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誠信社會論文

誠信社會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2-02 13:08: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誠信社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誠信社會論文

篇(1)

論文摘要:從誠信缺失的角度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進行了博弈分析,并建立了迫使農戶還貸的“三維”誠信機制。農村小額信貸在幫助貧困農民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農民的誠信意識比較淡薄,償貸意識不強,致使貸款違約率居高不下。

論文關鍵詞:小額信貸;誠信缺失;博弈;誠信機制

小額信貸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作為一種新型扶貧模式在一些國家取得了成功,尤其以孟加拉國的Grameen銀行為典范。它是農信社根據農戶的償還能力、信用程度、貸款用途而發放的額度相對較小的一種貸款,實行“一次核定,隨用隨借,余額控制”的辦法。其本質上是一種信貸方式,屬于自然人貸款,不是企業貸款,對農戶的自有資金沒有嚴格的比例規定,主要以農戶的信譽和償還能力為依據來發放信用貸款。但由于農戶和農信社之間信息不對稱,致使貸款償還率不盡人意,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挑戰。

一、我國農村小額信貸誠信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小額信貸工作從1993年開始試點,1996年進行擴展,1999年全面推行,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對農信社發放低息支農再貸款,由農信社以優惠的利率再貸給農民。農村小額信貸在我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在幫助貧困農民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止到2006年,各項農村小額信貸累計發放1766億元,惠及貧困農戶5745萬戶,約占全國農戶總數的1/10.

農村小額信貸本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但隨著它的不斷實施,這項政策遭到了空前的信用危機。農信社面對的難題越來越多,例如,不斷出現新的呆賬壞賬;無法很好的確定信用額度;農戶欠貸不還等。我國的農村小額信貸覆蓋面達31%,但不良貸款比例高達70%.在對湖北十堰市竹山縣、黃石市陽新縣2005年小額信貸質量進行的調查時發現,當年農戶還貸的違約率分別達到25%和26.3%,個別基層信用社的違約率高達48%.

在現行的制度安排下,農村小額信貸中農戶與農信社之間存在著的信息不對稱以及農村小額信貸本身的高自然風險、道德風險和管理風險等特有的行業特征及不完善的風險防范和補償機制,致使農戶還貸違約率很高。但究其根源主要是因為農戶的誠信意識淡薄,償貸意識不強,貸款農戶貸款后還款與否完全靠個人自覺,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約束機制,因此誠信缺失問題在農村小額信貸上表現的尤為突出。

二、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借貸雙方的信用博弈分析

在農村小額信貸中,貸款農戶的違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誠信缺失,造成這種誠信缺失,農戶有借不還的主要原因是相比于其他可行策略(還貸),違約能給理性的農戶帶來更高的凈收益。可以分別用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和“相機選擇”原理來分析這種誠信缺失產生的原因。

(一)“囚徒困境”分析

農戶小額信貸博弈的參與者為農信社和農戶。假如一家農戶貸款c萬元,按正常情況,農戶會獲得一定的收成。用字母來表示雙方在不同情況下的利得。如圖1所示:

圖1“囚徒困境”分析

其中,括號中的數字分別為農信社和農戶的利得,下面來分析每一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農信社為農戶貸款c萬元,貸款農戶還貸時總收入為c+e+h.若他能履約,向農信社還貸c+e萬元(e為貸款利息)。這可以說實現了小額信貸的初衷,農戶自己還有h的利得。第二種情況,農信社為農戶貸款c萬元,貸款農戶違約,造成農信社連本帶利未收,實際上農信社損失了這筆資金,而農戶獲凈利c+e+h萬元,這就是誠信缺失造成的違約后果。第三種情況,雖然農戶是誠信的,選擇還款,但農信社拒絕為該農戶貸款。由于機會成本的存在,致使農信社的利得為-(c+e),而農戶由于沒有貸到資金,他也就失去了進一步獲得收入的機會,這實際上造成了農戶最低為h的損失。第四種情況,農戶可能違約,農信社也就可能拒絕貸款,兩者沒有合作意向,機會成本為0,雙方的利得或損失就為0,這或許是雙方按照各自預期效用最大化原則選擇的最優策略。

(二)“相機選擇”分析

“相機選擇”理論也可以用來解釋農村小額信貸中農戶誠信缺失行為,其博弈的雙方依然是農信社和貸款農戶,地方政府不參與博弈,但可對博弈雙方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該博弈為動態博弈。如圖2所示。圖2中三個終端黑點處的數組表示博弈各方到達這些終端路徑所實現的得益,其中第一個數字為先行為的農信社的得益,第二個數字為后行為的農戶的得益。

圖2中最上方的圓圈表示農信社的選擇節點,博弈中農信社先進行選擇,農戶后進行選擇,因而博弈雙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由于農戶作為后行為的博弈方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因而處于較有利的位置。在第一階段中,先行為的農信社有“貸款”與“拒貸”兩種可選策略。如果農信社拒絕貸款,則博弈結束,它能保住c萬元本錢,而農戶則不能獲得進一步的收入,農信社與農戶的得益數組為(c,0)。如果農信社選擇“貸”,則到達農戶的選擇信息集,農戶將掌握主動權,可選策略有“還貸”和“違約”,若選擇“還貸”,則博弈結束,雙方得益數組為(c+e,h)。若農戶選擇“違約”,雙方的得益數組為(-c,c+e+h)。農信社追償與否則取決于追償成本的高低。

圖2兩階段動態博弈

通常情況下,農信社在發放貸款時,都是假定貸款農戶是可信的,即獲得收入后農戶會主動還貸。若農信社預知農戶不可信,則農信社與農戶的合作最終成為不可能。那么,有沒有辦法使得農戶變成可信的,從而使農信社愿意選擇“貸款”,而農戶遵守諾言選擇“還貸”,最終增加雙方的利益呢?事實上,這是完全可能的,關鍵在于必須增加一些對農戶行為的制約。

在圖2中,當農戶選擇“違約”時,他可能會更換住所或采取別的方式,使農信社無法追償貸款,或者追償的成本太大以至于放棄追償。如果農信社在農戶違約時可以用法律武器,或通過其他途徑,則農信社的合法權益就有保障。這時雙方的選擇,以及農戶對農信社選擇行為的判斷,就會使農戶自己的行為發生變化,博弈的結果就大為不同了(如圖3所示)。

這里,第三階段農信社的行為選擇非常重要,因為有了這個階段,博弈的結果就大為不同,當農戶違約時,農信社可以選擇“追償”。當然,由于目前相關體系還不健全,如個人征信系統、還貸監測系統、農戶個人信息查詢系統以及公安部門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尚未完善,農信社向農戶追償的成本過大,使得農信社追償貸款的積極性不高。因為預知農信社將“不追償”,所以借款農戶獲得收入后往往選擇“違約”。若農戶違約,農信社肯定選擇“追償”,則博弈雙方的得益數組為((c+e)*,h*),在此,(c+e)*為農信社的期望收益c+e減去它的追償成本后的收益,h*為農戶的收益h減去由于他違約帶來的負效應后的收益,如面子成本、名譽等。

圖3三階段動態博弈

對農戶來說,當他完全清楚農信社會唯一選擇“追償”時,并且知道農信社“追償”的威脅是可信的,若他不還貸款,等待他的必然是一場官司和家庭及個人的名譽掃地,那么他就會選擇“還貸”。即使其最終的利得為0,農戶理性的選擇肯定依然是“還貸”,也就是說,在農信社的追償行為保證實施(雖然目前還不能完全保證)情況下,農戶的“還貸”許諾就成為可信的會信守的許諾,那么農信社在第一階段會理性地選擇“貸款”,而農戶在第二階段會理性地選擇“還貸”,從而雙方各得利益,結束博弈。

三、“三維”被迫誠信機制的構建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依靠農戶的道德等內在誠信約束效力非常有限,他們的違約是有極大可能的。要使博弈雙方順利達到農信社發放貸款、農戶按時歸還貸款這一均衡路徑,就必須充分發揮信息的作用,克服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為此,建議設計一套外在的誠信約束機制,迫使農戶不得不守約還貸,筆者將這種誠信機制稱之為“三維”被迫誠信機制。之所以稱其為“三維”,是因為在這里,將由地方政府、農信社、貸款業務委員會以及借款農戶形成三維立體圖(如圖4所示)。所謂貸款業務委員會是由借款農戶所在地的鄉政府以及村委會各派出一人,由該村選出一位比較有權威和聲望的人,再由借款農戶家庭中的一人等共四人來擔任委員會成員。其中地方政府和農信社對貸款業務委員會進行還貸的監管,同時政府、農信社和貸款業務委員會又對借款農戶形成制約,以使其獲得收入后能主動還貸。

