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產品發展趨勢

農產品發展趨勢精品(七篇)

時間:2024-02-17 11:26: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產品發展趨勢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產品發展趨勢

篇(1)

農業產品貨物流通分析

前言:對農產品進行貨物流通是為了將價值從農產品物理性轉移至購買者,在進行該經濟活動時,主要包括農產品采買、遞運、保存、再運輸、包裝、銷售等環節,通過該經濟過程,農作物價值實現擴張翻倍。目前,在該領域內,研究人員對農產品貨物流通的研究角度多為宏觀層面,而且對定量分析的系統度不夠。本文參考國內外該行業現狀,對該行業存有的紕漏進行分析,給予促進該行業健康性優化速度。

一、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

中央當局對農業極為重視,施行的惠農政策也使我國農業進步勢頭迅猛。農業所得產品一部分農民自用,一部分要向外流通。農業物流需求度很大。但是,在我國,該行業不夠發達,與其他國家相比,該領域在我國存在傳輸主體量少,行業層次低,缺乏規模性等問題。以下為我國典型的農業物流模式。

二、我國農產品物流現有問題

1.成本過高

由于在該物流領域,公路運輸為其主要路徑,鐵路貨運不發達問題依舊沒有得到優化,這使得該領域物流只能采用單一路徑進行使成本過高。其次,在該工作進行中,所涉及的環節過多使貨物被多次轉移,使成本增高。

提及貨物流通的本金,宏觀的統計結果可以給我們清晰的答案,對普通調查數據分析可得,在我國GDP組成中,物流資金占其百分之十八,對該行業發展度高的國家來說,該領域資金僅占國家GDP的百分之九。若以這些國家為標準,我國已經超出很多。對此,在我國存有爭議。我國相關學者對此進行情況采集,根據其分析結果得出,在發展的這二十多年中,我國的產業構成狀況與美國其實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構成狀況相似。因此,如果采用相同產業標準衡量,我國該領域的成本比重只比美國高出百分之四而不是百分之九。

2.損耗大

農業領域物流對產品的損耗較大,平均的產品損耗率使百分之三十,對果蔬等鮮活度要求高的產品的損耗率為百分之三十五,與美國相比,該領域的損耗率高出百分之二十八。引發該問題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在該領域的物流中,貨物傳輸設備多缺乏專業性,分散化運輸改革推擠速度慢,集裝設備陳舊化,缺乏標準化管理。其次是冷鏈缺乏。我國農業領域物流缺乏冷鏈對接環節,對冷鮮產品的運輸能力不足。在對貨物進行冷藏運輸角度來說,我國同美國等國家的差距大。例如,我國人均的冷藏容量是0.056立方米,美國為0.2立方米,法國為1.4立方米。由于我國農業產品冷運輸效率低,所以,使其對運輸對象的消耗率增大。最后是因為該過程中所經環節過多,貨物轉移次數較多,導致產品質量損耗。

3.增值力低

我國的農產品產量和最終對其進行加工所得產量的比值為等比,水果比值為一比二而美國的比例分別為一比三和一比四。我國對農業產品進行深度加工的技術落后,產品層次低,包裝化程度不高,并且,深加工能力弱導致農業產品初級化嚴重。這些原因導致農產品增值化程度低。

三、我國對農業物流對策

1.減低成本

在農業物流發展中,我國要優化鐵路運輸力,構建公路鐵路協同運輸的農產品物流新模式。公路的覆蓋范圍決定了采用該運輸路徑的高成本性,而鐵路是該漏洞得以彌補。在構建公鐵協同運輸結構中,要注重其時效性。應當降低運輸本金,壓縮中轉環節,在發展新模式下采用農超對接的方法,使集中化程度提升。

2.降低損耗

對裝卸裝備要進行優化,使其機械化程度增加。例如,可以將渦輪式輸送機、該載荷量提升機等設備進行農產品裝卸。其次,還可以提升運輸裝備專業化程度,例如,可以將敞開式運輸裝備升級為封閉集中式,并且在運輸中加入冷藏車進行運輸。最后,可以將儲存化解專業化。按照產品需求完善倉庫多樣性,建立特種倉庫、可移動倉庫等。

3.提升增值能力

要加強對農產品加工的深化程度,使農產品的深化性增加,提升整體農產品傳輸水平。

四、我國農業物流發展趨勢

1.園區主導

該模式與傳統物流有所區別,告別單一化,采用將交易、休閑等多方元素進行綜合,實現業態多元化,在該園區內,包含多個其他產業。該區域具有生產及城市職能,將二者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新的產業模式。

2.電子化

農業物流電子化是該行業傾向的一個方向,在該行業中,開通具有電子性的第三方平臺,該平臺不作為交易方,靠交易傭金的收取和宣傳費用的收取進行收益,在相關費用收取后,為客戶提供相關專業化服務。在農業物流方面,通過該平臺可以進行貨物匹配送達,交易資金在第三方保存,使交易風險降低。該模式在我國已經進行推廣。

結語:提升農業物流質量能夠降低農產品運輸成本,提升農產品的流通速度可以使提升對城鄉居民的保障。但在我國,該行業不夠發達,與其他國家相比,存在傳輸主體量少,行業層次低,缺乏規模性等問題。應當降低運輸本金,壓縮中轉環節,在發展新模式下采用農超對接的方法,使集中化程度提升。只有解決好以上問題,把控好其發展趨勢,才能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世界性優勢。

參考文獻:

[1]施先亮.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趨勢與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5,07:25-29.

[2]侯秀英,李正紅,劉娜翠,卓偉謙.福建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39-43.

篇(2)

現狀

農產品標準化是以農產品為對象的標準化活動,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把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納入標準生產和標準管理的軌道。可標準化農產品是指農產品的重量、質量、規格、包裝、運輸、倉儲、產地和品牌在一定時期內在常溫下保持相對穩定,且通過指標量化的農產品。從理論上講,鮮活農產品以外的農產品皆可以定義為可標準化農產品。隨著生產工藝、管理水平和冷鏈物流技術的進步,絕大部分鮮活農產品也可逐步實現標準化流通。

農產品標準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加強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管理標準化工作,建立健全涵蓋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等各個環節的產品標準、質量監測和評價認證系列體系,促使農產品生產、經營和流通有章可循、有標可依,為有效監督和品質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糧、棉、油、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國的農產品物流多是以自然形態運銷,物流損耗高達25%,流通環節多,流通成本高,農產品流通標準化程度低已成為制約農產品物流乃至效益農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目前,我國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程度不足20%,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我國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程度較低。我國農業生產仍處于粗放型階段,不少農產品的分類、分級、分等大多憑感覺,誤差過大,在農產品企業收購時,部分企業會對產品只進行清洗和大小的分割等初級加工,精加工不足,特別是對于產品酸甜度、農藥殘留等品質分級較少,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農產品附加值較低。二是農產品包裝的標準化程度低。產品包裝材料、包裝管理標準應用低。物流技術和冷鏈設備、物流信息、操作規范以及冷鏈技術的運用,尚未能在整條供應鏈上發揮效用,這給農產品的儲存、運輸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難或者損耗。

