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4 16:43: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污染的防治對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豬場養殖;環境管理;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X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3)-01-0126-1
1 豬場養殖業的環境污染現狀及產生原因
1.1 養殖場環保欠賬太多
養殖戶信息閉塞,法律意識、環保意識淡薄,對環境保護和相關畜禽養殖的法律、法規、制度、標準不清楚,不了解,對建設環保治療設施的積極性不高,環境污染防治措施難以落實。
1.2 養殖場治污防污設施建設滯后
養殖場環保設施簡陋或根本沒有環保設施,沒有建立雨、污分開制度,沒有專門的糞便、污水處理設施,廢水、糞便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向外環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1.3 糞污處理簡單
有些養殖戶對治污技術和工藝不熟悉,糞污未做發酵、沉淀處理,直接排入農田、河溝,造成污染。
2 規模化養殖場污染類型
2.1 土壤污染
含有很多微量元素的豬飼料,在消化和吸收后有很多多余的則隨著排泄物排除體外。我們的農田很多都是用未經處理過的豬糞作為肥料,長時間下去會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增多聚集,這樣對農作物會產生有害作用,會嚴重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作物減產。大量的豬廢水,糞便未經處理排入農田這樣會造成大量土壤鹽堿化,是土壤的有機能力退化,農作物產量下降,導致農田荒蕪而無法耕種。
2.2 空氣污染
在豬舍周圍會經常聞到一股惡臭,這是因為豬舍內部比較潮濕,豬糞便及呼出的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從而產生惡臭,這些臭味中的氣體有100種,這些氣體不僅對豬的生長造成危害,同時也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對空氣的污染很大,并且也是溫室效應的元兇之一。
2.3 水源污染
在谷物中有近一大半的磷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的,在豬的體內缺乏能夠有效利用磷的植酸酶,在豬飼料當中有一部分蛋白質不能夠得到有效利用,這樣導致大部分的氮和磷經由豬糞便排出,未經處理的糞便,有的會進入到大氣中,影響空氣質量,并且可能形成酸雨,有的則經過江河湖泊進入生態系統,污染水質,土質,對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
在農村,相當多的群眾靠飲用水或山坑水,其水源為淺表水,由于養豬廢水對環境的污染,農村群眾生活飲用水也受到污染。群眾若飲用受到污染的井水,會極大地危害自身的身體健康。
3 解決規模化豬場污染防治的主要方法措施
為了解決豬場養殖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本著節約投資,對周圍環境減少影響,減少運行費用的目標,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3.1 根據地域特點及養殖戶的養殖習慣規劃養殖專業村
養殖大戶有能力建造自己的污染防治設施,零性養殖通過走專業村模式統一規劃統一治理。畜牧行政主管部門在制定本地區畜牧業發展規模中要劃分出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編制糞污及污水治理規劃,重點治理布局不合理、糞便亂堆放等現象,實現總量控制和污染集中治理。一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有關法規,對組織編制的畜牧業專項規劃、項目,應在上報審批前,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向審批機關提出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二是從事畜禽規模養殖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收集、貯存、利用或者處置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畜禽類便,防止污染環境。三是新建、改造、擴建畜禽養殖場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的要求進行設計和建設,設置相應的糞污處理設施。四是積極鼓勵和引導已建的畜禽場進行技術升級改造,按有關技術轉變養殖觀念,落實糞污、污水、畜禽尸體無害化處置措施。
3.2 加大宣傳力度,轉變養殖觀念,提倡文明養殖
加大對養殖場戶的宣傳力度,樹立養殖要為環境負責的觀念,搞養殖不要只將利潤放在第一,更要樹為環境負責的態度,可持續發展的態度,提倡文明養殖、科學養殖。為此通過提高其環保意識,養殖過程中自覺遵守環保法律。加強宣傳,要讓養殖戶嘗到文明養殖帶給其的便利,干凈衛生場所不僅能提高養殖戶的品位,同時帶來養殖效益的提升,客戶的增加等一些隱性的效益。通過宣傳提高其環保意識,養殖過程中自覺遵守環保要求,既要考慮先進的生產工藝,又要按照環保要求,建立糞污處理設施。
3.3 通過市場運做或政府組織推廣沼氣、沼液等清潔生產模式,實施清潔生產
有些養殖戶也想到清潔生產,但是自己花幾千元建立的沼氣池,可因技術原因,多數閑置不產生沼氣,或很少不能正常使用,影響養殖戶推行清潔生產的積極性。因此,可以通過市場運作,由有技術人才或單位提供有償技術服務,推動清潔生產,或由政府組織畜牧或環保人員為養殖戶提供清潔生產技術,保證清潔生產真正實施。
3.4 鼓勵養殖戶摸索清潔生產新方法,引導其與科研部門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保護環境一是鼓勵養殖戶在生產中要大力推廣糞水干濕分離、污水沉淀凈化技術等,提高廢棄物資源利用率。二是積極引導大中型養殖場與大中專院校、科研部門合作,研發畜禽養殖沖洗水回用等環保工藝流程,降低工程投資和運用費用。三是要積極推廣生態散養殖模式,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引導養殖小區、戶采用人工清糞為主,水沖為輔等新型節水除糞工藝,降低污水產生量。
參考文獻
[1] 朱典旺,朱典超,陳如暹.養豬場環境污染應對措施[J].福建農業,2006年1期.
