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9 14:52: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西方教育的優缺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差異;小學英語;學習;對策
小學英語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非常重要的語言學科,而語言和文化息息相關。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西方文化,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小學英語教育事業的改革起到十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文化差異與語言學習息息相關
語言和文化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核心,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流方式,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具。但是由于地區、等各個方面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人們的語言思維方式也不盡相同,這就導致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在交流的過程中經常產生一些誤會,這與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生活習慣、歷史背景有著緊密的聯系。由于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英語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英語技能是當前社會人們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小學階段作為英語學習的黃金時期,英語老師要加強西方文化的滲透,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西方文化意識和西方文化思維,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學生不僅要掌握英語知識,還要掌握知識背后的文化,在知其然的基礎上能夠做到知其所以然,這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下小學英語學習對策
(一)了解西方文化,學習語言習慣
從古至今,中西方文化之間就存在較大的差異。西方人追求功效,做事的時候通常將功效放在首要位置,但是中國人則不同,中國人講究感情,為人處世很看重“情”字。在待人接物方面,西方人注重究其根本,而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朦朧和含蓄。由此可見,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比較大,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這也就決定了中西方的語言習慣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果學生對西方的文化不了解,就很難了解和掌握其語言習慣,也就無法去記憶,在學習過程中只能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如果僅僅去學習句子和詞匯,就無法了解和掌握英語的內涵。因為中國小學生擁有的是慣性的漢語思維,對西方人的語言思維習慣不甚了解。比如,中國人受到別人的夸獎,一般會回一些自謙的話,但是西方人則不一樣,西方人受到別人的夸獎很少會說一些自謙的話。因此,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入一些西方文化,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小學生思維非常活躍,接受能力也比較強,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一些西方文化知識,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加強學生的理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英語思維習慣,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等都會有所提高。
(二)對比文化差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思想不成熟,性格、品格等各個方面都尚未定型,人生觀、價值觀也沒有成型,在這個階段如果老師一味地對西方文化進行過分強調,就會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價值觀出現偏差,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極其不利的。英語老師要對此加以重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西方文化一定要把握好度。既要指導學生認識西方文化的優勢,也要引導學生認識西方文化的不足之處,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式,帶領學生正確認識西方文化。除此之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老師還要對我國的傳統美德進行弘揚,讓學生在中西方文化差異下學會辯證地吸收,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各自的優缺點,在潛意識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模板,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這對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小學義務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給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更是為了指導學生如何做人。中西方文化具有較大的差異,西方文化強調自由和民主,西方人在孩子童年時期更愿意給予其極大的自由,這些文化可能會誘導我國部分學生形成某些道德價值觀。英語老師要加強重視,結合具體情況有效滲透西方文化,防止學生在德育上產生偏差。綜上所述,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英語技能已經成為當前社會人們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小學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西方文化的滲透,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習慣,但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正確吸收西方文化,讓學生以一種辯證的眼光去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
參考文獻:
[1]呂潔,呂巍.中國與西方文化簡單比較及關于西方文化的教學[J].教育前沿(綜合版),2008(12):18-19.
小說是一種敘述性的文學樣式,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敘述故事和描寫環境形象而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具有其它文體無可比擬的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現行高中語文課本所選小說篇幅長,教學時間不易把握;容量大,內容不易把握;涉及知識面較廣,內涵深,思想不易把握。學生閱讀重情節、看熱鬧,處于淺閱讀,記憶難以持久。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少教多學”,成為教師應思考的重要問題。我擬從學生閱讀實際出發,研究方法,注重實效,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以課內帶課外,培養學生小說鑒賞的能力。