農產品物流具有廣泛性、復雜性,而農產品需求多樣性也常常在不停的變化過程中,農產品標準化實施過程顯得極為紛繁復雜。因此,國家各級部門將農產品標準化工作作為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制定實施農產品流通規范、市場管理標準和流通技術管理標準,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農業標準化普及率達30%,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6%,農產品流通效率和現代農業發展將達到新的水平。

意義

農產品標準化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升農業效益的載體和基礎。它通過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成熟的經驗形成農業標準,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從而取得經濟、社會和生態的最佳效益,達到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可以說,農產品標準化對發展“三農”、推進效益農業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對農產品質量具有倒逼作用。當前我國農產品市場上流通的農產品良莠不齊,質量事故時有發生,影響居民消費信心,通過標準化生產、加工和流通,革除低質、偽劣產品,保障農產品的質量。二是提升農產品流通競爭力。當前農產品流通領域,尤其是批發環節,存在分級少、散裝多、深加工不足、標準不一、品質參差不齊等諸多問題,實施農產品標準后,有利于促進農產品附加值的提升,提高市場競爭力。三是降低流通成本。實施農產品購銷、流通標準,加強產業鏈上的分工與協作,從而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四是促進品牌形成。推進農產品標準過程中,形成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標識規范化,有利于形成產品品牌化。

趨勢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由量向質的轉變,農產品的質量、重量逐步向標準化推進,如在常態下或通過溫度控制使農產品在一定時期內保持質量穩定,數量不變,能準確計量的農產品范圍不斷擴大。同時,在現代物流技術進步、電子商務興起以及農產品消費方式革新等因素影響下,農產品標準化將革新流通模式,對農產品物流產生深遠影響。

一是“E時代”農產品電子商務將革新農產品流通模式。從當前消費趨勢來看,電子商務已從虛擬經濟向同實體經濟緊密結合,形成新的經濟業態,引發了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巨大改變。電子商務領域不斷擴大,從傳統的工業產品向服務業和快速消費品行業滲透,大量可標準化農產品電子商務不斷涌現,如“淘寶網”開通“本地生活”農產品網上超市;“京東商城”推出休閑食品、生鮮食品和全國各地名特優農產品等門類齊全的農產品電子商務;“一號店”將食品行業作為BTC重點網絡門店。據統計,僅淘寶網2012年涉農類目干果山貨、糧油米面、蔬果、茶葉、生鮮水產等銷售額達到了198.61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75%,預計2013年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形成龐大新型流通市場。可以預見,未來農產品從傳統批發市場將向電子商務分流,形成新的流通模式。

二是農產品標準化加速農產品流通從現貨交易向網絡交易轉化。隨著消費體驗方式轉變,農超對接、展示展銷和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不斷發展,可標準化農產品通過網絡交易,分流批發業務終端客戶群,引發批發功能不斷降低,可以預見,未來取而代之的將是同網絡相結合的大批量標準化專業配送業務。如深圳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較早成立專業配送公司,組建集約式“中央大廚房”,同海吉星電子商務平臺對接,開展配送業務,開拓新的流通渠道。正在建設和運營中的集約式中央廚房以實體平臺為基礎,按照客戶需求和相關標準統一搭建,配套現代物流技術和系統管控服務,在指定區域內完成集中采購、集中倉儲、集中加工、集中質檢、集中包裝、集中冷鏈工藝、集中分銷配送、集中信息處理、集中結算等操作流程,為客戶集中提供一個經濟、高效的大型綜合性中央廚房。目前約有300部標準化流動售賣車開展配送業務,以蔬菜、水果、肉品三大類生鮮農產品為主,實施標準化運營、標準化管理,實現線上購買渠道與線下實體網點的無縫對接,成為傳統農批市場現代化轉型的行業標桿。農產品流通標準化促進傳統市場轉型。

三是農產品電子商務集中度將進一步增強,并加速農產品流通標準化。由于新型的流通方式不斷演進,農產品終端消費客戶逐漸分散,通過傳統實地比價和現貨交易方式形成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傳統交易規模將下降,農產品以生產基地與大規模的配送中心相結合,以“生產基地+電子商務+配送中心”模式將進一步分化市場容量,農產品集中度進一步增強。“生產基地+電子商務+倉儲配送中心”模式與傳統的批發市場“建設市場+招商+批發與零售”模式相比,理論上減少了實體店面運行和現貨交易這一中間環節,運營成本優勢明顯。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和流通等環節的生產要素往低成本集中,催生和加劇農產品標準化進程。在家電領域,“京東商城”電子商務模式與國美電器、蘇寧電器實體店模式的競爭,本質上也是如此。“京東商城”的優勢在于以電子商務平臺,聚集產品生產廠家和終端消費者,輔之以區域配送中心,節省國美和蘇寧模式實體店環節,相同產品從生產廠家到消費者手中,“京東”模式優勢明顯。在服裝、鞋帽、箱包等日用消費品領域,網上交易成為重要渠道,實體店面臨嚴重沖擊。同樣,電子商務興起必將推動農產品流通的整合與革新,加速農產品標準化流通,以適應新的流通方式。

農產品流通受基礎設施、物流配送規模、經營管理能力等條件限制,我國農產品標準化將是漫長的過程,未來鮮活產品的流通仍將以傳統批發市場為主,而標準化產品則以“倉儲+電子商務”為主。從長期來看,隨著生產、加工和冷鏈技術發展,農產品標準化不斷成熟,農產品流通必將全面進入“E時代”。

對策

由于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具有不易儲存的特性,傳統現貨交易的消費體驗方式將長期存在,電子商務在農產品領域的適用性有待培育。但是,同傳統流通方式相比,農產品電子商務具有交易快捷、價格低廉、信息透明等優勢,同配送業務相結合作為可標準化農產品物流主要發展方向,非可標準化產品(鮮活產品)仍以傳統流通方式作為主要模式,二者在市場布局上將不斷分化,現有市場結構將面臨大洗牌。目前大規模農批市場模式應主動向網上電子商務轉型,實體市場的發展前景在于轉型速度和效率。基于以上分析,對于發展現代農產品物流產業,提出如下建議:

1.將專業配送中心納入農批市場主要功能規劃,建立基于網上交易的配送中心。農產品標準化配送模式形成,將使農產品線上線下結合更加緊密和深入,使配送中心成為農產品網商、平臺商、服務商集聚中心和區域分撥中心的大平臺,有效緩解當前面臨的農產品流通規模不經濟問題。因此,在規劃和建設農批市場中,應突出同電子商務對接模式,增強配送功能的市場布局。

篇(3)

【關鍵詞】農產品;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

目前,世界農業生產已進入全球性配置階段。在2001年12月11日我國成功加入WTO之后,對農產品的有效保護逐步削弱,農產品貿易面臨巨大挑戰。

一、浙江省農產品的生產狀況

圖1反映了2002~2009年間浙江省農、林、牧、漁的總產值以及各個子行業的產值變化狀情況。從總體上看,2009年底浙江省農、林、牧、漁總產值達到了1873.4億元,相對于2002年的1040.5億元凈增長了80%還要多。從各個子行業方面來看,農業一直是這些子行業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個,遙遙領先于其他各個子行業,并且總產值一直保持增長趨勢;漁業產值雖然超過畜牧業產值和林業產值,成為第二大子行業,但是從發展變化趨勢來看,漁業產值的增長并不明顯;畜牧業的產值在子行業中占據了第三的位置,且從發展趨勢上看,處于一種上升狀態,很有可能超過漁業產值成為第二大子行業;林業是這幾個子行業中總產值最低的一個,但是林業產值的增長速度卻非常明顯,尤其是在“林業三定”之后,林業發展進一步加快。

