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9 08:31: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冷鏈物流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沒有形成高效的冷鏈物流運轉體系
根據巴彥淖爾生鮮產品增長的趨勢和速度來看,從硬件角度,冷庫的發展嚴重落后。巴彥淖爾每年都有大量的生鮮產品因不能享受低溫環境的儲運而腐爛,2014年西瓜滯銷尤為嚴重。目前冷庫大部分以土建為主,規模相對較小,氣調庫所占的比例不高,結構不太合理,管理松懈;多數國有冷庫都只重視肉類的儲存,輕視果蔬冷庫、產地加工冷庫和批發零售冷庫建設,并且都使用年代久遠,設備陳舊,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提供低溫保障;新建的冷庫規模和儲存量不大,且多為手工作業,現代化的物流設施及設備較少;多數物流企業擁有冷藏車的比例較低,多數運輸車輛達不到冷鏈運輸的標準,運輸過程中的二次污染給生鮮產品的安全造成極大隱患。從軟件角度,大部分物流企業較少使用信息技術對生鮮產品冷鏈物流過程進行有效管理與監控,沒有對冷鏈物流做到足夠的重視,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大大影響了冷鏈物流的在途質量,造成冷鏈物流的成本和產品損耗率過高。目前,巴彥淖爾生鮮產品的提供者大部分是農戶,生鮮產品的采收及初步整理等工作基本是常溫下由農民自行完成,物流主要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為主,缺少殺菌、預冷、分選和包裝等過程。由于目前大型生產加工企業、批發市場及區域性產品配送中心等關鍵物流節點缺少相應的冷凍冷藏設施,并且當地多數運輸商和物流企業只有少量的冷藏設備和車輛,缺乏冷藏保鮮意識,這直接影響到生鮮產品的質量。另外,生鮮產品的銷售價格往往比一般果蔬等貴,大部分消費者尚未充分意識到冷鏈生鮮產品比一般果蔬等所具備的優勢,因價高而放棄購買。因此,整條供應鏈中的生鮮產品生產商、收購商、運輸商、批發商及零售商等之間沒有形成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關系,沒有形成一套能夠監控整個物流過程各環節質量狀況的完整體系,從而嚴重制約了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
1.2冷鏈物流市場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發展嚴重滯后
在物流行業中,冷鏈物流要求相對較高,在管理、技術、設備和人員方面的投入要比一般物流多,服務收費價格也較高。在中國,人們普遍傾向于廉價消費的觀念也大大阻礙了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目前,國內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主要是以食品生產企業為依托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和獨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專業化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約占整個市場的20%,且多為中小規模企業,其缺乏一定的行業競爭力。從近幾年的市場需求來看,發展嚴重滯后的第三方冷鏈物流完全不能滿足生鮮物流市場化的需求,且冷鏈的不完善、運輸流通中的嚴重浪費和損耗將必然要催生一些專業化、規模化、網絡化的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巴彥淖爾地區的第三方物流體系發展滯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巴彥淖爾地區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以貨物、倉儲、庫存管理、搬運和定向運輸為主,很少有第三方物流企業能提供綜合性、全過程、大規模、集成化的覆蓋整條供應鏈的服務。在生鮮產品的外銷過程中,大部分物流業務都是由收購商來完成,但收購商一般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且其實力相對薄弱,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實力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來承擔生鮮產品冷鏈物流,很少有冷鏈物流企業能保證對整個供應鏈環節的溫度控制,使得多數生產商不愿將冷藏物流業務進行外包,或只是采取局部過程的外包,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發展。
1.3冷鏈物流缺乏行業化標準,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政府監管不足
大到國家,小到地方,冷鏈物流行業發展中遇到的瓶頸之一就是缺乏規范化、系統化、行業化的標準。據不完全統計,現有的分散在不同行業和不同部門的冷鏈物流標準有200項之多。這些標準大多數是按照行業、區域或部門進行劃分,沒有統一的標準,各自為政,嚴重制約了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與國內外其他相關行業的協調與對接,同時也間接加大了政府相關部門對整個冷鏈行業統一監管的難度。此外,由于生鮮電商的發展速度過快,使得近幾年與冷鏈物流行業相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全面與完善,這會導致政府監管部門在執法檢查過程中難免會不出現監管漏洞,使得政府監管力度嚴重不足,嚴重影響到整個冷鏈物流市場向公平健康的發展方向。
1.4冷鏈物流專業人才嚴重匱乏
不同于一般物流,冷鏈物流的硬、軟件水平和貨物運作要求會更高、更嚴格。因此,從事冷鏈物流的專業人員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知識,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熟悉冷庫常用的一些化學物品(如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制冷劑)的正確使用。其次要具備一定的電學知識和冷鏈設備的操作能力,充分了解壓縮機、通風系統等設備的原理和結構等。再次要掌握冷凍果蔬菜品等的特點,會使用計算機,有較強的應急處理能力。因此,大學應該開設涉及食品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物流管理和系統工程等課程的冷鏈物流專業,但截至2011年,教育部備案或批準的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學校有600所,但卻沒有一所高校專門開設冷鏈物流的專業。由于缺乏專業的冷鏈物流人才培養環境,長時間里多數冷鏈物流企業只能通過師傅帶徒弟,邊學邊實踐的模式來進行冷鏈人才培養,但這樣的培養方式,無形中使得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周期拉大且培養數量過少,無法滿足社會需求。再者,冷鏈物流行業相對于其他行業,薪資福利待遇不高,日常工作環境臟且累,所以人員跳槽率高,使得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缺少大量人才已是不爭的事實。巴彥淖爾不屬于一、二線城市,很多具有冷鏈技術背景的人也不愿到中小城市發展,使得巴彥淖爾冷鏈物流人才更加匱乏。
2巴彥淖爾生鮮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對策
2.1完善生鮮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健全冷鏈物流保障體系
巴彥淖爾物流企業應加快引進最先進的冷鏈物流技術、加大科技開發與投入,加強冷鏈物流硬、軟件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冷鏈物流整體規劃。在硬件方面,投資建設現代化冷鏈倉庫,對傳統冷庫進行升級改造,改革創新冷藏冷凍技術,引進和推廣使用新型冷藏運輸車、冷藏集裝箱等專業化設備。在運輸路線設計過程中,生鮮產品的集散地控制、最優路線的選擇、物流配送節點建設、冷藏倉庫選址都至關重要。在軟件方面,加快推進冷鏈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引入現代化的氣調、預冷、微生物控制、冷庫自動化、GIS、GPS、EDI、Wireless和傳感器等技術手段,達到整個供應鏈上的信息共享,逐步實現對整個冷鏈物流過程的全面動態控制,實現精細化管理。在生鮮產品的采收、集中、殺菌、預冷、分選、分級、氣調、包裝、冷藏、運輸、貯藏和銷售等環節加強管理,保證每個環節冷鏈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實行集中種養植、收購和運輸,強化全程冷鏈體系意識,加強冷鏈物流源頭的組織管理,從供應鏈的源頭“制冷”,使生鮮產品從采收到最終銷售的整個過程在一個冷鏈物流保障體系下穩定運行。
