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4 02:34: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態食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加強領導和扶持,形成促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合力
幾年來,鐵力市委、市政府確定了“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農業發展思路,各有關單位和部門在政策上向綠色食品產業傾斜,龍頭企業和農戶充分發揮生產主體作用,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全市上下齊抓共管同唱一臺戲。一是市委、市政府擺上應有位置。市委、市政府在制定《鐵力區域農業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和《鐵力市國民經濟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把綠色食品產業確定為立市產業之一,進行了周密的規劃和部署。于2000年成立了由財政、計劃、工商、水務、農技等各部門組成的市綠色食品領導小組,下設綠色食品辦公室,負責全市綠色食品產業的管理和協調工作。市委、市政府與各成員單位簽定了目標責任狀,主要領導每年組織召開5-7次綠色食品領導小組協調會,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二是各有關單位傾力支持。財政、農委、水務、農技等成員單位圍繞市委、市政府的總體思路,按照各自的職責和分工,強化對化肥、農藥、飼料和獸藥市場的監管,嚴格投入品管理;加大對農產品包裝標識的監管,規范綠色食品市場秩序;強化綠色食品生產標準的培訓和指導,提高綠色食品的產品品質;積極對上爭取,加大對綠色食品產業的投入。幾年來,我市共開展綠色食品知識培訓730場次,培訓農民和企業員工4.1萬人次,累計投入41686.8萬元。三是發揮企業和農民的主體作用。發展綠色食品產業,企業和農民是主體。引導企業認識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激發企業發展綠色食品的內在動力。通過典型宣傳和生產對比的方式,強化綠色食品生產效益宣傳,調動了農民生產綠色食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集中培訓、入戶指導等形式面向龍頭企業和農民開展綠色食品知識培訓,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水平和農民生產技能,使兩大主體對綠色食品的認識逐步加深,參與更加主動,為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嚴格標準和規程,夯實綠色食品產業基礎
對綠色食品產業來說,堅持標準就是抓住了根本。2007年我市種植業標準化覆蓋率達到92%,畜禽標準化養殖率達到53%,北藥標準化生產率達到81%。一是堅持投入品標準化。嚴格品種標準。通過調查研究,結合生產實際,我們逐步確定了種植、養殖和北藥的主導品種,使全市三大作物優良品種率達到96%以上,畜禽優良品種率達到90%。通過選用優良品種,綠色食品水稻畝產達到了502公斤,高產攻關田畝產達到800.1公斤,創我省第三積溫帶水稻單產最高紀錄;千頭奶牛小區奶牛日產奶達到21.3公斤,比普通品種每天增產6.6公斤。嚴格施肥用藥標準。按照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施用生物肥、有機肥和低毒低殘留農藥,肥料利用率提高3-5個百分點,畝節本增效20元以上。農委、畜牧局加強對農藥和獸藥市場的監管,引導農民科學、安全地用藥,杜絕了高毒、高殘留藥品流入生產環節。嚴格飼料標準。在加快引進綠色無公害飼料的同時,進一步推廣青貯飼料專用玉米,2007年全市的種植面積已達1.3萬畝,制作青貯飼料7萬噸。二是堅持生產過程標準化。制定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我市制定了綠色食品水稻、奶牛、平貝等生產和加工標準化技術操作規程11個,將先進實用技術進行組裝配套,使之貫穿于生產到加工全過程。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我們以實施農業部“四項工程”、開展院市共建、“科技之冬”活動為契機,在普及良種的基礎上推廣良法,大力推廣水稻旱育稀植、機械插秧、缽體拋擺、平衡施肥、奶牛凍配、全日混糧飼喂、北藥高產栽培等節本、增效技術,提高了綠色食品的產量和質量。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全市農機合作組織已發展到8個,占全市村屯總數的10.5%,秋翻整地面積4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1%。市千頭奶牛養殖小區新進奶牛全日混糧機械并新建了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實現了生態農業的良性循環。三是堅持農產品加工標準化。積極對上爭取,加大對企業實施標準化建設的政策傾斜力度,引導企業制定生產加工標準和產品標準,加強管理,嚴格質量檢驗,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近幾年來,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共對上爭取資金570萬元,九河泉米業、集佳牧業、盛中乳品、華威乳業、桃山人參果有限公司等綠色食品龍頭企業自籌資金2800萬元用于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為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提升了鐵力市農產品加工的整體實力。
三、建設龍頭和基地,打造綠色食品產業鏈
全市現有規模企業16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個,伊春市級龍頭企業3個。初步完善了以九河泉米業為龍頭的A級綠色精制米種植、加工、銷售產業化體系,年加工精制米16萬噸;建立了以盛中乳品廠、農墾華威乳業為龍頭的綠色奶牛養殖、綠色奶制品加工、銷售產業化體系,年加工奶粉1520噸;建立了以市粘玉米協會為龍頭的無公害粘玉米種植、加工、銷售產業化體系,產量達到2200萬穗;建立了以桃山人參果有限公司、興安神力有限公司、伸龍五味子公司、四寶生物科技公司等為龍頭的綠色北藥生產、加工和銷售產業化體系,年產無公害生曬參100噸、干貝母300噸、林蛙油5噸、五味子282噸、刺五加800噸。
