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7 14:52: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綠色生態發展理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綠色生態設計理念;室內設計;環保
自然與人類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在破壞大自然的環境時,將來有一天我們也會自作自受。近年來,國家開始重視環境保護,提倡自然與人類和諧共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在綠色文明的環境中生活。綠色生態設計理念是一種維護生態文明的設計觀,是在室內設計中重視并貫穿綠色生態理念,創造一種無污染,有利于人體健康的生態環境。擺脫以往室內設計對非再生能源和資源的過分使用,認真執行我們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為全球的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奉獻一份力量。
一、綠色生態設計的理念
自從綠色生態設計的理念出現,到今天的發展。它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占據了室內設計的營銷市場。綠色生態設計把環保、節能、無污染的特點,運用到室內設計和維修中。打破了以往的設計理念,取代工業文明,發展生態文明。在經濟、科技、文化迅速發展的旅程中,人們的生活環境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改革創新。綠色生態設計理念是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往小了說它是以綠色技術為前提的工業產品設計,往大了說就是從室內設計選材到推廣都貫徹著綠色文化意識,綠色環保概念。綠色生態設計理念是指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做到“以人為本”,考慮到居住人的身體健康與生理健康。通過,視覺、嗅覺傳達出室內的綠色健康信息。綠色生態設計理念,是在人們覺醒了“環保意識”后推行起來的一種綠色文明設計觀。城鎮化和水土流失造成了人們視野里全是單調的水泥色。人們渴望回歸自然,把一些科學技術、人工設計、綠色選材運用到室內設計的活動中去,就是綠色生態設計的理念。尤其是在這個全球生態環境遭到威脅的時候,人們更應該付出行動,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處做到綠色環保。可以說,綠色生態設計理念是應景而生的。人們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建立自然與人類共處的方針,推廣和普及綠色生態設計理念,促進了綠色生態設計的發展。室內設計可以表現出人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用綠色生態設計的理念進行室內設計,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
二、綠色生態設計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在還沒有提出綠色生態設計的理念時,人們都是采用的傳統室內設計。綠色室內設計是在傳統室內設計的基礎上產生上,沒有傳統室內設計就沒有現在的綠色室內設計。那么,傳統室內設計與綠色室內設計有何不同呢?具體區別見表1。表1傳統室內設計與綠色室內設計的區別。綠色生態設計理念改善了傳統設計理念中的不足,在室內設計中重視了生態環境問題,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結合,以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綠色生態設計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到室內設計中去,這種綠色設計理念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材料的選擇、與自然環境的融合以及給環境造成的影響等方面。下面簡單概述一下綠色生態設計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見表2。在室內設計環節中,家具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設計環節。在傳統的室內設計中,人們選用家具是只關心家具的樣式、價格、質量,忽視了家具的材質。家具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目前的家具市場上,流行的家具大多含有甲醛等有害溶劑,對人們的身體危害很大。在選擇家具時要選擇綠色環保材質,家具的材質主要有木材、人造板、塑料等,這些材質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具體內容有:木材本身對環境沒有任何負面影響,但制材時可能采用滅菌處理,滅菌劑用后能放出有害氣體。用干燥法也能避免細菌侵蝕。現在用薄木或塑料、金屬等片材貼面或不貼面的人造板在家具材料中占有的比重日益增加。北歐建筑纖維板和人造板的環境標志標準,也被北歐生態標志計劃所接受,該標準對甲醛釋放量做了規劃。塑料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由它的添加劑決定的。它們可溶解于脂肪,被帶入食物鏈,并存儲于脂肪組織中。
三、結語
綠色生態設計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它不僅可以節約能源,還可以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綠色生態設計作為一種無污染、無公害,不會給空間、環境等造成污染的設計,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視。把綠色生態引人室內設計,讓人們可以在一個自然環境中休憩。綠色室內設計理念、設計方法等是以保護環境、熱愛生命、注重生態文明為目標的綠色行動。在室內設計中,應該更多的引入綠色生態設計,還人們一個原生態的綠色家園。
參考文獻:
[1]鄧忠.室內設計中的綠色生態設計[J].包裝世界,2014,03:105-106.
[2]任家永.綠色設計理念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商,2014,26:96.
[3]龔振芳.綠色生態設計理念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五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1:70-74.