[2] 顏文欽,徐曉紅.從生產過程控制豬場的環境污染[J].中國牧業通訊,2006年8期.
關鍵詞:家禽養殖;環境檢測系統;污染防治對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水平逐漸提高,畜禽的養殖行業發展迅速,而畜禽的養殖生產污染已經成為我國農村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污染來源。隨著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逐漸提升,我國所開展的污染環境檢測工作與污染防治工作已經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話題之一,只有做好畜禽養殖環境的檢測系統的開發與污染防治工作,才能從根本上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1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現狀
1.1管理制度環節脫節近年來,我國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經濟效益的增長[1]。現階段,我國各地方農業部門已經將畜禽養殖業發展進行結構性調整。但是,對于養殖業的環境保護工作來說,還沒有將其列入對應的發展規劃中,從而導致禽畜養殖業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1.2執行制度過程脫節在農業部門的相關環境污染防治政策實施過程中,并沒有對禽畜養殖業的環境管理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從而導致管理過程中,沒有制定出一項科學、合理、有效的環境污染防治對策。1.3畜禽養殖業管理手段落后畜禽養殖行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各地區的農村地區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按照我國指定的工業環境污染監測標準來說,畜禽養殖業的污染已經達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2]。但是,我國相關部門并沒有認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在開展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時,也沒有好的、可行的管理手段。
2畜禽養殖業環境檢測系統開發與污染防治對策
2.1實施情境生產的源頭控制在對農村畜禽養殖業開展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時,應根據畜禽養殖行業的發展現狀,制訂出相應的防治對策,并將現有環境檢測系統進行創新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根據養殖區域的發展現狀進行合理規劃,從而做好環境污染的控制工作。另外,通過環境系統的檢測,可以對畜禽養殖行業所使用的飼料進行檢測,并為其制訂全新的環保材料,從而減少畜禽在生長過程中的污染排放量[3]。2.2農牧結合發展生態農業根據我國現有的農牧現狀,將畜禽的養殖轉移到較為偏僻的郊區,減少現有的養殖規模,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要做好農牧結合工作,還可以將禽畜的糞便當作肥料進行合理應用,避免環境污染現象的發生,并為農作物提供充足的養分。2.3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將畜禽的糞便通過良性循環的形式進行合理利用。另外,對一些畜禽養殖中所產生的廢水,應進行全方面處理,減少污染,并進行農田灌溉或魚塘補水等。對于一些固體的糞便,可成為農作物生長的原材料,不僅保證了這些糞便被合理利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2.4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根據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發展現狀,應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優惠政策,從而做好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另外,我國相關部門應大力倡導畜禽養殖行業的農業生態系統發展,從根本上做好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工作[4]。
3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其環保意識也越來越高。做好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可以有效保護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筱嬌.吉林省松遼流域典型區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的空間分布特征及環境承載力研究.吉林大學,2016
[2]張云芳.南靖農村戶用沼氣生態處理模式防治畜禽養殖污染的研究.廈門大學,2009
[3]賈麗娟.洱海北部流域有機固體廢物氮磷污染及其控制對策研究.昆明理工大學,2013
關鍵詞 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問題;防治對策;安徽肥西
中圖分類號 F323.22;X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8-0210-01
肥西縣位于安徽省中部,地處長江、淮河之間,隸屬安徽省會合肥市,環境質量狀況良好。但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民的生活生產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導致農村環境污染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一是農村居民素質低下,環保意識薄弱,對生活垃圾及污水等未設置合理的處理設施,隨意處置。二是近年來,大量的化肥及農藥投入使用,嚴重污染了水體、土壤等。加之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廠、企業搬離城市轉向農村,以及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發展迅速,導致農村環境污染更加嚴重。現就肥西縣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探討。
1 肥西縣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1.1 農藥、化肥污染
肥西縣是一個人口多、耕地面積少的地區,農業采用常規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據縣農業部門統計,全縣2012年施用化肥總量21.1萬t,農藥使用總量0.28萬t,其化肥施用量為690 kg/hm2,是全國化肥平均使用量的1.7倍,農藥使用量為15.45 kg/hm2,是全國農藥平均使用量的2.1倍,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化肥、農藥在污染大氣和土壤的同時,還污染河流,是湖泊、水體產生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
1.2 小城鎮和農村聚焦點污染
小城鎮和農村居住人口趨向集中,但保護設施配套不完善,生活垃圾無法集中處理。且農村能源技術推廣綜合利用推廣普及率不高,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運處理系統,生活污水大多未處理就直接排放或沉積到村邊溝渠和村莊地面,最終污染河流及附近飲用水源[1-2]。
1.3 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