2.2積極培育和壯大第三方生鮮產品冷鏈物流企業
冷鏈物流具有投資成本較大、資金回報慢、運行維護成本高等特殊性,對于一般企業來說,冷鏈物流建設存在諸多困難,因此要積極鼓勵和推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符合生鮮產品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與市場的需求,促進冷鏈物流上下游的整合,使生鮮產品配送服務更大限度地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第三方物流企業以一個整體的生鮮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形象出現在市場上,利用企業自身的先進信息技術和網絡獲取需求信息,統籌指導農戶的生產和銷售,在農業領域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提供生鮮產品加工延伸服務,實現生鮮產品的“產、供、銷”一體化,使農戶、物流企業以及消費者三方面共同獲利。
2.3完善冷鏈物流行業標準,加大政府監管力度和扶持政策,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巴彥淖爾政府要從宏觀上指導,加強冷鏈市場監管,合理規劃布局,提供必要的政策性扶持,出臺優惠的政策和切實可行的措施,改革物流管理體制,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冷鏈物流市場公平競爭,鼓勵冷鏈企業的規模化發展。在建立和完善物流行業監管機制的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聯合冷鏈物流協會等行業組織機構進一步推進冷鏈物流行業的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冷鏈物流行業的資質認證、食品安全認證、行業準入認證、誠信認證等一系列基本標準,促進整個冷鏈物流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政府要高度重視冷鏈物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并制定一系列涉及生鮮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包裝、運輸、儲存等標準和規定。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生鮮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運作管理,使得冷鏈物流處于國家和公眾的監督之下,并建立從初級產品生產到最終產品零售的多部門、跨行業的食品安全協作,最終實現從采收到餐桌的整個冷鏈物流全過程食品安全控制與管理。政府應當在保證資格認證、誠信審查的基礎上,適當地為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積極促進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來發展冷鏈物流企業。積極組織農戶,因地制宜地建立菜窖和小型冷庫,鼓勵龍頭企業、農貿市場建立中小型或大型冷庫,在中心城市的主要批發市場建立大型冷庫等。鼓勵扶持該地區主要批發市場的所有者與有實力的物流企業以合資、股份制等形式組建為生鮮產品生產商、批發商和零售商提供高水平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培育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在國內外市場具有影響力,能夠很好地起到“集聚”經濟效應的第三方生鮮產品冷鏈物流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吸引足夠的資金和國內外有實力的物流核心企業投向巴彥淖爾冷鏈物流市場。逐步建立與國內外先進冷鏈物流組織、金融機構以及營銷網絡平臺的合作。
2.4增設冷鏈物流專業,加快培養冷鏈物流人才步伐
巴彥淖爾應在該地區高等學校、專科學校及職業技術學校增開冷鏈物流專業,按照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和職業類型需要設置專業課程,建立的新專業應該是將物流管理專業、食品科學專業、低溫制冷專業和計算機專業等多學科領域知識高度融合的綜合學科,而非原有學科的簡單的轉型。通過定期選派優秀的教師到知名冷鏈物流公司掛職鍛煉,同時聘請冷鏈物流企業生產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或者直接引進人才等方式,提高師資的整體水平。學校除了理論課程的講授外,要增加學生實踐動手機會,爭取使更多的學生到企業實習。同時,冷鏈物流企業也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培養并留住人才。巴彥淖爾在自己培養冷鏈專業人才的同時,應積極引進外來冷鏈人才,為其提供優厚待遇和更好的工作環境,為日后該地區生鮮電商更快更好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結論
[關鍵詞]水產品 冷鏈流通質量安全 HACCP WSN 模式構建 政府對策
中圖分類號:T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3-0089-01
1. 引言
就冷鏈流通模式而言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著較大差距。規模化、系統化的冷鏈物流體系在發達國家已經成型[1]。然而,冷鏈流通產業在我國還是起步期。水產品冷鏈物流的加快發展,有利于提高水產品的質量,以達到突破貿易壁壘和增強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的目標。減慢冷鏈物流發展的原因有:成本高;水產品冷鏈的第三方物流發展十分滯后并且第三方物流服務不能到位、缺乏一批全國性的有影響力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只能提供冷藏運輸服務。本文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詳細見解。
2. 我國冷鏈物流落后的不利影響
運輸過程損耗極高。運輸過程中有著極高損耗,令人差異詫異的是物流費用竟然達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依國際通用標準,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得超過其總成本的50%[3]。我國因為嚴重缺少冷藏物流供應鏈管理、操作人員,許多先進的全程冷藏控溫運行管理制度還在建立之中,因此,不能及時提升我國冷鏈物流的水平。
冷鏈物流占比極低。目前,國內的冷鏈物流幾乎尚未建立,并且人均冷庫容量我國僅7公斤。貨運汽車的比冷藏容量中冷藏保溫車占市場貨物需求份額很低。目前,冷鏈市場應用率在我國偏低,不是說沒有市場需求,而是冷鏈物流的價格過高,從而導致成本太高。
政策扶持不到位。在政府對服務行業的發展重視度不夠,對服務行業公司的賦稅過重等約束性體制下,冷鏈物流以及相關企業的生存、發展可以說是十分困難。根據在空調制冷大市場的調查了解,在宏觀方面,盡管國家給出了指導性的方向意見和支持政策,也給予了某些企業適當的補貼及優惠政策,但仍有很多企業代表反映提出:國家的扶持政策和行業法規不夠明細、不夠準確,政策春風最后仍難以惠及企業[5]。
3. 解決措施
3.1 建立有關HACCP監測的冷凍水產品冷鏈物流
(1)HACCP的控制原理:
進行危害分析、確定關鍵控制點、確定關鍵限值、建立關鍵控制點監控系統、進行糾偏行動計劃、建立驗證程序、建立文件和記錄保持系統。
(2)冷凍水產品冷鏈物流流程:
就不同冷凍水產品而言,其冷鏈物流是不同的。因考慮到其應用的大眾性,因此確定冷凍水產品冷鏈物流流程如下:基本流程包括捕撈、清洗整理、加工、速凍、貯藏等幾個方面。當然,還包括每個環節的搬運及裝卸[4]。
(3)利用HACCP體系分析冷凍水產品冷鏈物流:
其步驟如下:進行危害分析、確定關鍵控制點、建立關鍵限值(L)、建立驗證程序。危害分析以上步驟中及其重要。我們首先要弄懂 HACCP原理的基礎是是什么以及HA的危害分析和控制措施如何進行。在分析工序的特異性、針對產品進行危害分析的過程中會出現的某些具體問題是通過HACCP具體分析的。對于不同企業、不同消費人群,危害是相對的也是不同的[4]。可能在水產品冷鏈物流中的危害有:貨物遺失、原料污染、貨物損壞、冷藏和冷凍溫度、集裝箱破損,以求達到要求,不要造成產品中微生物含量仍很高,最終引起產品變質的后果。
3.2 基于WSN的水產品冷鏈物流實時監測系統
3.2.1基本結構
(1)總體結構:
