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1 01:37: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消費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ThispapermakesafieldsurveyofJiangsuprovincewheretheagingextentishighandanalysesthemedicalconsumptionoftheoldpeopleintheruralareaontheTwopartModel.Theresultshowsthatthephysiologicalfeaturesanddiseasemodesofoldpeoplemakethemfacewithmorehealthrisksandneedmoremedicalconsumption.Also,theindividualandfamilysituations,income,health,theseverityofillnessesandthequalityofmedicalservicehavedecisiveinfluencesupontheoldpeople’smedicalconsumptionintheruralarea.
Keywords:aging;medicalconsumption;decisiontoseeadoctor;medicalcareexpenditure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國老齡化速度居世界首位,伴隨著老年人口規模日益龐大和老齡化速度快速提高,社會在養老保障、老人福利設施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等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江蘇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社會的省份之一,根據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2006年,全國老年人口撫養比①為12.72%,江蘇省老年人口撫養比為14.95%,名列全國第4,其中,農村老年撫養比達到17.83%,高出城市6.16%。農村老齡化速度快于城鎮的原因在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過程中,轉移的主要對象是年輕人,農村和城市的年齡結構也因此發生了變化。20世紀7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健康老齡化”的概念,強調人在進入老年階段后應繼續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況。因此,在老齡化的背景下探討農村老齡人口這一特殊群體醫療服務的消費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文獻對老年人健康狀況和醫療服務利用的研究主要是對老年人生活質量、醫療消費和就醫狀況的分析,顧大男基于1998年中國高齡老人健康長壽調查數據,分析了中國高齡老人患病能否得到及時醫治的狀況,結果表明農村高齡老人不能得到及時醫治的比例略高于城鎮[1];任遠初步探索了老齡消費市場的特征,提出老齡人口由于生理衰老形成了以“護理服務”、“護理商品”和“護理設施”消費為主的老衰老齡市場[2]。然而,現有相關文獻大多仍主要集中于對城市老年人醫療需求和醫療服務利用的研究[3-5],缺乏對江蘇省這一老齡化水平較高的地區的分析,對江蘇省老年人醫療與健康相關問題的研究僅見于黃潤龍等,他們對江蘇省高齡老人健康狀況的進行了分析,探討了高齡老人的婚姻、家庭、性格和精神需求、生活自理能力、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及健康狀態等問題[6]。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實地調研數據,分析江蘇省農村老年人醫療消費的特征,構建兩部模型對農村老年人醫療消費行為進行實證分析,探討老年人就診決策與醫療支出的影響因素,為政府應對農村老齡化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的決策提供依據。
二、農村老年人醫療消費的特征
本文數據來源于2007年11月對江蘇省北部5市(每市各選擇一縣:新沂、東海、漣水、泗洪和響水)農村居民(包括年輕人樣本和老年人樣本)健康狀況及醫療消費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農村居民的個人和家庭特征、社會經濟狀況、健康狀況、醫療消費情況、參加合作醫療的情況等。調查實行面對面詢問填寫調查表的形式,樣本兼顧了各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農戶收入水平和居民年齡結構等,最后獲得985個農村居民有效樣本,其中,18~59歲的年輕人樣本為803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樣本為182個。本文采用了老年人樣本進行研究,總結了調查地區農村老年人醫療消費的特征:
1.老年人健康狀況較年輕人更差,慢性病發病率較高
居民對醫療服務的消費來源于對自己健康狀況的改善或保持,這是政府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而制定相關醫療衛生服務公共政策的出發點。調查結果顯示(表1),農村老年人自我評價健康狀況為一般的比例最多,約占總樣本的38%,自我評價差和良好的比例相當,自我評價健康狀況非常好的比例最少,僅占8.24%。老年人樣本和年輕人樣本相比,年輕人自評健康狀況差的比例比老年人低18.4%,而自評健康狀況為良好和非常好的比例均明顯比老年人的高。從有無慢性病指標來看,老年人樣本有慢性病的比例占40.11%,遠遠高于年輕人,而且,老人所患慢性病病種主要是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4種。
2.老年人患病的概率高,但因經濟困難應就診未就診的可能性也較高
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一年里,有86.26%的老年人生過病,但在患病的樣本中,只有87.90%的老年人前往診所或醫院就診,有12.1%的樣本應就診未就診;在就診的樣本中,看門診的比例占到85.51%,住院的比例占14.49%。然而,年輕人患病的概率略低于老年人,進一步分析顯示,老年人應就診未就診的原因大多是經濟困難,占各種原因的57.14%。
3.老年人醫療支出較高,但收入水平較低,疾病經濟負擔更為嚴重
調查樣本的老年人在過去一年的醫療支出均值為1361.66元,高出年輕人403.15元。然而,調查樣本的老年人家庭人均純收入為2819.4元,比年輕人家庭人均純收入低603.63元。這說明,老年人的疾病經濟負擔更為嚴重,他們會將更多的錢用于看病就醫。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生理機能逐漸發生衰退,患病的概率較高,具有較高的醫療服務需要,但由于老年階段收入較低,面臨更為嚴重的疾病經濟負擔,因此,老年人群因為經濟因素導致的應就診未就診的問題更為突出。
三、老年人口醫療消費的影響因素
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消費特征以及醫療產品自身的特征,本文將影響老年人醫療消費的因素分為以下幾類:
1.個人和家庭特征
影響醫療服務需求的個人和家庭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和家庭人數。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男性的預期壽命均低于女性,這可能是生理因素決定,也可能是男性在年輕的時候對身體的折舊更大;生老病死的生理規律決定了個體隨著年齡的增大將需要更多的醫療服務,年齡程度不同,對醫療服務的消費也可能會存在差異;受教育程度也可能對醫療消費有潛在的影響,越是受過較好教育的人越有預防和就診的意識,他們生病帶來的機會成本更高,同時,受過較好教育的人可能已經具備更好的自我護理能力而擁有良好的身體狀態,因此相對減少了他們患病后的醫療服務支出;單身的老年人更容易產生孤獨感,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狀況從而影響到醫療消費;另外,文獻研究表明,家庭人數也是醫療服務消費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人數多的家庭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關懷和照顧更多,有利于老年人優良健康狀態的保持,減少醫療消費。
2.健康狀況與疾病特征
老年人醫療消費這一購買行為來源于對醫療產品或服務的需要,其功能在于延長壽命、恢復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因此,健康狀況與疾病特征是影響醫療消費的重要因素。老年人首先感知到的健康問題決定他是否進入醫療服務市場,本文采用自評健康狀況、慢性病史和疾病嚴重程度3個變量反映老年人對自己是否需要消費醫療服務的感知。健康狀況差或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平時可能會更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更注重醫療服務方面的消費,慢性病患者會長期服用相關藥物,疾病的嚴重程度反映了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強度,所患疾病不嚴重時,老年人可能覺得沒有必要就診,當感知到疾病越嚴重時,他們就診的可能性越高。
3.經濟因素
影響醫療消費的重要變量還包括經濟因素,例如,收入、價格和是否參加合作醫療等。收入增加意味著支付能力提高,這將促進居民醫療服務消費。大量研究表明,醫療產品是一種正常商品,醫療品價格的下降會促進人們對醫療品的消費。醫療保險與醫療服務需求之間的聯系主要依靠醫療服務價格的變化來實現,因此,要獲得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需求的作用的相關信息,關鍵取決于醫療服務需求的價格彈性。老年醫療保險是一種疾病經濟風險分攤的形式,這種第三方支付的特征間接地降低了老年人支付的醫療服務價格,當前在中國農村實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具有這樣的功能。
4.生活方式