關鍵詞:綠色生態設計;包裝設計;應用
1綠色生態包裝設計內涵
①降低能耗。在保證包裝的合理性和舒適度的基礎上,盡量節約包裝材料,更杜絕過度包裝;
②可重復利用。使用包裝后,能夠經過回收、處理,進行二次利用;
③可循環使用。使用后的包裝,經過回收和特殊處理,可以在其他領域繼續發揮使用功能,同時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負擔;
④可降解。這是綠色生態包裝設計的一個重要內涵,相關包裝材料不會對環境造成永久性的污染。其可以得到有效的腐化和降解等處理[1]。
2綠色生態設計對包裝設計中的影響
2.1對包裝設計主旨的影響
在進行包裝設計的過程中,通過融入綠色生態設計理念,要求設計師應始終堅持以下原則,即確保環境污染現象不會在包裝的整個使用周期內產生。因此,設計師必須對傳統的包裝設計結構以及應用于包裝中的材料進行轉變,應用生態環保的理念來對保障的使用、處理以及再生等各個環節進行控制。在最初展開包裝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必須合理的選擇包裝材料,對相關材料的綠化功能、環保性能、可回收性、回收處理方法等一系列因素進行綜合思考,從而在最大程度利用相關資源的基礎上,提升包裝材料的應用價值,促使其充分體現出綠色環保的理念[2]。同時,在對減量化設計方法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可以減少無用包裝以及過度包裝現象發生的概率,不僅可以提升資源利用率,同時,也能夠在實現包裝基本作用的基礎上,實現環保的目標。
2.2對包裝材料的影響
在選擇包裝材料時,應以可回收利用以及可再生的材料資源為主。食品、服裝等不同的商品對包裝擁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也存在差異。針對食品包裝來講,可食性包裝材料應被應用于內包裝中,這樣一來,不僅不會給環境造成污染,同時還能夠提升資源利用率,減少浪費;在包裝液體產品的過程中,玻璃瓶作為可回收的主要材料,應得到廣泛的應用,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減少處理廢棄物的流程,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目標;在選擇包裝材料時,材料是否可降解應作為設計師重點思考的問題,目前,最佳材料為紙,這一材料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降解,同時回收利用率較大,有助于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3]。
2.3對包裝設計結構的體現
簡化包裝結構的提升資源利用率,避免浪費的重要途徑,同時,在后期處理使用過的包裝材料時,也能夠達到降低能耗的目標。因此,可拆卸組裝應為綠色生態包裝的結構特點,這不僅可以促使包裝材料的使用時間更長,同時還能夠高效回收、循環利用[4]。設計師應從運輸便利、節省材料等多個角度出發對包裝結構進行設計,同時還應提升包裝的吸引力,為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而努力。例如,彪馬作為一個知名的運動品牌,在鞋盒包裝上進行了創新,即將鞋盒與購物袋進行連接,內部支撐紙團以及外部包裹棉紙在運動鞋中得到了省略,同傳統的包裝相比,這一包裝占據的空間更小,二者相差35%,是資源節約的典型。
3綠色生態設計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3.1在包裝圖形設計中的應用
包裝圖形不僅代表一個時期、一個地域以及一個品牌的文化,同時也能夠充分體現出人們的需求。包裝圖形設計應努力應用概念、抽象和具象的圖形。①具象圖形。主要構成元素為自然形態,在對商品的特點進行真實性展現的過程中,通常以攝影和繪畫的方式為主,從而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激發人們的消費欲望;②抽象圖形。通常包含多種元素,如點、線、面等,擁有較強的沖擊力,是從人們的審美需求角度出發進行設計的;③概念圖形。表達中綜合應用了具象圖形與抽象概念,包裝設計通常會同產品設計進行結合,并努力將企業的文化、發展歷史以及背景進行體現,從而給予消費者特定的意向。在綠色包裝設計中,應從商品的特點出發,將自然形態應用于包裝圖形設計中,也可以綜合應用多種綠色元素,如手繪環保插圖、綠色生態環保圖片等。例如,西湖龍井茶包裝中,主色為綠色,主題背景為手繪插圖,整個設計效果給予人們一種較強的舒適感,不僅完美的呈現出了生態環保的理念,更將茶的本質體現了出來。
3.2在包裝設計主旨中的應用
產品包裝設計,必須達到吸引人們注意力的目標,新時期,產品包裝設計還必須充分體現另一主旨,及環保和生態保護。因此,設計師在展開產品包裝設計的過程中,應從產品本身的價值和特點出發,并將其同綠色和環保理念進行有效的融合,確保綠色生態信息可以被消費者所接收。例如,三星GalaxyS4手機在進行包裝的過程中,將黃色作為主色,充分給予人們一種舒適感,同時還將“100%可再生生態環保紙”的字樣標注在了包裝側面,是傳遞綠色環保理念的成功經驗,同時有效提升了企業的形象,產品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
3.3在包裝潮流性中的應用
近年來,綠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多數消費者都產生了較高的環保意識,因此,為了迎合人民群眾的口味,多數生產廠家在進行產品包裝設計的過程中,都應用綠色作為了主色,從而實現了生態環保設計的目標。例如,在Gartner公司的手機推廣廣告中,將生態環保材料作為手機的主要包裝材料,有效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因此該公司的手機銷售量也有所提升。小米手機應用了可回收利用的包裝材料,充分體現了環保和綠色理念,符合現代設計潮流的發展方向,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
3.4在包裝創新性中的應用
近年來,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在設計、技術以及生產等各個方面進行創新,而包裝設計中應用綠色生態設計理念,就是設計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例如,在圣誕樹茶包包裝中,以簡單的白色和綠色作為茶包的主色,圖形以樹形剪裁為主,簡單的將主題進行了充分的描述,同時又能夠體現環保的理念,綠色吊牌在茶包上的應用,對消費者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是綠色理念傳遞的重要途徑,因此這一設計深得人們的喜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在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背景下,綠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為了謀求可持續發展,都開始進行綠色生態設計,包裝設計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同綠色生態設計進行有效融合的。通過合理的綠色生態設計,相關產品的包裝實現了可降解、可回收循環利用的目標,不僅能夠高效滿足人們對商品包裝的使用需求,同時也加大了對環境的保護力度,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戴宏民,戴佩燕,周均,等.產品生態設計的關鍵技術及方法[J].包裝學報,2015,5(2):45~51.
