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1 04:24: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設備工程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重力選礦 考試改革 卓越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3(a)-0096-02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是該校傳統礦業工程學科,無論在計劃經濟發展時期,還是在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始終堅持圍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理論與技術研究的辦學方向,形成了較完善的專業教學體系和深厚的理論與技術基礎。然而,隨著高新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傳統的礦業學科人才教育培養體系也日益表現出學科單一、服務面狹窄等問題。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要求和結合高新技術開展多學科交叉,提升礦業高新技術的發展,是礦業學科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逐步推進,高等教育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在招生規模上。工程建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工程教育歷來備受重視,然而我國現行的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輕課外,重精深、輕綜合,重灌輸、輕自學,忽略了工程的系統性及其實踐特征,難以培養出優秀的工程人才?;趪野l展的需要和工程界的呼吁,教育部積極進行工程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正是其中的一項有效探索與開拓。通過實施卓越計劃,著重解決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產學脫節和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實際問題。
在卓越工程師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考試與評價制度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考試影響通過學校教育和考試選拔對學習者的引導作用,決定著各類人才的質量,進而影響著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可是,當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考試評價,功能僅限于確認學生的學業成績,為給學生分等提供依據,很少提供改進教與學的有效信息。從本質上說,失去了評價的教育,即促進學生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功能?,F如今,以評分數劃等級為標志的傳統教學評價,變成了脫離教育教學的孤立的東西,它在許多方面與學生的個性、人格相背離,特別是“以分取人、以分分等”的懲罰性、否定性評價方式,嚴重影響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該論文充分利用該專業行業優勢和資源,針對當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考試與評價制度對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的現狀提出改革建議,并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提出配套改革措施,努力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較強科研分析能力、較
高的創新思維和一定的現場團隊工作能力的卓越工程師人才。
1 《重力選礦》課程特點
重力選礦課程是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專業必修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重力選礦的基本分選原理、基本理論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對水力分級、跳汰選礦、重介質選礦、搖床選礦、螺旋溜槽選礦等分選過程及其分選設備結構、性能及主要技術指標全面掌握。同時還要掌握熟悉各類礦石的典型重力選礦工藝的流程,了解重選學科的發展動向。掌握重力選礦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方式分為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兩個環節。理論課和實驗課穿行。
由于重選新設備、新工藝發展較快,造成教材的更新滯后,通過學生提交小論文,可考核學生對新工藝、新設備的了解情況及查閱資料的能力。通過實驗可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通過試卷可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該考核能對學生多方面的素質進行全面考核。
2 《重力選礦》課程考試改革措施
以課程教學大綱為綱,根據授課內容的調整,對考試內容須進行了分階段考試改革??荚嚫母锊捎闷綍r考核+階段性考試+期末開始考核方式。
2.1 平時考核30%
平時考核主要包括平時作業、到課率與實驗技能操作。
(1)平時作業占10%。 該課程總學時為60學時,其中48學時課堂講授,12學時試驗。根據要求平時作業至少為6次,6次取平均成績,該成績占10%。比如:①推導球形顆粒在介質中的自由沉降末速公式及可以得出哪些規律性的結論,主要考查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及理解能力;②水力旋流器如何選型?使用時應掌握的要點?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③搖床選礦的應用及優缺點?針對缺點如何改進?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問題的綜合能力與創新能力
(2)到課率占5%。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重力選礦的基礎知識,到課率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一般規定:曠課一次扣3分,事假或病假一次扣1分。
(3)技能操作占15%。 《重力選礦》這門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通過一些驗證性試驗才能加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還可以將一種指定的礦石,讓學生在原礦性質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工藝流程的初步指定,并進行礦石可選性試驗。
2.2 階段性考試20%
階段性考核主要包括兩部分,分別是小論文的寫作與單元測試。
(1)小論文寫作占10%。隨著重選新設備、新工藝發展,而教材的更新滯后,通過學生提交小論文,可考核學生對新工藝、新設備的了解情況及查閱資料的能力。通常在小論文寫作時,主要的論文題目有:①重選在選礦生產中的研究與應用;②濕式重選技術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③微細粒鮞狀赤鐵礦選礦研究現狀;④唐山地區司家營鐵礦選礦廠重選工藝流程及主要設備綜述;⑤重選設備的研究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⑥微細粒重選技術及設備開發研究綜述;⑦國內外重選設備的最新進展等。
(2)單元測試占10%。為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4個單元隨堂進行測試,測試時間為20~30 min,測試的題型主要分為: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等,注重考核大綱要求的重點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
通過增加平時考核與階段考核分值的比重,讓學生明確“過程學習”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2.3 期末考試50%
在考試內容上,把有實踐性特點的、超越課堂和教材的開放性的考試內容,作為促進學生工程實踐訓練和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和手段,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在運用中更好地掌握知識。
(1)建立科學的命題制。
選擇題型時,要充分認識不同類型試題的優點和不足,發揮各類題型最佳測試點。
(2)建立科學的評分制。
評分是考試的重要環節,對考試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應根據課程特點、教學目標、教學難度、考試題型采取靈活的評分辦法。
主觀性試題:采用相對評分法、等級評分法。
客觀性試題:采用準確評分法、量化評分法。
最終將學生的平時考核、階段性考核及期末考核按給定的比例綜合記入學生成績,消除一次性考試定局的負面影響。
(3) 建立考試評價反饋機制。
目前對于試卷分析,也只是簡單的進行了及格率、優秀率、各分數段人數分布的統計,實際上應該真正組織教研室教師坐下來,認真地科學地分析試卷,分析考試的難度、信度、效度和區分度的少,因而考試對教學的診斷和反饋功能難以發揮。因此,針對選礦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應健全考試質量分析與評價反饋機制,并及時付諸實際,不斷地加強與完善。
3 考試改革成效
通過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下對《重力選礦》課程改革,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和動手操作的結合中,實現了學以致用的培養目的。同時通過小論文寫作可以鍛煉學生的科研寫作能力,彌補了學生在大學期間接受這方面訓練的不足。PPT答辯不僅檢驗了學生掌握知識的穩固程度和運用知識的熟練程度,而且鍛煉了學生的講解和應變能力,為學生畢業設計答辯奠定了實戰練習的基礎。通過設計性與綜合性試驗,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現能力和發揮創造性的空間。對《重力選礦》課程考試改革,可以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自覺實踐的熱情,同時實踐能力的提高縮短了學生與實際科研工作的距離。通過課程考試改革,可以實現礦物加工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培養目標,為礦物資源領域提供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進一步體現河北省重點學科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使該專業成為我國礦物加工工程高級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參考文獻
[1] 涂葉滿,張慶吉.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考試改革研究綜述[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3,20(4):106-108.
