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3 07:41: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繪畫藝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光色運用是維斯繪畫藝術中最為世人所矚目的成就。在他的筆下,光影和色彩的處理不再只是表現事物外形的工具,更承擔著營造畫面氛圍、突出作品主題、表達畫家情感的重要作用。下面筆者分別從光影處理和色彩處理兩方面進行具體說明。首先來看光影處理。在維斯的作品中,光影不再只是物體表達的附屬品,而成為了具有強烈“主觀意識”的情感表現元素。維斯通過對光線和影子或明、或暗的處理調節著畫面的整體氣氛,實現了作品意境的傳達。以《1946年冬天》為例,奔跑的男孩兒身后拖著一團模糊、陰暗的黑色影子,維斯借此表達了父親去世對自己長久的打擊,渲染了畫面痛苦和孤獨的氣氛。其次來看色彩處理。維斯在色彩的處理上講求厚重、沉靜,這同他孤獨的個性和不幸的經歷有關。縱觀他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暗褐色、黃褐色、磚紅色、靛藍色、黑色等厚重的色彩經常被用于人物和景色的描繪,甚至成了維斯作品的標志性色彩。這些色彩渲染著畫面孤寂的氛圍,同樣也表現了畫家不屈的人格。如維斯的代表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畫面中除了主人公克里斯蒂娜的衣服是淡粉色的,草坪、房屋等都被維斯施以了暗色系,黃褐色的草地、暗灰的房屋營造了一種荒涼、傷感的氣氛,同時突出了主人公堅韌的品格。
二、構圖特征
構圖是畫家對畫面的處理和安排,同時也是畫家對包括形、色在內的所有因素進行統一整合的過程。在構圖方面,維斯對當時盛行的極端現代主義不感興趣,而是根據畫面情感的需要選擇構圖方式。具體來講,維斯繪畫的構圖特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簡約的構圖整體效果。維斯繪畫作品構圖的最大特點就是簡潔,他認為不飾繁雜的物體布局能夠突出中心思想,給觀者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以維斯創作于1941年的作品《狄爾修的農莊》為例,畫面中,他只選擇了一顆枯樹作為主體對象,整幅畫除了作為背景的遠山和湖水外再無他物。這種極簡的構圖形式有效地突出了枯樹破敗卻堅強的形態特征,很好地迎合了整幅作品要表達的主題。二是構圖中主置和數量的相對固定。在構圖時,維斯通常將畫面主體安排在畫幅的中間靠下的位置,而且只放置一個單獨的人物或物體,而后才在畫面上部開始其他非主要元素的繪制。這種相對固定的構圖是維斯長久實踐的結果,同時也是他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他認為這種構圖安排能夠給人以曠遠、孤寂的感覺,適合自己大部分的題材表現。同樣以維斯代表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為例,在這幅畫中,維斯將主人公克里斯蒂娜放置在畫幅稍靠下的位置,而后在上部繪制空曠的山坡和遠處低矮、破舊的房子。整幅作品悲涼的氣氛被這種構圖形式完全體現出來,令觀者久久回味。
三、造型特征
論文摘要:裝飾繪畫汲取了優秀的中國及世界傳統文化營養,使得其具有特殊的藝術價值和生命力。"下文化藝術處于多元化格局的大文化語境之下,把握時代的脈搏,以現代的全球化、多元化文化觀念,以及后現代主義、和合的審美視角來審視裝飾繪畫的認識觀,具有現實的社會價值。
一、裝飾繪畫本體語言的內涵
沈柔堅先生說得好:“任何一個畫種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強調特點為的是能更好地認識和掌握它的規律性,求得更充分地發揮它的特殊效果。”的確,任何一個畫種都有自己的特點,裝飾繪畫是一種既現代又傳統的藝術形式。我國裝飾繪畫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歷代的新陳代謝,新舊交替,從遠古時代的彩陶,商周的青銅器,春秋戰國的漆器,到漢代的像磚,魏晉至唐宋的敦煌壁畫,明清的民間木版年畫……上下幾千年,形成了我國裝飾畫獨具風格的藝術傳統。裝飾繪畫脫胎于裝飾藝術,它之所以能越來越受到關注,在于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審美意趣,即裝飾畫的本體語言。裝飾畫的語言包括“求變”的語匯,即尋求“變化”的構成元素;求美的“語法”,即追求形式美的法則;求合的“句式”,即綜合多變的表現方法,三者的有機結合,煥發了裝飾繪畫的獨特魅力。
二、裝飾繪畫的語態認識觀
裝飾繪畫靈魂是求美,形式美感高于一切,即形式高于內容。這正是裝飾繪畫區別于其他畫種的重要特征,同時也是“裝飾繪畫藝術功能在各種繪畫中比較起來更長于歌頌、象征、啟發、誘導”…的原因。正因如此,裝飾繪畫被有些人認為是膚淺的,缺乏崇高的審美理想,而難登大雅之堂。藝術就像一個大舞臺,各種藝術形式就像不同的演員,它們在藝術的舞臺上極盡能事表現自己,目的是在愉悅中教育觀者。在這里,只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任何一種客觀存在的藝術形式,都有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條件,當然這是以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前提。
現代科技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得“全球化”的生存趨勢也影響著藝術領域,藝術語言、藝術風格趨向國際化、多元化,而多元化、民族化的文化特征,使得裝飾繪畫在現代社會顯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和特殊的藝術價值。裝飾繪畫有它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語言形式,審視裝飾繪畫的語態認識觀,具有現實的社會價值。
1.裝飾繪畫的“現代”時態認識觀
