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4 07:58: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稱評審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長期以來,有很多人混淆了“專業技術職稱”與“專業技術職務”的概念。正確的理解是:“專業技術職稱”即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是反映專業技術人員過去學識、能力、成就和貢獻的等級標志。職稱要通過專業評審組織評審或者考試取得,只能作為專業技術人員應聘的參考依據,只有聘任以后才能享受相應待遇。“專業技術職務”則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設置的有明確職責、任職條件和任職期限,并需要具備專門的業務知識和技術水平才能擔負的工作崗位。“職稱”是一種稱謂,一旦授予,終身享有,屬人才評價機制范疇;職務是根據工作任務需要而設定的職位,是要求一個人承擔的責任,屬人才使用機制范疇。
2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和職務聘任的主要誤區
2.1職稱評審工作的誤區
在我國,高職教育屬于高中后教育,是以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職業教育,它兼具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和職業教育的較高層次。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的職稱評審標準和評審組織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政策導向方面,例如湖北省,到2013年為止高職院校教師在評審教授時仍然是依據普通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一刀切、一把尺子”的標準,并與普通高校教師混和評審;有的省份雖然也出臺了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政策文件,但基本上還是普通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的套用版,沒有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具體實施方面,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也普遍存在“四重四輕”的誤區。
2.1.1重科學研究,輕教育教學
目前,各省市組織的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教師的論文數量、主持科研項目都有硬件指標要求,卻對教學工作中講授課程門數、總教學時數有下限要求,反而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和服務育人等要素缺乏足夠的科學考查和評價。因此,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最后被演變為以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論文的多少來論英雄,這種評審機制往往導致對從企業引進的高技能型人才因科研成果較弱而難以晉升職稱,而那些無行業、企業工作背景的高校畢業生卻憑著科研優勢而順利晉升職稱。并且在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條件中,對高職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考核缺乏可操作性,造成教育教學業績突出者大多沒有相應的優先條件,反而一些教學質量不佳、育人成績平平的老師,憑借較強的科研業績順利評上了職稱。因此,許多教師為了達到評審的要求,主要精力用來報課題、寫論文,而在教學上卻敷衍了事,得過且過。長此下去,嚴重偏離了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和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2.1.2重理論提高,輕技能提升
在現行的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標準中,過分強調學術理論的提高,而缺乏有針對性的實踐操作與實際運用的定性定量考核評價。評審導向的偏差,使許多高職教師為了職稱晉升,熱衷于理論研究尤其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宏觀理論研究,忽略甚至放棄了專業實踐和動手能力的提升,這顯然與高職院校“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的發展目標不相適應。
2.1.3重成果數量,輕成果質量
目前職稱評審體系側重于科研成果的數量,主要考核教師的科研項目、論文和論著的數量等指標,而對這些成果的質量尤其是學術價值、應用效果則考慮得較少。這種片面注重成果數量的導向,使得教師的論文選題、科研立項遠離教育教學改革所需,也與經濟社會現實發展相去甚遠。一些教師急功近利,盡管成果總量增多,但實際應用效果較少,且原創性成果較少,甚至還滋生了剽竊他人成果、花錢請人發論文等學術腐敗現象,“為職稱搞科研,為評審編論文”,這實際上已經背離了職稱評審的初衷。
2.1.4重業務素質,輕師德修養
教師首先要“傳道”,而后“授業、解惑”。高校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決定了高校教師應該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過硬的思想作風和高尚的道德修養。然而,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審過程中,過分強調教師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等業務素質,而對教師政治素質、思想道德及教書育人等師德考核沒有硬性指標,缺乏對師德修養這一關鍵前提的科學合理評價,這種評價體系肯定有負一名合格高職院校教師的要求。
2.2職務聘任工作的誤區
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發展不平衡,高職院校教師職務聘任工作離崗位設置管理和聘任制改革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也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四重四輕”的誤區。
2.2.1重評聘合一,輕評聘分開