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8項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煙、飲酒、濫用藥物、體育活動少、高熱量和多鹽、輕信巫醫、社會適應不良和破壞生物節律。吸煙會導致癌癥、冠心病、肺病等疾病,目前,煙草的使用是世界死亡增長最快的原因之一;過度飲酒對人體肝臟和腦神經的危害最大,導致肝病、心腦血管疾病。
5.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質量
老年人的身體活動能力遠不如年輕人,因此,前往醫療機構就診的方便程度也是影響他們是否就診的一個重要因素。以醫療支出來測度的醫療消費,其內涵不僅包括數量,也暗含了質量,因此,考慮醫療支出的決定因素時應加入醫療服務質量因素。治療效果或許是醫療服務質量的最直接的指標,但難以量化,較直觀的測評方法是老年人對醫療機構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的評價。四、農村老年人口醫療消費行為的實證分析
1.模型選擇
本文選取兩部模型法,采用是否就診和醫療支出兩個指標考察老年人的醫療消費行為,其依據主要在于醫療支出有別于其他一些變量具有特殊的分布特征。第一,在一定時期內,有相當一部分居民沒有進行醫療消費,即醫療支出為零,然而,這部分零醫療支出是實際支出而并非潛在支出,因此,不能選用類似工資方程的Heckman兩階段法;第二,非零醫療支出高度有偏,這反映了如果采用線性回歸將導致模型殘差也不服從正態分布,不滿足線性回歸的基本假設。本文的調查結果顯示,老年人醫療支出的均值為1361.66元,標準差為4135.935,偏度系數為6.5332,峰度系數為49.6532,這說明調查樣本的老年人醫療支出也呈非正態分布。由蘭德實驗室提供的兩部模型法解決了以上問題,它將居民醫療消費行為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為就診概率模型,分析是否就診的決策行為,公式(1)中Ii表示第i個人就診的概率,當Ii>0時,醫療支出為正,Xi為第i個個體的特征變量。第二個階段為醫療支出模型,分析醫療支出水平的決定因素,公式(2)中MEDi為第i個人的醫療支出,第二階段的方程只有在第i個人就診的條件下才成立[7]。
Ⅰ:Ii=Xi+βlE1i,E1i~N(0,1)(1)
Ⅱ:1nMEDi=Xiβ2+ε2i,ε2i~N(0,σ2)(2)
模型的第二階段將醫療支出取對數,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醫療支出的非正態分布。對本調查老年人醫療支出取對數后進行正態性檢驗,偏度系數為0.022,峰度系數為2.37,卡方值為3.93,相伴概率p值為0.1404,這說明取對數后的醫療支出已服從正態分布。
2.回歸結果分析
根據兩部模型和江蘇省農村老年人的調查數據,構建了就診概率模型和醫療支出模型,模型回歸結果如表2。就診概率模型為probit模型,因變量設定為是否前往醫療機構就診(是=1,否=0);醫療支出模型為對數線性模型,因變量為醫療支出的對數。
首先看就診概率模型,模型通過了聯合性檢驗,回歸總體是顯著的。變量“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人數”、“家庭人均純收入”、“是否參加合作醫療”和“疾病的嚴重程度”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是影響江蘇省農村老年人就診決策的主要因素。女性就診的概率高,這可能是因為老年人中女性患病的概率更高,也有可能是在女性和男性老年人都患病的情況下,女性更注意對疾病風險的規避而尋求醫療消費。變量“受教育年限”的系數符號為負,說明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就診的概率較高,這可能是因為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本身身體狀況更差,更容易生病就診。家庭人數與就診概率呈負相關,這說明家庭規模越大,可以降低老年人就診的概率,這可能是因為家庭人數多的老年人身體更健康,生病后得到子女的照顧也充分,因而同等情況下比家庭人數少的老年人就診的可能性更小。變量“家庭人均純收入”的系數為正,說明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條件下,經濟水平的提高可能會促進老年人醫療消費,通過計算彈性值,老年人就診概率的收入彈性為0.033,說明當老年人家庭人均純收入提高1%,就診概率提高0.033%。“是否參加合作醫療”也是影響老年人就診決策的主要因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醫療費用實行分段按比例報銷,這相當于降低了老年人醫療消費的價格,因而能促進老年人就診的概率。本文將全部樣本疾病的嚴重程度分為4類:沒生病、輕微、一般和嚴重,回歸結果顯示,疾病的嚴重程度是老年人就診的主要影響因素,所患疾病越嚴重,老年人就診的概率越高。另外,變量“年齡”、“單身”、“醫療服務價格”、“健康狀況”、“慢性病”、“吸煙”、“飲酒”和“交通時間”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不是影響老年人就診決策的主要因素。
模型二醫療支出模型也通過了聯合性檢驗,回歸總體是顯著的。布羅施—帕甘(Breusch-Pagan)檢驗結果為卡方值0.10,相伴概率為0.7473,表明模型不存在異方差;方差膨脹系數(VIF)均值為1.99,最大值為4.72,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總的來說,“教育年限”、“健康狀況”、“疾病嚴重程度”和“醫療服務質量”是老年人醫療支出的決定因素。老年人受教育年限與醫療支出呈正相關,說明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在醫療產品或服務上的支出越多;老年人健康狀況越差,醫療支出越高;所患疾病越嚴重,醫療支出越多;醫療服務質量越高,醫療支出也越高。其他變量未通過顯著性檢驗,不是老年人醫療支出的決定因素。從符號上看,男性的醫療支出比女性更高;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醫療支出越高;單身的老年人醫療支出更高;家庭人數越多,家庭中老年人的醫療支出越低;家庭人均純收入越高,家庭中老年人醫療支出越低,可能的解釋是收入增加帶來的健康效應使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更為優良,因而醫療支出更低,這在封進等的研究中已得到證明[8],她將收入水平對醫療支出的影響分為兩種效應:一是直接效應,即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對健康的需求增加,因而醫療支出水平更高,二是間接效應(健康效應),即通常收入較低的人健康狀況較差,出于對風險的規避,醫療支出較高。本文的結果證明了在本次調查中,收入水平對醫療支出的作用表現為間接效應大于直接效應,即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居民的健康狀況,使得醫療支出較低。醫療服務價格對老年人醫療支出的價格彈性為-0.2094,表明當醫療服務價格降低時,會促進老年人對醫療品的消費,醫療支出增加。老年人參加合作醫療會增加老年人的醫療支出,這是因為雖然合作醫療降低了醫療服務的價格,但促進了對醫療服務數量的消費而導致醫療支出較高。另外,吸煙的老年人醫療支出更低,飲酒的老年人醫療支出更高;老年人到服務態度較好的醫療機構就診,其醫療支出也較高。
五、結論與政策含義
農村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帶來了一系列的老年人問題。江蘇省是全國率先進入老年社會的地區之一,目前的老年人口規模龐大,老齡化水平也較高,因此,研究江蘇省老齡化過程中老年人醫療消費問題具有代表性,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結論和政策含義:
第一,與其他年齡群體相比,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征和疾病模式決定了老年人群面臨更大的健康風險,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更差,患慢性病的概率更高,更注重醫療和服務方面的消費。但由于老年人收入水平較低,因經濟困難應診而未診的可能性也較年輕人更高,疾病經濟負擔更為嚴重。本文認為,對于社會來講,老年人問題的本質不是人口老齡化本身,而是對社會養老保障、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老年人福利等制度的挑戰。
第二,一般來說,受傳統的思想觀念影響,老年人更希望自己兒孫滿堂、人丁興旺,親情對老年人良好健康狀況(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的保持有積極作用。實證分析表明,家庭規模大有利于減少老年人對醫療的消費,醫療支出也較低。如果我們能為老人提供一個溫暖的家庭氛圍,為獨居的老人提供家庭式集體生活的福利院,使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溫暖,是社會應對老齡化過程中減少老年人醫療消費的一個有效手段。目前,政府對老年人救助的供養方式一般分為家庭供養和集體供養,本文的結論為集體供養提供了一個科學依據。
第三,收入水平的提高會使老年人更傾向于規避疾病風險,導致就診概率增加,但由于收入帶來的間接效應大于直接效應而導致經濟狀況好的老年人健康狀況更好,具有更低的醫療支出。因此,相應的政策含義是通過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老年人對醫療服務的利用,這樣可以降低醫療支出,節約社會醫療資源,有效地控制社會醫療衛生費用。
第四,控制醫療服務價格可以促進老年人對醫療服務的利用,使經濟困難應就診而不能就診的老年人能進入醫療市場就醫,使他們獲得充分的治療。目前實施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就是通過降低醫療服務價格,給予居民補貼,促進了老年人醫療服務的利用。
第五,實證分析也表明,醫療服務質量也是影響醫療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這驗證了醫療支出本身已包含醫療服務質量這一要素,為我們以后研究醫療支出的決定因素時需要考慮醫療服務質量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顧大男.中國高齡老人就醫及時性狀況研究[J].人口學刊,2002(3):54-60.
