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5 15:21: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博弈論的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所謂“博弈”(Game),是指某些個人或組織作出相互有影響的決策,它不僅包括撲克、橋牌等游戲,也包含現實生活中大量的合作和沖突現象。博弈論又稱“對策論”,研究的核心是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
博弈論的原始思想萌芽于2000多年前,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典籍如《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中都充滿了博弈的案例。“田忌與齊王賽馬”就是我國耳熟能詳的博弈實例之一,但這不過是博弈思想的雛形,現代意義上的博弈論則是20世紀的貢獻了。一般認為,1944年同馮·諾伊曼(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恩(Morgenstern)合作發表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提出合作博弈的基本模型,標志著現代博弈論的開始。50年代,博弈論巨匠輩出,納什(Nash)提出了非合作博弈論,塔科爾(Tucker)定義了“囚徒困境”,從而奠定了現代非合作博弈的理論基石。60后代,澤爾騰(Selten)將納什均衡引入動態分析,創立了“精煉納什均衡”的概念;海薩尼(Harsanyi)則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論研究,隨后出現了不完全信息博弈論。至此,博弈論的理論構架基本完成。
博弈論可以劃分為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參與人能否在行為時達成有約束力的協議,達成則是合作博弈;反之,不能強制他方遵守協議,各參與人只能選擇自己的最優戰略,則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強調團體理性、效率、公平和公正;非合作博弈則強調個人理性、個人最優決策。我們談到的博弈多指非合作博弈。
博弈有兩種劃分:從參與人出場的先后順序來看,博弈分為靜態博弈(static game)和動態博弈(dynamic game)。靜態博弈指博弈參與人同時選擇行動或非同時行動但對前者行動一無所知;動態博弈指參與人行動有先后順序,且后行動者能夠觀察到先行動者的選擇。從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的知識來分析,博弈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前者指每一個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的特征、戰略和支付函數有確切的了解;后者則恰好相反。將兩種分析結合起來,我們就有四種類型的博弈: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1.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納什均衡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講的是,假設博弈中所有參與人事先達成一項協議,規定每個人的行為規則,那么,在沒有外在強制性約束時,參與人是否會自覺遵守協議。如果參與人自覺遵守該協議,則構成一個納什均衡:給定其他參與人遵守協議的情況下,沒有人積極偏離協議規則。換言之,如果一個協議不構成納什均衡,它就不可能自動實施,因為至少有一個參與人會違背這個協議,不滿足納什均衡要求的協議是沒有意義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和“性別戰”(Battle of theSexes)是任何一本博弈論著作都會提到的納什均衡特例。
2.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
動態是世間萬物的基本特征。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只是一種獨特的理想狀態。在現實中,當后一個參與人行動時,自然會根據前者的選擇而調整自己的選擇,而前者也會理性地預期到這一點,所以不可能不考慮自己的選擇對他人的影響。1965年,澤爾騰通過對動態博弈的分析,提出了“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的概念,它要求任何參與人在任何時間、地點的決策都是最優的,決策者應該隨機應變,而不是固守前謀。這就推導出子博弈的概念。當參與人的戰略在每一個子博弈中都構成納什均衡時,則形成“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也就是說,組成“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的戰略必須在每一個子博弈中都是最優的。
3.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貝葉斯納什均衡
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指的是,參與人共同行動,沒有機會觀察他人的選擇。每個參與人的最優戰略只能是在給定自己的類型和他人類型依從戰略的情況下,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在項目投標中各承包者的標價高低之爭就是一個應用例證。
4.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精煉貝葉斯納什均衡
在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中,后行動者觀察前者的選擇并獲得其偏好、戰略空間等信息,修正自己的判斷;而先行為者也知道自己行為的效用,會有意識地選擇某種行動掩蓋或揭示自己的真實目的。“黔驢技窮”就是一個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的例證。
國際機制理論的理性主義流派概述
當前,國際機制的研究在理論與實踐層面都對國際關系理論學者形成沖擊,引起他們持續的濃厚興趣,并表現出非凡的整合能力,對國際機制研究的不同思路和方法加以整理和批評已經成為學者們重視的工作。德國著名國際機制理論家沃科爾·利特伯格認為,國際機制理論有兩種理性主義流派:新現實主義國際機制理論和新自由主義國際機制理論。(注:Andreas Hasenclever,Peter Mayer and Volker Rittberger,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gime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7),pp.1-2.)
