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4 10:06: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報紙職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對于咨詢行業而言,各省(市)對于職稱論文重復率的標準設定略有差異,大多會設置在20%-30%左右,有些會在當年的評審通知中明確,有些省份未做明確但實際上會進行處理。因此,擬參加評審的人員要結合所在省(市)的重復率標準,在前使用軟件進行檢測,對于重復率較高的文章要認真反復修改,直至將重復率嚴格控制在20%以內。以前曾看到有評委爆料說評審時發現有評審人員全文抄襲自己的文章,這種情況下即使僥幸通過也會被評委投反對票。但并不意味著整篇論文都需要是作者自己原創,論文創作時要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吸收消化,按照自己的邏輯和語言進行整合,同時應在論文中或參考文獻中加以注明。
第二步驟是要過內容關。論文質量直接影響評審時科研部分得分,而創新性、實用性、可讀性是衡量職稱論文質量高低的三個重要標準。創新性是指論文內容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突破,能夠提出新觀點、新工具、新方法、新操作或新啟示,進而進行有理有據的論證,形成作者的一己之見,使論文對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不同,職稱論文大多是實務文章,選題應源于具體財務實踐,又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指導實踐,因此論文內容不能僅限于理論介紹、背景描述,而應將重點放在應用啟示、管理對策上,即使是理論型文章也要著眼于對理論成果的應用探討。可讀性是指論文內容要寫得通俗易懂,在文字使用上要生動活潑,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對于較為復雜或枯燥的理論、原則、規范等應盡量通過鮮活的案例、具體的操作等形式來進行演繹和闡釋清楚。同時,論文選題、內容最好能和作者過往的工作經歷相匹配,如制造業從業者宜圍繞制造業財務管理的內容展開,盡量不去挑戰所在行業之外的研究領域,用于高會評審的論文選題應圍繞單位或行業的經濟學、財務、內控等問題展開。
第三步驟是要過細節關。一是要合理安排論文的發表時間。論文通常在通過經濟學中級職稱以后就可以著手準備,在預計參加評審前的2-3年內均衡發表最好,切記不宜在截止時間前的最后1-2個月才發表,以免給評委留下突擊發表的不良印象。二是要合理安排論文的篇幅字數。一般來講,除了要滿足所在省份對論文字數的基本要求之外,實務論文的字數不宜過多,但也不能過少。字數過多會顯得論文拖沓冗長、啰啰嗦嗦,對于發表在收費期刊上的還有要多交版面費的問題;字數過少會導致很多問題分析的不夠透徹、不夠充分,讓人感覺研究不深入,讀起來會顯得余尤未盡。參考實務期刊的征稿要求,文章字數宜控制在3000字-5000字左右。三是要留意與其他科研項目的疊加。除進行論文創作之外,編寫(編著)書籍、參與(主持)課題也是科研能力的有效證明,申報人員要善于把握機會,積極參與專業課題的申報、書籍的撰寫,特別是由國家財政部、各省財政廳(局)、各省經濟學學會立項的課題。四是要留意論文創作的行文規范。論文標題和結構要合理,論文語句要通順,應避免明顯的病句、錯誤的用詞,也不能出現明顯的錯字、別字。五是要留意評審時論文提交的規范。提交論文紙質材料的,要包含雜志封面、有刊號頁、當期目錄(最好用熒光筆劃出送審文章的標題)、正文等;提交論文電子版的,要記得預留時的電子版,文章排版要整潔,字體字號要美觀大方,不能引起評委的反感;發表多篇論文的,主送論文要用最能體現申報人科研能力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綜合性科技期刊;地方經濟;輿論引導;信息傳播;溝通協調
科技創造財富,科技引領未來。作為展現當地科技工作的窗口和知識傳播的平臺,地方綜合性科技期刊要在科技發展的浪潮中順勢而行,發揮自身特點,將雜志的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有機結合。這要求期刊有一個明晰的辦刊思路,將科技兩字貫穿始終,做深、做透科技這個大文章,只有心系地方經濟發展才是期刊生存和發展的活力所在。
1地方綜合性科技期刊發展現狀
一直以來,綜合性科技期刊在傳播黨和國家的科技方針、政策,科技法律、法規,科技發展動態和科技管理工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科技事業的日益繁榮,綜合性科技期刊普遍存在著規模小、體制落后和思路狹窄等問題,已經難以適應發展的需求,亟須走出“小科技”,融人“大科技”。
1.1地方綜合陛科技期刊存在的問題
1)辦刊意識不強。目前,多數有著政府背景的綜合性科技期刊還依賴于靠上級管理部門給予一定的補助、收取微薄的論文版面費來維持生存,對于刊物的未來.辦刊人缺乏統一、明晰的辦刊思路,市場經營意識和雜志品牌意識淡薄,嚴重影響著刊物的發展。
