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現狀精品(七篇)

時間:2024-03-13 16:07: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篇(1)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價值鏈延伸

中圖分類號:F320;F1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1

一、引言

我國十三五規劃指出,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要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引領,創新農業經營組織方式,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因此,對石家莊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及價值鏈延伸分析,可以有效地解決石家莊農業產業發展問題,促進石家莊農業可持續的創新發展,實現農業產業發展價值鏈中的利益最大化。

二、石家莊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石家莊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石家莊市以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為契機,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強化五大產業建設,扶持重點龍頭企業,推動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保持較快發展。2016年上半年,全市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總量359.2億元,較同期增加39億元,同比增長12.2%。到2017年,每個縣(市)、區著力打造1-2個規模萬畝以上,投資億元以上的生態富民園區,構建“山綠、果豐、農民富”的西部生態發展格局,到2020年,東部“六次產業”集群發展,成為環京津重要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西部生態農業產業形成規模,成為京津和周邊地區生態休閑旅游聚集地。

(二)石家莊農業產業發展問題分析

多年來,石家莊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長足M步,具備了向更高水平發展的良好基礎。但是,從總體上來看,農業產業化發展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面臨著一系列挑戰。第一,農業資源和環境約束增強。土地資源趨緊,環境污染嚴重,極大地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第二,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由于農業比較效益低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多流向城市,留守人員以老、弱、婦、幼為主,平均素質不高。同時,由于勞動力缺乏,也造成人工費用增加。第三,龍頭企業規模小,生產效率不高,科技創新能力欠缺,輻射帶動作用偏弱,還有待進一步做大做強。第四,農業產業鏈條延伸不足,產業單一,產業發展質量不高,大部分農產品處于產業鏈條低端。農產品品牌效應尚未形成,農產品附加值偏低,產業發展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三、石家莊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

(一)規劃思想與指導原則

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立足生態優勢、文化優勢、產業優勢,緊緊圍繞“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特色發展”的主線,全面實施“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即以美麗農業為主體,以品質農業、循環農業為兩翼。

把創新作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勁動力,不斷將新的發展理念、新的生產要素、新的經營主體引入農業,不斷推進金融創新、文化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不斷激發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活力,持續釋放產業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

(二)優化農業產業體系

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優化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使石家莊成為全省乃至全面的現代農業化示范地區。

第一,重點發展主導產業,突出地區特色。持續加大政策與資金扶持力度,大力培育休閑農業,積極打造產業新興增長極。加快建設現代特色農業,并結合石家莊地區稟賦與實際,持續鞏固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第二,突出休閑農業的統領作用。以第三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的思維為統領,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把休閑的理念貫穿到石家莊現代農業建設的始終,實現產業鏈與價值鏈的“雙鏈提升”。第三,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的現代化建設。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提升產品品質;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升市場影響力與知名度。第四,打通農業流通環節。加快石家莊批發市場、直銷點、代購點以及電商平臺的建設,與物流園區形成實時聯動的市場體系。

四、石家莊農業產業價值鏈延伸分析

根據授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理論,可以將其應用于農業產業價值鏈中,農業產業價值鏈上游至下游依次是由農業產品種植、農產品加工生產、農產品儲運、農產品市場營銷、農產品售后服務五個環節組成。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相互關聯,相互影響。一個環節經營觀看的好壞,會影響其他環節的成本和效益。一般來說,上游環節經濟活動的中心是創造產品價值,與農產品技術特性緊密相關;下游環節的中心是創造顧客價值,失敗優劣主要取決于顧客服務。

第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園區,高標準建設一批休閑園、觀光園、采摘園、示范園、文化園、創意園,大力開發現代農業的多種功能。第二,大力培育加工龍頭,鼓勵龍頭企業開展資源整合,通過組建集團企業或企業聯盟的形式,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第三,構建供應商、分銷商和最終顧客的流通網絡。第四,大力實施“互聯網+”工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信息化進程。第五,發展鄉村旅游,培養現代農業美麗文化。

參考文獻:

[1]牛若峰,夏英.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方式和運行機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2.

[2]魏玲麗.基于價值鏈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競爭力培育戰略[J].農村經濟,2011(2):47-49.

[3]王凱,韓紀琴.農業產業鏈管理的初探[J].中國農村經濟,2002(5).

[4]李世新.產業融合:農業產業化的新路徑[J].甘肅農業,2006(2):42-43.

[5]養菊.中國農業產業化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0:31.

作者簡介:馬世猛(1982-),男,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石家莊學院,畢業于河北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研究。

篇(2)

關鍵詞:產業現狀;產業制約問題;產業規劃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60

一、產業發展現狀

石家莊市經濟總量顯著增長。 2011年到201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由4082.6億元增長到5440.6億元,年均增長6.65%;全部財政收入由489.0億元,增長到778.5億元,年均增長11.8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3106.6億元增長到5727.5億元,年增長率12.1%;石家莊市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第一、二、三產業的比例也不斷調整優化,由2011年的10.1:49.8:40.1調整為2015年的9.1:45.1:45.8。2011年第一產業同比增長為4.3%,到2015年為2.3%,第一產業同比增長逐年降低。第三產業比重逐年提高,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度增強;石家莊市圍繞生物、化工、信息、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等七大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到2015年,主導產業得到健康快速發展,完成增加值1801.6億元,比上年增長6.4%。

