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3 07:58: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協同管理模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協同創新;高校科研管理;作用分析
高校是培養國家尖端科技人才的重要場所,是國家進行各項基礎性研究的基地,是先進的科研成果誕生的搖籃。國家先后頒布一系列政策鼓勵高校大膽地通過對各項體制制度改革促進科研創新,致力于將高校發展成高科研水平的研究所,比如“2011計劃”[1]。高校內部各科研管理部門主要是根據學校發展的概況制訂一系列發展規劃,他們的工作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學校的科研水平。
一、協同創新機制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現狀
創新就是要打破傳統管理模式的壁壘,完善協同管理體制,而科研管理則是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主導作用,建成具有高校專業特色的科研機制。盡管現在很多高校都在搞創新,可是一些基礎性的問題仍然存在,比如資源獲取途徑、科研成果的轉化、評價體系的完善等方面,以下針對主要問題做詳細分析。
二、現行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面臨的挑戰
1.校內部的科研管理組織缺乏統一性,造成科研信息資源浪費。各層級組織都只是單一的上令下行的直線模式,缺乏對整體的全方位的管理與監督,上級的命令只是直接下達,沒有經過整理補充。在高校中,科研管理模式大多是垂直模式,這種管理模式任務分配明確,但容易使不同的學科部門之間形成壁壘[2],影響科研人員創新能力的發揮,甚至阻礙科學創新的發展。2.高校針對有關科研的管理人員綜合能力評估機制不健全。目前,各高校對科研成果及教師的績效考核評價大多以論文形式進行,嚴重阻礙科研人員創新能力的發展。將論文同教師的科研項目申請掛鉤,會使高校教師盲目地側重論文的撰寫而非科研成果能否運用于實際,這對于那些具有生產性的研究是致命的誤區。3.高校內部各層級管理部門職能不完善,影響科研成果的完善效率。各部門之間的學術壁壘會影響科研成員的信息交流,減慢科研成果的研發進度。各高校的研究需要和外界的企業、科研機構等合作[3],而各方面的工作大都是在校內開展,因此,校外組織并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對科研工作的了解滯后,科研管理部門處理不好校內與校外組織的關系,嚴重影響科研成果的完善效率。
三、高校科研部實施協同創新機制下的管理模式的作用分析
1.協同創新高校的科研信息資源管理體系,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建立健全科研信息資源管理體系,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信息利用率。高校內部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各管理層級存在壁壘,部門間的溝通受阻,信息不能得到及時的利用。因此,對高校內部的信息資源要統一管理,減少浪費,確保每一個部門都獲取足夠的人、物、財等資源。2.健全科研評估機制,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獎罰制度。目前科研的評估機制大多以論文的數量為標準,不能真正評價出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因此必須改善科研評估體系。首先根據科研項目的類型對其科研成果進行差別評價,比如對于實用性較強的項目應以能否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及效益的大小作為考核依據,而對于長期、重要的項目,可根據研究的進度進行分期考核。3.變更創新交流平臺,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如今高校的科研項目是和校外企業聯合進行的,成果的轉化率低是科研工作的常見問題。科研部門作為學校與社會的連接紐帶,創新二者之間的交流平臺,定期溝通,形成安全、穩定的信息來源渠道,能極大地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4],同時能使社會了解高校內部的科研實力,實現高校的科研工程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協同創新不僅在高校的科研管理方面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而且是促進國家科技文化創新及經濟技術創新的重大措施。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孵化器,在開展科研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更注重協同創新機制的運用,對科研管理模式進行全方位改革,健全管理機制,提高科技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增強學校本身的綜合競爭能力,爭創世界高科研水平的高校。
參考文獻:
[1]朱虹凌.協同創新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管理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5,19:29-31.
[2]曹青林.協同創新與高水平大學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楊登才,石照耀,韓宇,熊可慧.協同創新機制下高校科研管理模式探析[J].中國高校科技,2015,10:31-33.
1.供應鏈系統下的企業物流管理研究
2.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的現狀及思考
3.基于供應鏈管理(SCM)的物流管理
4.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問題及對策研究
5.企業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
6.基于ERP的企業物流管理
7.日本物流管理及關鍵績效指標
8.現代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探討
9.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10.國外海產品物流管理模式分析及經驗借鑒
11.基于Android終端的物聯網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2.淺析基于市場營銷的企業物流管理
13.項目型企業及其物流管理
14.現代物流管理趨勢與發展策略
15.中小型企業物流管理問題的探討
16.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及其信息系統
17.基于協同理論的物流管理——協同物流管理
18.2009物流管理研究現狀分析
19.醫院物流管理的框架模型研究
20.冷鏈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優化
21.對“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辨析
22.基于RFID技術的供應鏈及現代物流管理系統的方案設計
23.以培養目標統領高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基于物流金融技術人才培養視角
24.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比較
25.提升煙草商業企業物流管理與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思考
26.基于現代物流管理的自動化立體倉庫系統開發
27.現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研究
28.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對策研究
29.工程供應鏈中物流管理的關鍵問題與對策研究
30.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31.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
32.一種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
33.物聯網與現代物流管理關系的探析
34.高職高專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35.我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預測分析
36.基于供應鏈的鋼鐵企業物流管理研究
37.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
38.分析現代物流管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39.現代醫院物流管理與內部控制制度設計探討
40.基于物聯網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構建
41.我國連鎖零售企業物流管理現狀及對策
42.企業物流管理績效評價體系探討
43.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開發與實施
44.探究物流管理信息化
45.以協同創新為核心的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研究——以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為例
46.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訓課程的思考
47.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
48.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物流管理
49.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之我見
50.應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創新培養模式構建研究
51.中小型制造企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探討
52.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信息化探略
53.基于供應鏈的企業物流管理流程創新研究
54.廣西憑祥保稅區物流管理體系規劃
55.中小企業物流管理現狀及其改善措施分析
56.基于集成供應鏈管理模式的軍事物流管理系統設計
57.“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是“異名同質”嗎?
