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5 03:56: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成本管理本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參加工作近年,由于各級組織的培養教育,領導和同志們的提攜幫助,加之個人不懈努力虛心學習,我的政治覺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業務水平有了不斷的提高,綜合素質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下面將近年來的主要工作情況述職如下:
一、從事經濟工作的基本情況
我于年月重組時,調任廠計劃財務科科長,從事廠計劃財務科的全面管理工作,經過廠領導指導,同事們的幫助,我很快挑起了全廠計劃和財務部門管理的這份重擔,不僅圓滿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從經濟上保障了采油三廠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保證了經濟的安全。本人多次被評為廠級先進工作(生產)者,年被評為油田公司經濟工作先進個人。所在財務科多次被評為廠級先進集體、油田公司會計核算先進單位。
二、從事經濟工作的學習情況
較大跨度工作崗位的變動,給了自己較大的壓力和學習的動力。從事經濟工作以后,自己始終重視不斷提高政治素質、業務素質,特別是經濟管理的學習。1992年9月-1995年7月參加寧夏自治區黨校經濟管理大專班學習,獲得經濟管理大專文憑。年-年參加了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習,獲得工商管理碩士文憑和學位。2003年開始參加行政管理專業自學考試,2006年獲得行政管理本科文憑。同時,還多次參加了財務管理、經濟統計、會計集中核算、內部控制、財務管理高級研討以及不斷的自學等。通過不斷地學習,使自己在經濟理論以及經濟管理實務等諸多方面有了比較扎實的基礎,促進了在經濟管理中的得心應手,確保了各項任務的完成。
三、在經濟崗位上的理論成果
重組改制以及世界經濟的不斷變換,給我們石油單位的經濟工作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促使我們不得不不斷地進行創新。
我提出并設計了采油廠“三D”精細成本管理模式,提出了健全成本管理的組織、制度和考核三個成本管理體系;縱向、橫向、時間“三維''''分解成本;構建作業區、機關及輔助單位和專項費用三個標準成本管理模式等比較完整的適應采油廠成本管理的具體措施。
提出加強成本過程管理的財務監督委派、內部審計、第三方監理、后評估、成本日報監控等一系列措施,并親自編寫了落實這幾項措施的有關制度、規定,使這幾項措施在成本過程控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提出采油基層單位崗位量化考核的思路,親自到靖三聯現場寫實,提出了崗位量化考核表的基本框架格式及考核辦法的基本框架,促進了崗位量化考核的順利開展。
多次到五里灣第一作業區指導作業區內部模擬市場的試點,提出了采油作業區內部模擬市場的框架及建立運行機制的思路,保證了試點的成功。
提出了成本管理要由成本節約型向成本避免的轉變、“學會花錢為省錢”以及經營工作要與生產、科技、改革、管理緊密結合等成本管理的思路,拓展了成本降低的空間,促進了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出了加強成本要素主要項目精細管理的思路,親自編寫了材料、電、井下作業、運費四個成本可控度較大成本項目精細管理的指導性意見,使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全面組織了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提出并參與了采油作業區內控體系的建設。多次組織了內控測試,促進了內控體系的執行有力。特別是采油作業區內控體系屬中石油首家,得到了股份公司的好評。
組織參與了標準成本體系的建立,形成了涵蓋全廠的完整的標準成本系統,并順利實現了上線運行,為進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定位應區別于學術型本科和高職專科,學術方面應低于前者,動手能力方面高于兩者。培養目標應為面向大中型用人單位一線會計崗位,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基本素養,會計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職業技能突出,綜合素質高的本科層次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1.1重視職業道德和基本素養教育
會計信息失真對社會的危害性有目共睹,誠然有多方面原因造成,但會計從業人員自身職業道德的缺失無疑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作為培養一線會計崗位人才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牢記“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使命。
Office辦公軟件在工作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會計人員經常利用辦公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然而很多會計專業大學生基本的操作都不熟練,因此有必要開設Office辦公軟件操作這門課程以提高其基本技能水平。我們國家是禮儀之邦,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現代大學生的禮儀素養并不樂觀,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不僅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能,儀容儀表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同等重要,因此有必要開設商務禮儀與溝通課程以提高其基本素養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大學生讀書越來越少,語言寫作能力日漸衰退,雖然校內實踐環節需要提交實習實訓報告及撰寫畢業論文,但抄襲現象嚴重,因此有必要開設財經應用文寫作這門課程以提高寫作技能水平。
1.2三證融合,以證促學
