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醫藥文化的特點

中醫藥文化的特點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18 14:54: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藥文化的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醫藥文化的特點

篇(1)

關鍵詞:閩臺;中醫藥文化生態

中醫藥文化生態是中醫藥文化生存和發展所處的人文環境或人文空間,是由置身于中醫學體系之中的、相互作用與影響的中醫藥文化共同構成的宏觀文化體系,它為閩臺中醫藥文化生態的建設提供了宏觀文化環境。

1研究現狀

1.1成就

中醫藥文化生態思想古已有之。先秦和漢代有關著作中就已涉及到中醫生態醫學思想的論述,體現了生態環境對人類健康及發病的影響。在“天人合一”生態觀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古代醫學形成了“人體陰陽說”、“人體五行說”和“自然診治”、“養生保健”等具有現代生態倫理思想的理論和實踐。如《黃帝內經》將人的生命活動放在自然和社會的生態環境來考察,確立疾病的形成原因、診斷、防治原理和思路、方法,它所構建的中醫學框架本質上是一種生態醫學體系。

陶功定教授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提出了“大生態醫學模式”的觀點,認為應該以“大生態醫學模式”取代“生物醫學模式”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此外,在對中西醫學的比較研究中,盧焯明、陳詩慧、梁兆科等學者又提出了人體生態醫學、人工自然生態醫學模式等觀點。近年來,劉典恩教授則從生態醫學模式建立的價值基礎、生態醫學模式的理論基礎研究,以及科學發展觀與生態醫學模式等角度進行了系統研究。從認識發展的邏輯上來看,樹立文化生態理念,并適時將其納入醫學模式已經有了一定的思想認識基礎,生態醫學模式將成為引領未來醫學發展的基本模式。

1.2不足

歷代學者在醫學文化生態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然毋庸諱言的是,其研究也存在著某些不足,主要有:①受特定學科視角的影響,只從宏觀的角度進行生態醫學模式的理論研究,缺乏特定區域間的比較和整體性考察;②對閩臺中醫藥文化的研究,過去較多集中在對其歷史形成和現狀發展的探討,較少對閩臺中醫藥文化由歷史積淀而來的生態屬性進行考察。③研究方法局限,未能及時汲取當代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先進方法,缺乏對素材進行時間上、空間上有機的組織、串聯和分析,研究總體呈離散型。

2核心價值

面對全球化浪潮,民族文化生態的保護與研究成為世界性的重大課題。閩臺中醫藥文化是在特定地理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豐富的內容和廣泛的影響,閩臺醫史醫家、流派演變、學術特點與中醫藥發展的生態環境密切相關,加強閩臺中醫藥文化生態研究,可以把握閩臺中醫藥區域發展的規律性。

閩臺中醫藥是維系海峽兩岸人民健康的主要醫療體系之一,是構成閩臺人民深層的健康文化心理結構。在兩岸關系出現積極變化,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如火如荼的今天,進行閩臺中醫藥文化生態研究,對于溝通兩岸醫學文化交流,進一步推動我國中醫藥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閩臺中醫藥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性,既具備了中華傳統醫藥文化的屬性,又具有閩臺的民俗性特征,體現了閩臺中醫藥發展同出一源的歷史淵源。生態環境對閩臺中醫藥文化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研究閩臺中醫藥文化生態,對認識閩臺醫學發展的歷史進程、編著閩臺醫學史、醫林人物傳記、各家學說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3基本內涵

中醫學是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指導下,在與古代自然科學交融、滲透、結合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醫學體系,中醫的整體觀不僅重視人體自身組成的生態體,同時也強調人和自然生態環境應和諧統一。中醫學確立了天地人三才的醫學模式,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講,天即天文氣象,地即地質地理,皆為自然生態環境,它的變化對人的健康和發病起著重要的影響,因為環境的劇烈異常變化往往是導致疾病爆發的主要原因。閩臺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地域形態,它傳承了中華中醫藥文化的基本精神,同時在文化的不斷交融、演化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閩臺地域特征。

3.1閩臺中醫藥文化特征

閩臺人民所推崇的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健康文化的一種地方文化生態。它以中醫藥文化為主,同時涵蓋了閩南文化、客家文化中對健康認識的理念,其特征自然首先表現在傳統醫藥文化的核心要素上,即以人的健康價值觀念為主要指標的民族性特征上,并且形成了以民間風俗、、飲食習慣和語言等形態出現的行為模式。這些健康理念和行為模式的形成,都是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不斷完善與發展的。從歷史進程來看,閩臺的主要居民都是在中國歷史的不同時期通過不同的途徑遷移的漢人,并以之為主體而建構起來的社會。在其開發進程中,首先表現為宋代之前大量的中原移民涌人福建,植入較先進的中原文化,實現當時福建社會跳躍式發展。宋代以后福建在經濟、文化、醫藥、海外經貿交流等方面,都得到長足的進步。明末清初,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南徒入閩的中原移民后裔又大規模地遷入臺灣,開發臺灣,于是形成了當前臺灣民眾80?的祖籍都在福建的血緣關系。在此遷移過程中,中醫藥文化也就隨同移民一起,從中原經由福建的本土化發展,再傳人臺灣,受到了閩臺人民的認可,并作為維系一個民族健康理念的精神紐帶,以及行為模式的認識,由此形成了密切的醫緣與藥緣的文化生態關系。

3.2閩臺中醫藥文化研究內容與目標

閩臺中醫藥文化生態的內容十分豐富。本研究以歷代相關文獻為對象,結合田野調查,從事閩臺中醫藥文化傳布的傳統性、地域性、宗教性、民俗性的特征考察。具體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3.2.1從生態倫理思想在福建古代醫學理論中的重要體現,來闡述閩臺中醫藥文化的特征和形成背景。漢唐以來,福建、臺灣一帶文化逐漸昌盛,名醫輩出,東漢建安時期的“杏林始祖”董奉、宋代建陽人“法醫學之父”宋慈、閩臺民間醫神“保生大帝”吳、清代長樂醫學教育家陳修園等著名醫家,都為閩臺地區醫療事業的發展、人民的繁衍和保健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3.2.2從生態倫理思想在中國古代醫學實踐中的具體表現,來闡述自然診治與現代生態倫理在思想上契合的一致性。對生態環境與中醫起源、人體體質、疾病特點、藥物利用、治病特點、醫學流派、方言民俗的關系做專題研究,從文化地理學和生態社會史角度,用歷史學、文獻學的方法,探討閩臺中醫學實踐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3.2.3從自然因素、地理因素兩方面闡述臺灣、閩東、閩南、閩西、閩北、莆仙六個文化分區的中醫藥文化生態狀況;從中醫藥文化生態問題的成因,維護閩臺中醫藥文化平衡的可能路徑等方面,進行中醫生態醫學的研究,將傳統“三因制宜”治則的內涵進一步具體化和系統化,從而豐富閩臺中醫藥文化生態的內涵。