二、產業發展存在的制約問題

(一)產業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經濟實力相對下降。石家莊市的經濟實力與京津兩市仍存在差距。從GDP總量來看,2011年,京津石三市GDP分別為16251.9億元,11307.28億元,

4082.6億元;到2015年時,京津石三市GDP分別為22968.6億元,16538.19億元,5440.6億元。石家莊市與北京和天津的經濟總量差距日益擴大。(如圖1)

(二)產業結構不太合理,服務業比重偏低。2015年,京津兩市第一產業比重分別為0.6%和1.3%,而石家莊市高達11.5%,與京津相比,石家莊市第一產業比例遠遠高于京津兩市,所占比重較大,產業結構不太合理。

(三)中心城區的輻射能力不強,沒能充分發揮帶動作用。石家莊中心城區處于極化階段,自身的經濟實力雖然較強,但縣域經濟欠發達,城鄉“核心―”二元結構的現狀明顯,中心城區與周邊縣市的區位落差大。

三、產業發展規劃

(一)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現代商貿、旅游會展、金融保險四大支柱產業。現代物流方面,充分利用石家莊的省會中心城市地位以及東出西聯、承接南北的區位優勢,著力打造內陸型臨港物流,將石家莊打造成國家區域性物流樞紐城市;現代商貿方面,精確定位,突出石家莊城區商貿業發展的特點,避免與其他城區內爭搶資源和重復競爭,把石家莊建設成為北方商貿中心;旅游會展方面,以滹沱河生態環境為基礎,利用正定歷史文化名城風貌,挖掘和整合紅色旅游、新都市旅游、古文化旅游等優勢資源,打造一流的旅游城市。加快建設大型會展中心園區,加大區域內部行業整合力度,建立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展覽會,推動旅游業與會展業的融合,把石家莊打造成為京津冀都市圈著名的會議休閑度假城市;金融保險方面,加快培育壯大金融市場主體,大力發展證券、保險、信托、金融租賃等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積極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發揮區域金融帶來的輻射作用,將石家莊市建設成為省域金融中心。

(二)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重點打造先進制造業研發轉化基地,發揮石家莊市的產業規模優勢,建設規模化生產及配套設施生產基地,著力提升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優化發展裝備制造、循環化工、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逐步形成以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循環化工、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為重點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

(三)集約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重點發展結合當地資源特點與比較優勢的農業主導產業;著力提高綠色有機產品的比重,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積極發展觀光休閑農業,可以舉辦觀光鄉下美景、采摘優質瓜果蔬菜等活動,大力拓展農業服務城市社會生活的功能;同時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實現農業規模化、現代化、市場化經營,帶領農民擁有自己的特色農業產業,實現增收致富。

篇(3)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 農村經濟 “十二五”發展規劃

農業產業化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的重要途徑,是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及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健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妥善應對農業發展環境重大變化的挑戰,元陽縣農業產業站針對元陽縣縣情及縣委政府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抓住我縣全面健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五年規劃,進一步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根據我縣實際,制定我縣農業產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

一、元陽縣產業發展現狀

元陽縣作為邊疆民族特困縣,近幾年通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有關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文件精神,目前元陽縣農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

1.元陽縣的基本情況

元陽縣位于紅河南岸,哀牢山北麓,東接金平縣,南鄰綠春縣,西與紅河縣接壤,北與建水縣、個舊市隔河相望,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無一平川,境內最高海拔2939.6米,最低海拔144米,立體氣候非常明顯,從河谷到高山呈現熱帶、亞熱帶、溫帶三種氣候特點,故有“一山分四季,隔嶺不同天”之稱。全縣轄2個鎮12個鄉,138個村(居)委會,1044個自然村,國土面積2189.88平方千米,全縣總人口42.4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4.9%。全縣世居哈尼、彝、漢、傣、苗、瑤、壯七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37.6萬人,占總人口的88.6%,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是一個集邊疆、山區、民族、貧困為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元陽縣資源富集,一、具有典型的山區立體氣候特點,山區面積占國土面積99%,比較平緩的地區僅占1%,且生物多樣性突出,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適宜種植香蕉、甘蔗、茶葉、草果等多種經濟作物,培育農業知名產業潛力很大。二、勞動力優勢。全縣有鄉村從業人員23.4萬人,對高山區、干熱河谷區、和部分荒山的開發利用有充足的勞動力。三、旅游資源優勢。元陽是紅河哈尼梯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區,以哈尼梯田文化為代表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風情濃郁。四、水能資源優勢。

全縣水電可開發裝機容量達50.38萬千瓦,目前僅開發11.85萬千瓦,開發潛力很大。另外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目前已發現金、銅、鐵、鉛、鋅、大理石、石膏等20 余種礦產,擁有大型金礦,鉛、鋅、銅具有良好的勘探利用前景。

2.支柱產業的發展現狀

2.1茶葉產業

元陽縣有“發展茶葉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海拔在144~2939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6.4℃,相對濕度84.3%,年均降雨量1403毫米,日照時數1770.2小時,年霧期為179.5天。”自于1973年鳳慶等地引進云南大葉種種植,現有茶園面積3.5萬畝,分布在高山九個鄉(鎮)海拔在1200-1600米之間,土壤為黃壤土,PH值在5-7.5之間,為酸性土壤,茶葉產品茶多酚含量比較豐富,是為理想的普洱茶生產基地之一,全縣有66個初制茶廠,廠房面積達44775.7平方米,各種加工機械1000臺(套),從業農戶達6146戶,24584人,茶農人均種茶收入達300元,元陽現有梯田秀峰、真香茶、云霧茶等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2.2木薯產業

