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濟戰略論文

經濟戰略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1-22 01:23: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戰略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經濟戰略論文

篇(1)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鹽城區域經濟發展的狀況與存在的問題,結合鹽城經濟發展的優勢與潛力,提出了包括沿海錯位開發戰略、區域關聯發展戰略、“第四產業”發展戰略和大市區、小城鎮發展戰略在內的戰略體系,并對相應的方案措施進行了深入探討。

沿海開發是江蘇省“十一五”生產力布局“四沿”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區域上看,鹽城、連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區地處我國南北交匯樞紐地帶,是江蘇省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但目前我國沿海經濟發展還處于“低谷”區。近期,《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的制定為鹽城等蘇北地區的沿海開發帶來了新的機遇。充分利用鹽城的沿海優勢,以系統的思維確定鹽城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體系,這是鹽城的重要發展機遇,對促進整個蘇北沿海區域的經濟發展也具有積極意義。

一、鹽城區域經濟發展狀況與存在的問題

1、經濟快速發展,但與蘇南的差距仍較大

“十五”期間,鹽城工業經濟持續發展,目前擁有悅達集團、森達集團等銷售超億元的企業1102家。2005年,鹽城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4.90億元,同比增長14.3%;農民人均純收入4893元,同比增長10.8%;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00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達264億元,增長39.8%,增幅列全省第一。但由于歷史、區位、政策等多種原因,鹽城的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與省內蘇南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表現為經濟總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以2005年為例,鹽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2585元,而蘇州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66766元,是鹽城平均水平的5.3倍。

2、縣域經濟增勢強勁,但縣域間發展不平衡

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可將鹽城所轄9個縣(市、區)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東臺、大豐、亭湖、鹽都)已達到或超過蘇中地區的平均水平,其中東臺市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已達167.31億元,在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市中位居第57位;第二板塊(射陽、建湖、阜寧)經濟快速增長,后發優勢逐步顯現;第三板塊(濱海、響水)近年來各項經濟指標增幅均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與第一板塊相比仍屬貧困地區,其中響水縣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僅為46.4億元,濱海、響水兩縣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均低于蘇北地區的平均水平。

3、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但傳統產業比重較大,產業趨同化明顯

“十五”期間,鹽城加快了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形成了農業結構協調、工業結構改善、服務業升級加快的格局。全市三大產業結構由2000年31.5︰38.6︰29.9調整為2005年的22.3︰45.6︰32.1,基本形成“二三一”產業格局。但從鹽城工業產業的總體情況看,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傳統產業在整個工業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附加值不高的紡織、化工、機械和食品四大產業占產業總產值的70%左右;二是產業趨同現象較為突出,區域經濟特色產業尚未形成;三是大型工業企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例不足10%,企業有數量而無規模,產業集中度低,創新能力不足。

二、鹽城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與潛力

1、海洋和灘涂資源豐富

鹽城海岸線全長582公里,占江蘇省海岸線總長的56%,盛產魚、蝦、貝類等各種海產品。沿海灘涂總面積4550平方公里(含輻射沙洲),占全省沿海灘涂面積的75%,近期可供開發利用的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目前,每年以10余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的射陽河口以南沿海地段已成為江蘇最大、最具潛力的土地后備資源。此外,鹽城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豐富,已探明石油天然氣蘊藏量達800億立方米,沿海和近海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黃海儲油沉積盆地,居全國海洋油氣沉積盆地第2位,勘探開發前景廣闊。

2、農產品資源優勢突出

鹽城是江蘇最大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已建成8個全國商品糧基地縣、1個優質油料基地縣和6個優質棉基地縣,糧棉油、桑果菜和禽蛋魚等主要農產品的種養規模和總量均位居全省首位,是輕工、紡織和食品加工業的重要原料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居全省之首,全市有4個縣列入省級農產品產地認證;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種植業產地212個,畜牧業產地87個。新建國家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5個,省級外向型農業生產基地6個。全市通過認定的有機食品基地2個,綠色食品基地6個,并有179個產品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稱號。

3、生態旅游資源獨具特色

鹽城市域東部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濕地,并已被列入世界重點濕地保護區。保護區內建有世界上第一個野生麋鹿保護區和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為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成員。當前,大豐野生麋鹿保護區有麋鹿種群600多頭,其野生種群總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野生動物12種,國家二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7種,每年來此越冬的丹頂鶴達到1200多只,占世界野生種群的60%以上。市域西部地處里下河地區腹地,為典型的瀉湖型湖蕩濕地,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此外,鹽城海濱濕地還有長200公里、寬140公里近岸淺海區的輻射沙洲,面積10多萬畝的海濱林場和遼闊的海濱草原,形成了集藍天、大海、灘涂、森林、草原和珍稀動植物于一體的獨具特色的鹽城濱海風光。

三、鹽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方案體系

鹽城區域經濟發展已具備了良好的工業基礎,但總體經濟實力仍相對較弱,社會經濟發展在全省還處于較低水平。因此,鹽城應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挖掘區域優勢與潛力,通過正確戰略體系的構建和實施,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1、沿海錯位開發戰略

一個經濟區域只能是在適當的產業或產業鏈條的適當位置形成相對競爭優勢,而不可能在每個產業領域都具有絕對競爭優勢。區域經濟個性越強,越有利于發揮集聚效應,越能促進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如前所述,江蘇“十一五”規劃綱要把沿海產業帶建設作為全省“十一五”發展的重大戰略之一,鹽城應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突出臨海生態特色,實施沿海錯位開發戰略。

具體而言,除了繼續積極發展海洋漁業,提高名、特、優、新產品的比重之外,還應注重以下五個方面的發展。一是在現有1300平方公里可利用灘涂上發展沿海速生林帶,并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商品用材林產業和優質高效經濟林產業,擴大沿海灘涂綜合林業產業規模。二是利用沿海發展畜牧業的獨特優勢,建成起點高、規模大、效益好的食草動物產業帶。三是充分發揮沿海無公害、污染輕的特點,大力推行質量認證、環保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在現有農業標準化基地的基礎上,加快建成以鹽土農業為依托的綠色食品基地。四是圍繞特色資源,重點發展港口火電、葦漿、木漿、天然氣、石化等能源和原材料基礎工業,積極發展海洋醫藥、海洋化工等新興產業,建成結構合理、外向度高、特色明顯的臨海工業體系。五是充分發揮濱海旅游資源的特色和優勢,以建設沿海國家生態旅游區和中國東部沿海重要濕地生態文化旅游基地為目標,以丹頂鶴、麋鹿、中華鱘三種珍稀動物為品牌,形成特色鮮明、規模較大、吸引力強的沿海旅游帶。

