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9 16:01: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語文的思維導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7-187-01
隨著新課程如火如荼的推廣,在新理念的在指導下,通過不斷的實踐,教學成績并沒有顯著的提升。本文通過分析高中語文教學發生的變化和出現的問題,探究高中語文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以達到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改革。
一、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之變化
1、不斷的改變學生的主體思想。知識淵博是一個人成就的集中體現。許多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認為教師講的越多學生的學習成績越好,這就使得高中語文課堂成為教師一言堂,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隨著信息技術和新課程的不斷推廣,傳統的知識觀受到沖擊,現代化的通訊手段幫助學生增加了知識更新的速度,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轉變為注重知識運用和創新能力。
2、課堂教學的突破。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主要是教師把自己的知識結合專家關于教材內容的解讀準確地傳遞給學生,教學的單向傳遞造成了教學內容的封閉性。師生之間的互動以一問一答為主,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考查學生是否準確地掌握知識,而忽視了不一致的答案。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廣,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和自主閱讀獲得知識。教師在知識量上并沒有絕對的優勢,在有些領域學生甚至都超過了老師,使課堂在時空上得到了突破。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主體課堂構建的形式化。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要有學生的活動,但是有學生活動的課堂不一定是學生主體課堂。在新課改的推廣下,教學設計中關于學生活動的部分不斷的增加,課堂教學中逐漸出現了學生的聲音,但是語文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容樂觀。通過觀察發現:首先,學生主體課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的比例太低。高中語文大多數教師的教法都已經采用多樣化的學生活動的新課程模式,但是只表現在公開課和課程內容較少的教學中;其次,學生主體課堂是建立學習共同體,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收集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回答問題。如,有的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教學,但是每一個小組的導學問題基本上都能夠在課本上找到,或者有的教師雖然給學生布置了有層次的導學問題,但是每一個問題都事先進行詳細分析,又或者在公開課上教師會事先告訴小組中一個優秀學生答案等等;再次,學生小組互動產生的新疑問被無情地否定。語文知識是多角度理解和分析的,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在理解視角上也各不相同,教師通常只采用與教學輔導書相一致的角度,而沒有給予其他觀點肯定。
2、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缺乏靈活性。高中語文課堂的學習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各不相同,課堂的思想也就存在多樣化和差異性,這種差異性與教師的教學設計不一定一致,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中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但是很多教師只是單純地按照預先的計劃進行,忽視學生的思維進展,使得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出現問題。另一方面,在導學問題和鞏固問題的設計上靈活性不夠。新課程提倡,課堂教學開展前要有學生的自學,通過預習為新內容的開展提供支撐。通過對導學案的分析發展,大多數的導學案大多數是對教材內容的提問,大多數學生并不需要理解內容便能夠找到答案,還有一部分學生直接從輔助學習用書上抄寫答案。在鞏固練習上,基本上所有的作業都是紙質作業,而且無論是題目類型還是題目內容都呈現出單調性。導學問題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是為突破新內容的重難點服務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課程內容通過對文本內容的基本了解都能突破,教師要根據不同內容的需求進行靈活設置。在鞏固知識上也是,在設計上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促進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高中語文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
1、導學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多樣性。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不斷的引導學生,引導的一個重要表現方式是導學問題。但是,導學問題設置要凸顯多樣性和靈活性,高中語文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從形式和內容上進行突破,真正為教學服務。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分析,認為,學習的難點主要包括:(1)林黛玉進賈府時的情感;(2)文章的語言體會;(3)不同人物的性格。要突破這些難點,首先,學生要通過樹狀結構表示紅樓夢中的人物關系;其次,需要了解林黛玉進賈府的背景,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林黛玉近賈府之前的文章,收集作者和作品的簡介;三是,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閱讀文本,并分析你所扮演角色的個性。這節課的導學問題包括讀書、角色朗讀、情境展示、結構圖等形式,在結合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參與中進行學習。
2、教學情境的設計突出生活性。語文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文本是生活經驗和社會現實的一種感悟,文本閱讀是對作者感受的一種體驗。每一個文本是理解都是基于理解者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的,因此,在教學中也需要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拿來主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你的生活中出現了外國的一些什么東西,學生逐漸由日常生活向家電、通訊,由個人向國家轉變,然后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將這些案例進行語言引導,這些拿來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改變,那么我們是應該繼續拿來外國的東西嗎?學生展開討論,并結合生活經驗分成兩派,有的說拿來主義不好,拿來的東西阻礙民族創新,有的說拿來的東西好,增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這樣的爭議下開始今天的學習,學生對拿來主義的理解更加透徹。
