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4 08:52: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音樂生畢業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音樂本科生;畢業論文;策略
畢業論文是高等院校畢業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學術價值的文章。撰寫畢業論文,既可以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基本技能的訓練。本文擬從分析音樂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出現的問題出發,探討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應對的策略,以提高音樂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
一、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主要存在的原因有專業特殊性,其次是現在的學生寫作能力薄弱。音樂專業屬于藝術學科的一個分支。在考入高校時,文化課的錄取分數線較低。而入校后,學生通常只注重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在對《藝術概論》《中西方音樂史》《音樂教學法》《民族民間音樂概論》等這樣的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學生普遍學習熱情不高。這樣的學習態度導致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普遍理論功底不夠深厚和扎實,同時又缺乏文字功力的訓練,因而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上常常難以駕馭。現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導致學生平時練筆的時間少,而教師灌輸為主要教學方式,必然導致學生寫作能力方面的欠缺。
二、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策略
1.加強學生對論文寫作的重要性的認識
“畢業論文(設計)應該是實現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檢驗學生是否具備較強的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1]對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專業課的特殊性,學生普遍出現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而輕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一個只會演奏、演唱而不會表達文字的人,不能算合格的音樂教師或音樂科研工作者。畢業論文的撰寫不單單是一次簡單的寫作過程,重要的是通過撰寫論文,可以使學生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資料,如何利用圖書館檢索文獻資料,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全過程,是一次系統的實踐機會。通過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加深和鞏固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并使他們把專業知識運用于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實際合理選題
正確而又合適的選題是決定文章內容和價值的一個關鍵性環節,往往直接決定論文的成敗。畢業論文的選題首先要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能夠檢驗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畢業論文的選題要把握“適中”的原則。本科生在校期間掌握的多是基礎知識,知識面和掌握的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選擇的題目一般來說,宜小不宜大,宜窄不易寬,應盡量結合本專業的相關知識和實踐,并能體現教學與科研的統一。另外,學生要充分考慮并確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興趣濃厚,研究的欲望就強烈,寫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3.夯實專業基礎,提高寫作能力
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除了專業技能的學習以外,還要積累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知識。作為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啟發學生對音樂學的學習興趣和探知熱情,有意識地加強科研方面知識的講授。在有些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例如音樂史課、教法課、欣賞課等等,可以采用寫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訓練學生提煉論題、組織材料、運用論據、論證問題、闡述觀點等的論文寫作能力。另外,在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方式上,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留一些具有延伸性的,能融合相關課程的思考題,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培養學生科研實踐能力。
4.開設“音樂論文寫作基礎課程”
針對畢業生在論文寫作的相關知識和技巧訓練方面缺乏應有的實踐經驗,應開設音樂論文寫作基礎課程,系統地向學生講述音樂論文從選題、資料收集和整理、撰寫論文提綱、撰寫初稿及論文修改到文論答辯的全過程,幫助學生全面地掌握撰寫畢業論文的技能和方法,以解決畢業論文的寫作和答辯中所遭遇的諸多問題。
5.積極發揮教師指導作用
指導老師的專業水平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保障。首先要建立一支年齡、學歷、職稱、師生比結構均較為合理的教師隊伍,做到有足夠的指導教師以及指導教師有足夠的精力指導畢業論文。其次,指導教師在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從審定論文題目,指導學生搜集和閱讀有關參考資料,確定題目,擬定提綱,一直到初稿至終稿的寫作,都應發揮監督指導、啟發促進的作用。通過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實踐過程,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科研方法與思路,提高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撰寫畢業論文既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理解水平和運用能力的檢驗,也是大學生開始從事實際工作和科學研究實踐的初步嘗試。要提高音樂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首先應對學生進行重視畢業論文寫作的教育;其次,要夯實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人文素養知識的根基,在平時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寫作和科研能力,對進一步提高音樂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俊輝.高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多層次灰色評價方法研究[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8,03期(15).
[2]傅利民.音樂論文寫作基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袁培. 常思則善――由畢業論文寫作談及“音樂學文論寫作課程”的開設意義[J].黑龍江史志,2010,(7).
1現行高師音樂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
1.1錄取制度存在的缺陷
音樂招生由文化課與專業課兩部分組成,結合第一志愿所報學校,再以文化課總分排序,錄取招生計劃名額.過去不僅數學不計入總分,而且其他文化課的分數要比一般文科的錄取分數低幾十分,這種方式只注重專業能力,忽視了綜合素質.其次高校不斷擴招,擴大招生是社會的需求,也是高師音樂教育發展的必然,但同時,擴招也給高師生源上帶來負面影響,考生質量整體滑坡.作為音樂教育發展的長遠規劃,選擇什么樣的生源作為培養對象,是重要的基礎環節,決定著音樂教育隊伍的建設和發展,隨著畢業生在應聘市場中的激烈競爭,對生源的基本起點和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簡單的以技藝特長或聲音天分來審視選拔音樂人才實在不夠全面.學生的音樂素質,體現在各個方面,除了與一般青少年基本相同的文化素質,還必須采取某種方式對其綜合能力和藝術修養給予必要補充.每年所面對的各種考生,除了在基礎文化知識上做出大體一致的要求外,對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考察常常只根據考生所報類別有針對性考察,這種考察不可能非常準確.從招生情況看,大部分被錄取的學生知識面窄,音樂素質較差,很多考生為了考入學校,盲目隨一些老師“突擊學習”專業技能,這種急功近利的“突擊學習”往往只限于幾首考試曲目.音樂人才的選拔,采用測試考生一項主要特長為主考項目的方式一直沿用.音樂作為教化人的手段,要求教育者首先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然后才是經過音樂學習的音樂人,其人才選拔要從全面素質出發,而不是單項技藝.
