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三農問題解決措施

三農問題解決措施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12 15:38: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三農問題解決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三農問題解決措施

篇(1)

關鍵詞:三農問題;農村市場;農民增收城市化

我國“三農”問題長期存在,引起社會的重視卻是最近幾年,因為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我國的三農問題會嚴重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好不夸張地說,“三農”問題解決不了,就一定會發生社會的大動蕩??梢哉f除腐敗問題以外,我國目前存在的幾個重大問題,如貧富懸殊、就業、貧困、人口、生態環境等均與“三農”問題有密切的聯系。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我國沿海地區的加工制造企業遭受嚴重損失,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在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占據了很大比重,而消費則顯得相對不足。近年來,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偏高,2007年甚至達到了72%,可見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很不合理。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且不論質的提升,僅從量上考察,中國的重大經濟問題,都依賴于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突破。

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出路是刺激國內需求,即拉動內需。而在國內需求的組成中,農村市場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梢赃@樣說,農村市場一旦崛起,我國經濟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紀元。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出現了以“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農民負擔沉重”為核心的“三農”問題。三農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給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有九億農民,農村地區的發展影響著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實際上,自從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社會已經進入買方社會,社會需求嚴重不足。國家不得不采取各政府措施來刺激需求,拉動經濟增長。而對于大中城市來說,這些供大于求的大部分商品已經飽和。而正是從90年代中期開始,農村經濟發展出現停滯狀態,農民出現增收困難,使得農村消費處于很低的水平,農村人口的人均消費是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近70%,而消費額僅為全國消費總額的39%。1998年,僅僅9%的農村居民有冰箱,23%有洗衣機,33%有彩電,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假如使農村家用電器的普及率與目前的城市相同,中國的家電產業還有至少10年多的高增長。而現實情況是,不僅像汽車、電話、大屏幕彩電、電腦、熱水器等耐用品等,也是農民渴望而不可及的。這些產品在城市中,已經很難再開拓大的市場,所以要維持這些產業的發展,擴大農村消費市場是必然的選擇。據統計,農村居民每增加一元的消費需求,將帶動整個國民經濟新增兩元的消費投資。但是,消費需求來源于經濟收入,沒有經濟收入的增長,拉動消費就是一句空話。因此,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實際上可以帶動牽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以說,農民太多,一方面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和農村落后的主要標志,另一方面,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其關鍵就是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如果把農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費提高到城市水平,將會創造出巨大的市場,實現中國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必須依賴于一定的社會環境以及政治環境。“三農”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和政治問題。首先,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為天,吃飯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糧,心中不慌。吃飯沒有保障,一切都無從談起。解決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基本能夠保證,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仍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中國人口基數太大,而且還在增加。隨著人口的增長,對糧食的需求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中國人均可耕地面積還在不斷減少。任何時候,中國人民的飯碗只能端在自己的手里,中國人必須養活自己。三農問題不解決好,國家糧食安全就沒有保證。其次,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確保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中國,如果沒有2/3以上的農村人口的穩定,就沒有整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只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保證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穩定才能有堅實的基礎,國家的長治久安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中國經濟要想獲得長足穩定的發展,就必須解決好“三農”問題?!叭r”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影響因素,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陀^現實已經要求我們必須拿出切實有效的、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措施來解決“三農”問題。

一是要切實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的供給。糧食始終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出現閃失。在指導思想上,必須始終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供給。

二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解決農民收入問題,最重要的是擴大農民就業。要內外結合、多措并舉,既要挖掘農業內部的增收潛力,做足種植業結構調整、耕地精耕細作的文章,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旅游觀光農業;又要拓展農村二三產業的就業增收空間,還要廣辟外出務工經商的轉移渠道。把壯大縣城經濟作為一項大戰略,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快鄉鎮企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增收機會。

三是要加快城市化進程。城市化是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措施。在中國現實情況下,城市化的含義不僅限于讓農民進城這一層面上,它的內涵應當是讓農民享有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基本國民待遇,改變目前的城鄉兩種政策體制安排的局面。至少應包括兩個方面內容:取消包括戶籍限制在內的農民進城的各種限制和收費,給進城的農民以平等的國民待遇;改革現有的農村政策,給留在農村的農民以公平的國民待遇。

篇(2)

【關鍵詞】 “三農”問題 現狀 對策

1 我國“三農”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的分散經營模式造成農業效益低,農民收入不高。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特別是山區基本上沿用傳統的經濟勞作方式,生產工具比較落后,機械化程度低,與現代化和機械化的農業發展趨勢不相適應,小型分散的農業經營模式制約著農業產業化發展。分散經營和小規模經營成本比較高,而且缺乏統一的指導,很難與市場對接。農民對經常變動的市場很難準確地把握,農業市場信息滯后,農民很難改變土地經營高成本的現實,很難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最終導致農業增產不增收、農業效益低下的局面。

農業人口過多、文化素質過低。人多地少是“三農”問題的產生的根源。我國13億人口中,75%左右的是農村人口,農村的土地資源有限,成為限制農村發展的頸瓶。農村現有的土地資源不能夠解決更多農民的就業問題,不管政府如何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和采取一些發展農業的措施都很難提高農民的收入。我國大約8億多的農民中,多數人的文化水平僅僅是初中程度,甚至更低,文化程度導致農民的勞動技能比較低,農村的產業結構很難改變。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制約了農民的自由流動。農村有限的土地無法吸收更多的勞動力,是大量剩余的勞動力流向城鎮,尋找新的就業機會。但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限制了勞動力自由的流動。雖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農民流動的自由度加大,但是城鄉分割制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主要在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險等方面上城鄉之間存在著兩種制度。城鄉二元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民合理的流動,是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永遠擺脫不了農村。

現有的土地制度不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國家為了穩定農村土地的合理利用,起初實行土地承包30年不變的政策。雖然土地更變期的延長有利于農民在土地上的精耕細作,但是部分農民由于人口的增加,造成了農民土地短缺與土地剩余的問題,土地制度已經影響到三農問題和城鄉的發展。在城市化進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擴大城區,大量征用農業用地。我國的土地市場制度不健全,土地產權不清楚,土地不能自由轉讓,政府成為土地流轉的控制者,根據用地的需要,強征農業用地,農村土地資源大量的流失,農民失去了生存的依靠,致使農村和農民的經濟發展更加艱難。