新現實主義國際機制理論的基本出發點是行為體之間的權力資源分配極大地影響著機制的出現、某問題領域機制的存在及其性質,特別是合作中的利益分配;國家會考慮無政府狀態下的相對權力,對國際機制的效率形成制約。這些觀點都體現在霸權穩定理論中。利特伯格認為,霸權穩定理論是“基于權力的國際機制理論的經典理論模式”,(注:Andreas Hasenclever,Peter Mayer and Volker Rittberger,Theoriesof International
Regime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pp.86.)而克勞福德認為,霸權穩定理論是新現實主義對機制產生最權威、最普遍認同的解釋。(注:Robert Crawford,Regime Theory inthe Post-Cold War World:Rethingking Neoliberal Approaches toInternational Relations(Dartmouth:Darmouth Publishing Company,1996),p.57.)霸權穩定理論的基本機制理論主張是:霸權國家建立了自己的霸權體系,并制定該體系的基本原則、規則、規范和決策程序,霸權國的實力與威望是其他國家接受這些國際機制的重要前提;霸權國利用這些機制維持霸權體系,最大限度地獲得自己的利益;同時,為了維持該體系,它愿意向體系內的其他國家提供“公共商品”(Public Goods),容忍“搭便車行為”(Free-rider);霸權國的衰落或急劇變化,則該體系的國際機制發生相應變化。
新自由主義機制理論在過去10多年影響巨大,成為分析國際機制的主流理論。其基本機制理論主張是:國家是追求絕對收益的理性自我主義者,只關心自己的得失;承認權力在國際機制中的作用,但認為國際機制是國際關系中的獨立變量(independent variable),強調國際機制在幫助國家實現共同利益中的重大作用;活躍在特定問題領域的國家擁有只能通過合作才能實現的共同利益;不確定性是國際機制形成理論的核心,世界政治存在廣泛的不確定性。國際機制幫助達成政府之間意愿的契合。行為體相信這種安排會幫助達成互利的安排。換言之,沒有國際機制,則協議無法達成。國際機制正是通過降低不確定性來促進國際合作的。新自由主義機制理論是國際機制理論的主流學派,其影響也最大。該派理論用相互依賴的概念將現實主義和自由主義結合起來,具有重要的理論整合意義。
博弈論與國際機制理論
在過去十多年里,國際機制理論在國際合作的分析中獨占翹楚,而博弈論在分析社會、經濟和政治現象中應用最為廣泛。兩種理論都以探討無政府狀態下的競爭與合作問題為核心命題。這種平行并非巧合,因為機制理論從博弈論中借取了許多知識能量。理解促進合作的戰略邏輯是解釋無政府狀態下國際機制起作用的關鍵。在討論霸權、問題聯系、相對收益和相互依賴時,博弈論的解釋力有目共睹。這些恰恰是國際機制理論討論的重心問題。(注:Andrew Kydd and Duncan Snidal,"Progress in Game-Theoritical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gimes",in Regime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ed.Volker Rittberger(Oxford:Clarendon Press,1993),pp.112.)
早期的博弈論分析國際合作的總體問題,其目標在于探究國際合作在無政府狀態下如何發生,但對國際機制的特殊作用關注不夠,國際機制在合作中的作用沒有得到突出和明確的分析。克拉斯納、基歐漢等使用博弈論分析國際機制的作用,促使現實主義和自由制度主義的國際機制理論逐步成熟。
【關鍵詞】博弈論;發展脈絡;理論體系
博弈論是研究在利益相互影響的局勢中,參與人如何選擇自己的策略才能使自身的收益最大化的均衡問題,是研究聰明而又理智的決策者在沖突或合作中的策略選擇理論。無論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們都會經常碰到利益相互影響的博弈問題,也會經常使用博弈去選擇策略,不管是自覺的還是無意識的。博弈論的思想極為深刻,內容十分豐富,引起了眾多經濟學家的極大興趣,贏得了經濟理論界的廣泛關注。
一、博弈論發展脈絡
博弈思想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早就存在,但這只是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形成理論。在我國,有文獻記載的最早博弈思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著名的田忌賽馬的事例。在國外,1500年前巴比倫猶太教法典中的婚姻合同問題,也包含著明顯的博弈思想。博弈論應用到經濟分析中,是在19世紀中期,博弈論體系的產生、發展、繁榮,則是近幾十年的事。
現代博弈論思想在經濟上的應用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萌芽階段
最早的包含博弈思想的經濟學文獻,是1838年法國經濟學家古諾(Cournot)提出的寡頭市場產量競爭模型。而1883年法國經濟學家伯特蘭德(Bertrand)提出的寡頭市場價格競爭模型,把古諾模型里寡頭廠商的產量競爭變成了價格競爭。1913年策梅羅(Zermelo)提出的關于象棋博弈的定理是博弈論的第一個定理,提出的逆向歸納法是博弈論的第一種有一般意義的分析方法。這一階段,還有很多學者涉及了博弈論的研究,但都是零散的研究,沒有形成體系。
2、產生階段
一般認為,博弈論作為一種系統的理論產生的標志,是1944年馮?諾伊曼(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論和經濟行為》一書的出版。該書在總結以往博弈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給出了博弈論研究的一般框架、概念術語和表述方法,提出了較系統的博弈理論。在此階段,還涌現出許多著名的博弈理論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和理論。例如,1950年納什(Nash)提出了均衡點的概念,1950年塔克(Tucker)介紹了“囚徒困境”博弈,1953年夏普里(Shapley)提出了合作博弈里著名的“夏普里值”,這些概念和理論共同構成了現代博弈論體系的核心。
3、發展階段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博弈論進入一個發展和完善的階段。1965年澤爾騰(Selten)提出了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的概念,1967-1968年海薩尼(Harsanyi)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論,1974年奧曼(Aumann)提出了相關均衡的概念,1975年澤爾騰又提出了顫抖的手均衡的概念,1982年克里普斯(Kreps)和威爾遜(Wilson)提出了序貫均衡的概念,1991年弗登博格(Fudenberg)和梯若爾(Tirole)提出了完美貝葉斯均衡的概念,這些都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博弈的理論。
