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建議
時間:2024-02-24 09:47: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網絡;網絡成癮;道德意識;青少年健康
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高度發展的今天,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們用來獲取信息和娛樂的工具中它是使用最廣泛和最適用的,網絡的普及為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便利,但同時在網絡出現和它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也為處于正在成長過程中的青少年這個特殊的群體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相當多的困擾。“網絡成癮”這個詞,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甚而有人對此深惡痛絕,投鼠忌器。如何讓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處理好網絡與學習的關系,利用網絡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來進行有效的學習是現在每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的話題。筆者認為防范是關鍵,在青少年接觸網絡的整個過程中,加強青少年網絡安全知識教育,采取及時有效的監督管理策略和培養青少年廣泛的興趣愛好,以增強青少年對網絡中不良信息抵制的能力。如果到發現問題時再來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到時即使對癥該如何下藥?藥量應是多少?未免是藥三分毒,既耽誤了青少年的學業,也讓家長們元氣大傷。下面我就青少年上網時該采取哪些有效防范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以求和關心此話題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以分享。
很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片面的認為:“網絡成癮”的罪魁禍首是網絡。并提出假設,如果沒有網絡會如何如何,于是乎更加否定了網絡對生活的正面作用,放大了網絡對青少年的危害程度,于是對孩子說網絡是致命的病毒,這是不合乎事實的。應該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網絡于生活于工作的作用。上網我們分為娛樂和實用功能兩種。實用即工作的需要,用一些軟件工具來達到完成工作的目的。即人有相對的主控及意識,工作完成之后便會關上電腦,不會沒有時間概念的留連網絡。而娛樂很顯然的,它包含了音樂、游戲、等等,特別是游戲,其中龐大的游戲角色及虛擬的人物戰爭,滿足很多人殺戮與英雄主義情結。當然和現實一樣,游戲中甚至也有對等的夫與妻的婚姻關系。處于這樣的游戲當中,游戲者坐擁虛似的財富與榮耀,嫣然一個曠世的君主。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游戲者對于現實的不滿,以及彌補了其在現實中感受到的挫折感。越沉迷網絡越和現實生活格格不入,越格格不入因而越沉迷,形成惡性循環。
為了避免網絡對青少年造成太多負面的影響,我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為青少年的學習保駕護航。
1、強化青少年道德意識規范的培養,用道德來規范他們的行為。使其能夠自覺遵守相關的道德準繩,具有強烈的是非判斷能力,這種境界是每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最終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家長和我們都應該在生活學習的點滴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在擁有強烈的道德意識規范下的學生能夠自覺遵守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2001年11月向社會《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2、家長應盡可能的多花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孩子,把握孩子的思想動向,在孩子遇到問題時給孩子指指點、掌掌舵。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極不穩定,對待問題的方法還不成熟,特別是在連續遇到挫折,極大地傷害了他們自尊心的時候,缺乏經驗和處理問題能力的他們可能會采取一些偏激的措施,以至釀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或有甚者從此變得意志消沉、思想墮落,生活學習一度的不得志驅使他們走向網吧尋求虛擬空間賜予他們思想上的某種滿足,進而走向偷竊、搶劫、吸毒的犯罪道路。家長應該時刻關注自己孩子的思想動向,站在成年人的高度,用成年人的智慧在事態發生之前洞察事態即將發生的原因,找出問題產生的病灶,將其徹底清除在萌芽狀態。一旦慘劇發生,為時已晚,再追其原因,已于事無補。另外,家長應該適當轉變傳統的嚴父慈母的角色觀念,現代教育理念中慈父嚴母的理論觀點受到的支持率更高。在和孩子相處的整個過程中母親和孩子待的時間更長,和孩子相處更多時間的母親在生活學習中更應該對自己的孩子提出更多更嚴格的要求。父親的角色不應該只是孩子的長輩,更應該是成長中的良師益友,和孩子打成一片并不是什么壞事,這樣既可以增加父子感情又能拉近和孩子之間交流的距離。
3、在使用電腦過程中盡量避免接觸大型單機及網絡游戲,小游戲可以益腦,大型暴力游戲和黃色游戲對青少年有百害而無一利。可以一方面控制他們使用電腦的時間,另一方面使用相關的軟件來阻止他們對某些特定游戲及網頁的訪問,并及時彈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和他們進行人機互動,通過正確的人性化的引導,把他們對電腦游戲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對信息處理相關技術進行思索和研究上,以實現青少年求知欲積的正面遷移。
4、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經調查,失足于網絡的青少年,每個人都有自己從接觸網絡到沉迷網絡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經歷和體驗,其中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是由于好奇心作祟,在接觸網絡后沒有明確的目標,在基本沒有任何束縛的廣闊的網絡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哪些可以訪問,哪些是絕對不能碰的,亂了方寸,闖入了。還有大部分是由于枯燥的學習氛圍、窒息的競爭壓力和少得可憐的興趣愛好,使他們在學習中無法找回自我,而網絡的沉迷無論是對于青少年還是成年人來說都是具有一樣的誘惑力,正因為青少年其自身的年齡及其閱歷的有限更凸顯了網絡的趣味性,因此沉迷的機率也就更大。一旦陷入很難再回到原來的學習軌道。現實中人要受輿論和倫理的約束,需要檢點自己的言行,而在網絡上沒有現實制約,就會為所欲為,其行為也不會受到追究。網絡中那些不健康的內容,青少年有可能為其熏染。如果培養學生更為廣泛的興趣愛好就可以讓學生得到認可的途徑增多,獲得快樂的途徑增多,釋放壓力的方式增多。要知道,一個某方面或各個方面都得到大家認可的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他的肩上自然而然的多了一些責任感和使命感。不要給青少年生活上太多的壓力,給他們一個放松的、愉快的、健康的、人性的成長環境,生活的意義還有很多很多,那么網絡還是唯一的逃遁嗎?(宣威市第二中學;云南省;宣威市;655404)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互聯網;青少年學生;網癮