58.鋼鐵企業物流管理系統建設的思考
59.電子商務環境下現代物流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60.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現狀及發展方向
61.當前物流管理現狀及發展策略
62.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物流管理創新研究
63.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64.物流管理系統中的復雜性特征研究
65.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問題及對策研究
66.基于集成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現代企業物流管理研究
67.中外危險品物流管理比較研究
68.特色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航空物流視角
69.論知識化管理與圖書館物流管理
70.電子商務環境下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71.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物流管理創新研究
72.應急物流管理體系與信息系統構建研究
73.現代物流管理理念的戰略動向
74.基于RFID電子標簽的物聯網物流管理系統
75.論電子商務中的物流管理創新
76.基于UML建模技術的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77.基于“互聯網+”的中小企業物流管理模式探析
78.淺談物流信息系統與現代物流管理
79.企業物流管理模式的探討與設計
80.中小企業物流管理優化策略研究
81.物聯網技術在現代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82.現代物流管理系統及其DEA績效評價
83.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84.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問題及對策分析
85.國際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優化——北部灣經濟區高職院校特色品牌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系列之一
86.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實證研究
87.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走進現代物流管理領域
88.應用型物流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
89.淺談醫院物流管理現狀與展望
90.論現代物流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91.國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國企業的正確抉擇
92.我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93.基于敏捷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探討
94.一種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統的設計
95.支持物料追蹤的物流管理模型
96.中小型企業物流管理問題探討
97.供應鏈一體化時代的物流管理
98.國內外綜合型大學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比較研究
關鍵詞:協同培養模式;復合型碩士人才;實訓基地群;實習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3-0221-02
一、引言
碩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是提高我國創新能力,進而提升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支撐。人才培養作為高校的核心任務,精準的人才培養定位,與之相配套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人才質量的保證,也將展現于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和未來發展動力等方面。但是,目前碩士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脫節,畢業生就業難、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等問題已凸顯,說明高校人才培養的定位與人才市場需求之間的相關性差,如何培養具有廣博基礎知識和技能、思維活躍、適應能力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當務之急。因此,探索適應新形勢的藥學碩士培養模式意義重大。
藥學是應用科學。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生命科學及藥學相關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和新技術的大量涌現,多學科相互交叉融合,多元化、綜合化趨勢日益增強,產業結構發生著巨大變化,醫藥行業作為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和未來重點支持領域。由于藥學碩士專業面廣,工作領域覆蓋新藥研發、醫院藥品調劑與開發、藥企工程師、藥品營銷和管理、醫院藥學服務等方方面面,時代要求高等藥學教育對人才培養模式做出適應性的重大調整。實踐是藥學學科進步的源泉,是掌握藥學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創新思維培養的土壤,是提升綜合能力的手段,是順利進入社會的重要基礎。因此,實踐決定著藥學碩士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成效,加之藥學教育類似于醫學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執業培訓的特點,盡管多見于大專、本科藥學教育的實訓基地的建設研究,但目前研究生教育也已經顯示出建立與藥學碩士就業崗位相適應的實訓基地,開展專業實習實踐訓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由于藥學領域覆蓋廣,應該充分利用高校自身和社會力量等資源,探索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的多主體、多因素共同協作、配合,相互補充的培養方式,包括:內部協同培養,為高校內部的資源、專業技能、技術的分享機制;外部協同培養,為本行業企事業單位協同培養,一定程度上實現高校與其深度融合,構建協同培養平臺與模式。
然而,目前高校協同培養機制的缺失,從高校內部、外部分析,均存在制約和阻礙創新人才培養的因素。從高校內部講,組織機構之間界限分明,學科與學科之間、專業與專業之間、科研與教學之間、學科與專業之間,彼此的資源共享不理想;從高校外部講,專業教育與科研、社會實踐脫節嚴重。目前我國高校實踐教育的師資條件和基礎設施欠缺,能夠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構與大學之間的合作交流不夠,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嚴重脫節,更缺乏系統的社會實踐訓練。
我們針對醫藥行業的實際情況,通過對國家藥學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江蘇省教育廳分別立項資助的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課題的研究,針對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建立了實訓基地群,以參觀實習結合系列講座促進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的掌握,對藥學碩士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探索和總結如下:
二、建立實訓基地群,“實習實踐”與“學位論文”并重
隨著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經濟轉型升級戰略的深入推進,各地經濟和藥學行業的不斷發展,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戰略,均應該從單一注重學位論文,轉向“實習實踐”與“學位論文”并重。“學位論文”是培養碩士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技術方法和實驗手段探究和解決某一具體科學技術問題的能力。而“實習實踐”能夠引領碩士生熟悉藥學領域產品研發、生產、應用、監管等全過程,涉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性研發的關鍵技術,了解掌握生產和管理模式及設備配置、工藝流程、醫院藥房運行與管理、臨床藥師工作和市場監管工作等縱多環節,更是培養在實踐中發現、提煉和總結學術問題能力,進而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可見“實習實踐”與“學位論文”并重,具有協同培養復合型藥學人才基本素質的必備條件。
