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財務在一個公司的重要性
時間:2024-03-23 09:07: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在一個公司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投資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
(一)認識到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在本文研究過程中,通過對一些投資公司的調查研究發現,投資公司在對財務風險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方面,已經有了很大提升。能夠認識到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發揮的作用和意義,并且在制度設計和人才配置方面,加大了對財務風險管理的投入。
(二)注意規避財務風險,并能夠及時提出預警
投資公司在財務指標設計上,都比較注意財務預警指標。尤其是對一些大型的投資項目,其?務風險管理是非常重視的,對財務風險節點的各個部分,都有著比較明確的檢查程序,通過這種風險預警指標設計以及日常對風險節點的檢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公司的財務風險。
二、存在的不足問題
(一)對市場分析和投資預測缺乏有效的系統工具
投資公司的無論是項目投資還是股權類、財務類投資,在準確分析市場和通過系統工具分析判斷投資標的的價值方面,一直在不斷探索。不過這些問題幾乎是所有投資公司的薄弱環節,在經濟不發生系統風險的情況下,一般問題不大。不過有時投資公司在投資過程中,救護由于對項目的洞察能力不足,而導致投資失敗,從而導致較大的財務風險。
(二)監督約束機制不夠健全
投資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一般是以財務部門為主開展的,但是相關人員崗位的設置,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這就導致可能會會出現一些因為涉及到風險管理當事人的項目,在盡職調查中做的不夠細致合規,從而為后期埋下風險隱患。監督約束機制不夠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導致投資公司出現風險。
(三)財務風險管理的文化沒有真正形成
從一些投資公司的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實際做法來看,在日常工作中雖然也在不斷倡導財務風險管理文化,但是,畢竟投資公司是追去企業投資收益的。在某些風險較大,而利潤比較誘人的項目面前,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就會顯得比較被動,可能會將風險管理讓位于對利潤的追求。這種沒沒有真正內化與投資公司血液的風險管理文化,也是投資公司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投資公司提升財務風險管理質量策略措施
財務風險是投資公司在資金管理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和做好的一項基礎工作。雖然面臨新的問題,但是只要認真分析風險源泉,合理選擇規避措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資公司的財務風險。
(一)加強企業風險文化建設
對投資公司來說,投資利潤也許能夠決定公司發展的水平高低,而風險則是決定公司存續的關鍵因素。這就需要投資公司要不斷加強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文化建設,讓這種風險管理文化,真正融入到每一位員工的內心深處,讓員工在日常各類工作中,首先要將風險考慮在前,提升公司的的整體風險意識水平,這對公司建立持久穩定的風險管理機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強前期市場分析及規劃
要將投資者進行有效歸類,按照風險承受能力、收益心理預期以及投資周期預期等項目進行分門別類。將可用于投資的運作項目按照收益高低、風險高低、周期長短以及其他要求進行歸類。為投資者尋找適合他們的投資項目,在確保投資風險降到最低的基礎之上盡可能多的為其獲取投資收益。建立投資者風險信息披露制度,盡量做到事無巨細的向投資者進行各種風險的科普及預防手段宣講。
(三)加強員工學習力度
組織學習的主要內容不僅要包括財務風險管控的知識及技能學習,同時也要加強市場投資方面的知識學習。加強財務風險管控知識學習能夠確保企業員工更為及時的預測風險、感應風險與抵御風險,幫助企業及投資者避開最大財務風險。加強市場投資方面的學習能夠讓投資呈現出更為多元化的發展,能夠更為靈活的進行投資活動,能夠通過靈活多樣的投資行為分散投資風險。
(四)加強監督機制建設
投資公司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風險監督機制,在處理公司日常財務管理業務時,需要不同人員進行崗位分離,利用不同職責的獨立性,使其之間相互制約和監督。通過人員崗位的分離與獨立設計,保障任何財務管理項目,資金流向,是按照嚴格的公司程序進行,個人無論是誰,不能影響正常的財務風險管理程序進行。
重要性原則是財務的一個限制性因素或修正性慣例,貫穿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的整個過程,合并財務報告作為報告會計信息的一種形式,會要受到它的約束。
會計上,重要性是一個應用很廣的概念。如果“根據周圍的環境,會計信息的遺漏或錯報很可能會改變或依賴這一信息的理性使用者的判斷”,那么這一事項或信息將是重要的。重要性原則就象一道門檻對應予揭示的信息施加了一種限制,這種限制約束著根據會計假設和會計目標邏輯引伸出的各種會計原則的應用,卻不應是決定原則,只是要求對基本原則有所修改。也就是說,重要性原則是一個修正性慣例。
在具體實務中,會計師在作有關重要性的判斷時,應注意如下因素的影響:(1)項目的性質。要判斷的項目越重要,就越應引起會計師的高度重視(應充分的反映)。如有違約危險時的會計變更、改變流動和非流動資產分類的資產分類錯誤、異常業務的金額等都是具有重要性的項目,因為它們足以影響信息使用者的決策。(2)項目的精確度要求。不同項目的估計有不同的精確度要求。如與訴訟風險或其他或有負債相比,通常能更準確地估計可收回的應收帳款的金額。所以,前者認為無所謂的偏差,對后者卻具有重要性。(3)以往的經驗。在一個企業,以往會計師對項目判斷的經驗,若比較適當,可作為今后判斷同一項目是否重要的依據。(4)有關法規對財務會計的要求。在會計準則沒有提供統一的重要性判斷標準時,應注意有關法規(特別是公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準則等)、經典判例的影響,以免涉訟。(5)企業的經營規模。企業的經營規模不同,項目的重要性程度也可能不一樣。如大企業視而不見的一筆壞帳或損失,可能威脅小企業的生存。所以,大企業認為不重要的常規項目對小企業可能非常重要。
合并財務報告的報告主體和目標,就是重要性原則的產物。合并財務報告的報告主體-集團,是由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一個實質性整體,在嚴格的意義上,集團并不是一種實際存在的實體,只有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不足以反映那種因控制關系而聯系在一起的所有企業的整體財務實力和經營能力時;若不創新一個報告主體來反映信息使用者要求的會計信息,其提供的會計信息將存在重大遺漏,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正確決策,這樣,集團這一新的報告主體,就衍生出來了。