二、浙江省農產品對外貿易狀況

表1反映了2002年-2009年浙江省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的變化情況。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自2002年以來浙江省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例如2008年浙江省的農產品貿易總額達到161.04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3.4%,其中農產品出口總額為118.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1.6%。在農產品貿易順差方面,2002年-2009年期間浙江省農產品對外貿易順差分別達到32.92億美元,39.81億美元,42.89億美元,54.41億美元,65.17億美元,67.34億美元,75.20億美元。但是從表中們還可以看出,2009年浙江省的農產品進出口總額、進口總額、出口總額明顯比2008年要少的多,出口總額比2008年減少了24.55%,貿易順差額也比2008年減少了11.80%,這主要是受到2009年金融危機、糧食安全等國際經濟因素的影響。

浙江省的農產品對外貿易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進出口總額增加迅速,但是增長速度卻在減緩,這表明了浙江省的農產品對外貿易雖然在持續增長,但是出口增長率以卻有一種下降趨勢。這一方面是由于浙江省經濟結構的調整,浙江省在經濟發展之期,一直把農產品的出口當做出口創匯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農產品的出口優勢地位越來越弱;另一方是由于浙江省農產品對外貿易比較容易受到整個外貿環境以及自然環境的影響。

三、浙江農產品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實證研究

農產品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是指在自由貿易的前提下,一國以更高的生產率水平生產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的能力,進而向國際市場提供優質低價的農產品并持續獲得贏利的能力。因此農產品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是相比較而言的,本文采用貿易競爭力指數(TC)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兩項指標對浙江省農產品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進行實證研究。

(一)貿易競爭力指數

貿易競爭力指數是指某國某產業的出口額減去其進口額所得的差額(即順差額)與該國該產業出口額加其進口額之和的比值,該指標主要從產品進出口貿易額上分析該品的國際競爭力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表示j產品的出口額,表示j產品的進口額。從公式中們可以看出TC指數取值范圍為[-1,l],如若TC值大于0則說明該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且TC值越接近1競爭力水平越強;反之,如果TC值小于0則說明該產品不具備競爭力,且TC值越接近-1競爭劣勢越明顯。

表2反應的是浙江省2003-2009年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的變化。

根據表2浙江省2003-2009年農產品貿易競爭力指數的變化,可以總結出浙江省農產品貿易競爭力的若干特點:

1.從農產品總額上看,2003-2009浙江省農產品總額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值都在0.45-0.55之間波動,均值為0.51,由此可見,浙江省農產品這整體上具有較強的貿易競爭力水平。從變化趨勢上看,浙江省農產品的的貿競爭力指數值變化幅度相對較小,這說明,浙江省農產品總體的貿易競爭力水平相對穩定。

2.畜禽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值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其均值達到0.62,高于浙江省農產品整體的貿易競爭力水平,由此可見,浙江省的畜禽產品具有較高的國際競爭力,且這種競爭優勢地位比整體的農產品競爭優勢地位還要明顯。從變化趨勢上看,畜禽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值波動在0.52-0.70之間,相對穩定。

3.糧油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值是最低的,均值為-0.78,這表明浙江省的糧油產品不具備國際競爭力,表現出明顯的競爭劣勢。從發展趨勢上看,糧油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值一直在0值以下,并沒有得到改善。

4.花果蔬菜類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均值達到0.86,是所有這些類農產品中貿易競爭力指數值最高的一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從發展趨勢上看,花果蔬菜類產品貿易競爭力值一直保持在0.8以上,表現出既穩定又強的國際競爭力水平。

5.煙酒飲料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均值達到0.62,這表明浙江省的煙酒飲料類產品同樣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從變化趨勢上來看,煙酒飲料類產品的貿易競爭力值呈現出一種下滑的趨勢,到2009年已經下滑到了0.28,這表明浙江省煙酒飲料的國際競爭優勢雖然存在,但是正在逐步削弱。

6.木制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均值達到了0.53,高于浙江省農產品整體的貿易競爭力水平,同樣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從其發展趨勢上看,木制品的貿易競爭力值表現出一種快速增長的狀態,到2009年其值已經增長到了0.62,這說明木制品的對外貿易競爭力水平在持續上升。

7.水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均值達到0.84,僅次于花果蔬菜類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值,表現出相當強的貿易競爭力。從發展趨勢上看,水產品的貿易競爭力值一直較高,呈現出相對穩定且很強的對外貿易競爭力。

8.其他農副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均值為0.33,低于江省農產品整體的貿易競爭力水平,這說明其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但是并不明顯。從發展趨勢上看,其貿易競爭力水平有所起伏,但整體相對穩定,波動幅度不明顯。

(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 Advantage,RCA)是由巴拉薩提出的,它是指某個國家或地區某商品出口額占某國總出口額的比重與世界該商品出口額占世界總出口額的比重之間的比值。一般認為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能夠更好的反應一種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水平,這是由于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剔除了地區總量波動與全國總量波動的影響。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表示S地區i產品的出口額,表示S地區同期全部產品出口總額,為i產品的全國出口總額,為全國同期所有產品出口總額。RCA指數值越大說明競爭優勢越大,一般認為:若RCA≥2.5,則具有強競爭力;若1.25≤RCA

表3反應的是2003-2009年浙江省農產品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變化:

根據表3浙江省農產品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變化,可以總結出浙江省農產品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的若干特點:

1.從農產品總額上看,浙江省農產品整體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在大部分年份都處在1以上,其均值為1.57,這表明浙江省農產品在整體上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從變化趨勢上看,浙江省農產品的RCA指數在整體上呈現一種穩定、持續上升的趨勢,這表明浙江省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水平正在持續加強。

2.畜禽產品的RCA值都在2.20以上,處于較高水平,其均值為2.40,高于整體的農產品RCA值,表明浙江省的畜禽類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從變化趨勢上看,畜禽類產品的RCA值也呈現出一種穩定上升的趨勢,這表明浙江省的畜禽類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水平得到進一步加強。

3.糧油產品的RCA值除了在2006年以外,其余大部分年份都處在1以下,均值為0.74,表現出弱競爭力。并且從變化趨勢上看,其RCA值整體上也趨于一種下滑狀態,到2009年已經下滑到0.39,這說明浙江省的糧油產品的競爭劣勢越來越明顯,且再持續惡化。

4.花果蔬菜類的RCA值基本都處在1以上,只有在2005年的時候其值在1以下,其均值為1.22,這說明浙江省的花果蔬菜類產品還是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的。從發展趨勢上看,花果蔬菜類產品的RCA值在整體上也呈現出一種上升的趨勢,并且自2005年以后,其競爭優勢越來越明顯。

