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3 15:36: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有效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直觀形象情境有效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媒體作用與教學過程之間聯系越來越密切。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媒體可以巧設情景、激發興趣興、拉近知識與學生感性認識的距離,減緩教學重、難點,使學生變被接受為主動探究,從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真正做到有效課堂教學,從而大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創設良好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當今時代的青少年大多活撥好動,課上注意力不集中。靜態的文字、課本及教師的口語滿足不了學生心理需求,他們在安靜的教室里,認為老師是演員,自己是觀眾,是旁觀者。因此,思想容易開小差,使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教學媒體通過聲、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符合其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增強了學習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興趣,將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會克服一切困難,充滿信心的學習數學,學好數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傳遞方式適合學生的口味,學生就容易接受,興趣就濃。因此,作為教師就要很好地把握多媒體及網絡信息資源這個教學工具,最大限度的為學生傳遞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出更多的聰明才智。
二、創設問題情境,增添課堂魅力
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獲取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而教學媒體創設問題形象化、明確化,容易將新知與舊知或各知識點合乎邏輯地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教學媒體使學生真正擁有發展他們想法的機會,使學生馳騁奔騰的思維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間。運用媒體創設問題情境,為師生的交流提供共同經驗,使學生展開認識、分析、綜合、想象、表達能力、學習活動,變強迫性教學為誘導思維式教學,極力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增強直觀、形象性,優化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媒體的最大優點是它可以跨時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變、發展過程。我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圖文并茂、聲像并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等特點,刺激學生,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把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一步一步演示出來,不僅降低了知識的難度,還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使學生樂于接受,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四、減緩思辨難度,突破教學難點。
初中數學知識的教學,尤其是七年級幾何知識的教學,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較低,不能用嚴謹、科學的推理講解清楚,必須通過學生自己去感知體會,因此,有些知識的理解學生還是比較困難,容易產生思維障礙。例如,教學“立體圖形的展開圖”、“截一個立體圖形”等內容時,運用課件演示,利用它表現的直觀、深刻性強,可無限分割,可重復展示的優勢展現知識的發生、轉變過程,突破思維障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使練習多樣化,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反饋、矯正。
課堂練習是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和運用的最好方式。學生穩定性差,易疲勞,在鞏固環節思想最容易溜號,只有不斷的改變練習形式,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們保持旺盛的精力。多媒體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學生想做、樂學的學習情感,真正做到“減負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練習中編各種形式、各種情景的選擇題、填空題或解答題等,由軟件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并配以聲、像根據練習的情況,給予必要表揚鼓勵或重復練習等。
總之,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于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靈活性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品嘗學習的成功體驗和樂趣。以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數學課堂教學,重視學生學習過程,重視師生間、學生間的思維互動。這樣的數學教學應該更有利于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提高素質。
參考文獻:
1、肖成全《有效教學》
精準的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高效推進、實現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因此,每一節課要注意圍繞教學目標,抓住切入點,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做到思維量、信息量、訓練量始終合理,使教學課前理解透徹、備課充分。在教學環節設計中,教師要高度關注三點:一是教師備課,二是教師講授,三是學生參與。從備課環節來看,針對目前使用的新教材起點高、難度大的特點,教師不僅要在課前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理解,充分考慮某項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識的前后聯系,然后系統合理地設計課時、教學案例,而且要針對自己所面對的學生,深入了解學生情況,了解學生目前已有的知識起點和最近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從講授環節來看,教師要注意做到精講,目標明確不啰嗦、條理清晰不含糊,要針對學生有疑問的或重點去講,講解透徹,切中要害;從學生參與來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善于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探索知識的奧秘,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是愉悅,是精神的滿足,而不再是枯燥的機械灌輸。
