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工業工程展望

工業工程展望精品(七篇)

時間:2024-03-09 17:17: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業工程展望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工業工程展望

篇(1)

關鍵詞:工業工程的發展;存在問題;發展瓶頸;提高建議

一、工業工程概念以及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工業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 簡稱IE) 作為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 已經被廣泛應用于人類生活的各行各業中。為了更好地應用它為我們創造更大、更多的價值,。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將要步入轉型期的關鍵時期,我們就要更深、更好的了解它。了解它的過去, 以理解它的現在, 理解它的現在,才能展望它的未來,展望它在中國的未來。

工業工程的思想經過不斷積淀,工業工程廣泛地將當時的數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成果引入IE活動中,從多種學科的角度來考察、分析和改進所研究的系統,進入了"爆發式"發展階段。

中國最早接觸工業工程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國向鄰國日本學習引進工業工程,從此中國的工業逐步開始脫胎換骨,迅速發展。但是目前,工業工程在中國的實際應用中出現不少問題。集中表現在如下幾方面:1.以企業為基礎和主體的工業及產業經濟系統面臨著資源利用率低;2.效益不高、產品等綜合結構不合理、環境適應性較差;3.爭力及創新能力亟待增強,以及戰略管理和內部管理弱化、技術與管理脫節、特色化缺乏、產品、市場、技術等方面的發展不平衡;4.市場和政府及其他企業間關系欠規范、不穩定等。

二、原因分析

要想了解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其實并不難,我們只需要把目光轉向我們另一個鄰國韓國,便可見一斑(之所以選擇韓國做比較,是因為中韓兩國的工業起步具有一定的包括時間和地域的相似性)。以韓國的汽車產業為例。韓國的汽車工業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初期,當時主要以組裝進口零件上纏整車的方式進行生產,這與我們當下引進整條先進的上產線然后進行生產的方式是無法比擬的。然而,韓國汽車工業從起步至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僅用了40多年時間。反觀中國的汽車產業,現在的中國的確可以稱得上是汽車制造大國,截止到2007年我國累計生產汽車888.25萬輛,列日本(1159.63萬輛)和美國(1078.07萬輛)之后,位居世界第三,產量占全球產量的12.2%。德國和韓國分別位居第四、五位,產量分別為621.35萬輛和408.63萬輛。市場調查公司 iSuppli星期四發表研究報告說,隨著全球汽車市場在2010年步入復蘇,中國有望在2013年成為世界上最大汽車制造國。但我們卻難稱汽車強國,我們在民族汽車品牌方面卻少有建樹,雖然我們投產了一系列的先進汽車生產線。這是為什么?為什么我們用的是世界先進的技術卻造不出世界先進的汽車?

縱觀韓國40多年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產業鏈的整體建設、優化以及自主研發的能力推動了韓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這也是我們所匱乏的。工業工程的應用要講求其整體性和適應性,"生搬硬套"和"一條腿走路"是走不出工業強國的。

而我們中國由于種種原因錯過了一系列的黃金發展階段。我們憑借著勤勞和智慧從單件生產的時代努力跨入大批大量生產的門檻,這時我們的改革開放讓我們得以開眼看世界,我們被世界強大的工業機器震撼了。我們又通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趕上了精益生產的時代,在追趕的過程中有盲目從眾的現象,這也致使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實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質量(大質量的概念)是一個不斷積累從而反映的結果,我們錯過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積累過程,我們工業的整個產業流程發展并沒有到達西方老牌發達國家的程度。但是我們在追趕。

三、建議對策

第一、工業工程的應用應是強調產業鏈整體優化的。

從整個工業系統到一個產業鏈條,再到每一個工業單元都是相關聯的。每一個單元都是整個產業鏈條上的一環,一環的堅固不能代表整個工業系統。所以工業的發展目前最急迫的時候要有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科學的規劃和布局。

第二、工業工程的應用的靈魂應該靈活。

我們雖然與西方傳統發的國家還有差距但是我們也不必盲目的跟從其發展,我們要靈活的應用工業工程,走出自己的"節拍",盲目跟從有時候也會邯鄲學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適量、適時發展。

第三、工業工程的應用的重點應該是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是快速發展的動力。經過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的工業基礎建設已經比較全面,這也為我們大力推行自主創新提供了條件,生搬硬套式的發展是沒有生命力的。

第四、認清工業的發展趨勢和形勢,繼續努力發展以縮小差距。

當前我國的工業雖有長足的發展,但是整體水平還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當前我國工業的發展形勢是:具有巨大的生產能力但是自主研發能力欠佳。我們應在學習的同時不斷出新,以最終成為工業發展的"導向標"。

參考文獻:

[1]易樹平,郭付.基礎工業工程[J].機械工業,2007,(13).

[2]溫德成,李韶南.質量管理學[J].中國計量,2008,(9).

[3]吳玉峰.韓國汽車產業的重點啟示[J].中國質量萬里行,2012,(2).

篇(2)

關鍵詞:工業工程 醫療行業 服務水平 管理水平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a)-0197-01

工業工程(IE)在19世紀末開始發展,20世紀初便逐步運用于醫療行業。在工業工程發達的百近年歷史當中,工業工程不僅廣泛應用于制造業,而且也在醫療行業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工業工程的精準理念和定量化技術方法要以從Q(quality,質量)、C(cost,成本)、T(time,時間)、S(service,服務)等方面全面提升醫療行業管理水平。盡管工業工程已經廣泛應用于醫療行業,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醫療管理中的應用還處于初始階段,因而加強對工業工程在醫療行業管理中應用的研究顯得十分重要。在我國大力實施醫療改革的歷史條件下,將工業工程理念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當中,不僅是提高醫療行業管理水平的現實之舉,更是增強我國醫療行業服務能力的長遠之策。