“現代”時態的語態認識觀,是將裝飾繪畫的語言,放置于當下的時代文化大背景之下,使裝飾繪畫的本體語言保持著鮮明的時代特征。裝飾的風格是以特定的時代背景和中心思想為基礎一~諸如宗教、哲學、王權、風俗、實用和唯美等意識形態所產生出的裝飾藝術,往往會形成一種不同于前一歷史時期的藝術風格。已故工藝美術家陳之佛先生曾說:“裝飾藝術即是思想的表性,故裝飾亦與其他美術同樣有其時代的背景。埃及時代的裝飾,希臘時代的裝飾,羅馬時代的裝飾,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王權中心的裝飾,自然各自由時代思想為背景而表現出來的。”由此可見,任何藝術形式、美術樣式都不能脫離當下的時代文化背景。要堅持裝飾繪畫的本體語言,就必須將其置于當下文化的時代大背景之下,只有堅持“現代”時態的認識觀,才能更準確、更有效地反映時代的精神。
(1)全球性、多元化的時代背景
當我們穿著牛仔褲,吃著肯德基,喝著可口可樂,看著世界足球賽,掛在互聯網上聊天、購物,欣賞著高清好萊塢大片,談論著次貸危機、金融風暴的時候,所有的這一切都在提醒著我們,在人們的13常生活中,正在發生著全球化的過程。“全球化”是一個涵蓋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多維、復合的概念。全球化不僅帶來了全球經濟的相互依賴,也帶來了文化的多樣性發展。當代中國文化正處在全球范圍的國際性文化交流的大環境中,中國藝術也在這樣的語境中轉型。一個民族的藝術想要得到振興發展,必須吸收他種文化先進的、科學的、有益成份,經過異質同構,使民族民間的藝術獲得新生。“當一項藝術開始拒絕向另一項藝術吸收營養時,它就開始僵化了。”丁韶光先生的重彩裝飾繪畫,就是傳統中國重彩畫與西方現代觀念的完美結合。丁韶光先生的畫作融中國線條、中國風格的重彩、敦煌主題,以及西方畫家畢加索和馬蒂斯創作中的平面變形人物于一體,形成了一種風格獨特的現代裝飾重彩畫。由于有中國古代工筆重彩的傳統技法、又有西方裝飾繪畫的韻昧以及世紀末分離派藝術的情趣,丁先生的現代裝飾重彩畫作品能為東西方普遍接受。
(2)后現代主義的文化特征
后現代主義也是當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后現代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在西方出現的哲學思想潮流,它深受尼采、弗洛依德的影響,表現出深刻的懷疑主義和反本質主義。在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后現代主義藝術家試圖突破傳統審美法則的約束,淡化和消解藝術與生活的界限,主張藝術貼近民眾,大量采用大眾傳播媒介。在多數作品中帶有某種戲謔的調侃的意味,帶有強烈的娛樂性。后現代主義的藝術探索,實際上都是要求改變以往西方文化藝術“人”的“主體”和“物”的客體相分離、相對立的狀況,以人們需要為本,進入“人”和“物”、“主體”和“客體”相聯系,相融合的更高的境界。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強調同傳統文化的聯系,在其創作中,傳統被引用、被改造和重構,使之生成新的意義。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的裝飾藝術吸收歷史上各種裝飾風格,匯集了各種文化、歷史、美學和視覺語言的材料,表達出了從未有過的多種多樣的方式;鮮亮色彩的不調和,在自然中看似矛盾的材料組合,奇異造型的堆砌,讓材料自身說話,以表達個人情愫,使藝術呈現出紛繁復雜的局面。美國藝術家麥克·j·阿信布萊納的作品常以玻璃、金屬、麻繩以及樹皮等材料制作,以表現“骨骼”為主,以此來象征戰爭之恐怖。他的作品通過綜合材料和奇特的造型構成關系,給人的視覺和精神上帶來強有力的刺激,風格獨特、制作精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和合的審美趨勢
自從“國家問世界”轉變成了“全球世界”,許多知名學者提出了關于全球文明的見解,其中先生與張立文先生的學說最有代表性。先生認為經濟全球化大環境下,我國文化應在“天人合一”、’中和位育”、“和而不同”的傳統哲學思想基礎上,加上新人文精神的追求,促進世界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多元和諧共生狀態;張立文先生指出,中國文化目前面臨著人類共同的五大沖突: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心靈、不同文明間。他根據和合生存世界(地)、和合意義世界(人)、和合可能世界(天)的原理,提出和生、和處、和立、和達、和愛,用和合觀來化解沖突、構建新文化。“和”即和諧,和睦,和平;“合”即融合,結合,合作;“和合”即是兩種以上不同要素的協調、結合、融合與和諧。和合包括了沖突和融合,沖突是融合的原因,融合是沖突的結果。這些不同的要素處于共同存在、共同生長的狀態。
滕守堯先生在《審美文化與藝術生存》一文中指出了文化與藝術的關系,“一種健康的文化最終必然發展成一種審美文化,而審美文化就是以文學和藝術為核心的文化,就是物質生活不斷向審美和藝術的層面提升的文化,也是真、善、美融為一體的文化。”張先生的“和合”的文化觀建構了“融突”、和和愉悅、審美意象,以及審美體驗的主客體、情與景、心與物、善與美的融突和合。這些和合美學要素的構成方式,是最具生命力的方式,是藝術創造和心靈境界的生命活動。但它們只有在融突和合中才能獲得生命的存在、延續以及發展,“全球化”、“多元化”、“后現代主義”、以及“和合”的審美趨勢,是裝飾繪畫本體語言的大語境,裝飾繪畫的本體語言要保持鮮活的生命力,就要堅持“現代”的語法時態。
裝飾繪畫的“主動”態認識觀
裝飾繪畫本體語言的演進和豐富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它在不斷地自我增益、完善中成為了語匯豐富、句式多樣的語言形式,它不斷以主動的姿態完善自我,作為主體的創作者也應以主動的姿態堅持裝飾繪畫的本體語言。
自然界的物種多種多樣,才使得整個生物世界的生態保持著平衡;人類的藝術世界也因為不同藝術門類,不同畫種各自獨立的面目,才使整個文化藝術世界生機勃勃。縱觀人類藝術歷史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每一個藝術門類都具有其它藝術門類不能替代的本體語言。同樣是戲劇,話劇不能代替歌劇;同樣是曲藝,相聲不能代替小品;同樣是繪畫藝術,油畫不能代替版畫,水粉不能代替水彩,裝飾不能代替裝飾繪畫。不同藝術門類的本體語言構成了藝術種類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的根源,就在于客觀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和人們審美感覺能力的豐富多樣。裝飾繪畫以其獨特的面目和形式,記載和表達了人類的情感,擴大了人類的審美感受,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如果裝飾繪畫不堅持自己的本體語言,而向某一大畫種看齊,那它就沒有繼續存在下去的理由,因為裝飾繪畫原本就是借助于別的畫種的表現方式,由于具備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而得以脫離依附,具有任何畫種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裝飾繪畫如果放棄自身的本體語言,就等于放棄了裝飾繪畫本身。