合并財務報告的目標,則無論母公司理論、實體理論還是控制者服務論都閃耀著重要性原則的光輝。首先,母公司理論認為,在集團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母公司的股東是最重要的,合并財務報告應為其服務,并把這一重要使用者的要求充分體現在合并財務報告各構成部分和主要項目的揭示中。顯然,母公司理論是按重要性原則來建立的,并且考慮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任何報表都不能滿足所有使用者的一切要求,只能滿足其主要利益主體的主要需要;普通股股東是企業的主要利益主體,集團與控制者分別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企業組織和最重要的股東;只要滿足了控制者對會計信息的主要要求,其他利益主體對會計信息的基本要求也會得到大體上的滿足;其次,實體理論則認為,在集團的會計信息使用者中,所有股東的需要是同等重要的。普通股股東無論他是集團內各成員企業的哪一個企業的股東,都是集團這一體的股東,是企業的主要利益主體,只要滿足了他們對會計信息的主要要求,其他利益主體對會計信息的基本要求也會得到大體上的滿足。實體理論是母公司理論的一種衍化;再次,控制者服務論認為,在財務決策權、經營決策權的行使效果方面,子公司的少數股東與債權人并無質的差別,卻與母公司股東即控制者有質的不同,因此,按重要性原則,集團的會計信息的最重要的使用者是控制者,財務報表主要是為控制者服務的。
在編制合并財務報告的前提中,同樣也有重要性原則的運用。在編制合并財務報告時,統一會計政策和會計期間是其中的兩項基本前提條件。然而,統一會計政策和統一會計期間,不是絕對的,不要求消除任何差異,而只是要求合并范圍內的各公司在重要會計政策上的基本一致,一般認為有關資產和收入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原則、和程序,是特別重要的,必須統一。會計期間的統一,實際上要求合并范圍內的各公司使用的會計期間相差不大,一般可以相差三個月,而決定這種“相差不大”的依據是,這種相差不會使會計信息使用者產生錯誤的決定。
在合并財務報告的范圍中,只有50%以上有表決權的股份為某投資者所擁有的子公司的報表才被納入合并財務報告的范圍,那么,當投資者沒能擁有被投資者50%以上有表決權的股份,但對被投資公司的重要財務決策和經營決策又確有決定權的話,這時,根據重要性原則,就有了關于決定合并財務報告范圍的質量標準的規定:一是通過與其他投資者的協議,掌握一半以上的表決權;二是根據章程或協議,有權統馭企業財務和經營方針的;三是有權任免董事會和類似權力機構的多數成員的;四是在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的會議上有權投多數票的。不言而喻,當某一投資者擁有50%以上的有表決權的股份時,該投資的財務決策與經營決策的決定權都掌握在這一投資者的手中,從而,這樣的投資者與擁有絕對控股權的投資者一樣,是非常重要的,被投資者也因此變得重要起來,也應納入合并財務報告的范圍。
在編制合并財務報告的抵銷程序中,并不是所有的內部交易事項在財務報表上的反映都應予以抵銷,在確定是否應予以抵銷時,有如下因素應予以注意:一是這一事項的性質是否是重要的;二是這一事項是否經常發生,金額較大;三是抵銷起來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對這三個問題,若回答“是”,則為重要,應予以抵銷;否則就不應抵銷。顯然,這是對重要性原則的忠實體現。比如,在現行實務中,對母公司的固定資產銷售給子公司作為存貨的事項,由于不經常發生,或因此產生的內部損益較小,而不予抵銷;再比如,對“對于公司股權投資”我國沒有要求按完全權益法核算,從而,相應的抵銷分錄也就有所區別,這主要是因為完全權益法的應用太復雜,無論應用完全權益法還是不完全權益法,在經過必要的調整、抵銷程序后,合并的結果是一致的,即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我國的會計實務從簡了。再比如在抵銷內部債券利息和內部損益對折舊的影響時,我們都假定所有的內部債券利息都是經營期間的利息,從而在抵銷時使用“財務費用”項目,同樣,也可假定內部損益對折舊的影響是通過“管理費用”起作用的。
四、控股權取得日的報表合并問題
控股權取得日,是指權益性資本投資者擁有被投資者50%以上有表決權的股份之時,或者雖然不擁有被投資者50%以上有表決權的股份但擁有對被投資者的重要經營決策和財務決策的決定權的時日。
1、控股權取得日的確定
一般認為,股權取得日,不可能在協議簽訂前,更不可能在股東大會批準實施之前。應該是被并購企業對凈資產和經營活動的控制權實質上轉讓給購買企業的時日。這里的“實質上轉讓”的含義包括:(1)控股企業開始行使對被合并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的決定權;(2)控股企業承擔被合并企業的相關風險和享有獲取被合并企業利益的權力。在一項控股合并計劃方案得到批準實施之前,被購并企業的原股東依然承擔一切與資產有關的風險和享受一切與資產有關的權利,此日,被并購企業的控制權沒有轉移。
我們知道,并購協議,只是雙方的一種意向和計劃,類似于商品購銷合同,并不一定總會全部執行,在未發生之前,并不是會計上要予以反映的事項,因此,購并協議日也不能成為購買日。
董事會通過收購方案日,也不能視為購買日。因為我國《公司法》第38條和第46條規定,董事會有權擬訂公司合并、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方案,決定與批準權在股東大會。
股東大會批準實施,才表明協議具有效力,此日,與資產有關的權力和義務,才發生轉移,因此在現行法規框架之內,股東大會的批準日才應視為購買日。至于公告日只是協議生效后對外公告的時間,由于時滯原因而產生,在此之前,購并業務,實質上已經發生。
從會計技術角度考慮,資產評估基準日和審計基準日,一般定在離制定協議最近的會計決算日,所以多數公司上半年簽訂購并協議的,評估基準日和審計基準日一般定為1月1日。下半年簽訂重組協議的,一般定于6月30日。不過,也有不少公司定于其中的某個月末,這可能會給有關合并業務的會計核算帶來某些不便。
此外,交割日只是對合并協議的具體履行日,在此之前與資產有關的風險和權利實際上已經轉移。企業變更注冊登記日,只是履行國家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的一種法律手續而已,并沒有實質上的會計學意義。
2、計價基礎:帳面價值還是公允價值
在西方,對控制者而言,計價基礎的選擇與取得控股權的方式有密切關系。
若控制者是以購買方式取得控股權的,則應按取得的控股權所支付的現金,或放棄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或取得的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來確定控制者取得的“對于公司股權投資”的入帳價值,這就是收買法,或稱購受法(Purchase Method)。購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認為收買控股權與母公司從外部購入固定資產等實際交易沒有什么兩樣,是一項公平交易,理應按公允價值記錄其價值。
如果控制者不以購買方式而是主要靠發行自己的股票來交換對方幾乎100%的有表決權的股份的話(這是權益集合方式),則控股方應按取得的控股權所代表的股東權益的帳面價值,來作為控制者取得的“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的入帳價值,這就是權益集合法,或稱聯營法(Pooling of Interest Method)。支持聯營法的主要依據是,用交換普通股的方式來獲取控股權的實質是,現有股東權益在集團這一新會計主體的聯合和連續,而不是真正意義的取得資產或籌集資本,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購買行為,當然也就不會形成新的計價基礎。若被購并者在股權轉讓日有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的話,那將在控制者記錄“對子公司股權投資”時,被“巧妙”地按投資比例歸宿于投資者的帳簿中和報表上。
因此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在1970年了第16號意見書《企業合并》規定,聯營法,必須在同時滿足12項條件的情況下,才可使用,以防止控制者利用股權交換,達到操縱會計利潤的目的。從世界范圍看,控股權取得日,投資者用來記錄“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的方法是購買法,其計價基礎是公允價值。