由于受傳統的人事管理體制影響,許多高職院校將教師專業技術職稱的評審與職務聘任實際上合二為一,教師只要評上職稱,不管崗位是否需要就可聘上職務,工資待遇及相應的福利就得到提升及兌現。職務、職稱不分,評職稱變成了評待遇。這種“評聘合一”的管理模式,教師往往重視職稱評審,即評職稱之前積極鉆研,而一旦取得相應資格并被高校聘任、享受相應待遇后,則失去原有工作熱情和動力,這不僅影響了擇優用人競爭機制的形成,也影響進人用人的約束機制的實施。而實行“評聘分開”則有利于按職務職稱的不同特點,從評價和使用兩個不同方面對專業人才進行科學管理,實現人才評價社會化和單位聘用科學化,在聘用中推行競爭上崗,強化了競爭機制,打破了專業技術職務事實上的終身制和能上不能下的僵化局面。
2.2.2重初始聘任,輕聘后考核
大多數高職院校在教師職務初始聘任時還是比較慎重,能夠按照核定的職數、規定的程序予以聘任,但實施職務聘任后卻忽視對受聘人員的聘第1期鄭柏松: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和職務聘任的誤區與對策期管理和聘后考核,有的高職院校雖然也制定了聘后考核辦法,但多數只停留紙質文件里,考核流于形式,教師取得任職資格被聘任后是否完成了崗位職責任務,卻很少問津。許多教師聘上高級職務后,便產生“高職到手,革命到頭”的懈怠思想,安于現狀吃老本,勉強應付教學科研工作,這種現象不利于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長環境。
2.2.3重資歷身份,輕業績貢獻
在事業單位推行崗位設置管理以前,甚至在2010年高校首次進行崗位設置時,一些高職院校在教師高級職務聘任過程中,首先考慮的是受聘人職稱取得年限和工作年限,其次考慮受聘人的業績貢獻。這種機制使中青年骨干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嚴重受挫,一些學有所長、工作能力強的教師,要么被同化為熬年頭挨日子的平庸教師,要么感到沒有前途、找不到事業的支點而離職跳槽。
2.2.4重一聘終身,輕動態管理
嚴格意義的職務聘任應該有明確的崗位職責、嚴格的聘任期限、嚴肅的履職考核,有高聘也有低聘,有續聘也有解聘,實行動態管理。由于人事制度改革相對滯后,高職院校普遍存在“教師能進不能出”、“職務能上不能下”的現象。教師聘上相應職務后,只要不犯大錯誤,很少有低聘和解聘的,一聘定終身,人為地造成教師“資格評審前拼命一時,職務聘任后消遣一世”,聘任合同書成了一紙空文,這些弊端從根本上背離了聘任制的初衷,無法實現擇優而聘,從而無法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
3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和職務聘任的對策
3.1構建符合高職院校特點的教師職稱評價體系
3.1.1理順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體制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種特殊類型,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兩類學校在辦學定位、培養目標上有較大區別,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的應用人才,不是培養研究型和理論型的學術人才,高職院校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要求相對于普通高校教師也有較大差異。因此,要理順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體制,具體工作要把握“四性”:一是評審條件的科學性。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條件要突出高職教育特色,不能直接套用普通本科院校教師的評價體系;二是評委組成的合理性。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專家要盡量邀請高職院校教師、行業企業專家參加,這樣對高職院校教師的業績評價更具有針對性;三是評審過程的透明性。堅持“五公開一監督”,即“評審政策公開、評審程序公開、評審對象公開、個人業績材料公開,評審結果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積極探討“信息化評審、量化評價”等評審辦法,提高評審工作透明度;四是評審結果的公平性。嚴格條件、嚴肅程序、嚴密組織,確保評審工作公平、公開、公正,讓參評教師心悅誠服。
3.1.2建立符合高職院校教師特色的職稱評審標準
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標準不能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套用版”或“壓縮版”,必須“量體裁衣”,具體制訂中處理好四種關系,即“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的關系、理論提高與技能提升的關系、成果數量與成果質量的關系、業務素質與師德修養的關系”。評審標準中要增加能夠反映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的內容,盡量減少或淡化與高職院校辦學定位不相符的學術論文等方面的科研要求。高職院校教師職稱綜合評價指標應包括師德修養、職業資格、專業教學、實踐技能、育人效果、社會服務、科技研發與應用等要素。能力及業績評價要把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列為重要考核指標,一是以教育教學為主,以科學研究為輔,以體現高職院校的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中心任務,回歸教育本位,在教育教學能力評價中要著重評價教師的教學資源建設能力、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二是以提高專業實踐能力導向,評審標準向“雙師型”教師傾斜,對職業技能水平高,教學效果佳的教師適當降低學歷、外語條件和科研成果要求;三是突出服務社會能力,體現高職教育應履行為區域經濟社會服務的重要職能,以確保體現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價體系的特色。
3.2完善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教師職務聘任機制
3.2.1科學地推進崗位設置工作