4、繁榮階段
20世紀90年代以來,博弈論開始受到經濟學家真正廣泛的重視,并被看作重要的經濟理論和經濟學的核心分析方法,開始貫穿幾乎整個微觀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在宏觀、金融、環境、勞動、福利、國際經濟學等學科中也開始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大有以博弈論為基礎重構經濟學大廈的趨勢。尤其是1994年納什、海薩尼、澤爾騰這三位博弈論學者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使博弈論作為重要經濟學分支學科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權威性的肯定,也表明了博弈論已在主流經濟學中占據重要地位。
二、博弈論理論體系
博弈論涵蓋的內容很多,從總體上可以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兩大類。如果博弈中存在有約束力的協議,就是合作博弈;相反,如果博弈中不存在有約束力的協議,就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主要研究的是在有約束力的協議作用下,參與人采取符合集體理性的行動達到博弈均衡后,各參與人的收益分配問題。而經濟問題中遇到的多是在個體理性基礎上的決策,這使得基于個體理性的非合作博弈在經濟研究中廣泛應用。對非合作博弈的分類,主要涉及博弈的過程和博弈的信息結構兩個方面:
1、博弈的過程
從博弈的過程來分,博弈論可以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兩類。如果所有參與人同時選擇策略,或者決策雖有先有后,但后行動者并不知道先行動者的選擇,這樣的博弈稱為靜態博弈;如果參與人的行動有先后順序,而且行動在后者可以觀察到行動在先者的選擇,并據此做出相應的選擇,這樣的博弈稱為動態博弈。
2、博弈的信息結構
博弈的信息結構又分為關于收益的信息和關于博弈過程的信息兩方面。在關于收益的信息方面,如果各參與人完全了解所有參與人各種情況下的收益,稱為完全信息;而至少部分參與人不完全了解其他參與人的收益,稱為不完全信息。在關于博弈過程的信息方面,如果輪到行動的參與人全部能夠看到在他行動之前行動的所有參與人的行動,就是完美信息;而至少部分輪到行動的參與人不能全部看到在他行動之前行動的某些參與人的行動,就是不完美信息。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完美信息和不完美信息實際上是只針對動態博弈的,而靜態博弈中所有參與人可看作同時選擇策略,所以不存在完美信息和不完美信息的問題。
這樣,根據上述博弈的過程和博弈的信息結構兩個方面,我們可以將非合作博弈分為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且完美信息動態博弈、完全不完美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等類型。掌握了博弈的分類情況,針對每一個具體的博弈問題,我們就可以將其歸于某一特定類型,根據這一類型的分析思路來解決這個博弈問題。
參考文獻:
[1]奧斯本,魯賓斯坦.博弈論教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弗登博格,梯若爾.博弈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王文舉.經濟博弈論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謝識予.經濟博弈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5]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關鍵詞】博弈論;水利工程;工程項目管理;應用探討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經濟實力的不斷發展壯大,國家用于水利工程建設的投資和力度不斷加大,而水利工程項目一般都具有工程復雜、施工難度比較大、技術要求高、工期長等特點,這些決定了項目管理工作具有較大的難度。面對項目管理中的難度,近年來,水利建設單位引入博弈論原理進行項目管理,在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中具有很好的現實效果。
一、博弈論分析
所謂博弈論是指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之間發生相互作用時候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通俗來說就是當一個主體的行為決策受到另一個行為主體的制約時,最終綜合雙方的意見得出最終決策方案,這種就是我們所指的博弈論。在水利工程項目中運用博弈論就是將監理單位與承包單位之間的行為決策相互作用,確保最終的管理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科學性。
博弈論可以分為很多種,一般有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雙方在相互作用時,其最終結果是否一致。一般我們使用的都是合作博弈論,這種方式強調合作效率、公平、公正,體現了合作雙方的理性、個人最優決策,通過雙方的努力合作,最終得出的結果也是有效的。根據博弈論不同的角度還可以將其分為靜態和動態博弈。這種劃分方法主要是依據參與人對有關其他參與人的特征和戰略空間等掌握的知識程度來劃分,可以分為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在水利工程項目管理要根據實際情況使用不同的博弈方法,建立有效的博弈管理模型。
二、水利工程項目管理內容
工程質量管理是指為了確保合同所規定的質量標準,項目各方采取的一系列的質量監管和控制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措施。水利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如施工、材料購買、工程變更、工程設計、施工圖紙等各方面的管理,只有對工程項目各個環節進行管理才能確保有效控制工程質量,使工程質量達到相關合同標準,確保工程質量和人們生命安全。
在水利工程項目中需要很多勞動人員的參與,如工程設計人員、工程現場施工人員、質量監督人員、項目委托單位等各方面的工作人員的管理。在進行人員管理時,單位要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素質,讓工作人員掌握博弈論理論知識,方便工作人員更好地開展工作。
