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通用技術

通用技術精品(七篇)

時間:2022-06-30 02:13: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通用技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通用技術

篇(1)

關鍵詞:通用技術;實踐;啟發;創造

中圖分類號:G633.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3-0016-02

通用技術是新課程改革中在普通高中開設的一門技術課程,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重點也是難點。作為一門新課程,它不同于其它傳統課程,其教學應立足實踐,提高學生課堂實踐素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在目前硬件設施匱乏情況下,組織好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活動呢?本人經過多次新課程的培訓和五年多教學實踐中的不斷探索,針對落實教學活動這一難題,談談個人的理解和做法。

1.認真領會課程標準,全面推行教材中的教學欄目

通用技術課程的課程標準主要包括:①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②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 ,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③立足科學、技術、社會的視野,加強人文素養的教育;④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反映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⑤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的多元化。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想讓學生理解整個技術設計規律,必須從教材涉及到的一般知識入手,全面推行教材中的教學欄目。我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學校的先進網絡教學條件,創設好教學情境導入,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探索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模式。例如:(1)《技術與設計1》的第一章講完,我就布置學生以身邊的技術發展為主題、讓學生多方收集資料,以手抄報、小論文、辯論賽等多種表現形式對技術知識進行梳理和充實。在學生上交作品中,技術知識內容充實,畫面形象生動。學生不僅學會收集資料和組織材料,還發揮個人在版面設計、繪畫、制作等多方面的才能,培養學生更加關注自然、人文、社會。并從中精選一部分,在校園內開展學習通用技術手抄報展覽活動,為學生更好地學習通用技術內容奠定了基礎。(2)如《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課本以陳晨同學設計制作木榔頭為例介紹設計的一般過程,如果沒有木榔頭教具,老師講解就顯得比較枯燥,本人到一位朋友開的木器加工廠,親自參與設計、加工,做了幾個與教材相符的木榔頭,拿在課堂上一亮相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找了幾位同學做了技術試驗。通過創設這一"很技術"的情境作為課的引入,使這節原本"很枯燥"的理論課上得豐富多彩,很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講設計一般過程,內容自然也輕松了許多。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設計一般過程內容的理解,課上還讓學生自己設計承重橋梁,其中不少學生作品也不乏新意,在課上互相展示一下學生也挺有成就感。

2.通過設計理念的交流,培養學生語言交流的能力

"茶壺里煮餃子,有口倒不出",這是形容一些人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的一句俗話。技術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例如,可以讓學生舉行作品設計交流會、對某個技術產品的使用情況和制作思路進行介紹匯報。每年學校舉辦的藝術節,我們都把學生期末的優秀手工作品進行公開展評,讓全校學生們都去參觀,并讓作品的制作者現場演示和介紹。教師也可針對與教科書中的某個知識論點開展分組辨辯論,鍛煉和培養學生語言交流的能力。我們在《技術與設計2》的《系統與設計》一章的教學中,每個授課班中舉行了辯論會,辨題為在一個系統中,各元素性能與整體性能之間的關系。把學生分為正反兩方(以3個人為一小組),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還把整個辯論會過程拍攝為錄像,以供學生們記念和保存。這樣的課堂既生動,又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3.燃學生設計激情,激發學生創造潛能

按照課程標準,技術是改造世界的。改造世界和認識世界不同的地方是,必須動手,不動手怎么改造世界?技術素養中有:技術知識、技術試驗、技能操作、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等特點要求。不是僅僅通過思考就能夠得到的,所以要想使學生提高技術素養,必須有一個不同于其它學科的課堂知識結構,課堂教學過程模式。例如:(1)老師首先在課堂上,呈現技術與設計的有關文字、圖片、視頻啟迪學生設計思路,落實操作項目,創建技術環境。讓學生在這個在過程中了解欣賞技術設計,點燃學生的設計激情。(2)利用生活中可以找到或買到的紙板、吸管等簡單材料,開展以班級為單位、個人或集體參賽形式的校級創意設計比賽。設計作品既有各種造型便攜式小板凳模型,也有時代感很強的奧運場館鳥巢、水立方、帆船,神舟六號飛船、埃菲爾鐵塔及橋梁等模型,(3)利用廢舊飲料瓶,組織策劃我校首屆"水火箭"科技設計大賽。其中多件作品無論從造型創意、個性風格、色彩及工藝制作設計上,既體現火箭發展的前瞻性,也達到了設計風格鮮明、色彩搭配合理、工藝制作精美的要求,其中有五件作品發射距離超過50米,還有一件作品取得發射距離100.1米的好成績。