雙證融合的概念在高職院校中已經提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要體現較強的理論水平必須加一證書即畢業證、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證,三證融合。在教學環節中,必須把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助理會計師證納入培養方案,作為必修課程配以相應的學分。在校學生只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和助理會計師證書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也才有可能獲得畢業證。
具體實施方案如下:大一下學期或者大二上學期集中培訓學生,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大二下學期集中培訓學生參加助理會計師考試。這種模式對學生和老師均提出較高要求,教考分離,教學難度大,任務重,壓力大,因此有很多人持反對意見,但筆者所在單位經過幾年的運行,只要教師認真負責,加之良好的學習氛圍,一次性通過率非常樂觀。這兩項證書在一定程度上即檢驗了教學水平又能反映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也為后續開展實訓環節做好鋪墊。
2.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是確定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問題,它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以及培養模式的設計起到決定性作用。
2.1財務分析能力
財務業務的賬務處理屬于事后核算,是對企事業單位經濟業務活動的專業記錄,對企事業單位而言,其更關心如何通過對業務的分析調整,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相當部分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在經過財務工作的鍛煉后,進入到財務分析崗位,分析企事業單位成本費用的變化趨勢、收入的環比變動等情況,為企事業單位進行成本控制、進行企事業單位的發展戰略確定奠定基礎,這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要注重財務分析能力的培養。
2.2財務決策能力
根據調查,有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經過工作的鍛煉,逐步成長為中小型企事業單位的財務總監,需要處理單位資金的籌集活動、進行資金投放的考量、單位經營業務調整與否的決策、利潤分配比例和分配方式的選擇。不同的籌資方式,企事業單位要付出的代價是不同的,引起的經濟后果也不盡相同,企事業單位要做出最有效的判斷。同樣,資金投放的選擇、經營業務的調整考慮、利潤分配方式和比例的決策,都會影響到企事業單位的價值。因而,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培養時要關注財務決策能力的培養。
2.3信息處理及溝通能力
大部分企事業單位在財務工作中都使用了ERP系統,用人單位需要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具有現代化的信息加工整理、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崗位競爭力。
3.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課程合并
3.1課程內容的設置
首先,基礎內容是課程需要講述的首要內容,需要進行成本管理會計目的的講述,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利用成本管理會計方法為企業制定戰略決策提供信息服務。其次,需要將成本核算當成是課程的第二部分內容。在這部分內容中,成本核算和產品成本計算將成為核心內容,需要對成本管理會計概念、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以及生產成本費用核算方法等內容進行講解。再者,成本管理內容應該是課程的第三部分內容,需要將成本核算產生的信息當成是核心研究內容。
3.2課程教材的設置
從長期發展角度來看,教育部應該組織相關單位和人員進行會計系列教材的編寫,從而為課程教學提供服務。但是,為了避免各高校出現教材重復和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各高校應該避免自行進行教材的編寫。
一、會計論文的現狀
目前我國會計論文主要分為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學術論文又稱科研論文、研究論文、專題論文,是會計學界和從事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及科研人員總結科研成果,送交國際、國內學術刊物、學術出版社或學術會議發表或宣讀交流的論文。
畢業論文主要是指學位論文。在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畢業前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親手完成論文寫作。學位論文是各類畢業生或同等學歷人員為申請授予相應學位而寫出的論文,即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等。對于學士論文,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基礎知識技能,解決不太復雜的課題;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要求能夠充分地反映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對研究課題要有一定的見解;對于博士研究生論文,則要求反映作者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在該學科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在理論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創造性成果,對會計學科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外,畢業論文還包括在我國接受高等專科教育財經類學生的畢業論文。
二、會計論文作用和特點
(一)會計論文的作用