我市圍繞綠色水稻、奶制品,無公害蔬菜、粘玉米、北藥等主導產業,建立了一批與龍頭企業配套、規模較大、運行穩定的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種植、養殖小區。全市先后建立了30萬畝國家A級綠色食品水稻基地、4.5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1萬頭綠色奶牛標準化養殖基地、千畝五味子裸地人工種植基地、1萬畝平貝栽培基地、10萬畝刺五加人工改培基地、百萬平方米無公害人參種植基地。共簽訂訂單1.6萬份,逐步形成了“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品牌--市場”良性運轉的產業鏈條。
四、重視認證和推介,拓展綠色食品產業市場
我市一直非常重視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申報工作,確定專人幫助企業和基地做好標志申報的準備工作。市財政對獲得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食品證書的企業,每個品牌獎勵1萬元。目前我市擁有森格牌林蛙系列產品3個有機食品標識、映康牌中老年奶粉等5個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識及玉雙牌速凍粘玉米等2個國家無公害食品標識的使用權,鐵力市興安神力藥業生產的平貝母獲得國家中藥材GAP認證,鐵力的平貝母、北五味子和林蛙油三個品種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桃山人參果有限公司人參生產基地同時通過了歐盟、日本、美國的有機食品認證,目前集佳牧業系列仔雞產品和九河泉米業系列精制大米等6個A級綠色食品標識使用權申報工作也已進入尾聲。這些本土綠色食品標識的認證大大增強了鐵力市綠色食品產業的競爭實力,是其走向國內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生態農業的概念是生物之間的互相生存供養,由此而形成的某種規律。這是人和生物還有環境,這三者之間,利用現在的科學技術,進行的能量互相交換,以及因地制宜,由而建立不同的農業結構來進行發展,這是有著較高效率的,沒有危害作用的,能量互相轉換的模式。生態農業同時也是將各種各樣的生物的生存互相聯系起來,由此而做到生物與生物直接的能量互換或者互補。生物和環境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環境能夠作用于生物,同時生物又能回饋于環境。生物與環境這兩者之間,即使互利互助的關系,又是互相制約的關系。生物與環境這兩者的關系,就充分表現了生態農業這一概念。
生態農業是一個龐大的綜合體,它是有機農業與無機農業的集合體,是農業生產體系,是人工生態系統。我國的生態農業包含了很多的成分,層次和部門,由生態經濟系統原理為指導,由此而形成了復合農業系統。在上世紀年代,生態農業主要就是實行糧,混種牧草,混合放牧和機械的投入等等,而進行的。生態農業是綜合性的一種生產體系。
2 發展生態農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開發安全食品是關系到農業整體質量提高和人民身體健康的頭等大事,也是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推進農村工業化進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結果。生態農業有很多的功能,并且生態農業是我國,目前為止,有效的保證我國的食品安全的手段之一。生態農業能夠安全有效的生產出食品,而不是含有危險物質或者某種物質嚴重超標的食品。因此,發展生態農業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增加農民收人,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開發安全食品,農民將得到更大的收益,收入持續增長。農民收入的增加,又可調動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種植糧食作物的積極性,從而為維護糧食與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二是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現在的農業都是對原有的農業生態系統有著嚴重的危害,由于使用大量的農藥和化肥,使得對現在的農業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威脅,讓農業生產力造成下降。生態農業從傳統的農業方式進行轉換,注重發展高效的生態農業,使得農作物病蟲害的情況得到一定的改善,讓農業用水和農業土壤得到一定的環境保護,從而起到保護農業生態的作用,甚至起到回復生態環境的作用,在得到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減少一定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
三是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擴大外貿出口。安全食品,特別是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在國際、國內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隨著安全食品市場的興起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安全食品的發展必然勢頭愈猛,可以增加外匯收入,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對實施發展生態經濟,富民強省、強國大有裨益。
3 相關對策和建議
3.1 做好發展生態農業基礎工作
對于生態農業的研究開發要認真對待,國內和國外的對于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要仔細了解并且制定計劃,然后進行研究。主要是動植物的資源研究。
3.2 加強領導
把發展和開發安全食品擺上日程,加強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實施步伐,堅強這一方面的領導,加強對生態農業的認識,由此做到高效生態農業。
3.3 加大宣傳力度
為了今后生態農業更進一步的發展,要廣泛宣傳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開發安全食品的重要意義,大力普及生態農業知識,倡導健康的綠色消費理念,引起更廣泛的重視,提高全民的相關科學文化知識,以及參與的積極性。大力普及生態農業知識。要全面普及生態農業知識,提高領導干部和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自覺性。
