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傳統文化教育的心得體會
時間:2024-02-22 14:58: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文化教育的心得體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弟子規》是一本寫道德禮儀崇孝上進的書。在這本書中,每一段話都配有一個相關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蘊涵著一個道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弟子規》深刻讀書心得體會,更多讀書心得點擊“讀書心得”查看!
最新《弟子規》深刻讀書心得體會1“弟子規圣人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規范?!兜茏右帯肥且罁潦ハ葞熆鬃拥慕陶d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范。
《弟子規》一共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八部分??倲⒕褪强偟母爬ㄒ幌潞竺娴钠邆€部分。入則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要照顧到父母。出則弟就就是在社會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奉事兄長。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泛愛眾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恒愛之。親仁就是親近仁者,以師是之,要跟他學習。仁者無敵。余力學文就是除了以上六個部分所學習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的每一部分都教給了我一個道理,入則孝告訴了我要孝順,謹告訴要謹慎做事。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我一定要嚴格遵守《弟子規》中的知識,《弟子規》一定會讓我比以前更加好?!兜茏右帯愤m合所有學校與各種年齡的人誦讀他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養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對家庭的和諧,社會風氣的凈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說。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第子規》對我十分有益,在學習與生活中我也一定會遵照《第子規》。
最新《弟子規》深刻讀書心得體會2最近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主要講了作為一名兒童應怎樣孝順父母,幫助父母。讀完這本書,使我想到了許多小故事??兹谧尷媸俏矣∠笞钌畹?。
孔融是我國東漢時期的文學家和學者??准矣衅呷?,孔融排行第六。孔融四歲那次,全家人圍著吃梨,哥哥們讓弟弟先拿,而孔融不拿好的,不拿大的,偏偏揀了一只最小的梨子。他的父親問他:“這么多的梨子,你為什么拿一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我年紀小,應該拿一個最小的梨,大的應該給哥哥吃。”父親又問:“弟弟不是比你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該把大的讓給弟弟吃。”親朋好友知道這件事以后,紛紛贊揚孔融說,四歲的孩子就知道讓梨,長大后一定是個不平凡的人。果不其然,孔融長大后的確成了的文學家,學者。
這個故事和弟子規一樣,都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兒童孝敬父母是很重要的,父母很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們也應該愛他們自己的父母。令我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父母呼,行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意思就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行動不要慢吞吞的,父母命令我們的時候,不要懶惰這不行動。父母經常呵護著我們,而我們如果不去孝順父母,那么他們的苦心不就白費了嗎?父母教育了我們,難道我們還要反過來忘恩負義,虧待他們嗎?
最新《弟子規》深刻讀書心得體會3讀了《弟子規》之后,我深有感受,特別是在入則孝那一部分,反思自己的行為,覺得自己還做得非常不夠,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像這個最基本的我都沒有做到,每次父母叫我做一些事時,我都懶在那里看電視不聞不問,而且有時候很不耐煩,可是每當自己讓父母給自己做事時,父母都會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每次就算是做了,也是一副不情愿的樣子。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睂τ诟改傅慕陶d,我一直覺得那是啰嗦,所以我經常不喜歡聽,而且動不動就發小脾氣,對父母的責備我更是不屑一顧,而且經常喜歡埋怨父母,其實想想都是我的錯,父母苦口婆心最終都為我好。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這一點我更是沒有做到,我連給爸爸媽媽洗腳都沒有洗過,他們病了,我感覺自己連句安慰話也說不出來,只記得自己病了,父母對我很呵護,更別說幫父母嘗藥了,而且從來沒有陪伴在他們的身邊。
其實《弟子規》里面的很多我都沒有做到,讀完《弟子規》,知道了做人的規矩,處事與處世,我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改掉不好的毛病,在父母叫我做事的時候,認真對待。
在以后學習的過程中,我要認真學習,不讓父母傷心,那樣父母就可以開心,不會責備我,即使犯了錯誤但是我依然要認真聽父母的教誨,因為父母終究是為我好。
出去玩時告訴父母自己去了哪里,回家時也慰問了父母,這一點我很高興,因為我做到了,《弟子規》帶我們學習了很多,那些剛步入學堂的孩子們可以從小開始領悟到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人的準則,從小培養各種好的習慣以及一顆善良的心,《弟子規》可以讓犯了錯誤的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勇敢的承認并改正。
最新《弟子規》深刻讀書心得體會4《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象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我的意愿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理解,他的人生不會愉悅。我也沒有理解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領悟了弟子規后,我就覺得自我有職責和義務在正確明白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期望咱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咱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忙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好處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刻了。其實,這么算也不見得正確,正因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那里的人民哪里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性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個性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范。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范的意思。來這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但是,咱們此刻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因此此刻領悟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個性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咱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領悟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領悟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咱們領悟《弟子規》,背誦下來就應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刻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領悟了《弟子規》,就是要把圣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領悟《弟子規》,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最新《弟子規》深刻讀書心得體會5《弟子規》,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按照孔子的言行寫出來的一本書,最近老師也在讓我們背誦,為的是也讓我們記住怎么才能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人。
我一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就想到了自己:媽媽叫我過來我都是慢吞吞才走過去。媽媽叫我做事,我就拖拖拉拉的,今天的事明天干,明天的事后天干。直到讀到那兩句話,媽媽說一我不說二,對我可有幫助了!
