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8 01:44: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理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梁嬌
大連第五中學遼寧大連116000
摘要:在新的課改理念下,如何吸引學生興趣,如何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養成對學科的持久興趣和有目的、有耐力的學習態度,是每位教學者應該探究的問題,認識到教學的情緒、情感和認知的辯證關系,并應用于教學活動中,便會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關鍵詞 :情知教學;學習興趣
1 構建充滿“親情”的新型師生關系
情感型的教學活動是在師生心心相印的情感氣氛中學生接受知識、發展智能的教學活動。記得剛開學,一次早上上班我遇到我們學校的一名女學生,我們互相問好,這時天下起雨,我趕緊打開傘并為她遮住了落下的雨滴,她很感激地紅了臉。她說話聲音特別小,她說她長得矮,膽子又小,新學校又不熟悉。看得出這是個內向的孩子,我鼓勵她說像她這個年紀是發育的高峰,只要加強體育鍛煉,很快就會長起來的!我又告訴她我們從小要學會勇敢,要學會適應新環境,看到來到新的學校,認識新的同學,想到要結識那么多新的朋友,該是多么高興的一件事啊!她點頭開心地笑了,我和這個學生正要過路有輛車沖了過來,我下意識地一把把她攬過來,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她,好在有驚無險!除了我身上濺了一些泥外,我們都毫發未傷。她感激地看著我,說:“老師您真好!”。我笑笑說:“沒什么,我把你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啊!老師愛你們每一個人!”
2 教學方法要激發熱情
2.員設計精彩的教學導入環節。動聽、精彩的導入像一塊“磁鐵”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情感,打動學生心靈。
2.2 創設情景激發思維。情景是指教師為激發學生思維而創設的特定情景。教師創設生動的問題情景,可以引起學生的新鮮感、親切感,使學生形成興奮的心理態勢。
2.3 設計新穎有趣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根據不同目標、不同內容和不同學生,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如實驗法、討論法、辯論法、演講法、競賽法等,不斷變換教學方法,使學生不乏味,有較強的學習興趣。
3 語言教態要“脈脈含情”
我在講授初一思想品德第一課《創建新集體》時考慮到學生來到初中新的學習環境,來到一個新的集體中,有許多困惑,有的內向的同學可能會因為害羞或膽怯而不愿與其他同學交往,這無疑對一個班集體的建設十分有害,所以在講授這一課時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采取了如下的教學程序。
首先,創設情境,播放了兩段錄像。一個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一個是蓬勃洶涌的大海。同學們觀看了之后我進行啟發式提問:“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森林,大海。”我說:“森林的偉岸,需要一棵棵樹木的裝點。大海雖然洶涌,它也需要一個個平凡浪花的點綴……所以我們說森林是樹木的家,大海是浪花的家。那么家是什么呢?”(背景音樂響起《我想有個家》)
“家是遮風擋雨的港灣,家是我們心靈棲居的場所……它既包括我們祖國這個大家,也包括我們每個同學的小家,還包括我們這個由50 幾個同學組成的班集體,那么我們該如何創建我們的班集體———我們的家呢?”
優美的語言,動聽的音樂,一開始就把同學帶到美的意境中來,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引出了教學的主題。
接下來我請一名同學朗誦了一首由我自己創作的優美的配樂散文詩:
彩虹的美麗在于它的七色光彩
班級的美麗在于它是我們每個人的展示舞臺不要膽怯,不要徘徊,拿出你與眾不同的精彩!
當你把所有的熱情和智慧都貢獻出來,你會發現我們的班級就像一道迷人的彩虹,它正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啟發式提問:“讀了上面的詩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呢?”
學生很自然就會回答出:班級的建設需要我們每個同學都拿出自己的熱情,而且也只有這樣班級才會欣欣向榮,我們每個同學才會在這樣的班集體中鍛煉成長!
所以,一個好的教學環節對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十分重要!
針對學生講出的問題我設計了一個教學環節。
“我行我SHOW,我為班級做貢獻!”
讓學生發掘自身潛能,為班級建設出力。果然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說:我的美術好,我能為班級做板報……有的說:我體育好,可以在運動會為班級爭得榮譽……忽然我看到有些同學低下頭,我積極地鼓勵:“不一定只有有特長的同學可以為班級做貢獻,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突出特長,但是我也要為班級的建設出份力啊,因為我是班級的一份子啊!例如,在平凡的生活中為班級做一些平凡的小事,也是非常好的!”在我的鼓勵下果然有同學舉手回答“例如,我可以為班級搞衛生,可以為班級拿花,讓班級更美。等等。”
總結和肯定學生的發言后,我讓同學看大屏幕。
(是跳動的音符和美妙的音樂)請同學欣賞完音樂后,我適時地啟發:“同學們,音樂之所以美妙是因為每個音符配合得當,班級的美麗既需要我們每個人展現才能,又要求我們相互配合,團結共建。可是當班級的利益和我們個人的利益發生了矛盾時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呢?”