圖4小額信貸的“三維”被迫誠信機制

上述的“三維”被迫誠信機制,反映了地方政府、農信社、貸款業務委員會以及借款農戶之間的權責、義務以及有關各方的制約關系。

(一)地方政府推行各種小額信貸政策,支持、幫助農信社開展各項正常的金融活動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統一的小額信貸管理條例及相關法規。雖然小額信貸是一項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政策,但由于沒有相關法律規范約束貸款農戶的行為,使農信社的權責在農戶不還貸時沒有受到法律保護。既然要堅持推行小額信貸政策,健全法律法規是很必要的。政府應抓緊制定《小額信貸合同法》和《個人信用管理法》等,并且地方政府在大的框架內制定適合本地區的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在這些法律法規中,規定農信社、貸款業務委員會和貸款農戶在小額信貸中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規定政府、農信社和貸款業務委員會在個人信用信息資源開發和使用中的權利與義務以及提供虛假信用資料的法律責任。通過完善小額信貸的法律法規,把農信社、貸款業務委員會和貸款農戶的行為納入法制軌道,從而減少信貸風險。因此,在筆者設計的“三維”被迫誠信機制中,地方政府是小額信貸政策的積極倡導者,也是相關小額信貸法律法規的制定者,還是小額信貸政策的幫扶者,而且在小額信貸的執行中,地方政府有權利對農信社、貸款業務委員會和貸款農戶進行監督,使得農戶按期還貸,減少違約。

(二)農信社經辦小額信貸政策,并委托貸款業務委員會對貸款農戶進行監督和管理

農信社在經辦小額信貸政策時,可以以優惠價打包出售給農戶所在地貸款業務委員會,再由農戶所在地貸款業務委員會直接給農戶貸款,并由其向農戶所欠貸款進行催收和管理。相對于農信社來講,貸款業務委員會對小額信貸的管理和催收的成本比較小。若某家農戶到期不還貸,農信社可以委托貸款業務委員會向農戶追償。一般來說,這樣農戶違約的可能性比較小,他們不會因“賴帳”而使其名譽受損,而且貸款業務委員會對借款農戶有催還借款的義務,貸款農戶會聽從貸款業務委員會的勸告而自動還貸。在小額信貸“三維”被迫誠信機制中,農信社首先要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農戶信用等級評價方法,確定不同農戶的授信額度,當農戶的基本情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變更信用等級及相應的授信額度,拒絕不能還貸可能性較大的農戶,從源頭上控制資金的去向,這將大大有助于解決呆賬壞賬、農戶欠貸不還的問題。其次,農信社要通過貸款業務委員會加大對違約農戶的懲罰力度,并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約束作用。例如,貸款業務委員會要代替農信社多途徑定期公布違約農戶的名單,這樣可以借助周圍農戶的監督和輿論力量加大借款農戶違約的心理壓力,從而加大其違約成本。

(三)貸款業務委員會加強小額信貸的管理和監督,并向農信社負責

由于信用評定和授信額度由農信社和貸款業務委員會集體核定,并張榜公布,接受村民監督,在操作程序上有效地防范了現代過程中的內部道德風險和信息不對稱。貸款業務委員會要經常深入農戶掌握和了解其生產經營和貸款使用情況,確保農戶小額信貸按規定用途和要求使用,真正發揮其功效和作用。在筆者設計的小額信貸的“三維”被迫誠信機制中,貸款業務委員會的大多數成員都有比較緊密的社會關系,他們之間的相互了解程度遠遠大于農信社和農戶之間的程度,他們在貸款農戶的資格審查、資產狀況、信譽狀況、經營能力、道德水平及貸款的事后監督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獲取信息的成本較低,克服了農信社和農戶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另外,貸款業務委員會還可以發揮自己的地緣、人緣優勢,依靠所掌握的“軟”信息以及他們本身良好的口碑和威信,建立農戶自律機制,增加監督力量,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四)農戶可申請小額貸款,但負有償還貸款的義務

政府推行小額信貸政策為許多貧困農戶解了燃眉之急,但極高的貸款違約率使這項政策的長期實行受到阻攔。由于農戶駕馭市場的能力不強,獲得信息的渠道狹窄,在行業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有著較大的市場風險。地方政府、農信社和貸款業務委員會對其并非僅僅提供資金,而相應地為貸款農戶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管理培訓,甚至是基礎教育等。在小額信貸“三維”被迫誠信機制中,貸款農戶可在原籍向農信社申請貸款,并負有償還的義務。貸款農戶的還貸行為將受到政府、農信社和貸款業務委員會的制約和監督。貸款業務委員會可以說是農戶還貸的擔保者,當農戶違約時,它負有追償的義務。

綜上所述,農信社可以作為政府和借款農戶之間的中間人,開辦個人委托貸款新業務,把資金低成本、高效率地貸給需求者;貸款業務委員會也可以作為農信社和借款農戶之間的中間人,充分發揮信用中介的職能,為農信社和貧困農戶借貸的雙方牽線搭橋,從而幫助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發展生產,實現小額信貸的初衷。在筆者設計的小額信貸的“三維”被迫誠信機制中,可以積極推進政府、農信社與貸款業務委員會的垂直聯接,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使三者結合、協同運行,良性互動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曉麗。對農戶小額信貸的調查與思考[J].農村經濟,2006(5):74-76.

[2]孫清,汪祖杰。LOGIT模型在小額農貸信用風險識別中的應用[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6(8):27-29.

[3]應宜遜,黃震宇,徐永良。我國小額農貸體制的特點及改進思路[J].金融研究,2005(5):180-190.

篇(2)

關鍵詞:誠信誠信缺失表現原因對策

誠信的含義是什么?孔子在《論語》中做了闡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這里的“信”就是信實、誠篤的品德。后來朱熹曾寫道:“信者,言之實也。”“誠者自然,信是用力,誠是理,信是心,誠是天道,信是人道,誠是以命言,信是以性言,誠是以道言,信是以德言。”概言之,即“誠是自然的實,信是人做的實。”中國人恪守的“仁、義、禮、智、信”中,信占其一,足可證明言必行、行必果及誠實守信一直是我國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誠信作為中國的優良傳統一直在傳承,而且在當今社會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誠信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然而作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在誠信方面出來很多問題。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

大學生誠信缺失主要集中體現在學習方面、經濟方面、為人處事方面、就業求職方面等。缺乏誠信對于大學生的成才極為不利。

1.學習方面誠信缺失

(1)考試作弊。從國家教育部到高校對學生考試做出了嚴格的制度規定,但是學生考試作弊的現象屢禁不止。作弊手段推陳出新,從打小抄發展到手機、隱形耳機等先進的現代化工具傳遞答案,作弊呈現多元化、現代化、盈利性等特點。學生考試作弊給高校的考風考紀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2)學術抄襲。學生的畢業論文及老師布置的論文作業,不是認真收集資料,運用所學自己知識寫出的原創,而是“鼠標加鍵盤”在網絡上東拼西湊的“大雜燴”,更有甚者直接將別人的論文換個名字,當做自己的論文來敷衍老師。這種創作方法使論文寫作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同時抄襲之風嚴重影響高校的學風建設。

2.經濟方面誠信缺失

(1)故意拖欠學費。個別學生為了吃喝玩樂,搞攀比,竟然把學費當做消費資本惡意拖欠學費,這就為高校正常的學費收繳增加很多困難。

(2)騙取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是國家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而采取的資助政策,還有個別學生,家庭經濟不困難,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偽造貧困證明,騙取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供其揮霍。這使真正困難的學生得不到資助,嚴重阻礙國家資助政策的貫徹執行。

(3)惡意違約。個別學生使用銀行信用卡消費,銀行不催款學生就不主動還款;學生購買電話卡,打長途電話,打光就扔;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畢業后不主動還款,還需要銀行和學校催款。種種失信現象嚴重影響大學生的道德品質。