1 工業工程與管理之間的關系

盡管工業工程與管理都起源于泰勒的科學管理,當時并沒有很大的差距,但隨著工業工程與管理的不斷創新發展,現在工業工程仍然與管理具有較大的差別。一是二者的職能和作用不盡相同,工業工程更多的是具有技術的職能,追求的是服務效率的提高與成本的降低;管理則具有領導、指揮、決策、控制等職能,不僅要追求效率而且還追求效益。二是二者需要的專業人才不盡相同,工業工程所需要的是技術型和專業型人才,更多的是提供和解決管理技術問題;管理所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為領導決策、指揮、控制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的專業、顧問以及專業人員。三是二者還具有一定的聯系性,工業工程為管理提供目標服務,能夠將醫療行業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進行統一規劃和安排,使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2 工業工程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的可行性

與制造業生產產品相比,醫療行業的服務對象是人和生命,而生命又十分寶貴,因而醫療行業的服務更具有重要性;醫療服務具有不可分割性、無形式、非儲存性等特征,而且醫療服務的質量不易掌握;醫療服務行業還具有需求的不可預測性特點,制造業可以通過市場預測來確定生產計劃,而醫療服務行業則無法進行預測。目前很多國家已經將工業工程很好的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當中。隨著醫療科學與醫療診斷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行業越來越朝著功能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等領域不斷發展,使醫療管理越來越成為人們研究的對象。在這種形勢下,將工業工程理念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能夠充分發揮工業工程的技術管理、專業人才、提供服務的重要作用,推動醫療管理朝著更加專業化、精細化、制度化、效能化的方向發展。

3 工業工程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的路徑

3.1 明確工業工程應用理念

“技術性”是工業工程的重要屬性和特征,分析、實驗、測定、規定等是其具體方法,。因而將工業工程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必須進一步明確其“技術性”的屬性和特征,將系統工程作為重要的理論基礎,將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到醫療行業管理當中,實現系統整體的優化,而不是某個局部或者某個資源的優化。因而必須將系統分析和信息工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系統研究、設計、量化、評價、決策、管理,使各種專業化的工業工程技術管理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當中,著力提升醫療行業管理的系統性、關系性和融合性。

3.2 創新工業工程應用方式

將工業工程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必須在創新工業工程應用方式上狠下功夫。進一步加大對醫療行業應用工業工程的投入,特別是要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現代科技信息技術,著力構建工業工程主管信息系統,推動醫療行業工業工程管理系統的組建。將精細化管理理念融入到醫療行業管理當中,特別是要大力加強醫療過程管理,將作業管理和人因工程引入醫療過程當中,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加強醫療行業人力資源管理,建立平衡記分卡制度,特別是要突出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層面管理,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加強醫療服務品質管理,大力實行TQM(全面品質管理),建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服務呂質管理機制,提升醫療行業競爭能力。

3.3 完善工業工程應用機制

盡管將工業工程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已經在發達國家取得了成功,但我國要想更好的將工業工程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就必須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從我國醫療行業實際情況出發,研究和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醫療工業工程系統化理論體系,加強實踐總結,完善相關理論,為我國醫療行業更好的應用工程管理創造有利條件。大力加強醫療工業工程人才的教育和培訓工作,一方面應在有關高校當中增加與醫療工業工程相關的專業課程,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醫療行業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著力提升他們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我國醫療行業更好的應用工業工程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各級各類醫療行業要大力加強對工業工程的應用,成立專業的工業工程部門和組織機構,制定和完善工業工程應用規劃,做好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著力提高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和服務效率、服務質量,實現整體系統管理水平的顯著提高,推動我國各級各類醫療行業步入持續、健康、快速、科學發展的軌道。

4 結語

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特別是隨著我國新一輪“市場化”改革的實施,我國醫療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人們對醫療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科學利用和合理整合醫療行業資源,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人們的醫療需求。盡管我國一些醫療機構已經將工業工程引入到醫療行業管理當中,但仍然沒有取得重要成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對工業工程應用于醫療行業管理可行性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應用機制,真正發揮工業工程在醫療行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我國醫療行業整體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曲明慧.現代醫院管理中的工業工程:回顧與展望[J].中國醫院管理,2006(6).

篇(3)

關鍵詞:中國制造2015;工業工程;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7-0004-03

一、引言

“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制定了我國邁入世界制造業強國的時間表,為我國制造業的智能化、信息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圍繞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中國制造2025》設計了“一二三四五五十”的總體結構。其中“二”指的是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第一個“五”就是五條方針,即“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和人才為本”。這里面的“二”和“五”與工業工程專業的目標完全一致。工業工程專業基于系統工程思想,以運籌學等數學方法為理論基礎,以信息技術為工具,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方法對包括制造業、服務業在內的由人、物料、設備、能源、信息等多種因素所組成的各種復雜企業或組織系統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設計與優化,從而實現系統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因此,工業工程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

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課程是工業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以系統理論、隨機過程與統計學理論和優化理論為基礎,以仿真系統軟件為工具,通過對系統的分析,建立系統模型和仿真模型,對現實系統或未來系統進行動態實驗研究。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生產系統日趨向柔性化、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發展,對系統的規劃設計和運行管理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利用系統建模c仿真技術,可以在計算機上快速再現一個復雜生產系統的狀態,模擬其動態行為,分析該生產系統配置是否合理,系統功能能否滿足要求,進而為生產系統的設計、改善及優化提供決策支持。學術界和企業界均高度重視對系統建模與仿真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中國制造2025》總體結構中的“十”指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十個重點領域,這些領域都離不開系統建模與仿真。因此,建模與仿真能力是今后制造領域人才的必備技能。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希望學生掌握建模與仿真的理論和方法。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分析

目前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課程,一般都分為理論講授和仿真實踐兩部分。其中理論部分又分為建模理論和仿真理論兩部分。筆者所在學校,該課程總共48學時,其中理論34學時,上機實驗14學時。理論內容包括系統建模的原理、系統建模方法(排隊論、庫存論、層次分析法等)、仿真的理論基礎(隨機數發生器、仿真程序調度策略、時鐘推進機制等),具體內容和學時數如表1所示。通過多年的教學,發現現有的教學內容和實驗方法存在以下問題:

1.部分知識陳舊,不需要在課程中占用大量篇幅介紹。課程中的隨機數發生器、仿真程序調度策略、仿真時鐘推進機制等,這些內容對于工業工程專業學生來說,太過抽象,不容易理解,而且里面的內容比較陳舊,現在的計算機仿真軟件都已不再使用這些技術。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了解,但是可以減少篇幅。

2.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排隊論和庫存論內容一般在運籌學課程中已經講授過,在本課程中可以再深入一步,但可以不作為重點內容講解。而目前在企業中廣泛應用的問題,如車間調度問題、下料問題、布局問題等,課程沒有涉及。同時,神經網絡、遺傳算法等智能建模技術也在企業中逐漸普及,也需要給學生介紹。

3.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的理論部分表現得較為概念化、抽象化、數學公式化,學生在學習中容易迷失方向,無法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聯系起來,從而失去了學習本課程的興趣。

三、改革方法

針對上述問題,結合“中國制造2025”對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強調教學內容的系統化、智能化、實踐性,主要做出了以下的教學改革:

1.刪減原教學中陳舊、不和適宜的內容。主要將仿真理論部分的內容進行學時壓縮,大量的仿真理論是計算機軟件理論,對學生來說理解困難。仿真部分強調應用,學生需要掌握仿真軟件的應用,而非開發仿真軟件。因此,筆者主要介紹目前主流仿真軟件所應用的一些技術,讓學生了解即可。總體上,仿真理論部分學時從以前的16學時,壓縮到目前的10學時,如表1所示。

2.增加企業實際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模型和智能化建模技術。在壓縮仿真理論內容的同時,增加建模部分的內容。將排隊論和庫存論學時壓縮以后(從以前的8學時,壓縮至2學時),增加神經網絡、遺傳算法、Agent等智能建模技術,讓學生了解這些方法的原理和應用領域。同時,增加常用系統模型一章,介紹在企業中經常遇到的各類模型,如車間調度模型、車間布局模型等,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3.應用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簡稱為PBL),設計“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課程實驗。針對課程理論抽象,學生缺乏工程背景知識、不會理論聯系實際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難以對各課程內容融會貫通、被動學習等主要問題,以鞏固學生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實際應用和創新能力為目標,應用PBL法設計了三個實驗環節(如下表2所示),克服了傳統主題導向法僅強調理論、知識點分割、學生被動接受講課內容等種種弊端。每個環節實驗背景一致、銜接緊密,內容高度連貫統一,學生通過不斷解決每一環節老師提出的問題,層層深入,完成整個實驗。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思考、創造、應用等綜合素質,有顯著作用。在PBL模式下學生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在未來的工作中遇到類似問題,學生也可以模仿該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得知識能迅速轉化為實際應用。

四、總結與展望

本課程的教學改革借勢于“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戰略,以學生為中心,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強調知識的系統性、智能性和實踐性,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創新的能力為目標。從實施一年的情況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增強,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基于課程實驗,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得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2項。但是實施過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如何與其他課程內容融會貫通是一個問題,學生無法將所學理論結合在一起解決一個實際問題。這需要和相關課程一起,做一個總體的課程實驗設計,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劉云,龔小軍,田斌,王亞民.工業工程專業《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課程實驗教學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35):237-238.

[2]查靚,杜軒,趙美云.“生產系統建模與仿真”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文匯,2015,(313):77-78.

[3]張順堂,張代芹.國內外工業工程本科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比較[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2,26(5):115-119.

[4]錢吳永,王育紅,曹文彬.工業工程課程體系設置優化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4(2):83-86.

篇(4)

關鍵詞:BPR;業務流程再造;其他管理思想;比較;發展

一、 引言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76年在《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出分工理論后,亨利·福特(Henry Fort)和阿爾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先后將其應用于生產和管理活動中,分別產出了流水式生產線和管理職能部門。一直到20世紀,分工理論都主導著傳統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方式。專業分工的結果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與產量,產生了規模經濟性,在產品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時代收效甚大。

然而,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企業所處的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顧客、競爭、變化等“3C”力量驅使企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激烈競爭時代,市場由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轉向供過于求的“買方市場”。傳統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企業面臨的新環境,要求企業在管理理論和方法上變革,使企業適應新的“買方市場”環境;加上信息技術(IT)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這些促使“業務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縮寫為 BPR)”的產生。

二、 BPR思想概述

最早有關BPR的文獻出現于1990年,是美國邁克爾·哈默(1990)的《再造:不是自動化,而是徹底鏟除》和托馬斯·達文波特(1990)的《新工業工程:再造與信息技術》這兩篇文章。“再造”(Reengineering)一詞就是哈默在他的這篇文章中最早提出的,而達文波特在他的文章中使用的則是“再設計”(Redesign)一詞。

1993年邁克爾·哈默和詹姆斯·錢皮在其著作《再造公司:企業革命的宣言》一書中,首次正式提出了經典的業務流程再造(BPR)定義:對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性的再設計,以便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衡量企業績效的重要指標上取得顯著性的進展。

該定義包含了四個關鍵詞:根本的(Fundamental)、徹底的(Radical)、顯著的(Dramatic)、流程(Process)。BPR思想有四個基本要素:(1)業務流程再造的對象——流程;(2)業務流程再造的相關對象——支持系統、組織等;(3)業務重組的目標——顯著提高企業績效;(4)業務流程再造的途徑——徹底變革。Hammer(1993)提出BPR指標目標是周轉期縮短70%、成本降低40%、顧客滿意度和企業收益提高40%、市場份額增長25%。