1.會計論文的寫作是會計研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會計研究的必要手段。隨著我國會計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發展,廣大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及會計學者,緊密結合我國會計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圍繞貫徹執行新《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通過撰寫會計論文,對企業會計制度轉軌和企業改革(如兼并、破產、關閉、出售、公司制改建、債轉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業集團)中的財務管理、資金成本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等方面,以及會計新領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環境會計和社會會計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2.會計論文是總結會計經濟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發展會計理論,以指導會計實踐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國,有上百家財經類期刊刊登會計論文。中國會計學會秘書處為了總結前一年度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每年還組織前一年度會計學論文評選活動,并將獲獎論文匯編成冊出版,由此激發了廣大會計工作者進行理論研究的熱情,推動了會計理論的發展,并以正確的理論支持和指導會計改革深入進行。
3.寫作會計論文是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是考核會計專業人員和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等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
(二)會計論文的特點
1.學術性。學術性即科學性,是指在論文中所表現出來的系統、嚴謹的理論體系。會計論文的學術性不僅表現在應用價值上,而且表現在理論價值上。主要表現為:
會計論文的寫作目的是建設與發展會計學科領域,描述會計經濟活動中某一新的現象、新的發現,對會計學科的發展具有實踐上的價值;
在理論上,對新的發明和創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通過嚴密邏輯推導,求得規律性認識,豐富原有理論體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論體系。
關鍵詞:管理會計;實踐運用;理論研究;變革
審視管理會計在理論研究和實踐二十年來的進展,不難發現,其應用效果遠遠落后于其理論預期。的癥結在哪里?這種現象已引起會計理論研究工作者和會計實務工作者的極大困惑。究竟是理論上的扭曲?抑或是實踐上的失靈?還是認識上的模糊?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在對管理會計現狀的考察基礎上,著重闡述以下兩個評價:(1)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用非所書”(“書”指現有教科書構成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應用局限于個別行業和,缺少拓展空間;(2)管理會計在理論研究上“書非所用”,熱衷于紙上談兵,缺少實用價值,難以創新。
一、 對管理會計在實踐運用的基本評價
1. 管理會計在實踐中的運用狀況
單就管理會計所囊括的各種看,其中一些方法可追溯至“泰勒”式管理。如果從我國算起來,也可追溯至五十年代初“鞍鋼初軋廠的班組核算之前。”(楊繼良語)。可以認為我們今天講的管理會計,就是過去“生產+核算”模式,這種模式與“成本管理”有著基本一致的含義,如果僅就這個層面上說,管理會計的應用在實踐上不僅有悠久的,也有普遍的推廣價值。但它與我們今天所指的管理會計所言及的盈虧平衡點、訂貨批量、回歸預測法、貢獻毛益法等等方法已經大相徑庭了,而這些新方法在實踐中究竟有多大用處呢?楊繼良同志曾就“經濟訂貨批量方法不能確定每增加一個定單金額增加多少成本”和“回歸方法在實務上不能用于成本分離”這樣兩個問題詢向美國三位會計教授,他們“其中一位教授在辦公室里坦承上述兩個方法,實際上幾乎無法應用,只是讓學生有一個理論概念。其它兩位教授,則‘王顧左右’了”。①這的確是對管理會計的一種嘲弄。筆者多年來指導自學本科畢業論文,曾向來自實踐第一線而又有理論基礎,勤奮好學而又善于思考的考生作過調查,他們幾乎眾口一詞認為管理會計派不上“大用場”,筆者也曾向多位企業家作過調查,他們一致認為“成本管理”很重要,只是苦于方法難尋,這說明管理會計的方法實際“很不上路”。楊雄勝同志一針見血指出,“正視我國管理會計現實,人們要么探討一些所謂的基本理論,給人們隔靴抓癢的感覺;要么介紹一些所謂前沿,使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羅列一些具體問題,找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則性的改進建議,只能供人‘一次性’消費;要么沉溺于數量技術,在一些不切實際的假定下,構造幾個‘貌似天仙’,但不食‘人間煙火’的模型”。①現狀就是如此。我們承認在我們現實的經濟生活中,確有能創造出富有經濟效益的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在冶金行業中,已形成群眾路線為特色的企業管理和成本管理方法。諸如五十年代鞍鋼“班組核算制度”,六七十年代冶鋼的“五好小指標競賽”,同期鞍鋼、本鋼、馬鋼推行的“內部利潤制度”,八十年代首鋼“包、保、核”為基礎的層層承包做法,九十年代邯鋼的“模擬市場,成本否決”。上述各種卓有成效的方法如果勉強納入管理會計方法(“群眾路線”方法就難能說是管理會計方法),那么這些方法也只限于冶金行業,而其他制造業和化,還鮮有類似的系列方法。同時我們還看到即使在冶金行業,各個企業在加強“成本管理”中也有自己的成本管理特色,邯鋼就提出“煉鐵學馬鋼,煉鋼學鞍鋼,中板學濟鋼,軋鋼學唐鋼;主要指標學安鋼,利用系數學濟鋼,矩形坯學首鋼,爐齡學萊鋼”,這就表明成本管理不能形成模式。同時我們還發現在冶金行業的企業能夠推行豐富多樣且具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也有其產品的特殊性,因其產品功能、規格、樣式比較一致,產成品便于比較,成本也便于比較。而在制造業,特別是產品功能差異大,質量規格多樣性情況下,就難以有特色的成本管理方法。家電業和生化業等含量高的行業以及行業運用管理會計方法就更是寥若晨星了。可見管理會計在二十年來,雖有管理層大力的鼓與呼,理論界的捧與吹,但在實務界鮮有進展,是因為管理會計的方法論只能區限于個別行業和個別企業。象邯鋼的“市場模擬,成本否決”之類生產管理方法能否牽強附會到管理會計方法范圍去,是很值得商權的。我們不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都納入到管理會計的范圍內來,把明顯失敗的方法都推到非管理會計的區域去,這樣做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2. 管理在實踐中失靈的成因