我讀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就很少和爸爸媽媽吵架了,反而聽從爸爸媽媽的意見,慢慢改正我的缺點增強我的優點,使我盡量快點變成一位好學生。
我讀到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我就很少擅自做主了。以前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現在都要向我的上級爸爸媽媽請示一下這能不能做。能,那我就去做;不能,那我就不做。
按照學校年度工作規劃,本年度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是全面學習和推廣東莞聯合技工學校先進德育工作經驗:堅持育人為本,以全員管理去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以傳統文化去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引導學生自主發展。為確保德育工作成效,特制定如下德育改革措施。
一、成立 “學習傳統文化辦公室”
辦公室設在學校辦公室內,其職責是:制訂學習傳統文化的內容、評價考核方案、內外宣傳等。學生科負責檢查、評比、總結、反饋。
1、完善全員德育管理機制,明確各部門、各崗位德育管理職責;
2、負責全校教職工月度德育工作評價考核;
3、加強對全體教職傳統文化和禮儀的培訓,(本學期第五周前完成禮儀培訓)并定期通過演講、征文、考核等方式強化傳統文化學習效果;
4、統籌全校環境建設,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
二、開展“五個一”德育系列活動,將傳統文化教育推向深入
這“五個一”是:“每天一個分享,每周一次感悟,每月一次成果展示,每學期一次專題文藝表演,每學年評選一次感動校園十大人物?!?/p>
1、每天一個分享的做法是:利用早讀時間,各班安排一名同學向全班分享自己學習傳統文化的做法、心得體會等,全班同學輪流分享。由本班分享逐步過渡到交叉分享,并挑選分享得好的同學在本部出操時向全專業部師生分享。分部分享的講稿統一交學生科存檔并在學期結束后進行展評。
2、每周一次感悟的做法是:每周的班會課,班主任都要安排一部分時間,提前定好針對傳統文化的主題,由學生對自己或本班同學的行為作一次深刻的感悟。學生科在學期初收集和公布相關的主題,并收集好的感悟期末統一展評,作為班主任工作考評的一項內容。
3、每月一次成果展示的做法是:各班在指定位置設立成果展示欄,展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成果,如優秀學生照片、心得體會等。學生科制定學習、紀律、禮儀、孝心、文體等方面標兵的評選細則,各班每月評選一次,并把獲選者的照片放在班級成果展示欄上,整學期各個月結評選果綜合評出學校標兵。
4、每學期一次專題文藝匯演的做法是:鼓勵各班,開展多形式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如詩朗誦、小品、大合唱等。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文藝匯演或比賽,向社會展示我校師生的良好風貌。
5、每學年評選一次“感動校園十大人物”的做法是:每學年結束后評選一次“感動校園十大人物”,并舉辦專題的頒獎晚會大張旗鼓予以表彰。這些人可以是老師、學生也可以是職工、教官、門衛,內容包括勤奮好學、埋頭苦干、愛校如家、科研興校、為校爭光、孝敬父母、自強不息等方方面面。另外還要通過校園廣播、校園網和宣傳欄等媒體廣泛宣傳,增強榜樣力量。
三、進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機制,強化規范管理
1、通過教師帶頭、值日教師示范、勞動班學生在校門口及宿舍區門口設禮儀崗監督的辦法,在全校推行整套校園標準禮儀。前5周為制訂和骨干培訓階段,6-8周為全員培訓階段,9-10周為評比展示階段,11周為全面實施階段。
2、逐步推行宿舍軍事化管理。學生科加強檢查督促,全體班主任配合教官隊,規范宿舍管理,以女生樓和其中一幢男生樓為突破口,推行宿舍區軍事化管理,為全面軍事化管理開好頭。
3、加大學生干部的培訓力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為學生干部提供更多的培訓、鍛煉機會,積極發揮學生干部的協助管理作用,加強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4、組建學生義工隊伍。加大對學生社團干部的培訓,組建學生義工隊伍。學生科、實訓科共同挑選社團和興趣小組中的優秀學生,加以培訓、引導,嘗試組建學生義工隊伍,承擔學校部分工作(如維修、清潔、服務學生等),營造奉獻、互助、和諧的校園氛圍。
5、鼓勵各專業部通過“一部一特色”活動,開展“東莞聯合”模式試驗。如自動化部開展引進太極拳的早操改革及為師生維修電器的義工活動;經管部實施宿舍軍事化管理和開展為學生修補校服的義工活動;汽車部開展為師生洗車的義工活動;機械部組建公物維修義工隊;大專三會與中專團學會對接,帶領中專生開展自主管理等。
6、每天行禮規范。
一、早讀前行禮
主持:班長
1、班長:“請大家輕身起立,請大家端身正義,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背誦《弟子規》總敘:”
全體學生:“背誦《弟子規》總敘…”
2、班長:“請向父母問好:”
全體學生:“父母好!”
