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8 03:13: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港口物流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物流鏈資源協作調度優化仿真的評價指標核心類庫設計測度物流鏈資源協作調度優化仿真的常用指標有貨運量、貨運周轉量、物流自營成本、委外成本、閑置資源管理成本和銜接成本。不同要素在不同物流階段評價重點不同,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服務于協作資源優化配置評價系統的目標。為解決內河港口物流鏈環境中不同企業、不同物流任務條件下資源優化配置評價元素的異構性、分布性和多樣性,建立了一種隨元素信息而變化的動態熵權合成方法,將物流鏈寫作資源優化配置調度問題轉換成可被描述的動態模糊群體決策過程,遵循層次化、構件化和標準化的設計原則完成相應的核心類庫編碼。
1.2仿真單元異構數據采集與整合方法設計觸發數據處理Agent、配送管理Agent、包Agent、溝通協調Agent,各Agent各司其職,在處理自身問題的同時不斷進行交互和信息共享,并行、協同地完成任務,將任務結果反饋給界面Agent。內河港口物流鏈中各仿真單元在各Agent協助下互相通信,交換數據,協作計算,共同支持系統的上述功能。仿真系統的設計應減少仿真單元軟件設計和開發上的復雜度,將物流鏈仿真平臺關鍵數據保存到規則數據庫中,規則數據庫支持不同數據資源的數據庫管理工具以及分布式仿真和協同環境支持結構。為建立相關的仿真系統和體系結構分析提供正確的、一致的和可重用的概念模型。最終使部署在不同系統上的仿真單元在MAS/SOA平臺上通過智能規則、演化算法、證據理論等智能技術上傳業務關鍵數據。提供一個與物流業務過程相關的信息資源倉庫,信息資源庫由各種數據元素配置組成,各種數據元素可以配置完成不同的任務,而由各種任務又可以配置成各種應用,并且支持物流業務有序執行。
1.3多式聯運下的內河港口物流鏈資源協作調度平臺設計構建仿真平臺時,綜合考慮區域制造企業集裝箱需求量及港口聯盟企業集裝箱轉運能力的實際情況,遵循系統化、簡單化、多方位、規范化等規則,確定多式聯運仿真模型的抽象粒度。采用復雜適應系統(CAS)理論與智能Agent的模式來描述各物流節點仿真行為。針對多式聯運物流配置的可能性與特異性,尤其是離線事件發生時的業務流程共性,仿真各物流配送節點作業流程的過程和資源優化配置方法。建立多主體的CAS模型,模擬多式聯運過程建立各物流活動節點的Agent,每個參與物流活動的組織主體將成為獨立的Agent,采集業務流數據。通過控制港口物流鏈在運集裝箱數量和轉運集裝箱數量,盡可能地發揮物流鏈物流服務能力,使得港口集裝箱裝卸總量滿足區域制造企業所需集裝箱在時間、重量上的要求,確定集裝箱物流平衡的優化建模方案。
1.4面向多級成本核算的內河港口物流鏈資源協作調度仿真優化在整個內河港口物流鏈活動過程中可能產生各種資源的占用與費用支出,既包括物流鏈內各節點物流運營組織單獨作業所產生的內部成本,也包括物流鏈各節點間協作交流時所產生的通信成本,還包括鏈內所有節點組織所產生的共同補償成本。內河港口物流鏈的分布式成本核算與控制是分級管理的,以物流鏈及其內部各企業單位為成本管理主體,分解、分配與動態調度物流鏈中的協作物流活動,根據物流業務的不同特性,計算產生的物流主要成本項目及成本發生的成本動因,整理成本項目之間的流程關系及相互作用關系。GAA算法的總成本近似計算仿真優化方法,分解、調度和優化物流成本,即在給定顧客需求、外部供應和交納周期的情況下,運用系統化的管理與控制方法模擬物流系統的運行過程,集中探討集中式仿真與分布式仿真之間的動態銜接和信息交互關系。最后編碼實現核心算法軟件庫,完成物流鏈資源協作調度仿真平臺最優目標計算。
1.5仿真平臺部署及應用實施物流協作調度優化是一個多因素且因素之間關系復雜的非線性多重信息反饋系統,各因素的相互作用決定了物流調度方案的確定過程和最終結果。本項目的數據來源分布在各異構數據庫中,數據的提取和轉換上采用基于XML的數據集成中間件技術編寫一個通用的接口。通過接口將不同來源的結構化數據結合在一起,異構數據庫用戶在中間層服務器上對從后端Web數據庫或其他應用處來的數據進行集成。項目屆時將針對浙江海河聯運和腹地經濟特點,選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內河、沿海港口及制造企業,依據地理信息系統,結合河道、公路和港口堆場三維地圖提供的準確位置,使用帶堆場優先級的水域船舶交通仿真和陸地集卡交通物流鏈仿真平臺,建立面向物流作業的分布式異構協同系統。
2關鍵技術
2.1基于博弈的資源需求與資源調度行為沖突協調機制從物流供應鏈整體績效出發,對于不同節點的可調度資源物流能力,采用統計學的因子分析和回歸分析相結合方法進行具體數據分析,將獲取得到的各項指標劃分為物流生產資料獲取能力、物流任務交付能力、資源配置能力、一體化能力、敏捷能力、成本控制能力6個維度。根據內河港口物流鏈各節點物流裝備和協作能力建立動態行為調度追蹤監控模擬模型,該模型將根據參與物流行為的各裝備工作參數仿真整個物流任務活動過程中數據變化情況,設計異常狀況,制造沖突信號,所有數據包括沖突數據入數據庫,然后運用博弈論中的合作對策理論和談判對策理論預先設置不同沖突的解決方案,重新分配物流鏈共同體參與的各成員資源。
2.2基于GAAA算法的多級物流成本控制內河港口物流鏈成員類型不同、企業規模不同服務需求也不同,對物流時間、成本約束比較復雜,所以要對河港物流鏈相關的成本要素進行識別和分類,包括基于各種約束條件下的物流服務企業選擇成本、庫存/倉儲成本、物流設施使用成本等。物流資源配送采用改進的遺傳算法,即傳統的遺傳算法與蟻群算法的結合算法(GAAA)來實現,將局部搜索和變異操作融入到遺傳算法的交叉與變異中去,通過對問題空間的快速而準確的求解發揮兩種算法的優勢。
2.3帶趨勢補償的仿真單元間數據采集及擬合在調度資源分配實施過程中,參與物流活動的內河港口物流鏈每個節點數據都可能因為其關聯節點響應變化而重新計算問題。模擬GPS物流追蹤業務流程建立節點間物流活動的車船工作數據模型,把各裝運任務當作離散事件,根據船舶和車輛運輸計劃和運輸參數生成港口船舶岸橋裝卸、堆場轉移,集卡轉運實時工作數據,補充航運交通和道路交通突發狀況信息和狀態變量,設計準確的數據結構,提出帶趨勢補償的組合元模型,杜絕仿真單元間數據擬合滯后現象,解決仿真單元決策誤差問題。
據統計,隨著福建省各大港口的建設和發展,在福建省經濟增長的帶動下,福建省各大港口的貨物吞吐量也在逐年增加,福建省沿海福州港、廈門港、泉州港、寧德港、湄洲灣港、漳州港六大港口的歷年貨物吞吐量見圖1。通過圖1可見福建省沿海幾個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從2004年到2013年(除2007年外)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2013年高達45475.19萬噸。其中2005年比2004年增長高達23.81%,2011年比2010年增長14.05%,2012年比2011年增長10.95%,2013年比2012年增長9.95%。以如此迅速的增長速度,可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海峽西岸的建設,在繼續完善港口建設的現狀下,未來的貨物吞吐量將會繼續上升。
2供應鏈模式下港口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2.1供應鏈模式下的港口物流人才現狀分析隨著物流管理的迅速發展,供應鏈管理也一直是與物流相結合企業的發展思維方向。從供應鏈系統的角度去發展企業之間的合作,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也是21世紀各大企業競爭的方向。因此作為針對港口進出口貨物的物流發展也離不開供應鏈的思維方式。港口物流是增強港口周邊物流活動的輻射能力,涉及到裝卸、搬運、倉儲、配送、運輸等多種物流作業,同時整個供應鏈模式下涉及到國際貿易、貨代、船代、報關報檢、保險、財務等多種業務領域。圖2為港口物流的供應鏈模式圖。上述供應鏈模式中的人才培養除港口物流的專業人才外,各大功能的人才培養許多高職院校都已開設了相對應的專業,招生也已具備了一定的規模。雖然目前從事港口物流供應鏈上的企業的專業人才也達到企業的實際需求,并隨著相應專業的畢業生的輸出,貨代、船代、船公司、報關的專業人才占比也將會逐年增加,學歷水平也將會逐年提升。除港口外對于這些行業的人才需求基本可以滿足。
