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7 16:02: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我國,工程管理人員在專業技術方面并不遜色,但一專多能的人才嚴重缺乏。管理人員缺乏國際企業的管理經驗,尤其是高層次的管理人員。沒有國際化經營的經驗、知識、能力,致使企業在國際市場運作中不能按國際慣例進行,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新的挑戰要求參與國際競爭的人才需要具備一些特殊的素質:一是語言能力。FIDIC合同一般都在特別條款中確定“以英語為工作語言”。二是經營素質。必須具備一定的經濟、金融、財務等方面的知識。三是要熟悉相關國的法律、規范及國際慣例。
二、課程設置與教學應具有與時俱進的觀念
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和科學發展密切相關,從當代課程與教育的發展來看,課程與教學在反映社會的政治經濟和科技的要求上越來越直接。課程設置要關注時代的發展,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培養出的人才在未來社會發展中具有高度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課程設置與教學的本質是變革,與時俱進是它們的出發點和歸宿。
三、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指導思想
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宏觀上講,這個系統工程涉及教育思想、教育價值、教育目的等高等教育的根本問題。從教學這一特定范疇來講,包括3個層面:一是專業設置、專業培養目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等有機部分,相對于教學改革的其他方面而言,它是基礎性的,具有先決和導向作用;二是專業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體現和落實第一層面的要求,同時檢驗和校正第一層面的要求是否合適,是教學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三是教學組織和管理、教學評價、師資構成等環節,對前兩個層面起保障和制約作用。3個層面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有序的系統。
(二)課程體系的基本結構
課程體系改革的總目標是構建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與協調發展的課程體系。在此體系之下,既能使學生掌握工程技術、經濟、管理、法律基本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既要有理論深度,使學生具備發展后勁,又要能提高實踐能力;既要保證基本業務技能,又要有利于人格品質的塑造,還要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圍繞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在課程體系設置時,形成以下5個課程模塊:
1、公共基礎課。此類課程主要是文化素養和人文素質類課程,是學生學習知識、進行思維和基本技能訓練、培養能力的基礎。它為學生提高基本素質以及學好專業基礎課程奠定基礎。公共基礎課的設置,應淡化專業界限,拓寬基礎學科范圍,尤其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誠信觀念的培養以及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提高,突出強化了新世紀人才培養的特色。
2、專業基礎課。此類課程由與本專業有關的知識組成,雖有應用背景但并不涉及具體的管理對象。它的覆蓋面較廣,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知識廣度,往往是專業課的理論基礎,因而它對學習專業課和培養工程管理專門人才的理論基礎十分有用。這類課程的設置決定了專業面的寬窄和學生將來自我發展的能力。務必本著扎實而寬厚的原則,亦即“厚基礎、寬口徑”的要求來設置,盡量使其內容綜合化。
3、專業課。專業課的設置要堅持總體優化原則,去掉重復的內容,合并相近的課程,取消不成熟、內容貧乏、口徑過窄的課程。專業課的設置應體現我國加入WTO后國際國內法律環境和國際慣例,體現工程管理新的發展趨勢。烏拉圭回合締結的服務貿易總協定將“建筑及相關工程”列入12項服務之一,建筑業是服務項目的性質派生出一些新的行業,如投資咨詢、市場法律服務、項目營造服務、房地產評估等,都對工程管理專業提出新要求,應在專業課設置中得到體現。
4、選修課。此類課程包括限定選修和任意(自由)選修兩大塊。限定性選修課的設置主要應體現本專業及其發展方向的特點,加深理論基礎,訓練科學方法和技能,體現本學科與相鄰學科的關系,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自由選修課的設置主要是為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滿足學生個人興趣和愛好,以發展和完善學生個性為目的。
(一)課程體系設置欠合理
由于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的工程管理專業開辦時間較短,教學計劃、課程體系還在不斷調整和完善中。其中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存在一些欠合理的地方,如課時少而內容多,某些先修專業基礎課程變成了平行課程,學生學習時往往存在力學、結構基礎知識薄弱,概念不清等問題。
(二)教學模式滯后
工程結構課程內容多,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強,是一門綜合性的專業課。而理論和實踐教學模式卻相對固定,缺乏對學生進行工程思想的培養;課程內容涉及許多基本設計原理和各種規范,學生普遍反映難以全部接受和消化。
(三)學生動手能力不強
工程結構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應用學科,既需要數學、力學、材料科學等知識作為基礎,又需要廣泛涉及工程實際,還要求學生具有實際動手能力,而教學中提供給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較死板,缺乏實際運用的能力。加之工程管理為文、理科兼招專業,許多同學特別是文科生理科基礎較薄弱,并且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有畏懼心理,更加劇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矛盾。
二、工程結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一)明確課程地位,優化課程內容
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科基礎是工程技術,離開了學科基礎,工程管理無從談起。學習工程結構能使學生對管理對象———工程的物理屬性有必要的了解,這也是做好工程管理的前提條件。而傳統的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等結構類課程內容非常多,涉及范圍廣,對理工科基礎要求很高,使得很多同學尤其是文科生學習上產生畏難情緒。筆者曾對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2010級工程管理專業的120多名學生做過問卷調查。這部分學生中約65%的學生是文科生,雖然大部分學生已意識到工程結構課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但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因為學習難度較大而感到無所適從。調查中還發現,絕大多數同學所反映的課程學習難點主要集中在學習內容繁雜,各種公式、符號多,對規范、工程實際不了解等方面;一部分文科生還因為理工科基礎不扎實導致學習較困難,學習興趣不高。