5.飲料煙酒類的RCA值都處在1以下的水平,其均值為0.66,處于一種競爭劣勢地位;從變化趨勢上看,至2003年其值就一直處于下降狀態,到2009年其值已經下滑到0.43,這表明浙江省的飲料煙酒類產品已經不具備競爭優勢,處于一種劣勢地位,而且這種劣勢越來越明顯。

6.木制品的RCA值基本都在0.7-1之間,均值為0.79,沒有太大的波動,這表明浙江省木制品不具有競爭優勢,而且這種貿易局面也沒有得到改善,還會持續下去。

7.水產品的RCA值至2003年以來一直處于大于1的水平,均值為1.86,這表明浙江省的水產品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且從變化趨勢上看,水產品的RCA值波動較大,雖然競爭優勢比較明顯,但是也比較容易受到國際市場、自然因素等的影響。

8.其它農副產品的RCA值呈現出一種波動的狀態,但其波動范圍保持在1.7和2.29間,均值為1.96,這表明浙江省其他類農副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且這種競爭優勢雖然比較明顯,但是比較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國際因素、自然災害等),波動稍大。

(三)影響浙江省農產品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分析

1.農產品質量價格因素

農產品的質量、價格會直接影響到其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水平。目前,浙江省許多農產品價格高于國際市場上同類農產品價格,而且浙江省農產品的質量認證體系還不夠健全,缺少有效的行業標準,嚴重影響到了浙江省的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水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給浙江省的農民和農產品外貿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2.出口企業因素

浙江省的農產品外貿企業較多,但是缺乏統一的管理,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雖然同業競爭在一方面可以促進產業的發展,但是過渡競爭同樣會帶來許多的負面影響。浙江省農產品外貿企業的缺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具:

(1)農業生產規模較小,供給主體較多,過于分散;

(2)農產品已經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供給過剩;

(3)農業退出成本較高。

此外,浙江省農產品大多是以貼牌的方式銷售到國際市場,這不僅嚴重影響了浙江省農產品對外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浙江省農產品的品牌、信譽,還直接影響了農產品對外貿易的經濟效益。

3.政府因素

盡管浙江省近年來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政府機構改革,但是,政府的職能轉變遠遠沒有到位,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發揮的還遠遠不夠,這主要體現在:市場規范管理與市場信息服務不足;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技研究、推廣與培訓還遠遠不夠等方面。除此之外,政府的一些政策和體制因素也制約了浙江省農產品對外貿易的開展,例如:政府對農業的補貼不夠、運費過高等因素。

四、提升浙江省農產品對外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建議

1.提高農產品質量,降低農產品價格。浙江省雖然早已取消了農業稅,但是在種子、農藥、化肥等基本生產資料的價格上卻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降低農產品生產資料的價格將直接影響到農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價格競爭力水平。除此之外,還可以擴大“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勞動的生產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水平。

2.培育龍頭企業,加強品牌建設。龍頭企業往往擁有充足的資金,先進的生產技術,一流的管理經驗,可以更快的與國際接軌,采取國際上的標準化體系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對農產品生產、加工進行全方位的控制,以確保產品質量,突破國外的種種貿易壁壘,還可以綜合利用技術優勢,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和深度的加工發展,從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由此可見,以龍頭企業為重點,加快農產品出口品牌建設,發展有浙江省特色的優勢農產品,是提高浙江省農產品國際知名的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會提升農產品檔次和形象。

3.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浙江省農業要改變過去那種分散式管理經營的體制,就必須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綜合管理作用,統籌安排,采取一系列得措施,具體包括: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服務職能、制定完善的農業政策、以功能性貿易政策為主導,構建新型政府服務平臺等。

近年來浙江省農產品的生產總值處于不斷上升的狀態,而且貿易額也基本呈上升勢態(2009年除外)。從整體上看,雖然浙江省農產品的出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是浙江省農產品整體的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值基本都在1以上(2004年除外),貿易競爭力值都在0以上,這都充分表明浙江省的農產品在整體上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其具有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基本屬于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及其加工品,而土地、技術、資金密集型農產品及其加工品處于競爭劣勢地位。

參考文獻

[1]Buckley et parative Advantage in Agrieulture?Agricultural Eeonomies.August,1998.

[2]Williaxn parative Advantage in Agrieulture.Agricultural Eeonomies.August 2004.

[3]Yuichiro Uchida,Paul Cook.Centre on Regulation and Competition University of Machester.University of Machester Party,Brazil 18-20 November,2006.

[4]丁玨,朱穎.浙江省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特區經濟,2009,1.

[5]蒲文彬.中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06(15).

[6]翁克瑞.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分析[D].華中農業大學,2004.

[7]吳楊.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評價及實證分析[J].經濟學研究,2007,1.

[8]應遠聞.浙江優勢農產品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04(4).

[9]鄭瑩.影響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科技投入因素分析及對策[J].上海經濟研究,2008(5).

篇(4)

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逆差的趨勢已呈不可逆轉之勢,農產品進出口形勢十分嚴峻。分析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發展狀況的影響因素,探索各種有效解決方法,已成為農產品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通貨膨脹壓力持續增強,不僅對國內農產品市場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的狀況。筆者立足于后金融危機時期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就此輪通貨膨脹對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狀況的影響展開研究,并相應提出應對措施,以期為農產品進出口實踐指導有所裨益。

一、我國通貨膨脹與主要農產品進出口狀況的發展趨勢分析

1、近年來我國通貨膨脹走勢

近年以食品價格上升為龍頭,我國整體物價指數持續上漲,通貨膨脹壓力明顯增強。2011年3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高達5·4%,同年4月CPI上漲5·3%(如圖1所示),表明通貨膨脹壓力持續增加,通貨膨脹已成為影響經濟運行的突出問題。此輪通貨膨脹由最初的“結構性通脹”演變為“全面通脹”,距離通脹權力中心最遠的農產品價格高速上漲是確認“全面通脹”形成的標志[1]。

一般而言,CPI指數超過3%就可視為通貨膨脹,超過5%就是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縱觀2008年至2011年CPI指數的走勢,可以得出,2008年我國正處于嚴重通貨膨脹時期;2009年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通貨緊縮;2010年隨著宏觀刺激經濟政策的大力推行,消費價格水平處于合理區間,但上漲趨勢十分明顯,至2010年11月,CPI同比增長5·1%,創28個月新高,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增強;2011年初,通貨膨脹壓力進一步加大,專家預測2011年我國CPI將達6·5%,5%的通脹水平將成為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常態,可見通貨膨脹已成為未來經濟生活的主要趨勢。

2、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出口現狀分析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體趨勢保持雙增長,且進口增幅超過出口增幅,逆差趨勢明顯擴大。這與我國同時期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大力扶持農產品有關。同時,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對農產品高附加值的需求具有刺激作用,導致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出口雙增長,且增速較快[2]。