三、博弈論在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探討
下面以監理工程師和承包商之間的關系建立博弈模型。
首先分析兩者之間的單階段博弈論模型,主要參與者是監理工程師和承包商。監理工程師的戰略選擇是認真監督和不認真監督,承包商的戰略選擇就是保證工程質量符合相關標準,或者不確保工程質量,在施工中出現偷工減料現象。在博弈論模型中,監理是否認真直接影響著承包商施工質量,如果監理單位認真監督,那么承包商就不敢偷工減料,反之,如果監督不認真,承包商在施工中就可能出現偷工減料現象。當監理工程師不認真監督時,承包商偷工減料給業主帶來的損失就會增加,假定A和B是監理工程師不認真和認真監督時所消耗的工程成本,C是監理工程師在監督過程中發現承包商偷工減料現象,并且按照勞動合同進行的索賠。假設B
假設α表示監理工程師認真監督的概率,β代表承包商偷工減料的概率。我們假定β是已知不變的,監理工程師選擇認真監督(α=1)和不認真監督(α=0)的理想收益分別為:πG(1,β)=(-A+C)β+(-A)(1-β)=Cβ-A;πG(0,β)=-Aβ+0(1-β)=-Aβ。解πG(1,β)=πG(0,β),可以得出β=A/(β+A),由此表明,如果承包商偷工減料的概率小于A/(β+A),此時監理工程師可以選擇不認真監督;如果承包商頭功減料大于A/(β+A)這個概率,監理工程師則需要認真監督,確保工程質量。根據這種推理方法,我們可以對承包商偷工減料進行不同程度的假定,然后計算出承包商偷工減料的概率,從而判斷監理工程師的最終選擇。
由上述博弈論在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研究,我們可以得出,各項目單位在進行項目管理時該采用什么樣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這些都是根據其他相關博弈行動參與者情況所決定。本文主要是例舉監理工程師和承包商之間的博弈模型,在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中,監理人還需要在水利工程中基于博弈論對工程質量進行有效監管,監理工程師、業主和承包商三者都是水利工程項目的博弈參與者,需要建立三者之間相互決策的博弈模型。其中監理工程師與承包商之間的博弈關系是最為重要的,在進行項目工程管理時,要根據承包商偷工減料概率判斷監理工程師的選擇。這種博弈模型對于加強水利工程項目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能透過表面現象深入到各個環節的管理工作中,不僅能樹立單位的良好形象,還能為單位爭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中應用博弈論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運用博弈論進行工程項目管理,可以通過表面現象對工程項目進行深入的管理,這種管理模式能幫助單位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建立監理人與承包單位之間的博弈模型,從而規范工程項目施工單位和建立單位的工作,避免出現工程項目質量問題,實現質量與效益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王國強 周書杰.基于博弈論的監理人水利工程施工階段質量控制[J].水利經濟,2010(02)
[2]王賀瑤.博弈論在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分析[D].沈陽農業大學:水利水電工程,2009
[3]姜國輝.基于博弈論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水價及項目管理研究[J].西安理工大學:水文學及水資源,2010
作者簡介:
關鍵詞:博弈論;本科;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251-02
現代經濟學、管理學的最新發展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那就是博弈論在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教學、科研以及在社會各個層面的應用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所以,許多高校的經濟與管理專業都與時俱進地將《博弈論》作為本科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然而,由于《博弈論》發源于運籌學,對數學理論的要求較高。盡管博弈論中許多案例(例如“囚徒困境”、“性別大戰”等)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但一旦從形象的案例講解轉入到抽象的理論推演,學生難免會遇到較大的學習困難。因此,如何使學生既掌握基本理論又能夠加以運用,就有必要對大學本科階段的《博弈論》課程從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進行深入的探討。
一、博弈論課程的教學特點
1.教學過程通常淺入深出。談及博弈論,人們往往會想到“囚徒困境”、“田忌賽馬”等經典案例,這使得博弈論的內容顯得比較生動,也易于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因此,通常博弈論的教學會以簡單的案例分析為切入點,以激發學習者的興趣。但隨著講授內容從純策略的納什均衡分析,逐漸向合作博弈、演化博弈、重復博弈等較為復雜的博弈分析過渡時,往往會涉及到一些較為復雜的數學定理和推演方法。這使得博弈論的教學體現出淺入深出的特點。
2.需要較好的數理基礎。早期,博弈論又被稱為對策論,它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興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因此,經過科學抽象化的博弈理論,一般采用嚴謹的數學語言來進行表述。例如,對問題的描述是以集合的形式表達,對關系的刻畫是以函數形式表達,并通過嚴謹的數學證明得到最終的結果。這需要本科生在此前具有較好的高等數學、數理統計和運籌學基礎。
3.應用范圍廣泛。由于真實的社會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沖突,使博弈理論可用于經濟、政治、外交乃至戰爭等廣泛的領域。博弈論可以將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進行數學的抽象,并通過嚴謹的數學推導,揭示該經濟現象的發展趨勢和可能產生的最終結果[2]。例如,演化博弈理論,有助于理解生物種群之間的進化行為;信號傳遞原理,有助于理解軍事中的策略互信行為;委托—理論,有助于理解勞動力市場的抉擇問題以及二手車市場的交易問題。