通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全縣栽植木薯面積 7.2萬畝,產量達36萬噸,涉及到14個鄉鎮。現有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1家(元陽縣紅泰淀粉責任有限公司)。

2.3甘蔗產業

甘蔗生產已成為元陽縣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轄區8個鄉鎮,種植面積4.25萬畝,產量達12萬噸,產值達3120萬元,人均純收入320元,是一個發展前景較好的支柱產業。

3.傳統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3.1柑桔

雖然柑桔目前種植面積不大僅有1567畝,產業從業農戶652戶,2681人,但人均純收入1472元。

3.2香蕉

元陽縣氣候條件適宜香蕉的生產發展,香蕉產量高、全縣適宜栽香蕉面積可達35萬畝,現有香蕉種植面積13.5萬畝,占適宜面積38.5%,香蕉是山區農民一項重要經濟來源,但全縣還沒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香蕉產業格局。

3.3蔬菜(含馬鈴薯)

2009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4.9萬畝,產量達13萬噸。我縣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適宜于發展反季節蔬菜和特色蔬菜,產品遠銷成都、重慶等市場。

3.3.1反季節蔬菜 元陽縣海拔帶分布較廣,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中半山區至海拔1800米左右的高山地區因其氣候冷涼,尤其適宜發展反季節蔬菜,可滿足市場對反季節蔬菜的需求并便于蔬菜產品調配,同時中半山及以下山區也能合理利用氣候資源,發展春提前栽培。

3.3.2大棚蔬菜 我縣的蔬菜有利于控溫控濕,能起到蔬菜提前上市、調節花期、延長采收期、增進產量等效果,促進農民增收,目前我縣重點在烏彎村委會和南沙鎮等發展了大棚蔬菜基地。

3.3.3 山野菜 我縣的野生蔬菜有70多種,部分野生菜(如:蕨菜、雞腳菜、水芹菜、山蒜等)已成為人們日常佳肴,但其獨特的生理生長特性,還未被人們所認識,人工馴化栽培也未起步,有很好的開發價值。

二、農業產業發展的因素

1.農業產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1.1政策環境改善,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

進入新世紀以來,“三農”問題引起全社會的密切關注,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支農政策,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實行了農村稅費改革,農民發展農業產業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

1.2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戶生產積極性較大

元陽縣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全縣有七個少數民族,85%以上的農村人口,全縣有勞動力22.1萬人(其中外出打工的有3.3萬人。因此,我縣勞動力資源豐富,對發展農業產業有較好的前景。

1.3區位優勢凸顯,產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

元陽縣是典型的山地地貌,具有多種類型的立體農業氣候。特別有利于大力發展茶葉、甘蔗、木薯等支柱產業。苷桔、香蕉、蔬菜(含馬鈴薯)等傳統產業已具有一定的基礎。隨著二級路面的不斷開通,有利于加快農產品的流通和提高農產品的商品率。

2.農業產業發展的不利因素

2.1農業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2.1.1一些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水利設施基礎較差且年久失修、中低產田面積大、分布廣、區內機耕路及田間渠道網絡不健全。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差。全縣有效灌溉面積僅占耕地面積的10%,旱澇保收面積僅占耕地面積的5%;

2.1.2設施農業不發達,仍處于起步階段。滴灌、噴灌、溫室、機耕、機收等農業技術裝備推廣力度較弱,農業機械化水平總體較低。

2.2農業產業化水平還比較低

目前全縣龍頭企業規模普遍偏小,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還比較緩慢,農產品加工率、商品率、優質率較低;農業產業化中介組織發育滯后,實力不強,無法有效聯結企業和農戶;農業產業化利益機制不夠完善。農民生產經營上存在不少盲目性。

2.3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植物檢疫網點和體系建設不夠完善,防治突發性病蟲的能力較差;檢驗檢測、農業執法、技術推廣手段落后,設備不全,還不能及時全面地為農業生產提供高效服務。

三、總體思路

1.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核心,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大力發展提升“茶葉、甘蔗、木薯”等支柱產業和鞏固發展“柑桔、香蕉、蔬菜(含馬鈴薯)”等傳統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特色農業、傳統產業;培育和扶強做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促進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健康發展。

2.農業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原則;堅持主導產業優先的原則;堅持多元發展的原則;堅持示范帶動的原則;堅持互惠互利的原則;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3.農業產業發展的總目標

全縣重點培育“茶葉、甘蔗、木薯”等支柱產業和“柑桔、香蕉、蔬菜(含馬鈴薯)等傳統產業,通過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新農村建設,帶動規范化農產品基地和龍頭企業發展,逐步形成特色鮮明的區域性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到2015年,全縣特色、傳統農業產業產值達到3.8億元,建設特色、傳統農產品基地達到68萬畝,新增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4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2家,特色農產品加工率達到30%以上,新增農村專合組織達到96個以上;特色、傳統農業產業為農民人均增收實現400元以上。