近年來,肥西縣把發展畜禽養殖業作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該縣畜禽養殖業逐步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目前,常年豬存欄量500頭以上規模化養豬場 71個,3萬羽以上規模化養雞場107個,100頭以上規模化養牛場9個,主要排放污染物COD 3 738 t、NH3 3 748 t,年糞便排放量29.8萬t。畜禽養殖業污染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污染集中排放。畜禽養殖業從分散的農戶養殖逐步轉向規模化養殖,畜禽糞便污染面明顯擴大,已成為農村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缺乏處理防治設施,畜禽糞便一般未經任何處理就地排放,造成水體污染。二是加重對城鎮的污染。畜禽養殖業正從牧區轉向城鎮。三是呈“面源”污染形式,畜禽養殖戶遍布全縣各地。四是資源得不到綜合利用。畜禽養殖業集約化程度較高,導致養殖業與種植業分離,畜禽糞便、污水中高含量有機物不能綜合利用,化害為利[3-4]。
1.4 鄉鎮工業聚集區企業污染
肥西縣近年來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鄉鎮工業經濟發展較快,轄區內目前擁有上派、花崗、三河、桃花、小廟、紫蓬、官亭、高劉、山南鄉鎮工業聚集區,入駐大量工業企業。這些鄉企發展迅速,但絕大多數是勞動、資源密集型企業,資源環境壓力大,技術裝備水平低,污染治理技術和設備不足。同時,這些鄉鎮工業聚集區由于缺乏資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工業聚集區內部雨污管網未分流,沒有建設污水處理廠,導致鄉鎮工業聚集區成為集中排污場所,污染排放量大,給農村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2 肥西縣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對農村環境污染的嚴重性認識不足
鄉鎮政府在發展中,只注重發展工業和招商引資,片面追求GDP增長,忽視環境保護。同時,農業等相關職能部門也認為農村環境容量大,納污能力強,過度發展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縣級環保部門也因為執法能力不足,環境管理難以向農村廣大地區延伸。
2.2 農村環境管理機構薄弱
目前,肥西縣日常環境管理機構主要為縣級環保部門,鄉鎮一級雖設立環保站,但屬鄉鎮政府直接管理,平時以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為主,兼帶鄉鎮其他管理職能,無正式環保機構、編制、人員、經費及執法資格,無法正常開展鄉鎮環境管理,導致鄉鎮一級環境監管乏力,環保政策難以落實。
2.3 農村環保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滯后
治理污染,改善環境,必須投入大量資金,絕大多數鄉鎮缺乏資金。農民生活污水、垃圾和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等沒有固定的治理資金。絕大部分鄉鎮居住人口較多的街道及鄉鎮工業聚集區未建設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直接外排,生活垃圾也沒有得到無害化處置,臟、亂、差現象突出。
2.4 農村居民環保意識薄弱
大多數農村居民素質低下,缺乏環保意識,對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嚴重性認識不足,不能自覺遵守環保要求,改變焚燒秸稈,污水、糞便直接排放等污染環境的行為。
3 防治對策
3.1 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采用生物防治病蟲害和大量增加農家肥、種植綠肥,推廣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減少化學物質的過量使用。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有機磷農藥品種,合理調整氮、磷、鉀施肥比例,實行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減少對土地、水源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5]。
3.2 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管理
在重點流域區域及飲用水源地等生態敏感區劃定畜禽禁養區。對目前污染仍未達標的各類規模化養殖專業戶相對集中的村莊、規模化養殖小區及養殖場限期治理,逾期完不成治理的采取限產、搬遷、關閉。
3.3 合理規劃,集中治污,著力提高鄉鎮工業污染防治水平
認真做好鄉鎮工業聚集區規劃環評,合理調整產業機構,推進鄉鎮企業集中布局,集約發展。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嚴禁國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項目建設,堅決控制新污染。同時,進一步加大環保治理投入,對全縣所有鄉鎮工業聚集區均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選址、規劃,盡快啟動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工作,并做好工業聚集區內配套雨污管網建設。此外,在城市發展區域還要大力淘汰燃煤鍋爐,使用清潔能源,推行集中供熱,減少大氣污染。
3.4 清潔水源,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綜合整治
突出抓好飲用水源保護,開展對縣、鄉、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污染整治,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對于農村生活污水要因地制宜采取氧化塘、人工濕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凈化池、生物技術、土地利用、沼氣工程等適宜處理技術處理。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在經濟欠發達、交通不便的鄉鎮,可采取堆肥或簡易填埋,專用焚燒爐焚燒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理[6]。
3.5 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宣傳與環境管理建設
黨的十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這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方向。當前應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宣傳教育,增加大眾參與度,開展優美鄉鎮與生態鄉鎮、村創建。同時要加強鄉鎮環保建設,設立專門環保機構,落實具體人員積極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建立縣、鄉、村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積極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努力建設美麗新農村。
4 參考文獻
[1] 姜珊,楊太保,金慶森.蘭州市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分析[J].環境科學導刊,2011,30(4):47-51.
[2] 趙旭德,張麗莉,胡亨魁,等.黃石市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9,25(2):28-31.
[3] 吳寅寅.肥西縣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276-277.
[4] 周胤.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防治及建議[N].貴州政協報,2008-08-14(B04).