【關鍵詞】人性化理念;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策略
一、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 一 ) 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在作文教學中,很多高中 語文教師一直沿用固定的教學模式,講解寫作技巧、寫作方 法,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未能充分發散學生的思 維,使得學生的思維模式固定、寫作興趣不高 [1] 。另外,很 多高中語文教師一味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安排寫作任務, 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布置寫作任務,使得 學生缺乏寫作的熱情;而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寫 作,缺乏自主性和創新性。 ( 二 ) 學生缺乏寫作的熱情。作文分數在語文考試分數 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很多高中 語文教師比較重視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由于學業負 擔較重、學習壓力較大,許多高中生往往通過做題的形式, 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沒有真正掌握寫作方法、了解寫作技 巧,從而導致自身的寫作質量不高 [2] 。另外,在學習過程中, 很多學生不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沒有適當進行閱讀活動, 缺乏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導致寫作形式固定、寫作內容枯 燥。
二、人性化理念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
( 一 ) 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高中語文老師需要詳 細了解學生的語文水平、學習情況以及心理特點,根據學生 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作文教學模式,合理開展作文教學活 動,引導學生樹立人性化的寫作觀,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 。同時,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加強作文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 之間的聯系,合理安排寫作任務,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生活、 社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生活、社會的感悟,以增強 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 片段練習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只有先學會 寫句子、寫段落、寫片段,才能寫出好的作文。故此,在高 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片段練習,給學生 更多的寫作練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寫出內容具體、條理比 較清楚的一段話到幾段話。在片段寫作練習中,教師要將一 些寫作技巧、方法告知學生,教會學生如何運用,進而使學 生的作文水平提升 [4] 。 ( 二 ) 積極創新作文教學模式。在作文教學中,高中語 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或者播放相關的圖片和視 頻,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討論一下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要求學生結合圖片或者視頻的主題,自擬作文題目,自選寫 作格式,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寫作水 平。同時,在評講作文時,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采用互評或者 小組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共同選出比較優秀的作文,讓學生 學習和借鑒其他同學的寫作思路、寫作模式,以拓寬學生的 寫作思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要想提高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育工作 者,就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走出模式化、板塊化的誤區, 要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以學生為中心,要 適當走出課堂,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2] 。如作文 《春天》,在寫這篇作文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 的想象,結合自己對春天的理解去進行寫作,而不是給出諸 多限制條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 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 三 ) 適當延伸作文教學。在寫作過程中,一味運用辭 藻、句式等進行修飾內容,沒有滲透自己的思想感情,會導 致作文內容枯燥、乏味,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 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觀察生活、體驗 生活,要求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激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 [4] 。另外,在教學中,高中語 文教師應該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 和興趣愛好,適當閱讀一些優秀書籍,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 識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
三、總結
總而言之,人性化教學理念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 高作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合理滲透人性化理 念,不斷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 慣,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思 . 人性化理念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 [J]. 文理導 航 ( 上旬 ),2013,(06):6.
[2] 高紅艷 . 探究人性化理念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 [J]. 語數外學習 ( 高中語文教學 ),2014,(02):9.
