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市場經濟發展歷程

市場經濟發展歷程精品(七篇)

時間:2024-03-29 16:01: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市場經濟發展歷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市場經濟發展歷程

篇(1)

關鍵詞:新古典發展經濟學;中國經濟發展;中國特色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對象為發展中國家,它是一門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方式,使其脫離經濟落后的情況,從而進入發達國家的學科。所以,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發展經濟學所研究的內容具有非凡的意義。中國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發展中國家,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有著迫切的需求。所以,研究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歷程、深入發掘發展經濟學理論的價值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將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發展經濟學的發展歷程

(一)古典發展經濟學階段

發展經濟學起源于17-18世紀的古典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目的是如何實現財富的增長,就是最為單純的經濟發展問題。所以,在古典發展經濟學階段,發展經濟學主要研究問題就是經濟增長的問題。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中有兩條重要理論,一是亞當?斯密斯提出來的“絕對優勢論”和大衛?李嘉圖根據其改進得出的“相對優勢論”,兩者都強調了合理分工對于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從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分析,可以得知古典發展經濟學主張經濟發展自由論,反對國家干預。

(二)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階段

二戰結束以后,獨立的發展中國家意識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于是紛紛都將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發展經濟學也在這個時期進入到了第二階段――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階段。許多經濟學家經過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的原因是經濟結構中存在著矛盾,具體表現在傳統的意識形態和先進意識形態的矛盾、落后的技術水平和先進的技術水平的矛盾、落后的農業水平和先進的工業水平的矛盾。這些經濟結構中的矛盾使得許多人民都沒有足夠的儲備資金,每天只考慮“活著”的問題,而沒有考慮享受生活,所以不會產生太多消費的需求,沒有消費需求拉動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無法快速運轉起來,市場經濟無法得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低,形成惡性循環。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揭示了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難題,提倡通過國家干預經濟來帶動經濟發展。

(三)新古典發展經濟學階段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發展經濟學家們都開始研究分析結構主義中所揭示的經濟發展難題,并逐漸產生了新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新古典發展經濟學理論強調了市場競爭的重要性,主張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來調節市場經濟,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新古典發展經濟學還提到了政府干預的作用,提倡以市場競爭為主,政府再加以宏觀調控,來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發展經濟學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一)經濟發展的動力問題

我國經濟發展不能單單靠政府的調節或者單單靠市場自由競爭來推動。因為新古典發展經濟學中提到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要結合政府的干預和市場競爭的調劑。我國市場經濟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熟,所以市場競爭可以作為主導,政府再加以宏觀調控,正確引導市場經濟發展的方向,保證市場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經濟制度的變化問題

新古典發展經濟學研究了結構主義發展經濟學中提出的結構主義問題,將發展中國家落后的原因歸于制度問題。中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過一段時間的計劃經濟,嚴重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式。而經濟體制的改變,主要是所有制的改變,從計劃經濟的公有制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市場經濟,這就要求中國必須完善產權制度,明確財產的歸屬。

(三)經濟增長方式問題

最新的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最好的方式是提高生產率。而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還是靠投資,通過不斷地投資推動經濟發展,這樣的發展方式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到后期會因投資疲憊而發生收益遞減。正確的經濟增長方式應該是提高生產率,通過人才的培養、設備的更新、技術的發展等方式發展生產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中國的經濟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一些在經濟發展初期所用到的發展經濟學理論顯然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中國應該努力探索新的發展經濟學理論,結合理論中實用性比較高的部分和我國國情,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經濟學理論,并將理論運用到市場經濟調節當中去,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簡新華.發展經濟學的最新發展:中國特色發展經濟學[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1,2(01):113-127.

[2]余蘇蘇.基于發展經濟學視角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型[J].長沙大學學報,2011,25(04):24-25.

[3]諸大建.超越增長:可持續發展經濟學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經濟學[J].學術月刊,2013,45(10):79-89.

篇(2)

[關鍵詞]房地產市場;稅收;宏觀調控

作為一種稅收分配手段,房地產稅收政策直接關系著開發商與消費者兩者的收入分配,對于房地產市場的開發與消費者購買起著引導作用,從而進行房地產市場供求矛盾的調控,因此在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善于學習國外已經取得實質性成果的政策,取長補短、與時俱進,從而促進我國房地產市場和諧、健康、穩定的發展。

1我國房地產市場稅收調控發展現狀

1.1我國房地產市場稅收調控基本內容

自1994年我國房地產稅收制度形成至今,已經有近30年的發展歷程,在其發展中不斷完善,到現在為止我國在房地產行業的稅收政策已經有12種,這12種稅收政策分布在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之中,用以對房地產市場經濟進行調控,其中以房地產作為直接征收對象的稅種有5種。

1.2我國房地產市場稅收調控發展歷程

房地產市場的大熱直接帶來了商品房價格的急劇攀升,超出了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市場房價與居民收入嚴重失衡,部分一線房價遠超國外發達國家,為了調控市場秩序,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用于調控房地產行業發展,如“國八條”“國六條”等,在國家對于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的過程中,稅收是其重要手段,在國家對于房地產市場實行稅收調控的發展歷程中,可以將其劃分為兩大類別,分別是緊縮型房地產調控階段以及寬松型房地產調控階段。

2國外房地產市場稅收調控政策

2.1美國房地產市場稅收調控政策

美國相比其他國家而言,雖然發展歷程沒有特別深厚,但是其國家經濟體制發展較為完善,其房地產市場經濟發展也較為成熟,這主要得力于美國政府在房地產經濟發展中的調控作用,美國注重對于房地產稅收制度的完善,美國針對不同的區域制定了不同的稅種,而且各個區域之間的稅率也是不同的,不僅如此,國家還針對中低收入人群制定了相對優惠的購房政策,這樣使得國民都能夠買得起房,住得起房,打擊了投機倒把行為,有效抑制了泡沫經濟的興起。