管理會計在實踐中難以得到廣泛,既使有所運用,其效果也不是非常明顯,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在會計組織機構設置中,由于管理會計的職能部門和專職人員缺位難以組織運作,同時它自身既定的作用,形成有它無它無所謂這樣惡性循環;二是在管理會計提供的中,其抽象的數量模型反映不了客觀實際的需要,方法抽象,基本資料難以籌集,這是由于其體系不完善而造成的。
首先從第一個原因看,會計工作與審計工作、統計工作一樣,是一項應用性很強的工作,其業務活動的開展,必須有專門的責任機構和責任人員承擔,才能卓有成效的開展業務活動,財務會計工作就是如此。在中,財會、統計、審計都有實實在在的職能機構和專職人員。但是縱觀管理會計的機構設置和專職人員的情況,從現有掌握的資料來看,全國幾乎還沒有一家企業能這樣做。在全國500家大企業里,也沒有把管理會計工作看得很重要,這表明我國對管理會計業務活動的開展在企業中還幾乎處于空白狀態。即使在個別企業對管理會計進行一次性運用,也是把各項任務分解到有關職能部門去承擔,把預測職能分配給統計部門,把計劃職能分配結業務部門,把預算職能分配給財務部門,把決策職能分配給決策當局,把控制職能分配給生產或施工部門,這就把原本連續系統完整的一項活動割裂得七零八碎,降低了各項職能應有的效果。各部門把承擔管理會計所分配的相應任務,也看作“苛捐雜稅”和額外負擔,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很容易想象其最終的效果。
其次,管理會計在實踐中不能得到發揮,不被人們所重視,還由于其抽象數量模型方法所造成的。抽象數量模型方法適于做一般性的,提供解決的思路,而不是具體的運用,特別是解決活動中的某一具體問題,單純用數量模型的方法去解決是注定要失敗的,需要結合經驗方法,更需要善于觀察思考的方法,但是現實中的人們經常采取“機械主義”和“拿來思想”,照套公式,照填數據,歪曲了數量經濟模型的本來用意。之所以在管理會計肯定抽象的數量模型,是提倡由數量模型所倡導的理論和思路,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外要否定的是不少數量模型往往把事物本質屬性扭曲了,為模型而模型,而不是為解決問題而模型。舉一簡單事例,管理會計介紹一種直線回歸預測方法,它需要大量的數據,通過復雜的才能求出未知參數b。而b計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其一階導數等于零時有極小值,并建立標準方程,這需要高等數學知識,經過如此兩彎三繞最終人們就不知道b的基本內涵了。實際上它的本來意義就是一個平均增加量,如果用小學三年級的平均數方法求解b,含義既明確,計算也簡單,運用意義也直觀,而兩者計算結果可以說相差無幾,而管理會計取難而棄易來建立數學模型值得嗎?所以說象回歸方法這些“貌若天仙”而不食“人間煙火”的模型充斥在管理會計中真是有害無益。可以認為,數量模型,它對純經濟學這樣抽象的理論學科來說,使抽象的直觀了,確實是一種進步;而對管理會計這樣具體的應用學科來說,使明確的事物變抽象了,確實是一種退步。可以設想,我們能用幾個模型去解決財務會計的核算嗎?它只會造成會計工作的混亂。
二、 對管理會計理論價值的基本評價
1. 管理會計從其會計學科地位上看,它是不能與財務會計相提并論,而去占有會計兩大領域其中之一的。從某些層面看,管理會計的失敗,其中一點就是過度拔高了其學科地位,從而失去了人們的信任而導致運用的失敗。無論從管理會計的形成的淵源和現存的內容構成來看,它就是成本的制訂和成本控制,也即成本的管理。而成本的管理,自新建立以來,一直做為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的,其理論研究也持續不斷地進行著,可以說成本管理工作既有著深厚的傳統,也有著廣泛的基礎。但是由于后來“食洋不化”,在沒有弄清“管理會計”的“根”和“本”是什么的情況下,一舉將其提高到與其不相稱地位,從而使“管理會計”的邊界越拓越寬,最后使理論工作者和實務操作人員對它感到莫衷一是,搞不清它“是什么”,也搞不清它如何成為“兩大領域之一的”,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它“迄今使人感到內容上變幻莫測,方法上復雜多變,應用上曲折艱難,均蓋源于其理論體系上的匱乏”①和混亂。說得嚴重一點,正是管理會計的引進,削弱了人們對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視和注意力集中,使得成本管理研究停滯不前。《會計研究》雜志于1995年組織的珠海“遠方杯”和1999年組織的“金蝶杯”管理會計有獎征文,從所發表的全部論文中看,單純討論成本管理題目的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說明了人們對管理會計已有了理性回歸,集中討論其“成本”這一根本問題,這肯定會產生積極。同時我們也看到在管理會計專題的征文中,還有不少涉及財務管理(如1999年第9期《成熟期企業并購戰略》),生產管理等習作,這也說明人們對管理會計在認識上還存在很大混亂,同時也分散了對“成本”這一根本問題的深入討論。至今為止,人們對管理會計的基本問題還說不清楚,造成了思想、認識、學術上的混亂,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例如人們津津樂道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十大不同點,它既不能反映會計研究問題的主流,也不是會計理論所闡述的基本問題,匆忙就得出兩者并列為會計二大領域的結論,事實是至今人們也沒有看到它怎樣與財務會計并列的。它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運作沒有也不應該占有現代會計兩大領域之一的地位。
2. 管理從其體系上看,部分內容脫離了“成本”這一主導線,從而使其內容體系顯得很不系統。如上所述,管理會計的根是“成本”,幾乎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成本會計是管理會計的雛形”。(朱海芳《管理會計學》),無非管理會計側重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成本計劃(預測)、成本決策(制訂)、成本控制,而成本會計側重成本事后核算,這一點應該是非常明確的。如果現有的管理會計體系沿著“成本”這一主導線沿伸下來,無論在系統性,還是在邏輯性,以及深入性方面都會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在大家認可的體系中,硬要把屬于財務管理內容的投資決策,全面預算等內容穿插于進去,從而在內容體系上顯得很雜亂,并且模糊了管理會計的本質屬性,造成了思想上一定程度的混亂。