班長:“行禮:”
全體學生:行鞠躬禮(面向黑板)。
3、班長:“請向老師問好:”
全體學生:“老師好!”
班長:“行禮:”
全體學生:行鞠躬禮(面向老師);教師還禮。
班長:“禮成,請大家輕身就坐?!?/p>
二、晚自習結束前行禮
主持:班長
1、班長:“請大家輕身起立,請大家端身正義,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請向父母致謝:”
全體學生:“謝謝父母!”
班長:“行禮:”
全體學生:行鞠躬禮。(面向黑板)
2、班長:“請向老師致謝:”
全體學生:“謝謝老師!”
班長:“行禮:”
全體學生:行鞠躬禮(面向老師);教師還禮。
班長:“禮成,請大家輕身就坐?!?/p>
鞠躬行禮的要領
(1)行禮時,立正站好,保持身體端正;男性雙手放在身體兩側,女性雙手疊放于腹前。
(2)面向受禮者,距離為1-1.5米遠。
北大荒版畫家采用層壓膠合板作為木面木刻的版材,使北大荒版畫作品的畫幅尺度動輒達到數千平方厘米,與傳統的“小版畫”不同,令觀賞者感受到更加強勁的視覺沖擊與震撼力??梢?,北大荒派版畫被打上了黑龍江地域文化的烙印,是一種獨特的教育素材。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黑龍江版畫的優勢,除了在課堂上簡介黑龍江北大荒派的版畫,也可以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參觀一些具有黑龍江地域特色的版畫展覽館。如,黑龍江省博物館、阿城金上京博物館、雞西美術館,這些展館設有專門展廳,收藏和展出黑龍江北大荒派版畫,并對一些版畫的技藝手段、風格流派及制作技巧有較為詳盡的說明。通過這些活動可以使學生充分融入到黑龍江的文化氛圍中,在異國他鄉得到一些藝術上的歸屬感,有利于留學生興趣的養成及語言文化水平的提升。
在黑龍江地域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相結合的契機下,教師可以將版畫作為一個突破點,適時地在課堂中穿插關于版畫文化內蘊與黑龍江地域文化結合的教學,并在課余時間組織留學生動手設計和制作版畫,讓他們真正參與到版畫制作中去,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以增加他們對中國文化,和黑龍江地域文化的認同感。因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人們在交流時會不經意地顯露出本民族的風俗習慣、思想信仰、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內容。因此,增加文化體驗課,可以促進留學生體驗中國文化,并在文化交流學習中提升自己的語言交際水平。
在綜合性實踐活動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交作品和小作文,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訓練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以版畫教學為例,教師在講授完版畫的基礎知識,帶領學生參觀版畫展覽,以及指導學生參與版畫創作之后,可以將學生的版畫作品及在參觀和創作中形成的心得體會進行展出評比,評選出優秀的作品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技巧。將黑龍江民俗文化融入對外漢語教學中有著深遠的意義。開展地域文化教育,不僅可以促進黑龍江地區的發展,提高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可以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而且留學生接受了地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接受和學習中國文化知識,有助于學生在課堂外運用所學到的語言文化知識和其他人進行交流,提高交際能力。對于身處異鄉的留學生來說,能夠了解、接受學習地優秀的地域文化知識,掌握一些中國傳統技藝,也是收獲頗深的。
當記者隨著莊河團市委書記王曉哲,來到光明山鎮鎮委二樓的辦公室時,這里卻是一派暖意融融。擺著數瓶礦泉水的長辦公桌上灑滿陽光,鎮黨委書記戚景云笑呵呵地迎上來握手,他旁邊,還有幾個特意從七村八屯趕來的鄉親。
光明山鎮因為宣傳優秀傳統文化,涌現出了上千名各類“好人”,村風村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最近還上了遼寧電視臺的《新聞聯播》。這幾位等在這里的鄉親,即是發生質變的“好人”代表。最年長的85歲的賈云山老人,趕18里山路前來,讓記者感動。曾經,他連續十年專業上訪,從莊河到大連到北京,哪一級都上訪過,打了200多場官司,是讓大家頭疼的老上訪戶。自從今年2月接觸傳統文化以來,他認識到自己錯了,見到記者,直遺憾傳統文化接觸晚了,表示一定要做個好老人。
剃著光頭、臉上有塊疤的徐成仁一看就不是個善茬,果然他說自己因什么都不怕而被老百姓選為喬屯村大王屯居民小組長的。但是從前他并不稱職,上級領導的話愛聽不聽,跟群眾的關系也很差,鄰里稱他“完蛋苗”,自家孩子當他為“后爸”。今年5月,剛開始接觸傳統文化時,徐成仁僅僅是抱著試試和好奇的心理勉強地去聽課。但逐漸的,他被各位老師在臺上分享學習傳統文化后的心得所感染,一課接一課地認真學習起來半年來的學習,讓他懂得了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也變得勤快了,主動幫老婆干很多家務活兒了,和上級領導也能很好的溝通了,遇事學會了冷靜,見到長輩知道打招呼了,就像換了個人。