4.會設計表現,培養視覺空間智能

視覺空間智能是指對結構、空間、色彩、線條和形狀的感悟能力。在通用技術中,圖樣、模型和符號也是一種技術語言,是培養學生視覺空間智能的很好載體。不管是把設計的產品形象地表達出來,讓別人理解看懂,還是理解產品,了解產品功能,都需要會繪制和識讀各種形式的圖樣,有的還要制作出它模型。草圖通常可以很好地反映產品的外觀,它能把設計思想變成一種可以用來與人交流的直觀形式。圖形在傳達物體的尺寸、形狀及功能方面比語言更有效,而模型能有效地將設計理念變成三維的現實。我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提供給學生各種優秀設計產品的圖片、實物、模型,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如在上《技術與設計2》中《結構與設計》一章中,為了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大自然中結構的精巧,我不辭辛苦找到了一個蜂巢實物給學生們看一看,摸一摸,學生們顯然對這黃褐色的蜂巢奇特的六棱柱體結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這十分精密的建筑工程贊嘆不已,并主動對六面形的特殊構造進行了探究。我適時地引導他們了解六面形結構的功能以及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飛機夾層、移動通訊機站,隔音墻等等),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又提高了他們的視覺空間智能。

5.展合作學習,塑造人際交往智能

加德納認為,人際關系智能是"察覺并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的能力。"人際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主要體現在與人的交往與合作中對他人表情、聲音和動作的敏感性據此做出的反應。

當今世界的任何一項技術的發明與創新以及生產與運用都離不開合作,合作不僅是人類的生存方式,還是人類達成某種目的的重要手段。我在通用技術課程非常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例如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動手實驗(造紙實驗)、分小組進行某個觀點的辯論、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進行案例的討論等等。營造了輕松自如的合作學習氣氛,降低學生的焦慮,使學生之間愿意溝通,愿意表達真實的思想感情。這樣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對合作學習的積極態度。

其次,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學會合作。合作技能包括善于傾聽別人的觀點、意見并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善于從別人的語言、行為中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和意向,并能據此對自己做出適當的反應和調整;善于堅持原則,說服別人,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等等。這些學生在辯論會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合作對于他們而言不再是一件為難事,而是一種共同承擔風險,分擔失敗痛楚、分享成功喜悅的經歷。

6.課堂評價促創造激情

我在學生評價上也動了不少的腦筋。我設計了一份課堂評價表,把隨堂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每節課前發給學生一份課堂評價表,讓學生們將自己的上課感想和創作的靈感及時地寫在上面,做到評價和教學同步,及時對學生的情況做出即時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及時發現學生寶貴的創造萌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把評價的時間適當地向后拖延,給學生留下充裕的時間,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 對學生的想法提煉加工,形成項目,申請專利,讓學生在學習思考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技術帶給他的愉悅。同時,學校的領導對此也非常重視,在學校建立了科技制作室,同時在學校禮堂舉辦了科技文化節,極大地鼓舞了同學們的創造熱情。

總之,面對通用技術課程,我認為:技術課程是以設計學習、操作學習為主要特征的基礎教育課程,我們教學工作者應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立足于學生的"做中學"和"學中做", 利用通用技術學科教材新穎,富有活力的特點,在通用技術課上培養學生在其它課堂上所不能提高和訓練的各種技能,為學生將來進一步的學習、生活以及進入社會大家庭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2》 江蘇教育出版社 顧建軍主編

篇(2)

(江蘇省連云港市外國語學校,"222006)

新課改實施后,通用技術課程推進取得一定成績,但通用技術師資隊伍建設仍然不理想。目前,課例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校本研修活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課例研究的前期準備

(一)開發課例研究平臺

開發基于網絡的課例研究平臺,主要包括課例觀摩、課例研討、問題聚焦、課例研究報告幾個模塊。具體操作過程是:首先,執教者通過平臺提交上課的視頻、教案、課件,然后課例研究組成員登錄平臺觀看教學視頻, 接著在課例研討區展開交流與討論,執教者總結研討的內容,在問題聚焦區歸納出課例的主要問題, 最后由執教者上傳課例研究報告。

(二)成立課例研究小組

課例研究是一個團隊的教師共同協作去計劃、教授、觀察和改進一個特殊課例的過程。常見的課例研究是基于校本的,通常情況下參加課例研究的教師是學校同一教研組的, 也可以邀請教研員、專家。組成一個課例研究小組,是課例研究之前必須要做的工作,課例研究的對象是一個團體,而不是一位教師。如在通用技術課例研究中,首先應由市區通用技術教研員成立一個研究小組,研究小組的成員由幾所學校的通用技術骨干教師組成,由教研員定期發通知,組織研討活動,研討活動在市展評課等活動中開展,其后在網絡平臺上進行研討。

