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31 03:39: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材料作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意思就是大量的讀書,這樣動手寫作的時候就好像有神在幫助一樣,思涌如泉。寫英語論文也是一樣,要有效地提高英語水乎,必須作大量的閱讀。廣泛的閱讀可使留學生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增加語感,為寫作提供必要的語言材料。作文和閱讀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有些詞語和句型,留學生只是似曾相識,通過作文能促使留學生把這些東西運用得更熟練,表達得更準確。反過來,這也會有效地提高留學生的聞讀理解能力。
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特別要注意精讀一些內容接近現實生活,接近中留學生生活實際的例文。這些文章應該篇幅短小,文字淺顯,語言規范。由于目前中學課本內容安排的限制,很多留學生想在生活中表達的東西在課本中卻無法找到。
我們在課堂上,教師講解課文。船也都著重語法,而極少分析篇章結構,正是由于以上原因。閱讀一些啟發性強,能觸類旁通,有助于寫作的例文自然是很有必要的。至于一些離現實生活較遠,句子復雜,含意深奧的文章,則不必在上面多花時間。
首先,要寫好英語論文,需要豐富的詞匯量。詞匯是語言最基本的成分。如果不掌握一定數量的詞語,就無法寫出好文章。要寫好文章,就必須善于從眾多的詞語中選擇和運用最恰當的詞語。所以擴大和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易鋸商寫作能力的基礎。
其次,需要加強背誦。看了好文章,不單是理解就夠了,還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多多背誦,才能達到融會貫通、據為已有的效果。英語宜多誦多背,把一些句型、短語,一些文章的片段或全篇,背得滾瓜爛熟,讓這些材料在你的腦袋里扎根,當你要用的時根,它們使會自然而然地冒出來。背誦可以培養正確使用語言的習倔,增強語感,這樣就可以避免生搬硬套地寫一些中國式的英文。加強背誦能變難為易,變費力為省力,能有效地幫助留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現在背誦和熟記一些語言材料,對中留學生來說將會受用無窮。
然后要注意收錄材料。在大量閱讀中,要注意收集寫作中經常要用到的各種材料。發現有可以汲取的內容,有可以豐富自己表達手段的詞語、句子和語段等,都應該隨手記錄,并整理分類。手頭有了較多的材料后,可以經常翻翻讀讀,并隨時作新的補充。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問題;解決方法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理念落實不講究實效
新課標中的學習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教師運用時自主缺乏,合作浮華初中語文論文,探究虛假,致使教學效果不佳。
(二)教學中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多元解讀得不到有效評價和指導
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但當學生的多元解讀、獨特體驗出現時,教師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多元解讀不能進行合理的評價和有效指導,缺少教學機智和智慧。
(三)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得不到有效落實
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我們的課堂上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回答的人次多,發言的學生少,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在狀態,教師不督促,不引導,視若無睹。
(四)對“三維目標”的理解有偏差
目標是“三維”的,但有核心、有重點,這個核心、重點就是知識與能力。否則學科設立將失去意義。
(五)解決方法
1.盡快地把新課改的理念和新課標的要求轉化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2.研讀要聯系實際,要和本地、本校、本人的實際聯系。特別要重視研究本地有資源使用、本校有條件利用、本人有能力運用的部分;能支持、幫助、改進當前課堂教學的部分,有利于提高教學成績,有利學生發展的部分。