2)內容與風格缺乏特色。許多綜合性科技期刊的刊名大同小異,雜志的整體風格類似,基本以刊登職稱論文為主,缺乏自身風格和亮點。此外,為了降低運營成本,還人為地將雜志采訪、報道、活動策劃等功能省略,取而代之刊登文件、領導講話、過時消息等一些枯燥乏味的內容,嚴重影響著刊物的可讀性。
3)脫離實際、視野狹隘。一方面,關系稿、人情稿、職稱稿等充斥版面;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調查研究和實踐探討,無法從更高的角度深層次挖掘和展現當前的科技發展成就。及時分析當前社會經濟熱點、難點問題等。
1.2地方綜合性科技期刊承擔的責任
1)社會責任。綜合性科技期刊既是黨和政府重要信息的者,也應是社會公共信息的者,起著二者之間相互聯系的紐帶和橋梁作用,既有公共產品的性質,也有產業的性質,因此,也必須要有社會公益意識,承擔社會責任。
2)分析報道的責任。雖然雜志的特點決定了它不能像報紙那樣及時報道瞬時新聞,但應借助于專業學科的背景知識,更深層次地挖掘內涵,詳盡闡述所涉及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綜合性科技期刊要在眾多雜志中脫穎而出,更應牢牢把握與科技相關的各個領域,發揮雜志特點,確立自己的地位。
1.3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綜合性科技期刊助力
1)在綜合性科技期刊缺位的情況下,對地方經濟發展研究較多的還是大眾期刊,關注的焦點也只是集中在現象報道、宏觀建設、觀念改變等方面.缺乏專業背景的它們在遇到具體問題時仍無法深入解決。所以,綜合性科技期刊應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從科技的角度擔當起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任。要針對當地經濟解決實際問題。
2)一批綜合性科技期刊的探索已初現端倪。《華東科技》《今日科技》《太原科技》等雜志紛紛改版,引進大眾期刊的成功經驗,一改過去“論文期刊”的面貌,以各地指導科技工作窗口、企業科技顧問、科學生活向導為主要內容,使雜志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有了一定的指導性和權威性。用事實證明了綜合性科技期刊可以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2綜合性科技期刊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大有可為
2.1宣傳典型為自主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1)宣傳區域科技經濟發展焦點。把握區域經濟命脈,結合科技發展動態,破解發展難題,積極探索符合地方市場經濟規律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雜志內容,宣傳報道各地推進自主創新、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經濟建設方面的新思路、新舉措,以及在產學研合作,促進技術、市場與資本緊密結合等方面的案例。
以《今日科技》雜志為例,作為浙江省科技廳主管的一本綜合性科技期刊,該雜志自2005年改版以來,不斷在科學技術廳、科學技術局、科技型企業和科學大眾之間尋求平衡點。開辟了“資訊·觀察、產業·財富、研究·創新、科普·時尚”四大欄目,一方面,報道全省科技動態,宣傳各地科技局的重大科技舉措;另一方面,廣泛聯系科研工作者,關注大眾焦點。其中,每期的一大看點就是對縣域科技經濟發展亮點的宣傳,這是編輯人員在結合當地區域特色和政府部門的匯報材料的基礎上,經過策劃、提煉而來的,如“景寧創業富民名茶科技強縣”“鹿城:打造自主創新溫州模式”“汽車科技涌動路橋”等一系列展現區域發展特色和風采的專題,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健康發展,而且成為各地交流經驗的平臺。
2)宣傳企業自主創新典型。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一旦選擇好典型案例,大力宣傳企業自主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就能引導企業從重視基本建設、技術改造的擴大再生產轉移到重視技術創新上來,進一步促進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為地方企業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氛圍。以《今日科技》雜志為例,《飛躍集團——核心技術創新戰略》《海正集團——博士后創新戰略》《“珠光”為世界刺繡無限光彩》等系列文章在“自主創新浙江行”欄目中的集中反映,展現了浙江民營企業“在自主創新中迅猛發展”的新風貌。同時,激勵了更多的企業轉變觀念,積極投身到自主創新上來。