并且,學習階段的碩士生,除了完成原有學位論文,深入到行業相關重要對口單位進行實習實踐的協同人才培養新模式,將突破傳統的注重論文的學術型、基礎型的單一培養模式,改變“三重三輕”:改變重理論輕實踐、改變重知識輕能力、改變重專業輕人文的現狀。做到“四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更加注重科學知識、思想品德、人文素養和實踐能力的融合,更加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社會合作上更加注重發展全面的高素質人才培養。
因此,為了長期穩定地開展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的實習實踐工作,依托于蘇州大學藥學院的江蘇省藥學學科綜合訓練中心與本地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代表性企事業單位共同協商,完成了以下藥學碩士實訓基地群的建設:蘇大附一院、蘇大附二院、蘇大兒童醫院;蘇州立新制藥、蘇州特瑞藥業、蘇州納米科技園、信達生物、天演藥業、康寧杰瑞、百拓平臺;蘇州市藥檢所。
利用實訓基地群的資源優勢,碩士生深入實地的參觀實習可促進一系列直接知識的掌握;聘請基地專家開展系列講座可彌補參觀實習的時間及實習位點的局限,了解整個行業全貌,實現間接知識的掌握,協同培養,推動藥學碩士復合型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
三、運行實訓基地,初步建立訓練機制
我們組織蘇大藥學院的畢業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在兩周時間內分批到各主要就業方向的校內、校外實訓基地:蘇州市藥檢所、蘇州立新制藥、蘇州特瑞藥業、蘇大附一院等單位,輪流進行參觀實習,順利完成基地運行和教學實踐任務。
經過接待8批,348人次藥學碩士參觀實習的全面運行,各實訓基地初步形成了以下訓練機制:以綜合性醫院藥劑科的發藥處、配藥室及庫房等部門、臨床藥學部門、藥物臨床研究中心,以及在原料藥和制劑生產企業、藥品監管部門為窗口,進行的參觀實習,使碩士生較為全面地親身接觸醫院藥學、臨床藥學和新藥臨床研究、藥品研發與生產、市場監管等本行業核心領域及崗位,從而實際了解并親歷在醫院工作的藥劑師、臨床藥師、新藥的臨床研究人員、藥企工程師以及藥品檢驗人員的行業要求、工作規范及運行、職業狀態,形成了為開啟藥學碩士研究生未來良好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的培養模式。
由于這種協同培養模式是在用人單位的參與下進行的,是面向地方、面向行業企事業單位的針對性人才,具有較強崗位適應能力,培養目標明確而高效。
四、行業專家系列專題介紹,提升崗位適應能力
為了使藥學碩士全面了解行業現狀與未來發展,在明確未來崗位需求的基礎上系統地規劃人生,補充參觀實習的不足,我們邀請了實訓基地的市藥檢所所長、藥企管理者、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分管藥事的副院長和熟悉國家藥審中心運行機制和工作狀態的教授,連續作了四場系列講座,題目分別為“藥品檢驗與研究”、“原料藥的GMP生產與管理”、“醫院藥學發展概況”和“新藥研發的意義及要素”。研究生們通過大量詳實的數據展示和系統介紹,進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本行業的具體情況及各崗位對于人才的具體需求,實現了拓展專業認知,了解行業發展,明確奮斗方向,提升前進動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的培養目標。
在全球化的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人才就是核心競爭力。我們深知,依托于綜合性大學藥學院的省級藥學綜合訓練中心,肩負著人才培養、科研支撐和社會服務等重要職能,藥學碩士教育培養復合型高級藥學專門人才任重道遠。我們通過與本行業代表性企事業單位共同找出符合研究生教育規律的結合點,建立各具特色的實訓基地群,開展藥學碩士的“實習實踐”與“學位論文”并重的協同培養探索,以提高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從知識的直接來源和間接來源入手,系統的參觀實習提升直接經驗,輔以專家系列講座拓展間接知識,著力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進而激發創新能力,對于我校藥學碩士復合型人才協同培養發揮了積極作用,也將有利于促進我國高等藥學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貝紹軼,趙景波.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9):16-18.
1.MTI“翻譯項目管理”課程構建
2.戰略項目管理情境對項目權力配置的影響研究——基于戰略權變視角
3.項目管理技術在國家審計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4.領導干部需要具備現代項目管理的理念和知識
5.風險分擔對工程項目管理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
6.翻譯項目管理與職業譯員訓練
7.我國IT項目管理研究及應用策略
8.項目管理信息化框架和模型研究
9.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及演進機理分析
10.初始信任、柔性合同和工程項目管理績效:一個中介傳導模型的實證分析
11.項目管理的發展及成熟度分析
12.企業項目管理能力的研究
13.建筑企業組織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14.四種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比較研究
15.教師培訓項目管理導圖——以“國培計劃”短期集中培訓項目為例
16.項目管理的多維度集成創新模式研究
17.翻譯項目管理流程介紹
18.基于WSR方法論的項目管理系統分析
19.基于多層次灰色理論的房地產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
20.企業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構建與應用研究
21.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決策研究綜述
22.企業戰略管理與項目管理耦合研究
23.治理對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的實證研究——以企業型代建項目為例
24.合同柔性與項目管理績效改善實證研究:信任的影響
25.建設企業多項目管理中的資源調度問題研究
26.企業集權度與項目管理成熟度匹配關系研究
27.基于BIM的工程項目管理沙盤模擬實踐教學研究
28.基于成熟度的科研項目管理評測及改進研究
29.基于戰略視角的企業項目管理模式研究
30.基于OPM3的組織項目管理能力體系建設的研究
31.政府投資大型復雜項目總體項目管理框架研究
32.多項目管理組織結構及其評價
33.不完全契約視角下工程項目風險分擔與項目管理績效影響關系實證研究
34.中國工程項目管理體系探討
35.多項目管理探究
36.項目管理在制藥企業新藥研發中的應用探討
37.中國農村扶貧項目管理效率的定量分析
38.基于物元分析法的施工項目管理績效評價模型
39.新產品研發項目管理模式的應用
40.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41.協同產品開發環境下項目管理系統的研究
42.項目管理與項目治理的辨析
43.大數據挖掘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
44.中外項目管理模式比較研究
45.關鍵鏈項目管理方法綜述
46.項目管理中的人和組織因素研究現狀綜述
47.面向科研院所的科研項目整合管理體系研究
48.軟件項目管理最新研究綜述
49.項目管理的研究現狀與研究前景
50.工程項目管理中應對不確定性的機制研究
51.并行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研究
52.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發展問題研究
53.項目管理中BIM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54.淺論“項目—矩陣”復合式項目管理組織結構模式
55.論項目管理的知識體系
56.神舟飛船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57.國內外現代項目管理學科體系的發展
58.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59.“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探索與實踐
60.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MM)研究與應用
61.項目管理辦公室:概念、發展歷程與職能
62.初始信任對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影響研究:合同柔性、合同剛性的中介作用
63.汽車研發中的現代化項目管理
64.借鑒現代項目管理理論 提升科研項目管理水平
65.項目管理研究綜述
66.項目管理技術在汽車產品開發中的應用探討
67.風險分擔對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社會資本的調節效應
68.科研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69.項目管理理論及其架構
70.基于項目管理視角的高校協同創新團隊組織結構分析與設計
71.人力資源管理在項目管理中的有效應用
72.項目管理與項目組織研究結構與分析
73.農民有效參與對農地整治項目績效的影響效應研究——基于項目管理行為的中介效應分析
74.項目管理中的知識管理問題
75.基于平衡計分卡的項目管理績效評價模型研究
76.創業教育導向下電子商務專業項目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
