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7 11:26: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外國哲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致謝一:
如同潺潺的流水,時間雖無聲無形,卻同樣遵循自己的軌跡,以無可阻擋的趨勢奔馳而去。再回首,距離剛剛進入西北民族大學信息院學習的自己已是三年的時光了。從剛入學時的欣喜與期盼到畢業前的不舍與感恩,我無比珍惜的日子帶給我的是滿滿的收獲與成長。這篇小小的畢業論文,承載的不僅是三年的學習時光,更是各位老師、師兄師姐、同窗好友、師弟師妹的指導、幫助、關懷與奉獻!
首先,我要向我的老師于洪志教授致以最誠摯的謝意。她不僅有遠見卓識的學術視野,而且能通過深入而淺薄的解釋使我了解深刻語言學的魅力,這才剛剛步入認知語言學的神圣殿堂。她給了我無數次在高等學校學習的機會。當一位世界著名的語言學家向我解釋他的知識并仔細回答我的問題時,我有一個夢想,我真的感覺不到真實。在生活中,老師的熱情和善良讓我多次感受到,每個人真的是多么的親切!沒有你的幫助和關懷,今天就沒有學生了,我很榮幸成為你的學生,我會努力朝著你的目標前進!同時,我要感謝李永紅教授的認真教學,感謝您的才華和學習。我欽佩你的簡單和善良。如果沒有你不厭其煩的知識傳播,沒有你良好的指導,沒有你小小的提醒和鼓勵,我今天就不會取得進展。
我要感謝我的弟弟胡阿旭博士,他一直指導英語系,沒有任何語言和心理技能,從一點的知識,耐心和負責任地指導我的設計和實驗從零開始,我非常感謝他的教學和幫助!我要感謝我的妹妹孫婷,劉思,陳桂平,我的弟弟陸士良,我的同學謝林清,劉文敏,張東旭,劉博,段艷華,我的校長馬寧,梅拉小姐和所有的老師和學生的信息學院。謝謝你無私的幫助我的學習和生活。以及我的家人、朋友和所有在困難時期幫助我的人,我希望你們會幸福快樂!
畢業之際,無比感慨,難免會詞不達意,但請相信我的感激之心是真摯而誠懇的,希望我的感恩之心伴隨著我,還有那些快樂的回憶一起,迎接明天的到來。
致謝二:
在201X Golden Cinnamon香水的時候,我很幸運地回到了湖南師范大學岳麓山的母校,并在蔣建松博士的攻讀下攻讀博士學位。三年的學習時間是短暫的。當我完成博士論文時,我不禁感到我能成功完成這項工作的原因與許多人的關心,支持,指導和指導是分不開的。在這里,我想對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首先,我要特別感謝的是蔣堅松先生。蔣先生不僅是我攻讀博士學位的導師,也是我攻讀碩士學位的導師。我學術上的每一點進步都浸潤著他的心血。蔣先生德藝雙馨,不僅在學識上為我樹立了終生學習的榜樣,而且也在為人處事上為我樹立了楷模。求學期間,賢良的師母也不斷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讓我身處異鄉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我要借此表達對他們的崇高敬意和誠摯感謝!
其次,我要感謝湖南外國語學院蔣洪新教授,鄭艷紅教授,黃振定教授,鄧英玲教授,張旭教授,曹波教授,蔡平博士和關廣光博士。師范大學因其淵博的知識和深刻的見解。無私的愛總是激勵著我,使我感到溫暖。
再次,我要感謝湖南大學岳麓學院張松輝教授、河南社會科學院丁偉教授、解放軍外語學院嚴晨松教授、中南大學辛紅娟教授、湖南大學朱建平教授。湖南商學院潘健教授和詩人吳曉妮在我的醫生的寫作過程中學習,他們提供無私的幫助和寶貴的支持。我還要感謝唐明教授、張龍喜院士、羅多比教授、葉陽教授、張培耀教授、譚再喜教授、孫一峰教授、王洪志教授、沈丹教授、羅正光教授、王榮培教授、王洪銀教授、P。林武孫教授等。我們精彩的學術講座是我進步的階梯。
此外,我還要感謝、王香玲、羅賢峰、陳慧等兄弟姐妹、唐靜安、李明希、曾俊山、同學和其他同學和朋友,感謝他們的鼓勵和幫助,他們深厚的友誼是我永恒的慰藉。
最后,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和親戚,他們的堅定支持加強了我對學術信仰的追求,減輕了我生活中的壓力和悲傷。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在我的論文寫作中,她努力工作,除了緊張的工作,學習,還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撫養一對雙胞胎孩子,非常努力。我要發自內心地感謝和祝福他們!
致謝三:
經過四年的努力,我終于完成了這篇博士論文的寫作,其中包括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的辛勤工作和教學,當然還有我自己的不懈努力。
我要感謝我的導師楊金才教授。作為一個學者、一個教師和一個人,他是我們學習的典范。他帶領我們一步地走進學術殿堂,開闊我們的視野,規范我們的習慣,不斷地教導我們,期待著我們的希望。我要感謝劉海平先生,他對我們嚴格要求,但始終關心我們的成長。我要感謝朱剛先生指導我們研究各種文學理論流派,用辯證思維研究文學理論和文學文本,使我們能夠從這些理論和文本中讀出新的思想。我要感謝王守仁先生,他使我們重溫了英國文學的經典,并從不同的角度對它們進行了解釋。我還要感謝外國研究所的所有教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們嚴謹的學習方式和良好的學術素養。他們的學術報告拓寬了我們的學術視野,他們的沉默關懷和幫助逐漸使我們有了學者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我還要感謝我親愛的同學們,是他們與我共同學習,交流,與我分享學習的愉悅,分擔困惑與煩憂。他們讓我感受到了可貴的同窗之情,為我完成博士學業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撐,每當我遭遇困惑,抑郁徘徊之時,他們總能群策群力,提供建議,幫我想辦法解決難題。他們是麻曉蓉、陳琳、但漢松、胡碧媛、孫希佳、王莉、胡靜、羅媛、姜禮福、樊淑英、張宇、趙凌霞等。我還要感謝我的愛人周雋,我的父母及岳父母,是他們支持我走上這條學術之路,并給我不斷鼓勵,讓我堅持完成了博士論文的寫作。與別的同學不同,我從事的是外事行政工作,平時上班要花大量時間處理一些瑣碎繁雜的事務,能爭取業余有限的時間讀書、學習、寫作實屬不易。由于平時工作、學習壓力都很大,自己曾經一度徘徊,甚至猶豫是否還要堅持下去,是我的老師、同學及家人支持我堅持完成了博士論文的寫作。雖然經歷了波折與辛苦,但我從中獲益良多,不僅經歷了精神磨礪,更進行了思維的鍛煉,讓我能以更為客觀、理性和辯證的角度思考和閱讀。
轉眼間,我想和我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說再見。我希望在未來,我能繼續和我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交談,一起進步,一起分享生活的快樂和幸福。
致謝
四:
這個解釋項目和論文是在我的導師柴建英教授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她嚴謹的科學態度,嚴謹的學術精神,優秀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選題、開篇報告的完成到大綱的修改、期末論文的完成,導師從頭到尾都給予了認真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我謹向我的導師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當論文即將完成時,我的心情非常令人興奮。從準備口譯項目到成功完成論文,許多學生和朋友給了我無聲的幫助,特別是戴軍,無論框架的大綱或措辭如何。我耐心地就條款向我提出建議。請接受我的誠摯謝意!最后,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為我們的辛勤工作培養了我。沒有你的支持,我無法順利完成研究生學習。謝謝!
