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0 05:18: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設計專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畢業設計是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是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畢業設計,學生可以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練習,從而使幾年來的學習得以很好的總結和提高。應用型院校的環境設計專業,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搖籃,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應結合自己學生的特點和具體的教學情況,抓好畢業設計的教學環節,對提高教學質量極為重要。
一、畢業設計現狀
目前,應用型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的課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制圖規范度不夠,影響畢業設計的進度。應用型院校中的畢業設計是對多年學習成果的展現與總結,但在環境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中,圖紙規范度方面的錯誤嚴重。由于不按制圖標準繪制圖紙,導致頻頻出現低級性錯誤。如:尺寸標注間距、數字的大小、圖名的位置與比例的注明、家具陳設的比例關系、圖紙之間不規范、不統一和線型混亂等。這些基本的制圖規范是大二學期的專業基礎課,在學生的畢業設計中應予以重視。第二,題材單一,新穎度、個性化不足。多數學生在做畢業設計選題時,由于實踐經驗少、選題時考慮不足,題材較為單一。如:家居空間、別墅空間等,在風格上也多以現代風格為主。所以,大部分設計作品缺乏亮點,作品形式不突出。第三,過于注重效果圖美觀,忽略實踐應用性。在學生畢業設計選題時,多數學生事先擬定題目,虛擬出空間進行設計,以想象為主,而開始的想象過于單一,不容易進行發散性思維,或停留在初始的想法中,不能夠上升設計思維。在設計時,作品中就會出現圖紙內容與實際不符的情況,缺乏實踐指導意義。第四,理論知識應用不夠,設計作品缺乏主題。在設計作品中,設計內容經不起推敲,學生只注重電腦效果圖的美感,而忽視了設計理念對作品的主題性。內在的設計脈絡、主題思想是支撐設計作品的框架,也是設計作品的靈魂。第五,設計作品手繪表現力較弱,構圖中的視角選擇不好。手繪作品的表現是展現設計師設計能力、設計內涵的重要形式,是方案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應用型院校的學生美術基礎相對薄弱,手繪水平有待提高。第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不能按時完成指導教師布置的工作計劃。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過程中,大部分同學開始在公司實習或已在公司兼職,可進行畢業設計創作的時間相對較少,從而不能使學生完成指導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同時也減少了與指導教師的溝通,導致畢業設計作品進展緩慢,也使畢業設計的作品質量不高。第七,設計作品知識片單一,整體規劃能力不足。大多數學生作品的實際內容多集中在面積較小的室內空間,而忽略了室內空間所處的周邊環境以及自身的景觀空間設計,導致整體規劃能力不足,不利于有效體現畢業設計的整體能力。第八,畢業設計作品抄襲現象突出,過多。由于網絡資源的設計內容豐富,致使有些同學在進行畢業設計時,抄襲網絡上的設計效果圖,作品原創性不足。更有甚者,直接找人完成畢業設計。
二、畢業設計改革的建議
一、現代室內外環境設計專業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概述
1.加強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在室內外環境設計教育方面,其實踐性相對比較突出,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設計能力的有效途徑。但當前的設計教育往往傾向于單純的藝術教育,實踐教學的成果和基礎仍不夠理想,許多教學內容關注學生在藝術上的審美形式層面,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進而導致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的發展脫軌。通過加強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構建,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素養,使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社會實踐有效結合,進而提升學生在就業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教學的目的。2.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的基本構建設想。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的基本構建,主要基于對影響環境設計教育的諸多因素的考慮,以環境設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作為側重點,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從而構建出更加有效和合理的環境設計教學實踐體系。教師要結合環境設計教學實踐的特點和內涵,注重從不同維度對環境設計專業內容進行橫向構建,注重時間和空間的有效關聯,通過“雙軌制”與工作室導師負責制、結合設計競賽與合作企業項目進行教學,利用教學和創業實踐基地,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教學實踐模式,保證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的內容體系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軌制”教學。在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構建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軌制”教學。“雙軌制”教學主要由形式導師和工作室導師共同擔任教學指導工作。形式導師(造型導師)主要負責色彩和造型的形式基礎訓練;工作室導師(技術導師)主要負責流程、技術以及工藝方面的傳授。