2.2德國房地產市場稅收調控政策

在德國政府對于房地產市場經濟調控的過程中,其將稅收作為其主要的調控手段,通過相關稅收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有效地遏制了炒房者的行為,炒房者的利益被最小化,讓炒房行為近乎于消失,因而其市場上對于房地產的需求都屬于剛性需求,如果是自己居住的住宅,那么居民只需要繳納最基本的宅基地土地稅;如果是對于住房進行出售,則還要繳納交易稅及不動產稅;如果是在房屋出售的過程中,銷售者獲得了較高的經濟利益,則還需繳納差價盈利稅;如果屋主將自身住宅用于租賃獲取經濟利益,則還需要另外繳納個人所得稅。這些稅種的存在嚴重遏制了投機行為的產生,有效降低了房地產市場炒房者的利潤,遏制了炒房行為的產生,這對于維護房地產經濟的穩定發展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2.3日本房地產市場稅收調控政策

日本的房地產經濟發展歷史悠久,而且相關體系較為完善,其房地產稅收政策貫穿房地產市場的每一個環節之中,體系嚴密,國稅與地稅是日本房地產保有環節的最為主要的稅種,地稅又可以劃分為土地持有稅、固定資產稅等,地價稅是國稅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日本房地產的取得及轉讓環節中稅收種類多,在不同的環節中征收的國稅及地稅都是不同的,正是由于這么嚴密的稅收制度的存在才得以維持其國家房地產市場的穩定。

3國外房地產市場稅收調控對我國的啟示

3.1不斷完善稅收體系,制定切合實際的稅收調控政策

從國外政府對于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稅收政策來看,嚴謹完善的稅收體系是保障國家調控有效性的基礎,只有稅收體系完善,才能保證調控取得可行的成果,通過對于美國稅收政策分析可以發現,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稅收政策是十分重要的,中國自古以來就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大的問題,房地產中標準化的稅收政策不能夠滿足每一個區域發展及消費者的需要,因而在實際的稅收制定過程中,應當根據房地產的不同環節、不同區域、不同消費人群制定出不同的稅收政策,讓有剛需的消費者能夠受到稅收政策的庇護,讓炒房者的投機倒把行為得到遏制,讓每一個稅收政策都能得到實際執行,加強房地產稅收政策與其他相關法律之間協調性的構建,營造一個綠色健康的房地產發展環境。

3.2通過房地產稅收調控房產交易市場,打擊投機行為

國家在對于房地產實行稅收調控政策時,可以通過稅收調節利益分配,是打擊炒房行為的最有力的手段。房地產稅收的征收無論是對于買房者還是賣房者的行為都是起著一定的引導作用的,在房屋買進的過程中,稅收加劇了消費者的負擔,對賣房行為起到了抑制作用;在賣房的過程中,稅收使得賣家利潤下降,這樣就能夠遏制部分炒房者通過買賣房屋獲得暴利的行為。針對消費者擁有的房屋數量如首套房、二套房等制定不同的稅收,加重二套房購買稅率,針對其個人名下房屋買賣次數制定稅收政策,消費者對于名下房屋的定時居住時間的長短也可以作為不同稅收政策制定的依據,這樣讓投機者無利可圖,炒房行為自然消失,有效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3.3整合稅種,優化我國房地產稅收結構

雖然當前我國對于房地產市場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稅收政策,但是在稅收政策的分布中大多處于開發、流轉環節,現有的房地產稅收是一種“輕保有、重流轉”的結構形式。要想使得我國房地產稅收結構優化就必須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在開發環節降低稅收,將現有的房地產存在的亂收費現象進行清理,將不合理收費項目進行取締,加強對于開發環節的稅后監管,對于房地產收費項目進行統一規定,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將部分收費項目納入財政進行管理,優化征收流程,防止重復征收現象的發生。土地作為房產開發的基礎,是地產商進行投機行為的重要條件,可以對持有空閑土地的開發商征收土地閑置稅,對于閑置時間長的土地可以以面積作為收稅依據,根據土地閑置年限長短實行增長式稅率。

篇(3)

大家好,值此全國第12個稅收宣傳月來臨之際,很榮幸參加 講比賽,宣傳倡導依法納稅、誠信納稅,主動納稅的新風尚,提高全民依法誠信納稅意識,形成一個嚴肅、規范、有序的納稅工作環境和良好的社會氛圍,為國家的昌盛、民族的富強聚財出力。我演講的題目是《依法誠信納稅,構筑企業信用品牌》。

“人而無信,未知其可也”,早在兩千多年前,先哲孔子就已經提出了“誠信”這一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市場經濟對我們的職業道德要求。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昌。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誠信是企業走向市場的通行證。而誠信納稅則是衡量企業商業信譽的標尺,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它傳播著企業良好的商業信譽,它預示著企業美好的發展前景,只有誠信納稅的企業才會贏得較高的商業信譽和更多的商機。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不但要依法納稅,而且更要提倡誠信納稅!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來賓、各位朋友:五堰商場股份有限公司是十堰市知名的老字號商業企業,五商的發展歷程是十堰商業經濟發展歷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2年,五堰商場的前身五堰商店——十堰市第一家國營商店誕生了,她歷經計劃經濟、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風雨洗禮,伴隨著車城的發展,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了。

30年來,五商始終堅持服務車城、服務十堰經濟,全心全意為車城人民提供滿意的精神和物質產品,一九九六年,五商在全市首推親情式服務,確立了“五堰商場真誠服務”、“讓顧客滿意是我們永恒的服務宗旨”的企業信條。

30年來,我們時刻把誠信經營、誠信納稅作為企業生存的前提條件,立足于自身的長遠發展,明理誠信,樹立了良好的商業信譽和企業形象。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導下、在上級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五商公司在十堰市首批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以人為本、誠信興商、顧客至上、服務興企”成為企業至高無上的質量方針,優化內部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樹立企業良好信用形象。

