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英漢語言文化差異

英漢語言文化差異精品(七篇)

時間:2024-03-26 14:59: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漢語言文化差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英漢語言文化差異

篇(1)

    全世界語言分為七大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起源于5世紀中葉,有1500多年的歷史。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有6000多年的歷史。英語的形合性和漢語的意合性。英語注重形合性。英語是字母文字,它通過大量的詞形變化(名詞單復數形式、動詞有時態、語態形式)來表達不同意義;句法結構運用邏輯語法連接詞語,更注重句子內部的邏輯關系。“主語+謂語+其他成分”的句式結構體現了英民族善于分析的邏輯思維,強調個體在整體中的不同作用。漢語注重意合性。它是字符文字,是表意的方塊字,缺乏詞形變化的條件。句法上少形式變化、以語序和虛詞為主要語法手段,不太重視句法結構的連貫性和嚴密性。這種思維方式受古代哲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影響,注重從整體上把握認知對象。

    英語的抽象思維和漢語的情感思維。英語族人喜歡追求精確,喜歡以理服人,所以傾向于借助名詞進行抽象思維,敘述呈靜態;漢族人更喜歡以情感人,而“動”是情感的精髓,所以重視以具體的動作表達個人的情感,語言上多用動詞及其短語,敘述呈動態。

    二、英漢稱謂用語的文化差異

    (一)英漢親屬稱謂的復雜程度差異漢語親屬稱謂較英語繁雜細致得多,而英語的親屬稱謂僅用幾個詞就能全部涵蓋:grandparent(爺爺,外公,奶奶,外婆),brother(哥哥,弟弟),sister(姐姐,妹妹),uncle(伯父,叔父,姨父,舅舅,姑父),還有cousin,男女都不分了。

    (二)英漢稱謂中對長輩稱呼的差異中國傳統文化“重輩分,講人倫”。對于家族長輩,晚輩不能直呼長輩姓名,這將會被視為沒有教養和禮貌。社會中稱呼:王局長、李科長、張教授、劉經理等,漢文化常用官職或職務來稱呼對方,是官本位思想的在稱謂中的體現。而西方社會崇尚“人為本,名為用”的價值觀念。除了在非常正式的場合下稱先生、女士、夫人之外,認識的人之間往往直呼其名。西方社會組織結構不以等級身份為核心,提倡人人平等。

    (三)英漢稱謂用語所體現的文化差異

    “親屬稱謂的簡化,意味著家庭關系在社會生活中不占那么重要的地位”我國社會組織的單元是家庭或家族,強大的宗族內部長幼有序、親疏有別。為了維護這種層次森嚴、內外有別的封建家族體系和封建倫理道德,復雜的稱謂就出現了。在英美等國,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占主導地位,這種家庭只有一對夫婦和他們未成年的子女,孩子長大后自立門戶。因此,家庭成員關系非常簡單,親屬不住在一起,不需分得那么清楚。這導致西方社會的稱謂語相對簡單。

    三、英漢習語(成語、俗語、諺語)的文化差異

    (一)生活環境差異

    英國是一個島國,人們的生活以航海打漁為主。英語中有許多關于水和魚的習語:all at sea(不知所措);a drop in the ocean(滄海一粟);in the same boat(與……境遇相同)等。而中國是個內陸農業國家,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中文中許多習語與農業相關:“五谷豐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拔苗助長”等等。中國人和西方人對同一詞匯的理解、聯想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形容一個人非常奢侈浪費時,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漢語是“揮金如土”。

    (二)宗教信仰及神話差異

    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很多習語來源于《圣經》、莎士比亞作品、希臘羅馬神話等。如: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出自《圣經》);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出自《圣經》);sour grapes(酸葡萄)(出自《伊索寓言》)。中國人主要信仰佛教與道教,敬奉天神。人們相信有“佛祖”在左右人世間的一切,因而產生了很多與此有關的習語,如“借花獻佛”、“不看僧面看佛面”、“靈丹妙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等。

    (三)歷史典故差異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其社會發展的如實記載,它會給習語打上深刻的烙印。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和希臘羅馬神話并反應這些歷史,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條條道路通羅馬);meet one’s waterloo(一敗涂地);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禍根);cat’s paw(受人愚弄的人)源于《伊索寓言》。漢語中的習語和成語主要來源于古代中國的經傳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比如:“說曹操曹操到”、“暗渡陳倉”、“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

    (四)風俗習慣的差異

篇(2)

【關鍵詞】語言;文化;差異

0 引言

許多人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將語言與文化隔離開來,認為只要掌握了第二語言的語法和發音規則、以及大量的詞匯,就可以很好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交流。但事實是,不同民族的歷史發展不同,文化傳統不同,思維方式也不同,這些不同突出地反映在了語言的表達上,也造就了各個民族語言表達的差異性。因此,掌握語音、詞匯和語法只是第二語言學習的一個基礎部分,并不是全部內容,隱藏在語言中的文化才是構成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二語習得與目的語國文化習得是不可分離的,語言表達差異性的產生源于民族間的文化差異,若想用流利的、地道的、正確的二語表達思想、傳遞感情,就必須深入了解和掌握目的語國的文化。

1 語言與文化

1.1 語言

語言是供人們使用的一種符號系統,它可以分為言語語言和非言語語言,言語語言是以口語和書面語為代表的語言交際活動;而非言語語言是肢體動作、面部表情、手勢、眼神等為主的非語言交際活動。本文主要探討的語言為言語語言。語言是人們進行交際和思維的工具,它是思維的載體,人們利用語言中有形的字詞句在大腦內進行無聲的“內部言語”活動――即思維活動。也就是說,沒有語言,人們就失去了思考的媒介和工具。但是,語言不僅僅是人們進行交際和思維的工具,它又是一種社會現象,具有“社會性”,同時,也是社會中文化現象的一個具體表現形式。