BPR研究指出,BPR主要應從技術、社會等兩方面進行再造。技術再造(或稱“硬”再造)方面主要包括:IT系統、技術、流程、作業、標準、程序、系統、控制等;社會再造(或稱“軟”再造)方面主要包括:組織結構、管理(包括管理模式、管理者)、員工、企業價值觀與企業文化、思想、政策、職業生涯發展、激勵方式等。

BPR的實質是對企業的一種系統變革,其核心領域為業務流程,其根本目標就是要對被專業分工和官僚體制分割得支離破碎的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和再造。BPR強調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繼承了工作豐富論對分工論的批判。因此,BPR的實質是對工業社會中勞動分工和管理分工的整合。

自1993年BPR提出后,BPR在歐美企業中迅速推廣,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涌現出大批成功的范例。1994年早期,由CSC Index公司(戰略管理咨詢公司)對621家北美和歐洲大公司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的結果是:北美497家的69%、歐洲124家的75%已經進行了一個或多個BPR項目,余下的公司一半也在考慮這樣的項目。隨后從90年代后期到世紀之交,亞太國家也開始了大量BPR實踐。

然而,BPR失敗的比例也很高。B·J·Bashein(1994)指出,約70%的BPR項目失敗。而Holland and Kumar(1995)也指出,60%~80%的BPR(業務流程再造)以失敗而告終。

三、 BPR與其他管理思想比較

BPR思想繼承和發展了其他許多管理思想,又是將其與現代信息與通信技術等進行的一次綜合集成。本文綜合有關研究,將BPR思想與十種其他管理思想進行了以下比較。

1. BPR與ERP。Marc J·Schniederjans和Gyu C·Kim(2003)認為,要成功實施ERP(企業資源計劃)必須先實施BPR,BPR是ERP的前提和基礎。

國內,桂良車、薛恒新(2004)等認為,BPR是ERP的基礎和前提;同時,ERP是BPR成功實現的管理工具和技術手段,ERP是企業實施BPR的重要補充。BPR側重管理思想,其關注企業業務流程的整體優化問題;而ERP側重于管理技術,關注的是在合理的業務流程基礎上實現對企業整體資源的管理、優化與利用問題。因此,只有在合理、優化的業務流程基礎上實施ERP才能實現對整個供應鏈(實際上是對企業內部供應鏈)的有效管理。BPR強調以流程為導向的流程再造,涉及的具體事務,如組織結構的層次壓縮、非增值環節的清除、冗余環節的刪除、信息通道的疏通以及職能部門、員工的交流等都離不開信息系統的支持。

總之,多數研究文獻認為,BPR是成功實施ERP的基礎;ERP是成功實施BPR的管理工具,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共同提高企業的整體效能。

2. BPR與SCM。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譯為“供應鏈管理”)重點解決的是企業間的協調和外部的資源整合,其目標是實現企業內外部整個供應鏈的管理。SCM是基于制造業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其主要內容有:供應商管理、采購管理、產品設計、生產計劃、物料管理、物流管理、訂貨管理、存貨管理、運輸管理、倉儲管理和顧客服務等功能。

BPR通常包含了SCM的內容。特別是制造業的BPR通常包括了其供應鏈流程再造及其供應鏈管理,企業間的供應鏈流程再造更是制造業BPR發展的方向之一。

總之,BPR是SCM的基礎,BPR包含了SCM,SCM只是BPR的一部分。BPR是管理思想、理論,而SCM只是管理工具、技術手段。

3. BPR與TQM。有些文獻指出BPR和TQM(全面質量管理)有些是重疊的(Peppard and Rowland,1995);但有些文獻認為TQM技術對于在業績方面取得突破性增長是不夠的。Fazel和Salegna(1996)提出了一個整合再造與全面質量管理的模型,強調要關注組織戰略目標和文化之間的聯系。Lee(1997)認為再造與全面質量管理兩者有共同點,在永無止境的質量改進理念下,兩者的融合是有可能的。Valentine(1998)則認為再造與TQM有相似的地方,漸進式的流程改進更加適合于組織提高質量和績效的目標。Hill(2000)通過調查發現,再造與全面質量管理是互補而不是互斥的。

BPR和TQM的主要區別有:(1)BPR追求激進式突破,從零開始重新設計流程,以使成本、質量等指標顯著提高;而TQM注重對現有流程的不斷改善,追求的是穩定、漸進式的持續改進。(2)TQM強調全員從下而上的提議、參與,員工是主要的執行者;而BPR傾向于自上而下的決策、推動,領導者主要的決策者、執行者。(3)TQM強調對流程中的細節關注,以實現對流程的不斷改善;BPR則試圖找出影響流程效果的關鍵要素,以創造出顯著的績效提升。(4)TQM可長期運用,BPR只能在適當的時刻進行。(5)實施TQM需要的成本低,不確定因素少;實施BPR需要的成本高,承擔的風險相對較大。

綜合有關研究,多數文獻認為,TQM是在現有流程基礎上進行漸進式的改善,而BPR則是對現有流程的徹底重建。

4. BPR與工業工程。IET(Industrial Engineering Techniques——工業工程)關注的是個別任務效率的最優,而BPR則更加關注整個流程的優化、整個流程的效率。但是,工業工程中的一些方法如并行工程也BPR中使用的方法之一。Gray A·Maddux等強調并行工程(CE)在BPR中的應用。Cavaleri(1994)也強調了并行方法在BPR中的應用。

綜合文獻,工業工程的一些方法也是BPR中流程優化與效率提高的具體方法之一。BPR思想繼承和發展了工業工程中的一些思想。

5. BPR與標桿管理。標桿管理是以競爭力最強的企業或行業中的領先企業作為標桿,將本企業與這些標桿進行量化的評價和比較,分析差距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選取改進的最優策略。Paul Adam(1995)等對標桿管理(Benchmarking)在BPR中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同時,國外不少研究文獻表明,標桿管理是一種持續不斷反復進行的流程改造技術,可應用到BPR的實施中。

