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2 12:25: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設備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本年度完成的主要工作
1、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工作
在各系(部,中心)的積極配合下,完成各專業實驗室的設置方案和2010-2011學年度的實驗室建設計劃編制。新建了招標實驗室;擴建了園林園藝實驗室,計算機基礎實驗室,通信原理實驗室,多媒體企業信息化實驗室,現代制造技術實驗室,機械設計實驗室,物理實驗室,測繪實驗室等15個實驗室;改建了CAD/CAM實驗室。涉及建設項目70項,教學設備固定資產值新增980萬元。并協助相關部門做好儀器設備的分類登記,建賬等工作,現有教學設備總資產已達8450萬元。完成本年度實驗室建設計劃。
在教學設備采購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學院的有關規定辦理,精心組織,嚴把質量關,確保采購設備的良好性價比。能夠做到廉潔自律,無違紀行為。
及時協調維護,維修好儀器設備,儀器設備的完好率在95%以上,確保實驗,實習正常進行。
平時能夠到各系(部)實驗室,實地了解實驗室管理和實踐教學情況,積極協調解決問題,確保實驗室管理和實踐教學規范有序。
2、實踐教學管理工作
(1)為了進一步規范實驗課教學,提高教師實驗課教學水平,本年度組織了3節實驗教學觀摩課;舉辦了教師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開發競賽;對65門上學年評估中存在問題及新開實驗課程進行了再評估,確保實驗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2)在做好2101屆本,專科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開題,中期檢查,評閱,答辯等環節規范工作的基礎上,著重加強了過程管理,根據不同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計劃進程,抽查了教師的指導情況,集中進行了中期檢查,對最后完成的畢業設計(論文)組織進行了抽檢和評優,評出院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23篇,并推薦《試論"禮"與"情"對《詩經·國風》思想內容的影響》等12篇畢業設計(論文),參加省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目前省級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正在進行中。
(3)組織各項競賽活動和實踐創新活動
配合相關系(部)組織了《宿遷學院第三屆廣告藝術大賽》等院級的競賽七項;組織參加了《第三屆江蘇省高校測繪技能大賽》,《第十一屆中國智能機器人大賽》等十項院級以上競賽,均取得良好的成績。
組織"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工作,2010年申報省級項目10項,院級項目45項,評審結題的省級項目8項,院級項目28項。
本年度首次在本科生中實行創新學分制度。從①學術論文類,②科研項目類,③發明創造類,④學科競賽類,⑤社會實踐類,⑥專業技能類六個方面接受學生的創新學分申請,共有524人次申請創新學分,經核查后共有500人次獲得創新學分。
通過開展多學科的競賽,實踐創新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增強學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3、做好教學固定資產管理工作
配合資產管理科管理全院教學固定資產,完成資產驗收,登記,核查,報廢等工作。對全院的教學固定資產每年全面核查一次,掌握教學儀器設備的完好狀態及運行情況,為設備的更新,實驗室的建設提供決策依據。
4、教學常規管理工作
參與組織學期的教學檢查,以及教學評比,專業評估,計算機等級考試,大學英語4,6級以及應用能力考試等工作。
5、支部工作
作為支部書記,能夠較好地履行直接責任人的職責,積極組織"爭先創優","最佳黨日"等多項活動,完成院黨委布置的各項任務;貫徹好""制度,認真組織本支部的政治學習,提高了黨員的政治素養,增強了支部的凝聚力。
二、個人的其他表現
1、平時能夠學習政治理論及時事政治,提高了政治理論素養,增強了宗旨意識,能自覺遵守和執行黨的紀律及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與同事真誠相處,坦誠交流,關心同事,關愛學生;具有團結協作精神,能夠配合各處,室做好有關工作,主動為各系(部)教學工作做好服務。
2、能夠自覺遵守學院的作息制度,保質保量地完成實驗室建設,確保實踐教學正常有序運轉。
3、平時能加強專業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學習,特別是虛心向老領導,援建的干部,老師請教,學習。理論和知識水平都取得了切實提高,能力和效益不斷提升;掌握了一定的高校教學管理知識,具有一定實際管理能力,工作認真,勤奮,能夠做好本職工作。
三、存在問題
本年度雖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離領導的要求和同志們的希望還有一定的差距,在管理方面還缺乏經驗,工作中考慮問題深度,廣度不夠,有時處理問題不夠妥當。需要今后不斷努力學習,提高。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一體化”;教學模式
數字媒體藝術以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為基礎,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這種時代形勢下,我國對數字媒體藝術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有大約1200所高校開設了該專業。數字媒體藝術涉及領域廣泛,包括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建筑設計、美術和音樂、影視等。因此,數字媒體技術的課程設計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由于各個高校的教學目標與定位不同,其在數字媒體藝術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教學質量也參差不齊。如何提升數字媒體藝術課程的教學效率,是當前教育教學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一體化”教學模式以其獨有的優勢條件,近年來逐漸被引入高校教學中,且取得了顯著成績。因此,高校若要提升數字媒體藝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深入研究“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1 基于數字媒體藝術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設備不完善
數字媒體藝術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教學設備則是實踐活動的基礎,因此,高校在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時,應當完善教學設備,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生的實際操作提供基本保障。由于數字媒體藝術課程具有明顯的交叉性特點,涉及工業產品設計、數字媒體制作、網絡游戲開發、影視后期、CG造型制作等,因此這些課程實踐都需要高配置的實驗室,這對資金投入的要求較大。但目前,部分高校由于缺乏教學資金,對數字媒體藝術課程教學設備投入較低,導致教學設備不完善且許多課程實踐無法完成,無疑嚴重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效率。