[2] 宮園園,王素君.高校課程考試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沈陽建筑報:社會科學版,2010,12(2):247-249.
[3] 翟愛良,周翠玲,王萱,等.土木工程專業結構設計類課程考試改革的研究[J].山東農業教育,2004(2):30-37.
[4] 黃惠.高等學??荚嚨谋锥撕蛯Σ哐芯縖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2005(4):42-45.
關鍵詞 卓越工程師;工程力學實驗;裝備建設;師資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12-0120-03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一項面向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改項目,要順利推進該項目,就必須構建教學質量保障和評價的新體系[1]。實驗教學是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這些正是卓越工程師所必需的基本素養?;A力學的實驗教學涉及的工科專業多,影響面也較廣,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但與此不相協調的現實是目前基礎力學的實驗教學在很多高校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主要表現為:實驗教學長期處于從屬地位,教學內容以驗證理論課的基本知識點為主,陳舊而缺乏更新,且教學手段單一;不能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的空間等;在教學模式上往往是教師機械地灌輸實驗內容,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依葫蘆畫瓢,這樣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強烈愿望,極易造成學生的思維局限性和心理惰性,難以滿足對學生進行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的需要[2]。
上述弊病直接導致學生對實驗興趣索然,甚至敷衍了事,教學效果根本無從保障。在國家大力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背景下,筆者所在學校有多個專業被列入培養計劃。為使基礎力學的實驗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將原有的基礎力學實驗整合成一門工程力學實驗課程,建立新的教學體系,同時從評價模式、裝備建設、師資建設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1 重構教學體系 培養創新能力
1.1 實驗獨立設課,拓展教學自和改革空間
要構建培養創新人才的教學體系,實驗教學環節要盡可能地獨立開設實驗課[3]。實驗獨立設課,不僅有利于實驗教學的改革,還可以提高實驗教學的地位,便于對實驗進行科學管理,有利于實驗室對學生開放,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4]。為此,對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的課內實驗內容進行整合和擴充,開設工程力學實驗課程。圍繞如何適應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遵循既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又相對獨立的原則重新構建工程力學實驗教學體系;并將實驗課程安排在材料力學課程之后,教學內容上以理論課所授知識為基礎,在保障基本實驗的同時,著力更新和開發提高型、研究型實驗項目。
工程力學實驗獨立設課后,明確了該課程在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中的任務和作用,也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組織運行模式方面有了更大的自;同時,實驗學時也大大增加,這為改造傳統實驗、增加新實驗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此外,由于實驗課程與學分掛鉤,學生也更加重視。近年的實踐證明,獨立設課對增強工程力學實驗的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
1.2 設置選修實驗項目,促進實驗項目更新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基于近年來基礎力學課程學時大幅減少的現實,在工程力學實驗中安排了2學時的選修實驗。針對這2學時的選修實驗,開設13個實驗項目供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由選擇。這些實驗項目有的來自科研或教研項目,有的來自工程實踐,但都和基本的力學知識點緊密相關,如復雜零件的轉動慣量測試、焊縫殘余應力測試、基于振動法的索力測試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其一。這種課內的選修實驗雖然學時占比小,但對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培養其創新精神有著很大作用,它擴大了學生學習的自,提升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既能幫助他們鞏固力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又能拓展其視野,激發其動手實踐的興趣和創新思維。同時再以這些課內選修實驗為基點,拓展開發出相關研究型的課外開放選修實驗項目,向學有余力或對力學問題興趣濃厚的學生開放,學生在完成實驗并通過考核后可獲得技術類選修課學分。這類選修實驗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課內選修實驗項目很好地解決了實驗項目更新和相對固定的教學時數之間的矛盾。在保留必要的基礎實驗和經典的提高型實驗的基礎上,通過設置選修實驗項目,使得實驗項目的開發和更新不必受課程學時的制約,能促進實驗項目的更新,而學生也獲得更大的自主空間。同時,將受學生歡迎且教學效果良好的選修實驗項目在適當的時候變更為必修實驗,而效果差的則予以淘汰。這種方式為實驗項目的更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能切實保障實驗教學的質量,且效果顯著。
1.3 改革評價模式,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潛力
科學的評價模式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教學效果,同時也將影響學生的學習導向。此外,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考核,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5]。為此,將工程力學實驗的考核設計成“平時實驗、操作考核及期末筆試”三個部分,以加權求和的方式給出總評成績。平時實驗包含預習報告(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等,占總成績的50%;實驗操作考核的內容從提高型實驗中選取,占20%;期末筆試則以實驗基本原理和實驗方案設計為主要內容,占總成績的30%。這種評價模式既能反映學生的平時實驗情況,又能考查其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更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此基礎上,嘗試將筆試環節改為課程論文的撰寫和知識點的面考。教師給出論文指南,學生則可以在給定范圍內自由命題,并按照科技論文的規范寫作并提交論文。而把實驗相關的知識點放到操作考核環節以面對面提問的方式考核。從實踐結果看,操作考核中插入面對面的問答是可行的,可以較客觀地評價學生對實驗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課程論文的情況則要復雜一些,分化較嚴重:約55%的學生能認真對待但論文質量一般,有約20%的學生能寫出自己的新觀點和新創意,內容包括實驗現象的再分析、實驗項目的改造、實驗裝置的改進、設計等,其中一些論文還變成了自命題課外開放選修實驗;而還有約25%的論文有不同程度的抄襲痕跡。通過嘗試得出結論:課程論文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相對筆試也更受大多數學生歡迎;同時,通過論文撰寫,學生的文獻檢索、信息加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其科研能力也得到培養。筆者相信,經過日后不斷的摸索和改進,此種評價模式的優點將進一步顯現。
