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7 15:52: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文化的特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商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園文化建設
中國商品經濟起源于古代秦漢的“富商大賈周流天下”,到唐宋時期發展迅猛,明清時期又出現了十大商幫部落,現代又崛起了五大商幫,這個過程均昭示出中國商品經濟發展歷史的深邃與久遠。中國悠久燦爛的商文化經歷了五千多年的積淀,歷史厚重,不斷發展。商文化是一種稀缺資源,濃縮了中國商業文明發展的高度。弘揚優秀商文化,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基本內容
教育部頒布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大學階段,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教育學生,有助于引導他們將個人成長與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中國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主張“仁者愛人”和“忠恕”之道,強調推己及人,和衷共濟。中華傳統美德中仁愛、公正、誠信、友善、和諧、責任、奉獻、謙敬、禮讓等傳統文化因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豐富資源。
二、商文化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合
“商文化”主要的體現形式是商幫文化。我國在先秦時期就有商人和市場的概念,并出現了早期的商業社會分工。在明中葉后期,經濟快速發展。但是重本抑末的政策仍使“商”在社會階層排序中屈尊末位。商幫是通過商人利用天然的鄉里、宗族、血緣關系聯系起來的。社會在當時興起了地方商幫,其中著名的十大商幫為山西、徽州、陜西、福建、廣東、江右、洞庭、寧波、龍游和山東商幫。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晉商、徽商和粵商。
商幫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形成了商幫文化,它是地區文化和商業文化的綜合。商幫在中國各個地方的都形成了自己的商業文化,他們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特色。
商文化主張儒意通商,以儒家文化為依據。誠信是晉商文化的核心理念,晉商經營的哲學基礎是“以義制利”。徽商信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信條,高舉誠信的旗幟,以義為利、義中取利、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所以在生意場上處處受益。浙商文化崇尚“義利并重”的價值觀念,浙商遵循誠實守信的商業道德。勤勞敬業、群體精神、不斷進取、勇于創新等精神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在元、明、清時代,津門商人憑借臨海依河的地利之便,發展漕運、海運,販賣糧食、食鹽,逐漸成為富甲一方的富商巨賈。天津在1860年被辟為通商口岸,外國資本流入,天津開始進入以外貿加工業為主的時代。津商憑借與外商洋行的特殊關系,逐漸控制了天津的對外貿易。到了清末民初,隨著天津近代化的交通運輸、電力設施、郵電通訊的建設,津商逐步走向繁榮,天津也因此成為北方的工業、商業和金融中心。津商中“誠信合作、共同發展、敬謹謙和、顧客至上、突破現狀、推陳出新”的經營理念也蘊含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
中國地域遼闊,地方文化特點明顯。比如,晉商學而優則賈,勤儉樸實,同舟共濟;徽商賈而好學,賈儒融通;粵商敢為天下先,內涵豐富等等。地方商幫巧妙地把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與自己的實際經營活動結合在一起,孕育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文化。
三、以商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兼成人教育)學校,前身為天津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和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2011年,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兩所學院整合更名為天津商務職業學院。校訓是“厚德尚能,勵學弘商”。學校培養的是面向現代服務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經濟管理學院是六個二級學院之一,專業設置主要是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市場營銷(網絡營銷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投資與理財、電子商務、旅游英語等。專業建設中的商業特色非常明顯,為構建商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面向全國25個省市招生,生源分布廣泛。天津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其在中國商業文化發展歷史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將中國傳統商幫和津幫中凝練出來的優秀商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其感染力和激勵效應,非常貼近商科類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
四、“以商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實例構思
歷史的積淀和不斷的實踐探索為開展商文化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宣傳、教育、灌輸、熏陶,開展優秀商文化教育,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幫助學生較全面地了解中國商文化、商文化精神,樹立現代商文化理念,培養儒商氣質,為今后發展奠定一定的意志品質與文化內涵。
1.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天津商務職業學院于2014年7月遷入海河教育園區,至今剛剛兩年多的時間。經濟管理學院擁有獨立的教學樓,為創建特色的校園文化提供了環境的便利條件。經濟管理學院將以此為契機,制定校園環境的建設規劃,以教學樓為中心,在教室、樓道、大廳、實訓室等地方,張貼以愛國商人代表、成功校友為表現內容的宣傳畫。在教學樓門廳,懸掛“厚德尚能、勵學弘商”的校訓。在教學樓各層固定位置,設計擺放“中國商文化展覽”。
2.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首先,精神文化建設體現在對校訓的學習實踐。校訓不僅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歷史與人才培養目標,而且能夠號召全體師生去學習、實踐“商文化”,從而使“商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使廣大學生更加熱愛學校、熱愛專業。“弘商”要以“厚德”為基礎,這是為了強調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號召全體教師以高尚的道德承載人才培養的重任。
其次,成立“中國商文化”項目調研小組。經濟管理學院將建立專門項目調研小組,深刻挖掘“商文化”精神,讓優秀商文化深入人心。將該項目劃分為若干個子項目,在全院范圍內。一是招募參與項目組研究的志愿者。二是提出項目研究方向和要求。初步計劃是各子項目組以中國傳統十大商幫和津幫文化為線索,搜集整理各商幫文化特征內涵、商幫文化精神、歷史發展進程、代表人物、經典故事等,籌備制作“中國商文化展覽”。在籌備過程中,通過調研、討論、整理、提升的過程,使更多的人了解商文化,從而增強大學生對中華大地的悠久歷史文化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勤勞奮斗的優秀品質的崇敬和熱愛。
再次,學院社管中心在項目調研小組的基礎上,成立以“學習和宣傳商文化精神”為宗旨的學生社團―儒商文化社。該社團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向全院師生普及“商文化”知識。
此外,學院還通過各類學生競賽、文化節等活動,為學生搭建踐行“商文化精神”、宣傳“商文化精神”的平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綜合技能的發展。將結合學院年度勵志報告會、文明修身情景劇比賽、創業比賽等內容在每年上半年舉辦“儒商文化月”;將結合年度專業技能比賽、職業生涯規劃比賽等在每年下半年舉辦“新世紀新儒商技能比賽”。
最后,學院還將加強與駐津的各地商會的聯系,學習了解現代商業的新動態。創造條件為學生搭建實習實踐的機會,加強校企合作。定期邀請企業代表到學院為學生舉辦講座,分享成功成長的經驗。
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職學院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既要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要求,又要體現與時俱進的要求,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時代張力。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在育人過程中高度重視職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延續,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效果。作為二級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將繼續挖掘自身特色,努力在育人工作中繼續摸索實踐,將“商文化”為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打造成育人工作的新平臺,不僅要落地生根,更要結出碩果。
參考文獻:
[1]朱江鴻,廖啟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作用.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J],2015(4):105-111.