四、元陽縣農業產業的建設重點

1.建設高標準農田

加強以平整土地、增厚土層、調整田型、培肥地力為重點的耕地質量建設;以排灌渠系、小型集雨蓄水和提灌設施為重點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以田間耕作道路、干道連接基地路為重點的通道建設。基地設施達到田成方、土成型,田、水、路、配套,灌、排、蓄功能齊全,達到旱澇保收。

2.建設設施農業

建設以塑料大棚、日光溫室、滴灌噴灌、棚架、遮陽網覆蓋等為重點的設施農業,采用以產品分級、包裝、儲藏、加工為重點的產后處理措施,提高基地設施保障水平。加大適用新型農機具的推廣使用,提高基地耕、播、收機械化水平。

3.建立核心示范園區

集中力量建設縣域優勢特色產業核心示范園區,要將核心示范園區打造成為“一個產值上萬元的企業、一個新農村建設的展示窗口、一個生態旅游觀光景點”。同時注重展示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開展生產管理、產后加工、品牌創建、市場開拓和機制創新等全方位示范,輻射帶動特色產業基地發展,保證特色優勢產業向帶狀、塊狀集中發展,形成優勢特色產業區。根據我縣的實際情況,規劃三個核心示范區:一是建立以牛角寨鄉為中心的茶葉核心示范園帶,重點發展茶葉產業;二是建立以烏彎、南沙鎮為中心的新品種核心示范園區,重點發展蔬菜產業;三是建立以新街鎮為中心的現代觀光農業綜合示范園區,重點發展優質水稻、稻田養魚的農業生態旅游業。

3.1茶葉核心示范園帶

3.1.1規劃布局

堅持以推廣標準化無性系良種茶園建設為主,結合低產茶園改造,到2015年,形成以牛角寨鄉為中心的現代農業生產示范園區暨新農村建設示范片,整個示范片面積達到2萬畝;打造1家出口型市級龍頭企業,企業年效益達千萬元以上,以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帶動茶葉產業發展,將示范片及其周邊建設成為具有我縣特色的生態茶葉產業經濟區。

3.1.2預期效益

到2015年,通過茶葉核心示范片建設,改造舊有茶園面積1萬畝,新增加標準化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1萬畝,實現各類名優茶年產量600噸左右,年產值在2000萬元左右,促農人均增收400元左右。

3.2新品種核心示范園區

3.2.1規劃布局

堅持將市場需求與品種引進結合起來,在試驗、示范、生產技術推廣的原則上,積極引進適銷對路的新品種,以烏彎、南沙鎮為中心,打造以茄果類蔬菜、新品種為主的集中展示示范區,示范園區面積達到1.5萬畝。

3.2.2預期效益

范園區內每年可進行15~20種蔬菜新品種的集中示范,其中,主要推廣品種不少于5個,農產品綜合產值達到2300萬元,帶動1000戶以上農戶發展相關產業,促農人均增收500左右。

3.3現代觀光農業綜合示范園區

3.3.1規劃布局 堅持提高產業經濟效益與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特點,新街鎮為中心,輻射攀枝花等鄉鎮的現代觀光農業綜合園區3萬畝。園區可適當分設旱作節水灌溉區、優質無公害大棚蔬菜園區(攀枝花鄉)、休閑娛樂園區。

3.3.2預期效益 項目建成后,種植業可實現年產值1325萬元,其中蔬菜園區提供優質無公害蔬菜100噸,實現產值20萬元。旅游休閑場所年均接待5萬人次,每人每次收費10元計算,可實現年收入50萬元以上,促農人均增收300元左右。

4.加強農產品品牌打造

強力推進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整體認證,努力提高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比重。實施“品牌”戰略,鼓勵企業以品牌為紐帶,實行資產重組和生產要素整合,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爭創品牌企業、名牌產品;堅持政府、協會、企業聯手,積極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申請和保護工作,打造地域品牌、區域品牌;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品牌展示、推薦和宣傳活動,提高品牌影響力,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帶動和推進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重點打造“梯田秀峰”、“元梯紅”、“反季蔬菜”等品牌。

5.推進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安全監管

嚴格推行農產品質量管理標準體系,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農業、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和行政執法力度;協助政府積極開展工作,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建立行業自律機制;通過追加資金、改造環境、更新設備、加強人員培訓等措施,實現農產品生產過程控制并建立檢驗監測體系,建立健全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和加快質量安全信用體系的建設。到2015年,實現基地標準化生產率達90%以上。

6.推進技術集成與運用

實施良種繁育工程和品種改良工程,分作物、分區域建設一批良種繁育和品種改良基地。大力開展特色優勢作物高產創建活動,加快省工節本增效技術、循環農業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農機技術的集成組裝,做到農耕、農藝、農機技術結合,良種良法良制配套。基地良種覆蓋率、實用技術到位率和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率均達到100%。

參考文獻

[1]李黎,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探索[J].河南農業.2004.(3):40-41.

[2]牛若峰,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觀察和評論[J].農業經濟問題.2006.(3):20-25.

