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3 07:01: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民道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誠信,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信任,它是產生于人際交往之間的道德原則。中國擁有豐富的誠信文化資源,儒家經典《禮記•大學》中則說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先修其身;欲其修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孔子將誠意作為連接格物、致知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紐帶橋梁,成為道德內修與外成的關節點,具有促進道德完善、家庭和睦、國家興旺與天下太平的多重社會功能。社會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誠信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在促進社會發展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更是契約經濟,市場主體建立的經濟關系,都是在法制的框架下雙方簽訂契約而產生的,因此,誠信,即待人真誠、兌現承諾對于契約的實現十分重要。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流動性是正相關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推進,社會的流動性也大大加強,信息網絡的發達和各路交通的便捷,更促發了社會流動的便易性,當封閉的堡壘被流動的浪潮瓦解之時,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關系也變得復雜而多變,相互之間更需要建立信任準則,社會也需要構建信任機制來維護流動性下的秩序和穩定。提升公民素質也是政治民主的重要事業,而我們這一方面相對缺乏經驗,即自傳統而來的社會,市民階層相對薄弱,鄉土結構異常穩固,這就使公民參與政治決策,維護個人權利的渠道和意識比較少,美國學者福山認為,東方與西方在誠信方面的區別,主要在于西方的誠信是靠法律制度和,而東方則是靠人與人之間的血緣或熟人關系來維系,在這種關系中,人們只對自己的親朋好友講誠信,對所謂的“外人”則要有所保留。那么,當傳統的熟人社會被流動沖散為陌生人社會時,維系誠信的社會機制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在陌生人的社會中,公民是其核心要素,以誠信為重要內涵的公民道德養成則是未來公民社會形成基本要求。因此,大學生首先是要做一個合格的公民,才能擔當起其應有的社會責任。在大學階段對其進行誠信教育是社會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議題。
二、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環境分析
(一)外部社會現實環境
當今社會,誠信的缺失已是當前無可爭議的問題。當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而來的物質主義、消費主義和拜金主義成為流行的價值取向時,從某種程度上說,金錢已經取代誠信,成為很多人心中的信仰,誠信已不再是人們心中敬畏的道德定律,不再是能夠約束人們行為活動的社會準則。在層出不窮的失信風波中,包括政務、商務等諸多社會層面的公信力受到越嚴峻的挑戰,社會公信力是社會誠信體系的基礎和保障,而社會誠信體系則維護者社會肌體的正常范圍運轉,公信力的缺失是社會的悲哀,更是損害社會肌體的毒素,充滿著負性能量,摧毀著社會民眾的價值體系。這種負性能量將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悄悄越過社會與學校之間的“墻”,滲透進墻的那一邊。信息時代的學子們以最快捷的速度接收著社會的大量信息,誠信缺失的社會環境帶給他們的現實沖擊力遠遠無法被課堂上老師的道德說教所彌補,這樣的外部環境給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二)內部學校教育環境
再看內部的學校教育,仍舊停留在觀念的解釋、說教的程式、知行的脫離之上,道德觀念的解讀和闡釋是重要的,它將會告訴學生誠信是什么,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然而,我們的誠信教育構建于一種過于宏大的意識結構中,在現實的拷問下,無法說服學生將誠信納入其日常行為準則,也就是說,學生都知道概念,也知道價值,但無法從內心深處獲得認同,因為誠信缺乏的社會環境傳達的信息是:也許,做一個誠信的人反而無法帶給他們想要的生存機會。教師們的教學程式依然采取說教,更有一些并不具備師德的人也加入了傳道者的行列,起到了壞榜樣的作用,使學生們在對于誠信品格的思考和認同上更加迷惑,而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脫節的教育現實使得學生無法通過踐行去固化其受到教育或感染的道德理念,從而知行脫離,無法達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三、以公民道德實踐為原則的大學生誠信教育模式探索
通過不同機構或課題組的調查,我們發現,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日益凸現,如:逃課現象嚴重、考試作弊、剽竊論文、在招聘中浮夸、在簡歷中作假、在網上造謠,甚至人身攻擊等等,更加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行為,不但不會在同學中受到譴責,而且還往往被作為經驗推廣,這與現代社會對人的公平、公正、誠實、信用的道德規范是相違背的。而誠信觀念的淡漠是造成以上問題的根本所在。對大學生的教育活動仍主要在于高校,面對內外部都堪憂的誠信環境,面對教育主體自身誠信狀況的不樂觀,高校需要思考,如何構建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創新性機制?