3.4 抓好試點
由現在的關于農業生產的企業來看,為了發展較好的農業生產,將關于高效生態農業的試點,以及農業方面的項目,全部都進行了重新而又全面的計劃,以方便今后在生態農業示范縣進行實施。在建設各種促銷手段的同時,也要加大力度,開拓市場,因為抓好安全食品的銷售環節是重中之重。其中,可以建立出口商標,可以創立品牌和可以舉辦展覽會等等手段,由此而來提高。
當然,食品安全開發時需要多重力量的,僅僅只是農民和企業是肯定不能滿足的。食品安全開發還需要各階層的政府和國家機關提供一定的幫助,將發展優秀的農業產品和食品安全開發相互結合,由此形成優秀的農業產品和食品安全開發相輔相成。培育為安全食品生產加工服務的配套產業。這些產業主要包括生物肥料業、農藥業、種業等。
3.5 全程監控農業生產過程
農業生產之所以需要進行全程監控,就是因為農業生產需要全程,每個環節,都要清潔生產,都要操作規范化,一是對于農業生產之前的管理,要做到事無巨細;二是對于農業生產之間管理,也要做到事無巨細,即要強化農田生產過程的農事操作;三是對于農業生產之后的管理,每個環節都要做到事無巨細。總之,全程監控,就是需要對農業生產從開始到結束,都要進行事無巨細的管理,進行有效的監控,由此維護好食品的安全。
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碧波路上一幢三層高的辦公樓里,記者見到了上海同脈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姜軍。
他的辦公場所特點鮮明,在會客室的櫥柜里,擺放了各種酒類、谷類、茶葉等有機食品,不用細看,就知道這家公司與農副產品有關。就在這間會客室里,他向記者講述了他的創業經歷,以及自己的夢想。這位中年男子說話時臉上總是帶著微笑,在不知不覺間,你會被他身上所特有的樂觀精神所感染。
姜軍原本是從事創投行業的。在2003年前后,同濟大學陳德棉教授發起創辦了以創業投資為指向的上海三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對中國50多個產業的發展前景、投資機會進行了深入研究。姜軍的研究領域是有機食品方面,通過將近3年的調查研究,他發現我國食品行業存在巨大投資機會,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會讓安全性較高的有機食品有著巨大的市場。但讓姜軍沒想到的是,其時,找遍國內所有公司,居然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合作團隊,于是,姜軍放棄了原本豐厚的薪水,自己出來創業。
與一般的生態農場自產自銷模式不同的是,姜軍先建立了自己的專賣店。專賣店對外品牌統一稱為“海客樂有機食品專賣連鎖”。記者在“海客樂”聯洋店里看到,除了出售自己農場種植的蔬菜,還出售來自全國及世界各地的有機食品,包括14大類別、1000余種有機食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等,基本涵蓋餐桌所需。
截止到目前,姜軍已經擁有三大生態農場,包括浙江臨安天目山、上海奉賢以及浦東三處。在浦東川沙農場記者看到,政府投資800萬元的近200畝的現代化農業基地,正在做基礎設施建設,估計7月份前后可以開始種植。
數次調整創業思路
讓理想變成現實,會碰到很多很多實際問題,姜軍的創業過程也是如此。比如如何與農戶合作這個問題,就讓姜軍做出了數次調整。
2007年,姜軍決定在浙江臨安種植高山蔬菜。他選擇了位于臨安石門鄉的林家塘作為高山蔬菜的生產基地。這里地勢較高,海拔在800米左右,具有高山蔬菜的自然生長環境,同時這里土壤表面含有來自地殼深處的有益微量元素,在幾十公里范圍內并無污染源,還有天然的山泉水,同樣符合有機蔬菜的生產。這樣的土壤種植出的有機蔬菜不僅口味好,營養也更豐富。
但在成立農業合作社之初,姜軍碰到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即如何說服農民接受生態種植理念。土地是農民的,在他們眼里,如何耕種,自己更有發言權。幾十年的耕種經驗讓這些農民認為,種菜不用化肥、農藥,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而問題在于,種植有機蔬菜,就絕不能用化肥、農藥。
姜軍只得不厭其煩地跟當地農戶交流溝通,并讓自己的技術員講解如何在不使用化肥的情況下通過科學管理來保證產量,以及怎樣通過生物方式來防治蟲害等等。好不容易讓農戶接受了這種生產模式,但隨后又碰到了新的問題。
農民不愿意承受風險,希望做到旱澇保收。最初的時候,姜軍為了調動農戶的積極性,也采用包干到戶的做法,蔬菜由農戶種植,公司負責收購。精通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姜軍知道,農村包干到戶的做法其實是生產方式的倒退,但是這種方式能夠激發生產積極性,也有它的合理性。
但這種做法很快就碰到了現實問題,農戶為了提高產量,不愿意按照姜軍要求去辦。 “我們要求茄子長到20公分的長度之后便立刻采摘,但農戶為了追求更高的產量,就讓它在地里多長一段時間,最終收購上來的茄子已經變老了,商品品質難以保證。”姜軍說。當時合作社里種植了諸如茄子、西紅柿、黃瓜、豆角、青菜等,但前幾批收購上來的蔬菜由于生長期過長,已經影響到了口感,但是按照約定,公司卻不得不以高出市場價三到五成的價格來收購,這讓姜軍意識到問題很嚴重。
于是姜軍重走“生產隊”模式,把合作農戶變成自己的員工,統一發工資,統一派工。由公司統一安排生產計劃。但這也會帶來出工不出力的隱患,因此只能要求農場管理人員提高管理水平。
隨著連鎖超市規模的擴大,“生產隊”模式與公司的整體運營節奏更為合拍。為了滿足連鎖店蔬菜品種數量要求,農場必須常年做到多品種、少批量生產,每個批次生產的蔬菜可能就只有三五百斤。因此由公司統一管理,產量、生產節奏等都可夠自行控制。
連鎖模式實現盈利
姜軍所在的辦公樓一樓就配備了餐廳,專門為附近上班的工作人員提供膳食。姜軍和他的同事們也在這個食堂吃飯,但他們的午餐吃得很特別——自己做。
為什么要自己做飯吃?姜軍告訴記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及時掌握產品的質量。姜軍說:“海客樂店里所有在售產品,在經過質量檢驗進入銷售環節之前,我們都要先吃一遍。我們有個品鑒小組,吃過之后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見,通過了品鑒關,才能進行銷售。然后在銷售過程中,我們也要吃,看看有沒有變化,品質是否穩定等,只有通過不斷試吃來掌握這些信息。”
其實,能夠得到顧客的認可,才是讓姜軍感到最高興的事。有一次,有個會員特地打電話告訴他,長期使用有機食品,把困擾自己多年的身體過敏毛病的苦惱給根除了。那一刻,他像一個得到父母表揚的孩子,心理美滋滋的。
[關鍵詞] 生態農業 綠色食品產業 農業循環經濟