2 樹立生本理念,引導學生思考與實踐,實現教學相長
在實驗教學中,既要培養、鍛煉學生的能力,又要讓學生保持對實驗的濃厚興趣。這就要求明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的背景下,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6]。所以應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絕對摒棄灌輸式教學方式,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檢索查閱資料,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潛能,成為實驗的主人。教師要積極發揮指導作用,因勢利導,啟發學生思考與大膽實踐;當學生實驗不順利時,要科學分析,加強交流,幫助其找到問題的癥結,增強學生成功的信心,促使學生克服困難并最終獲得成功。這樣不但融洽了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使教師得到學習和進步,做到教學相長。
3 合理規劃裝備建設,改善實驗教學效果
加大對實驗教學設備的投入,降低實驗分組人數,是增加學生實踐機會的有效途徑,這對卓越工程師培養而言尤為重要;而現狀是在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教學設備不足、部分實驗設備陳舊是通病[7],與之對應的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基礎力學裝備建設上的投入相對來說較少。這就要求基礎力學實驗室在裝備的投入上要科學規劃,兼顧科研教學的需要,優先解決基礎教學裝備的建設。特別是一些基礎的、小型的實驗裝置和設備,投入較少的經費就可以明顯提升實驗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此類裝備應優先建設。
以矩形梁純彎曲實驗為例,以前實驗室只有10套實驗裝置能滿足該實驗的教學,實驗時每組學生數為2~3人;經過近兩年的建設,現有同類實驗裝置40套,實現了一人一組;學生單獨實驗,獨立分析和總結實驗現象和規律,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機會,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同時有效遏制同組學生間的實驗報告抄襲現象,增強了實驗教學效果。此外,還應重視自制實驗設備的工作,利用自制儀器設備的專業性、直觀性、超前性、及時性等特點[8],開發更多的實驗項目來充實實驗教學內容,促進實驗項目的改進和更新,同時也讓教師在設備開發中得到鍛煉,提升業務水平。
4 重新闡釋實驗教師的定義,形成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中堅力量
實驗隊伍的穩定與提高是保證實驗教學質量和實驗室建設水平的關鍵[9],所以必須抓好實驗教師隊伍的建設。但當前很多高校實驗師資隊伍存在較大問題:實驗師資隊伍的總量不足,實驗師資隊伍人員構成和結構不合理,實驗師資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實驗師資隊伍不穩定[10],等等。筆者所在學校從體制和氛圍上給予實驗教師和理論課教師同等地位,在待遇、課題申報、評獎評優等方面一視同仁,激勵和增強實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對實驗教師隊伍的建設給予有力支持。
在學校的制度框架下,筆者所在工程力學實驗室的一些做法對促進實驗師資隊伍建設也起到很好的效果,具體有:1)積極引進碩士以上學歷的人員充實到專職實驗教師隊伍中,同時鼓勵在崗的實驗教師通過各種方式進修,提高學歷層次;2)做好培訓和交流計劃,以輪流的方式保證每個實驗教師每年都有參加培訓或學術交流的機會;3)在與其他教師聯合申報項目的基礎上,積極把需要實驗支撐的項目引進實驗室,給予實驗教師更多參與科研課題的機會,不斷提高其業務素質;4)打破理論課教師和實驗教師的傳統分工模式,建立理論課教師參與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工作,實驗教師承擔一定的理論授課任務的制度,兩者在分工上既有側重又相互交叉,相輔相成;5)將在讀研究生引入實驗室,以助管身份來參與實驗教學和管理的輔工作,并給予津貼。通過這些措施,重新闡釋實驗教師的定義,優化實驗教師隊伍的結構,穩定了一支業務素質優良、充滿朝氣的實驗教師隊伍,使實驗室的各項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也使實驗教學質量大大提高。
5 結語
工程力學實驗是一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技術基礎課程,對造就高素質的理工科人才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在面向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時,提高該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同時也對教學理念、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指導教師的業務能力,以及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水平提出新的挑戰。教學實踐表明,對工程力學實驗的教學改革是有效的,對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完善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必須切實增強實驗教學效果,做好與實驗教學相關的軟件和硬件的配套工作;同時這也是一個動態的改革過程,必須緊隨時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不斷推陳出新。
參考文獻
[1]劉國繁,曾永衛.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教學質量保障和評價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1(21):25-26.
[2]孫建國.關于材料力學實驗教學改革的設想[J].力學與實踐,2004,24(3):88-89.
[3]鄭春龍.實驗室層次開放的思考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79-80,102.
[4]王運娣,李十寒.獨立開設電工實驗課的探索及構想[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4,20(1):45-46.
[5]宋朝暉,翟桂紅.加強實踐教學考核 增強學生動手能力[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6(S1):157-159.
[6]周明俠.面向問題的小組課題工作: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J].現代大學教育,2004(5):95-98.
[7]孫洪軍,趙麗紅.材料力學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4):139-140.
