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6 08:32: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工電子實習小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電子實習;實驗教學;Arduino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2-0039-04
電子實習是高等學校電類專業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高等學校電子與電工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提供重要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了解并初步掌握一般電子產品的生產制作、調試與研制開發過程,并從中學到有關新技術、新工藝方面的知識和基本技能。電子實習課程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學生在其中獲得的感性認識可以為學習電子與電工技術課程、其他相關課程,以及后續電子產品制造與創新設計工作奠定基礎。傳統的電工和電子實習課程,已經足夠重視實習中的動手能力。但高校的電子實習課程在過去的近10年中一直保持固定不變,與目前電子產品的快速更新換代脫節。目前的電子實習課程包括基礎焊接訓練、簡單的電子設備組裝訓練、完成晶體管收音機的元器件識別、篩選、測試、焊接、組裝和調試過程,這些是多數大學電子訓練課程選擇的主要實踐方法。這些訓練已經不能反應當前電子產品技術的進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達到培訓學生的動手能力的目的,但導致學生缺乏興趣,在實習中敷衍了事,因此不能引導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內容和現代電子產品的脫節將導致兩方面的問題。首先,盡管作為目前電子實習課程主體的晶體管收音機仍然是世界上存在最廣泛的電子設備,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封裝工藝的飛速發展,其所涉及的技術在工科電子類教學中所占比例正在不斷減少,這減弱了對專業課程學習的支撐。其次,為降低實驗難度,教學中使用的設備只具有單一的功能,與現有廣泛使用的、功能強大的移動設備相比難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學內容陳舊、模式固化也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怎樣使電子實習能夠激發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大學生的創造能力是現代高校電子實習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目前這些問題,很多高校通過引入各種新型設備、建設新的創新實驗室等措施提供后續的電子實習課程。這些課程為學生提供特定的創新實驗平臺,使其熟悉一些單片機和PLC系統的開發基礎和技巧。但是受限設備成本,難于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且設備不易更換。近年來,隨著開源運動的發展,開源思想從最初的軟件領域逐步拓展到電子、機械領域。在帶來各種創新的同時,也降低了相應設備的成本。本文通過引入開源硬件Arduino到現有的電子實習訓練中,作為當前教學的有效補充,同時探索現代大學生電子實習教學的改進方向。
一、Arduino簡介
Arduino是一套能用來實現傳感和控制電路的開發工具,它由一個安裝微處理器核心電路板和不同設備構成。作為一套電子開發套件,Arduino核心通過USB接口與電腦相連,采用類似Processing的語言進行應用開發,因此具有易學易用的特點。受到開源運動的影響,Massimo Banzi和David Cuartielles等人在2005年設計了最初的Arduino硬件,并將其設計資料公布于網絡上。開源促進了Arduino本身的發展,截至目前為止,Arduino已經了近13個不同的版本,其應用范圍涵蓋從無人飛機到快速成型機等各個領域。已經成為一個新興地、并且飛速發展的硬件開發平臺。使用Arduino可以方便的構建通過傳感器感知外界環境(比如溫度、壓強、濕度、顏色等等),并且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時,可以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通過控制馬達、制動器、繼電器等對環境進行干預。可以使用Arduino開發單獨電子功能模塊,也可以設計在運行時與電腦互動的應用。因此Arduino可以用于開發交互產品,例如支持外部開關、溫度傳感器、紅外傳感器等信號的讀取,控制各式各樣的LED電燈模塊、觸摸屏控制、蜂鳴器、電機和其他各種支持輸入輸出的物理設備。