1.2 缺乏師資力量支持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取得飛速進步與發展,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各個領域對數字媒體藝術人才的相關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作為培養數字媒體藝術人才的主要實施者,其素質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質量和“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調查顯示,當前許多高校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教師的素質較低,難以滿足產研“一體化”的教學需求。數字媒體藝術課程教學要求教師一方面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另一方面要求其掌握一定的現代化傳媒科學技術。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雖然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但卻未能掌握必要的現代科技手段,這使得產研“一體化”教學模式難以開展。部分高校的數字媒體藝術教師雖然具備傳媒技術,但是缺乏藝術文化底蘊,其知識結構體系單一,同樣無法在數字媒體藝術課程教學中準確把控教學進度和計劃。
1.3 實踐與理論不統一
當前,許多高校在數字媒體藝術教學中未能與時俱進,導致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經常出現理論與實踐脫軌的現象。尤其在實踐過程中,一些教師或用人單位認為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因此,其多將學生安排在缺乏創造性的固定工作崗位上。這無疑嚴重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根本無法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也不利于提升“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效率。
2 基于數字媒體藝術課程“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數字媒體藝術課程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美學和藝術理念影響下,積極探索數字理念、技術和創意的結合點,進而開展一系列藝術創造活動,可見,數字媒體藝術的創造性活動,必須重視技術掌握。因此,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課程應當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即將課程作業、綜合練習和畢業設計有機結合在一起。調查顯示,我國大部分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課程實踐、綜合練習與畢業設計都是相互獨立的環節,未能形成相互支撐的實踐課程體系,這顯然不符合“一體化”教學理念的內在要求。高校若要促使學生掌握數字媒體藝術知識,具備藝術創新思維與能力,則必須構建“一體化”教學體系。首先,要整合、梳理與數字媒體藝術相關的實驗課程,并思考實驗課程之間的聯系與融合。其次,還要根據大學各個階段專業課程的不同層次,將實習、創意和藝術認知等引入不同年級的綜合實踐中,促使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學生對實習形成正確認識,并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制作項目;進而使其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圍繞這一項目進行相關的專業知識研究和專業技能訓練,將這一項目制作延伸到畢業設計,最終經過長期積累和訓練形成畢業論文和設計項目。再次,要依據課程體系,科學地安排這些環節,使畢業設計、實習和實驗在保持獨立的同時,緊緊圍繞課程體系有序開展。具體而言,要確認實踐項目,在大學二年級的認識實習階段,高校就應安排選題的綜合訓練,組織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參加專業講座、參觀實習基地等。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學習興趣、專業基礎,制定合理的項目計劃,并要求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有計劃地完成這一設計項目,并鼓勵學生認真探究虛擬現實、動漫、網絡、影視等方面的知識,進而確立畢業實習、創意實習、畢業設計的項目。此外,高校還應當加強學生的技能融合訓練,鼓勵學生在創意實習階段自主選擇項目,并依據相關要求進行技術組合訓練。這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專業知識,打破單一的知識認知,進而產生相關的創意。最后,高校還應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與設計理念。在畢業設計、實習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積累知識和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拓展自身的文化視野,并積極探索與制作項目相關的設計理念、資料與技術,制定切實可行的項目制作方案,進而促使其完成畢業論文和設計。
參考文獻:
[1] 韓華靜,黃心淵.關于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培養方案的一點思考[J].計算機教育,2008.
[2] 杰.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課程體系的研究與教學探索[J].A章,2009.
論文摘要:以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利用現有的校園網資源,建立新型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可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園地,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創造生產性仿真教學環境是一大趨勢。近年來,各高校投人大量的資金用于多媒體教室的建設,其數量在快速地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浙江省屬本科高等院校平均有多媒體教室約300個,高職高專院校約有200個。面對眾多分布在不同校區和樓宇內的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管理與維護問題已經突顯出來。許多高校缺乏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現代化管理,從而影響到設備的利用率、完好率與使用效果。
當前絕大多數高校已完成校園網的基礎建設,對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數字化、網絡化的管理勢在必行。本文探討了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并設計了一款基于局域網的多媒體設備網絡化管理與智能維護的網絡管理系統,系統地提出高校多媒體教學設備信息管理平臺。
1傳統多媒體教室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管理方式落后,教室資源緊張
目前許多高校的多媒體教室管理模式仍然落后,需要教師借用鑰匙來開關多媒體設備,借用過程非常繁瑣。另外,隨著多媒體教室的建設,貴重設備也在不斷地增加。為了防止人為破壞和加強防盜措施,多媒體教室采取封閉式管理,使得教室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1.2配置參差不齊,難以統一管理
大部分學校由于資金、教學需求等原因,多媒體教室的建設都不會一次完成,而要經過多次配置才得以完成,因而多媒體設備的品牌、型號都有很大的不同。同時,在手工管理方式下,設備使用和維修沒有詳盡的跟蹤記錄,相關職能部門無法對設備進行統一管理和調配,從而導致設備的利用率較低,也無法為領導的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
1.3多媒體設備使用繁瑣
多媒體教學系統的設備通常包括投影機、計算機、視頻展臺、影碟機、音響等,整個系統的開、關必須分別操作,使用過程十分繁瑣。經過多人多次使用后,設備原有的設置難免會被改動,給后期的維護和管理帶來很多麻煩。
1.4因報修不及時而影響教學