二、以高效的教學管理駕馭課堂教學活動
要做到課堂教學管理優化高效,需要教師重視兩點:一是強化課堂時間管理,二是強化學習策略管理。從強化課堂時間管理來看,就是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要把制度化學習時間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教學時間的統一性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機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內容等因素聯系起來,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努力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從強化學習策略管理來看,優化學生認知結構和加強學習策略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結合學科實際,以漸進分化和綜合貫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整體性,通過分解練習和綜合實踐相結合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教學,使教學更適于完成各類不同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整體優化的知識結構,努力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三、以和諧的師生關系推進課堂教學活動
語言是人們表達感情、相互交流的工具,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內涵及語意背景。英語中有些詞意很模糊且具有不確定性。在不同的上下文語意也不同。對于詞匯教學,只有使學生體會到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并分析比較其細小差異,才能對詞語做出正確的區分。
同時,語言本身是一個綜合的整體,不能獨立存在。詞匯的教學更是如此。老師不能單純的要求學生背記單詞,而要把聽說讀寫幾部分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綜合運用能力。
2對于當前問題所提策略
2.1利用英英釋義講解新詞
在初中階段,運用好英英詞匯教學法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于初中生來講,英英釋義也確實不好理解。但只要堅持一段時間的訓練,習慣這樣的教學模式,相信學生的語言能力很快就會有所提高。教師和學生需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和查詞,這點非常重要。當然老師可將任務分給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別查找對應單詞的英英解釋。老師利用課上時間集中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也可由教師準備釋義文檔,老師備課時,把新詞的英英解釋和例句查出,英英詞典的解釋條目清晰,易于分類。教師只需按照大綱要求,列出相應要求掌握部分即可。課上進行講解時,可先講文檔分發給學生,然后配合講解課文語境中新詞的意思以及更多相關的例句,一定會使學生對新詞的印象更加深刻。
當然,中英詞典也有英語解釋,但其釋義不夠清晰。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漢英詞典多為中國學者編制,無論學者的造詣多深,但終歸沒有nativespeaker理解的到位。而英英詞典完全出自英美學者之手,其用詞更地道、解釋更清晰。所以說查看英英解釋會對學生的幫助更大。下面以“over”一詞為例,對比英英及中英釋義異同、優缺點。
我們知道,“over”既是介詞(prep.)也是副詞(adv.),且其用法紛雜,不好掌握。但按照中學大綱要求,學生只需掌握“over”作為介詞的三種表達,即:a在…上方(以上)b越過c遍及。對比“越過”這一釋義,首先看英漢詞典解釋(以朗文英漢大辭典為例):over<prep.>
from side to side of,especially by going up and then down again[尤指先向上然后在向下]從一邊到…的另一邊
英英詞典釋義(以麥克米倫高階英語詞典為例):
from one side of sth to the other
2a going or looking across from one side of something tot he other
2b crossing some thing high such as a wall or mountain
對其進行對比不難發現,如果光看漢語解釋不僅看不明白,反而更糊涂。如“[尤指先向上然后在向下]從一邊到…的另一邊”這一解釋。但對照英漢雙語的解釋來看,如“fromsidetosideof,especiallybygoingupandthendownagain”,卻仍然沒有得到一個清楚的思路。那么反過來看英英詞典的釋義,
如“from one side of sth to the other
2a going or looking acros sfrom one side of somethingt o the other
2b crossing somethinghigh such as a wall or amountain”。
其解釋清楚、一目了然,然后老師進行更多的例句分析,學生將很快對其用法有一個明確的把握。理解英英釋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能力情況進行具體的實施計劃。但如果學生能從基礎階段就開始積累地道、準確的表達,一定會為以后的英語學習鋪平道路。
2.2結合語境,聽說讀寫相輔相成
前面已介紹了語境的重要性,這里不予重復。有多種方式可以參考。如,dictation練習、課文背誦、小組討論或情景再現等。以dictation練習為例[這一部分是聽說課上的聽寫練習,非常好的方法,我把具體操作進行了更具體的說明,在聽說課上,教師準備課文或課外的有聲材料。老師放錄音,學生將聽到的內容一字不差的寫到紙上,如遇生詞,可根據上下文猜測并要求寫下正確的標點符號。首先將全文完整的聽一遍以明白文章內容,然后老師控制錄音機,按意群或句子進行停頓給學生寫的時間,每一句可重復兩遍。學生沒有聽懂的地方可多重復幾遍。最后在完整的聽一邊原文,把遺落的部分補全,檢查標點是否得當。文章不宜過長,推薦新概念第一冊。而后進行小組討論,看看哪些詞沒有聽出來,大家普遍的問題都出在哪里等。老師收集整理比較典型的問題,進行總結。對比原文后,學生會發現原本自己覺得認識的單詞卻沒聽出來;原本很簡單的單詞卻出現了拼寫錯誤。對沒聽出來的部分印象會很深,幾次重復下來,新詞也記得差不多了。為了進一步鞏固知識的掌握,學生可跟錄音大聲朗讀課文和重點詞匯。爭取把文章背下來。這一練習綜合了聽力、寫作、單詞記憶、語境熟悉等多項內容,長期堅持將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素質。
