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30 10:09: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學數字啟蒙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音樂啟蒙教育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研究證實,人的大腦在功能上有明顯的分工。大腦的左右半球既各司其職又相互協調。左半球負責邏輯思維管理,主要處理與分析語言、數學等方面的抽象思維;右半球主要是處理音樂、美術等形象思維。只有將二者交叉運用才能使得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協調統一起來,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大腦的功能。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育,不僅能夠使其具備一定的音樂細胞,還能充分發揮幼兒的自身智力潛能。
1.音樂啟蒙教育能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幼兒啟蒙教育的音樂不同意其他的音樂種類,它是與幼兒本身氣質相符合的一種純真、活潑、可愛并且符合幼兒心理特征的旋律。美妙的音樂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能夠讓幼兒對音樂更加融入、更易理解與接受,同時也影響幼兒的德智發育與創造能力的塑造。幼兒也能夠對音樂中的美感與藝術形象進行活靈活現地展現,引起內心與音樂的共鳴。比如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童歌曲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創意性的表達,激發幼兒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與模仿能力,童真地來表達小老鼠上燈臺的肢體動作,擴充幼兒的思維附著力與想象空間,這對幼兒雙腦發育起到積極的作用。
2.音樂啟蒙教育能夠提升幼兒語言能力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語言,它能夠交流人內心的活動,因此,語言能力的發展在幼兒階段很重要。音樂為父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方式來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例如:幼兒平時聽到一些歌曲逐漸增多的時候,也許會無意間哼哼幾句,父母或者幼師這時應該有意識地區鼓勵和引導幼兒,而不是去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因為此時,幼兒的語言能力在隨著提升,并且也使幼兒體會到運用語言的快樂,這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3.音樂啟蒙教育有利于幼兒聽力和記憶力的發展
幼兒在欣賞音樂時,對音樂的節奏、音高和音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辨別能力,這能夠提升幼兒的聽力。另外,幼兒在學習歌曲時,還需要記憶歌詞,這又有效促進幼兒記憶力的發育。
(二)音樂啟蒙教育可以陶冶幼兒情操
德國作曲家瓦格納曾說:心靈的器官是音樂,心靈的藝術意識語言是音樂。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熱愛音樂是孩子的天性,優美動聽、歡快活潑的音樂是滿足他們聽覺需要最好的刺激。音樂抑揚頓挫的音高、張弛的節奏、起伏的力度以及或緩或急的速度都是來表達音樂的豐富情感。幼兒通過感覺,使音樂輸入大腦,對其產生一種不同凡響的情感體驗,給幼兒以興奮情緒的動力。例如:當幼兒情緒煩躁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聽輕音樂,不僅能夠安撫情緒,還能增加食欲。因此,幼兒經常受音樂熏陶,可以讓他們的心情舒暢,內心平靜,情緒穩定。
(三)音樂啟蒙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德育的發展
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離不開情感這一基礎。因此,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育能為他們的德育發展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礎。這一過程往往是潛移默化的,比如,幼兒都很喜歡聽的一首歌《安全教育兒歌》,用幼兒天真純樸的語氣、愉快的情緒唱出了歌曲的情節,塑造了鮮明的藝術形象,給兒童以教育啟迪:紅燈停、綠燈行,危險物品不能摸。這就讓幼兒在音樂學習的同時接受了安全教育,使他們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以及形成人與人之間合作的良好道德。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還有一把是音符。
二、結語
1、概念:幼兒體育啟蒙的教育,即是在人發展處于幼兒期時,運用體育的手段,進行啟發、傳授的早期教育,人處在幼兒期時,由于年齡特征、性格特點決定,幼兒對體育活動非常愛好。并在這些活動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注意力記憶相對較高,有利于進行啟蒙教育,但在教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科學的教育理論、教育方法。
2、意義:在幼兒期,對幼兒進行體育啟蒙教育,可有效的促進孩子學語、走路、認字及活動能力的提高,為以后童年,少年期學習生活奠定基礎,并符合終身教育、終身體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對孩子的心理、生理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孩子進行體育啟蒙教育,還可完整教育體系,建立新的幼兒教育理念,促進教育科學飛速發展。
二、幼兒期生理、心理學特點:
1、幼兒的生理特點:幼兒期,人處于初步的發育階段:骨骼細小,硬度差,容易變形,肌肉體積小,收縮力弱,心臟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縮力小,心跳快,肺組織的彈力纖維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經系統易興奮,注意不集中。因此,而決定幼兒不宜進行過大壓力的負重練習,也不能進行大強度過長時間的大強度訓練,即決定了幼兒期體育活動具有特殊性與選擇性的特點,采用科學適當的體育方法進行教育。
