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4 18:06: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繪畫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色彩上———色塊豐富、自由奔放
世間的色彩紛繁多樣,中國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將自然界中的色彩加以研究提煉,總結出了“五色論”———青、赤、黃、黑、白。民間繪畫中的用色,與中國傳統的五色論息息相關。首先,民間繪畫的色彩多為紅、黃、藍、綠這樣的飽和色,色彩純度高,色塊單純艷麗、鮮明飽滿,這充滿生命張力的色彩充滿著喜慶吉祥的韻味,使得其他色彩都黯然失色;其次,民間繪畫多運用色彩對比,如色相對比、冷暖對比和互補色對比等。有訣曰:“黃馬紫鞍配,紅馬綠鞍配,黃身紫花,綠眉紅嘴。”現代色彩理論指出,紅與綠,黃與紫是互補色,互補色并置會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且兩種顏色相互襯托更顯艷麗;再者,民間繪畫用色也會注重色塊的大小比例,通常是將一種顏色設為主體色彩基調,其他顏色的小面積色塊起反襯和裝飾的作用。如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黑紅搭配,在臉譜、春聯中經常會運用,這樣的色彩搭配體現著朦朧的原始美感,具有現代裝飾色彩效果。
2、構圖上———畫面飽滿、散點透視
中國民間繪畫的構圖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是采用與西方“焦點透視”相對應的“散點透視”,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視點可以自由游動,畫面飽滿,這在民間年畫中多有體現;二是具有中國裝飾繪畫構圖特點,如剪紙紋樣中的太極式構圖。
二、民間繪畫理論對幼兒美術教育的作用及建議
1、提升幼兒審美能力
中國民間繪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可以幫助幼兒提升發現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首先,民間繪畫質樸、率真,這不僅僅表現在物化的藝術語言上,而且要追溯到心靈的純真、樸實,“民間美術的率真使它的創造如童年的天真,既沒有裝腔作勢、無病,也沒有矯揉造作。”民間繪畫中所表現出的自然、質樸與幼兒繪畫中異想天開的趣味相契合。在民間繪畫的熏陶下,幼兒的心靈得到凈化,創作時更加純粹、隨心所欲;其次,民間繪畫所采用的“散點透視”實則是無透視,這樣沒有規則和秩序,更有利于幼兒異想天開地表現事物,天上的、地下的、想象的、現實的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在畫面中;再者,民間美術色彩豐富、對比強烈,傳達出喜慶、生機、熱情和活力,幼兒開朗、活潑、生命力旺盛,這決定了他們更喜歡高純度強對比的色彩。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層次,創設富有民間美術色彩的生活與活動環境,通過藝術的滲透,增強幼兒對民間繪畫的情感。
2、加深幼兒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民間繪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是一種物化了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通過民間繪畫中喜聞樂見的造型語言和藝術形式表現出來,這樣的形式更易于幼兒接受。再者,民間繪畫是民間藝人通過對生活的提煉和升華而創造出來的作品,可以說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們在教育時可以先讓幼兒喜歡這些民間藝術,再進一步揭示民間繪畫的精神內涵,使幼兒了解其中隱含的深刻人文精神底蘊。
3、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
論文關鍵詞:《“圖片策略”在語言活動中運用的思考—從語言活動《家》說起》
幼兒園教學具是幼兒教育中重要的學習資源,對幼兒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越來越注重教學中教具的選用。教具的正確選用,不僅給教學帶來了活力,充實了教學的
摘要聯想,圖片中的情景發生之前之后和之內之外的情節,以此來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使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感知、理解和講述圖片的內容。所以,怎樣巧妙地使用這一教具來更好地促進語言活動中的師幼互動,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其實,也就是在語言活動中應如何有效地運用“圖片策略”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案例闡述及分析:
《家》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詩,巧妙地運用白云與天空、小鳥與樹林、小河與魚兒等一對對依戀關系,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美好的畫面。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初步了解客觀事物之間的一些簡單聯系。詩歌工整而統一,以擬人化的形式,描繪出了自然界萬物之間親密的聯系,很適合中班幼兒進行欣賞學習和仿編活動。如何上好這樣一節活動?我選擇了圖片作為活動的教具。但在幾年的實踐中我根據情況不斷地改進圖片的設計和使用,產生了不同的效果。現就三個不同時期所使用的三種不同的“圖片策略”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1.教學掛圖的使用,給幼兒以完整的印象。記得第一次上這個教材時,由于學園有現成的教學掛圖幼兒教育論文,我就選擇使用了這個教具。掛圖設計精美,色彩鮮艷,很快就吸引了幼兒的興趣。通過教師的朗誦,幼兒將語言與圖自然地結合起來,很容易就理解了兒歌的內容。但在學習朗誦的時候,幼兒必需借助掛圖和教師的指圖才能按順序完整地進行朗誦。所以,在活動后對教具的選擇我進行了思考,覺得使用掛圖對于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有一定的局限性,對這一教具應進行改進。
2.貼絨式圖片的運用,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內容論文提綱怎么寫。由于教學掛圖存在的不足,我在以后《家》的教學當中改用了貼絨式的圖片,就是繪制一幅背景圖,有藍天、樹林、小河等,而小鳥、白云、小魚等則用貼絨圖片,通過提問一一將圖片貼到相應的位置。這樣的方式,使幼兒更快更容易地理解了兒歌的內容,同時也更快地記憶了內容,更易于幼兒進行朗誦。但我們也發現,幼兒在開始進行完整朗誦時需要教師進行指圖,才能按兒歌的順序進行朗誦。如何讓孩子能進行更自主性的學習呢?