(一)以社團為載體組織誠信主題的各類活動
誠信是人與人建立關系的黃金準則,是公民道德要求的重要內容,在大學階段,尋找適合學生特點和需求的誠信教育機制,對于其日后建立良好的誠信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們的誠信教育過程中,必須將誠信問題與大學生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應該著眼于廣大學生精神生活的構建,著眼于他們道德生活的需要。社團活動是大學生在校期間除學習之外最重要的活動載體,社團針對學生的興趣特長、內心需要以及社會期待等因素組織相關活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從經驗的角度來看,很多走入社會后發展得不錯的學生大都是有過社團經歷的,而大多數具有豐富社團經驗的學生在走入工作單位后都能成為骨干,因此,社團可以也可能成為培育學生道德養成、實踐道德原則的重要平臺,而實際上,道德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且其道德實踐更應該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成為其人格品行的內涵,光有信念是不足以形成道德力量的。從實踐的角度來看,社團可以作為道德踐履的機制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塑造。社團可以圍繞“誠信”這個核心問題,以社團的不同屬性尋找不同的角度,開展豐富的誠信教育活動。通過學生日常組織和參與的社團活動,使其受到潛移默化的道德感染,從而逐漸將誠信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中,并內化為今后的誠信行為。
(二)以多維度的人文視角營造大學校園的誠信文化
人文精神也稱為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在反對以神為中心的“神文主義”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社會理念,它包含幾個基本元素:人性、自由、理性、獨立、關懷和協調。培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主要來源于個體內心的道德理念,以及社會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只要每一個人的人文素養提高了,誠信的重塑將不再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高校的誠信教育不能因誠信而誠信,而是要綜合分析誠信品格發生作用的因素和契機,努力創造這些因素累積、契機發生的環境土壤。一是責任意識,責任首先是對自己的正確定位和認識,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對這些角色的認同感是責任意識的基礎,有了責任意識,才會履行應盡的職責,實踐應行的操守。學??梢远鄤撛煨┥鐣M平臺,通過社會角色的模擬,來促進學生的角色認同,繼而增進責任意識。二是自律意識,失信行為的發生往往就在于自律意識的淡薄,獨生子女時代的大學生普遍性的意志力缺乏,當面對外界的誘惑或者壓力時,往往會無法抵擋或承受。因此,高??刹捎酶鞣N方法去磨練大學生的意志力,讓自律精神能閃現在學生喜愛的或日常的活動中,他們才會愿意去行動。三是審美意識,誠信是真和善,那么勢必會與美相連接,審美意識的培養會塑造人的精神品格,凈化人的心靈空間,使其能自覺性地抵制虛偽和丑惡。高??啥嚅_展藝術文化活動,除了藝術特長生之外,更應鼓勵普通學生參與這些活動,培育他們的審美意識。
(三)以道德踐履的基本原則建構誠信的實踐機制
一是建立誠信制度,以外部性強制力量幫助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并內化為其誠信品格。建立的誠信獎懲制度,對違背誠信的大學生進行批評處分加大了學生的失信成本,促使學生強化誠信意識,從小誠信行為逐步形成良好的誠信行為習慣與誠信修養。
二是構建創新教育模式,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必須以學校為主體,同時引入社會、家庭的共同參與,逐步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誠信教育模式。首先,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必須以高校為主體,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發揮教師的模范作用,杜絕校園內的不誠信現象,營造濃厚的誠信教育環境。其次,高校必須強化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共同促進大學生誠信品格的養成。家長在學生的家庭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家長必須以身示范,為學生樹立誠信榜樣。最后,要盡快構建社會誠信體系,逐步健全市場經濟誠信法規體系,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誠信度,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論文關鍵詞]建設 道德中國 緊迫性 路徑
中國經過改革開放的飛速發展,已經成為傲立于世界的大國。那么國民的素質要與大國的形象相配套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快速發展進程中,也出現了一些道德滑坡現象。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威。正是著眼于這一點,十報告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全局出發,對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作出部署,強調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充分體現黨對建設道德中國的高度重視,我們一定要深刻理解把握、認真貫徹落實。
一、我們面臨的道德考驗
當前我國社會道德狀況主流是進步、光明、向善的,但由于體制機制不完善、社會輿論放大效應等原因,在一些時段、一些領域和一些人群存在的局部道德滑坡是客觀存在的現象,有些道德問題還相當突出。
(一)我國社會道德問題的主要表現
第一,道德問題主要表現于一些時段。我國社會道德領域受到普遍關注和產生廣泛爭論問題的時期,集中表現在改革發展的節點時期,比如,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初期、實行商品經濟制度的初期、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期等。新的政策特別是新的制度體制推行的初期,常常也是新舊社會規范(法律、行政和道德等)沖突的時期,舊規范往往失范,新規范尚待建立。
第二,道德問題主要表現于一些領域。一是在生產經營領域。一些經營者有見利忘義,生產銷售有毒有害、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等違法行為。二是在公共領域。表現最為普遍、最為突出的是職業道德的問題和公共秩序失衡的問題,它們都嚴重地危害著正常的社會秩序,損害著健康的社會風氣。三是在少數國家機關和執法部門內部。一些國家機關和執法部門工作人員以權謀私、貪污受賄。雖然只有極少數,但影響極壞,它敗壞了黨和社會風氣,人民群眾深惡痛絕。
第三,道德問題主要表現于一些人群。一是一些官員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少數官員弄權謀私、錢權交易、貪污腐化等。這些人的敗德行為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最大。二是一些企業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誠信缺失、坑蒙拐騙、制假販假等。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沽名釣譽、抄襲剽竊、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不守公德、見危不救、以怨報德等。
正是這些局部的、少數社會成員的敗德現象,無形中給民眾帶來了極大的道德壓力和心理暗示,進一步加劇了人們評價社會道德狀況的悲觀、消極情緒。
(二)出現道德問題的主要原因