[2]戴宏民,戴佩華.食品和包裝機械的生態設計方法和關鍵技術[J].食品工業科技,2014,34(19):266~268,307.
[3]周大鵬.零包裝———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生態設計形式[J].中國包裝,2016,36(8):24~26.
【關鍵詞】綠色生態;建筑理念;設計
前言:
綠色生態化設計理念自從出現至今,憑借其自身的健康,環保與可持續性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被廣泛的應用到現代建筑領域,并且迅速發展,本文對其所肩負的使命與具體的應用進行探討。
1 未來建筑的必然趨勢
1.1 生態文明是文明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類社會的文明經歷了歷史的變革,從蒙昧無知到現在的現代文明,經歷了野蠻、愚昧、茫然的多個階段,但每一次的變革人類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從發展的模式來看,工業文明只是暫時的形式,生態文明必將取而代之,成為未來文明的主要形式。相對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注重復合型的社會發展新模式,這必將影響建筑的設計理念,影響整個社會文明的進步。
1.2 人們對建筑設計提出新要求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與之而來的是人們對生活質量的新要求,包括住房、工作、公共場所的環境質量,這就要求現代的建筑設計要做到實用與美觀兼備,滿足人們的要求,要創造符合現代審美理念、具有個性的現代建筑,形象簡潔、造型樸實的同時更要兼備經濟實用的功能,而且要符合現代設計節能環保的理念,生態建筑理念理所當然的成為人們的首選,成為現代建筑發展的主要方向。
2 新形勢下建筑設計的發展新方向
2.1 可持續發展是不變的主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提高,科技水平的發展,世界的發展形式走入了生態文明的新時期,人們利用現代的高科技手段正在尋求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筑設計也在不斷地探索發展的新方向,從近年來國際上建筑設計的理念上我們可以發現,其主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2.1.1 重視特色的文化
對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給予尊重,并且在建筑設計中給予弘揚。
2.1.2 選用最合適的技術
按照公眾的意識,建筑的設計功能需求,從眾多的建筑技術中選取最為簡單合適的技術。
2.1.3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在進行建筑材料的選擇上,要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盡可能的選取可循環性的材料,避免浪費。
2.1.4 增加建筑設計的靈活性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增加使用空間的靈活性,降低建筑所需材料,降低浪費。
2.1.5 降低環境破壞
我們要秉持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建設過程中盡量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避免任何的資源浪費,提高材料的可利用率。
2.2 增加建筑的使用年限
近年來,由于建筑質量引發的建筑問題屢見不鮮,這就在呼喚長命百歲的建筑,呼喚耐久性的建筑。目前,建筑的使用壽命普遍停留在30-50年,房價的不斷攀升,房屋的質量卻不見改觀,這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是在浪費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的資源,因此,高耐久性住宅的出現勢在必行,人們已經著手在行動,從建筑材料的設計到住宅的設計仍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2.3 未來的建筑以人為本
建筑的設計與建造師為人類服務的,因此要根據人的意識為主。現代建筑的設計要講究整體的協調性,講究美觀,更要講究舒適,也就是說未來的建筑要達到功能性、美觀性共存,在空間的安排上更加合理有效,更多的靈活空間,最佳的建筑是將大自然建造到人們居住的環境中,提高人居住的質量,未來的建筑是以人為本的生態建筑。
3 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特征
3.1 因地制宜的建筑
綠色生態建筑必定是保留最大的原生態,避免土地的破壞,環境的威脅,降低對建筑區域內植被的影響,尊重原生態的理念,因地制宜。
3.2 整體協調性
綠色生態建筑要對整體的建筑環境進行充分的考慮,做到整體的協調與美觀。
3.3 人與環境和諧共建
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最重要特征就是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二者之間不可分割。
4 綠色生態建筑理念在設計中如何體現
4.1 規劃的前瞻性
在進行建筑的設計時,思想中就要存在著綠色生態的理念,要根據當地環境的特點,因地制宜,選擇選擇適宜的建筑容積率和建筑密度,同時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等影響因素進行合理的建筑布局,在達到建筑要求的同時盡量減少對原有的地形、地貌的影響,盡量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最大限度的保留原貌,這是建筑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現代的建筑師要有前瞻性的眼光。
4.2 水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大
水是最寶貴的生命資源,在建筑的設計中經常會出現破壞植被的現象,而這是不符合綠色生態建筑理念的,在建筑設計中應該盡量的減少對植被的影響,盡量的利用現代的科技提高對水的利用率。在建筑物內部也要做到節約用水,可以通過節水器具的選擇來實現。
4.3 靈活設計的方向
通過標準規劃和適于加熱、通風、空調系統、動力及通信系統的靈活基礎設施建設將對未來需求的靈活可變的設計融入發展之中。建筑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充分的考慮到其擴展慈寧宮,這也是提高建筑的使用壽命的一種有效措施。這就要求在設計的時候材料的選擇要謹小慎微,要避免使用一些改造困難的材料,促進建筑的維修性與更換性,提高建筑的維護功能。