2、心理特點:依據人心理發展規律及心理年齡特征,即決定幼兒期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特征,但思維能力較差,發育不成熟,感知、記憶、想象、思維、言語能力都相對較低,社會性較差,興趣愛好、特長表現不明顯,意志不堅定,對問題的判斷能力差,應變能力弱,情緒、個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養,但喜歡玩耍、游戲、好動。另外,適宜的環境對幼兒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體育啟蒙教育便是適合幼兒心理特征,且能設置適宜的教育環境,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
三、幼兒體育啟蒙教育的可行性思考:
1、符合新時代終身教育的思想,為終身體育與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終身教育,始于20世紀20年代,是一種流行于國際的教育思想,是現代科學的教育思想。主張教育應該貫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個階段,而不是只在兒童和青少年時代。它強調教育貫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強了人們對幼兒教育的認可和重視,而且也對幼兒教育工作者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而進行教育指明方向。在幼兒期采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導科學的教育思想,對幼兒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終身體育與素質教育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幼兒教育的地位。終身體育是人們一生為了多種需要,不間斷地進行的體育的總和,也稱終生體育,包括現在和未來各個年齡階段和各種體育的形式,終身體育就要從小做起,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學會簡單的體育知識、技能,并能運用這些知識、技能,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活動,豐富生活,鍛煉意志品質,改善健康狀況,增強體質,提高興趣,形成習慣,持之以恒,永不間斷。素質教育就是全面發展的教育,其實質是知識、能力、品德、身心等的有機結合,其目的是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的高層次人才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教育方法應因材施教,以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因此,素質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具體化,教育人才適應時展需求,而對幼兒進行體育啟蒙教育,能較早的樹立體育意識,營造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并且在其活動過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其中在活動中還可學習語言,增加友誼,更有利于德育。隨著現代科學發展,對幼兒智力的開發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以后的學習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體育活動正是讓這些教育目的的完美結合,適合幼兒心理發展需要。在此階段,提出這種體育啟蒙教育思想是勢在必行,但其運作過程必須符合以上所談的生理及心理特點,促進在教育過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2、幼兒體育啟蒙教育的科學性:
幼兒體育啟蒙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學性,他符合學前教育思想,但卻有與其不同的特點,學前教育期是對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時期,而幼兒體育啟蒙教育能更早的促進性格形成,同時還可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且可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愿望,積極情感和態度。另外,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莫里遜教授在總結美國學前教育機構的不同教育目標時指出“這些基本的目標涉及到兒童的社會交往、自我服務、自尊、學習、思考、學習準備、語言和營養等方面”。由這些目標可見,在學前教育階段,特別是幼兒期,要培養幼兒的認知方法,協助幼兒形成自己的認知觀,簡單的認別能力和獨立的思考能力,即在體育活動中是形成以上所強調目標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活動中復雜多變的形式,還可提高幼兒簡單的應變能力、獨立的實踐能力,以及判斷游戲中勝負的能力,在追其失敗原因時,要對此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從而發展了幼兒的思維,對智力進行了啟蒙式的開發。與此同時,還能使幼兒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愛、關心、合作、溝通、理解、幫助等,為兒童期、少年期的和諧交往及各種活動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
3、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對學前教育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幼兒體育啟蒙教育不再是傳授式的傳授教育,也不是控制式的課堂教育,而是一種較靈活的教育方式,它界定在體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的啟蒙教育,一方面幼兒期的孩子還不認識社會,在學習過程中逐步踏入社會進行簡單的活動,如游戲、認字、算題等行動,只有在講解中學習知識認知世界。另一方面,對自己生活及學習中的需要,只是依賴于父母,而自己活動能力較差,但在進行幼兒啟蒙教育過程中,不但兼顧以上兩個方面,而且對幼兒的生活能力得到鍛煉,現代研究證明,快樂學習法比普通學習法成績提高較快,而體育活動正是實施快樂學習法的有效途徑。在進行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對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能有效地進行調動,使得幼兒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活動中來,教育者依據活動內容項目,對幼兒的不同需要進行滿足和疏導,啟發他們的學習潛能,讓人得到盡早的發展,豐富學前教育內容。另外,為學前教育帶來了趣味性與娛樂性,并注重新教育思想,更有效的促進學前教育的發展,為學前教育帶來生機和活力。