黑龍江省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畜牧業基地。農業大省的地位和相對良好的生態環境、耕作模式,又使黑龍江省成為全國的綠色食品大省。如何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改善生態、遏制污染、實現農業清潔生產,實現人與自然的友好相處、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是黑龍江省農業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
一、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狀況
黑龍江地處邊疆,農業資源富饒,開發時間較短,僅有數百年的時間,與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數千年或上萬年的農業開發史比起來,還是剛剛起步。良好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資源環境,才使黑龍江省的綠色食品產業得以產生和壯大。
黑龍江省是全國的農業大省,綠色食品產業大省,資源豐富,物產極多。2004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313.5億公斤,是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六分之一;畜牧業產值達到400億元,占全省農業總產值的38.2%;綠色食品的產量突破1110萬噸,占全國總量三分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縣域綠色食品的認證品牌達到700余個,居全國第一位。全省綠色食品生產的監控面積達到130多萬公頃,占全部農作物面積的20%。全省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實現利稅近15億元,從事綠色食品的生產的農戶達到150萬戶。然而,由于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掠奪式的開發及負面效應,使黑龍江省的農業在取得驕人成就的同時,也在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出現了十分嚴重的問題。
二、黑龍江省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對構建農業循環經濟框架的重要性
1.積極發展綠色食品生產,是使現代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的一次農業革命
綠色食品是“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這種食品的生產,一定要清潔生產,而綠色食品的產業,加速了黑龍江省向生態農業邁進的步伐。第一,現代科學技術被廣泛地使用。綠色食品生產靠現代科技支撐,現代農業科技以綠色農業產業為載體。綠色食品基地的建設與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的勃興,它們的產前、產中、產后,都要以現代科技為先導。綠色食品生產使農業從傳統農業轉向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粗放型農業轉向集約化農業;第二,推動了農業生產工業化、產業化。綠色食品產業使分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弱質低效經濟開始走向農工商結合、農科教結合、產加銷一條龍、優質高效高附加值的現代商品經濟、市場經濟,也就是推進了農業生產工廠化、產業化;第三,綠色食品生產與經營帶來了農業產業的管理革命。綠色食品的生產與經營,要求生產經營者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從人類、自然、環境、經濟、社會彼此依存、協調一致的觀點出發,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實施現代管理,從而實現農業產業管理的升級。
2.好的生態環境和農業清潔生產,是綠色食品產業賴以存在的基礎
黑龍江省地處我國的北方寒帶地區,無菌性好,土地有機質含量豐富,境內的黑龍江、松花江、嫩江污染程度底,特別是嫩江到目前仍是全國惟有的沒有污染的兩大江之一,而另一條則為的雅魯藏布江。三江平原良好的生態基礎,使得這里的農業具有良好的生態環,純潔的水和空氣、以及耕地、草原和林帶山地,為黑龍江的糧食、畜禽、水產和林產品提供了無污染或低污染的條件。相對清潔的農業耕作生產模式,又打造了黑龍江獨特和環保型的農產品及綠色食品。
3.綠色食品產業的形成和壯大,必將推動生態農業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原始的綠色食品產業要得到發展,必須依賴于高級的生態農業及良性循環的農業生產生活模式。在市場拉動下不斷壯大的綠色食品產業,更需要規模和水平日益擴大的生態農業和農業循環經濟的支撐。從這一點來講,綠色食品產業會在更高的層次上,以更大的力度來推動生態農業和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要求空氣更加清潔,要求江河沒有污染,要求耕地沒有有害物質的殘留,要求對有害廢棄物的環保型處理和生態的恢復。人們在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創造綠色食品產業環境的同時,也就是在不自覺的建設生態農業和農業循環經濟。多年來,黑龍江省對三江平原耕地的保護,對黑龍江、嫩江、松花江的防污治理,對綏化、大慶、齊齊哈爾三大草原的封育改良,對大興安嶺、伊春等林區山林的保護,無一不體現著綠色食品產業對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的推動作用。
4.綠色食品和綠色消費的理念,引導著生態農業和農業循環經濟模式走向更高的層次
綠色食品引領著人們追求飲食的安全和健康,綠色消費體現著人們對資源、環境和生產生活友好和諧的新理念。追求綠色消費,使人們和社會必須愛護資源,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業經濟模式。從而不斷采用生物工程技術、清潔生產技術,最終使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得到發展。
三、綠色食品產業推動農業循環經濟和生態農業的優勢和途徑