附送:
范文基博士論文
范文基博士論文
論文致謝一:
由于Internet技術的發展,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充分利用了Web文檔和云存儲技術。在線編輯文檔技術可以讓我輕松地在辦公室,家中或商務旅行中編輯文件,而云存儲技術可以讓人們從移動硬盤和USB閃存驅動器中解脫出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生活很多。各方面都有變化。
論文從界定主題、收集信息、寫作修改到定稿的全過程充滿了疑問、壓力和樂趣。首先,我們要感謝我們尊敬的導師李光教授。李老師正直的性格、博學的知識和嚴謹的學術精神使我受益匪淺。在李先生的鼓勵和支持下,我有信心堅持這個幾乎是新的研究領域。在李先生的關心和指導下,我順利完成了博士論文。在這里,我要向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另外,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吳賢靜。她的鼓勵和支持使我能享受這段艱難的時光。
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我的知識結構的局限性和缺點,博士論文的完成只是個起點,面對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習的漫長旅程才剛剛開始。
論文致謝二:
記得201X年入學讀博不久,導師便把我們幾個弟子召集起來座談如何學習和研究哲學,其實這也是給我們上的第一節課。在這次座談會上,導師的一番話使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學習,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風,實事求是。哲學研究不能是空洞的。在哲學領域,分析一個問題并推動理論前進,需要大量的腳踏實地的精神和大量的努力,即使這只是向前邁出的一小步。許多偉大的哲學家一生只回答了幾個哲學問題。談論空話很容易。不要混淆問題的癥結,盡快形成一個制度。事實上,導師倡導的實事求是、嚴謹的學風,不僅是對我們的要求,也是他半個多世紀來在哲學教學研究中的學術風格。當我讀到導師的作品時,我對此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他的哲學教科書和發表的論文都體現了這種風格。改革開放后,導師在大量學術研究中進一步提升了學術精神和學術風格。
在過去的三年里,通過導師的言行和對導師論文的不懈研究,我深深體會到紳士所倡導的研究哲學不僅僅是哲學研究中必須學習的學術品質和學術。風格,也是科學的學習和探索哲學的方法。與此同時,我也深深地明白,導師已經走上了正確的學術道路,他應該始終遵循這條正確的學術道路。
事實上,導師所倡導的學術精神和學術風格已經并將繼續影響哲學的產生。
論文致謝三:
然后可以學習懷疑,然后可以解決辯論。我對開始接觸科學知識社會學感興趣。然而,它不是一種興趣,而是一種復雜的情感。這種情感既有庫恩那種能夠寫出這類事物的有意識的人的懷疑,也試圖對科學知識社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學習的沖動。有了這樣的感覺,我讀了很多關于科學知識社會學的中英文學,我對科學知識社會學的興趣也越來越強烈。我發現科學知識的社會學并不像原先想象的那么簡單,但包含了很多錢,所以在博士論文的主題上,我決定用愛丁堡學派的科學知識社會學作為我自己的話題。 。我試圖將這個想法放在向導上。幸運的是,這是由導師鼓勵的。支持。>>>更多博士畢業論文范文
完成論文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只有經歷過論文的人才能理解。從炎熱的夏天到寒冷的冬天,再到寒冷的冬天即將來臨,經過近四季的輪回,我終于把文章推到了盡頭。在感到更放松的同時,我意識到一些恐懼逐漸浮現在我心中。由于時間緊迫,而且由于我自己的沉悶,我覺得這篇論文遠非完美,我總是想不時地思考和修改它。但是,學術成就不是白天和黑夜的優點的想法,不禁讓人松了一口氣。畢竟,經過這些日子的磨練和積累,我未來的學術道路不僅有一個相當好的開端,而且是一個相對良好的開端。明確的方向。我是否能夠在未來進入下一個級別,我將永遠愿意為此付出生命。
我的老師高文武對論文的總體思路給予了認真的指導,高老師從頭到尾都非常關注我的論文寫作過程。沒有胡先生的啟迪和關心,我想我很難按時完成這篇論文。在此,我向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十年前,當我在胡先生那里攻讀碩士學位時,是胡先生把我帶到了哲學殿堂,使我了解了哲學的本質和美。這對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謝謝你,王貴友教授、李光教授、童英教授、張張張然教授、程連先生、李洪芳教授、周朱紅教授也值得感謝。感謝你的布道、教誨和困惑。謝謝你在論文開頭的指導。謝謝,生活只是一個過程。在我的生活中,能得到你們老師的教導是很幸運的。我認為過去幾年老師對我的教誨將使我終生受益。老師,三年的辛勤工作,雖然短暫,但留下的記憶卻是永恒的。在風景如畫的無道大學校園里,我的姐姐和老師關錦秀、李榮、郭敏、哥哥舒少澤、哥哥陳友堂和吳凱和我一起度過了緊張而快樂的學習生活。我們互相鼓勵、交流和監督。短短三年,我們與同學們形成了深厚的友誼,值得我珍惜。隱藏你的心。在我們離開的時候,我祝愿我的妹妹、弟弟和學生們旅途愉快。我妻子孔德蓮女士為我多年的學習付出了太多。我不知道如何報答她為我所做的一切。在我上學的這幾年里,她不僅要工作,還要擔負起撫養和教育兒子的責任。很難想象,但她沒有抱怨,靜靜地承擔著所有重要的任務。也謝謝你,親愛的。
論文致謝
四:
站在畢業典禮的尾部,回頭看,在博客閱讀過程中經歷了起伏,但內心充滿了感激之情。
謝謝鄭曉東教授。在鄭先生的精心設計和指導下,我完成了這個博士項目。鄭先生學識淵博,嚴謹勤奮。他對科學研究有獨特的見解和見解。教育和教育人們。鄭老師不僅在課堂上傳授知識,而且注重在實驗室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他還關心學生的生活需求,關注學生的個人發展。感謝鄭老師在我學習期間對我母親的幫助、支持和鼓勵。雖然博士事業即將結束,但師生之間的友誼卻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我要感謝副教授余挺在這個問題上的幫助和指導。我要感謝周文文副教授和陳偉副教授在我的實驗過程中提出的寶貴建議。我要感謝博士指導小組成員何國慶教授和馮鳳琴教授對我們項目的設計提出的建議。感謝王一飛、王暉、任雪巖、魯黃、劉燕、王暉、呂來峰、拉米拉、胡浩、宋海照、倪庚、薩沙、沈錦兒、馮金松、齊雪明、陳乾如、高自春、于晨、白楊、唐瓊、余柱平、曾麗珍、顏曉杰、趙靈生等人在我閱讀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幫助。
感謝Petr Karlovsk教授在項目設計和實驗方面提供的幫助和指導。感謝Kuang Yi,Rihard Splivallo,Ruth Pilot,Daniel Rretzshmar和其他實驗室同事在德國學習期間對生命研究和護理的幫助。
【關 鍵 詞】赫爾曼?麥爾維爾 發展脈絡 論文類型
赫爾曼?麥爾維爾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第一個把他引入中國譯介的是曹庸,曹譯《白鯨》(1957 上海新文藝版)是《白鯨》在中國的第一個譯本。大體而言,國內學者對麥爾維爾的研究可分為四類,即評論、譯序、論文和文學史。本文主要考察論文這方面的研究。
筆者在中國知網里面輸入關鍵詞“麥爾維爾”,大致情況如下:
大部分論文是對《白鯨》的研究,各時期情況如下:
周玨良的《河、海、園――、、的比較研究》(《文藝理論研究》1983年04期)開了麥氏作品在中國研究的先河。最新的是劉海燕發表在《荊楚學院學報》2011年04期上的《有形的樊籠無形的囿囚――解讀中“墻壁”意象與象征》。
一、發展脈絡
國內對麥氏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比較突出的除了周玨良還有吳加和李萬鈞。八十年代對麥氏作品的研究還不多,論文只有8篇。