[8]應安明,王桂玲,劉桂濤.自制實驗儀器設備在教學中的使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22(1):20-21.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工程應用型;地方院校;環境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3-0059-02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配合我國教育強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國家發展戰略,解決地方突出的環境問題。通過對環境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調研,編制安徽科技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方案。本方案結合了環境問題產生的背景和市場需求特點,以完善知識結構、強化綜合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質為培養核心,通過不斷豐富工程內涵、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強化學生素質,進一步加強“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
二、培養目標
以推進高素質的本科工程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改革目標,大力培養高素質的本科工程型人才。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從事工程技術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學技術知識及一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掌握扎實的工程基礎知識和本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擁有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操作技能,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掌握選用適當的理論和實踐方法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具有工藝設備、工程項目設計與管理經驗,具備良好溝通與交際能力,具有職業道德和責任感、高素質的本科工程型人才。
三、培養方式
建立“1.5+1+1.5”三段式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工程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將工程項目教學法貫穿到整個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其中基礎知識1.5學期,工程方向1學期,企業實訓、畢業設計1.5學期。第1~3學期,注重基礎課程教學,加強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主要包括:數理化基礎模塊、計算機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外語能力模塊、人文素養模塊和創新創業模塊,其中外語能力模塊和人文素養模塊的培養將貫穿整個四年的學習過程。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和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工程背景,形成濃厚的以工程實踐為主導的良好學習氛圍。第4~5學期,專業方向技術培養,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深入學習專業課程;二是加強與企業合作,進行認知實習、課程設計、研發項目訓練等,將環境工程領域所需要的專業能力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學生發現工程實際問題并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工程實踐中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第6~8學期,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學生利用一年半的時間到企業進行項目實訓、開展畢業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必須結合企業實際,做到“真題真做”。通過這一階段的訓練,強化學生從事工程實踐的能力,鍛煉獨立開展工程實踐工作的能力。
四、以工程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體系
從學生能力培養要求出發,統籌規劃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體系,將工程能力培養貫穿于各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方式上改革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體系、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以工程能力系統化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教學體系,具體如下。
1.水污染控制工程能力培養。校內教學:水污染控制工程,廢水的物理、化學和物理化學處理創新項目,污水的生化處理創新項目,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給水排水工程和城市給排水管網設計。校外教學:工業廢水企業實訓,污水處理廠實訓,養殖廢水企業實訓,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
2.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能力培養。校內教學: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綜合性實驗和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課程設計。校外教學:固廢處理與處置企業實訓,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
3.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能力培養。校內教學: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和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綜合性實驗。校外教學:大氣污染控制企業實訓,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
4.環境監測與評價能力培養。校內教學:環境監測,環境監測實習,環境影響評價及設計和環境污染生物檢測技術。校外教學:工業廢水企業實訓,污水處理廠實訓,固廢處理與處置企業實訓,養殖廢水企業實訓,大氣污染控制企業實訓,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在人才培養取向上改革傳統以知識系統化傳授為目標的教學體系,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以培養實踐能力應用型人才的教學體系。建立“培養標準實現矩陣”,主要包括:①基礎知識:數理化基礎、計算機基礎、外語基礎、專業基礎和創新創業基礎;②綜合素質:政治思想、道德法律、人文素養知識、交流溝通和團隊合作;③專業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和環境監測與評價;④工程實踐能力:水污染控制工程設計能力,除塵器設計,研發能力,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能力,新理論、新工藝和新設備的探索及研發能力和運營管理能力。
五、教學方法改革
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教學研究永恒的課題,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將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教學方法改革的進行。
1.加強實現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教材體系建設。對課程的結構體系進行優化調整后,所選用的教材是否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為此我們十分重視教材建設。刪除陳舊的內容,及時將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納入課程內容,給學生呈現科學前沿的東西,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目前本專業的教師正在主編或參編的教材有《環境工程畢業設計指導》、《水處理新技術》、《環境工程案例匯編》等。
2.努力貫徹“啟發式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教學方法的運用要有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學習,有利于獨立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與培養,有利于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個性和才能的全面發展。因而,教學方法改革必須揚棄傳統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運用啟發式教學,這是教學方法改革的核心。
3.每年將本專業的教學方法改革的一些成果進行總結,并在學術等相關會議上進行交流發言,聽從有關專家學者提出的意見,為進一步改革提供借鑒。
六、評價方式
本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在考核評價方式上也進行了改革。以客觀公正的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式為原則,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工程素質、工程實踐和應用創新能力進行多方位的評價。采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筆試、口試、操作、設計、報告和項目成果相結合,校內外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參與評價。
1.理論教學考核:平時成績、實驗成績、試卷成績、小論文、作業等幾部分組成。