所謂綠色食品產業,就是指以生產并加工銷售綠色食品為中心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綠色食品是指遵循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按照特定的環境和清潔方式進行生產,經國家專門機構認定的,允許使用綠色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它的質量取決于生產的自然環境,要求選擇無“三廢”污染區域,要使用無毒無公害、無殘留的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淘汰和禁用對環境和人體危害極大的劇毒、高殘留化學農藥和無機肥料。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就是在發展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經濟。而以大型農機具、化肥、農藥和石油為依賴的“黑色農業”,不但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的能源,同時還造成土壤流失,空氣和水體污染,應該說“黑色農業”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必將為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所取代。
1.黑龍江省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優勢
黑龍江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綠色農業的有利條件,可以成為我國發展綠色農業的大經濟區。其一,肥沃的土壤和優越的地理環境是發展綠色農業的有利條件。黑龍江擁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這些大平原多是一馬平川黑黝黝的土地,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土質較好,耕地平坦。另外,有大小興安嶺的天然屏障,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其二,生態省的建設成就是發展綠色農業堅實的主觀條件。國家確定黑龍江省為我國生態試點省。黑龍江在生態省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為發展綠色農業,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三,較好的工業經濟基礎和科教優勢是發展綠色農業的物質基礎。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建立及其產品的開發,已打開了發展綠色農業的新局面。黑龍江省已建立起一批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同時,創造了一批綠色食品名牌,為發展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起到示范作用。
2.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途徑
一是充分利用現有生態優勢,規劃、實施“綠色農業工程”。“綠色農業工程”是指以經營綠色食品的產加銷為軸心,包括生態環境建設在內的系統工程。現在人們提出要建設“綠色龍江”,即將黑龍江省建設成為農產品和綠色食品、中醫藥產業基地。這里涉及到的“綠色農業工程”的重要項目主要有:農副產品和綠色產品加工基地、北藥基地等。應根據本地實際,落實好具體的工程建設項目,如生產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建設、市場體系建設、產業化布局,等等;要規劃出長期及近期發展綠色農業的規劃,以推進黑龍江省綠色農業產業穩步發展。
二是制定發展綠色農業傾斜的政策,依靠科技進步和加大對綠色農業的投入。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要向發展綠色農業傾斜,包括技術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貸款,涉農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政府應當通過科技進步,推進綠色農業資源的深度開發,增加綠色農業產品品牌的科技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用高新技術改造和裝備傳統農業產業,實現綠色農業產業高新技術化,進而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三是完善綠色食品供應鏈,加強產銷管理體系建設。從綠色食品供應鏈的結構來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連接著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連接著連鎖超市專賣店。這里的關鍵是物流配送中心起著連接生產和銷售的紐帶作用。目前黑龍江省綠色食品供應鏈的兩頭(生產基地和連鎖超市)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缺乏穩定、高效的物流配送中心。因此,各級政府應為培育市場創造條件,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優化綠色食品供應鏈。
四是牢固樹立發展綠色農業的新觀念。要教育廣大農村領導干部認清建設綠色農業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市場化農業、國際化農業為目標,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為動力,推進黑龍江綠色農業和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要讓農民認識到化學農業和“黑色農業”已走到了盡頭,而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正是未來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重要增長點,是農民增加勞動收入的根本途徑,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有條件的縣市可率先培育一批綠色園區并使其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從而帶動廣大農民積極、主動、自覺地發展綠色農業產業和生態農業產業。
參考文獻:
[1]農業部課題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若干問題研究[М].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11