屏幕展示案例:“班級要參加運動會,就差1500 米沒人報名,體委李力找到擅長1500 長跑的班里同學張正,可張正以要參加奧賽,要保存體力為由拒絕參加,李力想自己跑,可由于自己不擅長如果跑不好,他擔心會遭到同學白眼,可班級如果沒人報名,班級就要被扣分,李力可犯了難……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讓學生討論。
設計這個案例很有代表性,能引導學生認識到班級的建設既需要各展其能,又要相互統一,尤其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應該以集體利益為重,兼顧個人利益。學生的回答很多樣,有的評述體委,有的議論張正,而有的對其他同學進行了號召。
接著,請本學校高年級的優秀班集體中的源名同學暢談創建班集體的成功經驗。事先,我準備了源個“成功接力棒”(由優秀班集體的同學親手用硬紙筒做成,上面寫著對新同學建設好班集體的寄語)再由高年級的這源名同學分別把“成功接力棒”鄭重地交給班級中的源個小組,激勵他們以小組為小單位,以班級為大單位,各盡所能把班級建設好。
這時我聲明到期末我將就各小組的表現給出評分,看哪個小組為班級的建設做的貢獻最大!
論文摘要: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也是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進行的活動。教育理念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理念不斷發展,21世紀是知識經濟,對人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學必須根據社會的要求,更新教學理念。當前,根據時代的要求,教學應具有下列理念:人才理念、全面發展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因材施教理念。
教學是在教育目的規范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身心發展,實現教育目的。但是教師的教學活動并不是完全按照課程安排來進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但受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制約,同時也受到一定的教學理念的影響,是在一定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的活動。教育理念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理念不斷發展,21世紀是知識經濟,對人的要求不斷提高,教學必須根據社會的要求,更新教學理念。當前,根據時代的要求,教學應具有下列理念:成人理念、全面發展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因材施教理念。
一、“人才”理念
“成人”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人們使用,可以作各種不同的解說。成人有兩種含義,一是作為名詞的含義,如法律規定,凡是年滿18周歲的公民都是成人。一是作為動詞詞組的用法,指的是成為一個人,在這里,“成”是一個動詞,“人”是一個名詞。我們在這里討論的成人是作為動詞詞組的用法。
人一出生從嚴格意義上講,它還不能稱之為人,他們只是具備成為人的生理前提,如果脫離社會和教育,就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如“獸孩”,即從小就被野獸叼去,在獸群中成長的孩子,由于獸孩完全脫離人類,它們的情感、智力、語言、體態、思維、行為等都失去了人的特征。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們只能是具有人的軀體的動物而已。從另一方面說明教育對人成為一個“人”的重要性。
成為一個“人”。也就是由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我們培養的學生不能是只具有知識的人,看看令我們煩惱的電腦病毒,哪一個黑客不是電腦專家,他們擁有的知識并沒有造福人類,反而危害人類。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的病菌試驗,哪一個戰爭犯不是醫學專家。所以,我們培養的學生不能只有才,而不是一個“人”。我們培養的目標首先是讓他成為一個“人”,“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這樣的人能關心他人、能夠與他人合作,能對家庭、單位、社會、國家、地球勇于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其次才是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是人和才的統一。而不是分離。
二、全面發展理念
根據的觀點:生產力的高度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物質基礎;先進的社會生產關系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手段。因此,隨著社會主義社會的建立,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對自己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也必然越來越強烈。
關于馬克思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論述教育界一直有爭議。歸納起來有三種意見:“一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結合;二是人體各種機能的全面發展;三是指人的體力、智力和道德面貌的多方面的發展。”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論述對我們的教育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由于歷史的局限性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發展性,馬克思不可能全面地論述其含義,我們應該在其論述的基礎上,根據當代實際探討全面發展的含義,并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
當前關于全面發展的誤解仍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幾種錯誤的觀點:一是全面發展是少數人或多數人的全面發展,這種觀點認為受遺傳決定論或傳統的影響,認為少數人生來是不可教的,或者在教學中只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對少數學生不管不問,任其自然發展,這樣很可能造成一部分學生不能全面發展。二是全面發展是語文、數學、外語等功課的全面發展,即是各門功課都學習好,全面發展不但是各門功課都學習好,同時它還包括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心理的健康發展,學習好并不代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當代大學生自殺等問題就說明這個問題。三是全面發展就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其實這最大的誤區。我們的教育目的也是要求我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的教育目的只是考慮教育社會價值,沒有考慮到的人的價值,從社會的角度來論述人的全面發展。人的發展不但是社會的發展,同時人自身也全面發展。多元智能理論的創立,從一定程度上給我們了解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打開了視野。四是全面發展是所有學生同步發展,無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且全面發展不但不排斥個性發展,而且需要個性發展作為補充,個性發展是全面發展的組成部分。五是全面發展是一個持續終生的過程,不是一次性由學校就能完成了的。
三、可持續發展理念