3)宣傳科技相關部門的成功經驗。重點宣傳地方政府、科技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構筑公共科技創新平臺的成就和打造一流區域創新體系,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環境方面的新舉措。這對新時期轉變科技行政部門工作職能和工作方式,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學決策水平,擴大科技工作影響力有著特殊意義。《今日科技》雜志在2006年第6期,以較大篇幅刊登了位居“全國經濟百強縣(市)”第5位的慈溪市在開展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的基本做法,即“政策引導、主體培育、平臺打造、載體帶動”,從科技工作的角度歸納和總結了近年來慈溪市委、市政府以自主創新推進慈溪率先實現科學發展的成功經驗。同時,與各地科技局密切聯系,為當地的科技局長開辟了“創新大講堂”欄目,使科技局長的工作思路和聲音能在雜志上進行廣泛地交流、引起爭鳴,為其他地區開展科技工作提供了借鑒。
4)宣傳科技創新人才。綜合性科技期刊應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加強對科技人才、科技先進集體、科技系統先進模范人物和先進事跡的宣傳報道,在科技創新方面樹立學習典型,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輿論環境。
2007年,《今日科技》雜志開辟了以反映科研人員的歷程、風采、成就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欄目“科研人生”。宣傳報道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中國計量學院院長林建忠,執著追求再造龍泉青瓷冰裂紋絕技的工藝美術大師葉小春等人物,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深入挖掘、真實再現”,科技雜志以其特有的角度宣傳科技工作者,樹立了科技創新人員的典型。
2.2傳播信息為區域發展提供信息支持
1)政策信息。針對政府部門最新的方針政策、發展規劃、調研統計等重大信息,深入解讀其中涉及科技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時回答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綜合性科技期刊背靠的就是“科技”,對政策解讀的優勢是其他刊物無法比擬的。
例如,《今日科技》開辟了“本期特稿”“權威推薦”等欄目。作為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的輿論陣地,該雜志對浙江省科技發展新舉措、科學技術廳政策法規、重大決策等都能夠及時分析解讀。
2)農業科技信息。當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時期,農民對技術、管理、經營等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為農民提供農業科技信息必將為我國傳統農業注入新的活力。
《今日科技》雜志的“聚焦三農”欄目應運而生。《寧海“紫甘薯”種出“生命軟黃金”》《創新科技特派員服務機制提升支農水平》《稻魚共生:一號農業文化遺產》等文章深受農戶歡迎。一方面,探索了農業科技發展的道路;另一方面,為轉變農民思想觀念,宣傳科普知識,提高農民種養殖水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國內外發展動態。就浙江經濟而言.雖然經濟發展迅猛,但仍是資源小省,問題突出。眾多企業缺乏長遠目光,在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利潤不斷下降,缺乏競爭后勁。因此,作為雜志媒體就應關注、追蹤前沿,甚至預測趨向,幫助企業在產業轉換升級當中發揮導向作用。同時,還應以媒體的寬廣視野為區域科技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科技要聞”“科技在線”“科技廣角”等欄目就針對國內外最新技術、產品和動態予以報道.透視其中的關鍵。如《科技時代資訊前沿》綜合反映了國外最近科技產品,讓讀者了解與掌握了最新國際化產品。
2.3策劃活動積極發展版外經濟
1)策劃評選活動。2006年,《今日科技》雜志社承辦“2006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創新青年標兵”推選表彰活動,正式啟動后,反響巨大。來自全省各地的科技部門、科技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踴躍推薦,積極爭取國內首次科技自主創新青年標兵的推選名額。
通過評選活動,《今日科技》雜志發揮了科技期刊整合不同資源的優勢。一方面,極大地提高了雜志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通過推選、表彰高素質的、具有蓬勃創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展示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樹立標兵和模范,引導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積極投身于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建設中。