整個Arduino電子實驗平臺的成本可以控制在幾百元之內,可以組裝形式多樣的功能模塊,包括PWM調控燈亮度實驗、交通燈設計實驗、搶答器設計實驗等十幾種電子工作平臺。而且隨著各種Arduino社區的不斷發展,可以得到低成本的技術支持。對于訓練使用者的基礎技能,激發其創造性具有非常好的價值。Arduino支持多種操作系統Windows、Macintosh、Linux,開發系統配置簡單編程語言易學易用,具有電路設計經驗的同學能夠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設計新的模塊,可以對其擴展或改進,開發獨具特色的計算機與Arduino的交互平臺。沒經驗的同學可以根據課堂講解迅速掌握系統開發的技巧。對于工科院校的老師而言,Arduino易于理解和使用,適用于各類專業學生,因此是最合適教學設備之一。
二、實驗課程
本文利用Arduino電子平臺的開放性、低成本和易用性等優勢,在電子實習課程中加入一個新的教學環節,以彌補電子實習中創新力度不夠的問題。鑒于學生的參與教學過程的程度對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整個課程被設計為演示和實踐兩個部分。首先以開源平臺Arduino為基礎,結合計算機接口技術,為學生提供體現電子產品特點和發展趨勢的電子實驗課程。其次,在學生掌握電子的知識、數字電路和模擬電路的基礎上,通過老師的對電子平臺的講解和實驗演示,在實踐環節中將自己所掌握的電路知識實踐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任意設置電路,編寫簡單的程序,通過計算機控制整個電路運行過程。由于這個平臺安裝簡單可以反復使用,像積木可以隨意組合任意搭配,極大的提高了它使用性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對電子電路方面知識得到最大限度的運用,同時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鍛煉。
演示環節中包含兩個實驗,分別為傳感器電路和燈光控制電路。前者利用所搭建的傳感器電路通過USB口與計算機相連,將外部數據顯示在網頁中。而后者則提供計算機控制接口,通過網頁控制外部搭建的LED燈光。在后續的實踐環節,學生將在這兩個電路的基礎上自行擴展,并可以修改程序改變輸入輸出的參數和控制方法。以下將對實驗平臺和實驗設計進行詳細介紹。
(一)演示環節
在演示環節安排的兩個實驗按照難易程度進行安排。第一個傳感器電路演示了計算機如何讀取外部傳感器電路的信息。實驗以簡單的電路向學生展示基本元器件的識別、檢測和連接方法,同時介紹Arduino的安裝、使用和開發的基本知識。第二個燈光控制電路則在第一個實驗的基礎上,演示了如何構造計算機控制的電子功能模塊。為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這兩個實驗都計算機中運行的瀏覽器作為顯示和控制終端。
1.傳感器電路。傳感器是測量物理量的主要手段,在現代智能控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如圖1所示本實驗演示設計為傳感器電路,接口服務和瀏覽器界面三個部分,演示了以光線傳感器控制LED燈光亮度,并將當前亮度數據通過USB接口送入計算機,并在網頁界面中動態顯示。
傳感器電路由LED燈、光敏電阻、10千歐、470歐、面包板和面包板跳線搭建,可獨立運行,同時將傳感器以每秒10次的速率送往上位機(如圖2所示)。上位機運行的接口服務通過USB端口接收數據,并通過socket服務和http協議將其送往瀏覽器。這個模塊通過NodeJS實現,因此可以方便的運行于各種不同的系統中。最后通過瀏覽器中運行的網頁將實時接收到的傳感器數據以圖形方式動態的顯示出來。
在演示過程中將依次向學生講解系統結構設計、電路實現、控制程序的編制方法,以及接口服務器的原理以及網頁界面的實現方法。演示過程中讓學生改變室內燈光,并觀察LED和計算機界面中的顯示信息。這個演示應用可以方便的擴展為智能室內燈光調節系統,或者更改為根據室內燈光自動調節顯示器亮度的智能家庭助手系統。
2.燈光控制電路。計算機控制是現代電子產品的特征,在第一個實驗的基礎上,本演示增加了與計算機連接的雙向控制,演示了通過將計算機控制電路的過程。在演示過程中,可在課堂上直接在第一個電路的基礎上現場搭建本實驗的硬件部分。與第一個演示類似,本實驗仍分為燈光控制電路、接口服務和瀏覽器界面三個部分,如圖3所示。
電路部分增加了多個LED光源,以實現控制功能的演示。在瀏覽器、接口服務和電路之間增加了反向回路,使控制命令可以從網頁傳遞到電路。在演示過程中則反復強調系統結構設計、電路實現、控制程序的編制方法。由于本實驗采用網頁控制實際物理電路的特性,演示過程中可采用本地控制和遠程控制兩種方式。首先讓學生在本地的瀏覽器界面中控制電路中的各路LED,觀察LED和計算機界面中的顯示信息。然后讓學生在網絡上模擬異地控制,觀察物理電路中的燈光變化情況。這個演示應用可以方便的擴展為智能室內燈光調節系統,或者更改為根據室內燈光自動調節顯示器亮度的助手系統。
(二)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主要作用是鞏固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通過改變電路、改變控制程序和應用形式等不同手段發揮自身創造性,達到鍛煉學生思考和動手能力的目的。根據課程的時間可酌情安排元器件識別、電路板設計、制作、電路調試和實驗報告撰寫等訓練環節。