4、幼兒體育啟蒙教育擴展了教育思路:
在以前的認識中,把幼兒園教育稱之為幼兒教育。現在所稱幼兒教育不只是幼兒園,還包括處于幼兒期卻未進幼兒園的其他場所的教育,只要對其進行教育,就可稱之為“幼兒教育”,那么,作為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兒教育的一種方式,教育的一種思想,一種教育理念,就其這一思想的提出對幼兒教育的作用及影響來看,首先,幼兒體育啟蒙教育促進幼兒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并對其個性與性格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其次,這一教育方式適合幼兒的心理需要起“對癥治療”的效果。再次,這一教育思想符合了現代“終身教育”、“終身體育”、“素質教育”的思想。最后,就這一教育思想下對幼兒進行教育,注重體育活動的內容,必然形成幼兒貪玩或忘身于活動之中的不良影響,這要求教育者認真的加以疏導教育,必要時進行限制,在其操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方式與語言,以免傷害學生心理。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具備新教育的優點,同時彌補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適合現代終身教育理念,是現代教育中的切實可行的教育思想。
四、幼兒體育啟蒙教育須注意問題的思考:
1、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必須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發展規律。
2、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必須符合啟發、誘導、科學性的教育原則。
3、幼兒體育啟蒙教育必須采用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
①可控性體育訓練法:即或在家或老師的指導、控制下進行幼兒活動能力的訓練,如指導做幼兒體操、韻律操牽手上下樓梯等, 訓練幼兒活動能力進行身體鍛煉促進幼兒生長發育。
②游戲法:即采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教育,在幼兒期,游戲是孩子特別喜歡的體育活動,更何況游戲此有娛樂性、趣味性的特點,提高孩子參與積極性,選擇適當的游戲則尤為重要,如:數字游戲、抓魚兒、抱球搶攤等。
③體育比賽法:在體育比賽當中,讓幼兒去實踐運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賽,或教授其比賽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選擇練習、比賽,此種方法即可豐富體育知識又可開發智力,對幼兒發展具有不可估計作用。
摘要: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決不能單純教知識,而必須寓教于樂,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或得滿足感。只有當幼兒對某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
關鍵詞:幼兒數學啟蒙教育
幼兒數學啟蒙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引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一種認知傾向,屬個性特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幼兒學習的動力。興趣可以激發兒童的求知欲,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兒的興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呢?教師首先應該明確: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決不能單純教知識,而必須寓教于樂,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或得滿足感。只有當幼兒對某一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后,他們才會全神貫注地參加進去,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在平常與孩子的接觸中,我發現幼兒都很喜歡聽故事。抓住孩子的這一特點,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我嘗試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學方法。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含義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通過直觀教具,使幼兒從具體材料和游戲活動中進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并用語言促進思維,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的教學活動。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決定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