目前農村的管理體制不合理,使得農民不合理負擔進一步加重。中央政府曾經三令五申要求地方政府減輕農民負擔,減少農民稅費問題,自從實施農村稅費制度改革以來,農民的負擔有所減輕。當時從根本上沒有解決問題,主要是我國的基層政權部門林立、機構臃腫,辦事效率低下,權責不清,政府管理成本太高,一些地方政府為了保證經費,通過巧設各種行政費用增加財政收入,這勢必加重了農民的負擔。根據調查數據表明,農民承擔不合理的收費占收入的5%-7%,是農民的負擔進一步加重。

2 解決“三農”問題的途徑及措施

從上面的分析能看出,當今“三農”問題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政策依賴性強, “三農”自身缺少自我發展的內部動力和調節機制,而政策卻大都具有短期效應,難以保證長期目標的實現;二是政策的著力點大都放在了緩解“三農”問題的外部矛盾上,城鎮化和勞動力轉移政策將是我們長期依賴的主要政策,但還缺少完整的套路,相關政策目標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制度化保證;三是缺少立足于根本解決“三農”問題的長期的、而又可自我調整和實現的政策藍圖。

2.1 要持久深入地分析“三農”內部的根本性矛盾,力求找出“三農”內部的政策發力點

無論我們轉移多少農業剩余勞動力,給予農業部門多少補貼,都不能代替農村自身的發展,都無法因此而自動實現農村社會的現代化。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農村內部仍將滯留以億計的農業人口,在我國人口達到高峰16億時,即使農業人口比例降到50%以下,屆時仍將有7~8億農業人口。很顯然,農村社會不能坐等現代化,必須有更多的符合各地區實際的農村各產業政策的推動和革新,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農村社會的現代化。

當前的現狀是,農業處于高度分散的經營狀態,產出效率已達到一種峰值狀態,很難再出現任何大的突破;不發達地區的鄉村型第二、第三產業如果沒有結構性調整和體制突破,同樣也面臨發展乏力的困境;這些都與農村現代化所要求的產業化經營之間有著巨大的差距。而幾乎任何改變土地分散經營現狀的政策構思都會面臨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那就是土地產權制度如何調整才能有效,同時又能滿足依賴土地生存的龐大農業人口休養生息的需要?鄉村經濟制度的變革與人的生存保障不是兩個問題,而是同一問題的正反兩面。

農村經濟具有先天的分散性,與城市經濟的發展條件、發展機制大不相同,無論何種制度都不能使之實現與城市經濟一樣的發展速度和效率。基礎薄弱,積累緩慢,投入動機不足將長期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如果我們還像發展城市一樣來發展農村,把市場看成是萬能之手,把經濟發展放到至高的位置,那么經濟規律自身的不同步性將給農村社會帶來更多的傷害,將長期占據總人口一半以上的農業人口也必將長期承受經濟不平等發展的后果。

(1)解除一切可以解除的農業和農民的經濟負擔,讓農村收益完全投入于農村,讓農民收益完全自用。減少甚至完全取消農戶對地方財政的供養,地方財政不足可通過國家財政轉移、非農部門稅收和地方政府精簡三個方面來解決。讓農戶具有從毛收入開始的自主支配權,在政策的引導下,最大程度地激發其投資生產經營的動機。

(2)長期堅持以資源投入(如資金、科技)為主的政策性支持,投入力度應依據實際發展的需要進行調整,不能被簡單的增長比例所限制。應在鄉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再發展教育方面進行大的投入,建立起人力資本培育體系,實現基礎教育的平等;應在鄉村衛生和醫療保障上進行更大的投入,建立起保障農村人口的生存尊嚴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應在鄉村基礎建設上投入更多的資源,保障公共設施的進步;應加強小城鎮規劃和研究,使有限的投入實現最大的收益;應加強農業科技和農村生產生活質量方面的研究,給“三農”注入科學技術的生產力。

(3)鄉村政治制度應該有更大的突破,使之與可能的經濟制度的變革相適應。經濟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一旦形成就有自動反饋和調整的能力,而政治制度卻容易形成官僚化機制,并具有自我固化的特質。為擴大鄉村民主和自治能力,我國已普遍實行了村級直選,希望能夠提高人民的民主參與水平和發展的積極性,但這還遠遠不夠。且不說村級直選的實效如何,在農村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下,這一制度對提高鄉村經濟的集約化、一體化并不能起到實質性作用,對緩解鄉村制度矛盾、釋放生產力的作用只是杯水車薪,可以說僅具有象征意義。應考慮實現鄉級直選甚至縣級直選,給農民以調動經濟資源的主動權和實質性的話語權,反向策動基層政權更好地為地方服務,為農戶發展服務,而不是為上級服務,為經濟指標服務。

農村社會首要的問題是發展,而發展與公平密切相關。公平意味著發展機會的均等,并有權避免貧困,發展應該取決于個體的努力、偏好和能動性,而不是其家庭背景、社會地位、民族或性別。公平意味著市場中和市場外的各種制度不會因個人貧富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意味著每個人都有獲得均等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權利??梢哉f,在農村不能只就發展談發展,還應該看發展的條件和環境是否具備。經濟自主、政治語權、公平合理的公共服務是農村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的前提。

2.2 加強政策的科學規劃能力,推進政策效力的評價體系,建立起嚴密而有效的政策推動機制

從歷史軌跡上看,我們針對三農問題的對策往往是綱領性的,雖有提綱契領的目標,但又屢屢存在綱舉而目不能全張的難題,具體到政策實施層面往往有鞭長莫及之憾。以小城鎮建設為例,在宏觀性政策指導之下,千軍萬馬各自為戰,由于忽視了資源、環境、社會與人的發展之間的協調,從而出現諸多不合理的現象: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城鎮發展相脫節,小城鎮規劃成為領導體現政績的工具,不切實際地盲目擴大城鎮規模,用地布局不合理,不講科學地追求高標準,產業發展不佳、就業不暢,等等,這些正是政策規劃的制定、執行、評估、監控過程脫節的表現。政策缺少自我預期和控制,主動糾偏能力不強,從而出現能量巨大的鐘擺效應,當負面能量積聚過多時,才會重新向中心目標回歸。

就小城鎮建設來說,這是國家為解決農村現代化而做出的一項重要政策規劃,也是一項復雜的經濟、社會系統工程。小城鎮建設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協調聯動和統籌兼顧。就這一政策來說,我們應該爭取把這一緩解“三農”壓力的重點政策做深做透,充分發揮其政策效力,同時還應確保政策的嚴肅性,做好政策的實施和評估工作,減少政策扭曲現象。比如在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小城鎮發展政策:一是如何實現科學規劃,如何在實踐中依托資源稟賦條件,結合小城鎮的功能定位進行統籌規劃,形成既與中心城市銜接配套,又與周邊村鎮相呼應的綜合效益高、整體功能強的城鎮網絡;二是如何確立并發展主導產業,發展市場潛力大、輻射功能強的小城鎮來帶動相關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社會保障,提高小城鎮對人口聚集的吸引力;三是如何盡早破除城鄉壁壘,把城鎮與鄉村真正緊密地聯系起來,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實現城鄉社會、經濟資源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的優化配置;四是如何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小城鎮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進行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如何運用市場機制,廣辟資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五是如何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免除農業人口轉移的后顧之憂;等等。