2、區域關聯發展戰略

鹽城、南通和連云港位于我國沿海、沿江和隴海-蘭新鐵路沿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的交匯區域,同時,鹽城又是“長三角”和“淮海”兩大經濟圈的交匯區,這為鹽城的區域關聯發展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眾所周知,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是全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區域;淮海經濟圈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邊緣,目前雖屬于沿海欠發達地區,但該區地處江淮平原,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且勞動力資源豐富,工業基礎較好,發展潛力巨大。鹽城應積極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立足淮海,面向長三角”,努力成為“長三角”與“淮海”兩大經濟圈相互促進的橋梁,通過促進經濟圈內各城市的共同發展帶動自身的跨越發展。在經濟區域之間的關聯發展中,要突出發展目標、經濟政策和經濟利益上的相互依賴及產業的前后關聯,在不影響其他區域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區域利益的帕累托改進。

3、“第四產業”發展戰略

江蘇省的南北差異梯度明顯,蘇南已進入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第二產業正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而鹽城正處于工業化初中期,蘇南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服裝、食品等行業必然會向鹽城等欠發達地區擴散。但為了實現生產力的跳躍式發展,鹽城在承接蘇南產業轉移的同時,還應大力發展有利于發揮后發優勢的信息產業。信息產業的后發優勢主要體現在沉淀成本小、技術調整快,易于進行產業規劃和布局,而且可以充分借鑒和利用他人的經驗和成熟的技術,實現超常規的發展。因此,對于正處于工業化途中的鹽城等蘇北城市而言,信息化是其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而發展信息產業,當務之急是加快區域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系統,改善區域的信息化投資環境。

4、大市區、小城鎮發展戰略

長期以來,鹽城中心市區一直存在著“小馬拉大車”的局面。大市區戰略是在將亭湖和鹽都兩區納入中心市區范圍的基礎上,以市開發區、亭湖開發區和鹽都開發區作為提升中心城市競爭實力的重要載體,整合資源、科學規劃、錯位發展,通過“三駕馬車”的合力拉動市區經濟快速發展。在城市功能上,進一步明確鹽城作為“江蘇沿海中心城市、新興工業城市、海洋經濟服務基地”的城市區域定位,著力彰顯“水綠生態鹽城,東方濕地之都”的景觀特色和人文特色。與此同時,作為城市化基礎支撐和工業化重要載體的小城鎮的發展要提升到戰略高度,不斷完善現有城鎮各項設施的配套水平,強化小城鎮集聚產業的功能,增強小城鎮對農村人口的吸納能力。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于推進城鎮化和小城鎮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吸引各類生產要素和市場要素向小城鎮集中,優化各類資源配置。同時,必須自覺走上行政區域建設與區域經濟建設的有效結合之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的良性互動。

四、結語

鹽城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要本著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找準特色的原則,通過實施正確的戰略組合,將潛在優勢盡快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逐步縮小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本文所構建的戰略體系是基于鹽城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區域條件而提出的,但又立足于我國當前沿海開發和區域一體化的經濟背景,因此既有較強的針對性,又有適度的擴展性,對于蘇北以及其他沿海地區的經濟協調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鹽城統計局:鹽城統計快報[R].2006,1(22),45。

[2]江蘇省統計局:江蘇統計年鑒-2006(電子版)。

篇(2)

論文摘要:針對現有文獻在解釋現階段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滯后的原因方面的局限性。本文引入利益集團理論。從城市集團的利益剛性角度解釋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滯后的根本原因。

近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政策力度的加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速度不斷加快。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進程仍然嚴重滯后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明確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滯后的根本原因所在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滯后的現有解釋及其不足

1.1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論不容置疑。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的制度安排偏差確實是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滯后的歷史原因:但必須看到,改革開放后,國家開始調整產業發展戰略的偏差。擴大對輕工業的投資比重,輕工業發展步伐加快。從理論上說,輕工業的較快發展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吸納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入非農產業但現實中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滯后的現狀仍然沒有改變、因此。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的偏差無力解釋改革開放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仍然滯后的原因。

12城鄉分隔的戶籍制度論現有的戶籍制度論對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滯后問題的解釋具有相當的合理性。但這種解釋還只是停留在表層。并沒有深入說明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戶籍制度能夠如此頑固地堅持著。以至于持續制約著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

1.3農村勞動力素質約束論勞動力素質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同樣缺乏解釋的是為什么農村教育始終落后于城市。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的根源又是什么?

1.4土地制度約束論現行土地制度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滯后是互為因果關系的。單從現行土地制度的缺陷來解釋農村勞動力轉移滯后其解釋力度不夠

二、基于利益剛性角度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滯后的原因分析

如上所述,目前國內對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滯后問題的解釋或著力于以上的一個方面。或綜合以上符素進行分析,但其解釋都有一定局限性筆者認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滯后的恨本原在于城市集州的利益剛性

2.1利益集團的一般理論,所渭利益集州是指建立在共同的利益基礎之上。并試圖參與政治過程,影響政府政策、立法、行政管理等活動,實現其共同利益的團體,但它本身不以控制政府、掌握權力為目的。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利益集團的存在及其日益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已成為不容否認的事實城市利益集團的利益剛性就是在政治集團逐漸對壓力集團有所反應的政治背景下形成的。:

篇(3)

