策法規知識去分析、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善于多渠道收集有關幼兒園的政策法規。(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國家政策、法規習慣的養成;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做一個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幼兒教師。
三、課程內容的選擇:突出實用與適時更新的特點
經驗中心課程理論認為課程內容應該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基礎編制,課程的核心不應是學科內容和結構,而應體現學生的發展;課程的內容不應是完全預定的,而應隨著學生變化而改變。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幼兒園政策法規”課程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政策意識和法律觀念,掌握有利于指導未來幼兒教育工作的相關政策法規知識,使學生發展成為政策水平高、法律意識強、依法施教的幼兒教師。依據這一核心思想,該課程內容的選擇,應突出如下特點:
1.選擇對未來工作最具指導性的內容。我國當前乃至今后更長一段時間內,政府與社會力量共同辦幼兒教育的形勢不會改變,因此,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培養出來的幼兒教師必將會成為社會力量辦園的主力軍。本課程內容的選擇是把學生放在未來普通幼兒教師和幼兒園舉辦者雙重位置上來考慮的,為了讓學生將來能夠依政策、按法律要求去做好幼兒教師、辦好幼兒園,課程相關政策法規知識的選擇更加突出對未來工作的指導性,主要選擇幼兒園的舉辦、工作人員、經費與資產、教育工作、衛生保健工作、園舍與設備、家庭與社區工作、管理工作等多方面內容。
2.設置開放性的課程內容體系架構。從上面選擇的基本內容可以看出,課程不是以某一部或某幾部、或全部政策法規文件為課程內容,而是將幼兒園的舉辦、工作人員、經費與資產、教育工作、衛生保健工作、園舍與設備、家庭與社區工作、管理工作這八個方面作為基本的知識架構。具體的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內容可根據知識架構的需要作必要的充實與刪減,不追求每部政策法規文件的完整性。
3.適時更新課程內容。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建立是一個動態的、變化與發展的過程,新的內容不斷出臺,按照政策法規課程開放的知識體系架構可適時將新的政策、法律、法規內容補充進來。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最新出臺的政策、法規都可以及時補充到課程之中。
四、課程實施的模式:體現知識運用、探究與合作學習的理念
本課程采用課上課下相結合、突出運用與探究的“六步合作學習模式”。
1.典型案例引入。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具有典型意義幼兒園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案例,設計能夠突出本教學內容的認知、應用與探究的問題,指導學生本堂課學習活動。通過典型案例的選擇、恰當問題的設計指導學生學習,來體現教師與全體學生的首次合作。
2.提供學習材料或材料獲取途徑。教師通過與學生的首次合作,讓學生了解學習任務,明確將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為了幫助學生順利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通過指明本堂課學習的教材內容或講義內容,為學生提供較完整的學習材料,亦或提供能夠獲取相關內容的網絡環境、圖書資料等途徑,實現與全體學生的第二次合作。
3.閱讀、分析學習材料,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進行分工閱讀(為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討論分析找出能夠解決案例中問題的答案,解決問題。教師在此環節要深入各小組中,做個別指導,來體現教師與個別學生的合作學習。
4.交流、評價、考核。各小組指定發言人代表小組匯報學習成果,其他小組成員對匯報的答案進行評價,指出優缺點,并做考核評分。教師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根據問題解決的具體情況,給予指導,并作評價與考核。
5.新案例分析。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案例,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去分析案例,促進知識進一步的運用,以鞏固知識,發展能力。
6.課下形成案例分析材料。學生利用業余時間,結合本堂課學習的政策法規知識,深入地討論、分析案例,撰寫出案例分析材料,為課程結業考核做好準備。
五、課程評價的方法:凸顯過程性與多元化結合的特征
“幼兒園政策法規”課的主要教育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國家有關政策、法律、法規指導今后的學前教育工作,依法正確處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學中要在“運用”上下功夫。評價方法是教師教育目的的直接反映,采用過程性評價和多元評價的方式是促進學生運用政策法規的重要手段。
1.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課堂上,各學習小組通過閱讀學習材料、研究討論等形式對教師提供的案例進行分析,并派專人匯報,其他小組成員對該組的匯報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教師對各小組匯報情況給予口頭評價并記分;部分考核形式,各小組可參與評分,如模擬法庭。
2.課上評價與作業評價相結合。教師可通過對各小組或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進行考核,給予一定分值的考核評價成績。作業成績是教師平時成績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師通過檢查學生的案例分析作業,采集平時成績。
3.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由于本門課程強調政策法規知識的運用,因此,應重視日常學習中的考核評價,使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的比例各占50%。
4.考核形式的多樣化。一是要組織多次考試。因為“幼兒園政策法規”課程中的八個方面的內容都是相對獨立的,有些內容彼此聯系不大,所以在不同內容結束后進行一次考核比較合適。二是要采取多種形式的考核。例如,以小組為單位的“模擬法庭”:小組成員扮演原告、被告、辯護律師、法官、證人等,模擬審理有關幼兒園的案件;用案例分析題編制試卷考試;編寫幼兒園的申辦報告;給幼兒園繪制一個室外環境規劃圖等。
[參考文獻]
[1]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征求意見稿)[Z]. 2011-12-12.
[3]林雪卿.幼兒教育法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4]王民.地理課程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5]鐘啟泉.“三維目標”論[J].教育研究,2011(9).