1.2授課方式缺乏創新
高師音樂教育缺乏師范性,忽視對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合格的師資意味著能上講臺、能做示范、能搞活動,培養的師資能講授科學的理論知識;掌握好的教學方法;科學示范;能自彈自唱;能組織輔導音樂節目等等.而實際教學中卻存在很多問題,如在教學內容方面:常常只是學生演唱﹙奏﹚作品,老師提出意見調整,不利于培養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演奏個性;學習曲目量少面窄,往往只學幾首考試曲目,沒有大量瀏覽與精加工的結合;缺少伴奏、重奏、指揮訓練,不利于全面發展;缺少基本教學法的知識與實踐.教學形式方面:缺乏藝術實踐,除考試外觀摩演出較少,許多曲目因沒有上臺機會或只有一次考試機會,使水平發揮不出來,對曲目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聲樂教學中不能樹立正確的歌唱意識,沒有一個對正確聲音敏感的耳朵談何聲樂教學?鋼琴教學中盲目地過分強調基本功和技巧,精煉幾首作品的方式不適宜師范生,照譜死彈,學習范圍狹窄,無法適應日后教學和工作需要.理論知識相對孤立零散,課程設置各門類間缺少聯系與交叉,缺乏必要的整合,不能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發揮更好的作用.
1.3畢業門檻過于寬松
影響和體現教學質量的因素,除了生源質量、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外,還有畢業生質量.由于崇尚并且大力培養尖端型人才而不注意培養普及型人才,一方面,很多畢業生不愿意而且很可能并不具備相應的能力從事基層性工作.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科研機構容量有限,人滿為患,而大量基層崗位無人問津,影響音樂畢業生出路及音樂事業發展.畢業生好比是學校生產的“產品”,“產品”質量是學校辦學質量的體現,是對學校的一種檢驗.我國各高等藝術學院在教學體制上恰恰采取的是“寬出”方針.總是事先定出招生總數,由此確定錄取的控制數,在此基礎上預測畢業的就業人數,是按計劃辦事.其實任何招生考試實際上只是一個學生是否有某方面培養前途進行一下預測而已,至于學生將來能否成才,要在學生入學后的學習過程中了解,以及學業結束時的全面考核來判知.音樂教育應更新觀念、開闊視野,通過大學四年的綜合熏陶,使他們不僅有相應的音樂理論水平和實際教學能力,而且具備普及和發展中國音樂文化的基本責任.
2解決上述問題的對策建議
2.1改革現行加試錄取辦法
我認為高師音樂教育招生的基本理念應是:在測試內容上注重文化和音樂及全方位綜合素質的測試,力求杜絕人情因素,主項與素質相加.主項測試重點考察什么?我認為非專業藝術院校不應該注重聲音條件,方法技術等,更應該注重對歌曲韻味風格的理解表達,不能把技術當音樂,只有有了音樂感覺才能發展技術.著眼點是音樂天賦、可塑性、音樂悟性等,不能為表層技術程度、難度所遮蓋.建立曲庫,作為考生考試范圍,增加可比性.為了公正客觀和簡化考試過程,考生錄制好演唱(奏)磁帶,報名上交統一編號,由評委聽帶打分,減少人情因素,同時為避免磁帶作假,復試時對照磁帶復核的同時,全程錄像,留下考試軌跡.一旦有假立即取消考試資格且一年內不準報考,音樂筆試統一測試,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閱卷,包括練耳、樂理、音樂知識,題型多樣化,但技術和難度上不大,聽力記譜反映考生音樂素質,線譜應適當加分.磁帶打分成績+筆試成績=專業基礎成績,此為初試.復試注重其音樂素質和可塑性,曲庫指定曲目和自選曲目相結合,視唱測評放在此輪(可增加模唱內容),進一步審視考生音樂素質,此輪為避免不正之風,也要相應制定評分細則和標準.專業、文化雙向考慮,增設綜合素質考核卷,注重文化課分數,提高文化課錄取分數線,忽略微差的專業分數.專業分數上的微差不能反映學生專業實力差距,文化分數差距大,卻反映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可塑性差距.同時,兩項成績劃檔加分,增設綜合素質考核卷,其包含面很廣,人文、地理、政史、邏輯思維、反應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等,為日后從師打下伏筆,雖然涉獵面廣,卻非常基礎簡單化,均是點到為止,但幾乎面面俱到,所以要獲得高分也不容易,由此提高生源全面素質,使他們負載起時代的使命,這樣沙里淘金層層篩選出來的好苗子,對音樂教育發展將受益無窮.
