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1 21:23: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聲樂學習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師;教學關系;聲樂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02-0231-01
一、高師聲樂課對教師的要求
(一)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1)教師要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和相當的演唱水平。
要求聲樂教師的演唱方法要正確,路子要正,基礎要扎實,并具備較全面的音樂修養和文化水平,有較好的組織和教學能力。教師的這些基本素質就體現在范唱,分析歌曲的曲式、寫作背景、作曲家的創作意圖以及如何激發學生二度創作的能力上。
(2)教師要掌握一定的生理學、心理學知識。
因為聲樂的發聲“樂器”――聲帶長在喉嚨里面,看不見摸不著。只有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及一些圖片來了解。因而要求教師必須了解發聲器官、呼吸器官、共鳴腔體等生理知識,才能更好地使這看不見摸不著的器官在學生腦中形成 “看得見摸得著”的形象。例如講解呼吸時。要講清呼吸器官的部位。分析比較幾種呼吸方法,使學生做到正確的呼吸。講到共鳴時。教師必須準確地描述各個共鳴腔的位置。它們的共鳴原理等。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演唱特征。教師要從心理上解除他們對學習聲樂的恐懼心理(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聲樂很難,未發聲就先擔心是否錯誤),從而做到在教學實踐中“因時而變,因地而遷,因人而異,因情而殊”。采用種種不同的方法和步驟。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逐漸形成在教材、教法上有一定的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并有自己的獨到特色。
(二)對教師教學方法的要求
(1)范唱是聲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師上課時光對學生講聲樂理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范唱使學生體會到正確的發音及各發音部位器官的協調感,利用直觀教學,使學生通過聽和看、感覺來體會各發聲器官的歌唱狀態,并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聲音形象。教學時應抓住主要矛盾和完成矛盾的轉化。
聲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做矛盾的轉化工作。即把一個具備歌唱基本條件但不會“歌唱”的人轉化為會“歌唱”的人。把對歌唱知識無知或知之甚少轉化為知之甚多,把演唱技能低下轉化為技藝熟練高超。對諸多的矛盾教師應心中有數。應善于分析問題、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比如一位學生同時存在呼吸淺、聲音尖、鼻音重等方面的問題,教師就應從呼吸入手解決問題。讓學生認識到呼吸的重要性。解決了呼吸問題,其他問題就有可能迎刃而解。因此,抓住了主要矛盾有時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教師應遵循因材施教原則。
聲樂是一門抽象的藝術。每個人的聲帶寬厚不同共鳴腔體的大小不一樣,文化修養程度不同,導致演唱的歌聲各具特色。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聲部特點。針對學生在發音方法上不同的問題。用通俗易懂的、有針對性的語言來啟發、誘導學生,使學生能自覺、積極地進行思維活動,主動思考教師在發聲技巧、歌曲處理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努力與教師配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生具有寬厚的聲音,就不適宜把他(她)訓練成清脆、靈巧的聲音,就應選擇一些音域較低的歌曲如等。在選用教材上不但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還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并不是高年級的同學就得唱“大歌”,低年級同學則只唱“小歌”。歌曲的選擇應該根據學生的個人能力,選擇難度適宜的歌曲。教師要仔細觀察分析學生的個別差異如嗓音條件、心理素質、文化程度、知識修養、語言習慣、興趣愛好,對音樂的敏感程度、入學起點等差異,針對各自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減少教學中出現的盲目性、主觀性。在課堂上要善于調動學生自身的積極主動性。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相長、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高師聲樂課對學生的要求
(一)對學生學習方面的要求
(1)要具備正確的學習態度。
我們說聲樂課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要在學生密切配合下進行。因此學生必須真正認識到學習聲樂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艱苦勞動,不是一朝一夕能學得好的。要通過長期的,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取得成功。聲帶這件樂器長在身體里,很抽象,給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學生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必須具備敏感的思維和堅強的毅力,要不怕困難,在教師的耐心指導下腳踏實地地前進。
(2)學生必須完全信任教師。
只有在學生完全信賴的前提下,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學生才能做到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配合。因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采取科學的態度。注意了解教師的長遠意圖和具體要求,做到學習順利時頭腦清醒不自滿,遇到困難時不急躁不氣餒。所以,師生間的相互信賴是非常重要的。
(3)課后應加強鞏固練習。
課后的鞏固練習是體現學生主導地位的標志,是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的過程;是把課上從教師那里得到的感官上的直接印象,理論概念通過生理機能的感覺而產生的富于藝術感染力的聲音有機地結合起來的過程。要完成這個過程,教師的教固然重要,但必須通過學生自己反復練習和體會才能逐漸達到掌握的目的。課后練習不能太隨心所欲。有的學生不按教師布置的作業去練習,完全按自己的興趣練習,唱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作品。這些做法也許能獲得一時的痛快與滿足,但若長期這樣練習,必然會產生不良后果,甚至導致聲帶小結。有的學生課后不勤奮練習。
(二)學生要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
(1)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在教師的指導下制訂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有了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也就明確了學習的任務。每個學生都要結合教學進度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具體地安排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切不可好高騖遠。
(2)學習上培養自身的毅力和耐力
自主學習具有學習的獨立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學生需要具備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需要學生在學習中培養毅力、耐力,能夠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完成學習任務。
(3)練習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聲樂學習需要漫長的過程,基礎練習更是枯燥的。在訓練中,學生很容易產生急躁的情緒,追求“高、亮、大”的聲音,這樣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學生在發聲方法上形成很多毛病,失去藝術的嗓音。聲樂訓練需要理性的、科學的訓練方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4)要有合理、有效的學習方法
課堂上要積極思考問題,要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隨身攜帶筆記本或錄音機,及時把老師的要求和自身的體會記錄下來。練習時要敢于去嘗試,只有不斷地實踐,才能摸索到正確的方法。但是膽大不等于魯莽,要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細心地去“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發聲練習曲和歌曲的選擇上,由淺入深、由簡到繁。
(5)走出課堂,多參加藝術實踐活動
高師聲樂教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兼顧“舞臺”和“講臺”的多面手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一個人的演唱除具備良好的演唱技術以外,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情感表現、舞臺表演、心理調控等能力。聲樂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藝術,只有把課堂上所學的內容與藝術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才能全面提高演唱能力。學生要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積累現場的應變能力,提高聲樂演唱和表演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小燕.聲樂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俞子正主編.聲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孫憶曼,鄭會棣.高師聲樂教改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音樂教育.1997,(4).