楊晨在2007 年第二期的《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上。認為寺院經濟在其初期曾起過一定積極作用。隨著寺院規模的擴大,成千上萬的僧侶、香客,于是在寺院附近產生了小的集鎮,有的甚至發展成為較大的商貿基地。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寺院經濟由于自身的弊端而走向沒落。文章中介紹了藏傳佛教寺院的財產、財產來源、消費群體,寺院的經濟活動如高利貸、地租、商業貿易等有關情況。作者認為這種寺院經濟對藏族社會的消極影響主要有:一、社會投入生產的資金不但未能增加,反而不斷減少,制約了經濟的持續發展。二、生產力發展趨于停滯,使生產關系得不到發展。藏傳佛教極力向廣大農牧民宣傳佛教教義和“宿命論”的思想,農牧民忍辱負重,甘愿受剝削壓迫,封建農奴經濟制度得以鞏固;三、土地、森林、牧場日益集中于寺院。而廣大的農牧民沒有土地耕種和放牧,加大了兩極分化。此外,寺院大量發放高利貸,高利貸的普遍盛行又進一步加深了農牧民的貧困,形成惡性循環。

從亞G家庭的出現看貴族社會的變遷

次仁央宗在2007 年《中國藏學》第二期上發表有關社會變遷的論文。文章認為藏傳佛教活佛轉世觀念的產生,為后來達賴喇嘛和他所屬的“亞G家庭”的產生,提供了堅實信仰基礎。“亞G家庭”的出現,給近代貴族社會帶來了變動,這種變動正是為貴族社會漸進多元變遷提供了模式。隨著歷代達賴喇嘛的圓寂、轉世靈童的確認,新舊亞G家庭也在更替。新的亞G家庭一旦被確立,就面臨著適應、發展和鞏固。原本不是貴族的亞G家庭首先要學會適應貴族社會的潛在規則;學會利用機會,發展家庭利益;學會表現自己。只有這樣,才能立足于貴族社會。文章指出格魯派在近代歷史范圍內建立了達賴喇嘛轉世系統的政教權威,達賴喇嘛亞G家庭的出現為貴族社會增加了一個新的家族等級。而每一個新的亞G家庭產生,地方政府都要撥付大量的莊園和農奴,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在某種程度上削弱地方政府的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使得地方政府開始無法避免地走向衰落。與此同時,圍繞地方政府周圍的貴族階級也隨之走向落敗。這不僅是亞G家庭的社會變化,也是整個貴族的社會變遷。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前宗派時期之比較

班班多杰在2007 年第二期的《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上。認為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雖然都源于印度,但在傳播、發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特點,這是文化傳播的結果。作者認為在漢、藏兩地學人高度理性自覺和主流話語的引領下,佛教被傳播播到中原和吐蕃,且在傳播過程中,通過本土的體制、思想、文化的過濾、透析,為佛教的本土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礎。當然,其方式、途徑因不同地區條件的差別而不盡相同。問題的焦點是,不同地區按照固有的基礎、體制、語境和現實的需要理解、傳播佛教,抑或照搬照抄、照本宣科印度佛教的文本、義理,其結果并不相同。前者昌,后者亡,這已為歷史所證實。并且證明了人類社會中一種文化被傳播到另外一種新的環境后,會發生演變。

《四部醫典》中的心理治療思想

高穎在2007 年第二期的《中國藏學》上發表有關藏醫心理治療方面的論文。文章從病源學、醫德學和治療學的角度分析了《四部醫典》中的心理治療思想。藏醫學認為,心的貪嗔癡三毒能夠導致三因不調,引起各種心理或生理疾病。藏醫學向我們呈現出了一整套具有整合性的本土治療理論和方法。它并沒有把心理治療理論和實踐局限于對心理疾病的治療,而是貫穿于對各種疾病的治療和日常起居養息當中。從三毒和三因致病說來看,心理疾病和身體疾病都可以歸結為三毒導致三因失調,失調貫穿于人的身心靈3 個層面和身語意3 種行為空間。對疾病的治療也相應地從這3 個方面進行。由此,藏醫對醫生的心理素養和醫患關系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和要求。《四部醫典》顯示出藏醫不僅很早就使用藥物等常規療法治療心理疾病,而且強調了靈性層面的超越性需要,體現出了身、心、靈的整體性,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人的生存焦慮等基本心理問題。

篇(4)

論曹植文學創作風格中的二元對立

建安公宴詩情感內涵淺析

論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男權思想

淺析巴金家庭題材小說隱指作者的轉變

近10年(2000-2010)詞調研究論文綜述

三個“雨”合成詞的隱喻和翻譯研究

小議中國商務漢英翻譯現狀

《新庵諧譯初編》翻譯史價值再發現

辨《離騷》“溘死以流亡”

權力與榮譽:卡扎菲時代利比亞的國家戰略及實踐

“新社會運動”挑戰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轉型

白馬人山、樹和動物崇拜的文化人類解讀

前蘇格拉底時代古希臘哲學中的榮譽觀

科學與人文融會——論卡爾·波普的猜想理論及其社會價值

抗戰時期馮玉祥與關系研究

論現代圖書館的室內植物裝飾

談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高校圖書館建設

泥河灣遠古文化探研

淺析張家口文化資源產業化的有效途徑

淺議“原始情結”的積極健康導向——“藥馬類命案”為當代國民教育提出的嚴峻課題

本科二類綜合性院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討

基于學生視角的課堂教學滿意度的調查與分析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閱讀任務驅動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經管類學生高等數學學習現狀調查研究——以河北北方學院為例

高自尊與低自尊兒童父母教養方式結構的比較研究

高等職業教育經濟管理類專業教材建設思考

多媒體技術在突破教學難點中的作用研究

從上京紀行詩觀張垣地區獨特的物候民風

馮夢龍“三言”在俄國

一個缺少獨立人格的傀儡——《三國演義》中貂蟬形象的再思考

蔡儀文藝思想的二重性

肉體與靈魂的沖突與慰藉——《麗達與天鵝》解析

鏡像理論觀照下海德先生的理想自我

從文本類型理論談中國古詩動態意象直譯策略

淺析語言轉述中的話語角色關系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突轉現象探析

零位派生現象的認知闡釋

張家口市城市標識語英譯的順應性研究

阮刻《論語注疏》用字研究

從“上帝死了”到“虛無主義”——海德格爾對尼采“虛無主義”的批判

齊格蒙特·鮑曼的消費哲學初探

明清時期城鄉娛樂的繁榮與特色

遼朝殿前都點檢探析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獨立啟動機制探討

小產權房利益博弈及出路——從“正名”來分析

逃稅罪認定中的疑難問題探析

張家口市農村信教群眾狀況的調查與思考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中醫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