裝飾繪畫在裝飾藝術的母胎中經過了漫長的孕育,并且逐漸成形、不斷完善起來的,正是由于充分發揮了裝飾繪畫在材料、技法、風格等方面的特性,才使得裝飾繪畫能從裝飾藝術的母胎中脫離出來,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繪畫表現形式。當代社會競爭十分激烈,現代人普遍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裝飾繪畫所特有的輕松、樂觀、唯美,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的壓力,釋放不良的情緒。試想,一幅冷色調畫面、圖形簡潔明快新、線條圓潤優美、微微流動而有韻律感的長形現代裝飾繪畫作品,置于工作節奏快、嚴謹、高效的現代高科技企業的辦公室、會客室、休息室內,人們會產生愜意、舒暢、平和的心情,起到了緩解現代工業環境下的人們的緊張和不適感。再如,將質地粗礦的大型纖維藝術品,綴以自然屬性的竹材、木塊、或粗陶、石塊,搭配色彩不同的織物,作成裝飾壁飾作品放置于某人工智能齊全的現代化辦公環境中,就會打破單調、冷漠的人工化的空間氛圍,激發出人們對自然的追憶,產生返樸歸真的親切感。這說明裝飾繪畫的本體語言以及由本體語言而產生的獨特審美魅力,在當代社會具有十分強大的生命力。裝飾繪畫的本體語言蘊涵著巨大的審美價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每一位從事裝飾繪畫創作的工作者,都應充分發揮裝飾繪畫的特點,在當代“全球文化”的大環境下,堅持裝飾繪畫的語態認識觀,并將它運用于創作中。
色彩可對人的視覺感官進行刺激,而色彩不同,對人的情感所產生的影響也有所不同。色彩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又是如何呢?作為宇宙組成部分的地球,是利用太陽來提供光明的,而我們的生活也因為太陽而充滿了絢爛的色彩和光彩。正是由于存在著太陽的光亮,人類才能按部就班的生產和生活。而在原始社會中,有著比較渾濁的光亮和色彩,關于色彩,人們所產生的概念并不特別,在當時并沒有將色彩視為是一種藝術活動,而僅僅是看做生活和自然顏色的不可分割的成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在社會生活中,色彩呈現著一種相對和諧的、自然的生活狀態。它不僅僅能夠對人類生存的條件和環境給予改變,同時還能表現出整體性。由色彩組成的圖形,已經成為一種裝飾,極大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因此呈現出一種有秩序的色彩環境。色彩逐漸成為一種智慧的結晶,并在美術藝術上的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開始有了越來越靈活的表達方式,成為一種個性的標志和象征,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在中西方,色彩有著迥然不同的表現風格和藝術手法,在情感的差異性也非常的顯著。中國對實體比較注重,而西方對自由更加的注重。
二、色彩在繪畫中的藝術表現
在遠古時代,色彩就已經有著廣泛的運用,利用色彩,人們能夠達到一種美的享受。在古代繪畫作品中,色彩的運用已經是爐火純青。色彩能夠對藝術家作品中的內涵和意蘊,進行最直觀的表達。線條和色彩,是繪畫作品中的最重要的造型手段。線條和色彩相互承托,二者密不可分。可謂是“墨不礙色”、“色不礙墨”。由此能夠看出,在繪畫作品中,色彩擔綱著主要的角色,有著非常重要的運用。色要對墨的不足進行彌補,而墨要將色的位置讓出。二者之間緊密聯系、密不可分。
1色彩在繪畫作品中是依形設色
首先,在繪畫作品中,色彩的運用是依形設色,但它的運用標準并非是遵循自然形象的色彩,它是利用主觀來配置色彩,通過色彩與線條的離分和聯系,塑造了完美的色彩結構,色和形可謂是相得益彰。色彩在繪畫作品中的變化,往往更注重提升色質,而不是在實用調和上,其變化不是對調和使用的注重,而是對提煉色質的注重。而性質的衡量及選擇和運用色彩材料,決定了色彩的混合使用,這同時也是色彩運用在中國繪畫作品的特性。
2平涂是配置色彩的主要因素
在我國,繪畫作品的特點之一,就是將平涂作為配置色彩的主要因素,并將投影暗部和反光等等的色彩進行了淡化,我國的繪畫作品在色彩上也因此表現出單純、艷麗、明朗等富含裝掛的意趣。在一種色中,完美地結合了其它的色彩,并利用其深淺的變化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色彩在中國畫中的運用為例,借助于留白藝術所發揮的調劑作用,通過融合色和墨,使中國畫更加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通過平衡調節色彩,將繪畫作品的整體欣賞感進行完美的統一,使繪畫作品彰顯出一種勃勃的生機。這就要求在繪畫作品中靈活的運用色彩,通過一氣呵成一種色,使欣賞效果達到一種獨特和完美。
3渲染是色彩運用的又一特色
中國畫對色彩運用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渲染。它能將畫面色彩的獨特性突出出來,進而使繪畫作品的欣賞力和感染價值增強。正是由于色彩的嫻熟運用,才使得繪畫作品的欣賞價值提高。人類對有顏色的物件的制作,會受到色彩的局限。因此在繪畫作品中,藝術家們會運用色彩的調和,對自身藝術作品所需要的元素進行給予滿足。
4繪畫作品中色彩運用的美學原則