[2]王榮霞,于建福.開啟中華文化本根教育的游學之旅―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文化素質教育活動”為例.高校教育管理[J],2012(3):36-40.
[3]白鴻萍.晉商文化融入山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用研究.煙臺職業學院學報[J],2015(1):25-30.
[4]葛錦晶.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探究―以浙江省高職院校為例.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12(2):135-139.
[5]陳周付,劉燕.徽商文化與高職商科院校校園文化的融合―以安徽部分高職商科院校為例.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J],2012(18):120-123.
[6]劉建湖.商業時代.中國商幫的地域特色與文化承接[J],2005(29):54-57.
[7]李國娟.教育探索.對高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J],2014(12):95-96.
關鍵詞: 幼兒傳統文化教育 區域活動 可行性策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浩瀚無垠,博大精深,是我國人民數千年文明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的寶貴財富。讓幼兒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夯實幼兒生命的基礎,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和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擺在每一個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必要而有難度的課題。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實施幼兒傳統文化教育,優選哪些內容作為幼兒傳統教育的切入點,以什么教育形式作為幼兒傳統文化教育的載體等成為我們需要深思和探究的問題。為此,我就如何將傳統文化教育延伸和滲透到區域活動中,如何在區域活動中彰顯傳統文化的魅力等問題做了一些思考與嘗試,總結了一些可行性策略,現與大家一起分享與探討。
一、區域活動是開展幼兒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有效載體之一。
區域活動以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體驗的個性化學習方式,使其成為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活動。同時,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區域活動,承載著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其特有的美和樂趣使孩子們在快樂的學習活動中切實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獲得有益一生發展的知識與體驗,成為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有效的、積極的承載方式。
二、以地方特色傳統文化為載體,讓傳統文化教育與區域活動同行。
民族傳統文化是個大的概念,它包羅萬象,涵蓋文學、藝術、體育、建筑等各個領域。因此在3到6歲的幼兒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時,要找準切入點,從局部入手,從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角度入手。據此,我以當地傳統文化特色為切入點,將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滲透、延伸到區域活動中,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使原本枯燥、深奧,幼兒不易理解的教育內容,變為生動、有趣、幼兒喜愛的自主游戲,讓幼兒在開心、快樂的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1.根據地方文化特色開設特色區域。
在設置區域時,根據當地的文化特色開設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區域活動,使整個區域活動與當地傳統文化的內容有機結合,凸顯傳統文化的特色。如:結合山西的飲食文化特點,開設了角色游戲區“三晉拉面館”、“晉南蒸饃房”、“汾酒專賣店”等;結合民間藝術特點,開設了美工區“美麗新娘剪紙”、“小小布老虎”等;結合民俗文化,開設了表演區“小小秧歌隊”、“小小旱船搖”等;結合地產特色,開設了自然區“山西煤炭、礦產自然角”,等等。每一個活動區都賦予了地方傳統文化的新內涵,而使區域活動擁有了新的魅力,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淺顯的方式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靈。
2.把握幼兒興趣點,有選擇地將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區域活動中。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處于幼兒教育階段的孩子領悟其內涵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區域活動中的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一定要以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幼兒的興趣點為依據,選擇一些形式活潑、操作性強、形象生動、難易適當、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在區域活動中進行,這樣才能使幼兒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1)可以有選擇地把主題活動中部分內容延伸到區域活動中,如在晉商文化的主題活動中,可以在建構區融入山西特色建筑的活動,孩子們了解山西建筑特色的基礎上,創意搭建,興致盎然。
(2)可以選擇地方傳統文化中的某一特色活動為載體,進行區域活動。如:在山西的傳統文化教育中,“社火”這一民間活動,人物形象豐富,活動形式活潑多樣,色彩艷麗,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參與、表演、裝飾的欲望。美工區的孩子們興致勃勃地運用自己的想象裝飾旱船;動手區的孩子們用各種美麗的亮片和串珠等材料為秧歌服設計富有創意的圖案;表演區的孩子們隨著秧歌曲盡情地投入表演;角色區的孩子們為所有工作者準備著豐盛的山西面食;建構區在為社火活動搭建舞臺;語言區的孩子們在為社火活動制作宣傳冊……孩子們情緒高漲,在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創造性的活動中,在與周邊區域的互動中,感受著民俗活動傳遞的快樂情感,感悟著傳統文化與人民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收到了非常好的活動效果。
3.特色區域的材料投放。
傳統文化特色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應做到“三結合”、“四根據”,即結合傳統文化主題教學投放材料、結合傳統節日活動投放材料、結合地方特色活動投放材料;根據特色區域設置的需要投放材料、根據幼兒特色活動的需要投放材料、根據幼兒發展情況有層次地投放材料、根據活動發展情況階段性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應包含圖片、制作原材料、音像制品、成品與半成品等,以支持、滿足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特色區域活動需求為原則。
三、教師傳統文化特色區域指導策略。
1.只有努力提高自身傳統文化素養,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才能游刃有余地創設、指導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特色區域活動。
2.支持幼兒在傳統文化特色區域活動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同時對外來文化要適當接納,形成客觀、平等的態度。
3.以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探究為目的,將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積極的內容滲透在區域活動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精華。
4.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把握好區域活動內容和傳統文化的切入點。
5.傳統文化特色的區域活動要以傳統文化特色主題活動為鋪墊,通過開展各種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豐富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積累。
6.活動后的小結,教師要將傳統文化特色區域活動從表面的形式提升為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傳承的層次,把握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從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傳統文化的種子。
在各國文化不斷交織與共同發展的今天,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合理發展與傳承是每一個國人的使命。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拓展與傳承,最為直接的方法便是將其與現代社會生活結合起來,使其充分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來,從而營造良好的中國特色社會文化氛圍。中國特色社會文化氛圍的營造,會給設計本身帶來較為可觀的商業與審美回報。因此,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對文化傳播與設計的表現效果都具有推動作用。
二、現代視覺傳達傳達設計對傳統文化的應用分析