總之,大多文獻認為,標桿管理是一種漸進式的流程改進技術,而BPR是激進式的流程再造,標桿管理可以成為BPR實施中的一種技術。

6.BPR與知識管理。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簡稱KM)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新型管理模式。知識管理的重點是知識的識別、獲取、開發、分解、存儲和共享,并通過構建有效的途徑和機制,運用集體的知識提高企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

知識管理兩個最本質的驅動因素是:(1)改造企業文化;(2)融入業務流程再造。知識管理成功的首先取決于一種鼓勵信息及知識共享的企業文化。其次,知識管理必須與業務流程緊密結合,否則必定失敗。將知識的創造、擴散同企業的業務流程結合起來,才實現知識的共享和再利用,以提高整體業務水平和效率,節省大量開支,為企業創造巨大價值。

綜合大多文獻,知識管理須融入企業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中,BPR是企業知識管理與知識擴散、增值的前提與條件。

7. BPR與公司重構、企業重組。BPR、公司重構、企業重組等三者的內涵有少部分相同,但三者又有重大差異,其主要有五點:(1)對象不同。公司重構的對象是企業的組織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公司重構也叫企業重構,主要包括業務重構、組織重構、財務重構等三部分內容(毛蘊詩,2000)。企業重組的對象是企業現有各種資源,多為資產重組,債務重組、人員重組等。BPR的對象是企業的流程。(2)范圍不同。公司重構的范圍通常包含組織結構,企業重組的范圍一般不涉及組織結構。BPR則通過資源的重新組合、組織結構的重新建立和企業文化的改造來實現,BPR的范圍比前兩者大得多,涵蓋了重構、重組的部分內容。(3)速度不同。一般說來,公司重構較為和緩,企業重組較為快速而劇烈,最為突進的BPR。(4)觀察視角不同。公司重構和企業重組都是站在企業內部觀察企業的問題,立足現實。而BPR著眼于未來,站在企業外部審視企業現有流程的問題。(5)目的不同。公司重構是企業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而進行企業內部提升靈活性、能力的漸進式變化;企業重組的主要目的是企業內部資源的重新組合,以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利用。而BPR的根本目的是打破傳統的分工理論,實現企業形態由以職能為中心向以流程為中心的管理轉變,這是公司重構與企業重組都不能實現的。

8. BPR與BPI。綜合有關文獻,BPR與BPI(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簡稱BPI,即:業務流程改進)共有特性有:(1)強調客戶滿意;(2)對企業的價值觀進行改造;(3)在組織中降低決策的層級;(4)高層管理人員的參與;(5)使用業績改進的度量手段;(6)關注業務流程;(7)強調團隊合作。

BPR與BPI的顯著差別是:(1)BPR關注大幅度的、根本性的、全面的業務流程;(2)BPR不可能從組織的底層或中層開始,它須由組織的高層管理者推動。

可以看出,BPR是斷續性的,而BPI可以是連續性的。BPI可作為BPR后企業流程持續改進、改善的方法,BPI可看作BPR的后續工作。

9. BPR與價值工程。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簡稱VE)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是指“通過各相關領域的協作,對所研究對象的功能與費用進行系統分析,不斷創新,旨在提高研究對象價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術”(GB8223—87)?!肮δ堋敝缚蛻舻囊磺行枨螅百M用”指滿足客戶需求過程中付出的任何成本。

BPR與價值工程的相同點:(1)將提高顧客滿意度作為最終目標;(2)強調打破系統的原有結構,對系統進行徹底地變革、創新;(3)要求擺脫現行系統,從零開始,建立新系統,實現系統效率(或價值)的突變;(4)使用項目團隊或小組的工作方式;(5)主張以人為本,發揮團體協作精神;(6)要求建立集約的信息系統,以確保變革、創新取得顯著的成果。

BPR與價值工程的不同點:(1)BPR側重于管理方式的變革,價值工程側重于系統價值的提升。(2)BPR通常由企業領導層自上而下地推動,價值工程則通常是由基層員工自下而上地進行。(3)BPR一旦成功,會產生巨大的效益;反之,損失也大。價值工程通常是結合工作崗位面對的各類系統進行創新,成功或失敗所帶來的收益或損失小于再造。(4)再造通常耗費巨大,只能以較低的頻率進行。價值工程通常耗費相對較小,可作為企業的一項經常性活動。

綜合以上分析,BPR與價值工程由很多相同點,也有不少差異。價值工程可以作為BPR的分工手段與工具。價值工程與BPR具有一定的集成基礎。

四、 BPR思想發展探析

從20世紀90年代初,哈默提出BPR概念以來,經過管理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廣泛研究和大膽嘗試,在繼承和發展其他管理思想的基礎上,BPR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展,而且還會隨著BPR實踐的進展而不斷發展。BPR思想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其發展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1)從部門內單一BPR到部門內多個BPR。BPR思想提出后,企業最初的實踐多在一個部門內對某單一的業務流程進行再造。隨著部門內單一流程再造實踐的成功,逐步擴展到部門內多個流程的再造。

(2)從部門內BPR到部門間BPR。部門間BPR既有一般部門間的BPR,更多的是職能間BPR。職能間BPR,通常是跨越職能分界線,通過再造活動、序列、控制和資源,在流程績效的主要指標,如時間、成本和質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改進。

(3)從業務流程再造到組織結構再造。以客戶為中心,以創造客戶價值為目標的業務流程再造必然要求企業進行組織結構的再造,流程決定組織結構;而不再是舊管理模式下的組織結構決定流程。