第一,道德發展滯后性的原因。道德的發展軌跡和經濟的發展軌跡是同向的,但決非簡單同步。舊的道德觀念將長久地影響人們,而新的道德觀念轉換成為人們的內心信念和行為規范,往往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法律規范相協調、與優秀傳統道德相承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既是宣傳思想部門和教育部門的工作,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艱巨任務。
第二,體制機制不完善的原因。表現在我們的法律監督效率還不夠高。比如,近年來,我國出現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不僅僅是商人道德上的缺失,其主要原因還是制度上的缺陷。再比如,屢屢引發國內外關注的社會誠信缺失的問題,雖然表現為一些企業和商人的敗德,但深層次的重要原因是社會誠信等信用體系依然缺失。
第三,個別司法機關不秉公辦案帶來的原因。特別是個別案件的判決混淆了是非曲直,突破了道德底線,嚴重地破壞了社會誠信體系。
第四,法治和德治還不完全相適應的原因。社會上確實存在重法治輕德治的傾向,甚至有人對德治很反感,認為德治就是人治,德治是法治的對立面。另一個突出的問題是,當前敗德行為的代價低,并與違法行為代價低的情況交織在一起,這是導致許多道德問題持續產生的重要原因。
第五,社會輿論放大效應的原因。部分媒體尤其是網絡,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偏離正確的輿論導向,熱衷于對一些道德失范問題過分夸大炒作,嚴重影響了公眾對道德建設的信心,增加了社會道德建設的難度。
二、建設道德中國的路徑選擇
盡管面臨道德挑戰,但中國社會道德打不垮、壓不垮、罵不垮。因為中華民族有著崇德向善的悠久傳統,對高尚道德的強烈呼喚始終伴隨著社會前進的腳步。
(一)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是道德建設之本
國家者,積人而成。遵守社會主義道德既是覺悟、也是義務,道德大廈的建設需要每個社會成員添磚加瓦。如果每個人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實踐,積小善而成大德,那么整個社會道德水準一定會提高?!拔覟槿巳?,人人為我”的理想道德中國一定能實現。
(二)加強未成年人道德建設是重點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狀況事關黨、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未成年人處在確立基本人格,培養基本素質的關鍵階段,抓住這一時期做好思想道德建設,可以使未成年人得到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鍛煉,打牢全面成長的核心基礎。一要注重基本道德規范灌輸,強化養成教育。針對當前青少年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識、輕德育”的現象,啟動“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把孝心培養教育融入生活,引導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二要健全“三位一體”道德建設網絡,強化體驗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光靠老師和家長用嘴巴說,最主要是通過孩子自身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體驗中體會成功,感受挫折,逐漸養成正確認識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三要加強實踐活動基地建設,強化實踐教育?!暗赖抡撸幸病薄V泛開展群眾性的道德實踐活動,吸引青少年普遍參與,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陣地建設則是開展道德實踐活動的重要保障。要大力加強青少年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等各類教育基地的建設,不斷挖掘教育內涵,探索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更好地為未成年人成長成才服務。
(三)法制建設是道德建設的堅強保障
良好的社會公德形成、鞏固、發展始終離不開法治機制的保障。首先是立法上保障。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實踐看,以法促德是一條可以借鑒的經驗。在公德建設中,國家和地方政府應該加強公德建設方面的立法,使社會公德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是可選擇當前社會道德建設的一些急迫問題,作為立法重點項目,爭取早日制定施行。比如學習借鑒國外的“好撒瑪利亞人法”,盡快制定公民救助行為保護條例,為救人者撐腰,讓救人者免責,保護施救者,嚴厲懲處被救助事后反誣者。二是加快推進道德信用體系建設,重點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逐步建立完善必要的機構和公民道德信用記錄,讓失德失信者受到應有的約束和懲戒,切實發揮道德信用的約束力。其次,在執法(司法)層面,行政和司法機關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切實承擔起維護和引導社會道德的責任。在實踐中,對一些造成惡劣影響的違法案件要嚴厲處理。法律本應弘揚真善美、制裁假惡丑,對此類行為要嚴厲處理,才能收到較好社會效果。因為我國現有法律中,本來就有誹謗罪、誣告陷害罪、敲詐勒索罪、侵害名譽權等條款,建議要對諸如此類事件中的惡人追究相關的民事甚至刑事責任,使其不敢再誣陷、敲詐好人,做好人的風險也就自然大大地化解了。
(四)需要黨和政府的積極倡導和強力推進
公民道德建設重在人們自覺養成,但同時也需要黨和政府積極倡導、大力推動。堅持把公民道德建設貫穿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建設之中,使之與黨和政府各方面工作相融合、相協調。應善于把公民道德建設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制定之中,形成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公民道德建設的利益導向、競爭機制和市場環境;善于把公民道德建設任務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樹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善于把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納入相關法律法規之中,發揮法律法規的引導、警示、教育功能,以賞罰分明的剛性約束增強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遵守公民道德規范的自覺性;善于把公民道德建設任務落實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堅持以文化人,推出更多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善于抓好學校德育,把公民道德建設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積極探索符合當代青少年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的方式方法,科學有效地把公民道德建設內容體現到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日常管理之中。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美德
《說文解字》中道:“信,誠也?!庇终f:“誠,信也”,“誠信”作為中國傳統道德規范,即是誠與信的互訓,“其核心是強調忠誠老實,實事求是,講求信用,遵守承諾”。
誠信,是人們交往過程中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從古至今,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對個人而言,沒有誠信,就無以立身;對社會而言,沒有誠信,就無以進步。大學生作為時代的未來精英,其誠信狀況就更值得我們關注。
一、大學生誠信存在的現狀