1.現代視覺設計中傳統文化的借鑒應以設計為主體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對傳統文化的應用不是傳統文化代表性事物簡單的重復利用,也不是僅僅表現于對傳統事物的重現,而是應該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設計中來,以設計為主體展開對傳統文化的傳達。在經濟發展極為迅速的今天,設計者們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應對設計的元素進行深究,使自身的設計重點不僅僅表現在商品經濟的需求上,還應表現出設計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
2.傳統文化視覺表達過程中應考慮文化的象征意義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應用時,應對文化的象征意義進行更深層次的考慮。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容十分豐富。設計者在設計應用時,可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分類,將文化內容的運用與當地的風俗文化結合起來,使其更符合當地的設計特色,從而能夠達到良好的設計效果。中國傳統文化源于中華民族長久的歷史發展過程,是通過人民不斷的社會勞動下來的。因此在設計時,還應與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充分利用文化的象征意義。
3.應注意現代化設計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程度在現代化設計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利用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利用層次,應該充分考慮現代化設計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程度。一項設計,如果與中國傳統文化偏離較遠,則無法充分表達中國特色,與傳統文化氛圍營造的理念相悖;如果在設計中,過分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生搬硬套,則會使設計顯得生硬,缺乏技術含量,反而無法起到美學與文化傳播效果。
三、結語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當代價值 傳承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11-0390-01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概念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具有歷久彌新的生命力、值得我們世世代代繼承和發揚的積極因素。[1]它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各方面,具有發展的連續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備世代相傳、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點,包含了傳統文化精神,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勇于奉獻的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都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具備的精神。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結合時代特點加以傳承與發展,使其在當今社會體現出具有時代特征的全新文化價值體系。
1.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中國民族特色
一個民族,要有其自身的文化底蘊,一種思想,要與民族文化傳統相結合。溝通思想理論與人民群眾的心靈,傳統文化是極其重要的橋梁。來到中國后,與中國元素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從而指導著中國社會主義道路順利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蘊涵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現出中國民族特色。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意義,對理論和實踐有著推動作用。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運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科學的闡述,使其能夠指導中國社會發展。因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體現了中國的民族性特色和最本初的文化基因,能夠對“中國特色”做出最真切的解讀和闡釋。
2.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代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轉型,使得主導價值觀中的許多內容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從而導致主導價值觀與其他價值觀之間存在差異性,從而引發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在價值觀多元化的形式下,文化多樣化發展,為謀劃不同文化之間和諧共處,就需要建立一個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和諧”、“仁愛”、“自然”等思想,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反映了群眾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訴求,能夠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將古圣賢的思想充分融合,把個人的道德修養和價值實現定位在對他人、對群體、對社會的關愛和奉獻上,從而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文化基因。[2]
3.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世界各國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平與發展是全世界倡導的主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需要多方協調,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從思想上確立和平發展的理念。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倡導民主、自由、平等,“四海之內皆兄弟”、“親望親好,鄰望鄰好”等和平思想深深嵌入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也影響著與中國友好的各個國家。因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促進人類和平,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民間傳承
民間傳承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師徒傳承、家族傳承、行業傳承等方式在進行延續。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化手段的不斷進步,一些年輕人對古老的民間文化失去了興趣,導致一些傳承無法得以延續;民間傳承人在傳承的過程中,受到各種條件限制,往往造成一些傳承消失;同時,受經濟利益驅使,一些民間文化活動在傳承的過程中也發生了走樣、變形。因此,國家應該采取措施完善民間傳承方式,保護民間傳承,讓更多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3]
2.學校教育傳承
學校教育是最基本教育,影響著每一個人。目前我國的學習教育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所做的還不夠充分,對于傳統文化知識涉及不多,應該充分發揮好學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優勢,強化學校在傳承中的陣地作用,針對不同教育層面,選擇不同的傳承內容和方式,開展文化傳承工作,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到每個人心中,從而進一步推進中國文化事業發展。
3.文化場館傳承
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藝術館等公共文化事業單位是傳承文化、傳播文明的主要陣地,對于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群眾對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藝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利用較為普遍,各文化場館也逐步增加服務范圍,開展各類的讀者活動,為群眾提供多姿多彩的讀者服務,發揮其文化傳承的作用。然而,文化場館目前在國內的覆蓋面還不是很廣泛,一些地區的文化場館建設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揮其作用。政府應該建立文化類、藝術類、自然類、民俗學和人類學等多類型的公共文化場館,滿足不同人群需要。同時,增加設施設備投入,完善各項方針政策,吸收社會力量參與到文化場館建設之中,提高文化傳承的能力和水平。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其深刻的精神實質,傳承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推進文化事業發展,提升綜合國力,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要將此項工作做實、做細,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得更完美,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左康華,朱林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的理論探討,學術研究,2013(1).