2008年至2011年1-2月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出口情況波動較大,進口增幅明顯大于出口增幅,農產品貿易逆差迅速擴大,這主要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國內通貨膨脹水平的諸多影響。2008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長放緩,進口高速增長,貿易逆差快速擴大。而在2008年1-5月,金融危機尚未波及實體經濟之時,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出口呈現雙增長的態勢。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921·3億美元,同比下降7·1%。其中,出口395·9億美元,同比下降2·3%;進口525·5億美元,同比下降10·4%[3]。2010年至2011年1-2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繼續呈逐年雙增長的狀態,貿易逆差走勢仍然強勁。

從表1可以看出,自2008年起,谷物出口量逐年下降,進口上升趨勢比較明顯;食用油出口不斷回落,棉花進口量呈上升趨勢;我國食糖基本上進口量遠遠高于出口量,凈出口額大幅下降;果蔬出口基本持平,進口量有所增長;畜產品貿易逆差擴大,水產品貿易順差不斷增長。

總之,受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大體上趨于上升。出口量增減幅度不大,比較平穩,進口量均不斷上漲且漲幅較大,農產品貿易逆差仍繼續擴大。其中,谷物、食用油、棉花、食糖等農產品主要依靠進口,進口量較大而出口較少;蔬菜、水果為出口型農產品,但凈出口額已處于不斷下降的趨勢。這與我國經濟發展較快、農產品需求急劇增加以及國內外物價水平的變化有著直接的關系。

3、未來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發展趨勢預測

如圖2所示,2007年至2010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在曲折中穩步上升。其中,以2008年和2009年為拐點,進出口額均不同程度地呈現“N”型變化趨勢。然而通過比較發現,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的發展趨勢呈現如下特點:一是農產品進口增幅顯著大于出口增幅,貿易逆差趨勢不斷擴大;二是農產品進口額波動幅度明顯大于出口額波動幅度,出口量基本持平,進口額則大幅波動;三是農產品進出口變化方向相同,2007-2008年、2009-2010年農產品進出口均呈上升趨勢,2008-2009年農產品進出口均不斷下降。

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1-2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215·3億美元,同比增長34·3%。其中,出口85·8億美元,同比增長27·4%;進口129·5億美元,同比增長39·3%。貿易逆差為43·7億美元,同比擴大70·6%。可見,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繼續好轉,未來幾年內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量和結構都將不斷調整。農產品進出口額將持續保持增長的態勢,貿易逆差額度將繼續逐年擴大。

二、通貨膨脹對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的影響分析

1、對農產品進出口價格的影響

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是通貨膨脹的表現之一。國內農產品價格的過度上揚,將帶動以農產品為原料的食品及工業品價格的上漲,進而加劇物價上漲幅度,形成通貨膨脹預期。此次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類商品價格的持續非理性上漲,加之社會游資的肆意炒作,出現“蒜你狠”、“豆你玩”、“棉花掌”等現象,從而直接導致消費價格指數的上漲。反之,通貨膨脹的爆發,將進一步加劇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增長幅度。在通貨膨脹時期,社會物價水平持續上升,農產品加工、運輸成本將不斷提高,從而導致國內農產品價格的繼續上漲。

對于農產品出口而言,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持續上升,將直接導致農產品出口價格的提高,削弱我國出口農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目前我國出口農產品類型為勞動密集型,大部分屬低價值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農產品出口的傳統優勢即為價格優勢。通脹環境下,出口農產品的價格優勢顯然將被吞噬。對于農產品進口而言,在國際農產品價格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提高,將相對降低農產品的進口價格,從而促進我國農產品進口的增長。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口量不斷增長,農產品貿易逆差持續擴大,除了國內農產品需求旺盛、人民幣升值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外,通貨膨脹壓力的不斷強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在分析國內通貨膨脹對農產品進出口價格影響的同時,必須全面考慮農產品的國際價格,從而明確我國農產品進出口價格的相對變化趨勢。比如,4月19日農業部公布的2011年第14周主要農產品國際價格中,谷物(主要為大米、小麥、大豆、玉米)、豆油、食糖和棉花的價格環比小幅下跌,若此期間我國谷物、豆油、食糖和棉花的國內價格保持不變,則其相對出口價格上升,相對進口價格將有所下降。可見,影響農產品進出口價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單一而論。

2、對農產品進出口數量的影響

此次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就是旺盛投資需求的推動。從2003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國經濟處于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GDP持續保持8%以上的高位增長。這種經濟的迅速發展激勵了企業投資的增長,對能源、原材料、燃料等的需求增加不斷增加,從而拉動了包括農產品在內的上游產品的價格上漲,并逐步傳導至CPI,引發通貨膨脹危險。因此,通貨膨脹條件下,國內農產品的總需求量不斷增加,農產品供應量和需求量的缺口將持續擴大。

如2008年我國CPI指數同比增長達5·9%,同年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約為10000億斤,2008年我國糧食總需求約為10530億斤,故國內糧食供應存在530億斤的缺口。為此,必須通過增加谷物等進口數量并極力控制糧食出口等政策,來調整糧食進出口總量和結構,以補充國內糧食供需缺口。因此,2008年我國農產品出口額為405億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進口額為586·6億美元,同比增長42·8%。貿易逆差為181·6億美元,同比增長3·4倍[4]。可見,通貨膨脹下的經濟環境可以通過影響國內農產品需求,從而間接影響農產品進出口數量,實現對農產品進出口總量和結構的雙重影響。

3、對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的影響

農產品出口價格的上升,會不同程度的抑制出口;同樣農產品進口價格的相對下降,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農產品進口。但在研究對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的影響時,除單獨分析對進出口價格和數量的影響外,還需分析對農產品進出口價格和數量的共同影響變化,即還需要考慮農產品價格需求彈性因素。一般而言,農產品的價格需求彈性系數小于1,故當通貨膨脹迫使農產品出口價格上升時,出口需求量必然下降,但其下降幅度將小于價格上漲幅度,農產品出口總額可能會上升,因此我國近年來的農產品出口總額呈穩中有升的趨勢。對農產品進口總額的影響亦然,在此不再一一作解。

4、對農產品進出口結構的影響

近20年來,國際市場對農產品需求變化的最重要特征,即原料和初級農產品的貿易比重下降,加工和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貿易比重不斷上升[5]。如前所述,通貨膨脹對目前我國初級農產品出口的成本價格競爭優勢帶來負面作用,并通過影響國內農產品需求結構來間接影響農產品進口結構。因此,通貨膨脹在抑制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同時,也可能以此為契機,調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結構,促使我國提高農產品進出口質量,大力推進優勢農產品出口,不斷提高農產品加工和綠色食品的出口比重。

需要指出的是,農產品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料,其進出口總額和結構受到我國農業政策的影響比較大。同時,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農產品進出口對國際綠色壁壘的敏感性較強,并極易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因此,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波動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貨膨脹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三、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應對通貨膨脹的對策措施建議

通貨膨脹壓力的持續增強,將對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產生可持續影響。隨著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逆差不斷擴大,我國農產品進出口形勢已不容樂觀,急需采取有效措施以緩解我國農產品出口壓力。

1、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首先,[6]應積極改變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片面追求產量增長的慣性,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綠色優質農業生產道路;其次,加強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抓緊實施地區布局結構、農林牧等行業結構以及農產品品種結構的戰略調整;最后,增加農業生產要素和基礎設施的投入規模,改善農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提高單位產量,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并逐步推行農業機械化,發揮規模優勢,以此來確立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的成本價格優勢,提高國際競爭力。