隨著網絡信息的迅速普及,它極大地開闊了人們,尤其是中學生們的知識視野。但它就像一把“雙刃劍”,給學生學習生活帶來便捷和高效的同時,也產生了負面影響。
一、學生上網成癮的危害
1.造成學業荒廢
青少年時期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需要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精力,而沉迷網絡導致學生精神萎靡,學習興趣減退,效率低下,更有個別學生逃課、曠課上網,嚴重影響了青少年學習。
2.導致心理扭曲
青少年學生自制力弱,人生觀、價值觀還未成形,面對良莠混雜、虛虛實實的網上信息,缺乏辨別是非真偽能力,往往深陷網絡游戲和網絡交友不能自拔;網絡虛擬無須擔責和免遭懲罰等特點,導致學生自我意識突出,心理失衡,失去道德準繩。
3.有損身體健康
沉迷網絡的學生大多休息飲食無規律,甚至過早染上了吸煙的習慣。無節制上網不僅導致神經高度緊張,大量電磁輻射還會損害人體機能,造成身體素質下降。據了解,經常上網的學生有38%身體發育不良,有35%有吸煙習慣,有46%經常出現頭暈、惡心、精神不振等癥狀,嚴重危害青少年學生身體正常發育。
4.誘發違法犯罪
青少年學生模仿網絡游戲的人物情節,為所謂的江湖哥們義氣聚眾斗毆,甚至持械打殺,造成人員傷亡;有的因無經濟來源,為支付上網費用,不惜鋌而走險,偷盜、搶劫他人錢財,觸犯法律,釀成悲劇,對家庭、本人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
二、學生上網成癮的原因分析
1.自控能力不強
青少年學生求知欲強,自控能力弱,喜歡搜新獵奇,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相對傳統媒介,互聯網絡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吸引力更強。很多青少年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抱著試一試、看一看的心理接觸網絡,一旦接觸便很難抵制,往往陷入“網”中不能自拔。
2.教育疏導滯后
一方面,教師沒有對學生上網高度重視,只重視課上,不注意課后;只關注校內,不關注校外。一些家長責任心不強,因忙于工作生活,對子女上網不管不問,對上網時間、地點、內容不加節制,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另一方面,青少年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思想出現波動時,如果老師、家長溝通疏導不到位,他們往往選擇逃避現實,通過網絡尋求安慰,宣泄壓抑情緒。
3.社會監管缺失
目前網吧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有的網吧業主賺錢心切,甚至將網吧開到居民區、學校周圍,并提供吃、喝、住的“全方位服務”。雖然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實行上網身份認證、午夜后網絡游戲斷網等規定,但由于缺乏有效監管措施,學生網吧上網的勢頭并未遏制,網吧已成為青少年學生上網的“主陣地”。
三、學生上網成癮的疏導建議
1.要加強教育疏導,端正上網動機
要樹立健康上網導向,利用班報、墻報、校園廣播積極宣傳健康的網絡知識,通過舉辦“爭做網絡文明人”和“學生上網利弊大家談”等辯論活動,強化學生健康上網意識。要加強師生交流,暢通師生對話渠道,采取設置“教師信箱”、開辦“同學心聲”等方法,把握學生思想動態。
2.要豐富業余生活,分散上網精力
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轉移學生上網注意力,引導學生遠離網絡。大力開展文體活動,如舉辦校園歌手大獎賽、詩歌朗誦會、運動會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舉辦網絡知識講座、組織多媒體制作大賽和網頁制作大賽等網絡知識競賽活動,教育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對待網絡,將學生的上網注意力引導到有益的網絡學習中,養成健康上網的習慣。
3.要嚴格管理措施,嚴肅上網紀律
加強人員控制,嚴格課堂管理、住宿管理和請銷假制度。對住校的青少年學生,應堅持熄燈前點名,熄燈后查鋪,隨時清點人數,防止學生逃課、曠課以及利用休息時間外出上網。要及時掌握學生上網動態,對有網癮的重點學生要多留心多觀察,采取適當監管措施,強化管理針對性。
中學生身心發育尚不成熟是導致易上網成癮的主觀原因。具體表現在:
自控能力欠缺。中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旺盛的時期,他們對于外界的各種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相對傳統媒介而言,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事物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他們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著試一試、看一看的心理接觸網絡。但與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較為遜色,因而他們一旦上網便難于抵制網絡的誘惑,往往可能被網上光怪陸離且層出不窮的新游戲、新技術和新信息吸引住。
認知能力有限。中國青少年從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但是虛擬網絡畢竟充斥著大量“垃圾信息”和“虛假資訊”。對于身處社會邊緣、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學生來說,面對網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極易受其誘惑。
自我意識強烈。中學時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識和叛逆心理最強烈的時期,中學生急于擺脫學校、教師、家庭的管制,丟開書本,追求獨立個性和成人化傾向,確立自我價值,網絡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虛擬的空間。在網絡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護下可以暢所欲言,不用擔心受到什么審查,帶來什么懲罰,而且觀點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響越大、回應越多。網絡成為中學生展現自我的平臺。
中學生可能身處的不利環境是導致易上網成癮的客觀原因。具體表現在:
社會環境。目前網吧遍布大街小巷,盡管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條例,但在實踐中對網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動娛樂性的網絡游戲和網上聊天室對中學生有著強大誘惑,促使他們將網吧當作樂土。
家庭環境。當前我國中學生多屬獨生子女,且城鎮居民以樓房式獨門獨戶的家居結構為主,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身為獨生子女的中學生與同齡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今天,他們的父母極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計而忽略了與子女的情感溝通。那么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學生,便會在網絡中尋找可歸依的群體,迷戀于網上的互動生活。
教育環境。在電子信息時代的大環境下,電腦和網絡成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但缺乏老師和家長有效引導的中學生則更多地是把電腦和網絡當成一種娛樂工具。
另一方面,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當學生“學習上經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師和同學的理解。為宣泄心中的苦悶,逃避不愿面對的現實,往往在網上尋求安慰、刺激和快樂”,以宣泄平時的壓抑情緒。
面對孩子的“網癮”,家長要學會“彈性引導”:
1.家長在孩子的“脫癮”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須打破原來一味地打罵、埋怨或者放縱溺愛的傳統做法。家長應該定期與孩子交流、創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環境、滿足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游戲等方面的需求。家長們要更新觀念,提高對網絡時代的認識,不能因網吧出了幾起事故就談網色變,不讓孩子上網。
2.家長要學會上網,家長不懂網絡,就不能正確引導孩子上網、督促孩子健康上網。應該注意發現孩子上網中碰到的問題,在上網過程中及時與其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同時家長還可以在電腦上設置防火墻,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響。
3.家長要善用網絡,當好孩子的引路人,家長要引導孩子選擇有利于他們成才的網站。
4.家長要適時監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網或去網吧的質、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綜合判斷能力較弱,父母要適時提醒,適當督促孩子上網有度,并鄭重告訴孩子不要光顧。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截至2006年7月份,中國上網人數已達到1.23億,同比增長19.4%,其中18~24歲的青年人所占比例38.9%,大專及本科文化所占比例47.7%,學生的比例為36.2%,可見,學生是接觸網絡并受其影響的主要群體之一。而且他們上網不是人們想當然的收集信息、查找資料,而是上網聊天,大約90%的學生是泡在聊天室或游戲網站上。試想一下,我們祖國的未來交到這些人手里,有多少人會放心呢?接下來我就具體的談一談網絡對青少年教育的影響,以及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
網絡對青少年教育的雙向影響
網絡的發展將青少年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對他們產生了諸多的積極影響,當然也存在負面影響。
1.網絡對青少年教育的正面影響
網絡的發展促進了網絡教育的發展,網絡教育徹底地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習慣和方式。比如網絡教育是將學科的相關知識集中在網站上,由各位學習者自行對所需要的知識信息進行選擇,使得學習方式真正完成了從被動向主動的轉化。由于網絡上的資源都是共享的,青少年都可以進行自由學習。
網絡開闊了青少年的視野。因特網是一個龐大的信息集合體,青少年學生在網上可以隨意獲得自己的需求,在網上瀏覽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聞事件,極大的開闊了青少年學生的視野,給青少年學生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網絡為青少年創造了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基礎,可以超越時空和種種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具有更大的開放性、選擇性、多樣性和豐富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更廣泛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網絡將促進青少年開放、創新精神的樹立,發展和形成自己的開放個性,順利參與社會生活。
網絡將促進青少年道德法制意識的健全。在網絡時代,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經濟條件、、風俗習慣通過網絡交流,其過程中,沖突必將頻繁發生。為了避免引起沖突,能夠在網絡空間中繼續存活下去,青少年就必須尊重他人的權利和人格,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無形中對健全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意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網絡對青少年教育的負面影響
一是網絡在思想意識方面給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網上有不利于青少年成長的黃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這些東西都極易對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二是網絡在傳統思想道德方面對青少年也造成沖擊。由于網絡的世界沒有檢查者,這種情況容易誘發無政府主義和極端民主化,一些青少年會濫用自己的自由而忽視社會道德倫理的存在。再者,由于網絡使用的是人機對話方式,缺乏溝通與接觸,他們就容易產生緊張、孤寂和冷漠的心理,對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造成障礙。三是網絡的發展加大了青少年選擇信息的難度。由于互聯網沒有主觀責任機構,難以對青少年進行信息選擇指導,青少年可能會在瞬息萬變、令人眼花繚亂的信息之中不知所措。四是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學業。有許多的青少年學生沉迷在網絡的虛幻世界里,并為此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五是網絡對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長時間面對計算機屏幕,導致青少年生理機能失調、內分泌紊亂、神經系統正常調節規律被破壞等等。六是網絡的不當利用會增加青少年的經濟負擔。當青少年們在經濟上無法滿足需求時就可能會誘使他們去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來獲取利益。這也是近幾年來青少年犯罪比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網絡給青少年教育帶來的影響的應對措施