本研究從中醫藥文化和生態醫學相結合的層面,用人文社會科學與中醫學相結合的視野進行分析研究,從而達到在生態環境與中醫起源、人體體質、疾病特點、藥物利用、治病特點、醫學流派、方言民俗的關系等層面,進行閩臺中醫藥文化生態研究,進一步弘揚閩臺中醫藥傳統文化,推進閩臺中醫生態醫學體系的建立。

3.3研究關鍵與創新

本研究的關鍵之處在于

3.3.1閩臺中醫藥文化在不同生態環境下產生的地域性差別,及由此歸納出的閩臺中醫藥文化分布的生態特征。

3.3.2民俗材料的分析、疾病類別的選擇和藥物來源的考察,涉及到民族、民風、民俗等方面的復雜問題。

3.3.3如何透過有限的文獻資料,客觀進行閩臺中醫藥文化生態的綜合論述,闡述生態地理因素對閩臺中醫藥文化及中醫流派形成的促進作用。

如實收集、整理、研究現有的閩臺中醫藥文化分布的社會生態環境,從生態醫學和文化地理學的角度出發,來研究閩臺中醫藥文化在地理空間中的形成、分布、演變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從生態倫理思想在福建古代醫學理論中的重要體現、生態倫理思想福建古代醫學實踐中的具體表現和閩臺中醫藥文化分區的生態狀況等三個專題進行深入的研究,用歷史學、文獻學的方法,探討閩臺中醫藥文化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4發展趨勢

如果把中醫比作一棵碩果累累的大樹,那么中國傳統文化是其根,《黃帝內經》為代表的基礎科學體系是其本,《傷寒雜病論》為代表的辨證論治的臨床技術體系是其主要枝干,而內、外、婦、兒各科的治療及其方劑、藥物等,則是其分枝、花葉與果實。從歷史與社會學角度上講,中醫是名木,中醫藥生態文化是沃土。因此復興中醫學術,提升文化精神,完善中醫管理,都必須從復興中醫原生態文化做起。實現海峽西岸文化復興的夢想,呼喚著閩臺中醫藥原生態文化的真正復興。

閩臺中醫藥不論在歷史上,還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都是維系海峽兩岸人民健康的主要醫療體系之一,而閩臺中醫藥文化更是構成閩臺人民深層的文化生態結構,這種聯系既是生理的、血緣的,又是心理的、文化的。因此,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對于增強大陸的吸收力、聚集力,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兆量.中國民俗地理探幽[J].經濟地理,1999,19(1):1-5.

[2]劉德榮.福建醫學史略[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3]肖林榕,林端宜.福建民俗與中醫藥文化,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4]于秀萍,劉典恩.生態醫學模式的理論基礎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2):14-16.

[5]陶功定.生態醫學思想是貫穿《黃帝內經》的主線[J].山西中醫,2004,20(3):36-40.

[6]紀文靜.中國古代醫學中的生態倫理思想[J].柳州師專學報,2006,21(3):123-123.

篇(2)

中醫藥健康旅游既是改善人們健康狀況的公共衛生事業,又是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經濟產業,近年來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旅游局共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推動下,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發展迎來了政策鼓勵、市場看好、資本重視的良好局面。本文旨在全面梳理中醫藥資源、篩選滿足旅游活動特點且具有旅游開發潛力的中醫藥資源,以為我國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理論和實踐提供參考借鑒。

一、中醫藥旅游資源及其特點

中醫藥旅游資源一方面應考量中醫藥資源對旅游者的吸引力程度高低和規模大小,另一方面需要明確其作為旅游資源的特點,并創造相應的旅游環境。

(一)專業性

與其他類型的旅游資源相比,中醫藥旅游資源屬于醫學專業領域,中醫藥旅游資源的醫學專業性較強,涉及醫藥安全,其評價和開發都需要在中醫藥相關專業人員的協助下才能完成。

(二)功能性

除了休閑、放松、求新、審美等一般旅游資源能夠實現的功能,旅游者對中醫藥旅游資源還有或治病或康體等醫療保健的功能要求。

(三)文化性

作為一門醫學,中國傳統醫學具有非常鮮明的文化性。現代醫學只有幾百年歷史,而中國傳統醫學經過幾千年的積淀,早已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科學性或許仍有爭議,其文化性卻是毋庸置疑的,而我國各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傳統醫學,共同組成了豐富的中醫體系,體現著各自的民族文化。

(四)環境性中醫所倡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不僅體現了人與自然及社會的和諧統一,有利于身心健康,更體現出一種“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美學和哲學精神,與現代人實際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大不相同,卻令人向往,能夠激發人的旅游動機,正如楊振之教授所說的旅游的本質是“詩意的棲居”。

二、中醫藥旅游資源資源分類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不斷的傳承和發展之下,形成了中醫藥資源的巨大寶庫,雖無法在有限的篇幅內作詳盡的梳理,但可以對中醫藥資源進行分類式的匯總,從而成為中醫藥旅游資源的分類和評價的基礎。

(一)中醫理論

中醫不僅是中國人幾千年來醫療實踐的經驗總結,更是中國哲學思想的結晶和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理論廣泛吸收春秋到先秦時期儒家、道家、陰陽家、兵家等各個流派的思想,并不斷發展,最終形成了一門哲學化的醫學,中醫理論中的很多觀念都不僅是醫學觀念,也是哲學觀念,如源自陰陽家的五行學說、源于周易象數思維的臟象學說、源自儒家的君臣佐使組方原則等。中醫哲學主要包括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整體觀念、恒動觀念、辨證觀念等,中醫基礎理論主要包括臟象學說、氣血精津液學說、體質學說、經絡學說、六七情、正邪陰陽等,以及中醫史及名人典籍。

(二)中醫診療

中醫診斷主要包括四診即望、聞、問、切,八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辨證診斷,主要指病因、氣血津液、臟腑、經絡、六經、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以及病案撰寫。