多媒體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難免出現不可預料的故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故障,教師就需要到管理員辦公室找人排除,浪費了寶貴的上課時間,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然而在使用設備中出現的設備故障,一般是因使用不當造成的,只需技術人員口頭指導即可解決。
2基于網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中央控制系統解決方案
基于網絡的多媒體中央控制系統是由網絡中央控制器、中控軟件、中控主機等組成。
網絡中央控器集成了視頻/音頻切換矩陣、IR/單向RS232控制接口、VGA信號切換、MIC輸人/輸出電子音控、投影機開關檢測等功能模塊,對計算機開/關、投影機開/關、電動幕升/降、講臺電控鎖開/關、設備切換、話筒音量調節等進行集中控制。通過內置TCP/IP網絡模塊,可直接連到校園網。
聯網的中控主機可對多媒體設備進行遠程操控、監測、設置參數等,滿足遠程網絡管理的需求。系統內置語音網絡模塊,可以使教師通過網絡IP電話與管理員實時通話解決問題;系統加人了防盜探觸點,當投影機被盜時,控制系統會自動向總控室報警。
網絡中央控制系統將多媒體教學設備集成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維護、監控和管理。網絡中央控制器聯接示意圖如圖1所示。
3多媒體教學設備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
網絡中央控制系統的應用有效解決了教室分散、管理困難的問題,但仍然無法實現多媒體設備的信息化管理,例如無法統計設備使用情況、跟蹤設備的維修記錄、統計投影機燈泡使用時間等。在應用該系統的基礎上,筆者根據浙江經濟技術學院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基于B/S<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校園局域網對校園內大量多媒體設備實現遠程集中控制和自動化管理。
3.1系統功能結構設計
多媒體教學設備管理系統主要由日常巡檢系統等6大模塊組成,如圖2所示。
(1)日常巡檢模塊。采用教室IP綁定,負責巡檢的學生根據系統管理員設置的巡檢項目逐一檢查教室并錄人相關檢查結果。通過模糊查詢功能,管理員可以實時查看巡檢記錄;
(2)設備管理系統。由管理人員將多媒體教室中的設備名稱、型號、建成時間、改建時間等輸人到數據庫中,對設備信息進行備案。如某設備出現故障需報修,管理人員可登錄維修登記界面,輸人故障情況。檢修結束后管理人員調用報修單輸人相應的檢修日期、檢修情況、檢修人等相關信息即可。相關部門可以通過登錄維修管理界面,實時跟蹤設備的使用更換情況和維修情況;
(3)中控管理系統。與網絡中央控制系統進行有效結合,對多媒體教室實施遠程管理,包括監控管理和語音對講。管理員通過登錄監控管理系統可實時查看每個教室多媒體設備的使用狀態,并可以遠程控制教室的多媒體設備,實現如投影機開關、幕布升降、音量調節、視頻設備切換等所有操作功能,如圖3所示。教師在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可按網絡呼叫按鈕,管理員使用對講設備即可與教師通話指導解決設備問題;
(4)查詢統計系統。管理人員可以按日期段對教室使用情況進行查詢、統計、匯總,并以報表的形式打印,如教室利用率、設備維修信息、故障解決情況、投影機燈泡使用時間統計等;
(5)排課系統。系統可以根據實際排課情況對教室進行自動控制。如:根據課表,某教室有課,管理系統可以自動在上課前5min打開該教室的中控,使教室設備處于預備狀態,若下一節沒有課,管理系統可以在下一節上課5min后關閉中控和多媒體設備;
(6)系統管理。該模塊作為系統后臺,系統各模塊都與其都有密切的聯系,只有系統管理員才具有訪問權限,包括用戶權限設置、用戶賬號管理、多媒體教室信息管理、巡檢項目管理、故障現象管理、數據備份等。
3.2數據庫邏輯結構
根據系統功能設計了名稱為DMT的數據庫,數據庫由多個表格組成,每個表格表示數據庫中的一張表。部分數據庫表信息如下:
(1)教室信息表:教室編碼、所屬樓宇、計算機IP地址、計算機名、中控IP地址、還原保護卡型號;
(2)多媒體設備信息表:設備編碼、教室編碼、設備名稱、型號規格、購人時間;
(3)設備更換信息表:ID地址、教室編碼、原設備編碼、現設備編碼、具體描述、更換日期、負責人;
(4)設備維修信息表:ID地址、設備編碼、維修內容、維修時間、維修人員。
3.3系統平臺的構建
目前的信息平臺,主要有C/S(客戶/服務器)和B/5這兩種結構模式。B/S模式把傳統C/S模式中的服務器部分分解為1個數據庫服務器和1個或多個應用服務器(Web服務器),從而構成了一個3層結構的客戶服務器體系。多媒體教學設備信息管理系統主要用于各個教室和管理員辦公室,設計數量較多,故采用B/S模式作為軟件開發模式,用ASP腳本語言編程。數據庫采用MicrosoftAccess,雖然Access不適合作為大型網站的數據庫,但是對于該設計中的信息量,已經完全滿足要求。客戶端無須任何配置工作,通過IE瀏覽器即能以頁面的形式訪問Web服務器。系統平臺如圖4所示。
3.4系統權限設置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多媒體教學設備管理信息系統主要的使用人員是校內專職管理工作人員及負責檢查的勤工儉學學生,因此設計為具有訪問權限的人員才能進行系統訪問。初始狀態下由“系統管理員”在系統管理模塊中進行權限分配和設置。根據系統實際使用情況,目前設置4類訪問權限:
(1)系統管理員:具有系統全部訪問權限;
(2)部門領導:具有系統全部查詢權限;
(3)管理員:具有日常巡檢系統、設備管理系統、中控系統及數據查詢系統4個模塊的訪問權限;
(4)巡檢學生:只具有日常巡檢系統中“巡檢登記”權限。
4使用情況和效果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共有119個多媒體教室投人教學使用,均采用網絡監控和遠程集中管理的方式,實現“開門即用,關門即走”。中控室根據課表安排,遠程啟動多媒體教室,電控門鎖自動打開,教師進人教室后不需要逐個開啟設備,只需推開講臺柜門即可使用已在預備狀態的多媒體設備。使用完畢后也不需要逐一關閉設備,直接關閉講臺,所有設備將會自動關閉。教室實行開放式管理,所有教室在不授課時間,向學生全面開放。
當設備發生故障或進行維修,要求管理人員通過網絡登錄多媒體教學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及時填寫設備維修記錄單,錄人故障情況和檢修情況等。如有設備更換,應根據變化結果修改這些設備的數據信息。不同教學樓或不同的管理員只能錄人和修改自己管理權限的設備,不能越權錄人。管理人員可以實時查看到各個多媒體教室設備的使用率和維護記錄,及時掌握各設備使用狀態,特別是投影機燈泡的使用時間,使管理員能及時更換已到使用期限的燈泡,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
通過對本學院100位教師的問卷調查,對多媒體教室使用情況和管理模式的滿意率高達95%
一、注重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感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到“寫作要寫自己說的話,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作文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如今多媒體教學設備普及,我校也實現了每個教室安裝一套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和學生都逐步從傳統的黑板授課過渡到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在視聽感受、課件制作展示、教學反饋等方便提供了許多便利。教師可以把以往傳統單一的文字、圖片式的寫作題材,用一些具有人文涵義的優秀影視作品、新聞報道、電視臺某個節目等,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捕捉信息,更便于大腦里多通道的信息加工。
其次,借鑒日本所倡導的“生活作文”讓學生處于一種非寫不可的情景。所謂的“生活作文”是指“通過以生活世界為對象的寫作(文章表達活動),在培養語言能力的同時,通過以作品的內容為中心的討論,使學生形成主題性的人格”。從“生活作文”的定義來看,正好和本論文的如何在寫作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個中心思想是一致的。作文離不開生活,學生不能總坐在教室做生活的旁觀者,遠離生活脫離實際,閉門造車,需把學生“推”出教室,以行動來體驗生活,用智慧來完善寫作。