五商公司憑借自己30多年來在車城消費者心目中鑄就的金字招牌,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依法經營、創新思維、開拓進取,在增加效益的同時更注重依法誠信納稅。20xx年,五商公司被湖北省國稅局授予“湖北省百佳納稅人”榮譽稱號。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黨和政府以及廣大消費者給予五商很高的榮譽,五商集團先后被授予“國家級誠信單位”、“全國商業信譽企業”、“全國重合同守信用單位”、“消費者滿意商場”、“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近年來五商公司還被國稅局授予“20xx年度納稅先進企業”、“誠信納稅單位”,為十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而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是我們在市各級領導和國稅部門的關心和幫助下,在以總經理韋建中為首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始終堅持誠信經營,外塑形象、內抓管理、與時俱進的結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市場呼喚誠信、企業呼喚誠信、人民呼喚誠信!五商公司將以更加真誠的態度、更加飽滿的熱情、扎實的工作、實現其誠信經營、誠信興商、誠信依法納稅!

依法誠信納稅社會風尚的形成有賴于千千萬萬納稅人的積極參與,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堅持誠信為本,操守持重,通過誠信守法的自覺行動,促進和推動誠信納稅社會風氣的形成,為十堰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朋友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用誠信構筑企業的信用品牌,樹立企業的信用形象!

篇(4)

關鍵詞:機遇 挑戰 中國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08-0021-01

一、前言

歷史告訴我們,封閉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下,中國必須要加入世貿組織,迅速融入到世界經濟發展中去,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科技、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吸收和借鑒世界一切文明。但是,在入世的同時,我們也要認清趨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促進中國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二、入世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機遇

1.1 經濟全球化發展將有助于不斷完善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

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入世之后,國際化的準則將幫助中國更加全面、系統地認識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弊端,為今后國內經濟體制的變革提供借鑒和思考。同樣,中國只有不斷完善健全本國經濟體制,才能取得國際社會的認可,才能幫助中國更加公平、公正地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行列中去。

1.2 經濟全球化發展有助于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就引領中國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歷程匯中,中國作為引進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將受益于國際資本流動所帶來的技術外溢。同時,各種外來競爭壓力的加劇也迫使中國不得不去轉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逐漸使產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變。

1.3 經濟全球化發展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場空間

經濟全球化發展要求各國盡可能的降低貿易壁壘,相互開放本國市場,允許生產要素在國際范圍內自由配置和流動。在這種環境下,國內企業發展將面臨國內外兩方面資源,多個市場,為國內有實力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中國企業可以充分發揮本土優勢,聘用更優秀的高端人才,借鑒更高端的科學技術,尋找更加廉價地經營空間,建立屬于自己的產、研、銷發展網絡,提高自身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占有度。

1.4 經濟全球化發展將助于中國直接參與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歷程中,西方國家一直以來利用自己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推行霸權經濟和強權政治,維護著國際間不合理的經濟舊秩序。但是,隨著中國世貿組織的加入,尤其是這些年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經濟對世界貿易發展的影響度也是不斷增強,這就無形中增加了我國在世界經濟事務中言語權,為建立國際經濟貿易新秩序,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權益奠定了基礎。同時,在加入WTO之后,中國將有權利參與到國際經濟規則的修改與制定,此時對世紀經濟全球化方向進程的影響將不可同日而語,從而更加有利于推進世界經濟秩序向著更加合理有序的方向發展,更加有利于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

2.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

2.1 國內企業競爭實力與國際企業尚存在較大的差距

世界經濟一體化要求各國之間要降低貿易壁壘,倡導各國貿易自由化發展。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國內一些原本受到高度保護的產業及新興產業很有可能將遭受到重創,甚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趨于滅亡。此外,隨著各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加快,世界資本平均利潤將趨向一致,這就是說,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將完全失去價格優勢。同時,受制于資源成本、環境污染的約束,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必將大幅提高,將進一步削弱其再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2.2 增加經濟運行風險,削弱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力度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會使資本主義市場中固有的矛盾和消極因素迅速波及到全球的金融市場,帶來全球性經濟危機,08年美國市場崩盤帶來的全球性的危機災難就驗證了這個問題。同時,隨著我國我國對外貿易和投資數量的快速增長,貿易摩擦和金融風險也急劇增多,這樣也會影響到國內市場正常的經濟秩序。另外,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一些非經濟因素,諸如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等,都會強加給他國。無形中增加了本國經濟運行的風險,削弱了本國對經濟調控的能力。

2.3 國內收入分配差距將會加大,貧富差距日趨明顯

從全球范圍來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而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完善,這種貧富差距不平衡的現象就會波及到成員國內。比如:在跨國公司就業人數增加的同時,相當數量的企業因無法生存下去而倒閉,下崗員工在無有效再培訓、冉就業的情況下,失業問題將更為突出。

2.4 政府對經濟規制的制定有待加強,要求將更加規范

世貿組織地加入,要求各國政府在職能規范、放松管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說,雖然說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可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施“走出去”的開放戰略,開展跨國經營,提供穩定的多過最惠國待遇保障。但能否抓住這一機遇迎接外部激烈的競爭,政府經濟規制、交易成本的高低是重要因素,在競爭激烈的情況甚至是關鍵因素。政府規制成本與效率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方面,美國“新經濟”與政府放松管制、改進服務有很大關系。

三、結論

總之,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一定要要認清趨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促進中國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東升.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外資政策的變化與韓國企業的對華投資[J]. 商場現代化.2010(18).

[2] 張紀鳳,黃萍. 挑戰與機遇并存——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經濟發展面臨機遇和挑戰[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02).

[3] 劉信一. “以人為本”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核心——經濟學專家關于當前中國經濟社會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觀點綜述[J].思想戰線.2011(01).