高校圖書館在服務“三農”過程中應建立三項機制

詩歌——緩解大學生壓力的良方

庫森比較教育思想評析

完善自主學習機制 開發大學英語學習資源

英語專業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的自主性研究——寫前計劃自主性策略分析

高職高專色彩構成教學模式初探

公共藝術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及實現途徑

農村初中生的學業成績與其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

試論“樂教樂學”教學策略的理論依據

高誘生平事跡考

論“三言”敘事時間的和諧特性

張家口方言響音的鼻化度研究

修辭學視野中王爾德的悖論

會議口譯譯前準備工作略論

操縱論視野下的晚清小說之“不信”翻譯

從“紅”與“白”透視中日文化差異

清代繪畫世家及其家學考略

論前雷鐵崖的民族主義思想及其特點

中日關系之歷史問題論析

山寨文化的知識產權法解讀

關于完善中國證據可采性規則的思考

鼓勵自主創業,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

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職業流動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時代價值及實現路徑選擇

論同志“三次革命”提出的重大意義

東鄉族服飾中的符號學意蘊

提高聲樂生藝術聲音自我評定能力的對策1

魏晉南北朝百戲的演出與禁毀

張家口壩上地區百年開發的回顧與反思

談明朝鎮藩合一類型城市的建設——以明朝宣化古城為例

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與情”

做好青年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和諧交通建設

文化遷移的解析及其對外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篇(5)

關鍵詞:綠色物流;國家競爭優勢;回歸分析;鉆石模型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10)07-0074-06

一、問題的提出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世界各行業造成巨大沖擊,我國的物流產業也不例外,尤其是給以外貿物流為主的企業帶來很大壓力,造成生產經營困難,業務量明顯下滑,物流產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目前,危機的影響逐漸消退,進入了后危機時代,那么,金融危機后的中國物流產業,應走怎么樣的科學之路?采取怎么樣的發展戰略?基于目前中國的基本國情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同時為了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抵抗危機能力,發展以減少物流成本以及增加產業增加值為目標的綠色物流無疑是最佳選擇之一。

我們看到,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世界各行業雖緊密聯系但實力各異。如管理學大師邁克爾?波特所指出的:“為什么有些國家的產能在某些領域里創造并保持競爭優勢?它們的企業長期具備國際競爭優勢?決定條件在于這些產業或企業所在的國家能否在特定領域創造和保持比較優勢,這也就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1]筆者認為,國家競爭優勢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是邁克?波特所論述的“國家競爭優勢鉆石理論”,其著重于從“鉆石理論”的角度來解釋產業的競爭力。第二是一般意義上所說的一個國家(地區)的產業競爭力,即產業的國家(際)競爭力,是該經濟實力和整體水平的體現。所以,研究金融危機后我國物流產業綠色化發展戰略,就應該從國家競爭優勢的層面進行深入的探討。

二、文獻綜述

物流――“Distribution”一詞最早出現于美國。1921年,阿奇?蕭在《市場流通中的若干問題》一書中提出物流是指“物資經過時間或空間的轉移。……”在20世紀80年代,歐美學術界及實業界又有了“第三方服務提供者”的說法,至此,物流與第三方物流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并且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理論深度不斷地擴展與深化[2]。發達國家的工業經過長時期的發展,隨著環境問題逐漸突顯,環保、綠色經濟的理念隨之提出,西方研究流通的學者開始提出并著手研究“綠色物流”,很快就得到政府、企業和學術界的普遍重視。

關于物流產業發展戰略的研究,也是始于西方國家。20世紀中期以后,物流產業經歷了從傳統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向現代物流(Logistics)的轉變。其中的個人代表和團體如美國物流學家彼?特拉卡、美國物流管理學會、歐洲物流協會,等等。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供應鏈的物流管理思想處在主流地位。供應鏈的思想是在邁克?波特于20世紀90年代初(Michael E.Porter)提出“價值鏈”(Value Chain)思想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的。1998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指出:“物流是供應鏈活動的一部分,是為了滿足顧客需要而對商品、服務以及相關信息從生產到消費進行低成本、高效率流動和儲存而進行的規劃、實施、控制過程”[2]。波特在1990年提出并系統論述“國家競爭優勢①”之后,其核心思想――鉆石理論被研究者用來對產業競爭力分析而不是戰略分析。也有學者用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來研究物流產業的競爭力,但相對比較宏觀和籠統,缺乏應用數學模型等工具進行深入的探討。

我國對于物流和綠色物流的研究落后于西方國家,其研究是在改革開放后展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綠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②是一個新概念,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隨著綠色理念、循環經濟的提出,才有學者進行研究。國內在綠色物流領域的研究可以說是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文獻著重于介紹綠色物流的理念、基本原理,淺析其發展途徑等等,并著重于工業生態理論和系統工程理論研究。

雖然國內外對綠色物流產業的研究從多個方面展開,也為學術界提供了很多有意義的理論框架,但對物流產業發展戰略的研究主要是以微觀層面的供應鏈管理研究為主流。筆者對于綠色物流的發展戰略研究,是著眼于金融危機后,基于國家競爭優勢的視角。論文的獨創性體現在:對理解的國家競爭優勢與傳統理解有所不同,對定位的物流綠色化發展目標更加明確:低成本、高增加值并將它們緊密結合起來論述。主要思想體現在:其一,在物流成本、增加值等與國民經濟發展等變量之間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體現了低成本高增加值的綠色物流對于國家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性。其二,運用鉆石模型對物流產業綠色化發展進行戰略分析,進而制定出金融危機后物流綠色化發展的戰略決策。所以,本論文力求創新,精益求精。

三、模型的建立

在本論文中,模型包括回歸分析模型和鉆石模型。建立回歸模型的目的是在論述物流成本、物流產業增加值與國民經濟線性相關的同時,求出它們之間變動的具體影響,以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建立物流產業“鉆石模型”的目的是基于此思路的合理發展戰略論述。