幼兒數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或成人的指導下(直接指導或間接影響),通過他們自身的活動,對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關系(包括數、量、形、時、空等幾方面)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并主動探索的過程,是幼兒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識編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增長幼兒知識,發展智力。孩子都愛聽故事,尤其是在聽故事的同時,如果老師邊講邊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兒的興趣就更濃了。因此,我常把教學內容編成簡短的小故事,讓幼兒以聽故事的形式來學習。如教幼兒學習認識“1”和“2”時,我編了這樣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帶來了很多禮物,準備送給小朋友。是什么禮物呢?邊講邊出示實物:一張紙,一本書,一盒蠟筆,一盒彩泥。這些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通過這樣的演示,幼兒很容易地認識了“1”。認識“2”時,也用了同樣的方法。教師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進行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但是,同樣的角色和內容,不適宜于編成教學內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認識“3”和“4”時,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這樣的故事出現,那幼兒一定不會再有興趣了。此時,我把小兔這一角色改為布娃娃,以布娃娃過生日為題材,布娃娃買了許多東西來請客人們吃,買了哪些東西呢?教師出示水果,讓幼兒數一數有多少水果,從而認識了“3”。接著,又出示糖果,再數一數,從而認識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請小朋友按要求取相應的雪花片,做相應的動作等等,從而進一步認識了“3”和“4”。在這種寬松氛圍下,幼兒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這種方法也符合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的記憶特點。
三、請幼兒擔任故事中某個角色
幼兒不僅愛聽故事,而且更喜歡參與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設計某些教學活動時,我會請幼兒擔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勵幼兒更加認真地聽故事,參與故事。如教幼兒學習分類,我請幼兒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餅干,激發了幼兒的責任心,促使他們認真聽清楚分類的要求。因為只有聽清了要求,才能當好飼養員。幼兒在擔任飼養員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分類。再如,在復習認識數字1~5,并學習用點子表示數量的活動中,我讓幼兒擔任故事中的主角,請他們去公園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學著用點子表示花朵的數量。再讓幼兒看了點子猜猜有幾朵花開了。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在參觀公園的情境中,不僅聽了故事,而且,
積極地參與了故事,學到了相應的數學知識。
四、幼兒擔任的角色有操作機會
心理學上說:當無意記憶的材料成為活動對象時,記憶的效果就會提高。因此在活動中應多為幼兒提供操作機會,讓幼兒盡可能的多動手操作。我在設計故事情節時,盡量為幼兒提供這樣的機會。如前面的例子:給老虎、獅子分餅干;參觀公園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兒學習對應比較多少時,我還是請幼兒擔任飼養員,按照一定的要求給小動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過程中,幼兒很輕松地學會了對應比較多少。
五、幫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數學活動,教師都會對幼兒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兒對教師的要求會沒有興趣,懶得理會,如何使幼兒樂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編故事時,常會把一些數學操作要求變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兒喜歡的,他們會樂意地去幫助故事中的角色,這樣一來,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學習交替排序時,我就以布娃娃愛吃排好隊的餅干為由,要求幼兒發放餅干,圓餅干交替排好隊,幼兒為了讓布娃娃樂意吃自己的餅干,就會很認真地按要求去做。這時,教師出示布娃娃,拿著布娃娃來到幼兒中間,排好隊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揚幼兒,如此一來,小朋友特別的高興,排餅干也更起勁了。
【關鍵詞】蒙臺梭利教具;蒙臺梭利教具操作;幼兒數學教學;運用研究
本文是關于“蒙臺梭利教具”為主要研究范圍,從多方面來分析對“蒙臺梭利教具”來進行研究和討論。從理論角度來講蒙臺梭利教具是專門考慮兒童未來的一個發展機構來討論進行的;但從實踐角度分析教具來說,它自身的優勢對于研究對象是有發展的,針對以上研究幼兒數學過程需要有效的進行改善方案以及需要調節的因素。
一、蒙臺梭利教具對幼兒腦部發展的啟蒙
幼兒是教育中的特殊群體,其自身存在著不同的心理發展趨勢,從每一個發展心理的階段出發,找出每一個相應的年齡階段應用的教具。蒙臺梭利教具教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趨勢出現了不同的教學差異。這些教學差異跟隨著幼兒的心理及年齡發展而改變,發展可針對幾個方面來進行,主要是對幼兒思維意識培養與智力開發為重要目標。蒙臺梭利教具在幼兒學前教育中能夠充分的體現和運用,通過教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教具的優勢也在他們身上發揮的淋漓精致,彰顯其教具的作用,為教育的有效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近幾年,獨生子女的數量在不斷增多,家長對孩子的啟蒙教育關注程度也在逐漸提高,而幼兒數學教學是幼兒剛剛接觸新鮮事物的啟蒙,屬于啟蒙教育,所以教師應該對其進行重視。孩子的幼兒階段的數學教學時進行腦部開發是最好的時期,也是抓住了幼兒反映速度的關鍵時期。蒙臺梭利教具對于幼兒教學的啟蒙相當其重要,抓住啟蒙等于抓住孩子的大腦。如果家長能夠準確的掌握孩子腦部成長時期,就不會錯過幼兒大腦發展的最佳時機。讓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爭取做到步步為贏。蒙臺梭利教具可以讓孩子根據不同的感官來進行學習,它具有很全套的教學方法,具有自我更正的特點,讓幼兒能更快的發現自己的缺點,并更快的積極改正。數學學習不僅是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習能力及應變能力。根據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蒙臺梭利隨之推出了使幼兒大腦容易接受又開發其自身興趣愛好的數學教具。然而蒙臺梭利數學教具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