[2]任遠.老齡消費市場初探[J].市場與人口分析,1995(3):46-49.
[3]孫明艷,劉純艷.關于城市社區老年人日常醫療消費的調查與分析[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5(1):30-32.
[4]趙君蘭,王小平,王靜.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及就醫方式調查報告[J].河北醫藥,2003(7):531-532.
[5]陳衛民.城市高齡老人的照護資源與照護供給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04(S1):117-120.
[6]黃潤龍,鮑思頓,牛飚.江蘇省高齡老人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1999(5):57-62.
論文關鍵詞:SPSS,應用軟件因子分析方法,聚類分析方法居民消費水平,地區消費結構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居民的收入不斷增加,我國各地區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強勁增長,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及原有經濟基礎的差異,各地區的消費結構仍存在著明顯差別。為了進一步改善消費結構,正確引導消費,提高我國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有必要對各地區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之間的異同進行考察與比較,以期發現特點和規律,從宏觀上把握各地區城鎮居民的消費現狀和不同地區消費水平的差異,為提高我國各地區消費水平提供決策依據。
一、對地區消費水平的差異的分析方法
1 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因子分析模型是根據變量間的相關性大小,把變量分組畢業論文怎么寫,利用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高而不同組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低,每組變量代表一個基本結構,這個基本結構稱為公共因子。因子分析的出發點是用較少的相互獨立的因子變量來代替原來變量的大部分信息,可以由下面的數學模型來表示[[1]]:
其中:,,,…,為p個原有變量,是均值為0、標準差為1 的標準化變量;,,,…,為m個因子變量,m 小于p,表示成矩陣形式為
,
其中:F因子變量或公共因子,可以將它們理解為在高維空間中互相垂直的m個坐標軸;為特殊因子;F 與均為不可觀測的隨機變量。 A為因子載荷矩陣,稱為因子載荷,是第i個原有變量對第j個因子上的載荷系數。在模型中,特殊因子表示了原有變量不能被因子變量所解釋的部分,相當于多元回歸分析中的殘差,被定義為彼此不相關且與公因子也不相關。
2 實證分析
居民消費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消費過程中,對滿足人們生存、發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達到的程度。它主要通過消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數量和質量來反映。
在各種消費指標中,消費結構指標最能夠體現出各地區間的消費水平差異,本文引用我國常用的消費資料支出分類方法,將各地區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分為8個部分,相應的指標分別用X1~X8表示 。其中X1(食品)、X2(衣著)、X3(居住)、X4(家庭設備用品和服務)、X5(醫療保健)、X6(交通和通訊)、X7(娛樂教育文化服務)、X8(其他商品與服務),單位:元
2.1 因子分析
2. 1.1 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取自各地區域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費性支出(2009年),來自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2]]。具體表格略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2.1.2因子分析的過程
由于多個變量使用的量綱可能各不相同或者變量間的數值大小相差很大,因此, 首先將初始變量標準化,把原變量數列化為均值為0,方差為1的數列。標準化后全國31個省市作為樣本,將上述X1~X8八項支出指標作為變量,得到原始數據陣。首先判斷數據變量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算出樣本相關系數陣為:
表1:樣本相關系數陣
由上述矩陣發現8個消費要素間的相關系數大部分均大于0.3,適合做因子分析。
再進行KMO統計檢驗,作為比較變量間簡單相關系數和偏相關系數的指標,數學定義為,其中是變量與其他變量的簡單相關系數,是變量與變量在控制了剩余變量下的偏相關系數。
Kaiser給出了常用的KMO度量標準: 0.9以上表示非常適合;0.8表示適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適合;0.5以下表示極不適合。
計算結果如下:
表2
并且通過巴特利特球體檢驗(P=0.000<0.05),表明說明原有的8個變量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它們反映的消費要素有很大重疊畢業論文怎么寫,可以做因子分析。
利用SPSS計算后得到主成分的碎石圖,分析發現提取2個主因子比較合適。
利用主因子分析法提取2個主因子,用最大方差旋轉進行簡化,得到因子載荷矩陣(見下表),它代表變量和公因子的相關系數:
表3
由表1 載荷矩陣可得出以下結論:
(1)第1 主成分,為主要消費因子,在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訊、家庭設備用品、服務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和其他商品與服務6個方面有較大的載荷,即該因子綜合反映了這6個方面的變動趨勢。 因此第1 主因子可以視為代表各地區城市居民在這6個方面的消費指標,可命名為生活必需型因素。
(2)第2 主成分,為次要消費因子,在衣著、醫療保健有較大的載荷,所以第2 主因子可視為各地區城市居民在這2方面的消費指標,可命名為生存型因素。如受此影響的地區多為北方省市,可分析為氣候因素的影響。
從二維的旋轉空間的成分圖可以明顯的看到各個消費要素間的類屬關系,可以看到主消費因子和次消費因子非常靠近兩個因子的坐標軸,表明用兩個因子刻畫消費要素效果非常好,信息丟失較少,達到了我們綜合消費要素,減少解釋變量的目的,使得提前的因子含義清晰,有利于我們對消費要素進行歸類進行分析解釋:
表4
2個因子能解釋的方差分別為5.640(70.494 %),1.155(14.440 %),因此這2個主因子能說明總情況的84.935%。8個變量標準化后(不受各變量的不同量綱的影響),最后各變量X1~X8相對應的共性值之和分別為0.916,0.854,0.744,0.783,0.843,0.892,0.926,0.835,除居住外均大于0.75,所以這些變量對各地區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分析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根據標準化數據,分別計算各地區城市主要、次要消費因子得分,以各因子方差貢獻率作權重進行加權匯總,得出各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綜合評價得分并排名,表中因子得分情況及其正負僅表示該省市與平均水平的相對位置,并不說明該省市的居民消費發展水平為負。
綜合評價排名V=0.704 * F1+0.144 * F2
2.1.2.1我國區域居民消費水平排序及解釋(由于篇幅限制,在這里只列取前10位)
表5:全國各省市居民消費因子得分及排名表
地區
F得分
F1排名
F2得分
F2排名
綜合得分
綜合排名
上海
3.34231
1
0.44751
7
2.42
1
廣東
2.23941
2
-0.75061
9
1.47
2
北京
1.32859
4
2.06475
1
1.23
3
浙江
1.35439
3
0.58846
6
1.04
4
福建
1.13345
5
-0.98121
10
0.66
5
天津
0.69190
6
1.05934
2
0.64
6
江蘇
0.59168
7
-0.05948
8
0.41
7
遼寧
-0.02806
8
0.61654
5
0.07
8
山東
-0.17779
9
0.84007
4
0.00
9
重慶
-0.19444
10
0.88520
3
-0.01
關鍵詞:物價上漲 CPI 恩格爾系數
中圖分類號:F014.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8-025-03
價格與消費是兩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經濟因素,價格水平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化。根據價格曲線也可看出,價格越高,消費需求越低,價格越低,消費需求越高。2007年以來我國物價漲速明顯加快,成為經濟運行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特別是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肉禽蛋、鮮菜、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氣等商品價格均保持在高價位上運行,人們日常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價格作為一個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與宏觀經濟運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首先,價格作為一個現象,折射出的是整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實質性問題。此外,價格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同時扮演著“市場調節器”與“宏觀經濟運行指示器”的雙重角色。因此,物價波動一直是各界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物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更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物價這一關系到民生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認真研究、科學合理地分析物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是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客觀需要。