篇(5)

內容摘要:本文重點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轉型的路徑,在“中國特色的發展經濟學”的視角下,并根據中國金融的發展歷程,將金融轉型的路徑劃分為:初級發展階段(起步期、發展期和調整期)、進化發展階段(危機期、后危機期和完善期)和高級發展階段(參與期、共同期和直接期)。

關鍵詞:中國金融 國際金融 轉型路徑

中國金融改革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歷程,這一歷程伴隨著金融轉型的過程。從長期來看,全球經濟面臨再平衡的問題,而中國經濟則面臨著結構調整的艱巨任務,這些變化已經并正在對中國金融業產生深刻影響。同時,從金融領域來看,全球銀行業發生著深刻變化,監管機構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為此,中國金融業不僅要關注宏觀經濟的新形勢,而且還要適應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銀行業監管變革和金融市場的變化,進行相應的創新和整合。中國必須抓住全球金融轉型的機遇,直面自身一系列瓶頸性難題,堅決踏上金融轉型之路,以期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將重點研究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轉型的路徑,在“中國特色的發展經濟學”的視角下,并根據中國金融的發展歷程,將金融轉型的路徑劃分為:初級發展階段(起步期發展期調整期)進化發展階段(危機期后危機期完善期)高級發展階段(參與期共同期直接期)。

中國金融轉型初級發展階段

中國金融轉型初級發展階段(從1978年至2007年):這一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擴張運行的時期。一方面中國的國民經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30年間經濟實現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又積累了大量的矛盾和問題,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導致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經濟增長依靠物質資源的投入來支撐,過度依賴出口拉動經濟,社會保障不健全,城鄉兩元結構的矛盾加劇,收入差距日益擴大,區域性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利用缺乏可持續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等。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是經濟的快速增長使經濟總量呈現加速擴張態勢,但充分凸顯了“三大”:經濟規模大,成本壓力大,產能過大;三低:低端,低價,低利潤。

從金融領域來看,這一階段金融轉型取得了輝煌成就,也充滿了曲折與爭議。總體而言,中國金融業基本完成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金融業已上升為國民經濟的核心產業,并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改革,適應了經濟高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要。從金融轉型的路徑來看,這一階段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步驟:起步期發展期調整期。

1978年至1984年,是我國金融體系和結構開始了制度調整的起步時期。在這個時期,金融體系和結構出現了變化,最主要表現在實行金融機構多元化,打破傳統制度一統天下的組織結構,建立了二級銀行制度的框架。顯著特點是金融制度變革的發生時期,新機構和舊機制并存,機構是新的,但制度安排的運行機制基本上是舊機制起支配作用。

1985年至1996年,是我國金融體系走向市場化的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金融基本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為金融市場建立了初步框架。顯著特點是金融宏觀調控向間接調控過渡,從單一的行政型調控向運用經濟手段轉變。資金管理從統存統貸轉變為差額包干的基礎上,繼而推進到差額控制和實存實貸,由指標管理過渡到資金管理;金融調控也從單一的行政手段直接調控向市場化運作機制調整,從開始的控制貸款規模,逐步啟用中央銀行的三大政策工具,發展到以比例管理徹底取代貸款規模控制。

1997年至2007年,是我國金融體系變革進入市場金融體系框架的調整時期,我國宏觀經濟發生了新的變化,由傳統的短缺經濟發展到總量相對過剩、需求不足的經濟。顯著特點是形成“一行三會”格局,銀監會負責統一監管全國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證監會對全國證券、期貨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監管;保監會則統一監管全國的保險市場。而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履行一定的金融監管職責,并負責協調三家監管委員會的工作,充當最后貸款人,在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金融轉型進化發展階段

中國金融轉型進化發展階段(2008年至201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這一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調整運行的時期,是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轉折期,是經濟結構大調整、經濟發展方式大轉變和發展模式再創新的一個關鍵階段。這不僅是因為國際經濟環境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而且過去30多年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因素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面臨的挑戰日趨復雜和嚴峻。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是各種問題和矛盾進行深度調整和尋找解決方法,積聚經濟新一輪發展的動力。

從金融領域來看,這一階段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國內結構調整的挑戰。從金融轉型的路徑來看,這一階段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危機期(2008年至2009年第一季度)后危機期(2009年第二季度至2010年)完善期(2011年至201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

2008年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復雜多變,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危機,并導致全球實體經濟進入嚴重衰退,全球金融市場出現劇烈動蕩,全球經濟金融進入了危機時期。在這個時期,金融體系運行的宏觀環境良好;金融改革成效顯著,金融開放繼續推進,金融創新不斷加強;外匯儲備繼續保持增長,應對外部沖擊能力不斷增強;財政收入、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繼續保持增長,實際支付能力進一步提高;金融市場繼續保持健康發展,總體運行平穩;金融安全網建設繼續推進,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同時,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合作,共同維護國際金融穩定。

2009年無疑是中國金融業挑戰與機遇并存、發展與風險并蓄的一年,第二季度以來,盡管失業率依然走高,但全球經濟信心逐步恢復,經濟先行指標PMI得到回升,工業實際產出開始回暖,金融市場利差指標恢復正常,消費者信心震蕩回升,經濟增長預期上調,全球經濟金融逐步渡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恐慌而進入了后危機時期。在這個時期,金融業改革取得積極進展,金融機構實力明顯增強,金融市場運行平穩,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金融體系總體穩健。國際金融市場逐漸穩定,國內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逐步鞏固,但影響我國金融穩定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復雜,金融體系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繼續存在,維護金融穩定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金融體系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需要,而走向國際金融市場化的完善時期。“十二五”時期,只有繼續貫徹落實金融促進經濟發展各項措施,創造有利于金融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繼續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業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發揮危機應急處置機制作用,切實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切實改善融資結構,提升金融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能力;改進金融監管制度和方法,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穩步推進金融創新,提升金融業整體競爭力;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為國際金融穩定奠定良好基礎。