2.2港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分析通過上述的數據分析和供應鏈模式分析,及港口企業的調查發現,未來福建省對港口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分以下三個層次。①港口物流高級管理人才。此層次的人才屬于戰略層次,需要從戰略的高度規劃企業的物流戰略,除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外,還需通曉物流的技術知識方能全局把握港口物流的的發展,同時協調好港口物流供應鏈上各企業之間的協作。②港口物流項目策劃人才。此層次的人才屬于戰術層次。是具體港口物流項目的規劃者,能勝任倉儲管理、港口作業管理等工作,除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外,還需要掌握物流專業的技能及供應鏈上協作企業的相關知識。③港口物流操作人才。此層次的人才屬于業務層次。是具體港口物流的各項任務的具體執行者,是一線操作人員。需具備一線物流設備的操作技能,碼頭現場控制能力。單證操作能力,理貨驗貨能力等。
3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3.1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為了推進福建省“大港口、大物流”的發展戰略,積極配合“福建省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做大做強港口群的發展規劃,就必須努力培養一批優秀的港口物流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合理構建福建省港口物流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目前高校的實際調查分析,未來港口物流的專業人才輸出還是以高職院校為主,因此結合高職院校的教育特點,將港口物流管理的人才培養定位為培養在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能從事泊位策劃、裝卸調度與指導、堆場管理、閘口操作、報關與驗關、單證操作、客戶服務、倉儲管理、庫存控制、配送等港口物流管理能力及技術操作能力,并有良好職業道德的一線港口物流管理應用型人才。
3.2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為能輸出符合港口物流的專業人才,結合目前高職教育的特色,對福建省港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了如下探索[5]。①“工學結合”式培養。高職教育的發展近幾年一直在大力發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和高校的優勢,進行三位一體的合作。切實執行工學結合。因此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港口物流的崗位需求,確定出明確的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同時提出態度、能力、知識三維結構的培養模式。并結合港口企業的特殊性,努力爭取港口企業的校外教學,能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協調統一,符合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②“訂單式”培養。由于港口企業的需求較高,對學歷和專業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為了能更好地輸出適合港口物流的人才,可與港口企業合作開班,直接針對港口物流的操作能力需求進行培養,使應屆畢業生進入港口企業后能很快接手相關工作,縮短了新員工入職的培訓期,降低了企業的員工培訓成本。③實行頂崗實習制度。目前高職院校都設有頂崗實習環節。為了提升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質量,在校外頂崗實習環節,與港口物流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既能滿足學校為學生設置的實踐教學環節,同時也能更好地服務于港口物流的科學化、高效化的發展方向,實現校企雙贏。④加強職業資格認證的培訓。“雙證書”是高職教育的一大特色,同時通過職業資格認證的培訓考試,使學生更能系統的掌握港口物流的專業知識,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同時把握整個供應鏈模式下的港口物流的職位需求及相關性。因此作為港口物流管理的人才培養,可考取助理物流師、報關證、報檢證、貨代證等資格證書。⑤加強人才引進機制。針對港口物流的高級管理人才,應屆畢業生基本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除了企業內部晉升外,可以加大外來人才的引進,重點引進具備國際貿易、貨代、物流、財務等供應鏈模式上一體的管理類人才,加強港口物流的人才結構。
4結束語
(1)物流統計檢測系統與港口物流業發展不同步。在港口物流檢測系統的定量研究中,經常會遇到相關統計數據不健全或是不全面的現象,且目前國內現有的港口物流統計數據大多數來自于相關行業統計數據庫中推斷得出的,比如物流吞吐量、貨運周轉速度以及貨車運載效率等。盡管評估這些要素的指標具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卻不能如實反映出港口物流整體配送狀況。這種情況就導致對港口物流的理解水平始終停留在定性的認識上,影響到對國內港口物流業成本費用與整體經濟效益的評估能力,進而也無法正確的衡量國內港口物流業對區域經濟以及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這是由于國內港口物流統計檢測系統發展滯后所造成的。
(2)港口物流統計檢測系統不健全。隨著港口物流行業市場化發展速度的加劇,物流統計檢測系統的主要構成物資狀況以及運輸信息統計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目前,國內港口物流信息的統計主要包含物資運輸量以及貨運周轉效率兩方面,其余與港口物流業相關的信息指標都沒有相應的統計數據,也沒有科學的統計檢測技術與方法,這種狀況導致了當前國內港口物流業統計檢測系統不健全。
(3)港口物流現有的統計檢測系統不能很好地反映物流運輸的全部流程。由于港口物流業發展速度不斷提升,港口物流現有的統計檢測系統不能很好的反映物流運輸的全部流程,這是由于傳統港口物流統計檢測系統主要是對配送產品基本信息的統計與檢測,比如像包裝、配送以及倉儲等基本信息,主要借助于傳統的反饋數據進行統計檢測。而現代港口物流的發展有網絡通訊技術的支撐,加上科學的管理方式和組織技術,將原本分離的物流信息體系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條完整的物流供應鏈體系,這就需要革新現有的港口物流現有的統計檢測系統,使之與現代港口物流發展速度相匹配。
2港口物流行車記錄儀工作原理
港口物流行車記錄儀系統主要包括遠程檢測系統、貨車運輸信息記錄儀以及互聯網技術設備,具體港口物流行車記錄儀工作構成,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遠程檢測系統由GSM技術、檢測系統服務設備以及數據庫存儲查詢平臺三部分組成,貨車運輸信息記錄儀由信號系統、控制系統以及GPS系統組成。貨車信息記錄儀的信號系統可記錄貨車運輸過程中的實時數據,控制系統主要是對信號系統中所記錄的數據進行存儲,GPS系統主要是將所接收到的港口物流貨車地理位置信息傳輸給信號系統接受設備,然后控制系統將信號系統所記錄的信息進行存儲和計算;借助于互聯網技術設備將港口物流行車信息計算結果傳輸給遠程檢測系統模塊,遠程檢測系統中GSM技術將港口物流行車信息計算結果以發報短信的形式將相應的數據傳輸到遠程檢測服務器中去,接著借助于數據庫查詢平臺將數據傳入到遠程監測系統中去。