一、我國物價水平的歷史與現狀
(一)我國歷史各物價水平變動階段
第一階段:1953―1965年(共13年)。這一階段,我國物價水平經歷了一次劇烈的升降,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增長率出現了一次高聳的峰和深陷的谷。1959~1961的3年中,零售物價水平持續上漲,于1961年到達頂峰,漲幅為16.2%。1962年,零售物價下跌,1963年跌至-5.9%的波谷,峰谷落差達22.1個百分點。
第二階段:1966―1976年(共11年)。在這一段時期內,我國物價水平的變動幅度極小。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增長率曲線幾乎是一條水平直線,其漲幅從未超過1%,跌幅也僅有一年略微超過1%,最高點(1975年,0.6%)與最低點(1969年,-1.1%)之間的落差只有1.7個百分點。這一時期零售物價的高度穩定,是特定的歷史條件造成的,當時的中央政府直接通過行政手段凍結價格。這樣,盡管經濟在劇烈地波動,而價格水平卻“紋絲不動”。
第三階段:1977―1999年(共23年)。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物價水平長期僵持不變的局面被徹底打破,零售物價開始持續上升。1999年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為1978年的359.8%。在這一時期,價格漲幅的波動性也變得非常明顯。從1977年到1999年,我國物價漲幅可觀測到4次明顯的循環波動。
第四階段:2000―2007年(共8年)。中國經濟在經歷了1991―2001年的完整波谷―波谷經濟周期后,從2002年起重新進入本次經濟周期的擴張階段。2003年與2004年實際GDP增長速度接近潛在GDP增長速度,而2005年實際GDP增長速度超過潛在GDP增長速度,其間通貨膨脹卻相對溫和。在2006年中國經濟繼承了2005年的強勁擴張趨勢,中國宏觀經濟運行保持高經濟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的良好配合格局,在增長型經濟周期的位勢上,2006年將構成本次經濟周期的波峰年度。2007年,中國宏觀經濟管理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采取中性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兼顧經濟穩定的內部平衡目標與外部平衡目標,進一步促進國內需求與國外需求以及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全面拉動,在總體經濟景氣進入本次經濟周期收縮階段后延續其繁榮形態。2007年實際GDP增長速度略低于潛在GDP增長速度平穩回復至潛在GDP水平。
(二)我國現階段物價變動的狀況及原因
物價上漲影響居民的生活,從2007年以來我國物價漲速明顯加快,成為經濟運行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2007年1―11月份CPI同比上漲4.6%,漲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尤其是11月份CPI同比上漲6.9%,環比上漲0.7%,創1996年底以來的新高。另外,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和央行公布的企業商品價格指數等均呈現加速上升的勢頭,已超出各方預期。
從統計數據來看,2007年的CPI上漲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征,以11月份為例,當月以糧食為代表的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8.2%,推動CPI上漲了6.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88.6%,其中糧食價格同比上漲6.6%,肉禽及其制品價格同比上漲38.8%油脂價格同比上漲35%,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8.6%,鮮果價格上漲12.9%,鮮蛋價格同比上漲10%,水產品價格同比上漲6.8%。而工業品價格和服務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扣除食品和能源項目后,前11個月的核心價格指數僅同比上漲1%左右。
物價上漲是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原因之一:國際市場價格的帶動。由于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美國等國家大規模開發生物能源,對玉米、大豆等糧食需求量大幅增加。這導致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進而拉動了國內糧食價格上升,并影響到以糧食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價格。
原因之二:成本推動。近10年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一直低位運行,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生豬等主要農產品現在的價格,多數低于10年前的水平,只有個別品種略高于10年前水平。但與此同時,種植養殖成本隨著生產資料價格和農村勞動力價格的上漲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農產品價格上漲帶有明顯的恢復性質。
原因之三:供求結構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豬價格跌到谷底,導致生豬存欄下降,去年下半年生豬價格開始進入周期性上漲階段。部分地區出現的疫情,也加劇了生豬供應的緊張。
民以食為天,糧食、肉、禽、蛋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今年以來食品和副食品價格的上漲過猛,波及面過大,豬肉的漲價帶動了其他生活資料(如牛羊肉、蛋、奶)價格上漲。這是事關人民群眾(特別是在校學生、進城務工人員、城市低保人群等弱勢群體)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事關全局、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勢必影響到千家萬戶居民的生活質量。漲價使多數中低收入城鄉居民的生活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但沖擊最大的是城鄉中低收入家庭,尤其對一些縣城的民工生活沖擊較大,感到壓力沉重。
二、物價上漲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物價波動主要由市場中的商品供求狀況所決定的,即供給小于需求是物價上漲,供給大于需求是物價下跌,供給等于需求時物價穩定。物價波動可以調整市場中商品供求關系,即供給小于需求時抬高物價可以使供求平衡,供給大于需求時降低物價可以促使供求平衡物價波動。
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衡量一般家庭(不含共同事業戶)實際購買各項消費性商品及勞務價格變動情形。所得稅、購置土地、住宅及人壽保險等支出不屬查價范圍。
大多數國家都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反映城鄉居民購買并用于消費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動情況,并用它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從2001年起,我國采用國際通用做法,逐月編制并公布以2000年價格水平為基期的居民消費價格定基指數,作為反映我國通貨膨脹(或緊縮)程度的主要指標。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統計局城調總隊負責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編制及相關工作,并組織、指導和管理各區市的消費價格調查統計工作。
我國編制價格指數的商品和服務項目,根據全國城鄉近11萬戶居民家庭消費支出構成資料和有關規定確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251個基本分類,約700個代表品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就是在對全國550個樣本市縣近3萬個采價點進行價格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國際規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來的。
CPI=(Pt1Q01+Pt2Q02+…+PtmQ0m)/(P01Q01+ P02Q02+…+P0mQ0m)*100
式中:P――商品價格;Q――商品數量;m――商品的種類;t――現期;0――基期。
公式中,分母表示在需要進行比較的基期里居民對有關商品的支出總額;分子表示居民在現期以現行價格購買相同種類、同樣數量的商品支出總額。
把上述公式用文字簡化表達就是:
CPI=現期購買商品支出總額/基期購買商品支出總額×100(商品是同類商品,與取樣樣本有關)
19世紀中葉,德國著名統計學家厄恩斯特?恩格爾(Ernst Engel)在研究英、法、德和比利時等國工人階級不同階層的家庭調查資料時,得到一系列數據,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他發現了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或個人收入越低,其食品支出在總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反之,其比重越小;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會逐漸減少。對國家而言,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平均支出中購買食品支出的比重越大,這一規律被稱為恩格爾定律(Engel's Law)。后來,人們把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稱為恩格爾系數,用公式表示如下: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全部生活消費支出)×100%