2)舉辦論壇。目前,眾多媒體都通過承辦論壇來共同為社會經濟發展獻計獻策。《今日科技》雜志通過承辦“首屆浙江省科技企業家論壇”,為浙江省的優秀科技企業和優秀科技企業家提供了一個展示自主創新成果、總結自主創新經驗、交流自主創新思想、暢想自主創新未來的嶄新舞臺。通過雜志的影響力,邀請政府官員和企業家們做精彩演講,多角度地討論了浙江省企業如何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科技強省戰略的實施,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科技下鄉。綜合性科技期刊可以借助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和集中的科技網絡,為地方經濟發展牽線搭橋。《今日科技》雜志在數次科技下鄉中,不僅給廣大農民帶去了豐富多樣的科普書籍.而且根據當地特色帶去了一些實用技術。甚至.編輯部還組織人力,對口與地方政府創辦試點性質的企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科技結對楓樹灣”就是典型的例子。不僅給該村農民送去科技書籍、科教光盤等科技物品.還與村干部和廣大農民進行面對面的座談.心與心的溝通。特邀科技特派員到楓樹灣村為該村楊梅種植戶舉辦了一期別開生面的培訓講座;暢談科技結對的3年計劃和近期具體事宜,設計推出楓樹灣村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楊梅禮品包裝盒:提出“科技結對,產業創新.典型引路.跨越發展”的戰略思路;商討楓樹灣村楊梅市場招商引資、申請省級綠色農副產品認證、開辦楊梅技術培訓班、舉辦楊梅大會等內容,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烈歡迎。
一、網絡中的地理資源信息
互聯網上提供的可以作為中學地理教學參考的網站有兩大類型,一類是資源型的,另一類是教學型的。所謂資源型網站是和地理教學內容中各類知識點相關的信息網站。教學型網站與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有直接關系,它提供有關教科書、教學參考、習題練習、教案設計等地理教學內容。地理知識可謂包羅萬象,前者所涉及的范圍比較龐雜博大,所有可以為地理學習知識點提供參考和借鑒的都屬于此種類型,職稱論文它們并不為地理教學所專用。網站共同要素包括地理時事新聞報道、教案、資源庫、試題課件、本地科研課題及成果展示。
網絡信息資源有很多優勢。信息的儲量大,儲存方便,通過信箱儲藏和網絡硬盤的儲藏,可以更新和節省資源空間。這些可以克服紙質的信息資源常常容易被丟失和丟棄的現象。網絡里信息的更新非常快捷,比如在高考之后的高考試題會迅速地在網絡中出現和傳播,顯示了信息的更新和傳播速度快,使我們能夠快捷和方便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源。
網絡中常常有人們在現實中很難獲得的資源。像人教出版社網站在網絡里面為教師提供了大量的配合教材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方便,在現實中教師很難獲得的教學資源在這里就非常容易獲得,里面有試題、有教學建議、有教學方法和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還為地理教師提供了交流和發表建議和意見的平臺,出版社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的支持來提高所出版教材的質量,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目前的新課程改革對于考試和高考有導向作用的信息是大家比較關注的熱點,教師要經常從網絡中予以重視和關注。最新的考試綱要、考試動向和學習指導等信息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導向和指導作用,需要教師從網絡中經常查詢這方面的信息,從而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及其努力方向具有指導作用。
二、教師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1、教師對于信息社會的不適應
目前還有很多教師對于網絡存在陌生現象,有的教師家庭里面沒有通網絡,而單位的網絡資源又不能夠滿足需求。網絡是需要經常摸索和習慣的,沒有經常的接觸,就不可能熟悉。有的教師不會上網,不會運用網絡查找教育教學的相關信息,不會申請和利用電子信箱,不會在線聊天。還有極少數教師對于網絡有排斥心理,認識不到信息對于人的發展和教師教學的重要作用。缺乏網絡支持的教師還是依靠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來獲取信息,依靠數量有限的紙質教學輔導材料,不會獲取和使用電子版本的教學資源,教師的視野狹窄,影響新課程標準教學工作的進行。