更可貴的是,徐成仁不僅自己變好了,而且積極向身邊的人傳播傳統文化。他籌建的大王屯傳統文化學習點,每晚都組織村民集中學習傳統文化,白天只要有人就播放視頻,每周都組織村民交流學習,提交心得體會。除了集中學習外,他還用感恩歌曲《婆婆也是媽》編舞、學習《生命之河》《感恩一切》手語舞,通過歌舞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使傳統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聽著在座諸位的轉變故事,再隨手翻看鎮團委書記石蒙周遞過來的一沓典型事跡,記者不由感嘆傳統文化的魅力。
追根溯源,光明山鎮的精神文明能有今天這可圈可點的局面,這與莊河市共青團的不懈努力息息相關。
回想2013年,莊河團市委就把光明山鎮作為弘揚傳統文化的試點鄉鎮。光明山鎮團委則爭取到黨委支持,整合資源,做到了各村、各屯有學習點,實現《弟子規》等優秀傳統文化書籍每戶一本,村民們趣稱“炕頭上”的《弟子規》。通過與“大連傳統文化幸福人生課堂”的老師溝通,專門為光明山制定了相應的學習課程,還邀請老師前來光明山鎮為百姓進行授課,將傳統文化傳到千家萬戶。同時還準備了大量的學習資料,比如碟片和書籍,滿足不同的學習人群。在各村安裝視頻播放設備,百姓隨時可以觀看學習傳統文化,將書本上的知識聲音化、視頻化,彌補村民學習書本知識的枯燥感。
今年9月,莊河團市委組織全市各鄉鎮團委書記到光明山鎮實地考察并召開座談會,要求每個鄉鎮(街道)團委借鑒光明山典型經驗,在本鄉鎮(街道)確定1個村(社區)團總支為示范點開展工作。每個鄉鎮(街道)以綜合文化站、文化大院、新農村建設“中心戶”為陣地,先確定1個村(社區)團總支為示范點首先開展工作,整合資源利用農閑時間,以視頻教學和優秀典型授課的方式,以青年群體示范帶動,廣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轄區內營造學美德、講文明、促和諧的良好氛圍。
光明山鎮只是莊河市25個鄉鎮(街道)的一個典型代表,是莊河市學習宣傳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公益論壇喚醒不泯的心
莊河市位于遼東半島東側中部、黃海北岸,是大連的一個縣級市,全市總人口92萬,也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兩年前,莊河團市委響應大連共青團的號召,在全市開展起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搭建有效載體,營造宣傳氛圍,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提升道德修養,感悟人生真諦,這是我們學習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所在。”莊河團市委書記王曉哲向我們傳遞了他們的真實想法。
據了解,兩年來莊河團市委圍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核心價值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主題,多次舉辦傳統文化論壇,其中千人以上的論壇就有三次,500人以上公益論壇六次,分別邀請了全國優秀講師從不同角度傳播傳統文化,受益群體包括青年干部、教師、醫務工作者、武警官兵、學生等社會各界人士近7000人次參加,受到了市民的熱捧。
通過公益論壇的方式,不僅詮釋了傳統文化內涵,更喚醒社會道德的回歸,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構建和諧社會,傳遞正能量。王曉哲告訴我們,團市委機關帶頭學習,開辦青年國學大講堂,以《論語》《弟子規》《了凡四訓》等傳統文化精髓為主要內容,每名機關組成人員就是授課老師,走進基層巡回為團員青年講課,同時邀請各行業的青年典型走進講堂,分享個人成長經歷,傳播社會正能量,深受青年歡迎。
來自莊河市外語學校的王亮,參加了為期三天的大連市第五屆傳統文化論壇莊河分論壇之后,他的身上發生了神奇的變化。原來的他平時和父母說話愛頂撞,逆反心理特別強,父親生病住院,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他不但不聽話,還經常逃課,離家出走,老師同學怎么勸他也不聽。這次經老師多次做工作,他走進了論壇,沒想到聽了兩天時間,便主動回到家中,向母親懺悔,給母親磕頭認錯,還主動給母親洗腳,母子二人相擁而泣。第二天,母親來到學校探尋究竟,到底是什么力量讓兒子又回到了她的身邊?校長說,是王亮學習了《弟子規》,反省到自己過去的錯誤行為,還被全國十大孝子的親身經歷深深打動。其實被打動和改變的又豈只是一個王亮。
“情景劇”比賽覆蓋全市學校
莊河團市委還積極開展“國學進校園”系列活動,在全市中小學免費發放《弟子規》,引導廣大青少年通過誦讀國學經典、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014年以來,在全市廣大青少年當中普遍開展以“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美德”為主題的國學情景劇比賽,情景劇以“二十四孝”故事、禮儀、誠信、友愛等為主要內容,精彩演繹了《蘆衣順母》《孔子盡禮》《立木取信》《管鮑之交》等膾炙人口的傳統美德故事。最初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初賽,全部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選拔出優秀的作品再參加復賽和決賽,活動貫穿全年,覆蓋全市所有學校57578名學生,真正做到了家喻戶曉。