3.為人處事方面誠信缺失

(1)人際交往虛假。同學之間的交往不真誠,做人不誠實,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言行虛偽。經常承諾,但從不兌現。個人交往中借錢不還,借物不歸。在這樣的環境下,同學很難建立深厚的友誼。

(2)戀愛動機不純。大學生把戀愛當做填補心靈空虛的一種方式,抱著游戲的態度,狂熱的追求異性。由于大學生戀愛引發的輕生案和傷害案屢見不鮮。大學生戀愛根本不考慮道德責任和愛情的義務,充滿盲目性。

(3)網絡道德。網絡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大量的資料,從而促進自己的學習,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了網絡娛樂。但是個別大學生缺乏網絡道德,在網絡上虛假信息,利用網絡賭博、詐騙等等,這些忽視網絡道德的行為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

4.就業求職方面誠信缺失

(1)求職簡歷造假。由于大學生的數量增多,就業壓力大。不少大學生為了謀求一個好的工作崗位,在求職簡歷上偽造榮譽,夸大自己的能力,使得求職簡歷水分太大,用人單位為了求證,還得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協議違約。在擇業過程中,大學生不履行就業協議或合同的行為時有發生。倘若有接收單位就草率簽約,遇到更好的單位就隨便毀約,嚴重影響了高校的聲譽和用人單位的招聘工作。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文化因素。傳統文化道德對個人修養、人際交往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形成了一系列道德標準和規范,對于調節人際關系,規范個人行為,維持社會秩序等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些規范所體現的約束性、有效性,并不完全適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由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發展的脫節是造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之一。再者,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所提倡的價值觀和功利主義對我國社會的沖擊,也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會因素。在政治領域,個別領導干部腐化墮落、貪污受賄、等現象,不僅影響黨員干部的整體形象,還給青年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在經濟領域,由于法制的不健全,個別不法商人假冒偽劣、走私逃稅、虛假廣告、拖欠工資等等違法現象,不僅影響我國經濟健康發展,而且對青年學生的道德品質產生不良影響。

3.環境因素。目前社會上一小部分人為追求物質享受、崇尚金錢而不擇手段,不惜出賣人格和尊嚴,甚至打法律的“球”,這種利益至上的思想嚴重污染了社會風氣,大學生是最容易受影響的群體,大學生在污濁的環境中難免不受影響。

4.教育因素。大學生的誠信缺失,不能完全歸咎于社會、文化、環境因素,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國教育的模式實質上還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只是口頭上的轉變,沒有真正落到實際。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學校和家長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被弱化,多采用灌輸法只停留在書本上,使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變得非常薄弱。

三、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對策

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是個浩大的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實有效地方法,才能達到教育目的,為國家培養品德高尚的大學生。

1.轉變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認識

大學生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開展誠信教育,就是要在大學階段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通過誠信教育,幫助大學生明確誠信的本質和內涵、誠信與道德、誠信與大學生成才的關系,使大學生懂得誠信是一切道德賴的基石,自覺地做一名誠信的大學生;通過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說誠信話,辦誠信事,做誠信人”的誠信觀念,喚醒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識,自覺加強誠信建設,養成誠信待人,誠信處事,誠信學習,誠信立身的良好習慣,使廣大學生成為具有誠信美德的高素質人才。

2.社會要承擔更多的教育責任,凈化社會環境

誠信教育是全方位的,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以至社會教育,誠信教育的落實離不開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社會作為一個大環境,對于承擔誠信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應在全社會努力營造良好的誠信社會氛圍,加強宣傳導向,充分發揮網絡、電視、報紙等大眾傳媒的宣傳功能,弘揚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加強輿論監督,批判各種失信行為。另外,還應加強法制建設,進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設,加大打擊失信行為的廣度和力度,使出現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失信現象得到根本扭轉。只有營造出人人講誠信的良好社會氛圍,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推動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開展,才能建設和諧社會。

3.突出學校作為誠信教育的主體地位

學校是培養大學生誠信品德的重要場所,也是實施誠信教育的主體。首先學校要樹立良好的校風和學風,為培養大學生誠信品德的養成提供一個良好環境;其次要發揮教師的關鍵作用,特別是思想政治教師的作用。注重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運用討論和談心等手段,掌握學生的心理,是誠信教育貼近生活,引導學生從心理上認同誠信的行為方式,最終防止失信行為的發生;最后是輔導員和班導師的重要作用。作為學生直接最多的輔導員承擔更為重要的作用,輔導員要為每個學生建立誠信檔案,記錄學生誠信品德、考試誠信、學術誠信、歸還銀行貸款、履行就業協議等誠信和失信的行為,同時將誠信納入學生獎懲制度。獎勵鼓勵學生講誠信,針對學生失信的行為進行耐心的思想教育,用愛心和恒心教育學生誠信,達到誠信教育的目的。

4.家庭教育是誠信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組成部分

家長也是誠信教育的主要組成,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轉變“重智力、輕品德”的教育方式,既要對孩子的功課負責,也要注重對孩子道德品質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培養子女的社會責任感和誠信觀念。家長要認清誠信與成才的關系,對子女進行誠信教育是家長的責任。家長要負起責任,用誠信的言行感染子女,帶動子女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配合學校的誠信教育,把大學生教育成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賈振宇,張少平,張芬芳.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與原因透析.中國集體經濟,2008.1.

[2]劉建新.中國信用.新華出版社.

[3]李燕宇.大學生誠信缺失及其對策.華中師范大學,2005.

篇(3)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缺失;原因;途徑

誠信到底是什么?誠信是誠與信的辯證統一,現代意義的“誠”是實事求是,“信”指信用,歸納起來便是“誠實守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要以信用取信于人;二是要對他人給予信任。新一代的大學生站在時代的最前沿,掌握著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是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理應具備較高的誠信品質,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在社會處于轉軌時期的歷史條件下,大學生誠信存在著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這不僅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而且將給我國建設和諧社會埋下隱患,故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勢在必行!

1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

從總體情況看,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是好的,絕大多數大學生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具有高素質的群體,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正在浮出水面,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同時也影響了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

(1)學習方面。首先表現在考試作弊現象層出不窮,從最初的夾帶紙條發展到后來的手機短信,網絡短信等高科技手段,呈現了現代化、多元化的趨勢。其次,表現在剽竊論文,毫不含糊,對于老師布置的論文,不是認真收集資料,刻苦鉆研,而是在網上隨便搜索幾篇相關論文,復制、粘貼,便成了自己的“大作”。

(2)經濟生活方面。首先表現在拖欠學費。個別大學生推崇及時行樂,攀比成風,把學費當作一切消費的資本。其次表現在騙取助學貸款。助學貸款是1999年國家啟動的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而采取的帶有政府色彩的助學舉措,但是,個別大學生騙取助學金,偽造貧困證明,供其吃喝玩樂,而使真正的貧困大學生得不到有效的資助,這大大違背了國家的初衷,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是非常大的。

(3)擇業方面。首先表現在偽造榮譽,在自薦書上注入摻假。由于近幾年擴招,大學生數量激增,從而使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增大,為了獲得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使得大學生在就業推薦表中,弄虛作假,涂改成績、偽造獎勵材料等。其次,表現在隨意違約。在擇業過程中,大學生不履行就業協議或合同規定的義務的行為時有發生,有接收單位就草率簽約,遇到更好的單位就隨便毀約,嚴重影響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秩序和用人單位的招聘工作。

(4)感情方面。主要表現在戀愛動機不純。大學生正處于對異性狂熱追求和相互吸引的階段,但受西方文化的沖擊,大學生談戀愛一掃傳統的含蓄的形式,往往把戀愛看作是填補心靈空虛的一種方式,而根本不去考慮戀愛雙方對愛情的義務和道德責任,顯示出相當大的盲目性。

正是這些問題的出現讓我們意識到了誠信教育的緊迫性。大學生是一個國家綜合素質相對高的群體,其誠信品德塑造的程度,不僅直接關系著自身的前途和命運,而且與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息息相關。因此,大學生誠信的缺失,必然會加劇社會的誠信缺失,影響國家道德水平的不斷提高。