2.2創新課程授課方式
堅持師范教育理念,堅持師范教育培養目標,針對基礎音樂教育的師資需要,由專業藝術院校中追求“高精尖”的做法轉為培養“站穩講臺、兼顧舞臺、面向社會、多能一專”的人才.以院系、年級、班級為單位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演唱(奏)會、音樂欣賞會、歌手賽等,使人人有登臺機會,相互學習,在演出準備過程中,讓學生擔任化妝、服裝、燈光、音響等工作,教師指導其實踐和熟練舞臺演出的具體環節.學生成績注重平時,淡化期末.平時成績包含演唱,問題解答、創作、論文寫作等,期末考試分筆試和口試,口試采用當場抽條當場講解的方式.大一、大二側重相關知識講解、解答;大三重論文寫作,督促其思考,大四重實踐,實習講課式.對專業老師實行師生雙向選擇,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允許學生廣泛聽課,尋找適合自己的老師,同時為避免學生道聽途說盲目選擇,老師也通過考試發現適合自己教法的學生,并將這種方式公開化、制度化.根據高師聲樂教學目標,注意對學生師范性和多項技能的培養,不必刻意追求學生的演唱功底,培養“站講臺”不是“上舞臺”的人才,所以可以取消“一對一”的小課教學,或變“一對一”為“一對多”方式.這一對多也有雙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一師對多生”,一來可以節約師資,二來使學生觀摩老師上課,經常得到見習,提高對正確聲樂和方法的鑒別能力.第二層含義是“一生對多師”,這是指充分給予學生自主權,學生在廣泛聽課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擇師,集眾師之精華講授于一身,全方位提高自己.理論課中教師是教學目標的“提供者”和學生表達的“組織者”,不僅讓學生掌握音樂理論,而且掌握科學的教法,充分利用教學軟件,開設特定教室長期播放音樂類節目或音樂課件,開拓視野,鼓勵支持自創課件.開設諸如《中國文化史》、《音樂美學》等大課或講座,深化學生人文素質,把學生的思維視角引向藝術的其它種類,擴大學生認知領域.此外,流行音樂也不應被排除在音樂院校的關注外.開辟各種門類的選修課,并施行跨學科聽講,使學生增加音樂與其它門類的橫向聯系,拓寬知識面.
2.3嚴把“出口”,確保人才質量
(一)一流中央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中央高校屬于國務院部門直屬高等學校,簡稱“中央部屬高校”,是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其直屬機構在全國范圍內直屬管理一批高等院校①。我國中央部屬高校共117所,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共36所,B類3所,包含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共33所。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學生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出問題并制作出擁有設計感和美學形象的理想模型和解決方案,最后提交論文論述。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形象聯想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互結合,自然科學理論和人文關懷情感相互交融,由此可見,藝術類專業是一種既富有美學性、實踐性,又擁有科學性的綜合性學科。因此,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幾乎都設立了藝術類專業。一流中央高校的教學模式從傳統的以總結理論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創新性和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角度的新穎性、創造性、理論水平和現實意義、綜合知識與技能的運用、寫作水平、學術水平和格式的規范化都會有較高的要求。例如,江南大學作為江蘇省教育部直屬的一流中央高校,對各類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評分標準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評分標準中,指導教師評分占30%,評閱教師評分占20%,答辯評分占50%,畢業論文(設計)總評分折算成五級計分的方法見表1。
(二)地方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地方高校是指隸屬于各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普通高等學校,這些高校大部分都是由地方財政或地方行政部門提供資金支持,在我國共有2500多所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②。地方高校相較于一流中央高校的實力沒有那么強勁,學科特色相對較弱,但是省級政府為了使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來推動地方發展的軟實力,極力支持高校教育。因此,在上海、江蘇、廣東等高等資源集中的省市,涌現出了一批可以與一流中央高校想媲美的高水平大學,例如,蘇州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和上海大學等。這類高校的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評分基本都采用統一的“334”標準,成績采用的也是五級計分方式。相較于一流中央高校,地方高校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藝術性、創造性、合理性、表現手段的完整性、規范性和制作效果的要求相對減弱③。藝術類的畢業設計(論文)涉及到美學上的藝術性評判,因此,個人的主觀性在其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從指導教師的角度來看,學生能否熟練地綜合運用到所學的藝術理論和專業技術知識,對所研究的問題能否提出較為深刻的分析和獨特的觀點,是指導教師評判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能力的主要條件。其次是設計(論文)方案設計的可行性和科學素養。從評閱教師的角度看,學生將藝術理論和設計實踐結合,在通過模型或圖紙等表達理念的時候,邏輯性和理論性要明確。其次是考慮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創新性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答辯小組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回答要具有現實的藝術理論根據,思路清晰,論點明確。