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軌制”教學,可以有效將行業中的最新成果帶入課堂教學,加強了企業與學生的交流,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在環境教學設計過程中,固有的授課方式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而導師制下的工作室劃分有效滿足了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建立導師工作室,將濃厚的專業氛圍和相對靈活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結合,通過模擬企業環境,有效打造了校園的實踐平臺。2.結合設計競賽與合作企業項目進行教學。將競賽設計項目帶入課堂教學是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實踐的有效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通過關注各方面的設計競賽活動與相關論壇,將課程內容和作業與競賽活動進行結合,能夠有效開闊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利用合作企業項目進行教學也是環境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拓展方向。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下,教師負責為學生講解每一個項目的概況、設計條件和具體要求;學生通過體驗職業角色,充分利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對項目進行設計,有效提升了自己的適應能力與合作能力,從而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3.利用教學基地和創業實踐進行教學。通過設立大學實踐基地進行有效教學也是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實踐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通過在實踐基地的實習體驗,不斷接觸行業特點和社會需求,從而有效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實踐基地的教學,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明確自己的目標。教師通過對實習情況的總結和考核,確保實習的質量。教師在創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創業教育,加強對創業實踐平臺的搭建,注重激發學生將創業精神與專業技能有效結合,使其將作品盡量轉化為商品,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從而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
加強現代室內外環境設計專業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構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將設計專業知識與實踐教學有效結合,提升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思維,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更強的競爭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打造出一批專業知識儲備豐富、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作者:廖夏妍 單位:樂山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淑飛.構建多維立體的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1.相同的學科源頭東西方國家的環境設計與景觀設計從發展來說都是建筑學的一個分支,與建筑學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環境設計與景觀設計兩專業不僅在工作對象上相似,從學科傳統上尋找,它們的源頭都是建筑學。雖然景觀設計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存在,還很年輕,但從事這兩個專業的工作人員的工作方法是相通的。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在安排土地這件事上,環境設計和景觀設計一直貫穿其中,只是這項工作由不同身份的人員從事著,沒有正式稱為景觀設計師(landscapearchitect),而是由建筑師扮演了這個角色。早期的建筑師承擔了城市的選址布局、市政設施的構筑、建筑物的營造、甚至建筑內外裝飾,包括自然環境的美化等營造人居環境的職責。我們可從維特魯威的《建筑十書》中獲知,包括目前園林專業的工作范疇,原本也隸屬于建筑學,也是由當時的建筑師承擔的。我國第一個園林專業由梁思成發起,設置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稱為造園專業,后來移至北京林業大學,改名為園林。因此,園林的早期經驗就已植根于建筑學的傳統中,包括后來分流出的與園林專業因學科定義發生過學術爭論的景觀設計專業,其基本概念和方法都包含在建筑學的范疇里面。
2.不同側重的專業理論體系環境設計始于二戰后,并迅速在歐美發展且受到重視。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它一步到位地把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作為有機的整體統一起來,是20世紀工業與商品經濟高度發展中,科學、經濟和藝術結合的產物。在中國,開設環境設計專業的各大院校本科教學計劃中,含有的設計歷史理論課程基本上都是西方美術史、中國美術史、現代設計史等。藝術設計的發展很大一部分源于工業設計,而工業設計發展及其理論成果在中國比較滯后,甚至可以說是空白,因此目前中國的藝術設計理論與思想基礎基本上是歐美傳入,或受其影響非常深刻。在這種設計理論思想的影響下,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要往中國景觀或園林設計方向發展,在追求造園意境方面是與農林院校、建筑院校學生存在一定差距的,原因是兩個專業的學科的教育體系不相同。比如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與風景園林專業的本科教學計劃,其設計歷史理論課程都包括中國古典園林史、外國古典園林史、園林歷史與理論,但不同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專業特長,前者偏向西方理性的形式與裝飾化的藝術設計,后者偏向中國儒家學派含蓄委婉的場地設計。綜合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由于不同的教育體系,不同專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設計表達能力。在教學上,形成了在農林院校綠化設計會偏重一些,而在工科院校,工程技術、空間設計思維會偏重些,而在藝術學院,則美學的要求則更高些的現象。
二、系列課程改革的思路