3.圖譜法的采用,促進幼兒自主性的學習。今年我們成立了語言課題組,對語言活動中師幼互動的策略進行探究。我根據以前的經驗和反思,決定將貼絨式的圖片改進成“一一對應式圖片”,即將藍天、白云、樹林、小鳥等制作成圖片,采用圖譜法進行教學。這種“一一對應式圖片”提取了詩歌中的主要形象,使得主體更為突出,采用數學中的一一對應式排列,即藍天的圖片下排白云的圖片,讓幼兒更加明確一對對依戀關系,突出了自然界萬物之間親密的聯系。教師通過提問一一出示(或請幼兒貼出)相應的圖片,從而使幼兒通過圖片的展示自主地學習兒歌,記憶兒歌內容,教師則在旁根據情況給予幫助或是提醒。
以上三種圖片的設計和使用呈現出了不同的教學效果,其實體現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改進。我們可以看出每一次的改進都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了師幼間的互動。三次采用的雖然都是“圖片”,但卻是從平面到貼絨再到對應式圖片,體現了從靜止到能動的狀態,每一次的改進都使教具更具操作性。盡管只是使用簡單的幾張圖片,但通過教師的設計,借助于語言、動作、表情來配合使用,使圖片和自己的講解融合幼兒教育論文,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和學習目標。讓我們做到了傳統式教具的使用同樣能夠像多媒體教學一樣在教學活動中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圖片的設計與使用應該從從教學內容的情況出發,選擇對自己活動更加有效的“圖片策略”,才能使圖片在教學中發揮作用。
三、案例啟示:
隨著課改的推進,幼教界也開始提倡“樸素教育”:即不要求教師把大把的時間花費在教具的制作上,把教學形式設計得很花哨,而應以樸實、有效的方法給予孩子相關的知識、經驗、情感等。所以,“圖片策略”在語言活動中的運用正是符合了“樸素教育”的精神。因為我們所說的“圖片”,可以是印制優美的圖片,可以是教師繪制的圖片,可以是拍成的照片,還可以是幼兒畫的圖片,甚至于是教師在活動中臨場發揮繪制的圖案等等。這些都不需要我們老師花費很多的時間去制作,有的甚至隨手即可拈來,從而讓我們將時間用在了如何更好地使用這些圖片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即我們前面一直提到的“圖片策略”。那么,如何恰當地使用這一策略提高語言活動的有效性呢?
1.分析教材,選擇適當的“圖片策略”。根據幾年來在語言活動中的實踐,綜合上述案例中所提到的,我們總結出了幾種不同的“圖片策略”:教學掛圖式、操作貼絨式、靈活圖譜式(又分圖標法、圖文法等)以及多媒體播放式等。怎樣選擇這些策略呢?我們知道,教材是選擇教學方法的第一根據,所以對教材就要全面地進行分析,準確把握教材的內容特點,才能有助于我們選擇適當的教具,完成教學目標。如上述的案例詩歌活動《家》,根據其作品的特點,采用圖譜式的“圖片策略”是最適合這個的活動。而兒歌《小熊過橋》,是以小熊這一幽默感、善良、小朋友喜歡的動物形象為線索,采取擬人化的手法,通過明快的節奏展現出小熊過橋的心理活動,所以采用一整幅的有趣的情節畫面,就能觸動幼兒的感情,扣住幼兒的心弦。又如近年來幼兒園經常開展的繪本故事教學活動,是透過圖畫與方字這兩種媒介在兩種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繪本中的圖畫一般是手繪之作,生動迷人,體現了作者的繪畫風格。如果我們采用描畫下來制作成掛圖的方式,一來工作量大,二來也較難表現出原作者的風格,無法讓幼兒體會到其中的韻味。因此,我們較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將圖書的畫面經過掃描幼兒教育論文,再通過幻燈片播放的方式進行教學。
2.關注細節,正確地使用“圖片策略”。不論是何種“圖片策略”的使用它們的目的始終是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服務。盲目的使用,只會在教學中起到反作用,我們應該了解圖片這一教具的特點,并且在使用時注意一些小細節,如圖片要適時取出和收回。如果注意不到就會很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每一種圖片教具在使用前,老師要事先作好充分準備,自己先練習操作一遍,以免上課時手忙腳亂,失去了應有的趣味性和教學效果。如故事《河馬村長》中,我們設計了一套可移動式的圖譜,提取故事中的主要元素制作成圖片和簡筆畫,根據故事的講述、提問通過出示、移動、連線相應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故事的幽默與風趣。盡管是一樣的教具,但由于兩位教師處理的細節不同,呈現出了不同的教學效果。一位教師只出示了故事的主要角色,講述第一段故事后提問:“你覺得河馬村長會給小動物安排哪些工作呢?”孩子們的思維馬上被激活起來,把自己了解的工作一一安排給了每只小動物,顯示了孩子生活經驗與想象力的融合論文提綱怎么寫。而另一位教師則將角色和工作圖表全部出示在黑板上,同樣提出這樣的問題,孩子就很自然地將角色與工作圖表中的工作一一對應起來,缺少了猜想的趣味性,同時也阻礙了幼兒的想象力。
3.優化組合,促進“圖片策略”運用的有效性。
應該說,幼兒園的語言教學離不開圖片。以前傳統的幼兒園統編教材中,有相應的配圖和教學掛圖配套使用。在當前各種類型的文學作品十分豐富的情況下,幼兒園自主選擇的內容范圍也無限擴大,而這些作品卻往往沒有可供教學使用的圖片。因此,語言活動教學圖片的設計也就成了一個影響教學活動質量的重要因素。
對幼兒來說,好的圖片不僅能將整個文學作品支撐起來,而且通過靈動的角色小圖片的出示和移動以及變化,能讓教學環節絲絲入扣,層層推進。而對教師來說,圖片反復、多樣化的呈現方式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種優化的圖片呈現方式,能強化文學作品的情節,突顯人物個性,有利于幼兒對作品的整體感知和理解。語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在于教師如何將一個適宜幼兒園教學的語言素材進行巧妙設計,讓幼兒被活動教具所吸引,增強參與語言活動的興趣幼兒教育論文,產生敢說、想說、愿意說的快樂情緒。比如在設計圖片的時候,可將一些形象上較難表現的通過打印或是事先描繪好的方式呈現,而一些簡單的形象或是符號等就可以通過邊講解邊提問的方式直接呈現,或是直接全部以簡筆畫的形式展現,既節省了制作教具的時間,又讓幼兒有更直觀形象的感知,同時也是師幼間互動的一種小策略。如詩歌《春雨》中,我將詩中的種子、麥苗等用圖片展示,而發芽、開花、長大等詞語則是在邊朗誦時邊用簡單的圖案或符號直接表示出來,同時詩中的重復句則引導幼兒用符號或圖案來表示。這套形象、直觀的圖符相結合的圖譜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此外,在活動中我還首次嘗試引導幼兒通過傾聽教師的朗誦,學會用和看簡單的符號標識進行朗誦。這一策略的采用讓我發現孩子這方面能力的潛力,他們不僅很準確地評價了老師的朗誦,而且能踴躍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后根據幼兒的答案,我在詩歌的圖譜上標上了“- - - - ”、“︿﹀︿﹀”等符號,幫助了幼兒有感情地進行朗誦。