(三)貧困偏遠地區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貧困偏遠地區的高校藝術類專業并非高校的主力專業,在帶動地區的教育水平和經濟能力方面并不能起到領頭作用,因此非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并不會投入過多的經濟支持或教育資源在此方面。例如,廣西大學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成績的判定以指導教師為主,占據45%,評閱人和答辯成績分別占20%和25%,剩下的10%為格式的判定。在此情況下,指導教師的評價具有很大影響。再如,較偏遠的內蒙古大學,在藝術類畢業設計(論文)評分標準中,主要側重于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學術水平和使用價值,再次是格式,學生的答辯成績即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相對來說,這種畢業設計評價體系和評分標準并不完善和詳細,在答辯過程中去考察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完成度、質量、以及撰寫的水平和規范程度等,顯得較為急促。
(四)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民辦高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工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④。然而,民辦高校因為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在藝術類專業中更是明顯,因此民辦高校的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理論基礎薄弱,且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都不是很強。同時,由于民辦高校的教學能力有限、投入資源過少、管理人員稀缺等原因,因此在學生的課程設置中,還是多以教授理論的傳統授課方式為主,實踐訓練不足,使得學生比較難以兼顧到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相結合這一方面。在這種背景下,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標準可以說是四種高校類型中最低的一個了。在字數要求上,藝術類專業的畢業論文不得少于2500字,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充足,有實用性和創新型,整體語言流暢。基本上只要滿足以上的要求,便可以通過畢業答辯。
二、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述評
(一)美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國內美術類專業院校在藝術理論培訓和專業技術知識訓練上,都擁有一套相對完整且獨特的教育系統,美術類院校主要將專業分為設計類專業和藝術類專業。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本專業的畢業創作(設計),并且結合自身畢業設計實踐來撰寫畢業論文,重點是強調出對本專業的畢業創作理性依據的表達,或對創作的創新性和原創性做出陳述分析。以中央美術學院為例,央美具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在傳播藝術審美和引領學術構建中處于重要的地位,追求的是學生自由意志的發揮和求索精神的培養,希望學生能夠多注重身邊的環境,加強自身的自覺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在畢業設計(論文)的創作上,篇幅的大小不做硬性規定,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展現出大學四年學習過程中對于藝術的認知和審美的理解。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開題階段,需要考慮選題的學術意義和社會價值性,以及選題研究完成后的可行性。創作的價值評判以對藝術傳統的繼承性和傳承性來作為一定的標準,在此基礎上,凸顯出學生專業上的特性以及專業深度。
(二)音樂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解讀
所謂音樂學位論文,與一般音樂學術論文的定義如出一轍,“是指針對音樂某一領域中的某些現象和問題進行系統考察、分析與研究后所撰寫的文章”⑤。在我國對于音樂類院校的畢業設計(論文)并沒有明確的文件規定,而且各個高校對于音樂類的論文寫作重視程度不同,部分院校雖然設立了“音樂論文寫作”課程,但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更多的是講解論文的寫作格式規范和文獻的查閱方法,這也使得音樂類院校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參差不齊。一般情況而言,畢業設計(論文)需要凸顯出創新型和原創性,對于已經被進行過細致研究的論題,一般不會有更新穎的闡述,相應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評分也不會很高。其次,學生的學術敏感度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也是重要的評判標準,很多學生的畢業選題大多是對某個研究點的粗淺認識,很少有能夠為學術發展提供借鑒成果。最后,畢業設計(論文)的邏輯論證和解釋說明相互參證的過程也是作為評判論文的參考標準。邏輯論證的過程如果只擁有理論而缺少富有層次的解釋,論文的整體結構就會出現空洞感。同樣的,只有簡單的解釋描述而沒有足夠的邏輯理論支撐,論文的文化內涵就顯得十分淺薄。只有將兩者兼容并蓄,貫穿于行文之中,才能使得畢業設計(論文)的論點清晰,邏輯嚴謹。
三、綜合性高校藝術類專業與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標準差異分析
(一)畢業設計(論文)內容要求的差異