網絡給青少年帶來了思想、道德、生理、心理和學業等諸多方面的影響,這些都必將影響到青少年的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和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起著不同的作用。為此學校、家長和社會都應該行動起來,一同努力來應對這些負面的影響。為此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發揮好學校教育的強勢影響作用
一是提高青少年學生自我約束、自我保護的能力。學校要在校園內開展一些網絡知識圖片展覽,充分利用板報、墻報、標語、廣播等特殊功能進行宣傳活動,形成健康的網絡知識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網絡德育引導,并讓學生對上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逐步提高青少年學生自我約束、自我保護的能力。
二是大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網絡素質。在學校的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接觸最頻繁,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所以應盡快地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技術,及時掌握計算機網絡中的各種動態,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給教學插上現代電教技術的翅膀,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指導學生上網的篩選和辨別。并且要能夠針對不同學生接觸網絡的不同程度,適時給予指導、幫助,發揮網絡在他們成長中的積極影響作用,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地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
三是抓好校園網的建設。一定要把學校網絡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校園網要在課外活動時間和節假日時間,積極向青少年學生開放,吸引青少年參加為學生創造在學校上網的機會,這樣可以把學生從社會不適宜的網絡環境中爭取過來,是管理好孩子上網的一個好方法。比如開設校園網站和師生個人主頁,使之成為溝通學校與個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通過網絡相互間交流思想,表達自己的意見、觀點。通過網絡也可以針對個別學生的具體思想問題,提供單獨的指導和幫助,實施個性化思想教育。
四是加強對學生網絡行為的監控和管理。各學校要加強對計算機及其網絡的管理,而且要高度重視,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各學校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規范學生和教師的網絡行為,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消除網絡的消極作用。
五是積極開展各種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學校應該積極地組織詩朗誦、演講會、辯論賽、各類球類比賽等活動,設法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各方面興趣,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體會到與他人交往的樂趣,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改善人際關系。
2.發揮好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作用
一是家長要用正確的心態來對待孩子。有許多的家長在孩子一遇到相關的問題時便采用強硬的態度,通常都是禁止孩子再去上網但結果卻起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家長一定要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這些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導”而不是“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起到好的效果,見到好的結果。
二是要提高家長的網絡安全和網絡道德意識,發揮家長對孩子的監護和指導作用。我在調查中發現對計算機知識一無所知的家長占大多數,一些家長省吃儉用給孩子買了電腦,至于孩子用電腦來干什么,則全然不知,更談不上教育和指導了。專家認為,家長應加強自身的網絡知識,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
3.發揮好社會教育的監督保障作用
一是建議國家應出臺有關網絡安全和網絡道德方面的法律法規。國家應該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用以明確各種網絡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責任,以及網絡道德的基本原則,形成網絡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構建和規范網絡倫理,為青少年學生進入網絡社會創造一個良好的道德環境。
二是建立堅持正確導向的網絡陣地。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網絡陣地,可以對于一些事關大局、事關政治方向、事關穩定的敏感性問題,給出正面的聲音,給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以政治上的引導。
三是有關的管理部門應該加大監管力度。有關部門應該下大力氣來整頓那些不規范的網絡場所,還有那些不規范的網站。給青少年創造一個輕松、健康的上網環境,使得青少年可以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中自由的翱翔。
事實上,世間萬物皆具有兩面性,有利又有弊。高新技術也不能例外,因特網更是如此,關鍵在于如何利用的問題。我們也正是要通過各方面的努力,使他們學會積極而有效地使用網絡,促進其健康成長和發展。只要有關管理部門、教育部門、家長和社會都能充分的重視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里盡情的遨游而不迷失自己。讓青少年一代可以健康的成長和發展,并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
在此,我也想借本文來提醒那些沉迷于網絡中,特別是沉迷于網絡游戲的青少年們及時醒悟,為了祖國和自己的未來努力學習吧!