由此可見,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特點,針對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優化課程內容,合理確定教學重點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就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而言,工程結構知識主要是為工程管理服務的;工程結構課程的教學目的也應該充分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獨立學院的辦學理念,工程結構課程的教學內容應以服務管理為出發點,以必需、實用為原則,突出基本原理的學習以及理論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理論教學以結構的基本概念、結構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結構設計原則、基本構件的設計計算與構造要求等內容為主,同時結合實驗、實踐教學進行知識的鞏固、強化、提高。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考慮學生基礎,揚長避短;內容編排上,要突出重點,弱化難點,著重幫助學生建立工程概念,掌握基本構件的設計方法及其構造要求。比如針對文科生多、理工科基礎較差的實際情況,減少相對抽象、晦澀難懂的理論推導內容,把重點放在公式的物理意義和應用上,更多地將學生感興趣的、與工程實踐關聯緊密的內容引入課堂教學。針對學生反映公式、符號多,對規范較難理解的問題,可以適當增加結構施工圖教學,將構造要求和規范意識貫穿于教學過程。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包括先修課程與該課程章節內容之間的銜接。以混凝土結構為例,結構的特點、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基本構件的設計計算、構造要求以及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等內容前后關聯,形成體系。在課程銜接上,加強與其他課程任課老師之間的溝通,了解該課程與先修課程如力學、建筑材料課程重疊的內容,同時關注后續施工、造價等課程與該課程的結合點,爭取把有限的課時用到最關鍵、最實用的知識點上。強化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另外,配合課程設計,將教學內容在有限的課時內進行有效的拓展,引入結構施工圖教學,結合結構施工中常見的結構計算問題進行講授等。
(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普遍缺乏空間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特別是文科生比較害怕純理論的學習。而傳統工程結構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安排都過于強調理論性和系統性,往往容易讓學生感到高深莫測,而一到實際應用時又感到無從下手。因此,在教學中應揚長避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取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入直觀有效的工程實例教學方法,“以用促學”,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思維方式及工程意識的培養,課堂講授不要僅限于具體、繁瑣的知識點以及邏輯性強、理論性復雜的公式推導,而要結合工程實例或試驗,先建立工程概念,再進行理論分析,最后又回到實際中,利用分析的結論解決實際工程中的問題。特別是針對獨立學院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要通過一個案例的講解綜合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經濟意識、管理意識和創新精神。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興趣。比如講解一些較難的理論性問題時,可以將一個大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由易到難,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層層推進,直至完全解決問題。另外,對于學生普遍反映的結構設計計算公式繁多、比較難記憶的問題,可以通過類比、對比的方法,找出其內在的規律,再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如梁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公式、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公式,都是由截面應力圖、承載力計算公式和公式適用條件組成的,可以作對比講解,歸納總結。教學手段應多樣化,要在保留傳統良好教學方式的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筆者在教學實踐和問卷調查中發現,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方式在課程教學中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不少學生反映,某些問題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對理解和記憶有較大幫助。同時實踐也證明,在保留學生樂于接受的傳統教學方法的前提下,結合多媒體教學,將圖、文、聲、景等融為一體,不僅可以較好地緩解課時減少而課程內容增多的矛盾,而且能使缺乏工程概念和工程經驗的學生加深對抽象事物與工程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大大提高教學時效。此外,教學中應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教與學本來就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課內交流除了一般性的問答和討論外,筆者還嘗試讓學生走上講臺。具體做法是先讓學生針對某些問題進行自學,然后請學生代表走上講臺給同學們講授,最后集體討論,形成師生之間的換位思考和知識、想法的交流。這樣不僅能幫助教師和學生尋找到最適合的講授方式和學習方法,還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外交流則借助學校的網絡課堂這一良好的交流平臺,上傳教學資料,布置習題,與學生在線或留言討論等[6-10]。
(三)采用綜合考核手段
傳統的結構類課程考核形式單一,內容較片面,難以客觀、全面地評價教學效果;加之考試管理中的一些問題,容易讓學生為考試而考試,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針對傳統考核形式的弊端,結合結構類課程的特點,將考核總成績分為三部分:平時成績、開放式考試成績和閉卷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包括出勤率、課堂表現、作業等;開放式考試成績包括實踐動手能力以及讀書報告或研究報告成績等;閉卷考試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計算能力。采用綜合考評辦法,旨在改變“為考試而教、為考試而學”的不良狀況,促使學生帶著興趣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課程教學改革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傳統的“教”,即“傳道、授業、解惑”外,還應該體現“導”的職能,即“引導、指導、輔導”。這就需要教師博覽群書,擺脫教材的束縛,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對該門課程的知識能系統全盤的把握,并能靈活組織教學。培養具有創造性的未來工程技術人員的前提是教師的教學應具有足夠的創造性。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并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對授課內容進行充實和豐富,做到融會貫通,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以及不同順序講述同一個問題,使學生對問題有全方位的理解,讓學生易于接受且樂于接受。目前,許多專業課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大多缺乏教育、教學方法的專業知識背景,因此除了要努力豐富自身專業技術知識外,還應當學習和了解如“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等的基本原理;在社會風氣日漸浮躁的今天,更應秉承優良的師德師風,精誠執教,關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達到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三、結語