77.我國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新機制的實踐與創新研究
78.基于項目管理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
79.關鍵鏈多項目管理中能力約束緩沖大小研究
80.項目組合管理在企業項目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81.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思想在我國政府投資項目中的應用研究
82.國內外項目管理研究的理論、框架及其進展
83.項目管理理論綜述
84.中國項目管理發展的熱點和趨勢研究
85.基于中國傳統的項目管理研究
86.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的比較分析
87.項目管理的最新進展
88.緩沖估計與關鍵鏈項目管理
89.項目管理發展綜述
90.BIM在施工總承包項目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探索
91.基于關鍵鏈方法的多項目管理
92.從組織行為學視角看項目管理中的人力資源管理
93.項目管理的研究前沿
94.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管理中的應用與探索
95.工程項目管理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綜述
96.信任改善大型工程項目管理績效的研究框架——基于情景模擬的行為實驗
97.論項目管理在市場營銷實踐中的應用
98.公共項目管理績效改善路徑研究
關鍵詞:協同商務;供應鏈管理;信息共享;系統集成
中圖分類號:F252.8 文獻標識碼:A
引言: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企業內與企業間信息流動加速,社會進入了一個電子商務時代。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許多企業為了保持應有的競爭力正在試圖通過“協同商務與供應鏈集成”的方法來獲得其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有效的協調和合作。
一、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基礎與協同商務的內涵
1.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基礎
首先,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其次,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計劃和控制組織職能。再次,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思想主要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1)橫向一體化(2)客戶定制(mass customization)生產;(3)組織與業務過程敏捷化;(4)信息共享機制;(5)跨組織部門之間的協作;(6)利益共享與風險分擔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2.協同商務的內涵
協同商務(Collaborative E-Commerce)是一種嶄新的商務模式,是指從技術層面上將公司業務進行集成,以提供一套能夠幫助企業盈利和運作的系統,它不但可以幫助企業內部生產部門、采購部門和銷售部門協調一致,用一項業務帶動另一項業務,還可以協調企業與供應商、企業和客戶、企業與其他業務伙伴之間的業物往來活動。可見,協同商務是把企業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和業務模式固化在軟件當中,把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供應商、客戶以及社會其它相關部門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它們協同工作,同步地、協調地對相關事宜做出反應。
“協同”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企業內部資源的協同,有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不同的業務指標和目標之間的協同以及各種資源約束的協同,如庫存、生產、銷售、財務間的協同,即企業內部的電子化,另一層含義是指企業內外資源的協同,也即整個供應鏈的協同,如客戶的需求、供應、生產、采購、交易間的協同。企業通過對外接口,將內部的Intranet與外部供應鏈各節點企業聯系起來,在Internet上實現網上瀏覽、網上詢價、網上出樣、網上簽約、網上交易、網上結算等活動,以實現降低外部成本、以銷定產、實時監控等目的。
協同商務主要實現以下幾方面的功能:a、信息與知識的共享(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b、業務整合(business Interactions);c、建立合作的空間(business space);d、商務的交易(business transaction)。
3.從供應鏈的角度看協同商務的本質
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協同商務是基于互聯網與WEB技術發展起來的電子商務的理念、技術和策略與供應鏈管理理念、技術和策略的整合應用,是供應鏈電子化(e-Supply Chain)的一次革命。原因在于其一,若把協同商務與基于傳統EDI技術的CPFR(合作、計劃、預測、補給)做個比較,就會發現它們的出發點和基本功用有著很多相同或相似之處。其二,與一般意義上的供應鏈信息化相比,協同商務的功能更強大,與消費者的溝通更便捷,信息更具可視性,不同平臺之間的數據接口更容易。此外,協同商務還為商業模式創新和再造提供了更強大的知識管理功能,可以提高整個供應鏈對消費者價值需求的分析能力。其次,協同商務的建立過程是整個供應鏈業務流程的優化和一體化過程,并為供應鏈運營模式創新提供了機遇。它促使供應鏈各企業間建立以協作、互信為基礎的長期穩定的戰略伙伴關系,減少博弈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共同面對和協商解決外部環境因素突變帶來的風險。
4.協同商務如何構建
協同商務的建立過程有供應鏈信息化的特征,但不僅僅是個信息化問題。,必須依托戰略供應鏈管理的視角,結合電子商務的功能和策略,憑借企業間的真誠協作,從戰略、商務、技術以及基礎設施四個層面入手。首先,協同商務建設要納入到企業經營戰略的層面去考慮。比如,與哪些企業建立協同商務,屬于戰略性的合作伙伴選擇問題。此外,建立協同商務可能會影響一個企業的議價能力、供應鏈地位以及收益、成本和風險,對這些影響的分析屬于戰略層面的思考。其次,建立協同商務必須以商務為基礎。其一,協同商務的實現要以供應鏈商務流程的整合、優化及一體化為前提。其二,協同商務直接關系著商務模式的創新、重整或再造。其三,協同商務的建立涉及整個供應鏈的商務利益、責任和風險的重構。包括正常運轉狀態下各企業的責任、義務和利益的重新規制以及針對突發事項的應對機制。其四,協同商務的推進過程本身就涉及到許多供應鏈企業間的商務合作。此外,建立協同商務還需要有各個方面的技術保障和基礎設施,包括信息管理技術、流程管理技術、生產管理技術、物流管理技術以及其他一些技術和信息與通訊設施、物流設施等。
可見,協同商務不僅僅是通過將供應鏈各企業的數據庫共享就可以實現的對于協同商務建設來說,商務是基礎,協同是目的,經營戰略是原則,資源、利益責任是核心,供應鏈管理以及電子商務的理念、技術和策略是方法,信息技術是工具。此外,還需具有強大領導力的企業來主導和推動。
5.協同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系統集成的實現。
在協同商務與供應鏈集成的實現過程中應該把電子商務作為實現供應鏈管理模式的一種工具,在以電子商務為交流平臺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系統實現:基于協同商務的供應鏈管理集成系統運行于建立在WEB服務的多層C/S結構的開放式.Internet/Intranet環境中,供應鏈上的用戶可使用客戶機上的瀏覽器通過Internet/Intranet訪問WEB應用服務器。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應用駐留在WEB應用服務器上,對數據庫服務器的操作是通過數據存取中間件ODBC來實現的,客戶機瀏覽器WEB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就構成了一種開放式的三層C/S應用體系結構。在軟件方面管理趨勢是將ERP與供應鏈管理(SCM)整合與集成,利用供應鏈管理將上下游廠商的信息流、商流整合,并將整個供應鏈視為一個虛擬組織,利用ERP來整合這個內部所有的功能活動,使這一個組織能以最佳化的流程運作。通過ERP,電子商務可以與供應鏈管理進行有效的集成。
結束語
實現協同商務與供應鏈管理的集成可以極大地降低整體物流成本和費用水平。加快資金周轉率和信息傳遞,使供應鏈上各項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使用。但協同商務對于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產品以及不同的供應鏈運營模式,協同商務實施的難度以及應用效果會有不同。此外,協同商務本身也存在著一些弱點和風險。因此需要在發展電子商務過程中不斷探索適合企業自身的供應鏈構建模式,實現電子商務與供應鏈的協同發展,構建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供應鏈新模式。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王耀球,施先亮.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89-92.