對購并者而言,如何揭示被并購著的凈資產的價值,學術界和實務界的看法,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意見認為,股東的交換并不影響被購并者的獨立法人地位,依照現行會計原則應采取持續經營的假設,其帳面記錄和對外公布的財務報表仍應以其擁有的資產、負債的帳面價值為依據。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引起這樣兩種會計存在:(1)投資者應在帳面上確認“長期股權投資差額”,并要系統地分攤它;(2)在合并財務報表上將出現“合并價差”或稱“合并商譽”項目。另一類意見是,在控股合并方式下,持續經營假設對被并購企業不再適用,需采用新的計價基礎,被購并企業應當將資產評估結果調帳。經過調帳后,被并購企業的個別報表就有了與新的控股股東共同的計價基礎-公允價值。這種做法在國外被稱為“下推會計”。在美國,通常情況下,被購并企業的凈資產在其個別報表中的計價不受新股東在取得股權時所花費的代價的影響。但在有些情況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允許被購并子公司的資產和負債在其個別報表中按公允價值反映,新的控股股東所花的代價與所取得的股東權益的帳面價值的差額應確認為商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當一家公司的股權幾乎全部為另一公司所擁有(通常97%或以上),且在股權轉讓時沒有大量發行在外的債券或優先股,該子公司向證券交易委員會報送的財務報表必須是按被控股時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計價基礎。換而言之,在控股合并發生后,被購并者的凈資產應從此即按公允價值計價,而不是原有的帳面價值。
上,我們支持從控股日起改變被購并者的凈資產的計價基礎的做法。這是因為:第一,控股合并意味著被控股公司的資產的用途與結構、債務的償還承諾、管理人員的經管責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在上就意味著被控制者的原有繼續經營假設應終止,應啟用新的繼續經營假設,運用新的計價基礎,是有理論依據的。第二,我國上市公司在上市時資產價值的確定受到當時諸多條件的和限制,如,上市公司在國有股折股時存在不實資產,高估經營能力,或低估資產進行縮股等。這些問題對正確評價上市公司的管理者階層的經營業績存在重大障礙,發生控股合并,進而調整其帳面價值,是企業價值回歸的一個良好契機。
在此,按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
(1)迄今為止,并沒有法規要求在股權轉讓時對上市公司進行資產評估;國有股權“所有者缺位”嚴重的情況;我國的資產評估機構尚缺乏中介機構應有的獨立性,無法承擔評估風險責任,難以客觀公正服務;上市公司在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過程中,就受到行業分割、地區利益的影響;要保證股權轉讓價格真實、公允,是非常困難的。此外,資產評估的選擇也是影響公允價值確定的重要因素。在現行實務中,對重組資產大多采用重置成本法評估,并不恰當,而收益現值法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2)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沒有統一的操作程序,在加上明顯的政府“包辦”,重組的隨意性使得大宗股權轉讓頻繁,若每次轉讓股權時都調帳,公司財務數據的頻繁變動,將無人知其底細,容易動搖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心。
(3)缺乏系統的、具體的處理股權轉讓的會計規范。
必須指出,這并不意味著筆者對按公允價值計量控股權取得日“對子公司股權投資”觀點的放棄,而是從另一方面說明我們在“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的核算日,應努力的某些方面。
在股權轉讓中,若按公允價值計量子公司的凈資產,那么,對可辨認凈資產的增值和確認的合并商譽,應借記“商譽”,貸記“資本公積”科目。
五、編制控股權取得日后的合并報表:中美比較
1、核算“對子公司股權投資”:不完全權益法與完全權益法
簡單地說,權益法就是要使“長期股權投資”帳戶的余額始終是各該日投資者在被投資者中的權益的綜合表現。如果在控股權取得日,按公允價值計量、記錄與報告被投資者的凈資產的話,那么,在任何時點上將存在如下關系:
投資比例=長期股權投資余額÷被投資者所有者權益的余額 (1)
如果在控股權取得日,按帳面價值計量、記錄與報告被投資者的凈資產,并且確認投資者的“股權投資差額”的話,那么,在任何時點上將存在如下關系:
投資比例=長期股權投資(扣除股權投資差額的余額)余額÷被投資者所有者權益的余額
(2)
上述關系的存在,應歸功于,在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只要被投資者的所有者權益一發生變動就應按投資比例,確認、記錄與報告投資者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同方向的增或減。人們之所以如此設計,一方面是為充分體現股份的精髓-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另一方面,也是為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提供一定資料基礎。因為子公司的期末所有者權益,應歸宿于這樣兩個層次:母公司和少數股東,前者表現在“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的余額上,是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的份額;后者是少數股東應享有的份額,簡稱為少數股東權益,或少數股權。
但是,怎樣計量子公司的股東權益的變化的母公司份額,以及母公司的“對于公司股權投資”帳上將怎樣反映等,我國的做法,與西方(比如說美國)的做法,就有所區別了,前者采用不完全權益法,后者采用完全權益法,它們的共同點是:(1)按成本核算對子公司的原始投資;(2)按投資比例,確定子公司由于接受外界捐贈、發生資產評估增值和外幣資本折算差額等因素而引起的“資本公積”增加的份額,借記“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科目,貸記“資本公積”科目;(3)每年末,按投資比例分享(分擔)子公司的凈利潤(凈損失),借記(貸記)“對子公司扇ㄍ蹲省?,贷紶卡借紶咯“投走m找妗保?4)當子公司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時,應按應分享的份額,借記”應收股利“或”銀行存款“,貸記”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為了正確核算”對子公司股權投資“,控股權獲得日以前的子公司的凈利潤,應作為子公司的”期初未分配利潤“處理,而不能作為本年凈利潤來對待。實際上,不完全權益法的任務,就到此為止。
對完全權益法而言,必須在不完全權益法的基礎上,再確認如下兩因素對“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的影響:(1)集團內未實現損益和推定損益(將在以下的“順銷與逆銷”中闡述);(2)合并商譽的攤銷。正如前述,合并商譽隱含在“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中,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抵銷分錄之前,必須確認并攤銷合并商譽,這幾乎是一種慣例,“原始”投資形成的合并商譽,在攤銷合并商譽時,將分解為三個部分:“年初未分配利潤”、“管理費用”(“商譽攤銷費”)和“商譽”,前兩者分別為以前年度攤銷的合并商譽的累積額和本年攤銷的合并商譽,最后一個就是至本期末還未攤銷的合并商譽。在運用完全權益法,調整合并商譽攤銷對“對子公司股權投資”的影響時,母公司的正式會計分錄是:
借:商譽攤銷費 ×××
貸:對子公司股權投資 ×××
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其相應的調整分錄(一種示意分錄)是:
借:年初未分配利潤 ×××
商譽 ×××
貸:對子公司股權投資 ×××
2、順銷與逆銷
順銷(Downstream sale),又叫下銷,是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銷售,包括銷售存貨與銷售固定資產,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從集團的權力結構看,子公司位于母公司的下級。反過來,子公司對母公司的銷售就是逆銷,又叫上銷。在我國合并財務報告業務中,對集團內的購銷售業務,不區分順銷還是逆銷的。
區分順銷還是逆銷,只有在存在未實現內部損益,且長期股權投資按完全權益法核算時,才有實際上的會計學意義。無論是順銷還是逆銷,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的抵銷分錄的使命依然未變,即,必須抵銷內部損益在個別報表上的所有痕跡。