二、如何確定課例研究的主題

課例研究的目的是有效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課例開發首先要確定主題,這在整個課例研究中起著重要作用,因為課例的主題直接決定課例研究的方向。實際上,課例研究的選題是動態的,在研究過程中也是不停地在“微調”,甚至還會重新概括主題。所以說,一個好的主題是通過課例研究最終確定的。

(一)從熱難點問題中尋找主題

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因此, 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 課堂教學中不同程度地貫徹了新的課程理念,但認真調查也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啟發式教學,存在“啟而不發”的問題,問題教學存在“滿堂問”的現象等。教師的課例研究可以從這些新課改的熱點問題去尋找主題。

例如, 許多教師不讓學生自主探究,為此,我們選擇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計2》中的“影響靜態結構穩定性的因素”作為課例進行開發,以“通用技術課堂學生自主探究試驗”為主題。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制定試驗方案、分工合作試驗、研討試驗結論,展示實驗成果等,實現了學生自主探究試驗的目的。

(二)提煉教學中的問題為課例研究主題

教育教學現場是問題產生的發源地,可以滋生大量的課例研究主題。教師要對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提煉, 發現主要問題,從而形成課例的主題。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技術與設1》第五章第一節“方案的構思”時,教師發現學生學習興趣不夠濃,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沒有發揮出來。于是,教師反思,得出結論: 可能是教材的案例不夠吸引學生。所以,將“活用教材與學習效果”作為課例的主題進行研究,對教材的結構和內容進行重組,巧妙地設計了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更樂于學習。

三、課例研究的操作

首先,設計實施課例。課例的設計與一般的教學設計不同, 它具有濃厚的研究意味, 要圍繞核心問題去設計。可以個人備課,也可以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共同討論教學策略,相互交流觀點,設計出課例的實施方案。

其次,研討打磨課例。組織研究成員現場聽課, 或者在網絡平臺上觀看教學視頻、教案和課件,研究組成員作為課例研究者觀察記錄本節課。然后集中研討,對整節課進行剖析,圍繞核心問題進行改進,確定課例后續研究的重點。由執教者對原來的課例進行修改, 然后再進行下一輪的教學實踐,并在網絡平臺上傳新的教學片段, 再討論、修改、實施。在反復循環的過程中完善教學方案,解決核心問題。

再次,反思課例。執教者在反復修改、實施課例的過程中, 有許多感受和想法,梳理、反思、提煉并撰寫課例研究報告。課例研究報告不拘形式,但內容必須聚焦主題,要有實踐的層面,也要有理論分析與提升。

篇(3)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師技術修養

作為通用技術課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們必須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與技術修養,如果要給學生一碗水,我們至少要有一桶水。

首先要吃透教材,看透教參,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有空余時間還可以看一些其他的技術方面的書籍,有許多的概念經過對比,自身了解的就比較清楚,可以豐富教學案例,有利于課堂內容豐富多彩。

其次要認真鉆研課程標準,明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吃透“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建構的通用技術課程的目標體系。

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

這門課雖然名為通用技術,但從頭到尾都沒有涉及某一門具體的技術,主要是講些關于技術的概括性、抽象性的知識,如技術的性質、技術設計的思想和方法等。如果照本宣科,學生難免會感到枯燥無味,抽象難懂。為了加強這門課的吸引力,筆者的做法是在完成每節課教學任務后,額外補充一些日常生活的技術問題、例子或是科技上比較前沿的信息。例如,飯煮熟后,為什么會自動保溫?電磁爐的工作原理等。學生對這些問題特別感興趣,既能認真聽講,又能積極參加討論。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授課效果

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既能提高教學容量,又能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更符合通用技術課的特點。因此制作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課件是多媒體教學的基礎。制作多媒體課件前需要準備大量資料,制作前要對已掌握的有關資料進行認真篩選,不能隨便拿來就用。首先要圍繞主題選資料。制作課件前要注意收集一些與課堂教學主題相關、相近的音像、文字資料,然后按照腳本的需要對資料的內容進行分類、梳理、取舍,如在準備“初識結構”這節課,事前要準備諸多典型建筑的圖片,而且大家越熟悉效果越好。從中挑選最合乎要求的,這樣才能達到突出主題的效果。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選擇多媒體素材,集圖文、聲像的綜合表現功能,將有效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的