客觀地講,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現狀總體是好的,絕大多數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能夠做到實事求是、誠實守信,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考試作弊、拖欠國家助學貸款、就業過程中的弄虛作假、生活中的不負責任等,無不顯示著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淡薄。
(一)學業方面存在誠信缺失
學生以學為本,學習是最重要的事了。但是有些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平時不努力,考試時作弊。經常采取把答案寫在身體的一些部位或桌面上,傳遞夾帶有答案的紙條,偷看同學試卷等手段。隨著高科技通訊工具的推陳出新,作弊手段也不斷提高,手機、MP3播放器、“探測筆”、“微型耳機”全都成為新型的作弊工具。
畢業論文是要在學業完成前寫作的論文,是教學或科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論文寫作本來是訓練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是需要發表的碩博論文的寫作,更是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僥幸。有些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不是認真查閱資料、仔細鉆研,而是找別人的論文采取“復制粘貼”的方法,拼湊出來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把別人的論文,換成自己的名字,出現很多雷同的論文,毫無新穎可言。
(二)經濟方面存在誠信缺失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教育投資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獎助減免的額度也隨之越來越大。為了獲取助學金和學費減免,有些學生對家庭情況實施造假,開具“假證明”、“假介紹信”等偽造家庭團難等事項,對學??桃怆[瞞自己家庭的真實情況,騙取助學金和困難補助挪作他用。他們的這種行為不但浪費了寶貴而有限的名額,而且使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無法充分享受國家及高校的待遇和政策。
助學貸款是國家為了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而實施的一種無擔保的政府行為的助學工程,自20世紀90年代實行以來,已解決了許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費和住宿費來源,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其家庭經濟壓力,為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享受過這種政策優待的大學生畢業后卻不按期歸還貸款,甚至杳無音信。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破壞了學校的聲譽,破壞了銀行對大學生貸款的可信度,同時也會影響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貸款申請的批準。
(三)就業方面存在誠信缺失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雙向選擇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就業模式,不少大學生為了競爭到好的工作崗位,通過偽造各種證書來充實個人實力,編造學生干部履歷,虛設社會實踐經歷來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能力。這些行為和做法不但損害了學校的聲譽,也欺騙了用人單位。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誠信缺失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契約觀念不強,不履行就業協議,毀約不斷,跳槽現象頻繁。部分畢業生在參加招聘會的過程中,多處簽約,隨意毀約,無視協議的嚴肅性,一旦有用人單位同意錄用便草率簽約,對協議書上的條款不認真領會,簽約后才發現有些條款過于苛刻,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而隨意毀約。其實與單位簽約有時候給自己留條后路,一旦公務員被錄取或者有了好的就業崗位,畢業生們就不顧一切的撕毀了當初簽訂的就業協議,這樣做違背了誠信道德,影響了用人單位的招聘計劃的同時也損壞了學校的聲譽。
(四)生活方面存在誠信缺失
有些大學生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和目標追求,表現為內心精神空虛、急功近利、喪失人格。如有的學生當班干部或進入學生會只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缺乏奉獻精神;有的學生戀愛動機不純、態度不嚴肅,抱著一種游戲人生的態度,沒有一點責任心和道德感;有的大學生缺乏基本的道德修養,網絡道德低下,在網絡中撒謊、欺騙、謾罵、攻擊,發表一些極不負責的言論等。
二、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高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做到管教結合。
多鼓勵多引導,少規范少懲罰。高校完全可以通過人性化的管理讓大學生們感覺到誠信缺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高校應改變誠信教育的方法,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比如,采取張貼漫畫等方式,把古老的誠信案例以新穎、現代、切合青少年口味的方式表達出來,就很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還有就是要發現和宣揚大學生身邊的誠信典型,通過表揚先進典型,給其他學生指明方向,使其明確是非榮辱的分界。
(二)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
大學生誠信檔案是記錄大學生在校期間誠實守信狀況的真實情況,它包括大學生誠信承諾書、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習成績、學費住宿費交納記錄、助學金貸款情況、獲獎學金情況、借閱圖書歸還記錄、勤工助學情況、考試作弊記錄等。作為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能使大學生認識到誠信對于做人的重要性,信譽將伴隨自己的一生,從而在思想上牢牢樹立“誠信”意識,并時時處處約束自己的行為。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誠信就業氛圍。
加強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大力營造體現時代特征和校園特色的誠信就業氛圍。正確發揮輿論導向的作用,抵制消極、腐朽思想的滲透和影響,凈化校園就業環境,引導校園就業觀念向文明和諧、健康誠信的方向發展。重視校園人文和自然環境的建設,凈化大學生的心靈,升華大學生的情感。優化德育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實踐、體育、藝術、娛樂等活動,營造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注重校園文化的陶冶作用和育人功能。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國公民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是調節人際關系、規范經濟生活秩序的重要的行為規范,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加強誠信教育對大學生個人發展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程新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7年2月,第16卷第一期