[6]周天樞.老師和家長需要知道的100個幼兒園法律問題[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
教育政策在教育管理活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特別在當前,教育法制化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教育政策則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節和控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教育秩序的穩定和教育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
感受;教育政策法規;教學實踐
作為一個一線的教師,對于教育政策法規既熟悉又陌生,因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都是在憲法,教育法等包括一些地方教育法規下進行的。在教育政策法規的實施和落實過程中,總會或多或少的存在問題。寧夏的教育相對于發達地區來講還相對較為薄弱。現在,只是將自己對于教育政策和法規的一些感受簡單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1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的原因
自小生活在寧夏,享受過寧夏的義務教育。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力度都很大,但是依然還是有很多的同齡人沒有接受完整的義務教育,甚至小學都沒有畢業,這個現象在農村尤為突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農村供養一個學生非常的吃力,雖然義務教育階段不需要家里支出學費,但是家長會覺得就算繼續讀書,也沒有家里的農活重要,這是義務教育不能很好完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農村,經濟活動很單一,主要是以農業活動為主,農民的經濟收入比較低,家長會把在校的孩子撤回家里幫助做農活。因此,很多小學生就直接輟學了。在邊遠的地區,教育教學資源保證不了,同時留不住老師,這也是造成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的一個主要原因。
2農村的學生,教育教學資源欠缺
教育政策法規要求教育要公平。教育的公平體現在地區之間教育教學資源要公平,學生要享受公平的教育。但是目前在我們國家,這種公平并沒有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有差異的。先不說東部和中西部教學資源的差距,就是在每個地區內部教育教學資源的差異也很大,直接的一個體現就是農村和城市之間。城市集中了很多優越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待遇也相對好一些。在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落后,教育教學資源和硬件設施大多都無法到位,致使教育教學工作和活動受到很大的影響,嚴重的地區甚至出現了幾個人的學校,一個教師扮演了校長,教師,值班人員等角色。
3教育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
國家政策的制定,確實是以人為本,考慮到了不同地方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并且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關的教育法規,確實規定要保護學生的利益。但是,在政策法規的實施中,執行力度不夠,使得政策法規在落實中走了樣。
4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的進城逐漸的加快。隨之而來的是大批農民工涌進城市,從一方面上講給城市增加了勞動力,但是同時也帶來很多的問題。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就出現了問題。農民工在城市沒有長期穩定的固定居所,而且說不定每年都會換個城市打工。國家和政府也切實考慮到了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但就是因為農民工的流動性大,致使國家針對農民工子女就學的政策和法規不能很好的實施。所以,農民工子女的就學不是教育政策不支持,從根源上說還是在于經濟水平的提高上。如果農民工的經濟收入穩定,國家其它政策也能著實跟上,農民工的溫飽問題解決了,他們安定下來后,子女的教育問題才好解決。學校方面,目前學校實力主要看其在各種升學考試中的整體水平,升學率成為衡量學校實力的重要指標。所以學校也不愿意過多接收基礎比較差的農民工子女。而從教師角度,多增加一個學生增加了其工作量,但并不能增加其實際收益,于是他們也沒有很大的熱情去顧及農民工子女。
5教育弱勢群體依然很大
[關鍵詞]數字內容產業 政策法規 保障機制
[分類號]G120
數字內容產業的穩定、持續發展,有賴于政府的政策支持。我國政府已給予數字內容產業一定程度的重視,“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鼓勵數字內容產業發展”,但目前針對數字內容產業的專門法規尚未出現…。立法上的滯后與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極不適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成熟。本文擬對國內外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在此基礎上借鑒國外成熟經驗,構建我國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和運行保障機制。
1 國內外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現狀分析
1.1 國外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現狀
數據表明,數字內容產業是一個規模龐大、快速增長的產業,2000年全球產業規模為600億美元,而2008年則發展為7630億美元,而良好的政策法規環境是促成這種良好發展局面的決定性因素。
1.1.1 宏觀層面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的宏觀層面,即國家的宏觀政策導向和法律保障體系。國外數字內容產業發達國家均具有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強有力的產業扶持政策。如美國《聯邦信息資源管理政策》和成熟的行業協會組織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和保障;英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為產業發展確定目標、重點和支持手段;韓國的《數字內容產業發展基本計劃》大力支持開發新的數字內容服務模式;澳大利亞則采取共同規治模型:即政府提供立法框架,業界提供切實可用規則交由立法機關填充整合形成制度,并交由相關機構去監督、實施。
完善的政策法規為產業發展指引了方向,強有力的扶持政策保證了產業發展所需資源、資金、人才等,國外數字內容產業因此呈現蓬勃發展趨勢。
目前,美國數字內容產業產值占GDP的7.8%,文化消費約占家庭消費額30%,文化產業產值占GDP的18%~25%。英國數字內容產業已成為僅次于金融服務業的第二大產業,2006年其產業增加值為573億英鎊,占國民經濟總增加值的6.4%,是英國增長率最快的產業部門。韓國政府把扶持數字內容產業作為振興經濟的國策,2003~2007年間,其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2008年產業規模達103億美元。澳大利亞數字內容產業總產值約210億美元,占GDP的3.5%。