效率。

多媒體引入課堂后,學生的主體性變得更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由于多媒體課件呈現信息的速度快,教師容易不自覺地加快課堂教學的速度,忽視與學生思維節奏合拍。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善于控制教學節奏。因此,在使用教學多媒體時,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全面規劃,合理搭配,適時展示,恰到好處,切不可牽強附會、既多又雜。

四、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提高效率

所謂精講,就是教師在充分把握教材、大綱和學生情況的基礎上,講解精辟透徹,畫龍點睛,抓住實質和關鍵,講在點子上。反之,如果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抓不住要害,講不到關鍵之處,即使講的再少也不能算精。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地追求少講,完全采取以學生學代替教師教的作法,是對精講的曲解。

講練結合,應是講與練的有機結合,即講練融合,講中有練、練中有講,在其過程中分不清哪是講、哪是練,才是講練結合的最高境界,而不是將一節課的教學時間機械地分成兩部分或若干部分,先是教師講,后是學生練,這是講與練的機械堆積,不是真正的講練結合。通過精講多練,講練結合,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向45分鐘要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學習了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三是要及時反饋,激勵肯定,讓學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要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形成自我實踐和反思的能力;四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在此基礎上形成同學之間相互促進學習的局面。

篇(4)

教材與教學內容:必修2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第一節《常見結構的認識》第二課時。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根據物體的結構形態能夠區分這三種基本的結構類型和受力特點。在這一節前面,教材已安排了一個課時:從力學角度了解結構的概念,并且分析結構如何受力。經過前面的了解,學生對結構有了感性認識,但是對結構在生活中的用途了解不是很深入,例如這里結構為什么是圓的,那里結構為什么是由一些細長的構件組成等。

“結構的類型”這節內容正是在這種認知沖突中、在學生對結構作用的需求中,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所以本節課是讓學生理解結構的作用。

二、預設的教學設計

題目是在通用技術教研組會議上布置的,雖然是校內的公開課評比,但是聽課的人有可能比較多(學校領導也有可能聽課),所以還是要認真對待。首先從一些技術網站找了一些教學設計參考,然后通過QQ群探討一些上課疑問(如在課堂做什么試驗最合適,結構類型的顯著特點是什么等)。漸漸的,我上課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信心也越來越足。

1.新課引入――圖片對比中引發興趣、產生疑問。

在引入新課環節時,我的設想是:通過圖片對比來導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結構的類型。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結構都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加深了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程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產生了疑問,為下一步學習做鋪墊。

2.有問共答――點撥回饋中突破難點、建構新知。

圖片展示時間不宜過長,大概控制在2―3分鐘內,然后就進入“有問共答”,我想象著學生會碰到一些問題:這些圖片結構的形狀不同,為什么受力的特點也不同,……這些具體的問題就正好突破了結構類型中的難點。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小組代表陳述,最后我點評和總結。

3.加強理解――生活中的結構對知識點夯實。

為了讓學生對結構的類型理解更深入,我布置了以下兩道題:

第一道:結構的類型的選擇,由陷阱設置,引入一個組合結構。

第二道:列舉生活中的殼體結構并說明這種結構具備哪些卓越的性能?(這里不需要小組討論,學生單獨完成。)

4.拓展提高――分層任務中面向全體、多元評價。

為了進一步了解殼體結構的受力情況,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做一個殼體結構的受力試驗。試驗的準備:乒乓球3個、紙板一張、書本。我設置了三個分層任務,主要考慮到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水平和能力。

任務一:要學生用準備的乒乓球和書做試驗,做到能夠做試驗。

任務二:在紙板上面盡可能放置書,能夠分析受力的特點。

任務三:試驗做完,要寫試驗報告。

三、現實的教學過程

經過幾天的準備、策劃,開課那一天,我滿懷信心地來到班級上課。一開始學生對圖片興趣很高,對圖片的思考也是一些很表層的問題,例如:這是水利方面的結構,那是汽車方面的結構等。后來經過提示,按照我事先設計的步驟,學生開始思考結構的形狀特點和受力特點,同時復習前面第一節課的結構與力(5種力)。通過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教師點評和總結的方式來學習這些結構類型的特點。接著仍然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步驟讓學生通過做習題來加強鞏固,有些習題因為設置了陷阱,有些學生掉在陷阱里,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跳出了陷阱,然后我對三種結構和一種特殊結構類型進行總結。最后一個環節是試驗環節,當我拿出乒乓球時,有些學生聽說做試驗,很興奮。但是當我把試驗的任務說完,要求大部分學生都要做到任務三時,有些學生就不是很高興了,做試驗還要寫試驗報告。下面的情況,就與我事先的教學設計不同了,有些學生就在那里玩乒乓球,有些學生干脆就不做了(4個人一個小組,每個組只有3個球),還有些學生在那里玩雜技表演,吸引了很多學生的眼球,場景相當熱鬧(有的在玩,有的在做),這個場面是開課前根本沒有想到的。最后,只有6組人在認真地做,能夠寫試驗報告的幾乎沒有,受力特點分析也只有少數組完成,所以最后點評只能解讀我的試驗報告和受力分析。精心準備的三個分層次任務,只有少部分學生完成了任務。