綜合性大學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差異性較大,可以分為一流中央高校和普通高等學校來進行分析研究。一流中央高校在發展過程中,不僅保證本學校一流學科的獨特優勢,同時帶動學校院系共同進步發展。因此,藝術類專業在一流中央高校中同樣得到了重視,學院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在不斷學習藝術類學院教育系統的過程中,結合本校的優勢和特點,形成了完善的教育理論和課程設置。因此,學生受到的教育系統同藝術類院校的學生并無太大差別,在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要求上,設計的規范性、設計的創造性、選題的范圍和畢業論文探討性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普通高等學校與藝術類院校的不同之處,首先在于教育偏重方向不同,綜合類大學的教育以理論研究和科學競賽為主,大多采用的理工類的設計管理模式。在畢業設計(論文)內容的要求上,藝術類專業院校根據不同的專業,要求學生通過創作實踐出一份具有體量感的作品,設計類要求多以解決現實性問題為主,包含人文關懷性;純藝類要求展現學生自身的藝術性和審美想法,以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要求設計實踐及創作實踐和畢業論文結合在一起,以畢業設計的作品入手,或深入解析創作實踐所涉及的專業知識,或分析問題現狀,論述創作作品所蘊含的深意和未來的可行性等。而綜合類大學的藝術專業的論文常常和創作實踐作品脫節,沒有起到創作和理論相互交映的作用。
(二)畢業設計(論文)展示方式的差異
首先,由于綜合性高校的特殊性,使得學生的畢業設計受到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大多數的高校在進行學生畢業設計展覽時,都將展覽置于校園展館內,主要面向校內師生進行觀展,觀展人數和群體狹小。其次,學生在畢業季的作品對于學生的工作和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而校內布展限制了學生和社會資源的結合,使師生缺乏對行業內人才需求的有效認識。與綜合性高校不同的是,藝術類學院每年都會進行專業性的畢業設計展覽。例如,自2010年開始,九所重點美術學院便開始聯合舉辦“‘千里之行(全國版)’活動,敏感、真實地反映出當代背景下中國學院藝術的教學水平和成績;為我國美術教育研究提供了一個學院與學院之間,學院與社會藝術生態之間比照的平臺”⑥。迄今為止,“千里之行”已經舉辦了10屆,每一屆的學生都展示出了自己對于藝術的獨特想法,雖然無法同“大師”作品相比,但仍然具有自己的生長空間和藝術創作空間。
(三)畢業設計(論文)答辯方式的差異
綜合類高校因為專業的不同性,畢業設計(論文)的創作結果各有特點,但答辯形式基本上還是采用了傳統的管理模式,沒有按照不同專業的形式特點進行設計,產生了一刀切的現象。學生無法在答辯時完整地表達出自己對畢業設計的理解和看法,同老師的在思想和專業上的交流大大削弱。而藝術類院校每年都會舉辦畢業設計展,給予了學生充分的空間和平臺進行展示。針對不同的專業,設立不同的展廳,答辯小組可以現場觀摩學生作品,聽取學生對于作品的解讀。涉及到交互形式的畢業設計,教師也可以進行互動體驗,更好地了解學生創作的內容。整體的答辯過程以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為主,以學生對創作思路的分析,整體設計概念的闡述為輔,兩者緊密結合,互相映現,保障了在畢業設計和學生答辯評分的專業性和公平性。
(四)畢業設計(論文)培養目標的差異
綜合性高校藝術專業和藝術類院校在培養學生的目標上,有一定的相同之處,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藝術素養的提升、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和藝術理念意識的培養,都是兩者進行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這也是學生在畢業之際所應該掌握的基本能力。然而,和綜合性高校不同的是,美院所擔負的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重在培養學生對于自身和周遭環境的感知認知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和實踐轉化能力。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個學科領域的相互交錯,使得藝術領域也延展出了新興學科,對于傳統的延續和現代的發展的把握,使得藝術類院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變化。在錯綜復雜的文化交織網中,導師要在教學中清晰地把握學生的發展方向,尊重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思考和探索。
結論
綜上所述,國內高校受教育資源、地理位置、富裕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在藝術類專業上展現出來的教育成果也是良莠不齊,因而畢業設計(論文)的標準也會因此產生差距。另外,藝術類的學科不同,所針對的標準也不同,美術類要求有實踐成果和理論分析,并且二者相互交織,而音樂類由于學科的特殊性,成果展示形式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論。通過對綜合性高校藝術類專業與藝術類院校畢業設計(論文)內容要求、展示方式、答辯方式、培養目標的差異研究,針對藝術類教育的特點,綜合類高校應該開始思考如何根據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新型育人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田湘.合并,還是另謀出路?[J].新理財(政府理財),2014(06):66-67.
[2]陸瑩,樂曉丹.江蘇省地方高校教育經費投入結構對績效的影響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3,24(06):16-21.
[3]代福平.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教學的新定位[J].紡織教育,2011,26(02):123-125+134.
[4]吳慶.民辦高校藝術類大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0.
[5]王建朝.高等院校音樂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和寫作的問題透視與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17(12):24-28.