工程管理專業是管理學、經濟學、工程技術和法學的交叉學科,是培養建設工程類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工程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工程估價的原理及應用、工程造價軟件等相關的課程,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在校的學習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提升全面能力,畢業后可以勝任工程造價與估價方面的工作。根據近幾年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凡參加科技創新、算量大賽,真正掌握了工程預算、工程決算的同學,他們在就業中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就業崗位及工資待遇都很好。但目前學生畢業時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人不具備工程估價的應用能力。因此如何改革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和實踐方法,有效培養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與應用能力值得去探索。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現狀
據調研,大多數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都設置了工程識圖模塊、施工技術模塊、工程估價及項目管理模塊等課程,而工程估價又是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具有的“理論性”、“實踐性”、“綜合性”等特點導致其教學難度大,對任課教師理論和實踐經驗要求高,也導致了工程估價等同類型的專業課程在教學模式上存在諸多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及學生就業。本文基于作者長期擔任工程估價課程教學與研究的基礎上,以工程估r課程為例,分析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現狀如下:
課程體系不完善、知識結構零散。估價課程模塊中,雖然工程識圖、項目管理、工程概預算及其它應用類課程在教學計劃中都安排一周的課程設計,但以往的課程設計以所配套的課程為單元,只完成對特定課程的相關知識的驗證和鞏固,沒有知識系統化的環節,造成學生掌握知識零散,與實際脫節,難以建立關系化的課程系統概念
教學方式被動、缺乏綜合訓練。傳統教學方式以教師“滿堂灌”、“純理論授課”方式為主,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場地固定,大部分同學上課時玩手機、睡覺、走神等,課堂表現沉悶,教學效果不理想。一些實驗類課程,軟件設備都是單模塊購買的軟件,其自身開發能力和綜合協調能力較弱,僅能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指導書上的內容和步驟做實驗,僅僅是模仿老師的操作,運行后,看看效果,而對于每個項目具體實現方法、運用原理,往往不求甚解,很少有學生去針對實驗內容,提前主動了解、靈活運用,這種被動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實踐教學形式化、軟硬件設施保障不足。課程設計、實習等集中實踐環節,一方面平時學生實踐能力較弱,測試時沒有提前準備,沒有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全部軟件的購買需要較大的經費投入,因此這一環節目前主要是購買幾個節點運行。把幾個基本節點連接起來,完成課程任務。學生不能經歷工程預算的基本原理,工程預算軟件運行原理,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竣工結算,竣工決算等全過程的概預算操作方法。教師對實踐教學參與較少,個別教師不重視,不愿參與實踐教學,也影響學生能力的提高。
考核方式單一、成績評定不規范。考核盡管由理論考試和實踐考核構成,理論考核采用試卷考試形式比較公正客觀,但實踐環節考核難于進行,只能給出影響分,而且只要到場不管做的效果如何都會通過,因此學生往往重理論輕實踐。
基于上述分析,工程管理專業改革相關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內容
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達到較高的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進行改革。
基礎層:以《工程估價》課程為例,改變傳統的教室授課、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轉移到實驗室,教師講授一部分知識,學生實驗一部分,邊學邊做,淡化實驗個數概念。實驗內容就是項目中的一個個知識點、子模塊或者是子程序。通過實踐來強化工程估價的基礎知識,掌握工程估價的軟硬件資源及工作原理。
應用層:在工程估價原理及應用課程實驗訓練的基礎上,學生帶著在實驗環節中實現的一個個子模塊或者子程序進入集中實踐環節(工程估價課程設計)。教學安排上將工程設計CAD實習與工程估價原理及應用課程設計整合到一起,引入項目訓練,讓學生在此完成一個項目的綜合設計。使實踐訓練與工程實際接軌,啟發學生多向思維和設計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和創新欲望。
創新層:通過基礎層與應用層的工程估價應用系統設計子項目設計與調試的全過程訓練,學生已具備工程估價應用系統的學習、制作和應用能力。在這一階段,要求學生進行綜合性的項目設計。通過學生自制作品,參加學校舉辦的算量軟件的創新比賽,也可以參加全國廣聯達設計大賽。通過大賽來檢驗學習效果,檢驗實踐創新能力,完成綜合項目的設計、制作與調試。在創新層的項目法實施過程中,做到“以學生為主”,從文獻查閱、方案制定、可行性分析、設計、仿真、實驗調試、總結等方面組織學生獨立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分析解決實際概預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以創新為靈魂,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不斷提高自主學習、團結協作和組織實施的能力。
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效果
通過上述教學模式改革,《工程估價》課程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
首先,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轉變原有“教師為主”純理論式教學方法為“學生為主”參與式教學法,學生上課不再是“低頭族”,悶不吭聲,而是勤于發言,爭相討論。由此,他們不僅掌握了基本的理論知識,而且通過討論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層次思考,從而熟練掌握本門課程的所有知識點和應用技能。
其次,學生作業有了質的飛躍。作業不再是應付和抄襲,而是積極主動完成相關教學環節老師布置的任務,同學之間多了相互探討和溝通,課余時間能夠自覺查閱相關資料,更深一步研究拓展外的知識,并與授課教師積極溝通交流,不恥下問。學生對作業產生了興趣,能夠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融入在作業里,形成了以做促學、以做促教的良好局面。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n talent need of marke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e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ve reform measures.