2、建立農產品品牌戰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我國地大物博,農業經濟基礎扎實,農業文化底蘊濃厚。因此,應充分樹立農產品品牌意識,并擴大農產品的宣傳力度,建立品牌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國際化。具體而言,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我國南北橫跨六個季節帶的地域優勢,充分發揮各地在農業生產上的比較優勢,廣泛種植優勢特色農產品,并實現農產品差異化經營,努力開發國內外新市場;另一方面,在做強主業的同時,朝精深加工和保鮮方向發展,提高農產品進出口附加值。

3、實施惠農政策,擴大國內供給,抑制農產品進口需求

增加農產品的國內供給,可以有效降低其進口率,有效控制農產品貿易逆差。因此,應通過提高農業生產補貼、減免稅費、擴大公共產品投入等多種惠農政策促進農產品的增產增收,擴大國內農產品市場供給水平,從而有效抑制農產品進口需求,改善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趨勢。

4、完善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機制

篇(5)

一 2007年農產品市場運行分析

2007年以來,我國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夏糧產量達到11534萬噸,比上年增長1.3%;秋糧可望繼續增產,糧食生產將連續第四年獲得豐收。隨著國家各項政策的逐步落實,生豬生產有序恢復;豬、牛、羊、禽肉總產量繼續增長。目前,全國秋冬種已由北向南全面展開。農業部近日提出了2007年秋冬種工作的具體目標:力爭秋冬種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8億畝。1~8月,我國農產品出口額231.3億美元,同比增長20.6%,進口254.8億美元,同比增長16.6%,出口增速高于同期進口增速,貿易逆差同比小幅下降。

在農產品生產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的情況下,由于國際市場漲價、國內市場需求增強、自然災害和疫病的影響,2007年以來,我國糧食價格呈持續上漲態勢:油菜籽價格高開高走,食油價格明顯上漲;生豬、家禽產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從消費領域看,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2%,其中,糧食價格上漲6.5%,油脂價格上漲34.5%,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43.0%,鮮蛋價格上漲17.7%,水產品價格上漲7.5%,鮮菜價格上漲12.0%,鮮果價格上漲4.5%,調味品價格上漲4.1%。從生產領域看,前三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17.4%,其中,糧食生產價格同比上漲7.7%。第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別上漲7.3%、7.6%、8%;棉花生產價格下降1.6%,第一、二季度分別下降3.5%、0.9%,第三季度上漲4.9%;油料生產價格上漲24.3%,第一、二、三季度分別上漲13%、28.5%、23.7%;糖料生產價格下降0.3%;蔬菜生產價格上漲4.0%,水果生產價格下降2.1%;生豬價格上漲40.2%,第一、二、三季度分別上漲18%、25.7%、64.8%。肉牛生產價格上漲11.4%,活羊生產價格上漲13.8%,家禽生產價格上漲15.7%,禽蛋生產價格上漲14.9%;海水產品生產價格同比上漲11.1%,淡水產品上漲3.2%。從國際市場價格看,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編制的國際市場商品價格指數顯示,1~9月農產品現貨、期貨價格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10.18%、25.97%。其中糧食、大豆等價格漲幅較大,食糖價格下降。主要農產品市場運行態勢如下。

1.稻米市場價格穩定增長

2007年以來,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我國稻米產量連續增長,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07年我國稻谷產量將達到18650萬噸,較上年增長2.15%。盡管市場供給充裕,但2006年底以來,國內稻米市場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也出現了持續上揚態勢,在稻米消費持續有所回暖的影響下,當前部分地區稻米價格已經接近歷史高位。1~9月份,全國大宗集貿市場秈稻價格同比漲10.56%;粳稻價格同比上漲4.47%。秈米與粳米價格同比分別上漲8.86%、8.61%。從發展趨勢看,隨著國內稻米季節性品種特點開始逐步明顯,以及國家采取措施保證后期糧油市場供應穩定,總體來說,2007年后期國內稻米價格將延續前期穩中有漲的態勢。

2.小麥市場價格平穩略升

2007年以來,我國小麥產量呈現增長態勢。9個小麥主產區夏糧播種面積增長2.5%;小麥單產提高1.1%,畝產達到764斤的歷史最好水平,品質也有較大提高。受國家托市政策的支撐、市場多元主體積極收購以及山東、河北等地農民惜售等因素影響,小麥價格6月份以來逐步走高,前9個月,全國大宗農產品集貿市場價格每公斤1.58元,比上年同期提高8.5%。國際市場價格受澳大利亞主要產區產量預期不斷下調的影響,9月份小麥期現貨價格繼續大幅上漲,且環比漲幅、同比漲幅均創歷史最高。從發展趨勢看,為保證后期糧油市場供應和穩定,9月下旬以來國家增加了儲備糧油投放數量,并在不低于最低收購價的前提下適當降低了小麥和稻谷拍賣底價,將促進2007年后期國內小麥市場整體仍將平穩運行。

3.玉米市場價格高位增長

從2007年我國玉米供需面來看,雖然玉米主產區受天氣影響,單產有所下降,但由于國內玉米播種面積的增加,全年玉米總產比上年仍能有所提高;雖然上年玉米市場備受工業題材炒作,價格有所上漲,但政府開始對玉米工業消費進行限制,導致玉米需求有所減少,玉米供需呈現緊平衡態勢。從市場價格來看,自2006年以來玉米價格升勢強勁,2007年以來價格漲勢有所趨緩,但仍實現高位增長。前9個月,全國大宗農產品集貿市場價格每公斤1.53元,比上年同期提高15.19%。同時,國際玉米價格保持小幅回升。從發展趨勢看,2007年后期隨著玉米收獲期的到來,國內生豬養殖業恢復緩慢,玉米深加工受到政策限制,加之東北地區玉米出庫的壓力,預計國內外市場價格將震蕩下行。

4.大豆市場價格一路走高

最近兩年由于大豆種植收益不斷減少,農戶種植大豆積極性持續下降,大豆單產普遍降低,國內大豆產量呈現快速下降的局面。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07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為880萬公頃,減幅為5.2%;全年大豆的產量為1440萬噸,較上年下降9.81%。從市場價格看,在美國大豆減產、全球生物柴油需求增加等因素的推動下,國際大豆及制品在震蕩中不斷走高,逐步接近2004年3月22日387元/噸的歷史最高價。隨著我國大豆的大量進口。國產大豆價格一方面與國際大豆價格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另一方面,在大豆產量減少以及養殖業快速恢復的情況下,國內大豆和豆粕價格出現持續加快上漲態勢。截至9月21日,黑龍江油用大豆收購價同比提高49.7%,山東四級豆油出廠價同比提高52.6%;山東中等豆粕出廠價同比提高57.7%。從發展趨勢看,2007年后期國內大豆價格將保持高位,但隨著國產新豆大量上市以及大豆進口關稅下調,國內大豆價格將出現高位震蕩。