所以,加強對已實施和將實施政策的科學規劃,推進政策效力的評價體系,建立起嚴密而有效的政策推動機制是極為重要的,在資源投入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提高政策的運用水平是提高經濟和社會運行效率的重要保證。

2.3 從宏觀的視角尋求建立根本解決“三農”問題的總體政策藍圖

從長期和最終的目標來看,針對“三農”問題,必須有整體化的解決路線,因為“三農”必將在某個時候走到一個可以稱之為終點的地方,在那個地方,“三農”問題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其他社會問題而不再會是威脅社會安全與發展的障礙。如果那就是最終的改革目標,那么,我們應該盡早地在目標與現狀之間建立起一套完整而可能實現的路線圖,在這一路線圖中,要從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上針對“三農”問題和“三農”社會在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社會文化制度等各方面進行全面的剖析,去發現和實現解決“三農”問題的應對之道,逐步建立起以根本解決“三農”問題為目標的政策藍圖。雖然這一過程異常艱難,但必須有個開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徹底解決“三農”、“四農”甚至“五農”問題。

在前期可以借鑒國家“十一五”規劃的經驗,保證“三農”政策的科學性、完善性和持續發展的能力。“三農”政策藍圖應分解為多級、多類別的政策規劃,在級別上應由國家規劃、省級規劃、市縣級規劃組成,全部三級規劃均列入“三農”政策藍圖的總體規劃。上級規劃要能指導、容納下一級規劃,充分發揮上一級規劃的導向、制約、調控功能,在給予下一級規劃自的同時,要有足夠的控制能力把下一級規劃納入到上級規劃可控制的目標范圍之內。在對象和功能上,應由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組成,全部分類規劃均列入“三農”政策藍圖的總體規劃。各專項規劃要服從于總體規劃,各專項規劃之間要有協調和制約機制,不能有功能重疊或沖突,區域規劃也同樣如此。由此構成二維的政策規劃體系,同時,通過政策規劃的研究和推進機制,以及評估和監控機制,建立起三維的“三農”政策藍圖的實施體系。

參考文獻:

[1]白春鶴,臧建玲.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J].中外企業家,2013(4):34-35.

[2]馬慶鳳.淺談關于我國三農問題的隱憂[J].經濟研究導刊,2013(9):56-57.

篇(3)

 

社會保障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民占了總人口的大多數,所以解決好農民的問題,不單單是農民自己的問題,也是關心到國家、社會的穩定。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進入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我國的三農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我國的改革進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對社會保障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隨著我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時期,現行的保障體制還很不完善,甚至跟不上經濟的發展節奏,特別是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社會保障在社會的地位作用越來越重要,它關系到政治經濟社會的安定繁榮,完善的社會保障是很有必要的。

 

一、“三農”涵義

 

“三農”指農村、農業和農民;而所謂“三農”問題,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研究“三農”問題就是研究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關鍵是要解決好農民的問題,農民是“三農”問題的核心。農業文明以來,農民一直在我國的社會發展進程中存在,它作為一個特殊性質的群體,是我國糧食的重要來源,并且在我國的現代化的過程,農民們也為我國的現代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我國正由一個傳統農業大國向先進的現代化大國轉變?!叭r”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農民問題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叭r”問題的建設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抓住機遇發展,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而“三農”問題解決的適當與否,關系到農民的自身利益,關系國家的糧食安全,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對此,我國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對“三農”問題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減稅免稅,減稅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等,但是,“三農”問題的建設總的來說是與農民利益息息相關的。因此,解決好“三農”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解決好農民的問題。但是,農民社會保障問題與現代化的發展仍存在巨大差距,由于未能及時解決,農民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農民成為新時代的主體,成為推進經濟社會進程的有力力量,解決好農民社會保障問題急需深入研究。

 

二、農民社會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民為我國的現代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卻往往被作為弱勢群體看待,游離于城市邊緣,在很長時間里被拒于社會保障之外。對此,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怎樣正視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是我們當前急需面對的現實問題。

 

(一)社會保障存在局限性

 

社會保障指的就是由法律規定的、按照某種確定規則經常實施的社會保障政策和措施體系,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包括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以及生育保險等。而在農民的社會保障里面,急需解決的就是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因為農民從事的工作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農村從事農作物體力工作, 由于隨著年齡、體力等各種因素影響,他們面臨的風險是很大的,一些經常性或者偶發性的疾病問題是很容易出現的,特別是收入的好壞、老齡化嚴重等,均表明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是很重要的。盡管農民在醫療上有了農村合作醫療補貼,但是這些仍不能滿足農民的現實需要,更別說在自然災害或者全球化競爭激烈的今天,他們所要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所要付出的要比收入的更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正常生活,使得農民的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多,影響到社會的問題發展。

 

(二)供需問題“錯位”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我們的社會建設進入到了一個關鍵時刻,農民的社會保障供給狀況總體上來說相當穩定,基本滿足了一定程度上的需要,國家也相繼出臺相關法律和政策,有效地維護了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有力地促進了農民的穩定和諧。但是,當前農民社會保障需求問題與經濟社會發展所供給的問題仍存在很大問題,還不能真正滿足農民強烈的社會保障需求,政府及社會對農民社會保障的供給也還存在著缺陷??梢哉f,農民社會保障供需之間仍存在著一定矛盾,主要表現在農民強烈的社會保障需求與現實社會保障供給不足的矛盾,未能真正解決農民所面臨的真實需求。

 

(三)歧視仍存在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結構是影響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因素,而城鄉二元結構的突出矛盾,隱含著歧視的存在。在農民社會保障問題上,存在的歧視是當前農民社會保障中所面臨的一個問題。由于歧視的存在,農民的社會保障問未能得到及時解決,特別是在城鄉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使得農民需要的保障未能得到很好處理,影響了農民的健康發展。近些年,即使很多地方出臺了打破歧視的政策與措施,如戶籍制度歧視、城鄉之間歧視等,但是大多數屬于面上的工程,歧視現象不但未能消減,還有上漲的趨勢,所依附于各種不合理因素的歧視待遇,仍然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這種狀況的出現,使得農民難以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會保障,甚至極大地影響了農民主體權利,影響其健康發展,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