中醫治療方法可分為,內科治療、外科治療、中藥、針灸。內科治療主要包括解表法、清熱法、攻下法、和解法、溫里法、補益法、消導(消散)法、理氣法、理血法、固澀法、開竅法、鎮痙法;外科治療主要包括引流法、墊棉法、藥筒拔法、針灸法、熏法、熨法、熱烘療法、滾刺療法、洗滌法、外科手術(切開法、烙法、砭鐮法、掛線法、結扎法等);中藥治療主要包括中藥種類、中藥采集與貯藏、中藥炮制、中藥性能(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中藥配伍應用;針灸治療主要包括毫針刺法、灸法、拔罐法、耳針頭針、按摩療法、發泡療法、熏洗療法、敷藥法、熱熨法、貼藥法、吹藥法。

(三)中醫養生

除了上述中醫診療體系,在中醫“治未病”的主導思想下,還發展出了獨特而豐富的中醫養生法。與西方養生法基于營養學不同的是,中醫養生不僅強調身體的保健,更注重身心的和諧,其天人相應、和諧統一、動靜互涵、三因制宜、形神合一等基本養生原則,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身體保養,上升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民族文化、一種東方智慧和哲學。

主要包括中醫養生的基本觀念、中醫養生原則、精神養生、環境養生、起居作息養生、睡眠養生、藥膳食療、養生、運動養生(氣功、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娛樂養生、浴身養生、保健針灸按摩、藥物養生、因人養生、體質養生、部位養生、因時養生、區域養生等。

三、中醫藥旅游資源的評價

篇(3)

1中醫學現代傳承戰略提出的背景

1.1繼承是中醫藥學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目前中醫藥學的一些先進的理念、科學的認知方法、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越來越被現代科學界和社會所認識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其他相關學科的人員對中醫藥產生了興趣并有意參與到中醫藥的研究中來,這為中醫藥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難得的機遇。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對中醫藥只是略知皮毛或僅停留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之上,就簡單聯系倉促創新的情況,出現了一些利用現代技術方法為科研而科研的現象。這些都非常不利于中醫藥的創新發展,所以迫切需要加強對中醫藥學原來的知識體系、學術本質、理論精髓、特色優勢的闡釋和傳承,從而引導人們創新的方向,使中醫藥的創新真正有利于中醫藥的發展。

  1.2中醫藥學的傳承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隨著社會文化環境的變遷,中醫學的傳承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具體表現為:在醫療方面,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一些傳統行之有效的診療技術〔包括針灸)未能得到很好的繼承和充分的運用;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未能有效地繼承;中藥飲片的質量及使用量大幅度下降;一些傳統的中藥加工炮制方法失傳等等。在教育方面,中醫注重臨床實踐、跟師學藝、熟讀經典的成才規律未被有效傳承等等。在科研方面,臨床的系統觀察與分析、經典文獻的整理與應用等傳承方法未被很好運用和發展。

  1.3中醫學的傳承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代表

  實際上,中醫藥的傳承問題只是中國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問題的一個方面。中醫學在傳承方面形成了獨特的機制和規律。例如,中醫學在傳承方面注重德業相輔、智能相因、理術兼顧、注重臨床的教學過程。在傳承的內容上,注重德育和人文教育,并將其置于廣闊、幽深的文化體系中去思考。151中醫學作為技術還只是“黑箱”—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作為藝術與人的修養、境界相關,而不僅僅是 客觀性知識;作為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的產物,注重的是臨床效果,而非經濟效益,與現時代的技術經濟觀念有很大距離。我們應該看到,由于忽視了傳統文化資源的重要性,特別是長期沒有尊重中醫學自身的發展規律,中醫藥的文化精神及其行業規模都有萎縮的趨勢。

2中醫學傳承的基本內容和形式

2.1中醫學傳承的基本內容

中醫學傳承“傳什么”其內容是隨著社會發展與中醫學術發展的需求而變化、演進的,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與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比,中醫學傳承的實質內容不僅是理論知識、實踐技術、道德修為,更重要的是把握其認知方式。因此,對認知方式的把握,是中醫學傳承“傳什么”問題中最具特殊性的內容。

2.2中醫學傳承的基本形式

中醫學傳承“怎么傳”需要與時俱進。中醫學傳承問題,是涉及中國文化與科技發展的重要問題,僅僅依靠目前高等中醫教育的“工具化”培養模式,使學生成為一個好的“醫匠”己經很難了,做出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更難。在現代文化背景下,僅僅“以經解經”的模式也是不夠的,中國傳統醫學大更新的局面是無法回避的現實。現代中醫必須克服對西醫的簡單模仿、對傳統中醫的異化和肢解,準確把握中醫研宄的切入點。在努力提高臨床療效的同時,對其理論體系作重新解析。更應該將其放在產生的自然背景下,利用現代多學科的知識,找到中醫藥的“活頭源水”來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的臨床技術。其更深刻的意義在于,利用中醫藥這一原創的思想技術體系,來啟迪和促進我國的“原始技術創新”建立中國的自主創新體系。

  3中醫學現代傳承的戰略目標

中醫學現代傳承的戰略目標是:“保護為先、弘揚文化、維護健康、創新發展。”

保護為先:就是要從國家宏觀發展戰略層面上加強對中醫學的保護,避免市場化對中醫生存領域的沖擊,避免所謂“科學主義”對中醫理論的曲解和支解,從理論、知識、技術到實物,按照其不同的屬性要求,制定相應的政策和制度,創新方式和途徑,給予最大限度的保有和留存。

弘揚文化:就是要從弘揚民族精神的高度挖掘中醫學所蘊含的中華文化傳統,以中醫“大醫精誠”的醫德醫風為基礎,營造有利于中醫學傳承發展的思維方式和社會及文化氛圍,抵制西方文化的不良影響,使中醫學的傳播和傳統文化的弘揚相互促進、

維護健康:就是要認真挖掘中醫學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理念、知識、方法和技術,充分體現中醫藥作為應用科學的價值,發揮其臨床服務的優勢特色,在實踐應用中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并更好地服務人類健康。

創新發展:就是要將現代科學技術成果融入中醫學的傳統知識與技術,通過自主創新,促進中醫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完善,為以后的傳承發展提供新的源泉。