關鍵詞:陸源污染 海洋環境 法律對策
一、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界定
分析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首先應當明確陸源污染的概念。盡管在全球范圍內涉及控制陸源污染的公約已有不少,例如 1974 年《防止陸源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1985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制定的《保護海洋環境免受陸源污染的蒙特利爾準則》,但截至目前,國際上對于陸源污染并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概念。
參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94條第三款"從陸上來源、從大氣層或通過大氣層或由于傾倒而放出的有毒、有害或有礙健康的物質,特別是持久不變的物質"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5條釋義"陸地污染源是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是指從陸地向海域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各種場所、設施。陸源污染物,是相對海上污染物而言的,是由陸地污染源向海域排放的污染物。 "中關于陸源污染的闡述,筆者認為陸源污染應當是在陸地上產生通過直接或經由河流、大氣等間接方式最終進入海洋對海洋環境造成危害的污染。
由于海洋水體具有流動性,經由一國沿海產生的陸源海洋環境污染隨著水體的循環很容易污染他國領海,一國內部的陸源污染很可能會演變成他國的海洋災難,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由此產生。
二、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法律責任分析
1609年近代著名的國際法學家格老秀斯發表了《海洋自由論》,闡述了"海洋自由"的思想,表明各國都有合理利用海洋的自由,受到了廣泛的認同。但"合理利用的自由"不應當等同于污染的自由,一旦陸源污染損害事實造成,對他國的侵權也就開始了。
每個國家對于本國的領海享有,范圍內,各國都有權向自己的領海排放污染物,即享有排污權,但是由于水體的流動性,一國的陸源污染不但會影響到本國,同時也會對水循環過程中流經的國家產生污染損害。這便對他國造成了一種侵權,實際上無論是哪個國家,在國際法上都無權在使用本國領海時使他國水域蒙受污染損害。也就是說一旦一國在行使排污權的同時,給它國的生態環境、國民正常海上作業或者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即可視為排污權行使不當,可以向造成污染的國家提出補償。這種補償不僅包括損害賠償,還應有民法上對侵權行為的其他救濟方式,例如停止侵害、排除危險和消除妨害等。
依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針對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污染方理應承當治理的責任,但由于陸源污染的排放主體的復雜性,在實踐中一國本身都很難確定責任主體,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受害國就更難以確定訴訟主體,這就給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治理帶來了極大地難度。
三、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法律對策
目前在國際范圍內,雖然相關的國際公約、區域性公約、國內立法已有不少,但是國際公約大都著重加強國際合作,僅針對陸源污染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質采用明確列舉的方式設定禁排規范,例如在《防止陸源污染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中,第4條第一款規定,"各締約國保證消除本公約附件一第一部分所列的陸源物質對海域的污染,并保證嚴格限制本公約附件一第二部分所列的陸源物質對海域的污染"。
國內立法上則強調各排污單位排污指標,以量化規制,同時輔以經濟手段,例如征收排污費用等。以我國為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建立并實施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確定主要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指標,并對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數量。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從我國關于治理陸源污染的法律條文中不難看出,針對陸源污染我國主要是以宏觀調控為主,且其立法的落腳點放在了嚴格控制各排污主體排放陸源污染物的數量指標上,針對造成陸源污染的單位以處罰金為主要懲罰措施。這對于一國內部或許是可行的,可是若將這一系列措施應用于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上,其執行力度恐怕就大打折扣了。
基于目前對于防治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法律對策的現狀,筆者認為無論是國際公約還是國內立法,其都將解決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對策重點放在了"防"上,即通過限制排放達到減少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目的。但是對于已經造成的污染如何處理,對于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受害者怎樣補償,卻缺乏相應的措施。對此,筆者提出自己的一點建議:
從國家的宏觀角度來說