2.實踐教學考核:①實習實訓:對學生進行現場問答和操作,教師根據其表現綜合評定成績等級。②工程設計:結合企業實際,評定工程設計的系統性、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③項目研發:根據學科發展和客觀問題,評判項目研發價值和研發成果。
3.工程實踐能力考核:學生在完成專業知識學習及工程實踐鍛煉后,每個人寫一份總結報告并用幻燈片的形式進行匯報,最后由校內外教改師、企業導師共同給予評定成績。
4.創新創業能力考核:根據學校出臺的相關文件執行。
綜上所述,作為培養未來工程師的地方院校,在卓越工程師的改革創新中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特別是如何立足于地方實際情況,如何與學校的優勢學科或重點學科相結合,如何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等。安徽科技學院環境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正在這些方面進行著努力的探索和嘗試,在以后的實施過程中將對這些核心問題進一步完善,并逐步加強工程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儀表安裝;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P634.3+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眾所周知,儀表的安裝過程和其他的任何機械設備的安裝過程一樣,都是一個過程,它的施工技術也是遍布在整個的安裝過程中,因此,加強儀表安裝施工的技術質量,提高儀表安裝施工的技術也必須針對全過程來進行控制。下面,我就根據自身實踐先來簡要的論述下儀表安裝的一般過程,然后分析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技術要點。
1儀表安裝施工的過程
一般說來,儀表的安裝施工主要包括三個環節:儀表安裝的組織設計、儀表安裝的具體施工、儀表安裝的竣工階段。
1.1儀表安裝的組織設計
儀表安裝是一種的非常獨特的施工工作過程,他的主要特點就是條件環境變化不定、流動性強、施工內容和難度差別很大,因此,在進行具體的施工操作之前,我們必須進行專門的組織設計,只有做好了組織設計才能在后來的施工操作中有所依據,具體來說,它需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精密的計劃:
(1)首先,為了安裝工程能夠順利進行,不會產生必要地消耗或者工期的延長,我們必須要考慮好安裝施工人員的吃、住、行等各個方面,計劃好和施工有關的一切問題,確保企業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其次,要對于現場情況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充分了解安裝儀表的周圍環境,測算出我們所需要的一些水、電指標,安排好一個適于安裝施工的操作環境。
(3)再次,還應該加強對于所用到的機械設備進行必要的管理,比如,要熟悉在操作施工中會用到那些機械設備,這些機械設備的數量會用到多少,何時會用到,以及一些設備和材料在試用期間如何進行必要的保存等。
(4)在安裝過程中,可能會用到一些其他專業的知識,這也是需要我們提前準備好的,以免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之后在進行查找耽誤了工期。
(5)對于各項安裝任務,應依據國家施工及驗收規范和設計技術要求制定出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編制向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的教材,做好安全教育與安全檢查工作,杜絕事故的發生。施工組織設計要在開工前精心計算出準備工作的各種數據,并嚴謹分析施工人員的技能及熟練程度,科學地作出具體的施工方案,為工程施工的運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1.2儀表安裝的施工過程
儀表安裝工程施工的過程是相關人員進行直接操作的過程,它是施工技術管理實施中最為關鍵的一步,也是最容易管理和控制的一步。
(1)一方面,依據審圖所做出的設備材料計劃檢查所需要安裝的儀表是否能夠符合應有的規格,只有完全符合我們要求的儀表才能夠被我們所使用安裝,存在問題的儀表材料必須進行必要的處理才能進行進一步安裝。
(2)另一方面,在施工中具體的施工操作人員還必須嚴格遵照儀表的安裝步驟和技術規范來進行安裝,要嚴格控制安裝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保證儀表的安裝過程準確無誤,安裝完成后運行合理。
此外,在安裝過程中還有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原則。首先,儀表安裝要平穩牢固,遠離強烈震動和磁場,保證有充足的關照,要安裝在便于觀察使用的位置上,要避免溫度變化幅度較大或腐蝕氣體較強給儀表帶來的影響等。同時,安裝的過程中也要保證儀表的平穩,不要產生震動和擊打,且要保證掛件和管道的穩定連接,避免受力不均。第二,需要直接安放在管道內的儀表,應該在管道打掃干凈之后和壓力測試之前進行。第三,安裝變送器和壓力測試表的高度應該盡量一致,同時,要按照流件的具體安裝方向,以保證流體能夠從節流件的上端順利流向下游的斷面。最后,當儀表盤和儀表柜必須安裝在腐蝕性強、濕度大且灰塵較多的地方。
1.3儀表安裝的竣工驗收
在安裝任務完成后要復檢,并且用不送電方式試動或零點檢驗,配合聯動試車,做好交工技術資料的工作,使其完整、系統、準確。力爭以優質工程竣工,贏得用戶、贏得信譽,為企業不斷開拓市場,實現滾動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提高儀表安裝的施工技術質量
2.1組織施工圖紙會審
施工圖紙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據,監理工程師及施工單位對施工圖紙的審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監理工程師同時要督促施工單位認真、盡快審圖,提出問題,要在儀表安裝前組織施工圖紙會審,由施工單位填寫“施工圖會審記錄”,相關方簽字確認后留存,避免在安裝中造成不應有的質量缺陷和經濟損失。
2.2強化安裝單位工程自檢及中間檢驗工作
為防止安裝單位管理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存在重進度、輕質量的傾向,以及安裝單位質檢人員管理不到位等導致承包商質量保證體系不能正常運轉的現象,強化安裝單位工程自檢及中間檢驗工作,安裝單位的質檢員應按照專業監理工程師批準的工序檢查程序,在每道工序完工后首先進行自檢,合格后,填報“分項工程驗收申請”,要將分項工程名稱、分項工程驗收的部位、時間、地點、自檢情況等以書面形式提前申報專業監理工程師進行檢查驗收。這樣可以避免監理人員充當了安裝單位的質檢人員,防止安裝單位在質量控制工作中的“靈活性”、“隨意性”和“僥幸心理”,使之嚴肅認真地加強每道工序質檢工作。在正式驗收時,安裝單位的質檢員及專業負責人要會同監理工程師共同檢驗,發現質量缺陷及時向作業班組提出,促進整改的速度,同時保證施工資料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2.3認真做好設備、材料的進場驗收,嚴把質量關
對進場工程材料和設備的質量控制,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監理工程師要嚴格控制工程材料質量,對不合格的材料堅決清出現場,確保工程的內在質量。監理工程師要對安裝單位實驗室條件、人員資質、標準儀器等進行審核,對儀表單校工作進行抽檢,填寫“平行檢驗記錄”,從而保證儀表調校質量。
2.4及時督促安裝單位進行質量缺陷處理
工程施工過程中,在質量上存在缺陷或不足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及時清除質量問題是最終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對于巡視、巡檢旁站監督發現的質量問題,監理工程師以先口頭后書面發“監理通知單”的方式,并限期整改。整改后填寫“監理通知回復單”,交監理工程師以復查整改結果,直到達到標準要求。發生質量事故應按質量事故處理程序認真進行處理。
2.5認真做好儀表系統調試階段質量控制
系統調試是裝置開車前,設計、安裝、建設、監理單位對儀表調試工作的全面檢查與確認,尤其是對聯鎖系統要組織電氣及工藝專業人員共同確認。系統調試前應確認是否具備下列條件:有關儀表電纜、電氣電纜均已安裝、檢查合格;已制訂詳細的調試計劃、調試步驟和調試報告格式;有關電氣專業的設備已具備接受和輸出信號的條件;DCS、PLC系統及現場檢測儀表和執行機構已安裝調試合格;有關工藝參數的整定值均已確認。系統調試時,監理工程師應跟蹤旁站監督。系統調試主要內容:對檢測系統要進一步核對信號的量程、工程單位、報警上下限等,對調節系統要檢查設定值、比例、積分、微分時間預設定、輸出正反作用及調節閥氣開氣閉是否正確,系統聯校應使系統測量的精度及輸出信號的精度在允許的范圍內,對聯鎖報警系統應模擬聯鎖的工藝條件,對有報警要求的點檢查該點報警值的準確性。
3加強施工人員的培訓
現代儀表安裝施工要求施工人員不但要具備堅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充分地發揮其工作中積累的技能、技巧,進行創造性的工作,才能以最短的時間完成相應的工作量,達到提高勞動效率的目的。由此可見,專業技術工人施工前的技術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施工前把審圖所總結的工作量、安裝位置、安裝方法、安裝所需達到的技術要求、注意事項、工作所需時間、人員分配等有關工程的各個方面,向工人作具體的技術交底及安全教育,并把圖紙交給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幫助工人們了解工程工藝過程,儀器、儀表的性能及簡單原理和每臺設備的零配件組合方法,以便于工人在施工中熟練操作,提高安裝質量和速度。
結語
綜上所述,在儀表安裝的過程當中需要我們注意的地方有很多,相比較儀表在今后工作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加強儀表安裝施工的技術質量刻不容緩,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深入的管理和控制。
參考文獻
[1] 崔書源 自動化儀表專業安裝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期刊論文]-甘肅科技2008,24(21)
[2] 孫谷豐 消除變送器及儀表管在安裝中產生測量誤差的探討[會議論文]-2009
關鍵詞: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卓越工程師 應用型本科 實踐教學體系
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才強國等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對我國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1]-[6],我校如何順應國家發展戰略要求,制訂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關系到我校的核心競爭力和未來的發展空間,本人結合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特色專業的實踐,探討了卓越工程師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