(一)建立回歸分析模型與時間趨勢推測

1. 指標的選取與設計。指標的選取與設計應該緊扣論文所表達的中心意思,因為筆者是基于國家競爭優勢的視角對物流產業的綠色化發展戰略進行探討。所以指標的設計理應與國家競爭優勢有關,基于這一層意義,應該先建立物流產業綠色化發展與國民經濟整體水平的相關性模型。由于物流的綠色化發展的兩大重要目標是減少產業成本和增加產業產出,同時這兩項指標與國民經濟、國家競爭優勢密切相關。所以相關性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展: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以及物流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這兩個比例關系是評價的核心[3]。所以選取GDP、物流成本③、物流產業增加值④這三個指標。

2. 回歸模型的建立。現在先建立回歸模型的一般形式。如果變量x1,x2,x3,……,xp與隨機變量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那么就意味著當x1,x2,x3,……,xp的值取定之后,y便有相應的概率分布與之相對應。那么可以得出隨機變量與相關變量x1,x2,x3,……,xp之間的概率模型為:

y=(x1,x2,x3,……,xp)+?著

在上面的方程式中,y為被因變量或內生變量(被解釋變量);x1,x2,x3,……,xp為自變量或外生變量(解釋變量);y=x1,x2,x3,……,xp為一般變量x1,x2,x3,……,xp的確定性關系;?著為隨機誤差。然后建立相關性模型,根據前面選定的指標,建立GDP與物流成本、物流增加值的回歸模型。物流產業的綠色化發展,將會在降低高昂的物流費用的同時增加物流產業增加值。在開展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活動中推進綠色經營,減少中間消耗和環境生態污染,從而提升國家總體的經濟水平,增加產業的競爭優勢。為此需要通過建立GDP對物流成本與物流增加值的回歸方程來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

設GDP對物流成本、物流增加值的回歸模型為:

■=f(x)=a+bx1+cx2

上式中,y為GDP,x1為物流成本、x2為產業增加值,a為常數,b、c為回歸系數。其中■、■=■

2. 時間趨勢推測的提出。首先是物流成本與GDP比例關系時間趨勢的推測。根據有關部門的測算,目前發達國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約為10%,中等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約為15%(如韓國),我國的這一指標約為17%~20%。由于物流技術的進步和逐漸形成的規模經濟效應,這一比值應該是逐漸降低的。社會物流成本的下降速度越快,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國家競爭優勢越強。其次是物流產業增加值與GDP比例關系的時間趨勢推測。隨著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的各種物流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的普及為物流的網絡化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第三方物流專業化發展,物流產業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性行業。但是,由于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專業性不強,同時物流產業綠色化發展水平低,和其他產業(如房地產業)相比,物流并不是暴利行業,物流產業在經濟中的先導性還不明顯。所以,可以預測,在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物流產業的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并不會越來越大。

(二)物流產業鉆石模型的建立

1. 模型建立。波特的鉆石模型是對“國家競爭力”的規范解釋,其重要之處在于說明“國家競爭力”的微觀基礎就在于產業和廠商的競爭力,進而加強了整個國家或地區在國際的競爭優勢。現在模仿波特“鉆石模型”的基礎上,建立物流產業的“鉆石模型”(見圖1)。

2. 模型解釋。物流產業“鉆石模型”各個要素的具體涵義分別是:(1)物流生產要素――國家在物流產業競爭中有關生產方面的表現,包括硬件和軟件。生產要素有高級要素與低級要素之分,比如科技含量高的基礎設施和高級的物流人力資源就屬于高級生產要素。高級生產要素是綠色物流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2)物流需求條件――本國市場對物流產業所提供的綠色物流服務的需求如何。需求越旺,物流綠色化發展越有動力。(3)物流產業的相關產業與支持性產業――在物流綠色化發展過程中,其相關產業和上下游產業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綠色物流產業鏈的建造與完善,是物流綠色化發展的保障。(4)物流產業結構、企業戰略與同業競爭――在企業的微觀層面,綠色物流企業在一個國家的基礎、組織形式與管理形態、經營策略以及國內市場競爭對手的表現。(5)發展機遇――包括國內國際的機遇,作為一種機會,有著可遇不可求的特征。包括市場環境、技術發明等因素,比如市場環境不可預測的變化、某些具有偶然性的發明等。(6)政府行為――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角色是一種干預與放任的平衡。發展中國家的政府行為主要體現在產業政策方面,同時為物流綠色化發展提供有利環境尤為重要。

物流產業“鉆石模型”是一個雙向強化的系統,其中一項要素的效果必然影響到另一項狀態,所以以上的六大要素是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

四、回歸分析與實證檢驗

(一)數據采集

物流產業的統計涉及面廣、分組獨特。為了便于更好地了解物流產業的產業情況,需掌握時間跨度較長的統計數據,以利于科學地進行回歸分析和趨勢推算。因此筆者采用的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物流統計年鑒(1994-2008年)》,數據包括GDP、社會物流總額、物流業增加值等。

(二)物流成本與GDP的線性回歸分析

表1中給出1994-2008年我國GDP、物流成本(TLC)、物流增加值(LAV)的有關數據⑤。

根據表1中數據,可繪出1994-2008年物流成本、產業增加值與GDP的散點圖⑥(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出,我國社會物流成本總成本、物流產業增加值隨著GDP的增加而增加,大多數散點圖都分布在一條直線附近,呈高度線性趨勢。通過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得出物流成本、物流增加值與GDP的線性回歸方程為:

y=11575.13+3.361225x1+6.718937x2

對該回歸方程進行檢驗,取其臨界值F0.01(1,8)遠小于經計算檢驗所得的F統計量的值12 519.27。這說明在顯著性水平為0.01下,所建立的線性回歸模型是合理的。從上面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看出,TLC的回歸系數為3.361225,LAV的回歸系數為6.718937。這就說明:這15年來,中國的物流成本每增加1億元,GDP增加3.361225億元;物流產業增加值每增加1億元,GDP就增加6.718937億元。因為物流成本是隨著經濟增長社會對物流的需求增加,物流規模的也就上升,所以社會物流成本也就自然增加。從方程中看出,物流產業增加值的權重很大,對經濟發展和增強產業的國家競爭優勢具有巨大的作用。