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首先是環境學家、生態學家從協調人、社會與自然發展的關系的角度提出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為可持續發展所下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即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滿足其發展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涵義不斷拓展,已經從單純的人、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走向各個領域,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同樣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爆炸,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自動化程度提高,腦力勞動逐步占據主動地位,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一些產業夕陽西下,一些產業如日中升,這要求人們必須改變一次性學習滿足終身需要的誤區,同時人的發展是一個持續一生的過程,也要求人們必須不斷地終身學習。這就對我們的教學提出新的要求,我們的教學不在是單純的傳授知識,我們的教學傳授知識是次要的,關鍵是在當今時代,我們要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不但要考慮學生當前的發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學生畢業后的發展,即是如何終身學習。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在學生發展的初期要傳授學生知識,但是,我們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會學習,如何在知識爆炸的年代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自我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觀就是教學不但要滿足學生當前發展的需求,也要考慮學生一生發展的需求。
四、因材施教理念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因材施教是宋代朱熹根據古代的孔子善于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又針對性進行教育教學,發揮學生各自的專長提出的。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學生的身心發展有著各自的特點,每個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和擅長,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揚長避短,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上各種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
關鍵詞:物理教學;數學手段;物理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1-0266-02
一、前言
物理是一門研究自然界變化規律的科學。物理邏輯性強,物理教學中離不開數學,需要通過數學公式來表達物理思想,通過數學演算揭示事物發展規律,同時也為數學的發展提供新的命題。成功的物理的教學理念往往體現出物理和數學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
二、物理教學理念處處體現數學的重要性
物理教學應該具備相應的理念,這些教學理念也可以在物理、數學的密切關系中得到體現。在設計物理教學時應該具備的教學理念有:
1.注意分享物理發展史,介紹物理發展史上著名的物理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過程,回顧大師足跡,激發學生興趣,這就必然離不開闡述物理和數學的關系。物理發展史上有很多物理學家,他們同時也是數學家。比如牛頓,牛頓19歲時進入劍橋大學,他的第一任教授伊薩克?巴羅是個博學多才的學者,將自己的數學知識,包括計算曲線圖形面積的方法,全部傳授給牛頓,牛頓在數學的學習中走向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又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提出二項式定理、微積分、解析幾何與綜合幾何、數值分析、概率論和初等數論,牛頓在他的論著《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中明確提到了物理――數學方法,認為物理學范圍中的概念和定律都應該“盡量用數學表達”。因此,介紹牛頓的貢獻必然離不開介紹牛頓為物理、數學兩個領域建立的橋梁,牛頓的貢獻是闡述物理和數學之間不可分離的關系的最生動的實例。
2.提醒學生重視物理學科的研究方法,在傳授知識點的時候介紹相應的方法論。物理問題的表述、解答、定律都離不開數學,物理學研究方法與數學發展緊密相關,不同分支的物理學科有其最重要的數學理論,要掌握不同分支的物理知識必須熟悉其相應的數學方法,否則就是離本之木。比如分析力學的創立者拉格朗日,在其名著《分析力學》中,在總結歷史上各種力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拉格朗日發展了達朗貝爾、歐拉等人的研究成果,引入了勢和等勢面的概念,建立了拉格朗日方程,把力學體系的運動方程從以力為基本概念的牛頓形式,改變為以能量為基本概念的分析力學形式,使得分析力學成為理論力學最重要的方法論。高斯通過對足夠多的測量數據的處理,得到一個新的、概率性質的測量結果,在這些測量數據的基礎之上,高斯專注于曲面與曲線的計算,成功得到正態分布曲線,其函數被命名為標準正態分布(或高斯分布),這種分布被廣泛應用于分析和處理物理學中各種概率事件中。傅里葉認為數學是解決工程問題最卓越的工具,在他的著作《熱的解析理論》中,傅里葉就系統運用了三角級數和三角積分(即傅里葉級數和傅里葉積分),此后以傅立葉著作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傅立葉分析對近代物理和工程技術的發展都功不可沒,因此,學好物理某一分支,就必須重點掌握并能夠靈活運用這一分支需要的數學知識。
3.注重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社會聯系起來,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素質。國際純粹物理與應用物理聯合會在《新千年的物理教育》一文中認為:如果物理教育是為更多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的,那就應當重視物理學家的工作成果在社會上、技術上的應用,應當重視蘊涵于我們文化之中的物理學方法,應當重視物理學家這個專業群體的特點,如支持、貢獻社會的方式等。如今,物理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技術的各個領域,比如,物理和化學之間,量子化學、激光化學、分子反應動力學、固體表面催化、功能材料等學科的興起都是物理學的理論向化學領域的滲透;物理和生物學之間,量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也都是物理理論在生物學領域的進一步延伸和提高;再比如物理與經濟學,股市模型、報酬經濟學等都建立在物理模型和經濟學基礎相結合的基礎上。然而,我們也必須注意到,物理向某個科學領域滲透的媒介必然是數學,物理學家對這一學科的貢獻也報過了其用到的數學方法,因此,強調物理學的應用就必須強調數學的重要性。比如免疫的統計模型建立的基石是數學統計、回歸分析論,通過各種先進數學算法得出規律性結論,多元判別分析預測結果與原判定結果差異等。股市模型可以建立在模糊數學方法基礎上,應用模糊模式識別、評價股市技術面和基本面,指導股民進行理性投資。因此,物理向各學科領域滲透的過程,也是相應的數學知識與各領域特征知識進行結合的過程,只有深刻意識到這一點,物理思想才能在各學科領域中發光溢彩。