二、創新具有人文素養的寫作評價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是教學活動改進和完善的重要參考,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經過廣泛的了解,目前許多教師對作文的評價方式較為簡單,往往是在幾個分數段內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打分,這種評價方式沒有清晰的向導性,學生可能在下一次的寫作中更多地是會去模仿,而不會去思考去創新。參考國內外一些評價方式,雖然我國目前尚未有對人文素養培養的標準,但是根據國外一些人文素養培養目標,筆者嘗試整合人文素養的培養目標到高中作文評價系統中。綜合打分可以將高中學生作文分為幾個分數段的檔次:35分以下,36-41分,42-49分,50-60分,以此劃分學生作文的優劣,或者會加上一些四字詞組:層次分明、語句通順、中心突出、首尾呼應、字跡工整、構思巧妙等,這些公式化的評語讓學生的寫作熱情遭遇了冷卻,內心的真情實意被冰封起來,以至于為什么許多學生一提到寫作文,更傾向于翻開一本《優秀作文精選》來復述別人的故事。
其實學生的作文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也是自己和老師的對話。這個時候教師如果能用對話的形式來完成評語就會讓他們感受到傳達的文字信息得到了回復,跟教師的感情能夠得到進一步的交流,更多的人文情懷才會流露出來。
三、閱讀名著名篇 吸納人文精華
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學生需要培養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是把握好課內閱讀的資源。這里是指學生要充分發現和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寫作資源。“在對語文教材的閱讀中很容易形成對寫作能力的遷移”,因為教材里面的選文既是閱讀教學的范文, 也是寫作仿寫的典范之作。語文教材可以說是學生寫作的后花園。縱觀我們的語文教材,有豐富的史實故事、名言警句、哲理故事,有傳統氣息的地方民俗、令人神往的異域風情,這些學生都可以當素材運用到作文中,來表達自己正確的情感價值判斷。
其次,重視經典著作的閱讀,課內閱讀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人文素養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長久訓練、慢慢發展提高的過程。經典之作有優美的意境,和諧的音韻,是真正中國特色的文化。閱讀經典著作,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通過閱讀經典著作,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精華,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四、總結
[關鍵詞]教學服務;教學資源管理:現代教育技術管理平臺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1)01-0073-04
一 現代教育技術服務面臨的新需求和挑戰
今天絕大部分高校的“教室”,
硬件配置上已早就不止是黑板、粉筆和桌椅。電腦、網絡、投影機、幕布、有線或無線麥克風、網絡中控講臺、監控等設備已經成為一間基礎多媒體教室的標準配置。
在各類專業化教學環境中,為了滿足不同教學需求,還配備有專業的電子白板、語音教學設備、遠程教學設備、同聲傳譯設備、公共機房電腦以及相關管理軟件等豐富的軟、硬件設施。現代化的課堂授課已經逐步呈現出教學手段多樣化、數字化的新特點,教育技術的輔助作用也從原來單一的演示功能逐步發展演變成為現代教學正常開展所必需的基礎性技術支撐平臺。
所有這些信息技術和教學設備的使用都極大地豐富了授課的手段,提升了教學效果。然而由此,也帶來了高校教學和資源管理中的一系列新的問題,例如:
?為師生提供服務的“客戶”關系管理問題;
?排課遇到的設備需求匹配等新問題;
?培訓和協助任課教師和學生使用設備;
?維護與更新問題;
?教學設備的性能改良與人性化設計;
?教育技術工作人員與服務商之間的溝通、評價問題;
?教學資源的資產管理問題:
?設備故障的緊急響應與處理;
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蓬勃發展在為師生們帶來更高效、更豐富、更及時互動的教學環境的同時,也對廣大的現代教育技術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急劇增加的教學資源,如何更加科學、有效地進行計劃和安排?面對數量不斷增多、復雜度不斷增加的教學服務需求,如何更好、更及時的提供服務響應?對于教學和會議的技術支持工作中經常發生的緊急突發狀況,如何更好的安排即時響應和應急處理?
這些問題正是現代教育技術服務工作者在信息化發展的新形勢下亟待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進行大膽嘗試和改革,給出能夠提升高校教學保障工作質量和效果又富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需要我們在摸索中實踐前進,不斷探討現代化教學服務管理的適應性模式。
二 運用各項信息技術構建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
表面上,諸如資產管理、排課管理等各環節,在高校中都已經存在現有的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然而從教學資源服務實踐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些管理系統由于傳統上歸屬不同的部門,往往不能及時到位的根據實際需要做出應對,因此,需要有一套機制來協調和整合這些現有的管理流程,以便能夠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資源的作用。為此,作者引入了構建“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的概念。
1 構建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的現實意義
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引入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的意義:
(1)首先,從理論上提供一個全面科學化管理和評價現代教育技術服務工作的設計依據。按照AECT(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的最新定義,所謂“教育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對有關的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目前在教育資源管理中普遍使用的工作記錄的方式難以對學習資源的利用績效進行系統性的評價,如果采用平臺進行統一管理就可以提供這樣的一個評價手段和依據。
(2)其次,引入平臺能夠為教學資源管理實踐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參考操作方案。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飛速發展引發了許多原有的服務管理機制的不適應性問題,搭建教學資源的服務與管理平臺以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可以將我們的實踐工作提升到一個全面“科學自動化”的層面上。
(3)最后,通過一個統一的平臺來完成教學資源的服務管理將是教學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信息技術與現代教學的不斷發展,現代化教學的服務需求不然呈現更加多樣化、復雜化、專業化的趨勢,只有通過提供統一的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對教學資源進行完整的統籌與規劃,才能夠解決或緩解資源沖突、多頭管理等現實的問題,同時將現代教育技術服務現有的傳統離散事件記錄型的管理方式轉變升級為適應新形勢的數字化監控預警型的信息管理模式。
2 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的邏輯架構
依托互聯網和校園網的強大支撐,利用計算機軟件并結合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的中央控制系統的軟硬件設計以及遠程管理技術、移動通訊等各種軟硬件信息技術,通過構建一個綜合性的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邏輯架構如下圖1所示)。