4中醫學現代傳承戰略的建議

4.1從國家層面加強對中醫學的全面、完整保護

(1)確立中醫學傳承的戰略地位。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重視中醫學傳承的重要意義,把中醫學的現代傳承作為我國弘揚民族文化、建設醫療衛生體系、發展新興產業,乃至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

(2)加強對中醫學傳承實物的保護。中醫藥傳承物包括中醫藥古籍、文物、圖譜、現代出版物、數據庫等,所承載的知識一般可視為文獻化的知識。文獻化既是存續形式,也是傳承方式和手段。有創造能力的傳承人通常要從傳承物中獲取知識,并需要傳授、體會、感悟;傳承物多由古今傳承人形成,后出的傳承物則承載了前代傳承物和傳承人的知識。一方面要對己有的傳承物加以保護,一方面要鼓勵產生新的補充的傳承物。

(3)加強對中醫學傳承人的保護。掌握、持有或能夠傳承中醫藥知識的特定個人、集體或群體是中醫藥得以保存和發展的基礎力量。他們或分布在醫療、教育、研宄、企業等行業內,或分散在民間。他們既可能是知識的承載者、創造者、應用者,也可能僅為持有者,也可能幾種角色兼備。離開他們,中醫藥知識就會有部分因失傳而滅絕。建議依據不同情況,盡快采取措施,固化或轉移或傳播其承載的內容。

(4)創建一批中醫學傳統內容的保護機構。國家出資建立和維護一批中醫學現代傳承的特殊機構,重視對與中醫藥相關的傳統知識與技術的傳承和保護,在學術研宄上保持寬容、客觀的態度,收集那些看上去并不符合現代市場需求,或目前無法用現代科技解釋的稀有的、瀕臨滅絕的中醫傳統項目或掌握傳統項目的人,使其得以延續。

   4.2政府要主動承擔回歸傳統文化、喚起民眾信心的責任

(1)各級政府要把中醫學的現代傳承納入當地的發展規劃。中醫學是承載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各級政府必須以發展中醫學為己任,增加投入,制定規劃,明確責任,大力扶持。

(2)加大整個社會對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的宣教力度。中醫學傳承必須基于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而中醫學又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眾凝聚力以及民族認同感的重要體現形式,因此中醫學的現代傳承也是民族文化傳播和弘揚的重要載體。建議引導全社會重新認識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價值,開展專項行動,采取多種方式和途徑,加大針對社會不同群體傳統文化的教育,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特別建議在中小學的課本中加入介紹中醫藥的內容,從兒童開始,誘發和引導青少年對中醫藥的興趣,培養民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感。

(3)加強對中醫學科學性、先進性的客觀宣傳。中、西醫產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哲學思想不同,理論迥異,認識和研宄生命和疾病方法也大不相同。中醫學盡管在微觀準確性方面顯得不足,在許多情況下難以像現代醫學那樣進行定量處理,然而,二者相比,中醫藥更具有先進性和發展優勢,代表著人類醫療保健的發展方向。應加強對中醫科學性、先進性和臨床療效以及傳統醫德的宣傳弘揚,加強社會主流媒介對中醫的正面宣傳,使廣大群眾客觀看待中醫、充分相信中醫、積極使用中醫,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

4.3加大對中醫藥學知識與技術體系的梳理和研究

(1)系統梳理中醫學傳統知識、理論框架和技術體系。要認識和尊重中醫知識與技術體系的完整性,開展中醫藥理論和經典文獻的系統整理和詮釋。傳統醫藥知識的傳承、應用與保護必須維護其完整性,如果只是片面的、割裂的傳承或保護其中的某些所謂“有用”的知識,實際上是對傳承的阻礙,其最終結果將導致理論體系破壞。要尊重中醫學知識應用的個體性與普適性規律,重視因人、因時、因地制宜。要加強中醫藥基礎理論的研宄,系統整理中醫學傳統知識和理論框架,梳理中醫臨床診療技術體系,豐富發展生命科學認知體系。充分利用現代多學科的知識與技術多學科結合,深入認識和挖掘中醫藥理論的科學內涵。

(2)加強對中醫臨床診療技術的整理、規范和推廣。大力加強中醫臨床特色診療技術的篩選研宄,規范評價其安全性、有效性和推廣成熟度。在整理評價的基礎上,加大對中醫臨床診療技術的推廣力度。要進一步完善中醫診療技術遴選、評價及推廣的模式,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需求,建立多模

(3)加強對民族醫藥體系的復原和挖掘。各民族的醫藥正如中醫藥各有其源流,各具特點規律,各有臨床優勢。對于不同民族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方法,要尊重其理論和實踐價值,采取適合的方式方法,恢復其原貌,加以傳承,不斷豐富發展、推廣應用。

(4)重視收集整理流傳在國外及民間的中醫藥內容。中醫藥的發展歷史導致許多有價值的理論和方法散在民間或國外,建議及時對散落在民間和流失在國外的中醫藥內容,如特殊理論、秘方和技術等進行搶救性的發掘和回收。同時,制定相關政策,吸引鼓勵國外的中醫藥人員將有關學術內容再次回傳國內。

4.4完善和創新中醫學現代傳承的有效方式

(1)尊重傳統傳承方式。傳統傳承方式以師承、家傳為主,其形式是階段性的一師一徒或一師多徒,傳承脈絡清晰,其長處是分源別流,能夠反映學術思想上的承續性。理論知識需要理解和體悟,經驗、技巧、技能等用語言不易充分表達者,只有通過師承式傳承才能達到較好效果。師承傳授具有綜合性,便于形成學術流派,在差異中相互促進發展。應充分尊重傳統,要給予各種傳承方式的結果,包括人和成果在臨床應用和科研教學等方面的合理出路。

(2)改革主流院校教育。高等中醫藥院校和其它大學所屬中醫藥院系,要按照中醫學現代傳承的原則和思路,根據辦學目標和模式,研究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并相應地進行課程體系內容、授課方式、教學方法、考試方式、教材等的調整創新。積極調整招生面向,改革招生體制、內容、方法和標準,優化生源質量,加強人文科學和臨床實踐課程在課程體系的比重,努力提高中醫藥專門人才的素質和水平,提升目前主流傳承方式的效果。

(3)探索創新傳承方式。結合現代環境影響和不同需求,鼓勵開展中醫學現代傳承方式模式的探索研宄。如建立以“師徒制”與現代教育結合的職業技術型現代傳承制度,選聘傳承人,提供傳承條件,制定傳承制度,作為現代院校教育和傳統師承教育的創新,建立與之相匹配的制度措施。