4.引導學生建立嚴謹、務實的求知態度,幫助學生認識到物理的哲學思想,實現自然科學和人文教育的大統一。物理是研究運動的科學,物理上的運動可以理解為變化,變化是自然界的客觀存在,與人類的主觀認知有不同的一面,這就要求我們在物理教育過程中,不能讓人類的認知水平左右到對物理知識的接受,不能偏離物理客觀的一面。而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很強的科學,最適合于作為物理教育的語言載體和分析工具,由數學推導、建立起來物理結論無疑最具有說服力,物理教學要以數學為主要載體,在數學的基礎上向學生熏陶物理思想,在經得起推敲的層面上,保證物理知識的延續和發揚,同時培養思維細致、邏輯縝密的公民。愛因斯坦在他的狹義相對論中得出了“一切物體的速度不可以超過光速”的結論,而根據當時人們對引力的認識,似乎引力的傳播速度卻是無窮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最終愛因斯坦以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成正比的自然規律作為等效原理的根據,在專門學習了黎曼幾何、張量分析等數學知識后,利用數學手段進行推理、論證,提出在無限小的體積中均勻的引力場完全可以代替加速運動的參照系,由于有物質的存在,空間和時間會發生彎曲,而引力場實際上是一個彎曲的時空的觀點。愛因斯坦用數學方法得到的廣義相對論中的推測,也最終由水星近日點進動中一直無法解釋的43秒、引力紅移、引力場使光線偏轉等系列觀測結論完美地證實。如今廣義相對論已經被廣泛承認,廣義相對論的發展里程也正是一條典型的物理學發展進程:在自然界中發現變化―借助數學方法摸索規律―通過實驗證實推斷,這種思維方式應該在物理教學中得到落實。
三、在強調數學手段的重要性中貫徹物理教學理念
學習物理的目的分為:①研究物理而學物理;②為應用而學物理;③為提高文化素養而學物理。這就構成了物理教學目的的多樣性或者說物理學習的多功能性。但從物理學的發展我們知道,18世紀,物理學歸屬于自然哲學,因為數學和實驗的發展,使得物理學從自然哲學中分離出來,物理學研究不再以思辨哲學的方法為主,從定性表達發展到定量表達,塑造了現代物理學的新特征物,因此,物理研究終究需要通過數學手段來完成。物理和數學都是邏輯性強的學科,因此物理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渴求學習成功的心理,拓展教學方法和思路,使學生通過數學來理解物理,獲得物理學習的樂趣,要盡可能多地在雙向交流中進行數學推導,在數學的基礎上采用提問模式、討論模式、合作學習模式、答辯模式等。
【關鍵詞】中職體育;教學理念;教學策略
現階段,中職學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在考試制度與教學方法等方面,很難滿足學生的真正需求,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改善中職學校進行體育教學的效果,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的體魄,使其更加能夠滿足當前時期學生參與社會工作的需求,要求體育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合理的技術方法來對當前時期的教學進行改進,最終實現對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幫助學生更好發展。因此,急需引入新的教學理念,促使教師可以掌握最為先進的教學策略與技術,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追求課堂教學的效益,以取得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有效教學理念和策略的概況
有效教學理念在于提倡教師的個性化,認為對教學過程產生影響的因素比較復雜,并且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結果,使用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難。伴隨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行為科學等的進步發展,人們對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并且提出教學實際上也是一門科學,需要用科學的思維和視角去分析和理解。因此,有效教學理念也就是指,教師綜合使用各種有效合理的教學手段與教學策略,以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進而促使目標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可以認為有效教學實際上是學生和教師在這種情況下都能夠實現較好的發展的教學,其核心就是教和學都具有有效性,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獲得比較好的發展。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并且明確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方法,進而完成教學任務。在有效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有效教學的策略也逐步形成,主要內容是教師要根據教學的效率,以教學目的為目標,來完成教學任務,進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并據此制定出一系列的教學行為[1]。其最關鍵的部分在于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發展來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及時的對教學計劃和目標等進行調整。在其中,需要重點關注教學準備和教學實施以及教學評價等環節,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二、中職體育教學應用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策略的原因探討
首先,中職學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用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并且要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需要策略的支持,要改善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成績,也必須要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并且教學理念與策略的優劣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行為以及教學目標的合理性等方面。筆者認為,對有效教學理念和策略進行研究,對于中職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提升綜合素質,改善教學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意義。其次,在教學在英語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能夠有效的改變當前時期教學中存在的諸多不利因素。現階段,中職學校的學生身體素質普遍偏低,并且運動基礎非常差,而且體育器材也比較缺乏,教學的內容也更加落后,而且一些體育教師的教學策略與教學的觀念比較落后。即使一些教師的教學比較認真,并且學生學習態度也比較端正,但是實際的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障,學生的學習還存在很大的不足。所以,在中職體育課堂中,實施并積極的去探索教學的策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教學的質量,并且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以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確保教學有效性,進而改善當前時期中職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落后現狀。