二、博弈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案例支撐還不夠豐富。博弈論的教學必須以案例作為引導,這需要課程案例具有以下特征:(1)案例必須緊密聯系現實;(2)案例要能充分體現一方面的博弈思想;(3)案例需具備一定的參與性,使學生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深刻地感受到博弈的法則。盡管在博弈論的教學中已經累積了一定量的案例,但仍顯得不夠豐富。特別是對于經管專業的本科生而言,需要把理論的學習融入對經濟活動實踐的研究和認識之中,以提高學生分析經濟現象以及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
2.數理推演比較枯燥。博弈論中的數理推演較為復雜。國外學者普遍認為,要理解博弈論的數學精髓,那么測度論、隨機過程、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數學分析、拓樸學等知識是非常必要的[3]。例如,在納什均衡存在性的證明,就需要用到Katutani不動點定理[4]。而現在許多高校經管專業本科生都是文理兼招,由此導致學生的數學功底不一。因此,教師講授難度較大,學生也不易理解。
3.實驗與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博弈論實踐性較強,需要運用實驗教學手段來使學生作為直接利益主體參與決策,并引導他們分析博弈結果背后的內在驅動機制,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但是,許多學生受傳統“填鴨式教學”的影響,參與的積極度有限;同時,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也有待于進一步認識和深化。這使得實驗與實踐教學不充分,即使學生掌握了理論模型,也難以用于實踐,導致“學”與“用”脫離。
三、互動式教學的應用探討
從上述分析可見,將互動式教學引入博弈論課程具有鮮明的意義。第一,通過親身參與,有助于學生理解博弈基本思想;第二,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論模型,并促進學與用的結合;第三,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筆者在博弈論課程中,嘗試性地進行互動式教學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盡可能地為博弈論中的基本思想尋找可供學生參與的游戲。例如,運用“猜數字”游戲來呈現重復剔除劣勢策略的思想、運用“山地攻守戰”游戲來講述共同知識的含義、運用“模擬選舉”游戲來分析中間人選民定理。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通常會按照既定游戲規則讓學生分組參與,并記錄下游戲過程和結果。而在對博弈結果進行歸納和分析時,還往往采用情景再現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博弈中的奧妙,進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2.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就需要任課教師深刻理解博弈的主要內容,恰當地設計游戲規則使得其趣味性更強;同時,需要賦予一定的游戲獎勵,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①教育是一個興趣導入的過程,然后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要在一堂課里面始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不容易,這就需要教師合理掌控行課節奏,使趣味教學貫穿于課堂進行的始終,而不是頭重腳輕。通過合理的實踐教學安排,使學生感到博弈論的學習,是在“玩中學、樂中學”的氛圍中進行的。
3.注重思想傳授,淡化數學推演。互動式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理解博弈論的重要思想,能夠運用該思想去分析一些現實問題。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數學推演,只是簡單介紹其基本過程,② 而將其內涵的思想融入互動式教學,引導學生運用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
關鍵詞:博弈分銷渠道;渠道沖突
中圖分類號:F7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8-0052-01
一、博弈論概述
(一)博弈論的提出。作為理理論的組成部分,美國數學家馮·諾伊曼(John von-Neumann)和斯卡·摩根斯頓(Oskar Morgenstern)創立了博弈論(game)。1944年,由2位學者合著的《經濟行為與博弈論》,奠定了博弈論的基本框架。在1950—1954年,納什(美國數學家、統計學家)發表了多篇博弈論的論文,第一次指出了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區別,并提出納什均衡(Nsah equilibrium)。在這之后,博弈理論的主流地位由非合作博弈占領,非合作博弈被愈來愈多的人所熟知,在實踐中得到愈來愈多的運用。
博弈論又叫對策論,它的目標是通過預測各個參與者的反應和行為,選擇實現組織目標的最優決策方案。在完全競爭的環境下,博弈論可以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對顧客、競爭者、中間商、供應商的決策行為進行理性的分析。因此,它經常被作為研究主體行為相互作用及均衡狀態的方法,來指導企業的營銷決策。
(二)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收益模型。大家熟知的“囚徒困境”,反應的是博弈論中大家熟知的經典案例:有兩個非法攜帶槍支的罪犯,被警察抓到,按律應各判入獄一年。但警察還懷疑這兩人有別的罪行——合伙搶劫銀行,但是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于是警察隔離審訊兩個罪犯,這樣就可以防止他們事前溝通;并采取了“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誰要是告發同伙,可以無罪釋放,并得到一筆獎金,而同伙就會被處以重罰。
二、營銷渠道活動中的博弈現象分析