九十年代國內對麥氏的研究逐步深入,涌現了錢滿素、汪義群等有影響的研究者。錢滿素的《含混:形式兼主題――文書與的聯想》(《外國文學評論》1991年03期)指出含混開拓了多元化的理解層次,有利于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汪義群的《論中的人道主義思想――紀念麥爾維爾逝世100周年》(《外國文學研究》1991年04期)指出《白鯨》處處閃耀著人道主義思想的光芒。
進入新世紀國內對麥氏作品的研究急劇深溫,南京大學的楊金才尤其突出。他撰寫了9篇相關論文及1部專著。他的專著《赫爾曼?麥爾維爾與帝國主義》(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掀起了麥氏作品在中國的研究。另外比較顯著的有韓敏中和林元富。
二、研究類型
1、總論型
這類論文總共才三篇,一般是對作家的生平、創作特點及作品的綜合研究。楊金才在《英美文學研究論叢》(2000年第1期)發表的《赫爾曼麥爾維爾創作簡論》并將其作品大致分成三大類。另外兩篇是曾艷兵的《麥爾維爾與大海》(《東方論壇》1999年04期)和聶慶娟的《麥爾維爾:敢于說“不”的探索者》(《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2、創作特點研究型
此類論文涉及到《皮埃爾》、《泰比》等很多作品,從敘事特點、創作意圖、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長期以來,《瑪迪》一直因文體的雜亂無章被許多評論家譏諷為小說中的“異類”。于建華和楊金才的《之“奇”形:一次關于小說的冒險》(《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05期)指出作者刻意用這種方法對小說的敘事結構進行探索和實驗,是一次關于小說的冒險。這一論文扭轉了其他學者的偏見,為麥爾維爾進行了。
視角比較新穎的文章還有:楊金才的《從人物塑造看的文本內涵》(《外國文學研究》2008年03期);安芝丹《試論的哥特成分》(《文藝理論》2009年11期);鄭然在《麥爾維爾短篇小說中的艾倫?坡元素》(《外國文學研究》2009年第4期)。
3、比較研究型
從表中可以看出這類論文占的比例也較大,內容豐富多彩。
周汶在《四川外國語學報》(1999年01期)發表的《一脈相承 異曲同工――和比較分析》通過對兩部作品的創作背景、動機、人物刻畫、主題等方面的比較分析,探討了菲次杰拉爾德對以麥爾維爾為代表的美國文學傳統的繼承和對美國小說創作技巧的完善。楊金才的《從看麥爾維爾與狄更斯的近緣關系》(《南京社會科學》2001年第8期)比較分析了兩部作品中的人物描寫和主題意蘊間的近緣關系,并指出麥氏對狄更斯進行了借鑒。
4、作品分析型
絕大部分研究都屬于這一類。這類論文除了少數幾篇涉及到《奧穆》、《皮埃爾》及其詩歌創作外,主要集中在對《白鯨》的研究。大致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1)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分析。吳格非在《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2期第27卷)發表的《荒謬境遇中的生命抗爭――麥爾維爾小說的存在主義解讀》運用存在主義闡釋了該小說的現代意義。此前已有很多評論家對該作品其進行過各種解讀,運用存在主義進行新的解讀,不落俗套,發人深思。
對亞哈進行解讀的文章也很多,但對他的評論卻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人類進取力量的化身,也有人說他是魔鬼的化身。主要論文有:戴雪芳的《論亞哈船長的“瘋狂”》(《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8年02期),王傳順和楊敏的《亞哈之死》(《美與時代》2006,01)。
(2)運用原型批評理論進行解讀。這類文章一般運用原型批評理論尋找《白鯨》中主要人物的原型,這類研究重復現象比較明顯。主要論文有:韓德星《外國文學研究》(2000年02期)《談人物形象的“圣經”原型》;雷鋒蓮《論中的圣經原型》(西北師范大學,2001)等。
馬文霞在的《對中原型意象的探析》(《時代文學》2009年02期)指出麥爾維爾并非“為原型而原型”或“原型至上主義”。這一原型解讀并不是一味地尋找作品中人物的原型,而是注重于追溯其神秘原型產生的原因,不落窠臼。
(3)解讀《白鯨》的宗教意義。評論家在這一方面的爭論較少,一致認為《白鯨》表現了麥氏矛盾的宗教觀。他一方面懷疑《圣經》中上帝的仁慈,但又不愿拋棄《圣經》教義的約束。主要論文有:孫筱珍的《的宗教意義透視》(《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04期);朱喜奎的《中的宗教思想》(《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4)從生態倫理批評的視角分析作品。隨著近年來生態批評熱潮的興起,從這一視角研究《白鯨》的論文急劇增加。這一方面的主流觀點是《白鯨》表現了作者前瞻性的生態危機意識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持這些觀點的主要論文有:郭海平的《中人與自然多維關系的倫理闡釋》(《外國文學研究》2009年03期);徐明和李欣湘的《論的生態意識》(《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有些觀點認為《白鯨》表現了作者矛盾的生態倫理觀。周海燕和楊正和的《解讀的生態倫理困惑》(《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年05期)闡釋了麥爾維爾在生態倫理問題上的思想沖突和內心困惑。
(5)探討《白鯨》的主題
一直以來學者們對《白鯨》主題的闡釋都沒能達成共識,有的視其為一部反映現實的作品,有的揭示其復仇主題,眾說紛紜。
韓軍利的《中復仇主題的神話原型分析》(《世界文學評論》2009年01期)從原型批評的角度對其復仇主題進行分析。用原型分析解讀主題,可謂別出心裁。熊偉和侯鐵軍在《外國文學研究》(2008年03期)的《清教預表法與美國文學中的救贖主題――以、和為例》指出作品中救贖主題與《圣經》中三種救贖主題的相似性,論文把救贖主題上升到宗教的高度。
(6)探討《白鯨》的象征意義
這類論文所占比例也較大,一般探討白鯨、主要人物、白色等的象征意義。
張立新的《對于美國文學與文化中“白色”象征意義的重新建構》(《國外文學》2006年03期)指出:麥氏不僅支解了美國文學中“白色”的神話,并對“白色”的內涵和象征性進行了重新建構。陳秋紅發表于《外國文學研究》(1997年02期)的《象征意義的文化闡釋》從三個不同層面對《白鯨》的象征意義進行了剖析。
三、結語
縱觀國內對麥氏的研究,可以發現國內學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研究廣度和深度都不斷增強,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美中不足的是重復現象極其突出,例如關于《白鯨》的悲劇性、象征意義和生態批評解讀等一再重復。雖然我們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然而一些毫無新意的重復顯然是應該避免的。此外,國內的研究只涉及到麥爾維爾的一部分作品,主要集中在《白鯨》,他的詩集和其他作品如《雷得本》、《白外衣》等則少有涉及,以后的研究可以致力于這些之前不被關注的作品,這樣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一位作家。另外筆者注意到國內與國際麥爾維爾研究的對話與合作研究幾乎沒有,以后應多加強國際合作。總體而言,我國對麥爾維爾作品的研究仍處于初步階段,整體學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Robert S. Levine. Herman Melville [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韓德星.談《白鯨》人物形象的“圣經”原型[J].外國文學研究,2000(2).