因為 WSN的水產品冷鏈物流實時監測系統是一個無線傳感信息采集系統,歸于軟實時系統冷鏈水產品貨物位置、溫度信息的采集傳輸過程中。其中數據的延遲對系統應用的影響不是很大。此系統的基本結構一共分3部分: 安裝在托盤、周轉箱上的溫度傳感器節點和安裝在冷藏車、冷庫等。
(2)系統通信協議
目前常用的無線網絡協議有ZigBee和IEEE802.11Bb藍牙等。因為WSN的水產品冷鏈物流實時監測系統的溫度數據實時采集具有小范圍、低速率、無線傳輸的特點,因此其適用于ZigBee通信協議[2]。
3.2.2系統硬件設計
(1) 監測節點
水產品的溫度信息能夠在冷鏈物流過程中被傳感器監測節點實時感知,并且通過ZigBee網絡向協調器發送溫度數據。所以,ZigBee 射頻模塊、微處理器、能量模塊和溫度傳感器是構成監測節點的必要組成部分。
(2)協調器
網絡協調器用于建立和維護ZigBee網絡,在本研究中協調器同時充當網關,接收上位機的網絡配置命令并向上位機傳遞冷鏈監測溫度信息。因此,網絡協調器需要由微處理器、 ZigBee射頻模塊、上位機通信接口和能量模塊構成。為與網絡監測節點形成無縫ZigBee 通信能力,協調器的微處理器和射頻模塊同樣采用CC2530 片上系統。
4. 水產品冷鏈管理決策模型的構建
水產品冷鏈信息的決策支持模型
(1)操作管理:
水產品冷鏈的加工過程對水產品的加工操作過程有特定的要求。依照水產品良好操作規范,最關鍵要點就是嚴格控制水產品的加工時間,并且依據水產品的操作規范對冷鏈安全進行分析[6]。水產品安全狀態的判定是以抽取事件集合的時間跨度作為評價的依據。
(2)品質評價:
品質評價是針對水產品在加工、運輸過程中的品質變化而建立的評價模型。以及依照水產品品質的衰變狀態,相應地做出決策。而食品的環境溫度對品質安全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9]。有理論指出,食品品質的衰變與溫度波動的關系密切,在流通中品質降低是累積的、不可逆的。
參考文獻:
[1] 潘瀾瀾,宋若冰,薛冬娟.基于質量安全的水產品冷鏈物流分析及建議[J].陜西農業科學,2012,01:236-237.
[2] 齊林,韓玉冰,張小栓,邢少華,傅澤田.基于WSN的水產品冷鏈物流實時監測系統"[J].農業機械學報,2012,08:134-140.
[3] 周海霞,韓立民.我國水產品冷鏈物流需求分析及政策建議[J].中國漁業經濟,2012,04:19-23.
[4] 郝丹. 基于HACCP監測的冷凍水產品冷鏈物流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9,02:82-83.
[5] 張小栓,邢少華,傅澤田,田東.水產品冷鏈物流技術現狀、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J].漁業現代化,2011,03:45-49.
[6] 吳稼樂,孔慶源,朱富強,陳堅.我國水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若干問題的探討[J].制冷,2008,03:42-46.
[7] 田尉辰.水產品冷鏈物流的優化與設計研究綜述[A].中國海洋學會.中國海洋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第13分會場論文集[C].中國海洋學會:,2013:1.
【關鍵詞】冷鏈物流配送,路徑優化
冷鏈物流技術,是一種能夠將我們所熟知的速凍食品進行儲存和運輸的技術,這種技術能夠保證冷凍的食品在運輸的過程中,面對的各種惡劣環境都能確保食品本質不發生腐爛變質,從而盡力的減少運輸過程中所造成的不必要損耗。
一、冷鏈物流技術進行配送路徑優化的必要性
冷鏈物流技術作為保障食品運輸質量而孕育而生的一種新型物流技術,就目前來看還不太完善,尤其在運輸的過程當中,對于容易腐敗變質的食品沒有明確的制度規劃;整個運輸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情況的影響,而加大成本的投入,同時還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我們物流行業的相關人員必須要對整個冷鏈物流配送環節以及配送的路徑優化進行系統的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能夠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以保證運輸成本不在運輸途中因各種情況的變化產生不必要的損失,這對于我們的冷鏈物流配送技術有著非常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力。
二、冷鏈物流的定義
所謂的冷鏈物流就是一種能夠將視頻進行地溫冷凍儲存,并進行運輸的新型物流配送領域技術,冷鏈物流是社會科學高度集中發展所創造出來的產物,是傳統的冷凍技術在逐年累月的發展中所衍生出來的一種新型技術。
(一)冷鏈物流可以運用的領域:冷鏈物流普遍的被用作易腐爛變質的物品保存運輸過程當中,從食品的角度上來說,冷鏈物流配送技術可以包括一些蔬菜水果、肉類和雞蛋等等,而同時,這項技術領域也包括了一些非食用性的產品,例如名貴花卉、植物種子等;此外還有藥品、水產品、熟食、牛奶、雪糕和調味料等等,其所涉及的領域之多、項目之龐雜可見一斑。整個冷鏈物流配送技術的最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所運輸的事物不腐爛不變質,因此也就需要一個能夠良好有效維持運輸環境的低溫的制冷系統,由于這項技術所要求的環境溫度要求遠比一般的物流技術要求更高更多,因此所需要進行的設置和投入也就更多,整個冷鏈物流技術配送技術可以算的上是一項大工程了。
(二)冷鏈物流技術在配送過程當中的意義:物流配送所需要運送的食品的冷凍和儲藏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進行一整套完善的低溫度安全控制體系,為了確保食品的安全性,整個冷鏈物流運輸過程都要嚴格的按照規則來逐步完成,貨物的裝卸和保存的環境需要進行嚴格的把關,儲藏運輸的任何過程和環節每一項都不能落下,絕對不能缺少對每一個關系到食品安全的大小環節的資金投入和導向控制;冷鏈物流技術最終的配送過程將直接導致物流行業未來市場的具體走向和未來發展的規劃,對于整個物流配送路徑環節有著深遠的影響力和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冷鏈物流配送技術的路徑優化
冷鏈物流的配送路徑優化在實際操作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先進行總運輸成本的模型創建,在創建時候,我們要細致的考慮配送過程當中的物品流失損耗問題,另外,進行配送的車輛也必須為冷藏車,這是因為冷藏車能夠有效的保存物品并進行低溫儲存運輸,同時,啟用冷場車也能夠避免其它物流配送車輛的改裝費用,從而極大的降低成本;其次就要對冷鏈物流的配送路徑進行優化措施。
對于物流的配送來說,冷鏈物流配送所面對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在滿足客戶需要的時間限制和品質限制前提下,怎么樣來節省配送的總成本;我們可以通過建立的配送模型進行時間上的配送方案規劃,并最后在眾多的配送方案當中找出一個可以有效進行的可行性實施策略;而我們所謂的可施行性方案措施,都必須要滿足以下規定條件才能得以實施:首先我們必須要保證每一條配送路徑上面的不同客戶的貨物綜合不能夠超出冷鏈物流配送車能夠承載的總量,其次我們需要確保每一根配送的路徑,其實際的長度絕對不可以超出所進行運輸配送的物流車一次所能夠運輸的最遠配送距離;除了這些我們自身的要求以外,我們的每一位客戶所進行委托運輸的貨物還不可以超過運輸車的數量限制要求,每一位客戶只能有一輛配送車進行配送流程服務,最后我們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之內,將顧客的貨物按時的送到其所要求的指定地點,不能延期;另外我們所進行配送的所有貨物必須在低溫冷藏的條件下進行配送運輸。
根據以上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冷鏈物流的車輛在進行配送的環節上,對于路徑優化問題的需求性,冷鏈物流配送不但面臨著正常物流車輛配送要處理的路徑優化問題,同時還要面對成本節約的一些問題,除了這些以外,運輸配送所進行服務的客戶也會由于自身的某些特殊性,而對我們提出一些特殊的新要求,因此也就產生出了額外的多余成本,例如生肉、海鮮一類的容易腐爛變質的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所造成的成本浪費,或者是能源設備所造成的消耗問題等等針對于這些難題,也就需要我們對于整個冷鏈物流配送路徑的優化建立相應的模型和路徑網絡。
結束語:隨著我國現今社會的科技不斷發展,國內外各種多元化的技術每分每刻都在進行日益更新,因此人們對于物流的需求也就不斷的增大了,人們對于飲食的新鮮和品質的要求也就催生出了冷鏈物流技術配送的發展和運用,因此我們要根據冷鏈物流配送路徑所具備的特殊性,從原有成本和運輸當中的成本損耗等各個方面進行入手,建立冷鏈物流成本節約的模型,同時根據模型進行成本節約、路徑優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力求真正解決對客戶配送過程中的路徑優化實施的有效辦法,真正的做到,在節約資源成本的前提下,最大化的滿足客戶要求,從根本上提高運輸的實際效率,并且保證食品的新鮮和安全。