第一、確立排污權指標,實行排污權交易制度。所謂排污權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確定的條件下,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權利即排污權,并允許這種權利像商品那樣被買入和賣出,以此來進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從而達到減少排放量、保護環境的目的。國際法上每個國家都是平等的主體,都享有排污權,想要保證經濟的發展的同時做到零污染排放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應當依照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技術實力確立各國享有的向海洋排污的指標,超過指標的數額,可以通過交易買賣的方式向有結余的國家購買,通過這樣的經濟手段可以督促各國嚴把陸源排污關,減少不必要的陸源污染物進入海洋。
第二、建立全球陸源污染環境基金。針對各國每年造成的陸源污染,由各國依照本國每年實際排污指標按比例向基金存入一定款項,用于全球每年對于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治理。考慮到各國經濟實力的差異,想要僅憑一國之力治理所屬海域的陸源污染,不僅會對本國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從法律層面來說作為陸源污染的受害國這也是顯失法律的公平與正義的。建立全球陸源污染環境基金,集合各國的力量,用于治理陸源污染,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治理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資金流。
從公民角度來說
首先,應當完善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民事責任制度。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行為本質上是一種侵權,應當承擔嚴格的民事責任,即對污染環境造成環境污染損害事故的,不管當事人有無過錯,都應該承擔民事責任。當一國的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危害已經不僅對另一國領海水體造成損失,并且對該國居民的健康以及生活造成實際損害時,法律應當賦予他們追償的權利,這才不失法律的公平與正義。
其次,國家代位追償制。考慮到公民相對于國家的弱勢地位,以及公民在針對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訴訟中訴訟主體,舉證責任的困難,國家應當充分發揮作用,在公民蒙受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舉證不能或難以確定訴訟主體的情況下,如果損害事實確定,可以由國家先代為賠償,再由國家取得追償權,由國家向造成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當事方追償。
四、結論
根據聯合國、環保組織和我國的相關數據顯示,在世界范圍內造成全球海域污染的污染物當中,陸源污染物占到50%至90%,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防治迫在眉睫。各國除了應該在本國立法下確立完善的防治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機制,還應積極參與國際公約加強國際合作,防污與治理并行,同時建立完善的損害賠償機制,才是處理跨國海域陸源海洋環境污染的應有之法。
參考文獻:
[1]黃徐晶《.防治陸源污染保護海洋環境》
[2]梁芳《公眾參與防治陸源污染的法律制度研究》
[3]辛秀明《陸源污染防治與海洋環境保護法律問題研究》
(1.商丘市環境應急處置中心,河南 商丘 476000;2.商丘市環境監測站,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本文論述了室內環境污染的來源,污染的種類,以及室內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及防治。
關鍵詞 室內;環境污染;防治
作者簡介:王奮厚(1974.08—),男,河南商丘人,本科。
人的一生有70%~9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室內環境對人體健康極其重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辦公樓、商務樓及居住的環境越來越追求高檔、豪華、舒適。因此,對室內環境的裝修、裝飾、全封閉大樓的建設、中央空調設施及空氣清新劑的使用,使得多種有害物質進入室內環境,導致室內環境污染加劇,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1室內環境污染的分類
室內環境污染大致分為化學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物污染三大類型。
2室內環境污染的來源
2.1室內化學性污染的來源
(1)建筑材料:如泥沙、水泥、磚等主要釋放有害物質-氨。在冬季施工中往往向混凝土中加入防凍劑,另外為提高混凝土凝固速度而使用高堿混凝土膨脹劑和早凝劑等,其中所含的氨類物質會隨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變化而還原成氨氣釋放出來,造成室內空氣中氨濃度超標。
(2)防水材料:在衛生間、廚房等需要做防水處理的地方,往往使用防水材料和膠粘劑等,而苯正是這些材料的主要原料。有報道稱在質量監督部門的一次市場抽查中發現某品牌的防水材料中苯含量超出國家標準32.5倍。
(3)裝修材料:目前市場上裝修板材主要使用膠合板、刨花板等人工合成的材料。這些板材在生產過程中要使用大量的甲醛。若板材的烘干工藝不到位,會有大量的甲醛殘留在其中,隨著使間的延長而逐漸向其所在的空間釋放。
(4)油漆材料:室內裝飾使用的油漆、涂料中含有大量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揮發性溶劑。
(5)空氣清新凈化劑:人們喜愛使用空氣清新凈化劑來消除室內的異味。空氣清新劑的主要成分由醇類物質、香精及揮發性有機物質組成。這些商品在制造過程中伴隨著生成液氨,同時加入醚類等有機物。這些物質彌漫在空氣中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即使是一些號稱純天然成分的清新劑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上述問題。
(6)室內設施:辦公室用品如計算機、復印機、打印機等現代化的設備在使用中會形成臭氧等有害物質;室內家具可向空間釋放游離性的甲醛、苯類等物質。
(7)人的活動:人在室內抽煙時香煙燃燒后在空氣中形成以焦油和尼古丁為主的氣態及溶膠類物質。人在室內做飯使用煤、液化氣、煤氣、天然氣等燃料,這些燃料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CO、CO2、NOx、SO2、丙烯醛和未完全燃燒的烴類及顆粒物。
2.2室內放射性污染的來源