職能型的組織結構阻礙了信息在企業內部的順暢流轉,組織結構再造是BPR后的必然。信息時代,信息的快速傳遞要求組織結構向扁平化發展,以減少管理層次,提高消息上傳下達和橫向傳遞速度和準確度,將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減少到最小,這也為組織結構再造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4)從業務流程再造到組織思想再造。企業的業務流程再造后,由于流程需要人的執行。因此,企業的價值觀、人的思想不僅關系到業務流程再造能否實施到位,而且還關系到流程執行的效果、執行力等問題。因此,組織思想再造是業務流程再造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5)從業務流程再造到管理流程再造。企業的管理流程是支撐和服務業務流程的,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企業績效考核、內部控制等流程。管理流程是否高效,直接影響到再造后的業務流程是否能為企業和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減少企業內部的交易成本。因此,進行業務流程再造時也需要進行管理流程再造。將法約爾提出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五大管理活動盡量簡化,通過IT系統縮短管理鏈條,提高效率;科學決策,減少計劃和決策的失誤;變事后控制為事前控制等。

(6)從企業流程再造到企業文化再造。企業流程再造(包括業務流程再造和管理流程再造)后,企業所具有的價值系統,即企業文化也要進行重塑和轉型。流程與企業的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的企業價值觀和理論會影響流程結構的質與量。企業再造只有實現了流程再造、管理再造以及企業文化再造,才能產生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因此,企業文化再造正被視為評價BPR績效的重要標志之一。

(7)從企業內流程再造到企業間流程再造。2002年,在企業內BPR的基礎上,詹姆斯·錢皮提出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重新規劃跨越組織界限的業務流程,將企業之間的商業行為以及企業與客戶有機地連接在一起的思想。錢皮認為,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連接性將成為企業再造的核心,競爭壓力、企業內部的低效率以及破除存留在企業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冗余的工作聯系,是企業再造的主要動力。

當前,企業間的流程再造實踐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間的供應鏈流程再造;其次是制造業間的銷售及渠道流程再造。

服務業間的流程復雜性和重要性遠不如制造業,因此服務業間的流程再造的實踐至今還比較少。

五、 BPR展望

自1993年BPR概念和思想正式提出后,20世紀90年代美國、歐洲及亞太等國家轟轟烈烈地進行了BPR實踐,由于BPR高達約70%的失敗率,到20世紀90年代末BPR實踐暫時陷入了低谷。

BPR與學習型組織并稱為21世紀的兩大管理潮流之一。進入21世紀,BPR思想在不斷吸收其他管理思想精髓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而且還將繼續發展、更加成熟;同時,通信與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的迅猛發展為BPR的成功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21世紀,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服務型企業加入到成熟、理智的BPR實踐中,BPR成功案例層出不窮。隨著BPR不斷成功實踐,BPR將成為21世紀廣大企業創建或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有效管理思想、理論和方法。

參考文獻

1.Michael Hammer.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obliterate.Harvard Business Review,July—August,1990,(8):104-112.

2.Marc J.Schniederjans and Gyu C.Kim.Implementing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s with total quality control an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nering Survey resul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03,23(3/4):418-429.

3.Michael Hammer and James Champy.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3.

4.(美)邁克爾·哈默,史蒂文斯·坦頓著. 梅俊杰,楊勇艇,張旦伝譯.改革革命:確保改革成功的指導原則.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篇(5)

英特爾中國執行董事戈峻在開幕式上表示:“‘十二五’是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攻堅階段,對這一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產業界和學術界責無旁貸。英特爾希望通過英特爾中國大學峰會這一平臺,與教育領導部門、學術界與產業界合作伙伴一起繼往開來,把握技術創新趨勢,深入探索和不斷創新產學研合作理念和模式,優化產學研合作生態系統,為中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群策群力。”

當前整個ICT產業處在深刻的變革之中,各種新技術、新的解決方案層出不窮,高速發展的產業對于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高等院校也越來越意識到需要及時了解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同步課程教學,培養出更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在響應國家提倡推進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與協同創新的號召下,英特爾通過積極投入高等教育項目,增強學生能力,支持教授以及加速創新,促成產學研合作。

英特爾認為,創新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一個健康的高等教育體系是幫助今天的大學生迎接未來挑戰的重要保證。長期以來,英特爾公司積極與政府和學術界密切合作,搭建了產業界和學術界合作的橋梁和平臺,助力創新人才的培養。截至目前,英特爾公司已經與中國100多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并從課程建設、合作研究、教師計劃和學生支持4個方面全面深入支持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為未來科技精英們創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因此,英特爾大學峰會也受到了教育主管機構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美大處處長楊軍代表相關部門出席本次峰會并發言,充分肯定了英特爾在高等教育領域內的工作成績。

作為英特爾高等教育的重要項目之一,英特爾宣布基于凌動™平臺的英特爾® 嵌入式大學計劃2011年計劃合作的高校將達到100所,培養25 000名學生。英特爾嵌入式大學計劃于2009年啟動,截至2010年,已有超過10 000名學生選修了相關課程,并從中受益。英特爾另一重要項目――英特爾多核大學計劃自2006年啟動至今,已有260余所中國大學的教師參與,英特爾公司幫助教師們將業界最新的并行計算知識傳授給52 000余名學生,從而推動了學術界和業界在并行計算及高性能計算領域的技術融合和交流。

第二天的三個分會場內容也非常充實精彩。第一分會場以“嵌入創想,共迎未來”為主題,介紹了基于凌動的英特爾® 嵌入式技術和解決方案,包括英特爾對大學的投入、相關資源和支持,雙方將來的合作機會,以及來自高校教師的經驗分享。以“大規模計算――引領核‘芯’時代”為主題的第二分會場順應技術趨勢,為教師們帶來眾核時代在軟件設計、性能分析、編程技術、編程工具上的新進展以及眾核合作研究社區項目介紹及案例分享。結合產業界的最新技術和學術界的前沿思考,一起探討大規模計算的現狀和未來。第三分會場“攜手高校,成就‘智造’創新”進行英特爾晶圓技術學術分享和英特爾封裝測試工藝趨勢及挑戰探討。同時了英特爾成都基地和上?;?2011-2012 年度的研究合作項目的內容和招標時間表,主要面向微電子、材料、力學、信息技術、工業工程的高校教師開放。英特爾技術團隊進行擬立項目的講解說明,包括立項背景、技術挑戰和考核目標,還專門設置了座談互動題目,就校企合作進行回顧和展望暢談。