把教學設備服務包括設備使用需求申請、使用計劃安排、設備準備和檢測管理、課前自動啟動運行、故障提示與處理、設備課后關閉、設備維護、緊急事件處理、設備預警措施等在內的各個環節統一協調成為一個整體的自動化流程,同時融合師生服務客戶關系管理、設備更新升級管理、教育技術工作人員與服務商之間的溝通、評價問題等方方面面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以期提出一套適應當前新形勢要求并能夠涵蓋現代教育技術服務工作各個方面、溝通協調各相關主管部門的、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自動化、信息化的管理規范與流程,努力提升教學設備管理服務的規范化程度,減少跨部門橫向溝通的障礙,從而取得專業化的優勢,改善教學資源管理工作的效率、質量和效果,為高校教學服務管理支撐體系的構建做出一些有益的嘗試。
由上圖不難看出,所構筑的服務型教學資源管理平臺,其最內部的是服務團隊,然后由平臺的各個功能模塊來完成多媒體、語音教學、公共機房等各類教學設備的驅動和管理。反觀一般傳統的結構:“服務人員一設備層~教師學生”,現在通過平臺的各個模塊有機的將設備和服務團隊融合起來,形成“服務設備團隊一管理平臺一教師學生”協調統一的機制來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服務。
3 預期計劃解決的主要問題
前文列出了關于教學資源管理中涉及的諸多問題,在現有的實際工作中大家強調和探討較多的都是解決設備升級改造等“硬實力”的問題,但筆者認為:對于如何有效進行教學資源的綜合管理和服務這樣的“軟實力”問題的探討,特別是解決教學設備的綜合管理及有效利用的問題,是使得硬實力能夠事半功倍地發揮出效用的關鍵。因此,我們希望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將主要用于解決現代教育技術服務工作中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以一個統一的整體面向師生服務,即可以彌補服務中由于不同部門歸屬帶來的“真空地帶”,又可以更加方便教師及時掌握教室與設備安排或調整情況,快速獲得直接服務人員的聰系方式,最大限度降低服務等待的發生率和時間、節約聯系時間和改善服務響應效果。
(2)通過平臺可以更加方便靈活的對每一節課的教室
和多媒體設備、計算機設備、語音設備等所需要使用的教學資源進行統一合理的配置,一方面避免資源重復安排沖突,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避免設備使用的不均勻現象,優化資源分配,進而保證設備的更新換代時間并減少故障率。
(3)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動化管理的優勢,把設備開啟、檢測等工作利用平臺在上課前進行預準備,減少教師和學生的操作從而降低培訓的難度和強度,同時減輕師生額外學習設備軟硬件操作的負擔。
(4)利用不同設備的使用頻率、故障率統計數據,可以分析各種類型的教學設備實際受歡迎程度、使用頻度和質量等,為后續的教學資源的擴充、更新換代以及新建項目的設計規劃工作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
(5)為后續設備采購招投標和供應商選擇提供第一手的歷史參考信息和資料,改善目前絕大多數情況下僅憑印象打分的主觀模式。
(6)利用平臺的數據庫既可以為資產管理部門及時提供相關數據又可以方便使用部門的管理操作。
(7)利用平臺的預警系統可以提高教學服務過程中緊急突發事件的響應速度和處理能力。
三 服務管理平臺的主要功能模塊設計
下面,我們就針對日常教學設備的使用管理需求,概要地對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的主要功能模塊進行設計:
1 主要系統構造
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將具體由教室/設備資源計劃模塊、教學設備遠程中央控制模塊、設備常規維護模塊、教學資源使用情況綜合統計分析模塊、服務商溝通評價模塊以及人工干預機制六大主要模塊構成,形成信息之間通暢、快速地相互流轉和通訊,力求達到響應“零延遲”,服務“無障礙”,統計“自動化”的效果。
2 教室/設備資源計劃模塊
師生通過包括教務排課系統、人員申請等各種方式提出教室/設備的使用申請,由系統自動根據使用申請的特點、設備使用需求匹配相適應的教室和設備,并經過人工調整和確認形成設備使用計劃。
3 設備使用管理模塊
(1)教學設備遠程中央控制模塊
當確認設備使用計劃后,設備遠程中央控制使用模塊將根據系統統一設定的或者單項計劃獨立設定的提前開啟時間自動開啟設備,進行提前檢查操作。如果設備開啟出現異常,將由系統返回一個異常信息給設備管理服務器,在控制室的工作人員就可以根據這個信息進行相應的操作。如因設備故障等原因發生教室或設備使用更改情況,可及時在平臺中進行記錄和調整,相關部門自動獲得通知。
(2)設備常規維護模塊
由系統統一設置每周的設備自檢時間,到自檢時間后將由控制中心統一發送設備啟動自檢信號并開啟設備進行自檢操作。對于有異常的設備,系統提示進行遠程處理或人工干預操作。由工作人員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操作。維護情況及故障維修由系統進行記錄存檔實施跟蹤。
4 設備采購規劃模塊
(1)設備更新到期預警提示
根據設備的使用年限、額定使用時長等數據參數自動對比設備已經使用的時間,對于已經達到或超過80%和90%的設備分別提出提示和警告操作,為設備采購工作的規劃和準備提出參考依據。
(2)設備采購方案建議
根據需要采購的設備類型,例如投影機、多媒體中控設備等,按照不同指標排列出各個廠家以及產品型號的優先順序。比如可以分別按某一型號的投影機設備使用故障率由低至高或者按照服務綜合評分由高到低進行廠商的排序顯示,給出采購的參考方案。
5 風險管理與預警設置模塊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軟、硬件設計缺陷和可靠性等導致的設備故障或因操作不當導致的系統不能正常使用又或者因誤操作而造成的故障時有發生;病毒發作和黑客攻擊引起的系統癱瘓防不勝防;包括電源波動、溫濕度異常、雷擊等外部環境對計算機系統的影響或損壞也不容小視。這種種因素增加了教學資源服務管理的工作難度和緊急突發事件預防與響應的必要性。因此,需要在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中引入預防性維護和應急故障處理模塊。
我們可以借鑒知識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構建教學設備服務與緊急處理的知識保障支持系統,具體包括故障估計與處置預案、事先檢查(定期和不定期)、緊急處理(現場維護與替換)、事后處置與改進等全面系統化的保障措施,力圖做到“遇到問題有法可查,處理問題快速及時”。
6 統計分析模塊
(1)教室,設備使用情況統計
通過平臺日常記錄的數據,可以很方便的實時地得到每一間教室/實驗室/會議室、每一臺教學設備的使用總學時數、學期使用率等各項統計數據,教學資源的使用情況一目了然。
(2)設備使用頻繁度等應用分析
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類類型對教學設備資源進行使用頻度的統計,得到各類設備使用頻度的第一手客觀數據,為教學設備規劃提供參考依據。同時,通過這樣的統計可以對以后的教學資源使用需求進行合理預測和評估。
(3)設備維修率、故障率統計
自動對比每一臺設備的使用時間,與設備額定的使用時間進行比較,在達到80%額定時限時進行提示,以減少因為設備老化帶來的故障隱患。針對每一臺設備自動計算總的或者學期的故障率和維修率等數據,對于高故障率的設備可以考慮提前更換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原因研究和分析。
(4)服務商質量信譽分析
針對單個服務商提供的所有設備綜合統計出設備故障率和維修率,然后對各個廠家產品的故障率和維修率進行橫向比較,以便在后續的采購決策中參考使用。另外,可以考慮由工作人員對廠家每一次的維修服務進行態度和效果評分,匯總得到一個廠商服務的綜合評分,作為招投標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數。
7 人工干預機制
由于現代教育技術服務的特殊性,有時屬于硬件故障需要人員到現場檢修或者更換設備,僅僅依靠自動化的網絡控制和監控是無法完成全部服務過程的,適當的人工干預機制作為整個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必需的。
四 教學資源服務管理平臺的應用前景展望
在2009年暑期,廈門大學利用網絡中控集中改造的一百多間多媒體教室運轉近一年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上課師生對于這樣集中管理的新模式帶來的高效率與良好服務體驗反響熱烈,由此減少了無效勞動,更帶來了技術人員服務的更加專業和高效。這是一次對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資源管理效率與效果的初步嘗試和良好印證。