合作學習的方式大體有三種,一是生生互動,班級中前后桌每四名同學分成一組,選出小組長匯報本組討論成果,在課堂上交流。二是組組互動,各組成員發揮各自的學習優勢。教師設計的問題相互討論,通過個體發言,同桌探討,小組討論,全班同學辯論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優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多角度多層次的辨析。學生可根據教師的分工,把小組合作研究的問題利用各種方式向全班展示,教師隨時進行引導、點撥、強調和提升,以拓寬知識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此過程中,應及時對學生及小組的表現加以肯定,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三是師生互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和總結,由教師對本節教學進行總體性評價。同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師要迅速準確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和難點進行精講,從而實現互動的學習效果,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注重團隊精神的發揚,積極探索引發深層次的思考。在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尚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組組互動",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研討,共同提高。
2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情境
我在教學中經常性帶著問題去創設情境,用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索求知,從而達成學習目標。通過圖片的展示,視頻材料的播放,采用對話,討論,評論以及個別談心等易于師生間的交流形式。并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例如講故事,自編小品表演,相聲,話劇表演,演講比賽,詩歌朗誦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身潛能,讓學生在探索中參與,學生不僅用腦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參與到整個知識的形成過程。思品課最忌諱的是說教,我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愛聽奇聞軼事,愛唱歌,愛看視頻材料的特點,恰當的引用和教學相關的笑話、歌曲、廣告和故事等導入新課,同時在授課的過程中穿插播放詩歌朗誦、錄音、錄像等方式,渲染課堂氣氛,集知識性、趣味性和通俗性于一體,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和引導學生以主人的身份進行學習。幫助和促進學生自覺參與,引導他們進行角色表演,注重在實際中加強思想教育。教師在課堂上要面向全體學生,以盡量多的鼓勵或激勵,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效的措施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3優化教學要素、達成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只有在教學要素上下功夫,科學優化,才能使課堂教學更高效。首先,學習目標的確定必須集中。在教師創設的情境目標的指引下,學生自主學習教材,確定本節學習目標,較復雜的課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確認目標。目標一旦確定對教學內容也要加工處理,精心打造。而教學結構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必備要素。所以教學中要如何導入,新舊知識要如何銜接,前后內容要如何過渡,為引發興趣如何設計懸念等,這是課堂結構中應精心策劃的,教學語言的設計準確生動和形象,深入淺出,達到無聲勝有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學訓練是教學實踐的環節,而科學適度的訓練是達成目標的重要手段,在每節的達標測試我都要精心選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多媒體的迅速普及,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圖文并茂,師生共同分享現代教育成果,實現資源共享。
4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不等式教學中去,才能獲得較高的學習效率.教師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講授不等式知識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探析不等式的深層規律,深化理解.而教學情境的創設,要滿足學生的心理特點,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幫助學生深入掌握不等式內容.教學情境的創設,要與學生的認知范圍相符合,確保學生熟知該情境.問題情境化之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較大提高.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關系表達式,再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探討.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會加深答題的興趣,且對涉及的不等式內容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二、歸納問題類型,完善知識體系
高中不等式教學內容包含多種類型,教師要對其進行整理歸納,為學生構建起完善的不等式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在遇到不同類型的問題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具體來說,不等式問題的類型包括絕對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根號不等式以及分式不等式等.教師要為學生整理分析出各不等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問題.
三、積極聯系實際,加強知識關聯
數學不等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較大,也會與其他知識點進行結合,進行綜合性的問題考查.所以,學生要將不等式知識內容與其他知識聯系起來,加強知識的關聯意識,并且將問題放到實際生活中去,或者在實際生活中主動發現涉及不等式的現象.部分不等式問題過于抽象,與實際聯系起來,是化抽象為具體的有效措施.
四、及時復習鞏固,實現牢固記憶
在學習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對一些知識點的記憶就會變得不牢固,特別是一些易混淆的地方,容易掌握混亂.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及時復習鞏固,牢固掌握不等式的知識內容與解題方法.教師可以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帶領學生對不等式的要點知識內容進行回憶,比如,不等式的定理、不等式的類型、不等式的性質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教師還可以利用閑暇時間,為學生制定不等式專項練習題,要確保練習題量少質精.習題要涵蓋高中不等式的所有知識要點,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以免學生因為生疏造成知識點的遺忘.