 

三、解決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的建議

 

要解決好農民社會保障問題,需要我們正式農民所面臨的困境,我們只有深入分析,尋找更加適當的有效方法,從而確保農民社會保障合法權利,促進全面建成社會。

 

(一)建立農民社會保障制度

 

建立適合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很好的緩解農民主體的所困擾的問題,從而促進農民的積極性,促進我國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隨著我國的全面深化改革,我認為我們有必要把社會保障建設成一體化,并且把社會保障的不同體系進行接軌,消除城鄉之間的歧視存在,實現城鄉社會保障相融合,把農民的社會保障得到真正的落實,使得農民社會保障的內容更加明確,有利于人們掌握農民社會保障的內容,更好的把握農民社會保障發展方向。

 

由于我國的農民基數大,分配不均,歷史影響因素多,我們對于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應當最迫切需要入手,實行漸進是發展原則,從而不斷建立起農民社會保障制度,促進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

 

(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法規是我國農民社會保障的重要保障,對該農民社會保障的實施進行明確的規定,使其能夠做到有法可依,有內容可找。建設農民社會保障是我國的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完善農民社會保障體系。

 

農民作為我國重要力量之一,他們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關注農民社會保障問題,尤其他們的應當得到的合法權益,呼聲越來越高,解決他們社會保障問題已經很急需。農民社會保障的建設,不僅是農民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在我們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反哺農民的需要。我們要建立并完善農民社會保障,只有加強農民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建設,才能更好的促進農民社會保障的建設,為農民社會保障建設的過程中減少障礙,為農民社會保障產生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對此,有關部門應當建設和完善農民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從而將農民的社會保障納入法制,為農民的社會保障得到有法可依,確保農民的合法權利;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完善,不僅能夠促進農民的更好的發展,也有利于完善我們的法律體系。

 

(三)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城鄉一體化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農村貧困落后影響不僅限制自身的發展,而且也影響到城市的現代化進程,對整個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農村問題已成為困擾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障礙,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不但能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且能夠有利于促進農民自身發展,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服務資源共享。

 

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有利于引進先進技術,促進農業快速發展,優化產品結構,促進農產品的流通,引進外資,優化人力資源,實現農民增收;與此同時,有利于促進農村現代化,繁榮農村經濟,深化農村經濟結構,增長農民的知識,促進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進而能夠更好的與城市接軌,促進農民社會保障的完善,深化我國的公共服務體系。

 

總之,健全完善農民社會保障,不僅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要求,而且也是我國政府對民生的高度重視。因此,我們必須學校國外的經驗教訓,緊密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充分發揮政府所具有的主導性作用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作用,全面調動社會的積極性,逐步促進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

篇(4)

關鍵詞:農村經濟;現代管理;核心內容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農村的物質文化生活也在不斷的豐富和提升,農村經濟建設正在被加以更加緊密的關注,尤其是“三農問題"成為了新時代經濟建設的焦點和熱點。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村經濟,就要找到農村經濟建設和加強管理的核心,根據核心問題和內容,結合現代農村經濟的實際問題和影響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和管理,以達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領農民走上小康之路的目標。

一、解讀農村經濟管理

(1)在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農村經濟管理需要在黨和國家的經濟指導方針以及政策的引領下,密切關注農村市場環境的發展情況,通過有規劃、有組織、有目標的管理來實現農村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村經濟建設始終不能放棄農業生產,農業產業的大發展的基礎也是農業生產,因此,對于農村經濟管理的過程,是通過對農業產品的調配,達到管理農村經濟的目標。簡單說來,農村經濟管理,是在相關政策領導下,制定和實施農村經濟發展規劃,然后通過有效的措施和嚴密的組織架構,調控和管理農村經濟發展[1]。(2)農村經濟管理的內容設計到農村的經濟社會條件、農村的市場環境、農業經濟方針政策等諸多因素,國家經濟總體戰略方針是農業經濟管理的指導方針,農業經濟管理的組織行駛,就是農業生產要素進行再生產的分配、消費的過程,采取的手段從決策到計劃,再到組織協調,原則是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

二、農村經濟管理的問題及現狀

(1)農村經濟管理的現狀呈現非常好的發展態勢,目前,國家已經將“三農問題”擺在了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圍繞“新農村”建設,黨和國家給予了資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扶持,使得農村經濟管理已經從初始階段進入了改革攻堅的深水區。目前,發展農村經濟是從國家到政府,再到農村各個村鎮黨委都非常重視并不斷推進的工作。(2)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開展已經經過了艱苦卓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環節,農村的經濟管理始終是國家下大力氣實施的內容。這是因為,農業發展的好政策好方法要落實到位,是留不開經濟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的推進的。農村的經濟管理部門所進行的工作,必須是圍繞農村的經濟問題,為農村經濟發展謀求新辦法新措施的,其目標是要提高農村的物質生產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因此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重中之重。從目前的農村經濟發展格局來看,還有不協調不平衡的現象存在,要解決農村的經濟發展平靜,就要直面這些經濟管理中存在問題。(3)從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問題方面加以總結。目前農村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首先,從事農村經濟管理的管理者在管理素質和專業素養上還不具備較高的水平,大多農村的管理者來自于農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作為管理者,對農村的優勢資源,農業實際情況必須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發揮優勢,規避缺陷,才能具有宏觀的管理思路,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采用當地人治理當地事的模式的羈絆,因此很多管理者只注重眼前事,處理問題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處理結果帶有偏見,無法達到公正、公平。這種“土管理”的管理方法,必須加以改變。讓更多擁有管理能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的高素質人才加入到農村經濟管理中,將農村的資源環境充分利用起來,并且通過良好的農村環境和待遇,吸引人才留下來,干下去[2]。第二,農村經濟建設是需要不斷政策加以扶持的。但是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業政策遠遠滯后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三農建設發展方面的政策,始終要依靠國家政策的扶持,針對農業人口龐大、農村分布分散、農業發展水平差異性強、農村發展配套不完善等問題展開有針對性的治理和解決。但是事實是大部分的國家政策仍然停留在財政補貼的發展階段,農村經濟發展離開財政支持就顯得蒼白無力,自身發展缺少相應的政策刺激,僅僅依賴財政的支撐才能走下去,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農村經濟發展缺少自我創新的表現,離開了政策扶持管理就無法實施到位。(4)由于普遍缺乏市場競爭意識,農村的經濟管理意識不到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與社會生活有脫節的情況發生。這是由于我國農村經濟建設長期處在滯后的狀態,農民的競爭意識不強,沉溺在傳統的分散經營的模式中,缺少大規模的企業經營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精神,因此農業產業普遍沒有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和資質,這種態勢造成了農村經營的范圍受到局限,農業材料和產品無法得到市場的青睞,農村經濟收入水平難以體高。這些都是農村經濟管理的短板,造成了農民在市場競爭的態勢下缺乏主動出擊的能力的情況。