(4)建立傳統中醫學應用示范機構。制定傾斜政策,創建或設立特區,鼓勵傳承和應用純粹的傳統中醫臨床思維、方式和技術。一是在中醫臨床研宄基地的建設中,強化以保持和發揚特色優勢為原則,以科研為導向,最大范圍地應用中醫學傳統手段和方法。二是在更多的中醫院建設傳統醫療科室和中心,要求必須應用傳統方法和技術,并在相關制度方 區,讓確有中醫傳統診療思維的人員按照自己獨有的方式開展臨床診療活動。

(5)開展針對中醫特有技術方法的研究型傳承。設立科研專項,對目前中醫一些獨特的瀕臨滅絕的診療技術進行普查,并組織相應的傳承與保護性研宄。對國內現存的傳統學術流派及傳人進行保護性研宄,探索新的試驗性、示范性保護的傳承模式,并與現有的文化遺產保護、名老中醫傳承項目等協調。

(6)深入開展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傳承研究。名老中醫代表了當代中醫學最高水平,是現代中醫學傳承的典范。建議國家和地方分層次有計劃地組織對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臨證經驗的總結繼承。對名老中醫在臨床實踐中對中醫基礎理論、臨床診斷、臨床治療等方面積累的獨到學術見解、觀點進行研宄和提煉。挖掘眾多名老中醫共性的診療思想和經驗,揭示名老中醫臨床診療思維的特點和規律,可有效地對中醫基礎理論、臨床診斷方法學、臨床治療學有豐富和創新作用的臨床辨證論治方法的規律進行研宄和提煉。總結中醫學重大基礎理論傳承的方法和規律,探索符合中醫臨床實踐需求的現代中醫辨證方法體系。

(7)加大對中醫學古籍文獻整理的支持力度。建議國家設立專項,增加經費和人員投入,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全面開展對各類中醫古籍、現代文獻以及民族醫藥文獻的現狀調查、整理保護和數字化研究,提高中醫藥文獻的利用水平。

4.5加強對中醫學現代傳承的評價研究

(1)研究建立符合中醫學自身特點的療效評價體系。中醫的傳承需要不斷去偽存真缺乏客觀的療效評價標準是中醫理論和臨床技藝傳承的瓶頸問題。建立一種符合中醫療效特點,適合臨床需求的臨床療效評價方法和體系,是中醫臨床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2)探索建立符合中醫學特點的研究方法。中醫有著與中國其他傳統科學一脈相承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在當今科技和社會條件下,如何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創建適合于中醫學現展的能夠被科學界廣泛認可的研宄方法,最終形成既符合中醫學自身發展需求,又能夠為當下現代醫學理解認可的方法體系,也是中醫學的現代傳承發展的最為關鍵的問題之一。

(3)研究建立對中醫人才的評價標準和體系。根據中醫學見仁見智和不同類別需求各異的特點,重點依據對中醫學傳承的深度和廣度,充分考慮對中醫學傳承的指標和因素,研宄建立針對不同類中的培育和發展。

(4)建立結合中醫學現代傳承的成果評判標準。改革現行的中醫藥科研成果評價標準,調整方向和指標體系,充分考慮各類醫療科研教學成果中的中醫學內涵和對中醫學傳承的貢獻度,專設中醫學現代傳承成果評價和獎勵體系,鼓勵學術傳承,促進中醫藥的發展。

4.6營造有利于傳承發展的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環境

(1)加緊制定有利于中醫學傳承發展的法律法規。法律支持的立法重點領域主要應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制訂中醫藥傳承促進法,以法律形式規定中醫藥的地位,發展中醫藥的方法、途徑、保障方式、推進步驟等。二是制訂、完善中醫藥管理規范,使中醫藥研宄、生產和經營走上規范化的軌道。三是加強中醫藥監督管理立法,重點是加強對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醫療服務、中藥生產經營活動的監督管理。四是加快傳統醫藥立法的步伐,制定《傳統醫藥法》。

(2)改革完善適合國情適合中醫學傳承發展的醫療衛生制度。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必須是普遍服務的,真正以全體中國人民作為服務對象;必須是公平的,真正讓大多數人都能享受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必須是價格合理的,真正讓大多數人都能夠支付得起基本醫療服務費用;必須是方便有效的,真正讓大多數人能夠享受方便與快捷、效率與效果兼具的基本醫療服務。而這樣的新型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必須以中醫藥為主、中西醫并重。要建立這樣的新型體系,必須重建中醫藥重要戰略地位,改革現行體制中不利于中醫藥發揮作用的環節和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藥的重大作用。

(3)大力實施符合中醫學傳承發展需求的標準戰略。隨著標準時代的到來,發達國家紛紛從技術戰略發展到標準戰略,從技術立國到知識產權立國。我國標準政策還存在重大缺陷,阻礙了我國標準化和產業的發展。中醫學要在現代傳承中保持特色為我所用,就要根據傳承的需求制定相應的標準體系,包括符合中醫自身特點的技術標準、人員標準、機構標準等,以促進對中醫學的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4)加強建立促進中醫藥傳承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宣傳、培訓工作,提高中醫藥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快制定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提升中醫藥行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工作水平,積極參與國際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國際規則的制定,積極開展中醫藥知識產權綜合保護策略研究,使中醫藥傳承成果得到充分的保護。

5結語

中醫學的現代傳承從一定意義上直接決定著中醫學的發展方向,決定著中醫學的現代應用,也決定著其承載傳統文化的生死存亡。我國必須把中醫學的現代傳承戰略作為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首要戰略選擇,并為之建立專屬的法律體制和社會文化環境,方能使中醫學及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作者:楊龍會、陳夢生、王思成、陳麗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  

      鐘相根/北京中醫藥大學

      徐春波/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

篇(4)

【關鍵詞】淺析 中醫藥英語學科 建設發展與挑戰

我國的中醫藥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很多醫療機構和教學機構都已經將中醫藥英語學科作為重點建設的學科。明確中醫藥英語學科的發展方向,組建專業的中醫藥英語培訓團隊,對提高中醫藥英語學科的教學水平至關重要。