一、生產一線卓越工程師的特質分析及能力要求。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一個“以創新為先導,以應用為目標”,集傳承與創新為一體的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對于應用型本科層次的院校而言,教育的功能主要是培養面向企業的生產、技術改進、產品開發、管理等工程一線的人才。因此,實踐教學具有特殊的價值與意義,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專業的命運和特色。通過調研,我們認為生產一線卓越工程師的特質為:(1)能夠應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收集和分析生產過程中數據或事件,控制和提升產品質量,改良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成品率和利潤率;(2)對新知識和新技術敏感,能根據所學的基本原理,開發新產品,設計或應用新工藝,以獲得超額利潤;(3)具有一定交流溝通能力、生產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團隊精神;(4)具有現代工具運用能力;(5)具有終身學習能力。上述能力的培養,是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是社會對學校的期待和要求。
二、對照我校培養目標定位和卓越工程師的能力結構,探討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計思路及方案。
從我校面向工業生產一線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入手,按卓越工程師的能力結構,把能力培養分解到各實踐環節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中學生的具體能力或技能主要有:現代工具運用能力;交流與溝通能力;自然科學基本實驗技能;專業基礎課程實驗技能;專業實驗技能;初步的工程設計和工程創新能力;生產控制和管理的初步能力;新產品開發能力;自學能力。素質要求:創新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其設計思路為:基本技能培養專業技能培養非專業能力培養和創新精神培育。其實現方式為:課內實踐教學+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實踐或非專業技能學習。設計結果見下圖。
基本技能培養主要涉及現代工具的運用、國際化背景下的語言交流能力的初步訓練和自然科學基礎實驗?,F代工具運用能力主要體現在:計算機在工程和數據收集和整理方面的應用能力,因此設計了計算機基礎實驗和語言實驗,文獻資料檢索實驗。交流溝通能力則不僅涉及母語的掌握和運用技巧,還涉及非母語的掌握和運用技巧。母語的掌握和運用技巧除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外,還需要通過某一事件如課內外活動加以訓練,以使其系統化;非母語教育(主要是英語)則需更多的實踐強化教學,才能獲得初步的訓練,因此在英語基礎課程結束后,設計了英語強化訓練。另外三四年級則通過專業課程雙語教育、專業英語教學、專業課作業、畢業設計(論文)文獻查閱和課外科研活動等確保英語四年不斷線。物理、化學實驗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礎,由于中學教育的缺失,安排專門的實驗是非常必要的。
專業技能培養主要涉及專業基礎實驗技能、專業技能和工程能力的初步培養。專業基礎實驗平臺是獲得機電應用能力訓練、材料的化學成分、物理化學性質、力學性質定量分析訓練。專業實驗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材料制備與性能測試方面的訓練,材料表征技術是材料微觀結構的分析,是現代工具在專業上運用的體現,工程測試技術兼顧工程能力培養與實驗技能培養。工程能力實訓平臺主要涉及機械零件設計、窯爐設計、應用程序設計、建筑與工藝的相關設計,是培養學生工程創新的重要基礎。畢業實習則能夠從具體案例中吸取經驗教訓,了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規律,培養工程創新意識。
創新精神(或創新意識)在課內主要在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和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培育,主要進行工程師的基本技能系統訓練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初步訓練。課外文化科技活動程體系側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生素質養成教育,不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注重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通過課外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科技活動等,強化課外活動在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中的作用,并將課外活動納入培養計劃,列入學分管理(規定必須獲得兩個學分),如學生在校期間參加課外活動獲得校級以上獎勵、獲得某一技能證書及公開等,均可獲得0.5—3個學分。并在課外設計了大學生訓練計劃和其他科研活動,也技術改造能力相關設計方面的為分析和解決本專業問題的能力服務的。
在上述模塊中,各種能力的培養是相互滲透的,模塊的設計僅體現了其主要的教學目的。
三、特色專業建設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實施效果與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差距。
1.通過特色專業建設,對近六屆的學生的實踐教學實施過程跟蹤,發現特色專業培養方案有如下優點。
(1)由于大多數實驗教學都是單獨設課,教學時間能夠充分保證。單獨設課后課程考查大多為抽查某一實驗項目,改變了部分學生只看不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抄實驗報告的壞習慣,使所有學生對每一次實驗都能夠參加并認真實施,有利于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單獨設課的實驗教學,實驗課程的系統性顯著增強,有利于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且相關學科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更易安排和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
(3)通過近幾屆畢業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檢查,發現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普遍提高,外文資料查閱、寫作能力有一定提高。畢業設計(論文)中批判思維、求異思維、創新意識、探索精神明顯增強。本專業每年至少有1名學生獲江蘇省優秀畢業設計(論文)獎,有4-6名學生獲校級優秀設計(論文)獎。
(4)將課外科技文化活動或非專業技能納入學分管理后,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文化的動力顯著增強。改變了過去只有少量學生主動要求參加教師科研項目被動局面,省、校大學生訓練計劃項目每年立項都在增加,多次在大學生學科競賽中獲獎。
(5)通過對用人單位畢業生滿意度調查,90%的學生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部分學生1年后即成為用人單位的技術骨干或部門領導。由于學生受到社會的認可與好評,每年應屆生就業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2.與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相比,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其培養理念上基本一致,實踐環節的設計基本上與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能力及素質要求結構一致。但目前的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尚達不到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要求,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如下:
(1)由于實踐教學課時多、要求高,學生人數多,教學場所、設施略顯不足,教學安排難度較大。教學經費尤其是實習經費嚴重不足,集中實習難度大,實習質量受到一定影響。
(2)年青教師實踐教學經驗有待進一步提高,雙師型教師缺乏,影響了工程教育的質量。
(3)產學研合作尚待構建。產學研合作對于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學校不可能建立一個比現實工程實踐更好的實驗室(如傳統材料的設備大型化、信息化、自動化生產線更是如此),產學合作也能夠聘請企業的技術或管理精英指導學生實習,傳授工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和經驗,解決在實踐教學上高校教師“弱工程化問題”。
(4)跨文化交流是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重要指標,是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特色專業建設尚未解決的問題。中國企業已經成為世界工廠,急需大量跨文化交流教育的人才,因此,必須建設一些高質量的外資或合資企業的實習基地,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我校學生跨文化交流的需要。
我通過近幾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特色專業建設,對我校培養具有現代工程知識和能力的專門人才的實踐環節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構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在實踐過程中檢驗了其優勢,但與卓越工程師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須根據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重要指標,進一步優化特色專業的培養方案和具體實施措施。
參考文獻:
[1]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用標準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21-29.