(1)裝飾用的地板磚、大理石等石材會釋放出氡,氡衰變釋放出α粒子對人體造成輻射污染。
(2)計算機顯示器、電視機在啟動時由于高壓產生電離輻射;室內的無繩電話、手機在使用時會產生電磁輻射
2.3室內生物污染的來源
(1)患有呼吸道疾病、傳染病的人和家養動物。
(2)一些花卉的真菌(包括真菌孢子)花粉。
(3)室內的地毯、布藝沙發、被褥等棉毛制品中孳生的塵螨。
(4)廚房用的餐具及衛生間潔具孳生的細菌和真菌等。
3室內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3.1室內化學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室內化學性污染主要有:氨、苯類物質、甲醛、CO、CO2、NOx、SO2及其它揮發性有機物(VOSCS)。這些物質彌漫在室內空氣中或附著在可吸入性顆粒上直接腐蝕人體表面裸露器官(如眼睛、皮膚等)或通過呼吸系統進入人體內部對呼吸系統、血液系統、心臟、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等造成廣泛的損害。
人如在氨超標的環境中,會引起結膜水腫、角膜潰瘍、喉頭水腫、窒息、聲門變窄、肺水腫、胸悶、咳嗽等癥狀。人如在甲醛超標的環境中,人的視力、視網膜、呼吸道、咽喉、皮膚、神經等會受到嚴重損害。人如在苯類物質超標的環境中,人體的造血功能會受到抑制、白細胞、血小板會大量減少,甚至使正常細胞發生癌變。
3.2室內放射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室內放射性污染不同于化學性污染,它看不見、聞不到,因此對人體危害的隱蔽性較大。石材中的氡衰變過程中釋放的射線進入人體內,會破壞細胞的DNA。從而導致癌變。
電離、電磁輻射會嚴重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
3.3室內生物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細菌、真菌、過濾性病毒、塵螨等可引起人體的過敏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如霉菌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痛,嚴重的會引起哮喘、痢疾等;塵螨會引起過敏性皮炎、過敏性鼻炎、慢性蕁麻疹等;軍團菌的病死率高達15%~20%。
4室內環境污染的防治
4.1完善室內環境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規
國家相關部門應完善室內環境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規,加強立法,明確主管部門,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對現有的法規和標準如《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等要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提高人們對室內環境污染的重視。
4.2室內化學性污染的防治對策
從源頭抓起,要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有質量安全標志及環境標志的建筑裝修材料和油漆涂料等。盡量使用綠色天然的原木木材代替膠合板、纖維板等合成板材,盡量使用水基漆代替油基漆,盡量使用木制和金屬制家具等。另外應配備空氣凈化設施和可靠的通風系統,以避免燃燒煙氣、吸煙煙氣長時間殘留在室內。
4.3室內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對策
購買裝飾用的地板磚、大理石等石材時,一定要看生產廠家的產品合格證及放射性檢驗合格證。入住后若身體感覺有不適反應,要盡快找權威檢測機構對室內進行放射性污染物檢測。若放射性物質超標要從室內搬離。
要適度使用手機,盡量避免頻繁開關電視,有條件要使用液晶顯示器等產品,以最大限度的減少電離輻射。
4.4室內生物污染的防治對策
要保持室內環境清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空氣清新干爽,廚房和衛生間要安裝排風扇,對空調系統的隔塵網、過濾網要定期清洗等。注意個人衛生,室內盡量不要養寵物,要定期噴灑“84消毒液”、過氧乙酸等進行消毒,有條件的要定期請衛生機構對室內環境進行生物檢測。
4.5一些補救措施
對于已經存在的室內環境污染,應迅速采取撤出、封閉或隔離等措施,防止散發的污染物繼續對人體健康進行損害。對于新的刨花板和硬木膠合板等散發大量甲醛、苯類物質等的木制品,可在其表面覆蓋吸收劑。另外在室內有選擇的養些綠色植物如蘆薈、吊蘭、等對降低室內環境中甲醛、苯的濃度有一定的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環境 污染問題 對策
1目前我省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圍繞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我省不斷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有效遏制了農村面源污染進一步加重的趨勢,全省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另一方面,我省農村環境存在的污染問題還比較突出。當前的主要問題有:
1.1農村生活垃圾呈現膨脹趨勢
當前,我省農村有5300萬常住人口,約占全省常住人口的56%。農村生活污水較為分散,多數農村沒有做到有效的收集和處理。而目前全省已建成投運的污水處理能力約為800萬噸/天,主要用于收集處理省轄市和縣城人口集中區的生活污水。經粗略估算,目前我省農村還有約600--800萬噸/天的生活污水未經收集有效處理,直接通過滲漏、入河和環境損益等形式進入生態環境之中。二是已建成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難以發揮作用。河南省2011~2012年度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資金審計數據顯示,抽查的2011年已完工的248套污水處理系統中,103套閑置、139套不能正常運行,能正常運行的只有6套。正常運行率不足3%。三是生活垃圾清運率低。按我省垃圾處理設計標準(人均垃圾產生量0.8―1.5公斤/天)測算,我省目前還有約6萬噸/天生活垃圾堆積在農村。長此以往,農村道路兩旁、自然低洼地成了天然垃圾箱,對農村居民地下水的飲用安全造成重大威脅。
1.2農藥化肥過量使用日趨嚴重