篇(6)

關鍵詞:高分子膜 生物酶 催化轉化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3(a)-0057-02

高分子膜分離技術是以選擇性透過膜為分離介質,在膜兩側自由能差或化學位差的作用下,使得原料混合物中的某組分選擇性的透過膜,從而使混合物得以分離,達到提純、濃縮等目的的分離技術。膜分離作為一種新型的分離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石油化工、生物醫藥、食品等領域。

1 膜分離原理及分類

1.1 氨基酸分離原理

氨基酸生物酶催化轉化結束后,其轉化液化學組分復雜,相對分子量從幾十到幾百萬不等,一般來說相對分子質量較高的化學成分多為無效成分,應首先考慮將其去除。氨基酸或肽類的分離是在膜的選擇透過性或傳遞性受到膜兩側的自由能差或化學位差所推動來實現的。氨基酸選擇透過膜能力可分為兩類:一是借助外界能量,發生有低位到高位的移動;二是借助本身的化學位差,發生有高位到地位的移動。移動和傳遞的驅動力可以是膜兩側的壓力差、濃度差、電位差等。化學成分通過膜移動和傳遞時,根據膜的結構和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分離機制。

1.2 高分子膜應用分類

對于工業生產而言,以多種技術集成綜合工藝應用為基礎的膜分離技術發展很快,通常以分離機制、分離推動力、膜材料及結構形態等進行分類。常用的分類方法,按照膜材質如陶瓷膜、金屬膜與聚砜類超濾膜、纖維素反滲透膜等進行分類。以下是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中使用的膜設備,根據分離技術的基本特點和膜孔徑的大小進行分類如表1所示。

2 膜分離技術處理流程

2.1 物料預處理

一般生物酶催化轉化的氨基酸料液中含有大量的懸浮性細胞碎片、細菌、可溶性高分子物質,不經過預處理直接微濾或者超濾,將會導致膜孔堵塞或聚集在膜的表面使膜污染,從而降低了分離性能和生產效率,因此,在使用液酶轉化時必須對含有多種物質的物料進行預處理,一般采用的手段是去除高分子雜質,通常采用高速離心法或者絮凝澄清等方式,處理微生物滅活,一般進行高溫或者pH調節處理,通過改變微生物的生L環境來改變微生物的特性,使分離膜設備在其適宜的溫度和pH范圍內進行快速分離,采用固定化酶將使以上問題變得簡單。

2.2 分離操作

一般的膜分離設備在分離生物酶轉化液時,多采用錯流操作來減少物料在濾材上的沉積,具體操作方式是在壓力驅動下,使物料在膜系統的一側進行高速高壓流動,在膜切面形成切向流,從而使小分子物質通過膜。大分子物質或顆粒被膜截留,從而達到分離、濃縮、純化的目的。單程操作或循環操作在工業化生產上應用也比較廣泛,通過多個膜組件進行串聯,在增壓泵作用下將料液進行二次加壓分離,從而達到相應的效果,如此循環,直到達到預定濃度或預定值為止。

2.3 后處理工序

膜應用技術的后處理工序非常重要,主要分為膜清洗和膜組件的定期維護,膜清洗可分為酸堿、化學、電場或超聲波洗滌等,將膜表面和膜孔內物質進行處理,從而恢復膜的性能;膜組件定期維護包括膜組件更換、膜組塊交替使用等。后處理的難易程度主要取決于使用環境,因此將生物酶制備成固定化酶對膜的使用壽命和維護顯得非常重要。

3 膜分離技術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3.1 技術優勢

膜分離技術作為高分子物理化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交叉融會的新型高效分離技術,在物理、化學、生物性質上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特性,與傳統分離技術如蒸餾、萃取、吸附、深冷分離等技術相比,膜分離過程大多無相變(滲透汽化除外),可常溫操作,設備流程簡單,易實現工業放大,適用于熱敏性物質的分離、濃縮和純化、能耗低、分離系數大等優點。同時膜技術應用范圍廣,適用性強,形式多樣,可根據工業應用特點選擇中空纖維式、管式、卷式、框式、回轉平膜和浸漬平膜等。

3.2 存在的問題

3.2.1 耐污能力

在工業應用上,高分子膜的耐污能力差是最突出的問題,分為膜污染和膜孔堵塞等因素導致的膜通透性下降和膜材質自身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導致的膜劣化,從而導致膜性能的改變。

3.2.2 特定功能

由于目標產物的性能差異,針對不同體系的膜選擇有很大區別,特別是在氨基酸應用領域,相似特性,相近分子量,相近等電點物料的分離,是工業工程中的一大難題,如何改善膜設備對此種物料的分離,這種特定膜的研究顯得非常緊迫。

3.2.3 膜材料回收再利用

高分子膜材料多采用有機添加劑或復合材料制備而成,在回收再生方面尚無成功案例,工業生產上多以固廢進行處理,如此造成了大量基礎材料的浪費,不利于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

4 發展展望

高分子膜在生物酶催化轉化的應用上越來越廣泛,隨著固定化酶技術、智能高分子膜技術、功能高分子膜、再生膜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其具有的工藝流程短、能耗低,人機效率高、節約環保的生產技術將會對整個氨基酸衍生物生產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篇(7)

關鍵詞 工程項目物流 工程項目物流管理優化 發展現狀 未來趨勢

一、引言

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經濟發展的不斷提高,帶來了交通與建設行業的蓬勃發展。據統計,工程中所消耗的物資占總成本60%~70%,物流費用占物資成本的17%左右,由此可見,工程項目中的物流費用占總費用的10%~12%,這是不可小視的一部分。因此,我們只有了解工程項目物流管理的發展現狀才能解決實際工程中的物流問題,把握未來工程項目物流的發展趨勢能為我們現行的模式優化改進指明方向。