關鍵詞: 高職教育;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綜合職業能力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ty;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中圖分類號:G42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4-0243-02
0 引言
高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重要的組成因素,通過職業教育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學生是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分工精細化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具有專業的技能,還要讓他們具有在以后的工作中進行多種崗位選擇的資本。因此高職教育的培養模式要針對教育目的的轉變而變化,將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為中心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側重點,養成學生適應就業環境的能力。
1 對高職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調研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職業具有其發展的特殊性,因此決定建筑管理專業的特點也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根據我國對企業招工要求、學生就業優勢分析以及社會調查報告等方面分析,認為建筑管理專業學生應該具有:編制概預算的能力、工程項目現場管理的能力、工程資料整理歸檔的能力、工程合同管理的能力、工程造價軟件使用的能力。對于這些能力進行概括主要就是要求學生要在具備基本能力的基礎上掌握職業的核心能力。
1.1 學生具備的基本能力 ① 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力,主要包括計算機軟件應用、網絡信息傳遞、worad處理技術等。②交流能力,將強的語言匯總能力、善于表達與他人交流能力,掌握一定的英語能力。③建筑基礎技術能力,熟悉基本的建筑設計理論知識,懂得基本施工設備使用能力,處理施工突發事故能力。④估價計價能力,指查閱相關規范,編制概、預算書的能力等。⑤工程實施能力,主要包括施工組織設計和工程合同管理的能力等。
1.2 核心職業能力設定為兩項,分別是:①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的能力,能夠依據相關的政策和文件等對工程進行快速的預算能力,對建設市場進行深層次分析與調研能力。②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管理能力,在相關企業制度與人員的引導下,深入施工現場與各方進行深入的合作,協同施工現場不同工種進行施工現場的管理,保證施工現場、施工工藝、施工設備、材料等符合安全施工的能力,同時具有發現施工安全隱患的能力,做好施工建筑材料管理,并對建筑施工負責任的能力。在完成了市場對于建筑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具體要求之后,高職就可以針對具體的要求,建立有目的的課程設置,進而將高職建筑管理課程與學生綜合職業技能培訓有效結合起來,以此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建筑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2 職業能力培養與課程體系
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綜合、多角度地展開。課程體系的構建要為能力培養服務。為此,在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充分調查學生就業范圍內的主要工作崗位對人才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需求,并結合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的基礎上,以職業崗位的需要為前提,以培養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能力和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能力這兩個核心職業能力為主線,設計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側重于培養能力,理論課程體系偏重于構建知識結構;理論課程體系為實踐課程體系打基礎,實踐課程體系又對理論課程體系提要求,并通過實踐教學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而更好地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培養應用型人才,必須使其具備職業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所以,無論是理論課程體系還是實踐課程體系,均是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展開的。在分析了要培養職業核心能力需要什么樣的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基礎上,針對每一知識點、能力點設置了相關課程。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及其實訓課程是為培養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能力這一核心能力開設的,而要培養該核心能力先要具備識圖能力,故開設了《建筑制圖與識圖》、《建筑CAD》課程及實訓;又要知曉建筑材料、房屋結構、建筑工程施工工藝等,具備將工程分部分項的能力,故開設了《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學》、《建筑施工技術》、《建筑施工組織》及實訓課程。另外,為了培養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管理這一核心能力,在上述課程的基礎上增設了《建筑力學》、《建筑結構》和《安全生產技術與管理技術》等課程。
3 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
3.1 建筑工程管理綜合實訓課程的設置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建筑工程的領域比較廣泛,它既包括建筑工程的建設過程也包括建筑產品的使用過程(建筑物的壽命周期內的管理)。因此工程管理對于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壽命的決定性因素。建筑工程管理學習與實訓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重要的手段,它是基于建筑工程新特點的要求出現的實踐新模式,建筑管理學習與實訓相結合的課程安排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實踐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以最終實現市場型建筑管理人才目標。結合實踐的課程模式是以基礎課程為基礎,將相關的課程有效的結合,在不影響理論知識的同時,實現課程目標與專業能力培養目標的有效實現。
比如在建筑施工設計等階段,根據現實中的工程現狀,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讓他們自主完成工程的設計等環節;在工程的投標階段,有老師設定其所在公司的規模以及建筑資質等基本條件,讓學生依據老師設定的條件完成對工程的投標。其中標書的設計與工程預算等要學生獨立完成,最后按照招投標的運作方式完成建筑實踐管理。通過模擬建筑工程招投標工作可以有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建筑管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尤其是對于學生的綜合技能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模擬實踐過程也是對學習過的知識的一次系統的回顧與溫習的過程。
3.2 開展教學和考核方法改革 對于教學內容我們應該按照“以實踐操作為主”的教學方針,在進行教學時要側重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對于學生容易懂的知識,可以采取學生先自學的策略,然后教師提出實際中的工程管理案例,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思考,進而利用自學的知識解決工程案例中的問題,或者將工程案例管理與自己的知識相結合。
在考試考核方面要改變傳統的筆試模式,而是將理論與實踐應用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由于建筑管理工程專業的特殊性,在進行考試考核時應采取兩種形式:開卷與閉卷。對于實踐的考核還是應該開卷的形式,重在觀察實踐操作能力。而對于理論知識應采取閉卷,重在觀察他們對于建筑管理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考試改革方面,開展該課程考試與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的模式,即課程結束后,組織學生參加行業培訓及考試,其考試成績即為本門課的成績。通過社會的認證考試,不僅可以檢查實際教學效果,而且通過考試學生可以取得預算員或施工員資格證書,為今后就業做準備。這種課程考核與社會認證考試有效的對接,使學生獲得畢業證書的同時,又能獲得職業上崗證書。
參考文獻:
[1]楊俊偉,潭有廣.高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5(11).