語言所具有的“社會性”和“文化性”說明,語言的發展并不是孤立的,它時刻會受到存在于語言之外的社會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語言系統內部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要素會與社會和文化系統中的各個要素之間產生千絲萬縷、錯綜復雜的聯系。因此,在二語學習時,只對語言內部的各個要素進行研究雖然是必要的,但卻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語言學習者應該將語言放入社會文化大環境中去進行分析和考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語言的內在特點及發展規律,有利于第二語言的掌握和學習。

1.2 文化

由于“文化”涵蓋范圍的廣泛性、涉獵內容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研究者很難給“文化”總結出一個全面、準確而精煉的概念,目前為止,關于“文化”的概念已有百余種。考慮到本文我們探討的是文化與語言之間的關系,我們采用Brislin(2000)對“文化”的定義:文化是大多數說同一種語言和居住在一起的人們所分享的價值和觀念,這些價值和觀念是世代相傳的而且為人們提供對日常行為的指導。由此概念可以看出,文化是一種價值和觀念,包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時空觀、思維模式等,這屬于文化的深層涵義,具有深層次的、內在的、隱含的特點;同時,又對人們的日常行為給予指導,這說明文化也包涵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語言方式、行為準則等,這屬于文化的表層涵義,具有表面的、物化的、外顯的特點。

文化的習得具有“無意識性”與“隱蔽性”,大多等碩嘉薹ㄗ既返廝得髯約涸謔裁詞焙頡⑹裁辭榭魷灤緯閃四持鐘镅苑絞健⑿形方式、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模式等,這些方式和觀念正是人們在成長過程中無意識習得而來的,是在特定民族文化熏陶下獲得的。人們在無意識的、隱蔽的文化習得中,將文化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因此,文化也具有“傳承性”。文化的傳承一般通過兩類手段:一是非語言符號,如繪畫、建筑、雕塑等語言以外的種種信息表達形式;二是語言符號,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它是任何文化代代相傳必不可少的媒介。由此看來,語言在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中占有關鍵地位,它們相互滲透,相互交叉,形成血肉相依、不可分割的關系。

2 中西方文化差異所映射的英漢語言表達差異

2.1 中西方色彩觀差異所映射的英漢顏色詞匯差異

每種語言中都有關于顏色的詞語,但是,文化不同,顏色詞所映射出的深層意義也大有不同。就拿結婚時新娘所穿的衣服顏色來說,中國新娘大多穿紅色的新娘禮服,而西方國家則選擇白色禮服。在中國,紅色代表著吉祥、如意和喜慶,還有驅邪的含義,中國的春節,家家戶戶會貼上紅色的春聯和窗花,掛上紅色的燈籠,給孩子的“壓歲錢”也稱為“紅包”;在本命年,人們也會穿上紅色的內衣,或腰上系上紅色的腰帶,來保平安;我們國家的國旗是紅色的五星紅旗,運動員代表我們國家比賽時,也多穿紅色的衣服,所以紅色在中國是很重要的顏色,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的國色。而紅色在西方則常與暴力或流血事件聯系在一起,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殘殺和暴力統治)、“see red”(發怒,大怒)。在西方國家,白色表示高尚、純潔和高雅的意思,如“white hands”(清白無辜)、“white hope”(被寄予厚望的人或事)、“white men”(高尚的、有教養的人)。而在中國白色則大多含有不好的含義,如某人家里有人去世了,就要穿白色的喪服,我們也把“喪事”稱為“白事”;在我國的京劇表演藝術中,唱白臉的人一般都稱為奸臣。

與西方國家的顏色詞相比,中國的顏色詞由于受到悠久的中國歷史文化的影響,更具有神秘色彩和豐富的象征含義。例如“黃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認為是尊貴的顏色,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封建社會,它代表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是皇室專用色彩,皇帝穿的衣服被稱為“黃袍”,天子頒發的詔書或告示被稱為“黃榜”;同時,對于迷信的人來說,“黃色”也代表了天堂或陰間的神靈,出門辦事要看“老黃歷”,選“黃道吉日”。

2.2 中西方差異所映射的英漢習語差異

隋唐五代時期,中國式佛教文化開始興盛,并全面影響著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今天的中國文化是消化佛教文化的結果,佛教早已融入中國文化的大傳統。佛教強調“輪回轉世”,是指個別的自我在老死之后,你今生的某些規定性---包括你的言行及其影響力,并沒有隨之灰飛煙滅,它們會反過來影響來世自我的形成,也就是說,今生或以前的言行造下的業對來世或將來是有影響的。因此在中國的習語中會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之說。

而對于西方文化來說,基督教是最為重要的宗教之一,西方人信仰上帝和天堂,他們認為世間的萬物都是由上帝創造的,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人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上帝的監督,每日都會進行禱告,周末還要到教堂禮拜。若有人犯了錯,就會到教堂向上帝懺悔,找牧師或神父坦白自己的過錯才會安心,并希望自己死后能進入天堂。因此,在西方習語中有很多關于上帝(god)、天堂(heaven)的習語,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 In the Seventh Heaven(極樂世界)、Move Heaven and Earth(竭盡全力、不遺余力)等。

2.3 中西方地理環境差異所映射的英漢習語差異

中國地處亞洲中東部,東臨茫茫滄海,西北部為無垠沙漠和隔壁,西南部聳立著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和全球最為高峻的青藏高原,大海、沙漠和高原為我國提供了一種天然的隔絕屏障和相對獨立的、連續的文化發展環境。我國內陸腹地遼闊,以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的黃河、長江流域為中心,形成了具有幾千年歷史的農耕文明。農耕式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漢語獨特的語言特點,充分體現了“靠天吃飯”的傳統生活習俗,例如“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夏天不幔五谷不結”等習語表達了我國勞動人民日常農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而發源于地中海海域的西方文化則屬于開放性的海洋地理環境,他們土地貧瘠,靠漁業和海洋業為生,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與海洋緊密聯系,因此,英語中的許多習語都與海洋、漁業和航海有關。例如a drop in the ocean(滄海一粟,九牛一毛)、all at sea(茫然不知、瞠目結舌)、miss the boat(錯過機會、錯失良機)、big fish(大亨),這些習語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西方國家獨特的海洋文化,其生存條件和地理環境也在其語言及習語中留下了深深地印記。