2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日益嚴重,其主要原因既有主觀因素的作用,也有客觀因素的影響,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無知心理。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都是強調應試教育,信奉“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而忽略了對學生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他們可以從字面上對“誠信”一詞作出比較好的解釋,但對其所具備的道德內涵,對個人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認識。在一次大學生誠信調查中,68.2%的被調查者表示“只能意會,不能明確理解其含義”,5.6%的被調查者表示“不理解誠信的真正含義”。

(2)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是人類的一個思維定式,當一個人犯了錯誤,但并沒有產生相應的消極后果,于是人們開始產生非理性思維,從而出現集體越軌行為,如校園中考試作弊風氣,就是人們從眾心理的真實體現,“反正有人抄,不抄白不抄”,于是紛紛效仿,盲目從眾,其實這從側面反映了大學生的獨立性較差,對待事情不能理性的分析問題。

(3)僥幸心理。很多大學生認為誠信很重要,但是當遇到事關自身利益的時候,卻選擇了不誠信,如考試作弊,一次作弊僥幸成功,就會想去做第二次、第三次,不用辛苦復習,就可以輕易拿到高分,伴隨這種僥幸心態,作弊大學生越來越多,使其誠信價值觀發生了巨大變化,迷失了道德的方向。

(4)不平衡心理。有些學生看到別的同學考試作弊輕而易舉,尤其還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使得一些學習努力的考試成績反而不如考試作弊的,這些學生就感到不公平,產生心態不平衡,“我不作弊,這對我多不公平”進而也加入到考試作弊的隊伍之中。

3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途徑

大學生誠信素質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及學生個人共同努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齊抓共管,綜合治理。

3.1重塑學校環境

學校是培養大學生誠信品德的重要場所,有責任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校誠信環境。首先,要發揮教師在誠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良好校風的形成,教育工作者是關鍵,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成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加強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及時疏導、幫助大學生調整心態,注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使其具備一定的心理調控能力,從而克服無知、從眾、僥幸、不平衡等不良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有效防止失信行為的發生,加強引導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作出誠信行為的需要和動機,使學生從心理上最終認同誠信的行為方式。

3.2建立大學生個人誠信檔案

誠信觀念的確立關鍵在于自律,但必須有剛性措施,增強大學生誠信意識,建立具有強制力的約束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一旦違背了誠信,這個人的道德污點就難以輕易抹掉,正是這種約束機制提醒人們,當個人利益與誠信原則發生矛盾時,要三思而后行。在誠信檔案中,詳細記錄大學生的個人品德、歸還助學貸款、履行就業協議等誠信和不誠信的軌跡,并將誠信檔案存入人事檔案,作為將來繼續深造、就業的重要依據,教育部還要組織建立電子信用檔案查詢系統,供就業單位和金融機構等部門查詢。

3.3加強大學生自我修養

誠信教育要真正取得實效,從根本上解決誠信缺失問題,最終還得靠大學生自己,誠信是道德修養問題,規章制度和外部的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大學生的誠信行為,但這種外部產生的作用并不是決定性的,如針對考試作弊行為,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制定了非常嚴厲的措施,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大學生從內在修養做起。走在時代前沿的大學生,完全可以理解和衡量出誠信的重要性,應自覺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

3.4凈化社會大環境

道德教育是全方位的,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以至社會教育,誠信教育的落實離不開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社會作為一個大環境,對于承擔誠信建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應在全社會努力營造良好的誠信社會氛圍,加強宣傳導向,充分發揮網絡、電視、報紙等大眾傳媒的宣傳功能,弘揚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加強輿論監督,批判各種不誠信行為,另外,由于道德的約束力有限,還應加強法制建設,進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設,加大打擊失信行為的廣度和力度,使出現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失信現象得到根本扭轉。只有營造出人人講誠信的良好社會氛圍,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推動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開展,必將有效促進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消除,營造出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受鄙視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曾國俊,湯紅蓮.誠信品質-大學生成長之基石[M].九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2]劉美玉,任鳳琴.大學生誠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對策[J].前沿,2006,(10).

[3]秦建麗.大學生誠信問題探討[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8).

篇(4)

1.大學生對誠信道德理念的認識分析。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華夏兒女歷來尊崇的道德規范,也是當今社會最基本的社會準則。絕大多數大學生都認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表1顯示:誠信道德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到了近90%的大學生的贊同,只有10%左右的大學生持非肯定的態度;75%的大學生認為,誠信為人是當今社會為人處世的主導性原則。調查顯示:有超過1/4的大學生認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為誠實人”不現實,不符合我國的國情,這是和諧社會背景下的不和諧音符。高校要通過有效的誠信教育,為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和建設誠信社會做出貢獻,為振興中華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2.大學生在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方面的誠信狀況分析。以人為本是和諧社會的核心。誠信道德作為大學生的一種基本道德規范,不僅是大學生個人的立身之本、成功之道,而且是大學生的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的基礎。中國傳統誠信以道德為支撐,重感情,重視熟人基礎上的人格信任,希望良心上心安理得,要求單方主動實踐,不求后果,僅僅是隱藏著一種希望得到回報的期待,可稱為德性誠信傳統③。調查顯示:有近80%的大學生認為誠信道德在當今為人處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表2第2項顯示:現在的大學生中誠信意識一般和不強的比例占到了85%,誠信意識強和誠信意識很差的比例相當。在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中希望對方必須講誠信的占75.85%,而自己能做到誠實守信的只有27.43%,這種只要求別人誠實守信與自己的誠信行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3.大學生在學術和學業方面的誠信狀況分析。一個民族的精神是建立在民族文化的積累之上的,學術是民族文化的精華。學術興,這個民族一定是個蒸蒸日上的民族;學術衰,這個民族的精神一定受到了損害④。從表3可以明顯看出,大學生對大學教授剽竊論文非常反感,有70%以上的同學認為該給予批評,這說明大學生認為大學教授應該是有知識和水平的,不應該剽竊和造假,反對學術腐敗。同時也說明:教育工作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業務素質,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調查顯示:對大學生做論文,涉嫌剽竊和抄襲的,表示同情和可以理解的占到約50%。對考試作弊表示理解的占到被調查人數的約60%,僅有0.13%的同學會向監考老師反映。調查顯示,表示從不作弊的學生有64%,而有過作弊行為或經常作弊的學生卻高達近四成。

4.大學生在經濟生活方面的誠信狀況分析。在經濟利益驅動下,當有利益誘惑時,部分大學生可能會放棄自己的誠信道德準則,導致大學生的經濟不誠信,違背了和諧社會公平公正和誠實守信的原則。大學生經濟不誠信主要表現在申請補助時不能如實反映家庭收入情況,不及時償還國家助學貸款,惡意拖欠學費(具體調查情況見表4)。近年來,大學生惡意欠繳學費的現象比較突出,一些家庭經濟并不困難的學生假稱家庭困難,拖欠學費,將父母給予的用于繳納學費的資金用于個人的高消費。近年來,國家和各省市區政府加大了對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在確定發放對象時,有一定數量的學生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取資助。在大學生中,有拖欠學費經歷的學生比例為30%左右,其中有惡意欠費傾向的近14%。正是大面積的欠費,導致每年10月份,一般高校學生欠費總額高達千萬元。國家助學貸款原本是為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而推行的一項以大學生的身份、人格和信譽為擔保,由政府貼息的個人信用貸款,但一些大學生畢業后以各種理由拖欠貸款,甚至隱瞞工作單位,更換聯系方式,惡意逃款。大學生貸款按時還貸率理應高于社會上其他群體,但實際上,傾向于不還貸的大學生近4%,遠遠高于其他群體千分之一的比率。

5.大學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的誠信狀況分析。在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誠實是大學生的基本道德品德。有的學生功利主義思想日益滋長,由此導致的大學生就業時的誠信缺失也比較普遍,主要表現在畢業生就業自薦材料缺乏真實性,弄虛作假,就業協議隨意簽訂,隨意違背。畢業生為了吸引用人單位,虛構個人信息,偽造證書,隱瞞其不良表現,涂改學業成績,極力美化個人簡歷和畢業推薦表。表5顯示:要求堅決制止履歷造假的學生僅占45.28%,有54.72%的學生認為,為了吸引用人單位不惜履歷造假是可以理解的和無奈之舉。認為履歷造假與道德品質無關的占到了11.42%,而把履歷造假的原因歸結為外界客觀因素的竟占到了一半以上。更有甚者,部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隨意簽約、違約,視違約如尋常之事,只有38.58%的被調查學生會履行合同。這種把誠信當成兒戲,曲解雙向選擇含義,將自己的違約行為說成與道德品質無關和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從而心安理得地拒不兌現承諾。