3. 管理會計從其論體系上看,它并沒有形成獨特的方法論。在方法論體系中基本按照預測、決策、控制三大板塊安排的,實際上這些方法論是管的主體內容,另外管理會計還吸納了統計學方法、學方法(杠桿即彈性系數)、高等數學和初等數學方法,但它沒有像統計學那樣由統計調查、整理、分析組成系統方法論體系,也沒有象管理學那樣對預測、計劃、控制等方法論做出解釋,更沒有像會計學所形成的劃分科目、填制憑證、登記入帳、試算平衡、編制報表這樣嚴密緊湊的方法體系,更不用說會計學獨特的復式記帳(特別是“借貸”)方法所組成的平衡關系。所以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管理會計的方法論體系不能納入“會計”體系,它與“會計”核算的基本特點是格格不入的。撇開會計不談,人們對“會計”所形成的心理定勢,凡是學科的“會計”,包括會計、銀行會計、預算會計、稅務會計,都必須含有復式記帳方法,如果缺少復式記帳方法,一律不宜稱為會計。包括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它雖有五大帳戶,雖有資產負債表,雖有現金流量表,但由于其數據不是從借貸帳戶中取得的,只能把它劃入“統計”范疇。管理會計中由于沒有“會計”特有的方法,而在已有的方法中又顯得雜亂無章(特別是短期經營決策一章),沒有普遍推廣的價值,所以說它在方法論上也是不成功的。
4. 管理會計理論也處于幾度“夕陽”狀態。目前對管理會計有所研究的人員主要是來自高校教師(個別來自企事業單位),而這一部分教師也大多數不愿從事專職的管理會計講授,他們僅把管理會計的研究也作為一種業余愛好,難得有較深入系統的研究。以“中央財經大學為例,在過去八年間,每年約有25名經國家統考入學會計專業研究生畢業,而以管理會計領域作為畢業選題的每年只有1到2名,并且有幾年甚至無一人以管理會計為題做為畢業論文”①,這一數據基本體現我國各高校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的總體情況,也比較集中體現在較高層次上目前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狀況,即使我國管理會計最初熱心介紹和引進的學者,也開始轉移自己的研究方向,這都說明理論界對管理會計的由熱轉冷趨向。現狀如此,其理論研究出路,也是值得深思的。
三、 管理會計路在何方
管理會計的現狀已引起學術界和實務界的極大憂慮,它將如何發展也引起了理論工作者和業務工作者的極大關注。因此在基于以上兩個評價的基礎上,重點解決以下兩個方面,探索比較可行的出路。
1. 清理思想,強化管理會計的“管理”理念,淡化管理會計的“會計”地位。本文從來不想否認在中,加強企業的內部核算和成本控制是極其重要的,特別是在制造業和重工業加工業中,非常需要強化“成本管理”這一環節。實踐也證明,凡是堅持強化“管理”理念的企業,凡是把“管理”提高到非常重要地位的企業,無論市場有多少困難,也無論企業面臨多糟糕的環境,企業都能保持一種良好的運行狀態和較好的經濟效益。這就要求強化“管理”這一理念。“在我國解決管理會計應用的問題,既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論研究上,也不能滿足于成功案例的推廣上,更不是通過知識普及就能奏效的,而應從基本理念上提高管理會計應用實效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②在這里楊雄勝也特別強調“基本理念”,實際上也就是強調“管理”的重要性,具體而言就是強調要加強“成本管理”,例如像邯鋼所推出的“市場模擬,成本否決”所貫穿的基本理念就是強化成本的全員“管理”和全面“管理”,可見“管理”二字非常重要。
結合我國冶金行業成本管理的實踐,我們不難看出,在成本管理的各種中,內核就是“計劃”方法。包括標準(目標)成本的預測、制訂以及控制,實際就是對成本計劃的安排、執行和監督。像邯鋼的成本管理方法就是把成本用計劃指標方式分解到每個責任人頭上。所以說在成本管理理念下,就是要用計劃的方法組織活動,包括成本制訂計劃和執行計劃。改革以來,人們對計劃體制的種種弊端予以深惡痛絕,無疑是正確的,但這決不能否定“計劃”這種管理方法。計劃經濟屬于經濟體制范疇,計劃方法屬于管理科學范疇,但是在市場經濟形成的過程中,人們對“計劃”兩字諱莫如深。王斌同志最近在《企業預算管理及其模式》(1999年第11期)一文重提計劃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無疑是正確的。所以在企業中要強化“管理”理念,也要重視“計劃”方法,這樣做肯定是一種正確抉擇,肯定要比空談“管理會計”是兩大會計領域之一要有效果的多,肯定要比空談提高管理會計的地位口號而缺少落實措施要有明顯的效果。這也就是說要淡化管理會計的“會計”地位。
2. 端正名分,管理會計就是成本管理。
現有的管理會計只所以給人們莫衷一是的感覺,主要在于它的名不正,言不順,理不足。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對其體系徹底改造,使它回歸到成本管理這個范疇內。把管理會計原有的內容體系,分解到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兩個學科中去,把其有關職能落實到財務管理部門和成本核算部門去執行,從而解決管理會計在和實踐上的兩個誤區。分解的結果是讓管理會計“名亡實存”,在學科上使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的內容體系更加系統化,在實踐上解決管理會計有職能無機構、有任務無人員的虛置狀態。
因此讓成本會計去汲收成本管理相關內容,定名為“成本管理會計”或“成本會計與管理”,其研究對象就是“成本”,其研究內容就是成本核算、成本規劃、成本控制,也就是在原有成本會計的基礎上,汲收管理會計中所有與成本相關的內容,如成本習性、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標準成本、責任成本、成本控制。調整后的成本管理會計涵蓋了成本事后核算、事中控制、事前規劃這樣一個連續完整的過程,由企業中的成本會計核算人員承擔以上全部工作。
另外,把管理會計中出現與財務相關的內容分解到財務管科中去,如把管理會計中的資金預測分解到財務管理的“籌資管理”中去,管理會計的短期經營決策納入流動資產“投資管理”中去,管理會計的長期投資決策納入固定資產“投資”和資產(證券)“投資”中去,把預算控制納入到“損益管理”中去消化,因為籌資、投資、損益的管理以及資金管理都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這樣既合情又合理,因為經過這樣處理,就會使財務管理的籌資、投資、損益三大管理內容更加充實,更加系統。同時凡屬“資金”范疇,凡屬籌資、投資、資金分配的職能一律由財務人員承擔。如此對管理會計的分解,就達到了正名分目的。首先解決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內容交叉重復的;其次又克服了管理會計“空中樓閣”問題,解決了職能機構和人員配備的虛置狀態,保證管理會計原有的職能在實務中得以延續和開展。對管理會計的趨向,是會計理論中迫切解決的問題,宜早不宜遲。如何解決固然存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情況,但是需要正本清源,從根本上徹底解決管理會計在理論和實務之間嚴重背離,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管理會計的態度,不應堅持“全部拿來”,要堅持“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的價值取向。包括管理會計發詳地美國著名的會計學教授約翰遜和卡普蘭也認為“現行的管理會計體系應該有一個根本性的變革”①。改變舊有的觀念,這里存在著“理論唯上”還是“實踐第一”的觀問題,不同的哲學認識會有不同的出發點和不同的結論,本文的結論是:
第二作者:陳巍 (1989-),四川 ,漢,鄭州大學 水利與環境學院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 本科在讀;
摘 要:這是一個信息網絡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建筑行業也必須實現信息網絡化。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價格因素越來越成為業主選擇承建商的最重要因素,“合理低價”的中標原則對施工企業項目成本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信息網絡系統化尤見重要。本文從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難點分析入手,提出運用管理信息系統在項目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運用項目成本管理軟件進行項目成本控制的操作流程和重難點。
關鍵詞:信息網絡化 施工項目 成本管理 控制流程
我們正處在經濟形態急劇變化的“新經濟”時代,作為“新經濟”時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網絡化”,企業將加大應用信息技術的力度.廣泛采用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的各種管理技術和決策手段。良好的企業社會信譽和施工質量無疑能為施工企業承接工程帶來優勢,但這些在充分競爭的建筑行業里依然不能決定一切.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價格因素越來越成為決定業主選擇承建商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怎么降低項目運營成本,加強項目成本管理以增強競爭力是目前施工企業項目不得不深思的問題。
1.工程項目成本管理及控制的難點
在施工企業中,由于體制、激勵機制、項目地域分散及人力資源等原因,項目成本管理及控制一直不盡人意,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1)施工項目地域分布跨度大,施工周期長,公司很難全面地、及時地對項目的成本管理情況有清晰的監控。
(2)項目成本涉及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進度計劃、合同管理、材料費用、機具費用、人工費用等。而一項工程材料涉及的品種、規格上百種。材料管理的數據量非常龐大、復雜,大量的材料計劃、驗收單、調撥單在傳統的項目管理中需用手工操作,工作量非常大,核算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都無法滿足工作的需要。
(3)項目經理及施工員對成本管理的意識參差不齊,項目施工的設計變更、施工變更等可變因素多,造成公司甚至項目部對成本控制的力度及效果不盡人意。
(4)由于體制和激勵機制等原因,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使得機會主義者有生存的空間,從而加大了產生道德風險的可能性。一些項目經理在成本管理中控制不力甚至人為加大項目成本。
2.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系統的應用及其控制流程和系統結構
信息網絡化的中擊,不僅大大縮短了信息傳遞的過程,使上級有可能實時地獲取現場的信息和做出快速反應。并且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削弱了信息不對稱性,從而對中間管理層次形成壓力。為更有效地控制項目實施成本,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企業競爭的價格優勢,在項目成本管理中引入管理信息系統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在國內,已有很多企業在項目成本管理運用管理信息系統。目前,很多公司已在項目管理上全面推廣實施《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系統》軟件。該軟件將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進度計劃、合同、材料、機具、人工、分包、費用控制、財務監控等各項管理資源集成起來有機地整合在一個系統中,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對施工項目的成本進行全過程的及時核算與控制,使施工項目成本始終處于受控狀態。通過運用該系統,施工管理人員可隨時掌握項目的成本信息,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目的。
①工程項目成本管理流程。項目部借助成本管理系統軟件對施工過程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現場管理費和其它費用的產生過程進行計劃、控制、核算、查詢和分析。通過計算機網絡將各個獨立環節聯結起來,最終匯總到項目部。
②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系統結構。項目部首先根據預算書和施工進度計劃制定產值計劃,然后根據產值計劃制定成本計劃。在施工過程中,根據費用類別的不同分別進行控制。當工程進行到一定時期.依據本階段項目實際產生的成本項!fl進行核算。當核算完成以后.將對項目成本核算結果進行分析以確定本階段成本控制的成效。并與項目實際產值進行對比。
3.針對個別難點的淺析
在工程項目成本管理中各種費用成本的管理是其中一大難點,針對這一情況可將工程項目成本分為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其他直接費和管理費五大類,具體各項包含的內容如下:
1)人工費:a 工人工資、獎金;b 工人福利費;c 工人勞保用品購置費。