【關鍵詞】藝術類 畢業教學展示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78-01
一 成人藝術類專業畢業論文改革取得的成效
長期對成人藝術類學生畢業論文的考核形式現今已顯露出弊端。成人藝術類學生應更多在畢業考核中展示其專業實際能力,以適應職業需求。在多年的教學中,藝術類教師通過不斷地探索和改進,摸索出將幼兒藝術專業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這一形勢改為畢業教學展示,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利用自我設計,探究性、多種藝術門類課程選擇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創新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藝術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實際演練和體驗型科學,通過多種藝術門類課程的選擇,學生與導師可以共同探究幼兒藝術各課程之間的聯系,通過了解最終決定教學展示題目、形式。一切工作都由學生主導完成,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的實際授課能力是培養其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重要因素。傳統的畢業論文形式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往往只是簡單地說大話、喊口號,甚至抄襲,沒有積極的思維、實際的演練和創新。利用自己設計性或探究性授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幼兒藝術教學知識和技能,還要求他們靈活地創造性地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設計性和探究性的畢業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其作用是傳統的畢業論文形式無法取代的。
2.將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與知識相聯系
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幼兒藝術專業教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把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與育兒知識相聯系,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更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如利用各種不同的音樂來調節幼兒的情緒;生活中的不同季節可用不同的裝飾畫去表示,用來作教室裝飾或家居裝飾。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又與教學密不可分的知識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去學習掌握相關的知識,并動手實踐和創新。
3.在教學展示中積極開展一些實踐性活動,使學生更有興趣
在導師引導畢業教學展示中,學生們還應加入一系列與幼兒互動的實踐性活動,如幼兒參與的律動游戲、手工、講故事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們意識到,這是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變得更為積極主動。怎么帶動幼兒?怎么通過自己的引導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應通過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使學生增加知識,拓展視野,開發智力,激發學生研討教學問題的濃厚興趣。融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課堂實踐性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發揮創造能力的機會。
4.畢業教學展示提高學生就業自信心
通過教學展示學生們紛紛表示有難度,但這個過程受益匪淺,真的有提高,能學到知識。據對畢業班學生的調查,60%以上的學生將這次畢業展示運用到了求職或工作中去,80%的學生認為通過這樣的畢業教學展示,授課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所有的學生都認為這樣的畢業形式改革很實用,符合現在就業的需求。
二 成人藝術類專業畢業論文改革存在的問題
1.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創造性
幼兒藝術專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通過高中畢業考入的,對自己缺乏自信。實際上,每個人都具有創造性,而且經過某種訓練后,完全可以學會并更具創造性。創新并不與知識成正比,所以需要導師更多的耐心和引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然后教會她們運用自己的創新思維找到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2.消極的思想
從已畢業的幼師學生來看,持有積極心態的畢業生,積極進取,最終創出一片新天地,而持消極心態的畢業生,遇事退縮,在困守中一事無成。由于幾乎獨立完成畢業論文展示是一項相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有難度的事,做起來肯定困難重重,心態若不積極,遇到困難,便容易退縮。因此,導師關注學生的心態,是幫助他們成長的有效手段之一。
3.不了解創新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文選取了2012到2016年間華東地區設有藝術教育碩士點的幾大高校的200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采用歸納分析法,分析這些論文的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一)研究樣本本文在高校中隨機選取了適合研究的200個樣本。藝術教育碩士主要分為四大學科門類:音樂、美術、舞蹈、廣電傳媒(表1)。雖然選擇美術方向的研究生幾乎是其他方向的2倍,但是總體來說,樣本的選取還是比較均勻的。(二)研究過程本文想要解決如下問題:第一,藝術教育專業的研究生一般選取哪些問題進行研究?第二,他們在畢業論文中選擇了哪些研究方法?第三,研究方法選擇的趨勢。首先,列出四大藝術學科門類;其次,將這些門類進行對比,挖掘內在關系;最后,揭示研究的總趨勢。