恩格爾定律的原理非常簡單:一個家庭或個人維持生命所必須的食品數量是基本不變的。在這個前提下,恩格爾系數值越小,即食品支出占家庭或個人支出的比重越小,自然就意味著家庭或個人的生活水平越高,反之則說明生活水平越低。因此,可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居民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成就。聯合國糧農組織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更是將恩格爾系數作為評價國家貧富和地區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恩格爾系數在60%以上為絕對貧困,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
在我國,恩格爾系數同樣受到高度重視,無論是政府機關的工作報告,還是新聞媒體關于本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報道,都可以見到恩格爾系數蹤影,使用頻率極高:中國宣布“總體達到小康”所依據的一個重要指標便是“恩格爾系數”;政府機關很多工作計劃的依據也是本地的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定律是在假定價格不變的前提下而提出的,其受影響較大除收入以外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物價水平:當食品消費數量不變時,物價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名義收入不變時實際收入的降低,即意味著在相同收入下食品支出的增加。因此,物價水平上升,恩格爾系數就會上升,反之則下降。而影響恩格爾系數的主要因素有收入狀況、物價水平、耐用消費品的消費狀況、福利政策和消費習慣等。其表現為:
1.近年來我國恩格爾系數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服裝支出、醫療保健支出、交通通訊支出和住房支出的不斷增加造成的:當居民購置住房等耐用消費品時,在個人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況下,用于食品的支出就會減小,因此恩格爾系數會下降;當老百姓對醫療、住房、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增加時,在個人可支配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就會擠占對食品的消費,從而導致恩格爾系數的下降。
2.隨著家庭設備用品消費的增多,恩格爾系數是上升的:當居民的個人可支配收入剛開始增多時,生活消費會從溫飽型消費轉向營養型消費時,谷物在食物消費總量中所占比重會不斷減少,肉乳品及精細食品所占比重不斷增加,因此,在生活剛剛開始好轉的某段時間內,恩格爾系數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上升;家庭設備用品相對于一般消費品來說,使用期限較長,單位產品價格較高。居民為了購買耐用消費品,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儲蓄,在維持基本生活的食品支出不變時,其它各項消費性支出就會減少,因此積累期的恩格爾系數會上升。
3.當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時,恩格爾系數是上升的:食品消費數量不變時,消費物價水平的提高意味著名義收入不變時實際收入的降低,即意味著在相同收入下食品支出的增加,從而導致恩格爾系數的上升。
4.物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居民消費的水平。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因此,居民對食品價格非常敏感,稍有異動就會引起居民的廣泛關注。由于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使得收入對生活的保障作用逐步減弱,對于低收入家庭來說,更難以承受。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必然帶來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的增加,因為食品這類生活必需品消費彈性小,替代效應不明顯,不管價格是否上漲,必須得消費。價格上漲抑制了居民的消費欲望,通常物價上漲時,人們為了緩解這一壓力,不得不降低消費檔次,減少消費數量來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就造成了消費量的下降,生活質量的降低。
綜合以上分析,消費品價格特別是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給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帶來一定困難,其生活質量有所下降。具體表現在:一是采取買價廉質次的商品,來確保量的滿足。二是提取存款或借錢應對急需。三是改變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減少非必需品的消費。交通通訊、醫療保健支出成為壓縮對象。四是主要消費品價格的快速上漲,還給低收入居民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精神負擔、心理壓力和價格預期。
三、建議
綜上所述,提出以下建議:要加強價格監控和調控,大力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時,積極促進居民消費。政府應堅決制止搭車漲價和哄抬物價的現象,維護市場的穩定;對房地產業等價格過高的行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抑制商品房價的過高過快上漲;對低收入階層在擴大就業、提高低保水平、確定最低工資標準等方面出臺操作性強的政策;培育新的消費熱點,鼓勵和引導合理消費,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從而帶動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的大幅提高,促進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問題。當前的宏觀調控重點,既要控制投資過快增長,緩解資源瓶頸,加強對通脹的預警和疏導,又要千方百計地積極培育市場和有效擴大消費,緩解消費品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
主要解決方案:
1.應適當調整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我國投資增長速度過快,經濟局部過熱與多年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且投資結構欠合理無不關系,因此,為降低投資增長速度,抑制通貨膨脹的惡化,緩解經濟結構的失衡,適度調整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2.遏制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緩解對生產資料的過度需求。一是堅決遏制某些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二是加強和改進信貸管理,人民銀行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加強“窗口”指導,商業銀行要增強風險意識,強化信貸審核。三是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行業制定限制性價格政策,控制這些行業的盲目擴張。同時,加強對煤、電、油、運的協調,緩解瓶頸制約。
3.努力促進糧食增產,增加糧食供給,使糧食價格回升到一個合理水平。由于以糧食為基礎的食品類價格占居民消費價格的權重大,食品是居民生活必需品,在低收入群體中所占支出比重較大,所以,保持糧食價格基本穩定、合理回升至關重要。一是要搞好糧食總量平衡工作,引導糧價穩步回升,逐步達到一個合理區間。二是要加強農資價格監管,穩定農資價格,穩定糧食生產的物質成本。三是要在糧食生產方面給予稅收、信貸、價格等政策優惠,減輕種糧農民負擔,保護和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
4.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首先,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快速上漲構成物價水平上漲的一個方面,而且對消費者的消費預期和消費能力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其次,房地產業的產業關聯度較大,對房地產的過度投資構成了能源、原材料供給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再次,從房地產市場的價格的具體波動情況來看,土地價格和商品房價格上漲較快,而土地租金價格上漲有限。這說明,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以及與此相關的價格波動具有泡沫成分,這可能隱含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因此,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是控制物價上漲和金融風險的良策。