[2]徐云:循環經濟國際趨勢與中國實踐[М].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7
[3]劉連馥何萬云王澤富張希良:綠色食品理論與實務[М].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12
[4]王占國劉小寧:黑龍江省縣域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踐探索[М].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
[5]郭艷華:走向綠色文明[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7
[6]陳蓉福:堅持科學發展觀發展生態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J].未來與發展.2005.1
[7]楚永生初麗霞:循環經濟理論對農業發展的適用性及制度構建[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5.5
[8]陳煥英崔和瑞: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5.7
在國外,生態農業又稱自然農業、有機農業和生物農業,其生產的食品稱為自然食品、有機食品或生態食品。盡管各國對生態產品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在潔凈的土地上,用潔凈的生產方式生產潔凈的食品,以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形成生態和經濟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世界生態農業的發展現狀
20世紀60年代歐洲的許多農場轉向生態耕作,70年代末東南亞地區開始研究生態農業。至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開始補貼支持生態農業,生態農業用地面積具有一定規模,其產品產值也在不斷增加,從而使生態農業有了較大發展。生態農業發展最快的是歐盟,1986年~1996年歐盟國家生態農地面積年增長率達到30%,生態食品和飲料銷售額從1997年的52.55億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95.5億美元。截止2009年,全球162個國家開始或已經開始發展生態農業,預計2009年~2020年,全球生態農業生產面積將占農業生產面積的20%~35%。
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統計,截止2009年,全球生態農地種植用地面積共計3200萬公頃。其中澳大利亞生態農地面積最大,擁有600萬公頃,占世界總生態用地面積的19%;中國約有450萬公頃,僅次于澳大利亞居世界第二;其次是意大利和美國,分別有145萬公頃和138萬公頃。若從生態農地占農業用地面積的比例來看,歐洲國家普遍較高。大多數亞洲國家的生態農地面積較小。
據有關方面估算,截止2009年,全球生態產品的銷售額已經達到625億美元,歐洲自產的生態食品早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歐洲越來越多地從阿根廷、南非和中國進口生態食品。同時,除德國外,歐洲生態食品消費較多的國家還包括法國、英國、荷蘭、瑞士、丹麥和意大利,產品種類包括作物產品、奶制品、肉類、水果等。
世界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
1.生態農業已成為21世紀世界農業的主導模式。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生態農業得到廣大消費者、政府和經營企業的一致認可,消費生態食品已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時尚。盡管生態食品的價格比一般食品貴,但在西歐、美國等生活水平比較高的國家仍然受到人們的青睞,不少工業發達國家對生態食品的需求量大大超過了對本國產品的需求。隨著世界生態農業產品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場全球化的發展,生態農業已成為21世紀世界農業的主流和發展方向。
2.生態農業的規模將不斷擴大,速度將不斷加快。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得到全球的共同響應,生態農業作為可持續農業發展的一種實踐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預計在未來幾年其規模和速度將不斷加強,并將進入產業化發展時期。預計2009年~2020年,許多國家生態食品的市場增長率將為30%~65%。
3.生態農業的生產和貿易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各國在降低關稅的同時,與環境技術貿易相關的綠色壁壘日趨森嚴,尤其是對與農產品生產和貿易有關的環保技術和產品衛生安全標準要求更加嚴格,食品的生產方式、技術標準、認證管理等延伸擴展性附加條件對農產品國際貿易將產生重要影響。這就要求生態農產品在進入國際市場前,必須經過權威機構按照通行的標準加以認證。國際標準化委員會(1SO)已制定的環境國際標準ISO14000,與ISO9000一起作為世界貿易標準。綠色壁壘雖然在短期內對各國的貿易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也促使各國不斷提高和統一農產品質量標準,從而進一步促進世界生態農業的協調發展。
4.各國生態食品的標準及認證體系將進一步統一。國際生態農業和生態農產品的法規與管理體系分為聯合國層次、國際非政府組織層次、國家層次3個層次,聯合國層次目前尚屬建議性標準。在2009年~2020年,隨著生態農業的不斷發展,這3個層次之間的標準和認證體系將彼此協調統一,逐步融合成一個國際化的生態食品標準和認證體系,各國間將逐漸消除貿易歧視,削弱和淡化因標準歧視所引起的技術壁壘和貿易爭端。
5.各國將進一步增加在生態食品科研和開發的投入。先進的農業技術是生態農業的堅強后盾,生態食品的發展將促使各國增加生態農業開發方面的投入,更加重視科學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隨著生態食品生產技術研究的縱深發展,以“培育健康的土地,生產健康的動植物,為人類提供安全的食物”為理念的生態農業理論基礎將更加鞏固,生態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高,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天然食品及飼料添加劑、動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生產資料的研制、應用和推廣等方面將進一步加強,生態食品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技術問題將逐漸被解決。