[論文摘要]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中出現的失信行為和信用危機,已經嚴重地危害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必須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奠定社會誠信制度的基礎;加快法制建設步伐,為社會誠信制度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大力弘揚誠信精神,扎實推進社會誠信制度建設。
誠實信用是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的核心內容之一。進入新世紀,黨和國家把“明禮誠信”寫入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我國民商法也把誠實信用確定為基本原則之一。但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轉型過程中,一些公民和經濟組織的“利”和“義”的天平卻慢慢發生了失衡,各經濟主體受到了利益價值的挑戰,信用危機已經在社會上時時出現。失信行為已經危害到國家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因此,誠信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需要全社會認真對待的重大社會問題了。
一、當前我國社會誠信缺失的危害及成因
當前,我國的社會誠信狀況不容樂觀,有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甚至認為,我們的經濟社會生活中正在發生著誠信危機。信用環境惡化已經對經濟社會生活產生諸多嚴重危害。經濟學家茅于軾在分析我國總需求不足、市場疲軟的原因時指出,總需求的不足禍在信用短缺。我國一些經濟組織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拖欠貸款、稅款,違約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以及披露虛假信息、質量欺詐等不誠信行為,增大了國民經濟運行的摩擦力!直接增加了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成本,揭制了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信用是企業最寶貴的無形資產和產品附加值。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總需求不足,企業國際競爭力不強,其根本禍根就在信用短缺。概括地講,信用環境惡化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危害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市場缺乏信用將嚴重影響社會的投資和消費。二是破壞企業的正常經營,加大企業運管成本,削弱企業競爭力。三是影響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使宏觀調控政策難以發揮作用。四是信用惡化還直接破壞社會法制基礎,經濟主體以種種不正當的手段競爭,各類經濟主體難以形成以契約為基礎的法律框架。五是信用危機造成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水平下降,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當前社會轉型期誠信缺失產生的原因:一是傳統誠信觀念沒有及時更新,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要求。我國儒家傳統的誠信不是作為人們的權利、義務來確定的,而是為人們修身養性所追求的目標。它的誠信行為規范是特殊主義的,不是普遍主義的。它認為道德的誠信應該是出自內心的、自愿的、不計利害的,是一種很高的道德境界,只有經過自身長期修養才能達到的圣人境界。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誠信是面對全體公民、組織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一切經濟主體必須遵循的起碼的道德義務。二是同我國政治、經濟體制轉型有關。在以往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整個社會被組織成一個全國大一統的企業,社會各部門、各單位、各利益主體不是以經濟利益、以誠信為紐帶聯系起來的,而是以一系列行政命令、指令性計劃聯系起來的。在當前政治、經濟體制轉型期,傳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仍然發揮著影響,抗拒著市場經濟的沖擊。特別是在追求各自經濟利益時,開始顯得張慌失措,無所適從,導致欺詐、賴賬等失信行為發生。三是沒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誠信制度體系對誠信缺失者予以嚴懲,使失信者無所畏懼,結果造成信義貶值,誠信受到嘲弄,這是當前誠信缺失極為重要的原因。失信者支付極小的成本,卻能夠獲得極大的收益,加之法律制度不健全,就給心存詭異者留下可乘之機,他們鉆法律的空子,大肆利用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交易優勢,聚斂不義之財。四是司法制度不完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更使不法之徒有恃無恐,變本加利破壞誠信。誠信體系缺乏司法保護,失信者不能及時得到嚴厲制裁,守信者不能得到有效保護,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產生。五是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沖擊及宣傳和思想教育工作滯后,造成人們思想混亂。加之經濟結構調整,出現大量下崗職工及弱勢群體,社會分配差距不斷拉大,貧富懸殊等社會現象發生,都引發拜金主義滋生,道德觀、價值觀混淆,使社會信用環境整體惡化。
二、加強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
(一)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和良性運作的一塊基石
市場經濟既是法制經濟,又是誠信經濟,完善的市場經濟必然有發達的誠信制度體系相伴隨。因此,發達完善的誠信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制度之一。市場經濟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之上發達的商品交換經濟,誠信是構成現代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要素,一切經濟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誠信。不僅要有完備的信用形式、發達的信用工具,而且需要構建健全的社會誠信制度。市場經濟對誠信的需求源于信息的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市場經濟固有的特征,往往會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梢哉f,一個規范有序的市場,誠信是市場主體的準入證和通行證。因此,誠信是市場經濟必不可少的構成要素,誠信制度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健康發展和運行的基石。
(二)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是經濟主體追求長遠利益的迫切要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經濟主體都會自覺遵從經濟學的理性法則,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利益最大化不會在一次交易中完成,只能在長期不斷的交易中逐步積累和實現。如果經濟主體通過不誠信的方式謀取不正當的利益,那它必定是短命的,不可能維持長期的欺詐和投機取巧行為,因此它也不可能不斷發展壯大,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這就是當今許多跨國大公司、知名企業格外重視信譽的原因。一句話,企業要健康發展,并不斷取得越來越大的經濟利益,就必須樹立誠信形象,維護其信譽。當然維護信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不過這種成本付出是值得的。因為誠信形象不但是無形資產,也是有形資產,它能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如名牌產品銷量大、價格高等。也就是說,企業維護信譽也是一種投資,同樣可以從中取得凈收益,這種凈收益是企業維護信譽付出的成本與所獲收益之差。其成本是企業為維護信譽而放棄的機會成本,諸如信守承諾而蒙受的經濟損失,為保持良好的財務比率而放棄的投資機會等。