二、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

要構建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展開和執行均離不開誠信。沒有誠信,就無法實現民主法制;沒有誠信,公平正義便失去了基礎;沒有誠信,就無所謂友愛;沒有誠信,整個社會將不正當運轉,缺乏活力;沒有誠信,整個社會將雜亂無章,動蕩無序;沒有誠信,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也就成了空話。因此,誠信是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高校是培養和諧社會建設者的基地,加強誠信道德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義務。誠信教育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也是全民族迫在眉睫的事業。誠信道德素質重在養成,重在把誠信的要求逐步轉化為大學生的道德習慣。

1.更新誠信道德教育理念,增強誠信道德意識。“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大學生的不誠信行為實際上是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一種外部反映。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樹立誠信意識,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把誠信教育納入日常教育體系,和思想品德課結合起來,納入“兩課”教學大綱和計劃,充分利用“兩課”陣地,深刻挖掘和弘揚傳統道德文化中的優秀成果,結合時代的特點和需要,增加和滲透誠信教育的新內容,讓學生真正了解誠信對個人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認識到人格信譽是每個人立足于社會的基石。當代大學生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卡十絕弄虛作假、欺詐偽善的行為。教師也要做到既教書,更要育人,教育學生做人做事不僅要貫穿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身教。教師要面對學生群體的審視和檢驗,因此他們是否對自己的j二作盡心盡職,是否公平、公正、客觀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誠信意識。只有教師做到自尊自重,視誠信如生命,學生們才可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才能真正了解誠信的真諦。要增強大學生誠信道德意識,使大學生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信譽。⑤

2.加大對誠信的宣傳,發揮輿論導向作用。輿論是公眾道德選擇的引導者,是人們道德實踐的評價者,是全而道德行為的監督者⑥。大學生是文明的傳承者,是國家的希望,誠信道德的弘揚要從大學生開始。要在大學生中形成以誠信為榮、以不誠信為恥的良好輿論氛嗣,讓誠信深入人心,讓誠信成為大學生的立身之本。高校應把這項工作作為重點來抓。同時要開展各種以“誠信”為主題的活動來輔助宣傳,如征文比賽、辯論賽、演講賽、歌詠比賽、社會實踐等。要樹立誠實守信的先進人物典型,形成人人學誠信、處處講誠信、事事守誠信的濃厚氛圍。

3.培養大學生誠信道德情感,深化大學生誠信實踐。誠信道德情感是人們基于一定的誠信道德的認知,是按照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去對照、衡量、評價自己和他人誠信言行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諸如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所產生的仰慕或鄙視、愛好或憎惡等情緒態度。“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⑦。”要把對誠信的道德認識提高為誠信道德情感,對誠實守信的行為進行贊揚和對失信行為進行無情地鞭撻。同時,大學生誠信品質的養成離不開大學生的誠信實踐,要通過誠信道德實踐促進大學生的知行統一。在對大學生進行誠信道德教育的時候,要注意將課堂教育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要關注大學生的思想,關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針對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采取有步驟、有計劃的教育措施。大學生只有在不斷的道德實踐中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否符合誠信品質的要求,修正不符合誠信的思想、行為,才能使自己真正具有誠信的道德品質。

4.加強誠信立法,實現道德與法在誠信建設中的良性互動。“法律和道德代表著不同的規范性命令”⑧,因而道德與法在誠信建設中的作用是不同的。道德側重于自我約束,是行為主體“應當”的選擇,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傳統習慣與社會輿論發揮其作用和功能,不具有國家強制力;而法律側重于國家強制,是國家制定和頒布、用以調整、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的權威性規則。在中國歷史上,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規范而存在,被賦予極其豐富的內涵。誠信二者連用表明它們是不可分割的關系。正所謂“誠,信也,從言成聲”“信,誠也,從人言”⑨,即以信釋誠,又以誠釋信。我國誠信法律規則體系還有待完善,法律規定還比較籠統,一些規定之間存在矛盾和沖突。因此,應從實際需要出發,制定誠信方面的專門法律、法規和規章,對誠信原則作出更具體、也更切實可行的規定。

5.建立健全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完善大學生誠信檔案。對誠信素質的培養,僅僅靠誠信教育是不夠的,必須輔以誠信評價。要通過道德評價,使誠信作為社會道德要求在大學生心里得以反映和積淀,逐漸形成誠實守信的義務感和背信棄義的羞恥心,使大學生不再視遵守規則、履行契約為強制約束,而是一種值得踐行的生活方式。在塑造大學生誠信人格的過程中,要建立道德評價體系,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和賞罰紀律,使之能夠約束大學生的各種行為。要建立健全“大學生誠信檔案”,內容包括家庭基本情況、基本經歷、獎懲情況、學雜費繳納、助學貸款、學習情況、社會實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以及違紀情況的誠信記錄,并將其與獎學金、助學金、干部選拔、組織發展、就業推薦等環節聯系起來,使這份誠信檔案成為大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二張身份證。

[論文關鍵詞]和諧社會高校誠信道德

[論文摘要]構建和諧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但在和諧社會視野下,高校還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因素。文章從大學生對誠信道德理念的認識、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學術和學業、經濟生活、求職就業過程中等方面對高校誠信道德的狀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并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視角,探討了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

[注釋]

①②朱熹.四書集注[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79,168.

③吳潛濤,趙愛玲誠信與建設[N]中國教育報,2004-01-13.

④胡文彬學術腐敗是民族的恥辱[EB/OL].http://www.cuepa.cn/cate_l2/derail79.html,2007—05—29.

⑤范曉峰,蘇醒.修身立業、誠信為本.觀察與思考,2004(1):12—13.

⑥李國春.高校誠信教育環境構建之我見[J].教育探索,2007(5):87.

⑦中央編譯局.列寧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5.

篇(5)

論文摘要: 本文在闡述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意義的基礎上,分析了大學生誠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主要是:立足“兩課”陣地,深化誠信教育;拓寬校內教育渠道,推廣誠信教育;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完善誠信管理制度。

“誠”一般指“內誠于心”,是向內、向善的內心追求,是個人品格和境界的內在價值評價,是一種道德規范,一種人生態度和道德境界,體現的是我與自我的關系。“信”則偏重于“外信于人”,是向外、向真的外在追求,是一種行為規約,一種具體的道德品格,表現為社會化的道德實踐,體現的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二者互為貫穿、互為表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是人們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道德規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行為規范,是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的基本素質要求,更是塑造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道德基石。

一、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意義

1、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誠信是經濟交換的基礎,在市場經濟中,誠信是最可靠的無形資本,它能給經營者或者經營者所經營的企業帶來長期利益,是經營者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培養公民的誠信品德,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將有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順利推進。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誠信素質的提高,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礎

誠信是維持正常社會關系的紐帶。和諧社會首先是誠信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誠實守信,失去誠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會受到威脅甚至瓦解,社會會因此變得混亂,和諧社會的構建將會可望而不可及。當代大學生是建設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在校期間若不養成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必將給社會穩定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增加不穩定因素和潛在危險,因此,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礎。

3、塑造大學生健康道德人格的要求

誠信作為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與行為規范,是一個人道德修養最基本的內容,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立身做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價值標準也日益多元化,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道德體系遭到了懷疑甚至否定,大學生作為社會群體的一部分,其價值觀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我們不否認大學生主流道德是好的,但仍有部分學生在學習學術、社會活動、人際交往、經濟生活、就業求職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誠信缺失問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塑造大學生健康道德人格,迫在眉睫。

二、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各高校已經普遍認識到大學生存在的誠信危機,高度重視和積極推進誠信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對誠信的價值認識不夠,知識體系不完整,教育方法不科學

誠信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但長期以來,高校在觀念上仍然是重智育、輕德育,對德育的價值認識不夠,德育也一直被簡單化、邊緣化,誠信教育亦是如此。同時,在誠信教育內容上,偏重于從內在道德層面,靠自覺、自律進行誠信的教育,忽略了從法律的角度,從外在行為表現、行為規范的角度進行誠信教育,在誠信教育的方法上,重灌輸,輕啟發,將道德作為純觀念性的東西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教育效果不容樂觀。