鞍子山中心小學參演的作品《蘆衣順母》,去年獲得小學組一等獎。其中扮演子騫的王元政同學,因此成了學校內的小偶像,同學們紛紛學習他文明懂事、尊敬師長的優秀品質。莊河第三高級中學參演《賣身葬父》中董永的楊麗同學,在高一時還是一個厭學、經常和同學發生矛盾的叛逆學生,在準備排練情景劇的過程中,她和同學不但收獲了友誼,也明白了與他人團結協作、關愛他人的道理。比賽結束后,楊麗投入到緊張的高三復習中,并開始擔任班級生活委員。經過努力,她的成績逐漸提高,在月考時考進全校前30名。一個少不經事的叛逆少女,經過傳統文化的熏陶,終蛻變成一名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有志青年。國學情景劇的表演形式,也讓更多的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有了新的認識,讓國學經典真正走入了學生們的心中。
一、用信念燃放激情,使隊伍鼓足斗志。中心抓住管教民警這個關鍵,針對成立初期部分民警工作信心不足、畏難情緒較重等情況,中心科學確立了“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方針,強化“踐行使命、求實創新、矯治育人、打造和諧,追求卓越”核心理念,樹立“沒有教不好的學員,只有不稱職的教官”,“進來一個,變好一個,成功一個”雄心壯志,凝聚民警士氣,激勵隊伍斗志。教育管教隊伍做到“三心三真”,即對學員談心教育耐心,觀察學員思想變化細心,解決學員問題有愛心;幫助學員掏真心、動真情、下真功,激勵隊伍將自己的滿腔真情和愛心轉化為學員教育轉變的催化劑,自覺消除思想上的誤區和雜念,廣泛形成不做“功虧一簣,貽誤人生”之人,愿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的良好風氣。
二、用溫情融化心結,幫學員找回自尊。為解決問題少年普遍自尊心受損、心結難以解開的心理難題,一是做到“三對待四知道”。要求教官們對學員像父母對待子女,像醫生對待病人,像老師對待學生;知道學員基本情況,知道學員主要違法犯罪事實,知道學員社會關系,知道學員文秘雜燴網現實表現,用真情撫慰學員心理傷痛。二是搭設了兩座“心橋”。中心廣泛調動社會資源,在學員和社會之間搭起了“連心橋”和“愛心橋”。4月以來,通過省電視臺、南國都市報和南海網公開征集20多人愛心志愿者走進中心開展幫扶;1名沒有監護人的學員得到愛心人士的親情認領和安撫;市司法局和市檢察院7名女干警、農墾社區4名退休女職工組成“愛心媽媽”幫教組,堅持每月2次到中心進行幫教,幫學員消除心理陰影。三是推行人性化管理。推行學員稱民警為教官、輔導員,減少了抵觸情緒,拉近了心靈距離;統一免費配發了服裝、被褥等全套生活用具;定期安排家長和監護人與學員吃親情餐;組織教官為學員縫補衣服;組織醫護人員每天定期對學員進行巡診;教官每晚巡房為學員添衣掖被,不斷增進學員親情感、認同感和歸宿感。
三、用文化孕育心智,教學員學會自強。為培育學員心智,樹立自強理念,一是普及文化教育。成立了文化教育組,對學員開展掃盲教育,普及文化科技知識。二是實施傳統文化教育。邀請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的8名老師每周1天連續兩個月組織學習《弟子規》等,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熏陶學員。三是開展“六個三”活動。通過開展寫三封信、唱三首歌(《生命之河》、《感恩一切》)、《跪羊圖》、讀三本書、寫三篇感想、做三件好事、寫三本日記六項活動,每個學員都寫出了感情真摯的悔過書,有6名學員積極提供線索并配合公安部門破獲案件15宗。四是創辦特色學習教育園地。定期出版《陽光地帶》教育報刊,建立集心得體會、電視知識等于一體的學習宣傳欄,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五是開展興趣培養。作家原上草自愿到中心幫教,重點對愛好寫作的學員進行引導培養。六是動員全社會提供學習教育保障。全市政法系統開展“我為挽救未成年人捐一本書”活動共捐書2380冊;市教育局免費提供了100套課桌椅和100套校服;市勞教所從有限行政經費中預借了20萬元管理教育經費;省綜治辦林捷主任、市政府劉慶聲副市長等領導分別親自向中心捐款1000元,市司法局組織全局干部開展“為挽救失足少年獻愛心捐款”活動,共捐款20000多元,積極為學員創造和改善學習教育環境條件。
四、用法理矯正行為,促學員守法自律。為解決學員守法自律意識普遍不強的難題,一是實施一守則兩規范教育。讓學員熟知中心的各類規范性制度要求,增強自我約束意識。二是實施法紀教育。組織學員有重點的學習《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禁毒法》等電視法規知識,強化電視意識。三是開展以案析理現身說教。結合學員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和講解,開展思想互動交流,組織曾經是失足少年的愛心人士朱先生進行現身說教,使學員在寓教于樂中明辨是非,認錯悔過。四是實施心理矯治。與??诮洕鷮W院心理學康喬、李麗慧教授共同研究制定了一套問題少年心理矯治方案,逐個建立個體心理檔案,結合問題少年心理特點,每周安排3個課時,連續8周進行團體心理輔導。邀請心理輔導專家傳中、王海玲等老師每周進行個體心理輔導,并與省團委辦的“12355”青少年心理咨詢熱線掛鉤,為問題少年及其家長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與省營養家協會共同組織“心理破冰”拓展訓練,使學員通過親身體驗,重塑自我,全方位矯正不良行為。