(三)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是提高經濟效益,節約社會成本的必然選擇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經濟道德、市場理論要求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必須有完善的誠信制度體系,要求人們具備契約意識和嚴格遵守契約的約束。誠信、契約精神是社會經濟運行的劑,它能保證各項經濟活動順暢進行,節約社會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從而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無視契約精神,信用短缺,缺乏誠信使我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造成許多無謂的損失,使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無端增加,導致經濟運行不暢,加大經濟運行的內耗和磨擦力,甚至導致社會經濟秩序混亂。我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根本目標是加快經濟發展,提高經濟效益。但我們在市場化的改革中,如果不解決誠信缺失問題,就會抵消體制創新所產生的效率和效益。
(四)加入WTO要求我國盡快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
當前我國的各類經濟主體,公民、企業、銀行、中介組織、政府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誠信缺失。如公民的納稅意識、知識產權意識相當薄弱;企業不信守合同,拖欠債款和賴賬;銀行呆帳率過高;政府官員以權代法,地方保護;就連本應最具信用形象的社會中介組織,同樣也存在信用危機問題。我國加入WTO后,首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維護好國內市場秩序。這不但有利于國內企業的健康發展,闊步邁向國際市場,而且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國內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吸引跨國公司投資。誠信是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可的道德規范,歷來是做人和發展事業的根本,是社會得以形成凝聚力,社會競爭力得以提高的根基,沒有高度完善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我國將難以參與國際競爭。同時,誠實守信也是文明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中國現代化進程需要重建社會誠信制度體系,降低效用風險的危害。因此,在WTO環境下,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已刻不容緩,已成為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穩定,走向世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
三、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誠信制度的思考
誠信是社會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現代社會成員必須恪守的基本準則之一。它不僅體現了社會成員互相交往中的自我約束,同時也是保證市場經濟下契約和文明規則實現的前提。構建與世貿組織規則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的誠信制度體系,是擺在我國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奠定社會誠信制度的基礎
目前我國尚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市場發育狀況和社會信用環境還很不理想。因此,還不能單純依靠市場的力量來推動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立,需要政府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推進。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是推動全社會建立誠信制度體系的基礎。加快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應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盡快完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二是進一步加大國家信用政策法規貫徹執行力度和執法力度。三是積極建立公民、組織信用征集、評價、管理體系以及相應的數據庫,為實現信用科學管理奠定基礎。四是推動社會信用服務中介機構發展。五是積極推動經濟組織進一步加強信用管理。
(二)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把公民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加強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誠信,不但包含倫理道德因素、經濟因素,更離不開社會法律制度,它們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加強公民誠信道德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既要靠教育,更要靠法治。
因此,要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制度體系,一要把社會法制建設與公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在公民中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樹立把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結合、相統一的觀念。二要努力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法律支持。在抓好法制宣傳教育的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信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經濟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三要重視培養公民的契約精神。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契約精神為核心的契約文明是構建現代法治與現代德治的思想基礎之一,契約精神是文明公民應該具備的一種素質,它是平等觀念、自主意識、合作精神、誠信能力的有機結合。四要恪守司法職業道德,為公民道德建設作出表率。國家的司法隊伍、公務員隊伍以及其它公職人員隊伍,代表著國家形象、社會形象,必須在廉潔從政、執政為民、公正司法、加強自身修養、嚴格自律、忠于職守等方面作出榜樣,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形象,促進全體公民的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制度建設。
(三)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誠信,扎實推進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建設