二、作文教學存在問題
(一)漠視學生基本的思維訓練,缺乏對想像力、思維敏銳性的培養。
(二)隨意性大,體現為作文命題的隨意,指導的隨意,評改的隨意。
(三)批改方式單一,效益低。
(四)生活積累意識欠缺初中語文論文,對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觀察,不重視引導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引導學生進行審美的觀察,割斷了語文與生活的鏈條。
(五)解決方法
我們的老師應正確把握作文教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新課程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為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創造了條件。作文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語言四個方面。要指導學生學會感悟生活,引導學生進行審美的觀察,在生活中去積累、篩選寫作的材料。作文教學要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思維訓練,教給學生思維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聯想、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比較思維、整合思維、抽象思維等,提高學生的立意和謀篇布局的能力。要鼓勵學生在作文中抒發真情實感。
三、學生個性化閱讀沒有占到應有的地位
(一)新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是最富有個性化的學習行為之一,讀者的個性心理不同,其閱讀感受和欣賞體驗也必然不同。“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作品由不同的人解讀,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感悟。對中學生來說,閱讀的作用尤顯重要。但是,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學生的閱讀變成了純功利性的閱讀,它以終極的意義解讀為目標,以傳授知識、應付考試為軸心,追求現成、確定的知識。不少教師死守教條,照搬照抄《教學參考書》上的說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語文閱讀教學過分強調共性,扼殺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成為一個張開口袋等待灌注知識的回收站。
(二)解決方法
細心傾聽,延時評價,激勵學生閱讀的創新精神。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思考的核心是創新。《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為此,教師不應以絕對權威的角色主宰課堂的局面,而應摒棄“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真誠地成為學生閱讀活動中的合作伙伴,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閱讀氛圍初中語文論文,要學會傾聽,激勵學生勇于表現自我,大膽創新,大膽張揚自我的個性,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學生發表的見解,應給予延時性的評價,因為這種評價方式既可為學生準確理解文本內容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又可給那些異彩紛呈的答案預留更為廣闊的空間。
四、課堂提問主體固定,忽視“學困生”
(一)經常聽學生抱怨“老師從來不叫我,總叫喜g的那幾個學生回答問題”。從這些抱怨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不滿和挫折感。僅提問幾個成績好的學生的教師給了班級大多數成員一個消極的反應――我學習不好,老師不喜歡我,也不會關注我。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對學習越來越沒興趣,在課堂上開小差,從而導致集體斗志的喪失。還有很多教師對“學業不良”的學生表現出強烈的偏見。例如,教師等待他們回答花的時間短,沒有給他們提供反饋,很少注意他們。但是,當某個學生開小差了,教師冷不丁地提起來讓其回答某個問題,即提懲罰性問題。這樣不利于教師的教學,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還很容易使師生關系僵化。
