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7 05:38: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數學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內涵
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內涵可以簡要概括為“從生活中來,到生活去”。“從生活中來”即生活是幼兒數學學習的源泉。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無不以一定的數、量、形的方式存在,為幼兒提供了通向抽象數學知識的橋梁。“到生活中去”即教師要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問題”是數學教育的核心。因此,“數學教育生活化”就是一個(數學)經驗不斷從生活來又回到生活中去(此時的數學經驗或許已抽象為數學概念)的過程,是一個讓幼兒能夠“學自己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過程。有的教師認為在生活中滲透一些數學教育就實現了生活化的數學教育,還有的教師貼標簽式的在數學活動中加入某種生活場景,認為就是生活化的數學教育。上述理解都比較片面。實現數學教育生活化理念到教育實踐的轉化并非易事,需要教師從數學教育目標、內容、操作材料、教育途徑等多方面來實施。下面,就對此進行詳細闡述。
二、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1.樹立生活化的數學教育目標理念
首先,教師要樹立生活化的數學教育目標理念。《綱要》中數學教育目標倡導使幼兒體驗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關系。這種價值取向反對靜態的知識傳授,提倡注重幼兒數學學習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生活化的數學教育目標理念可以理解為:關注幼兒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境中數學學習的過程,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引導幼兒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幼兒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數學教育目標生活化,為教師開展數學教育活動指明了方向。
2.將生活化的教育目標理念落實在具體活動中
教師需改變以往只關注幼兒數學概念獲得的思路,要將生活作為幼兒數學學習的背景和資源。例如,中班“認識橢圓形”的活動目標之一可定為:尋找并發現生活中各種與橢圓形相似的物體。又如,中班認識空間方位“我排在哪里”的活動,教師將活動目標制定為:在戶外游戲中和日常生活中區分前后空間方位,能應用“前后”方位詞,描述自己在隊列中的位置。上述目標的制定充分體現了數學教育目標生活化的理念。
三、讓數學教育內容走向幼兒生活
1.選擇密切貼近幼兒生活的數學教育內容
教師要打破只從教材上選擇數學教育內容的思維定勢,將視角轉向幼兒的生活。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應多選擇與幼兒生活密切聯系的具有實用性的教育內容。例如,學習數字時,除了讓幼兒記住字形,讀準發音,還應增加認識“數字在生活中的用途”的內容;增加估算、統計等幼兒生活中接觸到的實用性的數學內容。二是關注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數學問題和數學現象,將其納入教育內容中。例如,某大班教師發現幼兒在討論體重問題,有的幼兒說自己800斤,有的幼兒說自己20斤,一直爭論不休。教師認為這是一個有價值的數學內容,于是設計了“我來稱體重”的測量活動。在活動中,發展了幼兒的測量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也使幼兒獲得了關于體重的正確的知識經驗。
2.在教學活動中再現或模擬生活情境
集體教學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途徑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模擬或再現生活情境,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學習數學。例如,某大班學習排序,教師利用幼兒洗手時經常出現推拉、擁擠等混亂現象的問題,請幼兒想辦法解決洗手不推擠的問題。幼兒踴躍發表意見,有說一組一組輪流洗手的,有說讓女孩先洗的。其中有幾名幼兒的建議是: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去洗手。教師肯定了排隊的辦法,然后讓幼兒排一排。接下來,教師又提出了生活中什么場合要排隊,家里的東西哪些可以進行排列等有關問題,使幼兒充分了解了排序在生活中的應用。再如,幼兒學習數字的用途時,教師模擬生活情景,創設為“娃娃家”設計門牌號、電話號碼、有數字的家用電器、鬧鐘的情景。密切聯系生活的數學教育內容,能使幼兒充分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引導幼兒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數學活動
1.開發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用于幼兒數學操作
材料是數學活動的載體,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往往為準備材料耗費大量的精力,但提供的材料幼兒不一定感興趣。反而是生活中的物品更能引發幼兒探究數學的興趣。一些玩具及安全衛生的廢舊物品都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很好的材料。如樹葉、石子、果核等可以用來數數;撲克牌可以用于比較數的大小、數的排序、數字接龍、練習加減運算;易拉罐、飲料瓶、包裝盒等可以用于疊高、認識形體、辨別大小、比高低的活動。就地取材的物品不僅解決了教師準備材料的困難,而且能讓幼兒真切地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
2.鼓勵幼兒參與尋找和制作數學材料的過程
以往,教師習慣于把一切材料準備好,只需幼兒來操作即可。這種做法忽視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應讓幼兒參與準備材料的過程。幼兒在準備材料時,會對各種各樣的物品進行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有利于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某中班開展“認識橢圓形”的活動,活動前,教師讓幼兒在家里尋找橢圓形物品帶到幼兒園,教師布置展覽,引導幼兒認識橢圓形。在此過程中,豐富了幼兒橢圓形物品的經驗,促進幼兒在抽象圖形和實物間建立雙向聯想。再如,某大班開展自然測量的活動,教師提出“用什么測量樹干”的問題,讓幼兒尋找測量工具,有的幼兒找來了小棍,有的找來繩子,他們在尋找材料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思維活躍。此外,幼兒對自己尋找和制作的材料會格外感興趣。例如,教師把幼兒制作的數字卡片、幾何圖形卡片,數字棋等材料投放在數學區,幼兒都愿意去操作自己制作的材料,并且還給其他小朋友做介紹。
五、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