中華民族有深厚的道德底蘊和文化、文明底蘊,我們要充分挖掘和發揮堅持操守、講究誠信的優秀的傳統道德資源,結合現代法治精神,積極構建現代誠信制度體系。具體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一是務虛與務實相結合。建設社會誠信制度體系,宣傳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僅僅停留在輿論防惡上,還必須出實招,必須堅持用法治的、行政的、經濟的等多種手段,激勵和表彰講誠信的人和事,譴責和嚴懲不講道德和不守誠信的人和事。二是把外在制裁和內在制裁結合起來,積極構建道德制裁力和約束力。外在制裁發揮社會規范和限制作用,內在制裁發揮自我約束作用。三是不斷提高政府的社會誠信度。政府的誠信主要表現為政策的相對穩定性,依法行政,打破地方保護,維護統一的市場秩序,維護公平、公開、公正的交易秩序和原則。
論文摘要:誠信是大學生立身為人、走向成功的必備品質,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誠信教育是指從社會發展和個體長期生存發展的需要出發,培養個體遵守誠信的道德規范,具有誠實守信品質的努力。大學生誠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個體、學校和社會多方參與。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項基本準則,在我國經濟社會和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誠信是大學生立身為人、走向成功的必備品質,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肩負著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歷史重任。他們的誠信意識、誠信品質、誠信行為關系到良好社會風尚的培育,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一定意義上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誠信教育是指從社會發展和個體長期生存發展的需要出發,培養個體遵守誠信的道德規范,具有誠實守信品質的努力。大學生誠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個體、學校和社會多方參與。
一、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誠信教育是一個廣泛的范疇,涉及面寬、內容繁多,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
1.大學生的遵紀守法。自覺遵守社會、學校紀律和法規,是一個人良好社會信譽的標志。遵紀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種社會法規、教育法規和學校的各種紀律,培養遵紀守法的意識和個人的社會信譽意識。學校一方面要嚴格校紀校規,使大學生在校內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大學生自覺抵制校園內外的一些不良風氣,尤其是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抄襲、作弊等現象,潔身自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
2.大學生的網絡誠信教育。大學生是活躍在互聯網上的一個重要群體,加強網絡誠信教育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大學生的網絡誠信教育中,學校應該側重于大學生網絡行為的一般規范和網絡責任教育,從而奠定大學生網絡誠信的基礎。
3.大學生學風建設中的誠信教育。學風是校風和大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所大學傳統底蘊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學風建設中的誠信教育涉及學生自身、學習環境和學習規章制度。
4.大學生擇業中的誠信教育。
第一,大學生擇業中的“唯實”教育。誠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真實,在全社會加強道德建設,誠信素質日益提高的今天,誠是立身的“奠基石”,信是做人的“身份證”。
第二,大學生擇業中的“抵假”教育。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知識日益發揮其重要作用。作為高校的畢業生,必須端正學習態度,正確認識自己肩負的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努力學好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第三,大學生擇業中的契約意識教育。適應現階段形勢發展的需要,用人單位和大學生之間以契約合同的形式確定的就業關系,就要求畢業生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識和合同意識。
二、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誠信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一) 公民道德建設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大學生首先是一位普通的社會公民,應該具備一個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可以說,誠實守信是每一個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準則。在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中,誠信是一個很重要的規范。如果一個大學生連起碼的誠信品德都不具備,我們無法想象他們怎么能夠成為合格的公民,對公民道德建設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二) 市場經濟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合同經濟、法制經濟。這就要求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具備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青年大學生即將成為未來市場經濟的主力軍,他們在未來的市場經濟建設中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社會的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僅取決于大學生的文化知識,養成誠實守信的品質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梢?,加強大學生誠實守信教育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三)我國教育“面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迫切需要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入世后,我們必須堅守誠信原則,履行我們所作出的承諾。因此,入世本身即是我們面向世界實踐誠信原則的開始,同時也是對我們誠信狀況的一個考驗。為了盡快與世界經濟接軌,積極培養國人現代意義上的誠信觀念必要而緊迫。尤其是在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的今天,更應結合該組織的有關規則,加大誠信教育的力度,大學生作為將來實踐這些規則的生力軍,理應具備較高的誠信素質。
因此,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大學生的誠信建設,切實加強誠信教育,不斷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守信意識,努力培養具有信用素質、誠信精神的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吳磊,劉建榮.關于大學生誠信現狀的調查研究及對策[J].江西社會科學,2004,(10).