三、農村經濟現代化管理的內容

(1)針對上述農村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必須拿出有效的經濟管理的方法來加以改善?,F代化農村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是依靠農村經濟的發展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針對問題展開工作。(2)首先,農村經濟發展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我國的農村問題的指導方針和原則始終是依法治國,保證農民的利益的。從建國以來,我國對于農業的法律的制定擁有了大量詳實和具有成效的成果。如《農村土地承包法》、《農民勞務管理條例》等等。從法律規定的角度,農村經濟管理始終是圍繞著促進農村經濟順利開展,保證農民合法權益而展開的。針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國家也不斷出臺新的法律來加以規范。給予農村經濟管理者們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農村的經濟管理組織架構需要將農村經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反饋,尤其是鄉鎮的領導干部層應緊緊圍繞黨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轉變管理思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轉型,改變農業資源的模式上努力。在農業資源利用上,通過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探索農業發展的新鏈條,新工作方法,推進農民收入增長,保證農業發展穩步前進。積極探索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民進行轉型升級的安全保障,增強農村綜合競爭實力。(3)加強基層政府的協調組織架構的建設,建設科學的利益協調機制,將矛盾、權益、訴求等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和制度加以治理,堅決將各方利益進行統籌,將矛盾加以處理,避免損害農民合法權益的事情發生。在經濟管理職能的設立上,鄉鎮政府的管理者們應代表農民的利益,集中農民的思想,積極鼓勵農民參與經濟建設,調動農民的民主熱情,發揮農民群眾的基礎作用。開展村務公開、崗位責任制等,針對農民問題、農村問題展開深入的調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聽取農民的呼聲,為農民解決困難。真正通過服務型、發展性的管理機制來完善農村市場經濟體系。(4)加強農村經濟管理需要一支高素質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因此加強培訓是體高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培訓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農村經濟管理水平,強化正直素質,使管理隊伍具備工作責任心、開拓創新的精神。能夠通過所學、所知給予農村經濟管理以指導、幫助和扶持;同時實行定編定崗定員的方法,給予管理人才良好的條件,讓優秀的管理者積極參與到農村經濟管理中,運用科學文化知識,為農村經濟發展起到把控和運營的作用,保持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的穩定性,確保農村基層的管理工作崗位有專業的管理者履行職責。

四、結語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農村經濟管理的內容和涵義也是在不斷變化的。農村經濟管理和運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離不開對時事的關注,離不開時展的要求。因此,從事農村經濟管理的人員,始終要堅持的是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良好的敬業精神,真正將自我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建設中去,將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升級轉型作為己任,從而為社會主義農村經濟建設,為農民的小康之路做好基礎性工作,提供優質和高效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譚占茹.農村經濟管理的現狀及其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5,(18):222-222.

篇(5)

[關鍵詞] 假貨 購買力 弱勢群體 流通服務業 維權成本

幾年前,安徽阜陽農村“假奶粉”事件曾經轟動一時。然而,在我國農村消費品市場中,“假奶粉”事件僅僅反映了問題的一隅。各種資料數據表明,農村消費品市場假貨問題令人堪憂。我國農村人口有9億多,約占總人口的70%。對于消費品,特別是需求彈性相對較低的日用生活必需品而言,這樣龐大的群體無疑為其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是,假貨的泛濫卻阻礙了農村消費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治理假貨、凈化農村消費品市場不僅有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更有助于構建和諧新農村、加快解決 “三農問題”。

一、農村消費品市場假貨盛行的原因

與幾年前相比,我國農村消費品市場上的商品種類已較為齊全。如今,凡是城市能夠買到的消費品,在農村基本上都能買到。從表面上來看,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似乎越來越小。但是,稍加比較就會發現城鄉之間同類產品價格相差懸殊,某些消費品在城市的零售價要比農村高出幾倍,難道農民真的得到了實惠、享用到了物美價廉的商品?事實遠不如想象的那樣樂觀,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的背后掩蓋的是假貨的盛行。農村消費品市場上很多商品屬于冒牌和仿造品,其價格便宜,但質量要比正牌商品差很多。

假貨之所以能夠充斥農村消費品市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第一,大部分農民收入水平不高,多青睞價格相對便宜消費品,這為假貨進入市場提供了可乘之機。第二,農村消費品市場缺少規?;牧闶劬W絡,從事流通服務業的大都是規模較小的個體經營者,他們往往只關注自己的蠅頭小利,“知假售假”,形成了假貨的終端零售網絡。第三,在農民的消費習慣中,價格是影響其決策的最主要的因素,而質量居其次。所以,很多農民認為自己購買到了廉價的“優質產品”,甚至有的農民為貪圖便宜“知假購假”,而這又成為假貨迅速滋生的土壤。第四,地方政府監管不力。很多地方政府為了發展本地經濟、保證財政收入和擴大就業,不惜犧牲農民利益,對假貨制售視而不見,甚至持鼓勵態度。第五,成熟的消費品制造商有意將其產品打入農村市場,但礙于目前農民購買力不高、消費習慣的特殊性、零售網絡不完善以及諸多經營方面的不確定性,大都也只能望而卻步。

二、假貨對于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

制售假貨給商家們帶來了高額的利潤;同時,由于假貨制造商大多是一些鄉鎮企業,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也“發展了農村經濟”、“為農民創造了就業機會”,并“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但是,從長遠來講,假貨制售所帶來的危害性要比這些所謂的“效益”大得多。

1.假貨嚴重損害了農民的身體健康

消費品是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一類商品,其質量的優劣不但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而且會間接影響到人們的健康狀況。“假冒”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標超標,可能引起腸道及消化道疾?。欢恍┤沼孟M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鉛、砷等超標,容易傷害人的黏膜、呼吸道,甚至引起癌變;有些假貨中的化學性的添加劑過量(如鋁制劑),則可能引起記憶力減退,導致人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受到損害。因為這其中很多物質對健康的影響在短期內不很顯著,所以容易被農民忽視,但長期使用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