我們相信,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與優質的服務理念有機的結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源服務管理體系,必將在教育資源的計劃、使用、維護、統計、規劃等各方面帶來更規范的管理和更優質的服務,將現代教育技術的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我國的高等教育創造一個更加高效、和諧的教學環境,并最終取得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呈領,王繼新,教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服務[A],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ETIF2006)論文集[C],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0
[2]洪生偉,教育服務質量管理體系[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4
[3]李東,蔡劍決策支持系統與知識管理系統[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實踐教學管理;認識誤區;精細化管理
實踐教學一直是大學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大學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1~3]。盡管實踐教學一直是各級部門、各種規劃或方案中都要呼吁加強的環節或者方面。但這本身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實踐教學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究其原因,各級各類管理人員在認識上存在的一些誤區可能是實踐教學管理存在問題的首要原因。認識不一致,就會導致行動力的分散,進而影響最終管理效果。我們提出了實踐教學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認識誤區,并對其產生原因和導致的后果進行了分析,分別提出了解決的方案或思路。
1只要理論教學正常了,就完成了教學管理的任務
這種想法不僅體現在教學管理的主要負責人身上,也是社會上對高校教學管理的普遍認識。產生這種認識的原因有:①部分家長僅有高中以下學歷,他們在求學過程決定了對于諸如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等可能聞所未聞。②部分家長雖有大學求學經歷,但是在求學期間,由于學校或者自身的原因,對實踐教學也重視不夠。③我們的“學而優則仕”的民族特性也造成了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一些重要考試比如考研、考公務員、資格考試等,基本上沒有牽涉實踐部分。教學管理的主要負責人一旦形成“不出事,過得去”的看法,那么其本上該單位的實踐教學管理就會很難有所進步,而且相應的下級管理人員、普通教師和學生也會被動地認同這種看法。最終會形成上下應付實踐教學的惡性循環。這種結果進而會強化社會對實踐教學的負面認識,認為其真的不是很重要。這種看法的謬誤之處在于:①和國家的要求相違背。教育部在“統籌推進實踐育人各項工作”中明確要求“各高校要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分類制訂實踐教學標準,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確保人文社會科學類本科專業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理工農醫類本科專業不少于25%、高職高專類專業不少于50%,師范類學生教育實踐不少于一個學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不少于半年”[2],實踐教學的缺乏,只會造成高校培養的畢業生與社會需求距離越來越遠。②和學校的投入相違背。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普通二本高校。其(實踐教學課時費+實習經費)/理論教學課時費的比值約為1.2。也就是說實踐教學的運行經費實際是高于理論教學的。這里還未包括實驗耗材經費、實驗設備維護費、實驗室建設經費等固定投入。而一般應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比重都呈越來越大的趨勢。所以,實踐教學的管理不到位將導致教學投入的很大浪費。如要改變這種認識誤區,各高校要對自教學管理主要負責人而下的所有管理人員明確提出實踐教學管理方面的具體目標和要求。這樣,才能將重視實踐教學從文件推向實踐,也才能真正提高辦學效益。
2重視實踐教學就是加大實踐教學設備設施的經費投入
這種看法一般體現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主要領導上面。實踐教學設備、設施的投入是必要的。但是這并不是實踐教學管理的全部。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之一是以不計效益地增加設備設施的投入來掩蓋在管理上的偷懶,就像簡單地認為滿足其金錢上的需要就是對小孩的全部的愛一樣。產生這種想法的第二個原因是各二級單位負責人樂見其成:既重視了實踐教學,好做文章;又弄來了設施與設備;甚至極少數的還可以在其中謀點私利。在這種思路下,部分高校的實驗室建設方面出現了輕論證、重購買、輕管理的兩頭輕,中間重的做法。造成了重復投入、設備設施閑置的情況。降低了學校的辦學效益。要糾正這種想法,一方面要重視設備設施投入的論證和管理工作。要以未來教學需求和已有滿足情況做依據做好論證工作。設備購入后,對其所產生的實驗人時數數據等一定要有相應的考核。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實踐教學管理人才的培養,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和方法的構建。
3有沒有實踐教學管理系統對實踐教學的管理差別不大
這種看法主要體現在實踐教學管理人員上面。產生這種看法的主要原因如下:①相關人員對實踐教學管理系統不太了解,不知道有哪些實踐教學管理系統,可以提供哪些功能。②管理人員自己并沒有一套明確的、可行的對實踐教學進行規范化管理的思路。又由于實踐教學管理的復雜性,所以認為目前自己的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是正常的,認為大家都差不多。③由于對實踐教學管理系統的不了解,怕增加更多的復雜性,所以不愿意使用實踐教學管理系統。這種看法的謬誤之處在于:①如前所述,實踐教學的投入很大,原有管理手段粗放,而一個合適的實踐教學管理系統實際上是一套合適的實踐教學管理的規則和流程,它可以使實踐教學的管理變得精細化和規范化,這無疑會既節省資源,提高效益,而且還可以提高管理的公平性。②實踐教學的管理最難的地方在于,由于實踐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復雜性、突變性,所以實踐教學的監管是最難的。因此可以網絡化管理較好地解決實踐教學的監管難的問題。我校委托湖南青華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所開發的實踐教學管理系統,包括了供一般老師使用的WEB版和供教務管理人員使用的桌面版。系統包括了實習教學管理(培養方案管理、實習任務管理和經費預算、實習計劃管理、實習借款報賬、實習檢查),實驗教學管理(實驗教學任務管理、實驗排課調課、實驗檢查、實驗工作量人時數計算),實驗室管理(實驗項目管理、實驗耗材管理、教育部實驗室統計數據上報等),畢業設計管理(畢業設計選題、畢業設計成績上報等)等功能。該系統一方面實現了實踐教學管理各主要方面的管理流程,另一方面,有效地解決了實踐教學監管困難的問題。通過實踐教學督導和評價政策的配合,目前,我校實踐教學管理借助于軟件管理系統已逐步走上規范化、精細化的管理之路。
4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等不是主要的實踐教學環節