三、中職體育課堂應用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策略分析
(一)明確學習目標。要對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明確,最為關鍵的是對其學習動機進行激發。在中職體育教學中,需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實際上就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階段性成果,需要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精神,將學生當做教學的主體。因此,必須要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并且目標的設置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與必要性,才能起到對學習目標進行激發的效果。為了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確保教學內容的清晰性,使學生能夠理解老師的意圖,并且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不斷的努力。在體育教學時,需要重點突出技能目標和體能目標以及情感目標等,并盡量促使這三個目標都能得到體現。(二)優化教學方式。要確保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優化教學的方式,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比較均等的機會。以往的體育教學方式過于注重教學對象的整體性,同時也比較注重對技能的傳授,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存在的差異性,更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需要強化人本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均等的學習機會,確保教學對象能夠面向全體。作為老師,對待每一位學生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并且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營造出較好的學習氛圍,與學生之間平等的進行交往,促使學生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與此同時,老師在設置各個環節時,需要以全體學生為基礎,確保教學方式的有效性,能夠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三)設計教學理念。體育教學設計,需要遵循基本的教學規律,采用整體性的觀點與方法進行教學,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并對教學效果進行優化。已有的實踐表明,體育教學的靈魂就是教學理念,在此基礎上才能確保教學效果具有有效性,進而能夠將教學的內容高質量的呈現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的效果[2]。學生在傳統教學理念下的學習過于機械,容易失去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存在很大的不利。所以,要提升中職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質量,必須要對教學理念進行優化。
總的來說,教育改革以后,中職學校開展體育教學需要構建出新的教學模式,確保每一位老師都能掌握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策略。對于提升其教學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還需進一步提升研究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蘊偉.中職體育有效教學的理念及其策略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7):135-136.
1.學科建設基礎薄弱,缺乏頂層設計和問題意識。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理論為指導,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實踐性和發展性,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然而,在現實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理念將意識形態“泛化”和“標簽化”,教學過程教條化,教學內容干癟化,教學實踐脫離社會現實。由于忽視學科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日益偏離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核心,因此,加強學科建設,強化頂層設計和問題意識,是探索先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的現實基礎。
2.課程建設力度不夠,缺乏制度保障。課程建設力度最突出表現在評價體系上,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仍占主流,課程教學過于強調對理論的死記硬背,教學內容恪守教材,脫離于社會現實,校本教材編撰沒有地方性和特色性。同時,一些學校在進行制度設計時,缺乏針對性,制度的存在只是應付檢查或評估,沒有將這些制度真正落到實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學理念的變革又是這項工程的核心和關鍵所在,通過什么樣的理念和方法把教材內容內化為學生頭腦中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還要求教師具有先進而科學的教學理念,只有如此才能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從刻板教條中解放出來,從泛化的意識形態中釋放出來。教學理念的生成和創新,關鍵在于兩點:“第一,要把握教材教學要點的精神實質;第二,要真正了解和理解當代大學生在想什么?他們希望我們教師講什么,他們存在的思想問題是什么。”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的老師去加以深入理解和實踐的。
二、醫學院應樹立四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