我省是全國重要的農業和糧食生產大省,糧食產量占全國1/10,小麥總產占全國的1/4,商品糧供應居全國首位。同時,我省也是用肥大省,年需化肥實施用量1600萬噸左右。2013年全省化肥折純用量696.4萬噸,居全國第1位。自2005年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以來,化肥總用量增加34.4%,包括配方肥在內的復混肥料用量增加99.7%。在河南省肥料協會2014年年會上,河南省土肥站通報了2014年河南省肥料質量春秋兩季的抽檢結果:春季共抽檢肥料產品41個,總合格率為75.6%;秋季共抽檢肥料產品75個,總合格率為84%。
1.3養殖業污染日益突出
目前河南已成為全國肉牛業生產第一大省。2012年河南生豬飼養量達9930.2萬頭,居全國第二位。河南存欄肉禽超過8億只,肉雞規模化程度達97%。畜產品生產帶來養殖業污染問題也比較突出。我省每年的畜禽糞便產生量為1.70億噸,尿液排放量為1.02億噸,是工業和生活污水量的4%;COD排放量106.99萬噸、氨氮排放量10.48萬噸,分別是工業、生活排放量的1.5倍和1.2倍。目前,河南禽畜糞便利用率為82%左右,污水利用率不足45%。絕大部分養殖場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地表水體,污染水體,導致河南養殖廢水污染問題突出。
2加強農村污染治理的思路與對策建議
根據《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戰略綱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要求,必須進一步明確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思路與工作目標,采取有效措施,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2.1加大立法力度,完善法律體系
建議根據河南省農業環境保護的特點制定《河南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從法規層面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農業生產污染的防治:做好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提高監測能力;加強對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質量控制和管理,引導農民科學施肥,使用高效低毒農藥和可降解地膜。二是鄉鎮工業污染防治:加強對鄉鎮工業企業的環境監管,加大處罰力度,制止違規排放;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嚴格環境準入,淘汰污染嚴重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堅決制止污染嚴重的企業向農村地區轉移;在鄉鎮企業中引進循環經濟理念,推行清潔生產。三是農村生活污染防治:開展村莊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加快治污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實行市場化運行機制;加強科技研究,促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技術的開發;逐步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
2.2出臺配套政策,做好因勢利導
一是以宏觀政策為指導,明確農村污染防治工作方向和目標。河南省可制定《河南省土壤防治計劃》,有針對性的對河南省土地的使用,治理制定詳細的計劃。可以根據各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農業產業結構實際要求,建立各具特色的持續平衡的農業生態體系,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兼顧的前提下,探索最少投入、最大產出的各種構成模式(如生態農業、立體農業、有機農業等),提高綜合效益,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是以經濟政策為手段,引導農村污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①建議開征農業資源環境稅。②建議加大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③建議設立農村環境治理基金,專門用于解決鄉鎮、鄉村環境治理。
三是以技術政策為支撐,增強措施可行性。在推廣農村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技術方面,如:①農村雨水宜利用邊溝和自然溝渠等進行收集和排放,通過坑塘、洼地等地表水體或自然入滲進入當地水循環系統。鼓勵將處理后的雨水回用于農田灌溉等。②對于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礎設施的農村,宜采取合流制或截流式合流制;對于人口相對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區、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可采用邊溝和自然溝渠輸送,也可采用合流制。③在沒有建設集中污水處理設施的農村,不宜推廣使用水沖廁所,避免造成污水直接集中排放,在上述地區鼓勵推廣非水沖式衛生廁所。
關鍵詞 養蠶;環境污染;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S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5-0291-01
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既是蠶桑大農村的傳統產業區,又是秀洲區蠶桑重點產區,也是杭嘉湖地區的典型糧桑混栽區,桑園面積占水稻種植面積的21%。由于環境被污染而導致蠶中毒死亡或不結繭的現象常有發生。2006年全鎮飼養中秋蠶種7 860張,因農田大面積施用農藥造成養蠶環境污染而損失蠶種1 645張,平均產蠶繭24.8 kg/張;在蠶桑比重較輕的新塍鎮新農片4個村,中秋蠶種2006年比1999年減少76%,到2012年這4個村中秋飼養量不到100張,而整個新塍鎮2012年飼養的中秋蠶比1999年下降78%。
1 養蠶環境污染嚴重的原因
1.1 農藥污染養蠶環境
1.1.1 農田治蟲農藥種類增多。20世紀80年代以有機磷農藥為主,90年代開始用有機氮和除蟲菊酯殺蟲劑,主要品種有殺蟲雙、殺蟲單及其復配劑和菊酯類殺蟲劑,殺蟲單屬沙蠶毒素類農藥,具有胃毒、觸殺、熏蒸作用,對蠶桑生產危害大,經常于4~5齡蠶中毒。最初癥狀不明顯,最后造成吐亂絲、平板絲和不結繭發生。市場上有 18%殺蟲雙、多效樸虱靈、久效樸虱靈、殺蟲單、殺螟2000(95%殺蟲單)等,在稻縱卷葉螟等鱗翅目害蟲與稻飛虱發生時大量使用。