3 結語

不同民族所使用的語言都是在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沉淀中約定俗成的,是一種永久性的、漸變的文化現象,它能夠代表本民族文化的特色,也能使本民族的文化更加生動有趣、樸實親切。因此,語言研究也是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通過文化習得才能使語言習得更加完整和深入。

【參考文獻】

[1]李磊偉,李文英.文化與語言習得[J].外國語,1988(4).

[2]李霖芳.中西方習俗文化對比[D].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3]林紀誠,俞青海.語言與文化綜述[J].教學研究,1989(3).

篇(3)

【關鍵詞】英漢文化差異 語言差異 思維差異 英語教學

哪諶萆峽矗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不同的文化氛圍自然會呈現不同的文化形態,而這種文化差異反映到語言層面上則表現為語言差異。從形式上看,思維則是制約語言的重要因素,思維差異是導致語言文化差異的重要根源,許多學者把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層次,并且強調語言和文化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文化差異,而心理文化的最大阻力則是思維方式的差異。因此語言則包含著特定的文化形態與特有的思維模式。只在根源上對英漢語言差異進行對比分析和研究,認識到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影響,我們才可以認識不同語言的各個層面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從而能夠有意識地注意不同語言各自的表現方法,有利于英漢交互中避免語法運用失當,防止表意曲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一、從根源看英漢語言差異

1.形合與意合。漢語講究模糊思維,句中和句間邏輯關系松散,而英語句中的各語法成分通常要靠連接詞或邏輯連接詞等來連接,形式嚴謹,邏輯關系清晰。因此,漢語是意合思維,是一種意境語言,多用意合法,它以神馭形,結構松弛,傾向于少用甚至不用形式手段,即句子結構不是借助形態和形式詞,而是靠詞語與句子本身意義上的連貫與邏輯順序而實現的連接;而英語則是形合思維,即句子結構主要靠語言本身的語法手段。顯然,漢語主要以邏輯為紐帶,英語主要以詞匯為紐帶,英漢互譯時必須有不同程度的側重。

2.人稱與物稱。漢語講究主體思維,英語講究客體思維。中國人有較強的主體參與意識,在語言上句子多以人作為整句的主語,而英語國家的人更重理性分析,通常以事物為主體進行分析和描寫,在語言上常選擇無生命的事物為主體,在句子結構上多倒裝句和被動句。因此,漢語句子在描述事物和闡述事理的過程中,習慣使用人稱表達法,而英語則常用物稱表達法,讓事物以客觀的口氣呈現出來,使敘述顯得客觀公正,語氣委婉間接,避免主觀臆斷。

3.整體與解析。漢語是螺旋式思維,注重歸納概括,語篇中往往以間接反復的方式推進情節發展,一般先提背景、原因或條件,最后再得出結論表明自己的觀點;英語則是直線式思維,注重邏輯分析,一般先提出結論或結果,表明自己的觀點,再分述實例或原因來支持結論。漢語中作者往往不直接論證段落主題,而是在采取“迂回戰術”,以多種間接的角度來說明主題,強調鋪、呈、轉、合,只要語義相關,篇章就會自然而然流動,體現了整體式思維;而英語段落則遵循一般到具體,整體到個體的原則,信息呈線性鋪呈展開,形式結構嚴謹,整個段落形成一個層級系統,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具有內在連貫性,體現解析式思維。

4.具象與抽象。漢語重動態表達,英語重靜態表達。漢語句子由于動詞沒有形態變化,受到限制少,傾向于多用動詞,且動詞動態感強、動勢強,更活躍,契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用具體思維模式表現抽象概念的偏好;而英語中名詞的使用頻率大大高于動詞,常用名詞來表達原來屬于動詞或形容詞表達的概念,如用抽象名詞來表達動作、行為、變化、狀態、品質、情感等概念,敘述往往呈靜態,表述嚴謹,更能體現出哲理性和科學性。

二、從差異看高校英語教學

1.碎片化學習法VS 任務式教學法。傳統高校教學模式多采用“熱身練習、復習前一節課的內容、導入新課程、講解新知識、鞏固所學新知識、布置任務”的方式,以教師為中心,一遍遍講解說明,講單詞、短語、語法,從不給學生提供思考和吸收的空間,學生忙于低頭記筆記,收集零散的無法形成體系的知識點。反而犧牲了參與聽說譯訓練的時間,課堂氛圍枯燥;而任務式教學法則以“可理解輸出”假說為基礎,該假說認為,語言產出性運用有助于學習著檢驗目的語的語句結構和詞語的使用,能促進語言運用的自動化,有效達到語言習得的目的,既調動已學知識又迫使學生為表達思想而尋找還沒有徹底掌握的表達式、句子結構等,真正做到使學生“在用中學”。顯然后一種教學法才真正理解了在語言教學中內化語言差異的重要性,何種表達方式才是最地道的,何種行文結構才是最適用的,何種譯文才是最出彩的,這些問題只有在運用中才會被真切地感知到,方能切實增強學生的語感,使英語教學行之有效。

2.中國式英語VS 跨文化思考。學生在英語翻譯或寫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大都是因為英漢思維模式不同所造成的,他們在句子、段落的翻譯過程中往往忽視該差異,每個單詞、詞組都對應翻譯,以譯語思維去造句,難免會譯出歐化漢語或中式英語;為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側重對英漢思維差異的系統講解,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用英漢思維差異來指導學生的外語學習,英語是拼音文字,漢語是表意文字,因此英語學習過程中尤其需要額外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訓練思維,不斷促使學生進行跨文化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形成新的思維模式。