(三)時間趨勢推測的驗證

根據表1中的數據可以計算出物流成本與GDP以及物流增加值與GDP之間的比例關系,用曲線圖表示(見圖3)。圖3中TLCBI表示我國物流成本與GDP的比例關系,LAV表示我國物流增加值與GDP的比例關系,FATLCBC表示發達國家物流成本與GDP比例的平均水平。

1. 物流成本與GDP比例關系趨勢推測的驗證。從圖3可以看出,在1994-2008年這15年來,我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總體來說是逐漸下降的,說明物流業的運行質量有所提高。但同時看到,這一比例下降幅度并不是很大,由于抵抗風險的能力不足,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下,比率還有所增加,說明物流產業經濟效率有所降低。同時,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率約10%左右[4],與之相比,我國還有很大距離,物流成本高也是近些年來導致物流產業經營困難、缺乏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物流產業增加值與GDP比例關系趨勢推測的驗證。同樣由圖3可知,近15年來物流產業的增加值占GDP的比率不是提高,反而有下降趨勢。1994年最高,達7.6%,2004-2006年都是6.7%,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降到6.4%。雖然我國物流總額的增長率超過GDP的增長率,但物流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差很遠。所以,要提高國家的整體運行水平和物流產業競爭優勢,就得在減少物流成本的同時增加物流增加值,所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定位于低成本、高效益的綠色物流尤為重要。

五、基于“鉆石模型”視角的物流綠色化戰略思考

金融危機后,為了提高物流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發展低成本、高效益的綠色物流,基于“鉆石模型”的角度,戰略對策有以下五點:

1. 從物流生產要素層面看,要發展綠色物流良好的基礎設施、設備,培養高級物流管理人才。我國物流產業的費用可以概括為運輸費用、管理費用與保管費用,其中運輸費用占的比例最大,達一半以上。所以,發展綠色物流,就得先在物流運輸設備綠色化上大做文章。其策略有:通過技術進步切實降低各種運輸設備與基礎設施費用;做好運輸線路的運籌規劃,選擇環境友好的運輸路線。另外,注重培養高級人才,尤其是有遠見的管理者和物流運籌技術人才等。總的來說,綠色物流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等支撐,要發揮包括企業、政府、行業協會、個人等在內的共同作用,才能創造出有競爭優勢的生產要素。

2. 在物流需求條件方面,要盡量提供有利的條件。需求條件是產業發展的動力,國內需求市場也是產業競爭優勢的一大關鍵要素,客戶需求的形態和特征能夠反映該行業的產業競爭優勢[5]。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物流需求近年來逐漸增加,表2是我國2000年來每單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數。

由表2可以看出,21世紀以來我國的物流需求不斷增加,2008年由于金融危機影響有所回落,但危機過后還會保持上升趨勢。綠色物流要得到很好發展,需求條件同樣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不僅要擴大綠色物流內需,還得擴大外部需求。其發展戰略關鍵在:(1)從宏觀角度,金融危機后,政府在繼續實行擴大內需的宏觀調控手段時,應注重擴大綠色物流的內部需求。比如政策鼓勵、引導,為企業創造良好條件,加強信息服務等。(2)從物流企業發展的微觀角度看,致力于發展綠色物流的企業,首先得做好市場需求結構的細分。同時,要有遠見地預測到未來不久的需求情況。

3. 從企業結構與同行業競爭層面看,應根據不同階段鼓勵良性競爭。國家的產業競爭優勢與新形態的經濟關系密切,綠色經濟作為新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綠色物流產業必定在未來成為高增長值的行業。所以,首先提倡物流企業具有綠色經營的企業目標,進而促使綠色物流一體化管理的實施。對于中國的綠色物流行業的同行業競爭,目前只是一些條件具備的企業才實行這一戰略,還沒有形成擴散效應。但隨著產業發展階段的不同,應鼓勵同行業進行良性競爭而不是壟斷。

4. 從綠色物流產業相關產業和支持性行業的層面來看,應逐步完善綠色物流產業鏈,促進物流產業鏈的一體化發展。金融危機對中國企業,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的中小企業的沖擊巨大,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產業缺乏完整的產業價值鏈。以美國著名的芭比娃娃產品為例,廣東東莞制造芭比娃娃的玩具廠,出廠價是1美元,而出口到美國的終端零售價格是10美元。其中9美元的利潤,滲透在“產品設計+大物流+終端零售”中,這個大物流環節,包括“倉儲運輸、原料采購、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等。這就是所謂的“6+1”產業價值鏈[6]。中國的一些制造企業正因為不能打造完善的大物流產業價值鏈,利潤微薄,缺乏核心競爭力,所以在危機中經不起考驗,經營困難。所以,對于綠色物流產業來說,要打造完善的產業鏈,逐步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物流業支撐要素,這是降低物流成本增加效益的可行策略之一。同時,鼓勵物流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與合作,開展與加強第三方物流企業與物流需求企業之間長期有效的合作。

5. 從政府行為層面看,應充分認識到發展現代化的綠色物流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的關鍵作用。從國家層面來看,“競爭力”唯一的意義就是國家生產力,國家與產業競爭力的關系,也正是國家如何刺激產業改善和創新的關系。所以政府在考慮和制定經濟與產業發展規劃時,一定要把現代化物流作為重點環節納入規劃和政策范圍[7]。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可以包括:一是加快形成統一的物流業政策體系,推行綠色物流發展的政策激勵,實行“綠色補貼”政策并落到實處。

六、結語和展望

綜上所述,在金融危機后,以減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增加值為目標的物流綠色化發展,是提高物流產業競爭優勢與風險抵御能力的可行之路,也是提高我國產業國家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物流綠色化的發展,從“鉆石模型”的角度可以得出科學合理的戰略決策。對于物流綠色化發展戰略這一新課題,還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間,既有微觀角度,也有宏觀角度。筆者認為,從微觀層面,運用運籌學、博弈論等方法實證研究綠色物流產業組織的統籌規劃、合作創新等具備很大意義;從宏觀層面,綠色物流產業的產業政策、產業布局等的研究有待于進一步展開與深化。

注釋:

①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又稱“國家競爭優勢鉆石理論”、“鉆石理論”,其核心思想體現在鉆石模型當中。

②綠色物流的學術解釋:也稱環保物流,是指實現物流綠色化,通過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③物流成本是物流過程中消耗各種勞動的貨幣表現,能直接體現物流產業的效益,也是綠色物流首要目標。

④物流產業增加值反映了報告期間物流產業新創造的價值,是GDP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物流綠色化發展的目標之一。

⑤數據來源于各年《經濟統計年鑒》與《物流年鑒》。

⑥此散點圖運用Eviews軟件繪制而得,回歸方程的計算與檢驗也是通過運用Eviews操作。

⑦數據來源于《2008年中國物流年鑒》。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著.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日本綜合研究所.供應鏈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3]李莉,張建華,周海燕.物流產業發展與國家整體水平提升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機械工程,2003,(10).