3、面值理論與理論
當一家公司發行債券時,其價格會受當時市場利率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只有在債券初次發行時,才能夠在發行者的帳面上予以反映,發行以后市場利率的變化會使得該債券帳面價值和市場價值不一致:若市場利率上升,發行公司應有利得,按照公認的會計準則,發行公司不能在帳上確認這一利得。同樣,市場利率下跌使債券發行公司遭受損失,帳上也不予確認。集團內部的其他企業(母公司或子公司)可以購買債券發行公司的債券,是推定贖回(Constructively retired)。
推定贖回是針對集團而言的,由于母、子公司的債券投資和應付債券是“相應相反”項目,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應予以抵銷。在推定贖回過程中,購買者的購買成本與該債券發行者記錄的相應帳面價值的差額,就是推定贖回損益。對如何處理債券推定損益,在西方學術界和實務界都存在著一些不同意見。
一、基于現金流量的財務風險識別
財務風險的發生會引起企業財務一系列因素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會不同程度地反映到有關財務指標上來。傳統的財務指標,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它的局限性在于必須處理許多模糊及不確定事項,由此可能導致會計盈余操作。而現金流量建立在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更為準確、可靠地反映企業財務信息。因此,識別企業的財務風險,應該從現金流量角度出發?;诂F金流量的財務風險識別體系(見表1)主要體現在企業現金流量結構、償債能力、收益質量、發展能力、財務彈性等方面?,F金流量結構比率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是否正常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流入、流出及內部結構三個部分。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利用經濟資源償還債務本金和利息的能力,主要取決于獲取現金的能力。企業的收益與現金流量的匹配程度決定了該企業的收益質量,企業的收益質量影響企業的價值。企業的發展能力,是企業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斷擴大積累而形成的發展潛能。通過現金流量分析對企業發展能力進行評判,可以使投資者預測未來企業現金流量狀況,了解公司未來經營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財務彈性是指企業適應經濟環境變化和利用投資機會的能力,也叫財務適應能力。
二、基于現金流量的財務風險評價實證分析
(一)樣本選取 在研究中,將是否被實施特別處理作為陷入財務危機的標志。選取深市、滬市2009至2011年度部分首次被實施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簡稱ST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并按1:1的比例選擇同行業公司作為配對樣本。選取的2009至2011年度首次被ST的公司共21家,總樣本為42家(見表2)。一般認為財務預警系統對上市公司出現財務危機前2年的判別能力較強,所以研究選擇財務危機發生前2年的數據進行研究。實證分析采用表中的指標體系,分別設10個財務指標為X1、X2、X3……X10。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利用降維的思想,通過研究眾多變量之間的內部依賴關系,探求觀測數據中的基本結構,并用少數幾個抽象的變量來表示其基本的數據結構,是一種通過顯示變量測評潛在變量,通過具體指標測評抽象因子的統計分析方法。在計算42家上市公司的10個指標后,利用統計軟件SPSS19.0對數據進行分析,過程如表3所示:
(1)KM0檢驗值為抽樣適度測定值,一般情況下,KM0統計量大于0.9時效果最佳,0.5以下不宜作因子分析。本研究中,KM0檢驗值為0.728大于O.5,說明研究符合因子分析的條件。
(2)Bartlett球形檢驗,統計量的Sig
(1)主因子Fl主要由主營業務收入現金回收比率(X6)、經營現金流入量與經營現金流出量之比(X1)、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增長率(X9)、經營凈現金比率(X3)這4項指標決定。主因子Fl大約反映了各上市公司的營運能力、獲現能力和成長能力方面的信息,可以嘗試分析各公司的Fl的得分來比較其營運能力、獲現能力和成長能力。從表5可以看出,主因子Fl對全部原始變量的方差貢獻達39.419%之多,是基于現金流量的財務風險評價的主要方面。
(2)主因子F2主要由全部現金流量比率(X10)、到期債務本息償付比率(X5)、現金利息保障倍數(X4)這3個指標決定。主因子F2與這3個原始變量X10、X5、X4的因子負荷量均為正值且都大于0.769,說明主因子F2大約反映了各上市公司的財務彈性及償債能力方面的信息。主因子F2對全部原始變量的方差貢獻為18.746%,在因子重要性排名中位于第2位。
(3)主因子F3主要由經營現金流入量與現金總流入量之比
(X2)、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比率(X8)這2個指標決定。主因子F3與這2個原始變量X2、X8的因子負荷量均為正值且都大于0.67,說明主因子F3大約反映了各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方面的信息。主因子F3對全部原始變量的方差貢獻為11.958%,在因子重要性排名中位于第3位。
(4)主因子F4主要由現金凈利潤比率(X7)決定,主因子F4與原始變量X7的因子負荷量均為正值且大于0.81,說明主因子F4大約反映了各上市公司的收益質量方面的信息。主因子F4對全部原始變量的方差貢獻為10.474%,在因子重要性排名中位于第4位。
為了簡化各主因子的結構,對因子負荷矩陣進行求逆運算,得到因子得分矩陣。如表7所示:
根據原始變量對主因子的影響,可以得到4個主因子的表達式,具體如下:
各因子權重按方差貢獻率確定,可獲得綜合因子F:
利用上式計算出各個企業財務風險評價的綜合得分。
(三)判別分析 判別分析是在已知研究對象分成若干類型(或組別)并已取得各種類型的一批已知樣品的觀測數據,在此基礎上根據某些準則建立判別式。判別分析基于對預測變量的線性組合,這些預測變量能夠充分地體現各個類別之間的差異。研究中,將ST公司賦值為1,非ST公司賦值為0。
根據表8可以看出,將3家ST公司誤判為正常公司,正確率為85.7%;將4家正常公司誤判為ST公司,正確率為81%;總體正確率為83.3%。
三、結論
通過上述因子分析和判別分析,可以從現金流量角度較為準確地識別、評價企業財務風險。同時,評價風險時也存在局限性:首先,在實證分析時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上市公司公開報表,前提是認為上市公司編制的并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表公允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但是,在現實中,粉飾財務報表的現象是存在的,模型的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其次,該體系強調了財務指標對識別、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性,忽略了非財務指標的因素,如內部控制、技術創新、生產力、雇員培訓等。因此,該模型無法體現非財務因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成瑤:《基于現金流量的企業財務風險測控研究》,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碩士學位論文。
關鍵詞:公司財務 投資者法律保護 法與財務
隨著時代的發展,法律法規的相關制度也慢慢得以完善,人們的法律意識也有所提高,并且逐漸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在這眾多的工作領域中,公司財務與投資者法律保護有著不斷接軌乃至交叉的趨勢,行業術語簡稱為“Law and Finance”。宏觀來說,這個詞包含的是法律和財務之間互利共惠的關系。從微觀意義上進行分析研究,它是一種依靠國家有關規章制度和控制下的動態變化過程,涉及的是一個具體公司單位的財務狀況和一個投資者所處于的法律保護范疇的具體行為。接下來本文將對公司財務與投資者法律保護研究的相關內容進行細致地總結和評述,包括二者聯系在一起的重要性、需要面臨的問題和投資者法律對公司財務的影響。