針對以上的分析,在具有相同學科淵源,但同時又存在不同側重點的教學體系的支撐下,藝術學院環藝專業景觀(園林)設計方向的教學應該朝著發揮專業特色優點,克服缺點,即重視園林歷史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避免流于形式的、缺乏功能考慮的裝飾藝術設計的思路進行改革。
1.建立人居環境設計整體的思路人居環境設計的整體思路的確立,旨在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有意識地將整體環境要素放在一起綜合思考,而不是單一、孤立地就建筑室內外裝飾、室外環境設計。江南私家園林中的建筑裝飾設計其分量并不比室外園林設計輕,但是如果只留意園林而不去關心園中的建筑,甚至整個江南地區蘇杭一帶的街道、宅院,其園林的存在便缺乏依據與說服力,也有悖于江南地區宅園一體的事實。而傳統園林專業教育中,偏重生態的自然環境設計,關乎園林以外的部分比重太小,比如園林建筑設計,學生可以完成建筑外觀的設計創作,但是涉及到室內的裝飾材料選擇,工程裝飾構造、風格設計等問題,就難以深入下去。相反的是,環藝專業的學生都能很好地把握建筑及其室內的設計。因此建立整體的人居環境設計思路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2.加強學生對中國園林文化歷史的學習與理解在參與實際項目中引導學生融入傳統園林設計的文化精髓,有目的地進行具有代表本土文化的園林設計創作訓練,彌補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的重效果而輕內涵的缺點。園林一直以追求意境為最高境界,在設計作品中,融入本土歷史文化,并以抽象的藝術手法表現,既寫實又寫意的作品才能使觀眾產生共鳴。3.培養建筑空間思維應該把環境設計專業中對建筑空間的理解與設計、裝飾藝術的方法與技巧、各種體現形式美的元素、動靜態五官感覺滲透到園林設計中,從而提高整個環境下園林包括景觀建筑在內的藝術效果。對空間設計的把握一直是景觀專業學生的弱項,把從建筑學專業和環藝專業中室內設計的教學思路借鑒到園林景觀課程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建筑空間思維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以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建筑與環境專業為例,該課程名為“景觀設計”,設于第7學期,60學時,與“室內設計”、“建筑設計”并列為三大核心專業課程。同時,作為這三門核心課程的前期準備,第5學期還設有若干學時的“空間設計方法”課程。
4.系統的課題設計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由于教學計劃的課程設置的限制,環藝專業缺少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市規劃原理這類課程教學,學生對規劃方法和規范的不了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專業水準與就業競爭力。因此在教學中,尤其是在課題設計過程中,務必給學生增加這部分的知識點。在課題設計設置中,一般的教學方法都是從小庭院、別墅庭院做起,然后再到規模較大的公園、居住區綠地設計,在此基礎上,補充公園綠地、居住區綠地規劃、城市廣場設計,甚至是一些風景區的規劃設計,適當增加規劃原理知識點以訓練學生的規劃邏輯思維,提升他們的綜合設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5.系列課程的整合與優化環境設計專業內的景觀設計方向的課程由于整個專業的學分學時限制,不可能完全開設出與正規的風景園林專業或景觀設計專業相同的課程。景觀設計方向的系列課程在環境設計專業中開設的時候應該避免重復。如開設了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就沒有必要再開景觀設計學基礎之類內容相似的課程,浪費有限的教學學時。因此,應以開設園林規劃設計、城市規劃原理、園林植物與應用(植物景觀設計)、中外園林歷史這三門核心課程為佳。結合環藝專業傳統課程如中外建筑史、空間設計、建筑模型、3DMAX等的搭配,使其能夠各自發揮專業特長和優點。景觀設計方向的課程設置,結合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可以去掉某些針對性不夠的課程,如家具設計。因為這門課程在不少院校是作為一個專業單獨列出來的,在有限的教學學時里,有針對性地重點開設與室內外裝飾設計相關的課程才能培養高素質的專業設計師。把課程體系做深、做精,把節省出來的教學學時,用于開設景觀建筑課程。其原因,一是該課程內容涵蓋了如前所述的基本建筑的裝飾與藝術設計方法,彌補了景觀設計方向的對基本建筑設計造型的需要;二是該課程彌補了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室內強、建筑外觀造型弱的不足,有利于畢業設計選題的深化及完成(課程體系優化可參考表1)。通過整合與優化,合理配置,為畢業設計和就業時給選擇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課程改革與執業資格考試接軌
一、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基礎
首先,要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傳統教學對學科知識的講解側重于基礎理論,不利于學生從知識的掌握中積累實踐經驗。為此,要在師資考核上凸顯“雙師型”人才的重要性,鼓勵教師在學科專業的實踐中不斷增強職業能力,培養建造師、景觀設計師、工程師等行業資質能力。當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以青年教師為主,他們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鍛煉,較少參與設計項目,在實踐教學中多以理論為主,缺乏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實踐性。因此,要逐步加強“雙師型”師資建設,強化教師參與工程實踐,提升實踐能力。高校要從制度上、措施上提出明確要求,通過產學研課題立項以及校企師資互動實踐,引導教師參與企業項目,通過時間、空間、項目等激勵措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技能。同時,結合高校師資培養規劃,在管理體制上增加企業實踐考核內容,促進教師主動參與建筑裝飾工程施工,基于年度考評、工作獎勵建立績效考核,從體制、計劃、可行性上推進“雙師型”隊伍的成長。另外,注重外聘兼職師資的引進,通過與企業界工程師、設計師、項目經理的資源共享,強化課堂教學的實踐性,拓寬實踐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以彌補當前“雙師型”師資的不足。
二、注重工程項目實例導入,開展實踐性課題式教學