1.意識形態理念。意識形態理論奠基人為法國哲學家拖拉西,后經黑格爾、費爾巴哈等哲學家繼承發展和批判創新。而意識形態理論的集大成者為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是社會的產物,以語言為載體,是社會生活過程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形態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就是在意識形態批判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根據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意識形態歸根到底是“對經濟基礎的反映,意識形態并不是社會的奢侈品,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經濟基礎的需要。所以,意識形態的根本宗旨乃是服務于經濟基礎。”2013年8月19日,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召開,出席并作重要講話,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工作,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堅持意識形態理念應從四個方面著手,第一,從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角度著手,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從而拓展教學視野。第二,以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深刻復雜性為主線,結合最新形勢與政策,充實教學內容,堅定學生的政治立場。第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從我國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和改革開放的深化、利益格局、分配結構的調整這個高度進行深入探索,引導學生認清在復雜發展情境下,如何看待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如何正確辨析發展進程中的主流與支流,大方向與大趨勢。第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深刻領會“四個講清楚”,準確理解和把握新時期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性和新特點。“四個講清楚”第一次明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反映中國人民意愿、要求和訴求,因此,要引導學生明白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家、團體、個人的本質表現,具有價值導向、動力激發和民族凝聚的重要功能。
2.敬畏生命理念。醫乃仁術。醫學更強調防病治病,救死扶傷的義務,把挽救生命作為第一要務。在中國傳統醫學中,醫生十分重視技術與醫德統一性,如孫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郭玉的“仁愛不矜,雖貧賤廝養,必盡其心力。”這些觀點充分反映中國傳統醫學崇尚生命價值的倫理理念。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生的醫療實踐目的與醫學目的日益背道而馳,不道德醫生為某些利益而做出有損患者生命的醫療行為,面對矛盾重重的醫患關系、紅包問題等,如何提高醫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認同醫學職業精神?在思政課教學中貫穿敬畏生命理念應是當務之急。敬畏生命,促進生命成長,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是立德樹人,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者應具有清醒的生命意識和情感,尤其是醫學院校,更應將培養學生珍視生命、直面生命、體會生命的溫度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種追求和生命自我理解、自我超越的過程,把關愛生命的這種意識和理念轉化為生命文化的自覺,并作為一種生命力而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生命就在于“對人之生命意義引導,人之尊嚴引導,人之生活引導,人之德性引導,人之求知引導,人之智慧引導。”醫學人文精神是“伴隨醫學產生以來同時形成的一種職業精神,一種職業規定性。它充分體現醫學科學的本質特征和醫療職業的理性自覺,是醫學科學和醫療服務的價值目標的理性提升,其核心內容是對人的生命的尊重與敬畏。”醫學人文精神通過對現代醫療技術本質的把握和醫學科學成果的吸納,大大豐富和發展傳統的死亡觀和生命觀,在尊重、維護生命和對待醫學死亡的問題上積累新的經驗做法,所以,醫學人文精神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相融合有助于進一步提升醫學生的醫學職業道德修養,有助于進一步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為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針對性尋找新的支撐點;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醫學生人文關懷能力,推動醫學人文逐步走向體制化,從而促使醫學人文發展為一種完備的理論體系。
3.團隊合作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現實性、針對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教師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教材,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和難點,了解大學生面對現實的困惑,從而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團隊合作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開放性表現之一,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前提,團隊合作意味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不可能完全是個人化的,它需要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溝通與合作,需要教師之間共同分享經驗,師生之間通過互動彼此支持。”團隊合作不僅僅是教學理念,更是一種教學實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團隊合作理念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能力;有助于形成團隊合作精神的凝練;有助于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大學生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問題意識和包容對話的追求。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設計教育則更是為了改變人們的生活而做的不懈努力,但是我國設計教育起步較晚,發展相對緩慢,思想理念也相對滯后,相關的教學模式也逐漸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在現在高校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思維與時俱進是十分重要的,這關系到學生接受知識的前瞻性和時代性,在色彩設計教育方面表現尤甚。本文旨在通過對色彩設計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挖掘,并設法找到解決之法,以期得到當代高校色彩設計教育教學理念的多元化重構與創新之道。我國色彩設計教育經歷了啟蒙期、改革開放期、發展期和跨越期四個階段。色彩設計教育的啟蒙期以裝飾色彩和圖案色彩為主要教學內容,強調對客觀對象的模仿和再現,并從傳統圖案中獲取色彩知識;隨著改革開放,國門的開啟,色彩設計教育也隨之進入了改革開放期,外來思潮涌入中國色彩教育界,許多教育教學者以及專家不再滿足于原有的圖案和裝飾色彩,開始以積極的態度去了解國外相關的色彩教育經驗、成果,與此同時有大批的教育學者被派出到國外交流學習,國外的色彩構成等理論開始傳入我國,并在我國色彩設計教育教學中始終保持著重要的地位,平面色彩構成成為我國高等院校設計課程的基礎課程。進入新世紀全球化發展,許多學校都在探索符合自身色彩設計教育的特色之路,不少學校也在進行跨越式的發展新舉措。因此,我們必須順應歷史潮流進行革新,讓色彩設計教育理念與時俱進。
二、色彩設計教學中存在問題
新世紀的發展是多元化的,出現了很多新媒體和新技術,這都給我們色彩設計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探索新的色彩認知方式和思維方法。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確傳統的色彩設計教學理念所存在的問題,以便有的放矢,針對性的改進。