4.4 大自然是建筑最好的伙伴
綠色生態建筑自然離不開自然,因此,在進行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時候要利用自然地優勢,使建筑盡量的親近自然,讓自然改進室內的環境質量,利用自然地景觀來提升室內環境的舒適度,改善空氣的質量,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來改善建筑物內的熱環境和空氣質量,盡量降低一些現代化電氣的使用,降低能耗,減少污染。
4.5 提高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
目前,我國的能源消耗仍以不可再生資源為主,這不利于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理念中,可再生資源是最佳的選擇,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充分利用太陽能等自然資源,并且不斷地尋求新的綠色能源的機會。
4.6 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廢物利用率
目前,全球都在面臨著污染指數的上升,環境的污染,氣候變暖,能源緊缺的現狀,而隨著城市建設腳步的加快,能耗不斷地提高,污染物的排放也在不斷的增多。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理念在設計之初,就會針對這一現象提出廢棄物的利用與管理手段,在建筑過程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善環境質量。
4.7 新技術、新材料的發明和使用
傳統的技術與材料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已經無法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新材料的不斷開發,新技術的不斷創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近幾年,建筑節能材料的發明,采光技術的發展,新型的建筑產品的應用,改善環境質量的技術的提高,都提高了建筑的質量,改善了建筑的環境,例如利用節能環保的新型墻體材料,來改善墻體的熱工性能,運用新型的玻璃產品,來改善室內的光環境和熱環境,降低噪音的滲入量,利用薄膜結構和殼體結構來豐富建筑物的整體形式等等。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未來是綠色的未來,是生態文明的社會,建筑也是綠色生態的建筑,人類的家園需要的是可持續發展的信念,因此,我們在建筑設計領域要堅持綠色生態的理念,要提高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性。
參考文獻:
[1]劉銘芳. 我國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探討[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0, (01) .
【關鍵詞】: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
1. 引言
進入21 世紀,人類越來越注重健康消費。人們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就會考慮自身的生存環境。參考文獻表明,之前學者主要研究城市環境、村落和院落環境,關于室內微環境的研究則不多見。統計數據表明,每個居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 世界上超過 10 億的人居住在不健康的室內環境中。人們居住在不良的室內,不僅會降低人們的生存質量,還會影響到人類的身體健康,嚴重時會使人中毒死亡。正式基于此,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逐漸關注自身的生存環境品質,并越來越注重安全、舒適、健康的需求。因此,對綠色生態住宅的室內環境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綠色生態住宅與室內微環境的內涵
2.1 綠色生態住宅的內涵
關于綠色住宅的內涵,國際上還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標準也不盡相同,但業內人士及專家們普通認同的是,綠色生態住宅指因地制宜,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以及建筑技術,將居住建筑與環境連接為一個有機整體,并使這個有機整體具有生物氣侯調節能力,使人、建筑及自然生態環境間形成完整的循環系統。綠色生態住宅強調的是功能齊全、環境優越、科技含量高,且可持續發展,它既能適應地方生態又不會破壞地方生態,還能達到減少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從而形成一個高效和諧的循環特征。
2.2 室內微環境的內涵
一般而言,環境可分為大環境、中環境、小環境、微環境,大環境指的是縣、區級以上的區域、中環境指的是鄉鎮、小環境指的是社區、微環境則指的是戶與人體。若將生態平衡的概念引入室內微環境體系中,就形成了室內微環境生態平衡之說。室內微環境生態平衡強調六大要素:(1)室內空氣順暢;(2)室內光照適度;(3)室內溫濕度適宜;(4)室內外無噪聲;(5)居室環境不受污染;(6)良好的心理環境。
表1 室內微環境生態平衡六大要素
要素 備注
1、室內空氣順暢 規劃設計合理,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通風良好
2、室內光照適度 房間光照充足,普遍安裝太陽能設備
3、室內溫濕度適宜 房屋圍護結構要有較好的御寒、隔熱功能,
4、室內外無噪聲 門窗密封性能及隔音效果符合規范要求供暖、
5、居室環境不受污染 室內裝修簡潔適用,化學污染和輻射要低于環保規定指標。制冷及炊燒等盡量利用清潔能源、自然能源或再生能源。飲用水符合國家標準,給、排水系統普遍安裝節水器具。
6、良好的心理環境 要有足夠的戶外活動空間,小區綠化覆蓋率不低于一定值,無地面。
3. 綠色生態住宅與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理念
綠色生態住宅與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通常需要滿足以下幾點理念,一是以人為本、二是可持續發展、三是生態性與藝術性相統一。
圖1 綠色生態住宅與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理念