參考文獻:
[1] Moore,M.G:Learner Support,Editorial.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Vol.17,No.3,2003.
[2] Sewart,D:Student support systems in distance education,Open Learning Vol.8,No.3,1993.
[3]http://old.省略/20030923/10 58799.shtml.
[4] 蔡興勇.電腦網絡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J].廣州大學學校(社會科學版),2005(1).
[5] 段偉文.網絡空間的倫理反思[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6]計算機應用中級教程[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
[7]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
[8]孫麗芳.大學生網絡文化素質探微[J].高教探索,2007(2).
[9]孫曉華.大學生迷戀網絡的負面影響、成因及其引導對策[J].教育科學,2004,20(4).
[10]王家翠.網絡對高校學生影響的分析與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7(1).
〔關鍵詞〕初中生;網絡使用;網絡成癮;預防;引導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3)05-0015-03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的《第三十次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網民向低學歷人群擴散的趨勢繼續保持,小學及以下、初中學歷人群占比均有上升,其中初中學歷人群升幅較為明顯,達37.5%;10~19歲年齡段的人群占25.4%,比例相對穩定[1]。這和筆者近兩年在學校的觀察與研究基本保持一致。另外,據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2010)的調查發現,城區青少年網民中的網絡成癮比例高達14.1%,其中杭州青少年的網絡成癮比例達到18.1%[2]。為了深入研究中心城區學校初中生網絡使用情況,了解學生網絡使用心理,分析網絡依賴的緣由及對策,特開展此調查。
一、對象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杭州市上城區初二學生,共2511人,其中男生1328人,女生1134人,性別不詳49人。學生來自8所初中,其中公辦學校7所,民辦學校1所(本地的民辦學校擁有一定的招生自,生源比公辦學校優異)。民辦學校學生653人,公辦學校學生1858人,共得到有效數據2469份。
2. 研究工具
為了確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筆者采用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編制的《網絡使用和網絡成癮》問卷,其中網絡使用14題,涉及使用環境、使用頻率、使用目的等,網絡成癮10題,主要涉及網絡情緒依賴、網絡人際關系等。
3. 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在校網絡作答。為確保作答的真實性,本次調查采用第三方組織,有效規避了學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作答完成后用SPSS13.0軟件統計數據。
二、 調查結果與分析
網絡使用主要了解學生家庭網絡環境、上網頻率、上網時間、上網習慣以及上網目的等。只有了解學生基本的網絡使用習慣,才能分析學生網絡使用中的不當行為,進而有效引導。
1. 網絡基本使用習慣
調查結果表明,幾乎所有的初二學生都有網絡使用的經歷。87.88%的學生家里有電腦并能上網,98.28%的學生上過網,近半數學生每周上網2~3次,上網時長1~3個小時。這說明學生網絡使用已是普遍現象,作為家長和學校更應關注初中生使用過程中的心理。
89.60%的學生在家上網,77.87%的學生一個人上網,13.60%的學生在網吧上網。獨自一人、在家或在網吧上網,給網絡監管帶來很大的困難。研究表明,上網自控能力與網絡使用行為存在顯著的相關,初中生隨著接觸網絡的時間的增加,其上網自控能力也隨之下降[3]。
42.83%的學生上網進行一般性娛樂(如看電影、聽音樂、看網絡小說等),29.14%的學生喜歡消遣性娛樂(聊天、交友或玩網絡游戲),22.31%的學生上網用來收發郵件或查詢、搜索信息。可見網絡的娛樂消遣功能成為初二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研究表明,網絡成癮的人往往在網上參加社會交際活動,如聊天室、游戲,非依賴人群則多瀏覽網頁,以及通過E-mail交流[4]。喜歡消遣性娛樂的學生更容易導致網絡的過度使用,成為網癮的高危人群。
調查顯示,我區的網絡成癮檢出率為17.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略低于杭州市水平。
2. 網絡使用行為的性別差異
調查中發現,男女生在網絡使用習慣上有明顯的行為差異。第一,男女生在網絡成癮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其中男生成癮比例高于女生。網絡的多元化、多功能性、匿名性、豐富性、知識涵蓋范圍廣等,對初中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使得學生本著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去使用網絡,其中男生更容易沉迷其中。第二,女生家庭擁有電腦并上網的比例高于男生,女生更喜歡獨自在家上網;男生更喜歡選擇網吧和其他地方。這說明更需要關注男生家庭外監管以及女生家庭中監管。第三,從上網頻次和時長分析,29.57%的男生每周上網4次及以上,26.62%的男生上網時長在每周3小時以上,均高于女生。男生每周上網10小時以上的達8.03%,比女生多5%。這說明男生上網自控能力弱于女生,男生沉迷網絡的比例也高于女生。第四,人際交往是男女生上網的主要目的。14.16%的女生上網更傾向于聊天或交友。29.61%的男生上網是為了玩網絡游戲,59.84%的男生和46.15%的學生上網是為了逃避學習、排解孤獨、打發時間、尋找快樂和刺激。這說明人際交往是男女生使用網絡的主要原因。當現實生活中的人際溝通不足以滿足青春期變化帶來的壓力、追求獨立、建立自我認同、滿足情感方面的需要時,女生更容易選擇網絡社交。網絡聊天或交友直接滿足女生的社交需要。網絡游戲吸引青少年的主要原因也在于它主要滿足了青少年人際交往與歸屬、現實情感補償、自我實現三方面的心理需求[5],這說明男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更容易轉向虛擬的網絡游戲,游戲能最大程度上滿足男生人際交往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綜上所述,男女生網絡成癮存在顯著性差異,在網絡使用上也存在明顯的行為差異。人際交往是男女生沉迷網絡的主要原因。只有從學生的網絡使用行為入手,抓住男女生不同的人際交往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指導和監管。