鍛煉學生思考和動手能力是實踐環節的重點,同時應向學生介紹現代電子產品的發展趨勢。例如,如何將微處理器和計算機技術引入家電設備后形成智能家居;如何將本節課提供的實驗系統原型擴展成為具有自動監測自身故障、自動測量、自動控制、自動調節,并具有遠程控制功能的現代集成控制系統。可以結合實際課堂上的移動設備控制的演示和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鼓勵他們總結實驗心得,將本節課的內容用于感光燈、窗簾控制等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制作中。
三、小結
從本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Arduino開源平臺應用簡單,但形式多樣,在課堂中使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創新制作一些電子模塊,然后運用編程語言進行交互。這套平臺具有可接受的成本和逐漸成熟的開源社區的支持,可以通過反復實驗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從實驗安排中看,這兩個實驗保持的新穎性,其功能原型與當前最新的電子產品接近,在這兩個實驗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開發先進的智能家電和智能控制應用,通過網頁直觀的演示實踐過程,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對電子電路的學習興趣。通過新舊兩種課程的設置方案的對比,可以看出本方案更注重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增加了設計電路、編寫程序、通過計算機端口讓電子設備與計算機互動,充分的把計算機和電路知識結合起來,通過課堂實踐發現新的課程安排,在課堂中學生積極性能更好的發揮其能動性。
電子實習為工科學生的實踐的重要一環,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工程技術訓練中心在實踐課程中的安排,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學重點從傳統的技能傳授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上來,培養適應社會和企業需要的新型工科人才。
參考文獻:
[1]呂念玲,董俊,甘偉明.電子技術基礎實驗系列課程的改革與實踐[A].2007年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研究會論文集[C].吉林: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編輯部,2007:29-31.
[2]唐鶯,翁飛兵,單慶曉.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改革的實踐[J].教學研究,2006,29(3):152-154.
[3]洪瀾.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思路[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23(1):139-141.
[4]孫金明,等.電工電子實習課的改革及發展構想[J].安徽工業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0(1):88-90.
[5]周燕.如何使高校學生上好電工學實驗課[J].高校研究,2007,83(2):71-72.
[6]徐長英,邱振中,王艷,等.現代電工電子技術實習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A].華東高校工程訓練教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北京:國防工業出版,2011:82-83.
[7]楊繼志,楊宇環.基于Arduino的網絡互動產品創新設計[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2,(1):60,99-100.
[8]Reprap group,Reprap Project[EB/OL].2012.
http://.
[9]Josh Adams.Beginning Arduino[M].S.1.:Apress,2010.
[10]Massimo Banzi.Getting Started with Arduino [M].S.1.:Make,2008.
[11]袁麗.基于開源系統的工程訓練實驗平臺[A].華東高校工程訓練教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1:93-94.