在繪畫作品中,色彩的基本運用方法,是對民間畫家和歷代畫家的技法進行了傳承和發展。因此,在繪畫作品中,色彩的運用有著豐富多樣的技法。謝赫的“隨類賦彩”和宗炳的“以色貌色”,就是對繪畫作品中色彩的美學原則和基本點進行了形象的總結。為了達到一種美感的效果,并對作品的主題思想進行表達,在運用色彩時,需要對作品的底蘊和內涵進行表現。在繪畫作品中,色彩有著非常重要的運用。我國古代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色彩,很少運用人工的色彩,當時,紅、黑、黃等天然色,是繪畫作品的重要組成元素。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在繪畫作品中,色彩就有了越來越豐富多彩的運用方式。墨(黑)色,墨(黑)色是中國繪畫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種載體和經典的用色。“中國紅”是繪畫作品中比較常見的,是對紅色運用的承托。而正是奇妙融合了天然的顏料色,中國傳統的彩陶才將自身藝術的生命力彰顯出來。在運用色彩方面,彩陶是經過處理的,它通過黑紅及黑白的圖像,給人一種樸實和穩重之感。墨(黑)色,是我國一直以來繪畫作品的主要用色,而黑、紫、紅等,也是我國彩陶藝術作品的主要運用色彩,這些顏料主要是依靠磨制而成。在我國古代,畫家們就非常重視色彩的運用。
譬如我國馬家窯研制的彩陶,有著非常鮮麗和明亮的色彩,并且有著極大的反差,橘紅色運用最多,并將其運用到極致。正是因為完美的運用了色彩,才對彩陶的藝術價值進行了極大的襯托。還有就是色彩在中國畫中的運用,其恰到好處的運用,代表了中國畫的特點。而中國畫中的白色和黑色,這兩個色種是極其重要。從本質上而言,中國畫的畫風,正是由于這兩個色彩的相互依賴和相互襯托而成。中國畫另外一種常用的表現手法,就是運用飛白和空白色彩,由宣紙白和色彩黑,而在宣紙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彰顯了色彩的藝術運用。在中國畫中,白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國民族特色的一種體現。對繪畫作品而言,色彩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和巨大的影響。
三、情感與色彩雙向關系
1色彩能夠表現出一種象征性和寓意性
在繪畫作品中,藝術家們正是借助于色彩,來表達一種情感。正如黑色所象征的情感是神秘深沉的,黃色所代表的情感是陽光向上的,綠色代表的情感是春意盎然的。在繪畫作品中,通過巧妙的運用色彩,能夠對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蘊進行深刻的傳達。藝術家門正是通過情感的巧妙運用,將自然色向自我心中所想之色進行內化。進而在繪畫作品中,淋漓盡致的表現內心之色,使繪畫作品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增強。色彩如果失去了情感,就不會引發人的共鳴。畫家通過應用色彩,來釋放和表達情感。色彩能夠對人的某種情感進行表達,可影響到人的某些行為。在繪畫作品中,色彩因為不同的情感,在表達方式上,也有所差異。正是因為人有不同的情感,才使產生的色彩也有所不同。看到黃色,人們就會對秋天進行聯想,看到綠色,就會對春天浮想聯翩。色彩能夠對人的情感進行表達,對人的情感進行釋放,進而影響到人的想象和感知,促使人類靈感的爆發。
2色彩完美的結合了情感色彩能夠對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進行表達。
在人類交往的過程中,會釋放所產生的不同情感,人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素質會達到一種共鳴。而情感和色彩的共鳴,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人類文明發展和歷史的演變過程中,經歷不斷的磨合和傳承的。一些顏色會影響到人類的情感,如褐色是肅穆莊嚴的象征,而紅色代表著驕陽似火。人們一般都能讀懂繪畫作品所要傳達的情感,這樣也因此使繪畫藝術更加富有人性化和情感化。
四、色彩在繪畫中的藝術傳達
色彩源于人們的想象和自然,色彩在初始階段,僅僅是社會生命的一個構成。而色彩在當今社會中,可對一種精神世界和藝術世界進行傳達。這是文明的象征,也彰顯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在繪畫藝術中,色彩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角色。譬如,天空是藍白交接的顏色。而天空在繪畫作品中,由于多樣化的風格和形式多樣的技巧,而對不同的藝術效果進行了展現。色彩有著多種表現方式,在繪畫藝術中,我們不是苛求有多么完美的繪畫,而是人們能否接受和欣賞這種這種繪畫藝術。色彩作為繪畫藝術中的一種保護,無論顏色是色彩斑斕的,還是黑白兩種保護色,都能極大的影響到繪畫藝術。在臨摹花園的過程中,繪畫是依靠多種色彩的重疊,來賦予大自然一種斑斕的色彩。正是由于色彩而構成了會畫藝術。色彩的協調和搭配,以及色彩是否與人的審美情趣相符合,決定了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在繪畫藝術中,色彩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其想象空間也是非常巨大的。
五、結語
呈現的第一性與呈現的第二性藝術呈現是指藝術作品展現、傳達藝術中所要表現內容的過程。繪畫藝術的呈現是藝術家在完成繪畫作品后,藝術作品不受任何因素的干預,直接地呈現于觀眾眼前,猶如第一人稱敘述,可以較直接、較完整地反映藝術家的審美理想。而音樂藝術則不同,它是在第二人稱——音樂表演的“轉述”中被呈現。眾所周知,音樂作品是以樂譜的形式記錄下來,但樂譜畢竟不是音樂本身,它只是一種符號,只有被演奏出來,成為音響,才具有音樂上的意義。由此,音樂在傳達創作者審美理想顯然不如繪畫更具“本真”性,甚至出現表現上的歧義,然而,正因為音樂呈現上的第二性和不確定性,使得表演者在忠實原作品的同時,或多或少地融入自身的審美理想,從而一同傳達給聽眾,所以這也是音樂表演至今依然散發著魅力和樂趣的原因之一。
二、存在方式的區別
(一)視覺空間性與聽覺空間性
繪畫藝術的空間性與音樂藝術相比表現的更明顯也更易理解。繪畫作品不但本身存在于空間,具有物質實體,而且在其呈現的內容上也具有表現空間的能力,即視覺空間。它通過構圖、光線和顏色的設計等創作手段,以及欣賞者所處位置和角度,構建出一種虛擬空間,它是存在于欣賞者視線中的空間,如三維立體畫。所以繪畫是具有實體空間性和視覺空間性的雙重屬性。然而,音樂具備空間性是存在一定爭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音樂藝術的材料是音響,人們在現實當中并不能找到其物質實體,所以在此意義上音樂是不具備空間性的。然而,音樂可以通過模仿、象征、暗示等的表現手段以表現想象中的空間。如穆索爾斯基的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之“牛車”,此作品鮮明地表現出“牛車”由遠及近,由近至遠的空間感。所以,在此意義上,音樂又是能表現空間的藝術,但此空間存在于審美主體的想象之中。