3基于行車記錄儀的港口物流統計檢測系統構建
3.1港口物流行車記錄儀統計檢測系統架構港口物流行車記錄儀統計檢測系統主要借助于貨車與物資運輸跟蹤服務體系、貨車運輸信息記錄儀(即集成GPS/GSM與車輛行駛信息搜集)為中心,進一步整合GIS技術、條碼技術、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數據庫存儲分析技術等,進而全面追蹤港口物流運輸車輛與物資的運輸具體信息,并使客戶能夠及時了解到運輸狀況,同時也可以在任意時間范圍內查詢出全國各個地區的相關信息。港口物流行車記錄儀統計檢測系統架構圖如圖2所示。
3.2港口物流行車記錄儀統計檢測系統的功能(1)有效配置港口物流資源。首先,增加港口物流運輸車輛數,提高整體載貨能力。港口物流企業要學會利用現有資源和各種平臺,使行車記錄儀在港口物流統計檢測系統中得到有效利用,在條理清晰的情況下進行載貨運貨。其次,提升物流倉儲能力。港口物流行車記錄儀統計檢測系統可以確保運輸物資按時到貨,可以幫助港口物流公司對存貨場地進行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進而節省港口物流設的倉儲開支。再則,減少運輸損耗。港口物流行車記錄儀統計檢測系統可以合理地安排和選擇港口物流載貨車輛的配送路徑,可以更好的節省物流運輸成本。(2)監控港口物流運輸系統安全。監控港口物流運輸系統安全主要包括確保運輸人員、運輸車輛和運輸物資的安全。運輸人員安全主要是指港口物流運輸車輛、人員等在面臨著客觀和主觀所造成的傷害時候,可以借助于車載行車記錄儀中的單鍵報警系統傳輸給整個港口物流監控機構,在接到信息之后,監控中心可以依據運輸車輛的具置的進行援助服務。運輸物資安全主要是指對于港口物流運輸物資的安全實施監控。港口物流配送車輛在行駛進程中的車速、剎車情況以及運輸物資的具體情況等都會影響到運輸物資的安全性。在加裝車載行車記錄儀設備后,可以及時獲取到上述安全信息,提醒運輸人員并啟動GSM設備將物流信息發送至港口物流信息監控機構,監控中心依據信息及時調整運輸策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損失。對于客戶來講,可以了解到自己貨物的整置信息及具體情況。運輸車輛安全是對港口物流配送車輛中(比如說行車燃油狀況以及行車引擎狀態等)狀態進行實時監控,然后借助于物流運輸數據分析器分析港口物流車輛全程的運輸情況,及時提醒運輸人員采取合理的措施。(3)服務客戶。第一,精準的定位服務。港口物流企業可以通過GPS系統進行精確的定位服務,從而獲得物流車輛的所在位置,通過GSM統計檢測系統的查詢,既能準確掌握貨物的位置,客戶也能在檢測系統終端通過發票號或者貨號,利用港口物流統計檢測系統明確地了解到載有自己貨物的物流車輛的情況。第二,運輸物資交接時間精確化。港口物流行車記錄儀統計檢測系統可以確保運輸物資的交接時間更加精準,不僅幫助港口物流企業提高物資倉儲能力,還進一步降低了港口物流的運輸成本,同時也可以幫助客戶節省等待時間,進而提高了港口物流的企業聲譽。(4)監控運輸物資。客戶可以借助于信息數據庫,對正在運輸的物資情況進行監控。
4結論
關鍵詞:港口群物流系統;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U691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Based on lots of literatures,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synthesizes research subjects and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ports group system in and out of country. Research subjects include conceptions of ports group system、port alliance theory、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orts group logistics system, and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system dynamics、synergetic theory and etc.
Key words: ports group logistics system; research subjects; techniques and methods
1港口群物流系統的研究內容
1.1港口群物流系統的概念
孔憲雷、許長新(2004)[1]認為港口地域組合形成港口群。在同一港口地域組合中的所有港口稱港口群體,港口組合區內所擁有的港口數量、各自的規模、類型、功能和地位及它們之問的相互關系等特點,便構成了港口組合結構。
徐葭(2007)[2]認為港口群現象是一種客觀存在。在航運發展過程中,位于一定的經濟地理區域內的港口,因共同腹地、共同利益而聯系,從而結合為一個港口群。有三種情況可以形成港口群:(1)一個港口內的不同港區;(2)同一省區內的不同港口;(3)同一地區內的不同港口。
國內外也有關于“組合港”的研究。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于1997年于上海浦東成立,對組合港研究較多的有席燕(2007)[3]、王諾(2007)[4]等。
1.2港口聯盟理論
1.2.1港口聯盟必要性證明
陳劍(2007)[5]利用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論,從港口物流的三個維度資產專用性、交易的不確定性和交易高頻率性出發,說明了在港口物流的三種交易模式,即市場模式、企業模式和聯盟模式中,聯盟模式是最合理的選擇。韓臻聰(2003)[6]闡述了發展物流聯盟的意義:(1)有利于降低企業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2)有利于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擴大市場份額。(3)有利于實現規模經濟,提升企業競爭力。封學軍(2003)[7]伯特蘭德(Bertrand)寡占模型,計算出,兩個港口所得到的收益,u*>u1*>u2*,p*>p1*>p2*(u*為聯盟時的收益,u1*,u2*為自由競爭時的收益,p為物流價格)。
1.2.2聯盟類別
封學軍,王臻聰(2007)[6-7]等指出港口物流聯盟有橫向聯盟、縱向聯盟兩種類型。
縱向聯盟:縱向聯盟即物流服務供應商應與客戶企業建立長期的一體化合作關系。港口縱向聯盟包括:港貨聯盟、港航聯盟、港港聯盟、園區聯盟。橫向聯盟主要表現為港口之間的聯盟。顧亞竹(2008)[8]又提出混合模式和合作研究與開發物流模式。
1.3港口群物流系統的戰略協調發展
單小麟(2005)[9]在《L港口現代物流戰略規劃研究》一文中指出世界港口物流發展趨勢為“大物流”、“一體化”、“職能港”、“虛擬鏈”趨勢。
解忠濤(2006)[10]闡述了港口物流規劃的內容、特點及原理等內容。劉述茗(2005)[11]對遼寧省沿海港口布局與功能整合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行了闡述。
1.4港口群與腹地研究
巴頓(Patton)(1958)[12]和摩根(1957)[13]等人的研究都表明腹地在港口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麥爾(Mayer)(1957)[14]率先探討了港口之間的陸向腹地競爭。而后,威根德和E.H.德雷(Drainer)1978年對港口之間的海向腹地競爭以及水-港-陸綜合費用優勢進行了分析探討[15]。