二、蒙臺梭利數學教具的操作及運用研究
蒙臺梭利教具自身存在著對幼兒教育的基本功能。隨著幼兒教育培養不斷地發展,蒙臺梭利開始重視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感知及應變能力。在特定的環境中有一定的使用規則,才能使教具在教學中發揮作用。教具本身持有它特定的規律,它可以是幼兒的玩具,但也控制幼兒在使用它時應該注意的方法,要教會幼兒在使用過程中如何尊重及保護教具,可以讓幼兒對教具的使用方法足夠了解,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反映和大腦運作協調能力。在幼兒對它很全面的熟悉后,它便可以與其他學具變換替代的運用。
蒙臺梭利數學教育包括三個基本內容:一是,感官教育;二是,科學教育和實體教育;三是,自主性教育,以下對其進行簡單的分析:
對于幼兒來說數字是偶像派的玩具,也是幼兒時期有興趣揣摩的東西。蒙臺梭利認為數字是不一樣的符號,數學又是不可估量的科學,教具抓住幼兒心理是讓其在感官感知中進一步的培養探索幼兒的思考能力。幼兒接觸基本的感官教育會積累幼兒對數學訓練學習的重要作用。根據運用教具的學習,使幼兒在操作活動中獲得了很大的學習興趣及對數學的認知欲望。蒙臺梭利教學是利用數學中的各種特點來進行對幼兒的教學,并不像傳統教育理念來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必須要學會或掌握一些其中的技巧來吸收每天所學的知識,蒙氏教具具有激發幼兒自身潛能發揮其積極向上開拓樂觀精神的科學性的教材。蒙氏教具是為了讓幼兒從中感到開心并樂在其中,通過興趣教學的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滿足幼兒的心理特點。對于蒙臺梭利認知的“自主性”是針對其教具自身能夠完美的調動幼兒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幼兒天性的正確引導。使之在運用研究中讓幼兒在淺意識里認知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的做出糾正。強化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自主性,調動出幼兒內心的潛能、毅力、潛質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善于發現新鮮事物的能力。蒙臺梭利教具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客觀存在的,但它的存在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和發展,其蒙氏教具充分的挖掘出幼兒的實踐能力,使其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并充分的技法孩子的潛力。
三、結語
蒙臺梭利教具的優點就在于它更勝于其它教具,它具有開發思維性,蒙氏教具能夠從幼兒的實際立場出發,它的操作在幼兒數學教學中發揮了積極的運用研究。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幼兒的教育也更加的重視,蒙氏教具不斷地激發幼兒的潛能和自身個性進行探索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幼兒 跆拳道 啟蒙 練習方法
“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是跆拳道的精神與精髓,堅持“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事友以信、磨煉頑強意志、恪守‘忍’字精神”的宗旨。幼兒練習跆拳道,不僅可以使幼兒在身體素質方面得到發展,而且跆拳道特別強調在練習時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練習跆拳道對幼兒禮儀教育的培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師生和親子關系及幼兒的同伴關系。
跆拳道是一項新興運動項目,很多幼兒園均開展此項目。不過,多年來都延續著重專業技能練習,輕意志品質培養的活動模式,至今也沒出版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跆拳道書籍。作者結合三年來在幼兒中大班開展跆拳道活動的實踐經驗,對如何更好地開展幼兒跆拳道活動有新的認識。
一、幼兒跆拳道的發展策略
針對幼兒的身體發育情況:適于發展柔韌性、靈敏性、協調性。在跆拳道教學中應注重柔韌、靈敏、協調性這方面的教學。不可過多的進行力量練習,這有損于幼兒的骨骼發育。
跆拳道中,品勢有其獨有的復雜動作;競技更有其復雜的組合腿法。因此,為幼兒跆拳道的長遠發展考慮,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時,簡化動作,多學習基礎和基本的動作。對于復雜的技術動作只做講解和示范,不可過多的進行教學,以免打擊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幼兒時期是接受新事物的最佳時間段,而跆拳道的精神就是“以禮始,以禮終”。因此,在這個時候學習跆拳道,我們的側重點就要放在跆拳道的禮儀和禮節上。從小培養孩子的禮儀、禮節,讓他(她)們從小就樹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建立起正確的跆拳道精神觀念。
二、幼兒跆拳道啟蒙練習方法
在幼兒體育啟蒙教育的教育過程中的方式、方法至關重要,如若采用不當,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影響幼兒的成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體驗到幼兒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個人生活衛生習慣和愛護公共衛生的習慣;指導幼兒學習自我服務技能,培養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開展以多種有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的、大自然的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和活動進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在走、跑、跳、鉆、爬、攀等各種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而幼兒跆拳道啟蒙教育符合以上要求,且能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下面介紹幾種教育方法僅供跆拳道教練參考探究:
情境游戲教育法:在教練的引導下、誘導幼兒按照特有的訓練課程完成任務、掌握其學習內容,或利用視頻、圖片等,讓孩子認識跆拳道知識的同時在到識字、學語說話的功能,啟發幼兒的語言智慧、自然觀察智慧、邏輯智慧、人際交往智慧等,如教練有意創設一個體育活動場景,例如老鷹抓小雞、數字游戲、抓魚兒、抱球搶攤等,設置好運動內容,講清楚游戲規則,使幼兒邊學習邊活動,在幼兒期,游戲是孩子特別喜歡的活動,更何況游戲有娛樂性、趣味性的特點,可激發幼兒參與積極性,使其思維高度集中、記憶力增強,能有效的啟發幼兒肢體智慧、視覺空間智慧、人際交往智慧、自我評價智慧等,研究表明:在運動中,人的注意力較集中、記憶力增強、思維活躍,有利于學習。在這樣的場景中學習跆拳道基礎訓練效果顯著,有利于幼兒教育。
體育比賽法:在訓練當中,讓幼兒去實踐運用合理的方法完成比賽,或教授其比賽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選擇練習、比賽,此種方法即可豐富體育知識又可啟發幼兒語言智慧、肢體智慧、人際交往智慧、邏輯智慧、自我評價智慧等,對幼兒發展具有不可估計作用。(“足球賽、手球賽”即教練組織簡單可行的比賽,講明規則及判罰,教練指導幼兒比賽配合、跑動,并思考如何取勝,從而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發展。
一分鐘課堂調整法:在課堂上,孩子們的注意力是極其有限的,所以,要留出來時間讓孩子們說話,比如:現在開始一分鐘是說話時間,大家趕快說,說完一分鐘馬上安靜下來。或者一分鐘之內采用數數的方法,讓孩子們原地立正,看誰站的表現最好!通過這樣的訓練來調整和訓練課堂紀律是很有幫助的。
誘導法:即教練設置問題,循循善誘,啟發幼兒思維、想象等,逐步引導回答解決問題,或者是在活動中給出一個簡單的動作、等,使其獨立思考,想辦法完成,啟發幼兒自然觀察智慧、視覺空間智慧、邏輯思維能力。
表揚法:即是在幼兒完成某個活動或動作時,教練依據表現成績給以表揚評價,鼓勵其繼續努力,力爭取得更好成績的教育方法。采用此方法時,要依表揚為主,客觀評價,適時適地的鼓勵評價,激發幼兒學習、鍛煉的興趣,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三、結語
幼兒跆拳道教學是一項系統的、科學的工作,教師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給予科
學的指導。在幼兒期采用科學的、合理的跆拳道啟蒙練習方法,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優良的作風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愈來愈高,幼兒體育教育越顯得尤為重要,在幼兒期采用科學的、合理的跆拳道教育方式方法,倡導科學的教育思想,對幼兒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英語學習 父母 參與
前言
世界著名的韋氏英語詞典的編纂者韋伯斯特出生時,他的父親為他制定了一個教育計劃,父親只說英語,母親只說法語,祖父只說德語,另外請了一個北歐人做保姆,約定她只說她的本國語。這樣,韋伯斯特居然從小毫不費勁、自然而然地掌握了4種語言。
臺灣女作家龍應臺的書《孩子你慢慢來》中,作者本人是中國臺灣人,和孩子說話時講國語,爸爸是德國人,和孩子講德語。媽媽和爸爸之間說英語,可是全家人又住在瑞士,瑞士講方言德語,孩子在瑞士上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之間講的是德語。所以作者的孩子可以講4種語言。
一、兒童時期學習英語的優勢
兒童時期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心理學家指出,2~5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2~3歲是兒童學習口頭語言的關鍵期。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有兩層意思:1.嬰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錯過了這段時期,雖然也能學習語言,但是年齡越大,學起來越費勁。2.幼兒期學得的語言,即使一段時間不用,也不容易忘記,至少是易于恢復。而且,嬰幼兒還具備同時學會幾種語言的能力,這是成人所望塵莫及的。
二、父母參與幼兒英語學習的必要性及方式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和家長的重視。從胎教到幼兒啟蒙,再到學前教育,英語學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幼兒期間的外語學習,對孩子進入學校及長大成人后的外語學習,其良好作用是非常深遠的。因此,父母在幼兒英語學習中的參與,對于孩子的英語學習及興趣的提升都有很大幫助。
1.網絡和動畫。網絡化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有了更多可以借助的工具和共享的資源,這些都可以幫助父母參與孩子的英語學習,如:英語趣配音。動畫片的簡單配音可以在父母的指導下讓孩子完成,這樣的方式不僅惟妙惟肖,更能促進孩子的思維興趣,加強簡單詞匯學習的效果。“粉紅豬小妹”:Higher! Higher! Wow!這樣簡單的語句是讓孩子可以完成的,Dady pig flies the kite very well則是爸爸完成。“你是誰”“朋友”都是經典動畫“優優”中的片段,“friends””hello” “play”的詞匯即便是對孩子,也簡單易學。這樣的角色趣配音體驗,會讓孩子百玩不厭。
2.相關教材和書籍。英語的學習熱催生了大量幼兒英語學習書籍,辦刊以及點讀筆,筆者推崇的是外研社的英語游戲書系列,“布奇樂樂園之圖畫捉迷藏”,“外研社麗聲拼讀故事會系列”和 “麗聲妙想英文繪本系列”。階梯式學習,光盤和點讀筆的結合,跟讀跟唱,圖畫捉迷藏等設計,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力,也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增強著孩子的感受,即使沒有大人的幫助,孩子也可以獨立地在游戲中學習。如:圖畫捉迷藏之一起游戲,借助點讀筆,幼兒在圖畫中尋找列出的各項物品,每當物品被成功找到后,點讀筆會播放物品的英文發音(banana, ring, nail, bell, ruler, etc.)以及對孩子的表揚,在這樣的反復尋找和激勵中,幼兒會自然而然地模仿跟讀。外研社麗聲拼讀故事會,則以繪畫故事的形式來幫助促進幼兒的英語習得,如:Mum Bug’s Bag, Dig Dig Dig等,內容形象生動,發音簡單規整,易于幼兒學習。
3.游戲和兒歌。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現行的兩種主要的幼兒英語教學方法之一。父母在家也可以和孩子以游戲的方式,通過跑,跳等來學習英語,讓孩子的多種器官被調動起來,如walk, jump, run ,sit down, stand up ,父母給孩子示范每個指令,然后讓孩子模擬,最后做到聽指令做動作。