中國金融轉型高級發展階段

中國金融轉型高級發展階段:當主要矛盾和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積聚了新的積極因素之后,進入高級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系成熟運行的時期。其顯著特點是更多地體現出經濟社會成熟發展的特征、成功的運行和卓越的成效,使中國經濟模式、政治制度、法律規范、社會文化、技術進步、管理理念等不但體現中國特色,而且具有世界典范。

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化會成為中國金融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從金融轉型的路徑來看,這一階段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步驟:即從中國參與建立國際金融監管制度及制定國際金融市場規則的程度依次劃分為參與制定期、共同制定期到直接制定期,這是中國金融轉型路徑達到高級發展階段的必然結果。

結論

雖然總的來說,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但它基本符合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需要,是我國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初級發展階段的一種必然選擇。事實證明,我國漸進式的金融體制改革,既保證了轉型過程中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實現了自身的改革目標。

但是必須看到,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金融體制中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已開始日益凸顯,阻礙著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亟待進一步解決。這集中反映在一方面我國金融資產規模迅速積累,另一方面金融體系的內部效率卻沒有得到明顯提高。衡量金融體制改革成就并不只是規模的擴張,而更重要的是效率的改善。只有提高金融體系的效率,才能有效地動員資本、配置資本,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目前我國的金融體系在結構布局、制度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固有的問題,阻礙了其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的功能發揮,從而難以適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需要。中國的經濟轉型以“漸進”而聞名,金融轉型更為漸進。但是這種過甚的漸進,實際上已經嚴重損害了效率,客觀上要求提升金融轉型速度。

參考文獻:

1.巴曙松,譚迎慶,聶建康.建國60年金融轉型的進程―基于金融發展的視角[J].金融管理與研究,2009(10)

2.國家統計局.大改革 大開放 大發展―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R].國家統計局,2008

3.許莎雯.“進化發展階段”的中國經濟―“十二五”中國經濟發展展望[A].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4.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分析小組.中國金融穩定報2009[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篇(6)

【關鍵詞】工商管理;經濟發展;促進作用

工商管理,作為我國政府宏觀調控下的一個重要手段,一方面協調著國家內部的經濟運作,另一方面促進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這種經濟干預手段,與其他需要實質性操作的政府部門不同的是,工商管理主要是依賴自身管理行為來引導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以一種監督和管理的形式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糾正市場經濟不正當競爭,規避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危險因素上,不僅為我國各企業的發展了創造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更是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掃清一切阻礙。

一、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1.在探討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之前,我們先要知道,工商管理的含義。工商管理的全稱是工商行政管理,主要是以研究營利性組織的經濟活動狀態為主要目的。從經濟學和管理學的角度深入剖析企業的管理方法,管理技巧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是否科學有效,其涉及的范圍廣泛。以無形監督和有形監督兩種方式確保著市場經濟交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對經濟活動中出現違法違規的不良行為予以及時懲治和規避。

2.工商管理,作為當今政府干預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它伴隨我們的時間其實并不見短。早在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周朝時代就已初見雛形,即使后來朝代更迭,權名更換,它的特殊性和功能性決定了它的地位不容撼動,也可以從側面看出它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談論任何發展都是缺乏現實意義的。尤其是在我國經濟與國際市場經濟交往頻繁的今天,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有一個相應的制度加以指導和規范。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工商管理的職能,是強化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

3.工商管理的改革和完善需要順應經濟發展的趨勢,經濟發展的繁榮與否受制于工商管理的工作是否到位,兩者的發展和進步都是息息相關的。工商管理不能是脫離實際的機械運作,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依據當下市場環境靈活應對。當整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時候,企業為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便需要從完善工商管理制度出發。大量的實踐經驗證明,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依賴于企業工商管理制度的發展,工商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創新也離不開經濟發展的推動。由此可見,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是一種互相成就、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制定科學有效的工商管理制度對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1.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要想適應復雜的經濟趨勢,并在世界市場里占據一席之地,沒有工商管理的協助是很難辦到的。尤其是在企業利益主體之間矛盾越顯突出的今天,市場機制本身就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傳統的經濟體制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建立合理的經濟體制是時代提出的新要求,這項舉措的實施需要工商管理部門提供相關的科學依據。縱觀經濟體系中工商管理的發展歷程,在管理系統的從小到大,從點到面的不斷演變、日臻完善的過程中,它不僅在保證市場經濟穩健長久的發展,強而有力的監控社會經濟活動的同時,在某些程度上,還為推動(推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對市場經濟的高效有序運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2.工商管理不僅在完善經濟體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在規范市場環境、控制市場主體的準入上也起著監督作用。工商管理就像一個檢查關卡,在穩定經濟大局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監管中做到嚴進嚴出,將一切不符合工商管理制度的單位拒之門外,防止不法企業流入經濟市場攪亂整個市場的秩序。這不僅保障了合法企業擁有一個良性競爭環境,也保證了我國經濟發展有條不紊的前行。

3.在工商管理的實際工作中,保證內部控制順利進行,需要企業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下,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工商管理部門的多項工作當中,保護消費者權益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顧客是上帝,消費者對企業生產的產品買不買賬,決定著企業的命運和未來的發展,也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重視消費者的權益保護,能夠有效的控制經濟發展風險,使社會經濟發展不偏離軌道,平穩的前行。這不僅對企業起著一種監督和促進的作用,更是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減少不必要的風險。把保護消費者權益作為工商管理一項重要的工作,對企業的發展不僅具有重大意義,也對控制我國經濟發展風險具有現實意義。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雖然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呈現著不斷上升的趨勢,但我們依然不能忽視由于工商管理不善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困擾。工商管理作為不可或缺的宏觀調(控)手段,它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充分認識工商管理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科學有效的方式運用。對維護社會經濟市場秩序的長治久安與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都有著重要意義。是維護人民的經濟利益,提升我國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吳朝靜.淺析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中國商貿,2013,(27)

[2]趙振明.探究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現代經濟息,2013,(21)