[3]韓軍利.《白鯨》中復仇主題的神話原型分析[J].世界文學評論,2009(1).
[4]孫筱珍.《白鯨》的宗教意義透視在[J].外國文學研究,2003(4).
關鍵詞:亨利·柏格森 邊緣化 人文意義
亨利·柏格森(1859-1941),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哲學家,其代表作《創造進化論》曾以其“豐富而生機勃勃的思想及其卓越的表現技巧”獲得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在法國,柏格森已經進入了由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爾、斯賓諾莎、康德、黑格爾等大思想家組成的行列,成為當代西方思想研究領域最活躍的思潮之一。那么,柏格森哲學在當今國內學術界有著怎樣的地位,它于昔日的紅極一時又相距多遠?
一.研究現狀
從時間的角度看,柏格森在國內的研究大概可分為以下四個時期:20世紀40年代之前、20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20世紀80年代到世紀末以及新世紀的前十年。本文主要側重于第四個階段的研究分析。
自上世紀80年代西方哲學、美學、文學思潮成為中國學界的熱點,柏格森哲學重拾記憶,以新的形象返回中國。進入21世紀,國內柏格森研究迎來新的氣象:不僅期刊文章數量大增,柏氏著作不斷重版重譯,相關論著也明顯增加。
1.1期刊研究
與前一時期相比,新時期有關柏格森研究的論文從質量到數量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內容涉及柏格森思想的形而上學、美學、宗教與道德等方面。除了深入探討綿延、直覺、生命等概念外,有學者從不同角度出發試圖重新認識和評價柏格森,其中《柏格森的科學哲學思想》與《柏格森: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探討了柏格森哲學與科學的關系;《心與身的交匯—柏格森“二元論”及其實質》討論了柏格森的二元論與傳統二元論的區別;《悖謬乃哲學的姿態——對柏格森的重新解讀》從哲學的悖謬精神解讀柏格森。不少學者還展開了柏格森思想與中國哲學、美學與文學之間的比較研究。《試論禪宗與柏格森的直覺思維》、《莊子與柏格森的生命本真之思:道與綿延》、《直覺與詩意表達:品味柏格森與莊子之哲學語言》、《從與柏格森的角度論生存的本質》等論文展開的是柏格森與中國傳統哲學的比較,《柏格森哲學對時間觀的影響》、《論柏格森對現代新儒學的影響》、《從柏格森看郭沫若生命詩學的理論淵源》、《中國現代美學建構中的柏格森資源》、《柏格森與中國現代哲學》等鋪開的是柏格森在對現當代中國學術界的震動和回聲。
1.2著作重譯
早在上世紀20、30年代,柏格森的主要基本著作都有了中譯本:1919年張東蓀譯《創化論》、1921年楊正宇譯《形而上學導言》、1922年張東蓀譯《物質與記憶》、1923年胡國鈺譯《心力》、1927年潘梓年譯《時間與自由意志》、1933年翻譯《論滑稽的意義》等。由于各方面原因,這時期的譯本大多都是從英譯文轉譯而來。
自80年代以來尤其是21世紀的前十年,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有關柏氏著作的翻譯工作全面展開,以上著作都出現了新譯本,其中《創造進化論》甚至有了五個不同譯本,其影響由此可見一斑。與前期不同的是,新譯本大部分從法文本直接翻譯而來,譯者也多是哲學和柏格森研究方面的專家,因此譯本質量較以前有大幅度增加。此外,還出現了兩部國外柏格森研究專著的翻譯:拉·科拉柯夫斯基的《柏格森》和德勒茲的《柏格森主義》(中譯本名為《康德與柏格森解讀》),它們為進一步系統理解和研究柏格森提供了條件。
1.3專著研究
這一時期柏格森研究的最大成就在于以下幾部論著的出版:尚新建《重新發現直覺主義——柏格森哲學新探》(2000)、吳先伍《現代性的追求與批判——柏格森與近代中國哲學》(2005)、王禮平《差異與綿延——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2007)等。
《重新發現直覺主義——柏格森哲學新探》是國內較早集中探討柏格森著作的重量級研究成果,對于此后的柏格森研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論著一方面沿著柏氏思想自身的發展解讀著作,同時又將其置身于西方哲學史的大背景中,既能展開柏格森與不同時期哲學家的比較,又能引入當時國外最新、最具權威的柏格森研究成果。
《現代性的追求與批判——柏格森與近代中國哲學》一書展開的是橫向影響性比較研究。它首先從厘定現代性的概念入手,將柏格森定位于現代性內部的批評者,完成柏格森與西方近代思想史的銜接,為進一步理解柏格森思想打下基礎;該研究著重論述了近代中國在構建現代性的過程中對柏格森思想的吸收和借鑒。針對新時期國內柏格森哲學研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不足,該論著有著清晰的認識,并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差異與綿延——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一書文獻豐富,緊跟國際前沿,提出不少新穎的學術觀點,代表了新世紀柏格森研究的新氣象。該研究最具創新之處在于它大膽打亂了柏格森著作的先后順序,以綿延本體論為中心,重新組織柏格森思想中的諸多核心概念,突破了以時間和體系來規范柏格森主義的窠臼,體現了柏氏所倡導的開放與創造精神。
二.現狀分析
近年來,法國哲學盡管成為國內學術界的研究熱點,柏格森研究較之以前也有所加強,但總體而言,無論在西方哲學史、還是在外國文學及文藝學研究領域,柏格森仍基本處于邊緣地帶。
2.1邊緣化現象
柏格森研究的邊緣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柏格森在教科書中的缺失。除了在哲學史教材中的短暫提及,我們在時下最流行的美學史、文學理論和文藝理論教程中鮮見柏格森的影子。
第二,柏格森著作中譯本的缺憾。到目前為止,柏格森的四本主要著作《論意識的直接材料》、《物質與記憶》、《創造進化論》、《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都有了中譯本,其中《創造進化論》甚至有了五個譯本。就譯本而言,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它們為國內的柏格森研究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時,無論是來自英譯本還是法文原著,在細節方面它們都還存在著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除了這四本主要著作外,柏格森還有大量重要的論文、演講稿和課堂講義。從《差異與綿延—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一書中可以看出,這些資料對于理解柏格森思想的發展演變至關重要。而目前這些重要的柏格森遺作在國內尚沒有中譯本,成為研究工作進一步展開的屏障。
第三,柏格森研究成果的翻譯工作尚未展開。如前所述,在國外尤其是法國,柏格森思想研究已取得了長足進步,出現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由于對柏格森在哲學史上定位的不同,國內外的柏格森研究出現了一定反差,這一反差也體現在對研究成果的借鑒之上。相對于柏格森的著作而言,其研究成果的譯介工作在國內更加滯后。現今為止,只出現了兩本柏格森研究專著的翻譯:拉·科拉柯夫斯基的《柏格森》和德勒茲的《柏格森主義》(中譯本名為《康德與柏格森解讀》),而其中第二本完全是仰仗了德勒茲的大名,原本是出于研究德勒茲而非柏格森的需要。
2.2原因分析
近年來,國外的柏格森哲學研究風起云涌,涉及其哲學史地位、本體論與方法論、與德國古典哲學、現象學、科學、以及道德和宗教的關系研究等諸多領域。柏格森研究成為了當代西方思想領域最活躍的思潮之一。但在國內,柏格森仍基本處于邊緣地帶。國內外研究熱點的這一反差引起了筆者的思考:在國內眾多西方或新或古的思潮涌動中,柏格森為什么仍然被遺忘?