五、結語
1.化合價概念的講解
初中階段對化合價的概念是指各元素相互化合時的原子數目比。但是換句話講,要是有學生問我“既然是原子數目比為什么要加正負號呢?”我覺得光利用初中階段的定義就無法解釋了。作為一名初中化學老師,個人覺得由于上了高中之后不會再有章節專門講解化合價的基本知識,我們完全可以把高中的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拿到初中課堂上做一個簡單介紹,給學生簡單地講解為什么化合價有正負之分。離子化合物是由于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后依靠離子鍵所形成的,得電子元素化合價為負價,失電子元素化合價為正價;而在共價化合物中電子不會得失,不同原子之間共用電子對,但電子對會有偏離,偏向哪個原子的那個原子的元素化合價就為負,偏離哪個原子的那個原子的元素化合價就為正。
2.部分離子的鑒別
初中階段常見離子的鑒別主要是在酸堿鹽部分學習的,其中對硫酸根離子、氯離子以及銨根離子的鑒別要求只是了解;而高中化學常見物質和離子的鑒別是在專題1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的第二單元中,書中并未對這些離子的鑒別再做詳細講解,只是引出了焰色反應這一知識點。那么初中階段我們完全就可以按照高中階段對這些離子的要求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到了高中就不會手忙腳亂。
3氧化還原反應的講解
初中階段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是指物質得氧與失氧的反應,而高中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則是指元素化合價上升的發生氧化反應、化合價下降的發生還原反應。為了學生上高中時更容易接受氧化還原的定義,我們在初中階段復習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時就可以和學生一起總結基本反應類型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規律。復分解反應元素化合價一定不變,置換反應元素化合價一定改變,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元素化合價可能改變(當有單質參加或生成時元素化合價發生改變)。這樣學生很快可以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進行區別和聯系。
二、解決措施
初高中化學知識聯系的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是高一年級,針對上面提出的一些問題,為了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銜接,個人覺得初三畢業的這個暑假和高一學年應當是最重要的時期,在這期間我提出了以下的一些措施。
1.利用數字化網絡資源
現在有些網絡上比如中學學科網,就有很多的初高中銜接資源,初三畢業學生利用暑假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學習,做好預習工作。另外作為我們初高中老師,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微課視頻放到網絡上供學生自學,制作這些微課時不需要講解的過于細致,只要能讓學生掌握基本定義就可以了。學生利用這些網絡資源和視頻進行預習,并適當完成一些練習,就可以為高中的化學課程學習做好準備工作。
2.教師對學生的幫助
2.1心理上的輔導
學生進入一個新環境,需要有一個漫長的適應階段。由于知識難度的增加,高一學生的考試分數要比初中下降許多,怎么看待自己的學習成績由優秀到落后,對學生的心理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此時,如果老師能和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就能幫助學生克服焦慮、不自信,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興趣。古人云:“親其道,信其師。”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情緒高昂,鼓勵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拼搏奮斗精神。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可從這幾個方面入手:(1)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以鼓勵為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平等對待學生,和后進生交朋友。(4)處理好師生關系。
2.2知識內容的有效銜接
初中課程教學著力于基礎知識、一般概念和基本的化學反應;而高中則更加深化,不僅知識量大大增加,而且難度和深度也隨之增強。所以高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在利用學生初中知識的基礎上,將其引導到高中教學中來,有意識地銜接好初高中知識,做到溫故知新、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必須熟悉初中教材中的知識,哪些高中需要初中教材沒有出現,哪些知識點初中出現了,但層度不夠,這些都要了然于心。
2.3教學方法的有效銜接
教學方法上的差異同樣影響著學生的初高中銜接。初中課程改革以后,許多教師在教學方式上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能夠根據課改精神更新觀念,教學中多采用平等的對話與交流互動,重視能力的培養,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達成上有了很大的改進。但也存在著“課堂熱熱鬧鬧,課下啥也不會”的現象。和初中教學比較,高中課程教學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制約,教學方式還相對滯后,這便使進人高中的學生產生了很大的不適應。這要求高中教師改變方法,在新課改與現有高考模式之間尋找平衡點。多多學習優秀的教學理論,尋找高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也可以提高成績,實現高分高能的完美結合。
2.4學習方法的有效銜接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影響教學效果。相關研究表明,不同課堂教學行為對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尤其是教師行為,好的教學行為能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3]。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較為有效的教學行為有顯示行為中的演示行為,如傳統的板書和現代的多媒體課件;講解行為,這種最為主要的教學行為,同時也是較為缺失的行為。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行為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對提高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點:1.教學目標不合理。一些初中語文教師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在教學中過度強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忽視了最基本的基礎理論知識,教學目標設置不全面。2.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在詩歌、散文、小說、閱讀、寫作等不同形式和內容的教學中仍然采取同一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綜合自主學習等教學方法的運用。3.教學評價的片面性。教學評價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的重要組成,但是現實是很多語文教學評價較為片面,在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上都不夠全面,影響了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二、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科學策略
(一)促使教學觀念向教學行為轉化,提高教學觀念的有效性