世界生態農業的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1.加強宣傳教育,調動農民進行生態農業建設的積極性。農民是生態農業建設的主力軍,中國農民和涉農人員環保意識還較淡薄、對生態農業認識不足,這是限制生態農業發展的首要障礙。多形式、多層面、全方位宣傳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農業的意義,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積極參與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生態農業的良好氛圍。
2.加強對生態農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我國政府應加快制定并完善有關生態農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法律等,加強對生態農業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借鑒國外的做法,可以成立專門基金,采用財政補貼政策,還可以運用產業傾斜政策,加強對環境產業的傾斜力度,對經營生態農業的企業減征或免征增值稅。
3.加強生態農業技術的研究和推廣。中國生態農業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技術體系,但這一體系基本是對以往技術的整合。中國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通過調整技術對策并組織實施技術創新,形成一套既適合中國國情、又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生態農業核心技術體系,并且在廣大農村積極推廣和應用。
4.高效利用土地,防止耕地流失和污染。針對我國耕地、牧場、森林銳減,土壤退化、污染等情況,要禁止亂砍濫伐、過度放牧、盲目開墾等,同時嚴格控制對耕地的非農占用,還要改變過去簡單粗放的耕作方法,綜合高效地使用土地。
5.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和合理使用。首先,要節約用水、綜合用水。在灌溉方面,采取噴灌、微灌、滴灌、滲灌等方法;其次,收集、貯藏雨水、雪水,用于灌溉;另外,潔凈水源,減少水體污染。有些地方的農村缺水,并不是沒有水源,而是水源被嚴重污染了,不能飲用,甚至不能灌溉。
6. 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生態農業的環境監測體系。當前農產品質量檢測方面仍比較混亂,造成市場上各種產品魚目混珠,生態農產品價值沒有得到真正體現。我國應成立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開展農產品質量檢測,建立農產品市場準入制,以保護生態農產品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和應對綠色貿易壁壘。
7.加快我國生態農業的標準化與國際化建設。生態農業標準化體系由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和產品標準3部分組成,我國雖已形成不少相關的技術體系,但還有少數尚未標準化,制約著中國生態農產品的國際化。我國應根據生態農業發展的需要,參照國際標準制定生態農業標準化體系,使中國生態農產品與國內外市場有良好的接口,以促進中國生態農產品市場化和國際化,提高中國生態農業國際競爭力。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然后讓我們來了解綠色食品標志的含義是什么,綠色食品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綠色食品的標志由三部分構成,即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態;顏色為綠色,象征著生命,農業、環保;圖形為正圓形,意為保護。AA級綠色食品標志與字體為綠色,底色為白色,A級綠色食品標志與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
綠色食品標志是指中文“綠色食品”,英文“Green Food”,綠色食品標志圖形及這三者相互組合等四種形式,注冊在以食品為主的共九大類食品上,并擴展到肥料等綠色食品相關類產品上。
綠色食品標志作為一種產品質量證明商標,其商標專用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保護。標志使用是食品通過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企業依法使用。
綠色食品必須具備的條件:
(1)產品或產品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
(2)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
(3)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準;
(4)產品的包裝、貯運必須符合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
然后然后讓我們來了解綠色食品分級
綠色食品分為A級綠色食品和AA級綠色食品
A級綠色食品
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允許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準,并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AA級綠色食品(等同有機食品)
系指在生態環境質量符合規定標準的產地,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學合成物質,按特定的生產操作規程生產、加工,產品質量及包裝經檢測、檢查符合特定標準,并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AA級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
最后然后讓我們來了解綠色食品的標準和綠色食品開發的意義。