此外,要靈活地運用“圖片策略”,教師還要在繪畫、即興畫上下苦工,以熟練的繪畫技能、簡筆畫的快速,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這樣才能夠把圖片用動態的形式展現,既能讓幼兒很清楚地觀察到細微之處,又能省去多媒體使用的繁雜程序,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活動中師幼的有效互動。
一、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工作上積極投身教改,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馬虎,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做一個深受學生尊重和信賴的老師。我一直信奉一句名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也護花。”堅信要想成為一個好老師,就必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師德、師風來引領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做到熱愛集體、服從分配、團結同事、愛崗敬業,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二、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教學工作認真負責。努力實踐了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全部美術課程教學,較好地學習和把握各年級教學重點、特點和難點,除了完成好每周18節工作量的前提下,還積極參與學校布置的各項臨時工作等。
1、認真備課,不但備教材、備教法,而且備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要求搜集每課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2、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力求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充分考慮每一個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學生都得到提高發展。平時虛心向前輩、老師們學習,多聽老師的課,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也常求其他老師的意見,改進工作。
在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的同時,積極投入新課改實踐中,能以學生為主,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究性,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在教學欣賞課中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不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并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降低學生對繪畫技能的要求,帶領學生到校園中,運用感受、觀察、表現及收集資料、小制作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盡可能嘗試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和美術信息,開拓視野,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從發揮學生創造性能力出置作業練習,并注重對學生作業過程與創新方面的發展性評定。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和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積極參加市、區教研室組織的各類美術業務學習和理論學習活動,認真參加了區教師進修學校舉辦的新課程改革的學習,并且在實際教學中身體力行,通過對教學相關知識進行著重學習,使之更加系統化,使美術專業水準提到了一個新的起跑線。其次,利用業余時間輔導并組織學生廣泛地參加有關比賽活動,挖掘并發展他們的特長。XX年6月,我在第四屆中小學生音樂美術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美術教師組二等獎。XX年6月,輔導學生參加全市少兒繪畫作品評比活動,所有參賽學生作品都入選,學校獲組織獎。本人分別榮獲輔導二、三等獎。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語言系統以多種方式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信息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運用的恰當,就能提高講授的效果和質量,否則就會影響講授的效果和質量。作為一名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探究和把握講授的藝術,使自己的講授具有藝術性。
一、要使講授具有科學性
科學是有關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三大領域的知識體系,是人們對主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的熟悉,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總結并被實踐證實了的真理。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摘要:“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學”。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科學在教育上占有獨一無二的無法估計的地位”講授要達到科學性,首先要有科學的內容。講授的內容要經得起實踐檢驗認為是真理性的東西,即內容要準確無誤,符合實際,毫無虛假,具有系統性、邏輯性。其次要有科學的態度。講授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實事求是,嚴謹認真,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能有半點虛假。再次要有科學的語言。教師要用該科的專門術語,講“行語”,有必要用通俗說法時也不能和專門術語相違反,并且要用普通話講授,使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詞匯、語法、修辭,力求語言清楚、準確、簡練、形象、條理清楚、通俗易懂;講授的音量、速度要適度,音調要有抑揚頓挫,富有美聲。最后要有科學的方法。講授的方法要多樣化,富有靈活性,方法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具有適應性,輕易使學生接受。