[4]帥斌.物流產業經濟[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5]Staffan Lander.“The role of hom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in trad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Volume89,2008:18-19.

[6]郎咸平.產業鏈的陰謀I[M].中國香港:東方出版社,2008.

[7]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07-2008)[R].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8.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c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Logistics Industry after the Finance Crisis

Deng Liang

(Economics School,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Beijing 100070, China)

篇(6)

關鍵詞:薪酬管理論文,薪酬戰略論文,保險業   

一、薪酬的概念和意涵 

薪酬是指員工在從事勞動、履行職責并完成任務之后所獲得的經濟上的酬勞或回報。狹義來說,它是指直接獲得的報酬,例如工資、獎金、津貼、股權等。廣義來說,薪酬還包括間接獲得的報酬,例如福利。企業薪酬管理,就是企業管理者對本企業員工報酬的支付標準、發放水平、要素結構進行確定、分配和調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必須就薪酬水平、薪酬體系、薪酬結構、薪酬形勢以及特殊員工群體的薪酬做出決策。同時,作為一種持續的組織過程,企業還要持續不斷地制訂薪酬計劃、擬定薪酬預算、就薪酬管理問題與員工進行溝通,同時對薪酬系統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評價而后不斷予以完善。 

薪酬管理的目的是通過科學合理的薪酬管理系統以滿足員工的有關需求,使企業的薪酬系統及其管理過程規范透明,員工通過該薪酬系統能有較好的內部和外部的公平感,從而保持企業組織的高效運作以及持續提高員工的勞動積極性。 

二、保險業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保險企業組織的整體運作效率 

影響企業組織運作效率的因素很多,如組織機構設置是否合理、崗位職責是否明確、企業內部的信息傳遞是否暢通、企業的執行是否有力等等。另外,員工的薪酬體系是否合理、能否具備外部競爭性也直接影響到企業組織的運作效率。如有的企業給某一員工的薪酬待遇已經不低,但由于企業內部薪酬差距不合理,使員工有內部不公平的感覺,最終導致員工的抵觸情緒,從而降低企業組織的運作效率。所以通過研究薪酬管理,設計科學合理的薪酬系統,使員工之間有效協作,可以提高企業組織的整體運作效率。 

(二)提高了保險企業員工的勞動積極性 

影響廣大員工勞動積極性的因素很多,其中薪酬待遇問題是影響廣大員工勞動積極性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所以,保險企業酬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薪酬方案,能使廣大員工在收入方面多勞多得,在工作環境中體現出一種分配的公平性。進而成為持續提高廣大員工勞動積極性的動力之源。其次,薪酬待遇水平具有強烈競爭性,同時又能給員工施加一定的心理壓力,員工能夠從中體會到這種人才之間的競爭,進而就會有積極上進的工作欲望,在行動上也會通過更加努力的工作表現,來提高薪酬待遇,從而提高了廣大員工勞動的積極性。 

(三)吸引和留住保險企業所需的人才 

制定科學合理的薪酬管理體系,并認真地落實薪酬方案,能體現員工的勞動價值,能激發廣大員工的潛能,使他們在各自的崗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專長,然后博得企業的認可、獲得豐厚的回報。不但增強了員工的凝集力與歸屬感,在滿足于自己的薪酬待遇的同時,而且也能感受到自身的廣闊發展前景,增強職業認同感,從而穩定了企業人力資源隊伍。所以,有效的薪酬管理能吸引和留住企業所需的人才,為保險企業的健康發展穩定了人才隊伍。 

三、當前保險業薪酬管理的方法與途徑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薪酬管理念 

企業領導所做的工作是否科學有效,主要取決于下屬的執行能力以及意愿等等。從這一點來看下屬的綜合素質就凸顯得十分的重要。為此,領導就需要對下屬的能力進行分析,發現其所具備的優點,量才而用,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進而獲得最好的領導效果。那么在進行薪酬管理設計時,也應該對每一個員工之間的差異進行考慮,對每一個員工的不同需求以及同一個員工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都應該進行重視,對于收入較低的員工則應考慮提高他們的獎金額度,對于收入已經較高的員工以及管理干部則應該多為他們提供培訓以及晉升的機會,尊重他們的人格,要鼓勵他們多進行創新。對于那些從事一線工作,并且工作任務繁重的職工,要提供切實有效的勞動保護,對他們的勞動條件進行改善,崗位津貼也必須要到位。無論如何,要想使得薪酬制度真正發揮出作用,就必須要對員工有深入的了解,尊重員工的需求,對員工需求的多樣化進行了解,并做出積極的反應,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 

篇(7)

【關鍵詞】高校 可持續發展 環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029-02

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強化教育,提高認識,是貫徹執行這項基本國策的基本方法,也是促進可持續發展及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方法。環境教育不僅僅是教授環境知識,最主要的是要提升全民的環保意識。

一 高校進行環境教育的目標

1.強化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環境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社會的全面發展。人類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建立物質和精神文明和諧的社會,使人在其中可以全面發展的社會。任何一種社會,都不存在為環境而環境、以經濟為經濟的發展活動。為此,開展環境教育一定要堅持經濟增長同環境質量相結合,經濟發展作為基礎,生態環境作為條件,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2.培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認為,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之間都具有相互聯系及相互依賴的關系,人同其他生物一樣,在自然界中屬于平等有機的一部分。高校學生要著重培養這種生產智慧及正確的自然觀,我們應重新定位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擺正人與自然的關系,把自己看作是生物界中的一員,謀求同自然界和諧發展、和諧共生的狀態。