一、建設中醫藥英語學科的重要意義

中醫藥學科所使用的英語不同于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英語,中醫藥英語學科所學習的英語是專門為中醫藥知識的使用者和傳播者服務的,學習的內容完全存在于中醫藥研究領域之內。另外,中醫藥英語學科英語的文法與日常使用的英語有很大的區別,大多屬于科技文體,因此,中醫藥英語是一種不太容易學習的學科,而這一學科的知識也是其他掌握英語專業知識的人所不能替代的。中醫藥英語學科主要是將中醫藥學科的知識同英語學科的知識相結合所形成的學科,并且結合了翻譯學和語言學等學科的特點。中醫藥英語學科的發展,能夠將我國眾多中醫藥典籍翻譯成英文,促進我國中醫藥理論的傳播。另外,中醫藥英語學科還能夠為我國中醫藥領域培養許多全能型人才,使我國的中醫藥文化能夠在與西方文化的交流借鑒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我國中醫藥英語學科的建設發展歷史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的中醫藥英語學科就已經開始發展,在五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的中醫藥英語學科的發展并不順利,在我國的中醫藥英語學科建設初期,我國的中醫藥英語學科發展較為穩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中醫藥英語學科更是達到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狀態。但是,隨著八十年代后期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的中醫藥英語學科受到了沖擊,很多大學都將四六級考試作為衡量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因素,也使得我國很多中醫藥英語學科的教學工作者將教學重點轉移到了基礎英語方面。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逐漸深化,在發展過程中也修正了一些問題,中醫藥英語學科也又一次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很多高等學校已經將培養中醫藥英語專業人才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并將中醫藥英語的教學與基礎英語的教學結合起來。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高等學校將中醫藥英語教學當做重要的教學任務,自2003年起的八年間,全國三十多所高等學校將中醫藥英語納入教學計劃。

三、中醫藥英語學科的研究方向

1.中醫藥著作翻譯研究。中醫藥著作的翻譯研究是中醫藥英語學科研究的重點,將中國傳統中醫藥典籍標準的翻譯成英文,是弘揚我國優秀中醫藥文化的關鍵。將每一個中醫藥典籍上的名字準確的翻譯成英文,既需要翻譯者具備良好的英文翻譯功底,也需要翻譯者具備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功底,只有翻譯者能夠準確的理解古文的含義,才能在語言學和翻譯學的理論指導下,準確的將傳統中醫藥典籍翻譯成英文。

2.中醫藥知識對外宣傳研究。中醫藥知識的對外宣傳工作是中醫藥英語學科的主要教學方向,對外宣傳工作是保證中醫藥知識被世界更多國家理解和接受的重要工作,而不同國家在醫藥方面的法律和政策是宣傳研究的重點,研究人員還需要將不同國家的文化作為研究的重點,對中國傳統中醫藥知識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進行科學的規劃,并促進中醫藥研究與其它國家的醫學研究相結合,共同借鑒對方的科學經驗。

3.中醫藥英語教學研究。中醫藥英語教學的研究以教育學和中醫藥學科等幾個學科為主要研究對象,培養專業的中醫藥英語知識的人才,研究的內容既包括中醫藥英語學科教學的相關理論,也包括中醫藥英語學科的教學實踐經驗,尤其要對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學經驗加強重視。

四、中醫藥英語學科發展建議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漸加強和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世界上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中醫藥知識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必然會引起越來越多外國人的關注。因此,我國教育領域應該將中醫藥英語的教學作為重要的教學工作,并組建中醫藥英語的科研平臺。例如,教育機構可以將中藥藥材的名字以及中藥使用的術語制定成規范的英文表達方式,并對所有的中醫藥英文著作進行規范,還要將規范的中醫藥英文表達方式及時告知外國科研機構,使不同文化的國家之間可以在共同的科研平臺上進行中醫藥學術研究,為我國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醫藥英語學科的發展是保證我國中醫藥文化傳播的關鍵,深入的分析中醫藥英語學科的發展歷史和研究內容,并提出未來我國中醫藥英語學科的發展建議,對提高我國中醫藥英語學科的教學水平,促進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國利.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設置情況調查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5(2):285-286.

篇(5)

關鍵詞:健康旅游;中醫藥資源;政策

一、中醫藥健康旅游相關概念

(一)健康旅游的概念[1]。健康旅游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提出距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指的是以追求健康為目標而進行的度假活動,人們在旅游過程中提供相關健康服務、保健設施和保健場所使人們在觀光之余,還能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旅游可分為保健旅游、美容旅游和醫療旅游,保健旅游又被稱作健康養生旅游,具體形式包括中醫藥膳、溫泉藥浴、氣功教室, SPA瑜伽會所等以維護和增進旅游者健康為目的而展開的旅游形式。醫療旅游(含美容旅游):指人們為了治療自身相關疾病而有目的選擇旅游地點進行的旅游活動。隨著當前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需要也不斷增長,健康旅游作為三項旅游資源中的一個,以提供健康咨詢、藥膳調養、養生會所等服務來滿足人們對長壽的渴望,依托中醫藥資源優勢來提高地區旅游產業競爭力。

(二)中醫藥健康旅游的概念[2]。中醫藥是華夏五千年傳承和不斷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在其廣闊的疆域上,中醫藥依托歷代名醫大家,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國家政策的扶持已經成為養生保健的一種特色資源,同時也是一種獨特的旅游資源。中醫藥健康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概念,在我國旅游行業才處于起步階段,眾所周知我國地域廣闊,物種繁多,資源豐富,尤其是中藥材資源和特殊地區的地理環境為我國中醫藥健康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中醫藥健康旅游是將中醫藥這種名族特色資源跟健康旅游這種新興概念相結合,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和創新,同時也是發展產業經濟和提高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二、促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的相關政策

(一)《國家旅游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推進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合作協議》。2014年2月21日,國家旅游局、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簽署了《協議》,國家旅游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突出各自領域優勢,建立協調合作機制,推動中醫藥領域和全國各級旅游機構的全面合作,齊心協力促進我國中醫藥健康旅游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二)《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2015年4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了2015年到2020年這五年的中醫藥服務發展規劃,在《規劃》中提出要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依托中國中醫藥傳統文化元素突出的中醫醫院、中藥公司企業、老字號藥店以及中藥材種植基地、藥膳食療養生館等資源,自主開發出中醫藥特色旅游專線。建設出一批具有中醫藥特色影響力的度假休閑區、文化廣場、主題餐廳、旅游城鎮等旅游景點,建立一批和中醫藥科技、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休閑旅游結合的養生體驗基地,開發出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中醫藥健康旅游品牌。《規劃》同時提出要加強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建設,要發揮我國特有的中藥資源優勢,整合區域內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醫療機構、養生產品生產企業等資源,鼓勵社會力量的加入,打造以中醫健康養生保健服務為核心,融中藥材種植、中醫醫療服務、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