1.1.2 微觀層面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的微觀層面,包含內容資源開發、技術保障、數字版權保護、產業稅制優惠等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數字版權保護。
數字版權保護即通過必要的技術手段保證數字化內容不被非法復制,保障數字內容提供者和運營商的利益,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信息服務。業界普遍認為數字版權管理(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標準體系將成為數字內容產業基礎性政策之一。
國際上DRM技術研究成果頗豐,其中較為成熟的標準有OMA DRM2.2、微軟DRM等。DRM技術標準是整個數字內容產業的關鍵技術標準,保障了產業各方利益,維護了市場秩序,我國亟需制定適合產業需求的DRM標準。
此外,數字內容產業發達國家均通過政策法規保障信息公開與共享,為產業發展提供資源保證,如美國《電子信息自由法》、歐盟《電子歐洲:全民信息社會》等法令的頒布,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產業發展所需信息資源;在產業人才培養上,日本、韓國等國成績顯著,如日本已建立完善的數字內容產業教育體系,涉及從職業教育到大學高等教育的各個層次;韓國為解決游戲人才的不足,更是設立專業研究機構――游戲研究所;在產業稅制上,國外對數字內容產業有大幅減免優惠措施;在信息安全上,國外成熟的信息安全政策規避了產業潛在信息安全風險,如美國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法案》、《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歐盟的《信息安全框架決議》等系列政策為數字內容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國內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現狀
隨著網絡與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網絡基礎設施的不斷建設與完善,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2007年達1711.5億元,較2006年增長34.1%。目前,我國數字內容產業已初步形成以互聯網數字內容、數字影音動漫、移動數字內容服務為主,數字教育、數字出版等市場快速發展的產業格局。
我國各級政府均對數字內容產業態度積極。在國家層面,“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鼓勵教育、文化、出版、廣播影視等領域數字內容產業發展”。中央各相關部委從各自管理角度制定了相應的宏觀政策,對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予以極大關注:如信息產業部的《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中長期規劃綱要》,文化部的《文化建設“十一五”規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電影數字化發展綱要》等,都從不同角度對數字內容產業發展予以支持。地方政府對數字內容產業發展也積極扶持。在上海,200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關于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均對數字內容產業給予極大關注,且上海數字內容產業發展頗具成效:2009年10月,上海市數字內容產業促進中心揭牌,上海市數字內容公共服務平臺開通。臺灣地區則于2002年通過了《加強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推動方案》,后又推出《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條例》。此外,北京、廣東、天津、江蘇等各省(市)均對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大開方便之門。
相比之下,我國對數字內容產業雖態度積極,但缺乏系統的規劃及政策法規體系支撐。對比國外情況,我國在政策法規建設方面尚存諸多問題:①沒有針對數字內容產業專門立法;②政策零散,可操作性差;③政府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缺乏競爭公平性,且監督、反饋環節薄弱,政策實施效果較差。
2 我國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和運行保障機制建設的設想
筆者認為,數字內容產業運行保障機制即由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體系和確保政策法規效用發揮所采取的措施與手段所構成的有機體,涵蓋政策的制定、執行、監管、修訂等方面。如圖1所示:
2.1 政策法規子系統
依據數字內容產業自身特色及其信息傳播過程,結合我國產業及政策現狀,構建有針對性的產業政策法規體系。
2.1.1 內容服務與技術保障政策 內容服務與技術服務是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支持性行業,是推動整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國有著傳承5 000年的文化遺產,在發展數字內容產業上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巨大的市場潛力。筆者認為,首先,應在政策上體現對內容資源開發上的鼓勵與扶持,既可傳揚中華文明,又可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資源體系;其次,應制
定公共信息資源再利用法規,避免政府大量有用資源的閑置與浪費,創造公平、科學的市場競爭環境;再者,制定產業內各細分領域技術標準與規范,以政策引導、規范技術的發展,為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掃除技術障礙。
2.1.2 人才政策據統計,我國僅動漫人才缺口就高達100萬以上,與其他行業的人才過剩形成鮮明對比。應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動機制,鼓勵其他行業剩余人才流向數字內容產業,確保數字內容產業人才需求。同時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現行教育體系內多管齊下,構建合理、科學的數字內容產業人才開發機制。此外,鼓勵數字內容產業各從業機構與教育部門聯合,培養產業發展所需各類專門人才。
2.1.3 知識產權政策 由于數字內容產業自身傳播內容易于復制、修改的特征,知識產權保護政策顯得尤為重要。在“三網融合”背景下,信息傳播的媒介邊界逐漸消失,各種信息均以數字化形式生產和傳播,這對傳統版權秩序提出了挑戰;同時,數字內容產業融合了文化產業和信息產業,其版權秩序較為復雜,新數字化環境下的版權秩序亟待構建。目前我國適用于數字內容產業的版權政策薄弱,特別在流媒體版權保護技術方面經驗和成果甚少。應構建合理科學的數字版權秩序,促使數字版權登記制度化,制定自主DRM技術標準并推廣、普及。我國數字版權監管認證平臺的構建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與嘗試。
2.1.4 專門產業扶持政策我國數字內容產業尚在啟動階段,需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首先,國家提供無形資產融資擔保機制,改善產業資本環境和融資環境,解決其資金周轉期較長的發展瓶頸;其次,構建產業輔助平臺,提供技術支持、政策咨詢、市場分析、產品營銷等系列輔助行為;通過專項資金資助、獎勵資助或減免稅收及低息、無息貸款等方式,對數字內容產業給予資金支持。此外,鼓勵政策研究、內容開發、技術創新等方面科研資金的投入,加速數字內容產業立法環境的成熟、技術保障水平的提高和產業鏈的完善。