篇(4)

關鍵詞 農業優勢產業;現狀;做法;建議;寧夏中衛;沙坡頭區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4-0313-01

1 農業優勢產業發展現狀

1.1 優勢特色產業建設初見成效

近年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各項政策,勇于實踐,敢于探索,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不斷總結經驗,深化對農業產業結構內在規律認識,確定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堅持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夯實基礎增強內驅力,切實加快優勢產業發展步伐。在農業產業布局中,突出主體氣候特點,按最適宜地區來規劃各優勢產業布局,逐漸形成了老灌區東園鎮、柔遠鎮、鎮羅鎮、以發展設施蔬菜產業為主;南山臺永康鎮、宣和鎮、常樂鎮以發展經濟林果產業為主;河南省永康鎮、宣和鎮以發展養雞產業為主發展畜牧業,迎水鎮以發展養魚產業為主,香山地區的香山鄉、高興仁鎮以發展硒砂瓜產業的優勢特色產業布局。通過優勢產業區域規劃布局的建設,沙坡頭區優勢產業已初具區域化、規模化,并逐步向產業化發展。

1.2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建設初見成效

一是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了抵御風險的能力。二是暢通了流通銷售渠道,解決了農產品賣難的問題。三是成為政府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推廣普及農業科學技術的載體。四是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品牌建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五是加大了為農服務力度,促進了政府職能轉變。六是以增收為目的,社員收入逐步呈現最大化。

1.3 家庭農場經營大戶建設初見成效

沙坡頭區家庭農場現在發展到298個,從事種植業的125個,其中:種植糧食作物的28個;從事養殖業的145個;家庭農場經營耕地面積1 873.33 hm2;家庭農場全年經營總收入31 504.5萬元。沙坡頭區專業大戶現在發展到898個,帶動農戶5 100戶、帶動農戶人均增收463元。

2 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做法

2.1 加強領導,狠抓落實

落實責任制,沙坡區始終把發展農業優勢產業納入各級干部任期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區、鄉、村層層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制,做到責任明確,任務到人。嚴格考核,為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提高責任意識,真正把農業優勢產業發展工作落實到實處,把優勢產業發展工作納入各(鄉)鎮、各部門“爭先創優”進行考核嚴格獎懲。

2.2 明確目標,強化責任

為確保農業優勢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每年都與各鄉鎮、各部門簽訂目標責任狀,明確各產業發展的目標。

2.3 突出重點,全面推進

始終圍繞突出重點,擴大規模,加大投入,依靠科技,狠抓示范的工作思路抓好優勢產業的發展。始終把適用技術推廣作為抓好優勢產業的重中之重,加大科技推廣投入,依靠科技增收。

2.4 整合資金,加大投入

要做大做強農業優勢產業,投入是關鍵。面對財政十分困難的現狀,在堅持農業優勢產業專項資金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對優勢產業發展的投入。

3 加快農業優勢產業發展的建議

3.1 健全運作機制,推進優勢產業發展

配套建立并不斷完善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個人等積極參與發展產業,對項目實行承包責任制。同時采取靈活的運行機制,鼓勵科技行政人員帶薪、脫產到農村與農戶聯辦創辦,承包技術指導[2]。

3.2 扶持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

對一些發展比較好的農業龍頭企業要進步引導和扶持實施技術改造,促進改造升級,有計劃地擴大加工規模,以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3]。堅持開放活縣,引導合理布局,大力扶持建立畜牧、林果、蔬菜、硒砂瓜等產品的非公有制加工、貯藏、保鮮、營銷企業。

3.3 制定保護價,統籌農民與企業利益

堅持企業與農民利益兼顧的原則。既要照顧企業的效益和壯大,又有效地消除農民的生產顧慮,激發和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支持并配合發展產業。同時根據市場行情,確定的具體收購價格與周邊毗鄰相比略偏高。

3.4 加大投入,夯實基礎

多方宣傳,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確保產業發展的必要投入。在資金的投入方向上,以基地建設為重點,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強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基礎,增強發展后勁[4]。

4 參考文獻

[1] 唐勇,王章.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壯大縣域經濟實力[J].實踐:黨的教育版,2013(6):33.

[2] 楊洋,李穎,劉小鵬.基于西部大開發的海原縣特色優勢農業發展研究[J]. 農業科學研究,2011(2):82-84.

篇(5)

關鍵詞:龍頭企業;基地;農村合作社;臨猗縣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3-24-02

1 臨猗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1.1 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2013年,臨猗省級龍頭企業山西恒晟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擁有總資產7.2億元,銷售收入達7.1億元,上繳利稅5 925萬元。知名品牌不斷涌現,帶動效應明顯,在實施名牌戰略的同時,以生產“放心食品”為核心,大力推廣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生產和認證。至2013年底,15個品牌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12家企業通過國際質量體系管理認證,農產品市場準入認證8個。目前全縣以蘋果為主的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已經形成。

1.2 臨猗縣農業產業化基地發展現狀 “優質專用小麥、優質棉、無公害蔬菜、蘆筍、櫻桃、優質鮮棗、蘋果、酥梨、葡萄、核桃、石榴、蓮菜”等12大種植園區。生產基地建設初具規模。截至2013年底,全縣建立了特色種植業基地12類,養殖業基地7類,包括優質櫻桃基地、蘋果高效園區、蘆筍示范園、鮮棗示范園、黃河灘標準棉示范園、葡萄示范園、設施農業示范園、優質小麥示范園、優質核桃示范園、蘆筍示范園、酥梨循環示范園、石榴示范園;奶牛、肉牛、蛋雞、肉雞、生豬、羊、魚7大養殖小區。