崗位設置是實行崗位管理的首要環節,是教師職務聘任制的基礎,其基本原則是“按需設崗、因事設崗、精簡高效”。崗位設置要根據學校的總體發展目標、專業建設需要和師資建設規劃進行科學分析,合理確定教師高級、中級、初級崗位之間以及高級、中級、初級崗位內部不同等級的結構比例,明確每一崗位的受聘條件、職責任務等,為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續聘解聘提供依據。在推進崗位設置工作中,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教育部門規定高職師資隊伍建設要求與人社部門所限定的政策杠桿之間的關系;二是處理好師資隊伍現狀與長遠發展的關系;三是要處理好不同院(系)、不同專業團隊的均衡關系。通過崗位設置,從根本上改變過去教師職務聘任“因人設崗”和“有崗無責”的弊端,實現人員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增強教師的崗位意識和競爭意識,有效配置高職院校人才資源。
3.2.2建立和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聘任制的實施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考核評價基礎之上,并發揮其監督和控制作用。在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工作中,充分考慮不同類型崗位的任務和特點,把握制定考核指標、規范考核程序與嚴格結果運用等工作環節。通過考核,明確教師所取得業績貢獻,考核結果作為聘任、獎懲、晉升、調整、淘汰以及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據,克服過去“能上不能下、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弊端,有效地實現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3.2.3健全動態管理的用人機制和合理的分配激勵機制
[關鍵詞]專業技術;職稱評審;人才資源
一、實行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管理制度的意義
專業技術職務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設置的有明確職責、任職條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備專門的業務知識和技術水平才能擔負的工作崗位。它不同于一次獲得后而終身擁有的學位、學銜等各種學術、技術稱號。建立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應當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專業技術工作崗位,規定明確的職責和任職條件;在定編定員的基礎上,確定高、中、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合理結構比例;由行政領導在經過評審委員會評定的、符合相應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中聘任;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職期間領取專業技術職務工資。
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制度。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的核心內容是“評聘分離、按需設崗、按崗聘任”,并在職務聘任過程中引入了競爭機制,優勝劣汰。這項制度的全面推行和有效實施從根本上打破了在專業技術職務上實際存在著的終身制,有利于建立一個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員能進能出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制度。
2.有利于加強專業技術隊伍建設。“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競爭,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十分嚴峻的挑戰。人才問題,是決定我們事業成敗的關鍵。職稱是激勵人才的重要手段,職稱工作通過對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能、學術研究水平及業績的考核評價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激勵專業技術人員創新進取,促進人才成長,對提高他們的社會、政治地位,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發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3.有利于優秀人才的培養。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的不斷完善,拓展了人才評價內涵,從過去重學歷、重資歷逐步向重能力、重業績轉變,打破了職務評聘過程中的“論資排輩”和少數高職稱者固步自封、不求上進、不講奉獻的現象,改善了專業技術人員知識結構;以評審和考試相結合的人才評價體系已經運作起來,為選拔優秀中青年人才創設了環境。
二、專業技術職稱評審中崗位設置的方法
崗位設置是人事管理的基礎,也是開展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基礎。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技術職務崗位是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前提條件,沒有崗位就不能聘任專業技術職務。
所謂科學設崗,就是按照單位的性質、規模、人員的構成,科學分析單位的工作任務,在分解具體任務的基礎上,運用職位分類原理,明確相應的工作崗位,在國家規定的專業技術職務系列范圍內,依據單位的定編定員情況、各職務系定的結構比例幅度內進行分類設崗,確定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職務系列和專業技術職務檔次。崗位設置包括崗位名稱、崗位數量、崗位職責、聘任條件等內容。設崗時制定的崗位職責、任期任務及工作考核標準等,是聘任前培訓、擇優聘任、聘后考核、獎懲、晉升的重要依據。
設崗的原則:一是因事設崗,崗責對應。即以“事”為中心,按照單位各項工作的需要,確定崗位的職數和職務層次,明確崗位職責,切實做到有事即有崗,有崗就有責。二是重點導向,競爭激勵。設崗要從實際出發,注意向關鍵崗位、重點項目傾斜,向人才緊缺、力量薄弱的崗位傾斜。三是結構合理,整體優化。按照崗位有層次、結構要合理、組織最優化的要求,依據單位工作性質、專業的特點及擔負的責任,選擇最適用的主系列和輔助系列,確定各系列最適合的檔次,配置每個系列最適合的崗位職數。設置的高、中、初級崗位要根據內部各部門、各專業的不同特點,保持合理、優化的結構比例;所設崗位一經確定就應相對穩定,不能因人而隨意變化,同時又要適應快速發展的需要,及時對崗位的職數、結構進行局部調整。只有堅持設崗原則,依據實際需要,扎扎實實地開展崗位設置工作,才能保證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得以順利進行,發揮應有的效果。