2.假貨的制售強化了農民的弱勢群體地位

長期以來,由于國家經濟文化政策向城市傾斜,農民自身收入水平低、視野狹窄、法律知識淡薄等方面的原因,農民的社會地位低下、正當權益得不到保護,尤其是在面臨外來新生事物沖擊時,往往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而假貨制售商家正是利用了廣大農民群眾的這一弱勢乘虛而入。由于假貨大都是冒牌和仿造品,視野狹窄的農民會認為自己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名牌產品”而愿意重復消費。即使有些農民能夠發現自己購買的是假貨,他們也會很坦然地接受并再次購買,因為他們知道正牌的產品價格要比假貨貴得多,而自己需要的是最便宜的商品。無論是誤以為自己買的是正牌產品還是“知假購假”的農民,他們的消費行為無疑都助長了“假貨”在農村的迅速蔓延,到頭來由于產品質量差遭成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還得由農民自己承擔。所以,農民貪圖便宜、“知假購假”的消費行為助長了假貨的盛行,而假貨的盛行則又進一步強化了農民的弱勢群體地位。

3.假貨的制售不利于農村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

短期來看,假貨制售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長期來看,假貨給農村社會經濟生活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其一,假貨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則會引起農民醫療開支的增加,“因病致貧”,嚴重影響患病農民及其家人的經濟狀況和正常生活。其二,政府對假貨制售不加以整頓,反而視而不見,甚至持鼓勵態度,會使地方經濟發展進入誤區,使制售假貨的鄉鎮企業“居安而不能思?!保狈Ξa品創新意識,將來一旦有成熟制造商進入市場,必將受到很大沖擊,從而使農村經濟發展遭受更大的創傷,也必將阻礙和諧新農村的建設和 “三農”問題解決的步伐。

所以,無論從“以人為本”的社會理念出發,還是從農村社會經濟長遠發展著眼,農村消費品市場上假貨盛行的問題都亟待治理。

三、治理農村消費品市場假貨問題的思路

1.增加農民收入是根除假貨問題的關鍵

假貨之所以在農村有市場,其實并非農民不愿意去購買價格較高的中高檔消費品,而是因為收入狀況只允許其購買低價產品,以來維持基本生活的需要。假貨在城市也有市場,只不過市場空間沒有農村這么大,原因是大部分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他們有能力也有機會去選購質量較好、價格較貴的消費品;而在有些省市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村地區,農民收入水平比一般城鎮居民還要高,假貨則會沒有了市場。所以,要想根除農村消費品市場的假貨問題,最首要的任務是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愿意購買并且也有能力購買價格較高、質量較好的消費品。

2.降低農民維權成本是抵制假貨蔓延的重要途徑

很多農民使用冒牌或仿制的日用消費品后,即使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也不會積極索賠,這反而使制售假貨的商家更加肆無忌憚的將更多假冒偽劣消費品在農村市場傾銷。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于農民法律意識淡薄;但是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對于農民來說,維權要比購買優質消費品付出的成本高得多。所以,政府一方面應該加強監管力度,對制售假貨的商家嚴罰嚴懲,另一方面給予農民法律方面的援助,讓農民樹立起良好的維權意識,抵制假貨在農村消費市場的蔓延。

3.鼓勵成熟的制造商進入農村市場是削弱假貨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國外知名消費品制造商已進入我國市場多年,而本土的消費品制造業也發展很快,它們并非沒有洞察到蘊藏在農村消費品市場的巨大商機。但是迫于農村市場存在諸多不完善,大多數制造商也只能望而卻步。政府應該給與這些企業更多的優惠政策,如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等,鼓勵他們研發生產符合現階段農民購買力水平的中低檔消費品。這些成熟制造商研發能力較強、生產經驗豐富,其產品雖然在價格上可能會比假貨略高,但是質量會相對好得多。加之成熟品牌在農村市場也會有很大的號召力,假貨在農村消費品市場的競爭力一定會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

4.完善農村流通服務業是凈化農村消費品流通渠道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國農村消費品多通過集市上的個體攤位、個體店鋪、代銷點向農民銷售,銷售渠道過于分散。這些個體經營者一般只注重產品銷售,而不考慮售后服務,缺乏良好信譽。這種分散化、小規模的個體流通服務模式一方面不利于政府監管,另一方面更不利于農民維權。因此,要在改革現有流通服務企的基礎上,鼓勵城市流通服務企業向農村發展,逐步凈化農村消費品流通渠道。

參考文獻:

[1]張摯董俊:農村消費品市場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以贛州市農村消費品市場為例[J].特區經濟,2006(10)

篇(6)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老年人、坊鎮、解決方案

一、新農村建設現狀

本文主要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村風狀況、農民自身狀況等方面做出描述性分析。

和陽村等代表了本地區新農村建設工作進展較好的一類村莊,賀家村等代表著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類村莊,靈井村等次之,太里村等代表著地理位置較偏遠、發展較慢的一類村莊。以和陽村為例:

和陽村處在坊鎮的中部,全村400余戶,約2000余人,發展較快,部分村民搞個體經營經濟長足發展。該村莊自來水到各家各戶,公共汽車通達四方,農民整體上多居平房,少有土瓦房,巷道全部鋪設水泥路,全部設有路燈,村中央有社區服務中心,小廣場周圍有村委會、老年人退休干部活動室、衛生室、計生服務站、縣城連鎖村分超市、小飯館、裁縫鋪、健身娛樂器材以及其他小店等等;村容村貌與數年前相比,已是煥然一新;村里文化底蘊濃厚,著名的雷簡夫故里、雷半仙故里、史夫人故里均在此,每年陰歷二月初八,村里舉行社火,敲鑼打鼓,扭秧歌,文化活動甚是火熱。

二、新農村建設問題

調研時發現調研區新農村建設已經在各方面取得一定進步。但各村新農村建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1、建設新農村,相關部門的宣傳引導工作做得不到位

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對象是農村農民,在調研中發現,一方面很多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政策不能宣傳到戶,不能落實到位,當然也有村民自身政治覺悟不高,只注重眼前短利的原因;另一方面大部分村民只注重個體發展,雖然對村里發展抱有期望,但沒有實質性的建設幫扶工作,整體缺乏積極性,普遍缺乏向心力。

2、建設新農村,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出現嚴重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一些村村領導班子建設不健全現象非常嚴重。對于建制完整的,村民對其貪污受賄,以公謀私,不辦實事好事,或辦事不公等作風多有不滿;其次,村民普遍反應村委會換屆選舉不民主,存在“后臺關系決定選舉成敗”現象。