2、組織全體青年教師開展學習,領會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認真組織教師學習黨“十六大”及總書記的工作報告,分組學習黨“十六大”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并組織廣大青年團員參加“十六大”主題報告學習會,每一位青年團員都認真作好學習筆記,并寫好了學習的心得體會,7月份還組織團員參加“黨的知識”主題知識競賽。使廣大的青年教師及時得了解國家政治的發展,從學習中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一步激發青年教師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
3、注重培養每位教師的職業使命感和愛生如子的敬業精神,努力提高教師的事業心,責任感,使青年教師以主人翁的態度熱愛教育工作。為此團支部通過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師德學習會、先進教師事跡報告會、教學案例分析會等,增強和深化青年教師的務實意識;通過宣傳樹立教書育人的典型,促使教師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努力創造自身人生價值,培養青年教師敬業愛生精神。
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業務水平顯著提高。
為全面提高青年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要求每位青年教師在業務上加強磨練。
1、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研究教學問題??偨Y教學經驗,教師與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交流,不同學科老師之間相互聽課交流。學校搭建舞臺,在今年的四月份舉行了青年教師教學觀摩課,并要求每個青年教師每學年要完成一節以上公開課,為青年教師展示教學才華提供了機會,也通過活動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教學成長的速度。在工作之余,團組織更不忘提高教師自身基本功,通過書畫比賽及展出、三筆字比賽等,提高青年教師各方面的素質。并積極開展崗位練兵活動,推薦優秀青年教師參加縣級以上的教學技能比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青年團員教師積極跟緊時代教育步伐。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學習先進教育教法。個別辦公室配備了電腦,更加方便了教師的自身學習與業務進修,自學校安裝多媒體教室以來,許多青年教師自覺地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的實踐,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3、學校積極創造條件,讓更多的老師走出去,尤其是青年教師。分別派出語文、數學、常識、英語、音樂、美術、思品等學科的骨干教師赴武漢、黃岡以及縣教研室參加教研活動和各類培訓。這些活動的開展開闊了青年教師的視野,了解了外面的教育形式,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提高了青年教師的自身的素質,也促使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4、學校業務進修已蔚然成風。全體青年教師都參加了自學考試和函授學習。目前所有的青年教師均取得大專文憑,多人繼續本科學習,自考期間和函授期間青年教師全身心地學習,青年教師之間更能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青年朝氣蓬勃,工作充滿干勁。全鎮的觀摩課評比,縣教學比武,教科研論文比賽都閃現著青年教師的身影,青年教師的名字也頻頻出現在光榮榜上。20*年青年教師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孫晶老師還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共青團員。
服務于事業,奉獻給崗位。
經過幾年的鍛煉,青年教師多數已成為各學科,各條線的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勇壓重擔,在工作中經常任勞任怨,并樂于接受和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青年班主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幫助學生的事跡層出不窮。如:為后進生加班加點補課,放棄休息時間看望生病的同學,為生活有困難的學生買學習用品等是常有的事。有的教師對班級中的特殊學生給予了特殊的照顧,對待他們向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懷備至。另外青年教師勇于承擔學校里辛苦的工作,使學校文體活動蓬勃發展,一年來學校成功舉辦了春秋兩季田徑運動會,廣播操比賽,小學生“十佳”評比活動,科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的成功開展離不開青年教師付出的辛勤工作。特別有縣“小學生特長比賽”任務的青年教師,更是起早貪黑輔導學生。
四、“青年志愿者”影響廣泛。
青年志愿者行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是對青年進行社會公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團隊聯手在三月份掀起“學雷鋒”活動的。除此以外每逢學校需要清理和搬遷,青年志愿者總是帶頭服務,如全體青年教師義務打掃學校衛生死角、清理圖書館。開辟“青年文化站”——教工閱覽室、語音室、電腦信息室、活動室等。多名青年教師主動參加義務獻血,為社會、為他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斷完善活動場所,豐富文娛活動。
一、從思想上充分認識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
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有利學生適應新形勢,為將來升學或就業打下基礎。
二、建立校內外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1、已建立校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①校史展廳;
②校園書館;
③電腦室。
2、校外基地:電信局、交警大隊、法院少年庭、部隊基地、天生基地;
三、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做到:有計劃、有實施、有小結、有評估
幾年來,學校拓寬育人途徑,加強社會實踐活動:
1、積極開展學生假日社區服務活動。
①由校團委會牽頭,克服困難,積極協調、精心組織,做到活動時間、內容落實,活動形式內容多樣,全校共有15個團支部參與這一活動。
②組織學生開展“求職應聘、挑戰生存”的體驗生活活動,全校有20多位學生參加,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實習,勤工儉學等活動。
社會調查的范圍:個體戶、農村、企事業單位、敬老院、超市、溜冰場。
內容:環境保護(垃圾)、網吧、食用碘鹽等。
3、通過初中研究性學習,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從20xx、20xx二學年初中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撰寫論文近百篇,展現當代初中生創新精神和求實思想。
4、組織學生秋游、春游和學生夏令營活動,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每學年學校和年級組都組織各班委開展秋游、春游活動。
5、參觀、瀏覽家鄉的名勝古跡黃蘗寺、靈石森林公園、南少林、石竹山和??趶浝諑r、小麥島和苜嶼島、十八重溪、永泰青遠山、福州森林公園,通過這些活動,擴展學生視野,游覽家鄉河山,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增強愛家愛國情感,提高愛國主義覺悟。
6、每年8月下旬,組織初中新生參加為期5天的軍事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