5.對貨幣供應量的超速增長進行適當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超速增長是導致近期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所以今后一段時間,要對貨幣信貸過快增長進行調控:一是要加大公開市場業務力度,對沖因外匯占款投放的基礎貨幣;二是對金融機構進行“窗口指導”,提高金融機構資產質量,適度控制貸款規模;三是要解決長期機制問題,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解決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剛性問題,使貨幣政策調控更加有效。但要注意,這種調控只能是微調,力度不宜過大。這是因為,一方面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固然可以在壓縮投資需求方面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卻無助于結構性矛盾和供給瓶頸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需求增長必須通過增量貨幣才能實現,如果實際信貸規模出現大幅下降,在短期內對快速增長的經濟會產生很大的擾動。一旦投入產出的鏈條被人為割斷,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問題,甚至重新回到通貨緊縮的泥潭里。
6.加強價格監測分析工作,建立價格異常波動應急機制。價格監測是價格決策和宏觀調控的基礎,要突出監測重點,完善有關制度,密切關注國際國內市場供求狀況和價格走勢,善于發現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建立應對價格異常波動的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提出控制價格上漲的意見和建議,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
1.王爾中.物價上漲對福建城鎮居民生活的影響.2005
2.江學軍,唐煥文.中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會議論文,1997
3.劉宏宇.從宏觀市場價格到市場“負熵”.會議論文,1996
4.蔣衛東.人民幣實際匯率與中國的經濟增長.學位論文,2007
5.王振龍,趙昌昌.統計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6.黃小雄.關于我國貨幣供應量與物價指數反常規問題研究.學位論文,2006
7.南蘭.我國物價周期波動的實證分析.學位論文,2006
8.姚大鵬.對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現象的研究.學位論文,2005
9.盛陽.對當前中國物價波動分析及對策研究.學位論文,2005
10.劉飛.我國價格指數和經濟波動關系的實證研究.學位論文,2005
11.艾慧.中國當代通貨膨脹理論研究.學位論文,2004
12.劉士寧.我國貨幣流通速度變動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學位論文,2003
13.孫武斌.1992~1996中國價格總水平上漲治理政策研究.學位論文,2000
14.中國進入物價較高時代.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7
15.余豐慧.物價上漲中百姓生活不下降.期刊2007
16.農副產品漲價農民受益多少.山西農業(致富科技版),2007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服務營銷的基本概念,醫療服務營銷也是服務營銷的一種,它有其自身的一些主要特征,本文列出了一些實施服務營銷的理念和措施并分析了現在醫療服務營銷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醫院建設發展提供借鑒。
一、服務營銷的基本概念
在服務營銷文獻的研究中,Fisk等(1993)對1992年以前的服務營銷文獻進行了回顧,發現1986年以來,服務營銷的實證和理論研究的嚴密性不斷提高,服務營銷研究的主題主要包括:
(1)服務質量:關注企業中全面質量管理及顧客滿意度,并為評估服務質量設計模型和測量工具。
(2)服務接觸/服務經驗:研究的重點是顧客與服務企業雇員之間的相互作用。
(3)服務設計:研究成果以服務藍圖和服務路徑圖為主。
(4)顧客保留和關系營銷:關注企業如何吸引并保留顧客。
(5)內部營銷:將雇員視作顧客的觀點。
服務營銷理念的基本屬性如下:
(1)服務營銷是一種關系營銷。營銷的核心概念即交換,就是企業內部關系及外部各子系統、環境的關系。培養其親和感、歸屬感,滿足其高層需求以期建立長期穩定的良好關系。
(2)服務營銷是一種參與營銷。企業要參與顧客消費,顧客參與企業的若干經營環節或自我選擇、自我服務。
(3)服務營銷也是文化營銷。服務精神強調了人性化、文化性特點,必然要求有一種強大的服務理念為內核的企業文化作統領和底蘊,以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品牌形象。
二、醫療服務在醫院的實際應用
醫療是一種特殊的服務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就是滿足社會民眾不同層次需求的健康和醫療服務。隨著我國醫療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及醫療機構產權結構的深刻變革,新一輪的醫療行業競爭將愈演愈烈。今天,人民群眾對健康和醫療的需求,無論從觀念上、物質和精神層面上都有了新的內涵。
1.醫療服務的主要特征
(1)醫療服務的無形性。無形性即:病人在購買治療服務之前,無法肯定他們能得到什么樣的服務。這一特點決定:其一,無法在客人消費之前直觀地展示服務產品,以及使用價值,這就加大了商家與其潛在顧客進行有效溝通的難度;其二,顧客在購買產品之前既無法看到,也不能試用,無法預期其消費效果,不能預計其成本與效益,從而加大了顧客的購買風險。
(2)醫療服務的直接性。醫療服務的直接性即服務的生產與消費是同步進行的,醫務人員提供服務的時候也是顧客在消費服務的時刻。因此,醫療服務活動、醫務人員、患者三者的協調配合是提高醫療產品質量的重要條件。而醫務人員與患者的即時產生和即時消費受客觀條件、醫務人員和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即時生產和即時消費的產品質量具有不穩定性,從而加大了患者的消費風險。服務人員應樹立服務營銷觀念,在服務過程中,盡量降低患者的消費風險,提高醫療單位的聲譽。
(3)醫療服務的差異性。把服務當作產品是建立在顧客觀念的基礎上的,但由于在同一時間、地點,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需求,而在不同時間、地點,同一客人的需求側重點不同,服務產品與賓客需求之間的關系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另外,服務人員也會由于個人的情緒、意外情況、即時需求等不能提供同一標準的規范化服務。
2.醫療服務的營銷理念
(1)切實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營銷理念。患者營銷理念是以“患者的需求都是不同的”、“產品或服務最終要滿足顧客的需求”為理論基礎,以顧客的消費心理、行為日益成熟,日益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為市場基礎的營銷模式。奉行人性化醫療服務也是現代化醫院管理的基本理念,對醫院來說就醫環境、診療流程、醫患接觸和溝通交流,均應充分體現人性化的氛圍。醫務人員的行為儀表、周到熱情的生活關懷、親切溫馨的語言交流和精神安慰,以及醫院內部衛生環境、診室病室的色調、光線等都應充分體現一種人文的呵護和人性的關愛。讓患者感受到一種踏實的歸屬感,使患病的軀體在這種人文的環境中得到休養生息;另一方面應著重體現在對患者人身權利及人格的充分尊重與平等。首先病人及家屬應該具有對病情、診療措施及方式的知情權、選擇權,通過建立醫護人員與病者之間的信息通道,讓病人及家屬分享對疾病診療方面的信息。人性化服務亦包含個性化服務和心理護理,注重每一患者情緒變化和情感需求;應該是具體的和面面俱到的服務,針對不同個體突出人格人性特點進行情感關懷。如何探究病人心理特性及個體差異,在此基礎上因人施教,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礙及負擔,是心理護理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2)樹立內部營銷服務的觀念。單位內部人員都必須把自己視為其他同事的顧客(例如海爾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客戶一樣)。如果員工沒有把彼此當成顧客,并且沒有像團隊一樣有效率地合作來協助滿足彼此的需要,內部品質和服務都會受傷害,而外部顧客最后也將蒙受其害。因此,內部顧客觀念常常被用來對企業員工推銷服務理念與正確的價值觀。一流的企業往往借助內部顧客觀念使“顧客至上”深入員工心里,理所當然地視之為自己的職責。
(3)提供知識化的服務。醫院應該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醫院在對患者醫療服務過程中,如何營造知識服務環境是現代醫院面臨的一個課題。首先知識服務是社會和廣大患者的需求;此外知識服務也是醫院參與醫療市場競爭,完善服務功能所必備的條件,同時知識服務還是現代醫院社會公益價值的體現。所以有遠見的醫院管理者應將醫院內的知識服務融于醫療服務的內涵之中,并貫穿整個醫療服務的始終,以知識服務為載體;彰顯醫院人文和科學知識的風采。患者在患病期間渴望獲得防病治病知識,通過人性化、個性化健康知識傳播,實現醫方與患方的深刻溝通和互動,達到患者與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的默契合作。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復并建立真誠的友誼和信任,也為醫院贏得了永久的忠誠客戶。
(4)注重服務的有形展示。醫院應該注重醫療服務的有形宣傳,給患者一個更加放心的有形環境,促進醫患交流。例如可以通過發放健康教育知識手冊、建立門診及病區信息宣傳欄、創辦醫院特色報紙宣傳醫院政策和提供疾病預防知識、應用閉路電視播放疾病防治專題講座及醫學科普宣傳專題片、根據不同地區的疾病譜分類及慢性病流行特點定期進行面對患者及家屬的疾病專題及健康教育講座等方式給患者一個更加立體、形象的醫院。中國其他服務行業也推行有形展示,如海爾空調安裝人員自帶鞋套、無塵安裝、安裝完畢10分鐘內必定有電話回訪等等這些服務的有形展示都給顧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超級秘書網
三、挑戰與措施
加快醫療服務業發展,提高醫療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中國政府近年來十分專注的國計民生問題。但此間國內專家研究卻表明,10多年來,我國醫療服務業的增長卻不符合上述導向和預期,明顯低于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更低于美國等西方高度發達國家60%~75%的一般標準。