3.1 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理念強調的是家庭生活的安全性和秘密性,此外,還要滿足人們社交的需要。綠色生態住宅與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人的身體與心理尺度,盡量做到無誤差設計。綠色生態住宅與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過程中要以個性化的文化生態環境為終極目標,在建筑設計中充分融入文化、藝術的內容,最大程度的豐富住宅的內涵。綠色生態住宅與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還可以采用共享的方法滿足以上需要。
3.2 可持續發展
自從我國住房機制從分配轉為市場消費之后,消費者對住的理解不僅僅是停留在棲身的層面,更多的是追求健康環保、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由此可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住宅與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的出發點即是“滿足需求、講究環境”,方法是依靠科技進步,目標是滿足生活新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2.1滿足人們生活的新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方式也逐漸發生了改變,人們對住宅環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綠色生態住宅與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應從消費者居住需求出發,充分考慮消費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居住空間環境、以及鄰里關系等因素。譬如,隨著家用汽車的日益普及、社會老年化的到來,對住宅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值得建筑設計師們深入研究。
3.2.2 提高改造性和適應性
提高改造性和適應性強調的是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要能適應住戶需求的變化,為業主再設計創造條件。譬如,住宅配置應具有可擴容性、可升級換代,從而為各個系統預留出接口,滿足業主日后變化的需要。通過建立空中天臺花園的方式為業主提供室外活動空間能使住戶更加親近大自然,而面積只按照一半折算,因此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3.2.3 減少施工能耗
綠色生態住宅作為一種商品,提供給消費者的應該一種完整的產品。因此,為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實現住宅裝修一次到位,是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據悉,有些城市已采取措施取消新建住宅毛坯房的做法,并規定開發商品住宅做到一體化設計與施工,不允許甩項驗收,最大程度避免施工過程能耗。
3.3 生態性與藝術性相統一
普遍的美學法則認為,只要和建筑與室內環境的生態性沒有沖突,都可適用,這即表現了藝術性與生態性相分離的特征。然而,就生態建筑的室內環境設計中的藝術性和生態性而言,生態性比藝術性的位置更加突出。因為,生態建筑注重的并非建筑或室內環境在視覺上的漂亮與否,而是室內環境能否為人們提供舒適、健康的生活與工作場所,是否創造了友好的環境。生態建筑室內環境設計者通常會把考慮生態環境擺在首位,在設計中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方式保證室內環境達到生態標準要求。另外,使用新的特殊生態設計措施可以為豐富與出新室內環境中視覺元素帶來良好的機會,也會因為生態的考慮更加豐富室內環境的藝術性,最后產生一種全新的視覺效果。正是基于此,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又表現了關聯的一面。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應該達到藝術性和生態性的完美統一,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遵循“順―迎”的法則。在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過程中,正確處理好建筑與室內環境和自然之間關系。也就是說,建筑與室內環境應該從屬于自然,而室內環境則應該為自然增光添彩,而非給環境抹黑,給環境增加負擔,也即是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
4. 結論
綠色生態住宅的室內微環境是人們可以利用的部分,也是建筑設計的主要目的。論文從綠色生態住宅和室內微環境的內涵出發,對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理念進行了具體的研究。一是以人為本、二是可持續發展、三是生態性與藝術性相統一。而可持續發展又包括:滿足人們生活的新需求、提高改造性和適應性、使用環保節能型材料、以及減少施工能耗四個方面。研究分析“綠色生態住宅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的基本理論及設計理念,為改善人們住區環境以及室內微環境建筑設計提供有價值的的參考,也為建設健康環保、節能的生態社會盡自己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 馬靜. 綠色生態住宅需求研究 --以銀川市為例 [D]. 寧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本文從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概況入手分析,進而探討了綠色生態觀的內涵,重點論述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綠色生態觀的體現。以期使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本身綠色化,同時向受眾傳達綠色生態觀念。
[關鍵詞]
綠色生態觀;現代環境;藝術設計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將綠色生態的理念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環境藝術設計亦是如此,環境藝術是服務于包含室內和室外在內的人類活動全部空間的藝術形式。在當代,環境藝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科學、美觀、健康的環境設計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生活的同時,還能夠給人們的健康提供一份保障,因此,環境藝術設計不再僅僅滿足人們的視覺需求就可以獲得成功,還必須能夠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讓健康和環保與藝術融合起來,共同對這個世界進行改造。綠色生態觀不僅僅是環境藝術設計一時的權宜之計,還是對于環境設計所提出的一個長期要求,將綠色生態理念貫穿到設計的各個環節中,不僅能使環境設計實現內涵上的嬗變,更是對綠色生態觀的踐行。