環境設計專業課堂教學的傳統訓練以作業為主,往往將理論知識作為實踐模擬的重點,缺乏與工程項目實際的聯系,在教學上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用戶的實際需求是否明確、工程項目空間條件是否完善、資金是否到位、裝飾材料及施工環境是否達標以及其他不可抗因素等。傳統教學的設計流程是虛設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相應設計方案,過于凸顯創意的表達,與真正的設計任務相去甚遠,多傾向于自由化、理想化的設計思路,盡管也能體現風格的新奇,手法的嫻熟,但往往脫離實際任務而陷入閉門造車的困惑。為此,要從傳統的假設作業訓練中走出來,將課堂教學與環境設計工程結合起來,特別是針對真實項目的實施與引入,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選擇設計作業真題,結合企業方案內容進行實例講解,構建完善的設計真實環境。考慮到現場的實際狀況,如勘測條件、企業實際需求等,在開展課題式實踐性教學時,既要強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合作小組的設計創意,從整體與分工上推進協同共進,各盡其能,共同促進項目設計方案的優化,找準切入點、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三、借助產學研合作平臺,構建實踐性實習實訓基地
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離不開實踐實訓基地,特別是依托高校產學研平臺,開展不同方式的實習與實訓協作,調動師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對環境設計專業學科的適應性,從實踐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國外發達的設計院校十分注重實驗工房的建設,以足夠的實踐場地滿足學生實訓需要。因此,構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要與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相一致,建設校外實習基地開展實踐性教學,凸顯教學任務的可操作性。如裝飾材料、裝飾構造、裝飾工藝的實訓,一方面通過校內實驗室進行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實習渠道,與企業、產業實現教學資源融合,輔以教學、科研、產業的有機統合。廣州美院早在1984年成立集美設計公司,將校內資源與行業企業縱橫交聯,促進其教學、科研、社會實踐工作的協同發展。高校在推進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中,應該結合實際,從資金投入、場地規模、運行管理等方面整合校內外實踐基地資源,積極開辟校外實訓基地,增進學生對實踐性教學的了解和認識。如優化環境設計專業學科內容,從設計行業、就業格局上構建專業實習基地,鼓勵學生以自愿原則參與項目設計,鼓勵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同時,參與環境設計企業的相關項目,在其中任職或掛職鍛煉,與校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建立全面深入的協作,促進學生實習實訓工作取得滿意的效果。
四、構建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強化實踐教學的靈活性
工作室以專業骨干教師為主持人,由同學科、同專業具有一定設計、研究、實踐開發能力的師資組成,針對具體的研究項目或承接的具體工程,以教學和實踐的方式帶領學生參與其中,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如德國“包豪斯”時期的作坊式教學法,由藝術大師教授藝術理論,由技藝嫻熟的匠人為學生傳授作坊工藝,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包豪斯”后期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社會的認同,其作品直接被生產商所訂購,并投入批量生產,獲得較高的社會效益。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可以從中得到啟示,通過建立工作室制實踐基地,以教學、設計、成果轉化等方式來提升教育質量,促進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制雙效兼顧。在當前的學制結構中,對于3—4年級的學生,可以在導師和專職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計劃和未來職業規劃,引導其參與工作室制學習,通過具體的實踐教學活動,協調好教學、科研、成果轉化工作,在理論學習與實踐項目開發中增強他們的設計水平、工作能力、團隊精神、溝通能力。需要強調的是,對于工作室制教學,要兼顧課題任務與教學研究的需要,通過廣泛的論證,采取有效的教學、科研方式來推進成果的轉化,依托高校專業、人才優勢,構建多種方式的校企任務合作項目,以真實情境、真實項目設計任務來促進實踐性教學的穩步發展。
五、注重設計競賽、行業資格證書等教學效果考核方式的應用
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手繪往往存在誤區,主要是畫幅過大、透視不準、表現機械、追求寫實、追求數量等,導致浪費了畫材和寶貴時間。設計教學改革中應加強設計思維訓練,開闊學生的眼界,嚴格要求,在設計課堂教學中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內容,使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關鍵詞:
環境設計專業;手繪誤區;設計教學改革
筆者帶領學生參與了一項羌族特色景觀環境設計,在這個過程中發現環境設計專業一些學生的學習存在一些問題,正是這些問題,使學生難以充分發揮設計能力,難以表達出設計意圖。手繪是環境設計專業的基礎能力之一,手繪能力太弱會影響構思和設計表達。雖然如今手繪設計逐漸被數字時代的電腦設計超越,但是手繪仍然是訓練學生造型能力和設計思維以及快速構思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手繪表現不好,主要是由平時思維習慣的影響導致的,一些學校的設計教學水平也有待提高。
一、手繪誤區
1.畫幅過大
在有繪畫類專業的院校,部分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看到繪畫類專業學生畫畫的畫幅很大,就認為手繪效果圖就要畫大幅面才能體現出手繪水平,于是平時的練習或者某些設計課程的作業中手繪畫幅都很大。動輒半開紙的手繪效果表現常常需要幾天時間,如果是表現景觀建筑群體或房間較多的室內空間,則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完成。這種大幅面的手繪效果圖無論是練習還是設計表現,在當今用電腦設計制作效果圖占據主流的情況下,其實都是沒有必要的,既浪費馬克筆、紙張或其他繪畫材料,又浪費寶貴的時間。如,這項羌族特色景觀環境設計,對方要求在兩個星期內完成項目,主要想看效果,室內外都要表現出一定數量的不同的效果圖。由于幾位學生電腦軟件學得不好,無法用電腦完成整套方案,而筆者也沒有太多時間在很短的時間內教會他們使用電腦軟件,于是他們采用手繪的方式設計,最后沒有按時完成。有過設計公司工作經歷的人都知道,有時客戶要求盡快看到設計方案或效果,如果設計師或設計人員十天半月才出個初步方案或設計方案,公司的生意往往會被其他競爭對手奪走。因為許多客戶會同時找幾家設計公司詢問價格,設計方案快且效果不錯、價錢合適的公司是很容易簽單的。電腦制作施工圖、效果圖雖然準確而逼真、快速而標準,但也不是任何設計方案都能很快就完成,有些方案沒有手繪來得快。有些設計師做室內設計在半小時內完成效果圖,還有些設計師只用十幾分鐘就能完成手繪效果圖給客戶看。而他們設計的室內手繪效果圖都不是半開紙、四開紙的大幅面,通常是16開紙或A4紙大小。可見,學生平時的手繪練習或手繪表現使用過大的畫幅不僅浪費材料,而且浪費時間,也不利于學習的進步和今后的工作。如,有畫一張半開紙手繪效果圖的時間,可練習畫好幾張不同表現題材的效果圖或構思更多草圖,積累更多的設計素材或經驗,亦可用節省的時間學習其他知識。