【關鍵詞】議論文 論據 積累 分析
一、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積累,解決“無米下鍋”的問題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新鮮有力的論據,即使見解再獨到,思路再清晰,也會使人讀起來索然寡味。雖然有了充足的新鮮有力的論據不一定能寫出好文章,但是大量的新鮮生動的材料卻是優秀議論文的“源頭活水”。“手中有糧,心中不荒”,寫作自然也是如此。有了充足的材料,再加上一些聯綴成文的功夫,何愁寫不出優秀的文章?可見材料的積累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們感嘆作文難寫往往就是手頭缺少素材,因而筆下不能生風。那么材料從何而來呢?我引導學生通過以下渠道積累材料。
1.積累課本中的好材料。觀察生活,固然是積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徑,閱讀課外書籍,借鑒別人文章中的資料也是積累材料的好方法。但這些對分秒必爭的高中生來說又顯得異常奢侈。其實你身邊的教材就是你寫作的源泉。熟讀課文,把課文中的某些內容信手拈來,有機地運用于作文之中,不失為寫好作文的巧妙手段。可是我們卻往往忽略了這既方便又實惠的積累素材的途徑,常常舍近求遠,給自己構筑了作文的障礙。如能重視這座寶藏,并能材盡其用,定會寫出優秀的文章。且不說自然科學中的科學原理、著名科學家的事跡和名言,單是從初中到高中的語文書中,就有許多可用的材料。我要求學生利用作業和自習時間將這些有意義的材料積累起來。
2.通過課外閱讀積累材料。課本中的材料積累多了,容易雷同。解決辦法就是從課外閱讀中積累材料。閱讀范圍包括各類合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如有意義的報刊雜志、歌詞、影視節目等。平時每人每學期至少閱讀兩本課外讀物,假期讀一至兩本文學作品或者看兩部以上的電視連續劇,并整理成讀書筆記。
3.通過語文活動積累材料。如我在教學中,配合教材中“演講”和“辯論”的教學要求,我組織學生利用早讀時間就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演講和專題辯論。講稿和辯論稿必須提前寫好。這些稿件,尤其是其中的優秀稿件,所用的材料大都使參與的學生激動過。將這樣的材料積累起來,運用得好,會使文章有更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這樣的活動,我每學期開展二十多次,學生積累了許多材料。
上述三種做法必須通過讀書筆記的方式反映出來,這樣既能防止材料流失,也便于老師檢查督促。同時,老師和學生同行,經常將自己積累的材料和對材料的分析讀給學生,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高一、高二兩學年,大部分學生作閱讀筆記50余篇,上等生完成近100則,中等生以上的學生能較好地運用平時積累的材料,基本上解決了作文材料貧乏或陳舊的問題。
二、教給學生分析材料的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論據的作用
首先,論證中對論據的精當分析,是論據和論點之間的紐帶。靳賀良在《論點與論據的紐帶》一文中列舉了六種分析方法:1.求質法;2.索因法;3.對比法;4.類比法;5.綜合法;6.引申法。在張恒的《事實論據使用要訣》以及沈正文《怎樣表述議論文中的事例》中,也談了大致相同的見解。他們認為要運用好事實論據,首先要定向概述事例。所謂定向,即著力突出論點所需要的部分;其次必須注意用一些富于啟發性的語言將該突出強調的思想內容和意義進行初步的提示。
【關鍵詞】作文;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怎樣指導才能收效快呢?開始訓練時,老師不妨先教給學生一種構思模式,這種模式可稱之為供料作文“四步構思式”。
第一步,概述材料,提出論點。無論是多項材料還是單項材料,在寫作訓練時,都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所給材料,字斟句酌,全面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精神實質,然后用精練的語言文字,既概括又清楚地定向敘述所提供的材料,即根據需要有選擇地取舍,敘述和作文中心有關的內容,從而恰切自然地提出鮮明的論點。下面以大家熟悉的“運斤成風”這個成語典故為例具體說明:
楚國有個泥水匠,他鼻子尖上沾著一點薄得像蒼蠅翅膀一樣的白灰。他叫姓石的木匠把白灰削掉。石木匠掄動板斧,不慌不忙,只聽“嗖”的一陣風,泥水匠面不改色,一動不動,任憑石木匠把白灰點削掉了,可是絲毫沒有傷著鼻子。
這則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至少有兩種立意:一、從木匠的運斤對象泥水匠積極配合的角度分析,可以提煉出“牡丹雖好,終須綠葉扶持”的中心論點;二、從主要矛盾方面石木匠的角度分析,可以提煉出“熟能生巧”的中心論點。若就第二個角度寫作,便可以這樣定向敘述材料提出論點:
石木匠為泥水匠削鼻尖上薄得像蒼蠅翅膀一樣的白灰點,他掄起板斧,“嗖”的一聲,就把白灰點削去了,而絲毫沒有傷著鼻子。石木匠運斧的技術真是嫻熟極了,不愧是一個“熟能生巧”的典型。
短短幾句話點出了材料的實質,提出了“熟能生巧”的中心論點。
第二步,緊扣觀點,簡單闡述。在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的基礎上,緊緊圍繞中心進行簡明扼要地闡述。用自己的話,說明自己對論點的認識及所體會到的道理。可以這樣說明:
什么叫熟能生巧呢?顧名思義,就是說技術熟練了,就能得心應手地找到解決問題的竅門。石木匠驚險卓絕的藝術表演,充分證明他不但找到了竅門,而且深得其巧,否則只能入手,而不能登堂入室。
這樣行文,不枝不蔓,簡明精當,做到了既扣住了論點,又承接了上文,結構自然緊湊,避免了游離材料的毛病。
第三步,引申發揮,深入論證。這一部分是主體,要求在前面扣住中心論點,作簡要闡述的基礎上,選擇論據深入論證。首先,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諺語或寓言故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正確。例如:可引用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名句;或引用教育家徐特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想收獲好,必須耕耘好”的名言;還可引用“一熟生百巧”的諺語……引用后都要有一些緊扣論點的分析。這一兩句分析,既要與論點掛鉤,又要緊扣材料。如果引劉禹錫的詩句,可作這樣的分析:劉禹錫的詩句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黃金的得來必須經過“千淘萬漉”的辛勤勞動。石木匠輕而易舉地削掉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點,而且絲毫沒有傷著鼻子,這是他長期實踐所付出辛勤汗水的結果。干任何工作都一樣,如果不付出艱苦勞動,就不能取得輝煌成績。假如引用“一熟生百巧”這句俗語,便可以這樣分析說明:“百巧”是靠“熟”生出來的,不熟決不會有巧。石木匠鬼斧神工削掉泥水匠鼻尖上的石灰,并且沒有傷著鼻子,原因是他長期運斧,反復舞弄,達到了駕輕就熟的程度,否則就沒有這種運斤成風的高超技藝。
有了這幾句簡短的分析,文章就有了說服力。這一層寫好了,可以為全文論證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其次,展開聯想,聯系古今中外的社會實際,舉例論證,把文章展開。可舉歐陽修寫的《賣油翁》中賣油老人以勺舀油注入錢眼而錢不濕的例子;可舉晉代王羲之時刻都在練字終成“書圣”的例子;可舉在倫敦運會上拿到金牌的體操健兒鄒凱的例子……但例子不宜過多,所舉事例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且不選用同一時期、同一類型的例子。舉例不能牽強附會,要做到觀點與材料的有機統一。舉例之后也要扣住論點作精要的分析說理,不要用例證取論分析,寫出“論點+例證=論證”的乏力文章來。
第四步,照應材料,收束全文。文章收尾應注意照應,既可以是語言材料的照應,又可以是內容觀點的照應。這好比一張網,撒網時發于綱,收網時結于綱,放得開,收得攏,這就是俗話所說的“編筐編簍,重在收口”。
結尾自成一節,文字要簡潔有力,一般來說不宜過長。內容可以總結升華,把個別性的道理上升到理論高度;可以展示前景,滿懷信心,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決心;也可以帶有鼓動性,提出希望或要求,發出號召。但不要喊幾句干巴巴的口號,造成文章空泛無力。語言不必太干癟,可帶點抒情味。
若以第三步的分析為例,可作如下結尾:“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石木匠運斤成風,是他不斷磨礪、不斷積累經驗結出的碩果。那么,只要我們能舍得下力氣,努力探索,積累經驗,掌握規律,我們也一定能從“必然王國”走進“自由王國”。