一、二者聯系在一起的重要性
對于公司財務而言,最重要的參考因素是一個公司本身的權益資本成本。通常情況下,法律上認可的權益資本成本指的是一個公司有可能獲利或者能夠得到利益的基本啟動金額。它的最低要求是能達到一個公司投資項目所獲利潤的下限,它主要是金融家在資本市場上通過各種手段籌集而來。而一個公司所進行的項目投資都會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這之前需要進行一定的風險評估然后再進行權益資本成本的計算和規劃。
近年來隨著各個公司項目的不斷加大,權益資本成本的計算也需要通過更多的影響因素來進行評估與計算,毫無疑問,當下公司財務部門有關人員的研究重點大都放在了權益資本成本的計算上。而一般而言,公司財務上的資金問題很少涉及法律上的約束行為,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公司財務對權益資本成本的依賴性越來越大,投資者的風險也是與日俱增,這樣一來關于投資者法律保護的話題也逐漸進入公司財務的領域。相關的法律在公司管理結構和權益資本成本的地位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早在20世紀,有關金融人士就意識到了法律對投資者保護的重要作用,而將投資者法律保護的相關政策融入到公司財務的內容中,正是對這一觀念認可的有效舉措。
二、二者需要面臨的問題
總的來說,法律是一個國家形式的明文規定,而公司財務往往是企業家個人的財政狀況,中間是投資者這個樞紐聯系在一起,關于二者需要面臨的問題有很多亟待解決,其中值得關注的主要有兩點:第一,因果關系問題。投資者法律保護對公司財務造成了影響還是反之?第二,如果公司財務的好壞與投資者法律保護有直接關系,那么法律是直接還是間接影響因素的問題值得商榷。
(一)第一個問題
據相關資料表明,觀點并不完全一致。部分觀點認為投資者法律保護作為前因才有了公司財務變化的后果。投資者法律保護愈加完善,那么對于公司財務的相關經濟內容,如股權、股利、現金持有量等都會有很大益處。但是,反對的聲音也不絕于耳,他們認為投資者法律保護的出現,是公司財務變更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的產物。例如股東與管理層出現了利益糾紛,此時投資者法律保護便應運而生,為人們解決相應的糾紛問題。
(二)第二個問題
這是一個建立在一種假設條件上的問題。首先眾多公司財務的金融問題都必須受到相關法律的約束,但是有關人士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之后提出一種觀點,投資者法律保護只是一種隨條件變化而以多樣形式出現的變量保護。也就是說法律通過一系列間接因素,如政治、文化等,進行約束。而持有相反態度的人認為,投資者法律正是通過法律的強制手段直接改變和影響著公司財務。
總之,二者之間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分析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的法律人員和金融人士,結合更多的材料,科學地進行分析與總結,才能有更具說服力的結果。
三、投資者法律對公司財務的影響
(一)投資者法律保護與公司價值
當投資者法律保護對公司財務進行保護干涉時,公司在財政上將更多利潤以非工資形式作為福利給予投資者。研究結果表明,投資者法律保護越健全,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就越更高,受其他因素影響較小。
(二)投資者法律保護與資本成本
在投資者法律保護好的國家,公司資本能穩定的存在,不至于受到金融風暴或者其他方面的威脅,公司反而能在健全的法律體系下籌措到更多的資金成本。據相關研究結果來看,法律不管是在公司財務還是后期資金保護上,其作用都無可替代。
(三)投資者法律保護與現金持有
若投資者法律保護相對較差,那么將會導致管理層的現金持有出現斷層或者流通不利的局面。這樣一來,大量現金并沒有進入到公司財務的實際投資環節中,顯然不利于公司的正常經營,公司財務也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從總體上看,法律已經成為一個公司財務上的不可分割的存在,同時財務還受到法律一定程度上的保護和約束。投資者法律先是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應用到公司財務的管理研究中,同時在一定限制范圍內,給予大量財務問題的理論解釋,這不僅有利于公司財務的清晰化整頓,也是對其管理上的一種拓展,不管是對投資者還是公司,乃至國家法律的健全,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肖松,趙峰.法律、投資者保護與權益資本成本[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5)
一、廣電行業廣告收入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廣告收入是廣電行業資金收入的主要來源,加強廣電行業廣告收入財務管理對廣電行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我國廣電行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不僅給廣電行業的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更是危害到了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越來越多的廣電公司開始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并開始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廣告收入財務管理。當前廣電公司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廣電公司管理者的財務管理意識薄弱。廣電公司管理者往往對財務風險的警惕性不高,缺少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的經驗。且部分廣電公司在廣告業務的投資決策過程或融資決策過程中,不是依靠科學的財務分析,而是依靠管理者的個人經驗,投資或融資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這些都導致廣電公司存在或多或少的資金管理問題,影響廣電公司未來的發展潛力。
(二)廣電公司財務管理制度及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廣電公司往往存在組織建設不健全的現象,這不僅使職能部門的職權得不到完全的發揮,各個職能部門也起不到相互監督的作用。廣電公司受自身規模和人才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人才。廣電公司財務人員在廣告業務中主要負責審核廣告合同和錄入廣告信息審核及鎖定,但往往存在服務意識不夠,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電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三)廣電公司廣告收入管理不善。很多廣電公司的廣告業務都是坐等顧客上門,思想觀念陳舊,財務管理不規范,有的公司直接將廣告業務外包了,直接收取廣告承包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個別廣告客戶虛開發票提供了機會,引起其他客戶的不滿,不利于廣電公司進行正常的財務管理工作。也有很多廣電公司存在廣告資金管理的問題,通常不能及時管理轉入單位的廣告資金,單位要想查詢每筆廣告資金的到賬時間,必須要通過電話咨詢等很多不必要的環節,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正常廣告業務的開展。
(四)廣電公司不能全面、客觀地掌握客戶信息。由于廣電公司運營成本低,利潤薄,所以廣電公司大多不設置專門的部門對客戶信息進行全面的了解、記錄和評價。信息管理制度的缺乏增加了商業風險,影響廣電公司自身的發展。
二、加強廣電行業財務管理的措施