英語兒歌內容豐富,節奏明快,能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如: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And eyes, and ears, and mouth, and nose,歌詞用了簡單的名詞,父母可以和幼兒一起邊唱邊做歌曲中的動作,重疊韻律,會幫助幼兒在反復中熟悉身體部位的英文表達。再如:Ten fat sausages,這首兒歌中的數字從ten,eight,six,four,two, no more,再依次偶數遞增,通過手指數字游戲,可以幫助孩子熟記英文數字的表達方式,娛樂中學習,開啟幼兒的心智,促進幼兒英語聽說能力的發展。
自然拼讀法(phonics)作為另外一種常用的幼兒英語教學方法,強調通過直接學習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建立字母及字母組合與發音的感知,從而達到“看字讀音,聽音辨字”的學習效果。如:c- a-t-cat, d-o-g-dog, r-e-d-red, h-u-g-hug , etc. 這樣的發音練習,不僅幫助幼兒了解熟知發音規律,也可以成為父母與幼兒之間英語學習互動的一種游戲,妙趣橫生。
4.與日常生活的結合。此外,父母還可以把英語的簡單日常用語結合于生活中,如:hurry up; look;Wash your hands, Are you ready?等,在起床時,父母可以對他說:“Get up!”起床后,帶他洗漱時:“Wash your hands!”,久而久之,會讓幼兒對日常用語耳熟能詳。
語言的學習是日積月累的,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愛好嘗試不同的方式來引導幼兒,和孩子一起找到學習的樂趣。
三、結論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其學習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結合幼兒成長階段的特征以及幼兒的特點,父母應該積極地參與其學習,給幼兒一個寬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有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進而掌握英語這一技能。
【關鍵詞】學前兒童; 操作活動;數學思維
數學是模式化的科學,是從模式化個體作抽象的過程中對模式進行研究。它源于現實世界,是對客觀世界的形式抽象,具有現實性和抽象邏輯性。學前兒童(指0~6歲的兒童)學習數學,不是要學會計算,而是讓幼兒能夠“數學的思維”,能夠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或注意到蘊含在具體事物背后抽象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獲得一種數學的思維方式,養成對數學問題的敏感性,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解決日常生活或游戲中所遇到的問題。
0~6歲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取代行動思維,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處于抽象邏輯思維形成的關鍵敏感期。兒童學習數學雖然在其心理上已經具備學習數學的準備,但幼兒數學知識的內化需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對抽象數字或數學式子等數學知識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多樣化的操作經驗和操作活動體驗的基礎上,需要憑借對具體事物直接的觸摸、擺弄等一系列操作活動,以及對這種操作動作協調的抽象,即“反省抽象”。因此,學前兒童的數學學習活動具有操作性的特點,幼兒數學概念的建構始于“動作”,操作方法是學前兒童學習數學,形成數學思維的基本方法。
一 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建立多樣化的經驗和體驗,養成兒童數學思維的習慣
學前兒童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兒童的興趣和需要是其學習內在的動力。兒童在學習過程中能做的只是與他興趣相符的事情,對數學知識的抽象意義的理解,是從具體的事物開始的。在學前兒童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為兒童提供具有豐富多彩、典型意義的操作材料,將物體的數量、形狀特征、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鮮明的凸顯出來,引發兒童好奇和探索的興趣。在滿足兒童反復擺弄練習的基礎上,建立多樣化的操作經驗和體驗,在操作中,敏捷、靈活地思考、解決問題,使兒童注意到物體的共同特征,感知和體驗物體的數、形特征和數量關系,主動地建構數學概念,養成數學的思維習慣。
例如,在認識數字3時,可以讓幼兒說出各種各樣的可以用3來表示的物體,并讓他們感知,凡是數量是3的物體,無論怎樣的不同,怎樣的排列放置,都是3。這樣兒童對數字3的抽象意義就有了理解。
又如,在學前兒童學習“5的組成”時,可以為兒童提供多種具有數字“5”的特征的操作材料,比如5個蘋果、5個梨、5個橘子、5個玩具、5根小棒棒……。起初在分5個蘋果、5個梨、5個橘子、5個玩具、5根小棒棒……,他們把這些具體的操作都看成孤立的、不同的事情,而沒有看到它們在本質上的共同點。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操作練習之后,幼兒突然發現,分5個蘋果和分5個梨的結果是一樣的,因為“它們都在分5”。再以后,只要遇到分5個東西,他們都知道怎么分了。在這個反復操作過程中,兒童不僅注意到蘋果、梨、橘子等物體在數量上的共同特征,敏捷的思考和感知這些物體的數量關系,更理解了數的組成的抽象含義。
再如,兒童學習按帽子某一特征進行分類,首先他們仔細觀察搜集來的各種帽子(共7頂),比較、區分這些帽子的不同特點(顏色、式樣、材質不同)。在此基礎上,他們發現如果按照顏色分,紅色有3頂,黃色有2頂,白色有2頂;按帽子的式樣分,鴨舌帽有3頂,有帽檐的有2頂,帶絨球的有2頂,裝飾帽有1頂,同時他們還發現這些帽子還可以按制作的材料、功能來分。