五、用勞動鍛造良習,讓學員成長自立。為激勵學員熱愛勞動,養成良好習慣,提高生存能力,一是培育自理能力。按照準電視化的要求安排每周一天的隊列訓練,增強學員的身體素質和執行意識;從教疊被子、洗衣服、整理個人內務做起,堅持每日做到內務管理四個統一,四個定位,從行為舉止上培養學員好的養成。二是組織習藝勞動。從海南藝源工藝品有限公司引進了制作手鏈的習藝技術,每周安排學員進行一定時間的習藝勞動,讓他們學習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培養用勞動創造價值意識,摒棄好逸惡勞、坐享其成等惡習,塑造健康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三是培育生存技能。海南花仙子美容學校愛心人士孫女士,專門指派2名具有豐富經驗的美容美發師,到中心向學員免費傳授美容美發技術,并承諾可為優秀學員提供就業崗位。省企業家協會也派人到中心為學員免費提供就業培訓,努力讓學員各有一技之長,能夠自食其力。
參加泰州市中小學思政工作坊研修活動已有一個星期,通過《小學中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研究》等模塊的學習,使我更深刻的認識到的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性。新課程改革需要適應素質教育,觀念更新,教法得當,能教會評的“新”教師隊伍,“讓學習產生興趣,讓讀書成為習慣,讓研究融入工作,讓思考伴隨人生”,應該成為我們每位教師的生活狀態和目標追求,以下是我在這一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激發教師的成長熱情。
教學是一個學校工作的中心,這個中心任務不能只靠教務處的任務傳達來完成。教研組是完成專業學科教學任務的組織實施者,完成教學任務則是教研組的工作中心。教研組是教師教學研究的組織,因此,新課程改革中,要促進教師進行專業化成長,教研組就是活動的主陣地。
主要應做到以下幾方面:1、要創設活動的氛圍,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能提起教師的成長熱情。開展教研活動,我們創設了平等和諧的環境,對主題的討論允許教師們各抒己見,發表有建設性的觀點和看法,真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研究之后,教師的興趣更濃,行動更勤: 2、要切實開展活動,讓教師充當活動的主人。一個學校教研活動開展的扎實與否,體現在老師參與的熱情度上,行政領導應深入到各個教研組中,一起參與討論研究,對集體備課、業務學習、教學公開課、評課進行指導和監督,同時應對各教研組做到教研經費做到期初到位,對有特色、有成果的教研組予以物質與精神上的獎勵,以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熱情。3、要有評比總結,讓教師看到進步與成功。教研組的活動中,教師對理論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學校這時就應當讓他們看到進步的足跡,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如開展優質課評比活動,教學論文和教學案例評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將會成為教師成長的永遠動力。4、要團結合作,共同進步?!耙恢Κ毿悴皇谴海倩R放春滿園”,部分老師的成長,不能代表著全校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只有大部分老師在教育事業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才能代表學校整體水平的提高。因此,學校非常重視知識型、學習型教師的培養,把學習培訓的機會讓給一線教師,讓成功的教師帶領落伍的教師,讓進步的教師帶動安于現狀的教師,開展傳、幫、帶活動,開展校際間結對子幫扶活動,開展隨堂聽課、磨課等,千方百計促進教師的整體進步。
二、培養教師的創新精神。
對教師而言,課題研究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根據 形勢的發展探索教育過程規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論依據和操作方法,以達到在一定的范圍內推廣運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顯。在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中,具體要求每個教研組每學年要有兩個以上校級課題,教研組成員人人參與課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教務處實施課題監控,要求參加人員做好期中小結,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記錄,并運用有效的評價方法對實驗效果進行層次性、差異性評價與分析,課題研究結束,研究人提出結題申請,由課題領導小組進行結題驗收,評出等級。對于好的課題,在校級推廣并推薦申報上一級課題研究。
三、以評價方式轉變為標準,衡量教師觀念行為的更新。