[4]葉令編.歌唱發音的“起音”問題[J].音樂藝術,1996.(3).
一、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重要性
在長期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高校聲樂教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聲樂教學實踐中仍舊存在著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高校聲樂教學質量低下,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實行改革與創新。當前高校聲樂教學課程設置比較單一,課程主要涵蓋了練耳、樂理、聲樂技巧與和聲等部分,在課程設置方面嚴重忽視了聲樂實踐課程。現如今的高校聲樂教學更像是一種唱歌模仿課,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中,創新意識難以具體地展現出來。與此同時,不少聲樂學習者在學習聲樂的時候,都是抱著錯誤的想法展開學習的,浮躁的學習態度與社會功利性對學習效果產生了嚴重影響。我國當前高校聲樂教學存在著較多的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嚴重影響了教學活動質量的提高。針對于此,需要立即對高校聲樂教學實行改革與創新。
二、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有效途徑
高校聲樂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僅是要培養專業型的音樂人才,更要為社會培養能夠傳播聲樂文化的人才,將學生的專業素養與能力聯系在一起,促使高校聲樂教學朝著現實需要的方向發展。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校聲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教學活動來促進學生的聲樂創作與表現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精神與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相互之間的差異,合理安排學習計劃,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所制定的教學計劃來執行,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在聲樂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首創精神。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有效地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教學活動的實施就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服務的。
(二)建立實踐教學平臺
在高校聲樂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建立實踐教學平臺,采用有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外界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在高校聲樂教學活動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與社會服務意識的增強都是教學目標。為能夠實現這些教學目標,教師就需要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實施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中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與綜合能力。當然,教師在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在聲樂課堂教學之外,還需要拓展學習空間,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走向社會,投身到社會音樂文化活動中,這樣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與社會接軌。如在學校、工廠、社區進行演出,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上的聲樂比賽,這對于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非常重要。
(三)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想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對教學大綱的深入了解是基礎。通過對教學大綱的了解,就能夠清楚了解到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同時,教師還應當注意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可脫離學生的本質而展開。聲樂演唱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對音樂的二次創作。因而,教師就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引導與指引,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另外,高校聲樂教師還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學生才能夠從內心出發,把握學習重點,并在重點上有所突破。當然,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不可只根據自己的教學要求來實行,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
(四)重視學生組織能力與審美能力的培養
聲樂藝術其實就是將藝術與情感融合在內,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重點把握學生呼吸、吐字、聲音位置、共鳴聲等相關技巧的訓練。當然,高校聲樂教學也并不僅僅是對聲樂技巧進行訓練,教師同時還需要把握情感教育,促使學生在聲樂中能夠融入自己的情感與審美情趣。學生的組織能力與歌唱審美能力,是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關注的重點內容。學生這兩方面能力獲得了有效提升,才能夠更好地實施后續的教學。
三、結語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問題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真正適應未來發展要求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學前教育聲樂教學雖然只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聲樂理論與音樂技能,但是它的作用卻不容忽視。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面貌也有所改善,但是,高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模糊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初步掌握聲樂基礎知識和技巧,讓學生通過歌唱知識、技能學習發展思維,具備學前教育音樂素質。歸根到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是提高學生實用能力,為學生將來從事崗位工作而服務的。但是,許多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對教學目標都缺乏清晰的認識,都過度強調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卻不重視學生的實用能力、職業素養教育,導致部分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巧但是卻缺少操作經驗。
2.教訓方法單一