麥爾起初只是局限于港口的陸向腹地競爭的探討,稍后逐漸深入到海向腹地競爭,以及對水—港—陸綜合費用優勢的綜合分析[16]。A.J. 薩金特(Sargent)探討了海港與腹地的相互關系[17]。E.J.尤爾曼(Ullman)在其博士論文《機動性:工業海港與貿易中心》中討論了海港與工業貿易中心形成之間的關系[18]。海烏斯(Hayuth)(1988)[19],斯萊克(Slack)(1990)[20]等人的研究表明:一些港口由于解除了政府管制,加強與鐵路的協作從而強化了原有的區位優勢,腹地得到擴展;另一些港口卻失去了原有的腹地。
徐葭(2007)[21]通過定性、定量兩種分析方法,研究了長三角地區港口一腹地經濟的發展現狀,挖掘了其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模型的使用以及數據的采集、分析,進一步深入探討了長三角地區港口群整合與腹地經濟之間的關系。
2港口群物流系統的研究技術、方法和手段
港口群物流系統建模的方法有形式化建模技術、非形式化建模技、Petri Net物流系統模型、系統動力學建模技術及Agent與Multi-Agent模型應用等5種方法,這里總結了幾種常用方法。
2.1運用系統動力學(SD)對港口群物流系統的研究
2.1.1用系統動力學研究港口群物流系統協調發展
方然(2000)[22]建立的港口群協調發展系統動力學模型分析了港口群系統內各港口功能互動機理,對港口吞吐量規模進行了預測。真虹等[23]描述了航運可持續發展的因果邏輯關系,在確定以航運供給量、航運短缺量和資源環境承載力為決策作用點的基礎上,構造了航運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學模型。張悅(2007)[24]利用系統動力學來研究港口群可持續發展問題,并建立系統動力學可持續發展模型,將其應用于浙江省的港口群中。
2.1.2用系統動力學研究港城關系
封學軍(2007)以系統動力學模型為主體,結合投入產出表與計量經濟學方法建立港口與區域經濟系統互動模型,并應用此模型對港口與區域經濟和諧發展的機理進行了分析。
楊勇(2006)[25]研究并確立港口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因果關系,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港口—區域經濟”系統動力學模型,并應用于分析江蘇省港口對江蘇省經濟的影響。
劉洪義[26]的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動態港口經濟影響模型的基礎研究,文中集中分析了港口經濟在城市經濟系統的社會影響及所占比例。
2.2用聚類分析理論研究港口群規劃與分工
吳芳(2008)[27]:采集實證分析數據,運用系統聚類分析法,利用SPSS軟件處理聚類分析,來研究長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業如何分工與協作。
顧曉麗(2007)[28]用綜合層次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應用港口與區域經濟理論,對江蘇沿江沿海港口功能進行合理分工和定位,最終得出合理的促使港口與區域經濟合理發展的港口體系布局。
2.3用協同論研究港口群物流系統的協調發展
楊承新(2008)[29]依據港口物流系統的協同學特征,從質態、量態、空間、時間及總體方面探討了港口物流系統協同機制,認為港口物流系統協同的核心,并不只局限于某一環節、某一子系統的協同,而是港口物流全過程的協同,并結合我國沿海港口物流發展狀況進行實證分析。
3研究展望
對于港口群物流系統的研究主要體現在港口群物流系統協調發展、港口群與腹地的關系、港口群發展規劃等的研究,主要用到的方法是系統科學中的系統動力學、聚類分析理論、協同論等。
研究的不足:一些文獻較牽強地將一些建模的方法用于對港口群物流系統的建模,但模型的結果對于港口群的建設起到的實際作用偏少。
研究的前景:進一步改進相關研究方法,使其對港口群物流系統的研究能起到更貼切直接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孔憲雷,許長新. 港口群系統的競爭合作與演變發展[J]. 水運工程,2004(10):28-31.
[2] 徐葭. 長三角港口群的資源整合及其對腹地經濟促進作用的研究[D]. 上海:上海海事大學,2007.
[3] 席燕. 組合港發展戰略及其在江蘇沿江港口應用研究[D]. 南京:河海大學(博士論文),2007.
[4] 王諾,劉曉東,謝春曉. 組合港形式研究[J]. 水運工程,2007(8):28-32.
[5] 陳劍. 基于交易成本理論的港口物流聯盟模式分析[J].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108-112.
[6] 韓臻聰. 論企業物流戰略聯盟的建立[J]. 現代管理科學,2003(9):22-23,39.
[7] 封學軍. 從博弈論看港口物流聯盟的必要性[J]. 水運管理,2003(4):4-6.
[8] 顧亞竹. 港口物流園區聯盟問題探討[J]. 物流科技,2008(8):1-2.
[9] 單小麟. L港口現代物流戰略規劃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學(碩士論文),2005.
[10] 解忠濤. 港口現代物流系統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D]. 濟南:山東大學,2006.
[11] 劉述茗. 遼寧省港口布局與功能整合[D]. 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05.
[12]Patton D. J. General cargo hinterland of New York、 Philadelphia、 Baltimore and New Orleans[Z]. Annals of the AAG, 1958.
[13]Morgan FW. Port sand harbors[M]. London: Hutchison Press, 1958.
[14]Mayer, H.M.. The Port of Chicago and the St. Lawrence Seaway[C] //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Research Paper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57.
[15]Morgan. F. W. Port and Harbors[M]. London: Hatehinson's University Library, 1978.
[16]Weigend G. Some elements in the study of port geography[J]. Geographical Review, 1958(48):185-200.
[17]Sargent. A. J. Sea port and hinterlands[J]. London: A adam and Charrles Black, 1938(7):51-60.
[18]Ullman, E. L.. Mobile: Industrial Sea port and Trade Cander[D].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1942.
[19]Hayuth. Y. Inter modality: concept and practice[M]. Lloyd's of London Press, 1987.
[20]Slack B. Inter modal transportation in North Americ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land load centers[J]. Professional Geographier, 1990,42(1):72-83.
[21] 徐葭. 長三角港口群的資源整合及其對腹地經濟促進作用的研究[D]. 上海:上海海事大學,2007.