三、結語

考慮到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本身存在的結構上的明顯差異,加之漢語的強思維模式對英語思維模式形成的阻礙,大學英語教學應遵循客觀的學習規律,通過有效的思維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方法,增強預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對英語思維和文化學習的自我探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教學效率。

篇(4)

關鍵詞:英漢習語;文化差異;翻譯;方法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8-0070-01

一、英漢習語中的文化差異

(一)生存環境的差異

習語的產生無不與人們生存的環境、勞動和生活密切相關。在漢語文化中,“東風”即是“春天的風”,而英國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英國是一個島國,所以英語中有許多關于船和水的習語, 如all at sea(不知所措)。由于自然環境和地理上的差異, 中國人和西方人對同一詞匯的理解、聯想也有所不同。例如, 在形容一個人奢侈浪費時, 英語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 而漢語是“揮金如土”。

(二)傳統習俗的差異

在英漢習語中所反映的風俗習慣差異是多方面的。“龍”在漢語中通常表示吉祥,例如,“龍鳳呈祥”、“龍馬精神”等,而dragon在英語中常為貶義, 指兇悍的人。在漢語飲食習俗上常見 “小蔥拌豆腐”,而英語如bread and cheese(便飯,粗茶淡飯),這些習語反映了兩個民族飲食習俗上的差異。

(三)的差異

是一種意識形態和精神風俗,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現實生活中,與有關的習語也大量地出現在英漢語言中。在西方許多國家,人們信奉基督教,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獄去)這樣的詛咒。而在中國也有如“借花獻佛”、“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習語。

(四)歷史典故的差異

英國和中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有大量英漢習語源于歷史典故,這些習語結構簡單,意義深遠,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如中國有“東施效顰”、 “四面楚歌”、“名落孫山”、 “葉公好龍”等等。而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和希臘羅馬神話,如meet one’s waterloo(一敗涂地)、arrow of Cupid (丘比特之箭)等。

二、英漢習語翻譯方法

(一)直譯法

直譯法能準確有效地表達原文的文化內涵,縮小了兩種語言之間的差距,并在意義上不會引起混亂和誤解,如as fat as pig可以翻譯成“跟豬一樣肥”。as gentle as a lamb為“跟羊一樣溫順”。當原習語的隱含意義很明顯或很容易推斷時,讀者可以通過字面領悟它的含義,則直譯字面意義,例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譯成“條條大道通羅馬”,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二)意譯法

當英漢之間存在著相異之處時,當直譯有困難或勉強譯出而讀者無法理解時, 在目標語中也找不到與之對應的習語時,一般應采用意譯法,如:逼上梁山(be forced to do something),打開天窗說亮話(frankly speaking)。再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譯為A word once let go cannot be recalled.比譯為One word lets slip and four horses will fail to catch it.要好。

(三)注釋法

有些英漢習語源于歷史典故,如果直譯, 使讀者很難理解,如果意譯,則不能保持原文的特色,體現不出原文的風格和韻味。這時,可采用注釋法,給譯文增加適當地解釋性的詞,使譯文形象生動。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譯為Siam Zhao's ill intent is known to all―the villain's design is obvious; 黃鼠狼給雞拜年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 to the hen―not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采用增詞加注法,有利于讀者了解原文所蘊涵的文化意義。

(四)套用法

有的習語在英漢語言中的內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雙方都具有相同的修辭色彩、意義和形象比喻,對于此類習語可采用套用法。在翻譯時, 要改變其形式以保留其靈魂,以便再現原文的語言效果。運用套譯法有許多精典的例句:?Walls have ears隔墻有耳,To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澆油等。

三、結束語

翻譯是不同民族溝通思想、交流文化的行為, 翻譯與文化背景有著血肉聯系。在翻譯英語習語時,不但要求譯者有扎實的語言功底,還應增強文化意識,采用適當的翻譯方式,盡力消除跨文化交際中因文化差異而導致的交際障礙和誤解,才能保證翻譯的質量,正確傳達英漢文化的真正內涵,達到促進英漢文化交流的目的。

篇(5)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英漢對比;動物隱喻

【abstract】culture and language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there are plentiful cases of using animal images as a way of metaphor, which also reflec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a certain language. the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ose cases in general from an eco-translat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in the end presenting certai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cases to reach the balance in translation.

【key words】eco-translatology;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metaphor

1、動物隱喻現象概述

隱喻作為比喻修辭的一種,是“把某一個事物說成另外一種不同的事物,暗示其間之相似之處”,并且需要具備本體和喻體這兩種性質不同卻又有共同之處的成分(秦秀白,2002)。george lakoff與johnson mark在1980年出版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確立了隱喻在認知語言學中的地位,明確了認知角度下來研究隱喻的這一嶄新途徑。

語言中的隱喻現象與其背后的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人們可以利用隱喻來表達自身情感,另一方面,不同的文化因素決定了語言中不同隱喻意象的使用。例如在漢語中,“龍的傳人”、“亞洲四小龍”、“望子成龍”等諸多隱喻表達中,“龍”(dragon)這一意象具有吉祥的涵義,卻在西方國家的神話傳說中成為邪惡、兇殘的象征,通常只能作為“devil”(惡魔)的代名詞。

動物的意象被廣泛應用于成語,諺語等人類語言之中,用以達到比喻的效果。因此,動物隱喻就成為了隱喻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漢語中的“守株待兔”、 “對牛彈琴”,英語中的“lucky dog”、“eager beaver”、“every dog has its day”等都是典型的運用隱喻手段借用動物意象,并賦予其一定文化的聯想意義來達到借物喻人、借物諷人等目的的。