二、要使講授具有形象性
形象性是講授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講授過程中,教師要對講授內容進行加工,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變為學生易于接受的知識,要借助于語言、表情、動作、直觀實物、繪畫及音響等手段,對講授內容進行形象描繪。這是學生理解、接受知識的首要條件。有的學者把教學的形象性稱為教學的表演性。羅伯特%26#8226;特拉弗斯在《教師——藝術表演家》一文中說摘要:“教學是一個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它區別于其它任何表演藝術,這是由教師和那些觀看表演的人的關系所決定的。”講授表演是教師一切外顯行為的綜合表演,它包括教師的衣著妝扮、表情態度、身姿動作、實驗操作、口語板書等因素。講授表演要采用學生可接受的方式,照顧到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征。而且這種表演直接具有社會倫理價值,即教師在表演中不僅向學生傳播知識,啟迪聰明,促進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做才給學生以示范。教師要自覺的“言傳身教”、“教書育人”,這是教學表演和其它表演活動的根本區別。
在講授形象性的諸多因素中,教師語言的形象性是最主要的。教師借助形象化的語言,通過比喻、修辭、類比等形式,就會把要講授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具體,使學生立得要領,頓開茅塞,透徹理解。教學實踐表明,越是抽象的概念,講授中就越需要形象性的描述。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了解其內涵。
三、要使講授具有情感性
講授不單純的是傳遞知識信息的認知活動,而且包含著人和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這種情感交流水融地滲透和貫徹于傳授知識的全過程。從教的方面看,教師要完成教學任務,塑造美的心靈,不僅要曉之以理,以理喻人,而且要動之以情,以情動人。情理結合,是講授的基本要求,也是講授能夠具有感染力的重要條件。
講授的情感性,要求教師的教學要布滿感彩,以真摯的感情去感染學生,撞擊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傾心學習,主動參加教學活動,從而取得好的講授效果。特級教師于漪教學的成功,就在于她不僅遵循教學規律,而且總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匯于講授之中,以自己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熾熱的感情去教書育人。在教朱自清《春》一文時,她通過描述,把學生的思緒帶進了繁花似錦、春色滿園的大自然之中,使學生頓感心曠神怡。而在教散文《,您在哪里?》一文時,學生卻是熱淚盈眶,全場皆悲。可以肯定,假如沒有師生感情上的交流和撞擊,是不可能收到這樣的講授效果的。
講授中的情感交流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語氣上的肯定,表情上的默許,師生間人際距離的接近,往往都能使學生受到教育和鼓舞。這種情感上的共鳴,能開啟學生聰明的門扉,促使他們對知識的不懈追求。四、要使講授具有適應性
這里講的“適應”,是從廣義而談的。它包括自然適應、社會適應、思維適應。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說摘要:“適應自然”是教育的基本原理。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補充了適應社會,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在《發生熟悉論》原理中對適應思維作了論證。
講授的適應性是學生熟悉規律的反映,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用已知求未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摘要:“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講授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揭示聯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把握知識,并轉化為能力。
講授要把書面語轉化為口頭語,一方面要使學生聽得清,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聽得懂,做到“十不用”摘要:不用生造詞、土語、廢棄的舊詞、冷僻的行業術語、少數民族諺語、難以理解的典故、修飾成分太長的長句、語法修辭的病句、半文半句的語言、口頭禪。
五、要使講授具有啟發性
講授的啟發性包括三層含義摘要:“(1)啟發學生對學習目的意義的熟悉,激發他們學習的喜好和熱情,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主動性;(2)啟發學生的聯想、想象、分析、對比、歸納、演繹,激發他們積極思索,引導他們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3)啟發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這樣,才能提高講授效果,防止和糾正學生高分低能現象,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其分析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現代教學活動的重點已從“教師為中心”轉移到“學生為中心”,從講授知識為重點轉移到培養能力為重點。因此,講授是否具有啟發性的衡量標準在于是否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雙方的積極性,體現在教學中,不但有講授方法的更新,還有講授程序的變換。
總之,教學是個復雜的過程,講授法作為主要教學方法之一,歷來為教師所采用,明確講授法的要求,對教師的教學實踐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斯賓塞教育論[M北京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P43.
[2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摘要:華東師大出版社,1981.P198.
[3布魯納教育過程[M北京摘要: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P8.
[4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M北京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P359.