(三)《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2015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為了促進我國中醫藥健康旅游行業的穩步發展,必須加強各地區的中醫藥文化交流,推出一系列以中醫藥健康理療服務、中醫藥保健養生、中醫藥文化體驗為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特色產品。《意見》還指出,根據不同地域的中醫藥文化特點,在恰當的地域建立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示范區,促進中醫藥服務產業和旅游市場相結合是當前工作的重點。加強中醫藥健康旅游市場的規范化,制定中醫藥健康旅游的標準,加強行業服務質量的監督和管理。積極向國外宣傳中醫藥健康旅游,推進中醫藥健康旅游走向國際,讓更多的西方國家接受中國的傳統中醫藥文化。

三、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中醫藥健康養生與旅游業尚未完全融合。中醫藥健康旅游是一種新興產業,目前其發展才處于起步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產業鏈,也并未形成獨特的旅游品牌特色。旅游行業與中醫藥管理部門聯動不夠緊密, 目前已經開發出的中醫藥旅游資源太少,還有大部分有價值的中醫藥資源亟待發掘形成新的旅游點。中醫健康旅游服務項目太過單一,目前的服務項目只是發揮中醫、中藥的基本功能,未將中醫藥文化進行創新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健康旅游產業缺乏掌握中醫藥知識的旅游服務人員,規范的中醫健康旅游服務需要專業的服務人員,游客很難獲得良好的中醫藥健康旅游體驗

(二)缺乏標準化的行業準則。中醫藥健康旅游是發展中醫藥的一個契機國家在宏觀政策上促進中醫健康旅游發展,但在這些政策實施過程中相關具體的標準和細則,或是基層地區為了發展經濟而忽視衛生問題,這些都是中醫健康旅游業向前發展的絆腳石。作為一種新興旅游產業,中醫健康旅游在行業服務人員資格準入和旅游景點認定上沒有較為系統的判定標準,這就使得部分地區出現不規范的健康旅游服務,如以提供養生保健服務為噱頭進行不合理收費,劣質或無效的保健品堂而皇之的在這些地方銷售,以溫泉為例,溫泉作為中醫健康旅游產業中的一項特色資源,近年來溫泉地數量不斷增長,然而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礦物質污染問題,在當前情況下部分地區為經濟利益而盲目開設新的溫泉地,這是對人們健康的不負責,也必將一起連鎖反應,嚴重影響中醫健康旅游的信譽和發展。

四、中醫藥健康旅游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中醫藥管理部門和旅游管理部門的深層次聯動。中醫藥管理局和國家旅游局為發展中醫藥旅游事業于2014年聯合《協議》,雙方部門需在該政策的基礎上,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加大力度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的發展,根據雙方的部門優勢,中醫藥管理部門積極探索新型中醫藥旅游服務形式,培養專業的健康旅游服務中醫藥衛生人才。旅游管理部門加大中醫健康旅游項目的宣傳推廣,鼓勵新的健康旅游產業景點的建設,以多項政策優惠推動新旅游產業的發展。

(二)制定健康旅游行業的發展規劃和行業準則。中醫藥健康旅游作為新興旅游產業,應制定嚴格的行業準入和安全監測機制,嚴格篩選健康服務從業人員,加強旅游景點的安全監測,杜絕以謀求經濟利益而任意開設健康旅游景點,相關部門應建立系統的監測機制,定期對各旅游景點的環境進行測評并將監測報告及時向社會公布,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

參考文獻:

[1] 白鷗. 健康旅游研究綜述[J]. 旅游研究,2010,03:44-49

篇(6)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對外漢語;定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217-02

教育部對對外漢語專業提出了明確的培養目標,要求對外漢語專業能夠“注重漢英雙語教學,培養具有較扎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的了解,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1]實際已經明確了對外漢語專業的定位,即培養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隨著中醫藥在世界范圍內影響的擴大,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進一步活躍,中醫藥高校也開始開辦對外漢語專業。中醫藥高校由于其培養與中醫藥相關人才的基本出發點,結合對外漢語基本定位要求,在專業定位上有了自己的特點。

一、教學型的類型定位

中醫藥高校開辦對外漢語專業,主要是擴大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的需要,培養既懂對外交流合作知識,又懂中醫藥基本知識的實用型高級人才。在類型定位上,只能考慮“教學型”定位,即把學生培養成“教學型”的人才。如在課程安排上,既要考慮安排好對外漢語專業需要的四類課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文學知識”、“教學法知識”,[2]也要安排體現中醫藥特色的課程,如“文化知識”部分增加“中醫藥文化”課程,“文學知識”增加“醫古文”課程,仍然還在對外漢語專業的知識結構框架內,因而中醫藥院校對外漢語專業的類型定位應該定位在教學型。

二、本科教育為主的層次定位

中醫藥高校的對外漢語專業應堅持本科教育為主,重點發展留學生教育。

開辦對外漢語專業的中醫藥高校,對外交流合作比較活躍,招收的留學生也以本科生為主。對留學生的漢語教學往往委托綜合性大學完成,中醫、針灸等相關中醫藥學類課程采取雙語教學完成。中醫藥高校開辦對外漢語教學的出發點是獨立完成對留學生的漢語教學,從高考生中招收本科生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是開辦專業的主渠道,適度在校攻讀中醫學學位的本科層次留學生開展對外漢語教學(輔修專業),既可提高留學生的漢語修養,也有利于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對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對外宣傳、交流與合作等有十分重要作用。

三、中醫藥與對外漢語融合的學科定位

在中醫藥高校調研開辦對外漢語專業時,曾發現部分高校對外漢語專業開設的基礎課程與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基礎課程基本相同,在對外漢語專業的“專業模塊”中增加了“對外漢語教學通論”和“對外漢語教學法”兩門課程。[3]討論中,也有專家提出中醫藥高校對外漢語專業應該是漢語言文學基礎課程、英語課程、專業課程(主要是教學通論和教學法)、中醫藥課程四大模塊。漢語言文學與對外漢語作為兩個不同的專業,課程設置應該從學科發展的需要和學生就業的需要出發,而中醫藥高校應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要重新思考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科定位,明確了中醫藥與對外漢語融合的學科定位。中醫藥院校開辦對外漢語專業,堅持以漢語教學為主體,重點結合中醫、針灸、中藥等優勢學科,推動對外漢語教學與中醫藥相關學科的結合,展示中醫藥院校開辦對外漢語專業的特色。