[3]陳文秀.探討工商管理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經濟視野,2014,(1)

篇(7)

關鍵詞:海南金融;發展歷程;啟示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8)06-0024-04

海南建省辦特區20年以來,海南經濟在波折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海南金融也潮起潮落,經歷了20年的風風雨雨,既有大發展取得的成果,也有大風險造成的損失,更有大復蘇中潛在的機遇。海南省金融業在過去的20年中,所經歷的實際上就是一種鳳凰涅、浴火重生的過程,在中國金融史上成為一個地區金融發展的標本。為借鑒其標本意義,必須厘清和分析海南省金融業20年的發展歷程。

一、海南省金融業20年的發展歷程劃分

筆者認為,海南省金融業20年的發展,與海南省經濟發展是互動的,雖然沒有十分清晰的分界線,但從兩者的互動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即大發展、大風險、大調整、大復蘇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大發展階段

1988年建省辦特區后,海南提出了“超常規”發展經濟戰略,經濟決定金融,海南省金融業也順應這一“超常規”發展戰略,成為了全國金融“試驗田”。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一是金融服務實現新的突破。率先推出人民幣投資基金、房地產投資券等金融品種,率先實現現匯管理,實行結售匯的外匯留成并成立海南外匯調劑中心,較早推行企業貸款《貸款證》管理制度,較早成立證券交易中心。二是資本市場運作實現新的突破。由于較早獲得市場機制籌集建設資金的優惠政策,曾創造過中國資本市場的“兩個第一”: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上市和第一家民營企業上市,通過資本市場運作融資,為海南省經濟發展提供較好的資金鏈條。三是組織機構體系實現新的突破。資本市場的運作引發單一的銀行體制和變革,城市信用社、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多種金融機構不斷出現,除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外,外資金融機構3家,中外合資財務公司1家,股份制銀行3家,信托投資公司類金融機構20家,城市信用社25家,農村信用社聯社19家等。[1]當時海南人曾不無驕傲地對外說,銀行的密度全國最高,銀行多過了米鋪。金融業超常規發展在促進海南省經濟發展的同時,由于指導思想和風險意識的偏差,海南省金融業繁榮的背后風險不斷累積。

第二階段:大風險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特點是以瘋狂發展的房地產泡沫風險帶來了金融的大損失。由于受海南經濟特區優惠政策的吸引,海南掀起開發熱潮,特別是島外熱錢催熱了房地產集中開發,當時人口僅700萬人的海南,吸引了5000多家房地產公司云集,炒地皮、炒項目、炒樓盤等不正當房地產經營行為泛濫成災。從1990年開始,房地產投資出現連續四年急劇膨脹的態勢,1990-1993年各年比上年分別增長143%、123%、225%、62%,最高年投資額高達93億元。[2]在這一過程中,海南出現資金“洼地”效應,大量資金聚集房地產開發,而投資海南房地產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機構投資,其中以銀行資金為主,一方面,銀行發放大量的房地產開發性貸款和土地貸款;另一方面,銀行通過自辦公司實體或繞規模貸款投資房地產。由于大量發放貸款,在資金短缺的海南省金融機構中一度出現金融機構資金拆借熱。據統計,當時進入海南的資金70%投資了房地產業,投資于房地產的資金70%來自銀行貸款,形成了瘋狂發展的房地產泡沫。[3]由于1993年宏觀清理整頓和銀行清理違紀違規資金的影響,瘋狂的房地產泡沫破裂,1994-1997年海南省房地產投資急劇滑落,各年下降幅度為-33%、-35%、-58%、-53%,1997年跌入谷底,全年完成投資不足8億元。1998年末,在海南空置房、半拉子工程和閑置土地上資金沉淀總量達800多億元,僅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占壓資金就有430多億元,房地產信貸不良率高達80%以上并居高不下。[4]留給銀行的,除了大量的不良貸款,就是盤根錯節的債務糾紛,海南省金融業違背市場規律的超常規畸型發展風險全面暴發,遭受房地產泡沫的重創,金融運行陷入困境,并由大發展進入大風險、大損失時期,海南成為全國金融的“重災區”。

第三階段:大調整階段

1995年海南省經濟跌入谷底,金融業也在大損失中進入大調整時期,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清理、整頓和規范。重點包括:一是調整金融組織機構和經營管理體制。將國家專業銀行改造為國有商業銀行,在這一過程中主要以“一分一脫一剝”為代表,即農發行從農行分家,農村信用聯社與農行脫鉤,將不良資產剝離給資產管理公司。同時,各商業銀行采取撤、并、遷調整經營網點,有的還對縣域支行實行內部降格,有的甚至整體撤離縣域支行。將投資銀行重組,作為光大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的分支機構。將部分信托公司改組為商業銀行的分支行,主要以富南、蜀興、浙瓊、華夏、吉亞等信托投資公司改組為海南發展銀行的分支行,南華金融公司改組為深發行海口分行;將銀行改辦的信托公司和證券部與銀行脫鉤,將無法轉讓的信托公司和證券部撤銷,共有507家信托公司退出市場。啟動海南省農村信用社改革。二是營造金融生態環境。一方面,人行海口中心支行致力于金融安全區建設,省政府建立以自身為主金融機構參與的金融生態環境創建機制,凈化法治環境,打造誠信海南,完善投資機制,優化服務質量,為金融業發展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三是處置積壓房地產。1998年12月,在中央的支持下,海南開始了處置積壓房地產全國試點,海南充分利用了經濟特區的優勢,進行法律創新、政策創新、金融創新、操作創新,使政府、銀行、企業、法院四個輪子一起轉,海南500多宗“半拉子”房地產重獲生機,不但改變了外界對海南金融高風險區的看法,也帶來了國內外資本對海南發展的信心。[5]