1.3 臨猗縣農民專業合作發展情況 截至2014年3月份,全縣累計發展合作社1 188家,涉及種植、養殖、農機3個領域。其中種植業977家,養殖業158家,農機服務業53家,成員農戶數37 825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30.3%,帶動非成員農戶數73 535戶,成員出資總額84 788.9萬元。成立聯合社2家,加合社的合作社7家,出資總額1 548萬元。

2 臨猗縣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的問題 龍頭企業輻射面積小,效果不明顯。由于臨猗縣的農產品還處在初級加工階段,所以大型的龍頭企業比較少,帶動輻射面積比較小、層次比較低,與市場的鏈接程度不高,導致有些農產品出現滯銷,受市場經濟波動影響;企業和農戶之間的缺乏有效溝通,難以形成利益綜合體,沒有全面制定相應的規章,來保障彼此之間的利益,尤其是農戶的利益難以得到保障,這一系列的因素制約了龍頭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產業發展的力度。缺乏生產品質較高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難以提高臨猗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減少了產品附加值。

2.2 農業產業化基地分散 目前臨猗的加工企業基地種植面積比較小,農業技術推廣率比較低,所以難以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示范帶動能力較弱。由于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合作相對不協調導致基地的組織程度低,家庭自主種養居多,基地化的種植面積較小,基地分布也不集中,難以形成大型的養殖加工基地;種植業與畜牧養殖業基地分散,循環農業覆蓋面積比較低,都是臨猗縣產業化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2.3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綜合競爭力不強 臨猗縣合作社雖然數量相對較多、規模小,但組織化程度低,大多處于農村合作社的初級階段,難以帶領村民致富。合作社和社員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管理水平比較低。有的合作社甚至沒有規章制度,管理者缺乏管理經驗,社員之間相互學習的氛圍不濃,導致合作社的綜合競爭力不強,合作社的農產品市場風險抵御能力較弱。社員與合作社的關系不夠緊密。

3 加快促進臨猗縣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加快龍頭企業的發展 加強龍頭企業自身建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市場開拓能力,努力成為拉動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及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扶持和引導龍頭企業發展。扶持小的龍頭企業、引進國外先進企業,加大對當地龍頭企業的支持。為龍頭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大政策的支持。培育和扶持一批輻射面(下轉27頁)(上接24頁)廣、帶動能力強的大型龍頭企業,形成市場引導企業、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的機制,不斷增強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

3.2 優化基地合理布局 擴大加工企業的基地種植面積,進行標準化生產,率先采用先進生產技術,輻射農戶數量增加,引領帶動農戶生產能力提高。發展生態綠化型現代農業、工廠化設施農業及少量服務型現代農業和體驗教育型現代農業。積極打造“萬畝蔬菜大棚”、“千畝綠色蔬菜種植區”,重點發展有機蔬菜和無公害蔬菜,延長蔬菜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基礎設施現代化、栽培技術標準化、服務合作化、耕作管理機械化、產品加工優質化。建成西部、東南部以優質糧棉為主的集約型農業,黃河灘涂以生態旅游、綠色環保為主的觀光型農業,中北部以優質蘋果為主的示范園,環城各村以無公害蔬菜、品牌農業為主的城郊型農業,南部以紅棗為主的生態高效型農業,東北部以酥梨為主的示范農業。

3.3 提升農業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 通過“聯合社”實現和合作社成員之間實行“橫向聯合、抱團發展”,發揮綜合實力。實施訂單農業,增加農產品的商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避免農產品滯銷導致農民虧本經營,保護農民利益,打造全市生態友好型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的第一方陣和品牌基地。包括:王萬保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忠定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臨晉江石榴種植專業合作社、特供冬棗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百象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肉雞養殖場、新科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等。轉換臨猗農產品的產業結構,在發展農業合作社的同時升級優化循環有機農業,走高端綠色農產品路線,不斷壯大吸收有豐富經驗,以及先進科學知識的人加入農業合作社,以適應時代的要求。通過農業合作社水平的提高,整體推動物流的集中發展,產業園區升級,城鄉一體化的有效融合。規范合作社的合作章程,充分實現其帶動組織作用。爭取每個合作社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宏岳,陳然.低碳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J].經濟問題探索,2011(01):66-71.

[2]伍開群.家庭農場的理論分析[J].經濟縱橫,2013(06):65-69.

[3]張占斌.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意義和改革難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3(01):48-54.

[4]楊斯玲,劉應宗.基于因子和聚類分析的鄉鎮經濟發展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84-89.

[5]于苗苗,劉清軍.中國財政支農與農業經濟發展關系實證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4,20:188-192.