(一)引進專業財務管理人員。當今社會,人才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廣電公司的發展更是離不開人才的力量,尤其是在廣告收入財務管理中,具有專業財務管理水平的人才對廣電公司的發展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廣電行業不同于其它行業,作為廣告收入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對廣告合同進行核對和系統信息進行錄入,還必須對廣告進行投放及審批、訂單排期、最終收款額等進行一個全面的核查,這都對財務管理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廣電公司必須加強對專業財務管理人才的引進,綜合考慮人才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這對廣電行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對廣告價格進行合理確定。廣告價格的管理方面主要是財務管理部、廣告編排部、廣告策劃部都要根據標準的廣告價格政策要求,設立本公司的廣告價格,然后在廣告管理系統中進行相關設置,具體包括廣告的價格、時間時段、折扣率、播出頻率及審批權限等事項,系統將會自動計算應當收取的廣告價格。作為廣電公司財務管理的人員需要派專人對廣告價格信息進行仔細核對并實時監督,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向廣告創收部分反映,并按照廣告價格政策規定或批件及時修改,將整理好的文件歸檔保存。
(三)對廣告合同加強審批管理。在完善了廣告價格管理后應當加強廣告合同審批管理,對合同審批的管理主要包括兩種:一是廣告投放合同,二是廣告投放合同。廣告合同的審批程序一般都是先由業務員填寫申請報告單,業務部門的相關人員負責審核,然后由廣告經營部門負責審批,最后由財務管理部門批示審核并蓋章。為了加強財務管理應當派專人對審批后的廣告合同和播出單進行保存,并有針對性地按照客戶類別整理廣告合同。
(四)加強廣告的刊播和稽核管理。健全廣電行業廣告收入的財務管理,應加強廣告的刊播和稽核管理,明確各部門的職能及工作流程,形成一個各司其職、相互監督的運作氛圍,最終實現一個目標――盈利。財務管理人員在廣告的刊播過程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編排廣告下單、撤改廣告單、播前付款、播后付款、實物補償及資源互換廣告、返還廣告、免費廣告及差錯廣告等。財務管理人員在廣告稽核方面應做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廣告編排人員要對客戶名稱、品牌和公司等客戶信息及廣告播放信息進行核對;二是對刊例價、廣告收取金額及廣告結算等信息進行核對,完成對整個廣告合同的鎖定工作。
(五)加強廣告投放擔保和未結款方面的管理。為了保證收回廣告收入通常需要廣告投放擔保,一般在評估了風險之后由個人或多個人對客戶進行擔保,一旦出現客戶付款異常的情況,擔保人和審批人都要嚴格地按照法律要求來幫助追回廣告播出款,如果不能追回播出款就要追究擔保人的責任。未結款也是廣告收入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廣告播出后,一些客戶進行了部分付款,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對未結的廣告款進行計算,并定期提交客戶欠款詳單,督促客戶按時結算,如果客戶不能按時結算就通過責任人進行追款,若仍不能追回就要采取法律手段。
關鍵詞:國際評級機構 母子公司 評級 關聯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內企業趨向大型化、集約化、集團化,大量的子公司應運而生,并且越來越多的集團公司及其子公司選擇以發行債券的方式進行直接融資。
目前,對于集團公司及其子公司等發債主體,我國債券市場的第三方評級機構還未公布單獨的評級準則。而從世界范圍來看,惠譽、標普和穆迪等國際評級機構在對集團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發債評級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經驗。為此,本文將對這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的母子公司評級方法進行比較,從評級的角度分析母子公司之間的關聯度及其對評價等級的影響,希望為我國的評級機構提供一定參考。
母子公司的定義
(一)從評級角度定義母子公司
三大評級機構對于母子公司的定義大致相同,認為如果一個公司對另一公司擁有絕對的所有權或者控制權,則兩個公司為母子公司。即使兩個公司的財務報表不合并,但若子公司對于母公司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兩個公司的關系也應為母子公司關系。例如,子公司的財務對于母公司并不重要,但其償付能力對于母公司十分重要(即子公司違約會給母公司帶來信譽風險);或者母公司需要依靠子公司進入外國市場。
(二)我國對母子公司的定義
在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中,有關母子公司關系的相關規定較少。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1998年的《企業集團登記管理暫行規定》第四條中規定“子公司應當是母公司對其擁有全部股權或者控股權的企業法人”,可見我國在考慮母子公司關系時比較傾向于采用母公司對子公司控股的觀點。
(三)國外對母子公司的定義
各國對于母子公司的定義雖然表述不同,但其內容實質基本一致,即母公司持有子公司半數以上的股份或母子公司之間具有從屬或隸屬關系。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立法模式:一是以美國、法國的公司法為代表,即控股是形成母子公司法律關系的唯一紐帶;二是以英國公司法為代表,即母子公司法律關系的建立除了控股外,還可以通過公司之間的控制合同來形成。
(四)母子公司的法律地位
在通常情況下,母、子公司都是通過有限責任原則成立的、在法律上相互獨立的法人實體,它們相互不承擔法律責任。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若母、子公司間無任何協議,則母、子公司獨立對各自的債務負責。
惠譽關于母子公司的評級方法
對于母子公司的主體評級,惠譽、標普和穆迪均是首先確定兩個公司間是否存在母子公司關系,若存在這種關系,則首先根據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獨立的信用狀況分別進行評級,然后通過分析二者的關聯程度,在各自獨立的評級結果基礎上進行調整,以得到母公司和子公司最終的主體級別。鑒于三大國際評級機構關于母子公司的評級流程類似,本文將對惠譽的評級流程和方法進行詳細闡述,并簡單介紹標普和穆迪相應的評級原理。
(一)對母、子公司獨立評級并進行比較
首先,對母、子公司分別進行獨立評級。此時不考慮母、子公司的相互影響,僅通過判斷母、子公司各自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包括或有負債)等因素來進行。
在對母、子公司分別進行獨立評級后,惠譽會對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級別進行比較。如果兩個公司的債務違約可能性相似,即母、子公司各自獨立的信用狀況相同,則兩者最終具有相同的主體級別;若母、子公司的級別有差異,則需要評價兩者之間的關聯程度,進而判斷是否需要在獨立級別的基礎上進行調整,以得到母、子公司各自最終的主體級別。
(二)判斷母、子公司之間的關聯程度
惠譽主要通過分析母、子公司間的法律關聯、運營關聯和戰略關聯來判斷兩者之間的關聯程度,其中法律關聯最為重要,因為即使二者之間缺乏運營與戰略關聯,法律關聯也可以單獨作為判定母、子公司間是否具有緊密關聯的依據。
1.法律關聯
惠譽主要考慮子公司為母公司提供的擔保、股息限制協議、連帶違約條款以及不同司法管轄區影響等因素。
對于擔保因素的分析,惠譽認為,如果一個實體擔保另一個實體的所有債務,則這兩個實體的最終主體評級存在緊密關聯。被擔保的債務比例越大,則母、子公司的關聯越緊密。但在某些地區,子公司為母公司提供擔保并不會被法律強制執行,因此,惠譽會考慮擔保的有效性和強制性,認為公開或非公開的支持信件、安慰函、支持協議等不構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擔保,但某些資金拆借協議可能構成擔保。