四、“預設”遭遇現實后的反思――生成

為什么這次“預設”的設計會得到如此結果?通過課后反思,我覺得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課堂應變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緊張等因素,我的課堂應變能力發揮得不自如。現在想來,我如果能夠及時改變任務或者降低任務,能克服緊張心情,冷靜從容,及時地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及過程,情況可能會好得多。

只要能達成目標,并非一定要自主探索,并非一定要分層次,實效性才是衡量課堂教學的關鍵。所以,課后我一直在想:如果只讓大部分學生完成前面兩個任務,也許就不會有那么多學生放棄實驗。或許做完了第二個任務,學生自己也會主動思考第三個任務。

2.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從這堂課我想到,教師事先準備的教學設計可能與現實的課堂有沖突。作為教師,面對這種現象,我們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雖然我們在課前已經做了充分準備來設計教學,但是要知道教學的設計只是一種預設,不能原封不動直接用于課堂上,在課堂上要合理處理預設與生成關系。試想,假如教師不顧課堂臨時所發生的問題,死板地按照計劃教學,學生在溝通過程中所撞擊出來的火花就會被掐滅,這將扼殺學生的積極性。要想生成有效的教學,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點,理性對待周邊的信息,有靈活的教學機智和調控語言和話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教學的生成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時間一久,學生的智慧潛能就會火山爆發般地顯露出來,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也就隨之大大地提高了。

篇(5)

【關鍵詞】通用技術 信息技術 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5-0093-02

通用技術是指除了信息技術以外的,內容較為廣泛,是區別于專業技術、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的技術。目前學校不管是使用哪個版本的教材,課本的內容都比較有限,相關的材料更是不足,若采用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那這種課堂將抹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自主創新意識。新課程理念引導我們:教學中要注重“授之以漁”,只有讓學生對通用技術產生了興趣,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科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承載文字、聲音、畫面、視頻等的多媒體課件,可以使通用技術的教學內容以圖文聲并茂的形式呈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需求,繼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另一方面通用技術課程內容設計面很廣,很多的知識或相關材料課本只是粗略地提到一下,并沒有做深入的研究或探討。這就需要師生從因特網上搜索信息,補充教材的缺陷。基于這些考慮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我提出了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進行整合的想法。

一 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1.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課堂成了教師表演的場所。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教師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同時也扼殺了學生的潛能。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整合后,教師可以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成課堂的組織者。通過這種角色的轉變,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與激發學生的潛能。

在講授《技術與設計1》第二章第三節“設計的基本原則”內容時。為了讓學生主動、輕松地掌握8個原則,我事先把學生分為4組,每一個小組負責講解兩個原則,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為了能更好地承擔“小老師”這一角色,都積極地上網搜索資料,并對資料進行了有效的篩選與重組。在最后的課堂教學中,每一組都以豐富、生動的圖片和視頻很好地詮釋了每一個原則。課堂效率非常高,課堂目標得到了很好的實現。使用信息技術的整合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感染力,使學生更好地走進通用技術世界,不但能輕松地掌握知識點,而且印象深刻。

學習《技術與設計2》第一章第三節“結構的穩定性”時,由于我校是農村學校,教學資源有限,沒有齊全的實驗設備。在研究“影響結構穩定性因素”時,我自己利用相關的物理知識,用木材、砝碼、彈簧測力計等材料設計了一套簡易的實驗裝置。在課堂演示時,由于學生人數較多,若不借助其他設備,后排的多數學生將看不到實驗過程及結果。于是,我請兩個學生上臺演示實驗并做現場的講解,同時利用攝像機將實驗過程放大展示在屏幕上,這樣每個學生都能知曉實驗內容。通過實驗,學生得出影響結構穩定的因素:(1)結構的形狀;(2)重心的位置;(3)底面積的大小。

2.巧用信息技術,活躍課堂

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給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感覺。特別是對課本中那些比較抽象的概念,我們可以利用動畫、聲音、視頻等,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便于學生掌握理解。