三、專業技術職稱評審中聘任條件的確定
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改革以來,評聘分開以后,各類專業技術職稱的評審交由各級專業評審委員會負責,使得評審更加公正、準確和嚴格,有效地減少了單位的負擔,也使得專業技術職務聘任更加成為聘任管理的關鍵環節。聘任是專業技術人員履行崗位職責、享受相應工資待遇的依據;沒有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專業技術人員就不能享受相應的工資待遇。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必須是在有崗位且符合聘任條件的前提下進行,沒有崗位或不符合聘任條件,則不能聘任專業技術職務。
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德才兼備、注重工作實績的原則;二是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聘、競聘原則;三是實行分類、分級聘任的原則;四是堅持崗職相符、職級相符、職責相符、對應聘任的原則;五是堅持聘任雙方平等的原則,即單位與受聘雙方均有履行聘約的義務,同時享有聘約規定的權利。開展聘任工作中,要嚴格把關,這是保障聘任順利進行和發揮作用的關鍵。
首先,要把握好聘任的基本條件:凡受聘者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近兩年年度考核為合格以上;具有相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和具有本職務崗位的實際工作能力;符合本單位規定的其他任職條件。其次,要把握好聘任的方式方法:聘用部門要在核定編制內優先從現有人員中選聘,如果在同等條件下,本單位人員可以優先選聘。單位聘任要采取競聘或選聘的方式,實行政策公開、崗位公開、各額公開、條件公開、程序公開、結果公開,以考核為依據,以實績為標準,優勝劣汰,擇優上崗。第三,要把握好聘任的基本程序:無論是采取競聘還是選聘都要制定嚴格的工作程序。一般要由以下階段組成。宣傳動員階段:單位行政領導和相關部門組成聘任委員會,公布崗位、職數、職責、聘任條件、聘期和聘任的有關事項;具備相應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提出申請。資格審查階段:人事部門要對申請聘任人員的任職資格條件進行初審,對照崗位職責、任職條件,核實申請人員是否符合該崗位的要求,并將結果上報評審委員會,經評審委員會審核后進行公示。競聘或選聘階段:采用競聘方式的,由聘任委員會組織公開的競聘會議,申請人陳述競聘意見,聘任委員會評分或投票形成初步意見。聘約簽訂階段:聘任委員會對競聘或選聘結果審定后予以公示,人事部門組織簽訂聘約,行政領導向受聘人員簽發聘書。
四、專業技術職稱評審中的聘后考核
考核是對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履行崗位職責、完成目標任務的監督檢查,同時也是聘后管理的主要內容;專業技術人員的考核工作,是進行重新聘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決定專業技術職務續聘還是被解聘的有效辦法。考核一般分為年度考核和聘任期滿考核兩種,但也可根據需要進行不定期的臨時考核。考核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德、能、勤、績,以考核工作實績為主要內容。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三個檔次。考核結果要與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聘任、職務和工資晉升以及獎懲掛鉤。
為了使考核結果真正體現專業技術人員是否優秀、合格,改變目前專業技術人員年度和期滿考核中存在的各種弊端,要創新考核辦法,實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方法,不斷提高考核方法的有效性和準確性。要特別加強對能否履行崗位職責,完成崗位目標任務情況的考核,要通過考核了解被考核者的工作能力和實際水平。通過考核,掌握被考核者的真實情況。同時,要健全考績檔案制度,將考核結果及時記錄、歸入個人檔案,把它作為專業技術職務和工資晉升、續聘、解聘、獎懲等的重要依據。
五、加強監督管理是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的基本保障
評職稱對職稱論文都是有一定要求的,既然想要晉升,就必須要按照規定來發表相應的職稱論文,尤其近些年職稱制度的改革,對職稱論文的要求越來越注重質量,所以認真準備職稱論文是通過職稱評審的重要因素,各個地區對職稱論文的要求差別不大,不同級別的職稱對職稱論文的要求主要就是數量上的區別,除了有要求發表核心期刊外的職稱外,其他的相差都不大,發表省級或是國家級期刊都是沒問題的,以工程師論文為例來看看需要申報人員把握的注意事項:
第一條:參加評審的論文應是以指揮部承擔的工程施工、科研課題為研究對象。
第二條:論文應結合具體項目,有一定的創新性、理論性和前瞻性。
第三條:論文內容立題明確、技術性強,資料可靠,論據充分。
第四條:論文的評審,按總體技術水平、指導作用、應用價值,以及撰寫質量水平等方面綜合評價。
第五條:撰寫質量水平較高。
第六條:科技成果申報材料、施工技術總結不能直接作為論文上報,必須按照論文要求撰寫,才可申報。
一、集體和改制企業職稱評審工作情況
(一)集體和改制企業職稱評審管理情況在集體和改制企業成立初期,由于員工素質普遍較差,集體和改制企業及員工本身并無職稱評審的要求;隨著企業和員工憂患意識的增強,企業開展培訓和員工自發求學的積極性有很大提高,擁有職稱評審資格的員工越來越多,同時,企業每年又有新增大中專院校招聘員工,為有效配置人力資源,集體和改制企業及員工本身都有職稱評審的愿望。但是,由于企業疲于生存壓力,沒有能力協調組織開展職稱評審工作,職稱評審工作的缺位已成為制約集體和改制企業發展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瓶頸。
(二)職稱評審對集體和改制企業發展的影響由于集體和改制企業沒有開展職稱評審工作,導致企業無法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員工感到其自身能力未能獲得企業認可,人才流失現象比較嚴重。人才流失又進一步削弱了集體和改制企業的綜合實力,導致其只能開展簡單的生產經營業務活動,企業發展后勁明顯不足。
二、建立集體和改制企業職稱評審管理制度