3.網絡使用行為的校際差異
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學生網絡使用率都在98%以上,兩類學校的學生在網絡成癮上并沒有顯著性差異(p=0.008),但在網絡使用上存在行為差異:第一,公辦學校網絡使用不當的高危人員多于民辦學校。其中公辦中學學生每周上網6小時及以上的人數占總人數的1.55%。每周上網次數少于6次及以上的人數占總人數的15.24%。這說明公辦學校部分學生網絡自控能力更差,網絡成癮傾向更明顯。第二,網絡使用上,公辦中學的學生對網絡的使用更消極,為了逃避學習、打發時間而上網的人數明顯高于民辦,喜歡利用網絡玩游戲、聊天或交友的比例也明顯高于民辦。研究者發現,青少年學生使用互聯網對于他們日常生活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學習和生活規律上,如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睡眠和飲食不規律等[6]。
在我區,民辦和公辦學校學生最大的差異就是民辦學校學生整體成績明顯優于公辦學校。調查中發現,兩類學校的學生在網絡使用上也存在明顯的行為差異。可見,成績是學生沉迷網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必然原因。因此,不同性質的學校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進行網絡監管和使用指導。
4. 網絡使用行為的家庭差異
調查顯示,學生上網地點主要在家庭。這說明對學生的網絡監管應主要在家庭中進行,即主要依賴于學生家長。然而調查中發現,9.54%的家長不知道自己的子女上網,29.10%的家長知道子女上網,但不清楚子女上網干什么,只有59.54%的家長大致了解子女上網做什么。學生主要上網地點與家庭監管缺失存在較大矛盾。
分析目前的網絡使用指導情況,85%的學生認為自己得到過網絡指導,但仍有10%以上的學生不清楚以上內容,不懂得保護自己,也無法分辨所瀏覽的網站是否為有益網站。其次,目前的網絡指導基本停留在對網絡的認識和基本的使用上。對網絡功能缺乏深層次的指導和開發。只有30.15%的學生能利用網絡來查找資料,搜索信息。更多的學生不會或者不懂得深入開發網絡功能,為自己所用。再次,目前初中生的學習不需要過于借助網絡,網絡的積極作用對學生意義不大。此外,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耗費大量的時間上網,不僅使寶貴的青春流逝,而且也影響到其他方面的發展。青少年網絡成癮行為的研究結果表明網絡成癮者多具有較長時間的網絡使用經歷,即在非家庭監管環境下上網,以及過度的網絡游戲使用特點。因此必須重視學生的家庭網絡監管和指導。
三、對策建議
1. 警惕網絡成癮,攜手探討有效干預
對于網絡成癮行為,首先,政府、學校和家庭要高度重視青少年中具有網絡成癮的傾向者,攜起手來共同探討有效的干預措施,制定科學的網癮心理干預模式,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社會干預系統,以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上網成癮。其次,在積極預防的同時,學校和有關組織還要深入探索青少年學生網癮的心理矯治方法,用科學方法對已經成癮的青少年進行有效的治療,使他們早日恢復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再次,學校要切實落實素質教育,采取措施為學生減負。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單純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他們創新學習的興趣和習慣。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和健全學生的個性和人格,以抵御網絡游戲和不良網頁的誘惑。社會要加大網吧監管力度,杜絕未成年人進網吧。
2. 引導人際交往,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青少年時期自我意識覺醒并逐漸建立,產生了了解別人內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齡人接受的需要。他們很關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視他人的評價。正因為這樣,他們容易封閉自己;另一方面他們又特別渴望別人能真正了解自己。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產生孤獨感或者自我評價不當。若一個人自我評價過低或過高,在交往中都容易表現為不合群、不隨和、不尊重他人,很容易導致他人的不滿。有的人因為沒有掌握交往技巧而失去朋友或得罪他人、破壞自己的形象。當交往需求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時,學生很容易轉向虛擬網絡。因此需要加強青少年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人際交往技巧,從而正確認識自己。只有正確認識自己,學生才不會依賴網絡。
3. 開展網絡教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
調查發現,學生上網時間和地點更多在校外,學校很容易忽視網絡教育,把學生網絡使用不當的原因推向家庭和社會。但學生成長同時受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學校的教育作用不可小覷。首先,學校需要加強網絡使用培訓,讓學生掌握網絡使用的技術和能力,提高網絡對學生的積極作用。其次,學校要加強時間管理教育,讓學生學會約束自己,如制作上網時間提示卡片或運用鬧鐘定時,避免沉迷網絡。再次,學校應關注學生網絡使用,預防學生網絡成癮。調查中發現,初中生網絡成癮傾向比較嚴重,學校必須盡快跟進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盡早發現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傾向,及時引導他們到專業機構進行咨詢或治療。
4. 開展家校合作,加強網絡監管和指導
調查顯示,學生上網的主要場所是家庭,但大部分學生都是獨自一人在家上網,給有效的監管和指導造成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家長對學生上網的監管和指導并不得力。因此開展家校合作,對學生開展必要的上網指導非常必要。但現實表明:很多青少年上網,是由不良的家庭環境和教育造成的[7],即家長不具備監管和指導的能力,需要給予適當的指導。為此學校必須積極開展家校合作,及時了解學生網絡使用情況,指導家長有效進行網絡監管和指導,如加強親子溝通,了解其網絡喜好,女生警惕交友成癮,男生警惕游戲成癮;加強時間管理,約定時間如父母在家時才可上網等。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 .