[22] 方然. 港口群協調發展系統動力學模型[J]. 水運管理,2000(2):6-8.
[23] 真虹,洪然. 基于系統動力學機制的航運可持續發展研究[J]. 中國航海,2001(1):5-9.
[24] 張悅. 港口物流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研究[D]. 上海:上海海事大學,2007.
[25] 楊勇. 港口對區域經濟影響的動力模型研究[D]. 南京:河海大學,2006.
[26] 劉洪義.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動態港口經濟影響模型的基礎研究[D]. 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4.
[27] 吳芳. 長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產業分工與協作研究[D]. 上海:同濟大學,2008.
關鍵詞:港口物流設備與自動控制;專業建設;教學改革
一、前言
改革開放30年以來,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國際貿易量不斷增大,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對外貿易量迅速提高,港口吞吐量連年攀升,連續多年世界第一。隨著國際運輸貿易的快速增長,國內港口建設也步入高峰期,港口的新建和改造呈現出一輪新的。我國已有22個港口進入億噸大港行列。國家、廣東省都把物流業作為優先和重點發展的產業列入到了政府的規劃和發展計劃之中,物流業發展前景廣闊。在廣東,擁有如多年來世界集裝箱港口吞吐量排名第四的深圳港、排名第七的廣州港一樣的大港口,擁有如龍穴造船廠、文沖船廠一樣的大造船廠。航運業的持續繁榮、港口的開發建設、造船業的快速崛起和物流園區的發展均急需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這為港機專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歷史機遇。
二、現狀
(一) 師資隊伍現狀。
我校港口物流設備與自動控制專業教師有教授、副教授多名,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但均為學校畢業后受聘到學校工作,即所謂“出了校門進校門”,缺乏企業實際工作經驗和動手能力。
(二)實驗設備現狀。
港口物流設備與自動控制專業是為適應廣東航運業需求而新開設的專業,已獲得財政部2008年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港口綜合物流實驗室”300萬元項目資助。目前已有1套上海海事大學生產的操作模擬器實驗室,1套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2臺打包機、2臺柴油與電動叉車、6臺手動叉車、8個港口物流設備模型(能模擬展示港口物流設備的工作原理)等設備。與我校其它專業共同的實驗室主要還有機原機零實驗室、柴油機拆裝實驗室、電氣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室等。
(三)教學情況。
專科教學的三年時間有限,課程較多;教師講得多,解決實際問題較少;師生雙方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不一致,有的問題學生認為很難懂,教師認為容易而一帶而過,而有時情況又會相反;教學方法與手段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進行改革,以讓學生易于接受知識。
(四)畢業生現狀。
我校畢業生主要在深圳鹽田港、茂名港等周邊港口,以及廣州康師傅公司等生產企業內部物流公司等單位工作。由于廣州港務局等大型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較高,一般要求本科以上,專科生進入的較少。
三、專業建設的做法與建議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方針,這就決定了高職院校的實踐性教學處于主體地位,目的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因此,在高職教育中把職業能力的培養與形成應作為港口物流設備與自動控制專業建設的目標。
(一)教學大綱的重新制定。
我校建立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建立了專業帶頭人制度,確定了專業帶頭人。本專業的專業帶頭人為全國交通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帶頭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有其他企事業單位成員,根據港口物流設備與自動控制專業職業崗位分析與企事業單位對該專業的要求,重新探討與制定了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調整了課程設置,以使我們培養的人才更能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和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教材的規劃與建設。
教師應改革課程體系,從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高職教育特點出發,建立以實踐教學為主體、理論教學為支撐的課程體系,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以人才整體培養和滿足人才需求為目標,優化課程體系,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與整合,一方面舍棄重復且與現代科技不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增加當代科學技術前沿的新成果、新思想和新發展,增加一些帶有探討性、啟發性的教學內容,加強實例工程背景的介紹。如對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應該廣泛收集最新科技成果與最新工程實踐和日常生活中的機構設計實例,要擴充廣義機構類型及其應用方面的內容,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對于實現不同功能的不同機構有一定的了解,并適當增加機構創新設計(如運動鏈)和機械系統概念設計方法方面的內容。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我校通過積極鼓勵、支持教師到國內外高校擔任訪問學者和參加進修培訓,每年選派教師參加交通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交通工程機械專業委員會會議,激勵教師不斷提高學歷層次和專業技術職務。
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港口企事業單位的相關崗位參加專業實踐技能鍛煉,通過到生產、建設、管理與服務這些一線的學習,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技能,不斷增強“雙師型”素質。同時,積極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港口企業生產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積極引進這類人才進入學校任教。
(四)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1)注重與生產實際相接合。
一方面,理論教學圍繞實踐教學展開,為實踐教學服務并為實踐教學提供平臺;另一方面,實踐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并為理論教學把握方向。
教師在教學(包括指導學生實驗、實習、畢業論文)中與企業生產實際接軌,盡可能將企業的生產標準、工藝流程、生產第一線的原始數據以及生產中亟需解決的問題等融入教學。該專業的實訓環節較多,除了金工實習、參觀實習外,還有4周的機動車操作實習,實習結束,學生還要取得電工證、叉車操作證等證書。如筆者在布置畢業設計(論文)時盡量結合學生就業單位的工作,體現了較高的針對性與實用性,讓學生對自己將來的工作有較深入的了解,用人單位也通過畢業設計(論文)進一步了解了學生的工作能力與水平,學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2)注重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綜合采用講授法、欣賞法、講座法、參觀法與演示法和實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以保證一堂優質課至少包含兩種以上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可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結合多種現代教學手段,利用實物、模型、多媒體動畫等進行教學內容演示,引導學生用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器官去感知事物,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感性理解和掌握。
例如該專業帶頭人主持的“雙軌制項目體驗”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獲得了2011年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科研項目的重點項目資助。該項目除了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以外,其重點是引入知名企業共建集教學、科研、培訓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工作室”,使得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以及項目教學更具可操作性。“工作室”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工作室就是“公司”,是校企合作、對外承攬工程項目的窗口,有完備的設施和真題真做的工程項目供師生實踐。另一方面,教師和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工作室,在與企業的互動中實施企業生產和項目體驗,學習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并由此帶動相應的課程體系標準、教學模式、師資標準、教學評價的體系建設。這種“雙軌制項目體驗”的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工作室”平臺,不但能形成校企合作育人的長效機制,而且必將造就一支既精通專業知識,又具備業務能力的專兼結合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學團隊。
(3)加強愛國主義、環保與節能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應介紹我國港口物流設備的現狀,如沿海主要大型專業化碼頭裝卸設備總體上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個別機型已處世界領先地位;國產港口機械產品及其主要機電配套件大多自主研制,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中國已從一個港機生產大國邁向一個港機生產強國;中國制造的港口機械已穩步進入世界,在全球港口機械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如以振華港機公司產品為代表的中國港口機械已進入世界50 多個國家和地區,占據世界集裝箱機械市場70%以上的份額等。
(五)加強實驗室建設。
在申報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的過程中,我們請企業人員一起準備,申報材料充分,設備系統科學,已獲得財政部2008年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港口綜合物流實驗室”300萬元項目資助。
目前,主要國際航線上的散雜貨集裝箱化比重已達到相當的高度,集裝箱裝卸技術與裝備已成為港口最主要的技術與裝備,為了適應集裝箱運輸的迅速發展,該項目已購置集裝箱裝卸操作模擬器等相關設備。操作模擬器采用借助于計算機,再結合司機室內的實際操作面板,營造出類似于實際起重作業的逼真環境,可以使培訓工作不(完全)依賴實機作業,在教室里完成多種機型訓練,有效地降低培訓費用,提高培訓效率。應用操作模擬器訓練是開展港口裝卸設備作業人員培訓的快速、安全、經濟的方法和手段。
(六)建立與企業的聯系機制,按企業要求來培養專業人才。
學校應與港口企業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主動建立聯系機制。一方面,建立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利用港口企業的資源安排專業教師和學生到港口企業實習;另一方面,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幫助港口企業培訓相關專業人員,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本文系交通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1年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科研項目(課題編號:2001A10)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繼續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鄭見粹.21 世紀初我國港口機械的成就與展望[J].中國港口,2007,(3).