2.1.5 信息安全政策各種通訊及網絡技術給數字內容產業帶來傳播便利的同時,還帶來了信息安全隱患。我國信息安全立法剛剛起步,遠不能適應數字內容產業發展需求。應在國家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信息安全研究,保證信息安全領域立法研究和技術研究的資金投入。同時鼓勵企業或機構設立各類基金,形成國家引導、企業資助、科研機構參與的多元化信息安全研究格局。再者,由于數字內容產業全球化的特點,還應加強國際合作與借鑒,建立國際法律準則,避免跨國信息安全問題。
2.2 執行保障子系統
政策法規體系能否發揮預期管理效果,執行保障工作至關重要。應建立運轉協調、管理有方、保障有力的政策法規服務體系,為政策法規有效實施創造環境。
2.2.1 建置統一的產業入口網站,確保政務公開應建立統一的數字內容產業入口網站,及時將產業政策法規公之于眾,確保政務公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公民參政議政權,增強大家對政策的認同感,減少政策實施的潛在阻力。同時利用統一的產業入口網站,可及時、便利地得到政策實施的反饋信息,便于及時了解政策政策實施效果并做出相應調整。產業統一入口網站由政府出臺政策支持,下撥專項資金;而企業則通過行業協會成立專門機構,負責日常管理,應尤其注意網絡安全問題和內容更新。
2.2.2 設置專門行政管理機構和行業協會我國數字內容產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產業管理上存在缺陷。一方面,數字內容產業突破了部門和行業界限,對傳統框架下部門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另一方面,沒有統一的行業協會,行業成員缺少合法的利益訴求途徑。為避免政府部門多頭管理、權責不分,保障產業正常發展,首先,應設置專門行政管理機構,避免權力管轄重疊現象,建立專門執法隊伍,保障政策法規的有效執行;其次,構建產業協會,建立政府和企業之間有效的合作與協調機制,增強行業自我管理能力。同時,還應制定統一的行業協會法,確保行業協會的獨立性,避免成為政府職能部門的附屬機構,為行業成員利益訴求構建合法途徑。
2.3 監督保障子系統
本文所構建的監督保障子系統涵蓋兩條原則:即執法監督與守法監督。執法監督是指各類監督主體依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及有權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實行的監察、督導活動。而守法監督是指對政策法規客體的守法情況進行監督。
2.3.1 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共進對執法行為來講,內部監督指通過對執法權運行事前的主體要素控制、事中運行控制和事后救濟控制來實現行政執法權內控整體目標的行為。行政執法的內部監督是為了實現執法權的內部控制,確保政策法規體系運行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對執法行為的外部監督,指執法機構以外的行政、非行政機構或團體對執法行為、效果的監督,主要包括人大監督、司法監督、社會輿論監督等方式。對產業群體來講,內部監督指產業界內部對自我守法行為的監督,可通過行業協會監督、企業自我監督、企業間互相監督實現;其外部監督指參考瑞典議會監察專員制度,設立數字內容產業專門監督員,監督企業守法情況。
2.3.2 主體監督與行為監督并用
我國現有媒體準八制度是嚴格的主體監管。這種管制策略認為管住了主體,就管制了內容。這在很大程度上對數字內容產業傳播渠道進行了事前凈化與規范,但在網絡條件下信息一旦刪除很難恢復,沒有事前的監督與審查,出現問題便很難追究責任。因此,進行主體監督的同時還應采取行為監督,制定產業行為規范,對傳播渠道、傳播內容進行事先約定與規范,將事前規范與事后監管充分結合起來,充分維護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體系的運行。
2.3.3 渠道與內容監督分而治之數字內容產業處于三網融合背景下,對其產業行為的監督迥異于對傳統媒體的監督。傳統的內容產業分屬不同管理部門,各管理部門同時管理相應的渠道和內容;而數字內容產業基于傳播通道的融合和傳播內容的融合,傳統監管模式不再適用。因此,應使渠道監督和內容監督分而治之,渠道對政策法規的執行效果由一個部門統一監管,而內容對政策法規的執行效果由另一部門監管,避免因管理上的權責不分帶來的混亂,以適應新的產業特征。
2.3.4 技術監督與道德監督并行加緊對數字內容監督系統的研究開發,不斷升級技術監管手段,從技術上削減產業違法行為不易捕捉所帶來的執法困難。在技術監督的同時,倡導道德領域的自我監督。道德是人類行為準則的調節器,運用道德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的有效實施。通過頒布、倡導相關自律性規范文件,在全社會營造一種違法可恥、守法光榮的道德氛圍,促使產業從業者和消費者不斷提高素質,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監督他人和自我監督,主動維護數字內容產業政策法規體系的威嚴,確保行政執法效果。
2.4 信息反饋及政策修訂子系統
政策的權威性來自于科學性,產業政策法規的制
定不可能一勞永逸。應采取措施構建產業政策法規體系的信息反饋與修正子系統,依據產業和環境的發展對政策法規適時作出調整。
2.4.1 政府、企業設立專門情報機構
政府設立專門情報機構,搜集數字內容產業對政策法規體系的反饋信息,并及時將反饋信息處理結果反饋給企業。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政策信息反饋機構,搜集企業自身對國家產業政策法規的適應情況,將政策法規體系中不妥之處及時反饋給政策制定機構,以便國家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戰略,真正建立起數字內容產業的政策法規服務體系。同時,為提高企業對政策法規信息反饋的積極性,可構建合理的政策法規信息反饋激勵機制。
2.4.2 統一培訓政策法規情報人員 采用教育體系、企業競爭情報部門實踐基地教學相結合的多層次培養模式,形成長效培訓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對情報人員進行培訓,培養經費可由政府和企業共擔。首先,培養情報人員對政策法規的敏銳性,便于捕捉政府政策信息和企業政策反饋信息;其次,培養情報人員對信息進行分析、提煉、升華的能力,使其能夠向政府政策制定機構提供系統的、具有邏輯性的反饋信息,向企業決策層提供恰當的政策法規;再者,培養情報人員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情報搜集工作時遵守情報倫理,做到合理、合法利用情報,并做好保密工作,嚴防情報外泄。
2.4.3 對反饋局限性的認識與預防政策信息反饋過程在政策法規運行一定階段后進行,發現問題存在時間滯延。政策法規制定機構一定要將可能的環境變化因素考慮進來,合理、科學利用反饋信息,重視預防的前饋作用,借鑒外部或以前經驗,盡量避免政策法規反饋信息的這一局限性。應充分考慮利益對政策法規反饋信息的影響。政策的產生以調整和實現某種利益為目的,但政策法規體系應維護整個產業群體的合法利益,避免個別團體在信息反饋中弄虛作假,做到獎罰分明,導善抑惡。
3 結語
數字內容產業是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均有重要意義。我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廣闊的、持續增長的受眾需求,在發展數字內容產業上擁有先天優勢。應借鑒國外成熟經驗,充分考慮我國產業現狀,竭力做到以政策法規引導產業有序運行,以執行保障機制和監督保障機制確保政策法規效用正常發揮,以政策信息反饋機制促使政策法規逐步完善,以此建立系統、科學的數字內容產業運行保障機制,為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成熟提供有效保障,促使我國數字內容產業早日發展成熟。
參考文獻:
[1]楊海平,我國數字內容產業管理與法律法規建設的思考,圖書館雜志,2009(10):16-18
[2]韓潔平,畢強,數字內容產業研究與發展,情報科學,2009(11):1741-1746,
[3] Management of Federal Information Resouces. [2010-06-13]..