[2]熊正良.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求是網,2014.10.17.
摘要: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藝術設計能否具有獨特性,不僅需要技術的先進性和功能的創新性,它還需要體現本民族的傳統特色。現代設計只有突出它的本土性和個性特色,藝術設計作品才能在國際舞臺上擁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就藝術設計中民族特色的傳承問題進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
關鍵詞:藝術設計 民族特色 傳統文化 傳承
[中圖分類號]:J6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0)-04-0175-01
世界是多元化的,更是豐富多彩的,因為每個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意識觀、行為模式、生活情趣和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有著獨特的偏向。創意如果從民族文化著手,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各個民族都有其鮮明的文化特質,這一文化特質最能吸引觀眾。藝術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也是一門藝術,而創意則是藝術設計的靈魂。藝術設計的目的就在于把產品信息高度提煉,植入公眾所能夠認知的文化氛圍之中。把一種新的創意手法培植于傳統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可在日新月異的國際環境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多元化,隨著各種新文化、新思潮的相互影響和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人們諸多固有的價值觀、審美觀也趨于改變。同樣,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作品,也越來越遠離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誠然,西方文化思潮有其特有的超前性,西方現代標志設計也有著獨特的前沿思想,但這并不代表現代藝術設計就是將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摒棄,一味的照搬照抄西方文化只會使我們淪喪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應用傳統元素既能讓世界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更加深入地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又能使中國現代藝術設計能夠立足本國,走向世界。
當然,我們對于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傳承,并不是一味地沉溺于審美的情感體驗,我們所期望的中國現代設計是在理性的思考下借助西學之風鑄造民族文化傳統,培育中國現代設計的生命力,發掘和提煉民間藝術的精華,使其成為中國現代設計的源泉。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有許多相似之處,就現代社會與現代意識而言,傳統藝術啟迪了藝術家的創作思維,為藝術家們拓展了一個更為自由、更可縱橫馳騁的空間。我們現在提出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現代化的藝術產業,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應該從傳統藝術元素入手,尋找藝術語言并把這些豐富的元素加以提煉綜合,進行一系列的再創作和整合。只有這樣,中國的藝術設計才能從中國傳統藝術造型元素中汲取營養,并將這些傳統的藝術元素很好的運用到藝術創作之中。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今天,藝術設計能否具有獨特性,不僅需要技術的先進性和功能的創新性,它還需要體現本民族的傳統特色。現代設計只有突出它的本土性和個性特色,才能在國際藝術舞臺上擁有一席之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設計師開始注重在設計中運用民族特色元素,中國傳統文化也在藝術設計中表現出了越來越強的魅力,這更加說明現代藝術設計對中國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是難以割舍的。設計工作者已經深刻體會到――優秀的傳統文化要與現代設計最終融合并共同發展,這才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在今天,由于多元文化的大融合,各種文化體裁之間的界限正在慢慢消失,藝術設計工作者應將歷史進程中流傳下來的本土文化精髓加以消化,創造性的而不是懷舊式的將傳統元素賦予新的生命,利用這些形式為現代藝術設計服務,方能設計出高質量、高品牌的藝術作品。
五千年的文化底蘊,造就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給現代藝術設計帶來了巨大的創作動力,同時也給我們的藝術設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分。我們不能單純的認為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應用民族特色的傳統因素就是因循守舊、墨守陳規。不可否認,現代藝術設計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期,各種各樣的設計思維大量涌入。設計作品更加新穎、獨特,但這并不代表中國的民族特色就要被遺忘、被丟棄,就要失去其存在的意義。相反,我們要將民族特色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之中,要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這樣不僅能夠突出民族特色。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髓,而且能夠使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真正達到國際化標準。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現代環境;藝術設計