【論文摘要】教育技術對教育教學過程的影響是深刻的,它改變了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育技術把班主任從繁忙的班務工作中解脫出來。教育技術能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把教育技術引進英語課堂,讓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
筆者在國家貧困縣偏僻鄉鎮工作,起初對教育技術的認識僅限于在教學中運用現有的一些簡單工具,如原有的投影儀、收錄機和實驗儀器等。搭借我縣迎接國家級“普九普實”驗收的東風,2006年底,筆者有幸成為我校第一批參加教育技術培訓班(教學人員初級班)的學員之一。通過培訓學習,筆者對教育技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技術對教育教學過程的影響是深刻的,它改變了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之更融洽、更和諧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級,關鍵是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我們找學生談心時,往往會受時空的制約。有時上課時間到了,教師不得不匆匆忙忙結束談話,或是學生擔心缺課而心不在焉。面對面地交流,有時學生礙于面子不敢吐露真情。許多學生不是很喜歡在周末上網游戲和聊天嗎?于是我想到了騰訊qq,于是我申請了q群。2008年,學期開學的第一天,我就高興地把q群號告訴了全班學生。我真誠表態希望同學們對班級的管理多提建議,集思廣益,共同把班級管理好、建設好。
不出所料,第一個周末晚飯后,我上網進人我班的q群,就發現有十幾個學生加人,他們在七嘴八舌地評價班主任。有的說我管理顯得軟了點,有的說我以罰為主,有的說我不公平、偏愛班干……。了解到這一切后,我及時調整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我不再居高臨下管理學生,而是與他們平等交往,尊重學生的人格、隱私,使他們消除內心的抵觸情緒。對于違紀學生,我秉承著“凡事有因”這一理念,讓他們有機會訴說前因后果。然后再加以評判,使他們懂得,守好紀律讓老師信賴,受同學尊重。最后給他們提醒:初犯可諒解,再犯遭批評,三犯難饒恕。班風明顯好轉,同學們笑了,我覺得工作起來輕松了許多。近年來,每學期學校的量化管理月評比中,我們班都能獲獎兩三次,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籃球賽也能拿獎。如果沒有q群幫忙,我這個外宿的班主任即使有三頭六臂,也難以管好這一班寄宿生。
作為班主任,原來最繁忙的季節是期中和期末學科質量檢測成績匯總。特別是每個學生的總分、平均分和排名,搞得人焦頭爛額。掌握了教育技術之后,我可以自由地進人學校的公共電子郵箱下載空白的班級成績總表。然后,我在excel 2003應用軟件上進行操作,不到50分鐘就把全班40名學生的六七門學科成績錄人完畢。計算每個學生的總分和平均分及其排名也非常的輕松。最后,我通過網絡把成績總表發送到學校教導處的電子郵箱中去,一切便ok了。這種無紙化、足不出戶的自動化辦公,讓我感到非常愜意。
有時,我還會運用word 2003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和體會記下來。在word空白文檔上,我的思緒任馳騁,有感而發。由于我的中文書寫不盡人意,因此以前我很不愿意把心中的點滴感悟寫下來。多虧電腦幫我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頁面設置和字體選擇任我所好。
當我覺得我的做法對別人有借鑒之處時,我會悄悄地在線投稿,無人知曉,內向的我無需擔憂別人笑話。俗話說,有付出就會有收獲。2008年9月,我的處女作《學好漢語拼音挽回面子》榮獲市教育局和來賓日報社共同舉辦的征文比賽二等獎,并刊登于9月2日的來賓日報《教育在線》。2008年12月,我撰寫的教育論文《班級管理體會點滴》分別榮獲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刊》雜志社、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一等獎。2009年6月,我的教學論文《大花時間講解不如多讓學生練練》分別榮獲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學刊》雜志社、廣西教育學會外語專業委員會一等獎、二等獎。這些榮譽的獲得離不開電腦與網絡技術給我提供展示教育教學心得的平臺。
教育技術一方面支持著教師日常工作、業務素質和自身的發展,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支持著教學活動的過程。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于優化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技術有形有聲,不僅有較強的直觀性,而且能夠引導學生直接揭開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
2006年10月29日,我參加了由市教科所舉辦的2007年初中總復習教學研討活動。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興賓區二中覃老師上的一節示范課。大家欣賞她那純正、準確的課堂用語,更欽佩她嫻熟的教育技術,使課堂生動、趣味,完成得那樣完美。當時我就暗下決心,以后有機會也要把教育技術引進英語課堂,讓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
2008年春學期,我教學到仁愛版八年級下unit 5 feelinghappy topicl 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 section a時,為了讓同學們更容易掌握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如何表達個人的情感,我制作了課件〔繪畫本是我的軟肋,但有了電腦和網絡技術,一切皆可做了。通過網上搜索把人物的幾種表情簡筆畫下載到課件上。在表達情感時,我還配上圖像和聲音。教育技術的運用,提高了我的教學技能。課堂上,看到同學們閃亮的眼睛和真心的笑容,我教學激情高漲。教學過程流暢自如,學生能快速準確地用英文述說老師臉上的不同表情,表達自己對某事某物的感覺。最后,我們以愉悅的心倩結束了那天的英語課。