[4]主建會,李寧,中日韓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簡析,[2010-06-[3]ils.省略/Iist/Iist,aspx?|d=5214
[5]匡惠華,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秩序構建[學位滄文],湘潭:湘潭大學,2008:11-23
[6]SCIC,美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狀況,[2010-06-11] ndcchina, com. cn/ndc/321, html.
[7]CIE. Australian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futures. [2010 -06 - 13].www, archive, delta, gov. au/_ dataZassets/pdf_[ile/0007/37474/Appendix_C. 2_Australiandigital_content_futttres. pdf
[8] DCMS. 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 Estimates Statistital Btdletln,2009. [2010 -06 - i2 ]. www, culture, gov. uk/publlca-tions/default, aspx
[9] Australian Capability in Digital Content. [2010-06-12]. austrade, com/Artit:leDocuments/1517/DigltalContent, pd L aspx
[10]王美華,范科峰,岳斌,等,數字媒體內容版權管理技術標準研究,廣播與電視技術,2007(6):19-22
[11]周毅,白文琳,歐美信息內容產業的發展:內涵、路徑及啟示,國外社會科學,2010(3):44-49
[12]國家信息中心,中國信息協會,中國信息年鑒2008北京:中國信息年鑒期刊社,2008:381-385
[13]徐群輝,金融危機中的中國動漫產業態勢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3):60-64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旅游政策法規 實踐性教學
高職院校是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體系,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這類人才應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1]。理論與實踐結合是高職院校教育的本質特色,擺脫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是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和技術能力的重要保證。旅游政策法規課程是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是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同時是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此課程教學任務是艱巨的,本文將結合廣東南方職業學院的實際情況,探討實踐性教學在旅游法規課程中的具體運用。
1. 實踐性教學含義以及種類
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的繼續、深化和擴展,是實現“以能力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保證,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就業率的主要途徑。
實踐性教學是教學管理部門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采用技能訓練和操作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過程,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實踐教學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實驗、實習、實訓、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包括軍訓、創業活動以及納入教學計劃的社會調查、科技制作、學科競賽活動等[2]。
2. 高職院校旅游政策法規課程實踐性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旅游行業特點要求。旅游行業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行業,它要求從業人員既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要有實際操作和科學管理應用的能力[3]。旅游行業的行業特點要求旅游管理教育必須要與實踐高度結合。旅游政策法規課程作為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是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同時是導游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該課程的教學更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其次,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需要。目前,不少旅游管理的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普遍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理論知識的傳遞,忽視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即使有些教師在專業實訓室能為學生進行實際演示,但是由于平時不注重與企事業單位的交流協作,對飯店、旅行社、景區等的實際運營模式、流程以及最新動態了解甚少,從而不能達到使學生拓展視野、增長才干、提高理論基礎和實際動手能力的教學效果。另外,通過調查本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90%以上的學生希望能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他們希望能增加實踐教學,提高動手能力。
3. 旅游政策法規課程實踐性教學的具體運用
我校旅游法規課程選用的教材是廣東省導游人員考評委員會辦公室編寫的《政策法規》,是廣東省導游資格考試系列教材,全書內容包括政策篇和法規篇,政策篇是國家的方針政策內容,屬于基本理論,法規篇包括旅行社經營管理法律制度、導游人員管理法律制度、旅游安全事故管理法律制度、旅游交通和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旅游住宿治安管理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管理法律制度、旅游合同等內容。根據我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本課程安排周課時4個,總學時數68個,要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熟悉旅游行業的條文法規,必須考慮教學方法的改善,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良好的教學手段的有效應用,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筆者在教學中不斷摸索,認為實踐性的教學方法不但能很好的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還能讓學生更容易、更快接受新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筆者主要采用的實踐性教學手段分為校內教學實踐和校外教學實踐兩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有:情景模擬法、社會調查法、參觀式學習等等。在此,筆者將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談談實踐性教學在旅游政策法規課程中的幾項運用。
3.1 校內實踐運用
3.1.1 借助校內實訓室
我校建有可供旅游政策法規課程教學實踐用的模擬旅行社實訓室、模擬導游實訓室、模擬酒店客房實訓室、模擬娛樂歌舞廳等。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好教學,比如旅行社經營管理法規制度這一章,它主要包括旅行社設立、旅行社經營兩大模塊,借助旅行社實訓室,向學生講解旅行社設立的三大基本條件,應當準備什么材料向哪個部門提出申請,質量保證金需要交多少等等。這些知識點前呼后應,脈絡清晰,最后讓學生掌握旅行社的設立程序和條件,并動手制作申請設立模擬旅行社的全套資料。
3.1.2 課堂模擬演練