[3] 宋春萍 . 對人性化理念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相 關思考 [J]. 作文成功之路 ( 上 ),2015,(05):14.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大部分高中學生閱讀的興趣不濃,閱讀能力較差,閱讀水平參差不齊。為此,加強對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的研究也就有著重要意義。盡管我國在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在實際的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主要研究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有效策略,探討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的方法,為我國在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語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關鍵,然而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總體而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語文閱讀教學觀念落后,方法陳舊。目前我國高中語文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上比較死板,毫無創新性,課堂缺少生機和活力。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上往往采用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第二,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例如,有些學生習慣性地用手指、筆和尺子等學習工具進行閱讀,這些不良閱讀習慣影響著學生的語文閱讀效率。第三,貧乏的語文閱讀背景。高中語文閱讀是建立在語文閱讀背景知識基礎上的,語文老師在對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對于語文閱讀背景知識的介紹,導致學生語文閱讀出現問題。
二、高中語文有效性閱讀教學策略探析
(一)轉變高中語文教師觀念,形成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我國高中語文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比較死板,毫無創新性,課堂缺少生機和活力,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學校應該加強對高中語文老師的培訓與教導,轉變教師的觀念,構建新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很多學生在閱讀方式方法方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強化對學生閱讀方式方法方面的培訓,幫助保護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良好的閱讀思維方式,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二)建立健全語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
現在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采用滿堂灌的形式,一般情況下老師在講臺上進行課文講解,學生在講臺下記錄課文筆記,這種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枯燥無味、毫無生機。學校應該建立健全語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加強對語文老師閱讀教學的評價,提高老師語文閱讀教學的責任心。同時,鼓勵學生、老師以及學校領導對語文老師的檢查力度,保證老師在多人的監督下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老師語文閱讀教學的力度和質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閱讀教學聯系現實生活,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任何科目的教學都是以服務于實踐和生活為目的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是如此。高中語文老師在對語文閱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努力使語文閱讀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做到語文閱讀理論學習服務于生活與實踐,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真正地了解語文閱讀學習的真正意義。另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還要充分地運用現代技術,采取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聲音、畫面和文字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提高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激情。多媒體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要恰當、合理,合理的運用好多媒體,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提高語文閱讀學習效率。
三、總結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教師要盡可能鼓勵學生進行獨立閱讀。老師在充當領導者的同時,也是引導者和交流者,對學生進行閱讀內容方面的指導,讓學生在積極、開放的平臺中提高閱讀能力。對閱讀教學環節合理的設計,包括文本內容的解析和閱讀結果的預設等,這是有效的閱讀教學的必然過程。我國在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嚴重影響著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為此,高中語文教研人員應該深入研究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創新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的策略,為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語文;教學
一、高中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必然性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很強,高中語文課程更是強調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基于這一目標,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不適應語文教學發展的要求,也與社會發展相脫節。按新課程語文教學理念,語文課程重在實踐,要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要求。但傳統的教法: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學習少了主動性和自主性,學習學得被動,對語文學習缺乏創新精神。現在新的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自己學、主動學,老師主要是“導”,以體現高中語文課程的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培養高中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實現素質教育,而語文n程的革新與現代化,必須要求相應的教學工具、教學途徑也現代化、科學化,信息技術作為最廣泛最先進的科技,它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必選無疑的。因為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學生能更好地學語文,用語文,使語文教學與日常生活更貼近,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如語文口語訓練,高中語文課本的每一單元都設有口語練習。就拿演講訓練來說吧,聽名人的演講,用傳統的工具,學生只能聽到演講者的聲音,是種遠聽而不可近視的感覺,不能引發學生較濃厚的興趣。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就不同了,學生除了聽到演講者的聲音外,還能看到演講者的動作、神態和表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受到感染,從而激發內心對演講的興趣和欲望,達到主動訓練的目的。所以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學的整合是勢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整合的內容和意義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工具和學科相融,就如傳統的“粉筆+黑板”,作為傳授知識的工具。
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用得最廣的是多媒體和互聯網的運用,因為它們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及獨有的系統功能。教學中與語文整合,可使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打破傳統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如學習《神奇的極光》一課,對什么是極光,極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顯得有點枯燥無味,印象也不能深刻。這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和網絡播放極光的影像,讓學生直接觀看極光的形、色及極光發生的過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探討極光發生的原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課文。而網絡的運用,可拓寬思維空間,學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這就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及審美能力。
在高中教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經典傳世之作,如《蘭亭集序》、《項脊軒志》、《騰王閣序》、《阿房宮賦》、唐詩、宋詞、元曲、《荷塘月色》、《再別康橋》、《世界最美的墳墓》、《斷臂的維納斯》等等,對這些古今中外的詩詞文賦,要進行咀嚼鑒賞,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圍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傳統的教學,只能在局部應用音樂來渲染,利用圖像來顯示,運用文字來詮釋,卻不容易把它們有機地結合,且費時費勁,收效甚微,而用網絡的超時空性,下載適合的聲音和圖像,利用多媒體鏈接,會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圍中更能體味文本的內涵和美,這是一種愜意的、賞心悅目的教學境界,一種教學藝術化和教學科學化完美結合的體驗。在這種境界中,學生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怎么會不提高呢?學習語文的興趣怎么會不大增呢?