篇(6)

關鍵詞:資源縣政府;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政府行為

本文以資源縣為例,以其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優勢和不足為對象進行研究,指出問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資源縣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所具有的優勢

(一)地理條件優越與區位優勢明顯

資源縣位于廣西東北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適宜發展特色農業。該縣處在珠三角的邊緣區,華南四省(區)的中心位置,因此有利于開辟東南亞各國市場,為特色農產品的出口創匯創造有利條件。

(二)種植的品種新、效益高

經過幾年的引種、試驗示范,已篩選出適宜該流域發展的紅地球、維多利亞、美人指、紅玫瑰等歐亞種紅提品種。紅提種植從建園到收益,每667㎡投入0.7萬元左右,第一年建園,第二年有收益,并能收回或基本收回建園成本,第三年進入豐產期,受益時間長達20年以上。而百合、西紅柿的發展也走上正軌。

(三)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該縣屬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農業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人工費用較大,勞動力便宜,相對減少了生產成本,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二、資源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生產規模較小,產業組織化程度低

該縣紅提、西紅柿、百合等特色產業在生產上基本上是以家庭分散經營為主,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水平較低,缺乏統一管理。

(二)品牌培育不夠,缺乏品牌戰略意識

隨著特色農業產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沒有品牌、沒有特色就難以立足市場。

(三)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技術力量薄弱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該縣在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的過程中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科技人才缺乏,技術力量薄弱。

(四)營銷網絡系統不健全

由于缺乏健全的營銷網絡系統,農戶了解市場信息的渠道閉塞、銷售渠道狹窄。因此該地區農業產品的銷售都是以自主銷售為主,導致銷售價格不統一,農戶之間的無序競爭,自主定價能力下降,銷售效益得不到很好保障。

三、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

(一)縣級政府發展經濟的功能定位不足

該縣政府在發展特色產業過程中缺乏對特色產業的規劃,招商引資渠道狹窄,這就導致了該縣特色產業發展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同時在樹立品牌戰略的過程中,政府也沒有很好的履行發展經濟的功能。

(二)市場監管不力,農戶權益得不到很好保障

該縣市場監管力度不夠,未建立良好的市場準入制度。因為未做好市場監管工作,導致劣質苗木充斥市場,給農戶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三)科技投入不足

該縣之所以出現技術人才短缺現象主要是資金受限,政府在科技方面投入不足造成的。由于資金有限,該縣農業部門的農技骨干無法獲得先進的農產品種植技術,知識老化嚴重,無法適應新產品的種植與培育要求;同時該農業部門也沒法吸納和引進新生力量。

四、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縣政府行為的建議

(一)制定完善的產業發展規劃政策及有關招商引資等政府政策

資源縣政府應根據當地所具有的優勢條件,特色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政策,農業產業的整體布局,產業結構調整,產業規模標準化,招商引資政策。

(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社會服務體系

縣級政府應該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為本縣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創造有利條件。

(三)加強市場監管力度

要加強對于苗木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格苗木的市場準入制度,對苗木要進行檢測,嚴禁劣質苗木進入苗木交易市場,保證農戶得到優質合格的苗木,使農戶的權益得到良好保障。

(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要加大科技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健全縣、鄉、村三級培訓網絡,加強對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和農戶們種植特色農產品的技術培訓以及農產品營銷和農業經濟管理的培訓,在做好引進高產、優質特色農產品新品種的基礎上,對不同時節的品種進行合理搭配。

(五)樹立品牌培育意識,做好特色產品宣傳工作

對特色農產品進行宣傳是政府一項重要職能,政府要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對該縣的特色農業產品進行宣傳,提升其品牌知名度,為該縣的農產品獲得更多銷售渠道、更大的銷售市場,促進該縣的特色農業產業得到長足發展。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賈文雄.定西市農業比較優勢分析及特色農業發展對策[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8.

篇(7)

一、隆陽區農業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隆陽區提出了用新型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思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14年完成生產總值190.0187億元,比2013年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437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6.172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8.4087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13年的25.2:34.1:40.7調整為23.9:34.8:41.3,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4.1480億元,比上年年增長6.8%。農業產業方面,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0.07萬畝,油料種植面積7.91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3.43萬畝,收購烤煙18.47萬擔,甘蔗種植面積達10.8萬畝。核桃總面積達109.8萬畝,“百萬畝核桃大區”目標順利實現。桑園、茶葉面積穩定在6萬畝以上,咖啡、蔬菜、甜柿等產業穩步推進。畜牧業快速發展,連續4年榮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從宏觀上來看,隆陽區的農業產業有了明顯發展,但是從微觀看,2014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8247元,離全國人均10489元尚有一定的差距,與全市、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壓力大、任務艱巨。隆陽區農業優勢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發展仍較為滯后,農業產業大而不強,強而不優,優而零小的問題仍然存在;產業布局不合理,產業優勢不明顯,產業化程度不高,產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還很突出,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新形勢下,如何把隆陽區農業的自然優勢變成產業優勢,并進一步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而構建農業增長和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隆陽區農業產業發展的制約性因素

1.傳統的農本思想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

隆陽區傳統農本思想觀念主要表現為:一是部分農民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時代的傳統農業生產觀念,迷信于政府指導,缺乏自主意識和向土地要生產力的創新意識;二是缺少開放意識、風險意識和競爭意識;三是缺少規模經營意識,缺乏合作,固守于自給自足的保障性生產;四是相信傳統的農業經驗,對農業科學技術重視不夠。

2.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有待進一步完善

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職能,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是否與當地的產業發展相符直接影響著該地區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程度的好壞。隆陽區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區,農業的基礎地位還未從根本上改變,農業在隆陽區的比重仍然很大。因此,政府在農業產業發展方面還要強化政策支持和引導。要結合隆陽區農業產業發展的實際,要在農業產業布局、產業發展規劃、產業基地建設、落實信貸金融政策等方面給予幫組和支持。