(二)時間上的靜止性與延展性
栗原小荻先生在不間斷地從事詩歌創作、理論建構的同時,又于21世紀初始年代,將藝術的觸角延伸到了書法和繪畫領域。在進入該領域還不足十載的時間里,竟風馳電掣般地在藝術實踐、理論發揮、市場攻勢等方面,取得了出手不俗的輝煌業績,確立了以詩、書、畫、論為主要板塊結構的,復合型的后意象派藝術范式。后意象派藝術的學理概念與創作發軔,亦由栗原小荻先生率先提出并付諸實踐。歷經幾十載的不斷拓展和完善,現已逐步形成了由詩、書、畫、論“四大板塊”為主體的,彼此鏈接探索的生態結構;并已建立起了屬于后意象派自身的藝術思想、審美法則、藝術風格、語言范式的,創作與理論互為觀照的運行系統。
栗原小荻先生把后意象派藝術的“經義”用這樣幾句話來歸納:點我心思之意,化我所察之物;以我天賜之靈,繪我心中之象;用我生存之驗,走我腦海之路;抒我胸懷之情,造我藝術之境。如果要窺其后意象派藝術的全貌,當在已經問世的專著《后意象派藝術美學論》(華夏美術出版社,2013年11月版)和即將出版的專著《后意象派藝術思想論》《后意象派藝術創作論》,以及國際國內其他諸多專家、學者的相關研究文字中去做更為詳盡的了解,此處不再詳述。
意象派藝術之中的大型系列組畫《云南秘境》,是栗原小荻先生最重要的代表性繪畫杰作之一,在國際國內文苑、藝壇、學界、藏圈引起的關注更為廣泛,轟動也更為強烈,令人非常震撼。筆者從各種信息資源處了解到:《云南秘境》系列繪畫前9幅,創作于2010年初春,由北京的《藝術市場》2010年第3期、四川的《收藏人物》2010年第4期、廣西的《南方國土資源》2010年第5期、福建的《收藏快報》2010年6月9日等主流傳媒率先隆重推出;同年初秋又創作出3幅,而后,《中國文化報》《美術報》《世界知識畫報》《東方收藏》《收藏參考》《四川畫報》《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西南學刊》《書畫市場報》《四川戲劇•當代藝術觀察版》以及人民網、鳳凰網、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雅昌藝術網、中國日報網等數十家各類權威傳媒相繼予以推介,2011年12月由澳大利亞國際華文出版社結集出版畫冊《云南秘境》(詩書畫論作品卷);在此期間,參與對《云南秘境》繪畫系列評說的國際國內的高級專家、學者多達百余位,網民關注度高達200余萬。受此激勵,栗原小荻先生于2014年春夏之間,再次創作出新畫12幅,讓《云南秘境》的絢麗之光繼續放射。
關于后意象繪畫《云南秘境》系列的創作過程和主要題旨,栗原小荻先生曾先后撰寫了《走入〈云南秘境〉:并非自圓其說(上篇)》《走出〈云南秘境〉:仍非自圓其說(中篇)》《遠觀〈云南秘境〉:更非自圓其說(下篇)》等重要“創作談”類文字,予以全面地闡述,分別發表于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學術期刊《西南學刊》2010年第1期、2011年第2期和第3期。國際國內專家、學者對《云南秘境》繪畫系列的研究和評估,從2010年開始到目前為止,其熱力一直未減,主要聚焦在思想宏旨的博大、文化內涵的深厚、審美視野的寬闊、表現方法的獨異等方面。栗原小荻先生也概括性地認為:自身的思想、獨具的審美、創造的表現、原汁的品味等都是藝術的靈魂。他在《云南秘境》繪畫系列中充分地調動了自己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運用抽象與具象、意象與幻象、亮象與影象、幻化與寫實、抒情與敘事、神話與現場等多種表現方法,揭示、暗喻、張揚、縮放、涵括了來自人類歷史、文化、宗教、種族層面上的,既為世人所知,又不為世人所知的“老云南”與“新云南”,對中國當代畫家擅長復印生活、復印物象、復印思想、復印風格的—掠影式“民族風俗云南”或“邊地風情云南”予以顛覆與擯棄,并將“地理自然魅力云南”提升為“人文精神魅力云南”,最終讓其“云南”成為真正的美學符號和美學標志。栗原小荻先生把古老的民族文化挖掘得很有新意和深度,藝術表現技法又很現代和神奇的作品,從學術價值上看,是值得不斷研究的;從市場價值上看,是極具升值潛力的。那么,后意象繪畫《云南秘境》系列(現為24幅),為何頗受專家學者與社會公眾如此的厚愛呢?它給了世人哪些啟示呢?筆者僅在此概述兩點,以饗讀者。
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是一個氣象萬千、山水異彩、種族眾多、語系紛繁、歷史復雜、文化疊加的區域。藝術家在此種題材和意蘊的處理上,既要觀照自然與人文生態的本樸性與和諧性,又要表現此種生存狀況的神秘性與合理性。如此充滿生機和健康的力量,藝術家若沒有足夠的藝術思想的修養,若沒有深厚的文化和史學功底的積累,是不可能達到這一突出品質的。《云南秘境》繪畫系列十分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體現了民族藝術精神通向人類優良意識的品格所在。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幼兒園小班的藝術論文
美是一切的開始,繪畫,是以感受美和表現美為基礎的,同時又是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和維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徑,是幼兒用來傳達情感的視覺語言。兒童畫并不單單是一幅畫,而是幼兒的自我表現。在繪畫中,幼兒表現的是他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對于三歲的幼兒來講,繪畫有一定困難,因為這時的幼兒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動作很難控制。因此,他們的繪畫,只能畫出一些亂線、亂點或亂色塊。然而,正是這些亂線、亂點或亂色塊,體現了他們對世界的夢想和認識,甚至是他們日后在藝術領域中展現才能的起點和開端。作為幼兒教師,如何更好地開展繪畫教育,使他們在這方面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呢?我想,首先應從興趣入手,有了興趣就有了積極性,有了積極性就能激起欲望,從而使他們喜歡繪畫。興趣做主,情趣引路,在鼓勵中激發幼兒的創造表現,通過實踐和觀察,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培養幼兒繪畫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美術活動的重要動力,小班幼兒作為繪畫教學的初始對象,興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它會影響幼兒繪畫技能的提高速度。對于剛接觸繪畫的幼兒來說,對一切都很陌生,辯別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協調,握筆困難,控制筆更難,如果立刻要求他們畫出什么圖象,只會增加幼兒緊張情緒,因此不必強求幼兒畫出什么東西,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繪畫游戲,逐步培養他們繪畫興趣。