1.挑戰
中國加入WTO后,境外醫療服務大鱷也紛紛涉足大陸市場搶占先機。并且,我國將在加入WTO后,會逐步放開一些醫療服務市場。同時,對外商設立合營、合資醫院的數量、地域、股權等限制也將有所寬松,這無疑將會對我國醫療服務業產生巨大的挑戰。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服務營銷理念的挑戰。
(2)服務營銷規模的挑戰。
(3)服務營銷創新方面的挑戰。
2.措施
雖然外資企業在中國開展醫療服務營銷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但他們的營銷理念、營銷方式及模式等的本土化,則還需一段時日,這為我國醫療服務業迎頭趕上提供了機會。我國各級醫院要迎接挑戰,化挑戰為機遇,可以采取下列對策:
(1)樹立顧客滿意和關系營銷觀念。
(2)加強服務產品創新。①創造服務新需求。②開發服務新產品。
(3)實施差異化策略。差異化策略的實質是創造出一種能被感覺到的獨特服務,實現差異化有許多形式,主要包括醫院品牌形象、顧客服務、服務產品等。
(4)實施內部營銷。為成功地開展內部營銷活動,醫院應做好下列工作:①認真挑選并訓練醫務人員。②不斷了解內部顧客的實際需要,關心他們的個人發展,以提高醫院的凝聚力。③服務行為一致化。④建立高效的績效評估系統和獎勵系統,強化激勵機制,教育和激勵員工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5)增加服務的有形性,實施服務的實體化策略。通過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和氣氛,建立顧客對企業形象和服務質量的認識,使顧客感到興奮和驚喜,從而提高顧客對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田志龍戴鑫戴黎樊帥:服務營銷研究的熱點與發展趨勢[J].管理學報,2005,(2):217
[2]楊洪昌劉金星:服務營銷理念的再思考[J].商業研究,2000,(3):120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年會在北京舉行。在論壇第三單元“財政政策與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中,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詳細解讀了當前中國財政政策。
謝旭人說,2011年,是世界各國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回升向好的關鍵一年,也是中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一年。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將繼續恢復增長,但復蘇的基礎不牢固,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從國內看,中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但經濟運行中一些長期問題和短期問題相互交織,體制性矛盾和結構性問題疊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觀調控的難度。中國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復雜。
基于此,中國政府明確提出,2011年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更加注重穩定物價總水平,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
中國政府強調要保持財政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主要是考慮到世界經濟增長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我國經濟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還需要政策支持。完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實施的建設項目,啟動“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都需要財政增加投入。因此需要保持適度的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保持一定的財政政策刺激力度。與此同時,也要根據新形勢,增強財政政策措施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雖然今年仍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但在政策的力度上要更加合理的把握,今年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進一步有所下降,也降低了赤字率。這樣安排既考慮了鞏固和發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需要,也體現了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政策的著力點上,更加注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重視穩定物價總水平,同時積極防范財政風險。
2011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將著重把握以下五個方面:
1、畢業論文的背景及意義:
1.1背景:
犬瘟熱發病率高,病死率高。CDV可以通過身體的所有分泌物排除到體外,尤其是呼吸道。幼犬(3-6個月)易感,自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減少。未完成免疫程序的幼齡寵物犬是臨床上最易患此病的動物,但臨床上一直存在治療難、病死率高等問題,常常給寵物主人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和感情損害。
1.2意義:
本人畢業后將在寵物醫院實習,從事寵物的疾病診療工作,有條件接觸到大量犬瘟熱病例。可以在犬瘟熱診療方面做出一些調查試驗等。犬瘟熱單克隆抗體早已經被寵物醫療人員廣泛使用,但是為了在最經濟實用的情況下尋找出有最佳治療效果的用量,我選擇做不同劑量犬瘟熱單克隆抗體的療效比較研究這一課題,希望能為犬瘟熱的臨床治療做出一些貢獻。
2、畢業論文的研究目標:
犬瘟熱是由犬瘟熱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疾病。該病具有傳播快、死亡率高的特點,是嚴重威脅犬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本人想通過實驗并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研究出犬瘟熱單克隆抗體的最佳使用劑量。為寵物找到最佳的治療劑量,為寵物主找個最經濟的治療費用。
3、畢業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具體措施和研究的可行性、創新點:
3.1內容及方法
3.1.1試驗材料
(1)試驗動物
根據試驗需要由寵物醫院提供臨床和試劑盒診斷確診為患犬瘟熱的病犬60例為試驗動物。所需藥物由寵物醫院提供。
(2)試驗動物分組
根據犬的名貴程度及犬主人的經濟條件和治療要求,將60條病犬分A、B、C三組。每組20只。犬瘟熱單克隆抗體使用量分別為1.0ml/kg;2.0ml/kg;3.0ml/kg;每組常規治療方法相同。
3.1.2試驗方法
(1)治療方案
A組:犬瘟熱單克隆抗體1.0ml/kg+常規治療
犬瘟熱單克隆抗體用法:頸部、股內皮下注射或靜脈滴注連用3-5天。
常規治療:對呼吸道型犬瘟熱,應用雙黃連粉針劑或清開靈注射液、氨芐西林鈉或頭孢唑啉鈉分別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同時給予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對消化道型犬瘟熱,口服慶大霉素或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對神經型犬瘟熱,應用1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40%烏洛托品注射液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2次;同時應用20%甘露醇注射液靜脈滴注。對高熱者,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退熱;對體質衰竭、白細胞總數減少者,可應用25%葡萄糖注射液、ATP、CoA、肌苷、維生素C注射液、維生素B1注射液等。
B組:犬瘟熱單克隆抗體2.0ml/kg+常規治療
犬瘟熱單克隆抗體用法同A組
常規治療:同A組。
C組:犬瘟熱單克隆抗體3.0ml/kg+常規治療
犬瘟熱單克隆抗體用法同A組
常規治療:同A組。
3.1.3治療效果判定
主要根據臨床變化判定治療效果。痊愈:3天后應用犬瘟熱病毒抗原檢測試紙進行檢測且結果為陰性,且病犬精神正常,食欲恢復,體溫、脈搏數和呼吸數正常,腹瀉停止,糞便形狀恢復正常。好轉:精神食欲基本恢復正常,體溫、脈搏數和呼吸數基本正常,糞便成形。無效:臨床癥狀沒有好轉,癥狀加劇或以死亡為轉歸。
3.2可行性
3.2.1試驗主要在寵物醫院進行,另外通過采訪寵物醫院獲得有效參考數據以便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分析。
3.2.2試驗中所用藥物等都有寵物醫院提供,為試驗的進行提供了物質基礎。
3.2.3該試驗的設計方案以及實驗內容均是在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指導參與下完成的,減少了試驗的盲目性。
3.2.4在試驗過程中,有臨床經驗豐富的寵物醫師作指導,減少了試驗中的偶然誤差,可以避免許多違規操作的發生。
3.3創新性
本試驗研究不同劑量犬瘟熱單克隆抗體的療效,旨在尋找犬瘟熱單克隆抗體最佳治療效果的最小劑量,以幫助廣大寵物醫療者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浪費行為,幫助消費者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主要參考資料及使用的原始資料(數據):
4.1主要參考文獻:
[1]陳溥言主編.獸醫傳染病學.[M].第五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415-419.