過去,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采用的都是“教師講、學生聽”的集中授課模式,教師的講解和示范是教學的重心,聲樂教學以知識講解、示范表演和練唱為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極其簡單,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層次被忽視。此外,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知道要求學生一味進行聲樂演唱模仿,根本不給學生自由表現和質疑的機會,導致許多學生都養成了只會模范、不知創新的習慣,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也受到影響。
二、解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問題的對策
1.革新教學理念,加強教學隊伍建設
在新時期,高職院校一定要轉變傳統的聲樂教學理念,明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育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學前教師,將來是要教小朋友們唱歌,而不是培養專業能力突出的歌唱家。在此基礎上,完善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管理機制,加大聲樂教學投入,完善鋼琴房、多媒體教室的硬件設施,為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做好準備。然后,重視和加強聲樂教學隊伍建設,通過招聘引進合格的聲樂教師,并針對聲樂教學隊伍開展考核與培訓,要求他們加強自主學習,認真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質。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師也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聲樂學習熱情,使學生成為合格的學前教師。
2.優化聲樂教學課程體系
建立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要以聲樂理論教學和技能教學為重點,構建集理論教學、技能教學和實踐教學于一體的聲樂教學體系,將聲樂知識、技能和實踐學習都納入課程體系中去。然后根據學前教育聲樂教學要求,明確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標準,將學前聲樂教育所需技能和知識都納入到課程體系中去。在常態聲樂知識和技能教學外,嘗試著進行兒童歌曲學習,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趣味性。與此同時,根據聲樂學習規律,關注聲樂與鋼琴、舞蹈等專業的互通、共融性,加強聲樂教學與其他獨立聲樂課程的聯系,并根據學生能力層次和發展要求,采取合適的教學形式,如在集體課中重點進行聲樂共性知識和技能教學,在個別指導課中針對個別學生的聲音和素質條件,幫助學生定制學習計劃,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藝術實踐,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評價體系也是聲樂教學體系的一部分,因此,高職院校還要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將學生聲樂活動組織能力、聲樂技能掌握情況等都納入到教學考核范圍中去,以確保聲樂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合理性。
3.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將來的工作對象是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大都非常喜歡音樂,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他們喜歡的音樂種類相對簡單,但是他們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的趣味性卻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高職院校要不斷創新學前聲樂教育內容,盡量選用一些旋律優美、形象生動的藝術歌曲和歡快明朗的兒歌來教學,同時利用不同風格的歌曲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激發其想象思維能力。在教學手法上,高職聲樂教師要將教師講解、學生思考和針對性練習結合起來,采用多媒體教學、小組學習等形式來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并在聲樂教學中滲透聲樂背景知識、文化教學,將文化知識與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如有條件,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參加舞臺實踐和課外實訓的機會,鼓勵學生積累更多的表演經驗,不斷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和實踐能力。綜上所述,聲樂技能是學前教育學生必備的一項技能,當前我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水平仍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也要求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創新聲樂教學內容和手法,發掘更多的聲樂教學資源和素材,采用適合于高職生的聲樂教學模式來教學,以挖掘學生的聲樂潛能,提高學生的聲樂教學水平,為學生將來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郭敏 單位:麗水學院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明.淺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有效途徑[J].學理論,2013,15:319-320.
一、高師聲樂的教學現狀
長時間以來,我國高師音樂的專業學科一直都是延續著“一對一”的教學觀念。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主要表現為:能夠有利于老師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專業水平的同時,進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過程。由于伴隨音樂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高師音樂的招生數量逐漸擴大,高師音樂專業的師資隊伍日益壯大,使得高師音樂的教育市場趨于平穩發展趨勢,高師音樂的教育教學基礎已經開始培養面向音樂教師的基礎教學。聲樂專業的教學方法一直都是沿襲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完全適應中小學生的教學需求和教學發展。并且“一對一”教學模式的主要缺點在于:聲樂基礎條件較為優秀的學生能夠摒除規范性的束縛進而投入到聲樂專業的學習當中,但是一些音樂條件較差的學生便不能夠深入到學習過程當中,反而形成不良的逆反心理,與此同時,還會對其課程的學習興趣造成影響。此外,由于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來,伴隨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藝術學生進一步擴招,進而嚴重引發音樂教育的專業師資水平以及音樂教學資源同招生人數的增長速度出現了不平衡的發展趨勢,導致音樂教育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以及素質教育的發展形式下,已經出現了全新的變化:其一,高師音樂的教育專業由培養專業型人才而轉向大眾型人才;其二,將由單一型人才轉變為綜合型人才;其三,高師音樂教育目標已經將計劃型轉變為市場型;其四,將高師音樂專業型人才培養為實用型人才。為了能夠積極適應基礎教育的改革以及解決高師音樂的教學矛盾,高師音樂的教學模式需要根據目前社會需求,以及教學目標進行相應的改革,改革的主要趨勢以及需要遵循的改革理念為:其一,師范性特點。培養學生能夠積極適應中、小學生的音樂教學能力;其二,能夠將高師聲樂與基礎音樂始終保持相同,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提高創新的能力;其三,能夠引入聲樂的基礎音樂資源,進一步發揮聲樂教育的承載能力;其四,交叉學科的進一步推入和發展,提倡聲樂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依存以及滲透。聲樂教育教學的改革原則以及內容重點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聲樂理論課程、聲樂教學模式以及聲樂教學研究。