3.農業產業布局不盡合理,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和優化

近年來,隆陽區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的布局和調整力度,但還存在農業產業和產品結構雷同、布局分散、資金整合程度低、農產品比較效益低、資源比較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等問題。另外,受市場和資源的雙重約束,產業調整優化難度大,產業布局不合理,產業爭地現象日益凸現,產業發展難以向最佳適宜區集中,規模化、集約化的布局和發展步履艱難,優勢難以發揮。

4.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特色優勢難以體現

通過近年來的發展,隆陽區農業龍頭企業總體上數量不少,但加工規模不大、加工技術相對滯后、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優勢特色農產品處于原料型、初加工型生產階段,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特而不優、優而不精,優勢特色難以體現,輻射帶動能力不強。龍頭企業帶動力弱,農業產業化水平低,企業小而散,組織化程度低,普遍存在管理粗放、成本高、質量差、產業鏈短、附加值低、農產品加工深度和資源利用率不高等問題。

5.市場信息建設滯后

絕大多數優勢農產品營銷網絡和市場信息網絡建設滯后,難以在短時間內開拓有利于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市場,影響和制約了優勢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優勢的發揮,從而難以做大做強特色優勢農產品。

三、進一步優化隆陽區農業產業發展的對策

1.創新思想理念體系

在隆陽區傳統“二元結構”壁壘尚未打破的前提下,創新思想就是要革除不合適宜的思維觀念,樹立只有城鄉一元結構和城市反哺農村才能使城鄉協調發展的理念,樹立通過農業產業化、發展現代農業、培養現代農民、建設現代農村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理念,樹立統籌城鄉產業發展、構建城鄉統籌就業和保障體系,以城鄉產業一體化改變城鄉產業二元現狀、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的理念。要達到以上目標,就要努力實現隆陽區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商貿旅游國際化協調發展。樹立大農業的理念,不斷發展壯大工業和服務業,以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到工業和服務業上來,實現隱蔽性失業的大量被土地束縛在自給自足的土地上的農民大量向工業和服務業轉移,達到土地的規模化經營,滿足農業產業發展實現產業化經營的要求。

2.完善公共管理體系

一是要著力打造服務型政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是一個有限的政府,政府充當一個“守夜人”的角色。創建現代政府公共管理體系,就是要建設“法治政府”、“有限政府”、“責任政府”、“誠信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政府角色和職能的轉變就是打造服務型政府,為隆陽區農業產業支撐體系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是制定產業政策。政府要通過產業政策指引發揮公共管理對農業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隆陽區的農業產業政策應體現明確的導向性:一是有利于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隆陽區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是有利于加強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隆陽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三是有利于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增強隆陽區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四是有利于提高服務業比重,優化隆陽區服務業結構,促進服務業全面快速健康發展。

三是制定與產業政策配套的服務措施。要充分發揮政府公共管理職能中產業政策引導在農業產業支撐體系建設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結合制約隆陽區農業產業支撐體系建設的實際,適時制定和支持隆陽區農業產業發展的各種政策和措施。

3.努力構建三大支撐體系

一是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按照國家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大力推廣蔬菜、水果、茶葉、肉類和水產品等鮮食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推進農產品無公害生產進程。用3―5年時間,建立完善區級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大力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群眾率先執行有關國際國內質量認證標準,切實做好無公害農產品等質量認證申報服務工作,對獲得國家級以上質量認證的龍頭企業或經濟合作組織,由政府給予一定獎勵。

二是構建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體系。重點建設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體系;以植樹造林為重點的農村生態環境體系;以鄉村公路、安全飲水、能源沼氣、信息網絡、市場流通等為重點的生產生活設施體系。通過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工程,切實增強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推進農業生產的基地化、規模化、專業化。

三是構建市場信息流通體系。在流通體系建設方面,以城區、蒲縹、潞江壩火車站為依托,著力打造三大現代物流中心,促進主導產品有序流通。加快建設區、鄉綜合經濟信息網絡,利用計算機等先進科技手段,積極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現代流通方式,向龍頭企業、農民和外界及時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農產品供銷信息服務。

4.加快實施三大保障措施

一是優化產業布局。結合隆陽區產業實際,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優勢產業,做好布局發展。保山壩區以無公害蔬菜(含水生蔬菜)、油菜為主;西邑、丙麻、瓦渡、楊柳、瓦房及漢莊、辛街、蒲縹以烤煙、蠶桑、油菜、透心綠蠶豆為主;潞江的江西、芒寬、楊柳下半山以甘蔗、香料煙、咖啡為主;蒲縹壩區、潞江的江東以蔬菜為主,板橋的山區、瓦渡、瓦窯以茶葉為主。通過優化布局,以村、社、組、大戶建設為重點,建設一批專業村、專業組、專業戶和大戶,實現組組有大戶、村村有特色、鄉鄉有規模,實現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的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乳乱公伦爽到爆| 成人网站免费大全日韩国产|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 污污污污污污www网站免费| 日韩av激情在线观看| 成熟女人特级毛片www免费| 人妻换人妻仑乱|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妓女|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网| 极品人妻videosss人妻| 欧美又粗又大xxxxbbbb疯狂|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国产女同疯狂作爱系列| 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蜜桃|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美女裸体视频黄的免费| 丝袜 中出 制服 人妻 美腿| 欧美大屁股xxxx| 人妻献身系列第54部|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 男女吃奶摸下我太爽了动态图| 俄罗斯老妇性xxxxx|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