2.透視不準
有些學生受到“畫效果圖只要生動,透視正不正確沒有關系”的誤導,不重視畫面的透視。雖然中國畫注重散點透視,表現山水、建筑、人物很生動,但在當今的環境設計效果圖表現中,散點透視的建筑或室內房間畫面會讓人感覺別扭,反而不生動。設計也是藝術,但是受制約的理性藝術,不是無拘無束的純繪畫藝術。當然,也有用中國畫方式表現的景觀效果圖,但不是每種設計都可以用中國畫這種方式和它的透視觀念表達。如,室內環境設計效果圖透視錯誤多就會顯得真實感不強。透視不準確的效果圖會使建筑或室內環境變形,普通人看到這種效果圖都不會認可,方案便難以被采用。如,畢加索的油畫《鏡前的少女》沒有按焦點透視處理畫面,很抽象,雖然畫面裝飾性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可是一些普通人難以接受,搞不懂作者為什么要這樣畫。即使從事美術或設計的人也并非都能欣賞這幅畫。
3.表現機械
一些學生的景觀環境設計效果圖表現得機械呆板,天空中畫了像金屬表帶一樣的大片而生硬的云,十分影響畫面效果,這主要是受到國內某些建筑快題效果圖的影響。多數情況下,室外景觀環境設計效果圖中天空留空白反而可以突出主題景觀設計物,使畫面變得生動有趣,給人以無限遐想。如果要畫天空的云,只用色彩表現即可,或用簡練的單線同樣能表現出生動的云。某些室內或室外景觀效果圖中的人物形象粗獷夸張,頭小如點,腿細如竹竿或細線,肩膀和上身過于寬闊。這種人物表現是模仿某些抽象剛硬的雕塑,會產生變形和扭曲的效果。有些學生按這種風格畫效果圖中的人物,影響了畫面效果。不畫反而沒有這些影響,畫面更干凈,更利于突出表現的景觀設計或室內設計效果。還有些學生在畫手繪時下筆拘謹,放不開,線條也死板、機械,畫面不生動。
4.追求寫實
受繪畫專業學生寫實畫面的影響,一些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認為手繪效果圖畫得越逼真越好。所以,有的學生為了刻畫逼真的效果,花了很長時間不斷在畫面上疊加顏色,長時間深入細致地刻畫畫面。其實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一是太耗費時間,二是如果是用馬克筆或水彩上色,不同顏色涂抹疊加次數多了會導致畫面很臟,也會發灰。而設計專業的手繪主要是快速表達設計意圖。寫實畫效果圖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生一旦養成習慣,今后往往會不適應設計公司的工作節奏。
5.追求數量
在平時的手繪效果圖練習中,有些人認為多練習就會提高手繪水平,一天畫五六十張。實際上,錯誤的練習即使畫得再多,效果也不理想,達不到通過練習提高、進步的目的。這種情況下過多的練習并不是好事,因為一直在延續前文所說的錯誤,不能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只是在浪費寶貴時間。任何事情都是接觸得越多、做得越多就越熟練或做得越好,同理,多畫手繪也會提高表現速度與效果。但是,在這種數量要求下,要實現每一張都沒有前面所談的那些問題,實際上一天畫這么多張畫是不太可能的。當畫畫的時間很長時,人已經非常疲憊,注意力下降,精力不集中,興趣也會下降,越往后畫反而越不如起初的幾張。所以,不要追求過多的數量,平時一天練習畫幾張精品即可,而且紙張不要太大,A3或A4紙大小足矣。
二、設計教學改革
1.設計教學中應加強設計思維訓練
長期以來,一些教師在課程內容講完后,基本上是讓學生做作業,對于具體怎樣做得更好,學生似乎并不清楚,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沒有得到較好的訓練。因此,課堂教學中應該加強設計思維訓練。設計思維訓練的方式方法很多,以手繪快速畫構思草圖或效果表現圖是其中一種方法。手繪草圖可以快速表現許多閃光的構想,從而為具體設計挑選出最佳初步方案。
2.開闊學生的眼界
做設計是不能閉門造車、故步自封的,要多外出看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獲得實踐經驗很重要。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要觀看景觀建筑、室內裝飾陳設設計、家具、建材等,主要是通過觀看真實的不同項目或其他院校的設計展,感悟其中的設計理念、所用材料與工藝以及不同風格和最新設計動態等。這就需要學校調整相關設計課,集中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將此作為設計教學的一部分內容。
3.嚴格要求
有些學生的作業質量較差,存在應付交差和懶惰的思想。還有一些學生的設計課作業從網上抄襲,沒有創意,設計感不強。對質量不好、設計感不強的作業,應讓學生重做,否則,學生將來從事設計工作會很難適應,因為設計公司或客戶經常會對設計方案不滿意,修改方案是常有的事。再者,這種不良習氣不僅使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做事不認真,對家庭和社會缺乏責任感,也會對后來入學的學生產生不良影響。教師放松對學生作業質量的要求,也是對教學和學生不負責任的表現。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教師要教育學生認真完成作業,保證作業質量,即使對于那些以后不從事設計行業的學生,也必須嚴格要求他們按要求完成作業。
4.在設計課堂中介紹地方民族文化
地方高校教師在設計課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講解當地民族文化,拓展學生的視野,這對設計大有裨益。當地民族文化藝術中也有許多與設計相關的文化藝術,如,羌族的建筑外貌基本特點是石砌房屋與碉樓,屋頂有白色的石頭,室內有不同的神位設置神龕,熟悉這些具體因素,所設計的羌族景觀建筑才更合宜。又如,羌族的服飾圖案表現的內容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花草魚蟲,都包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羌族服飾圖案也可以被運用于室內外裝飾設計。因此,在設計教學中可以引入或介紹當地民族文化藝術。在手繪設計羌族景觀項目時,一些學生設計的景觀建筑物沒有羌族的特色,視覺效果不太好,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熟悉羌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羌族的建筑與裝飾圖案。他們的手繪設計稿表現的建筑像現代漢族地區的建筑,室內效果設計也沒有體現出羌族的文化元素。這些情況說明他們平時對羌族的建筑不夠了解,或者畫建筑速寫時沒有畫過羌族的建筑。其實,在做羌族相關設計之前,學生可以收集羌族建筑與文化方面的資料,也可進行現場速寫寫生,熟悉其建筑藝術。如果他們之前獲得過這方面的知識信息,就能做好與羌族文化相關的設計。地方院校有服務地方的使命,所以在設計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講解所在地區的傳統民族文化藝術。