參考文獻:
[1]劉勇,崔炳謀,王小東.物流配送路徑優化問題的模型及改進[J].物流科技月刊,2011(09).
[2]鮑氏生.冷鏈物流運營管理研究[d].同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5(12).
【關鍵詞】農產品;冷鏈物流;問題
1.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概述
1.1 定義
冷鏈物流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
農產品冷鏈物流,是指易腐的農產品,為了長久保持其營養不流失,保證其不腐爛,而采用的一種低溫環境下的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的物流鏈系統。這里的農產品主要是指水果、蔬菜、肉類、水產品、蛋奶等易腐的鮮活農產品。
1.2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節點
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中需要不同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這些部門可以歸納分為冷鏈物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是批量種植養殖戶、分散的農戶以及生產基地等生產部門。中游是本地批發市場、本地物流中心、銷地批發市場、銷地物流中心等。下游包括農貿市場、超市、餐飲部等。由這些節點連接構成了冷鏈物流網絡。鮮活農產品就是通過這些部門的相互配合,最終傳送到消費者手中。
2.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我國的冷鏈物流始于五十年代的肉食品外貿出口。1982年,國家頒布了《食品衛生法》,從而推動了食品冷鏈的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也開始起步。通過進二十年的發展,我國冷鏈物流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2.1 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增加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對冷鏈物流的需求不斷增加。
一方面,需要冷鏈物流服務的農產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類和水產品、蛋類等。而這幾類農產品的年產量都成上升趨勢。奶類產品產量上升最為明顯,奶類產品2004年的產量大約為1400萬噸,而2008年奶類的產量上升到了3302萬噸,約為2004年的2.35倍。而肉類的年產量也從2004年的6587萬噸增加到了8051萬噸。
另一方面,消費者偏好的改變也使得冷鏈物流的需求增加。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偏好發生了變化。人們的飲食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求溫飽,人們開始轉向購買肉類、水產品、水果等需要冷鏈物流服務的食品上來。2004年我國水果的人均消費量為49.06公斤,而2008年漲到了61.62公斤。水產品的人均消費量從04年的8.04公斤增加到了2008年的10.2公斤。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費習慣,也為我國農產品冷鏈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2.2 農產品冷鏈物流初具規模
2010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的冷藏運輸率分別達到了15%、30%、40%。在基礎設施方面,2009年全國有冷庫近2萬座,冷庫總容量880萬噸。保溫冷藏車的數量從2000年的21000輛增加到2010年的4萬輛。為方便鮮活農產品流通而建立的五縱二橫綠色通道也已開通。2012年以來,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項目也在不斷增加。像河北邢臺市啟動了倉儲量8萬、年吞吐量240萬噸的華北地區最大的冷鏈物流基地項目的建設。
2.3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政策環境逐步改善
國家高度重視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在近幾年下發的中央1號文件中均強調要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建設。2009年3月國務院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完善鮮活農產品的儲藏、加工、運輸和配送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提高鮮活農產品冷藏運輸比例。2010年7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頒布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給中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指明了方向。
3.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雖然近些年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與發展現代農業、滿足居民消費的需求相比仍有很多不足。與發達國家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相比,我國的農產品冷鏈發展更是處于較低的水平。即使是逐步完善的冷鏈物流設施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3.1 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落后
冷庫和冷藏車是冷鏈物流發展的基礎,而我國的冷庫和冷藏車數量近些年雖增加了,但與國外還是存在很大差距。2008年全球總體冷庫容量為247.77百萬立方米,其中中國約為15百萬立方米,而日本為27.69百萬立方米,美國則高達70.74百萬立方米。美國的冷庫冷藏容量近乎為中國的5倍。就我國13億人口總數來說,我國的冷庫冷藏容量急需擴大。
而據統計,2010年我國有冷藏車4萬輛,美國有30多萬輛,日本有近17萬輛。我國13億的人口只擁有4萬輛冷藏車,這表明我國的冷藏車數量不僅在絕對數上小于美國和日本,冷藏車的人均占有量更是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
3.2 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展滯后
當前,我國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后,雖然我國從事冷鏈運輸的物流企業數量較多,但能夠達到國際標準的企業較少。許多規模小的普通貨物運輸企業在從事冷鏈運輸,更有些物流企業添置幾臺冷藏車就做起了冷鏈物流。這種類型的企業由于他們資金和技術的限制,所提供的物流并不是能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冷鏈物流。
3.3 我國缺乏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
200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標準規范,但這些標準與發達國家的標準相距甚遠。發達國家規定了如何監督和控制肉類食品的加工,不僅對各個肉類廠家的加工環境、包裝等提出了要求,在出廠時還要進行一系列的檢查。而我國肉類食品加工管理就顯得寬松很多,在我國大部分市場上的肉類都是在常溫條件下加工。
而我國現約有農產品質量標準3000多個,這其中僅有100個與農產品物流有關,與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的更少,在標準化和法律法規建設方面還需要向發達國家看齊。
4.發展提出的建議
4.1 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硬件建設