多層次的操作材料,幫助學前兒童建立了多樣的學習經驗,使他們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并學會了按其不同的特點進行分類計數,培養了幼兒數學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二 創設操作與語言有機結合的情境,促進兒童數學邏輯智能的發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和思維是密不可分。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兒童之間,兒童相互之間以及兒童與操作材料之間,都在不斷地進行著語言的交流、對話。操作與語言的有效結合,不僅能引導兒童在反復的操作、探索中,感受和發現材料數量、形狀的特征,而且能讓兒童感受和體驗蘊含在操作材料中的數量關系,幫助他們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學習經驗,同時兒童還會根據新的發現,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操作活動與語言的有效結合,能促進兒童數學邏輯智能的發展。
例如,在學前兒童學習數數時,兒童總是一邊數數,一邊點物點。起初,兒童的這兩個動作往往是不一致的,但隨著兒童的反復操作,逐漸發展到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最后發展到說出總數。在這個操作過程中,語言不僅幫助兒童在數詞和實物之間建立了聯系,更幫助他們理解數的序列、類包含的邏輯關系。
再如,兒童在學習2的組成時,他們每人都將兩個物體分成了1個和1個,也會將1個和1個合起來成為兩個。在兒童操作后,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用符號、數字將大家進行的分合過程記錄下來,這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幾個分合式,分別記著剛才幾個兒童數的分合過程;接著教師指著其中一個分合式問大家,我們用這個分合式能不能表示××分蠶豆的事,能不能表示×××分果核的事,還能不能表示×××……?此時,兒童一邊開始肯定著,一邊又露出十分驚訝的神情:怎么用一個分合式子就能表示大家分合的物品的事呢?雖然此時的兒童還無法感受到數字、符號這種數學語言所具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但這一切卻引起了兒童原有認知的沖突,打破了其原有的認識平衡,激起了兒童對問題的探究興趣和積極性。在以后的操作活動中,兒童通過自主探索,通過與同伴的交流和老師的引導,他們逐漸建構起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聯系,對數字、符號所表達的實際意義逐漸有所理解。同時,兒童的邏輯智能,抽象性和概括性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同步發展。
三 創設多彩的生活情境,培養兒童學習數學、用數學的能力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兒童的日常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這些現象和問題都是在自然的狀態下發生,一般還會經常地、反復地出現。它們既能對兒童的數學學習產生了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作用和影響,使兒童在不知覺地情況下自然感受到“數學”,獲得有關數學經驗,又能使兒童在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觀察數學的現象和問題,并獨立、自主地探索和解決這些現象和問題。因此,在學前數學教育中,創設兒童熟悉的多彩生活情境,既不僅能對學前兒童進行數學啟蒙,同時也能培養他們自主“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
比如,學前兒童穩定、前后一貫的一天生活活動順序,如起床時間、上幼兒園時間、做操時間、學習時間、吃午飯時間和做游戲時間等等。都能使兒童體驗到時間的長短和間隔,主動感受“時間”和“時間長短”這個量。在“整理、收放玩具、圖書、衣物活動”時,兒童既可以學習和掌握各種物品進行歸類的方法
和技能,同時主動建構了“分類”的概念。
在學習了三角形、長方形等知識后,兒童進行 “參觀校園”的主體活動中,在活動中,兒童通過觀察各種物體形狀,也進一步感受到了幾何形體的知識。比如有的房頂像三角形,門和窗大多像長方形;樹干有的粗、樹枝細等等。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學期兒童既進一步鞏固了學過的數學知識,同時也了解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再如,在“分糖果”的游戲活動中,要將10顆糖果,均勻的分給兩個小朋友,兒童既可以的自然分,也可以“一人兩顆兩顆”的分,……,還可以先將10分成兩個相等的數,5和5,然后再點數糖果,完成“一個數的等分”問題。六一 兒童節前夕,教師和幼兒一起拉彩帶、掛飾品裝扮教室。在活動中,為了讓掛飾之間的疏密一致,有點幼兒想出了用長積木量一下,再掛飾品的好主意。
在上述的“分糖果”和“裝扮教室”的兩個生活情境中,兒童能夠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并自覺地將學過的數學知識,主動地運用到生活中,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認識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主動的在生活中運用了數學。
數學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讓學前兒童學會計算,而是讓幼兒能夠“數學地思維”,能夠發現生活中數學。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前階段對兒童進行數學的啟蒙教育,不僅可以讓兒童感受初步的數學知識,更能讓兒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可以讓兒童學習數學,也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會數學地思維,讓兒童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金浩,黃瑾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大學出版社 2005年版
[2]林嘉綏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0年版
[3]黃瑾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大學出版社 2008年版
[4]張慧和,張俊 幼兒園數學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5]何筱莉,淺析建構式課程下有二數學思維的培養,[J].中學數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1年第1期 第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