2、教師在時間上的困難
教師一般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壓力大,沒有很多時間進行網絡中地理資源的查找,只能利用夜間或者其他休息時間來尋找地理教學方面的網絡資源。這樣就使地理教師的網絡教學和其他信息資源的需求與查找時間相矛盾,而同類教師查找的網絡地理資源有時候還常常雷同,導致重復勞動,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3、網絡信息和資源的有限性
不是所有的信息和資源都能在網絡里面直接找到。例如,中國地圖出版社的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就無法在網絡里面搜索和下載到,這就需要教師在獲得教學資源的時候通過其他方式獲取,比如通過出版社、書店購買紙質的教育教學資源。
4、教育管理部門及學校條件資源限制
學校這方面條件可能滿足不了教師對于網絡地理信息資源的需求,特別是缺乏網絡地理資源信息的整合,導致教師常常獨立尋找資源和處理資源;教育管理部門缺乏教育教學資源信息。
三、需要采取的措施
1、提高教師適應信息社會的能力
學校可以采取目前比較流行的辦法,像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人自學的方式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請專家開講座,請同行的教師互相幫助,配合個人的努力自學,盡快適應信息社會對教師素質的需求。
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培訓使教師獲取地理教學信息的能力,教師也需要經常關注地理科目和相關科目的信息變化,大量儲存地理教學信息資源,篩選和處理所需要的信息資源,為教學工作服務。教師要建立自己的資源庫。網絡具有儲藏資源的作用,把試題、教學設計或其他教學資源儲藏起來,通過網絡的儲藏,建立自己的資源庫,集中在自己的博客或者電子信箱里面,在需要的時候調出來使用。根據資料的性質進行歸類,按照類別來儲藏,在以后需要的時候也按照類別查找和下載使用。
2、多進行網絡交流,學會使用網絡的各種功能
網絡環境下,地理教師可以建立地理博客,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把自己的教學反思、感想和教學材料進行交流和溝通,可以交往地理界的朋友,坐在計算機前面就知道外地的地理教師是怎樣工作的。網可以通過地理群直接在線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直接詢問地理問題,尋求在線網友的回答,甚至可以通過視頻進行交流,達到以地理會網友的目的。課改就是要教師有自己的教學思想,與國家發展和地理相關的熱點信息也是地理教師要經常了解的信息,也是地理界學者比較關注或者對考試有一定導向的內容,教學必然要面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戰場。這是新課標的期望,也是地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的需要。教師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會在交流過程中逐步提高。
地理教師要能夠熟練地使用電子郵件、郵件列表、新聞組等Internet工具與其他教師就作業、任務和信息問題進行交流討論;能夠掌握和熟練使用Internet瀏覽器、電子郵件、在線圖書館目錄、雜志和報紙索引、全文電子資源的功用;利用Web瀏覽器和搜索引擎、在線圖書館目錄等,從多種信息源檢索和獲取信息;學會利用FTP進行資源下載和上傳數據、文檔,利用電子表格的數據庫統計數據;能夠根據教學目標有效地搜集和選擇各種地理信息;能熟練地利用文字處理、圖像處理、電子表格、Web網頁制作工具等來創建文檔、圖像、圖表、Web網頁,以進行信息集成;能熟練使用閱讀、訪問、討論、參觀、實驗、檢索等信息獲取和采訪、觀察、實驗、問卷調查、圖書館和光盤的利用等信息搜集的方法,培養信息運用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3、同科教師的資源加強共享和交流
對于相同科目的教師,因為教學的相似性而需求資源相似,所以查找的資源也類似,這樣,為了避免工作的重復,教師之間需要加強合作,形成互助合作的氛圍,共同促進本學科教學工作的提高。這樣可以通過分工的方式查找和篩選整合資料,實現資源共享,節省時間,形成合力。
4、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要盡力為教師提供支持
學校盡力為教師提供多媒體和網絡的支持,提供相關的硬件、軟件和網絡服務系統,促使教師盡快熟悉網絡和熟練處理網絡教學信息的能力,以適應新課改對于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教育管理機關需要建立能夠進行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適應教學信息化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