一、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發展概況
目前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產業類型處在從工業化經濟向生態化經濟過渡的階段,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需求仍更多地浮于表面,更多地注重外在造型的美觀程度。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環境藝術設計的成本在逐年降低,設計師可以運用多種素材在計算機終端進行設計,同時,設計師可以通過科技的手段及時了解環境藝術設計的高端領域,了解綠色生態觀,并對其進行分析,了解、創作。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師不能單純以視覺效果吸引客戶為目的,給低質量的材料留出空間,而應該胸懷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以藍天碧海為心中期許,用綠色生態觀念來改造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讓觀眾、消費者理解地球已經被破壞,環境亟待恢復,從而得到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贏。“我國目前仍然需要依靠資源的開發與銷售支持經濟的穩定增長,資源的不合理開發與利用導致浪費的情況頻頻發生”①,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就需要設計師對于材料的選定有一個明確的方案,包括占地面積、綠化率、耗材、創意設計等,如在選擇木材時盡量就地取材,避免出現“南木北亭”的現象,減少汽車在運輸途中汽車尾氣等對于環境的破壞,力求通過合理美觀的設計達到藝術與商業的和諧、人類與自然的和諧。
二、綠色生態觀的內涵
在環境藝術設計時,一方面區分不同設計素材的資源類別,盡可能將可再生資源和循環利用資源應用到設計當中,注重科技尖端技術,及時發現適用于環境藝術設計的高精尖產品,并對設計進行升級。節約資源的另一方面是要提高材料利用率,在環境設計領域,可以利用計算機繪圖技術和三維技術對設計圖進行模擬,在模擬后檢查不合理的地方,避免直接設計制作而造成的返工和材料浪費等。“政策法規是綠色生態觀得以發展和推廣的后盾和保障,通過法律法規,讓環境破壞者體會到破壞環境的巨大成本,而非過去無監管狀態下的低成本違法。嚴格保護現存的健康的生態環境不受破壞,杜絕任何理由、任何方式的污染和破壞。”②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加強監管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材料質量的監管,保證材料在生產過程中沒有應用有毒有害的產品輔助生產,保證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其次是監管設計規劃,讓環境藝術設計符合當地的生態特征,避免出現物種入侵或者植株因水土不服而批量死亡的現象。環境藝術設計就是對自然生態的模擬,室外通過種植樹木、布置園林來模仿生態、吸塵降噪,保障人民生活質量,室內通過設計花木品種、范圍、合理布局,增加室內的綠色生態水平,減少資源的浪費。融合了綠色生態觀的環境藝術設計必將一點帶面,成為恢復生態的先驅。讓城市的綠化達到規劃指標,即在住宅環境內綠地率必須達到60%以上;“采用具有滲水保水能力的高效建筑基地施工材料,利用自然排水系統以確保雨水及時排出與合理滲透,適當減少混凝土覆蓋面積”③。
三、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綠色生態觀的體現
任何優秀的理論都應當在實踐之中展現其偉大的價值,綠色生態觀亦是如此。綠色生態觀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室內空間系統,指的是人居環境藝術設計;其二是室外空間系統,指的是功能性室外環境藝術設計。借景是古典園林中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仍然適用。環境是一個開放性的概念,在對某一范圍進行環境設計的時候,可以考慮借用遠處或周圍的景色進行設計,借用風格達到區域風格的一致性或是借用一景達到畫中有畫、景中有景的精致感。西安翻譯學院建筑集群的設計借用的景色為翠華山,該建筑群利用山腳的自然地勢和自然河流將建筑分割為數個功能區域,錯落有致,翠華山的美景也同樣是教職員工和學生窗外的一道亮麗風景,四季交疊,美不勝收。隨著科技的發展,有很多落后的工廠會被廠家淘汰,同時又由于拆遷成本等問題而閑置下來,設計師可以利用這類建筑進行改造利用,成為新的景觀。蘇州的一家酒店改造了閑置下來的廠房,將loft風格與中國古典風格相碰撞,設計出混搭loft工業風的蘇州小園林酒店,清新高雅,富有情趣,loft特有的工廠風也為酒店帶來了一股古樸的氣質。
四、結語
【關鍵詞】綠色;住宅小區;發展趨勢;思考;建議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住宅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傳統的以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的城市建筑已經不適應市場的需要了,新的更為環保的綠色住宅小區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因此,加強對住宅小區的關注,合理利用有限資源,對適應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節約型綠色住宅小區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 綠色住宅小區的概念和特征
綠色住宅小區是指人與自然和諧的環保小區,它實現了自然和技術的恰當融合,避免了因為人為的自然災害和生態破壞對人們生存環境的破壞,實現了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營造出一種以人為本為理念,以“綠色”經濟為基礎,“綠色”社會為內涵的生態建筑體系。綠色住宅小區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2.1 高效益的循環轉換系統。綠色住宅小區將環保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其中,利用先進的高新技術實現了物質與能量的轉化和升級,從而實現了滿足了消費需求的同時,又保護了生態環境的雙贏,也實現了資源和能源的有效循環利用。