2、高校內部誠信教育缺乏合力

學校是誠信教育的主體力量,思想教育工作者首當其沖。但誠信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若校園內多種教育渠道之間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出現效果的互相抵消,誠信教育便缺乏合力,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3、高校誠信行為管理不完善

目前高校對大學生誠信行為的管理不健全,缺乏記載學生誠信狀況的誠信檔案以及對誠信狀況進行監督管理、評價獎懲的制度,造成學生在思想上對誠信不夠重視,在行為規范方面的表現差強人意。

三、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分析

誠信既是思想觀念的認識過程,又是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既要求個人的內在自我修養和覺悟,又需要有很強的外在約束、規范以及良好的社會環境的熏陶。

1、立足“兩課”陣地,深化誠信教育

目前“兩課”教學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培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適當增加誠信教學內容在“兩課”教學體系中的比重,針對大學生的思想特點,緊密聯系大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際,積極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發揮典型案例教學、法律旁聽、課堂討論、辯論等方式生動直觀地開展教育,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幫助他們充分認識誠實守信對自己成長的意義,并內化成自己的道德行為。要將誠信在道德范疇與法律范疇的涵義向學生講深、講透,使學生明白誠信不僅是道德義務,更是一項法律義務,既要通過道德的“自律”提倡誠信,又要通過法律的“他律”規范誠信,通過法律規范和道德引導,促進自律和他律的統一。

2、拓寬校內教育渠道,推廣誠信教育

以校園文化為載體,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廣泛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第一,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誠信教育的重要載體,要廣泛開展以誠實守信為主題的簽名、演講、辯論、征文、班會等實踐活動,將誠信教育寓于各項活動,潛移默化地將深入學生內心深處。第二,充分運用宣傳輿論工具,如廣播、校園電視新聞、宣傳欄、墻報等,大力宣傳誠信,褒揚先進典型,營造“以誠信為榮,以失信為恥”的良好氛圍。第三,建立有效的輿論監督機制,如公示制度和舉報獎勵制度,通過規章制度的強制性和導向性,促進良好的誠信觀念形成。

以網絡為平臺,加強輿論宣傳,強化正面引導。信息時代,互聯網已成為最能滿足學生多方面需求的重要平臺,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強烈而深刻的影響。利用網絡手段進行誠信教育既可以改變傳統德育過于單一的教學手段,豐富德育課堂的內容,又有利于預防和抵消網絡對誠信道德教育的負面影響。第一,加強校園網的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第二,建設主題教育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誠信教育活動,宣傳誠信思想,營造誠信教育的良好氛圍。第三,搭建網上互動平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解答大學生的問題和困惑,有針對性地進行誠信教育。

3、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完善誠信管理制度

高校要為每名大學生建立誠信檔案,如實記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誠信狀況,將學生的誠信表現情況與學生的各種評優、獎助學金申請、推優入黨和畢業生就業推薦等相掛鉤,并歸入其個人檔案,使誠信成為學生的第二張身份證。

學生誠信檔案記錄從學生入學時開始,到學生畢業時結束,由輔導員負責記載,學校各相關部門提供有關學生誠信方面的相關事實依據。誠信檔案重點考察和記錄學生在學習、學術、生活、經濟、網絡、擇業等方面的誠信狀況,主要包括歷次重要考試中是否有違紀、作弊事實;是否有抄襲、編造實驗數據、剽竊他人成果現象;遵守校規校紀狀況;每年度繳納學費、住宿費狀況;有無在校園網或其他網站網頁上散發惡意攻擊信息或信息垃圾、散布謠言或虛假信息、故意制造混亂的行為;在就業過程中向用人單位提供個人基本信息的誠信狀況等。

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對學生本人的全面發展、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甚至整個民族素質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代大學生應該把誠信作為基本準則,嚴于律己,真正做到誠內誠于心、外信于人。

參考文獻

[1]鐘強.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困境及對策探討.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J],2009,(7):93.

[2]施向榮,徐建南.新時期地方院校大學生誠信特征及對策.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J],2010,(3):83.

篇(6)

論文摘要:保險業作為一種非銀行金融機構,它以即期購買承諾、遠期承諾兌現為形式經營一種規避風險或風險投資業務,這有賴于企業實力和形象的支撐。目前,保險誠信的缺失已成為制約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嚴重瓶頸。因此,加強誠信建設是應對我國保險業全面對外開放后竟爭與挑戰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作為處于開放前沿的保險業如何在深度改革與開放的條件下,更快地發展與壯大,是要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近年來,我國保險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也暴露出來的許多問題,其中誠信向題顯得尤為突出,做為以最大誠信為基本原則的保險業頻頻出現的“誠信危機”,已經成為制約其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樹立童雯無欺、安全可靠的“誠信”品牌是保險公司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最優選擇。

1.最大成信原則的內涵

保險業本身就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一種經濟活動,保險活動的首要原則與基本原則就是最大誠信原則‘The Princi-ple of the Utmost Good Faith)。保險合同是建立在最大誠信原則基礎上的,保險合同雙方應向對方提供做出簽約決定的全部重要事實。由于投保人和保險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法律要求投保人向保險人充分告知有關重要事實,保險人也有向投保人正確說明保險條款的義務。最大誠信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

1. 1告知(Disclosure )。告知是指保險合同當事人一方在合同締結前和締結時以及保險合同的有效期內就重要事實向對方所作的口頭或者是書面的說明。最大誠信原則要求的是如實告知,投保人與被保險人都有如實告知的義務。

1.1.1保險人的說明義務。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應按照最大誠信原則,對保險合同條款內容做出說明,使投保人正確理解保險合同內容,自愿投保。當然,對于保險人的詢問,投保人也負有如實告知的義務。

1. 1. 2投保人的告知義務。投保人如實告知有關訂立保險合同的重要情況,是投保人具有誠意的表現。投保人在訂立人壽保險合同時,有關被保險人的年齡、性別、住所、職業、收入、健康狀況、有無重大疾患、心理健康、家庭病史等事項,應當進行如實的說明。在訂立保險合同時,投保人沒能如實履行告知義務,屬于違反最大誠信原則,將影響保險合同的效力。

1. 2保證(Warranty)。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對某種事項的作為或者不作為、存在或者不存在的允諾,保證是保險人同意承保或承擔保險責任所需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履行的某種義務。

2.我闖保險業發展中的成信問趁

從整個市場經濟發展來看,“誠信”已成為市場中的黃金規則,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誠信以其特有的魅力成為銀行、財務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金融體制運作及一切經濟活動中的核心。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誠信,尤其在目前情況下,更應該以誠信為基礎,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自我國恢復保險業至今,在我國保險業飛快發展的同時,暴露出了十分嚴重的誠信危機。中國保監會曾經對5000名北京市民進行了調查,發現許多人之所以不買保險,是因為對保險公司不信任;類似的調查也顯示:“保險市場惡性競爭,給人們不保險的感覺;保險人、保險經紀人管理不規范;承保一套,理賠一套。”等因素都是導致人們對保險拒絕的原因。與此同時,保險公司也常受到被保險人“誠信危機”的侵害。因為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是采用抽樣檢驗標的承保方式,被保險人中常常有逆選擇、騙保、冒名頂替等違背誠信原則的現象。保險供求雙方在誠信問題上的縮水,使民族保險業的競爭力面監嚴峻的考驗。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2. 1保險供給方存在的誠信問題。保險供給方是保險業的主體,其誠信度直接影響到我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由于我國保險業受過去計劃經濟影響很深,仍不同程度存在官商作風,而且服務理念、 服務手段、服務措施都比較落后,而這一 切在實際中更多地表現為供給方的不 誠信。

2.1.1觀念與管理上淡薄。近幾年來,我國保險機構受市場經濟利益驅動的影響,過于強調業務導向,以業務量多少,保費收入多少論業績,忽視管理與考核,重視宣傳保險營銷的事例多,介紹信用先進事件少,這種經營方式導致保險公司重視眼前利益,輕視長遠發展;重視展業,輕視理賠;重視新保戶,輕視老保戶。保險商品供給方的重視程度的不平衡,導致保險商品的即期消費者和遠期費者對保險的可信程度大打折扣,據調查表明,61.8%的北京市民希望保險公司提高信譽、積極理賠。