一.非破壞性。縱觀中西方思想史,最具顛覆性和破壞性的思潮往往更能吸引目光。與后現代思想家對傳統的全盤拆解和徹底解構不同,柏格森屬于建構性的學者,他既批判理念哲學中存在的永恒靜止,又不放棄對存在的終極追問;既覺察到了近代科學發展的理性之弊病,又積極將科學取得的最新成果用于形而上學的構建。他站立在世紀的交叉口,一手擁握對傳統的記憶,致力于尋求對存在、真理和絕對的終極認識,一手指向自由的未來,對常識、語言、科學和理性的功用提出質疑。他雖然沒有像尼采那樣公開提出“重估一切價值”的標劃性口號,卻實實在在地從事著重估價值的工作。這是一位溫和而又犀利的學者,他不像并后現代的思想家們一樣不惜將一切拆解為廢墟而后快。在拆解和批判歷史與傳統的同時,他又通過記憶理論將它們不斷地融入到現在:柏格森在努力地進行著新的建構。筆者認為,正是這種建構性的調和遮掩了柏格森思想犀利而尖銳的刀鋒,使其失去了一部分應有的關注。
二.非功利性。就其哲學思想的結果而論,非功利性是導致柏格森在國內學術界被忽略和遺忘的另一重要原因。與柏格森相比,后現代的思想家們經常站在現代性的對立面,從現實社會的某一個或某一些問題入手,通過思想領域內的沉思和探討,企圖找到這樣或那樣的解決方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得后現代思想家們或多或少地戴上了功用性的標簽,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目光。而柏格森的思考則是哲學領域內的思辨,他從意識的直接經驗材料出發,將實在定義為變動不居的現實變化;他拆解傳統理念哲學,批判機械論和進化論思想,反思近代科學,將它們對靜止性和空間性的偏愛歸因于人類注重功利的思維天性;他認為針對行動的智能分析只能認識靜止僵死的事物,只有流動的直覺才可以深入事物內部,認識真正的運動和變化。以時間的思維而不是空間的思維、以直覺的方法而不是純理性的方法來看待宇宙人生的范式體現了柏格森重變化、輕靜止,重多樣、輕同一,重精神、輕功用的思想實質。在講究效率、追求功用、注重現實意義的當下,柏格森研究在國內的邊緣化具有一定的時代必然性。
三.研究缺憾
在相關領域的邊緣地位使得目前國內的柏格森思想研究在整體上仍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鮮有從西方思想發展史的宏觀角度闡釋柏格森。柏格森思想是在對西方傳統理念哲學批判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古希臘愛利亞學派的芝諾詭辯一直到近代的康德哲學,柏格森思想縱貫整個西方哲學發展史。不遵循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就無法從根基處把握柏格森。二、缺乏對柏格森哲學所產生的時代背景的認識。將柏氏思想從其時代背景中剝離出來進行純哲學的分析是自新世紀以來有關研究的主要表現。這種研究雖然帶來了柏氏思想解讀在某一領域的入木三分,卻忽視了其根本的出發點,無法認清柏格森哲學的根本任務。三、在柏格森思想研究過程中缺乏追問的人文精神。目前國內的研究者大多都是從闡釋者的角度來解釋柏格森的思想,從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吸取相關內容,尚缺少對其哲學前提的追問和反思。因此,國內研究大多是國外研究的重復或闡釋,很難出現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21世紀頭十年國內柏格森研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由于柏氏思想本身的非破壞性和非功利性,它在國內的邊緣化地位有一定的時代必然。盡管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憾,我們要感謝那些柏格森思想的研究者們,他們提供了多角度、多層面、多領域的柏格森主義解讀。沒有他們的研究成果、沒有他們的先行鋪墊,就沒有對現存柏格森思想解讀誤區的思考,也沒有對柏格森思想較為準確的理解,更不可能出現未來更為精準的解讀和研究。
參考書目:
[1] 陳麗英. 莊子與柏格森的生命本真之思:道與綿延[J].語文學刊, 2007(11).
[2] 陳麗英. 直覺與詩意表達:品味柏格森與莊子之哲學語言[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11).
[3] 高瑞泉. 柏格森與中國現代哲學[J].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4).
[4] 胡燕春. 試論禪宗與柏格森的直覺思維[J]. 青海社會科學, 2005(9).
[5] 江冬梅 柏格森與中國現代美學[J]. 寧夏社會科學, 2010(6).
[6] 江冬梅 從柏格森看郭沫若生命詩學的理論淵源[J]. 藝術百家, 2010(7)
[7](法)吉爾·德勒茲.康德與柏格森解讀[M].張宇凌,關群德譯.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8] 景海豐 論柏格森對現代新儒學的影響[J] 現代哲學, 2005(3).
[9](波蘭)拉·科拉柯夫斯基.柏格森[M].牟斌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10] 李文閣,王金寶. 生命沖動:重讀柏格森[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1] 尚杰. 悖謬乃哲學的姿態——對柏格森的重新解讀[J].哲學動態, 2009(2).
[12] 尚新建. 重新發現直覺——柏格森哲學新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3] 沈順福 從《周易》與柏格森的角度論生存的本質[J]. 周易研究, 2010(4)
[14] 王禮平. 心與身的交匯—柏格森“ 二元論”及其實質,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6).
[15] 王禮平. 柏格森: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J]. 自然辨證法研究, 2006(8).
[16] 王理平. 差異與綿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7] 吳先伍. 柏格森哲學對時間觀的影響[J].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3).