(一)渠道沖突中的博弈分析。在渠道沖突中的表現形式上,最常見的沖突就經銷商之間的降價、傾銷和低價拋售。廠家價格體系的混亂主要由下面2個原因引起:一是不同區域市場之間的“竄貨”;一是同一市場上的經銷商之間爭奪客戶。這2個原因都跟降價有關。我們都知道,降價傾銷對廠家和經銷商都是不利的,對廠家來說,會引起價格體系的混亂甚至整個渠道體系的混亂;對經銷商來說,會讓他們的利潤減少,甚至無利可圖。但是為什么還是會出現降價銷售呢?運用“囚徒困境”的模型,可以非常直觀的解釋經銷商之間降價傾銷的根本原因,并且能通過對降價傾銷根本原因的分析,找到制約降價傾銷的管理方法。
納什均衡最后的結果是每個經銷商的利益都受到了損害,這其實不是雙方想要的結果。但為什么雙方寧愿選擇降價,也不愿意選擇對雙方都有利的做法呢?這就是“囚徒困境”反映出來的一個深刻的問題——因為雙方的不信任以及經銷商過分強調自己的個人利益和短期利益,使得個人理性偏離了集體理性。但因為每個經銷商都是獨立的實體,都會想辦法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因此,降價傾銷現象必然。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有外在的力量對經銷商的這種行為進行干預。
(二)渠道成員的激勵與控制博弈分析。針對上面2個經銷商的短期行為,如果引入一個外界力量——制造商,讓制造商參與管理,情況會怎樣呢?假定制造商制定相應的政策,對渠道體系中的成員進行有效的管理,明確規定,誰擅自降價,就會處以重罰,并把處罰所得用來獎勵遵守規定的經銷商,讓降價銷售的經銷商認識到,降價不僅不能給自己帶來額外的收入,而且還會小于不降價的所得。
三、加強渠道管理的建議
(一)為減少銷售渠道沖突,制造商必須介入,加強對經銷商的管理。從前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什么類型的經銷商,由于利益的驅使,他們的行為都會受到機會主義利益的影響,采取降價銷售,擾亂整個渠道的價格體系,從而影響到整個渠道的穩定,出現表二中第一種結果。制造商應該在品牌經營方面做好各種工作,提升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和名譽度,保證產品的熱銷,做好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工作。
(二)由以上的對經銷商的激勵與控制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經常性激勵是控制渠道的理想選擇。額外報酬是對經銷商激勵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額外報酬是在經銷商執行特定活動時,制造商給予的附加利益。為提高額外報酬的激勵效應,一方面應盡力了解不同經銷商的不同需要和欲望,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學的考核指標。
博弈論最明顯的特點是有自己的嚴格性和準確性,并且能做到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保持同步。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與以往相比,顯然更明確、更直接、更激烈、更集中,而且高層次化。博弈論可以根據企業營銷行為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環境下的變化而改變,對企業新出現的行為特征加以概括,在此基礎上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摘要】最近幾年,西方學界流行這樣的觀點,即博弈論能被用來研究社會和政治哲學。雖然有眾多的政治哲學教授們利用博弈論來研究這些問題,但是專業的博弈論專家們一直都保持著沉默,直到賓默爾將他的研究興趣轉移到公正理論領域來。之后,該方法不斷得到重視和發展。
伴隨著著數理經濟學的蓬勃發展以及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的誕生,以博弈論為主要標志的數理方法在經濟倫理學中廣泛運用,形成了經濟倫理學里的“數理學派”。并不斷擴大影響力,我國學界也開始了相應的研究。
一、經濟倫理學里的“數理學派”誕生
西方經濟學家、哲學家和政治理論家們對世界頂尖級的博弈論專家——賓默爾的《博弈論與社會契約》寄予了厚望。當賓默爾論著的第一卷《公平博弈》和第二卷《正義博弈》分別于1994年和1998年問世時,在學界引起在轟動。在這部兩卷本的著作中,賓默爾對一個龐大的問題做了全景疏理,并且在其中大量的采用了數理方法尤其是博弈論的方法,因為他很清楚他的讀者,一部分就是專門研究博弈論和實驗經濟學的經濟學家。賓默爾試圖“告訴人們博弈論是研究政治哲學必不可少的工具”。賓默爾寫作這本書的理由在于,他“相信從博弈論的角度對倫理問題進行研究可以使人得到很多領悟。”
另一位著名博弈論學者薩金對賓默爾在這部著作里表達的思想提出了異議,由此導致了“兩個博弈論學家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將道德倫理學爭論引向了一個新的。同時,伴隨著著數理經濟學的蓬勃發展以及行為經濟學和實驗經濟學的誕生,以博弈論為主要標志的數理方法在經濟倫理學中廣泛運用,形成了經濟倫理學里的“數理學派”。在這一領域,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前面介紹過的賓默爾、薩金、高德、薩利、阿克斯羅德、ChristinaBicchier、帕菲特、黃有光、赫伯特·金迪斯和薩繆·鮑爾斯等人,也出現了大量用數理方法進行經濟倫理思想解釋的著作和論文,其中《博弈論與社會契約》、《協定道德》、《權利、合作與福利的經濟學》、《CardinalWelfare,IndividualisticEthics,andInterpersonalComparisonsofUtility》以及,《強互惠的演化:人類非親緣族群中的合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二、二十一世紀經濟倫理思想數理解釋的發展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倫理思想數理解釋的趨勢有增無減,國外出現了大量用數理方法尤其是博弈論方法來研究經濟倫理問題的文獻,其中賓默爾2005年出版的新著《NaturalJustice》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這本書中,賓默爾用博弈論的方法系統闡述了其自然主義的正義觀。而且,涌現了一大批著名經濟學和道德哲學家利用主流經濟學的數理方法來研究經濟倫理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倫理學和經濟學出現了恢復結合的趨勢,經濟學研究“倫理不涉”的特征有所改善。同時,經濟學、倫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甚至腦科學等跨學科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出現了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融全的趨勢,其中神經元經濟學的誕生就是經濟學與腦神經科學相結合的產物,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成立的桑塔菲研究中心的主要宗旨就是從事跨學科研究,并且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三、國內對于經濟倫理數理解釋的研究