(一)色彩設計教學過于傳統
傳統色彩設計教學常常因為色彩而教授色彩,學生在學校學習完之后,依舊不知道老師上課講的是什么,學生學習效果很差,缺少主體性的色彩設計的引導學習,傳統的色彩設計教學中,老師通過書本傳授給學生什么是色彩,色彩的三原色包括哪些,什么是色彩的對比和調和等等,這種教授知識的方法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把握和了解顏料的特性以及基礎的色彩經驗,但是這種學習往往比較死板和模式化,不利于學生創新的理解色彩的知識。這種死記硬背的傳統學習模式很顯然是過時的,極大的限制了學生色彩審美能力。色彩設計本身就是一個課題,在它的下面存在著許多的小課題,只有老師教授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較好的觀察方法,才能明確色彩設計中的意義,讓學生可以活學活用,將上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讓學生學會這門課程,拓展他們的思維和觀察能力。色彩設計課程作為高等院校學習中的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課程,在實際發展中采取各種有益的嘗試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改革原有的傳統色彩設計教學模式將勢在必行。
(二)缺乏對民族文化色彩的重視
我們在色彩設計教學過程中,常常給學生介紹很多的外國設計和色彩美學,忽視我們民族的色彩,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的色彩更加凸顯,色彩不再是簡單的傳遞美,更多的是傳播民族的文化。發揚我國民族的悠久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我們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讓我們的學生更加喜愛自己的民族,而不是崇洋。形成這種局勢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根本還是我國缺少獨立的色彩教育和色彩設計應用體系,也沒有自己民族的色彩評價系統,才造成學生盲目效仿國外忽視本國的民族色彩文化的局面。作為一名資深的色彩設計教育人士必須呼吁我國的色彩課程要回歸到民族色彩上來,讓人們高度重視色彩的重要性。在當代社會,人們消費的首要考慮因素便是色彩,色彩往往成為一個品牌或者一個企業受關注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真正想將我國的民族色彩和文化發揚光大還是一件任重而道遠之事。
(三)色彩設計教育教學缺乏創新
我國的色彩教育起步晚相對于西方顯得很落后,教學思維和模式顯得死板,往往限制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發展。高校中色彩課程的安排往往與色彩基礎課和色彩構成課程整合為一門課程,造成基礎色彩課與專業色彩課無法貫通,專業色彩課與專業設計課無法兼顧等。專業色彩設計教學必須要區別對待,否則將和基礎色彩無法區別。在藝術設計行業和專業中,色彩設計占據很大的部分,哪一種設計獨立不開色彩設計,形成了平面設計色彩、室內設計色彩還有服裝設計色彩等,因此,色彩設計必須要有創新,基礎色彩設計課程無法解決專業色彩應用問題,只有專業色彩設計課程才能有針對性地、具體地加以解決。所以不是色彩寫生、色彩構成就可以取代其它課程。
(四)色彩設計教育教學手段單一
隨著新興媒體的發展,出現了很多現代化教育手段,色彩設計在時展中應該與時俱進,真正實現現代化教學。色彩設計教學是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審美和重新再創造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有學生更依賴于現代的打印技術而不喜歡傳統的顏料繪制手段。使用電腦輔助色彩設計,這可大大節省制作時間,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起到色彩設計教學理念開拓大腦、活躍思維的作用,有效地把學習的重點放在思維訓練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上。實踐證明在色彩設計后期階段借助于電腦軟件使得許多傳統的訓練手段變得易如反掌,而且效果也更豐富,比手工操作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但是,我們不可以完全將色彩設計課程過分依賴電腦,更多的應該是將傳統與現代的方法相結合,創造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色彩設計教學之路。
(五)缺少市場意識
傳統的色彩設計教學主要模式是在教室中臨摹或者寫生,這種簡單的色彩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色彩構成的訓練也顯得繁瑣而不切實際。我們的色彩設計教育是關系到一個物品如何吸引消費者的色彩設計教育,其“物性”決定著使用何色或何色更適合的問題,這就需要在專業色彩設計訓練中解決與市場接軌的問題。從行業來說,織物色彩設計與廣告色彩設計,其本質的區別就非常明顯,僅靠基礎色彩課就無法解決不同專業和不同行業所需的色彩設計。我們要針對具體狀況,采取積極的方式不斷地創新知識和教學理念,加大學生的市場參與度。讓設計色彩與市場、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使單純的思維訓練轉變為認識審美和重構表現之路。
三、色彩設計教學理念多元化重構與創新
緊跟時代的要求,我們必須對色彩設計教育教學進行重新的構成和創新,改變原有的課程理論體系,使之成為集審美、認知到重構再現的綜合表現門類,成為可以獨立于傳統色彩課程和色彩構成的獨立學科。
(一)加強色彩研究及創新思維的培養
時代要求創新,作為設計教育更應該創新,我們要以色彩研究為創新點,進行發散和擴展,最終同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相銜接。國家教育部要求我們高校教育要有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意識是教育的必由之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有相應培養機制和體系相配合,尤其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于社會的發展。在培養過程中,要有配套的課程建設體系和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相配合,在色彩設計教學中應該將色彩理論與色彩實際案例相銜接,讓學生自己學會分析、歸納和總結,并得出符合色彩審美的規律和理念。除此之外,讓學生根據課程的新內容和新理念,領悟和感受案例的色彩本質,體會色彩的心理、色彩的感受,進而培養學生應用色彩的能力。從嚴格的意義上說,色彩設計教學是一種色彩思維訓練的過程,目的是讓學生具有對色彩敏銳的洞察力和鑒別能力,以期能做出好的設計作品。因此,我們應該采取多元的方式培養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拓展基礎色彩與專業色彩的銜接
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基礎色彩教育成為高中生考大學必須學的一項基本考試技能,但是一旦考上大學,學生就會如釋重負忽視這項技能的學習,因此,高校的色彩課程必須要進行改革,最終使基礎色彩同專業色彩有效的銜接。傳統的學院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審美價值觀,提高審美品位,培養創造能力。現在設計市場十分廣闊,我國對于設計人才的需求是相當大的,對于色彩的高級應用人才更是十分需求。所以,在高校色彩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的培養學生的理解實際案例的能力和解讀設計色彩的能力,并具有創新的應用設計能力,理解色彩同產品設計之間存在的銜接和聯系,從而增加自身的競爭力和核心價值。有效的把基礎色彩和專業色彩融會貫通,可以加強學生色彩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色彩審美和應用能力,拓展學生的色彩思維。