2.2 高質量的環境系統。和傳統的住宅小區相比,綠色住宅小區有效地實現了環境的綠色化和優美化。對小區的各種污染以及廢棄垃圾,能夠分門別類地處理防治,從而使各項環境指標和指數達到適合人類居住標準。
2.3 多功能、全面化的綠化系統。綠色住宅小區不僅實現了生態環境的綠色化,更實現了生活設施的方便化,點線面的全套化配套設施,方便的生活設施形成了一個現代綠化網絡,給小區人們提供了生活、娛樂、休閑住宅的優雅場所,實現了全范圍的網絡覆蓋。
2.4 高技術的管理水平系統。綠色住宅小區是一個整體的系統,需要各方面功能的資源整合,只有加強對物業管理、環境保護和治安防災等各方面功能的整合利用,才能保證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生態環境的健康和諧。高水平的管理實現了綠色住宅小區的統一化和個性化的協調,使得各項功能井井有條地運行發展,形成了一個完備的高效率系統。
3 綠色住宅小區未來發展的思考。
綠色住宅小區是以“綠色”經濟為基礎,“綠色”社會為內涵,“綠色”技術為支撐、“綠色” 環境為標志的一種新型的建筑體系,因此,要協調好人與自然和建筑之間的相互關系,平衡三者之間的發展,才能將綠色住宅小區打造成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的住宅模式。近年來,我國在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方面也投入和關注不少,筆者認為只有從以下幾方面下足功夫,才能促進綠色住宅小區的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3.1 加強對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研究。
綠色建筑材料的運用是綠色住宅小區的首要要求,如若材料都不環保健康,勢必給室內環境和人的居住造成傷害,因而一般提倡用可重復利用,可循環利用,可再生利用材料,這樣既保證了安全,也是節約可持續發展的最好途徑。此外,對于小區的室內裝修,也要符合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裝修材料,不得使用有揮發性氣體的膠合板和其他裝修材料,從而從源頭上促使住宅小區走向環保型發展。同時要關注新的環保建筑材料的發展和研究與使用,要利用高科技解決現有的污染痼疾,實現真正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3.2 合理使用環保可再生能源。
綠色住宅小區對能源的使用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風能,太陽能等環保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有利于構建生態節約型小區。在設計時,要注意布局和建筑形態的整體規劃,考慮好通風、采光等結構設計,做到既經濟又實用環保。要在設計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思想,實行分戶供暖和熱表技術, 實現能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節約。此外,從生態角度來看,對于高層建筑應該充分利用可再生環保能源,要合理利用風能、地熱等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擺脫傳統的對煤炭等資源的依賴,實現清潔化、節約化、經濟化。只有從能源使用上跟得上可持續發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促進生態綠色住宅小區的發展。
3.3 協調綠色住宅小區與資源環境的和諧關系。
綠色住宅小區將成為未來建筑的主流發展,因而,必須協調好人與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生物資源的三者關系,實現三者的平衡發展。首先,對土地資源要合理利用,在小區規劃階段,要做好前期調研,對小區的建設規劃考慮周全,做到節約用地和高效利用有機結合,盡可能減少浪費,做到規模合理,優化利用,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其次,要做到水資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要在整體小區建立循環凈化水系統,保證水資源的源頭不被污染,另一方面,要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建立循環收集系統,要實現循環利用,節約用水,這樣經過收集的雨水就滿足了小區植被的澆灌和其他非生活用水的利用。此外,要對生活用水實行凈化處理,隨著工業的發展,飲用水也遭到了污染和破壞,要在小區整體安置凈化設備,提高飲用水的健康與安全。最后,要有效利用和保護人文資源。一是要保護小區綠地植被覆蓋率,優化小區環境,二是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社區居民能夠有好和諧。三是豐富社區活動,讓小區居民能夠住的安心,順心,舒心,有歸屬感,為小區自豪。四是完善小區物業系統,做到方便安全。
3.4 創新綠色住宅小區的開發和居住理念。
綠色住宅小區要從開發和居住理念上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充分考慮人們生活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要特別關注兒童,老人,殘疾人的生活需要和居住要求,營造和諧、健康和友愛的社區環境,要在設計和規劃時就充分考慮到人居環境,人居特點,做到以需定區,因地制宜,另外,要做好和諧社區的宣傳工作,標語或是媒體進行宣傳,定期評比和諧家庭,把小區的和諧和環境保護落實到每一個人,這樣就調動了整個小區居民的積極性和榮譽感,人人都呵護,家家都積極,自然小區就會更和諧更健康,綠色住宅小區也就成為人們的理想居住之地。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必將成為人們理想的居住環境,是未來住宅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在構建節約型社會的今天,只有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統一起來,將環保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其中,才能實現人們的健康和諧之居,才能促進建筑住宅小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天志,張貴榮等,節約型社會背景下城市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發展的思考[J],建筑經濟,2011,(07).