[18] 吳先伍.現代性的追求與批評——柏格森與中國近代哲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19] 張秉真、章安祺、楊慧林. 西方文藝理論史[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異化”(德文“die Entfremdung”,英文“Alienation”)一詞源于拉丁文“Alienatio”和“Alienare”,有脫離、轉讓、出賣、受異己力量的支配等意思。異化作為哲學概念,其含義是指主體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動而產生出自己的對立面,然后這個對立面又作為一種外在的、異己的力量轉過來反對(控制)主體本身。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根據黑格爾的異化理論,提出了異化勞動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本和勞動的對立。后來,馬克思在其成熟時期的著作中進一步揭示了異化是人的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變成異己力量,反過來統治人的一種社會現象。隨著在中國的傳播,異化這個概念在我國有近百年正確使用的歷史,主要在學術界。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對“異化”有三種解釋:一是指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漸變得不相似或不相同;二是哲學上異化的概念;三是在語音學上指連發幾個相似或相同的音,其中一個變得和其他的音不相似或不相同。第一種和第三種的使用很少見,第二種的使用主要在哲學的意義上,現在已經作為一種常見的對社會現象的分析,較為普及了。而我國傳媒上經常出現的異化一詞的概念,多數既不是應用哲學原理,也沒有按照詞典中的解釋使用,而是把異化簡單地當作某種事物本身的“異常變化”或“變質”。
例如,《新京報》2012年3月16日A2版的評論文章《消費者“被消費”異化了3?15》,講的是一些維權網站兜售消費者的投訴信息,使得3?15變成了某些人謀利的工具;《東方早報》2011年9月6日A23版的評論文章《康菲公司的“中國式異化”》,說的是在母國行為良好的外國公司,到了中國卻變得行為不端;《新民晚報》2012年2月6日A14版文章《誰把傳統節日異化成了“吃奢侈”》,說的是傳統節日習俗的“變異”。《新聞實踐》2010年第11期雜志封面的文題《記者人脈――思維的異化及影響》、《中國教育報》2012年2月12日第2版的文章《校園安保異化成了“圈養教育”》、《北京晨報》2011年9月16日A4版的評論文章《“少兒不宜”異化》等等,說的都是某種概念、行為或現象發生了變化,或“異常變化”或“變質”。
按照漢語的寫作和縮寫規范,不能簡單地將“異常變化”縮寫成“異化”來使用,在語法和習慣上都說不通。況且,很多作者在使用這一詞語的時候,不是因為錯誤地縮寫,而是望文生義,提筆就使用這個以前連《現代漢語詞典》中都沒有的詞匯。
詞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豐富的,特別是近幾年,網絡文學和社會化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得很多詞有了新的含義,也創造出了不少新詞。《現代漢語詞典》作為漢語規范的工具書,其每一次的修訂,增收新詞和舊詞新義是重點之一。大眾傳媒使用新詞或對原詞的理解增添新義,都要遵循現代漢語詞匯知識的要領,不能望文生義,制造不符合詞匯組合規范的詞匯,或隨意對已有的詞匯平添與原詞義相去甚遠的內涵。大眾傳媒每時每刻面向公眾,詞匯的正確使用與否,對社會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傳媒亂用詞匯,會造成公眾對詞匯的認知混亂,因而傳媒使用詞匯要謹慎,要遵循語言文字規范,不能想當然地生造出某個詞的“新義”而攪亂視聽。
除了亂用異化概念外,我國傳媒對其他一些詞匯的亂用也很多,例如“博弈”這個古老的中國概念,自從20世紀50年代福布斯?納什的理論在中國借用了博弈這個詞以后,博弈特指一種矛盾形態(囚徒困境),而我國現在傳媒上博弈一詞滿天飛,等同于矛盾、斗爭,好像換一個詞匯就有新的內涵,其實完全沒新義,反而把博弈的當代科學內涵給攪亂了。傳播學界也有人在詞語上跟風,寫出驚人的“傳播即博弈”的論文。如果學術研究是這樣通過玩弄詞句完成的,學術就完結了。
關鍵詞:俄羅斯文學;博士生;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4)11-0066-02
隨著中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深入發展,俄語專業也再次成為我國高校的熱門專業。目前,國內有近100所高校開設俄語專業,然而擁有俄語語言文學博士招生與培養資格的院校依然屈指可數。其中,黑龍江大學俄語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較為完善的本、碩、博培養體系。本文以黑龍江大學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的俄羅斯文學方向博士課程設置為例探究俄羅斯文學博士培養模式。
一、立體復合的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是分段式的教育體制,也即分為高等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又分為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是最高學歷,其教學目標是培養適應普通高等院校和其他各類科研機構、研究所的教學與研究崗位的專業化高層次人才。也就是說,博士學習階段旨在夯實和提高博士生的專業理論基礎、系統專深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培養目標的實現首先與課程設置有著緊密聯系。黑龍江大學俄羅斯文學方向博士生課程設置體現出全面、立體的特點。
俄羅斯文學方向博士課程主要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類。必修課包括俄國文藝理論原著選讀、俄羅斯文學原著文本選讀、白銀時代作家專題研究、俄羅斯現代主義文學專題研究、俄羅斯文化專題研究、20世紀西方文論等課程。選修課包括俄國宗教哲學、洛謝夫美學理論等。
從授課語種角度看,課程設置體現了俄文授課與中文授課并重的思路。眾所周知,結束本科階段學習,進入碩士和博士階段學習時,學生的口語能力往往呈下降趨勢。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學習目標的改變,即從注重實踐能力鍛煉轉向側重于理論基礎的積淀,另一方面,這種現象與各個學習階段的課程設置不無關系。本科階段的專業主干課是俄語精讀,其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掌握和運用能力;碩、博階段理論課和專題課占據主要地位,這從某種程度上減少了口語的訓練,從而可能導致口語出現一定程度的退化。開設俄國文藝理論原著選讀和俄羅斯文學原著文本選讀這兩門課有助于扭轉學生口語能力下降的趨勢,給學生提供掌握理論知識與鍛煉口語同步進行的機會。理論原著與原文文本的閱讀與研究是俄羅斯文學方向博士生區別于其他類似專業博士生的最大特點和優勢,原著研習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由于翻譯過程中的誤譯而導致的錯誤理解,有助于學生準確地把握理論的精髓。
從課程內容角度看,課程設置體現了專業為主,相關內容適當拓展,文學理論與文本分析并舉,以及以俄為主,兼顧西方的特點。
“文學屬于那類所謂簡單的,或者稱之為單一成分的藝術……但與此同時,文學又與那些將若干種不同的形象載體集于一身的綜合(多成分的)藝術緊密關聯”[1]。文學名著不僅彰顯了作家對永恒命題的深沉哲思,還體現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人文風貌,因而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才被公認為“俄國社會的百科全書”[2]。換言之,文學研究不僅僅需要文學理論基礎,還需要哲學、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文學是思想和文化的載體,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度闡釋必然涉及大量的文史哲知識。俄羅斯文化專題研究、俄國宗教哲學、洛謝夫美學理論等課程作為專業拓展課和選修課顯然十分必要和適宜。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強化學生對于俄羅斯社會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宗教哲學和美學素養。顯然,宗教哲學與美學知識又會促使文學研究進入更深的層次。