1.1.2 農藥用量逐年增加。據近3年來對農資供應點和農戶調查,農藥供應使用量有較大幅度增加,據在新塍鎮鎮東農資經營部了解到2005年進貨農藥9.15萬元;2006年11.44萬元;2012年15.48萬元,而農戶沙家浜村一農戶0.61 hm2水稻田2005年用農藥成本1 037.40元/hm2,2006年1 128.75元/hm2,2012年1 352.70元/hm2,農藥成本增加30.39%。
1.1.3 田間用藥次數頻繁。從植保部門了解到,每年晚稻7月初至10月初每20 d左右就有1次田間普治,蟲害多發年份還要增加用藥次數;蟲害大發生時在增加用藥次數的基礎上,還要增加用藥量,提高使用濃度。如2012年部分害蟲大發生,農戶用藥防治次數明顯增加,農技部門的農藥配方使用劑量也有較大增加。據對沙家浜村20戶農戶調查,2012年平均農藥使用次數9.2次,最多的12次,最少的7次(未包括前期除草用藥),平均10 d治蟲1次。如此頻繁地使用農藥,造成環境嚴重污染。
1.1.4 噴霧機械優化帶來污染。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農民外出務工人員增加,農田向種田能手、種田大戶集中,在新塍鎮承包種田3.33 hm2以上的大戶就有90多戶,致使在治蟲作業上,由原來的背負手動噴霧機,替換成機動高壓噴霧機,使噴霧量大、噴霧距離遠,造成直接污染范圍面擴大。如2012年晚秋蠶期:新城街道一種田大戶在9月29日用高壓機械噴霧器治蟲,導致一條小河對面約20 m之外的陡門村8戶養蠶戶0.8 hm2桑園受到農藥污染,造成16張蠶種中毒死亡。類似這種利用高壓泵治蟲造成蠶中毒事故發生的近年來明顯增多。
1.1.5 農藥使用習慣難以改變。除了種田大戶購置使用機動噴霧器之外,絕大部分是種植面積較少的散戶,還是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并且大部分利用早、晚在露水期間施藥,求高濃度、快速度,達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更沒有掌握在害蟲發生盛期施藥,致使有些農民認為害蟲“越治越多”,從而連續用藥,造成重復污染。
1.2 桑園治蟲污染桑葉
近年來由于環境污染日趨加重,早秋蠶飼養每年有20%戶顆粒無收。從2004年開始停止飼養早秋蠶,夏蠶種也只有19%養蠶戶飼養,因此從春蠶結束至飼養中秋蠶有3個月的間隔。在這段時間里,桑園害蟲發生時間長、品種多、頻率高,特別是桑螟、桑薊馬等害蟲,世代重疊,面廣量大,為害嚴重。如不進行多次治蟲,就會出現蟲搶桑葉吃的現象。因此,每年7―8月要進行4次以上的治蟲。有些農戶為了減少治蟲次數,采用高毒、殘效期較長的甲胺磷等農藥進行桑園治蟲。如2006年新莊村12組部分養蠶戶,在7月底至8月初用甲胺磷治蟲,治蟲后連續34 d晴天無雨,導致中秋蠶大蠶用下部葉片,造成蠶中毒情況發生。另外,由于千家萬戶養蠶,治蟲時間難以統一,桑園使用治蟲農藥品種隨意性較大,施藥觀念落后,認為濃度越高、劑量越大越有效,導致桑葉農藥殘留大,中毒較深的蠶食葉后吐水亂爬,最終死亡。中毒較輕的蠶一般不會表現明顯的癥狀,長期食用這些低殘留毒葉,就會出現微量農藥積累性中毒,老熟后往往會出現吐亂絲、吐平板絲,結薄繭或不結繭等癥狀。
1.3 磚瓦廠等企業的有毒物質污染
20世紀80―90年代,全鎮先后建起磚瓦廠8家、鋁材廠6家、水泥廠1家,在此期間時有氟化物中毒事故發生。特別是秋蠶桑葉污染更為嚴重,在污染企業附近桑園中下部分葉片氟化物含量超過190 mg/kg,大大超過了蠶正常發育的極限濃度,從而使蠶食桑緩慢,眠起不齊,齡期延長。
2 對策
2.1 做好蠶作安全防護工作
在春蠶生產前,市、區政府連年下發“關于認真做好蠶桑生產期間防治氟化物污染和防止殺蟲雙等農藥中毒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春蠶生產期間4月25日至5月25日磚瓦廠、水泥廠、冶煉廠等排氟企業停工1個月,確保春蠶生產安全,保證蠶農利益;并要求各級政府,明確職責,分級負責,同時在發種前,為嚴肅停工紀律,區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分片包干,檢查停工執行情況[1]。在此基礎上,鎮政府根據市、區有關精神,在4月和7月連續下發“關于禁止銷售和使用殺蟲雙等農藥的通知”,要求全鎮農資供應店和全鎮農戶,在4―10月蠶桑生產期間,禁止銷售和使用殺蟲雙類和菊酯類農藥。實行誰供貨、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責任制度,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對蠶桑生產的影響[2]。
2.2 做好部門間情報互通
農業植保與蠶桑加強聯系,及時掌握和了解信息[3]。近年來,8―9月是水稻防病、治蟲最頻繁的時期,也是中、晚秋蠶飼養最為忙碌的時期,為避免蠶桑生產受農藥污染,考慮到農業生產與蠶桑生產利弊關系,在禁止使用殺蟲雙類與菊酯類農藥的基礎上,選用一些高效、低毒的農藥進行防治,并在防治技術、用藥安全等方面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創造良好的養蠶環境[4]。
2.3 針對性做好桑園害蟲的防控
正確及時做好桑園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在桑園治蟲上做到統一時間、統一藥劑、統一濃度,同時要求桑園治蟲有專用藥械,不用田溝水配藥,推廣使用桑園專用農藥,如桑寶、桑蟲清、護桑等殘毒期短、容易掌握、使用安全的專用農藥[5]。
2.4 建立和健全新形勢下蠶桑服務體系
蠶桑技術部門要真正成為指導生產,提供技術服務的組織。首先,建立起技術服務網絡,在村內派蠶桑技術員,在生產組培育科技示范戶,并利用廣播講座、發放技術資料、技術培訓班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6]。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樹立環保意識,使人人皆知環境污染對蠶桑生產的危害、污染來源、預防與控制等知識,提高了廣大農村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并自覺行動起來,應對環境污染而引發的事故,最終達到避免或減輕損失的目的。
3 參考文獻
[1] 吳建民,李志陽,姚雯.加強桑園管理 確保蠶作安全[J].中國蠶業,2007,28(2):43-44.
[2] 酈民中,鄒曉強.環境污染與養蠶安全[J].江蘇蠶業,2006,28(4):26-27.
[3] 王尚俊,楊增群.如何確保蠶作安全?[J].廣西蠶業,2005,42(2):48-49.
[4] 陸冰梅,覃慶福.加強養蠶環境綜合治理,提高蠶病防治效果[J].廣西蠶業,2010,47(3):3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