1、如傳統的《筆寶寶跳舞》,向幼兒介紹筆寶寶住在盒子里,它們每天都要到紙上來玩耍、跳舞,然后再回到盒子里去,鼓勵幼兒在紙上涂鴉,教師用提示的方式“筆寶寶會不會跳圓圈舞呢?再跳一個方塊舞好嗎?啟發幼兒畫出圖形。又如在進行橫豎線交叉畫網格這一技能的學習時,設計了“捕魚”的游戲情境,用魚網網住幼兒,幼兒積極參與,并且能興致勃勃跟隨教師一起來觀
察魚網,有了初步的感性經驗,輕而易舉地為橫豎線交叉畫網格奠定了物象基礎。 在《造籬笆》美術活動中,這是以畫直線為主的游戲,教師事先在紙上畫小雞,并與幼兒一起扮演“雞媽媽”和“小雞”,在圓圈上畫直線即造籬笆,老師還用“雞媽媽”的口吻進行引導,提示“小雞們”把籬笆造的密一些,直一些,不然“大灰狼”會來把“小雞”捉走的,寶寶們立即認真的畫起了“籬笆”,活動結束時,教師用大灰浪木偶佯裝無法鉆進小雞家,只能灰溜溜的走掉,使幼兒體會美術活動的樂趣,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2、為了使幼兒繪畫活動更直觀,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我們還經常采用把紙剪成大樹的形狀,啟發幼兒在上面畫上大蘋果;或者剪個紙盤,啟發幼兒畫餅干或糖果用來招待客人等等。
3、為了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可以在活動中為幼兒設置好玩的游戲情境,比如在學習畫線條的時候,請幼兒幫助媽媽繞毛線,邊念兒歌:“繞、繞、繞毛線,我幫媽媽繞毛線,繞出一團大毛線”,一邊提醒幼兒從中心一點向外繞線條的過程,再提醒幼兒大膽的繞出各種顏色的線團,孩子們在活動中 “玩”的不亦樂乎,同類的游戲還有:織毛衣、掛窗簾、花格布等等。
老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啟發,對培養幼兒繪畫興趣,提高繪畫技能是很重要的。因為小班幼兒正處在繪畫涂鴉期,他們的繪畫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沒有構思,只有涂涂色塊,畫畫線條,常常畫完后不知道畫的是什么,此時如果老師能啟發幫助他們想象一下作品象什么,說一說畫的是什么,會使他們有所醒悟,驚喜不已,感受到自己本領變大了。老師還要注意觀察,及時了解幼兒的設想,幫助幼兒解決想表達而表達不出的內容,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對于激發幼兒興趣也是很重要的,在評價幼兒作品時可以經常給幼兒一點小小的獎勵,如:在畫面上畫個小鳥,貼個小花等,每當幼兒得到獎勵時,會高興地拿著自己的作品自我欣賞一番,在他們看來,得到老師的獎勵就是得到了最高的獎賞,也是對自己作品的肯定,因而對繪畫充滿自信,由于經常得到全面肯定,漸漸地,幼兒不害怕繪畫了,落筆大膽了,對繪畫有了初步的興趣。
二、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讓幼兒能夠畫出自己喜歡的畫。
光有繪畫興趣,沒有繪畫技能,幼兒就表現不出自己所認識的生活 ,因此對小班幼兒來說,傳授簡單的繪畫技能必不可少。
1、采用游戲的方法。
(1)涂色游戲:涂色游戲就是教師畫好物體形象的輪廓,然后在輪廓中涂色,激發幼兒對色彩美的感受。如:請幼兒涂紅蘋果等
(2)添畫游戲:添畫游戲就是教師畫出一副圖中的主要形象,然后請幼兒添畫一些輔助物。如:教師在紙上畫出動態不一的小雞的形象讓幼兒添畫“小蟲子”“點小米”或畫“籬笆,小草”,教師畫美麗的金魚讓幼兒在金魚嘴的前方添畫水泡等。 讓幼兒主動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和顏色。
2、開始教幼兒畫畫時教師要結合日常生活中喜愛的事物,選擇外形可以概括成點、線的物體為內容,如用點畫“飄落的雪花”、用短線畫“綠綠的小草”、用圓畫“蘋果、氣球”等。圓是繪畫活動中最早的圖形,畫圓圈時,幼兒往往急于將起點和終點合攏,因而不容易成功。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邊畫邊說:“圓圓慢慢圈起來”。又如:畫葡萄時一邊畫一邊說:“一個小圓,三個伙伴,許多小圓靠一起,變成葡萄一串串。”這樣可以增強幼兒的印象和興趣。
3、使用幼兒熟悉的語言,如把豎線、橫線比喻成木棍,豎線比喻成木棍站立,橫線比喻成木棍睡覺,弧線比喻成木棍彎腰。講時掌握幼兒的語言特點,幼兒喜歡用重疊詞。因此,在講形象特征時多采用重疊詞,如講鴨子畫法時可以這樣說,圓圓的頭,扁扁的嘴巴;蘋果,圓圓的蘋果;熊貓的身體是胖胖的;大象的鼻子是長長的;紅紅的太陽;綠油油的草地等。多用重疊詞,就能加深幼兒對形體特征的印象。
4、用擬人夸張的手法進行教學。把要畫的內容編成一個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邊講邊畫,傳授簡單的繪畫技能。
5、多畫多練是提高幼兒繪畫技能的主要途徑,除了每天繪畫教學活動外,還可利用區域活動中的繪畫角,扮演小畫家,引導幼兒參與到繪畫活動中來,教師為幼兒提供紙和筆,供幼兒自由涂畫,并以參與者的的身份與幼兒一起畫畫,這樣就會大大的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活動方案,開展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鼓勵、肯定幼兒