[2]周滔,李啟明, 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在中國的發展分析[J],建筑管理現代化,2010,(10).
[3]景星蓉,張健,林勇,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開發與建設[J], 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6)。
[4]于光楠,郭蕊,綠色生態住宅在中國的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4).
[5]史勇,王進,生態綠色住宅小區的發展趨勢與走向[J],建筑經濟管理,2011,(02)。
[關鍵詞]思品課;綠色生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6-0085-01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程大多以教師的說教為主,學生通過被動地接受來學習什么是行為規范、什么是道德情操和高尚精神,這樣雖然能讓學生遵守守則,但是他們仍然不能夠理解其中的深層次含義以及這么做的目,因而其思品課的實踐行為就顯得較為機械。因此,小學思品教師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導,將教學視作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教師要為學生打造鮮活的課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及溫馨的集體氛圍,讓學生受到環境的感染,從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并能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將自身的被動行為變為主動的意愿,為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注入動力。構建綠色生態教學模式,教師要做到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幫助學生加深對思品教育的認識;同時還要積極挖掘資源,讓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的課外知識,沖破課本內容的局限;最后還要注重實踐,促使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引領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一、以人為本,打造綠色生態教學模式的主旋律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以人為本已成為當前教育的重要理念。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更需要秉持這種理念,以學生為本,并傳授以人為本理念的內涵和價值,打造綠色生態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踐行綠色生態理念。例如,在講解“巧手扮家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什么是家園,然后再整合學生的觀點,向學生講解不僅我們的家是家園,我們的社區、學校還有我們生活的地球都是家園,這樣就能讓學生初步感知綠色生態的觀念;隨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構想:怎樣才能把我們的家園裝扮得更加美麗?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尊重學生的自主思維和創造力,將以生為本的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并在合適的時機引入“以人為本”的生態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同時,教師也可為學生播放一些表達生態和諧理念的動畫片,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從自身所喜愛的事物中受到觸動和感染。
二、結合課外資源,貫徹綠色生態教學模式
教師的教學不應局限于課本,而應積極挖掘課外資源,這樣可以促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在備課時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充,使教學能圍繞中心思想向四面八方輻射,讓學生能在不同的體驗中感知學習的中心點,從而可以更為透徹地理解所學內容,進而有助于他們在生活中更好地實踐。例如,教師在講解“你們辛苦了”這一課時,可以為學生播放公益電影或宣傳片,以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告訴學生,清潔工、消防員、醫生等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他們用自己勤勞的汗水為我們創造了安全的環境、整潔的家園。另外,教師還要學會結合時事及時抓住引入外資源的時機。例如,今年是勝利80周年,那么教師就可利用這一契機,為學生講一講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因此要好好珍惜,并且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來踐行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信念,如不浪費糧食、不亂扔垃圾等。這樣的方式既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促使學生將理念轉化為行動,實現素質教育。
三、實踐體驗,促使綠色生態教學模式不斷完善
實踐是學習的目的,而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品質道德的培養,更應當注重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促使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形成優秀的精神品質,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這樣才能在今后的發展中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和挑戰,為自身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授“我當小管家”這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主動去實踐,利用一周的時間來做家庭的小主人,主要任務是制定實施家庭生活周計劃,包括這一周內要做的家務、全家人的飲食、日常的身體鍛煉以及周末的戶外活動等,不僅要做到健康充實,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調整,確保計劃的落實。教師在一周后再請學生匯報成果。這樣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又能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并在此過程中使自身能力得到鍛煉,促進綠色生態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