關鍵詞: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知識模塊化實踐教學;貫通式案例教學
中圖法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33-0000-0c
根據地方性高校網絡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網絡工程基本理論知識、專業知識與專業思想,掌握網絡工程方法和技能,具有較強網絡工程意識與工程能力、良好的社會協調與職業發展潛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的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1]。
1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1.1網絡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聯系未來五年網絡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制訂網絡工程專業“網絡工程師”培養計劃,主要包括網絡規劃工程師、網絡安全工程師、網絡系統集成工程師、網絡布線工程師、網絡測試工程師、網絡管理工程師[2-3]。
1.2網絡工程師職業能力需求
根據“網絡工程師”的各種職業需求,制定網絡工程專業培養能力目標,主要培養學生的網絡工程規劃與實施能力,網絡系統布線、管理與部署能力,網絡系統安全保障能力、網絡協議分析與實現能力、網絡工程管理能力、網絡測試能力[3]。
1.3網絡工程專業知識模塊設計
根據“網絡工程師”職業能力培養的內容,網絡工程專業制訂了6個專業培養知識模塊,包括網絡工程規劃設計知識模塊、網絡布線管理知識模塊、網絡系統安全知識模塊、網絡協議分析設計知識模塊、網絡工程管理知識模塊、網絡性能測試知識模塊[4],如圖1所示。將各知識模塊的知識內容進行明確,并將相關內容分配到課程體系各個科目當中,以達到剔除教學內容的冗余,完成課程體系優化的作用。
1.4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結構
依托網絡工程師職業能力培養要求,組織網絡工程專業知識模塊結構,構建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專業基礎課程計算機網絡,專業必修課程路由與交換技術、綜合布線與工程管理、網絡協議分析與實現、網絡安全技術,專業實戰提高課程網絡工程部署、網絡規劃與設計、網絡工程管理、網絡性能測試與分析等課程[5]。網絡工程課程體系中各課程之間遞進關系如圖2所示。
2貫通式案例設計
通過案例驅動式教學模式,將“棗莊學院校園網規劃與設計”項目的設計實施過程貫通到課程群各個科目當中,計算機網絡完成網絡基礎知識、網絡整體規劃、IP地址劃分、網絡服務器配置任務;路由與交換技術完成網絡設備的配置與維護工作;綜合布線與工程管理完成線路的鋪設與維護工作;校園網的安全、防火墻的配置交給網絡安全技術來完成;網絡協議分析、網絡應用程序編寫任務交給網絡協議分析與實現課程完成;網絡性能測試由網絡性能測試課程完成;最后網絡規劃、網絡構建在專業實戰課程中完成。多門課程共同完成項目的設計與實施。如圖3-4所示[6]。
3總結
以網絡工程師職業能力為導向,制定課程體系標準,確定課程體系知識模塊,統一分配教學內容,弱化課程界限,避免教學內容重復;通過貫通式案例整合課程體系,強調網絡工程師職業素質的培養;將貫通式案例項目分解成多個任務,分配到網絡工程專業的每門課程之中,讓學生每門課當中完成既定的分解任務,在通過綜合實習實踐環節將任務組合,完成本課程在貫通式案例中的設計實施部分。
參考文獻:
[1]王文龍.網絡工程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5(3).
[2]石元泉,彭小寧.地方二本高校網絡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懷化學院為例[J].計算機教育,2015(7).
[3]施曉秋.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網絡工程實踐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08,(12).
[4]王伍柒,鐘元權,袁兆榮.組網工程課程改革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1).
[5]苗春雨,陳麗娜.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網絡工程實踐教學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4(6).