【關鍵詞】電子電工實訓 教學管理水平
電子電工實訓課教學是職業學校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技能的形成則是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實踐來重復教師所演示的動作和反復練習來實現的。根據教學目標,電子電工專業學生在三年內要掌握的技能和達到中級工應知應會標準,都要通過生產實訓教學來完成。
一、電子電工實訓的教學方法
1.根據實訓對象調整實訓教學內容。高一的電子實訓內容一般以簡單,趣味為主,比如說做一些流水燈、閃光燈等電路,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高二的實訓內容相對難一點,要自己根據電路來設計組裝電路,重點培養學生的分析設計,儀器儀表使用的能力。
2.單純操作與紙上練習相結合。對一些元器件較多、線路安裝復雜的電路,采用“紙上練兵”法。所謂“紙上練兵”是指學生在理解電路原理和掌握電路接法的基礎上,在實訓報告上練習布線的做法。通過這種練習,學生對理論知識進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對安裝工藝做到心中有數;實踐證明這樣做不僅節約了大量時間,而且節省了材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電子電工實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常用元器件的識別與測試,基本焊接訓練及產品的焊接、調試和組裝。電子電工實訓課程有精心準備的一整套實訓工具,通過指導教師的演示操作,使學生們了解各種工具的基本用途,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為了避免枯燥,積極開發校本教程,去網上購買一些有趣味的套件,比如流水燈電路、聲控開關、音樂開關等等,這一教學環節的增加不僅活躍了實訓課堂,增加了焊接練習的趣味性,而且還熟悉了各種工具的運用。
二、實施有效的教學管理
為了達到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目的,我們的做法嚴格把握實訓的四個環節。
1.實訓前的準備。為了確保電子電工實訓的順利進行,要求學生排隊進入電子電工實訓室,必須學習實訓規定的有關規章制度,每人自覺遵守。實行按學號分組,班長、小組長分工負責,落實到每個人,提高管理自己的自覺性。強調“必須安全用電”的意識,了解安全用電知識。從家用電器的使用,聯系身邊日常生活中用電常識,既提高興趣,又達到了授課的目的。授課既有重點的講解,又留有余地,讓學生認真思考。給予一定時間預習,強調自學與講授相結合,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
2.實訓中的指導。采用“集體示范指導”為主和“個別單獨指導”為輔,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嚴格訓練。以提高動手能力為主,采取少講多練的形式,點到為止,啟發思維。對每一項訓練內容做到勤巡視、多檢查、把好關。 在實訓別要強調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比如工具的擺放必須統一一致,操作習慣必須嚴格安全規范。
以手工焊接作為基本訓練。讓學生在舊印刷電路板上反復練習,體會摸索一下,然后,帶著問題聽老師講操作要領并作示范和解答問題。再用正式印刷電路板練習,學生自己檢驗質量,小組互檢,小組長寫評議。由此,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使用電烙鐵焊接的基本功。
實訓內容的綜合訓練。制作一臺電子產品――收音機。學生對此制作過程抱有極大興趣,但對于剛開始接觸實訓的學生來講,它的線路還是比較復雜,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是有益的。尤其是收音機的調試,需要耐心細致地查找線路、檢測、排除故障,的確是一種很好的綜合素質訓練,既培養了獨立思考、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制作完畢后,學生非常興奮,拿著自己親手做的收音機非常有成就感
3.實訓后的考核。結合嚴格實訓的內容嚴格考核,采取“A、B、C、D、”等級制評分辦法,由學生根據訓練內容自檢、小組評議和教師檢查實訓產品綜合評定成績。考核標準如下:平時表現及考勤(20%);焊接訓練(20%);實訓成績(40%);實訓報告(20%)。
4.實訓后的小結。一方面,實訓結束后,教師填寫《7S評分表》,其內容包括:實訓題目、要求、實訓過程等。填寫《7S評分表》時,應改變以往單純以分數為標準的評價方式,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指導教師點評等方法,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這樣,學生不僅能夠了解自己實訓中的不足,也為指導教師改進實訓教學提供了依據。另外一方面,實訓結束后要求學生整理好實訓臺,擺放好工具,嚴格按照7S的要求做好衛生保潔等其他問題。從而使職校培養的學生不僅能掌握良好的技能,而且能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