這種看法主要體現在一般教學管理人員和普通老師的身上。產生這種看法的主要原因有:①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相對于外出實習一般沒有經費或者經費較少,而相對于實驗而言,又沒有相對具體的實驗原理和步驟。所以教學人員都可能不是很清楚該如何做。②這些內容應該達到什么標準、如何督查,相應管理人員心里不太清楚。③由于場地或者設備有限,而專業人數較多,且安排時間比較集中,所以實際的教學安排有困難。以上原因造成忽視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的后果。而這種忽視則造成了課程設計(學年論文)在很多高校成了實踐教學管理的薄弱環節。比如,有的高校這類工作了最低只給到4課時/班/周(我校是24課時/班/周)。有的指導老師一周可以帶4~5個班的課程設計(學年論文)。有的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的教學安排地點基本在圖書館、學生寢室等。部分學校的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的教學基本形式就是布置任務,批改學生課程設計報告,給出成績,徹底的將全日制教學變成了“函授”教學,其中就有意或者無意的省略了對學生的指導這一主要任務。這種認知的謬誤在于:①一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教學環節中,課程設計(學年論文)是校內實踐的主要內容,其學分一般都超過外出實習和校內實驗。②對于專業教學,要達到“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目的,就目前而言,領進門的工具只能是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等整周實踐環節。原因是當前大多數的生產實習很難做到頂崗實習,因而難以承擔“領進門”的任務。而實驗等實踐教學環節由于其缺乏應有的系統性,也難以承擔此任務。唯有課程設計(學年論文)和畢業設計(論文)是綜合性的,專業性的訓練,學生可藉由這些環節來領悟本專業的工作內容和要求,從而邁入專業之門。③沒有較好的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的訓練,會造成最后的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環節難以展開,教學效果很差。實際上課程設計(學年論文)是大多數普通高校實踐教學管理的薄弱環節,各高校要在解決其所需設施設備、具體如何規劃和展開教學、如何評價學生和老師在期間所作的工作等各方面進行思考以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5現有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是公平合理的
持這種看法的往往是教學管理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產生的主要原因有:①根據以往經驗類比理論教學,認為其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也是基本合理的。②以“很難有絕對的合理”為借口,不愿意費神思考該類問題。③公平合理牽涉到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阻力很大。④管理手段粗放,精細化程度不夠,難以提供公平合理管理的依據。這種看法的謬誤之處在于:①理論教學的管理是成熟的,長期下來形成了一套基本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但是實踐教學則由于管理過程中變化因素較多,因此有很多管理制度是粗放的,缺乏公平性考量。②實踐教學管理中的不公平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最終造成管理越來越困難越來越混亂。例如,課程設計安排在學生宿舍分散做和安排在教室或者實驗室集中做,課時是一樣的,那么有些老師就會盡量的安排學生在宿舍做課程設計。假設課程設計一次帶一個班工作量是20,一次帶五個班是100,那么有些老師就會以老師缺乏等各種理由能多帶就多帶,即所謂的“一只羊是看,五只羊也是看”。學生做畢業設計,在校內做和在校外做,老師指導不指導,課時都相同,結果就會造成有的指導老師對學生是否返校做畢業設計根本不關心,認為不回來更省事。實習過程中,實習任務安排的多和少,課時和經費是一樣的,會造成部分指導教師盡量的少安排實習內容,既能順利地掙課時,又可能節省經費,方便自己從中牟利。諸如此類的問題,造成的結果是實踐教學效果好不好全憑指導教師的良心,最后就是“傻人”越來越少,學校和學生越來越吃虧。③實踐教學管理中出現經費管理問題,基本都是由這些不公平或者不合理的制度引起的。有些學院領導認為某些實習,照某種做法,不需要這么多經費,于是就截留下來了。有些學院領導,認為某些學年論文或者課程設計老師沒有付出那么多努力,不應該給那么多課時,所以大量課時費就截留下來了,這樣就形成了小金庫,相關人員越來越“滋潤”,進而讓那些堅持原則的學院領導既沒有所謂的好處,又要背負很大的輿論壓力。解決實踐教學管理中的公平合理性問題應結合政策、手段等各種措施。我校首先采用了實踐教學管理系統,獲得了各個實驗、實習具體如何開展的精細的數據,為經費和課時做到“按勞分配”提供了依據。其次采取了督導加評價相結合的實踐教學監管辦法,再加上合理的資金和課時分配政策,使得我校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正逐步向公平合理性方向邁進。
6結語
實踐教學在高校教學中會越來越重要,其投入也會越來越大,如何提高辦學效益?首先就要統一認識。我們給出了實踐教學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的認識誤區,還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在文中并未提及,而且認識誤區也會根據所在學校不同,學校所在的不同層次而又有所不同。但是所有學校在統一認識,集中力量對實踐教學進行精細化、規范化管理,管理制度上注重合理性、公平性,以提高學校辦學效益的目標是一致的。
作者:向華政 曹格瑞 單位:湖南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育部,教高[2012]4號,2012.
學科方向設置較細,細化學科方向的課程體系較完善
威斯敏斯特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個別學科方向設置較細。如本科階段設有醫療新聞學。醫療新聞學包括編輯(醫學);特寫寫作(醫學);適用于衛生專家的排版設計;適用于衛生專家的出版法和倫理;適用于衛生專家的專業寫作;新聞的語境;醫療保健工作政治學等課程模塊③。再如,碩士研究生階段設有傳播政策。該專業所包括的必修課程模塊有傳播政策的政治分析(必修)和學位論文專業指導;第一學期的選修課程模塊包括傳播的政治經濟學;技術和傳播政策;傳播理論;傳播學研究方法;學習技能;第二學期的選修課程模塊包括全球化和媒介;政治傳播;媒介受眾;性別,暴力和政治;政治傳播等④。
點評 :學科細化與學科的深入發展息息相關。與歐美國家相比,新聞與傳播學教育(尤其是傳播學教育)在中國發展的歷史并不算久。因此,中國高校的新聞與傳播學教育總的來說存在學科方向設置線條粗疏的問題。當然,隨著社會需求的發展和學界研究的細化,一些細化學科正逐步被列入教學方案。譬如奧運報道、健康傳播等。但是,由于這些教學方向完整體系的形成還需假以時日,因此,常出現的問題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這些被細化出來的學科方向往往跟其他早已成型的學科方向難以有明顯的界線,難以突出細化學科方向個性化的東西。不過可以期待的是,不管是從橫向看還是從縱向來看,中國新聞與傳播學教育應該并且會朝學科細化的方向發展,橫向學科細化以媒體類別(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為維度;縱向的學科細化以傳播內容所屬領域或學科領域(如體育新聞報道、社會新聞報道、經濟新聞報道、健康傳播、傳播政策等)為維度。
體現出較強的社會科學特點
英國站在社會科學的視點上研究新聞和傳播活動的規律,表現出較強的社會科學特點。此點可由針對新聞學本科生的課程設置略見一斑。
另外,從理論課授課內容也可以看出其較強的社會科學特點,以2006年第一學期傳播學碩士課程《新聞理論》為例,該學習模塊涉及戰爭與新聞、新聞業市場結構與新聞實踐、新聞從業者為誰而工作、新聞與政治、新聞業與互聯網、國際新聞流與通訊社等專題。
點評:與英國相比,中國的新聞與傳播學教育尤其是新聞學教育表現出較強的人文學科特點。現今中國的新聞學教育最早借鑒于蘇聯。由于當時國際、國內特定的政治背景和社會背景,新聞學更多地“體現出政治與文學雜揉的特點”,“更具人文學科的特點”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尤其是90年代之前),這種新聞學教育視角與社會對新聞人才的需要基本合拍。但是, “當新聞活動越來越表現為一種文化消費活動時,以社會科學的態度對待新聞學已是一種必然選擇。”⑥。站在社會科學的視點上把握新聞傳播活動的規律,可以讓新聞學教育更貼近現實操作。