重點加強產地、批發市場、低溫配送中心等物流節點的冷藏設施建設,加快冷庫建設工程。企業可以在充分利用現有冷鏈設備的基礎上,加快建設一批設備先進、節能環保、高效適用的冷庫,以保證農產品的鮮活性。大型冷鏈物流企業應購置冷藏運輸車輛,并鼓勵肉類和水產品等企業購置冷鏈設備,加強包裝、預冷等商品化處理環節的冷鏈建設,推動主要產區果蔬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條件的改善。
4.2 大力推動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出于降低流通費用的考慮,我國應積極發展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國家應加強宣傳,積極培育和壯大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政策上國家應給予支持。而第三方物流企業可利用其專業化的服務水平,提高生鮮農產品產銷信息處理的速度,并借助信息網絡將供應鏈各環節聯系起來,形成產銷間信息的直接、快速傳遞,保證生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4.3 制定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的法律和標準
我國應盡快制定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指導標準,包括具體冷鏈物流節點的操作標準和冷鏈運輸企業的相關標準,比如原料基地生產標準、預冷及貯藏標準、加工標準、標簽標準及檢測方法標準等。要充分發揮現有國家相關檢測機構的作用,根據冷鏈物流的要求補充完善檢測項目和內容。此外,也可以建立安全監察與監督機制,積極推行專業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不斷規范市場的秩序。
參考文獻
[1]劉曉嵐.我國果蔬冷鏈物流發展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
[2]張革.淺析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完善[J].物流與采購研究,2009.
[3]金盛楠等.冷鏈物流分析及其在食品中的應用現狀[J].現代食品科技,2008.
【關鍵詞】物流園區;物流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
一、引言
在我國物流園區快速發展的今天,物流園區對標準化的需求愈加迫切,要求也越來越明確。然而在現有物流園區標準化的實施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盲目性、不協調性問題,使物流園區標準化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2014年9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其中一項主要任務是“加強物流標準化建設”,2015年10月,國家《物流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年-2020年)》正式,進一步表明了國家推進物流標準化的信心和決心。
而對于物流園區而言,物流園區標準化是保證物流園區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礎,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園區效益中起著巨大作用。本論文希望通過分析蓋世物流園區在物流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推進園區的物流標準化建設,從而保證園區的科學有序發展,創造出更多的效益。
二、蓋世物流園區物流標準化發展現狀
山東蓋世物流集團自1998年起步,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從一個小型配貨中心,發展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物流園區之一。目前擁有濟南總部、蓋世濟北、蓋世冠威三個大型物流基地,橫跨黃河南北,占地面積7000畝,基本實現了全國各省市無盲點覆蓋,形成沿黃河兩岸的大型物流產業帶。也正是由于蓋世起步早,發展模式較為傳統,在園區物流標準化建設方面比較落后,存在很多問題。
(一)蓋世物流園區托盤標準化發展落后
據統計,蓋世物流園區客戶現使用托盤總數為120023個,其中濟南園區22578個(倉儲中心21960個,貨運市場618個);齊河園區12420個:濟北園區70300個;水產冷藏中心14725個。其中:木質托盤101020個(其中免熏蒸91785個、已熏蒸4110個、熱處理5125個),塑料托盤6200個,合成材料托盤1879個,鐵質托盤267個,鋼質300個。從統計情況來看,園區各企業根據自己所從事業務屬性及裝運貨物種類的不同,采用不同種類的托盤。有些企業是自己購買,有些則是租用園區的托盤。從托盤材質來看,園區企業大都采用木制托盤,但是木制托盤使用年限短,承載量小。如果企業使用非標準化托盤,不僅不夠環保,還會提高貨損率,從而大大增加物流成本。
(二)蓋世物流園區冷鏈物流標準化現狀
冷鏈物流本身具有對象產品特殊性、設備專用性、運作流程高度協調性、高成本性等行業特點,使得冷鏈標準化體系的構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蓋世物流集F擁有20萬噸超大規模冷庫群,2009年投入運營以來,目前已經進駐客戶1500多家,年貨物吞吐量46萬噸。定位于打造全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好、服務最優的冷鏈物流平臺。雖然擁有大規模的冷庫,但目前蓋世主要是進行倉庫出租,其他事項都交由企業自行負責。在冷鏈物流的各項流程,設施設備以及作業技術方面都不夠標準。要想為顧客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園區需要在信息采集、貨物冷藏、市場交易、物流配送等方面建成標準化體系。
(三)蓋世物流園區信息標準化現狀
作為山東省公共物流信息平臺試點示范園區,蓋世集團2010年啟動了數字化物流園區項目,2012年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大大提升了園區信息化服務水平。信息平臺的建立需要有標準化、規范化的物流設施及條形碼技術等做支撐。園區信息平臺的標準化水平還有待提升。
三、蓋世物流園區標準化的對策
(一)建立托盤循環共用系統
國家《物流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年-2020年)》中重點工程的第一項就是托盤標準應用推廣及循環共用體系建設工程。隨著托盤在物流運作以及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托盤一貫化運輸的應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推廣。但是,托盤的應用不是獨立的。根據歐洲、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日韓等物流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要使托盤的功用和效益得到充分的發揮,需要借助于托盤循環共用系統的建立與實施。
蓋世物流園區要想建立托盤循環共用系統,首先要轉變園區企業對于托盤循環共用的態度。根據調查,只有33%的企業支持建立托盤循環共用系統。大部分企業出于成本的考慮并不支持建立托盤循環共用系統。其次,關于托盤運營模式的選擇。國外托盤運營的主要模式包括交換模式、租賃模式、租賃交換混合模式等幾種。根據對目前發達國家托盤運營模式的分析,結合蓋世物流園區的特點,認為我國應選擇租賃交換模式作為托盤流通的主要模式。托盤循環共用系統是初期投資大、投資回收期長的項目,一般需要2~5年才會贏利。因此,園區建立托盤循環共用系統是一項長遠且艱巨的項目。
(二)推進園區冷鏈物流標準化及信息標準化建設
目前,園區冷鏈物流標準化操作程度低。在整個物流過程包括運輸、包裝、裝卸、搬運、存儲等環節,應該具備電子數據交換及庫房管理系統。提升園區冷鏈標準化程度可以提高生鮮農產品的流通效率。
信息技術在現代物流中的作用至關重要,而在現代物流的整個過程中,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傳遞一定要以標準化為基礎。在信息技術和管理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物流設施設備、操作流程、信息系統和管理方法都將隨之發生變革。物流園區集合了很多物流服務,每天信息量巨大,必須建立信息標準化體系,使園區信息流通更加便捷高效。