2、動物隱喻現象背后的英漢文化差異

隱喻本身是一種修辭手段,但更大程度上是某一文化和思維方式的反應(lakoff & johnson,1980)。因此,對于隱喻現象的研究就需要涉及相應的文化因素,考慮相應的文化差異。

英漢兩種語言所體現出的文化異同表現在多個方面,可粗略地歸類為等額對應、差額對應和文化空缺(秦洪武、王克非,2010)。例如英漢兩種語言中都存在用“鸚鵡”(parrot)這一意象來指代模仿他人的人,那么在這一情況下就是等額對應。但是,像在漢語中,有成語“對牛彈琴”,“牛”的意象被用來暗指“不懂道理的人”或“外行人”,而英語中則用“swine”(豬)這一意象來表達類似含義。或者像上述“龍”這個相同概念在不同文化中涵義不同,這樣的情況即為差額對應。除此之外還有文化空缺的現象,雖然這一點在動物隱喻中并不多見,但也會有存在的情況,例如漢語中的十二個“屬相”的概念以及中國古代傳說中“年”這一怪獸的概念在英語中是完全無法找到對應的意象。

因此,考慮到這些隱喻現象背后所承載的文化的差異對于翻譯的過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歧義,還能夠使得譯文被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3、生態翻譯學視角下英漢動物隱喻的翻譯

3.1 生態翻譯學概述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的關系能夠體現在翻譯當中,使得翻譯不僅僅是語言之間的轉換,更是其內在文化的一種傳遞。因此譯者應該有發現兩種語言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的意識,考慮到這些文化因素,進而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使翻譯流暢,易于接受。

生態翻譯學是翻譯研究的新模式,同樣是體現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的一個研究角度,它涉及到了“生態學”和“翻譯學”的研究范疇,因此是“一項具有跨學科性質的交叉研究”(胡庚申,2008)。生態翻譯學可以理解為“一種生態學途徑的翻譯研究,抑或生態學視角的翻譯研究”,即將翻譯看作是一個“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胡庚

申,2010)。整個的翻譯過程也就成為了一個包含生態環境、語言、文化、人類等諸多因素在內的有機整體。

3.2 生態翻譯視角下英漢動物隱喻的翻譯

3.2.1翻譯標準的制定

從生態文化這一角度去理解翻譯中的文化差異有著兩個方面的內在涵義。其一是由于每個語言群體所生活的生態環境的差異,導致了其文化認知的差異,反映在語言中即是這些文化意象的差異。其二是認識到特定語言中體現的文化差異和翻譯的生態平衡之間的關系,即文化差異的覺察對翻譯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翻譯平衡作為解決文化上的矛盾的標準的重要性。

因此,生態視角下的翻譯標準,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者的主動性,即譯者的選擇,而且從根本上來說,譯者的選擇受到生態環境中包括文化在內的客觀因素的制約。也只有遵循這些客觀因素,才能真正達到最終譯文的平衡。  翻譯標準的制定要考慮到不同語言的文化差異,具體到英漢語言中的動物隱喻現象來說就是,一方面由于生態環境的差異,導致了對不同動物隱喻現象的認知差異,另一方面,在翻譯中要認識到這些差異與最終所達到的翻譯的生態平衡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的運用生態翻譯學來為動物隱喻詞語在英漢語言的轉化中提供翻譯標準,同時依照這些標準來選擇適當的翻譯策略。

首先,生態環境的差異導致了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下的群體對于不同的動物的隱喻現象在認知上存在差異。例如,英國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是一個多面環海的國家,因此當地居民以捕魚和航海為生的歷史傳統比較悠久,而反映在語言中,這一自然條件就導致了許多有關海中生物的詞語或隱喻現象在英語中較多出現,如用“big fish”(大魚)的動物意象來指代要人、巨頭,用“as close as an oyster”(牡蠣)來指代“守口如瓶”的涵義(王天真,2011),中文中的“大魚”和“牡蠣”的動物意象均沒有類似的隱喻意義。而相對于英國來說,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耕國家,人們耕田、飼養家禽、畜牧,因此在中文中會使用類似“牛”的意象來指代辛勤工作的人,有“老黃牛”、“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說法(王天真,2011)。

(下轉第209頁)

(上接第207頁)

另外在認識到這些差異的基礎上,在翻譯的過程中要理解這些差異與最終所達到的翻譯的生態平衡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將生態平衡作動物隱喻詞語在英漢語言的轉化中的翻譯標準,最終依照這些標準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

3.2.2 翻譯策略的選擇

要檢驗一個譯本是否達到生態平衡,一方面要看其是否符合原語的文化背景,是否準確傳達了原語的意義跟內涵,另一方面要看譯本是否能為目的語文化的讀者所理解和接受。根據生態翻譯學的“翻譯生態環境”、“譯者適應”(胡庚申,2008)等觀點,無論是以原語文化背景還是以目的語文化背景為標準,翻譯都應符合生態環境的平衡,其實現取決于譯者的選擇,即考慮到譯者的主體性。

在文化等額對應的情況下上述兩方面是可以同時實現的,例如中國的俗語“樹倒猢猻散”中,“樹”用以比喻具有核心勢力或地位的關鍵人物,而“猢猻”用以比喻依附于關鍵人物上的其他人,在此俗語的英譯中,楊憲益等譯者均將“猢猻”譯為在概念上對等的“monkey”,可以被原語和譯入語雙方文化所接受。