教學評價是根據教育的要求,按一定的方式對教學效果作出描述和確認,是教學各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的目的是檢查和促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傳統的評價標準對于新能力有相當的局限性,新課程要求要有新的評價方式,克服在應試教育下產生的“以分數論英雄”的評價弊端,評價的標準要從單一的知識評價轉向了學習與技能的多元評價,包括了學習動機,興趣、意志品質、心理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因此,體現學生知識技能情況的數據,很難用數字精確地表示出來,而多用自然語言加以描述,進行模糊性的等級評價,在評價中加上激勵性的語言,健全學生的價格,錘煉學生的意志,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學校引導教師對學生多元化評價的同時,對教師教育教學的工作評價也實行多元民主的評價方式,不以學生分數論教師,重教師過程管理,重教師實績,在潛移默化中體現出也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桂林童謠;節奏教學;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15-0077-03[作者簡介]曾勁(1977―),女,江西吉安人,本科,桂林市秀峰區教育局,小學高級教師。
節奏樂訓練在小學音樂課中是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能廣泛應用于音樂教學的唱、奏、演、聽、創等音樂實踐中??v觀小學一年級上、下兩冊音樂教材,幾乎包含了一至六年級所有的節奏型。因此,小學一年級的節奏教學就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但因低年級學生具有好動、好玩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傳統的手拍節拍口念“啪啪”的教學方式缺乏藝術性和趣味性,容易讓學生覺得節奏訓練枯燥無味,從而使得節奏教學陷入消極學習、被動接受的境地。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應從多樣的文化語境中出發,根據音樂藝術的表現特征,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增進音樂素養。同時還應通過系統地學習母語音樂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作品,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著名童謠音樂家徐承翰老先生撰寫的《“月亮巴巴”桂林傳統童謠歌曲選集》中指出,順口溜式的桂林童謠傳統文化是一種教育,一種道德,一種創造……其基本特征是語音地方化,構思靈巧化,演繹游戲化,創編即興化,道來朗朗上口,是千百年來遍及桂林城鄉的一種最受歡迎的生活習俗。但是這種非物質性的文化遺產卻瀕臨淡化和消失,有待有識之士去保護與發揚。正因為桂林童謠的音樂性具有童謠的最基本的特征,即良好的節奏和韻律,筆者嘗試著將“桂林童謠”引進音樂課堂,用以輔助一年級的節奏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激發興趣,走近音樂,找準節奏教學切入口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蹦芗ぐl學生學習節奏的興趣,教學就成功了一半。筆者以桂林童謠為載體,以節奏教學為聆聽、體驗、理解音樂的切入點,使用適合學生發展,能激情引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轉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筆者在一年級第一堂音樂課的坐姿常規訓練中就用桂林童謠《排排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先用桂林方言邊拍手邊有節奏地念:“2/4 排 排|坐0 |起 落|落0 |落 落|香0 |請 姑|娘0 ||”。從小說慣了普通話的孩子們,一下子就被極具特色、節奏感強的童謠吸引住了,不禁跟著筆者拍起手來。低年級孩子模仿力極強,聽了兩遍之后就能跟著節奏用桂林方言念童謠了。接著,筆者再請學生們用“噠”的音代替所有歌詞,由四分音符組成的節奏樂句自然就學會了。由此可見,桂林童謠具有特殊的音樂感、節奏感,而且簡單、易學、有趣,對節奏訓練是很好的輔助,為節奏教學找到了切入口,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節奏的興趣和熱情。
二、啟發探究,解決難點,通過童謠節奏教學培養學生良好樂感