2)材料費:a 大型材料費;b 附屬工程材料費;c 計日工材料費。
3)機械費:a 機械設備折舊費;b.維修保養費;c 燃料動力費;d機械設備租賃費;e 安裝調試費。
4)其他直接費:a 工人派遣費;b 設備派遣費;c 施工便道、便橋費;d 場地租賃費;e 分包項目工程費;傍斟電工程費(可細分為:雨季施工增加費、夜間施工增加費、行車干擾施工增加費、安全文明施工增加費、工程環境保護費);g 臨時設施費;h 施工輔助費(可細分為:小型機具費、儀器費、檢驗試驗費);i 工地轉移費;j 辦公車輛購置使用費;k 工程保修費;l 業主和監理費用。
5)管理費:a 管理人員工資、獎金; b 管理員福利費;c 管理人員伙食費;d 管理人員派遣費; e 管理員保險費;f 其他人員費用;g 辦公設施及日常支出;h 員工日常生活費用;i 差旅交通費;j 固定資產使用費;k 工程全險保險費;l 財務費用(含匯兌損失)。
各成本項目構成明確后,需要進行數據編碼。即:將結構化數據中涉及到的各種科目按一定標準和規則統一編碼,以便分類匯總及查詢,并有利于不同部門在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對同—信息進行溝通。成本項目的編碼后,需要逐條逐目的將各種數據錄入結構化的數據庫,使分類數據得以核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數據錄員將前期工作所完成的工作成果輸入數據庫中的相應位置,使其迅速產生相應結果。成本管理部門可根據實時化的核算結果分析成本波動原因,并準確、及時、有效的傳遞給決策部門,供決策部門制定相應的決策。
4.工程項目成本信息化管理的意義
1)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對已完工項目的成本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有利于不斷改進企業的管理水平,還可以為今后的工程投標或實施提供有效的參考。
2)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可靠依據。項目管理者能夠同居可靠的資料,迅速、準確地做出施工管理過程中的決策;而企業管理者也可根據這些資料信息判斷項目管理班子水平的高低。
3)提高管理效率。成本信息資源共享,大大降低了現場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工作準確度提高,出錯率降低。現場管理員也有更多時間與業主溝通,做好服務,提高業主滿意度。
4)使工程竣工結算更加及時。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準確、及時的統計施工成本資料,在工程結尾時方便快捷地整理竣工結算資料,徹底改變以往工程完工后結算拖沓現象。
5.結語
信息技術的應用摒棄了傳統成本核算中一些繁雜的手工勞動,提高了成本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也突破了空間限制,消除由于空間隔閡造成的溝通阻礙,使企業能夠迅速決策、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真正實現從源頭控制成本,從整體上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達到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目的。(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建坡 管理信息系統在工程項目成本管理中的運用[期刊論文]2011;
[2] 王東強,王志江《管理信息系統綜合評價》2000;
劉明輝教授治學嚴謹,開拓創新,打破“就會計論會計”的思維定式,主張采用多學科、多領域的多種方法研究財務、會計、審計問題,提出了許多新穎的見解。他的學術專長主要集中在獨立審計、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公司理財等領域。
在獨立審計領域,劉明輝教授是最早參與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準則研究與建設的學者之一。作為獨立審計準則研究的資深專家,自1994年加入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組以來,直接參與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第一至第七批共90余個項目的研究,起草和修訂工作,為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撰著的《獨立審計準則研究》《高級審計研究》是國內該領域主要代表作之一,他主編的《獨立審計學》《審計與鑒證服務》均為國內該領域第一部系統闡述獨立審計和鑒證服務的教材,主編的《審計》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國家級規劃教材的精品教材。劉明輝教授認為,建立和完善獨立審計準則是實現注冊會計師審計規范化、法制化、國際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審計準則的實質在于規范,審計準則對于保證審計質量、減少審計失誤、保護審計人員、為審計本身提供可信性等有其積極作用,也有其負面影響;制定獨立審計準則必須考慮經濟環境、政府部門、法律體系以及審計歷史等因素的影響,與審計環境相一致。
劉明輝教授在現代財務管理與分析領域頗有成就,先后發表、出版了大量著述,如《財務管理原理》、《企業財務管理》、《財務管理》《財務成本管理》《公司財務理論》(譯著)、《廠內銀行的理論與實務》等著作和論文,著重研究了財務管理理論與方法、企業經濟活動分析,財務報表分析等問題。劉明輝教授指出,會計報表是衡量企業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晴雨表,經濟活動分析是引導企業正確進行經營決策的信號彈。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企業經濟活動分析應不斷加強預見性、及時性、全面性、針對性和科學性,財務分析要向制度化、系統化、電算化和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論文摘要:高校內部審計的成本控制是以最小的審計成本為目的,通過資源合理配置的一種內部控制手段。由于審計的成本控制涉及到資金、人力和時間三方面的成本,三者間的關系也錯綜復雜,因此成本控制方面難免會出現問題,影響整個內部審計的順利進行。本文以高校內部審計的成本構成為分析對象,站在整個學校成本管理的角度上進行審計成本的分析,以提高高校內部審計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一、高校內部審計成本控制的問題
1.成本預算管理不規范