因此,高師音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以理論課程、實踐課程、單一授課、集體授課以及小組授課等不同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更加能夠突出音樂教學的師范性和專業性,進而彌補“一對一”教學模式帶來的不足,從而培養以及建構出更多優秀的具有專業技能和音樂知識的師資隊伍,進而滿足社會市場對于音樂人才的需求。
二、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應用
(一)特點分配原則
在新生接受入院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首次的演唱水平進行考核,學生一一進行演唱,隨后評委進行討論和研究,分析學生的演唱水平、生理條件以及所適合的聲樂唱法。然后根據老師的自身專長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配,合理優化配置學生資源,將聲樂水平較高與較差的學生,均分配給資質水平較為豐富的老師。這樣既能夠確保基礎水平較差的學生不會受到分配問題的影響而失去學習的興趣,還能夠避免聲樂水平較高的學生由于提高專業性慢而產生的不悅心理,使得學生聲樂能力進一步得到均衡,然后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興趣習慣,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和任務目標,做到因材施教。
(二)授課方式
1.小組形式
小組形式的教學方式通常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內,將全班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按照學生的歌唱條件、嗓音條件進行合理分組,所要演唱的歌曲需要選擇篇幅較為短小、音域較為適中以及結構較為簡單的曲目,這樣能夠有利于學生對于聲音技巧的掌握和學習,進一步統一聲區以及連貫聲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逐一發聲,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對自己聲音的認知和了解,通過演唱所選擇的作品,加深對于自己以及作品的了解和感受,使得學生能夠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小組形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及時對演唱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夠根據不同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學生獲取一定的演唱基礎和演唱技巧。
2.集體形式
集體形式作為小組形式教學方式的一種補充形式,又稱聲樂理論課程。聲樂理論課程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應用的一種形式。如:變聲時期學生在嗓音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嗓音的變聲情況以及選擇的不同曲目,進而選擇適當的訓練方法。通過聲樂理論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擴展學生的認知視野,還能夠提高學生分析聲樂特點以及發音的各種能力,進一步明確聲樂教學課程的主要目的,確定自己學習聲樂課程的主要原因,準確對自己的聲樂學習進行定位,樹立正確的演唱理念,為將來成為聲樂老師奠定堅實的基礎。
3.藝術實踐形式
采用以一個月或者是一個周期的匯報形式,讓學生選定一個演唱曲目,并相互探討學生之間的長處和優勢,聲樂老師再加以點評和分析,使得學生在深入了解自己演唱水平的同時,分析其他學生在演唱形式以及發聲方法的基礎上,加深對于聲樂定義的理解和認知。通過上述的匯演方式,除了可以使學生能夠了解多種聲樂作品外,還能夠對學生在處理臺風、藝術以及舞臺等多種方面能夠起到重要的教學意義。通過對合唱的排練過程,能夠培養學生在集體演唱時對自己產生一定的自信心,對演唱作品進一步深入理解和分析,進而使得演唱藝術表達到一個全新的表達高度,提高學生自己的藝術素養以及藝術認知。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學生的業余時間和節假日為學生提供參加教學實踐以及演出活動的機會。學生能夠在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習聲樂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組織、編導、演唱以及教學的綜合能力。
4.多媒體形式
高師音樂在二十一世紀的教學目標是為了培養綜合性的全面發展人才,這就要求高師音樂課程不僅需要采取適當的教唱方式,還需要增強學生對于聲樂課程的賞析能力和認知能力。在信息技術以及先進設備快速發展的今天,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改革手段。主要包括:其一,錄音方法。學生可以采用錄音機設備將課堂上老師講述的問題完整而又詳細的錄音下來,通過課后對于錄音來判斷自己的聲樂聲音,除了能夠了解自己的演唱特點外,還能夠使學生在了解自己在課堂上表現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自身聲樂以及演唱的綜合能力。
三、指導方式
(一)集體與單一結合指導
在采取“一對一”教學模式的同時,每個學期需要定期主持一次集體會課,并且由全部老師同時參與,每一個學生需要在臺上逐一演唱,在學生演唱后,需要由其專業的指導老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其次由其他老師給出自己的意見和補充,使得能夠在多個方面對學生的演唱進行評價和指導,與此同時,也能夠對在場的每一個學生造成一定的啟發和影響,另一方面,也將能夠促進老師之間教學經驗的積極交流。
(二)單一化與多元化結合
由于指導老師專業性的認知面以及教學風格大不相同,在教學方式上各自有各自的風格和特點,在經過一年時間的教學后,通過打破傳統的固定分配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不同老師的多元化指導。而不是在學習過程中只是接受一名老師的教學和指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重視基礎較差的學生,將其分配到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老師手中,進一步加強聲樂指導,通過打破原來師生搭配教學的原則,實施自由組合的分配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使得學生能夠進一步得到博采眾長的收益,促進教學以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程度,進一步促進聲樂教學質量以及效率的整體提高。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廣西南寧530000)
【摘要】步入新時期,特別是在中國夢已經成為全國人振興崛起的潮流,對教育的改革已經非常緊迫。在幼兒音樂教育這一塊,作為培養幼師的學校要從更多途徑做好幼師學生的音樂教育教學工作,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專業素養,更要思考如何在新時期環境下發揮幼兒教師的音樂有效性。
[關鍵詞]音樂教育;新時期;幼兒教師;幼兒學生
師范類幼兒院校是專業培養幼師的,幼師的聲樂教學在幼師專業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幼師專業的重要基礎課,能唱、能教是每一個幼師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專業技能。但由于長期以來,幼師聲樂教學一直秉承著高等音樂院校的專業聲樂教學的方法,注重學生聲樂演唱技能的提高,忽略了音樂教學技能的培養,缺乏實踐,造成教學內容比較單一、乏味,師范性不夠突出,學生學習興趣減退等許多問題的出現,幼師聲樂教學的現狀令人擔憂。
一、幼師音樂課程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自我方面現狀原因