電子電工實訓作為中職學校實踐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但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而且還為學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在中職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實訓內容、實訓方法、實訓手段、實訓形式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以提高電子電工實訓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師;項目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7-0123-02
近年來,國內移動通信設備、接入網設備、交換設備和終端等通信及信息系統產品構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大型企業的各類MIS漸趨完善,初步實現MIS廣泛應用和基于電子商務的新型營銷模式,促使社會產生了對信息與通信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既是通信工程專業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學術界針對項目化教學做了不少研究,美國德萊福斯提出了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經驗遷移理論,德國ITB對該理論開展了深入研究,潘伽羅斯(德國漢堡理工大學教授)提出了基于人員、工具、產品、行動的工作過程框架,教學改革應有針對性,必須有的放矢,以該專業培養方案的培養要求為支撐,以該專業培養要求的實現矩陣為抓手實施改革。基于上述理論并將其應用到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師核心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筆者希望通過專業核心課程鏈的建設,使學生成長為卓越工程師的過程遵循“沿著合理學習路徑循序漸進地提高”的工程能力發展過程。
一、通信工程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校通信工程專業是湖南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在核心課程鏈的五門課程“數據通信與網絡”、“移動終端開發”、“現代交換網與信令”和“通信線路工程與FTTX”、“移動通信與無線勘測優化”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現代交換網與信令》是首批雙語示范課程,這五門課程還先后得到相應建設經費支持,先后建成符合實訓要求的專業實驗中心,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差距,表現在:
1.課程體系設計尚未完善。現行課程體系已經歷了數次修訂,但和培養一名真實的通信工程師所需課程體系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學生在認真學習上述5門課程后有能力考取公信度較高的工程師證書、國家工信部布線工程師證書、國際認證等,但是比起企業所需工程師在很多方面貼合度還不高。
2.教師教學理念有待加強。現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傳統高等本科教育的習慣,推崇講授知識,輕視培養學生能力或不具備能力培養的手段。部分教師有種錯覺,學生只要通過背誦或者復述這些知識,便自然而然地具備了相應工程能力,因而不重視課程講授路徑;而實際上課程講授路徑比起傳統教學目的即知識的傳授更加重要,只有通過合理講授路徑所掌握的知識才是有效并具備相應工程能力的知識。
二、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
通信工程核心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之實施方法涵蓋了專業調研、工作任務分析、專業課程分析、課程標準大綱編寫、項目化實踐教學教材編寫及項目化之具體教學實施。做到授課與實操同步,探索式實踐與自主學習互相結合;堅持這樣一個原則,工程能力培養常抓不懈,所有教學環節應以項目化教學作為指導原則下運行,提升學生工程觀念和實踐工程能力。
1.調整專業核心課程。以“數據通信與網絡”、“移動終端開發”、“現代交換網與信令”和“通信線路工程與FTTX”、“移動通信與無線勘測優化”這五門課程為主軸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具體方法包括:課程體系的創造性整合應以工程崗位的任務為核心,教學標準應形成規范的設計程式,以畢業生未來的工程師崗位3~5年規劃為目標,以項目目標為基礎,開發工程能力標準;以工程能力為導向,開發出5門項目驅動的實訓手冊;以某一具體設計或施工目標為載體,設計好5門主干課程的項目驅動教學大綱;以技術發展為指針,建設反映新產品、新應用的項目化教材。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工程能力,通過這5門核心課程形成有機鏈接,并以此為抓手建設工作過程和任務驅動型項目化課程,并引領整個課程體系的優化。
2.展開實訓項目設計,形成項目化教材。通過實踐摸索有效地解決以下關鍵問題:通信工程工程師典型崗位完整工作過程分析;通信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講授路徑設計;通信工程專業核心課程實訓項目設計。從通信網絡系統的工程流程邏輯和通信網絡系統的產品建構邏輯兩個維度根據課程講授路徑形成項目化教材。
3.以調研結果確定工程師崗位。大力推行基于行業內各類企業的調研工作,針對本專業畢業生可能面向的不同的潛在就業單位,如通信運營商、機關國企單位、弱電集成公司等,按照銷售、售前、售后工程師、硬件設計、軟件設計、系統架構、客戶服務工程師等崗位群分別開展調研,并以勝任工程師崗位為目標確定培養方向。