(三)加強多元民族文化與時代的融合
中國是比較善于融合各種優秀文化的民族,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需要融合的。色彩的融合主要體現在色彩的設計上和人民對產品的需求上,我們國家向來對于外來的文化是擇優而吸收,多元化的文化融合,也造就了國家市場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由于色彩設計元素融合在社會中的各行各業,因此加強時尚流行元素的嗅覺意識,培養學生的多元文化意識是色彩設計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全球化市場經濟環境之下,民族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將會摖出智慧的火花,那么如何更好的融合,已經是我們需要探尋的問題之一,同時也將是當代色彩教育的時代責任。
四、結語
一、轉變教學理念,重視能力培養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心學生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習慣得到可持續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培養。要達到上述目的,必須把新課標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要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學觀念,充分認識自我,認真落實新課標提出的在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突破學科,注重社會、學生發展的需求,教給學生在用化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時,應有的觀察視野、思考角度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供開放和主動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和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合作學習和活動探究獲取知識,體現化學活動探究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優化教學情景、誘發探究動機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傳授知識為目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死板的接受知識,無法使學生產生積極探索的求知欲望,并且還會使學生感到知識灌輸的乏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緊密結合新課標要求和化學知識內容,提出一些學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化學問題,積極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誘發學生的探索動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尋找自己要了解、要掌握的內容和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總是從學生生活入手,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和問題;課外與學生一起探討學習中有關問題,輔導化學興趣小組寫《如何減少人類活動對氮循環的影響》。這樣既鞏固了教學內容又豐富了同學的課余生活,對學習化學也不再感覺乏味和產生厭學情緒。例如在《銨鹽的性質》教學時,筆者首先用兩根玻璃棒分別蘸取濃鹽酸和濃氨水。當兩根玻璃棒靠近而未接觸時,同學就看到兩根玻璃棒之間有大量的白煙生成。這一奇特的現象立即激發出同學好奇心、求知欲和內驅力。有的同學根據實驗現象進行熱烈討論;有的同學在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有的同學在靜心思考。筆者看到時機成熟,順勢引導同學回憶濃鹽酸和濃氨水都是易揮發的液體,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和氨氣相遇反應生成白色小顆粒氯化銨。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把P78觀察.思考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探究實驗,每組同學根據所給的試劑和儀器進行探究實驗,很快得到銨鹽的兩點性質:①受熱易分解;②能與可溶性堿反應。這時,筆者不是馬上告訴學生實驗室如何制取氨氣,而是又提出新問題:“實驗室是如何制取純凈干燥的氨氣?”學生開展了討論:如果用性質①可能混有其氣體,不利于氨氣的收集,只能用性質②制取氨氣。此時有個同學激動地站起來說“老師,銨鹽與堿的反應不是有水生成嗎?而氨氣又是極易于水,利用性質②能收集到氨氣嗎?”我眼睛一亮,學生真不簡單,發現了問題,我順勢回答:“好,剛才這個同學說得很對,那么如何能得到較純凈的氨氣呢?”有的說:“需要干燥”,有的說“反應的堿不能用溶液。”我立即給出二種干燥劑:A、濃H2SO4 ,B、堿石灰,同時提出:“你用哪種物質作為氨氣的干燥劑?為什么?”此時全班同學幾十雙求知的眼睛都盯著老師,都在不停地思索著。然后我回答:“在實驗里制取氨氣為了回避同學考慮的問題,常用NH4Cl固體與Ca(OH))2粉末混合加熱制取氨氣,同時用堿石灰來干燥”。同學聽到之后都樂意地笑了。
三、尊重學生個性,鼓勵超越創新
在學生的活動探究中,教師要把學生看成是自主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對于學生活動探究中所選擇的方法和途徑,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不要認為學生設計方案與教師所想象的不同就是錯誤的,不要把學生在嘗試中的失敗看得一無是處而給予全盤否定。相反,如果要求學生完全照搬教師的一切,一味的模仿教師,其結果只能是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達不到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大膽的超越創新;留給學生廣泛的思維空間,放手讓學生自己選題、自行設計、自主研究、自由創造。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從自己的思維角度去考慮問題。讓學生在獨立學習、合作探究中嘗試失敗,使他們感受到科學道路的艱辛,并從失敗中總結教訓,最終取得成功。例如:在學習第3章第3節《硫的轉化》的酸雨及其防治后,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提出,讓興趣小組做一個“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的模擬實驗”的探究試驗。在探究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知識的局限性和實驗條件的限制,出現了很多不合理的或錯誤的想法和設計,走了許多彎路。如用集氣瓶收集煤球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時,一是火焰烘手,二是收集氣體的集氣瓶正置后,加入10ml水振蕩后,pH值為5.0至5.6,酸性太弱,鎂條放入看不見氣泡。這時,我就積極鼓勵學生不要怕失改,應從失敗中吸取教訓,調整自己的設計方案,改為硫先在空氣中燃燒,再伸入集氣瓶中,用噴霧器向瓶內噴水振蕩,然后用聶子夾取青樹葉放入,過一回取出,青樹葉變黃變黑;用鎂條伸入溶液中,鎂條表面有氣泡產生;把小金魚放入溶液中,兩分鐘后金魚死亡,得出酸雨危害:酸雨使湖泊的水質變酸,導致水生生物死亡;長期的酸雨侵蝕會造成森林大面積死亡;酸雨滲入地下,飲用后會危害人體健康。正是通過一次次的嘗試失敗才使學生能夠及時的調整方案,改進方法,最終一步步走向成功。
四、重視探究過程,感悟創新苦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