[2]林健.工程師的分類與工程人才培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0,31(1):51-60.
[3]潘清林,黃繼武,徐國富等.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的改革與實踐.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11-14.
[4]王金淑,李洪義,劉偉張等.材料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實施,中國大學教學,2008,(7):85-86.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教學模式;課程體系
作者簡介:徐達文(1981-),男,安徽安慶人,寧波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浙江 寧波 315016)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波工程學院高教研究課題(NG12019)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2-0024-02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1]
在國外,以德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早在近一個世紀前就已開展了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形成了一整套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和實踐體系。例如,德國應用科技大學已形成從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到教學內容、課程設置都比較完善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對我國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 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2]
由于我國工程教育所處的歷史階段與西方發達國家完全不同,我國工程教育面臨的國家使命與西方發達國家完全不同,只能走建設中國模式工程教育之路。文獻[3]指出保證卓越計劃應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創立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二是創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三是建設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師隊伍;四是擴大工程教育的對外開放;五是制定“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標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是成功進行卓越工程師培養必須完成的一項至關重要而又具有挑戰性的關鍵工作。文獻[4]面向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分析和研究相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提出采用模塊化結構進行卓越工程師培養課程體系的設計和構建,形成一個“厚基礎、寬專業、重實踐、強個性”的課程體系。文獻[5]研究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的教學模式,包括研究型專業課教學模式、研究型實踐教學模式、產學研結合教育模式。文獻[6]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企業實習等方面探討了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教學改革。
2010年,寧波工程學院成為教育部首批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其中“電子信息工程”為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專業。為切實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學校以實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為契機,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本文結合本校的客觀實際,主要從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兩方面探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教學模式。
一、構建適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大學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是大學教育理念付諸實踐和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橋梁。[4]作為“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建設內容,通過對國內相關高校先進教學經驗調研的基礎上,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充實和更新,同時與企業聯合開發課程和實踐環節,優化課程體系結構,突出電子信息類“卓越工程師”的知識交叉和復合型能力結構的培養,并有機地滲透到本科四年課程教學里。
課程教學體系實行模塊化設置,包括通識教育(30.5%)、工程基礎教育(35.2%)、工程專業教育(29.6%)、素質拓展教育(4.7%)等4個課程模塊,如表1所示。課程設置以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注重工程系統的思維訓練,協同業界一同參與,充分考慮行業(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體現針對性、實用性。在按照模塊化結構進行卓越工程師培養課程體系的設計和構建時重新修訂相應課程大綱,適度縮減理論教學學時數,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例如,根據“卓越計劃”的人才培養方案及工程人才的培養特點,“數字信號處理”課程作了以下幾方面修訂:教學減少“理論性”,突出“做中學”的教學理念,以實現工程能力的培養;增設了“數字聲效”章節,分析了混響、均衡、回聲等數字產生原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前面章節所學的數字信號處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設計實際的信號系統的能力和過程。教學采用大作業形式,通過團隊協作、討論等方式鍛煉工程能力。目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學分分配比例已達到33.1%。
二、構建全程步進式實踐教學體系
在實踐教學環節的學時得到加強的基礎上,為充分培養、拓展學生的專業實驗技能和綜合素質,學校構建了由各實踐環節層次推進、縱橫結合、環環相扣的立體化、層次化、開放的實踐教學體系。在縱向上由認知實習、驗證實驗、綜合型實驗、設計探索型實驗(開放實驗)、畢業設計等層次漸進,實現專業技能及設計、創新能力的由易及難、由簡單到綜合的訓練和培養,同時輔之以思維和方法的訓練。在橫向上由課程實驗、課程設計、企業實習、第二課堂等輔助拓展和強化知識點,達到與應用型本科電子信息類專業理論教學體系緊密結合的改革目標,確實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
1.搭建豐富的實踐教學平臺
具體的實踐教學平臺由基礎實驗教學平臺(包括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訓練、物理實驗和相關的基礎課程實驗等)、工程基礎訓練平臺(包括金工實習、電子實習、認識實習和電子設計工程師考證等)、綜合運用實踐平臺(包括畢業實習、綜合設計或學年論文、畢業設計、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和科學研究訓練等)、素質拓展與社會實踐平臺(包括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和參加各種知識技能競賽等)構成。
采用“3+1”培養模式,即3年在校學習+1年企業學習,培養過程中引入行業和企業的深度參與。在校內,加強校內公共基礎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公共共享的教學實驗配套設施建設,加大校內實驗、實習場所的開放力度。同時按照相關規范和行業標準,統籌考慮不同課程體系實驗教學和科研訓練的需要,積極推動與企業合作共建的專業實驗室,為學生核心應用技術能力培養創造更為真實的工程環境。目前,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已建成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子技術實驗中心、計算技術實驗中心)、市級重點實驗室以及校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這些實踐教學基地教學設備完善、開放性好,已成為學生課程實驗、開放實驗、學年論文、部分課程設計等專業實習的主要場所,并能夠滿足專業實習教學要求。在校外,學院聯合行業企業建立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已經選擇5~6家電子信息企業作為重點實習基地,每年選派試點專業本科生到企業進行實踐環節的培養,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假期社會實踐等內容。
為促進學校工程教育國際化特色的形成,還實施“海外實習計劃”,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接受海外工程教育,分批、分期組織學生赴國外境外實習。深化與現有國外簽約院校的合作,互派“專業實習團”等聯合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嘗試將試點專業“3+1”培養模式中的一年實習環節放在海外友好院?;驀馄髽I進行,擴大對海外境外專業實習的宣傳力度,增強學生的海外境外專業實習意識。加強學生外語應用能力培訓,鼓勵試點專業開設“國際班”,培養卓越人才的國際化素質。
2.改革實踐教學模式