幼兒園的備課不僅要設計好活動方案,還要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所以,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設計了在玩中觀察--在情景中產生興趣--在活動中思維想象--在鼓勵中創造表現的活動模式。比如,為了讓幼兒學畫短豎線,我們設計了可愛的小白兔,請你來做客的活動:先組織孩子們到草地上玩,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軟,通過觸摸小草來觀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觀察。然后,在室內設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簡潔、明了地向幼兒提出要求,激發他們的作畫愿望,既在情景中產生興趣。接著在幼兒作畫過程中緊緊圍繞情境表演向幼兒提出要求。如草長的什么樣?它是什么顏色 的?如果你的草地鮮花盛開,小兔肯定會更高興等,以激發幼兒大膽想象,既在活動中思維想象。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體,又對有一定繪畫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最后給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畫時間。畫好后,將事先準備好的紙兔獎給孩子們,讓他們貼在草地上,并鼓勵他們:這片草地又多又綠,真好!瞧, 可愛的小兔來做客了!這些鼓勵能使幼兒積極創造、表現,而那些落筆膽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兒也會因此增強信心,既在鼓勵中創造表現。
小班幼兒受年齡的限制,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同時對一項單一的活動興趣不能持久。所以還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讓幼兒對繪畫活動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比如: “手掌印畫”、 “拓印圖形”、 “紙團壓印”、 “泡泡畫”,以及 “添畫、吹畫”等活動。我們把這些稱之為玩色活動。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觀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對色彩產生一種情緒表達的需要和欲望。
在繪畫過程中,幼兒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就需要我們老師做適當的引導和靈活的處理,在幼兒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幫助;在幼兒感到困難和乏味之前介入,避免幼兒產生畏難情緒。比如:在繪畫《毛毛蟲》時,王越小朋友平時聰明伶俐,畫得很快,然而毛毛蟲的身體卻總是畫成三角形,他幾乎沮喪了,嘟嘟嚷嚷說自己不會畫,準備放棄,看到這種情況,我建議他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畫的?他仔細看了看同伴的畫,得到啟發后,悄悄地走到我身邊說:“張老師,我慢慢地畫,毛毛蟲的身體就圓了。”說完后開心的笑了。
[關鍵詞]工筆花鳥畫;美術教學;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09)10-0115-02
工筆花鳥畫是中國畫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同時是民族傳統繪畫中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技法的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工筆畫藝術中,大多都選取形象俱佳、富有中華民族審美特征的動植物形象入畫。在技法上以線為主,以求真寫意為目的,用筆精細,造型嚴謹,具有裝飾意味。工筆花鳥畫是高師美術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工筆花鳥畫的審美素質,掌握工筆花鳥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目標。但是,高師學生在入學前一直學習素描、色彩等西方繪畫基礎,對民族傳統繪畫知之甚少,在接觸到工筆花鳥畫的時候,學生面對各種工筆花鳥畫技法往往無所適從。加之三年制高師美術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短,各種專業、公共課程學習任務重,在中國花鳥畫方面的課時量少,由于工筆畫的制作程序需要較長時間,故課時不足的情況在工筆花鳥畫方面最為突出。在有限的時間里,使繪畫基礎較為薄弱的高師美術專業的學生在工筆花鳥畫的學習上取得較為理想的收獲,并為日后在這一方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是高師美術專業教師努力的方向之一。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認識。
一、臨摹是學習工筆花鳥畫的基礎
臨摹是工筆畫教學中首要的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臨摹什么和怎樣臨摹,是需要教師認真考慮的一個問題,否則,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學生在剛剛接觸到工筆花鳥畫的時候,在豐富的技法和各種精彩紛呈的畫面之前,他們往往無從著手。所以,對于工筆花鳥畫的學習,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學習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臨本,掌握正確的方法。選擇了適合臨本,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才能使學習事半功倍。通過臨摹,讓學生理解原作的章法與色彩,學習前人的筆墨技巧和表現方法,熟悉與掌握工筆畫的繪制程序和技能技巧。只有先學習、掌握、繼承了前人的勾線技巧、設色技法、構圖規律之后,結合寫生和創作強化學習所得,為實現運用和發展傳統技法,能動地反映現實生活的目的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要指導學生在臨摹上狠下功夫。初學者應以選擇技法基礎、內容簡單的繪畫作品作為臨本,由淺入深,不能選擇技法復雜的現代工筆花鳥畫作品為臨本。優秀的臨本很多,傳統臨本如五代時期徐熙的《豆花蜻蜓》,宋代、崔白的《寒雀圖》,南宋李迪的《雪樹寒禽圖》、《雞雛》等,現代陳之佛、于非、金鴻鈞、俞致貞等的作品也是比較好的學習范本。初學時不一定臨摹完整的作品,在給學生授課時,要求他們只臨摹局部,待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基礎稍好之后再臨摹整體。這樣學生容易靜下心來較快掌握。