《技術與設計1》第一章第一節“技術的未來”這節內容,我們如果僅靠教材中蒼白的文字信息,根本無法使學生對技術的未來產生想象與憧憬。因此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的圖片:自動燙衣裝置、人體冷凍裝置、用作肥料的手機與電池、太空移民、睡覺時機器幫你鍛煉等。使學生對科學技術的未來有更直接的認識,同時也對學生的想象提供了模型與提示。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興趣濃、積極性高,自然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容易,教師教起來也就輕松了,課堂功效事半功倍。

在上《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第三節“三視圖”這節課時。本節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較為抽象,若只依靠傳統的“黑板粉筆+教師講解”的教學模式,效果可能不會很理想。因此我用CAD制圖軟件制作了3D的三視圖,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這樣學生通過CAD制圖軟件的運用學會了軟件運用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學會了三視圖的制圖原理,對三視圖的畫法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二 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所謂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的整合就是在原有的通用技術課程學習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通用技術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但如果脫離了信息技術的輔助,就會缺少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若把信息技術融入現有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將得到更好的提升。

如在上《技術與設計1》第三章第三節“技術的制圖”時,僅依靠尺子、圓規、三角板等制圖工具,要完成一個較完善、專業的制圖是有難度的。于是,我指導學生運用AutoCAD制作簡易的2D機械制圖,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機械制圖的難度,簡化了機械制圖的煩瑣性,同時也將設計方案以全新的方式呈現出來。

又如在學習“知識產權及其保護”這節時,我事先準備了一些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例:假冒“邦迪”牌創可貼案、百事侵犯小企業商標權被告倒、天津“泥人張”勝了“北京泥人張”等。將實際的案例與課本理論結合,引導學生參與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激發了學生思想的創新。利用信息技術強大的搜索效果,學生很快掌握了知識產權的意義,意識到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再比如在學習《技術與設計1》第四章第二節“木工工具及設備”時,由于我本身是信息技術出身,對多種多樣的木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不甚了解,同時學校周圍也沒有合適的工廠參觀。基于此情況,我搜索了各種木工工具的使用視頻教程及使用注意事項。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教師本身技術不全與教材內容不足的缺陷。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后,在接下來“簡易木質板凳”的制作過程中,學生使用工具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動手能力有普遍的提升。

三 提高通用技術教學內容的先進性,豐富教學內容

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這就要求通用技術教材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教材往往跟不上技術發展的腳步。若我們僅依靠教材的內容或案例來進行教學,就忽略了通用技術課程的先進性。因此,我們需要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注意引導學生從身邊的技術內容延伸到高新技術、未來技術。

比如在上《技術與設計1》第一章第三節“技術的兩面性”這節課時。教材中的案例明顯滯后,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此我將學生帶到機房,將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代表技術正面影響與反面影響兩個觀點。請學生通過因特網搜索各種技術帶來的正反面影響,并進行課堂競賽,看哪一組的同學找到支持自己組觀點的案例較多。在這過程中,學生積極性高,不斷找出現代先進技術給社會帶來的兩面性影響,學生對技術的兩面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利用對技術兩面性的認識,正確利用技術,為社會做出貢獻。

又如學習《技術與設計2》第四章“控制的手段與應用”時,教材中的案例固然經典,但無法使學生掌握更前沿的技術。因此,我打破了教材的局限,通過網上獲取信息,通過具體的“控制畫面”介紹控制的作用。接著,我在多媒體課件中,充分體現現代社會的高新技術,介紹了音樂噴泉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自動熱酒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神舟十號”帶領我們遨游太空,精密制導導彈對所選目標進行準確無誤的攻擊等先進技術。學生通過這些展示的畫面,懂得控制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自豪感,更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學習技術的欲望。

教育教學過程就是一種摸索與創造,通用技術的教學要有較好的效果,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利用一切能提高教學質量的因素。信息技術作為這些因素中至關重要的一種,我們應該對它進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學好通用技術,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最終提高創造力。簡而言之,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給通用技術教學帶來的極大益處,積極倡導兩者的有效整合,力求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中獲得最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孫世強、鮑瓏、陳玲玲.技術與設計1[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0

篇(6)

關鍵詞:實踐 展示 交流 優化

在通用技術課中培養探究能力,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存在每一個教學內容之中。這就需要老師們認真分析教材的每一個環節可以培養什么探究能力的因素,并逐步將這個培養過程形成體系,構成一個完整的培養系列。我們在教學中應當有這個自覺性,也要有探究精神。