論文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課程;邏輯關系;整合
工程管理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設置的一個新專業,是屬于管理學門類下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的二級學科。經過十幾年的辦學探索和實踐,工程管理專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目前全國設置工程管理專業的高校已達300多所,分布在各綜合性大學、建工類院校、礦業類院校、電力類院校、財經類院校等,為國家、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從事工程建設事業和房地產事業建設與發展所需的高級專業管理人才。工程管理專業在國家教育部和建設部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下基本統一了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但各院校在辦學的實踐中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和建設行業發展的實際,結合本校、本院的辦學條件及學科優勢積極探索,逐漸形成了各自的辦學理念、風格和特色。這使得各院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有較大的差別,尤其是管理類課程的設置存在著不同的認識,而管理類課程在整個工程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是構成學生完整知識結構體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揚州大學建筑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管理類課程體系尚處在完善和探索之中,本文對管理類課程的設置和內容的整合進行了探討。
一、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課程存在的問題
我院從1999年開始招收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學生,至今已有十幾年的辦學歷史。這期間,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內容等進行了多次的調整和完善,但相對于21世紀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還存在著差距。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管理類課程的建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課程體系不穩定性
我院工程管理專業根據工程管理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要求,以基礎課程+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建立課程體系。在專業方向上,共設工程項目管理和房地產經營與管理二個方向。平臺課程包括技術平臺課程、經濟平臺課程、管理平臺課程、法律平臺課程。平臺課程要求工程管理專業所有學生都要掌握。專業方向課程僅為主修該方向的學生掌握。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管理平臺課程的設置不穩定。如前一次教學計劃中管理平臺課程包括管理學、運籌學、會計學原理3門專業基礎課和工程項目管理、工程估價、房地產開發、工程財務管理、建筑企業經營管理5門專業課。在其后的教學計劃調整中管理平臺課程又由管理學、運籌學、會計學原理3門專業基礎課和工程項目管理、工程估價、房地產開發、工程財務管理、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工程合同管理6門專業課組成。在最近的教學計劃調整中管理平臺課程又由管理學、運籌學、會計學原理、組織行為學4門專業基礎課程和工程財務管理、工程估價、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開發、工程建設監理6門專業課程組成。另外,對同一門課程是選修還是必修定位不準。如前一次教學計劃中工程合同管理課程納入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方向的專業選修課;工程建設監理課程和城市土地管理課程歸入任意選修課。而其后的教學計劃調整中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建設監理課程放入必修課中;城市土地管理放入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方向必修課中。
2.課程設置邏輯關系不明確
課程體系是一個系統,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每一個要素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各個課程不是單一的個體,它們之間有著邏輯關系。課程的邏輯關系,在時間安排上有兩種關系:一是順序關系和平行關系。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為先后順序關系,同一類課程中各課程間的平行或順序關系視課程內容而定。二是有些課程間無相關性或相關性很少,但又是構成工程管理專業復合性知識結構所必需的,這類課程開課的時間則應根據整個課程體系的實施統籌考慮。我院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部分課程之間曾出現邏輯關系混亂,銜接順序不合理的情況。如工程財務管理課程需要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知識做基礎,但工程財務管理課程放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之前開設;建筑企業經營管理課程和物業管理課程需要工程財務管理課程的知識,但工程財務管理課程在建筑企業經營管理課程和物業管理課程后開設等。運籌學為管理決策提供決策方法和量化工具,應先于管理學原理課程開設,但管理學原理在運籌學課程之前開設。組織行為學課程幫助管理者預測、引導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為,以達到提高組織績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組織行為學課程應放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前開設,但工程項目管理卻在組織行為學課程之前開設等。
3.課程之間內容重復
我院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課程過于追求自身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導致部分課程間內容重復。如工程項目管理、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和工程建設監理課程中管理的基本原理完全一樣,三大目標控制和生產要素管理原理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性質和目的有所區別。工程項目管理與房地產開發課程中三大目標控制重復,工程項目管理與物業管理課程中均有項目風險管理的內容,城市土地管理與房地產開發課程中均有土地開發的內容,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中的房地產項目規劃設計與房地產開發課程中的房地產開發項目規劃設計重復,房地產開發項目客戶定位、產品定位和定價的內容在房地產市場營銷課程與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中重復。