(一)制定職稱評審方案在與當地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溝通協商的基礎上,總部公司制定了集體和改制企業職稱評審方案,明確了集體和改制企業職稱評審管理機構、相關職責及評審程序,獲得當地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批準,具體方案如下:集體和改制企業工程系列高級職稱評審納入當地政府相關高評會代評審,經統會審高級職稱評審經當地政府工信局、統計局、會計局、審計局等相關高評會代評審,政工系列高級職稱評審經當地政府宣傳部政工高評會代評審。集體和改制企業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由當地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授權總部公司評委會代評審,經統會中初級職稱通過參加地方組織的全國統一考試取得任職資格,政工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經當地政府宣傳部評委會代評或授權總部公司代評審。
(二)組織實施職稱評審在獲得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代評審授權后,總部公司專門成立了集體和改制企業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委員會,按照規定的要求和程序,開展了2011年度集體和改制企業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工作。經過資格審查、論文評審、論文答辯等程序,集體和改制企業35名員工獲得了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其中:中級7人,助理級20人,員級8人。
(三)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了徹底解決集體和改制企業相關職稱的歷史遺留問題,確保專業技術人才退休后的待遇,經當地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同意,采取舊證換新證的措施,將集體和改制企業職稱管理完全納入屬地化管理。為此,總部公司開展了集體和改制企業職稱清理摸底工作,召開專門會議,明確清理摸底工作要求,嚴禁工程系列和政工系列所申報材料弄虛作假,審查工作必須實事求是。集體和改制企業先后報送審查材料180余份,經嚴格審核、清理,最終有142人符合申報換證條件,其中:高級職稱20人,中級職稱43人,初級職稱79人。
三、集體和改制企業職稱評審工作要求
職稱評審管理制度是關系到集體和改制企業及員工的大事,在代評審過程中,總部公司應堅持評審原則、規范評審程序、提高評審質量,以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為集體和改制企業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打好基礎。
(一)堅持職稱評審原則集體和改制企業職稱評審工作必須堅持原則:一要堅持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原則,客觀評價參評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等,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二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強化過程監督,保證公平競爭。三要堅持考核推薦和專業評審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差額淘汰機制,確保優中選優。
關鍵詞:專業能力 考試 思考
2013年6月我省職改辦制定下發了《陜西省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專業能力考試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就實行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評結合制度向全省征求意見。這是我省職改部門在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方式上的一次積極探索,是在充分考慮現行衛生人才結構和衛生人才市場需求基礎上的制度創新。
一、目前衛生高級職稱晉升體制與存在問題
從1979年國務院批準衛生部頒發《衛生技術人員職稱及晉升條例(試行)》到現在,職稱評審工作已走過30多年的路程。評審條件、評審工作程序、評審實施措施逐步完善,評審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我省衛生高級職稱評審目前仍采用答辯評審的方法,從2009年起提高了評審條件,除了以崗位空缺為前提外,在學術論文和科研能力要求上不斷加強,這些舉措在保證評審質量的同時,以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第一,以單位空崗數作為晉升申報的指標限值,使基層單位考核推薦工作競爭愈演愈烈,不利于職工的安定與團結。近幾年來由于崗位總數的限制,各單位符合條件而不能參加評審的人員越來越多,使得單位在晉升前所做的考核推薦工作由以前的資格審查變成了競爭性淘汰,單位內部由于高級職稱晉升而造成的同科室、同專業職工之間的競爭氣氛越來越緊張。
第二,2006年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后,職級工資差距加大,對崗位工資劃分多個等級,受經濟利益的驅使職工晉升職稱的積極性高漲,一些不曾想過晉升的人員加入了晉升人群,加重了由于指標限制造成的競爭壓力。
第三,現行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制度,評價指標中偏重對論文的要求,使評審工作不夠科學與嚴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健全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表現為,評委們根據申報者上報的材料憑借自己的主觀印象與判斷來投贊成票或反對票,有一定的隨意性,難以做到對評審標準執行的完全統一;過于注重對論文科研成果的要求,而忽視對申報者思想品行、學識能力、工作實績和勞動態度的評估;許多專業技術人員為了晉升不得不去搞科研、寫論文,最終導致大多數科研不能轉化為生產力,不少論文脫離實際,造成時間和經費的巨大浪費,并且近些年來學術論文抄襲、剽竊、造假等不斷行為時有所聞,使學術論文作為反映學識水準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第四,正高職稱晉升除論文要求外,從2011年起根據所在醫療單位級別不用要求必須獲得或完成一定數量、相應級別的科技獎勵或科研課題。這對非教學醫療單位職工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大的障礙。
二、考試制度的正面效應