在農村普通二類高中從教18年,一直痛感高中作文教學的隨意無序低效,也一直致力于作文教學系統性有效性的研究,今把經過實踐檢驗的有效策略整理成文,希望能對高中作文教學體系的建構有所幫助。
一、以話題促積累
誰都知道作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平常的積累,但我個人認為如果平常不帶方向性僅是泛泛地閱讀,那效果就不見得好了。那么我們該從哪些角度有意識地積累素材呢?或許有人說要挖掘課內素材,有人說應多看名著,有人說可多看文摘報紙,這些當然對,但他們僅僅在講素材的來源,還沒切入到實質性的可利用的材料,下面我就人物類素材的積累及話題類素材的積累談談我的做法。
1.人物類作文素材的積累:早在05年之時,我就提出一個口號,“30人在手,寫作不愁”,我在介紹課文的作者時,會有意識地丟幾個有關作者的好玩的故事給學生,以激發學生對作者生平的興趣,課后,我還會提供一些材料或書目給學生,希望他們深入了解作者。我在評述課文的人物時,會有意識地告訴學生,這個人物曾經被哪個學生用在什么主題的作文上,以啟發學生寫作時大膽運用。我督促學生從凡人偉人,古人今人,男人女人,中國人外國人,正人小人,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等多角度收集30個左右的人物,深入解讀他們人生,為這些人物寫評傳,以備不時之需。實踐證明,這一屆學生寫作能力大有提升,06年,他們班以104的平均分為學校的語文打了個翻身仗。在新課改開始之后,我更結合《中外人物傳記》這門選修課,加強對人物類素材的積累,09屆,我們年級的語文成績高出全省平均分5分,再次證明了人物類作文素材積累的功用。
2.話題類作文素材的積累:在多年的高考作文研究之后,我意識到:作文就是做人。作文題實際上都是在引導學生思考社會人生成敗得失。他所關注的問題離不開:做最好的自己,處理好人與己關系、人與事關系、人與自然關系、人與國家關系、人與文化關系等。由此,高一伊始,我就有意識地從這六大角度命題,比如,高一上――做最好的自己,我設置了系列題目:善待生命,理想與現實,尋找一盞燈,尊嚴,超越自我,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高一下――處理好人與己的關系,我設置了系列題目:學會欣賞,學會寬容,理解,溝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縮短心與心距離。高二上:――處理好人與事的關系,我設置的系列題目是:堅守與變通,學會放棄,方法的重要性,狂妄與冷靜,直面挫折,注重細節;高二下:就把剩下的三個角度關注完,我設置的題目是:敬畏自然,師法自然,祖國啊母親,根,和諧,繼承與創新。
如果高一高二學年就做好人物積累、話題積累,高三階段經過審題訓練,文體規范訓練,學生的作文就洋洋灑灑,下筆成文,立馬可待了。
二、以問題促審題
所有的作文都是“戴著鐐銬跳舞”,所以,作文的第一步應該是審清題目。從當前的作文類型來看,主要有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新材料作文四種類型,因話題作文有淘汰趨勢,半命題作文與命題有類似之處,我們重點來看看命題作文與新材料作文如何帶著問題去審清題目的內涵與外延。
1.命題作文的審題:
如果題目是一個名詞,要就這一名詞問:誰的?好還是不好?用來做什么?怎樣才能做到?
如果題目是一個動詞,要就這一動詞問:誰在做?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意義與價值?
如果題目是一個形容詞,要就這一形容詞問:誰或什么有這種狀態?這種狀態的表現?為什么有這種狀態?這種狀態的利與弊?如何改變或提升這種狀態?
如果題目是偏正短語,他的題眼是修飾語部分,可以參照形容詞類題目提問,如果題目是動賓短語,可以參照動詞類題目提問,如果題目是并列短語,則要理清并列短語之間的關系,可以設置問題為:有你是否有我?因為并列短語無非四大類關系:對立統一:沒你也沒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非取舍:有你沒我;并非絕對:有你未必有我;互補共存:有你也有我。
2.新材料作文的審題:
如果題目是一則寓言或故事,可以問自己:作品中有幾個人或物,他們做了什么,結果如何,成或敗的原因是什么,成敗原因應該就是我們要確定的中心論點。或者問自己:這則材料有沒有中心句,有,中心句就是觀點。沒有,就再問自己,這則材料有沒有關鍵詞,也就是材料中反復出現的字詞,或是意思接近的詞。以關鍵詞為話題,確定觀點。
如果題目是一段名人名言,可以問自己:這一段話是就什么問題而展開的探討,它之所以成為名言,它的高明之處在哪,一般凡人在處理這方面問題時有哪些表現、有何嚴重后果。
如果題目是并列型的材料,就得問自己:這些材料有沒有共同點,在闡述同一主題時,切入的角度是否一樣,分別從什么角度切入?