二、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梳理
目前我院工程管理專業管理類平臺課程由管理學、運籌學、會計學原理、組織行為學4門專業基礎課程和工程財務管理、工程估價、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開發、工程建設監理6門專業課程組成。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方向管理類課程由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工程審計2門專業課程組成。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方向管理類課程由城市土地管理、房地產市場營銷、物業管理、房地產項目策劃4門專業課程組成。對以上課程按照專業基礎課先于專業課開設、平臺課程先于專業方向課程開設的原則梳理關系。
平臺課中管理學原理是本專業的基礎和核心課程,主要內容是管理活動的一般規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為工程項目管理奠定理論基礎和基本知識,應放在工程項目管理前開設。運籌學為管理決策提供決策方法和量化工具,應先于管理學原理開設。會計學原理為工程財務管理奠定基礎,應放在工程財務管理前開設。工程財務管理是全面分析業主和承包商雙方與工程項目有關的財務管理活動,因此應在工程項目管理后開設。工程財務管理也為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工程審計、物業管理提供經濟分析方法,應先于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工程審計、物業管理開設。組織行為學是培養與人溝通、管理組織協調的能力。因此,組織行為學應放在工程項目管理、建筑企業經營管理、工程建設監理、物業管理前開設。工程估價是專業核心課,為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審計提供基本知識和方法,所以工程估價后開設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審計。工程合同管理為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監理課程奠定基礎,工程合同管理后開設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監理。工程項目管理是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內容是工程項目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管理,為后續的房地產開發、工程建設監理課程提供基本知識和分析方法,應放在房地產開發、工程建設監理前開設。
對于工程項目管理專業方向中的管理類課程,建筑企業經營管理是管理學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具體應用,應放在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工程項目管理和工程財務管理后開設。工程審計課程主要內容是工程造價審計、工程財務審計、效益審計和運營管理審計,應在工程財務管理、工程估價、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后開設。
對于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方向中的管理類課程,城市土地管理不需要其他課程做基礎,應該先于房地產開發開設,房地產開發后開設房地產市場營銷、物業管理、房地產項目策劃。通過以上的分析和梳理,可以得出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
三、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
按照梳理出的課程邏輯關系整合課程內容,使課程之間整體協調、相互滲透、避免重復。整合原則為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側重于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注重于應用性知識。整合后各課程內容如下:
運籌學:線性規劃和單純形法,對偶問題,目標規劃,整數規劃,動態規劃,馬爾可夫鏈決策規劃,網絡優化模型,排隊論,庫存論,博弈論。
管理學:管理的決策,計劃,組織設計,領導,激勵,溝通,控制。
組織行為學:個體心理與行為,群體行為和群體沖突,非正式群體及行為,人際關系與信息溝通,領導及其影響力。
會計學原理:會計帳戶和復式記帳,企業主要經營過程核算和成本計算,會計憑證和帳簿,核算程序,財產清查,財務會計報告等。
工程財務管理:籌資方式,資金成本與資金結構,項目投資,證券投資,營運資金,收益分配,財務預算、控制、分析等。
工程估價:工程費用結構,工程建設定額原理,施工資源的價格確定,工程量計算,建筑工程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建筑工程招標標底與投標報價等。
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合同體系,工程合同的總體策劃,工程合同的審查談判與簽訂,工程合同的履行,工程合同索賠管理等。
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項目計劃,工程項目的組織,工程項目采購,工程項目時間管理,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工程項目費用管理,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等。
建筑企業經營管理:企業管理職能,現代企業制度,建筑企業管理組織,建筑企業文化,建筑企業戰略管理,建筑企業經營預測和決策,建筑企業計劃管理,建筑企業生產要素管理,建筑企業技術管理,建筑企業質量管理等。
工程建設監理:工程監理企業,工程建設監理組織,工程建設監理規劃,工程建設監理目標控制,工程建設監理的組織協調等。
工程審計:工程計劃審計,工程招標投標審計,工程造價審計,工程財務收支審計,工程投資效益審計,工程管理審計等。
房地產開發:房地產開發項目選擇,土地開發,開發項目規劃設計與評價,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建設管理等。
城市土地管理:建設用地管理,城市土地市場管理,城市地價管理,城市土地的經營與儲備,城市地籍管理等。
房地產市場營銷:房地產營銷計劃及組織,房地產營銷環境分析,市場調查與預測,開發項目客戶定位、產品定位,營銷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等。
物業管理:業主自治管理,物業管理企業,物業管理招標與投標,物業管理早期介入,前期物業管理,房屋維修管理,物業設備管理,物業環境衛生、綠化管理,物業安全管理,物業綜合管理與綜合經營,物業服務收費等。