在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應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一是實驗課,整合實驗課教學內容,大幅增加設計性、綜合性的實驗比例,增加前沿技術、工程技術的應用性實驗,并將相關較為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實驗內容中。專業基礎課程實驗中的設計性實驗的比例達到30%~40%,專業課程實驗中設計性實驗的比例達到60%以上。二是課程設計。通過課程設計,訓練學生的基本工程技能。通過改革,每個課程設計環節全部由多個綜合性、設計性的課題組成,每個課題分為基本要求和拓展要求,供不同層次學生選用,每個學生可選擇一個或多個課題選做。三是實習。通過生產一線的工程訓練增加學生接觸社會的經歷。四是畢業設計。畢業設計(論文)是學生在專業學習四年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檢驗,也是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最后一個環節。畢業設計(論文)選題來自于教師的研究項目,企業的開發項目和技術革新,切實做到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結合。五是課外實踐活動。通過產學研合作、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及校園各種科技活動營造濃厚的工程實踐氛圍。實踐環節(含企業學習)采用“工程項目驅動”培養方式,通過一系列適合教學的典型工程項目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結論
電子信息產業是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重點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對于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白吭接媱潯钡膯訛殡娮有畔㈩悓I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為加速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結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特點,對電子信息類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構建適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和全程步進式實踐教學體系,以滿足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林健.談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引發的若干變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0,(7):30-32.
[2]劉建強.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模式對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10,(6):50-52.
[3]王寶璽.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2,6(1):15-19.
[4]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綜合就業特點、國家現階段的安全趨勢和企業需求,天津理工大學安全專業卓越工程師的目標定位為為企業培養“安全生產規范化及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卓越工程師為特色。在學生培養中,注重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相結合,特別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學校和企業共同開設的專業課、認識實習及源自企業實際的畢業論文等主要環節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階段就能深入企業安全生產的實際工作,具備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的能力,從而保障企業落實安全生產工作的規范化、法制化。在培養中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理論學習及企業實踐鍛煉,使學生具備應用系統安全先進的理論和方法對系統的設計、生產、使用、維修、報廢的全壽命周期、全方位的風險識別、分析、評價、控制及風險安排的能力,從而使企業實現安全生產管理的科學化和系統化。
2安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建立
2.1培養方案的制定根據培養目標,制定了卓越安全工程師四年本科教學的培養方案,該培養方案有以下特點:(1)形式上:采取“2+1+1”模式,即2年基礎理論教學,1年專業理論教學和綜合能力培養,1年企業實訓,其中,企業實訓以企業現場教學為主,校企教師聯合授課。(2)內容上:理論教學學分占60%;實踐環節占40%。理論課程內容覆蓋現場工程師知識要求和人文素質培養要求,強調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要求;實踐教學系統化,著重現場工程師能力培養和工程素養的提高,取得從事安全工程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或具備相應職業資格要求的能力。(3)專業課教學上:將人事部組織的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勞動保障部組織的國家安全評價師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要求以及企業安全標準化相關要求納入專業課教學內容中;教學模式采用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將生產中的事故案例進行現場教學講解,加強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強化課程體系對于工程師能力的訓練功能。(4)企業實訓課程:企業實訓課程考慮目前的就業形勢,分為建筑安全及化工安全兩個模塊,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要求。
2.2校內培養方案校內培養方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基礎理論教學,該部分課程以數學、體育、英語、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基礎課程為主,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工程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通過學習獲得從事安全專業所需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經濟管理知識,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競爭與合作的能力。另外一部分是專業理論教學,該部分課程體系由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安全管理學、工程熱力學、燃燒與爆炸原理等理論教學體系和安全工程實驗、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體系構成,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安全科學、安全工程、安全管理、職業健康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3企業培養方案企業培養方案分為現場教學及實踐教學兩部分,現場教學部分分兩個專業方向,其中化工安全方向課程體系由石油化工工藝及設備安全,化工安全設計,化工安全管理標準化,化工事故案例分析四部分組成;建筑安全方向課程體系由建筑施工組織設計,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安全管理標準化,建筑事故案例分析組成。授課教師采用校企聯合,要求企業教師專業職稱至少為安全高級工程師,并具備多年的從業經驗?,F場授課重點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安全技術管理能力以及技術創新素質的培養。內容側重行業需求、行業發展方向、工程師素質、工程倫理、工程技術理論、工程技術方法、企業的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原料、物料及產品的理化性質,各生產作業環節及主要生產設備存在的隱患及危險性,初步認識和了解安全防護裝置、安全設施的維護與運行情況,一旦發生事故可能的事故類型、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安全工程專業發展以及需求,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從介紹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知識和方法入手,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培養。
企業實踐教學部分由認識實習、專業設計、畢業設計三部分組成,認識實習主要通過現場參觀,使學生對各工藝過程、設備設施,尤其是安全設施作用有所了解,進而為后期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提供基礎。認識實習時間為兩周主要內容。專業設計是畢業設計前的一項實踐教學活動,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專業設計,使學生掌握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礎知識,并用所學知識完成一個理論問題探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對所學專業的理解和認識,最后提交設計方案。與企業課程相對應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師專業設計分為兩個方向即化工安全方向和建筑安全方向?;ぐ踩O計方向通過對主要工藝流程的危險辨識、評價提出保證工藝安全的設計方案。建筑安全設計方向通過對主要施工過程的危險辨識、評價提出保證施工安全的設計方案。畢業設計通過16周時間,學生在企業工程師及校內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選擇企業實際現場技術問題作為畢業設計選題,查閱、學習相關科技文獻資料,確定設計方案與技術路線,完成規定的設計任務,通過校企聯合組織的畢業設計答辯。
3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