高校總成本要求每項成本都不能夠單獨核算,內部審計成本作為其中一個部分,控制的時候要納入總成本進行綜合核算。然而,審計成本預算與總成本預算間關系理順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問題:(1)缺乏對內部審計預算目標的準確定位,上交的審計報告也沒有清晰的成本預算思路,遠遠不能滿足高校財政體系改革的具體要求;(2)高校的成本預算執行審計停留于傳統層面,審計人員必須以大量的繁瑣的工作細節為基礎,才能夠反映審計的具體問題,然而,依靠傳統的審計模式,所提交的審計報告中關于成本預算方面,缺乏足夠的可操作性,無法形成預算的的有效指導和管理,難以適應新形式的發展要求;(3)隨著高校財政體制改革的推進,審計的成本預算質量也進一步提高,但相關的審計人員和預算人員對于預算成本控制的重點不明確,也沒有根據改革的需求及時調整審計的方式和方法,導致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不到位,審計成本預算管理的質量大打折扣,風險隱患嚴重。
2.成本控制意識薄弱
一方面是成本核算在高校財務體系中尚未全面展開,而財務的預算管理又是粗狂型的管理,學校各單位部門缺乏成本控制理念,只是簡單地將成本和效益掛鉤,再加上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內部審計的過程中,對成本的節約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夠重視,資金、人力和時間資源浪費現象突出。另一方面是高校內部審計方面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導致審計人員不能夠主動去思考成本控制的問題,就目前高校內部審計部門的績效考核情況分析,考核方面缺少具體的指標,一年下來,審計部門所審計的項目無法觸及審計效率、效果和成本等方面,薪資沒有與審計項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掛鉤,因此也就無法充分發揮審計人員主動出擊的積極性,從客觀上看,極有可能增加審計的成本。第三方面是高校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偏低,職業判斷能力低,審計項目的成本支出無法降低。
3.審計的程序問題
高校審計資源必須予以整合,方可解決資源不足和資源閑置的問題,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一是沒有進行審計項目工作量和資源的準確測算,任務與時間不同步,導致資源閑置的問題嚴重,而審計力量組織分布不均勻等問題,也使得項目的審計不透徹,往往投入的審計成本不能夠發揮效用,無法有效降低審計成本。二是審計的方式落后,繁瑣的審計程度將使得審計程序教條,審計成本也高,譬如逐筆審查會計憑證,沒有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手工設計業不能夠充分運用分析性的符合審查手段。
二、高校內部審計成本控制的方法
1.加強內部審計的成本預算管理工作
高校加強內部審計成本預算管理工作,就要對審計進行科學編制。第一,是選擇性地安排審計的項目,一般要選擇涉及到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項目進行審計;第二,盡量避免需要花費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的項目,而要選擇那些具有宣傳效果,對那些能夠提高學校各項工作效率的項目進行審計。第三,在進行審計成本預算的過程中,各個部門需要配合學校提出有效的方法進行成本控制,另外要避免財務部門獨攬審計的局面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學校總成本科學管理的基礎上,平行控制分項的管理成本,即成本控制由財務部門和相關部門配合進行。最后是將項目的外包成本納入學校的總審計成本,降低財務部門控制審計成本的難度,同時提高審計部門及相關部門進行成本預算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提高內部審計的成本控制效率
高校內部審計的成本控制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會給成本的定額帶來一定的困難,而很多復雜的審計項目,往往在年初就進行預算,并且在項目運營的過程中隨意追加或者追減預算金額,結果很多預算方案都流于形式。因此,在進行內部審計的成本控制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節約獎勵的制度,尤其是對于那些特殊的審計項目,筆者建議采用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審計行為的高效運作。另外,內部審計由于受到業績量化問題的牽肘,導致內部審計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業績評定困難重重。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要利用各種綜合業績評價方法進行績效考核,譬如平衡積分卡,另一方面在建立績效考核指標之后,將考核結果和個人薪酬作為激勵高校內部審計成本控制人員的激勵方式,從而降低內部審計成本,提高內部審計的效益。
3.加強審計資源的整合工作
審計成本的高低與審計資源的利用程度息息相關,因此,高校應該在內部審計的組織和管理工作方面加大力度,一是要明確審計計劃的目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審計力量,并將力量與審計的對象結合起來,形成審計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二是要根據審計方面的目標,并結合計劃安排所要突出的重點,實施有效的審計監督。三是科學設置內部的機構,利用調配審計的有生力量,引導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審計資源的總體優勢。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審計成本控制主要存在預算方面、意識方面和程序方面的問題,要進行成本的有效控制,不僅要從物質的層面上進行管理,還有上升到精神的層面上,一是加強內部審計的成本預算管理工作;二是要提高內部審計的成本控制效率;三是要加強審計資源的整合工作,使得高校的內部審計成本控制工作能夠以優質、高效的面貌貫徹審計工作,成為每個審計工作人員的價值取向,達到降低學校總體成本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宏.高校內部審計成本管理與控制[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7.
[2]李玉芳.高校內部審計成本控制與績效提高[j].審計與理財,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