在理論的指導下去完成動手實踐環節。我的技術制作課的安排,首先都是先對蘇教版第三章第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進行溫習。在這里提到一點,通用技術作為技術課,注重實踐,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把握,這是立足教學的兩個基本點,都不可放松。畢竟教材是以文字理論的形式出現,書本上的內容是將前人在技術實踐中所積累的精華,教給學生,這是學生獲取間接知識的主要途徑。立足教材,設定準確教學目標,才能更好的進行實踐項目的策劃,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起初我認為,只要場地,材料,工具準備妥善,相關知識儲備充足,基本就可以應對了。這時有幾個學生在制作課前,就來辦公室問我,“老師,我們想做一個木制水杯架,想用鐵絲連接固定。但是這個鐵絲怎么截取一段呢,用剪子嗎?”聽到這,我從抽屜中拿出了鉗子,指出了如何用鉗子來截取鐵絲。通過這個事情,我了解到,技能知識的儲備同樣重要,這關系到課堂效率,于是今后在課上要求學生對各種可能涉及到的制作工具的使用,加以掌握,或通過網上查詢,或通過咨詢老師家長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對課前知識儲備和相關技能儲備,要在課內課外時刻提醒著學生,“不打無準備的仗”的思想要貫穿始終,這是一種意識的培養,或許,這就是一種技術素養。

課堂上所展示的,所進行的只是技術制作課的一部分。課前大量的準備工作更占主要部分,尤其提到制作的目的性。問學生一些,你要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受何啟發等等,帶著目的性去調查需求、處理分析信息、發現與明確問題,這是設計的開端。時刻謹記“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提出設計項目,明確設計要求。下面這個實例,是學生對學習生活中每天遇到的問題,書立擺課本容易阻擋視線,課本數量多占用了課桌的大部分空間。于是想通過一定的設計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組的學生發現并明確了問題,制定出設計內容。這是課前準備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比如我在《穩固結構的探析》一節,課堂實錄:

師:你們小組4名成員,從材料準備,分工情況,制作過程的意外情況處置,與初期草圖設計是否一致等幾個方面談一下。

生:材料準備的比較充足,大體分工,有設計草圖的組長指揮,兩名成員進行底部支架的設計,一名成員制作上端的平板。至于意外情況,我覺得用皮筋連接略顯吃力,不過熟悉了之后,就順手些了,恩,基本與草圖設計一致,利用了桁架結構并且融入很多三角形,應該比較牢固和穩定了。

師:那評價你的模型,主要出發點你會選擇什么?

生:當然是穩固。

師:那是否穩固,如何得知呢?

生:……

生:技術試驗。嘗試,檢驗之。找點東西壓一壓。

(很自然的拿起書桌上的書本)

師:那你拿這些書質量多大?

生:……

師:不妨拿一樣的。

生:對呀,字典來也。

師:設計制作方面還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嗎?

生:可以試著用質地更加結實的木條來制作,相信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過這樣的對話引導,相信學生,從展示交流,技術試驗,評價優化,測試評估多個角度去理解模型制作帶來的重要作用和深層含義,比如此案例中,學生會深刻認識到“技術試驗就是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是把主動的實踐意識和嚴謹的操作習慣有機的結合起來。

學生最終制作的模型或是原型,進行亮點上的闡述。亮點這個詞還是來自于我的一節技術制作課上,教學目標,通過實踐項目,讓學生體會設計的一般過程。有一組離黑板很近的同學,就對黑板擦的材料做了一個小小的改動,就地取材,窗簾的一小段下腳料,(圖3)結果在實踐中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接著學生說:“老師我這個點子是不是很亮哦。”“當然,這就是創新,就是這么簡單呀”我鼓勵的說道。的確,“亮點”的出現既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制作設計價值所在,意識到價值體現在創新,認識到創新是設計制作的靈魂;又能讓學生通過自己對亮點的介紹,有小小的成就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潛移默化中認識到,作品中的亮點正是來自于對身邊生活的觀察和積累,創新離我們很近,只要敢于發現,善于構思,勤于實踐,善于就地取材,合理利用,“生活就是可以更美的”。技術探究不是模仿,而是優化創新。

篇(7)

然而,在目前的通用技術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對現成案例棄之不用,挖空心思地去想一些“大題材”;沒有真正理解案例設置的目的,對之隨意發揮或蜻蜒點水一掠而過;不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一味“拿來主義”。實際上,為了消除學生對新課程內容的畏難心理,教材編寫人員精心選擇了大量貼近現實生活的簡單實例。這些看似簡單的實例,其中卻蘊涵著豐富而深刻的技術原理、思想和方法,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