目前,我國從物流角度來研究食品安全性的學者并不多,對于二者關系的認識還不全面。多數學者都是從冷鏈物流的角度來研究農產品的運輸、儲存問題。如楊芳等人提出了冷鏈物流系統的安全性分析和評估方法,并指出了優化的重點;[1]鄒毅峰則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通過測算安全可靠度來優化冷鏈物流系統。[2]也有人從供應鏈的角度談到食品安全問題,如雷晞琳、莫鳴認為應該加強食品供應鏈的安全防范,提出政府要在其中起到主導作用,企業之間則要建立聯盟關系,共同防范安全風險等。[3]在物流與食品安全關系的認識方面,物流專家王之泰認為,我們對于物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認識遠遠不夠,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繁發生對物流行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物流行業應該迎難而上,發揮自身優勢,贏得生存空間。[4]此次“白酒塑化劑”風波的不斷蔓延,把人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食品物流安全問題上來。盡管我們不能都把責任推到物流身上,但與物流相關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使我們不得不再次審視物流的重要性,進一步探究食品物流安全的風險來源。
一、食品安全與食品物流安全的界定
1.食品安全的界定。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供給安全”(Food Securi-ty)和“食品質量安全”(Food Safety)。供給安全是指食物的供給數量能否滿足消費需求,而食品質量安全則指食品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損害和威脅。[5]長期以來,“民以食為天”的狀況決定了眾多學者對于“食品供給安全”的關注,但是隨著糧食供給數量問題的解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被提上日程。尤其是隨著新的科學技術在食品業的廣泛應用,食品的綠色、安全、健康等質量問題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眾多學者的重視。
2.食品物流安全的基本內涵。
物流安全是指在物流運作過程中,因人為失誤或技術缺陷造成的貨物損壞、失效,以及物流設施損害、物流信息失真等安全問題。[6]其主要包括設施、設備、人員和操作流程規范等部分所構成的安全體系。
目前,對于食品物流安全的定義尚沒有統一,張延平和謝如鶴認為食品物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產、加工、貯藏、運輸以及配送直至消費的全過程中不使消費者受到損害的一種擔保。[7]食品物流安全既涉及了食品的生產過程,也涵蓋了食品的流通和消費過程。
二、物流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元兇”還是“屏障”
為什么當食品出現問題卻找不到原因的時候,都會說“可能產生于流通環節”?這里的流通環節多數是指物流環節。盡管不排除某些企業在推卸責任,但為什么物流環節總能成為人們推脫責任的借口,到底物流該不該為其買單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分析食品物流安全問題的來源。食品物流風險的主要來源分為物流操作層、企業管理層、技術層和外部環境層四個方面。
1.物流操作環節是食品物流安全的瓶頸。
食品物流的操作環節復雜多樣,參與的企業眾多,是最難管理也是最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在物流各環節中容易出現損害食品安全的活動是運輸、配送、裝卸搬運和流通加工。運輸、配送的效率會直接影響食品的時效性和品質,決定食品企業對于保鮮劑、防腐劑的依賴程度;裝卸搬運會直接影響食品物理性損害的程度;而流通加工環節操作的規范性、合法性都會直接影響食品的安全性。如近幾年出現的染色饅頭、毒豆芽、毒大米等事件都是由于在食品的流通加工環節惡意添加染色劑、漂白劑、增長劑造成的。流通加工環節參與的個體商販眾多,其自律性較差,而且分散經營不易監管,導致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頻繁發生。因此,在物流操作層需要重點管理和監控的環節就是流通加工。
2.管理層組織管理不力加劇了食品物流安全的風險。
在企業管理層,其計劃的合理性、組織溝通的有效性、決策的科學性和監控的全面性都會直接影響食品物流的效率性和安全性。這里的計劃包括生產供應計劃、配送計劃及轉運計劃等,這些計劃的合理性和決策的安全性是食品物流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組織、溝通的有效性會直接影響物流各環節的銜接性及企業之間合作的協調性,這是食品物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有很多時候恰恰是因為各環節脫節,導致食品供應周期延長、食品變質,從而加劇了企業對于防腐劑的依賴程度。另外,食品物流的安全性還離不開企業對食品生產、流通領域的全程跟蹤和監控,層層把關,防止出現問題相互扯皮、推卸責任。
3.技術手段的應用對食品安全的保障與制約。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企業間的信息共享成為可能,為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提供依據。目前,在整個食品供應鏈中信息的作用日益凸顯,其決定了物流、商流、資金流的效率性和可靠性。而儲存、保管、包裝技術的先進性在有利地保障了食品物流的安全、降低了食品在品質及數量方面面臨的風險的同時,這些技術自身的安全性又反過來制約食品的安全。如保鮮劑、防腐劑的使用雖能減少食品的腐敗變質,但其自身的危害卻增加了食品安全風險。再如此次的“白酒塑化劑”事件,使用的塑料容器、輸送工具雖有利于物流作業的完成,提高效率,但其自身所含的塑化劑卻危害了白酒的食用安全。
4.外在環境的不確定性危害食品物流安全。
食品安全風險的另外一個來源是外部環境,主要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法律法規環境。在自然環境中對食品物流安全構成威脅的是自然災害,這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如地震、洪水等會導致食品毀損、污染、丟失等現象發生。社會環境則主要指治安狀況、人們的自律意識、社會輿論等,會影響食品丟失被盜的幾率。而法律法規的健全程度、執行力的強弱、懲罰的力度都是食品物流安全與否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物流的發展是食品安全的保障,而不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元兇,更不是眾多企業推脫責任的借口。但是由于目前我國物流業相對來說比較落后,與快速發展的食品業對物流的需求不相適應,再加上企業對于組織管理不到位,物流觀念欠缺,這些問題易導致與物流相關的食品安全事件頻發。
三、讓物流不再成為食品安全事件的借口
從以上對于食品物流安全風險來源的分析,能夠發現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雖不在物流本身,但與物流密切相關,這才是眾多企業常常把食品問題推到物流身上的原因。要做好食品物流安全工作,使其不再成為食品安全事件的借口,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LunWenData.Com]
1.加強對食品供應鏈的管理能力和監控力度。
在不同節點企業之間的流轉、存儲就構成了食品的跨企業供應鏈系統,每一個企業在其中都承擔著不容推卸的責任與使命。食品物流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跨部門、跨組織的多方合作。不但需要企業內部加強組織管理和質量監督,更需要企業間的合作與協調,建立食品鏈全程管理、監督、跟蹤系統,層層把關,層層監督,做到分工合作,職責明晰。
首先,要加強食品供應鏈中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跨企業集成。食品物流的安全離不開準確的商流、高效信息流、強大資金流的支撐與配合。第二,加強企業之間合作機制的建立。食品要想在保質期內快速流轉,離不開企業之間無縫化銜接的實現。因此,企業之間的協調性、合作性都會直接關系到物流的安全和效率。第三,建立、健全供應鏈信用機制及激勵機制。對于節點企業、物流企業的優劣由其他與之有直接聯系的企業進行信用評級管理,并與激勵機制配合使用,以保證食品在各個環節的安全。第四,實施責任追溯制度,提高食品供應鏈全程跟蹤、監控的能力。近幾年出現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正因為缺乏必要的全程跟蹤、監控能力,導致企業之間互相推諉、扯皮,工商質監部門難以明確責任歸屬,只能各打五十大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重視安全的物流設施、設備和技術在食品業的應用。