房地產項目策劃:房地產項目投資策劃,房地產項目營銷策劃,房地產經營策劃,房地產品牌策劃等。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運用外語進行專業之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早在2001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高校應積極開展以英語等外語進行的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力爭使5%~10%的課程能進行雙語教學。十多年后的今天,國內一流大學已率先實現了這一目標,并使眾多專業課程成功雙語化。然而,由于師資力量弱,學生基礎差等原因,在獨立學院全面實施雙語教學還面臨著不少困難,而一些已實施雙語教學的課程,多為概論或力學等公共課或基礎課,在相關的專業課程中設置還非常有限。因此,如何結合實際,在獨立學院對專業課程進行雙語教學,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在土木工程專業課程中設置雙語教學環節,可以使學生直接面對第一手外文專業資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拓寬專業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還能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傳統的雙語教學對學生英語的基礎能力要求較高,專注于對專業詞匯、句法和相關文獻的理解、翻譯和應用等環節,如果照搬將很難適用于獨立學院的相關教學。本文以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的相關土木工程專業課程為例,提出一種不同于傳統的、穿插于一般教學之中的專業課雙語教學方法。該方法易于為學生所接受,可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操作性強,經實踐檢驗,是切實可行的。
1本校土建專業學生英語現狀分析
眾所周知,獨立學院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和本一、本二批次學生相比,英語能力也相對偏弱。以我校2012級土木工程專業79名本科生為例,圖1給出了該年級學生大學英語成績分布圖。由圖1可知,該專業學生英語能力大都處于很一般的水平,75%以上的學生四個學期的英語成績在60~79之間,超過80者比例很小,且沒有人在90分以上。同時,還存在著一定比例的不及格人數。從圖1進一步分析表明,兩年來學生的大學英語水平并沒有明顯提高,基本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態。雖然這里只是抽取了2012級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成績進行分析,但窺一斑而知全豹,我校土建類學生的英語能力并不突出。
2本校土建類專業英語開設情況
本節介紹我校土建類(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專業英語的開設情況。根據《蘇州理工學院指導性專業教學計劃課程安排表》,在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兩個專業設有專業英語教學環節,作者分別擔任過這兩門專業英語課程的授課老師。工程管理的專業英語作為大三必修專業課開設,共計1.5學分,分兩個學期進行。其中秋季學期開設《專業英語1》,計0.5學分;次年春季學期開設《專業英語2》,計1個學分。土木工程在大四上學期作為專業任選課開設《土木工程英語》,計1學分,但常因選課人數不足而導致課程無法開設。作者在教授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的專業英語時發現,學生普遍存在詞匯量不足、發音不準確以及寫作能力較弱等問題。此外,畏難情緒嚴重,認為專業英語是一門非常難的課,這些因素對順利開展相關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是十分不利的。
3一種新型的雙語教學方式
為了讓學生拓展知識面,同時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作者聯系自身在英國UniversityofBirmingham擔任助教時的工作經歷,提出一種針對獨立學院土建類專業課雙語教學的新方法。該方法脫離了傳統雙語教學的樊籬,將專業英語知識的講授穿插于普通的課堂教學之中,以學生的參與為著力點教授專業知識,克服其畏難心理,寓教于樂,最終使學生獲得全面的提升。主要方案有以下幾點:1)通過學習國外專業機構如NationalGeographicChannel(國家地理頻道)等錄制的土建類工程視頻,對世界著名的地標性工程項目(如鳥巢、英國海底隧道、迪拜帆船酒店等)的設計、施工及后期維護進行介紹,用英語展現專業詞匯及其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2)通過學習國內一線的土建類期刊(如《土木工程學報》《建筑工程學報》以及《工程力學》等)上相關論文的中英文摘要,對應學習最新的科技知識,掌握相關的專業詞匯和語句表達。3)組織以4人~6人為單位的學習小組,分別布置不同的專業課習題,要求用英語完成,以促進學生自己通過查字典、網絡等方式獲知相關專業詞匯和語句用法的表達方式。同時,沿用國外流行的教學方法,要求每個小組將解題過程制作成英文幻燈片,向全班同學用英文作匯報展示。4)通過學習國外著名土建類期刊上的綜述類論文,了解專業知識原汁原味的英語表達,并嘗試對某些段落和章節進行翻譯。通過以上四種方案,學生不僅可以開拓視野,了解世界上主要工程項目的建設情況,同時,還可以掌握相關專業詞匯和句法的英語表達。由于組織了英文展示,學生能將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想法用英文表述,能更進一步地運用所學的專業英語知識。在展示的過程中,克服了畏難情緒,建立了自信。可見,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一種考慮了獨立學院土建類學生實際情況的好方法。
4綜合實驗改革實例與結果分析
上述方法在2012級土木工程專業課《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設計》以及2013級工程管理專業課《工程結構》中分別進行了實踐。在《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設計》中,分別給學生放映了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的《Concrete(混凝土)》《Steel(鋼材)》和《Masonry(砌體)》等專門介紹混凝土、鋼材以及砌體材料特性的英文教學視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穿插學習了胡佛水電站、楊浦大橋等中外建設實例,并結合課本知識點進行了講解和討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調查問卷(發放問卷79份,收回有效問卷78份)顯示,通過在正常的課堂教學中穿插引人入勝的啟發式雙語教學,學生表示對該專業課程的興趣提高了(見圖2),并且在該門課程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60~69占28%,70~79占45%,80~89占27%)。絕大多數學生(96.2%)表示認可這種雙語教學方式,覺得無論未來是繼續深造還是工作,都受益匪淺。在2013級工程管理專業課程《工程結構》的試點中,主要采用學習文獻及分小組完成英文作業并作匯報展示的方式進行專業知識的雙語教學。學習了國內土木界權威刊物《土木工程學報》上的一些綜述性文章,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項海帆教授2005年發表在第38卷第1期上的論文《懸索橋跨徑的空氣動力極限》。通過對應學習摘要,掌握相關專業術語的英文表達,并選取了相關段落進行翻譯。此外,還采用英文課后作業的形式,完成了鋼筋混凝土受彎、受壓構件承載力計算以及砌體結構墻體高厚比驗算的相關習題,掌握了使用英語解題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并選取了8個小組,使用英語向全班同學做了講演匯報。通過這樣的雙語教育和學習,同學們一致認為對所學專業課程的興趣提高了,并且覺得自己在參與中真正掌握了有關的專業知識。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