中國傳統文化有悠久的歷史是深刻的遺產瑰寶,它對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更是通過其獨特的影響力推進了我國環境設計的發展。對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來說,使重點建筑以及環境進行了有效的結合,更好體現出了設計作品所具備的藝術美。對于設計師來說,納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可以充分反映我國的文化特點以及其藝術之美。
1現代環境藝術與中華傳統元素的相關概述
環境藝術的設計稱為基于真實環境的藝術設計概念。它所涉及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對于其設計的作品能夠和環境之間成功達到整合和相對的和諧,在作品中融入了實際環境,如光影和空間的具體結構。譬如在對城市進行相應規劃和設計又或者是對房屋室內設計以及花園景觀設計中,都需要與環境藝術設計有密切相關的聯系。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時,需要巧妙地將現代文化發展的概念融入其中,從而能夠進一步推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因為中國本身是一個歷史悠久和具有深厚文化遺產的國家,因此這種文化底蘊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到我們的日常衣食住行中,特別是在各種古老的建筑物中,它們的花園設計中充滿著相應的文化底蘊。所謂的中國傳統文化要素可以更像一個意向,通過某種載體進行情感上的傳達,包括中國的傳統文化。像傳統建筑中的傳統文化一樣,那些瓷制作品以及書法繪畫都是充滿了傳統的文化元素。將傳統文化要素融入現代的環境設計中,能夠很好地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中所代表的深厚文化進行展現,同時不斷弘揚它所具備的優秀文化[1]。
2傳統中國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環境設計的相關意義
2.1增強作品的活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強了與其他國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合作,推進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各國的文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是彼此碰撞與融合。出于讓我們國家的文化能夠在世界的文化中熠熠生輝的原因,我們需要積極向其他國家優秀文化進行學習,與此同時,還需要充分挖掘我國民族文化的本質,并突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2]。在這之中,就需要環境藝術設計的相關作品能夠肩負起展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設計師要想在自己的環境藝術設計中成功展現作品中的民族文化,需要盡可能全面探索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將其巧妙合理融入自身的設計,讓作品可以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2.2給予作品含蓄美感
自古以來,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充滿了含蓄的美感,尤其是儒學十分地推崇這種美感。因此,設計師在對于環境進行相關設計的時候,需要盡可能挖掘出它所具備的含蓄美的特點,并讓其能夠巧妙合理融入自身的作品,豐富設計作品的文化內涵,并盡可能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促進人們能夠創造一種良好的意境,充分感受它所具備的無限的含蓄美的魅力。
2.3提高作品的吸引力
因為現代環境藝術作品是現代文化元素和傳統文化元素的完美結合。因此需要設計師能夠注意和重視將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納入現代環境藝術作品,以此增加環境設計所帶來的感染力度。除此之外,在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環境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這就需要設計師在進行相關設計的時候,盡最大可能將傳統文化元素中的“天人合一”融入設計作品,重視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更好地保護環境,同時也盡最大可能弘揚傳統文化的精髓,讓環境設計作品能夠更加具有感染力。
3在現代環境設計中融入國家傳統元素的相關策略
3.1傳統和現代元素的巧妙融合
對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設計師的首要任務便是在將現代文化元素處理好之外,將傳統文化元素所具備的內涵進行充分的挖掘,從而能夠讓自己設計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中很好融入傳統的文化元素。正因如此,想要成功成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需要加強對于傳統文化元素的認知了解,更好地去發掘只在傳統文化元素中才具備的美,讓其融入現代環境設計,展現出非凡的魅力。例如我國上海地區的金茂大廈,就是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環境設計,充分展現出對于傳統元素的轉化和相應的巧妙結合,挖掘出深藏在傳統文化中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元素——古典塔形結構。設計師將該結構很好地應用到了現代化的摩天大樓中,但并沒有盲目放大塔形,而是根據力學與美學角度一起進行考慮,讓中國塔形的美學比例和建筑比例進行了相互吻合。設計師更是將傳統的密檐式塔作為一種構思的靈感,緊接著對密檐式塔細部和韻律以及輪廓線等各個方面展開高度上的概括,與此同時,也是巧妙應用了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和構造方式,將中國的傳統建筑的精神意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3.2加強傳統文化元素的創新
創新是一種無限的推動力,可促進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不斷發展。因此,設計策劃者應該提高自己的創新感,大膽地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納入設計,通過新方法的運用,讓傳統文化恢復其強大的生命力,并進行具有強烈歷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化環境設計,增強其作品的吸引力,加強其感染度。與此同時它還體現了不斷的創新精神,并不斷突出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所在。推進了環境藝術和設計的發展,更好幫助我們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積極反映當代藝術設計的重要價值。