第四階段:大復蘇階段

經過持續多年的調整,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處置,并在調整中推進金融創新,特別是隨著大部分金融機構進行股改,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創新金融管理理念,不斷創新金融產品,不斷優化金融服務網絡,金融改革效應顯現。同時,依托省政府“一省兩地”發展規劃和實施的“大公司進入,大項目帶動”戰略,為金融機構發展提供了相應的經濟平臺,海南省金融業也實現了突破性增長,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和財務狀況明顯提高,金融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金融業總體上從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階段進入加快創新和發展階段。至2007年未,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873億元,比建省之初增長了33倍,各項貸款余額1228.04億元,比建省之初增長了14倍。[6]全省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由最高時期的80%,下降到15.51%,2007年全省金融機構累計實現凈盈利7.27億元,除農行和農村信用社外,均實現當期盈利。轄內金融公共基礎設施已經建立,現代化支付系統、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金融預警系統、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系統等都已發揮很好的作用。2005、2006和2007年海南省金融機構存款與GDP之比分別為143%、148.5%、152.3%,海南金融隨經濟發展逐步成長。[7]同時,國內外金融機構紛紛看好海南,一大批國內金融機構已與海南省政府簽訂合作協議。諾貝爾獲得者尤努斯領導的孟加拉格萊珉銀行也與省農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在瓊中縣開展小額信貸試點。2008年3月份,24家外資銀行進入海南開展市場調查。海南省金融業正呈現強勢的大復蘇,可以說海南省金融業迎來了健康發展的春天,正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二、海南省金融業20年的發展歷程對我國的啟示

面對海南金融20年,就是面對一種鳳凰涅、浴火重生的過程。當這個鳳凰浴火中展翅騰起的時候,它閃爍的光芒,其實照亮的是我們的眼睛,鳳凰涅是殘酷的美,同時也是希望的美。這是一段彌足珍貴的歷程,海南金融化繭成蝶,不斷收獲著蛻變的美麗,并為全國金融發展提供了可貴的借鑒和啟示。

啟示之一:須確立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要求金融的發展必須是有效的發展,而有效的發展必須是風險可控的發展。海南省金融業之所以從大發展進入大風險、大損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指導思想上出現偏差,急功近利,不能準確把握金融發展規律。近幾年來,海南省金融業出現大復蘇,主要是因為樹立了科學發展觀,并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金融工作。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科學發展觀,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海南金融發展的全過程。

首先,實現有效發展必須統一對金融增長方式的認識。絕不能把發展簡單地理解為資產規模的擴張,而應是帶來經濟增加值的增長,也就是取得較高回報的同時把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發展與增長內涵不一樣,增長不等于發展。增長結構沒有優化,質量沒有提高,這種增長有可能是無效的發展,不但增長難以持續,而且會背上新的包袱。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是速度、結構和質量、效益相統一的增長。因此,海南省金融業必須著力通過業務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實現速度、結構與質量、效益的和諧統一,走質量效益型的發展道路。

其次,實現有效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好風險防控與業務有效發展的關系。風險與發展是矛盾統一的辨證關系。風險遍布在業務經營的每一個環節與角落,如若在業務經營中一味回避風險,則發展也將離我們而去;但同時,也不能以發展為理由而忽視風險的存在,“誰忽視了風險,誰將最終承受風險帶來的惡果”。因此,必須尊重金融發展規律,尊重客觀環境,不能搞無效益的規模擴張,制造歷史包袱,犧牲未來的發展。

第三,實現有效發展必須統一對業務經營結構調整的認識。隨著金融機構將經濟資本增加值考核指標的引入,對貸款或資產規模擴張形成了硬約束;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深入,使得資產負債業務收入進入不穩定狀態進而影響收益的穩定。新的經營環境和經濟發展趨勢要求海南金融機構必須及早調整經營結構,確定資產負債業務與中間業務全面發展、存貸利差收入與非利息收入并重的經營理念,努力實現經營戰略的轉變。

啟示之二:必須完善金融組織體系

海南省金融業曾經輝煌發展,一個主要原因是加大金融開放力度,多種金融機構應運而生,建立了與經濟發展基本相適應的市場經濟金融組織體系,為金融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載體。但經過大風險、大調整后,許多金融機構退出海南市場,目前,海南省經濟的加快發展對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與金融體系的單一性和功能缺損矛盾日益突出。

海南特區經濟的振興急需重構和創新金融組織體系,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海南省金融組織體系,一是要借助發展海南特色經濟之機,制造條件,積極引進全國性金融機構落戶海南,建立地方特色的商業金融機構。二是要利用快速發展的海南優勢,吸引外資銀行進入海南開設分支機構。三是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通過省內金融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提升金融管理水平。四是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注資改組或改制,對全省農村信用社232家法人社分別進行漸進性重組改造。五是進一步規范引導和管理民間金融行為,支持嘗試開辦縣域性的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多種形式的小額貸款組織,發展面向不同客戶、面向不同市場的多元化的金融機構,以形成海南省更加開放、競爭有序的金融組織架構。

啟示之三:必須大力發展資本市場

在海南省金融業的發展過程中,海南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的先行者,1992年全省上市公司曾高達23家,位居全國第三,資本市場的發展為海南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但近年來,海南資本市場發展與全國背道而馳。據了解,我國資本市場近年來在規模上獲得了跳躍性發展,2006年至2007年全國新增A股上市公司近200家,海南卻未增加一家,至今,上市公司僅為21家。資本市場發展不足,不僅與大特區的形象不相符,也與海南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不對稱。同時,目前海南直接融資比例僅5.1%,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信貸需求的增長和資金供給不足的矛盾仍然較突出,1995年全省存貸比例為100.1%,而2007年降至65.5%,企業間接增資較為困難,限制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籌資步伐是解決海南企業發展資金不足問題的有效辦法之一。為此,必須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通過首發、增發、配股、發行公司債券和可轉換債券等途徑募集發展資金,把海南建設成全國資本市場較為活躍的地區之一。[8]