本科生與碩士研究生教育差別較為明顯
英國大學本科學制3年,碩士研究生學制1年。本科生入學前無需經過統一考試,而是一般要經歷提交申請、面試、錄取等程序。一般可以同時申請6所學校。威斯敏斯特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所提供的本科生教育包括媒介學和醫療新聞學。所提供的碩士研究生教育包括傳播學、傳播政策、針對國際學生的新聞學研究、媒介管理,攝影新聞學、公共關系等。
本科生階段教育理論與實踐并重(甚至更重實踐)。學生一般每學期要修兩門理論課,兩門實踐課。前者包括新聞理論、傳播理論、全球化、媒介消費、傳播法方面的課程。后者包括印刷、在線和廣播新聞、電視制作、廣播制作或公共關系等。學生入校后,即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側重某方面的實踐。譬如對電視制作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在實踐課上學會攝影、編輯視頻、制作演播室節目和制作紀錄片等所需的技能。本科階段的理論課在講授時“多結合案例,與實踐緊密相聯,并不注重深入系統地介紹理論”⑦。多以教師講授和小組討論的形式組織課堂。
碩士研究生階段主要是深化學生的理論積累和培養其做研究的能力。實踐課的重要性下降。理論課多以專題形式組織,表現出一定的深度,如2006年第一學期傳播理論這門課涉及大眾傳播與現代化、發展傳播學、意識形態與霸權、傳播與文化、法蘭克福學派、政治經濟學等專題。課堂組織形式除教師講授和小組討論外,還包括一對一與導師面談。在與導師面談時間內,學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老師深入探討,老師會指導學生論文寫作。
點評:國內新聞與傳播學教育中出現的一個問題是本科階段教育與碩士研究生階段教育之間并未涇渭分明。一些在本科階段學過的內容還會出現在碩士研究生階段。解決此問題的一個途徑也許是更準確地把握不同階段教育的定位,拉開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距離。譬如將本科生教育定位于“怎樣做”,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定位于“怎樣對做進行思考”。要教好本科生“怎樣做”,可能會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制約,如硬件設備。硬件設備不僅體現在量上――量不足就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充足的熟能生巧的機會;而且還體現在質上――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用20世紀80年代的設備來訓練21世紀的學生只能事倍功半。將本科生教育定位于“怎樣做”并不意味著只培養“匠人”,而是說,這是本科生教育的基本使命。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定位于“怎樣對做進行思考”,亦即側重于引導學生學會站在理論的高度上描述現實、解釋現實、預測與控制現實。
博士研究生教育程序控制嚴格
博士研究生學制3年。拿到學位之前,一般要經過以下程序:提交研究計劃――面試――注冊――身份轉換――提交論文――論文答辯。入學前無需經過統一考試,但要提交研究計劃。如果學校認為有導師可以指導申請者將來的研究,就會組織面試,以了解其對該研究論題的把握程度及未來的研究潛力。申請者面試通過就會被錄取。正式入學后就要在導師指導下有步驟地開展研究工作。首先要大量閱讀與研究論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大學圖書館間資源共享,許多政府或社會網站上的信息完全公開,因此可供學生利用的信息資源特別豐富)。一年級第二學期初要經歷注冊程序,學生要準備書面材料,老師以面談形式檢查學生此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二年級末要經歷身份轉換程序,一般需提交字數約為畢業論文1/3的報告,如果順利通過專家小組的面試,身份就可由MPHil (Master of Philosophy ) 轉為PHD候選人(PHD Candidate),如果未通過,就不能轉換身份,只能修改后重新經歷身份轉換程序。身份轉為PHD候選人后,就可正式進入論文寫作階段,接著是提交畢業論文及論文答辯⑧。由于目標清晰可見,博士研究生從入學的那一刻起就以理論突破為目的,并且有著明確的研究論題。由于導師與學生間的雙向選擇機制能確保學生的研究論題盡可能落在導師的研究領域(研究興趣)范圍內,所以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可以很充分地得到導師的指導意見。通過環環相扣的程序,一步步地完成始定的研究論題,可謂三年磨一劍。
點評:國內博士研究生階段新聞與傳播學教育所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有些學生所選定的研究論題與導師的研究領域(研究興趣)出現錯位,以致導師在指導學生做研究時不能那么游刃有余。此問題的主要責任并不在導師,而在于導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選擇機制并未能完全順暢地運轉。
留給學生主動尋求知識的時間與空間
英國高校教育每一學年包括兩個學期,每學期正式上課時間為12周。2006年第一學期始自9月18日。第二學期始自1月15日。威斯敏斯特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只要求本科學生每一學期選4門課。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量要求不一,但也不算很多。以傳播學碩士教育為例,要求學生在一年內修完3門核心課程和5門選修課程。公共關系碩士教育要求學生在一年內學完4門必修課和2門選修課。
點評:英國高校教育的工作量是每年24周,比中國少了近1/3。不僅如此,而且由于理論課上小組討論和與導師面談會占去相當多的時間,因此用于講授的時間就更少了(每門理論課每學期約講授十多個小時,當然也有的課會多些)。“老師只是給學生拉出一個知識框架,學生可以利用大量課余時間自己去探索、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13
必修課數量不多,選修課豐富
必修課程一般為核心課程,其在學生所修的全部課程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每學期1-2門。以傳播學碩士教育為例,必修課只有3門。可供選擇的選修課則包括13門。
點評:在新聞與傳播學教育中,中國不少高校的必修課所占比重較大。不過此點只能作為一個客觀差異來看待,并不能說明孰優孰劣。
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靈活
學生修完一門課,老師都會給出評定成績。很多老師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不是期末考試,而是根據學生的論文(多為理論課)、作品(多為實踐課)等做出綜合評價。譬如對本科階段新聞學方向的學生來講,老師會根據論文和設計方案來評定理論課的成績,根據實際操作,個人和團體設計方案和分析自己工作的日記等評定實踐課的成績,沒有期末考試。
點評:老師到底以何種方式評價學生學習效果,還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一種方式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都是有條件的。
學生反饋全面
威斯敏斯特的學生在學期末會拿到一份學生反饋問卷,以調查每一教學模塊(model)的教學效果。這份問卷設計得相對較為詳細,不僅會涉及授課本身,而且還會涉及到教學設備、教材等。以2006年該校學生拿到的反饋問卷為例,整份問卷共分為9個部分,前6部分為客觀題,后3部分為主觀題。分別為組織;材料與設備;講授(lecture);小組討論和實踐/設計;評價;綜合評價;你的觀點;背景信息;附加問題。每一客觀題均包含五六個六級量表。
點評:教學本來就是個雙向傳播的過程。傳播效果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反饋的情況。由于學生反饋意見的根據是自己接受教育的效果,而教學效果不光會受到課堂教學的影響,而且還會受到教學設備、試驗室設備、圖書館資源等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將這些內容包括在學生反饋問卷中會更符合實際情況。
注釋:
①
②
③wmin.ac.uk/mad/page-400
④wmin.ac.uk/mad/page-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