3、建設新農村,農民期望精神文化享受,現實卻不能滿足

老年人多渴望有一個專門的活動場所,但農村現有的老年人活動室等多因宣傳不到位,管理不到位而被廢棄或挪作他用。其它基礎設施也極其缺乏,偶爾自發組織的健美操等群體娛樂活動,常因缺乏設備,沒有專門場所或無各方面支持而中斷;人們對集體性文化活動包括社火之類的很熱衷,但整體而言,數十個村莊,僅有個別經濟發展較好的村莊逢節組織,絕大多數村莊村偶爾組織,或基本不組織等。

4、建設新農村,老年人問題不容忽視

調研時對老年人精神訴求、身體狀況、經濟狀況、家庭關系、政治素養等方面進行了細致調查,發現農村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患有惡疾,身體狀況堪憂,精神營養嚴重不足,急需相關政策的落實保障。

5、建設新農村,建后工作更重要

新農村建設工作雖然尚未面面俱到,但已經實施的工程項目卻面臨嚴峻的建后問題。比如某些村莊的路燈管制,山區水泥路面塌陷,水利灌溉渠道的修護(賀家莊村灌溉渠道),村莊體育等公共設施亂刻畫毀壞(和陽村),基礎設施建成后的養護工作不到位等等問題。

二、 新農村建設問題解決方案

針對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通過探討分析,需要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1、 要以“公正、務實、為民”為出發點加強農村村委會領導班子建設

領導班子的建設關系到村莊的建設和發展,并最終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成與敗。村級各類組織都要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自身建設,并負責抓好直接管轄的各類組織的建設,發揮他們的作用。清廉,實實在在為民辦事,為民服務,為村建設的村委才能服眾,村里也才能政通人和,才能擺脫當下這種村民與干部烏煙瘴氣的現象。

2、 要加強管理與引導,落實和維護好國家新農村建設政策

要拓展宣傳覆蓋的廣度,為建設文明鄉風提供示范;要嚴格執行上級政策措施,將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要加強管理和引導,協調好人員和工作,引導各項措施順利實施。農村建設不能僅靠單一部門的引導,而要多個部門協同引導和配合。

3、 不斷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新農村的平衡協調發展

在相關部門引導下,不斷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開拓新渠道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比如靈井村前村長提出的要在農村建養老院等;要積極探索完善農村醫療保險的新路子新辦法,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不斷提高醫療保險金額和醫療保險覆蓋率;完善農村社會救助制度。建立生活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就業援助、脫貧援助和社會互助一體化的社會救助體系。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提供捐贈、資助。

4、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樹立良好道德風尚

不斷宣傳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宣傳科學思想、傳播科學方法,移風易俗,除舊布新,盡快掌握致富本領;不斷宣傳孝道文化,提倡敬老愛幼,堅決抵制“厚養薄葬”不良風氣;積極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例如好兒媳、好婆媳、好丈夫等的創評優等;加強普法教育,爭取早日創建出符合國家要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鳴謝 “益暖”大學生公益團隊對合陽坊鎮地區詳細的專題調研。本文所用數據主要來自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益暖”大學生公益團隊的調研數據。

參考文獻:

[1] 楊尚勤,石英,江波.陜西社會發展報告[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7

[2]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3]劉德友,陳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意義及途徑[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

篇(7)

[關鍵詞] 新農村規劃建設、經濟落后地區、建設重點

中圖分類號:G812.4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旨在通過新農村建設讓全國9億農民分享國家發展的成果,從而解決“三農”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近幾年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新農村規劃建設也普遍開展起來。城鄉建設規劃先行,在新農村建設開展過程中,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新農村規劃工作,而廣西作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還比較落后,如何在新農村規劃建設的大潮中找對適合本地區的模式,是作為規劃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

一、新農村建設的內容、任務、目標

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包括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新農村建設的任務:一是要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繁榮。二是要著力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三是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保障農民民利。四是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造就新型農民。五是要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保持農村社會穩定。六是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一是農業、農村經濟有一個更大的發展,二是農民的生活有一個更多的改善。三是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四是農村社會事業得到發展,五是基層的民主政治建設向前推進。

從新農村建設的內容上看,它既有生產上的、也有生活上的;既包含了物質的,也包含了文化上的 ;既有經濟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因此新農村建設它包含的是農村各個方面的內容。而新農村建設的任務和目標也分別對新農村建設各個方面的內容做了進一步的規劃和要求。

二、新農村規劃的主要內容

1、根據村莊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經濟發展、區位交通等綜合條件確定村莊的發展策略,

2、預測村莊人口規模,對村莊用地、房屋、道路等做出科學合理的布局。

3、規劃村莊公共服務設施的位置、規模和建設標準等。

4、規劃村莊的基礎設施,包括給水、排水管網,電力、電訊網絡,污水、垃圾處理等方面。

5、提出村莊產業發展策略,確定村莊三產用地位置、規模。

6、提出防災減災措施。

從新農村規劃的內容上看,基本上涵蓋了一般新農村建設要求的各個方面,而對于不同區域,不同等級的村莊規劃會有所不同,但是在規劃基本內容上是一致的,總的方向是要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狀況,改善農村的村容村貌,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

三、目前新農村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新農村規劃是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因此所有的規劃必須立足于建設這個主線,還要明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自身這個大前提,脫離了這個主線和前提的規劃不能成為科學規劃。但是在目前很多的新農村規劃存在脫離建設的情況??偨Y一下主要有一下幾點:

1、規劃方法偏離,照搬城市規劃的模式,用城市人的生活模式來套用到農村規劃中。鄉村規劃開展時間短,很多規劃設計人員沒有相應的經驗,另外很多設計人員都生活在城市,缺乏對農村生產、生活、建設的足夠了解,因此在規劃中繼續沿用城市中的規劃模式,規劃中很多與農村內容,而村民生產、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卻沒有著重解決。

2、規劃脫離實際,沒有充分考慮村莊的實際情況,存在村村都做三產,村村都做旅游、農家樂情況。村莊規劃中提到要考慮農村經濟發展,因此部分村莊依托村莊的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開展三產建設,增加農民收入,這是一個值得提倡的內容,但是規劃中存在照搬套用的情況,沒有考慮到大部分部分村莊并沒有足夠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不適合做類似的產業,因此規劃中存在照搬硬套的情況。

3、規劃標準過高,要求過于死板,不能適應不同村莊的實際情況,導致建設成本過高,遠遠超過村莊、村民經濟能承受的范圍。

農村中的建設多數都沒有經過規劃,因此建設的隨意性比較大,所以村莊建設比較雜亂,很多地方村莊的房屋周邊間距較小,不滿足規范要求的防火、日照要求。如果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規劃,很多房屋將要更新重建,對村民來說這種建設成本是很高的,在沒有項目支撐或者政府補助的情況下顯然是不現實的。