幼師生在音樂認知過程中,缺乏的就是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地反饋信息,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在音樂學習活動進行中不會很好調節、控制,不能檢測音樂學習過程出現的各種情況,找不出自己音樂學習困難的癥結所在,并據此及時修正自己的音樂學習方法,選擇新的學習策略。同時幼師新入學學生年齡段為14~19歲,正好是人生中的少年期向人生中的青年期過渡,這個時期生理特點有很不穩定的因素,同時兼具兩面性和動蕩性。
(二)幼兒音樂教育課程設置和上課形式不合理
現如今幼師大多數課程設置和上課形式主要是參考高等藝術院校或者專業院校的上課形式,大多數在以培養專業藝術性人才方式來培養幼兒師范類學生,直接導致學習的課程與實際應用情況相差甚遠,課程設置上又偏向于研究專業唱法為主,忽略或者輕視幼兒兒歌歌曲學習和教學方法學習,真正教唱幼兒歌曲或者兒歌機會較少,直接導致培養出來的教師到幼兒園上課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上課傳授知識,給幼兒的素質和啟蒙教育埋下隱患。
(三)缺乏統一性指導
統一大綱性文件缺乏,新學期更替比較容易更換老師,導致當不同老師之間授課形式、方法理解的的不同讓學生很是困惑,直接導致學生對課程失去信心,且各種方法雜糅,教師之間的“各自為政”,也讓學校音樂和教學內容無法同步,幼師學生教學成果無法做到相對統一,質量出現參差不齊,以后實際工作運用中技能缺失。
二、幼師音樂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優化教學模式和授課形式以適應幼師學校的音樂教學特點
改變以往以參考高等或者專業院校培養專業學生的上課方式,時刻以幼兒教育和幼兒園實際傳授為主,把學習方式調整為以幼兒歌曲為主,兼顧以能教、會唱,在實際控制學生“會唱”,教授如何學會、如何學習,同時傳授一些幼兒園上課小技巧,如何調動幼兒音樂的興趣等為切入點,其次是把“能教”作為重點,如何把專業知識淺顯易懂地快速傳遞給幼兒,而這一點恰恰容易被學生所忽略。知識傳導由“死教”變成“活用”,把教授一個技能變成讓學生如何去自主學習,即培養其能力。
(二)對不同學生進行差別式的針對教育
差別式教育是針對不同學生在不同困難程度下的多樣性定制教育,可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先總結出學生幾大類型,分辨制定不同重難點的教育方式,然后通過制定差別式的針對教育方案,采取各種不同的上課和傳授方式,以使不同學生掌握不同技能,讓各個階段學生獲得有效性的針對教育,使教育真正落到實處,不再是一般填鴨式的教育。如何實際做到可以參考以下四個方面:
1在教學前對每個學生的以往檔案查看以及現場測試每一位學生的的實際能力,旨在為后面劃分學生類型難點作為鋪墊,劃分難度包括學生理解力、實際操作、先天因素和天賦、缺少自主動力、能接受知識階段等。
2.根據以上的測試和了解劃分學習階段和對象后,制定相對應的教學方案,以階段性目標為指導方向來嚴格執行,如:對學習音樂缺乏興趣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對缺乏意志力的學生培養他們克服困難、不怕吃苦的精神。
3建立隨時糾正反饋糾正措施,對階段性目標進行檢查和反省。幼師音樂教育對音樂學習困難生的教育應具有評價反饋的功能。教師要定期對指導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改進教學方法,調整目標和教學進度。
4對音樂學習困難生的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指導。應將音樂教師、文化課教師、班主任、心理教師、家長、學校管理者等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教育因素的積極作用。
因此,我們的幼師聲樂教學一定要依據上述理論的指導精神,明確培養目標,確定我們要培養的是新世紀適應社會發展和幼兒園教學實際需要的幼兒教師,并根據這個培養目標制定長遠的教學計劃,在課程設計方面也要增強理論依據,跟上時代的發展和變化,解放教學思想,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不要盲目追求學生的唱功,在聲樂專業知識水平和演唱技能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更多地注重學生“教”的教學技能的訓練。從現行教育結果中我們也看到,學生學習傳統聲樂曲目和兒歌的渠道主要是通過我們的聲樂課堂,因此聲樂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教學陣地,最大限度地發揮聲樂課堂這一教學主渠道的作用,牢記我們的培養任務,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新一代的優秀幼兒園教師。
(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性,自我學習
有良好的自主學習可以讓學習事半功倍,既能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又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可以從以下方面人手:
1.輔助學生制定計劃和目標。
2.營造有氛圍的學習環境。
3.發揮自主能動性來學習音樂。
4.反饋與檢查目標和計劃。
5.加強練習與記憶。
6.組織和轉換。
為了有利于對學習材料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學生應有意識地對學習材料重新進行安排。如要學習彈奏一曲有難度的樂曲,學生自己可以先聆聽該時期作曲家的有關音樂作品,再進行文字資料的學習,而后再練習該作品,體會音樂作品所表現的內容。
此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鼓勵。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如果一個人有了成功的表現,而且受到鼓勵,他就會走向更大的成功。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時,要做好四點:要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舉辦講座,介紹好的音樂學習方法;定期與學生進行教學與學習方法交流;運用情感原理和成功原理,鼓勵學生,提高音樂學習效率。
(四)制造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
大多數幼師學校基本屬于純女生學校,從社會屬性來看,應該從女生環境來培養他們的學習氛圍,不斷開展音樂、舞蹈、聲樂、鋼琴等方面比賽以及班級集體比賽,從氛圍角度來希望他們成長進步,同時還應加深學生的音樂美感,提升其音樂修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到:
1.開設音樂選修和欣賞課,課程方向為音樂思考和感悟,來提高學生對各種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充分發揮現有教學系統的優勢,舉辦年級、班、系部、學校之間的音樂類各種比賽和演出,讓學生在藝術環境中熏陶,同時通過集體比賽讓學生自助成為幫扶。
3.讓學生做主發揮主觀能動性,音樂老師作為引導者,在各類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出來承擔作為活動的次級主導者。
(五)用音樂藝術主動培養和引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
幼師學生的年齡大多為14~19歲,屬于人生觀、價值觀等成長的重要時期,在特定的純女性環境中要特別正確引導。這一時期可以讓學生多學習和欣賞一些具有積極向上的、有內涵的、激勵人性的藝術性作品,可以在潛移默化以后讓他們把這些正常的價值觀、人生觀傳遞給身邊人甚至是幼兒。
三,結束語
幼師音樂教學是幼兒師范專業中重點課程之一,“扎實的唱功,合理的傳授”是幼兒師范類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幼師承擔著幼兒教育第一步的重擔,是啟蒙教育階段最重要的開始,關乎素質教育的初始階段是否達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培養出來的幼師是否合格對于一個國家的音樂教育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國幼兒師范教育中還存在著很多急待解決的問題:幼師教學目標與內容的嚴重偏差;缺乏統一綱領性文件,傳授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陳舊學生沒有積極性和自主學習的愿望等,只有轉變教育觀念,做好音樂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對我們下一代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曉琳.關于幼師音樂教學模式的探討[J].音樂時空,2014,(3).