[2]李貴春.MC供應鏈的集成優化理論與方法[J].天津大學學報,2005,7:280-284.
關鍵詞:項目管理理論;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管理
近年來,高職院校科研水平日漸提升。以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例,近3年承擔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及籌措到的科研經費年均增幅分別超過44.2%和31.3%。這既為學院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同時也給傳統科研經費管理模式帶來挑戰。
一、高職院校科研經費來源、特點及傳統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的來源及特點
目前,高職院校的科研經費來源已日趨多元化,以我院為例,主要包括縱向、橫向及院級科研經費三類。其中縱向科研經費主要來自教育部、省科技廳、省教育廳、市科技局等政府部門及省、市社科聯和各有關學會;橫向科研經費主要來自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及行業協會。
雖然各高職院校科研工作開展狀況不盡相同,但調研發現,我院科研經費“一多三少”的特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多”是指近幾年我院獲得的市、廳級科研項目經費數量多,且基本穩占每年全院科研到賬總經費的80%左右;“三少”是指我院承擔的產學研橫向科研項目、省部級及以上縱向科研項目及院級科研項目經費數量相對較少。其中,前兩類科研項目經費具有較大提升空間,院級科研項目經費穩中有降。
(二)高職院校傳統科研經費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項目經費管理與項目研究管理脫節。高職院校普遍對科研項目實行多重管理,以我院為例,科研項目管理由科研處牽頭,協同財務處、審計處及項目負責人所在系(部)共同負責。然而,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財務處注重科研經費收支,審計處負責審計科研經費使用是否符合項目批復預算范圍及有關規定,科研處更關注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的獲取及科研項目研究進展與成果質量,而系(部)則更在意科研項目獲取數量及項目研究產出成果。四者之間往往缺乏交流,致使項目經費管理與項目研究管理脫節。
2.科研人員對科研經費使用存在認識誤區。部分科研人員認為科研項目經費是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取得的,經費的使用權應歸個人或項目組所有,只要按照項目任務書或者合同要求完成科研項目的各項考核指標,項目負責人就對科研經費使用具有完全自,而學院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與監督傷害了項目組的核心利益。
3.科研經費預算編制缺乏嚴謹性,開支不合理。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申報時,一般都要求申報人員編制全面的科研預算作為經費使用過程中的執行依據。然而,由于項目負責人缺少財務管理知識,且對于科研預算執行中的剛性要求認識不足,確定資金使用方向和額度時,缺乏嚴謹性,給日后項目研究過程中科研經費使用埋下了隱患,輕者出現經費開支不合理,重者項目經費開支出現嚴重結構性失調。
4.缺乏績效考核,難以提升科研經費使用效益。一方面,多重原因導致科研項目實際投入成本難以準確核算;另一方面,科研項目成果評價機制不科學,難以科學量化。高職院校因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率低,致使這種狀況尤為突出。因此,很難準確計算科研項目的投入與產出比,從而妨礙了對科研項目進行科研績效考核,致使科研經費使用效益進一步提升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勵。
5.管理制度不完善。高職院校一般都制定了科研經費使用的統一管理辦法,如我院于2009年出臺了《科研經費管理暫行辦法》,執行一段時間后,又出臺了《科研經費使用補充規定》,對原暫行辦法內容作了進一步調整和補充。但即便這樣,在應對學院日趨多元化的科研經費來源時,管理制度仍顯得不夠完善,甚至有時出現院級管理制度與經費下達部門的具體使用要求發生沖突的情況。
二、項目管理理論
項目管理是指把各種系統、方法和人員結合在一起,在規定的時間、預算和質量目標范圍內完成項目的各項工作。即,從項目的投資決策開始到項目結束的全過程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評價,以實現項目的目標。
項目管理理論是人們在項目管理實踐中概括出來的集時間、成本、績效管理等于一體的理論體系,其核心在于科學化、規范化,主要包括項目整體管理、項目范圍管理、項目成本管理、項目溝通管理等9個知識領域的規范化管理。項目管理理論強調目標的實現和產品的質量,采用團隊化工作模式,其成功的評價標準包括時間、成本、范圍、質量和資源等5個方面。近10年,項目管理理論受到廣泛關注,并獲得廣泛應用。
三、項目管理理論在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管理中的實踐
自2010年起我院嘗試將項目管理理論引入科研經費管理實踐,針對過程管理、人員認識、預算編制、開支結構、科研成本核算、經費使用效益等問題,分別實施項目整體、項目溝通、項目時間、項目范圍、項目成本、項目采購、項目質量、項目人力資源和項目風險等9大管理。
(一)項目整體管理和溝通管理
項目整體管理指在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內,匯集項目管理所有知識領域,對所有項目計劃進行整合執行及控制,以保證項目各要素相互協調的全部工作和活動過程。項目溝通管理指為了確保項目信息合理收集和傳輸,以及最終處理所需實施的一系列過程。包括為確保項目信息及時適當的產生、收集、傳播、保存和最終配置所必需的過程。
將項目整體管理和溝通管理引入科研經費管理后,一方面,項目經費到賬后,即由財務處和科研處對科研經費在分項管理、分項核算、分項評審、綜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總控制”,實行集中管理,并由審計處跟蹤審計項目進行中科研經費使用是否符合項目批復預算范圍及有關規定;另一方面,針對每一項市、廳級及以上科研項目,三部門、項目組及項目所在系(部)定期交換信息,溝通認識上存在的誤區,目標一致,保護項目組的核心利益,避免財務風險,實現科研經費的科學和規范管理。
(二)項目范圍管理