新課程改革已經開展了十來年,很多教師在教育理念上取得了可喜的變化,但是在課堂教學行為上還需要繼續探索和實踐。首先,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樹立正確教學理念的重要性。一旦教師形成一種教學理念后,就會長期甚至永遠伴隨其教育生涯,影響著其在教學中的行為表現。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在一開始就要重視教學理念,形成科學、正確的教學理念。其次,教師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樹立教學理念時,可以對新課程標準和教育理念認真探索,與傳統的教育理念進行比較,深入理解新理念的本質,以幫助自己樹立科學正確的教育理念。最后,教師要科學踐行教育理念,建立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的長效機制。教學理念向教學行為的轉化必須經過理解、評價、判斷、實踐四個階段,因此,教師要想將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必須經過不斷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4]。通過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提高了教學理論的有效性,同時為初中語文課堂實際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目標的有效性。如在《生命•生命》一文的教學目標設置上,通常教師會設置這樣的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積極人生態度和對生命的理解。這樣的教學目標過于籠統,引導性和可操作性不夠有力,且對教學重難點也沒有很好的指引,這樣學生就很難真正理解文章,達到應用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可以設計更有針對性、具體的教學目標,如揣摩文章中有感染力的語言,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這樣具體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三)精煉課堂講解語言和內容,提高講解行為的有效性教學
語言是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教學行為必須要求教師的講解語言要流暢、準確、科學,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問《舊事重提》和《朝花夕拾》兩個題目哪個更好,來引導學生對兩個題目進行對比分析,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和講解,運用準確藝術的詞語將一些學生沒有表達出來的意識進行深入講解和補充。教師可以用藝術性和哲理性的語言對該問題進行總結,如“作為歷史的見證,在作者成長的青蔥歲月中,歷史到底見證了魯迅先生的什么呢?”這不僅提高了語言的有效性,還調動了學生對課文的探索欲望。教學內容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講解時,對教學內容的包括上要包括生活、思想、行為、價值觀和情感等,要設置具有教育性的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教學中,教師在具體教學中,要緊抓文章的細節,如“文章三四段中爸爸將摘好的花戴到瘦雞妹妹的頭上時”這溫馨的動作細節,教師可以利用好該內容,將其與現實中父母用物質來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愛進行比較,引發學生對父愛表達方式的思考。通過設置這樣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教學內容,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對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對子女不當的感情方式的社會問題進行思考,發人深省。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初中語文本身教學內容就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如果仍然采取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對提高教學行為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是不利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采取綜合性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采取多媒體技術創設合理化的教學情境,有效結合傳統教學方法和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教學法等新型教學方法。如在《蠟燭》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10分鐘,利用多媒體導入有關二戰相關歷史故事、圖像或者視頻,將學生逐漸引導到文章的氛圍中,學生在這樣一種環境下也能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分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興趣愛好等進行科學分組,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從開頭到‘德國人的炮火一直轟到太陽落山’”“從‘方場的一邊’到‘回到地窖去了’”“從‘拂曉前’到結尾”,然后根據文章內容設置問題“理解文章多次提到炮火離老婦人很遠的地方響起來的意義,你認為老婦人舍身掩埋戰士的動機是什么”等。讓每組學生帶著問題分別對自己部分的文章進行閱讀和理解,進而組內討論交流,獲取答案。最后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如“你認為,作者以蠟燭為題的原因是什么”,以調動學生更加充分地發揮探究力和想象力。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情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力;通過采用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整節語文課的總結和反思,必須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機制,以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一方面,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及時做出教學評價,最好的方式是通過提問、對話、討論進行評價、指正和鼓勵[5]。如在《我的母親》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設問:“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文中作者論述了與母親之間哪些故事,并歸納出我的母親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回答。學生1:每天天剛亮,母親就會把我叫醒,跟“我”說“我”昨天說錯了什么話、做錯了什么事,要“我”認錯、用功讀書,每每說到父親的好處時,就會落淚,我認為母親是一個慈祥的人。學生2:有次母親拿了一件小衫讓“我”穿上,“我”隨意說了一句淺薄的話“娘(涼)甚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晚上,母親就罰我跪下,重重的責罵了我一頓,我認為母親是一個嚴厲的人。兩個學生的概括都很比較準確,這點教師要及時肯定,然后可以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可以結合兩個學生的觀念,闡明“我”的母親既是慈母,又是嚴師。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實行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要在內容、手段、過程、管理等方面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態度、思維方式等進行綜合的評價。教師既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評價,又要從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進行評價,升華教學評價,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