但在差額對應以及文化空缺的情況下,兩個方面難以兼得,即需考慮采取偏向原語文化的歸化策略還是偏向目的語文化的異化策略。但無論選擇哪一種策略,翻譯的生態平衡這一標準不能打破。例如在英漢文化中,“dragon”(龍)的概念就存在差額對應的情況。在漢語的文化背景之下,“龍”的意象被賦予了幸運、權力、地位、神圣等涵義,反映在在語言中就會有“望子成龍”、“鯉魚跳龍門”等隱喻現象。而在英語的文化背景之下,“dragon”與惡魔的地位是等同的,撒旦在圣經中也被成為“great dragon”。在這一差額對應的情況下,在翻譯含有“龍”的隱喻現象時就要照顧到雙方的文化差異。例如,在翻譯“亞洲四小龍”(four dragons of asia)時,需要將“龍”的意象轉化為“虎”(tiger),譯為“four tigers of asia”(高清凌,2010)才能更好地為目標語讀者所接受。

總之,原語和目的語的文化環境都可以成為影響譯本接受程度的因素,并且成為檢驗一個譯本是否達到生態平衡的標準。由于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的對應或不對應的情況,譯者就需要在翻譯的

過程中自主地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使得譯本無論是以原語文化背景還是以目的語文化背景為標準,都能夠達到翻譯的生態平衡。

4、結語

將翻譯置于生態視角下進行研究,無疑是在當代社會對生態文明重視的背景之下產生的理論形態。其意義在于借鑒生態平衡的概念于隱喻現象的翻譯實踐中,為之提供一定的翻譯標準,而這一標準并非硬性規定性標準,其目的在于考慮不同情況下的翻譯生態系統的影響,使得譯文不僅符合原語的文化背景,同時被目的語文化所接受,從而更好地解決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問題,最終達到平衡。

【參考文獻】

[1]cao xueqin. 1999.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 by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gao qingling. 2010. a study of animal culture impl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verseas english 3: 360-362.

[3]lakoff, g and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胡庚申.生態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6):11-15.

[5]胡庚申.生態翻譯學:產生的背景與發展的基礎[j].外語研究,2010(4):62-67.

[6]呂叔湘.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7]秦秀白.英語語體和文體要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8]秦洪武,王克非.英漢比較與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篇(6)

論文摘 要: 在英漢語言中,以花草樹木等為喻體借物言志是常見的語言現象。本文就英漢植物詞語中所蘊含的不同喻義進行探討,分析中西方植物詞匯的文化差異。

英漢語言中有很多以花草樹木等為喻體借物言志的現象。不同民族借助不同的植物來寄托各自的情感,同一植物在不同民族的詞匯中可能產生不同的聯想意義。

漢語和英語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分屬于不同語系,雖然有些詞匯字面意思相似,但在各自文化中有著不同的內涵。如“柳樹”和“willow”(柳樹)字面意思相同,英漢語言中都有“悲傷”的意思,但它們的文化內涵卻不同。“柳樹”在漢語中象征由離別引起的悲傷,例如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詩經·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兮,雨雪霏霏”,抒發的正是這種離別思念之情。而英語中的“willow”隱含“死亡”的意思,“wear the willow”指“服喪、戴孝”或“悼念死去的愛人”,在漢語中沒有這種涵義。另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中寫道:“待到重陽日,還來就”;陶淵明贊美它為“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故人稱為“霜杰”;古代神話傳說中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而在西方國家中,代表哀傷,只有在葬禮上才送。因此,西方人們對賦予了完全不同于漢語的意義。

同一植物詞語,在漢語中有豐富的聯想意義,而在英語里卻缺乏相應的聯想。例如人們常說的“歲寒三友”(松、竹、梅)和“花中四君子”(蘭、梅、竹、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花傲雪獨立,不畏嚴寒,一身傲骨。凌霜自行,不趨炎附勢,品行高潔。蘭花生于深山之中,空谷幽香,形容清高雅潔、不入俗流的君子。竹子修長挺拔,中空有節,寧折不彎,形容清高淡泊、虛心正直的人。松樹四季常青,比喻志行高潔的君子;它千年不凋,也象征長壽,有“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之說。但是這些植物在西方國家中只不過是普通的植物,并沒有漢語中類似的聯想,這樣就出現了文化空缺現象。這是由于中西方國家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習俗不同,植物的種類和聯想意義也就各不相同。如中國南方很多地區竹子隨處可見,竹子修長挺拔,中空有節,使人聯想到高風亮節和謙遜好學的品質;而竹子在英國并非土生土長的植物,是舶來品,因此竹子的聯想意義并不多見。漢語中“雨后春筍”用來形容新生事物的大量涌現,英文中意思相近的表達有“spring up like mushrooms”,即由蘑菇引發的聯想意義與漢語中竹筍所產生的聯想一致。反之,英文中常見的“rose”(玫瑰)、“olive”(橄欖)等聯想意義的習語在漢語中的缺乏,也是上述原因所致。

同樣,英語中許多植物詞也有其獨特的聯想意義,而漢語中卻沒有。如“clover”(三葉草)大部分由三片葉子構成,也有些由四片或六片弧瓣組成,比較少見,英美人相信“four leaf clover”(四葉草)可以給人帶來好運。“lily”(百合花)在漢語中象征夫妻恩愛、琴瑟和鳴,而英文中“lily”表示純白,并無愛情的聯想。“paint/gild the lily ”(多此一舉),相當于漢語中的“畫蛇添足”。西方人有送花的習俗,用花來傳情達意。很多植物的聯想意義形成了系統的花語,即一種含蓄而高雅的無聲語言。如:“red tulip”(紅色郁金香)意為相信我、愛的宣言(believe me,declaration of love);“gardenia”(梔子花)表示可愛、秘密的愛(lovely,secret love);紅玫瑰(red rose)代表愛情,報春花代表“永遠相愛”,條紋康乃馨則表示“拒絕”。又如英語中,用植物詞匯如peach(桃),daisy(雛菊),rose(玫瑰)來比喻女子的年輕貌美,形容女性紅潤的臉龐,但只是用植物比喻人的某種自然屬性,并沒有任何品德、精神的評判。不同的是,中國人使用多種植物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姿態和品行,如“杏眼桃腮”、“艷若桃李”、“蒲柳之姿”、“嫻靜猶如花照水”、“蕙心蘭質”等。總的來說,英語中雖然不乏以花草樹木喻人的例子,但是遠不及漢語那么豐富,所以用不同花草樹木喻人是英漢植物詞聯想意義的重要區別。

本文介紹了中英文化中植物象征意義的一些現象。從中可以看出,由于文化差異、風俗習慣、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英漢語言中植物詞匯的聯想意義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應加強對英漢植物詞匯聯想意義異同的研究,做好中外文化傳播交流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德鑫.中外語言文化漫議[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1996.