項目范圍管理指對項目必須包含的工作范圍加以定義并進行管理。包括確定項目的需求、定義規劃項目的范圍、范圍管理的實施、范圍的變更控制管理以及范圍核實等。
引入項目范圍管理后,一方面,科研處協同項目負責人所在系(部)監督各級各類科研項目按照前期制定方案如實開展研究;另一方面,在不影響項目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對一些費用開支設置必要限額,杜絕科研經費支出結構性失調現象;第三,學院嚴把項目經費報銷關,以論文為例,要求論文內容必須與項目相關且文中須注明項目批號,并提供論文原件及與論文原件信息相符的版面費票據、發票等,確保項目經費專款專用。此外,針對學院科研經費來源多元性,盡量細化經費管理辦法,分縱向文科和理工科項目、橫向文科和理工科項目以及院級科研項目等多個類別分類管理,力爭把所有可能的情況都包含進管理范圍之中。
(三)項目時間管理
項目時間管理指為保證按時完成項目,合理分配資源,發揮最佳工作效率而進行的活動定義、活動排序、活動歷時估計、進度計劃開發和進度計劃控制的管理過程。
引入項目時間管理后,一方面由科研處協同系(部)督促項目組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投入適量經費,產出較多成果,及早完成項目考核指標,順利結題;另一方面,科研處配合財務處督促項目組在項目結題后盡快辦理項目結余經費結算、結轉事宜,避免科研經費長期閑置,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
(四)項目成本管理和采購管理
項目成本管理指為使項目實際成本不超過項目預算成本而進行的項目資源規劃、項目費用估算、項目費用預算和項目費用控制的管理過程。項目采購管理指從執行組織之外獲取貨物和服務的過程,包括采購計劃、詢價計劃、詢價、渠道選擇、合同管理和合同收尾。
引入項目成本管理和采購管理后,一方面,我院實施了項目負責人協同科研處、財務處及審計處共同編制項目經費預算制度。對于數額較大的經費預算,項目負責人在編制時,須提供詳盡的市場調研和技術方案論證報告,以確保經費預算編制的嚴謹性。另一方面,學院嚴把科研物資采購關,在遵循科研活動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原則上規定項目研究用大宗設備應根據經費預算報學院審批,由后勤管理處設備科采用招標、競爭性談判、認質認價、單一來源采購等方式集中采購一次,以避免因重復購置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經費流失。此外,科研處協同其他相關職能處室通過組織、安排、調配等手段,充分發揮經費投入的積極作用及教科研資源共享,從學院層面最大限度降低科研項目新增成本投入。
(五)項目質量管理
項目質量管理指保證項目兌現它關于滿足各種需求的承諾的一切活動。其主要包括三個過程:質量計劃、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引入項目質量管理后,一方面,自2011年起我院要求新立項市、廳級及以上科研項目立項后1個月之內參加由科研處組織、校內外相關專家共同構成答辯小組的項目公開開題答辯,從源頭起狠抓項目研究質量;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經濟杠桿作用,對經費數目較大項目,如科技創新載體平臺等實施“343”階段性經費劃撥辦法,項目開題后經費劃撥30%,通過中期檢查后再劃撥40%,結題驗收合格后兌現剩余30%。科研處與財務處定期交換項目研究進展與經費支出信息,全程掌控項目投入與成果產出情況,保證項目研究質量和經費使用效益。此外,制定并實施《科研項目成果量化管理辦法》,科學量化項目成果,按年度考核項目績效,實施優秀項目獎勵制度,形成提升科研經費使用效益的長效激勵效果。
(六)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指最有效地發揮每個參與項目人員作用的一切活動。主要過程包括:組織計劃編制、人員獲取和團隊建設。
引入項目人力資源管理后,一方面,我院實施了以項目或科技創新平臺為載體,將研究方向相對集中、研究能力、學術水平、學術道德和責任心俱佳的教師組成科研團隊,并以團隊為單位就有關管理制度進行培訓,為項目組科學、合理、規范使用科研經費打下良好基礎;另一方面,依托科研團隊或技術平臺,精心培育科研項目,力爭經過幾年研究積累,在沖擊更高層次科研項目方面有所突破。
(七)項目風險管理
項目風險管理是指通過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去認識項目的風險,并以此為基礎,合理地使用各種風險應對措施、管理方法、技術和手段,對項目的風險實行有效的控制,妥善處理風險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證項目總體目標實現。
引入項目風險管理后,一方面,我院實施科學、規范、嚴謹的項目評審制度,嚴把項目申報關,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確保研究能力強、學術水平高、學術道德和責任心俱佳的老師從申報隊伍中脫穎而出;另一方面,通過實施嚴格的經費報銷審批手續,嚴把費用報銷關,堅決杜絕違規經費支出現象,確保科研項目經費零風險管理。
四、結束語
為了應對高職院校傳統科研經費管理模式存在的諸多問題,引入成功的管理理念,實現管理機制創新是關鍵。項目管理理論是現代管理學中一種先進、實用且經過實踐檢驗并不斷完善的管理理論。將其引入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管理后,促進了科研經費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提升了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益。在最大限度保護科研項目組核心利益的同時,有效推動了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持續、健康、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許志俊.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誤區及改進建議[J].商業
會計,2011,(18).
[2] 韓卓飛.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淺探[J].中國經貿,2011,(14).
[3] 毛建梁.項目管理理論在高職科研經費管理中的應用研
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1,(2).
[4] 陳莉敏.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
高校科技,2011,(11).