2.1.2保險企業的服務不規范。保險理賠,是保險公司向客戶樹立誠信的最關鍵時機。國內有些保險公司對賠款時限認識不夠,一些保險理賠程序過于繁瑣,導致“投保容易理賠難,收錢迅速賠款拖拉”的現象。有的投保人多次往返才從保險公司領到早該領到的賠款,使得投保人大為不滿。同時一些保險理賠人員,在理賠工作中表現出了違反誠信問題,如有的理賠工作人員素質低下,接受投保人的好處,做出不利于保險公司的證明,破壞保險公司在客戶中的形象,有的理賠員缺乏應有的專業能力,對于較復雜的理賠案不能科學的判斷,使得投保人得不到較為公正的賠付。

2.1.3經營方式不規范。有的保險公司機構不經審批就經營保險業務,為了爭奪業務,擅自開辦保險險種,有的保險公司變相降低保險費率,甚至不考慮成本核算,放寬對企業的承保條件。這種經營方式的不規范性給投保人感覺是保險業務具有隨意性,無疑會讓投保人產生對保險公司的不信任感,更為重要的是不利于保險公司自身長遠的發展。

2. 1. 4同行業間惡性競爭。目前,我國保險市場中,保險企業多達幾十家,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的條件下,這些保險公司在競爭過程中,彼此不信任對方,為了爭奪業務,不惜采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比如保險人用不實說明使被保險人放棄原已向其他保險公司購買的保險單,而轉向其投保;人以其所得傭金的一部分分給投保人,誘使其購買保險,這實際上等于變向降低了保險商品的價格;保險人利用分類標準的差異,故意錯用低費率爭取業務,致使保險價格分歧,這種情況極容易引起保險市場的混亂。

2. 2保險需求方存在的誠信問題。在保險關系中,保險消費者,即投保人、被保險人的信用度高低也同樣對保險業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保險需求方表現出的最大問題是輕視最大誠信原則。誠信原則是保險合同訂立的前提,有些投保人在投保前或出險后,均不按照最大誠信原則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如在投保時故意隱瞞重要事實,在出險后又人為捏造虛假證據。更有些投保火為了謀取巨額賠款甚至制造事故,不但擾亂了社會的安定,更直接影響到保險業的健康發展。

2. 3保險中介方存在的誠信問題。保險市場運作不規范,最為突出是的保險、銷售過程中出現的嚴重不規范性。 首先表現為營銷人員素質普遍較低,而且保險公司缺乏一個有效的管理體制,導致營銷員在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時,利用客戶對保險條款理解不透,誤導甚至欺騙客戶。二是由于一些兼職中介機構和個人的短期操作行為,使得騙保費、擅自擴大承保范圍、撕毀保險單以及埋單等現象層出不窮,很多人在與客戶簽單時,過分夸大其功能,盲目承諾服務內容,讓投保人快快簽單,在簽單拿走錢后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造成大量“孤兒保單”的出現。三是從事保險營銷的人很多是想鍛煉自己,并非當成終身的職業,保險業的淘汰率高達80%。保險營銷員一旦離職,公司和客戶就都找不到他,給客戶的印象就是保險公司的營銷員是騙子,難以信任。四是在理賠時由于缺乏獨立的公估機構,更是對雙方都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引起保險市場的混亂。

3. 如何樹立保險企業的“誠信”品牌

長期存在的誠信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了我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為此,要積極采取有效的多層次的信用監督與管理體系,才能解決我國保險業的誠信危機。

3. 1政府立法約束。市場經濟是以誠信為基礎的競爭性經濟,客觀上要求保險業的發展也必須以誠信為基礎。鑒于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要完善立法制度,加強保險監督管理機制刻不容緩。法律要對誠信原則給予明確的規定和保護,對不守誠信的行為嚴厲打擊。目前對保險企業失信行為只能依照《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保險法》等相關法規來處罰,力度不夠,也不能很好地使受損失的企業及經營者得到賠償和保護。因此建立健全信用體系,首先要把立法、司法和執法放在重要地位,這樣才能形成硬約束,使得誠信原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 2社會道德教育。法律約束瞄準的是事后懲戒,道德教育強調的是事先預防。誠信意識是一個國家的寶貴資源,特別是在目前形勢下,強化誠信意識更為重要。保險企業應以誠信為突破口,在依法治理的基礎上強化道德教育,逐步建立起誠信社會、道德社會。對于保險企業來說,要樹立誠信意識,要堅持以“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制定相關制度,對自己的廣大干部員工,進行教育培訓等,定期進行相關方面的考核。對于保險消費者來說,更要通過新聞媒體、報刊雜志等形式來宣傳誠信與保險的相互關系,從而讓投保人自覺維護誠信原則。道德教育盡管形成的是軟約束,但是這種投入所帶來的長期效應卻是穩定的、持續的。

3. 3行業自律規范。市場經濟條件 下,信用體系發揮作用的結果必然是誠信者生存、失信者受到懲處。保險企業要想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建立行業自律規范。保險公司之間競爭過程中,彼此不信任對方,有的甚至抵毀同行,這種惡性的競爭給人們保險不“保險”的感覺,嚴重損害了保險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通過行業規范的建立和實施,使每一家保險公司能在健康的市場里,展開公平的競爭,從而共同促進我國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3. 4信息披露透明。從政府角度來說,要求頒布的法律法規必須透明,市場操作必須公開,監督管理必須公正,市場準入必須平等。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說,更要加強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險企業應定期將財務核算資料、精算報告及其相關的重要業務管理資料和工作計劃與總結資料上報有關部門,并按要求進行公告。這樣可以通過對保險企業信息的研究,降低保險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向投保人提供有效率的信息服務;同時可以提高保險企業的社會誠信度。

篇(7)

【關鍵詞】誠信;大學生;誠信教育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誠信對于建設人類社會文明都是極為重要的。但當前社會誠信缺失問題十分嚴重,不僅危害經濟社會發展,破壞市場和社會秩序,而且損害社會公正,損害群眾利益,妨礙社會進步。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隨后,國務院總理10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制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

在高校中,也大量存在著學生曠課、考試作弊、畢業論文造假、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弄虛作假或者隨意毀約等誠信缺失的現象,這不僅給大學生的整體形象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也給高校和學生個人的發展帶來了不良的后果。因此,在構建全社會征信系統的大趨勢下,有必要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提高其誠信意識,培養其誠信習慣和行為,建設誠信校園。

一、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意義

誠信對于個人和社會的存在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遠意義。《呂氏春秋?貴信》篇說,如果君臣不講信用,則百姓誹謗朝廷、國家不得安寧;做官不講信用,則少不怕長,貴賤相輕;賞罰無信,則人民輕易犯法,難以施令;交友不講信用,則互相怨恨,不能相親;百工無信,則手工產品質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見失信對社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是一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沒有誠信,在社會上寸步難行。大學生誠信教育對于個人發展、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全民族素質、國家政治文明建設,以及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誠信是大學生個人發展的基石

當代大學生是建設國家的希望, 其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塑造既關系個人的成長與發展,也關系到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關系到我國市場經濟的道德秩序。在學校,老師不會放心地把一項重要的事情交給一個不信賴的學生去做,同學也不愿意與一個虛假偽善人的交往和生活在一起;在社會上,金融系統和銀行不會與一個有誠信污點的人發生經濟往來;商業行為中,也不會有人信賴你,與你合作;工作中,單位領導也不會把重要的任務交給你。只有誠信,才能讓你擁有更多的朋友、合作者,才會擁有更多的成功機會,才有實現人生價值的可能。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立身誠為本,處世信為基。”這是大學生誠信手則中的第一條內容。由此可見,誠信,作為品德修養和行為規范,是我國傳統道德大廈的根基,是中華民族道德之魂,更是個人修養的基石。大學時期是學習各種知識本領,鍛煉、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時期,是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是青年成人成才的重要階段。所以,大學生既要努力獲取各種知識和技能,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其中,誠實守信,是最基本的素質,是一個人的“身份證”。