三、結語
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如果沒認識到自己的手繪學習和表現的誤區,設計表現能力便難以提高。要提高學生的手繪表現能力,必須指出他們在日常學習中的不足之處。無論是建筑專業的學生,還是環境藝術專業的學生,都需要接受設計表現方面的嚴格訓練,以適應市場對專業人員的素質要求,提高藝術修養。設計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要介紹當地民族文化藝術中與設計相關的內容,讓學生開闊眼界。這樣,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1]鐘茂蘭,范欣,范樸.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卷——羌族服飾與羌族刺繡.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
關鍵詞:環境設計;實踐教學;工作室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7-0257-01
環境設計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型的專業課程,如何讓專業學生發揮創意,打造舒適的室內外人居環境,更好地在設計崗位上服務,已經成為眾多高校需要反思的一個重要議題。
通過對畢業的、在讀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調查發現,現在一些高校教學與畢業求職需要接軌,從外延式教育到內涵式教育,從理論教學到實踐教學,需要反思改革。
一、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一)教學模式單一
課程體系的設置局限在藝術設計領域,學生缺乏對建筑知識的掌握。大多院校的教育方式多以理論講授為主,保姆式教學,沒有差異化。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1]設計課是學習和探索的核心,對于個性鮮明的90后學生來說,設計要以科學分析為前提應摒棄以往的只重視外在形式而忽略科學內涵的設計方式。
(二)實踐基地匱乏
在一所高校的建設中,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是彰顯學校實力的基礎,硬件部分的基礎設備由于新校區的擴建,生源的增多,基本上不存在大問題。可是師資力量、電子圖書、實訓基地等資源相對較匱乏。很多優秀的設計創意都是建立在設計師本人的實踐上,實踐能激發設計靈感,必須通過實踐教學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直接體驗的技巧訓練,通過對材料、工藝技巧的直接操作,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設計創意思維。
二、推進實踐教學步伐的建議
(一)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
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發源于德國的包豪斯學院,早在1919年就提出“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與實踐同步”的教學理念。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體制建設所謂“工作室制項目化教學”,是指在項目化教學的基礎上與企業合作,成立設計工作室,引進公司管理模式,以就業崗位點的設置和各崗位能力的要求來進行項目的安排和實施。它是以一個具體真實項目為載體,以崗位點的技能為要求,以專業理論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為評價體系,并借鑒企業的管理流程,進行課堂管理、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突出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教師在實踐中教,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就業意識,營造出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二)重視調研,參觀和實習
有選擇、有組織地到與專業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與研究,如博物館、科技館、傳統民居、優秀建筑、設計公司、展覽會等都是教育實踐的大課堂。學校則可以建樣板間以供學生參觀,熟悉建筑類型、結構形式、細部構造與裝飾。建立健全的實踐教學基地,組織或布置學生利用暑假進行設計實踐,學校應要求學生充分利用暑假的時間到實踐教學基地參與實地設計。
教學中還可以安排經驗豐富的一線技術人員參與教學,親自講解工程中設計和施工的情況,以及建筑設計基礎知識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關系等。并推薦優秀學生到公司實習,利用“鯰魚效應”引入競爭意識,以優促優。
(三)聯合教學、開放交流、互動設計
(1)不同學校之間聯合教學
(2)交叉學科之間開放交流
(3)學校與企業之間互動設計
學習——就業,知識不是單一的,利用多種有效途,如中外名校、交叉學科、校企合作之間強強聯合,互通有無,打造一個融會貫通的空間維度。這就需要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發揮技能課的優勢。如通過畢業答辯提高就業技巧,畢業設計展覽會與設計人才招聘會合并舉辦,讓畢業設計不再是紙上談兵。
三、設計素質在實踐過程中激發
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的理解與創新都有很大幫助,在工作的氛圍中去學習.。為教學提供了實踐基地,使學生能夠直接面對社會和市場,將課堂所學的知識迅速運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檢驗與提高。
堅持“由理入道”與“由技入道”,即理論修養與實踐體驗相結合,重技能、重基礎。圍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從藝術素養、傳統文化熏陶,從美學感知和生活形態體驗環節入手,通過“產學研”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設計素質。
分析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概論》課程在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夠促進《景觀設計概論》課程教學的發展,同時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環境設計;教學改革;景觀設計概論
引言
環境設計是“藝術”與“技術”的有機結合體,作為設計藝術學科下的專業,經過多年發展專業范疇逐漸廣泛.景觀藝術設計亦成為環境設計專業中的一個重要方向.《景觀設計概論》課作為景觀設計的基礎理論課程,對形成學生景觀類課題的思維能力與設計技巧的基本專業素質有重要影響.主要任務是學習基本理論知識,熟練掌握設計的調查研究的方法,并且掌握景觀平面設計圖紙的相關要點及其方法.