旅游政策法規第十二章內容《旅游合同》,如何訂立旅游合同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導游資格考試的難點,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模擬訂立合同,使學生了解訂立合同的程序和要求,培養學生依法訂立旅游合同的能力,掌握旅游合同的主要條款與履行合同的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例如,先設定一個背景資料:有一個旅游團要參加海南的旅游觀光,雙飛4天,住當地5星級酒店。根據法律規定,旅行社需要跟游客簽定旅游合同。提出假設,假設學生是某旅行社的經理,請學生根據上述背景材料擬定一份旅游合同。要求合同雙方權利和義務的界定要清楚明確,不含混不清,不產生歧義,不得違反《合同法》和《旅行社管理條例》。
另外,實際教學中亦可以設立模擬法庭。模擬法庭是以旅游政策法規課程教學為依托,以學法、用法、普法為宗旨,以提高法律素質為目的,由非法律專業學生自編、自演的仿真法庭。每次從正在學習旅游政策法規課程的學生中公開選出十余名學生擔任案件中的“司法人員”,“律師”,“原告”、“被告”,“證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按照程序法的規定,模擬真實“案件”的審判活動。
3.2 校外實踐運用
校外實踐運用在這里并不是指校企合作的分段式或者頂崗式實習,而是指結合我校校情以及所處環境,布置學生完成課外實踐調查或者帶領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參觀式學習。
3.2.1 課外調查法
旅游政策法規中的第九章內容包括了旅游飯店星級評定制度、旅游飯店行業規范、旅游住宿業治安管理法規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等內容,這些內容的運用性非常強,都是目前行業必須要遵守的規范。首先通過授課講解主要內容,隨后用課外實踐調查作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要求學生分組并派組長抽題,給定1周時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調查,做好報告并講解調查的過程及結果。每個題目的設計都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校周邊的環境,具體的題目可以是:①了解江門高星級酒店的星級情況,通過談話了解酒店在接受檢查時要準備什么。②調查酒店在保護客人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及保護客人物品上有什么規定。③實地考察娛樂場所(k房)的環境,指出不符合娛樂場所設施規定的地方。④調查餐館或者商場出售的食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情況,將不符合的指明并進行記錄等等。
3.2.2 參觀式學習
我校位于江門市的氧吧白水帶風景區下,周邊有江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陳少白故居、外海五大祠等,較近處還有陳白沙紀念館、圭峰山等旅游點,這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旅游政策法規課程提供了很好的課外學習環境。例如課程第十章是關于旅游資源管理的法律制度,包括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法律制度的內容。如何將這枯燥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知識,是教師認真思考的重點。在此,筆者引入參觀式學習,比如本章中第三節《文物保護法》的學習,可將教學“移出”課室,到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實地教學,如可以選擇導游資格考試口試市點考試點之一的陳白沙紀念館,一邊介紹陳白沙紀念館的同時,滲入課本上關于文物的概念、文物所有權的保護、文物保護單位的法律保護等內容,讓學生邊參觀邊學習關于文物的法律規定。
結語
對于實踐式教學在旅游政策法規課程具體運用的探討還需要更加深入,這也需要任課老師平時不斷鉆研旅游和法律法規知識,熟悉行業內的動態,掌握課程特點,探索更多新的好的實踐教學方式,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江娟.加強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學理論,2010(13)
[2] 盧世菊. 李東娟. 王劍 利益主體理論在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珞珈管理評論,2010(02)
[3] 李波.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問題分析及其對策分析研究[J]理論與研究,2008,(02)
[4] 劉惠芹.旅游法規課程的實踐性互動式教學初探[J].職教與成教.
1.實踐性教學含義以及種類
實踐教學是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的繼續、深化和擴展,是實現“以能力為中心,以就業為導向、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保證,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就業率的主要途徑。實踐性教學是教學管理部門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采用技能訓練和操作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過程,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實踐教學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實驗、實習、實訓、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包括軍訓、創業活動以及納入教學計劃的社會調查、科技制作、學科競賽活動等[2]。
2.高職院校旅游政策法規課程實踐性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旅游行業特點要求。旅游行業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行業,它要求從業人員既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要有實際操作和科學管理應用的能力[3]。旅游行業的行業特點要求旅游管理教育必須要與實踐高度結合。旅游政策法規課程作為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是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同時是導游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該課程的教學更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需要。目前,不少旅游管理的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普遍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重視理論知識的傳遞,忽視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即使有些教師在專業實訓室能為學生進行實際演示,但是由于平時不注重與企事業單位的交流協作,對飯店、旅行社、景區等的實際運營模式、流程以及最新動態了解甚少,從而不能達到使學生拓展視野、增長才干、提高理論基礎和實際動手能力的教學效果。另外,通過調查本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90%以上的學生希望能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他們希望能增加實踐教學,提高動手能力。
3.旅游政策法規課程實踐性教學的具體運用
我校旅游法規課程選用的教材是廣東省導游人員考評委員會辦公室編寫的《政策法規》,是廣東省導游資格考試系列教材,全書內容包括政策篇和法規篇,政策篇是國家的方針政策內容,屬于基本理論,法規篇包括旅行社經營管理法律制度、導游人員管理法律制度、旅游安全事故管理法律制度、旅游交通和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旅游住宿治安管理和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管理法律制度、旅游合同等內容。根據我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本課程安排周課時4個,總學時數68個,要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熟悉旅游行業的條文法規,必須考慮教學方法的改善,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良好的教學手段的有效應用,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筆者在教學中不斷摸索,認為實踐性的教學方法不但能很好的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還能讓學生更容易、更快接受新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筆者主要采用的實踐性教學手段分為校內教學實踐和校外教學實踐兩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有:情景模擬法、社會調查法、參觀式學習等等。在此,筆者將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談談實踐性教學在旅游政策法規課程中的幾項運用。