二、研究結果
本文按200篇畢業論文的關鍵詞和主要研究內容,將研究生選擇研究的藝術教育問題分成9個通用類別,再將其細化為幾個子類別(表2)。9個通用類別包括對待藝術活動的態度、參加藝術活動的動力、學校的藝術教育、成年人藝術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藝術教育、藝術教師、藝術集體活動、專業教育、藝術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它們是藝術教育研究中的典型問題。對美術、音樂、舞蹈、廣電傳媒四大方面教育問題的比較性分析,揭示了通用類別和子類別之間的特定關系。美術教育方面研究生感興趣的6個類別分別是:學校的美術教育、非正規的美術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美術教育、美術的專業化和集體化教育,以及美術作為一種教育的方式。學校的美術教育分為青少年和更高年級的教學方法兩個子類別,非正規美術教育分為寫意畫和寫實畫兩個子類別。藝術整合和博物館教育只存在于美術教育中。華東地區經常舉辦一些畫展以提高年輕人的審美水平。美術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在民間和文化教育背景下得到廣泛發展。音樂教育方面研究生感興趣的類別分別是:創作音樂的動力、學校的音樂教育、成人音樂教育、有特殊需求的人的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育、音樂作為一種教育手段。音樂教育類別在學校是使用最廣泛的,它包含了很多子類別,如從教學方法到教科書、學習形式、音樂偏好和音樂技能評估。研究顯示,藝術教育專業的研究生還對精神疾病患者的音樂教育感興趣。對于精神障礙患者的音樂教育涉及民族音樂、音樂游戲和樂團。音樂作為文化教育手段的問題,是從合唱團和音樂學校的視角來考察的。舞蹈教育的研究中涉及7個類別,分別是:舞蹈的態度和舞蹈的動力、成年人舞蹈教育和特定需求的舞蹈教育、專業舞蹈教育、舞蹈教師群體、舞蹈作為教育的一種方式。學校的舞蹈教育問題主要包括學生在各個教育階段的教學方法和創造力發展。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的藝術教育分為兩類,一類體殘疾,一類是精神障礙。身體殘疾的群體主要研究排排舞、民間舞蹈;精神障礙的群體主要研究民族舞蹈和創造性舞蹈。研究生對舞蹈教師教育和當代舞蹈,以及芭蕾的專業化教育同樣感興趣。還有一些調查是關于江蘇當地的民間舞蹈群體及其藝術性活動的。廣電傳媒教育方面研究生感興趣的主要是學前、小學、中學開展藝術教育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值得關注的是,學生青春期階段在創造力發展和動力增長方面有很大提高。專業教育的質量包括播音主持、脫口秀等表現。廣電傳媒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是被普遍認同的。這類藝術教育被列為考查學生藝術天分的標準之一。研究生選擇的研究方法相當廣泛,包括問卷調查、采訪、案例分析、行動研究、教學實驗、創造性寫作、內容分析等(表3)。根據藝術教育專業研究生的畢業要求,碩士畢業生在畢業論文的研究過程中必須采用至少兩種研究方法,因此通常學生會把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結合起來,如問卷調查和采訪。結果顯示,從2012到2016年,問卷調查的使用次數從25降到13,采訪的使用次數從12升到21。另一組研究方法有實地考察、案例分析、行動研究、教學實驗,這些方法使用的次數相對平穩。創造性寫作的方法在最后兩年沒有人使用。從2014年開始才有人使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從定量方法到定性方法轉變的原因,是由于學校不斷地把定性教學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主要揭示了藝術教育專業研究生畢業論文研究的特點,盡管所屬的具體學科不同(音樂、舞蹈、美術、廣電傳媒),但是畢業論文的研究內容大體相同,都是有關藝術教育的問題。研究發現,研究生之所以不約而同地研究9大類問題是基于三點原因:第一,藝術教育活動與學生的創造力發展有關,青春期和成年時期的藝術活動有不同傾向。第二,學校藝術教育的制度影響了藝術教育的走向。第三,民間文化和民族發展認同的社會文化豐富了藝術教育的內涵。研究方法的趨勢是從定量到定性轉變,或者將兩者結合起來。問卷調查引導研究生通過定量研究看待藝術教育問題,而采訪、實地考察、行動研究、內容分析引導研究生通過定性研究分析問題。研究生大多數采用問卷調查和采訪的方法,在其他方法運用上還不夠靈活。調查顯示,藝術教育專業研究生的研究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無論是在方法層面,還是對象、內容方面都比較單一。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要加大對科研的投入,為高校創造更好的科研環境。高校自身要高度重視藝術教育活動,發展多學科交叉學習,比如把藝術教育的思維與理工科的思維結合起來。同時,給學生提供更多藝術實踐和學術交流的機會。教師要增強指導研究生科研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
作者:張太海 王秋鳳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史大鵬.對外藝術教育研究淺談師資的培養要求[J].藝術教育,2016(3).
[2]汪旭暉.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保障機制優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3]李曉菁.高校青年教師培養實踐與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4).
[4]陸萬昌.淺析師范生教師技能的培養[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7).
[5]高丹.藝術類教師如何提升綜合素質[J].藝術時尚,2013(12).