[6]才源源.青少年網絡游戲者的心理需求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網游。
中圖分類號:R85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0-0242-01
一些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使得很多家長說到孩子接觸計算機就十分警惕,總是盡量讓孩子與計算機,特別是網絡絕緣。殊不知,他們犯了“因噎廢食”的經典錯誤。這也就人為地給信息學科的教學設置了障礙。
讓孩子與計算機,特別是網絡絕緣做得到嗎?這樣做很可能的結果是什么?
沉迷網絡游戲絕對是百害無一利的,它的危害時時見諸報端,這里就不累述。但是,讓他們與計算機、與網絡絕緣是杜絕這種現象的正確方法嗎?就像廚房離不開的菜刀,它也有可能成為犯罪的兇器,你可以讓青少年接觸不到嗎?再說您禁止孩子接觸這些電子產品,更不要說網游,把家里的電腦或手機藏起來或鎖起來不讓孩子發現;或者把電腦或手機設密碼等等。這樣做的后果是,家長越不想讓孩子玩,孩子好奇心越強,他們會偷偷地去玩,珍家長不注意的時候玩或者到同學家玩,更有甚者會到網吧去玩。這種類似的“地下工作”本身又增加了新的趣味。
把孩子推向了網吧,網吧這種公共場所人員雜亂,各種不同的性格和習慣摻雜在一起,不良的習氣可能會慢慢地熏陶你的加入,很平常的游戲娛樂會因為他人的添鹽加醋而使你被驅使地盲目進行下去直至上癮,更不用說由于費用等可能滋生的違法犯罪。
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出發點和初衷。
現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未來更是如此,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都必須順應信息的更新,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有哪個家長惟愿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時代的棄兒?這也是國家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初衷。國家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也是充分考慮少年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的特性,只到三年級才開始學習它。科學研究的結論:在三年級以前包括幼兒,這個階段主要是讓孩子接觸自然和社會,促進他們想象力的發展。這個階段過多接觸電子產品極易上癮。
“被時代淘汰”絕不是危言聳聽,個人如此,一個國家同樣如此。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有沉痛的教訓清楚地告訴了人們:秦始皇焚書坑儒、“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以達到“禁武弱民”的目的……結果是怎樣的?后繼的封建王朝基本想法也伴其左右,結果落得個被世界列強瓜分、欺壓,國人遭涂炭的境地。這能夠客觀地說明吧!
現在的計算機、網絡就等同于當時的“書”和“兵”,一味地畏之如虎而避而遠之是不行的,那樣就會跟不上時展的步伐,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會被時代所淘汰,有挨打、滅亡的危險。我們不希望歷史的悲劇重演,就要正確對待、正確引導、正確使用。
計算機、網絡本來就是在為了拯救國家的危亡、維持世界的和平的情況下產生的。二戰前期,以納粹德國為首的軸心國氣焰甚囂,軍事上處于優勢地位。為了獲悉其軍事情報而打敗他們,需要破譯他們的無線電密碼,而德國的“恩尼格瑪密碼”一億五千億次也不會重復,這就給破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這么多次的實驗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能達到,等達到了也失去了情報的價值。這樣就使得“快速驗算、多人配合”成了當務之急。隨之計算機、網絡的雛形應運而生,即電子管計算機(幾間房子才能裝下)和局域網。誕生后由于它們的適用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網絡也越來越先進。
“信息大爆炸”,大量的新信息涌現,你怎樣及時地接收到、分析處理好、儲存著、使用交流呢?僅靠你的大腦、書信是遠遠不夠的。你不理睬它們你能適應社會嗎?你更不愿意你的后代不適應社會吧!只有學習使用計算機、網絡才能做到。
怎樣做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呢?