標準:綠色食品標準包括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包裝標準、以及相關的其它標準,構成一個“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標準體系。
意義:1、有利于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2、有利于保障人們身體健康。
3、提高了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風險
轉基因食品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新的產品,人類對轉基因產品的研究時間還不長,轉基因食品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人類食用后是否安全尚無定論,因此我們對轉基因食品要理性的對待。轉基因食品的可能風險主要包含人類健康、生態環境、社會風險。
1人類健康風險
轉基因產品對人類的健康的潛在危險是指人類服用了轉基因食品后可能會對人類的健康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包括直接危害和間接危害。因為轉基因食品打破了傳統的物種界限,如轉入一些病毒基因,使得食品中可能存在毒素、抗原等,轉基因食品的成分因此也可能改變,所以人類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非常關心。在“Pusztai”實踐中[1],給大鼠食用轉基因的馬鈴薯后,大鼠的器官生長出現異常,免疫系統也受到損害,此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轉基因食品的潛在危害性。又如巴西堅果2S清蛋白轉基因的大豆中檢測出含有過敏源,使得這種大豆未被批準上市[2]。單純地追求新產品的產量而忽視產品的營養價值和安全性是不可取的,抗蟲的轉基因農作物中可能會存留有殘留的抗昆蟲毒素,抗病毒的轉基因農作物中含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也可能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3]。Stephen Nottingham強調,人類應該關注轉基因食品的兩個問題: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過敏反應和細菌生活在人的腸道內可能對抗生素產生抗性[4]。Mae-Wan Ho也認為,轉基因食品通過基因的重組和轉移,病原菌的毒性可以跨物種進行傳播,對人類可能造成嚴重的危害[5]。
2生態環境的風險
轉基因食品的生態環境風險是指轉基因作物可能會給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帶來危害。通過轉基因技術對病原菌進行基因重組,可以使無害的或者是弱病毒性的病原菌毒性增加,從而對其他的動物和植物造成危害;轉基因作物“超級雜草”就破壞了野草的生存,危害了物種的多樣性;轉基因作物還可通過“基因逃逸”對環境產生“基因污染”。《自然》雜志報道了美國轉基因玉米污染墨西哥玉米的事件[6],這主要是因為“基因飄逸”造成正常植物基因的改變,有時這種過程非人類所能控制[7]。其實,科學家并不清楚將一種基因轉入另外一種動植物后是否會引起超越自然的物種界限,但是,巨大的商業利益使得轉基因產品在全球迅猛發展,許多轉基因作物自然地進入了食物鏈,從而進入了整個生態系統。一種轉基因產品當時可能沒有表現出有害的征象,但是若干年后可能就會表現出對人類的危害性,如給兒童接種的疫苗說不定某一天會產生傳染性癌因子[8]。當前的主流觀點是轉基因食品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態風險,如果人類控制不佳可能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生態災難。
3社會風險
轉基因食品的社會風險是指轉基因食品可能對利益相關者產生利益分配不均,沖擊現在的農業結構,導致社會的不穩定。轉基因食品所帶來的利益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發達國家想盡辦法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轉基因食品專利。發達國家大的轉基因公司以專利的形式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小公司如想使用這一技術就必須支付高額的費用,使得小公司無法與之競爭,長此以往,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越拉越大,大、小公司之間的利益爭奪也日益加劇。另外,發展中國家農民人多地少,不適合大規模的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會造成大量農民無地可種,影響社會的穩定。而且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的價值觀也產生了沖擊,如轉基因食品是否為進化產品、轉基因食品是否為自然的等,使得人類在轉基因技術面前不知所措。
總之,轉基因食品存在一定程度的潛在風險,人類應謹慎應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管理,防患于未然,使轉基因食品能夠更好地造福于人類。
參考文獻
[1]樊龍江,周雪平.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爭論與事實[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11-14.
[2][美]里夫金(Rifkin,J),付立杰等譯.生物技術世紀:用基因重塑世界[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05.
[3]黃志良.基因工程的應用及其安全性管理[J].生物學雜志,2001(3):32-35.
[4]NOTTINGHAM STEPHEN.Eat your genes-how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is enterring our diet.London & New York:Zed Books Ltd,1998:91-96.
[5][美]MAE―wAN Ho.魏榮楦澤美夢還是噩夢[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29-13l.
[6]李虎軍基因污染威脅中國生物安全[J].南方周末,2002,6: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