二、通過寫生為工筆花鳥畫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工筆花鳥畫是以自然界的花卉和禽鳥及其生存環境為創作題材的,要描寫刻畫這些生靈,就要求我們到生活中尋覓它們的蹤跡,搜集它們的形象,體會其中的情趣。所以,寫生是走向創作的第一步,這也是工筆花鳥寫生課的重點所在。從歷史上看,中國花鳥畫寫生蔚然成風,代代相傳。凡有成就的畫家,無不注重寫生,他們的成功之作,也無不是從寫生中產生。五代時黃簽在壁畫中畫花竹和稚雞,飛鷹見了都想去飛捉,這不能不說已達到了“和生者畢肖”的程度。從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珍禽圖》中,我們也能見到他精湛的寫實能力。
寫生的過程是在自然感悟中對傳統的一種升華和再造,對固有程式和模式的一種突破和重組,是對傳統的一種發展和突破。老師要引導學生以自己獨特的眼光和視角去發現那些自然界中不曾被人發現的美,那些不起眼的、容易被人忽略的東西,去表現那些傳統畫冊、經典、博物館中看不到的事物,小題材可以表現大思想。通過寫生使學生由感性認識轉變為理性認識,再升華到帶有主觀意念的藝術形象,為工筆花鳥畫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完成從臨摹到寫生再到創作的轉換
在學生大量臨摹后熟悉了各種技法,通過寫生積累了一些素材之后,課程的后期進入了創作階段,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循序漸進地按照如下步驟進行訓練:參照寫生整理畫稿,按折枝花卉、小品構圖的形式進行勾填設色,完成畫作;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參考寫生畫稿,按全枝構圖的形式進行勾填設色,完成畫作;自選材,自命題,形式和表現手法自定,進行工筆花鳥畫創作;指導學生也可以參照所拍的照片進行加工調整以構成完整的畫面,引導學生在畫面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以及想要表達的意境,選擇適合、恰當的表現技法,通過制作達到理想的畫面效果。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自己的創作作品,并在創作過程中獲得身心的愉悅和強烈的成就感,使學生逐步掌握工筆花鳥畫的創作過程和方法,從而提高其創造能力。
四、加強理論基礎知識和傳統文化修養
一些學生對傳統的理解和學習存在著嚴重的斷代,一方面是對國學和傳統知識的缺乏,一方面是外來因素的干擾將中國畫的傳統體系沖擊得七零八落。對傳統文化的研究是工筆花鳥畫教學的一大利器,正如傳統畫論是中國畫教育的重要一環,教師的傳授分兩部分:一教畫理,二教畫法。中國畫的最高旨意應當是“道技合一”,工筆花鳥畫教學更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必須把傳統文化、時代精神、現實生活三者有效地結合起來,“筆墨當隨時代”,要具有現實觀照的藝術涵養。
中國哲學、中國美學、中國古代畫論是中國畫理論建設之本。美術教育是文化教育,因此,我們培養的不是能工巧匠,而是文化人。目前,全國高師美術教育都有向專業藝術院校看齊的通病,這其實是片面的教學觀。它首先忽視了理論教育的地位,美術教育只是做表面文章,學生畢業前最重要的是舉辦一次畢業創作展,而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人品、學識、綜合素質等和師范關系最密切的因素則被忽視了。這種教學方式和教學目的只是片面追求技法提高的短期效益,而沒有遵循美術教育的規律,更沒有把握住高師美術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因此,筆者認為在三年制高師美術教育的工筆畫教學中,要加強中外美術史、美術概論的教學,還要加強中國畫傳統和現代美學以及傳統和現代工筆畫欣賞教學,而且隨著學生由低年級向高年級的發展,理論教學要不斷升級,學術層次要深入發展。譬如從對傳統工筆畫的研習到現代工筆畫的創作,要特別對工筆畫裝飾性、色彩規律和構圖形式加以研究。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工筆花鳥畫的興趣和愿望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信息和繪畫素材,從而優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繪畫能力的提高。講授工筆花鳥畫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特色時,可利用網絡資源中有關工筆花鳥畫的圖片投影在銀幕上進行分析、講解。教師可搜集整理工筆花鳥畫的豐富資源,制作精美課件,一面演示一面講解,增強形象性和趣味性;還可以到廣闊的生活中去擷取繪畫的素材,自然界中的花鳥樹木、生活場景等等,都可以在寫生的同時拍成數碼照片,在多媒體上演示,師生共同探討,理出一條生活―素材―創作的思路,充分調動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再者,教師可將自己的工筆花鳥畫作品拿來讓學生近距離欣賞,結合作品向學生講述創作時的想法、目的、制作技法等,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欣賞工筆花鳥畫、了解工筆花鳥畫、感受工筆花鳥畫,從而激發起學習工筆花鳥畫強烈的興趣和欲望,形成強大的學習動力。
工筆花鳥畫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著大量傳統文化的元素,這些元素有育人的功能。結合高師美術教育的整體效應,我們不但要教會學生掌握工筆花鳥畫的基本技法,更要通過這門課程的教學,使學生領會傳統文化的精髓,提高藝術審美力,加強人文修養,弘揚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李楨孝.工筆花鳥畫技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26~33.
[2]李文絢.對傳統工筆畫的傳承與超越[J].美苑,1998,(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