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離不開先進、安全的物流設施、設備和技術的使用。論文格式尤其是冷鏈物流的發展對于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國冷鏈物流的應用遠未普及,所覆蓋的食品范圍相當有限,設施設備供給不足,難以滿足不間斷、緊密銜接的冷鏈物流體系的需要。因此,提高食品安全性,發展冷鏈物流是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首先,加大冷鏈物流設施、設備的投入力度,在硬件條件上保障供給。其次,加大冷鏈物流在食品業的使用范圍。一直以來,冷鏈物流較多用于較高價值的生鮮農產品、冷凍食品,但在其他食品行業應用較少,對物流與食品安全的關系認識較為欠缺。第三,加強對冷鏈物流的管理、監督能力。冷鏈物流實施的效率高低根本在于組織管理能力的強弱。要建立流暢、緊密的冷鏈物流體系,需要科學合理的轉運計劃的制定,高效規范的作業流程的實施和全程不間斷跟蹤、監督機制的建立。第四,重視物流設施、設備與技術自身的安全性,防止其自身危害食品安全。一方面,需要包裝材料生產和研發企業加大食品級包裝、儲存材料和技術的研發力度,保證安全、健康、綠色;另一方面,質監部門應加大對于食品包裝材料和技術的監管和懲罰力度,從源頭上杜絕工業產品包裝材料流入食品行業,以次充好,危害食品安全。
3.建立社會化食品物流系統。
社會化公共物流服務體系的建立是一個國家物流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它能夠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實現快速響應,從而打破地區封鎖,突破行業限制,實現經濟一體化的目標。發展社會化物流系統對于提高食品物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建立快速高效的運輸、配送系統。科學配送方案的制定、配送路線的合理規劃、運輸方式和運輸工具的合理選擇等措施可以降低食品行業對于防腐劑、保鮮劑的依賴性,滿足食品對于上市時間的要求,降低食品超期風險。第二,加大對于冷藏冷凍設施的投入。各級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根據地方食品特色建立社會化冷鏈設施、設備,以租用或投資入股的方式滿足企業及個體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應積極組織、支持企事業單位自建冷藏、冷凍設施,在用地、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并幫助其組織貨源,實現社會化改造。另外還需要整合地方各種形式的冷鏈資源,提高利用率和實現規模效益。第三,食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轉變經營觀念,重視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合作,利用其專業化、規模化優勢彌補自身物流能力的不足。第四,加強食品行業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以信息流帶動物流、商流、資金流的高效運轉,實現食品快速、安全供給。第五,加強交通運輸、儲存保管、貨運等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打破企業之間的限制,為實現食品物流無縫化銜接提供條件。
4.完善食品物流安全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
食品物流安全性直接關乎食品的安全性。健全的風險評估機制和預警機制,有利于企業提高風險的預見性和應對能力。[5]企業科學識別食品物流安全的風險來源,重點把握薄弱環節,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于減少危害和不利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加強對食品物流安全風險來源的識別。食品物流安全的風險來源很多,但各風險發生的概率有大有小,危害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識別食品中存在的物流安全隱患,找出食品不安全的影響因素,通過規避、減小和消除危害是化解食品物流安全風險的主要手段。其次,對食品的物流安全風險進行評估,判斷各風險危害的程度(警度)。主要包括各物流環節對食品可能發生危害的程度測評、危害物的劑量、數量描述和可能導致的后果描述等。最后,建立食品物流安全風險的管理機制。目前,企業對于食品安全的風險管理越來越重視,但多數企業在風險管理決策、執行、審核監督方面做得還不夠。
關鍵詞:桂臺;物流合作;經貿投資
前言
現代物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吸納就業人員、促進生產、拉動消費、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和支撐其他產業的調整與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廣西和臺灣經濟貿易高速增長、投資迅速增加、產業交流合作不斷深化、文化交流合作日趨頻繁。從2005年起,廣西與臺灣攜手,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八屆桂臺經貿文化交流會。從2009年起連續5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主要負責人率團到臺灣舉辦經貿文化合作論壇,足跡遍及臺灣南北。截止2012年底,臺商在廣西累計投資1491項,合同金額70.07億美元。當前桂臺合作交流進入新階段,雙方在金融、旅游、農業、林業、文化、物流交通等眾多領域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在臺灣對大陸投資排位中,廣西已經榮升至第七位。
隨著桂臺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兩岸的流動更加頻繁,這就對兩地的物流運輸的規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桂臺物流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不僅能提高兩地的其他產業的合作效率,而且能夠利用物流中心的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帶動整個北部灣經濟區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增強經濟的開放度,更能夠密切廣西、臺灣、東盟三者之間的經貿往來。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啟動和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落實對桂臺全面的經貿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然而日益頻繁的桂臺經貿投資往來與物流產業發展并不相匹配。目前,廣西的物流產業還不足以給全面的經貿合作提供強有力的物流支撐。
一、 廣西物流業現狀
廣西物流業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沿海,沿江,沿邊三位一體。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央就把廣西定位為“西南出海大通道”。目前廣西的三個最優良港口防城港、北海、欽州早已直通高速公路,向東盟國家最便捷的陸路通道-南寧至憑祥友誼關高速公路也已通車。廣西正在積極建設高速鐵路,提升西江內河航運能力和北部灣延安海運能力,加強物流通道建設。一個暢通的物流體系,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運輸成本,它實際上比給予企業優惠政策,要受企業歡迎得多。
近年來,廣西物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一批倉儲型物流企業如廣西物資集團等加速發展,綜合型物流企業初見規模。然而廣西的物流業發展還存在很多障礙。一方面,雖然廣西的交通運輸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區內的基礎設施特別是港口的基礎設施依舊比較薄弱。另一方面物流企業缺乏規模效益,技術含量較低,經營管理不夠完善,還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物流體系,物流業的專業化、合理化、現代化、信息化方面與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此外物流企業的服務功能單一,物流組織和布局不甚合理,專業人才特別是管理人才單一,企業從業人員對物流現代化和信息化的運作認識程度不夠。
二、 桂臺物流合作現狀