文學理論是文學研究的指導,也是文學闡釋合法性的前提與依據,文本分析則是研究的實踐。理論與實踐是相輔相成、互為依存的關系。20世紀西方文論、俄國文藝理論原著選讀、俄羅斯文學原著文本選讀等課程不僅體現了文學理論與文本分析不可偏廢的原則,而且兼顧了西方文學理論與俄羅斯文學理論。不可否認,新批評理論、后現代主義理論等許多文藝理論緣起于西方,其后才進入俄羅斯文學界,進而風靡全球。因此,將西方文論納入博士生課程之中顯然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理論視野,真正做到厘清文學理論的起源與流變。
從課程形式角度看,專題課與非專題課有機結合。如果說非專題課側重于對某一領域的知識做出高屋建瓴的引導,使學生對該領域擁有總體把握,那么專題課則就單個專題進行縱向深挖、開掘。博士階段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鑒于此,對文學思潮與代表作家的泛泛了解顯然不符合博士生的培養目標,專題課有助于師生就某一專題展開較為深入的解析。同時,在各個專題準備階段,學生必然要大量涉獵與該專題相關的文獻。相關文獻的收集與橫向對比閱讀能力可以得到充分鍛煉,這些環節與論文寫作過程高度重合,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也為課業論文和學位論文寫作奠定了基礎。
二、互動演練的教學模式
俄羅斯文學博士教學目標是培養能勝任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教學與研究的高層次俄語專門人才。換言之,博士的就業渠道大多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教學和科研兩大基本能力。
黑龍江大學俄羅斯文學博士授課采取教學互動的模式。學生根據老師預設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前準備,形成較為完善的課堂發言稿,然而在課堂上發言,最后老師點評并總結。這種授課模式的突出優勢如下。
1.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前準備環節要求學生廣泛涉獵相關領域的知識,經過獨立思考,寫作發言稿。所有這些步驟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都需要認認真真地準備。當結束該專題時,學生往往能收獲頗豐,獲得一種滿足感與成就感,這種情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科研工作的興趣。
2.科研能力顯著提高。課前準備的發言稿究其本質而言是一個論文提綱。也就是說,準備發言稿就是加強科研意識和科研思維訓練的過程,是在實踐中探尋適合自身的研究方法的過程。同時,發言稿作為論文提綱可以進一步充實、完善,形成獨立的小論文。目前,國內各高校的文科博士研究生必須以獨立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2-3篇學術論文才能取得論文答辯資格。準備課堂發言稿不僅為寫作博士學位論文奠定基礎,而且可以將小論文作為課業論文以獲得該課程的學分,甚至可以將其反復修改、完善,最終成為能夠發表的學術論文。
3.獲得教學技能提升。課堂發言是博士課的重要環節。它要求學生以最平素、簡潔的語言闡釋自己的觀點;同時,發言者作為臨時教師勢必要根據聽眾的反應對自己的發言內容和進度進行及時的調整,以求張弛有度、詳簡得當,且控制好時間。簡而言之,課堂發言不僅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強化了學生對于課堂的掌控能力,提高發言者的教師技能和素養。
4.加強師生溝通,不斷改善課堂氛圍。老師點評是課堂的重要環節。老師將會就發言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并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交流,而在這種學術爭鳴和觀點的對撞往往會擦出新的靈感火花,迸發出意想不到的創意。同時,較為自由的課堂氛圍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沉悶,有助于師生之間進行隨心所欲的交流和溝通。
三、改進俄羅斯文學課程設置的建議
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是我國俄語教學的“大本營”和俄語教學改革的“橋頭堡”。毋庸置疑的是,黑龍江大學俄羅斯文學博士生培養體系已經相當完善,課程設置呈現立體復合的特點,教學模式則注重互動,兼顧學生的科研能力與教學技能的培養。然而,與其他擁有俄語語言文學博士招生資格的外語類高校及綜合性大學一樣,黑龍江大學俄羅斯文學博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存在一些瑕疵和被忽略的“死角”。
(一)強化獨立的文學批評立場
俄羅斯文學擁有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與此對應的俄羅斯學界對文學評論具有強大的傳統。中國學界對于俄羅斯文學的研究具有較好的基礎,卻依然較為薄弱。同時,“無論是專家論著還是一般的評論”,都容易陷入“俄羅斯學者的價值觀、理論和語調”的節奏。換言之,獨立的文學批評立場的強化與凸顯顯得必要且緊迫。這種獨立的文學批評立場根植于傳統的中華文化,也就是說,加強文化國粹的吸收與運用是形成獨立文學批評立場的必由之路。鑒于此,俄羅斯文學博士課程中加入有關中國文化的選修課似乎不失為是一個可行的選擇。相比較而言,各高校的文學院更為注重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吸收,且往往開設相關的課程。因而允許包括俄羅斯文學博士生在內的外國文學博士生選修文學院的相應課程必然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國學素養,進而有助于培養立足于本民族的獨立文學批評立場。
(二)拓寬文化視野與文學背景
俄羅斯是西方文明還是歐亞文明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且至今尚無定論,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文明與西方文明有著難以隔斷的聯系。俄羅斯從來就不是文化孤島,而更像是文化溝通的橋梁和各種文化的匯集之所。換言之,研究俄羅斯文學而繞開西方的文學和文化背景是不明智,也是不可取的。俄羅斯的東正教來源于東羅馬拜占庭帝國,而宗教與俄羅斯文學的關系極其密切。同時,俄羅斯文學與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俄羅斯的哲學思潮大多由西方傳入,借助于文學作品闡釋哲學思想又是俄羅斯文學的顯著標簽,乃至于很多著名的俄羅斯作家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哲學家和思想家。換言之,將俄羅斯文學置于歐洲文學和文化視域下研究是必然選擇。加強歐洲文化與文學知識的儲備對于俄羅斯文學研究者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增設和強化歐洲文化與文學相關的課程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建議。
參考文獻:
[1][俄]瓦?葉?哈利澤夫;周啟超等譯.文學學導論[M].北
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發表意見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而不要拾人牙慧。
2、他只是鸚鵡學舌,拾人牙慧罷了。
3、我要的是創新的點子,而不是拾人牙慧的老套。
4、你跟著我就要好好學習本領,不要拾人牙慧,這樣你學不到真本領的。
5、在謝爾頓看來,似乎在他的樂觀哲學中存有一點感動的混亂成份--其中有慈悲也有不容人之量,有真理也有拾人牙慧的東西。
6、這篇論文毫無見地,不過拾人牙慧而已。
7、小弟這場演講的內容只是拾人牙慧而已,請多多指教!
8、不管是在家里面還是在教室里我們都不能帶著拾人牙慧的去學習。
9、他沒有真才實學,只是拾人牙慧,別人沒有看穿罷了。
10、這副春聯的詞語能別出新意,()不拾人牙慧,十分難得。
11、無論我們在主流媒體上學到了什么,那都是拾人牙慧的常規知識。而這是個悲劇—獨立的思想對于進步來說不可或缺。
12、在現今的學術界,有沒有拾人牙慧的人存在呢?