篇(7)

關鍵詞:英漢語言;紅色;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831(2013)11-0161-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43

1 . 問題的提出

人們在生活中離不開顏色詞的使用。穿衣講究顏色搭配,飲食講究色香味俱全,住房裝修關注冷暖色調,外出旅行看五顏六色的自然景觀,衣食住行始終需要顏色參與。無論是英語還是漢語,語言交流中顏色詞的運用豐富多樣。常用的表達顏色的詞匯集中在赤、橙、黃、綠、青、藍、紫,但是同一顏色在中西方民族文化中理解意義不盡相同。如在傳統中國文化婚禮習俗中新娘以穿“紅色”為吉祥色,而在西方的婚禮中新娘以穿“白色”為認同色。中國傳統葬禮中祭奠者穿“白色”,禁忌“紅色”。而在西方,葬禮中穿“黑色”。由此可見語言交流中顏色的正確使用或許直接影響交流效果。本文以跨文化視角探討顏色詞“紅色”在英漢交流中的差異。

2 . Red與紅的應用

英漢顏色詞紅色(red)往往與慶祝活動或喜慶日子有關,英語的“paint the town red”有“狂歡作樂”之意;“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意為“鋪展紅地毯,隆重地歡迎某人”。

英漢語言中均有用紅色表達尷尬情形,如,英語中“Her face turned red.”,漢語中也有“臉紅”的表達方式。漢語中“面紅耳赤”用英語表達為“be red in the face”。

但是兩種語言中對其意義的理解并非完全等同。

例1 The policeman caught the thief red-handed.

警察當場抓住了那個小偷。

本例子中的“red”與漢語“紅”的意思毫不相干。

例2 2011年2月8日上午11:56 CCTV13新聞語境:柳素英(女)一邊說著“我是美國人,我屬猴”,走進一家商店,和店員對話。

柳素英:哥們兒,哪個顏色最代表中國的春節?

店員:紅顏色。

(柳素英買了紅色的)

紅色在漢語中表示吉利。此處柳素英按中國傳統節日禮節買“紅顏色”,體現出“入鄉隨俗”的文化心理。

在中國,紅色是最吉利的顏色。紅表示“紅紅火火”新年伊始,報紙上就有以“紅”字命名的醒目標題:“①國美電器元旦銷售取得2010年開門紅”“新年盛惠全線飄紅,蘇寧元旦銷售成倍增長”“②中國新年股市有望開門紅”。平常也會說,某某是個紅人,某某紅得發紫等等的贊美語。紅色在中國不是禁忌顏色,而是吉利的象征。“紅”在漢民族傳統文化中,象征著“吉祥、順利、喜慶、熱烈”等意,漢族男女結婚時,新郎新娘帶紅花,新娘蓋紅蓋頭,穿紅棉襖,洞房里點紅蠟燭,窗戶上貼紅窗花,大門口貼紅喜字、紅對聯,放紅鞭炮。在漢族的新年中貼紅對聯,掛紅燈籠等,漢族還有“紅榜、紅包、紅火、紅利、開門紅、滿堂紅”等象征好運的詞語,還有“紅人、紅星、紅娘”,“走紅”等與吉祥喜慶好運相連的詞語。

在漢語中直接用“紅”表達健康,如“紅光滿面”,“臉色紅潤”。在英語中卻不是直接用“red”而是用“rose”,如“Alice has rose cheeks.”有時用 rosy,如,“Having a good rest has brought back rosy to her cheeks.”也用pink,如“Tommy is in the pink of health.”。

鄧炎昌、劉潤清(1989:194)在研究中顯示“紅光滿面”譯成英語根本不出現英語中的顏色詞,如“你紅光滿面”譯成“You look so healthy and full of pep.”。“紅光滿面”在有的詞典中用“(one’s face) glowing with health”,這里紅光滿面是指身體健康,而避免理解為不健康的“紅光滿面”。

例3 2010年2月18日(春節假期)。A、B是姐妹。B是姐姐,B帶著自己的兒子,女兒到A家。談話中說到的兩個小孩,B的剛滿月的孫子和剛8個月的外孫女。

A:(看到兩個小孩)這兩個小孩穿的都是紅的,顏色可正,中國紅,可好看。

B:(臉上稍微有點不好意思)你看我過年也專門穿了個紅棉襖,給他(看著孫子)一樣,來了一看她(看著外孫女)也穿個紅的。

A:紅的好,過年都興穿紅的,好看。紅的吉利、吉祥。紅紅火火的。

無論年長年少,穿紅色,表示吉祥如意,投射出紅紅火火的過年氛圍。而在英語就會有不一樣的理解。英語中的“red”和漢語中“紅色”在使用中的不對等性需要我們注意。

3 . 英漢紅色詞義的不等性

多數西方人對漢語中的“紅白喜事”里的“白”字感到費解,直接省去顏色詞“紅”、“白”說weddings and funerals(喜事和喪事)。漢語的“紅”不能直譯為英語中“red”,如下表英漢翻譯中的不對等性特征。