2009年秋學期,我準備教學仁愛版九年級上unit 2 savingthe earth. topicl pollution is harmfull to people’s health. sectiona時,為了便于同學們深入了解不同種類的污染及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我又制作了課件。我用數碼相機拍攝我們周圍的污染,用攝像機拍攝光和噪音污染,然后把圖片和vcr放人課件中。當我用powerpoint展示給學生看時,他們一下子被震撼了。見著同學們惡心欲吐的樣子,我接著問:"pollutionis harmfull to our health.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environment?" "we mustn’t throw about rubbish. don’t spit inpublic place.w”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踴躍站起來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課后,教室、宿舍里亂叫亂喊、隨手亂扔的現象漸漸消失了,墻上亂涂亂畫絕跡了,晚自習課間,用信號光亂照現象沒有了。
一、繪本閱讀現狀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繪本閱讀的情況,我們在二年級三個班級中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發現喜歡閱讀的占總調查人數的60.2%,家庭繪本有3本以上的占總調查人數的50%,一本繪本都沒有的占10%,有81位家長不知繪本為何物,對孩子閱讀的關注和支持明顯不足。結合我校及兄弟學校現狀,針對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出現的問題總結起來有三個方面:首先,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其次,閱讀對象比較單一。第三,閱讀量少。這其中不乏三個因素,一是學生對閱讀興趣的缺乏,二是學校安排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有限,三是缺乏正確的閱讀指導。
二、實施策略與過程
(一)家校互動,提升家長與教師的素質
在市級課題指導下,我們確定子課題,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制定了相應的課題計劃,進行學習和研討。在研究中,我們注重與兄弟學校黃邊小學和握山小學的互動,向他們借鑒繪本讀物的選擇和課堂的教學方法。此外,我們開展了“品童書”沙龍、好書分享會、繪本教學研究、繪本教育論文和隨筆的征集、閱讀節等研究活動,教師的教育、觀察、思考、文字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家庭是兒童閱讀的第一課堂。我們進行家校互動,邀請家長參加培訓、比賽等活動,向家長介紹大量優秀圖書,讓家長理解了親子閱讀的重要性,提升家長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長進行親子閱讀的積極性。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
(二)創設書香環境,享受豐富的閱讀資源
良好的閱讀氛圍則需要從學校閱讀氛圍和群體閱讀環境兩個方面來努力營造。為此,筆者特地從布置教室入手,建立班級和家庭讀書會,為孩子們創設閱讀氛圍。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勝心,筆者將班級成員分成若干小組,設立組長。并請家長自愿報名,成立家庭讀書會,同樣設立幾位組長,定期開展活動。“閱讀星空”相當于班級中原來的競賽欄,鼓勵那些熱愛讀書、能力較強的孩子,也要表揚進步較大、全神貫注的學生,從而激發他們的熱情和興致。“家庭讀書會”是班級讀書會的有效補充,二者相輔相成,都是進行閱讀訓練、培養良好習慣的平臺。
(三)“悅”讀進課堂
每周我們都開設一節“悅”讀課,就是全班性的繪本閱讀。在這樣一個每天充滿閱讀識字的大環境下,很多學生慢慢可以進行獨立的閱讀,于是,在講述一些文字簡單的繪本閱讀故事時,我會讓一些學生來讀讀故事,通過“這頁你讀,那頁他讀”的形式,調動起學生依靠自身能力閱讀的興趣。
我們平時還定期開展親子閱讀教學活動、親子閱讀自主活動。親子閱讀教學活動,把家長請進課堂,讓家長和學生一起閱讀、一起思考、一起表演。
(四)開展多彩活動,獲得積極的閱讀體驗
多彩的閱讀活動,能豐富學生對閱讀的認識,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體驗,更進一步提高對閱讀的熱情。每次閱讀節,我們都會進行親子自制繪本比賽,學生自己編故事,家長幫助繪畫、涂色、制作成繪本。雖然很多作品還很稚嫩,但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拿到學校發的獎狀,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們進行過多次親子閱讀心得征集,家長們踴躍參加。我們把優秀的稿件編輯成冊,讓家長們互相學習、分享成功的親子閱讀經驗。
陳卓的作品在我看來,是對理想和未來的“尋找”,又是對當下生活和狀態的一種“判斷”,在“尋找”與“判斷”中交替時間片斷的方向和確定,以達到人生境界的把握和掌控,是理性而充滿智慧的,是思考而富有哲學意味的。她盡自己的可能,通過雕塑的形態進行具體描述和概括,傾訴自己心情和觀點。那些真空在哪?那些記憶之城在哪?在沒有空氣的世界心靈會是透明?人生的經驗或者情感的經歷,對于藝術、對于哲學以及其他真的那么重要嗎?記憶的保留或者消失究竟因為什么?昨天、今天、明天的區分與判斷只是在某種時空、某人特定的概念,在藝術中,無論是懷念、追尋、向往,這種過程是人與現實的交匯與對白。如果把“真空”分解“真”和“空”,這兩種狀態矛盾嗎?陳卓的作品“80真空”,金屬的質感,炫亮耀眼,仿佛時間的記憶鍛造在表面,而心臟被塵封在作品里面。這種質感和光亮使我想到了太空,抑或航天員的感觸陳卓憑借作品一樣可以抵達。而看她的陶質“80真空”,作品的某種氣質來自地球的深層,潔白輕柔、細膩溫潤、飄逸模糊、閑適舒暢,通過真實、平緩、沉靜的情感訴說,實現了與自然、生命以及觀者的對話。選擇金屬、陶質并通過這些材料的特性,在三維空間打開屬于自己的門和通道。在陳卓的作品中,我看到了當代藝術家應該被公眾認可的精神品質,這種擔當體現“80真空”里的“真”非常可貴。
雁西:你如何評價中國當下的“當代藝術”?你認為存在的問題是什么?
陳卓:其實,這個問題挺大的,我認為:當代藝術已經超越了傳統藝術的媒介類型,突破視覺感知的范疇向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感知領域發展了。但當代藝術無論其面貌、媒介、表現手法、品位、格局以及藝術價值取向多么紛奇不同,它們都應該傳達人本主義和普世主義的人文精神,生成了一種優良的藝術語境并承擔社會責任,當代藝術品應該具有被公眾認可的精神品質。
有人說:“一千個中國藝術家就有一千種中國當代藝術。”這雖然是調侃但也就是對中國當下當代藝術的真實寫照了。當代藝術在中國迅速發展,難免出現投機、獵奇、丑化、抄襲等眾多問題,而這種藝術實踐又無形的影響著公眾藝術審美和認知,所以說當代藝術家需要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藝術表象,在對文化傳統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時,以新的思維和表現語言將個人的創造力和藝術維度正確傳達。當代藝術應當表現時代主流價值,不應為了小己私利而創作所謂的“當代藝術”。
雁西:你的雕塑有什么特色?你如何評價自己的雕塑語言?