[5] 孫元利.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
財務與金融,2009,(1).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has promoted from learning advanced to self-dependent innovation.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tireless efforts of Chinese engineering enterprises, the management mode is improving continuously, and has successfully practiced many management modes such as EPC, PMC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 IPMT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 as well a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ngineering proje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give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關鍵詞: 工程項目;供應鏈;管理;模式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supply chain;management;mode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6-0031-03
1 我國工程項目供應鏈管理萌芽
工程建設項目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工程建設項目,由于涉及國內外眾多承包商與供應商,價值鏈分散于世界各地,對于這種超大件組裝的管理本身就是供應鏈管理。只是工程建設項目供應鏈管理不以物流為重點,由于人們長期以來對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概念的混淆,工程建設項目也一直延續“系統工程”和“項目管理”的理論體系,以至于人們一提到供應鏈就想起物流,無法將工程建設項目供應鏈與價值鏈聯系起來。
PMC和IPMT是兩種可以承載供應鏈管理的現代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在揚巴和SECOO項目中,已經可以明顯看到供應鏈管理的許多特征,目前已有幾篇學術論文已經對此展開了討論,但這些論文卻大部分陷入了“物流”的爛泥潭。由于項目管理觀念根深蒂固,因此在項目管理中相關管理者對供應鏈管理淺嘗即止,沒有進一步的探索與實踐[1][2]。
工程建設供應鏈與制造業供應鏈相比,具有更強的虛擬性、絕大部分工作都是通過外包、外協、委托加工方式展開,工程建設供應鏈管理也十分注重與供應商/承包商關系以及內外部協同。如果以這些指標來考察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程度,那么工程建設項目供應鏈管理早就已經存在,只是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理論與管理模式。
對于大型工程項目的管理,也像商品生產過程一樣,是一個復雜的有邏輯先后順序的過程,需要經過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設計、詳細設計、施工、試車、驗收及最終交付等諸多工作環節,涉及了不同的技術、不同的工藝、不同的操作流程、甚至不同的語言文化。分工帶來效率,因此在工程項目管理領域也迫切需要專業化分工,成立專業的勘察設計單位、專業的施工單位,專業的監理單位、專業的管理咨詢單位等等。
如果站在勞動分工的角度來看整個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發展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發展脈絡,正如制造業那樣,工程項目管理模式也經歷了“專業化分工”和“一體化”兩個發展過程。
2 我國工程項目供應鏈管理發展脈絡
2.1 專業化分工過程 工程建設項目的專業化分工過程表現為:指揮部DBEPCPMC,共經歷了設計與建設專業化、采購專業化、管理專業化三個階段。以下對該過程進行簡要闡釋。
指揮部模式最大的缺點就是專業性差。采用指揮部模式的工程通常都是由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大型工程,涉及諸多學科與技術,環節眾多,管理復雜,具有極強的專業性,非專業部門和管理人員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控制,這種問題在建設項目指揮部型中尤為突出。
為了解決指揮部模式專業性差的問題,保證工程建設最核心的設計與建設環節的質量,設計建設工作逐漸從指揮部中分離出來,走上了專業化的道路。經過不斷的發展,設計與建設單位形成了獨立的組織,專門承擔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與建設任務,這就是DB模式。DB模式的出現,使得工程建設的設計與建設環節的專業性得到了保證。但除了設計與建設工作以外,可行性研究、勘察、采購、試車等其他環節仍由業主承擔,依然存在專業性不足的問題,因此還需要對更多的工作環節進行專業化改革。
繼設計與建設環節實現專業化之后,采購環節憑借其與設計的強相關性,也逐漸從業主職能中分離出來,實現了專業化。采購與設計、建設環節一起,構成了EPC模式的雛形,專業的采購、設計、建設單位逐步發展為EPC總承包商。EPC的出現,標志著工程建設過程中主要技術環節的專業化分工已初步完成。
EPC的出現保證了工程的技術與質量,但其管理水平仍然相對落后。PMC是管理走上專業化的結果,專業項目管理公司的介入顯著提高了工程項目的管理水平,縮短工期,降低了成本。專業化分工階段至此基本結束,業主對工程建設項目的控制干預能力降到最低。(如圖1所示)
然而,專業化在帶來效率的同時也破壞了工作的整體性,打破了事物原有的發展規律,為了實現專業化將技術與管理分割,分別由不同的專業機構承擔的方式人為地制造了許多不和諧。如在伊朗某煉廠建設過程中,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SEI)通過與伊朗當地兩家承包商通過組成聯合體的方式承建A項目,SEI負責的裝置為360萬噸/年渣油加氫、480萬噸/年重油催化、90萬噸/年重整三個主要的工藝裝置,以及若干輔助裝置。項目采購主任從三個公司分別選擇成員組成采購部,接收項目各家公司的設計中心的請購文件,統一發放詢價文件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采購。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雖然三個裝置的設計、安裝與建造環節完全達到了各項專業技術指標,但由于語言、風俗習慣、法律環境、合同樣式、信息系統、文件格式等諸多方面的差異,使得SEI與其他參與方在公用工程數據、施工安裝、采購和試車等環節配合起來困難重重,導致SEI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謀求與他方的協同,甚至被迫重新學習語言,重置信息系統和編碼系統,并在各項指標、格式以及要求的統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人力,導致員工工作量大增,拖延了工期,也增加了成本[3]。
2.2 一體化過程 專業化分工破壞了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內在的工作邏輯,參建各機構各自為政,缺乏系統思想和大局意識,因此,必須在管理上克服這種弊端,使得既能保證分工所帶來的效率,也能最大限度地克服分工所帶來的負面效果。因此大型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模式開始朝另外一個方向發展,那就是集成一體化。這個階段的發展表現為:PMCIPMTIPMT+EPC供應鏈管理。(如圖2)
專業化分工是必不可少的,專業化分工可以確保局部最優,但局部最優并非整體最優,為了彌補專業化分工的缺陷,對工程建設項目的統一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這種統一的管理包括統一的語言,統一的愿景與目標,統一的計劃,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流程,統一的信息系統等等。
IPMT模式是管理集成一體化的結果,IPMT由業主、項目管理單位以及專家工程師組成。項目管理單位包括項目管理公司、咨詢公司以及工程監理公司,專家主要從質量監督、設計、監理及施工等單位聘請專業管理人才;二級項目經理部的組織和管理由業主+專家工程師組成,形成 PMT(Project Management Team,項目管理團隊,是由業主代表、承包方代表和專業工程師組成的子項目管理機構)管理團隊;監理單位除了依照合同承擔施工階段的工程監理工作外,同時協助業主完成對施工前期的組織與策劃,設計、采購以及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監督檢查工作[4]。業主、管理咨詢機構、監理和專家團隊在工作上的協同打破了組織原有的邊界,隨時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使得管理活動在保持其專業性的同時按照一定的秩序開展,避免信息不對稱、多重領導以及管理層內部沖突造成的管理混亂。