實行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與評審相結合的考評制度,對推進衛生高級職稱晉升工作的公平與科學,改善目前單純答辯評審制度存在的不足,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緩解了職稱晉升中擠獨木橋的現狀
晉升“指標不夠”是目前高級職稱晉升工作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實行評前考試制度,如同評審前的一次資格初篩,使一部分人通過公平的考試被淘汰出局,緩解了職稱晉升工作中“僧多粥少”的局面。
2.增強了職稱晉升工作的科學性與嚴肅性
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所以對一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能力的評價應更多地測評其臨床實踐操作能力,但目前的論文、科研技術評審制度不能做到這一點。專業實踐能力考試作為一種更具剛性的評價方法,可以排除人為主觀因素影響,客觀地反映一個人的基礎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和處理各種復雜局面的應變能力和經驗。考試內容以醫學基礎知識、病案分析、病例分析為主,相對答辯評審而言難度更大,從而能夠篩選出真正優秀的人才,避免了評審中魚龍混雜、渾水摸魚情況的發生。考試成績作為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的先決條件,同時納入評審評價指標體系中,在評價人才質量上顯然更科學、更合理。
3.更多地體現評審工作的公平與公正
公平是人類社會永恒的訴求,是考試發展的主旋律和考試實現其價值的根本所在,更是考試科學性的基本前提。考試相對于其他方法,除了其突出的標準性、科學性和導向性外,最重要的還是考試本身不可替代的公開性、民主性和平等性,是社會公平的集中體現之一。
目前的職稱評審方法,由于評委在對不同專業、不同級別申報人進行評價時對標準把握存在差異,及受職稱指數量、人際關系、地區或部門平衡等非學術因素的影響,使得評審結果公平性不夠。采用人機對話方式的專業技能考試,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有針對性地進行命題、組卷、考試,并實現考試結果計算機自動評分,其特點是既可方便地對考試的信度和效度進行檢測,同時確保了考試數據的準確性,排除人為因素的影響,使考試成績真實可靠。在職稱晉升制度中引進技能考試方法,更多地體現了職稱評審工作的公平與公正性。
4.有效促進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
我國衛生專業中、初級考試從2001年開始實行,多年來的實踐結果證明,其在促進專業技術人員自主學習、促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發展、提高醫療衛生行業水平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結合其他省市實行衛生高級職稱考試制度的成功經驗,我們確信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實踐能力考試必將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理論學習、實踐技能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考試制度實行的必然性和成功經驗
實行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技能考試在我國已有許多省份進行了嘗試,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山西省2007年開始與衛生部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合作,對參加當年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晉升人員進行人機對話考試,廣東省2006年將資格考試作為高級職稱評審的入門資格。這些省份在考試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在當前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制度要不斷滿足社會對選拔優秀衛生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實行考試制度是大勢所趨,是我省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政策不斷完善的必然要求。
四、推行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需注意的幾個問題與建議
1.專業設置細致,適應學科發展
目前我省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涉及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專業、藥學專業、護理專業、衛生技術專業、基礎研究專業6個門類109個專業。要全部實行技能考試,必須考慮到專業技能上的差異,分別設置考試科目,在專業設計上盡可能地細化,以滿足不同專業人員的考試需求,增加反映參評人員實際操作技能的病案分析題,保證考試結果盡可能真實地反映出參考人員的業務素質與實踐能力。
2.體現考試制度的人性化管理,充分考慮和分析影響考試成績的客觀因素,制定合理的考試合格線
目前我國各省市的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還沒有統一,合格線由各地市衛生考試管理部門決定,這對高級職稱技能考試制度又是一個挑戰。如何科學合理地劃定合格線是確保考試制度發揮其積極作用的有力保證。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考試對完善高職評審制度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并不能把考試成績簡單地看成是人員工作技能的全部體現,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考慮年齡及區縣鄉鎮衛生院等基層因素的影響,針對不同人群劃分不同的合格線。原因,一是年齡對考試成績的影響非常大。實踐表明年齡越大的人其學歷層次一般越低,學習能力和主動性有所下降。相反年齡越輕,工作經驗越少的年輕人通過技能考試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基層醫療單位的人才學歷層次偏低,高素質的人才較少,參加技能考試勢必處于劣勢。但不能表示其業務水平、實踐操作能力就不如層次較高單位的人員。所以說,成績固然重要,但也要區別對待,合理地把握運用,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技能考試的意義。