[2]劉晉川,張華勤,洪釤.港機操作模擬器的應用與發展[J].港口裝卸,2005,(2).
選題要以小見大,小問題更具有現實性,其所隱含的問題更能體現行業發展的現狀。因為小問題往往存在于我們現實工作中,如“傳統倉庫貨位管理的研究”涉及的是倉儲管理過程中一個具體操作環節,傳統倉庫中“樁腳卡”運用得較多,則存在著卡與現實貨位不符的問題,則可以通過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來觀察目前倉儲行業或者物流中倉儲環節的發展的現狀,并可以提出相應的對策。這個選題則比“論我國倉儲管理發展現狀及趨勢”這一選題更有現實意義,也更容易完成。
難易度適中
本科論文的撰寫是一項非常緊張、艱巨的任務,所以在選題時一定要量力而行。選題時盡量選擇一自己熟悉的、擅長的,并且要考慮論文所需文獻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的難易程度。比如“長江三角洲港口競爭力的比較分析”這一選題所要涉及到長江三角洲的眾多港口的資料收集、整理,這對完成該論文所需的時間、精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是力所不能及。
具有專業特色
首先選題不能偏離的物流專業的范疇,即選題應對物流領域中的專來環節進行分析研究。力求從物流公司或者是某一物流環節入手,分析研究現實作業過程中價值的問題。物流管理本科專業旨在培養應用型高等專業人才,所以畢業論文既是對大學四年物流管理本科理論學習的總結也是對現實物流行業發展現狀的一種觀察和思考。選題的理論基礎應來自于物流管理本科的課程學習,分析研究的問題應緊貼物流行業發展現狀。選題應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即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在扎實理論基礎上注重論文的實踐調研的可操作性。
附錄:物流管理專業畢業論文選題舉例
說明:下列選題僅供參考,請各地的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后選用,盡量結合企業或行業,也可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自行擬定物流管理領域的題目進行寫作。
一、第三方物流發展方面
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選擇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業客戶關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運輸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第三方物流發展中的問題分析
某第三方物流企業信息系統的設計
某第三方物流企業運作模式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增值服務創新研究
試談第三方物流與多式聯運的異同
(第三方物流是一種實現供應鏈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過協調企業之間的物流需求和提供物流服務,以合同的形式向供應鏈的其他企業提供物流服務,使企業能夠集中精力從事自己的核心業務。那么如何能有效的發揮第三方物流在信息化、專業化、網絡化以及系統化的優勢是在發展第三方物流時值得研究的問題。運用分析方法,如價值鏈分析法、SWOT分析法、專家打分法等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優劣勢進行分析,結合內外部環境提出對策。在目前經濟環境中第三方物流公司如何生存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如何控制成本,如何通過服務創新來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
二、倉儲管理方面
自動化立體倉庫管理系統分析
某倉儲企業向現代物流轉型研究
某企業倉儲設備閑置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自動立體倉庫系統規劃分析研究
某倉庫流程的優化與設計
冷鏈物流倉儲設施規劃布局設計及信息管理規劃研究
物流一體化中庫存控制的策略研究
條形技術在倉庫管理中的應用
醫用材料倉庫管理的特點分析
煤炭企業倉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某公司倉儲管理系統研究
某企業綜合庫存管理優化問題研究
企業零庫存管理問題探討
(倉儲管理一直是我國物流發展的瓶頸,比如較為常見的傳統倉庫中貨位準備率的問題、進出庫貨物的流轉與控制問題、貨物安全管理問題、貨物流轉路徑優化問題、傳統倉庫向現代自動化倉庫改造問題、現代自動化倉庫操作過程中人工與自動化之間的銜接問題、工作人員觀念轉變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存在于我們倉儲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而且類似的問題只需通過調查、走訪都不難分析其原因,再根據已學習的倉儲管理理論知識結合具體企業的情況亦可以得出較為合理的對策。)
三、配送中心方面
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的模式的合理選擇
現代物流配送形式的優缺點分析
淺議配送中心選址的方法及優缺點
某企業(公司)物流配送問題與對策
某企業(公司)配送網絡設計或線路優化
藥品配送系統建設的意義與對策
食品配送系統建設的意義與對策
企業配送中心的規劃建設條件分析
連鎖商業網絡營銷物流配送策略分析
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配送研究
零售企業物流配送問題研究及對策
冷藏配送中心設計研究
連鎖企業越庫配送應用研究
共同配送形成決策及運作機制研究
超市配送中心訂貨策略優化研究
柔性化配送中心構建研究
配送中心選址方法研究
(配送中心作為實現配送功能的物流場所,為更好的實現期配送功能,可以通過分析配送中心的作業環節,對某一環節操作的合理性以及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性進行考察,根據配送優化的原則提出優化方案。而不同的配送中心由于服務的市場不同也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藥品配送,整車配送、超市物流配送,那么如何抓住各自的特點進行配送中心的規劃也是一種不錯的選題方向。)
四、貨運方面
國際貨運人如何向第三方物流經營人轉變
某貨運公司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內外部環境分析
作業成本法在國際貨運企業的應用研究
談國際貨運的風險及其防范
貨運公司貨運方案研究分析
國際貨運實務運作與管理
貨運站業務流程與改造
國際貨運業務中的客戶服務
國際貨運企業內部的計算機管理
試論國際貨運人與有關各方的關系
有關國際貨運人法律責任及其責任的問題探討
(目前貨代企業、物流企業都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局勢,在金融危機的經濟大環境下生存下來就是勝利。那么貨代企業如何在競爭日益激勵的市場生存下來呢?最重要的就是要轉變經營觀念。目前貨代企業已經過了“一部電話,一部傳真做貨代”的發展階段,那么企業如何能持續發展則是十分值得分析研究的課題;市場上眾多的貨代公司造成的惡性競爭,如何將只壓價格的競爭手段轉變為通過提高服務質量來留住顧客、維持經營;通過借助一些分析方法為具體企業量身訂制合適的對策等等,這些都是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
五、新型物流形式的發展
淺談第四方物流的優勢和功能
第四方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回收物流合理化的途徑
論企業的綠色物流管理
論綠色物流及其發展戰略
對綠色物流實施策略的思考
淺析回收物流合理化的途徑
某企業銷售物流問題分析與改進
某企業電子商務物流問題分析與對策
農產品物流系統建設的意義與對策
論保稅物流創新模式研究
(隨著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戰略深入,物流業也在不斷的發展,比如綠色物流。最近幾年廢舊家電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廢舊家電未有效利用不僅污染環境,還是一種嚴重的資源浪費。因此通過發展廢舊家電的逆向物流來回收利用正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