IPMT模式雖然實現了管理層的集成一體化,但該管理層并不完全具備工程技術知識,也不能得到EPC執行層及時的工作反饋,有時會因為工程技術知識的不足和信息不對稱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常常與EPC和各級承包商產生矛盾[5]。執行層往往因為領導層的錯誤決策而陷入兩難的境地,既不能完全服從錯誤管理層的領導,就不能不聽從管理層的指揮,因而嚴重影響工程建設項目的質量和工期。IPMT模式在實踐過程中的這一缺陷,是管理層與執行層之間缺乏協同的體現,因此必須構建管理層與執行層之間的協同機制,將一體化的范圍擴展到執行層,才能克服管理層與執行層不協調的問題。
隨著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不斷發展,管理中心不斷下沉,與EPC的協同程度不斷提高,這種發展趨勢在IPMT模式的基礎上催生了IPMT+EPC模式。IPMT+EPC模式是管理層與執行層一體化的結果,該模式將EPC的組織與IPMT中不同子項目PMT融合在一起,統一目標,協同計劃,協同決策,實現IPMT與EPC之間信息流的高效流通。然而,不協調問題依然存在。
大型工程建設項目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注定了將來一定會像制造業一樣將供應商包括進來,實現從原材料到最終交付業主的全供應鏈管理。根據經驗數據,項目工程費用中,設備購置費、主材費合計大約占75%;建筑安裝工程費(不含主材費)大約占25%。從工程整體角度來看,合格的供應商是其正常生產的保證。零件或原材料運送的延誤,缺貨、次品或廢品等都會給制造商帶來嚴重的后果。因此在大型工程建設項目中,最終要實現的是IPMT、EPC與供應商、服務商的一體化,最終完成了從供應商到最終顧客(業主)全供應鏈的構建,形成了完整的工程建設項目供應鏈。目前,中石油四川石化已經成功采用供應鏈管理理念完成了四川1000萬噸煉油/80萬噸乙烯工程的建設。
3 我國工程建設項目供應鏈的特點
3.1 供應鏈成員之間的關系不會隨著項目的結束而結束 工程建設活動一般以“項目”的形式出現,工程建設活動參與方隨著項目的誕生而聚集,隨著項目的終結而解散,耗費大量資源所建立起來的協同工作關系也隨之結束,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從理論來看,解決這種問題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完全實現標準化,讓所有企業完全采用一樣的標準展開各項工作;一種是保留工程建設參與方的協同工作關系,當需要時仍有原班人馬(骨干成員不發生重大變化)繼續合作。由于大型、超大型工程往往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語言、文化、法律環境,尤其是技術環境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因此想要完全實現全行業的標準化十分困難。除此之外,項目成果的獨特性與唯一性是項目的本質屬性,實現完全標準化之后必然導致項目成果同質化,無法滿足顧客對項目成果的個性化需求。然而這并不代表我們就不在工程建設行業的標準化方面進行努力,而是在標準化的同時,通過保留參建各方工作關系的方式維持一種秩序。
同一項目各成員之間的關系不會隨著項目的結束而結束,他們很可能在下一個項目開展時又重新聚集在一起,因此他們會主動協調各種流程,統一標準,為信息系統預設端口,以便與其他工程建設單位集成。隨著時間發展,工程建設供應鏈參與各方角色將會逐步發生轉變,更加注重自身的核心業務,將自己不擅長的業務交由更加專業的兄弟公司完成,形成新的供應鏈關系,逐漸優化工程建設項目的每個供應環節。
3.2 更多的資源被納入 以往的大型工程建設項目往往只注重工程施工現場的管理,所管理的對象一般也只有工程承包商和監理商。現在,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開始被納入工程建設供應鏈系統,包括材料設備供應商、技術供應商、服務商、軟件開發商、管理咨詢公司、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第三方物流機構以及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
納入的資源越多,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就越大。由于現代工程公司也普遍采用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的模式來提升項目的競爭力,提高項目的專業化水平,因此許多現代工程公司的諸多業務部門及服務部門被相繼撤銷。與此同時,隨著社會服務資源與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現代工程建設項目中出現了大量專業商與服務商的身影。相信在今后的工程建設項目供應鏈管理實踐中,會有越來越多服務機構會參與其中。
除此之外,中小企業也逐步加入到工程建設供應鏈當中來,依靠自己的自身優勢,與大的工程承包公司(總包商)結成伙伴關系,通過這種方式成為優勢供應鏈中的一員,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由于中小企業的積極參與,大型工程公司可以進一步削減自身的施工隊伍,將資源更多地配置設計與管理方面,提高企業競爭力。大型工程公司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讓中小企業有機會參與到高水平的項目建設中來,提高施工能力與管理能力,為行業培養后備專業力量,保障國內工程建筑行業在較長的時期內都有合格的承包商與施工隊伍,全面提高工程建筑行業水平。
3.3 信息化程度更高,信息建設向協同方向進一步發展 目前國內工程建設單位正在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工程項目管理軟件、ERP、財務軟件的應用已經普及,許多優秀的企業已經開始針對自身存在的具體問題尋找信息化解決方案,開發出一批專業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然而,工程建設行業的信息化水平與商業、零售業以及服務業的信息化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分包商這一層,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由于思想觀念落后,中小企業普遍不重視信息化建設,孤島效應、牛鞭效應依然比較嚴重。未來的供應鏈管理必須形成與信息一體化一致的專業組織、工作流程與考核標準,真正從組織和流程上確保信息一體化的實現,對阻礙信息傳遞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相應的懲罰,真正實現工程供應鏈的信息化管理。
3.4 越來越強調戰略合作 目前供應鏈管理理論體系中的供應商關系管理(SRM)和客戶關系(CRM)管理風靡一時,但在實踐中,無論是SRM還是CRM都存在地位不平等情況。在工程建設供應鏈中,由于專業性很強,技術信息不對稱,再加上工程建設一般以項目制形式存在,項目結束后各方就會解散,因此建立平等互信的戰略友好合作關系十分重要。在工程建設項目中,供應鏈各參與企業應該通過相互協作,共同開展工作,同時要做到協調各方利益,建立友好合作關系。
供應鏈管理以“資源整合”與“協同”為核心,戰略合作關系可以幫助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整合優質的資源,降低選擇成本與交易成本,同時在各個工作環節中協同更加充分。戰略合作的層次越高,所產生的效益也就越大。但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建設項目戰略合作關系的發展與法律對于招投標管理的要求相悖,為了防止工程建設項目滋生腐敗,法律強制大部分工程項目在整合相關建設資源時執行招投標的法定程序,各建設單位之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難以發揮最大的效益。隨著供應鏈管理在工程建設領域的不斷發展,以及相關部門監督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將來的工程建設企業將逐漸擺脫招投標的束縛,真正按照資源最優配制的原則自由組合。
4 結語
由于全球建筑市場分布與集體主義文化影響的原因,具有東方思想特色的工程項目供應鏈管理在我國起步并取得一定發展。目前中石油下屬企業已在個別項目中成功實踐了工程供應鏈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先進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工程項目管理方式將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魏茂民.基于PMC的大型項目管理的方法與應用研究――以揚子-巴斯夫IPS項目為例[D].東南大學,2005.
[2]劉海鳳.基于PMC模式的南海石化項目成本管理[D].上海財經大學,2008.
[3]朱江.伊朗石油化工工程項目管理案例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