翻譯的不對等性需要考慮文化差異以及情感色彩。如紅豆在漢語文化中是美好愛情的描述,王維在《相思》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摘,此物最相思”。“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花春柳滿畫樓”(《紅豆詞》源自《紅樓夢》),“紅豆”代表了情愛之人的相思之情。但在英語文化中紅豆則是表達貶低之意,《圣經》中記載以掃(Esau)因為一碗紅豆湯(red-bean stew)把長子的名分賣給了弟弟雅各(Jacob),紅豆在英語文化中有“愚蠢”之意。因此漢語“紅豆”用“red bean”不合適,依據漢語文化用“love pea”較為合適。

“紅娘”是《西廂記》中崔鶯鶯的侍女,促成了鶯鶯與張生的姻緣,把促成男女姻緣的人稱為“紅娘”,譯成英語為“match-maker”和漢語文化相吻合。

在漢語中經常表達吉祥、祝福的紅色在英語文化中有時卻大相徑庭,如red tape“官樣文章”,waving a red flag“做惹別人生氣的事情”。

漢語中的“紅”并不是和英語中的“red”總是對應的。如“紅眼病”或者“眼紅”是漢語中的雙關語,既可以指生理上的眼病,也可以指心理的嫉妒,用英語表達則不用“red”卻用“green”,“green eyed”,“green eyed”源自莎士比亞 《奧賽羅》“O beware, my lord, of jealousy. It is the green eyed monster which doth mock. The meat it feeds on.”(Othello 3.3)(啊,主帥,你要留心嫉妒啊,那可是一只綠眼的妖魔,它慣于耍弄爪下的獵物)。研究者以“漢英語言中‘紅色’隱喻的認知差異研究”中指出在漢語中,凡指順利、美好的事情,人們喜歡用“紅”表示,紅色是喜慶的顏色,是“正色”、“喜色”,人們希冀用紅色辟邪消災。

例4 2008年11月20日 幾個朋友在一起吃飯。

A:今年我得買個白色的鴨絨襖穿穿。

B:別賣白的,今年咱這個屬相穿白的不好,我本來也是想買個白的,聽人家說不好,我買了個紅的,你也買個紅的吧。

A:為啥白的不好?

B:我也不知道,人家說咱這個屬相今年不興穿白的。

A:那我不買白的了。買個紅的。

本例中依據民族文化心理A認為紅色好,盡管一開始想買白色,但是基于對紅白顏色的認知心理,最后買紅色不買白色,符合漢語顏色文化特征。紅色是吉利色。

中國人以紅為貴,源于古代的對日神崇拜。人們的心理認知中紅色可以消災避難,吉祥如意之意,漢語中紅色是生命的象征,是暖色,有喜慶之意,因此在漢語中無論男女的名字選擇“紅”字起名字的例子許多,如“紅偉”、“紅英”、“紅玲”、“紅葉”;而在英語中,有稱呼Mr/Miss/Mrs White、Mr/Miss/Mrs Black、Mr/ Miss/Mrs Green、Mr/Miss/Mrs Brown卻很少見到稱呼Mr/Miss/Mrs Red。這是源于英漢民族的文化認知不同所致。紅色在漢語言文化與吉祥、喜慶、熱烈、進步、榮譽、熱情、革命及正向力量相聯系。西方人常把紅色與戰爭、死亡、流血、危險建立常規關系。中國人被人說成很走紅, 表明運氣好,聽后感覺心里舒服。英語中與紅色有關的詞語多為貶義詞。紅色詞在英漢中的使用差異說明使用英語或者漢語,必須考慮英漢文化因素,由此啟發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關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教學的同時關注中西方文化內容的滲透顯得尤為重要。

4 .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在教英語中有關顏色的詞匯和內容時,教師需要有意識滲透英漢語言對顏色的理解的不對等性,只有這樣才可能使英語知識有效地融合在英語跨文化交際中。英語教師肩負跨文化教學及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任。為實現提升文化教學的效果,我們建議:

(1)提升教師的文化教學意識

英語教師引領課堂教學的方向,如果教師缺乏文化教學意識,很可能使英語課堂中文化教學成為空話,這樣會導致在使用英語中的文化失語現象。因此英語教師需要自覺學習中西方文化提升文化素養,而學校提供平臺和創造條件是英語教師提升中西方文化素養的有效途徑,如請專家講座或派教師出去學習等。

(2)英語考試增加文化考查內容

考試評價在一定程度左右著教學和學習的教學目標,因此在英語聽、說、讀、寫及綜合考試中,如在英漢中對red和紅的理解的異同出現在文化目標評價中,則會促進文化教學內容的落實和應用,以更好實現各級英語課程標準的文化教學目標。

(3)舉辦豐富的英漢文化活動

除在英語教師文化教學意識以及考試評價中落實文化評價目標外,平時班級內、班級間、校內以及學校之間舉辦多樣化的文化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綜合目標的提升,減少在英漢交際中由于文化失語產生的尷尬情景,同時為跨文化有效溝通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1986.

董艷玲.英漢語言中顏色詞的不對應[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8(增刊):115-118.

高芳.論顏色詞匯的文化內涵[J].河南大學學報,2006(6):169-172.

韓婧.英漢翻譯中紅色的情感色彩差異[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38-39.

劉全花.現代漢語禮貌語言研究[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а在线最新版在线| 在线播放亚洲第一字幕|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av片麻豆|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性色av一二三天美传媒|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流畅| 国产三级片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中文字幕农村电影|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久久不卡 | 一本大道色婷婷在线| 欧美性猛交xxxx|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看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翘臀少妇被扒开屁股日出水爆乳| 强行无套内谢大学生初次|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女高潮喷水了| 欧美老少配孩交|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50岁老熟女高潮喷水|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久久天堂av综合合色蜜桃网|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 噜噜噜噜私人影院| 人妻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2019好看的中文字幕免费| av无码免费岛国动作片片段欣赏网| 婷婷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