論文摘要: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歷史源遠流長,各民族豐富多采的傳統音樂呈現出各自獨特的風格、形式和特點,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音樂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享有盛譽。但是,改革開放后,外來的音樂文化對我國傳統音樂形成了巨大沖擊,使人們的觀念發生了一定變化,這一時期的音樂創作出現了多元化發展傾向。這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值得我們進行思考和總結。
音樂不僅是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更加便利于各國、各民族之間進行交流的共同語言。音樂可以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狀態,在特定的情況下,要比用語言更容易讓別人理解和接受,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它還有一個特別的有利條件,就是樂譜是通用的,不管是哪個國家或哪個民族的音樂,通過五線譜,相互都能演奏,這就更加便利于相互交流。同時音樂也是現實的反映,對生活的批判。世界各國、各個民族因為其內在的遺傳基因和外在的自然條件不同,形成了一些有特殊性的現實生活,由這些有特殊性的現實生活產生出各種有特殊性的意識形態,音樂就是其中的一種。遠古時期,鑒于自然、社會環境的迥異,造成了中國各地區音樂發展的不平衡。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國,對世界文化有著巨大的貢獻。尤其對日本、朝鮮等遠東國家和南亞、東南亞各國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四千多年前,經濟、文化發達的中原地區成為中國音樂文化的中心,秦兼并六國之后出現了二百年統一強盛的西漢帝國,這時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發展進入第一個高峰時期。公元前二世紀,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首次使中國和中國以西的文明形成聯系。
我們從中國文學史、中國音樂史上可以知道,秦漢的樂論辭賦、六朝的講唱變文、唐宋的傳奇戲劇、明清的話本小說及歷代流傳的民間歌曲乃至宗教音樂,都曾對整個文化和人們的思想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不同的文化,反映著不同的社會習俗和生產方式。人類文化的多元化,是客觀的存在,盡管現代高科技的發展將世界愈來愈緊密地聯系了起來,但世界多元化的音樂文化不會由此而“一體化”。因此,我們應該使不同民族、地域、國家的傳統音樂文化在差別中得到發展,在全球意識下求得繁榮。所以,既要消除歐洲文化中心論的影響,也要去除唯東方文化中心論的狹隘想法,使世界音樂文化在平等“對話”中相互吸收,共同發展。
音樂不僅能表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傳統,也能展現一個國家或民族新的形象。音樂的表現手段,有別于其他一些藝術形式,它更加直接,也更加直觀。文學需要專門的翻譯家進行翻譯,而繪畫展現的大多是一些有具體形象的東西,音樂卻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能有力地展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和社會的整體風貌,音樂能夠表現不同的民族性,因此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展示自我的名片。正是由于音樂可以展示民族形象,所以它經常被當成重要的交流手段。商務談判,需要音樂;婚喪嫁娶,也需要音樂。音樂不僅是民間交流的手段,更是國家交流的手段。
音樂用于外交,古已有之。我國春秋時期,諸侯國外交中音樂是必不可少的禮儀之一,無論覲見天子、國君相見,以及諸侯國君接見其他國家的使臣,都需要音樂。可以說,沒有音樂,就沒有外交。
進入當代社會,音樂更廣泛地應用于外交。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密切了。這種聯系,已經不僅限于經濟交往,還要建立在一個更廣闊的經濟和思想藝術的基礎上,這其中就包括文化交往,且音樂是其中的重頭戲。因為音樂表現的情緒是直接的,雖然世界各國的民間習俗不同,但其心理機制卻大同小異,對情緒的感覺大體是相同的,因此人們欣賞樂曲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被其中所暗含的情緒所左右。音樂的情感性,與它所展現出來的對美的追求,可以超越于人的社會與政治屬性,當音樂用于交往的時候,它可以將音樂的某些功能和特性展示的淋漓盡致。
人們在結交朋友,增進友誼的時候,有相當一部分,特別是年輕一代,都選擇去歌城、ktv一展歌喉;畢業生,特別是大學畢業生在畢業時,不管是不是與音樂藝術相關的專業的畢業生都會精心準備一臺歌舞晚會去感謝師恩,傳達同學之間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做早操、眼保健操、課間操等有益的課外運動時,也都會播放舒緩且有節奏韻律的音樂進行伴奏,讓這些運動變得更加有魅力。
結語: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的歷史源遠流長,各民族豐富多采的傳統音樂呈現出各自獨特的風格、形式和特點,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音樂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享有盛譽。中國音樂的多元化是中國音樂史不可回避也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入,這種多元化的表現方式會更加的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劉婷婷.試論跨文化音樂交流:1949年以來德奧古典音樂在中國的交流與接受[d].北京外國語大學,2007.11
在成功舉辦了首屆全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案例大賽的基礎上,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讀者服務創新與推廣工作組將
>> 第二屆全國高校圖書館服務案例創新大賽暨研討會召開 華為助力第二屆全國高校SDN應用創新開發大賽 第二屆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研討會 第二屆佳能全國高校攝影作品大賽完美落下帷幕 第二屆音樂教師教育研討會將辦等 第二屆全國現代農業照明及智能控制技術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第二屆高等學校圖書館黨務工作研討會在青島大學召開 全國第二屆“三新”作文教學研討會 全國第二屆“三新”作文教學研討會觀感選登 關于舉辦“中國廣州.第二屆音樂教育哲學學術研討會暨傳統音樂教育高端論壇”的通知 第二屆全國“十城市”體育論壇暨教學研討活動綜述 第二屆全國少兒曲藝大賽八月在京舉辦 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第二屆理事大會暨教學改革研討會會議紀要 全國第二屆健康長壽學術研討會暨成果展示會在京舉行 第二屆全國“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在哈爾濱成功舉辦 云南省召開第二屆盆景藝術研討會暨盆景賞評會 第二屆全國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優秀畢業論文評選結果公告 “第二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優秀雕塑作品展”有感 第二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優秀雕塑作品學術獎展 國際HPC咨詢委員會舉辦第二屆中國研討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完成網上注冊及付款。特別提醒:會議規模為260人左右,非參賽館員也可報名參會,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欲了解更多詳情,請訪問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網站和第二屆全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案例大賽暨研討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