1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概論》課程的特點
1.1景觀設計學
根據俞孔堅教授在《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一書中對景觀設計學(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定義:“景觀設計學是關于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科學基礎上的應用學科.”我們可以看出景觀設計學是一門科學的藝術,科學性與綜合性強是這門專業的特性.國外的景觀設計學專業教育,非常重視多學科的結合,包括生態學、土壤學等自然科學,也包括人類文化學、行為心理學等人文科學,最重要的還必須學習空間設計的基本知識.這種綜合性進一步推進了學科發展的多元化.他與建筑學、城市規劃、環境設計等專業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根據解決問題的性質、內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觀設計學又包含景觀規劃與景觀設計兩個方向.而景觀設計方向就是對小尺度、特定的、最適合的地方進行詳細設計.
1.2環境設計專業的景觀設計
2012年教育部頒布實施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原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方向正式成為新增的設計學下的環境設計專業.本專業作為一門實用藝術,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針對專業內容的逐漸擴展和專業特性,很多高校展開了以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為主的教學方向.景觀設計學與環境設計的主要區別是,環境設計專業作為藝術學科更多表現為藝術靈感和藝術創造,而景觀設計學是將設計建立在科學理性的分析上.因此,在環境設計專業中涉及的景觀設計內容要盡可能的吸收兩者的優勢,良性發展.結合環境設計的專業特點,將與人的居住生活密切相關的、小尺度的城市景觀設計作為本專業景觀設計方向的研究重點.針對本專業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如工業化、生態、人文、可持續發展等,結合對場地科學的調查和分析方法,綜合景觀設計要素、藝術創造和審美進行詳細的設計,創建一個生態和諧、功能合理、滿足視覺和精神需求、賦予人文精神的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1.3環境設計專業的《景觀設計概論》課程
《景觀設計概論》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中一門不可缺少的基礎理論和設計方法的課程.他同時也是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學專業的基礎必修課.同一門課程,也因為專業的不同各有其側重點.對于環境設計專業來說,本課程對形成學生景觀設計課題的思維能力與設計技巧的基本專業素質有重要影響.主要任務是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和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的設計方法和審美能力,發揮藝術學科的優勢,培養學生用圖形來表達設計各個階段的內容.
2《景觀設計概論》課程面臨的問題
2.1課程內容安排不夠合理
一般在藝術院校的《景觀設計概論》課程,側重于史論、基礎理論和設計原則的理論講授,以及為景觀設計項目中圖形的表現而進行繪圖訓練.由于學科基礎理論課大多是由學校公共課部統一安排,普片設置的是藝術設計各專業通用的藝術理論內容.中外園林史的內容就被安排到了本課程中.園林景觀史論的部分通常采用主動式教學,老師在臺上講授過程比較枯燥,容易造成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吸收理論知識.對于設計方法也主要側重于設計表現的練習,景觀設計元素的學習也是停留對元素本身的認知,而史論和設計原則以及表現的連貫性不夠強,大部分學生難以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容易造成學生無法把圖形的信息和設計理念相互結合,甚至還出現學生純粹是把設計當成繪畫來考慮.設計的成果往往不符合場地本身的條件,對于不同人群的需求也顯得考慮不周,只是依靠專業的特點在空間的設計把握和平面圖形的形式美感上顯現出優勢.設計缺少科學的依據和理性的思考,只滿足視覺享受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根據場地條件進行細化分析、比較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設計建議和策略并完成設計,才是景觀設計正確的方法,不能忽略設計前的調研和分析階段.
2.2專業性質的帶來的弱勢
環境設計專業屬于藝術設計學科,有其優勢就是學生具備美術基礎,有一定的審美眼光和較強的繪畫表現能力和創造性,但是環境設計專業是一個具有多元性、藝術性和技術性特點的專業,需要的不僅僅是美術基礎,景觀設計亦然.他同時也需要科學的方法,邏輯的、嚴謹的思維方式,即線性的思維方式.而藝術專業的學生主要思維方式則習慣于靠形象、情感、突發的靈感來進行創作設計的非線性思維方式.在從美術學習過度到藝術設計的專業學習之初,學生可能并不適應.尤其是一些美術基礎較深的學生更是如此,這就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學習掌握方法論,學習轉變思維方式,做到兩種思維方式的結合.