啟示之四:必須堅持推進金融創新

創新是金融發展的動力。海南省金融業20年的發展歷程證明,金融發展離不開機制、制度、產品、服務等方面的創新。為推進海南省金融業的可持性發展,必須推進金融創新。

一是改進創新環境。要提高政府對金融創新的支持力度,政府要切實重視金融發展問題,出臺鼓勵金融發展和金融創新的措施,改善金融創新的外部環境;要加快推進金融綜合化經營進程,適當放松金融管理,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交叉性、復合型金融產品創新;要努力提升創新的監督效率,監管部門要簡化創新性業務的審批程序,放手讓創新業務按照商業原則自主定價。

二是提升創新動力。要完善創新組織體系,加強對金融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研發公關;要增強金融機構分支行機構創新功能,強化基層主體的創新意識,使市場需要能及時反饋給各金融機構總部,激發整體創新熱情;要優化創新流程,建立以客戶發展、客戶需要到業務創新和反饋的一整套操作規范,形成從了解客戶到滿足客戶的完整循環,增強對市場快速響應能力。

三是提升創新效率。要堅持金融科技創新為先導,以金融科技創新帶動市場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努力增強創新效率;要強化敏銳把握市場機會,遵循“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進行產品研發設計,推出更多適應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要進一步推動票據、銀行卡在農村地區的應用,努力改善農村地區支付結算環境;要創新產品的售后服務,注意跟蹤調查和質量改進,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要加強創新產品的風險管理,建立制約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防控風險,加強市場約束、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促進業務規范發展。

啟示之五:必須加強合規建設

合規管理被普遍認為是銀行抵御風險、增強自身競爭能力的有效途徑。海南省金融業20年發展中的波折,就是因為沒有把合規管理的理念貫穿于經營全過程。面對新一輪的發展,海南省金融機構必須盡快建設透徹的“合規管理”,在運營管理的每個細節和環節上始終堅持以是否合規來判斷和決策,進而將合規管理的理念浸潤到金融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決策中。

一是抓高層合規。作為各級金融領導干部必須對合規管理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做到懂合規、知風險,身體力行、帶頭遵規,親自抓合規管理工作,真正體現合規從高層做起,進而帶動整個員工隊伍規范經營、規范管理、規范操作。

二是抓制度建設。合規經營能否得以落實以及其效率如何、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制度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便捷,制度運轉得是否順暢、靈活、高效。因而,金融機構要從強化風險管理、規范業務操作的角度出發,對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及時進行修訂、廢止,要確保所有業務都納入制度管理范疇,制度控制要滲透到各項業務的所有操作環節,覆蓋所有的部門和崗位,不留任何死角,統一全行的各項業務操作,確保業務管理制度化,為業務發展提供有力的保證。

三是抓制度落實。當前,金融機構合規管理面臨的趨勢正由“以部門為中心”向“以流程為中心”轉變,對制度執行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的業務流程管理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業務發展和風險控制的要求,相應的新流程還需進一步完善,以流程為中心的合規管理要求合規建立在持續測試和驗證的基礎上,以確保各項業務每個環節的操作和管理都有明確的合規操作指引,真正將合規管理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準則傳導給每一位員工,使員工能夠高效、嚴格地執行制度。

啟示之六:必須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流動取決于金融生態,這是資金按市場原則自由流動規律的結果。金融生態好,商業評級就高,在資金調度、信貸規模或授權授信時,就會產生傾斜,就會有更多資金向這個地方流動,形成資金聚集的“洼地效應”,從而促進經濟更快發展。反之,資金流入就會減少,并引發資金外流,削弱地方經濟的競爭力。因此,必須關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海南省金融業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遭受重創,成為金融的高風險區,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金融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近幾年來,由于強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海南金融業重新走上健康、平穩的發展軌道。當前,政府要進一步發揮主導作用,加快轉變觀念,加強效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不斷轉變和優化經濟增長模式,充分發揮政府職能,搭建政銀對話平臺和銀企溝通平臺,努力改善金融生存與發展的經濟環境。

首先,政府應尊重金融機構的自主經營,支持金融部門改革和發展,為金融部門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堅決摒棄地方保護主義,自覺維護銀行的合法權益,支持銀行依法維護債權,堅決打擊不良企業的逃廢債行為。要進一步健全金融法制法規,沒有健全的法制環境。

其次,司法機構要加強執法體系建設,加大金融訴訟案件的執法力度,建立對逃廢金融債務的懲戒制度,依法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活動,從而改善司法環境,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第三,要繼續推進“信用海南”建設,將信用體系建設列為海南軟環境建設工程之一,深入開展信用村、信用戶的創建,對全省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定,確保實現“質”的轉變。要建立全省金融綜合業務平臺,進一步完善各類信用信息采集。建立全省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對各市、縣的金融生態環境進行量化評價。

參考文獻:

[1][3]王俊壽.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J].今日海南,2008,(3).

[2][4][5]林克昌.海南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八年奮戰結碩果[J].海南經貿,2008,(2).

[6]王麗婭.海南省金融業發展存在的的問題與機遇[C].海南經濟特區改革發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海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2008年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破了亲妺妺的处免费视频国产 | 丁香花电视剧在线看免费|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蜜桃| 在线天堂免费观看.www|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免费观看黄网站| 欧美浓毛大泬视频|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免费|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播放 | 无遮无挡三级动态图| 波多野结衣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老鲁夜夜老鲁|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在熟睡夫面前侵犯我在线播放| 精品多人p群无码| 亚洲国产av高清无码| 日本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网站| 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99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香蕉|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少妇被爽到高潮在线观看| gogogo欧洲免费视频| 国产特黄级aaaaa片免| av午夜久久蜜桃传媒软件|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五十路熟女俱乐部| √在线天堂中文最新版网| 日本亲与子乱人妻hd|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 国产 尿 小便 嘘嘘| 女人扒开屁股桶爽30分钟 | 污污网站18禁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