陳卓:真實、平緩、沉靜是我的雕塑一直秉持的情感訴說,我喜歡讓作品和自然、和生命有對話的關系。
我的雕塑語言就是通過材料的特性在三維空間中去訴說心語,平靜而沉思,與觀者進行心的交流。
雁西:你的雕塑作品主要想表達什么?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它具有可代替性嗎?
陳卓:我的作品就是自我感知、內心情感感受的一種物化表達,它的形式可能是雕塑、可能是繪畫、也可能是首飾等等,藝術形態終歸是為思想服務的,明晰這個核心就好。例如我的雕塑作品《寓言系列》的材料是陶瓷,因為我想要傳達的是那種自然、社會、人和內心的對話和關系,而陶土這自然屬性的材料加上釉色和火焰的升華后使它有了新的生命,這不僅是創作者給予的,還有我們藝術家所不能完全掌握的地方,這就是陶瓷藝術的魅力。而我需要作品這個主角有三維空間去表達自己,就像舞蹈一樣,舞者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會說話、都有表情,在這個層面上我的這系列作品陶瓷就是最好的材料,雕塑就是最恰切的藝術形式,不需替代。
雁西:你的雕塑作品是否能夠充分表達了你的觀點?你認為哪些方面有待改進或有空間?
陳卓:藝術家的作品一定是在最大程度地闡述她的話語態度、表達個人觀點的。從事藝術學習創作十余年,隨著我的不斷成長、成熟和智慧提升,在經歷不同時期后回頭再看自己的作品,我一定會有不同的解讀感受了。也許同一個主題在不同時期、不同年齡段的藝術表達是不同的,但也許都是最好的,這個問題和空間就留著以后我再去改進吧,我自己也很期待。
雁西:你和你的雕塑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你為什么用雕塑來創作?你有可能放棄雕塑嗎?為什么?
陳卓:是一種對話和依賴的關系,就像是沙漠中干渴的人終于跋涉到生命之河,暢飲甘甜后那種清透的身心滿足。我需要在創作過程和我的作品去滿足和釋放這種情愫,并從這個作品中再審視自己,這個癮我戒不掉了。我也喜歡繪畫,但現階段更喜歡用手去感觸和塑造新生的過程,我認為藝術的呈現方式越來越多元、包容,一些中國當代藝術家也在嘗試和創作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這樣很好。藝術不分家,我不會放棄雕塑或者繪畫。我曾經很多次感慨我的學業、事業和生活是與藝術相伴并會延續下去的,很慶幸,也很珍惜。
雁西:雕塑在你的藝術創作中占什么樣的比重?有什么樣的關系?
陳卓:恩,我的藝術創作中雕塑、或者說立體作品占70%的吧,近兩年紙本繪畫比較少了,前些年我也畫油畫、壁畫、綜合材料等,繪畫過程也是很享受的。這幾年我是以陶藝和首飾為主了,例如2010年到2011年我學習了首飾制作并收獲很多,我理解我的首飾作品就是mini版的雕塑,這是很有趣的。所以說,繪畫、首飾、雕塑在我的藝術創作中是個三角形的關系,缺一不可,互相支存。它們三個有時是鈍角、有時是銳角、有時候是直角,每個人的精力和側重點不同,我的藝術創作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表現吧。當然,它們也有可能是等邊三角形,均分180度,估計那會我就是無敵勤奮的女藝術家了。
雁西:你認為未來的雕塑藝術會怎樣發展?你理想中的當代藝術是什么?
陳卓:恩,未來的雕塑藝術會是那種向少而精、直面的“刺激”而發展。我們見證雕塑藝術當下的發展,我這所說的“刺激”不僅是看到優秀新鮮超越傳統經典的好作品的精神感受刺激,更有趣的是藝術家在絞盡腦汁和自己較勁、和材料、和藝術、和精神較勁的頭腦風暴的刺激,這也是創作之源,藝術家需要具備這種精神。從狹義上講我理想中的當代藝術是那種能精準把控精神命脈的傾訴,形式不重要,真實、準確、含蓄、有思考、有智慧的那種,這種感覺好說卻不好做,那種如遇知己般特別對特別舒服的感覺很難得,其實藝術就是一種精神食糧。
雁西:你的雕塑和傳統有什么聯系?為什么?
陳卓:傳統是文化和精神的傳承,每一位藝術工作者都是根植于傳統之上,站在前輩的肩膀上汲取營養,成長、成熟、發展起來的,而后在自我精神生態中去建立自我藝術語言體系進行創作藝術,我亦如此。
雁西:你創作過程中的收獲或突破?還需要在那些方面進一步實踐和探索?
陳卓:我認為藝術創作就是藝術家自省和自修的過程。從初學藝術至今,我收獲的不僅是創作藝術的技法形式和理論觀念,最重要的是能夠自我審視、和自己的真實內心對話,將心境釋放轉換成可視可感知的作品,以“物”的方式與人們交流。
以個人單位,藝術創作是藝術家縱向的生長過程,我們藝術家每個時期的藝術作品都是在自我精神生態中的一個節點體現。藝術創作是需要不斷的去實驗和探索的,在這個體驗的過程中,我們藝術家得到精神的滿足。
雁西:你怎樣看待今天的藝術市場?你對藝術市場化的趨勢有怎樣看?