四、具有中醫藥知識對外漢語高級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對外漢語專業所培養的是“對外漢語專門人才”或“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中醫藥院校開設對外漢語專業課程,旨在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創新思維的專業人才,注重漢英雙語教學,培養具有較扎實的漢語文化知識和寫作能力,同時具有較全面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和系統的中醫藥專業知識,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中外文化交往以及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有較全面了解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中醫藥院校開展對外漢語教學,不純粹是語言教學,更應該與中醫藥文化教學緊密聯系起來。在跨文化交際中,把語言教學和中醫藥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漢語教學。從這個意義上說,中醫藥院校培養對外漢語專業人才,就是培養跨文化交際的人才,是在國際間進行中醫藥文化交流的傳播者。在此基礎上研究探索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素質和綜合技能的培養方法、內容和途徑才會有積極意義。

五、多渠道就業的服務方向定位

考慮到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本科教育部強調通才教育,我們應該拓寬視野不能把對外漢語專業的培養目標簡單定為對外漢語教師。中醫藥院校培養的對外漢語專業的本科生,應該將服務方向定位為:國內外有關行政機構、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外交、外事、外貿、中外文化交流、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等需要兼具漢語和外語能力的工作。中醫藥院校開辦對外漢語專業,重視培養跨文化交際人才,弘揚中醫、針灸、中藥等傳統文化,推動對外漢語教學與中醫藥相關學科的結合,展示中醫藥院校開辦對外漢語專業的特色,培養一群適應世界漢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的對外漢語教師隊伍。學科定位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計劃、課程的設置和學科的發展規劃,新形勢下探討中醫藥院校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科定位問題,希望提出更加符合學校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原新梅,孫小兵.對外漢語專業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曲阜: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07,(12).

[3]張曉濤.對外漢語專業課程改革芻議[J].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篇(7)

關鍵詞:中醫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當前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的主要心理特點

(一)不同生源地學生的心理特點。中醫藥大學生經過激烈的高考角逐,步入了中醫藥院校這座“象牙塔”,在一項對中醫藥大學生報考專業的問卷調查中顯示,基于學生擇業因素,中醫藥院校農村生源要明顯多于城市生源。來自農村生源的學生普遍表現得樸實肯學,農村地區醫療條件差,農村生源學生想靠自己的雙手去改變家鄉的醫療狀況,學習動力足,學習毅力強。但不善于人際交往,敏感度比城市生源學生要高,在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時常表現信心不足,存在自卑心理。

(二)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中醫藥大學生在學習中醫藥文化過程中,常出現對新的學習方式和環境的不適應,面對浩瀚的中醫藥文化常感無從下手,加之中醫藥理論體系講究大同,哲學理念明顯、思維方法獨特,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勤學多思的學習方法。

(三)不同性別學生的心理特點。中醫藥院校普遍存在女生多于男生的現象,但男生職業發展前景要明顯優于女生,除了家庭、社會因素外,心理素質因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許多調查表明,男女生在智力水平上相當,但男生心理素質優于女生,抗挫折、抗干擾能力強。女生特殊的生理構造及相對優越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備受老師、家長的寵愛與呵護,使她們在面對失敗與挫折時,不能悅納自我,容易產生自卑、焦慮心理,不良心境持續的時間比男生要長。

二、影響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一)初步“象牙塔”的適應性問題。中醫藥大學生自身角色的轉換帶來了相應的適應性問題。結束了中學階段的學習,剛剛進入大學的個體將面臨環境、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等多方面的根本性變化,醫學知識的枯燥,加之中學階段樹立的“大學是天堂”的錯誤價值觀,都給大學生帶來了適應性問題。

(二)步入“象牙塔”的人際交往問題。在當代社會家庭結構中,獨生子女家庭居多,一部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對子女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對情感教育的忽視和急功近利的教育觀,致使“小皇帝”、“小公主”在步入大學后,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不能正確處理自身需求與他人需求之間的關系,面對矛盾時,不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三)處于“象牙塔”中的青春期問題。大學生活是青年成長的關鍵期,是步入成年期的關鍵階段,伴隨自身生理的成熟,加之對醫學知識的初步了解,對異性的好感產生的性意志、性理性不夠完善;對自身及家長身體狀況的擔憂心理;對自己的相貌、體態不美而不能悅納自我的心理;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壓力、社會思想觀念的變化而產生的不安心理等等。

(四)離開“象牙塔”前的學業與職業發展問題。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但部分大學生卻因為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動力過于功利性、學習中的挫敗經歷、對浩瀚中醫藥文化的恐懼,導致學業方面的問題。

三、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

(一)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相結合。(1)心理健康防護網人員培訓。每學期開展兩次心理健康防護網人員培訓,使培訓人員意識到自身責任,充分發揮其在班級的重要心理防護作用,增強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2)團體素質訓練。每學期開展一次團體素質訓練,通過團體協作的訓練,提高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應變能力和集體合作能力,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增進彼此間的友誼、信任和理解,提升了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接納的能力。(3)心理情景劇展演大賽。每學年舉辦一次心理情景劇展演大賽,以“5 25”心理健康教育日為契機,實施“心理陽光工程”,舉辦心理情景劇展演活動,通過學生演繹生活中的點滴,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實現學生心理自助和互助的能力。

(二)堅持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目前中醫藥高校普遍將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學生日常管理的重要位置,將心理危機干預列為重點。通過量表等手段開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加強中醫藥院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 国产精品兄妹在线观看麻豆| 国产超碰女人任你爽|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8|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 欧美精品九九99久久在免费线|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蜜臀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蜜桃三电影| 日本丶国产丶欧美色综合|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久久|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亚洲 都市 校园 激情 另类| 尤物网址在线观看|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动漫|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五月天激情电影| 亚洲欧美18岁网站|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久久精品岛国av一区二区无码| 西西人体444rt高清大胆图片|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14 | 老熟女乱子伦| 日日噜噜夜夜爽爽|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极品内射|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另类第八页|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特大巨黑吊xxxx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