當然,無論是哪一類型的題目,有一問題必須都要問,那就是:出題者有沒有明顯的情感傾向。我們從材料中褒貶詞的使用,可以為自己立論定下基調。
三、以模仿促規范
沒有規矩哪能成方圓?許多名家在成名之前,也是首先從模仿開始的:冰心、巴金、數不勝數,我自己當年中考之時,也是仿著朱自清的《背影》成章,一躍而成當年全縣語文最高分,所以,對于初學者,最快讓他成型的辦法就是模仿。當然,模仿不是抄襲,下面我們從仿全文的架構與觀點的論證兩個角度來談談模仿。
1.仿全文的架構,讓自己言之有序。議論文的寫作,我們給學生談立論、本論、駁論、結論,他們會覺得太抽象,無從下筆。這時,我會拿出三篇經典的議論文:的《談骨氣》,胡繩的《想和做》丁國成的《理想的階梯》?。我會要求學生對模子熟讀成誦,而后,再幫他們分析作品的結構:的《談骨氣》全文概括起來就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段,旗幟鮮明地擺明自己的觀點;第二部分,引用名人名言支撐自已的觀點,并點明骨氣的表現;第三?部分,選了三個不同時代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證明了我們民族自上至下、從古到今有著無數有骨氣的人;?第四部分,把話題引回開頭,既照應開頭,更呼吁發揚傳統,使議論既前后貫通,又深入了一步。水平一般的同學,仿《談骨氣》相對容易一點。層次稍高一點,我們可以推薦《理想的階梯》,本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論部分,提出中心論點;第二部分是本論部分,提出三個分論點,從三個側面對中心論點加以論證的。第三部分是結論部分,重申和深化引論部分提出的中心論點。這種并列開拓式的結構難就難在三個分論點必須服務于總論點。而《想和做》則是先破后立的典范,作者先擺現實生活中種種關于處理想和做關系的錯誤的態度,再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在擺明觀點后,作者又從正反兩面證明了自己的主張,而后又聯系了聯系學校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的實例,具體論述怎樣把想和做聯結起來,最后一段是全文總結。這三篇課文呈現了議論文論證時的典型的整體框架,學生心中有這三篇文章,基本就不會出現四不像的問題。
關鍵詞:寫作;技巧;議論文
在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逐漸積累了一些作文寫作上的思考,在議論文的開頭、結尾、主體等寫作上琢磨了一些操作性較強的技巧。這些技巧的運用,使難以駕馭的作文寫作通過分步驟、分層次、巧粘連的訓練分解開來,循序漸進,最終完成。這樣訓練降低了寫作難度,符合學生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這是一種科學而細化的教學方式,我在實施的過程中已取得較理想的效果,現將這些技巧分別闡釋如下。
一、開頭技巧
1.運用比喻或擬人等形象化的描寫,把主題詞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通俗化,并且多用排比句式,增強語言氣勢。
例1:以“生活中處處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為中心寫個開頭。
美是夜幕上閃爍的星光,美是原野中皎潔的月華;美是黎明時升騰的旭日,美是黃昏際欲墜的夕陽;美是蒼穹里游行的浮云,美是隆冬里紛飛的雪花;生活中處處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
2.引用或化用古典詩詞、格言警句,借以加深文章的文化底蘊。
例2:以“樂觀”為主題詞寫個開頭。
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點點白帆,樂觀就是鸚鵡洲頭隨風舞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片片落紅。(化用)
3.采用鋪墊映襯手法,避免一覽無余。先確定好要表達的中心,然后展開聯想,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鋪陳,再推出要表達的中心,這樣開頭,文章如山,回環曲折,有韻味和文采。
例3:以“自信是人生的財富”為中心寫個開頭。
鳥兒擁有斑斕的羽毛而美麗,獅子擁有鋒利的爪牙而兇猛;大海擁有豐富的生物而博大,沙漠擁有漫漫的黃沙而浩瀚;人們擁有聰明的大腦而智慧,人生擁有不變的自信而富有。
二、結尾技巧
1.首尾呼應,加深題旨。這種寫法能給讀者留下中心突出、結構完整的印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跑題的不足。
例4:以“熟悉”為中心詞寫的開頭結尾。
開頭:曾幾何時,你與好友中流擊水,那場景你是否還熟悉?曾幾何時,你與好友相擁而泣?那場景你是否還熟悉?曾幾何時,父母深夜為你蓋被,那場景你是否還熟悉?也許真是世殊事異,那脆弱而牢固的熟悉,怎敵得,萬般時間的捉弄;抑或是,每一分熟悉中,都帶有新奇。
結尾:依舊是那些人。依舊是那些事。你依舊徘徊在他們周圍,但曾幾何時,他們已改變。那些熟悉,已不再是從前。
2.祈使呼告式結尾。即指作者在結尾處針對某人或某類人提出請求,表達一種理想或愿望。這種結尾感情充沛,容易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引起讀者共鳴。
例5:“幸運與不幸”結尾。
結尾:我們總在冥冥中祈禱幸運,殊不知幸運的前身也許就是不幸,而不幸轉臉一笑就變成了幸運。那么朋友,讓我們享受陽光,不拒絕風雨;追求成功,去正視失敗;祈國泰民安,救國家危機!讓我們珍惜幸運,反思不幸,成就大幸吧!