這點在講唐詩宋詞時就很明顯,唐詩宋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但畢竟是年代久遠的東西,學生較難深刻地領會詩詞的意境美和把握詩人的寫作風格,如果以信息技術作工具就不同了。如講教杜甫詩歌時,我就利用了多媒體和網絡,因為現代語文教學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重視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所以在講課前做了個關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課件,通過音樂和畫面讓學生像看電視一樣從感觀上的聽、看來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當時的社會背景,再通過畫面想像: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的詩人,他的創作風格會是如何呢?在回答問題前,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有關杜甫的資料,引導學生自動、自主地學習,之后,經過討論,整理資料,然后對照作品,通過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領會杜甫詩歌的思想風格。這樣由感性到理性,一方面使學生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并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對杜甫這一詩人和他的作品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搜集材料,分析資料的實踐能力,也實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和老師在教學中“導”的地位。
當然,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的整合還不完善,不成熟。但相信,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的整合,更能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整合DD實踐和體會》禹飚.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抓住課堂教學時機緊扣教材內容提出有效的問題,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好讀書不求甚解”已經不適合教育的發展,教師應激發學生學會質疑提問,學生應積極思考探索,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夠不斷提高。高中語文提問語言的有效性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出發:第一,教師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并做好巧妙提問的設計,提出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想象,發揮學生的形象思維,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例如,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這首詞的寫作意圖出發,即作者對赤壁之戰的回顧、對周瑜的感慨、抒發作者的某種情緒等,學生在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不僅擴大了知識面,還強化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更激起了學生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第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特點,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情境中思考問題,學生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學生與作者的思想共鳴就很容易達到了。例如,在學習《邊城》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富有山水風光的邊城小鎮,激發學生在生動的多媒體情境中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問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課堂評價語言的有效性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評價語言的有效性,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欣賞自己的長處,從而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學習動機,學習效果也就能夠不斷提高了。高中階段的學生都具備了一定的自我認知能力,對于人和事物有一個評判的標準,但他們的個性和價值觀還需要不斷地完善,這時他們對教師的評價非常在意,甚至將教師的評價作為了衡量自己的一個重要標準。這個時候,高中語文教師要是能夠運用有創意、真實、高明的評價,學生不僅能夠正確認識自己,還能夠增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提高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因而是有利于語文學習的。那么,高中語文教師如何對學生做出高明有效的評價呢?第一,教師要善于探究對于學生的評價,關注學生需要和關心的方面,對每一個學生做出針對性的評價。第二,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注意情感性和真實性,要確保誠懇真實,不能夠夸大其詞,也不能無中生有,因此要做到真實、具體、有感情。例如,當學生朗讀完課文之后,教師不僅可以從學生抽象的朗讀效果出發,即真是“太好了”“太美了”“太棒了”等,還可以從學生具體的朗讀效果出發,即帶領聽者融入課文情境、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這樣的評價不僅真實而且有感情,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定會大增。第三,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要堅持發展性的原則,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能力的發展,不能夠為了評價而評價,更不能在評價中顯示出挖苦其他同學的意味,因此是需要注意的。
三、課堂結束語言的有效性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教育,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75-01
在教育、教學領域,用最高效的手段幫助學生完成認知過程,實現教學目標是每個教學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而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表現力和交互性正在該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多媒體產生的"感覺相乘"效應人類對于信息的感知和接收主要由五個感覺器官完成,即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其中視覺和聽覺占了接收信息總量的94%,很顯然,視覺和聽覺的相互影響對人類記憶駐留效果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當今成為信息領域大熱點的多媒體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多種媒體的結合和利用。由于多媒體技術利用多種媒體形式同時刺激人體的各感覺器官,尤其是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從而大大增強了對信息的理解和利用能力。多媒體教學應用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或說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我國尚處于某種初級階段,在這其中有兩種主要的應用:課堂演示應用和個人自學練習應用。課堂演示應用的特點在于整個教學過程由授課教師控制,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傳授的知識。這種應用的設計著重于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表現力強化和支持。
現在,多媒體教學已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語文教學中。處于新課改形勢下的語文教師,既要注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又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作為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的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就顯而易見了。接下來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就多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
信息技術走進語文教學是歷史的必然,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很強,高中語文課程更是強調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基于這一目標,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不適應語文教學發展的要求,也與社會發展相脫節。按新課程語文教學理念,語文課程重在實踐,要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要求。但傳統的教法: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學習少了主動性和自主性,,學生學得被動,對語文學習缺乏創新精神。現在新的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自己學、主動學,老師主要是"導",以體現高中語文課程的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培養高中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實現素質教育,而語文課程的革新與現代化,必須要求相應的教學工具、教學途徑也現代化。