5.棉花市場價格沖高回落

從供給來看,2006年度(2006年9月1日~2007年8月31日)棉花種植面積8113萬畝,產量673萬噸,增產102萬噸。考慮到新疆棉花實際產量比統計公布產量多出101萬噸,這樣國內棉花實際產量約為774萬噸。從需求來看,2006年度棉花需求量112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170萬噸。從進出口來看,我國是世界第一紡織生產大國,棉花消費需求占全球45%左右,棉花進口是長期的。但2007年出現國內和國際棉花市場價格倒掛,導致1~9月我國進口棉花190萬噸,同比下降40.0%,影響了棉花供給的增加。

從市場價格來看,國際棉花市場2007年以來價格走牛,9月國際棉價CotlookA指數平均為68.15美分/磅,較上年同期上漲15.78%。而2006年新棉大量上市時,國內棉花價格一度回落,國家及時收儲后,促進了市場價格的回升。2007年6月份之后受國內資源偏緊等因素影響,國內市場棉花價格上升較快。進入9月,受國家拋售儲備棉、紡紗量放緩及預計棉花豐收、新棉上市等因素影響,國內棉花價格由升轉降。前9個月全國大宗農產品集貿市場價格每公斤5.71元,比上年同期提高2.2%。從發展趨勢看,全球棉花產不足需的情況依然存在,國內棉花產量雖有所增加,但產需缺口仍然較大,2007年后期棉花市場價格將保持穩定增長。

6.油料市場價格持續堅挺

2007年全球油料產量出現減少,庫存大幅下降,而需求形勢依然強勁,導致國際油料價格繼續攀升。而近年來我國油料種植面積下滑,產量持續減少,而消費需求迅速增長,導致產需矛盾不斷加劇,長期需要進口彌補,也使得國內油料價格漲幅持續加大。前9個月,全國大宗農產品集貿市場價格中,普通油菜籽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28.47%;花生仁價格上漲16.41%;豆油價格上漲26.1%;菜油價格上漲31.36%;花生油價格上漲21.42%。食用油方面,隨著國際豆油、棕櫚油以及其他農產品期貨價格全面上揚,國內食油價格大幅上漲。從發展趨勢看,2007年后期我國油料市場價格仍將保持堅挺。

7.糖料市場價格處于低位

2006/2007年制糖期,我國制糖行業創造了產糖量、銷糖量、食糖消費量的歷史最好水平。其中,截止8月末全國共產糖1199.41萬噸,為歷史以來最好水平;9月末全國累計食糖消費量為1286.58萬噸,累計同比增長19%。在進口糖方面,至2007年8月末,全國累計進口食糖82.68萬噸,出口食糖9.54萬噸。不僅國內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國際糖業組織(ISO)估計2006/2007制糖年全球的食糖供給過剩量將達到900萬噸的水平,使國內外糖價、食糖價格總體呈下降走勢。到9月末,2006/2007年制糖期國內累計平均食糖售價為3776.88元/噸,同比減少582.29元/噸;9月國際糖價、食糖價格均價為9.47美分/磅,比上年同期下降17.4%。從發展趨勢看,糖料市場價格的回升有待時日。

篇(6)

關鍵詞:現代農業信息化;關鍵技術;創新

1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創新

1.1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創新的主要特點和趨勢

科技的發展推動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創新,在這樣的過程中,其技術創新體現出了以此幾種特點:首先是投入成本較高,目前的農業信息化科技創新主要是以高科技為依托,在實際的技術創新中需要大量的投入,以此來實現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另外是開放性,與傳統的農業發展不同,現代農業與各個行業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相互滲透。差異性,在對農業信息化技術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實際的要求和需求之間具有一定的矛盾,這就體現出了農業技術創新的差異性[1]。最后,科技的不斷發展,使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創新具有鮮明的移動互聯特征,體現出了集成化、網絡化和系統化的發展模式。針對其主要發展趨勢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在新型技術的支持下,現代農業信息技術將重點從基礎建設逐漸轉移到了資源整合方面,希望以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農業的快速發展。另外針對產業的信息化發展,逐漸將傳統的單一環節信息化科技創新,轉變為全產業鏈的信息化科技創新發展,在這樣的過程中,現代農業信息化關鍵技術的服務方式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

1.2主要發展策略

在對現代農業信息技術進行利用中可發現,對其技術進行創新的主要策略主要包括這樣幾個階段:首先是農業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進行開發和研究,并且對配套技術進行研發,這一階段的資金主要由政府來進行投入。第二個階段是通過政府、相關院校和企業的共同參與,來對農業信息技術進行建設,這個階段需要政府和市場的共同引導。在最后一個階段中,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發展新型技術和產業,而在這樣的過程中,企業作為信息技術創新的主要力量,在其中發揮了主體地位的作用。

2現代農業信息化關鍵技術創新

2.1精準農業

精準農業主要指的是農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在目前農業生產中的各個環節中,其整體精細化程度不高,常常會出現農業污染和資源浪費等情況,針對農業種類的不同,需要對全球定位系統、農田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監測系統和網絡管理系統進行整合,實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精細化管理,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農業生產精準作業體系,進一步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2]。

2.2數字農業

數字農業主要指的是提高農產品加工運輸方面的自動化程度。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農產品的加工運輸和儲存成為了目前農業發展中重點關注的內容,這樣的數字農業主要包括對農產品智能加工設備的開發、對農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自動化控制、對其冷鏈的運輸控制。這樣的數字農業技術能夠進一步對農產品進行開發。

2.3農產品電子商務

農產品電子商務主要指的是農產品的交易信息化,針對目前農產品交易過程中信息流通不通暢等情況,需要在相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建立符合當地農業特色的電子商務平臺和農產品交易系統,以此來提高農產品交易過程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通過對農產品數據庫的建立,對農產品交易的各個環節進行開發和創新,并且與相應的提供商和金融服務機構進行協作開發,將手機和電腦等移動終端接入到農產品的交易過程當中,以此來對農業電子商務創新體系進行完善[3]。

3結束語

結合現代農業信息化關鍵技術創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需在未來的農業發展中,針對數字農業、精準農業和農產品電子商務進行創新發展,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信息化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劉崢,張鵬飛,黃志文.省域現代農業信息化關鍵技術創新研究[J].軟件導刊,2014(12):7-9.

[2]劉世洪.生產經營信息化是農業科技創新方向[J].農經,2012(12):10.