另外,不同村莊所處的地形、區位、土地情況不同,規劃中采用同樣的標準顯然不合適。比如山區村莊和平原村莊中道路建設問題就有所不同,平原地區道路建設相對容易,村屯主要道路可以采用4.5米至6米寬度;但是山區村莊由于地形、用地條件限制,道路建設難度大,再者,山區村莊人、車都較少,因此在道路建設標準上應該適當降低,能滿足村民日常生產生活就可以。

4、新農村規劃研究重點偏離,目前關注多的是重點村、試點村、旅游村、特色村等等,而真正急需外界關注的自然資源、交通區位條件不好的村莊卻沒有被關注。此類村莊由于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等因素導致村莊經濟落后,村民生活狀況基本還只是處于溫飽狀態,而村莊建設也是很落后,更是需要完善,如道路疏通硬化、危舊房改造、公共設施配備等等。

5、規劃對建設主體是農民自身認識不足,規劃方案中存在大拆大建的情況。在普通農村中如果沒有項目支撐或者政府資金扶持的情況下,大拆大建是根本不現實的,因此這種大拆大建的規劃方案也只能是墻上掛掛,在實際建設中沒有任何指導作用,甚至會導致農民產生對新農村規劃建設的抵觸情緒。

四、廣西落后山區新農村規劃建設的特點

廣西地處我國西南部,是我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區域,也是個多山的地區,耕地資源相對較少,很多村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自然資源條件惡劣,經濟發展落后。

本人在實際規劃工作中接觸到大量此類村莊,總結來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地處山區,對外道路建設滯后,對外交通不便。

村屯內好的地都為水田、農保地,村屯建設用地多選在山腳緩坡處,村屯建設用地比較緊張,村屯內房屋建設比較集中,相互間距很小,通風采光比較差,不滿足消防要求。

由于建設用地緊張,村屯內房屋建設比較集中,相互間距很小,房前屋后很難建設車輛通行道路。

由于地形坡度較大,加上房屋間距小,村屯內部道路建設困難,多為步行道,很難通行汽車,部分道路只能通行摩托車。

由于外運建材困難,所以村屯內建房多就地取材,多為木構房屋或者土木房屋,特別是土坯房,居住環境不太理想。

除中心村有村委活動室外,其他村屯多數都缺乏公共活動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部分村屯有籃球場(多數兼曬谷場功能)。

村屯經濟主要是種植業和林木業,年輕人多外出務工,經濟落后,農民收入普遍比較低。

多數村屯缺乏特色資源,無法開展三產、農家旅游等項目,農民收入方式單一,增收困難。

村屯人口增長緩慢、部分甚至減少,村屯面臨逐漸衰敗的趨勢。

綜合上述特點可以看出,這類村莊有一個大的共同點,就是經濟落后,而經濟落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村屯的自然資源條件惡略,交通不便等原因。因此在新農村規劃建設中我們應充分考慮到廣西整體的經濟發展情況及各個地區村莊的資源條件和經濟發展狀況來選擇合適的新農村規劃建設策略。

五、規劃實例分析

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浮石鎮東江村西村坡屯

東江村西村坡屯地處山區,對外交通為一條3米左右的土石路,村莊內房屋90%都為土房,而且主房多為2層土房,只有幾棟近幾年建設的磚混房屋,房屋建設比較集中,前后左右間距很小,現狀人均建設用地很小。村內道路建設嚴重滯后,除一條對外道路能通車外,村內部道路多為1至2米寬的田間小路或者人行巷道,村莊用地比較緊張,地形條件好的土地都留做基本農田,村屯周邊可利用的建設用地不多。經濟方面,從村委了解到,村屯主要的經濟收入是農業種植和林木業,另外還有外出打工等,整體收入水平偏低,而且近幾年人口外遷比較多,本村屯人口增長非常緩慢,基本處于停滯狀況,很多人常年在外,有經濟能力的大多都搬遷往鎮區、縣城或城市中。

根據東江村西村坡屯這種情況,規劃中我們分析以下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村屯經濟落后,規劃中的建設標準可適當降低,避免大拆大建。

村屯建設用地緊張,規劃應緊湊布局,節約用地。

現狀房屋之間間距太小,不足以滿足車行道路改造要求,如強制在村莊內部建設車行道路將會有大量的拆遷房屋,在農村拆遷大量房屋不現實,因此在村屯建設車行道路,內部以人行交通為主。

村莊內房屋大部分都為兩層土房,但基本滿足村民使用要求,規劃全部更新難度大,村民經濟也難以負擔,因此規劃中大部分予以保留,村民根據自家經濟情況原址更新。

村屯人口增長非常緩慢,因此預留少量新增住宅,

6)在合適位置預留公共設施用地,規劃活動室和籃球場,其中籃球場可以兼具曬谷場的功能。

六、總結

新農村規劃建設是一個讓農民受益的好事情、大事情,因此在落實新農村規劃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建設,而在經濟落后地區的新農村規劃建設更應該考慮區域特點,尊重現狀、尊重村民意愿、適度改造,要充分考慮村莊經濟能力有限的前提,重點改善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對村民生產、生活影響較大的方面。

個人思考——落后地區的新農村建設需要政府引導、扶持、以及大量的資金支持才能按目標進行,而這些村莊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農村,沒有太多可用來開發的資源,這些村莊要解決的就是普通的生產、生活上的問題,筆者認為最普通的問題正是根本的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把這個最根本的問題解決了,那么我們現在進行的新農村規劃才是落實到了實處。在規劃建設過程中我們能少一點華而不實、不切實際的內容,多一點因地制宜,多一點合理適度,那么我們所做的新農村規劃建設才是科學的,才是可持續的。

參考文獻:

1、《新農村建設中需要協調處理的幾個關系》,作者:姜長云 張化萍(作者單位: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安徽建筑工業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va亚洲va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久|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99e|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青草内射中出高潮|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酒店大战丝袜高跟鞋人妻| 少妇人妻系列1~100|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内射中出无码护士在线|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人妻在卧室被老板疯狂进入|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欧美乱大交xxxxx潮喷| 欧美性狂猛xxxxxbbbbb|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日本一本免费一二区|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中国农村熟妇性视频|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网站免费| 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少妇无力反抗慢慢张开双腿| 疯狂迎合进入强壮公的视频|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狠狠色综合tv久久久久久 | 就去干成人网|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