如果母、子公司間存在股票分紅或者內部貸款的限制條款,則母、子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通常也會不同。一般情況下,母公司可以通過股票分紅或內部貸款的方式從子公司獲得現金流,但母子公司之間若有股票分紅或內部貸款的限制條款,則可以限制子公司的現金流入母公司,這可能會導致子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與母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有所不同。
一般情況下,當母、子公司間存在連帶違約條款時,母、子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會相同或趨于相同。但同時惠譽認為,在某種情況下,當子公司可能觸發連帶違約時,母公司會在連帶違約發生前通過將子公司從集團剝離來阻止連帶違約的發生。因此,惠譽對連帶違約條款導致的母子公司的評級聯系將視情況而定。
若母、子公司設立在不同地區,即使母、子公司間存在擔?;蜻B帶違約條款,由于不同地區的司法條款可能存在不同,子公司的財務實力也不一定對母公司有益,即在分析擔保或連帶違約條款時需考慮當地的司法情況。在考慮子公司給母公司提供擔?;蛑С謳淼囊嫣帟r,如果對子公司所在國家或地區法律的穩定性、及時性和有效性有所擔憂,惠譽會認為該益處的作用有所限制。
2.運營關聯
由運營關聯決定的關聯性標準取決于母公司與子公司獨立信用狀況的強弱。當母公司的獨立信用狀況較弱時,管理控制和財務控制就非常重要;當母公司的獨立信用狀況較強、子公司的獨立信用狀況較弱時,管理控制和財務控制就不再那么重要,運營的融合性將會成為考量標準,這反映子公司對母公司的重要程度以及兩者的關聯程度。
管理控制是指母公司對子公司實施有效管理并影響其管理層決策,這是辨別母、子公司是否有緊密運營關聯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當子公司的資產轉移不受限制時,母公司可以利用子公司的資源,特別是子公司的現金流來清償母公司的債務。比如,母公司對子公司董事會的有效控制就可以看作較強的管理控制,因此可以判定兩者具有緊密的運營關聯。而當母公司只能決定子公司一些級別較低管理人員的配備,并且母公司與子公司具有不同的總裁、財務總監、董事等高級管理人員,兩個公司的市場職能也有所不同時,則可以判定母、子公司間不存在緊密的運營關聯。
財務控制是判定母、子公司是否有緊密運營關聯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當母、子公司的運營關聯較緊密時,兩個公司的外部融資往往都通過母公司取得,母公司相當于子公司的中央銀行,子公司不會單獨從外界融資,而且子公司的現金也會存放到母公司的賬戶下。當母、子公司的運營關聯較弱時,子公司往往有自己的資金中心,以自己的名義進行外部融資,自行管理資金而不依賴于母公司。
當母、子公司運營的融合性較強時,子公司的運營往往與母公司的核心業務不可分割。例如,母公司為油氣生產企業,而子公司為其下游的化工企業,雙方之間存在長期包銷協議且缺乏替代供應商,則說明兩者之間有很強的依賴性,運營關聯較為緊密。
3.戰略關聯
當母公司獨立的信用狀況較好時,戰略關聯是一個關鍵的考量因素。因為出于戰略上的考慮,能為子公司提供財務支持對于母公司非常重要。這里,惠譽主要分析子公司對母公司的戰略重要性以及母公司對子公司的物質支持。
戰略重要性對子公司的主體級別有直接影響。當母公司的業績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子公司的運營狀況時,就可以認為子公司對于母公司具有很高的戰略重要性,此時評級較低的子公司會被調整到與母公司具有相同的評價等級。反之,若子公司的運營和商業戰略與母公司的核心業務存在顯著區別,并且對母公司的未來發展不具有商業意義,從經濟的角度出發,母公司會傾向于出售子公司或者面對子公司倒閉而不予幫助,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就等同于根據其自身的信用狀況進行獨立評級而得出的主體級別。若兩者的關聯程度位于上述兩種情況之間,即子公司對于母公司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但還沒有達到可以讓母公司全力幫助其清償債務的地步,子公司的最終級別會在其獨立級別基礎上有所提高,但不一定會與母公司的級別一致。
母公司對其子公司的物質支持程度越高,說明兩者之間的戰略關系越強。常見的物質支持包括經常性的現金股權注入、非經常性的內部貸款以及較低價格的土地注入等方式。如果子公司是新成立的,則沒有辦法依據歷史情況進行判斷,那么可以考慮子公司從集團中剝離出來的概率有多大,以及集團管理層對于剝離該子公司的意愿。通常情況下,對于母公司為了剝離風險較高的業務而成立的子公司,往往暗示著當子公司經營狀況惡化時,母公司的支持意愿較弱,此時就可以認定母、子公司的戰略關聯較弱。
(三)關聯程度對級別的影響
通過法律、運營和戰略關聯來確定母、子公司的關聯程度后,惠譽分別按照子公司、母公司獨立主體級別較高的情況進行分析,評定最終的主體級別。
1.子公司獨立的主體級別高于母公司
(1)關聯程度緊密。母、子公司的關聯越緊密,兩者的級別越會趨于相同,這種情況下會將母子公司合并進行評級,母、子公司最終的級別均會等同于合并評級。
(2)關聯程度較弱。當母、子公司的關聯被認定為較弱時(比如無擔保關系、不存在管理控制等),子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可能高于母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具體做法是,將母公司的級別向上調整,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2個子級(類似的,母公司的級別也可能是從子公司的級別向下調整)。但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母、子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的差異是可以擴大的,比如當母公司破產而子公司可以在無破產風險的情況下持續經營時。一般來說,子公司最終的主體級別能否高于母公司最終的主體級別,往往取決于是否存在保護子公司現金流的文件或法律。
2.母公司獨立的主體級別高于子公司
(1)關聯程度緊密。母、子公司之間的關聯程度越緊密,最終給定的兩者主體級別越接近。只有當兩者的關聯特別緊密時,其級別才可能達到一致,否則子公司的級別會低于母公司的級別,但兩者的差異通常不會超過5個子級。若母、子公司之間的關聯滿足下述絕大部分條件,則最終子公司的主體級別與母公司的主體級別一致;若母、子公司的關聯只能滿足下述部分條件,則子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就會低于母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
這些條件有:一是存在定義清晰的連帶違約條款,且該條款影響到母、子公司所有主要債務和公開債務;二是子公司的運營與母公司的核心業務不可分離;三是子公司對于集團運營的未來方向具有戰略性重要意義,具備提供長期財務利益或參與母公司無法涉足市場的潛力;四是母公司給子公司提供持續現金補貼或擔保等有形財務支持;五是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水平被認為與該集團及其財務資源的規模關系密切;六是公開宣布或惠譽發現的有關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現金流支持的集團戰略。
(2)關聯程度較弱。當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聯程度較弱時,則兩者最終的主體級別只會依據各自獨立的信用狀況確定。
標普和穆迪關于母子公司的評級方法
(一)標普的評級方法
標普關于母子公司的評級也是依據母、子公司的獨立評級孰高或下面三種情況分別考慮,但在判斷母、子公司關聯程度時,認為經濟動機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1.母、子公司的獨立主體級別一致
當母、子公司的獨立主體級別一致時,母、子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也相同,即為其獨立的主體級別。
2.子公司獨立的主體級別較高