3.排比議論抒情式結尾。用排比句式抒情議論以突出中心,使文章結尾氣勢不凡,強勁有力。
例6:熟悉是不會消失的彩虹,掛在美麗的天空,讓我們總能看到世界的美妙與神奇。熟悉是不會干枯的海洋,淌在人們的心里,讓我們總能感知心靈的純潔與博大。熟悉是不會溜走的春天,留在人們的腦里,讓我們總能體會人情的感動與溫暖。
三、主體論證充實的技巧
議論文論證講究材料豐富、思想深刻、語言有文采。后兩點與個人閱歷、語言功底關系密切,需更多假以時日,于是我選擇材料豐富作為訓練的突破口,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從古今中外的歷史或現實中多方尋找材料來證明觀點,這樣便有思路開闊,縱橫捭闔的特點。
例7:幸與不幸……原來,幸運可喜可賀,不幸可資可鑒。幸運時不得意忘形,不幸時不怨天尤人,方是做人、齊家、治天下之大幸。昔者塞翁失馬遭不幸,鄰里為之哀,翁則樂對:雖失馬,焉知無福。不久,失馬領野馬而歸,福祉降臨,鄰里致賀,獨翁喜不形色。翁兒騎馬而折腿,忍耐不幸,而征發免役,得父子相守,享天倫,蒙幸運。今者二萬五千里,是對中國工農的一次極限考驗。重兵圍追堵截,天上飛機炸,地上大炮轟,欲把趕盡殺絕,逼死雪山草地。然而不幸就像一個熔爐,冶煉出鋼鐵般的意志,鑄造了一批改寫歷史的社會棟梁。你能否認這次戰略上的不幸亦是大幸嗎?失聰,意味著一個音樂家音樂生命的結束,而貝多芬卻在失聰的情況下完成了《命運交響曲》這部不朽的作品。失明,對一個小女孩無疑是滅頂之災,而海倫凱?勒卻沒被擊倒,依然不懈地追求光明而終成為盲人世界最耀眼的明星。他們的人生都很不幸,但這種不幸又恰恰激發出了他們在逆境中強大的生命力,進而成就其傳奇的人生,不幸因而成了大幸。
2.依題集材,充實論據。即根據寫作的主題聚合名人名事名言名德素材為一束,組成語氣連貫、充滿人文氣息而語義厚重的句群,充實論據,加強論證。
3.設喻和假設材料,借以豐富論據。設喻就是通過打比方,把抽象的道理通俗化、形象化。和假設一樣是自己通過想象推理制造材料,用好這種技巧,能很好彌補積累不足的缺憾。
例8:父母教育孩子不能一味放縱,也要適當約束。這好比三月天放風箏,要想風箏飛得高、飛得遠,還得握緊手中的線,拉緊的目的是為了讓風箏避開樹梢、山頂及其他障礙并借助風力飛上藍天,飛向高空,無線或斷線的風箏失去了一線約束,結果卻飛不起來或墜落塵埃。聰明的父母教育孩子得學會放風箏――放而牽之,適當約束。(設喻)
例9:莊子垂釣于濮水邊上,楚王派兩位大臣前來,恭請他去朝中為相,如若莊子應允,錦衣玉食即刻取代簞食瓢飲,榮華富貴就會如節日禮花,彌漫其左右,但是他頭也不回地拒絕了。他甘愿守住清貧,為了自由的心靈、無拘束的思想、思接天地的哲學。所以他成了我們無路可走時的指引,成了黑夜里高懸于世人心空的明月。(假設)
電大論文開題報告系(部):中文系
專業:漢語言文學
學科:中國現代文學
學生:XXX
指導教師:XX
一、論文研究的來源及意義
對于20世紀90年代初才紅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詩人汪國真來說,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學生,可謂耳熟能詳,汪詩因此有一大批忠實的讀者。汪詩不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種明白曉暢的表達方式,而且汪詩更有一種超然、豁達、平易、恬淡的人生態度,這種人生態度來自于詩人汪國真對中國宋元以來傳統詩歌的那種豁達、飄逸和灑脫的人生哲學的二次創造。詩人汪國真的這種人生態度被現今社會稱為汪國真式的人生態度。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夠讓廣大的青年人在復雜的生活中得到極大的啟迪,堅實理想信心。
本篇論文通過對汪國真詩歌的藝術特點進行研究探索,旨在為廣大的文學研究者提供一些膚淺的價值理論,讓更多的人廣泛地認識并認同這位上世紀盛名卓越的抒情詩人及其詩歌特點,明確汪詩在詩壇上的地位,從而期望有更多的讀者和文學愛好者對汪國真及其詩歌添加關注的眼神。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汪國真作為當代一位抒情詩人,他完全不同于聞一多、徐志摩、顧城、舒婷等這些早期中國詩壇上的領軍人物,汪國真的詩歌創作階段比較晚,將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詩歌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語言抒發著平凡的人、事、物,樸實無華卻雋永深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詩風是難能可貴的,因此其詩歌在廣大的讀者中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盡管如此,現今中國文學界對其詩歌的研究屈指可數,缺少廣泛而有力的學術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國外這塊廣褒的文學土地上,依然沒有他光輝的影子。