13、這件作品的設計理念,有拾人牙慧之嫌。
14、這個節目只是把外國節目型態照抄,拾人牙慧而已。
15、書中提到了一個似是而非的方案,而且還是拾人牙慧。
16、這是拾人牙慧的看法,缺乏創意。
17、在謝爾頓看來,似乎在他的樂觀哲學中存有一點感動的混亂成份- -其中有慈悲也有不容人之量,有真理也有拾人牙慧的東西。
專業名稱 英語 班
級
XX 英語 X 班 學
號 XXXXXX 提交日期 20XX年XX月XX日答辯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20XX 年XX 月XX 日 (此頁可從教務處網站下載) Advertisemen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Their Translations (Times New Roman小二號加粗) by Liu Hangzhou (Times New Roman四號加粗) Registered No. XXXXXXXX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May, 20XX (Times New Roman四號加粗) 聲明及論文使用的授權 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論文是我個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除了文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發表或撰寫的研究成果。 論文作者簽名: 年 月 日 本人同意浙江財經學院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定,即:學校有權保留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學校可以上網公布全部內容,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其他復制手段保存論文。 論文作者簽名: 年 月 日 Advertisemen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Their Translations (Times New Roman三號居中加粗,中英文摘要單獨一頁)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Advertisement develops very fast in modern society and many internationalization companies extend their products to different markets of target with different languages. The target culture will influence the market and make the effect of advertisement different from others. So,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should not only refer to the surface layer of language, but also approach to the connection of culture. There are many methods in translating advertisement. Free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combination of transliteration & free translation, and adapted translation are the main fou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slogans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dvertisement, and discuss about acculturation in stylistic translation(Times New Roman小四,單倍行距) Key words: (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 slogans; target culture; acculturation; free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Times New Roman小四,單倍行距) 英漢廣告辭與翻譯 (宋體三號加粗) 摘 要:(宋體四號中間空二個空格加粗)廣告在現代社會增長的步幅很快,而很多國際化大公司也在采用不同的語言將自己的產品推廣到不同的目標市場上。在這個目標市場上還會帶來影響和廣告效果差別的還有目標文化。因此,對于廣告的翻譯就不僅僅停留在語言的層面,而更多的是文化的交融。廣告的翻譯也有多種技巧:直譯,音譯,音意兼譯,編譯是主要的四種。本文通過對廣告標題句語言特點的分析入手,在如何把握翻譯技巧的同時,將實踐提高到“文化轉向翻譯”的高度。(宋體小四,單倍行距) 關鍵詞:(宋體四號中間空二個空格加粗)廣告標題句;目標文化;文化轉向翻譯;意譯法; 直譯法(宋體小四,單倍行距) Contents (Times New Roman字體小二號居中加粗,目錄占一頁) 1. Introduction ……………………………………………………………………1 (一級標題,Times New Roman小四,后面頁碼應排齊,下同) 2. The Slogan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1 3. The Discrepancy i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Rising from Language Discrepancy……………………………………………………………………....2 3.1 Pragmatic Meaning Discrepancy…………………………...……………….2 (二級標題向里縮一格) 3.2 Rhetoric Technique Discrepancy …………………………………………....3 3.3 Sentence Pattern Discrepancy ……………………………………………. 4 4. Trans-culture Factors i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 4 4.1 Value Viewpoint.................................................................................................5 4.2 Social History Background.............………………………………….6 4.3 Esthetic Idea......................................................................................................7 4.4 Social Custom ...................................................................................................7 5. Translation Technique of Advertisements ……………………...…....………….8 5.1 Literal Translation ………………………………………………..…………..8 5.2 Free Translation …………………………………….……………………….10 5.3 Combination of Transliteration & Free Translation ………………….…..10 5.4 Adapted Translation ………………………………………………….……10 5.5 Other Translations …………………………………………………….…….11 6. Conclusion………………………………………………………………………..12 References…………………………………………………………………………..13 (標題用Times New Roman四號加粗,英文正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漢字用宋體小四,標題與段落間空一行, 每段首句空四個字母,1.5倍行距) 1. Introduction Advertisement is a kind of art, which provides the best marketing suggestion in news or magazines. It makes people buy the economical things in lowest price. Because of this special task, advertisement should mobilize every measure to serve for the purpose, and has various manifestations. But, as Vester-gaard and Schrder (1989) said in their article “The Language of Advertisement”: “Among the various type of advertisement,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nd to the language us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creativity and novelty.”(Dan-Hijing,1-993:2)So, it can place a premium on one’s association, encourage one’s emotion, arouse one’s desire of purchase. 2. The Slogans and Their Translations(英語畢業論文實義詞首字母大寫) In slogans’ translation, it should refer to the advertisement products and some aspects which show the company’s pretty and activity, especially the acculturation. It should intensify the basic language message in maximization and give customers the great impression. For example “Arrive in better shape”, maybe you’ve heard of it in the movie or TV. “Arrive in better shape” is a slogan used for many years in the aerial company. If you work in an advertisement company in the future, please translate this slogan in a direct way. Advertisement customer familiar with marketing, they all understand it is wrong to translate slogans in direct way in Hong Kong.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ustom and culture are different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Successful advertisements in Europe and America may not be accepted in Asia. For instance in 1970s: Coca Cola used to be an only company, however other drinks grow up, in order to promote that Coca Cola was the only best one, it creates the slogan “It is the real thing”. At that time, Hong Kong people like Coca Cola, but do not care about whether it is the best or not, it is easy to translate the slogan into Chinese in a direct way. Hong Kong people may not accept it. So Mr. Li Zuoyu who was an advertisement creator translates into“認真好”. Advertisement songs were always sent from America to Hong Kong, “it’s the real thing. Coca Cola’s the best.” As Chinese saying: “認真好,可口可樂最好.” It’s the best translation at that time. Modern advertisement used adjectives and adverbs extensively. In addition to nouns, it used verbs, descriptive adjectives and many kinds of none adjectives(劉宓慶,1998: 421-427). However, we should consider the culture that was seen in Chinese when we translate them, so it is not necessary to translate second pronoun to point out the advertisement object. Besides, a lot of rhetorical devices are used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such as “personification, metaphor, pun, repetition”(趙靜,1993:279-283), but when translating them into Chinese, mostly considering whether it matches the Chinese Culture or not: the features of symmetry which match the sense of beauty of Chinese culture, make customers purchase the products. In Chinese culture, such methods are seen to be aggressive, and have a good result. For example, the slogan of Nike “Just do it”, if you don’t consider the aspect of culture, you will misunderstand the customers. Meanwhile, advertisemen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lso use some aphorism to make people think,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goods in promotion. For instance, “to smoke or not to smoke, that is a question” is from the famous sentence-“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But if you don’t consider Chinese culture, it will be translated as “抽還是不抽,這是個問題.” It’s hard to make people realize it is a promotion, instead, it will make people think that it persuades them to give up smoking, it doesn’t have sense of culture. Therefore, the translation of slogan has more scope of freedom, but should show its article feature of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1) Buick: 別克汽車 A modern classic 譯:現代的經典 (2) GE:通用電器-we bring good things to life. 譯:哦,通用!便利生活通通用 (3) 7-UP:七喜飲料 Slogan: Fresh up with 7-up 譯:喝七喜,有活力 (4) Tides: 汰漬洗衣粉 Tides is in; Dirt is out. 譯:汰漬進門,清除灰塵。真真正正,干干凈凈。 3. The Discrepancy i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Rising from Language Discrepancy An advertisement in English should be oral and easy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practice. Because it is easy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simple words, they can finish reading in a short time. And oral words can make people feel tender and relaxed, and win the good sense of readers. However,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have some discrepancies, and there are pragmatic meaning, rhetorical technique, and sentence pattern. 3.1 Pragmatic Meaning Discrepancy Estrangement of words is the obstacle of trans-cultural advertisement transmission. The basics and pledges of trans-cultural language use are familiar to every language, adapting language habit and characteristic. So, it is not enough to translate advertisement depending on dictionary. Pay attention to the example, an advertisement turned up in Hong Kong in 1995: “She wants to put her tongue in your mouth”. At first, you may think that it is an advertisement about marriage service company. In fact, it is about the Hong Kong learning language center. The key word is “tongue”, if you translate it into “舌頭”, it could be “她要把舌頭放進你的嘴里”, and it definitely makes people associate. So, we should dredge up another meaning—“language”. So, that it becomes “她要把她的語言教給你”-so clear. Sometimes, in translation, we find such complexion: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at show the same concept have their meaning in one language system, but have nothing or show nothing in another one. If you are in the street of America, you will find such cars which are painted “I am yellow”. In fact, they are not yellow. It makes many Chinese people feel puzzled for painting in the cars. In fact, “yellow” has turn to another meaning. One is taxi, and the other is timid. Obviously, “I am yellow” should be translated into “我是出租車”. This sentence has changed into ataxi self-recommend advertisement. … 6. Conclusion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slogans of advertisement, language and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their impact o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technique of advertisements. It tells us that when translating advertisement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acculturation. And only do this, can we get to the purpose of advertisement of translation and scheme in target group. From this significanc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has already been the second sc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