數理方法在經濟倫理學中的廣泛運用,對中國也逐漸產生了影響。目前,我國許多倫理學著作和論文中也較多應用博弈理論,但是國內對經濟倫理數理解釋的研究,包括本文中引用和參考的國內學者的大量著作和文獻,主要還停留在介紹、評價和借鑒的階段。到目前為止,國內尚沒有學者能夠利用數理工具系統闡述其經濟倫理思想。
用數理方法來研究經濟倫理思想,從理論研究層面上講,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1、經濟倫理學研究的視角,要堅持多學科的緊密結合。通過上述對經濟倫理思想研究中的數理方法進行歸納整理,我們可以發現西方經濟倫理學界在研究經濟倫理議題時,以下幾個學科是緊密相聯的:第一是倫理學與經濟學的結合,這是經濟倫理學產生的基礎;第二是經濟倫理學與政治學的交叉,這一路徑繼承的其實是最古老的經濟學傳統,羅爾斯的《正義論》是其中最好的體現;第三是經濟倫理學與社會學及人類學的結合,貝克爾、默菲等人對社會問題的研究極大影響了現行的社會學理論,而田野調查與人類學結合的代表人物是金迪斯和鮑爾斯等桑塔菲學派的學者,不過桑塔菲目前主要處理的是博弈實驗的驗證;第四是經濟倫理學與心理學結合,以弗農·史密斯和卡尼曼等人的工作為基礎。建立在普通心理學實驗的基礎上,行為經濟學是這一分支的統稱。這一路徑的研究就包括ChristinaBicchier基于心理學中多元的無知的理論為基礎的非社會主流規范的論證,而實驗的代表人物則是阿克斯羅德;第五則是經濟倫理學與生物學及生理學的結合,以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為代表,緊跟一系列研究演化的經濟學者。有不少做計算機模擬的學者,桑塔菲學派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以魯慈齊(Rustichini)和葛禮謙(Glimcher)等為代表的神經經濟學則更進一步,研究腦部神經元在決策時的表現,主要目的在于找尋理性的生理基礎,或者說,理性決策的腦神經元表現,主要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術手段來進行,這與自然科學的結合已經相當緊密。
然而在我國,在交叉學科和跨領域方面,倫理學與經濟學、心理學、生物學等其他學科的結合還不夠。一方面,這些年來轉向經濟倫理學的研究者主要來自哲學倫理學領域,他們的經濟理論和實踐知識有限,而有興趣于經濟倫理問題的經濟學者又發現自己并不善于運用倫理學理論。另一方面,一些經濟學界或企業界人士或者以為經濟倫理問題是低層次問題,不在經濟學研究范圍之內,或者認為企業在能夠思考和關心經濟倫理問題之前,必須先解決它們的生存問題。由于存在這些知識結構和認識上的問題,經濟倫理學研究難以為學術界真正重視,也影響經濟倫理問題研究的深入和實踐作用的發揮。
2、西方學者們在進行經濟倫理思想的現代數理解釋中,所采用的多元的數理方法也是極其值得我們借鑒的。西方學者對經濟倫理思想進行數理解釋的過程中,大量采用了現代主流經濟學的研究手段,包括大量的數理邏輯推導、數學建模、數據的實證檢驗以及計算機的模擬仿真,如果說簡單的數理邏輯推導在我國的經濟倫理學研究中尚有部分學者采用的話,數學建模、數據的實證檢驗以及計算機的模擬仿真的方法的采用,幾乎還是一片空白,這當然和我國目前大量從事經濟倫理學研究的學者的學科背景有關,其根源在于中國教育中的過早的文理分科制度。因此,在我國的經濟倫理學或者倫理學教育中,改變課程結構,適當加入一些理工科的課程,不僅有利于將來從事研究的學者開拓視眼,更有利于方法論上的創新。
當然,我們的理論研究中借鑒西方研究中廣泛采用的數理方法,仍然需要避免機械套用,形成數理方法的泛濫。數理方法在西方經濟學中是應用最為廣泛、最具有說服力的方法,因為數學準則的應用將經濟學帶入了一個比文字敘述方法更為嚴謹的標準之下,而其邏輯推導的作用則更明確,一般化抽象化演繹分析能夠使得經濟學的命題能夠具有普遍適用的性質,雖然數理方法一開始就受到了諸如德國歷史學派等的批判,但仍不影響其成為經濟分析的主流。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數理方法在經濟倫理學中的廣泛應用。但是數理方法作為一種分析的“語言”,有其優勢也有其缺陷。誠如方欽和韋森所描述的那樣,當數學推演過程變得復雜時,幾乎所有人都必然地無法再駕馭這匹理性的野馬。因此,我們在借鑒其包括計算機模擬方法等方法在內的數理方法時,切不可機械模仿其數學建模,而要認真思考其背后的倫理含義。
3、我國的倫理學的研究,應更多地加強理性思維。從字面上理解,“倫理”中的“倫”是指人際關系、秩序、規則,“理”是指理論、理性的解釋、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倫理學是對于人際關系的規則(即道德)給出充分理由的學問。從這種解釋出發,趙南元認為我們可以看出東西方倫理學的區別:中國的倫理學是有“倫”無“理”,西方的倫理學是有“理”無“倫”。中國的傳統道德對人際關系作了很多規定,但是對于這些規定背后的理由卻很少述及,所以是有“倫”無“理”。西方的倫理學有不少理論,但是理論的出發點往往是形而上學的,未必以人際關系為基礎,更重視人與上帝(或某種抽象理念)的關系,例如康德的“絕對命令”,所以是有“理”無“倫”。作為實踐指導的科學之一——倫理學應該具有解釋能力,能夠解釋歷史上或現存于社會的各種道德的存在理由。即使是錯誤的、過時的、應該取消的道德準則,也有其曾經存在的理由。不能假定從前的人是愚蠢的。一種倫理學理論如果得出結論,認為常識性道德準則全部或大部分都是錯的,那么這種理論必然是可疑的。因為只要社會得以存在和運行,就證明社會中的常識性道德具有起碼的合理性。所依據的理論應該是合乎邏輯的,而且是可驗證的。雖然完全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在西方經濟倫理學的研究中顯示出了種種缺陷,但這往往是我國經濟倫理學研究中缺乏的思維。因此,在后的經濟倫理學研究中,理性思維應有所加強。因此,倫理學應該是理性的,不僅給出答案而且給出令人心服口服的理由。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參考文獻】
[1]肯·賓默爾:博弈論與社會契約—公平博弈[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2]梁捷:兩個博弈論學家之間的戰爭[N].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2007-05-21.