當然,這種現狀的產生,尤其多面原因,一是汪詩的影響力幾乎只局限于青年人這一層面上,詩歌內容通俗易懂,不需深入體味,因此在創作上不必進行權威的學術解析;二是現今文學界里,詩歌這以文學形式的地位每況愈下,已經處于文學的低潮階段,其發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約。所以,對于汪國真詩歌的研究,我覺得應該著力加強。
三、論文研究目標
本論文研究目標是:對汪國真詩歌的特點進行探究,凸現汪詩的藝術魅力,進而弘揚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價值與地位,使廣大社會認同詩歌來源于生活,卻更深層次地反映生活的觀點。
四、論文研究內容
汪國真是20世紀90年代至今蜚聲文壇的著名中年詩人兼書畫大家。汪詩能從平凡的事理發現偉大,從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題昂揚,寓意深刻雋永,表現出詩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學功力。本文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汪國真的時代背景;
2、關于汪國真創作高峰期的分析研究;
3、汪國真詩歌的特點及研究;
汪詩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題材上較有針對性、篇幅短小、明白曉暢、精煉而富有哲理、充滿了音樂美、詩中小我與大我并存,等等;
4、汪國真及其詩歌在當代文學史上的價值與地位。
五、論文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對比研究、研讀歸納研究
六、論文進度安排
20XX年11-12月,收集材料,建立論文大致的框架模型
20XX年1月上旬,完成開題報告并提交導師審批
20XX年1月下旬至2月,寫作論文初稿并提交導師審閱
20XX年3-4月,根據導師的意見和建議,對論文進行二次修改完善
20XX年5月,在二次修改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七、論文參考文獻
01、《詩學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02、《詩歌美學》,謝利文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03、《詩論》,朱光潛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04、《謝冕論詩歌》,謝冕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05、《中國古代文論精選》,北京大學出版社
06、《汪國真詩文集》,汪國真著,廣東旅游出版社
07、《從席慕容、汪國真到洛湃》,楊光治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08、《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09、《汪國真抒情詩精選賞析》,王昆編著,中國婦女出版社
10、《尋找詩歌史上的失蹤者》,姜紅偉著,黃河出版社出版
11、《新作家文叢》,若冰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12、《現代詩歌創作論》,薛世昌著,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
13、《后現代主義視野中的美國當代詩歌》,王卓著,山東文藝出版社
14、《中國新時期詩歌研究資料》,郭旭輝編,山東文藝出版社
15、《海子作品精選》,海子著,長江文藝出版社
16、《郭沫若經典作品選》,郭沫若著,當代世界出版社
17、《徐志摩作品精選》,徐志摩著,長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