4.以典型產品設計項目活動,依據工程師職業認證和技術發展開發配套實驗指導書。依據工程師面對的具體工作,設置階段性實訓項目。以承載工程能力的產品為依托(比如說課程中的C&C08程控交換機和數據通信系統、4G設計方案),依據已規劃好的課程之體系標準,展開項目活動設計,把知識與工程技能通過精心設計的學習路徑相融合。近幾屆學生的實驗指導書已先后進行了三次大的修訂,日趨貼合工程師崗位實踐。
三、現階段取得的教學改革成效
目前已形成全套教學文件(培養方案、課程大綱、實驗大綱、實習計劃等),帶動了全體教師工程設計與產品開發能力的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培養方案進一步完善。通信工程卓越工程項目核心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實施以來,制定了培養方案、課程大綱、實驗大綱、實習計劃及實踐教學體系。在入校的前6學期夯實理論與實踐基礎,包括但不限于電路、模電、數電、通信原理、通信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各方向課程等基本知識與技能。第7學期起學生選擇專業方向進行進一步的校企合作培養。
2.構建了與企業緊密結合的培養模式。通信工程專業本科階段實行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方式,強調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培養(合作企業包括但不限于深圳華為通信等公司)。前5個學期為公共基礎和專業基礎實施階段,第2學期為校企聯合培養第一步驟,第4學期為校企聯合培養第二步驟,第5學期為校企聯合培養第三步驟,第6、7學期為校企合作專業課程開設步驟,第8學期為校企聯合培養第四步驟(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該步驟在聯合培養的定點企業實施。
3.充分發揮省級電工電子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的作用,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利用“湖南省電工電子示范實驗中心”,嘗試進行通信小產品研發和試制,對學生課程設計項目實施企業化管理和模擬項目運作,按PMP要求進行項目申請立項、論證、初步設計、詳細設計、模塊測試、單元測試、系統測試、聯機測試、試運行等流程,使學生所學所思提早與企業化管理方式無縫對接,杜絕教學工作兩張皮現象。提倡創新型學習和探索式學習,增設工程項目管理類課程,及早讓學生接觸到大型項目的復雜工程技術問題和企業中大型工程的項目管理、團隊協調。
4.構建一套新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這是對該教學改革科學評價的前提,這個評價體系的參與者應該是多元化的,包括高校、用人單位、學生及家長、行業協會。過去學校的人才評價體系唱獨角戲而其他三方不參與或者很少參與,造成評價結果自說自話、無人關注且真實性不高,四方參與的新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極大地提高了評價的客觀性有效性。
四、小結
正所謂紙上學來終覺淺,親歷親為方覺深,讓學生通過一種具體的產品技術平臺如華為公司全系列產品線及工程實施規范,實現學生在做中學,逐步提升工程實施能力。還可采用國外原版英文教材與教師自編講義雙管齊下的方法,以適應通信行業全球一體化及參加國外認證考試的需要。實例證明,雙語教學對于師生的科研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顯著,接受雙語教學的學生也積極閱讀外文專業資料,申報創新、挑戰杯項目并成功立項。
五、存在的問題和反思
1.師資隊伍和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師資隊伍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由于通信工程專業屬熱門專業,社會需求量巨大,湖南省內高校目前還沒有通信工程博士點,故師資引進方面一直發展較慢。
2.應用型工科師資培養不易,成果難以量化。現有職稱評聘體系主要考核指標為EI、CSCD科研論文,教師在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上傾注的心血在職稱評聘上沒有順暢的回報途徑;鉆研工程師教育、工科項目化教學的心得,在薪酬待遇上、職稱評聘上,只能體現在畢業生的就業收入上,而這是難以量化評分的,畢業生教師收入倒掛,優秀畢業生學會技術后工作1~2年后收入數倍超過教會他們技術的老師。
3.需大力建設實訓基地。有些校外實習基地擔心學生影響生產和擔心學生的安全問題不愿接受學生實習,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因此有必要加大實習基地的建設,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和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同時要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作用,加大對校內實訓基地的投入,使學生能在校內完成必要的生產實習。
參考文獻:
[1]郭建新,羅輯,李燕,彭東.創新型工程訓練體系的構建與探索.重慶工學院學報,2007,(5).
[2]繆憲文,左延紅.國內外高校工程訓練現狀及發展途徑[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