2.大學生誠信狀況是展示高等教育的重要名片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高尚品德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這要求學校全面推進德、智、體、美、勞等教育。掌握先進的知識固然重要,但若沒有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做支撐,也只能是“危才”。萬事“德”為首,“誠信”是德育的一塊基石,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顯得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作為社會進步和生產力提高的生力軍,作為未來社會的希望,如果他們沒有誠信觀念和行為,對社會的發展將是不良的導向,高等教育也是失敗的。合格的大學生應該是有道德、有理想、講誠實、守信用的,所以,大學生誠信狀況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成敗。

此外,大學生在就業中的行為和畢業后在單位的表現關系到學校的名譽和發展。當前,隨著高校的連年擴招,每年有大量的畢業生,就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但有些學生為了找一份滿意的工作,不惜以犧牲誠信為代價,在個人求職簡歷中編造各種虛有的榮譽證、資格證和學習成績,杜撰一些不存在的學生干部履歷和社會實踐經歷。還有一些學生,為了自己的單方利益,撕毀協議,頻繁跳槽,給招聘單位帶來很大的麻煩,甚至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給自己和學校的發展都蒙上陰影,影響了學校和用人單位的長期合作關系,使用人單位對學校的推薦工作表示懷疑,失去對學校的信任,可能長久之內不愿到學校來挑選畢業生。這勢必影響學校的長遠發展,影響以后畢業生的就業。所以,高校要加強學生誠信教育,教育學生無論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都必須有“誠實守信”這樣基本的道德素質,做到為人正直,工作塌實,吃苦耐勞,忠誠愛崗。讓誠信成為學生個人生活、就業、工作的名片,也成為推動高校發展的一張名片。

3.大學生誠信教育有利于社會道德體系建設

把公民道德建設作為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這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對于構建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等教育擔負著促進社會發展、民族進步的重任,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合乎社會發展、社會進步需要的人。大學生誠信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設取得實效的重要途徑。大學生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群體,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關系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得失,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當代大學生是建設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在校期間若不養成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必將給社會穩定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增加不穩定因素和潛在危險。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礎。所以,高校必須開展誠信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公民,培養出具有高尚道德水準的合格人才。這既向社會源源不斷地輸入合格人才,也利于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動社會道德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二、大學生誠信教育的路徑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由學校步入社會的橋梁,此時的誠信教育既是鞏固誠信教育的成果,又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寬和延伸,是為學生一生的誠信奠定基礎。那么在中央著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背景下,大學生誠信教育應在誠信觀念培養、誠信氛圍的營造、構建誠信評價機制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等方面下功夫,盡快與社會征信系統接軌。

1.培養誠信觀念是基礎

習慣決定命運,習慣成就未來。樹立誠信的觀念和行為習慣, 是誠信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和重要基礎。要深入挖掘誠信的教育資源,在學生中大力加強誠信教育,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識,確立人無信不立的理念,有目的的培養大學生的誠信觀念,培養誠信品質,不斷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積極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社會責任感和現代公民意識,使其成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的人,自覺做誠實守信的人。大學生誠信品質的養成離不開誠信實踐,只有將誠信教育滲透到處理大學生生活實際問題中去,讓他們在道德實踐中檢查自己的言論和行為是否符合誠信要求,及時改正不符合誠信的行為,才能真正促進大學生誠信觀念的養成。要將誠信教育的內容貫穿到高校的各項教育與管理工作中去,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種教育資源,合理利用各種誠信教育載體,把誠信教育與教學科研建設、師風學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結合起來,通過課堂教學、講座、報告會、討論會、辯論賽、文化藝術活動等教育方式,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使誠實守信成為學生的自覺需要,成為學生評價自身行為規范性的道德標尺。

2.形成講誠信的良好輿論環境是關鍵

誠信觀念的培育,需要持之以恒的道德教育,更需要社會輿論的支持和約束。要在社會絕大多數人中形成共識,要在全社會樹立起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營造守信者受尊重、失信者遭鄙視的社會輿論氛圍,引導和形成誠信之風。要加強誠信的輿論監督作用,利用文化活動、新聞媒體、網絡等輿論載體,大力宣傳誠信行為和文化,對誠信者予以道德褒揚和精神獎勵;大力曝光失信行為,對失信者進行道德譴責和精神懲戒,在全社會形成對失信行為和失信者“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學校要形成良好的講誠信的校園風氣、校園環境和輿論氛圍,對于學校的違規辦學、違規收費,教師的造假剽竊他人科研成果、違反職業道德規范,學生的篡改成績、偽造簡歷、逃廢國家助學貸款等現象要進行大力打擊和曝光,讓失信者付出慘痛的代價,使所有人不敢造假,不敢失信。要積極發揮學生黨員、干部和教師的率先垂范作用,做好表率,宣揚誠實守信的先進典型,倡導校園誠信文明。

3.加強誠信評價體系的建設是重點

一個人誠信行為如何被確認,社會對他怎么樣評價和監督,評價體系的指標有哪些,這是社會形成良好誠信行為氛圍的保證。這關系到誠信行為能否被社會認可,能否長久堅持。建立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就要把學生在校期間與信用有關的日常行為、個人品德、學習考試情況、還貸情況、獎懲情況、就業協議等信息建成數據庫, 進行跟蹤記錄和動態管理,并做出相應的信用評估,在條件成熟時與社會征信系統對接,供金融系統、就業單位等部門查閱。同時,學校對大學生在校期間遵章守約的行為進行誠信評價,作為大學生各項評獎評優、競聘干部、申請助學金、入黨、研究生入學及就業推薦、信用貸款等行為的主要依據,對于出現的學術抄襲、考試作弊、求職材料造假等行為直接給予負面評價,增加失信成本, 督促大學生自覺維護個人誠信,營造優良的校園信用環境。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誠信監督系統,通過學生自我監督、同學相互監督、老師全面監督、家庭協助監督、社會共同監督,形成一個完善的誠信監督系統,使學生在強有力的監管之下,不能做出失信行為。

4.建立和完善各種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是保障

“蘇丹紅”、“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詞,曾一次次拷問著我們的制度和法律、法規。沒有健全的各種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誠信危機就還會爆發。在目前誠信還沒有成為普遍的道德自覺時,必須建設公平正義的各種法律、法規和制度,弘揚誠信正義,抑制歪風邪氣,努力形成人們之間相互信任,真誠相待的良好社會氛圍。

首先,國家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等制度建設。不健全的法制,無力的監管,缺少輿論的監督,使得失信行為逃避了應有的處罰,帶給社會不良的導向。其次,政府要加強自身的誠信建設。政府誠信行為對公眾起著示范和表率作用,它是整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政府部門要帶頭宣傳誠信,踐行誠信,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第三,高校要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以約束性的制度引導和管理學生、老師,使他們養成自覺遵規守紀,誠實守信的習慣。同時加大打擊失信行為,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的無利可圖,使誠信者得到保護和贊譽,使誠信行為走上良性循環的軌跡。第四,社會和學校要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制度。要加快建設社會征信系統,盡快把學校、社會的個人信用融合,引導個人增強誠信觀念,抵制失信行為。

三、結語

誠信是一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是社會道德建設的基礎。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重在通過教育活動, 培養、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和誠信習慣,形成講誠信的良好校園氛圍,促進社會誠信風氣的形成。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面很廣,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需要盡快完善和健全社會的誠信制度,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大力宣傳誠信文化,構建誠信評價機制,形成人人講誠信的社會氛圍,大力懲戒失信行為,獎賞守信者,努力構建誠信社會、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高濱,趙麗芳.淺議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信息,2011,18.

[2]馬冬香.大學生誠信危機及誠信教育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科技信,2009,25.

[3]王旭濤.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研究[D].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07,3.

[4]許薇.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1,3.

[5]艾政文.高校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的實踐路徑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6]王曉榮.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問題再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一区| 妓女爽爽爽爽爽妓女8888|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又大又粗又长的高潮视频| 自愉自愉产区二十四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动画|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福利|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欧美内射在线观看| 风流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看大片| 亚洲av一二三四区四色婷婷| 亚洲av无码成h在线观看|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性饥渴艳妇性色生活片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奶头和荫蒂添的好舒服囗交|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最好免费观看高清视频大全| 四虎影视4hu4虎成人| 又大又粗弄得我出好多水|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大白肥妇bbvbbw高潮|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 日本丰满大乳乳液| 日产精品卡三卡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麦芽|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亚洲暴爽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色爱免费观看视频| 成 人色 网 站| 欧美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