3.取消考試人數的崗位設置限制
《關于陜西省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專業能力考試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要求,“申報人員必須符合省職改辦、省衛生職改領導小組本年度規定的全省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申報條件。今年各單位報考人數最多不能超過崗位空缺數的1.5倍”,本人認為這是不合理的。首先,1.5倍是人為劃定比例,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其目的是控制參加考試人數,預測通過人員數與崗位空缺數一致,但事實上沒有任何意義。不管是1.5倍還是3倍5倍其都有通過人數的不可知性,即使在劃定合格線時進行調控,但同樣存在單位考核推薦環節的二次評審。同時存在通過人員數少于崗位空缺數造成指標浪費的可能性。其次,在考試前即進行人員資格的篩選,考試后若參考人員考試全部通過要進行二次推薦評審,增加基層單位評審工作的難度與負擔,政策難以得到單位職工的理解。與其如此,不如不做限制,凡是符合條件者都參加考試,讓考試成績來說話。
4.加強考試工作的監督與管理
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考試沒有實行全國統考,對各地考試中心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衛生考試管理部門在考試結果的選擇上具有絕對的決定權,其管理上的違規違紀發生率較全國統一考試大大提高。尤其是首次實行衛生高級技術資格考試,在沒有任何經驗的基礎上更要加強考試的監督與管理,人事部門、紀檢部門、考試中心要三方互相協助、互相監督,在監管上更合理、也更嚴密和安全,確保考試及評審工作的“公平、公正、透明”,使我省首次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技能考試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李旭光,王晨.2007-2010年山西省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情況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5):622-623
[2]蔡海燕,劉巖,張曉懿等.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2,9(374):53
[3]王含暉,黃珍娟.論職稱評聘工作中的弊端及其對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190-191
【關鍵詞】科研;職稱;發展;方向
【Abstract】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the trend of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system; disadvantages of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in research institute at presen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tendency in aspect of breaking the thesis-oritented pattern in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ressing on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 It is essential to set up a rational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system, thus, talents can be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Professional title; Development; Trend
時至今日,科技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水平。然而,科技創新離不開優秀的科研隊伍,因此,這就需要一個能夠保證選拔出優秀科研人才的機制。職稱是專業技術人員個人學識、價值與能力的體現,與個人的收入和地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涉及到專業技術人員的根本利益。這種機制給科研人員設定了一條相對穩定、看似公平的職業發展道路,所以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然而,這種評審機制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何對科研人員進行合理的社會認同是現有評定機制有待改進的關鍵所在。
1 職稱評定制度的概念
職稱評審是指已通過初次職稱認定的專業技術人員,經過一定工作年限,在任職期內完成相應的繼續教育學(申報中級職稱以上的人員須在專業期刊、并經過基本技能考試〔如:稱職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等〕)后,向本專業的評審委員會提交評審材料,經由專業評委根據所提交的材料來確定是否具備高一級職稱的資格。
國務院在《關于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的規定》中明確規定:專業技術職務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設置的有明確職責、任職條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備專門的業務知識和技術水平才能擔負的工作崗位,不同于一次獲得后而終身擁有的學位、學銜等各種學術、技術稱號。
2 職稱評定制度的發展趨勢
我國最初的事業單位職稱評定的方式和方法,來自于建國初期、從前蘇聯學習和引進的計劃經濟那一套體系,即:上級下指標、定條件、設門檻,坐在辦公室里看材料搞審批,這樣才能彰顯上級的威權;下級找關系、要指標、走后門、學文件、套條件。這種方法一方面容易助長政府主管部門的和腐敗作風,另一方面也讓被評者身心疲憊(張曉冰,2015)。