斯威格蘭說:“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好的教師是講解,優秀的教師是示范,偉大的教師是啟發。”學生們對桂林童謠產生了濃厚興趣,如何利用他們的興趣去引導他們主動的學習音樂,成為了筆者思考的內容。筆者把用“桂林童謠”輔助節奏教學的方法命名為“童謠節奏教學法”,采用“體驗―探究―表現”的教學模式,結合“聽、說、拍、念、想”的教學手段進行童謠節奏教學,以期達到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節奏學習的目的。一年級音樂教材中,包含“×-(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大附點)、× ×?(大附點)、×× ×(大切分)、××××(十六分音符)、×× ×(前十六分音符)”等節奏型。課前,筆者讓孩子收集自己喜歡的桂林童謠,課堂上請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桂林童謠念給同學聽并教大家念這首童謠,再請“小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從童謠中聆聽和分解出最具典型的節奏型。例如從“月亮巴巴,踩著瓦渣”中分解出“3/4 ×× × ×||”的節奏樂句,從而學會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節奏型;從“臉上有顆飯,留給媽媽看”中分解出“3/4×××× × || ”的節奏樂句,從而學會十六分音符節奏型。每當筆者聽到哪個孩子念的童謠與本課的節奏型有關時,就會在孩子們念熟童謠之后再聆聽本課歌曲,請孩子們找出與童謠中典型節奏型有相同之處的樂句,然后按照節奏念一念這句歌詞,從有節奏地朗讀歌詞入手學習歌曲。這樣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不斷啟發學生主動對節奏的探究學習,輕松突破節奏教學的重點,解決難點,在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樂感。
三、即興創作,培養個性,通過童謠節奏教學增強學生音樂表現力
著名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說過,“我的教育思想中有這樣的想法:盡量使學生能自行設計他們的音樂和動作伴奏,哪怕比較簡陋。在這過程中發展出來的一種即興藝術,起很大的作用。這些練習應當首先使學生能夠即興地去進行自己的音樂表現”。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們對節奏的掌握度和熟練度不斷提高,他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會把要說的話配上節奏說出來,這既是創作的萌芽,又是音樂表現力提高的表現。筆者緊緊抓住童謠節奏不像近體詩那樣有嚴格的格律,卻能營造出一種節奏和韻律上的變化感的特點改進筆者的教學方法。在童謠節奏教學中先采用“變奏”的方式提高學生對已掌握的節奏型的熟練運用。例如《洗白菜》這首童謠,鼓勵孩子們用不同的節奏型組成節奏樂句來念。這是對學生們學習熱情的又一次激發,“洗韭菜,洗白菜”這個樂句,孩子們有的這樣念:“2/4洗 韭 | 菜 0 |洗 白 |菜 0||”,有的這樣念:“2/4洗韭 菜|洗白 菜 ||”,還有的這樣念:“2/4洗韭. 菜|洗白. 菜 ||”……靈活地使用不同的節奏特型來念同一首童謠,使得童謠的節奏和音樂性顯得特別地活潑靈動,形成了一種音律之美。這一舉措取得成功后,筆者又嘗試著讓學生根據生活的內容自主創編童謠并在課上表演。孩子們創編的童謠句式自由、節奏多變、聲韻活潑、童趣盎然,大大增強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充分展現了自己的音樂個性。
四、滲透德育,傳承創新,通過童謠節奏教學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自古有詞無曲、口口相傳的桂林傳統童謠,是學生兒時的家教,游戲的伴侶,藝術的起步,人生的啟蒙。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培養了世代桂林人的傳統童謠卻瀕臨著被淡化與消失的危險。國家教育部等部門提出了“讓地方傳統文化藝術走進校園”的倡議,在全國開展 “創建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的系列活動。筆者以此為契機,請學生們參加德育活動后,以童謠為載體、以談心得體會為內容編桂林童謠,可以是獨立創編,也可以是小組創編,再在課堂上表演。筆者將學生創編的童謠收集并分類成冊,編輯了“文明禮儀童謠”“安全童謠”“陽光體育童謠”“環保童謠”等專輯。在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圖書室成立童謠專柜存放這些童謠作品,供本校師生借閱。此舉既在美育之中有機滲透了德育,又培養了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更使桂林地方傳統文化迸發出了蓬勃的生命力,通過“小童謠”實現了的傳統文化教育和傳承的“大智慧”。
經過精心的設計和系統的實踐,在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中運用“桂林童謠”進行節奏教學的研究取得了成效,這樣的教學方法體現了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的音樂課程性質,充分展現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的音樂課程基本理念,深得學生的喜歡。筆者執教的桂林古老童謠《破蓮子》音樂課獲廣西音樂優質課競賽級一等獎;執教的《有趣的桂林童謠》在“英特爾未來教育”國培中展示;桂林日報記者到校采訪并在日報上刊載了《桂林童謠唱響“世界兒歌日”》;學校的班主任都借用學生們創編的童謠作品來進行班級的德育教育。“桂林童謠節奏教學法”已初步成型,經驗也日趨豐富,對于學生的音樂學習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米蘇,馬學良,王子凱.最愛老童謠[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