3.3地域特征融入設計
隨著現代生態環境建設重要性的不斷凸顯,在進行景觀的植物設計上就需要不斷創新觀念,以結合當地氣候特點文化進行景觀植物的選擇,進而為人類提供更高質量的風景,滿足現代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在風景的特色設計上,需要將配置設計的重點內涵融入植物的設計,設計人員需要將當地的文化特色與植物設計結合起來,在中國的文化發展的過程,需要將文化因素融入環境設計,進而使得風景的設計特點能夠更加凸顯當地的文化特色,彰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特征。其次,為了更好地提高自然植物的利用率,就需要對其進行藝術改造,以讓其凸顯當地文化特色的同時,降低對原本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建設更加有利于社會發展的生態環境。同時將不同層次的風景區域進行劃分,使不同片區分出主次,實現對立意的更好表達,進而使得風景配置設計的效果能夠更好地得到凸顯。
3.4傳統色彩的應用
環境設計色彩的合理運用將對參觀者產生不同的視覺以及心理影響,因而在環境設計風格中需要更加強調對色彩的合理運用。在考慮色彩的運用時主要考慮三個方面。首先需要了解色彩的對比,任何一個環境設計在色彩設計之前都要考慮環境設計色彩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色彩之間產生的連鎖反應。當色彩的色相與彩度相似時,就需要有明顯的明暗度對比,而色相與明暗度相似時要有彩度的對比,彩度和明暗度相似時要有色相的對比。也就是說彩度、色相和明暗度如果有兩項相同另一項就要形成鮮明的對比,否則就會融合成同一色彩。中國紅、黃色、青花藍、玉脂白等都是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色彩,可以通過不同顏色的配合實現喜慶、和諧氛圍的構建,進而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表達出來。其次是材質的差異,色彩最終都要作用在環境設計材料上,而不同材料的特性也會不同。比如有些材料表面光滑而有些材料表面粗糙,這時就要根據材料的特性選取色彩,可以對表面粗糙的材料選取一些暗度較重的色調,可以體現出材料的悠久感,進而使得環境設計更具優雅性,實現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例如將傳統色彩元素中黑色匹配白色和灰色進行墻面、小橋、棧道等附屬結構的裝飾,可以將傳統古色古香的空間環境氛圍表現出來,進而使得傳統文化的特色得到展現。
3.5傳統符號的應用
傳統符號也是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中最為常見的主要有繁體字、民族特色文化符號以及動物圖案等,因而在風景環境設計的運用中,可以將傳統符號融入墻面、地面以及門面等內容設計,使得傳統文化符號能夠為環境設計渲染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例如在麗江大研安縵風景的設計實際上將傳統符號融入風景設計,并將云南當地的美妙布料和精湛的工藝在墻面上展現出來,同時展現納西的刺繡以及東巴花卉禽鳥木雕,這種精美的工藝將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得到傳承。
3.6古典植物的配景
在環境設計風格中更加注重通過植物景觀進行傳統文化內涵的表達,通常情況下在環境設計中通過將中國古典植物與現代的燈飾結合起來,由此營造古典的環境氛圍,同時由于植物景觀以綠色基調為主,因而為了更好地提高環境設計室內空間的層次性,就需要通過遠、中、近層次對植物景觀的擺放進行優化設計,進而構建一種虛實結合的環境設計景觀。現代化設計理念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使得環境設計風格得到了優化,由此更好地滿足現代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以及物質需求。例如,在現代環境設計中,可以水生植物作為傳統文化載體,將觀景平臺與水生植物進行有效連接,使得環境設計更加具有完整性,更利于傳達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內涵。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相結合,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精粹所在。這也是一名設計者所流露出的對于傳統文化深層情感的自然表達。除此之外,兩者的完美結合也是一致地滿足人們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師需要使用創造性思維來重建和重組傳統文化元素的載體——現代環境,旨在滿足人們的現代美觀心理,又使其能夠同時具備傳統文化特色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促進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律清歆.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農家參謀,2020(6):234-234.
近年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傳統文化保護、利用與開發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隨著經濟全球化與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許多新的問題越發凸顯,如生境消失、規劃缺乏、設施落后、篡改開發、后繼無人、認識不夠等,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七個缺乏:
1、認識上缺乏自信
布依族是黔南人口最多的民族,布依族風情在黔南具有典型性。但長期以來彌漫著一種錯誤的傾向:“布依族文化比不上黔西南,苗族文化比不上黔東南”、“布依族傳統文化氛圍不濃厚、特色不突出,沒有傳承與保護的意義”。把保護、開發的重點放到了水族、毛南族或瑤族上,往往對布依族傳統文化保護與開發輕描淡寫,“開會多,操作少”、“說起重要,做起來不重要”等現象比較突出。這種文化自卑心理嚴重地阻滯了黔南布依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2、保護上缺乏規劃