例如,在講“技術具有保護人的作用”時,不少教師拋棄了教材上的案例“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而舉服裝的發展,從樹葉、獸皮、紡織到印染技術。雖然從字面上來看,“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這個案例很簡單,但學生并不一定能理解這個案例是為了說明技術發展的原動力在于人的基本需求;更不一定能理解在思想方法方面,這個案例是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技術問題、分析技術問題;另外,從技術史的角度來說,燈火作為人類文明的象征,用它來說明技術價值,更具有典型意義。“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案例是一個充滿人文意蘊,飽蘸人文筆墨的人文素材,體現了觀點與材料、歷史與邏輯的高度統一,使“以人為本”的核心技術觀得到揭示和高揚,是引領全書的邏輯起點。像這樣一個具有典型教育意義的案例拋之實在可惜。因此,案例的使用,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教師應在教學中靈活深入地挖掘,理解、領悟其中所蘊涵的技術原理、技術思想和方法。

由于通用技術學科的綜合性,決定了一些例子可能會重復出現在不同的學科教材中。教師應區分技術課程的案例與其他課程案例的不同研究視角,充分利用好教材這個重要的文本資源。比如在講到“技術與自然的關系”時,為了說明“技術可以使我們合理充分的利用自然”,書中引用了《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館》的案例,都江堰,學生在歷史課或地理課上都學過,但在通用技術課上引用這個案例,目的是要從技術的角度來分析,都江堰是人們科學地依靠技術、改造自然,保護自然并與自然保持和諧共處的友好關系典型。

新課程提倡教師活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應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在理解教材案例思想內涵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行案例替換或重新設計,但要注意把握好角度。

比如,我在講到“技術的性質”這一節時,對“助聽器的發明”這一案例就相應地進行了替換。助聽器解決的是“聽”的問題,而目前我們的學生在聽力方面基本都是正常的,對于助聽器這一技術產品比較陌生,相反地,在“看”這一方面卻存在很大的問題。因而,我在設計案例時,就從同學們戴的眼鏡入手,既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又能引起學生討論的興趣。學生很容易就得出眼鏡這一技術產品所解決的既不是吃的問題,也不是穿的問題,而是為了使視力有缺陷的人清晰地看到事物,更好地與外界進行交流。最后,我還以“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別讓這扇窗戶蒙上灰塵”做為結束語提醒學生要注意用眼衛生,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將“聽”改成“看”,看起來是“換湯不換藥”,但這一過程滲透著“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理念。

課本中案例的呈現都是有目的的,都是為了說明某一知識點而精心設置的。比如在講到技術的創新性時,課本中用到了兩個案例:“瓦特蒸汽機與第一次技術革命”、“顯示器的革新與電視機的創新”。有的教師只選取了其中一個,而對另一個棄之不理,這就違背了案例設置的初衷。在這里,為了說明技術創新的兩種表現形式(技術革新和技術發明),而選取了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第一個是為了說明技術發明這一形式,第二個則是為了說明技術革新這一形式。在這個環節,考慮到通用技術與信息技術作為技術領域的兩門學科,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因而,我又引導學生從技術創新的兩種表現形式來看信息技術。計算機做為信息處理的重要工具,在它身上我們既看到了發明也看到了創新。很多學生脫口而出“ENIAC”,接著我和學生一同回顧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情況,在此基礎上,我又提出 “從計算機發明到現在六十多年里,我們是否停留在ENIAC那樣的龐然大物階段”在這個問題的指引下,學生順利地說出了計算機發展經歷的四個階段:電子管、晶體管、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通過這一師生互動的環節,我深深認識到:不要把案例像雪團那樣一下子拋給學生,這樣就失去了思考的樂趣,就不會有成功的喜悅感。

新一輪的課程強調對學生三維目標的培養,尤其注重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度目標的實現。對于技術領域,這一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因而,對于課本設置的案例,一方面從知識方面引導學生掌握其中的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樹立對待技術積極的情感態度和科學嚴謹的精神。在這一過程中,平等的師生對話是幫助學生搭建知識、培養情感的良好平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极品人妻老师的娇喘呻吟|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国产女人高潮叫床视频 |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孩交| 性一交一乱一色一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中文人妻av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乱来乱子视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欧美猛少妇色xxxxx|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18成禁人视频免费| 午夜久久久久久禁播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毛|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小12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吞精| 色视频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app| 十八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意大利xxxx性hd极品|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r级最新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免费碰碰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欧洲-级毛片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