廣西物流企業起步晚、發展慢,仍處于雛形階段,正因為如此,廣西與臺灣商貿物流方面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臺灣企業在廣西投資,能夠充分利用好中國和東盟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將得到低風險、高回報的種種好處。
桂臺產業合作論壇舉辦的如火如荼之際,兩岸的的物流業界業也同樣展開了密切合作。在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上,臺灣港口物流業界就已經與廣西共同簽署了5分備忘錄,旨在就人才培養、資訊交流、電子物流等項目展開合作。廣西與臺灣簽署協議商定,決心將北部灣港口建設成億噸級現代化組合港,促進廣西遠洋航運的快速發展。
目前臺灣來廣西洽談投資港口、倉儲、物流合作企業已經超過70家,簽訂合作項目意向的有37家。其中,臺資企業欽州伯璇港務公司將投資數千萬美元與廣西有關港口物流企業公司合作,擬在欽州港建設一個能夠輻射中國西南省區和東盟市場的大型港口倉儲物流中心。
臺灣最大的物流協會DD臺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6日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幫助臺商開拓東盟市場。該項合作協議規定桂臺雙方物流協會共建交流平臺,聯合兩岸物流企業,為兩岸經貿合作服務,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在桂臺經貿投資合作領域中,兩岸的物流業和合作才剛剛起步,還需要兩地政府和企業進一步的支持和合作。
三、深化桂臺物流合作的建議
(一)促進物流園區的發展。在園區,圍繞物流服務的供應和需求,產生了一個龐大的產業群和支持體系,它包括作為物流需求方的形形的制造企業、分銷/批發企業、配送中心、零售企業,作為物流供應方的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物流咨詢機構、物流基礎設施供應商、物流軟件公司、物流硬件設備公司、物流通訊器材公司,作為物流運作監管方的政府機構和行業協會,以及作為物流支持體系的科研院所和教育培訓機構。
(二)加強物流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物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物流信息采集智能化,提升物流信息采集的速度、效率和準確率,加快桂臺物流信息整合,推進物流大數據應用;另一方面,要以物流信息標準、服務標準和管理標準為重點。信息流的處理和利用水平直接決定了整個物流業的運作水平,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現代物流才能得到長久快速的發展壯大。桂臺物流企業要利用信息化網絡整合物流資源,建立并完善桂臺物流服務體系和基于桂臺媒體和科技合作條件下的信息交流平臺,以實現桂臺運輸、倉儲、商品交易等信息資源的傳輸和共享。
(二)鼓勵臺灣多元化投資主體進入物流領域。物流業要充分吸引更多臺灣資本投資,市場準入的范圍也逐步由基礎設施建設向商業貿易、交通運輸、倉儲等服務領域拓展。廣西應積極引進臺灣知名物流企業來桂,設立商品采購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以建立國際性物流網絡體系。
(三)政府部門要制定好物流規劃及相應的物流發展戰略。沒有統一的物流規劃很容易造成重復建設等問題,這就要求廣西區政府協調好廣西的各個地級市,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以達到最優化利用各個地區的資源和優勢。此外更要加強管理,嚴格規范市場秩序,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物流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舉辦物流專業推介活動,將臺灣先進的冷鏈技術、冷鏈設施等帶到廣西,降低其因冷鏈使用不足致產品變質帶來的損失。由政府來牽頭,桂臺企業為主體建設物流群,構建集物資、運輸、倉儲、加工和配送為一體的現代物流體系,并積極參與國內外經貿合作,發展第三方物流,碼頭對接、直航。
(四)加強基礎設施和港口建設。物流業的合作快速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強力支持。廣西要加強和臺灣和東盟的經貿合作,就必須加快其基礎設施特別是沿海的港口建設。要充分利用廣西沿海港口海岸線曲折,港灣條件較好的有利條件,擴大港口總量,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打造港口物流基地。此外充分發揮廣西沿海、沿江、沿邊的地理優勢,建立海陸空江為一體的交通網絡,營造開放、暢通、統一、有序的水陸空運輸環境。
(五)加強物流人才隊伍建設。桂臺物流業的合作,對物流人才特別是物流業的高層次規劃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長。廣要高校要依托院校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先進的物流模擬系統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還可以和物流企業加強交流合作,和臺灣的大學進行聯合辦學,培養一批具有扎實物流理論基礎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此外,要加強桂臺物流管理層面的合作,桂臺兩地的物流企業可以通過聯合將舉辦培訓班、研討會、對口考察等方式加強交流互動,鼓勵兩地物流行業人員經常交流。
結論
目前東南亞經濟呈現強勁攀升,廣西背靠中國大陸,面向東南亞。廣西北部灣港口既是連接東南亞市場的橋梁,又是西南地區向南出海的最近通道,其物流業的發展前景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成為連接泛珠省區、西南省市和東盟國家的水陸國際交通大樞紐和物流中心。
廣西的物流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在地理位置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成本、人工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對于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的需求非常迫切。
廣西作為中國大陸與東盟交往的平臺,物流業發展前景甚好,發展潛力巨大,臺灣在物流業特別是國際航運物流方面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和成熟的技術和運營模式,恰好能為廣西物流產業升級提供重要的管理、技術、資金等支持。廣西與臺灣物流業的合作對廣西物流產業升級起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同時臺灣的物流企業也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壯大。臺灣大型物流企業直接投資或注資參股廣西物流企業的升級,將實現兩地物流產業的共生共榮。(作者單位:廣西外國語學院)
備注:本論文系“2014年度廣西高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桂臺商務與投資合作促進研究(項目編號:YB2014448)”系列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陳海. 臺灣海峽兩岸物流合作發展研究(D), 昆明: 云南財經大學, 2009.
[2] 杜文宏. 給予知識管理的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構建的理論和方法(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 2011.
[3] 林榮清, 曾文琦. 閩臺兩岸合作交流先行專題研究[J].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2).
[4] 李艷梅, 宗剛. 臺灣兩岸物流合作方式研究[J]. 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 (06).
[5] 王永富, 楊振科. 廣西-東盟物流合作研究(J), 市場論壇, 2010,(12).
[6] 吳文征. 物流園去網絡協同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學, 2012.
[7] 邢虎松. 區域物流合作理論及應用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學, 2014.
[8] 袁旭, 滕沖, 畢樂華. 環北部灣區域物流經濟聯系發展戰略分析(J), 中國物流與采購, 2007,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