布依族傳統文化根植于民間,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近年來由于文化在旅游業中地位的凸顯,各級部門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對布依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力度。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定位不明確、目標不清晰、措施不具體、職責不明確、重點不突出等問題。為發展旅游業,各縣(市)及各鄉鎮八仙過海、各自為陣、單打獨斗、遍地開花,缺乏統一的規劃引領。一些經過包裝的布依族村寨呈現出現代磚混結構與傳統民居混雜的狀況;住房私搭亂建。許多寶貴的文化資源在無序的開發、打造中失去了應有的生命力。
3、傳承上缺乏環境
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全球化迅猛發展。隨著國家富民政策的實施,布依族地區豐富的資源優勢變成了經濟優勢,改變了布依族地區貧窮落后的面貌。與此同時,布依族文化事象賴以延續的自然生境與社會生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很多地區春節舉行的山歌會、浪哨等傳統的民俗活動項目因環境的變化而消失;民族服飾因費工費時無人愿意制作;傳統婚俗被現代婚禮被取代;會說布依話的人逐漸減少;特別是一些地區的新農村建設,使布依族民居面貌面目全非。在新農村建設及城鎮化進程中,由于缺乏“文化興州”的戰略思想,缺少應有的保護對策與措施,布依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沒有得到認同,致使獨特的民用建筑及其他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由于開發而不復存在,修建起來的建筑物大都盲目地模仿了現代城市的構造,缺少自己的民族特色。
4、展現上缺乏載體
黔南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族傳統文化積淀深厚、豐富多姿。但由于文化生境的消失,現今豐富多彩的布依族傳統文化現象由于物質載體的改變而褪色或消亡,傳統文化氛圍淡化。在黔南各縣(市)除民族節會外均很難看到人們穿著布依族傳統服飾的身影;布依族“干欄”式民居被小洋房、小別墅取代;騎馬接新娘儀式換成了面包車、小轎車迎接。由于缺乏有力的統籌協調、科學規劃和資源整合,旅游部門在旅游規劃及項目建設中只重視景區自然景觀的開發及打造,而忽視了與文化的融合,所建景區缺乏本地區的民族特色,可供旅游者欣賞、參與、體驗的項目不多。每年雖舉辦了較多的節慶活動,貌似紅紅火火、轟轟烈烈,但規模小、檔次低、分散、雜亂等問題比較突出;即便是在拳頭產品好花紅發源地毛家苑鄉輝油寨,可供游客欣賞的僅是號稱“中華第一堂屋”的一棟民宅。許多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因缺乏展現的載體而黯然失色。
5、打造上缺乏專業
黔南民族村寨的文化生態資源極其脆弱,在一些民族村寨的發展中,過度商業化和民族文化失真等現象突出。一些淳樸的民族村落,經過旅游部門的包裝與渲染,失去了原貌,充滿了商業氣息與銅臭味,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質樸和民族風格。加上旅游者眼中“求奇”似乎比“求真”更重要,在他們的要求下,一些民俗活動逐漸失去原有之義。同時由于一些部門領導不是文化專業出身,對文化的經濟價值、旅游價值、社會價值認識不夠,對布依族傳統文化更是缺乏了解和認識,因而在旅游文化產品開發及布依族民族村寨打造等方面出現了庸俗化、盲目市場化導向,淺表地迎合游客,將侗族民居、腰鼓甚至是現代舞等其他民族或具有現代氣息的文化平移至布依族民族村寨,這種東施效顰的做法不僅打折了布依族傳統文化的旅游價值,而且歪曲了布依族傳統文化的真貌,進而影響了布依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結果旅游資源不僅沒有得到科學合理的開發和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反而造成資金浪費,更嚴重的是破壞了旅游生態和人文環境。
6、后繼上缺乏傳人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布依族地區的青壯年陸續外出打工,在外出打工、學習與交流中,與外界文化發生了廣泛的聯系。
由于許多年輕人對本民族文化價值認識不夠,總覺得“民族的都是落后的”,產生了文化自卑感,片面地追求“現代化”[4],不愿對本民族文化中的優秀文化進行學習,即使是一些掌握絕技的民間藝人的子女,也因民族文化瑰寶沒能體現直接的經濟效益而放棄學習。在學校教育中,大多注重的是科學文化教育,對民族文化、民間技能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致使民族文化沒有得到較好的傳承,許多民族藝術瑰寶隨著老藝人的去世而消失。同時一些文化部門工作不到位,許多民間口碑文獻沒有得到應有的收集、整理、挖掘,因而出現了無法搶救的現象。
7、資金上缺乏投入
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加大了保護開發利用布依族傳統文化的投入,但由于地方財政困難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得投入到布依族傳統文化保護、開發與利用上的經費嚴重缺乏。如一位從事民族工作的人員稱:“民委的經費都是3、4、5工程”,即3、4、5萬。許多傳承保護項目因經費缺乏而無法進行,即使進行也是“豆腐塊”、“補疤式”項目。一些建設項目由于后續資金不到位出現了某民族村寨半邊瓦房半邊磚混結構混雜的格局,阻礙了布依族傳統文化保護與開發的系統性、長期性與協調性,特別是民族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更是無法實施。
二、對黔南布依族傳統文化保護、開發與利用的建議
1、成立布依族民間傳統文化搶救、保護職能機構,全面規劃、指導、實施布依族傳統文化搶救和保護工作
布依族傳統文化的搶救、保護和開發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在政府的主導與引領下進行。為實現布依族傳統文化科學、有序開發,政府應成立“布依族傳統文化保護委員會”或“布依族傳統文化保護辦公室”等專門職能機構,全面規劃、指導、實施布依族傳統文化搶救和保護工作。組織相關部門、專家組成調查組對黔南地區布依族民間文化資源進行科學、全面、深入、細致的調查,摸清底子,在此基礎上凝煉出布依族傳統文化的象征與標志,抽象、概括布依族傳統文化的文化符號與文化代表,策劃、開依族傳統文化旅游產品,為旅游局、鄉政府等職能部門打造民族村寨或新農村建設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提升民族村寨的特色氛圍和文化底蘊。研究布依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對具有特色的內容,賦予它時代的生命,大力發展、大力開發,使之產生經濟效益。同時,民族文化的保護和開發應加強立法,走法制化、科學化的道路,在開發、利用前應進行科學論證,對經過專家論證的規劃、開發方案應一以貫之地實施,不因時間的流逝和領導的變更而改變。