當子公司獨立的主體級別高于母公司時,子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通常不高于其母公司。因為母公司有能力和動機從子公司獲取資產或在面臨財務壓力時將債務轉移給子公司,并且無論子公司的信用狀況如何,母公司的破產也可能會導致子公司的破產。標普認為,股票分紅或內部貸款限制條款對子公司信用狀況的保護十分有限,因為這種限制不會影響母公司使子公司破產的能力,并且在母公司面臨嚴重財務壓力時,在破產前通常有極大的動機從子公司獲取財產,而法院不能強制公司遵守限制條款。
3.母公司獨立的主體級別較高
當母公司獨立的主體級別高于子公司獨立的主體級別時,子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通常比其獨立級別高,因為母公司可以在子公司面臨財務壓力時給子公司提供支持。但如果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債務進行了擔保或母、子公司之間存在連帶違約條款,則母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可能會被下調,子公司可能會被上調。例如存在連帶違約條款時,若子公司面臨財務壓力,則母公司會有較強的動機向子公司提供支持,否則子公司的違約會導致母公司違約。
(二)穆迪的評級方法
穆迪在對母、子公司進行評級時,沒有按照母、子公司獨立級別孰高的不同情況進行考慮,而是從法律關聯的角度分析母、子公司之間的相互支持,并綜合考慮母公司在子公司困難期對其提供財務支持的意愿和能力。
1.母、子公司法律關聯的判斷
法律關聯的緊密程度會影響母、子公司最終的級別,聯系越緊密,則兩者的最終級別越會趨于一致。
若擔保屬于有效、無條件、不可撤銷及具有強制性補救措施的全信用擔保,母、子公司之間的法律關聯程度就會被認定為緊密。
支持協議沒有擔保的力度強,往往只是特定的信用支持,且不同的支持協議,力度也有所不同。力度較強的支持協議會規定關于定量支持和壞賬準備的條款;較弱的支持協議通常不包含定量支持,僅有一些“保持其運營良好”、“告慰函”和“道德上的義務”等內容;最弱的支持協議為一些僅表達財務支持意愿和關于子公司戰略重要性的書面聲明。
因為支持協議沒有擔保的法律效力強,因此在通過支持協議判斷母、子公司法律關聯程度時,往往還需要考慮實力較強一方的支持意愿。
2.母、子公司不存在法律關聯時母公司對子公司級別的影響
當母、子公司不存在法律關聯時,母公司在子公司財務困難時期對其提供財務支持的意愿和能力將會影響子公司的最終級別。
意愿包括信譽和信心敏感性、戰略、運營關聯、投資回報以及財務地位。穆迪認為,在分析時需要考慮子公司業務預測的不確定性、支持行為對母公司財務的影響,以及因不支持子公司所帶來的信譽損失對母公司財務的影響。沉沒成本不需要重點考慮,比如初始投資和過去的現金支持。
能力包括母公司自身級別、母、子公司財務的相關性以及子公司在母公司投資中的相對重要性。當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經營業務高度相關時,如果子公司遇到經營困難,往往母公司的經營也會比較困難,由此降低了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支持能力。
通過分析意愿和能力這兩個因素,子公司最終的級別可能會與其獨立的級別不同,但仍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自身的獨立級別,母公司對其非法律關系的支持僅會在很小的程度上有助于其級別的提高。特別是當實力較弱的子公司屬于高風險、歷史短、并且沒有母公司擔保和法律支持時,則該子公司最終級別將會等于或者接近其獨立的級別。若子公司不是新成立的,也不屬于相對高風險的投資,則母公司將會有更多的意愿來支持子公司的發展,因為子公司的運營往往是母公司持續經營所必須的。此時,母公司有較強的財務動機來支持子公司,子公司的級別可能會有所提高,幅度一般為1或2個子級。與此同時,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支持也可能會影響母公司的最終級別。
總結
從上述對比中可以看出,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對母子公司的評級方法大致相同,均是首先判斷兩個公司是否為母子公司關系,若為母子公司關系,則進行母、子公司各自獨立的主體評級,然后根據母、子公司的關聯程度,在各自獨立的評級基礎上進行調整,以得到母、子公司最終的主體級別。
總體看,三大評級機構均認為母、子公司的關聯程度越緊密,兩者的最終主體級別越趨于一致。但是在判斷母、子公司關聯程度時,穆迪和惠譽均認為法律關聯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而標普則認為經濟動機因素最重要。在分析母、子公司的法律關聯時,惠譽認為股票分紅或者內部貸款限制條款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而標普則認為該限制條款對于評級的作用十分有限。在對母、子公司進行各自最終級別的確認時,惠譽與標普均根據母、子公司獨立級別孰高的情況分別在各自獨立級別基礎上調整而得;而穆迪主要根據母、子公司是否存在法律關聯進行考慮。當子公司獨立的主體級別高于母公司時,惠譽認為,如果兩者的關聯程度較弱,子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可能高于母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但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2個子級)。而標普認為,無論兩者的關聯是否緊密,子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通常不會高于母公司的最終主體級別。
其實我知道要想熟悉和掌握公司會計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財務核算過程是不容易的。我主要采用了'多看、多問、多學、多悟'四種的方式,基本了解了公司基本情況和財務狀況。
我于2012年8月25日至今在深圳市萬順興紙制品有限公司實習,這個公司的主營業務為:紙制品(精美禮盒、酒盒等)的生產和銷售,制品的銷售,我在這里擔任財務,該公司實行記賬,我的工作范圍是對公司所有業務進行賬務處理,和編制對內報表。初來公司,我感到有點失望,因為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加入一個大團隊學里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在一個小工廠一個人做會計,但我漸漸發現,原來環境不大,人員不多的公司,要做的事卻不少,能學到的知識也很多。
此次實習,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跟著以前的胡會計學習,了解并熟悉公司業務處理的階段,主要是'多看、多問';二、胡會計離職后,我對公司會計工作的流程還不是很了解,靠自己邊了解邊摸索邊學習,直至熟悉了公司的情況熟練的處理公司的業務,主要是'多學、多悟'。
胡會計先帶我去熟悉公司的環境,會計事務所(我們外賬是委托事務所做的)、銀行、國稅局等地方。對此,我有些不解其意,后來她才教導我,人際關系不能只局限于這小小的工廠,也要多接觸外面的人,尤其是那些經常跟自己打交道的人。'人認識多了,事就好辦多了',剛來第一天,她就給我上了一課,告訴了我團隊與人際關系的重要性。
跟著胡會計學習時,我主要是了解公司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客戶及供應商,并對發生的業務進行賬務處理等,并學著做一些簡單的會計憑證。這個公司是一個小型微利生產企業,沒有財務軟件,從編制記賬憑證到記賬、編制會計報表、結賬都是通過手工完成的。這主要依靠辦公軟件的幫助,因為我對辦公軟件的操作比較熟悉,所以使用起來也很熟練。我認真學習了該公司會計工作的流程,真正從課本中走到了現實中,細致地了解了會計工作的全部過程。
剛開始接觸賬務的時候,我的心情充滿了激動、興奮、期盼、喜悅。我相信,只要我認真學習,好好把握,做好每一件事,實習肯定會有好成績。但我發現很多東西看似簡單,其實要做好它并不容易。我一直覺得自己會計學得相當不錯,胡會計給我看過以前的帳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大顯身手。然而,當胡會計讓我根據現有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時,我就出現了一些紕漏。這時我才明白,即使是'借''貸',也不能輕易忽視。胡會計細心的幫我指出了錯誤并耐心的給我講解,并替我重新溫習了會計重點,并告誡我一些規則,以防我日后犯錯,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