六、物流服務管理方面
物流客戶服務成本與物流服務水平關系探析
物流最優服務水平的確定方法研究
鐵路貨場物流服務水平的綜合評判
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提高鐵路物流服務水平
加強物流信息管理提高物流服務水平
論中小物流企業服務水平的提升
如何建立滿足客戶需求的物流服務模式和信息技術支撐體系
汽車物流企業物流服務模式研究
(物流服務對于提升客戶企業的競爭力,提高經營績效具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中國的企業,如何改變觀念,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是物流行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重大課題。通過分析各種影響服務質量的因素,如管理成本、服務內容上的增值創新及從業者的服務意識等從而提出如何從效率和效能兩個方面入手提供良好的客戶物流服務。為了科學地反映物流企業服務的狀況,使物流服務管理分健康地發展,構建物流企業顧客服務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則顯得格外重要。)
七、物流客戶關系管理方面
物流業務外包中的客戶關系管理
第三方物流企業客戶關系管理策略模型研究
面向供應鏈管理的物流企業客戶關系管理研究
第四方物流企業客戶關系管理研究
整車物流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研究
某公司基于大客戶關系管理的競爭戰略問題研究
(客戶關系管理旨在改善企業與客戶之間關系的管理機制,通過優化面對客戶的工作流程以減少獲取客戶和保留客戶的成本。物流行業作為一個服務行業,它追求的不是短期的產品效益,它追求的是客戶的滿意度及回頭率。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非人性化的服務都影響企業的客戶關系,甚至丟失已有的客戶。)
八、企業物流發展方面
某工業企業物流現狀及改造模式分析
某商業企業物流現狀及改造模式分析
工程物流的特點與作業組織研究
現代物流發展與新型工業化問題研究
(制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物流業務發展模式,自營模式、外包模式或者是建立物流戰略聯盟,那么制造企業如何在進行決策時更科學合理,則需要我們對制造企業本身進行考察并結合各個物流模式的特點及適用范圍進行綜合分析。)
九、物流技術發展對行業發展的影響
電子商務環境下第三方物流企業業務模式的研究
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配送研究
電子商務條件下我國物流模式選擇的若干問題分析
物流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分析
試論網絡營銷中物流管理的新特點
物流信息化建設路徑的現實選擇
運用信息技術整合物流資源和需求問題研究 略論物流網絡服務平臺建設和運作模式
(高科技的發展與運用,為人類提供了一些全新的管理、交易的方法。如電子商務因其可大簡化業務流程、降低企業運輸成本而得到了巨大發展,但是物流卻是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問題。電子商務要求快捷、高速、劃分細致的物流方式,這就對客戶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對現有的物流模式、工作流程進行相應的改善。物流新技術的運用對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無線射頻技術的運用需要對傳統倉庫進行改造,對工作流程需要進行優化,對工作人員需要進行相應的培訓等等。物流技術的更新給物流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十、港口物流
提高港口物流增值服務能力的策略研究
港口物流競爭力評價方法研究
洋山港港口物流的定位和發展研究
基于服務供應鏈的港口服務供應商選擇評價研究
港口民營化改革的理論和政策研究
構建港口服務供應鏈提高港口物流效率研究
(港口作為綜合運輸網絡的樞紐,其功能逐漸從原來的海陸中轉,發展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和服務于國際貿易的綜合物流中心,是供應鏈中重要的一環。為實現傳統港向智能港的轉變,我們運用一些模型方法,比如SWOT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等對港口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進行分析論證。)
十一、多式聯運
國際貨物多式聯運經營人責任制度研究
多式聯運的虛擬企業運作模式研究
集裝箱多式聯運虛擬企業協同生產管理研究
鐵路集裝箱運輸參與多式聯運的協同優化
大連鐵路集裝箱海鐵多式聯運問題研究
集裝箱多式聯運策略研究
多式聯運條件下現代第三方物流企業信息系統設計及實現
集裝箱多式聯運責任的劃分
集裝箱多式聯運內陸環節優化研究
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裝卸與運輸一體化優化問題
集裝箱多式聯運運輸決策與協調問題的研究
(一個運輸合同、一次托運、一次收費、一單到底、統一理賠,并由多式聯運經營人對運輸全程負責,這種新型的現代化“門到門”運輸服務方式受到普遍歡迎。但是作為一種建立在單式運輸基礎上的新型運輸方式,它也不可避免地與單式運輸產生沖突和摩擦。多式聯運由于涉及的節點和中轉環節多,要求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和參與聯運的各企業之間相互協同合作,所以在多式聯運中如何整合各種運輸方式、企業之間如何合作達到雙贏、各方的責任權限如何界定等問題則顯得尤為重要。)
十二、供應鏈管理
實施供應鏈管理戰略的物流環境分析
供應鏈管理中信息共享機制的探討
供應鏈管理中的牛鞭效應研究
某公司改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
供應鏈管理下汽車制造企業生產性物料需求預測研究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視角供應商合作關系維護機制研究
供應鏈管理在東風汽車股份公司的應用研究
基于供應鏈管理的供應商評價與選擇研究
電子商務下供應商管理的運作模式研究
某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采購與分銷研究
供應鏈管理下企業庫存控制管理模式
(現代企業的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企業要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需要從整體角度出發考慮供應鏈的協調運作情況,使供應鏈績效最大化。而在供應鏈管理中存在較為突出的牛鞭效應則使得企業產品的庫存水平提同、服務水平下降、供應鏈的總成本過高。這必然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運用定性與定量的分析方法對牛鞭效應進行系統的研究,為企業實施有效的供應鏈管理提供有益的控索。供應鏈管理過程還有許多問題同樣值得研究,比較供應鏈中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問題,企業之間的信任問題等等。)
十三、物流園區發展
物流中心選址問題研究
物流園區的建設、營運及盈利問題研究
上海洋山深水港物流園區發展問題研究
物流園區的選址風險分析
區港聯動型保稅物流園區發展建設研究
港口國際物流園區規劃研究
城市物流園區合理規模與布局選址研究
論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的運營與發展
影響區域物流中心物流效率的因素研究
(物流園區對于實現物流企業集聚、整合利用現有物流資源、促進物流技術裝備等級和服務質量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已成為國內外的熱點問題。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如何定位并確保有效實施、園區的發展戰略問題、園區的選址問題、園區與相地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等等。)