因此,針對這些現象,利用正確的多媒體技術應用途徑改變這些現象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以下筆者對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應用進一步提出有效的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增強理解力
語文是一門非常豐富的課程,其容納了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以及歷史名人、名事,是我國重點教學課程之一,但是,由于語文課程的情感非常豐富,而許多情感大多都需要具備較好的理解能力才能夠完全地理解課文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前,教師可根據語文課程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通過情境教學增強對課文的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時,需要注意情境內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利用吸引力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多媒體技術發揮有效作用。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圖像、聲音等功能來創設教學情境。
2.利用多媒體技術相互協作,調動教學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放松心態,拓展思維,提高對語文課程內容的消化能力。為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應與學生多進行互動,增強溝通與交流,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學習。例如,教師在根據《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這篇文章開展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網絡課件,利用課件的形式來呈現馬克思生前的種種貢獻,但是在制作課件時,教師可將其中一部分的課件制作工作交給一小組的學生,學生小組的選擇為了公平起見根據每組輪流而來,教師將課件的制作工作交給學生后,可指引學生上網去搜查馬克思的生平資料以及種種事跡,然后再將搜查資料交給教師進行整合。
3.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出課程問題,開發學生思維
語文課程作為一項綜合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僅需要加強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還要加強學生對隱藏含義的理解,隱藏含義是在語文課文中時常出現的隱喻表達方式,對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學生來說,往往難以看懂字里行間中真正的含義,只能看懂字表面的淺層含義,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理解這些含義,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圖片功能,將語文短句進行提煉,再根據語文短句提出課程問題,讓學生能夠根據一段看似普通但實際具有隱喻的短句進行反復的研究與分析。
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的模式
1.主題研讀模式
主題研讀模式,即明確一個閱讀的主題,引導學生以這個主題為圓心,進行發散式的閱讀,并且所有的閱讀內容都是與主題有著直接或者間接聯系的閱讀模式。該閱讀模式的形式多樣,內含大量的信息源,具有較強的發散性和輻射性,可以是由教師經過仔細整理后向學生推薦;也可以是由學生根據教師所給出的信息自行從網上搜索來獲取;還可以采用選擇性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
2.課文精讀模式
精讀課文是傳統高中語文教學中一直強調和重視的內容,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時代下,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文精讀不僅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基礎閱讀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課文精讀要求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并進行深入地思考和剖析。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查找相關的資料供學生參考,讓學生對文本內容有基本的認識,同時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對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實時監測,從而及時獲取教學反饋信息。
3.作文教學模式
寫作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恰當整合,能夠使作文教學以更加豐富多彩的畫面展示出來,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實際的教學效果表明,這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模式更受中學生的歡迎,更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
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
1.多維閱讀交流,促進學生協作互補
站在建構主義理論的角度上來講,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其實是借助與其他人的交流和協作,再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有意義的建構方式而獲得的。因此,在將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整合的過程中,教師努力為學生創設出多維交流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相互交流與合作,相互取長補短,從而實現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可以就閱讀中出現的疑惑或發現的問題與教師、同學進行討論。如果是在個體閱讀的情況下,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交流,從而解決閱讀的疑點和難點;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論壇來發表自己的閱讀心得和感悟,或者借助網絡來向別人推薦自己覺得有意義以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而形成高度的資源共享。此外,教學中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也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的性格更加活潑開朗。例如,在講解《流沙河的理想》時,教師可以從網上搜索一些有關“理想”的視頻影像播放給學生看,然后引導學生閱讀這篇文章并對其進行分析。接著,教師就“理想”這個話題讓學生進行交流與探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對理想的認識也不盡相同,因此每個學生都能有感可述,有話可說。
2.變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受生理和心理發育條件的限制,高中生的認識方式主要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對于高中語文教材中的部分說明文、議論文或者文言文等比較抽象的文章的理解較困難,久而久之,學習積極性下降,學習效率降低。而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是學生學好一門課程的基礎和關鍵。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為學生今后接受更加系統的語文教學奠定基礎。例如,在講授《香菱學詩》時,因為文章是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一個節選片段,教師可以從網上搜索相關的視頻資料,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示,通過影像畫面,讓故事立體豐滿,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的文章情節以及人物的心理有更深的感受和體悟。又如,在學習美國實業家羅迦?費?因格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篇文章時,教師也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比較有趣的圖片來作為課前的引導。然后再揭示本篇文章的教學主題――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總之,信息技術的輔助能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為具體,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率。
3.指導資料檢索,培養良好信息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