篇(7)

關鍵詞:物流系統;優化模式;產銷一體化模式

中圖分類號:F304.3 文獻標識碼: A

鮮活農產品的生物特性決定了其在物流過程中具有容易腐爛,不易保鮮,較難運輸等特點,因此,鮮活農產品物流模式與工業品物流模式相比,對物流系統的時效性和技術性要求更高。吉林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農產品物流特別是與居民日常生活聯系更為密切的鮮活農產品物流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需要對鮮活農產品物流發展模式深入進行研究。盡管發展迅速的工業品物流模式能為鮮活農產品物流模式的建立與發展能提供較強的借鑒意義,但長期以來,理論界缺乏對區域鮮活農產品物流系統的專門研究,在實踐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體系和制度安排,使得鮮活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嚴重滯后。因此,如何針對吉林省的自身特點設計出高效的鮮活農產品物流系統的優化模式,對于降低鮮活農產品流通環節的損耗、降低鮮活農產品的物流成本、充分發揮鮮活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吉林省鮮活農產品物流系統的現狀考察與問題剖析

從理論上講,物流系統由物流主體系統、物流作業系統和物流信息系統三個分系統組成。其中,物流主體系統主要包括鮮活農產品生產主體(在我國主要指農戶),鮮活農產品經營主體(包括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商,販銷戶,農業合作組織,加工企業,零售終端比如連鎖超市便利店等)。物流作業系統是指在運輸、保管、搬運、包裝、流通加工等作業中使用的種種技能和技術,保證生產據點、物流據點、配送路線的正常運作,以提高鮮活農產品物流活動的效率。物流信息系統是指在保證訂貨、進貨、庫存、出貨、配送等信息通暢的基礎上,使通訊據點、通訊線路、通訊手段網絡化,提高鮮活農產品物流作業系統的效率。

1.鮮活農產品經營主體規模日益擴大但功能不健全

近些年來,從事鮮活農產品經濟經營的主體逐漸增多,主要體現在各類批發市場的建設上。截止到2004年3月,吉林省已建成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619個,年交易量達2350.3萬噸,交易額達到1019.27億元,初步形成了以吉林中部大宗糧食畜產品市場、東部特產中藥材產品市場和西部雜糧雜豆農副產品市場等三大市場板塊為主要的具有吉林特色的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1]。 其中,吉林省現代畜禽及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項目被列為2003年全國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項目,長春果品中心批發市場等6個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被列為2004年國家支持項目[2]。另外,吉林省農村商品市場的建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到2004年5月全省農村商品市場已有1869處,年銷售額106億元[3]。

批發市場作為承載吉林省主要鮮活農產品經營主體的核心形式,是鮮活農產品流通主渠道中的一個關鍵性環節,但是批發市場的功能仍然局限于傳統批發市場的功能,即它將眾多生產者的產品通過多種供應渠道匯集到一起,然后通過各種銷售渠道送達消費者。由于鮮活農產品易腐爛、不易保鮮的特點,對批發市場的倉儲技術,保鮮技術以及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絕大部分批發市場忽視這方面的建設,直接導致了鮮活農產品流通環節繁瑣、交易效率低下、流通時間過長、損失率較大等后果,這樣就很難適應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

2.物流系統的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但應用程度仍然很低

在鮮活農產品物流技術的運用方面,應用于鮮活農產品物流的技術主要有物流信息技術,冷藏運輸技術,倉儲保鮮技術等[4],物流信息技術主要指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各個作業環節中的應用[5]。目前,對于吉林省農民出售產品而言,農村信息服務點、電視、廣播和電話是主要的信息渠道。據統計,吉林省內縣級農村信息服務點21個,縣以下信息服務點數135個,農村信息員數5178人[6]。截止到2005年,全省共有村民委員會9375個,通電話的有9178個,可見,電話作為一種便捷的通信手段在吉林省已經相當普及。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進步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吉林省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先進交易方式逐漸應用到物流領域。目前,已有吉林省現代畜禽及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項目等10個農產品批發市場項目得到了國家的支持,開始實施兩個系統建設,2007年,農業部將與吉林省以“部省共建、全省推進”方式,全面推進“三電合一”省級信息平臺建設。目前,吉林省已有吉林省農經信息網(網址:省略/)、吉林農網(網址:jlagri.省略/)等農業專業網站,也有吉林物流網(網址:jl.省略/)等專業物流網站。吉林省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農產品信息網絡,與全國農產品信息系統對接,逐步促進農產品市場結構調整和升級。

盡管近幾年吉林省農村信息網絡建設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相對于農業大省來說覆蓋面有限,基礎設施和網絡建設方面還比較薄弱,整體水平仍然較低。表現在:(1)用于農村信息服務的硬件建設、網絡運行、信息采集、分布的資金短缺,光纖線路未能通到大部分農村鄉鎮,電腦在農村的使用率很低,電腦網絡只存在于農村鄉鎮企業中,幾乎沒有農民為出售產品而購置電腦上網。目前,吉林省內已有的農業物流專業服務網和各地市的農業信息網與縣市一級、有關大中型企業聯網的不多,農產品運輸網、倉儲網幾乎處于空白,這些都對鮮活農產品的有效流通造成障礙。(2)電話雖是便捷的通信工具,但因其可獲取的信息資源不豐富且成本較高,目前只有富裕戶和農村專業戶的經營中較常使用。(3)在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等物流中間商中,目前仍處于口頭信息,文字單據信息、條碼信息等信息技術初級階段,先進的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很少得到應用,冷藏運輸技術、保鮮技術的應用程度也很低。

二、鮮活農產品物流系統的優化模式――市場外流通的產銷一體化模式

綜觀發達國家的現代物流發展現狀,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物流作業一體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資源社會化、物流體系綜合化。依據吉林省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和鮮活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物流系統發展的趨勢,我們認為,吉林省鮮活農產品物流系統的優化模式必須考慮到鮮活農產品物流主體特別是鮮活農產品生產主體分散、規模小,經營主體的信息技術應用程度很低的特點,盡可能地減少鮮活農產品的流通環節、減少損耗、縮短流通時間和降低成本。基于以上的考慮,并結合國外的經驗,吉林省鮮活農產品物流系統的優化模式可采用市場外流通的產銷一體化模式。所謂市場外流通是指不通過批發市場,實行產銷一體化,以少環節獲得低價格的交易方式。之所以考慮建立這種模式,主要是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需求日益多樣化,通過傳統的批發市場再到零售商最終達到消費者的物流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物流發展的需求,從而通過產銷一體化的鮮活農產品直銷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該模式的運作路徑是,鮮活農產品通過市場外流通,實行直接運銷,由農民或農民團體,將生產的農產品包裝處理后,直接運送供應消費地零售業者(超級市場)或連鎖零售業包裝配送中心及消費大戶,以此可以減少所有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從而減少流通損失。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市場外流通的產銷一體化模式的建立,需要政府成立專門的農村服務組織為廣大農戶提供信息服務并成立專門的集貨場所,在產地與消費團體之間架起直接流通的方式,通過專業運輸公司將鮮活農產品直接從產地送到消費者的手中。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 軍需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農業大省吉林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初步形成特色,中國農業網.

[2]簡訊.吉林省一批農產品批發項目被列為2004年國家支持項目[J].經濟視角,2005,1:19-21.

[3]郭楓.吉林省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對策研究[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56-58.

[4]符福恒.信息社會學[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372-3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激情久久无码天堂|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本草|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性色av | 无码av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 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 丰满少妇大力进入|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影院| 免费中文熟妇在线影片|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 性一交一乱一伦|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加勒比hezyo黑人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777777| 白人大战34厘米黑人bd|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十八禁|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国产浮力第一页草草影院|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本道天堂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 奶头好大揉着好爽视频|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加勒比| 97色伦综合在线欧美视频|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小辣椒福利视频导航| 欧美 丝袜 自拍 制服 另类| 欧美最猛性xxxxx免费|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