陳卓:當今,藝術品不僅是意識和精神活動的載體,更作為可交換的商品參與社會文化的發展。一個國家不僅需要多元的文化批評,同時也需要藝術市場的健康機制和行為。我國當今的藝術市場在經歷起伏波折后正逐漸走向成熟和正規。畫廊、拍賣公司和藝術博覽會構成藝術市場結構的三個主體環境,民眾百姓也通過它們更真實地接觸到藝術、當代藝術。健康成熟的藝術市場需要正確的藝術價值取向,這就需要我們藝術家具備社會責任感,平衡好藝術與商業的關系,創作積極、體現人文精神、有創新的藝術作品。任何一種健康的藝術市場將促進藝術的繁榮發展,對整個社會文化生態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成熟健康的藝術市場會更好地推動藝術家成長,他們兩者相互影響互進互利。
雁西:作為一名藝術家你覺得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所認為重要性是如何把握的?
陳卓: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真誠,對藝術的真實、思考與感悟。真誠的與自己對話、真誠的將自己的特質和個性表達。
藝術持久的生命力是需要對生命本身于予尊重的,藝術家需要不斷的進行自我精神供給、辯證思考和修正堅持,并對時代文化精神、人文情懷體察關注,對藝術尊重對自我真實,保持積極樂觀平和的心態,用心去做藝術,做一個有價值藝術家。
雁西:你如何看待藝術中的批評性?你的自我批評表現在哪里?
陳卓:藝術批評就像是藝術品的良師益友,既督促幫助藝術家進行自我審視剖析,又很好的推動藝術科學繁榮發展,豐富和提升藝術理論。當然,這也同樣需要一個健康客觀的良好藝術批評環境,更需要藝術批評家有著良好的學識、個人素質和品格。
藝術家是敏感的人,也是一個自我肯定和否定的矛盾體。能夠自我審視,聽取他人的意見和批評是需要有自我秉持和智慧的。我認為藝術家的自我批評之一,應該是經歷過此時期后能夠回過頭審視自己、總結自己,以此來提高修正完善自我。還有就是需要有能辨別有分歧的態度和非正確引導話語的能力,并能正確對待中肯有益的批評語言,我是這樣要求自己的,在不斷個人修正中創作我的藝術,我與我的藝術共成長,想想這些還是挺幸福的。
陳卓
2004年7月 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裝飾專業 獲學士學位
2007年7月 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 公共藝術與理論研究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 任教于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公共藝術系
2010年9月至今 任教于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裝飾藝術系
學術活動:
2007年 作為天津美院中方代表教師與德國哈勒美術學院完成實驗性教學課題《SHADOW》,課題成果出版畫冊。
2008年 獲德國DAAD國際機構藝術組織邀請贊助,赴德國哈勒美術學院進行課題《BlACK≠ 黑》的教學實踐及藝術考察,課題成果出版畫冊。
2010年9月-2011年7月 天津美術學院公派訪問學習于中央美術學院首飾設計工作室
參展獲獎:
2007年 陶藝作品《怪物》獲首屆中國美術教師年度作品展優秀獎陶瓷作品《80真·空》系列 于天津美院美術館 個展
2008年 藏書票作品《元生》系列入選第三十二屆國際藏書票雙年展
2009年 藝術設計作品《80真空》入選第十一屆天津市美術展覽陶瓷作品《80真·空》藍石藝術空間 群展
2010年 設計《無題系列》作品入選《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藏書票作品《BIRD》獲得 2010年第三屆伊斯坦布爾國際藏書票比賽最高榮譽獎
藏書票作品《tIRtOUS》獲得 2010年第三屆伊斯坦布爾國際藏書票比賽榮譽獎
2010年 《追憶Ril-Neal》個展 上海田藝格畫廊
2011年 首飾作品《弗里達之痛》、《迷蝶》入選 2011年中國姿態藝術作品展
2012年 首飾作品《弗里達之痛》、《浮》、《迷蝶》入選第三屆
天津市濱海國際文化創意展交會
作品、:
2007年 論文《誰引領了誰——談設計與時尚的關系》發表于《北方美術》
2007年 論文《土與環境,歷練后的新生——淺談陶土之陶藝創作感受》發表于 《美術大觀》
2007年 陶藝作品《怪物》發表于《中國雕塑年鑒2007》
2007年 作品《80真·空》系列發表于 《雕塑》雜志
2008年 論文《藝術解讀生態學之精神生態與生態自我》發表于《藝術設計與教 育論文集》
2008年 藏書票作品《元生》系列發表于《第三十二屆國際藏書票雙年展作品集》
2009年 藝術設計作品《80真空》發表于《第十一屆天津市美術展覽作品集》
2009年 多幅水墨繪畫作品發表于德國《BlACK≠ BlACK》畫冊
2010年 論文《淺析生態雕塑》發表于《亞洲超越設計展論文集》
2010年 設計作品《無題系列》發表于《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
2010年 藏書票作品《BIRD》、《tIRtOUS》發表于伊斯坦布爾《 第33界FISAe國際藏書票大賽作品集》
2011年 論文《淺析“公共”與“生態”—— 公共藝術和生態學的共同性》發表于《藝術設計與教育論文集》
2012年 論文《淺談藝術創作的生態方法論 》、《淺析生態美學 》發表于《天津美術學院教師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