[2]盧晶鑫幼師鋼琴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革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劉爽.幼師生音樂學習困難成因及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
[4]蔣艷琦.幼師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在高師音樂專業學生中建立小組互助學習,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在老師教授之余讓學生通過同學間互助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也是對當前高師音樂專業教育模式的一次創新。小組互助學習模式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音樂專業如何展開小組互助學習模式建設。
合理組建小組,差異互補,激發學習興趣
建組是實現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能否自主展開音樂學習的重要因素。在學生中推廣小組互助學習模式,一方面要讓學生在分組過程中,增加參與感,增強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另一方面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興趣和特長。每個學生的優勢不一樣,自然在建組中需要考慮學生分組學習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從而實現優勢互補,更好的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實現學生學習的更好效果。編組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差異方向的分組。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在相互學習和協作中,更好的發揮各自的長處,使得學生能夠取長補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可以將不同興趣愛好和不同能力的學生分配到一個小組中,讓學生通過交流發現各自的優勢和不足。比方說一個組里面可以分別安排一些聲樂、譜曲、音樂鑒賞等不同方面擅長的學生,使得學生在學習交流中能夠取長補短,彌補自身的不足,得到更好地發展和進步。二是同方向的分組模式。這類分組模式注重學生在學習中某一方面能力的縱向深化。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分到同一組中,學生之間有共同話題,在小組中可以增強團結力,協調性也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大家一起朝著學習中某一方向努力,學習效果也就更加明顯了。比方說,將聲樂水平比較好的學生放在一組,大家在學習中就能夠分享一些增強聲樂訓練的方法,在學習中不斷分享自己的心得,更有助于聲樂取得更好的成績。我認為差異方向的分組方法更適合在高師音樂專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良性和全面發展,不至于出現偏科的問題,也能夠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習效果,可謂一舉多得。
鼓勵學生參加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小組學習意識
許多高師已經開始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小組互助學習無疑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學習方法的最好方式。在高師音樂專業學生中開展小組互助學習就顯得更加重要。因為許多音樂專業的學生只會埋頭苦學,往往難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高師音樂教育要鼓勵學生多參加集體活動和小組活動,增強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度和合作的熟練度,了解彼此之間的喜好,才能夠更好地推進小組互助學習工作。要注重對音樂專業學生小組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認識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團隊協作才能更好的完成自身的教育,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總之,學生的積極性是要靠意識調動起來的,當學生認識到小組學習的作用后,一定會自主的投入到小組學習中去,在小組中彌補自身的缺點,發揮自身的優點,促進整個小組成員的全面發展。
建立組內互相合作、組間積極競爭的激勵機制
小組建立之后,要維持小組學習的有效運作,充分發揮小組互助學習的優勢,使得學生自覺的投入到小組互助學習中去,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是至關重要的。在小組內部加強協作互助思維的培養,對那些促進小組成員音樂學習有貢獻的學生進行獎勵,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為小組制定學習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每位學生都要完成計劃,選擇表現優異的學生擔任小組組長,以此加強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在小組與小組之間展開有效的競爭機制,培養每位組員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
結語