目前,大多數科研機構在職稱評定上都采用“量化評定模式”,針對不同序列的職稱,制定相應的“門檻”,這些“門檻”主要包括學歷、任職年限、科研資歷、科研成果、科研獎勵等要素(彭立靜,2006;李珂, 2012)。一位科研人員如果想獲得更高一級的專業技術職稱,就必須首先滿足這些門檻中的各項硬性要求,在滿足申報條件后,還要經過職稱評定委員會評審給予確認。同時,對不同職稱的科研人員再下達硬性的科研指標,要求其在任職內必須完成相應的科研任務,如承擔各類各級課題、發表學術論文、出版學術專著等,定期對科研人員按照相應指標進行科研考核,考核結果反過來決定其福利待遇和職稱的晉升。這種職稱評定模式對科研人員提出了基本能力和工作業績要求,具有標準固定、易于操作、能夠有效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提高評審工作效率等優點,為激勵科研人員、保證評審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目前職稱評定制度存在的弊端
職稱評定是事業單位科研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涉及到了科研人員的工資、獎金、福利等切身利益,職稱評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作用。它一方面肯定了科研人員在科研領域做出的貢獻,另一方面也激發了科研人員對待科研工作工作的主動性。然而,我國事業單位技術職稱的評定已經越來越成為知識分子的一塊心病。
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在職稱評價體系中,論文的比重過大,幾乎就是一條硬杠杠,嚴重影響了職稱評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其危害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職稱本身是對專業人才的一種外在評價,應當能夠真正體現人才的專業技能和素質。但“唯論文”的考評機制,只重視寫作型人才,而忽視了實用性人才,與職稱制度的初衷相背離。其二,眾所周知,由于職稱評選的專業要求并不十分嚴格,職稱論文的整體質量也令人不敢恭維,很多都是復制、粘貼甚至是抄襲之作,造成了大量的“垃圾論文”,浪費人力物力不說,也降低了職稱評選的公信力。其三,也是最為重要的是,人才的認定和選拔,應當是多元化,唯有如此,才能涌現方方面面所需要的人才。而“唯論文”的職稱評定,則相當于跛足而行,不僅影響了人才的豐富性,也容易形成錯誤的導向。
另一方面,行政主導下的職稱評定,由于缺乏感性認識和客觀標準,必然會很大程度上依賴論文、科研項目等量化指標,從而顯得粗放而失之科學。反過來,以論文、科研項目為標準,也有利于行政化的管理。只是,這種外在的公平,導致了內在的不公平,因為人才多種多樣,有人動手能力強,有人動筆能力強,用同一套標準來界定,難免有失偏頗。這種相對剛性的評價標準,有利于基礎研究以及研究型人才,卻不利于應用型的人才,因為其技術創新并不能通過論文或科研項目來體現,以至于出現了研究與應用相脫節、職稱與人才評價無法匹配的問題。這種評價機制的最大受害者,就是那些處于生產第一線的技術型人才。那些在基層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幾乎沒有機會能夠獲得職稱晉升,因為他們可能很擅長實際操作,而不專長于著書立說;或者可能他們習慣了踏實苦干,而苦于無法通過權威的形式予以表達。
4 職稱評定制度的發展方向
“唯論文為王”的科技人員職稱評定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目前,改革科技人員職稱評審制度已成為社會共識,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呼吁破解“唯論文為王”的職稱評定“緊箍咒”。
打破“唯論文”式的評價機制, 突出技術成果轉化以及產生的經濟效益,實際上就相當于承認市場的重要性,這是職稱評定制度的一項非常務實的改革。所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就是說科技必須為生產服務,不能為研究而研究,為論文而論文。再高端的研究再美妙的論文,如果最終無法轉化為生產力,其意義也便大打折扣。多元化的職稱評定機制,是對實用型人才的一種正向激勵。
給職稱評定“松綁”,賦予其更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改變目前相對僵化的職稱評定制度,以更寬松和靈活的姿態評價科技人才,一方面有利于改進人才,給人才以更大的動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業的自主創新,為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創造更大的空間。
注重成果轉化。對于能夠證明取得較好業績的,可以不用論文要求。如果一個技術人員有多個技術轉讓項目且交易額累計達到數百萬元,并且能夠撰寫相應的技術報告,其就可以用技術報告代替論文,也不需要去申請科研項目,有利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技術研究和開發上,避免為如何發論文或跑科研項目而費心費力。
總而言之,對科技人才應該采用多方位、多要素、多方法的綜合評價,這樣才能提升人才評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張曉冰.徹底改革教師職稱評定制度[J].中國縣域經濟報,2015,9.
本報訊(記者 唐江澎 通訊員 姚家琦)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晉升職稱時,論文、學歷條件,外語、計算機水平不作為必備條件。記者昨日從省衛生廳獲悉,省人事廳、省衛生廳近日聯合出臺《關于開展湖南省農村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工作的通知》,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將單獨參加高級職稱評審,“以業績和能力為主”將是該省衛生系列評委對參評對象進行綜合評審的“金標準”,同時將適當放寬論文、學歷條件,以及外語、計算機水平等必備條件。
過去,我省對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申報高級職稱也實行了優惠政策,但由于受醫療技術、業務量、病種等方面的制約,加上學歷、外語、論文、計算機能力等“硬件”的限制,通過的不多。2006年僅通過49人,2007年為80人。
從今年起,我省農村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工作實行“單獨考試,單獨評審”。專業設置凸顯鄉醫特色,共設7大類24個專業。根據專業結構職務比例控制要求,對在農村工作時間特別長的醫務人員適當放寬申報條件。考試更注重實踐性、可操作性和解決農村常見疾病的能力。
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既可選擇申報農村高級職稱考試評審,也可申報參加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