3.1校內實踐運用
3.1.1借助校內實訓室我校建有可供旅游政策法規課程教學實踐用的模擬旅行社實訓室、模擬導游實訓室、模擬酒店客房實訓室、模擬娛樂歌舞廳等。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好教學,比如旅行社經營管理法規制度這一章,它主要包括旅行社設立、旅行社經營兩大模塊,借助旅行社實訓室,向學生講解旅行社設立的三大基本條件,應當準備什么材料向哪個部門提出申請,質量保證金需要交多少等等。這些知識點前呼后應,脈絡清晰,最后讓學生掌握旅行社的設立程序和條件,并動手制作申請設立模擬旅行社的全套資料。
3.1.2課堂模擬演練旅游政策法規第十二章內容《旅游合同》,如何訂立旅游合同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導游資格考試的難點,具體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模擬訂立合同,使學生了解訂立合同的程序和要求,培養學生依法訂立旅游合同的能力,掌握旅游合同的主要條款與履行合同的基本知識和實踐技能。例如,先設定一個背景資料:有一個旅游團要參加海南的旅游觀光,雙飛4天,住當地5星級酒店。根據法律規定,旅行社需要跟游客簽定旅游合同。提出假設,假設學生是某旅行社的經理,請學生根據上述背景材料擬定一份旅游合同。要求合同雙方權利和義務的界定要清楚明確,不含混不清,不產生歧義,不得違反《合同法》和《旅行社管理條例》。另外,實際教學中亦可以設立模擬法庭。模擬法庭是以旅游政策法規課程教學為依托,以學法、用法、普法為宗旨,以提高法律素質為目的,由非法律專業學生自編、自演的仿真法庭。每次從正在學習旅游政策法規課程的學生中公開選出十余名學生擔任案件中的“司法人員”,“律師”,“原告”、“被告”,“證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按照程序法的規定,模擬真實“案件”的審判活動。
3.2校外實踐運用
校外實踐運用在這里并不是指校企合作的分段式或者頂崗式實習,而是指結合我校校情以及所處環境,布置學生完成課外實踐調查或者帶領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參觀式學習。
3.2.1課外調查法旅游政策法規中的第九章內容包括了旅游飯店星級評定制度、旅游飯店行業規范、旅游住宿業治安管理法規制度以及食品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等內容,這些內容的運用性非常強,都是目前行業必須要遵守的規范。首先通過授課講解主要內容,隨后用課外實踐調查作業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要求學生分組并派組長抽題,給定1周時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調查,做好報告并講解調查的過程及結果。每個題目的設計都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校周邊的環境,具體的題目可以是:①了解江門高星級酒店的星級情況,通過談話了解酒店在接受檢查時要準備什么。②調查酒店在保護客人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及保護客人物品上有什么規定。③實地考察娛樂場所(k房)的環境,指出不符合娛樂場所設施規定的地方。④調查餐館或者商場出售的食品,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情況,將不符合的指明并進行記錄等等。
關鍵詞 民辦高校 辦學風險 風險分析 對策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民辦高校近年來發展迅速并且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據統計,截至2015年5月21日,中國的民辦大學(民辦高校)共有722所(含獨立設置普通民辦高校447所,獨立學院275所)。民辦高校的健康穩定發展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第一所民辦高校湖南九疑職業學院創立于1980年,至今已有35年了。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民辦高校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已逐漸規范,但是,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許多辦學風險。
一、民辦高校辦學面臨的風險
(一)外部風險
民辦高校辦學面臨的外部風險主要是民辦高校的外部環境所帶來的,包括國家、地方、社會的相關方面情況對其造成的影響以及其他高校對其造成的影響。例如,國家有關民辦高等教育的法律和政策的影響,地方經濟發展對當地民辦高校的辦學規模、發展速度和招生的影響,社會輿論評價的影響以及其他高校造成的競爭影響等。
(1)國家法律政策風險。民辦高校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引導和支持。目前,我國已經頒布并實施的相關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這是保障民辦高校發展的重要外部條件。然而,民辦高校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確、對民辦高校發展的限制較多、相關的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等政策因素給民辦高校辦學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2)地方經濟風險。民辦高校大多數招收的是當地的生源。當地經濟的發展水平不僅對民辦高校辦學規模和發展速度產生影響,還會對民辦高校的招生以及學生的就業帶來風險。
(3)社會輿論風險。對于民辦高校來說,社會對其的輿論評價的好壞,關系到它們自身的社會形象和可持續發展。社會大眾的輿論評價包括政府、教師、學生、家長、用人單位、新聞媒體等對民辦高校的政策、行為、辦學質量等各方面的評價意見總和。
(4)高校競爭風險。民辦高校的競爭對手不僅來自于同類的其他民辦高校,還來自于公立高校。然而,民辦高校在辦學層次、辦學規模、辦學質量、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等競爭力都不如公辦高校。因此,競爭因素的影響給民辦高校辦學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二)內部風險
我國民辦高校面臨的內部辦學風險主要來自于辦學者管理經營的理念和方式、財務資金的投入和運作以及自身的辦學質量等方面。
(1)管理經營風險。民辦高校辦學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間接地影響到民辦高校的管理和經營方式。部分民辦高校辦學者辦學動機不純,辦學理念不當,以營利為主要目的,貪圖利益回報,削減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科學民主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忽視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服務水平,勢必會影響學校長遠的生存和發展。
(2)財務資金風險。民辦高校是由社會集團、集體、個人籌資,自負盈虧,這是它們與公立高校的主要區別之一。因此,民辦高校面臨著籌資風險、投資風險、信用風險和收益分配等資金風險因素。
(3)辦學質量風險。良好的辦學質量是民辦高校能否擁有較好的社會形象以及較高的社會知名度和認可度的重要條件之一。影響民辦高校辦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師資水平、教育教學管理評估水平和教學相關設施設備的建設等。但是,現階段由于有的民辦高校一味追求投資回報,不舍得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教育設施建設,忽略教師的薪資待遇,很難留住優秀的教師。同時,有的民辦高校大量使用兼職和外聘教師,造成教師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動頻繁,教學和科研的連貫性難以得到保障,勢必會給學校的辦學質量帶來風險。
二、民辦高校辦學風險的成因分析
綜上所述,我國民辦高校辦學面臨著許多風險。筆者認為,我國民辦高校存在以上風險的原因如下:
(一)法律政策不健全