十四、物流標準化
企業實施物流標準化存在的問題與措施研究
物流標準化對現代物流發展的影響
汽車物流標準化建設的研究
對物流標準化建設主要問題的思考
發達國家物流標準化建設對我國的啟示
(硬件標準化問題:使用的設施、設備的是否實現標準化(實現標準化帶來了哪些具體的提高,未實現的存在哪些沖突與阻礙);比如考察某倉庫或配送中心使用的墊倉板情況,調查類型、規格、性能來分析是否符合貨物運輸、儲存的要求,是否提高了物流操作效率等。軟件標準化問題:信息化代碼運用后的操作流程上出現了哪些與傳統“樁腳卡”方法的差異,EDI文件的普及要求物流企業作出哪些方面的相應改進與調整;公司ISO質量文件的制定與實施存在哪些困難等。比如考察某物流企業的一個具體的崗位的ISO文件規定的工作流程與實際工作流程的差異,由此思考:存在差異的原因、差異存在可能引起的后果、如何改進、改進后的效果。)
十五、集裝箱運輸
集裝箱箱型發展趨勢及其對集裝箱運輸系統的影響
集裝箱電子標簽信息管理系統
洋山港集裝箱海鐵聯運研究
遠洋集裝箱運輸企業的成本控制
某集裝箱樞紐港建設研究
集裝箱船運公司在華東地區經營發展對策研究
海運集裝箱空箱調運問題研究
陸運與海運集裝箱空箱調運優化研究
太平洋航線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及對策研究
我國建立現代港口物流基礎比較薄弱,起步較晚,但加快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的重要性已引起人們的關注,依據我國的國情提出的基本發展策略、建議和目前建設中總結的經驗,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快速高效地建立我們的現代港口物流。
為了與日本東京、韓國釜山等境外港口角逐東北亞航運樞紐地位,我國環渤海地區亟須確立一個北方港航運中心。從現有各個港口的建設條件看,大連港和青島港水域條件優越,但偏離北方經濟中心的京津地帶,且距中部航運中心上海港較近,因此,兩港難以承擔起北方航運中心的重任。從經濟技術實力和地理位置上看,天津港理應成為北方的國際航運中心,但其僅靠自身單獨實現這一目標還面臨諸多困難。特別是天津港水域條件較差,難以滿足巨型船舶進出港的要求,泥沙淤積嚴重,港口維護運行成本高。再加上大連、青島兩港的競爭分流,使得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緩慢。而曹妃甸港“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大陸有淺灘”,是我國北方地區少有的、渤海內唯一不需要開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設多個大型深水泊位的“鉆石級”港址。從地理位置上看,曹妃甸港位于大連港和洋山港之間,港址距京津唐大城市的時間距離在2~3小時之內,交通集疏運條件便捷。利用曹妃甸港口資源優勢,建設大型深水碼頭和能源、原材料加工儲備基地,可以把京津唐發達的產業密集區與國際資源市場用最廉價的運輸方式聯系起來,成為京津唐地區鋼鐵、石油、化工等大型企業進口原材料的供給基地,對于緩解我國能源、原材料緊張狀況,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國港口物流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國港口物流的發展現狀
在港口總規模及能力不斷增長的同時,我國港口的功能也在不斷升級。我國大多數沿海港口屬于第二代港口,但少數發展較早的大型港口正積極拓展自身功能,向第三代港口發展。目前,我國港口的業務仍以貨物的裝卸、儲存和中轉為主。雖然一部分港口正在嘗試擴展業務范圍,比如在提供倉儲服務的同時也進行貨物檢驗、分裝、貼標簽等增值服務,或組織自己的運輸車隊為客戶提供門到門的配送服務,但物流體系還不健全。因此,我國港口目前還無法提供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集約化的物流服務。
(二)中國港口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企不分。我國港口的管理體制仍存在“政企合一”的現象,港政管理和碼頭經營合一,港口經營至今仍處于一種相對壟斷的狀態,企業無法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自主決策、自主經營,致使與港口關聯的臨港工業、商貿業等得不到相應發展。
2.物流信息化建設程度不高。目前,我國許多沿海港口都建立了先進的物流信息系統,并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就整體來看,我國港口物流信息系統的功能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在港口物流所涉及的相關行業部門中缺乏協調性和共享性。
3.港口物流業人才匱乏。我國物流企業管理和實務人才除總量緊缺外,總體上受教育層次也偏低,且專業化教育匱乏,物流從業人員實務經驗短缺,導致專業化物流服務方式有限,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難以提高。
三、針對港口物流發展的策略
(一)信息化標準化
加強港口物流信息化、標準化建設。當今世界物流業已經形成了專業化、柔性化規模化、信息化的格局。而這更多地依賴于條碼技術、數據庫技術、電子訂貨系統(EOS)、電子數據交換(EDI)、資源管理系統(ERP)等信息技術的支持。因此,應建立覆蓋港區生產流通和倉儲運輸企業的網絡平臺,使港口具備物流信息港的功能實現各企業、客戶和有關管理機構的信息充分互聯形成港口與港口、港口與海關、港口與貨主、港口與承運商連接的有機整體。提高標準化程度加強標準化工作協調和組織工作。對國家已經頒布的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應用新型標準,使各種相關的技術標準協調一致提高港口物流活動中貨物和相關信息流轉的效率。
(二)協同策略
在我國環渤海地區共有大小40 多個港口,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港口群,其中天津港和秦皇島港在環渤海經濟圈中的樞紐作用尤為顯著。而曹妃甸港與上述兩港間均存在業務競爭,如果各港口為各自利益相互競爭大打價格戰則無異于自相殘殺。無序競爭對港口個體和港口群的物流能力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因素,因此有必要與上述港口建立協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只有通過信息共享、整合資源,交流先進管理經驗,控制港口間的價格戰,緩和港口間的激烈競爭,形成一致對外的局面,才能實現區域內的持續發展,同時提升整體競爭力。
(三)人才的引入及管理
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其核心還在于建立和完善用人機制。
創造適宜人才穩定和發展的內部環境:曹妃甸港需要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在企業內創造寬松和諧的適宜人才穩定和發展的環境,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文化氛圍,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各類高層次人才的特點,滿足人才自我實現的需要,在現有的人才隊伍的穩定上下功夫,用感情留人,用薪酬待遇留人,這樣不但可以穩定現有的人才隊伍,強化他們的歸屬感,對引進的人才也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增強了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
建立科學的考評指標體系,把定性考評和定量考評、貢獻考評和能力考評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起科學的考評指標體系,使考評的內容和標準可以進行統一,減少人員考u的主觀影響,增加考評的客觀性,提高考評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將考評結果與崗位、新酬和獎勵、懲戒掛鉤,最大限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對考評機制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