2.3教學手段不夠靈活
在常規的《景觀設計概論》課程教學中,根據課程性質基礎理論課,我們多采用課堂理論講授的形式,但是授課方式較為單一,即使多以圖片案例來進行形象教學便于學生理解,仍然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知識的了解、掌握、運用收效不大.設計表現也主要以抄繪設計方案圖紙來進行練習,雖然抄繪這種形式是一種不錯的練習形式,部分學生也從抄繪中學到了不少表現圖形和構圖的方法.但這些教學手段還達不到對學生思維方式,調查分析方法的培養.作為一門景觀設計的基礎課程,我們需要更靈感多樣的教學方法.
3課程改革的措施
3.1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首先要明確環境設計中該課程的目標,對于之前只滿足發揮自我優勢和灌輸理論的大綱進行相應的修改,突出本課程的教學重點.新的教學內容安排有四個重點,第一,古典園林史的授課部分,將重點放在優秀古典園林案例的講解,將理論和實際案例相結合,使學生能將造園方法和實際案例相聯系;第二,重點講授現代景觀設計的風潮,重點在于分析和學師的作品和世界知名案例,分析案例背景、設計理念、設計手法等,安排學生對實際案例進行學習分析,側重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案例的分析能力;第三,講解景觀的設計要素,對景觀設計中主要的設計要素及如何運用進行實例的講解;第四,加強了景觀設計流程和方法的內容,通過講授科學設計方法,重點講解場地考察和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論,并安排教師現場指導場地的調研,培養學生的獨立調查場地條件、分析能力以及將理論知識和實際項目相結合的能力.教學內容做出調整后使學生不僅能對于這門學科的歷史、發展方向和前沿思想等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并且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使學生學習完這門課程后能達到擁有一個獨立的、基礎的對案例或實際場地等進行調研、分析和評估的方法和能力,為后期設計和設計理念的提出提供依據,從而確定設計理念及與之相應的設計手段和形式;同時規范和鍛煉學生將所搜集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的綜合分析能力.改革后的景觀設計元素部分使用了新的分類形式和講解方法,注重元素的實際運用和設計形式.
3.2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發揮能動作用
根據課程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也采用了多種多樣化的安排,力求圓滿完成教學目標中的要求.課堂教學的授課形式主要分為基本理論講授、課堂組織討論、交流和場地實地調查、分析.其中理論講授主要致力于引導學生對景觀的基本知識以及發展歷史有大概了解.而課堂組織討論是教學互動的體現,可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針對某些主題或某一現象組織討論、答題,可以深化學生的課題認識,充分發揮教學互長的積極作用.場地調查和分析的重要性則是培養了學生深入社會、參與市場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把課堂教授的觀察、分析的方法運用到實踐與調查活動中去.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變能力.要求學生對所調查和分析的景觀內容和結果進行歸納總結,提交調研報告并逐個上臺講解并回答其他學生的疑問,極大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性和口頭表達能力.
3.3著重理論聯系實踐的訓練設置
本課程雖然是基礎理論課程,但作為應用型學科,一切的理論和方法都是為了實際運用和操作的.所以為了更好更快速的掌握理論知識,熟悉調研分析方法等,針對課程每個階段都設置相應的實踐環節.1.在學習中國古典園林部分,設置了經典園林案例的分析抄繪和默畫考核,訓練了學生對于這門新課程的動手能力也進一步了解了案例空間布局、空間尺度、空間流線、主次、秩序等.2.在講解現代景觀著名案例時,安排學生對知名案例進行資料收集,然后根據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系統的分析和學習.樹立對景觀的審美和價值觀,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習掌握收集和整理資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結合專業知識給出評論.完成后每位學生在課堂將自己的分析成果介紹給其他同學.3.在學習過景觀的設計要素后,讓學生到實地中收集設計元素,以手繪的形式配合文字來記錄.這讓學生了解各種景觀元素的意義和形式,并能把想法或概念以圖形的形式進行表達,培養學生從立體空間到平面圖紙之間相互轉換的能力,發揮專業優勢.4.通過對景觀設計的基礎理論和調研方法的講解與實際案例的分析,要求學生進行指定場地景觀實地考察、資料收集.培養學生對景觀設計有一個最初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對實際基地的考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今后的設計累課程鍛煉學生實地調研能力,讓學生知道,任何的設計并不是毫無依據的圖形,設計圖紙更不是一張美麗的圖畫,實地的調研才能為設計帶來依據,我們的設計才能站得住腳跟.加強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科學理性的看待景觀設計.
3.4加強課程組的建設
環境設計專業中的景觀設計類的課程如果想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加強課與課之間的聯系,課程之間的聯系性,循序漸進的展開景觀設計教學.如在景觀設計概論之前中外園林史的必須已經展開,景觀設計概論課之后,從尺度較小的私家庭院開始慢慢向公共綠地口袋公園、城市廣場、小區景觀等設計課題展開,一步步將理論在實踐中展開.同時,園林植物及配置課程、生態課程也需要有所跟進.
4結論
作為環境設計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景觀設計概論》課程在整個景觀設計課程中起到了先鋒作用.課程的結果和收獲會直接體現在今后的設計類課程中,決定設計的方向.而此次對于教學內容及方式的探索與改革是對之前課程的一次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會根據設計前沿的更新、學生的特性的變化等,繼續對教學內容、方法、實踐的形式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北京:中國建工出版社,2003.
〔2〕丁園.景觀設計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周劍云,唐孝祥,侯雅娟.景觀建筑形式與紋理[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