[2]陳萬榮,付少才,劉樹玲.抗犬瘟熱病毒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初步應用[J]2009(8)455.
[3]王坤,古波.犬瘟熱病毒單克隆抗體治療消化道型犬瘟熱一例.中國動物檢疫[J]2008(5)40.
[4]趙剛,袁麗娜.犬瘟熱的綜合治療與體會.中國工作犬業[J].2007(3)18-19.
[5]趙闖,王瑞,李亞然,馬妮,曹研,李洪濤.犬瘟熱綜合診治.2009(2)34-35.
[6]韓云珍,林俊福.犬瘟熱臨床病例的統計與分析.福建畜牧獸醫[J].2007(5)80-81.
4.2使用的原始資料:
關于犬瘟熱病毒單克隆抗體的使用方法及用量參考文獻[2]陳萬榮等著的抗犬瘟熱病毒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初步應用一文。
關于犬瘟熱的常規治療方案參考文獻[4]趙剛等著的犬瘟熱的綜合治療與體會一文。
5、畢業論文的進度安排:
第一至二周
查找犬瘟熱相關資料,對其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
第三至四周
準備相關的用品藥品等,如犬瘟熱單克隆抗體、干擾素等藥物。
第五至十四周
診斷、治療并收集記錄60只患病犬的病例資料,為撰寫論好準備。
第十四至十六周
整理收集到的相關材料,撰寫畢業論文。
6、指導教師意見:(對論文題目、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要求和對結果的預測等)
指導教師簽字:
年月日
1、正文五號宋體,文中所有設計二字去掉。
2、文中題號標注方式如下:
1xxx:
1.1xxx:
1.2xxx:
1.2.1xxx:
1.2.2xxx:
1.2.3xxx:
(1)xxx
(2)xxx
1.2.4xxx:
3、參考文獻格式如正文參考文獻部分,每條應頂格列出,參考文
獻中標點符號為英文狀態下的標點(每個標點符號占半角),參考文獻一般要求10條左右或更多。
4、文中段首行應空兩個格(全角狀態下兩個字符)。
5、指導教師意見內容由指導教師本人填寫。
6、畢業論文進展情況記錄一頁,為單獨一頁,暫時不填,本頁為論文中期檢查內容,在實習結束后、交畢業論文時一起上交。
7、開題報告為正反面打印,頁碼設置如樣例所示。
動物醫學院
【關鍵詞】農村居民;貧困;健康;循環效應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農村已基本解決溫飽問題,扶貧解困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的進展。但是,近年來,農村貧困發生率的下降幅度逐漸減緩下來,甚至有所反彈,我國的反貧困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貧困人口主體的致貧原因不僅僅是就業機會的缺失,更表現在因病致貧、缺少必要的人力資本、缺少必要的生存環境。疾病使農村居民面臨沉重的醫療負擔,其導致的醫療支出增加是農村居民致貧的重要因素。健康的缺失,造成的不僅僅是收入貧困,更降低了獲取收入的能力。因此,研究健康人力資本和貧困的關系在當下中國農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健康是人力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水平的低下使人們喪失了人力資本投資的能力,造成收入的減少和貧困的發生,并進一步制約著健康水平的提高,最終形成由于健康水平低下所造成的人力資本投資不足而產生的“健康貧困”(樊樺,2001)。王國祥(2007)、汪燕敏(2009)分別實證分析了健康對個人貧困發生率的影響,從絕對、相對貧困指標都表明兩者存在負相關關系。洪秋妹(2010)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研究了健康沖擊對靜態和動態貧困的負向影響。
二、數據和變量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CHNS)2004、2006年共兩期的面板數據,并將樣本限制于18-60歲的農村居民。
對于貧困,本文采用世界銀行每天1.25美元的國際貧困線作為是否貧困的參考標準,并按照居民最終消費支出PPP和農村居民的消費價格指數(CPI)分別折算到2006年和2004年的收入水平,貧困賦值1,不貧困賦值0。
對于健康,本文采用自評健康狀況作為衡量。CHNS調查問卷中詢問“與同齡人相比,你覺得自己的健康狀況怎樣”,對于“非常好、好、一般、差”這四個選項我們分別賦值4、3、2、1。
除了被解釋變量外,我們還包括了年齡、年齡的平方、教育、性別、婚姻、醫療衛生環境等控制變量。
三、模型和估計方法
本文采用聯立方程面板模型:
其中,P為是否貧困;H為自評健康;X為其他控制變量
對于方程的估計,我們采用三階段最小二乘法。由于本文方程(1)中的家庭規模、家庭負擔系數,方程(2)中的個人生活習慣、生活環境等均是其各自的前定變量。因此,方程組可識別。
四、結論
農村居民貧困與健康的雙向關系。保持其他因素不變,自評健康每增加一個等級,農村居民陷入貧困的概率將下降0.13,農村居民從不貧困陷入貧困將使自評健康下降0.30個等級,其貧困和健康之間形成了循環關系。
影響農村居民貧困與否的其他因素。教育對于反貧困具有重要意義;婚姻狀況與個人貧困與否負相關;家庭規模和家庭負擔系數越大,其陷入貧困的概率將會提高。
影響農村居民健康狀況的其他因素。受教育程度與健康之間正相關;性別對健康影響顯著,女性健康狀況比男性差;生活環境、醫療衛生條件對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也有影響。
參考文獻:
[1]樊樺,農村居民健康投資不足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01(6)
[2]洪秋妹,健康沖擊對農戶貧困影響的分析――兼論健康風險應對策略的作用效果.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3]汪燕敏,居民健康對我國農村居民相對貧困影響的實證研究[J].衛生軟科學,2009(3)
[4]王國祥,健康投資及其與農村貧困關系的研究.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