二、工程項目物流管理的研究現狀

當今物流管理在制造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它在提高生產效率,有效利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贏取最大利益方面為制造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管理學界將物流管理當作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工程建設行業也逐漸認識到了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不斷有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其加以研究。

陳思重點關注大型土木工程中一些超限的工程物資的運輸問題,借鑒MS project軟件對大型工程的物流范圍、物流時間、物流資源進行管理。[1]

李營從風險控制方面對工程中的第三方物流進行管理,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物流外包的主觀風險;運用灰色關聯法對物流外包的客觀風險進行評測,將主客觀因素結合對物流外包風險進行控制。[2]

嚴洪從物流運輸通道的方面著手,將工程所需物資按其特點進行分類,并根據其特性不同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3]

W.J.Obrien,C.T.Formoso等人通過對工程項目物流的績效考核,利用供應鏈運作參考績效對供應鏈進行管理。

李真、杜建國等人通過研究大型工程項目的復雜性,構建提供供應鏈協同決策的平臺架構,為復雜工程中的參與各方提供高效的決策機制。

趙奕凌基于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等經典模型,構建“機制設計理論”與“聲譽約束機制”的理論框架,在工程項目物流管理中形成激勵機制,提高組織成員的積極性。

三、工程項目物流管理優化

隨著對工程項目物流管理研究的深入,各方學者對于如何提高物流的效率,保證運輸物資的質量,降低物資的物流成本等一系列相關問題都給出了自己的優化方案。通過對這一系列相關問題的研究,為工程項目保質保量按時提供物流保障,奠定了較為完善的理論基礎。

閻頤將工程項目當成制造系統中的一大類,協同學的方法分析工程項目物流活動,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再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將此方法運用于實際工程中,建立評價系統對其協同測度進行評價。[4]

Hiroki Okubo,Jiahua Wengd等人對項目的物流進行風險管理,運用AHP等方法研究影響項目物流的風險因素,對工程項目物流進行優化,減少風險對其影響程度。

孟醒從工程項目物資的運輸路徑方面進行優化,據工程物流的特點,將幾種運輸方式組合,并運用模糊評價法選擇最佳的物流路徑。[5]

劉昱著重從物流環節方面進行管理,將物流中的各環節進行精簡,使得物流全過程達到一體化。[6]

林毅從物流團隊方面入手,提出建立一個包含工程項目服務團隊、規范的管理流程、有效的風險預防與控制、強有力的質量保障體系、科學的大件貨物運輸方案的物流運作體系。[7]

四、工程項目物流管理發展趨勢

工程項目物流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由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越是大型與復雜的工程,所涉及的物資種類與數量越多,如此巨大的物流任務交給任何一個工程項目中的參與方都是難以完成或付出成本極高的,這就需要一個專業的物流第三方企業承擔物流服務。因為這不再是個單純采購與運輸任務,它涉及運輸線路的選擇,物流過程中實物流與信息流的管理,物流團隊的組建與管理,采購方案的設計,供應鏈中風險的控制等各項相關工作,它需要有長期從事這方面工作的物流企業進行管理與優化。在與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結合之下,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將項目原材料轉化為項目成品。因此,工程項目物流管理未來的發展趨勢必將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由經驗豐富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擔工程項目物流管理的工作。

五、結語

我國對于工程項目物流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相對于國外的研究,起步較晚,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以往的工程項目中往往關注施工技術的先進性、所用材料的優越性、項目管理方法的有效性等與建設相關的因素,物流這一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往往被項目參與各方忽視。隨著我國施工技術的不斷進步,建筑材料的不斷創新,管理方法的不斷提高,想要在這些方面壓縮成本取得價格優勢變得越來越難。此時,工程項目物流管理便成為一個重要的利潤源泉,由于在這一方面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可以提升的利潤空間很大。因此,在今后的工程項目中,我們應加大對其物流方面的關注程度,這是提高項目質量、降低項目成本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作者單位為重慶交通大學)

參考文獻

[1] 陳巧玉,郭姍姍.基于精益物流的工程項目物資管理研究[J] .物流科技,2009(9).

[2] 劉東石.基于決策網絡計劃的工程項目物流風險決策[D].大連海事大學,2009.

[3] 陳思.大型土木工程項目物流運作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

[4] 閻頤.大物流工程項目類制造系統供應鏈協同及評價研究[D].天津大學,2009.

[5] 劉金娟.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物流合作伙伴選擇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

[6] 劉昱.基于一體化管理的企業工程項目物流運作模式問題的研究[J].物流技術,2012(15).

[7] 孫斌.第四方物流在工程項目物流決策支持系統中的應用[J].物流技術,2012(7).

[8] 陳泰鑫.工程總承包項目物流管理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3).

[9] 張科.工程項目物流的風險管理研究 [D].中國海洋大學,2012.

[10] 孟醒.工程項目物流路徑選擇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

[11] 李營.工程建設中的物流外包風險控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

[12] 嚴洪.工程物流運輸通道選擇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

[13] 林毅.工程物流業務運作體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

[14] 楊新勝,郭玉潔.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在市政工程項目施工中的應用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播放| 麻豆一精品传媒卡一卡二传媒短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欧美老人与小伙子性生交|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国产一区内射最近更新| 中国丰满人妻videoshd|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西西444www无码大胆|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毛片内射久久久一区| 姑娘免费观看完整版高清中文 |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大学生疯狂高潮呻吟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男人把大ji巴放进女人免费视频| 东京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网址|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播放|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202丰满熟女妇大|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av色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少妇午夜啪爽嗷嗷叫视频| 女人扒开屁股让男人桶30分钟| 免费a级毛片无码专区| 大学生疯狂高潮呻吟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网站 | 亚洲av无码乱观看明星换脸va| 国产乱人伦中文无无码视频试看 | 午夜视频体内射.com.com| 美女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国产98在线 | 免费、| 国产裸体xxxx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