波蘭國內的大學年級和學位設置與我國不同,其學制為五年,學生畢業直接獲碩士學位。在華沙肖邦音樂學院鋼琴系進修期間,筆者親身感受了世界一流音樂學府的鋼琴教學及其音樂人才的培養模式,深刻感悟到科學的課程系統、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的主導作用……共同構成了該校世界級鋼琴音樂人才的培養模式。并由此引發了相關的思考。
一、緊扣人才發展節奏的課程系統
肖邦音樂學院鋼琴系的課程設置如下(見下頁表1):
針對人才培養,肖邦音樂學院鋼琴系的課程設置具有如下特點:
(一)與人才發展規律同筑“曲線前進”式的鋼琴主課
從學生在校的10個學期鋼琴主課安排上,可總結為第1、2學期打基礎(各15學分) ―第3、4、5學期鞏固(各10學分) ―第6學期過渡(13學分)、第7、8學期提高(各20學分) ―第9、10學期突破(22、25學分)的教育培養思路。這種“曲線前進”的方式十分符合學生在專業鋼琴學習中的成長規律。對比我國音樂院校的鋼琴主課設置,多為“直線前進” ―即課時量逐年遞增或相等。實際上,不少以技能為主的學生在某個學習階段沒能很好地完成學習計劃,進入下一個等量或增量的學習階段時常感到力不從心。忽略了這個細節,往往造成人才培養的事倍功半。
(二)“適時適量”的音樂技能理論課
相對音樂史、音樂哲學、音樂教育學等音樂文化理論課程而言,復調、和聲、音樂作品分析等與演奏有關的理論課程可稱為音樂技能理論課程。由表1可見,該系的賦格曲對位、和聲、鋼琴創作及音樂作品分析課程安排在了一年級,這種“適時”的安排可以使學生在開始接受高等鋼琴教育的同時就學習掌握一定的技能理論,在演奏作品時則能夠通過分析更好地解讀和詮釋作品。另外,這些課程的課時比例并不多(各為4和2學分),這種“適量”的安排又恰到好處的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和興趣而不會導致過多的理
論學習帶來的枯燥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音樂院校的音樂技能理論課多安排在二、三年級進行,而不是在一年級的起步學習中將技能與理論同步結合起來,很容易造成學生演奏中的“空洞”。所以,“適時適量”地安排音樂技能理論課程是非常值得借鑒的。
(三)重視交叉合作性拓展課程
鋼琴作為樂器之王不僅可以擔任獨奏,更可以兼任伴奏、協奏、合奏等多重身份。我國各大音樂院校也早已把室內樂課程納入了鋼琴專業的課程之一。但肖邦音樂學院鋼琴系在這一方面做得更加科學和完善。其鋼琴室內樂課開設在二、三、四年級,同時還有一門合奏與合唱課開設在一、二、三年級,這也是與我國音樂院校有所不同的地方。鋼琴室內樂作為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在廣大音樂院校的鋼琴專業開課是理所當然的,它學習和訓練的是鋼琴與其他樂器之間的合作,而肖邦音樂學院開設的合奏課是專門學習鋼琴與鋼琴之間合作演奏的課程。在我國的高校鋼琴專業,學生也學習演奏鋼琴協奏、雙鋼琴的作品,但很少有學校把學習這類作品作為必修課來開設,而合唱課更是被國內鋼琴專業視為“殊途”。固然,我們早已意識到鋼琴演奏中“歌唱性”的重要,但卻沒有明確的、針對性的課程將“歌唱性”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合唱課在肖邦音樂學院被作為針對強化鋼琴歌唱性的“癥”所“下藥”的一門的課程。正是恰到好處并十分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此,也完全可以把鋼琴專業和聲樂專業的合唱課區別開來,讓鋼琴專業的學生以合唱復調或其他鋼琴作品中的多聲部旋律為主,合唱聲樂作品為輔,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演奏中“橫向”的旋律歌唱性,還可以提高“縱向”的復合旋律性,并且對鋼琴專業學生的音準和聽力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四)注重特殊課程的設置
“鋼琴結構、調音與維修保養”和“音樂采風”這兩門課相對我國音樂高校是新鮮而獨特的。我國多數高校鋼琴專業的學生對鋼琴樂器本身所知甚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專業的鋼琴調律雖然是另外一門高深的學問,但適當了解鋼琴的基本結構,掌握鋼琴的發音原理,懂得如何保養鋼琴,能對鋼琴進行簡單的調音與維修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我們才能對美妙的鋼琴音色有著更精準的判斷和養護。
在“音樂采風”這門課程中,肖邦音樂學院要求學生根據某種音樂體裁或對某個作曲家自由進行實地考察,如深入鄉間感受民間音樂舞蹈的韻味,積累資料研究某作曲家或某作品的創作背景等等。通過這種有親身感受的學習,會使學生有效提高對相關曲目的理解,并會在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體驗自然融入鋼琴演奏中,從而使演奏生動起來,更加富有文化的靈魂。
鋼琴文化有著它西方文化的本土性,這樣的“采風”在我們國內雖然難以實現,但我們可以由此得到啟發,雖不能身臨其境,但可通過相關的音像資料去感受,尤其在學習演奏中國作品時,很多傳統的中國曲目都是民樂改編曲,在學習中,完全有條件聽到看到“原型”,這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演奏的表達是大有益處的。
二、支持人才的綜合能力發展
(一)綜合能力的培養成為強音
肖邦音樂學院的鋼琴專業課程設置分為:主干課程、基礎課程、人文學和其他課程、教育課程等四個部分。意在通過主干課程,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及其相關的技能理論;通過基礎課程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理論知識;通過人文學和其他課程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理論知識;通過教育課程培養學生的音樂教育教學理論知識。20世紀著名音樂家伯恩斯坦曾提出:音樂專業學生畢業后應該具有三重身份:音樂演奏家、音樂教育工作者和音樂學者。這一理念既對人才的專業技術提出了高標準,又對其知識結構和工作能力提出了多重要求。肖邦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的課程設置正是符合了這一理念,為培養復合型鋼琴音樂人才構建了科學的培養模式。