3.建立新的消費觀及價值觀

新的價值觀體現在經濟核算系統中,認為自然資源有一定價值,要放棄人類中心主義的價值取向,必須認可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有價值的,將“人類沙文主義”的價值觀念轉變成生態文化價值觀念。在對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經濟發展對環境的破壞影響,利用科學技術將污染降到最低。這對于當代高校學生有著非常深刻的教育意義。

二 強化高校環境教育的根本思路

1.加大環境教育宣傳及實踐力度

大力開展環境教育宣傳工作是環境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環境教育宣傳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如辦講座、辦展覽、收看電視影像資料等。環境教育宣傳工作可以選擇與環境有關的日子進行,如環境日、地球日、植樹節等比較有紀念意義的節日,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加大對學生的影響,最終獲得較好的教育效果。

要將環境教育開展得豐富多彩,就要通過環境實踐教育,進行環境教育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對環境問題的分析能力、樹立參與意識等。引導學生開展以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相關問題為主題的討論賽或辯論賽,讓學生們在激烈的爭論中領會環境資源對人類的重要價值;通過環境科學老師的指導,大學生自發性地建立環境教育課外活動小組或環境教育社團等,以一個社團為核心在校內校外開展環境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在進行環境教育實踐時可以依據各專業不同的特點進行,如通過提倡在綠色科技意識下進行科學研究,使學生在畢業論文或專業實驗等實踐活動中受到環境教育。另外,要增加環境教育實踐基地,加強培養學生參與到環境教育實踐中的積極性。

2.設立有關環境教育的系列課程

目前高等院校都具有設立環境教育選修課程的條件,針對全校學生設立不同深度的環境教育課程。依據校情設立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生態環保、城市生態學等方面有關的課程。在課程設計中要細心研究,將有些內容設計成為全部學生需要學習的,有些是需要文科類學生學習的,有些是需要理工類學生學習的。依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課程的合理設計。

3.在學科教育中添加環境教育內容

將環境教育深入高校,在所有學科中添加環境教育內容,各學科教育都具有較大的差異,都與人類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緊密聯系。并不是讓環境教育代替其他學科,它是依賴于所有領域整體地看待問題,其中包括自然、技術及社會等學科。各個領域對于整體理解環境教育都有獨到的作用。

開展跨學科的整體教育的方法,要求老師具備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在學科授課過程中要高效地加入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在很多西方國家,老師所必須具備的職業素質之一是環境意識。而我國的教育體系對老師的要求多停留在工作能力方面,如要求老師在英語、計算機技術、教育心理學上都達到相應的職業水平或等級,并且對普通話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職業素質教育方面,沒有強調增強環境意識。

4.重視培養綜合環境素質

在開展環境教育的同時讓學生學會從整體的角度獲取環境知識及技能,形成綜合的環境保護理念,這樣才可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從真正意義上理解并考慮環境問題。環境教育的內容要具有綜合性,即包括環境知識、環境技能、環境法律、環境價值及態度等內容。

三 高等學校開展環境教育的意義

環境保護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要加強環境教育,提升人們的環境意識,這也是促進可持續發展及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方式。

環境教育不是單純地傳授環境知識,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全民族的環境意識。如今,環境意識已是衡量社會進步及民族文明水平的主要指標,它也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內容。高等院校主要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國家培養各行各業的建設及管理人才,在高等院校增加環境教育課程,是我國在21世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途徑。我國21世紀議程明確提出:我國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將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到課程中。1999年5月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在世界綠色大學研討會上說,清華大學從建校到現在,培養出數不勝數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但是由于缺少環境意識,他們很多的創新技術都不正確,綠色技術相對較少,某些錯誤技術在為我們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造成了環境的污染及危害,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因此,依據我國的國情,依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觀念采取切實可行的方式,關注并加強高等教育中的環境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進行高等院校的環境教育,歷時20多年的努力,漸漸形成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的培養體系,為社會輸送了很多環境保護專業人才,取得了不菲的成績。隨著對環境問題的不斷深入理解,環境教育已改變了傳統的單一性觀念,變為可持續發展教育,但是高等環境教育不能只通過環境專業人才培養來體現,要依據全局來思考問題。同時也要看到,這類教育工作還沒有在每個院校、每個專業中進行普及。據統計,非環境類專業設置環境類學科進行選修的院校,僅為全國院校的10%左右。并且這僅僅是以學校為單位進行的統計,如果以專業或學生總數進行統計,得到的比例還要低很多。

擁有各類學位的高校畢業生將成為21世紀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骨干,是經濟、科學技術、社會發展的決策人員、管理人員或執行人員。假如他們沒有接受過環境科學教育,那么有可能依然沿用犧牲環境發展經濟的傳統工作模式,這樣他們不僅不能成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執行人員,反而成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阻礙。因此要讓他們熟知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要接受良好的環境意識的熏陶。同時,環境教育也是高等院校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方法,因為環境教育不單是教給學生知識及技能,還要培養一種意識,養成一種行為習慣,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思想、文化、技術等各方面的素養都得到提高。因此,環境教育是高校開展素質教育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總之,在高校進行環境教育是培養學生環境意識的主要方法,也是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及解決環境與發展的矛盾問題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文傳浩等.論我國高校公共基礎生態教育[J].生態經濟,200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绿色|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日韩人妻无码系列专区| 男女后进式猛烈xx00动态图片| 麻豆国产av超爽剧情系列| 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 双腿张开被9个黑人调教影片 |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www婷婷av久久久影片| 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白丝美女被狂躁免费视频网站| 拔萝卜视频播放在线观看免费| 丁香美女社区|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美女把尿口扒开让男人桶|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中文无码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中年熟妇的大黑p|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国产尤物精品视频| jk浴室自慰到不停喷水尿失禁 | 亚洲熟妇av乱码在线观看| 人妻被按摩师玩弄到潮喷| 亚洲av综合a国产av中文|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产国品一二三产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色欲| 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 艳妇交换俱乐部| 999精品色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