國家和地方有關民辦高等教育的法律政策越完善,民辦高校的法律政策風險就越小。雖然目前已經頒布并實施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和《民辦教育法實施條例》對于促進我國民辦高校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著法律政策內容模糊、籠統,只具導向性,缺乏操作性,無法落到實處等問題。例如,關于民辦高校的產權關系界定不明確,民辦高校投資者投資辦學的合理回報不確定。另外,有關民辦高等教育的地方性政策法規缺失,只有少數省市出臺過有關民辦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規,大多數省市并沒有根據當地辦學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詳細的政策法規。
(二)辦學思想的偏差
民辦高校投資者辦學思想的偏差將會嚴重阻礙科學規劃和長遠發展。當前,部分民辦高校的辦學者對辦學的本質認識不當,希望用最短的時間獲取經濟收益,忽視民辦教育教學的質量。民辦高校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私營企業,它有自身的公益性。不能通過經營民辦高校獲取利潤,更不能為大量獲取經濟收益而削減必要的資金投入,從而降低教育教學質量。另外,投資辦學與投資企業有很大的不同,有其特殊性,風險系數也不同。投資辦學者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本質、特殊性以及辦學風險的認識不足將會影響我國民辦高校的健康發展。
(三)內部管理不規范
科學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促進我國民辦高校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有部分民辦高校的倒閉很大程度上是與自身內部的管理不善有關。雖然大部分民辦高校內部已經制定了關于教學、招生、師資、財務、科研以及設施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但是其中的一些規章制度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強,如同虛設,發揮不了應有的效果。同時,一些民辦高校因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削減一些投入管理所必需的資金,導致不能使用更科學、更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造成管理混亂。此外,我國民辦高校普遍采取“家族式”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制衡機制,也給民辦高校帶來的一定的風險。
(四)民辦高校師資水平整體不高
目前,我國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中以中級職稱的教師為主,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多以掛名或兼職的形式任教。而且由于各種因素,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流動性很大,教學的延續性得不到保障,勢必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此外,部分民辦高校教師擔任教學工作同時還要擔任行政工作,工作量大,加之民辦高校實行過分強調工作量,只注重結果不注重形式的不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使得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進修,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教研和科研當中。
三、民辦高校辦學風險干預的對策
(一)完善民辦教育政策法規
政府部門要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使其更合理、明確、規范,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教,保障民辦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地發展。另外,各省市也要構建關于民辦高等教育的地方性法規,根據我國各省市的教育發展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營造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環境以促進當地的民辦高等教育良好發展。最后,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定之后,關鍵在于將它們貫徹實施,落到實處。因此建立嚴格有效的執法監督制度也很重要,可以解決教育腐敗問題。
(二)端正辦學思想
民辦高校的投資者要端正辦學動機,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要認識到民辦高等教育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為推動我國經濟建設和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貢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民辦高校的辦學理念應該牢牢地圍繞這一點,體現大學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三)健全民辦高校的內部管理體制
民辦高校的管理制度是學校一切工作能否正常運行的有力保障。例如,教學管理制度是確保教學工作能夠正常開展的前提,行政管理制度是開展行政工作的基礎。民辦高校各方面的管理制度要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并且要相互配合,形成一個體系。同時,要完善民辦高校內部管理監督制度,提高民辦高校的管理效益和效率。例如,對教學管理活動實施督導機制能改善教學質量,對財務管理行為進行內部監督就不會造成腐敗和資金的浪費。
(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提升民辦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通過創設良好的環境和建立內部人才培養機制等手段吸引和培養優秀教師,進一步優化師資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師的待遇,留住人才。除了要有優質的師資隊伍之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校特色學科建設,建立教學質量管理評估體系等都是提高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切實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李釗.民辦高校辦學風險防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2] 任紅.民辦學校辦學風險及其防范[J].遼寧教育研究,2008(2).
一、活動主題
全面推進依法治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二、活動安排
(一)組織開展集中學法活動。局黨委中心組重點學習《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干部職工主要學習《省節約用水條例》等法律法規。
(二)組織開展廣場宣傳活動。5月16日,聯合市住建局、
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環保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城管局、市教育局等單位在市政務中心廣場開展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和水法律法規宣傳咨詢活動,邀請市有關領導參加;日報社、市電視臺等單位現場宣傳。
(三)組織開展行政執法規范化示范點創建活動。市水政監察支隊著力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利用舉案說法、以案釋法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識,通過文明執法促進深度普法,通過廣泛普法促進文明執法,將普法宣傳教育滲透到執法辦案的全過程。
(四)開展法治惠民辦實事工程。市櫻花園按序時進度進一步優化法治公園建設方案,推進市櫻花園法治公園建設。
(五)積極開展送法下鄉、普法教育等活動。局政策法規處結合綜治聯系點共建工作,深入局綜治聯系點南閘鎮開展送法下鄉活動。
(六)開展矛盾糾紛排查。結合5月至7月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通過宣傳法律政策,依法疏導、集中排查和化解矛盾糾紛等,維護社會穩定。
(七)營造宣傳氛圍。局辦公室在水利大廈大門懸掛宣傳標語,市水利大廈外及大廳電子屏滾動播放宣傳標語,局屬各單位按要求懸掛宣傳標語,市櫻花園、市清晏園等利用電子屏開展法治標語宣傳。
三、活動要求
(一)高度重視,狠抓落實。局機關各相關處室和局屬各單位主要領導要親自安排部署,制定宣傳方案,保障宣傳經費,落實專人負責,確保宣傳月活動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