2、深度打造《好花紅》、《甲金》等一批民族文化品牌,展現布依族文化魅力
目前,《好花紅》作為布依族民歌代表以優美的旋律唱響了北京,走向了世界。但歌詞內容較為單調,不能全面反映布依人民的生產與生活,在深度上、廣度上都存在較大的開發空間。而黔東南臺江姊妹節中一首《歡迎您到臺江來》以豐富的內容、優美的旋律渲染了會場氣氛,觸動了來賓心靈,引起了與會者心靈的共鳴,把現場氣氛推向。應參考此成功做法,請州內外文化專家、詞曲專家對《好花紅》進行深度加工,努力將之打造成為黔南及貴州的“州歌”乃至“省歌”。甲金是布依族傳說中一個足智多謀的人物,類似于維吾爾族民間故事中的阿凡提,許多故事展現了甲金與地主老財斗智斗勇。應對這一寓智于樂的人物故事進行開發,通過編印少兒讀物及趣味故事冊子、舞臺藝術展現等形式表現甲金機智人物形象,以展現布依族民間文學的魅力。
3、在小七孔、掌布等重點景區打造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風情表演,實現布依族傳統文化保護與旅游發展雙贏
縱觀黔南,一方面,布依族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但因展現載體缺乏無法再現生機。另一方面布依族地區雖有小七孔、掌布等重量級景區,但旅游經濟效益卻不甚明顯。原因是這些景區只有優美的自然風光,缺乏文化元素,自然景觀單一,許多地方的景點大同小異,很難讓旅客長時間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是最好的風景,只有與特定民族密切關聯的民族文化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景觀。縱觀黔南各景點,均缺少一臺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風情表演來展現布依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云南大理洱海游中,坐船時間過長難免會讓游客感覺枯燥無聊,這時極富地方民族特色的白族“三道茶”轉瞬間讓游客興趣盎然,除了洱海及周邊島嶼優美的自然景觀讓游客記憶頗深外,“三道茶”更是成為了其中的亮點。因此應在小七孔、掌布景區附近農家樂區域,打造一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族風情表演,彰顯包括布依族在內的黔南民族風情,將布依族八音彈唱,楊忠培老人“鼻孔吹雙簫”、“雙嗩吶冒煙”等民間絕技,木葉吹歌,布依族古文字,漆樹染等印染工藝,作坊造紙術等,通過藝術表演形式展現給各方游客,讓游客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深切感受黔南民族文化風采,實現旅游發展與民族文化保護雙向互動。荔波雖曾打造過“荔波蕩漾”,但由于規模過于龐大、演職人員太多而無法進行市場化操作。而大理“三道茶”演職人員不過十來人。因此,民族風情表演規模不宜過大,演職人員應求少而精,盡可能做到吹、拉、彈、唱、跳全能表演,讓游客進得來、有看頭、留得住。
4、重點打造“好花紅民族村”等民族村寨,夯實布依族傳統文化展現載體
惠水好花紅鄉輝油寨是《好花紅》的發源地,這里自然條件優越,漣江繞寨而過,景色優美,風光秀麗。但在輝油寨能成為游客看點的文化產品僅是一棟民宅,與作為布依族拳頭文化產品《好花紅》發源地是極不相稱的。因此要較好地宣傳、打造好布依族傳統文化,重點首先是打造“好花紅民族村”,值得慶幸的是輝油寨漣江兩岸現仍是一片農田,完全處在未開發狀態,給“好花紅民族村”的打造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將輝油寨漣江兩岸修建成布依族“干欄”式或惠水一帶傳統的布依族民居,統一修建為木結構樓房,通過招商引資、政府補貼等方式吸引外商、周邊農民到這里創業,將布依族傳統文化與漣江景觀結合起來,在旅游旺季、法定假日、貴賓接待等時段的各種活動中進行布依族風情表演,將旅游中吃、穿、用、住、玩、賞等幾大要素結合起來,做到有展現的點、有可觀賞的景、有美味的特色食品、有原生態的特色民居、有可玩的特色項目,以之為窗口和亮點,推動黔南布依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做大布依族傳統文化蛋糕。
5、建立布依族傳統文化博物館
基于生存環境的變遷,布依族人的生活方式也隨之產生變化,伴之而來的必然是傳統文化的消失。要讓后人了解、傳統的布依族文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建立布依族傳統文化博物館。在黔南首府都勻可分別修建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瑤族等相對獨立的博物館,博物館之間連成一片,形成一個博物館群,既提升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又為游客提供了一個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的天地,讓步入現代社會的人們在充分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又可領略傳統文化的風采。都勻石板街逢年過節舉行的布依族婚禮就是一個展現布依族傳統文化的好舉措,吸引了包括都勻人在內的人們的眼球,對傳承、弘揚布依族傳統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6、將布依族傳統文化融入城市建筑中,實現現代生活與布依族傳統文化的和諧統一
作為黔南布信族苗族自治州首府的都勻,弘揚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傳統建筑文化,對做大旅游蛋糕、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都勻素有“高原橋城”之稱,可在橋上大做文章。可將布依族的風雨橋、牙舟陶、石板房等民族文化因子分別移植于每一座橋上,構建“牙舟陶文化”、“石文化”等彰顯布布依族傳統文化的特色橋梁,使游客既欣賞了劍江河優美自然風光,又領略到了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從而實現人與建筑、環境、民族文化的有機融合。另外,民族地區的城市雕塑應充分體現自己的民族特色。都勻市及荔波、羅甸等縣(市)應將刺藜花、甲金等布依族文化符號代表,作為自己的象征和標志。除此之外,在都勻某個片區內修建具有相應規模的“民族文化廣場”,將傳統的民族建筑風格融入其中,使整個城市的建筑實現現代都市化與民族文化的和諧統一。政府在打造“都勻城市綜合體”時應充分考慮民族文化元素的高度融合,在即將開發的劍江河西岸修建“黔南民族文化風情街”、“黔南民族文化風情園”,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等民族各具特色的建筑、服飾、民間工藝品等展現于其中,凸顯黔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7、對布依族傳統文化傳承人進行活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