關鍵詞:博弈論 大學英語 教學互動 文化導入
根據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要求,民辦高校英語教學要符合民辦高校自身的特色,以面向社會滿足市場需求,培養高端技能性人才,跟上全球化的步伐為目標。要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但在我們重視各式英語教學方法的研究以達到使用目的的同時,不能忽視英語教學中文化內容的導入。否則會導致學生既無法像在傳統教學方法中那樣學習掌握牢固的語法結構知識,又無法充分吸收語言的文化內容,不能真正地認識英美文化的本質,最終難以達到語言實際運用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從博弈論的思維和策略分析方式研究目前民辦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內容具有現實意義。
1.淺談博弈論
博弈論是由美國數學家摩根斯頓和范紐曼在二十世紀初創立的,約翰?納什等人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博弈論是專門研究眾多理性個體間的相互沖突、相互合作的一種理論,這一理論不僅有著非常強大的詮釋理論的能力,而且有著跨學科的生命力。博弈論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滲透和擴張,語言博弈論就是該理論在語言文字領域的發展所產生的。哲學家、邏輯學家辛提卡在二十世紀90年代提出了“語言博弈”,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學博弈論。“語言博弈”的提出引發了眾多學者從博弈論的角度出發來探索英語教學以及課程設置上的一些問題。
2.博弈論與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文化導入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學會重視英語教學中文化內容的擴充。而在文化導入的過程中如果善用博弈游戲規則,依靠理性的思維和雙贏的策略在均衡中求發展,就是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的捷徑。博弈是一種日常現象,適用于生活學習中的各個領域,也可用于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就是博弈的主要參與人,文化導入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博弈過程。
3.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缺失
3.1跨文化教學內容上的欠缺
許多學生通過之前的英語學習能夠背出或者說出簡單的英語交際用語,卻不能在實際語言環境中使用,這實際上是因為缺乏跨文化交際的內容或者沒有語境意識。很多情況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只能生搬硬套,無法進行有效的語言交流溝通。目前的大學生對于英語國家的人日常交流的普及性文化知識所知甚少,知識面比較窄,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更是如此。
3.2文化教學內容缺失原因淺析
有些教育者認為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以實用為準則,課堂上就應只教授專業英語中的專業詞匯,專業文章,而且認為這些跟文化、文學等毫無關系,因此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上應舍去文化類不必要的知識。通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也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性,他們認為自己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識記專業詞匯,翻譯專業篇章,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只涉及專業、行業知識,而不會涉及文化方面的內容。這種教學方式影響到了學生,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忽略文化差異,造成了學生文化意識的淡薄。
4.文化導入在策略上的優勢
博弈是以游戲的方式在規則中探求利益。英語學習需激發好奇心, 如能在教學過程以博弈游戲的緊張感和幽默性的方式進行語言文化內容的導入,教師和學生的所得收益將頗豐。
4.1文化導入活動中所存在的師生之間合作博弈
博弈論又譯為對策論,就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及這種決策的均衡問題。教師和學生作為博弈主體,在文化導入過程中形成雙向互動博弈。民辦高校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積極通過教材和各種渠道充分挖掘文化信息,充分備課,同時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化修養,充分理解教學改革的本意,注重內涵,力求擺脫應試教育,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博弈中的另一主體學生作為理性參與人,在接收到積極文化內容的同時理性水平提高,文化素養提升,變被動為主動地參與教學和討論。教學過程隨著文化導入漸入合作型良性博弈狀態。
4.2文化導入方式
教師應把學生看作博弈主體而非被動學習者,通過分析學生的信息特征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文化缺失問題,通過擴大信息量,學生有意識地吸取和拓展相關信息。比如豐富教學的中英文化對比內容,使其熟識中國文化和英語國家文化異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追溯詞語起源,讓學生把詞匯具體形象化,同時也理解其實英語單詞不是單調的死記硬背。告訴學生單詞也有文化、有歷史、有故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和。
博弈論的“游戲”性就是在假設條件和規范中主動思考獲取所得,如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情境設置和角色扮演。教學中要為學生營造語言文化的交際氛圍。教師可以簡單地把英語的自我介紹作為引入,鼓勵學生自由發言,進入一個英語交流環境,以朋友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生沒有尷尬感也會很積極地投入,打破沉默,在自然的對話交流中學習,教師可在旁傾聽,稍作提示或修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了解和體驗跨文化差異,接觸不同社會文化背景,這就培養了他們的獨立性、創造性和團隊合作精神。
5. 結語
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用積極的方式導入文化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博弈論中可透析教學智慧和策略。為了在探索中不斷發展,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通過類似博弈游戲這種較有趣的方式自然進入反復練習和操作的過程,并及時糾正錯誤,在語言學習和掌握過程中不斷完善提高。而這種把博弈論和文化導入同時引進到英語教學中的方法再民辦高校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要,而且起效。
參考文獻
[1] Nida,Eugen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2] 樓荷英 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系――定性與定量分析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
[3] 束定芳 我看外語教學改革[J].國外外語教學,2001
[4] 許淵沖 文學與翻譯 [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