學習“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了解信息,學習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傳播、儲存的方法,這些都需要計算機和網絡這個幫手,從而教授學生了解計算機和網絡、學習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學生學習了這些知識,自然就消除了對計算機和網絡的神秘感,對待網游也就容易選擇正確的態度――勞逸結合的附屬品。
“大禹治水”大家都知道,他治水成功的經驗是“改堵為疏”。讓孩子們與計算機、網絡絕緣就相當于治水中的“堵”,而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就相當于治水中的“疏”,你覺得哪種是正確的方法,哪種方法才能達到自己想要得到結果呢?
關鍵詞:網絡;誘惑;抵制;引導
當前,我們正處在信息化時代,電腦、網絡和智能手機已經普及每個家庭,成為千家萬戶的生活必需品。孩子們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網絡,上網玩游戲、看視頻已成為大部分孩子課余時間主要活動內容。然而,網絡上各種各樣的誘惑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孩子們的身心正處在成長時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特別是鄉村孩子,家長對孩子上網監管、引導的意識不強,容易讓孩子沉迷網絡,不能自拔。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找出鄉村孩子沉迷網絡、難抵誘惑的原因,正確加以引導。
一、沉迷網絡、難抵誘惑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監管和正確引導
面對網絡上各種既刺激又有趣的電子游戲、各家電商制造的豪華繁多又有誘惑力的電子玩具等各種誘惑,孩子們不能很快地明辨是非,很容易上當。輕的荒廢學業,重的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對網絡誘惑,鄉村孩子的家長,既無奈又束手無策,很是頭疼。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學校、社會和家長缺少對孩子使用網絡的監管,不能正確引導孩子健康上網。許多農村家長整天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陪他們學習、上網、娛樂,讓孩子們放任自流。再加上許多農村家長,文化素質比較低,沒有樹立正確引導孩子上網的意識,不能教會明辨是非的能力,致使孩子們沉迷網絡、難抵誘惑。
(二)課余時間精神生活單調
鄉村孩子在課余時間精神生活不豐富,也是造成孩子們沉迷網絡的重要原因。鄉村孩子不能像城市里的孩子可以去公園、游樂場、少年宮、圖書館等地方去消遣娛樂,只能待在家里自娛自樂。家長沒有時間陪伴他們玩樂,又不能培養他們讀書、練字、唱歌、跳舞等其他的愛好興趣。因此,上網娛樂幾乎成為他們課余時間的主要活動內容。玩的時間長了,就會上癮,不能自拔,不能抵擋網絡誘惑,也就在所難免。
(三)自我控制力弱,難抵誘惑
孩子們正處于身心發育時期,思想還不成熟,明辨是非和抵擋誘惑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難以抵擋網絡上的各種誘惑。再加上繁重的學習任務,激烈的升學競爭壓力,讓孩子們沒有時間去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和愛好,不能豐富自己的課余活動內容。孩子們整天都是在學習、作業、考試的單調生活中度過,不少學生在情緒低落、抑郁、厭學時,又不能及時得到教師和家長的疏導,上網聊天,找他人傾訴就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時間長了,自然就會愛上網絡。
二、抵制網絡誘惑的對策
(一)加強教育,正確引導
為了增強鄉村孩子們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學校應當加強教育,讓孩子們對網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既要認識到信息時代網絡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帶來的便利和好處,更要認識到網絡上不健康的內容對青少年的毒害作用,給他們講清網絡誘惑的危害。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孩子們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正確引導孩子們如何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尋找資料、如何利用網絡獲取自己有用的信息。教育孩子們自覺遵守網絡道德,爭做新時代的好孩子。
(二)共同監管,減少危害
減少網絡危害、抵擋網絡誘惑,加強對孩子們上網監管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學校教師要監管,學生家長也要監管。利用網絡、手機、家長會等多種手段和時機,建立教師、家長聯系“熱線”,隨時能夠掌握孩子們的課余時間的動態。教師和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建立和諧的關系,當發現他們有不良上網行為時,教師和家長應及時制止并做好思想工作,減少網絡對孩子們的不良影響。
(三)自我控制,健康上網
要從根本上抑制網絡誘惑,就要培養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強自律,讓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和高尚情操,使他們把主要時間用在學習功課上,培養他們文明上網、健康上網,做一個有責任心和上進心的好“網民”。不聽信網絡上的謠言,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在網上謾罵攻擊他人,自覺抵制不文明行為。
(四)培養愛好,適度用網
學校和家長應該注重培養孩子們健康、向上、益智的各種興趣和愛好,豐富孩子們的精神生活。如,課余時間開展讀好書活動、練習書法、學唱健康歌曲、練習舞蹈、進行球類比賽等活動,轉移孩子們上網的興趣和精力,使孩子們不至于整天沉迷網絡,養成科學用網、適度用網的好習慣。
總之,只要讓孩子們對網絡有了正確的認識,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監管下,培養其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注重加強其自制力的培養,就一定能讓鄉村孩子們抵制誘惑,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