由表1可見,該系主干課程包括鋼琴、鋼琴室內樂、鋼琴文獻、賦格對位、和聲、鋼琴創作等,基礎課程包括音樂文獻、音樂形態與風格史、音樂作品分析等,人文課程包括信息學、人文學等,教育課程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多媒體教學法等。以上課程設置在培養學生演奏技能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教育能力,為學生成為“鋼琴演奏家、鋼琴教育工作者、鋼琴音樂學者”提供了綜合能力培養的模式。我國高校鋼琴專業教育往往是“涇渭分明”,音樂學、音樂表演、音樂教育各專一項,缺乏學科交叉及綜合性培養模式。如音樂院校鋼琴專業,所學大多為鋼琴主課、鋼琴室內樂、鋼琴藝術史、聲樂伴奏、鋼琴教學法、鋼琴演奏與指揮、鋼琴表演風格研究、鋼琴即興伴奏等課程,對人文課程和教育課程極少涉及。相比之下,學生雖然可以在演奏技能、理論方面得到較大提高,卻在文化、教育學方面缺少了必要的學習,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是技術見長卻內涵見短,很難成為合乎社會需求、具有綜合能力的復合型鋼琴音樂人才。
(二)提倡相互觀摩,博采眾長
在肖邦音樂學院鋼琴系,不僅常有國際著名的鋼琴家來舉辦音樂會和大師班,校內各位教授的課也都是“公開”的,學生們除了跟自己的導師上課之外,可以隨意選擇其他教授的課旁聽,遇到有爭議的問題,還可以跟教授們探討研究,完全沒有“派別”之爭。幾乎每周都有學生的音樂會,演奏者也都出自不同的導師,教授與學生一起互相觀摩,互相切磋,互相借鑒。在上課之余,我一有空就旁聽,無論是我的導師還是別的老師,都是一貫的歡迎,有時課后還會詢問我的想法,甚至會告訴我什么學生哪節課要學習什么作品,以便我有選擇地旁聽。慢慢地,我對旁聽有了“計劃”,針對同一作品聽不同導師的課,以學習各有千秋的處理方法。針對同一導師聽不同作品的課,可以盡量多地讓我了解如何詮釋各種風格的音樂;針對同一學生聽同一導師的課,可以學習到教學中針對不同個體如何進行“漸進”指導;針對同一導師對不同學生的課,又可以學習到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大量的旁聽觀摩,不僅使我對演奏的理解大有提高,更對我今后的教學起到了博采眾長的作用。而這種公開、明朗的學術氛圍在國內音樂高校中還未受到重視,大多學校只是“關起門來上課”,雖然也有大師班等公開課,但多數只是“點到為止”,我們可以嘗試借鑒肖邦音樂學院開放的學風來改善學術環境,促使鋼琴教學在百花齊放中具有更好的創新和發展。
三、教師是人才培養的主導
(一)因人制宜的教學
我的導師瑪麗亞•施拉伊貝爾教授是獲得過波蘭總統頒發的榮譽證書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現為波蘭國立華沙肖邦音樂學院的終身教授。她在世界許多國家成功舉辦過鋼琴音樂會,并在各項國際鋼琴比賽中擔任評委,還常年在波蘭各地及美國和遠東地區各國舉辦大師班進行鋼琴教學和一系列音樂會講座。
師從瑪麗亞•施拉伊貝爾教授學習鋼琴,最初的感受就是教授在曲目選擇上始終是客觀、全面并且因人而異的。在正式上課之前教授就首先和我討論了進修期間的學習計劃,想學什么,應該學什么,以什么為重點等。導師通過試聽對我的初步了解和我本人的意向,最后定出了計劃:從巴羅克、古典、浪漫、印象各個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各選出有代表性的曲目重點學習;又因為導師特別擅長演奏德彪西(是德彪西的再傳弟子),我提出多學習一些德彪西的作品,導師也表示同意;再者考慮到由于我來自師范院校,導師更側重對各種曲目中技術、處理等方面的教學方法,曲目的難度則是以我回國后教學中所面對的大部分專業學生應接受的程度為準。
通過導師制定的學習計劃使我深刻感悟到:因人制宜,不僅是因每個人本身的技能水平而異,更因其綜合性提高的目標而異,同時還前瞻性考慮到人才發展的需要,這樣的培養方案充分體現了導師在人才培養中的主導作用。
(二)強調在文化氛圍感受中去理解音樂
導師上課時對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應該投入到音樂中去”,她并不贊成學生每天關在琴房里練琴,而是要求我們在保證練琴時間之余,走出去感受音樂,她說:“音樂不是在琴房里,它無處不在”。于是,我成了肖邦公園的常客,那里春夏秋季每周末都會有露天的鋼琴音樂會,游客們隨意坐在廣場四周的長椅上或席地而坐,演奏者就在正中央搭建的舞臺上演奏。還有肖邦故居的周末音樂會,演奏者在室內,而聽眾都在室外聆聽。周圍的環境不是肅穆的音樂廳,而是干凈的藍天、無邊的綠色、陽光或者陰霾,偶然掠過的一朵烏云、轉瞬即逝的一陣太陽雨……這時的音樂仿佛是天籟之音,和人與自然渾然天成,在這樣的環境里欣賞,音樂語言的每一句訴說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在自然中找到原型,而這種理解是在琴房或音響室甚至音樂廳里都無法體會的。
我在學習肖邦的瑪祖卡舞曲時,還被導師建議去波蘭國家歌舞劇院觀看了整場的波蘭民間歌舞演出,親眼看到了瑪祖卡舞蹈的風姿;在學習德彪西前奏曲的時候,導師又建議我利用假期去法國,去藝術館,去觀摩那些影響了德彪西音樂創作的藝術珍品,以此更好地體會德彪西音樂中的光與色。毫不夸張地說,這些“采風”的經歷和感受,仿佛讓我找到了作品的靈魂,也為我的教學與演奏積累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內涵。
綜上所述,肖邦音樂學院鋼琴專業以其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開放活躍的學術環境和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在世界一流音樂學府中獨樹一幟,它的人才培養模式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之處,希望本文能對我國鋼琴人才的培養起到一點啟迪作用。
參考文獻
①Antoni Grudzinski,Albert Grudzinski.The Chopin Cult in Poland[M],Ars Nova Publishing House,Poznan 1995.
②徐希茅、徐飛著《復合應用型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求》,人民音樂,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