一、培養閱讀習慣,奠定閱讀起點
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指導學生閱讀一些線索較清楚的名著。在閱讀時做好摘抄,摘錄名句,適當旁批標注。閱讀結束,指導學生梳理、概括:①條理清晰地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②畫出人物關系圖。③概括主要人物形象。④你最欣賞哪個人物?有理有據談談你的見解。這一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靜心讀書,初步把握小說的閱讀要點。每部小說閱讀結束,朗讀摘抄,發表見解,進行討論,形成班級良好的閱讀氛圍。
二、演講展示成果,激發思維碰撞
假期,列出小說書目,讓學生自選兩部閱讀并做好摘抄。開學后,語文課前展示成果。內容可以是簡介一部小說內容,可研究作家與作品的關系,也可單獨分析自己喜歡的一個人物,也可人物間對比分析,也可將文本與改編的電視劇、電影進行比較評價,指出優缺點。如有切入點相同的同學,可互相探討、相互切磋,后演講的同學的分析研究應更為深入。以此演講活動在班級中產生思維碰撞,把閱讀由自讀階段提升為交流階段,在學生參與中將閱讀推向深入,讓學生走出自我狹小的閱讀空間,在比較中,提升閱讀體驗。
三、授課立足全局,教學有所側重
高中兩個單元的小說教學,涉及古今中外,涵蓋面廣,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每篇小說教學都要有側重點,以點定教。以必修三小說閱讀單元為例。《紅樓夢》鴻篇巨制,可重在作家與作品的關系、環境描寫和人物形象。《祝福》指導學生,學會理情節、看環境、品細節的小說閱讀三步走閱讀方法。從知命運、明成因、評性格到解主題,步步深入,學會閱讀方法。《老人與海》拓展視野,重在進行中西方小說閱讀比較,分析人物內心獨白。三篇各有側重,讓學生學有所得。
四、設計嚴謹精心,教學環環相扣
以《老人與海》為例,單元中的前兩篇小說情節曲折,可讀性強,吸引學生,學生閱讀興趣濃烈。相比較而言,《老人與海》選文部分情節單一,又有大量的人物內心獨白,與中國傳統的小說差距較大。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閱讀耐性不足,不夠深入,只限于文字表面。閱讀完后,問及學生的閱讀感受,較為乏味。因此解決這一問題成為教學關注的首要問題。必須引導學生靜下心來,深入閱讀小說。
經過思考,我先告訴學生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在1954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以期引起學生的關注,探究其獲得獎項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和已經閱讀過的兩篇中國小說作對比,討論中西方小說的差異。以此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引起閱讀需求。而后設計了以下問題,深入閱讀:①老人進行了幾次搏斗?對象分別是誰?②老人各次搏斗的武器分別是什么?使用的結果怎樣?③老人的身體狀況有什么變化?④老人不顧一切搏斗的目的是什么?他達到目的了嗎?⑤在這一過程中,他有沒有動搖過后悔過?(心理描寫)⑥你認為他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⑦請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通過這些教學環節的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達到了預期目標。
五、課本改編表演,強化教學效果
美國某科技館有這樣一則語錄:我聽過了,就忘記了;我看過了,就知道了;我做過了,就記住了。“少教”不是不教,而是要教得有效,牽一發而動全身。想方法,促“多學”,讓學生動筆、動心,主動去學。學完文本,進行小說課本劇改編,既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又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學生參與性極高。編劇組要分場分幕,將文本加工轉化;演員演,要揣摩人物,要談塑造理念;觀眾看,要思考鑒賞,評表演能否表現人物性格特征。由寫到演到評,二次加工,將知識內化,將對知識的學習,潛移默化延伸下去。
六、高考真題體驗,提升學習能力
用真題來進行閱讀提升與檢測,將理論付諸實踐。引導學生熟悉高考小說閱讀考點,了解基本題型、考查方式;將題目歸納,找出共性,掌握并歸納情節、人物類題型的解題思路、方法。具體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的能力逐步提升。
關鍵詞:創新教育 寓情于景 最近發展區 完善化教育
中國畫是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民族繪畫,并有著燦爛輝煌的藝術成就。國畫作品可以與西方任何時代的作品相媲美,越來越為當今世界各國所矚目。常言道: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有世界性。中國畫作為中國一個具的強烈民族性的傳統繪畫,在中西方文化融合滲透的今天,正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方式發展變化著,為人們展示著它的獨特魅力。為此,國畫教學,在小學美術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地開展國畫教學對于小學生認識中國畫,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畫教學現狀
在小學國畫教學中,存在著很大問題
(一)當今社會科技突飛猛進,高科技的工具是接踵而來,今天的中小學生,是"漢堡、牛奶"與"卡通、漫畫"的時代,利用電腦進行繪畫,古老的書畫藝術有時常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且繪畫技法和調色等方面的能力嚴重受到制約。對于學生不熟悉的事物,教師講解起來困難大增,學生是否感興趣,還要靠教師積極引導。
(二)由于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及傳統教學模式長期作用下,小學國畫教學還是以臨摹范畫,或教師畫一筆學生練習一筆的現象,講完后全班完成同一幅畫。陳章良教授曾經說過:"創新教育從某一角度來說,應是鼓勵學生發展他們有個性,有一種創新的意識,千萬別把孩子們變成像一個'模子'里鑄出來的人。"
(三)家長的不支持,不投資不為學生購買國畫用具,我們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還有家長的不理解,教師和學生家長在評價學生作品時,是與教師范畫是否相近為標準,不必說,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內容,學生為適應教師和家長的評價標準而把表現潛能嚴重扼殺掉。
在這種教育現狀下,我們的國畫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學的有成績了,就會慢慢得到認可,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好的教學方法。
二、激發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在剛接觸中國畫時便在筆墨游戲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使之對國畫學習充滿期待并在每一次學習中保持愉悅的心情對學生在將來的中國畫學習中取得成就至關重要. 小學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從玩中讓學生熟悉中國畫,并培養其樂趣。在學生尚未接觸到中國畫課時,對水墨畫十分地生疏,若以傳統模式機械地要求學生臨摹,學生易產生厭煩。此時,我巧妙地利用了"玩","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引導學生通過玩墨、玩筆,讓其發現筆的運用。結果學生們隨心所欲,畫的是千奇百怪,我為他們的畫取名為-美麗的夢,因為夢是虛無飄渺的,形態怪異的,他們的畫也是如此,對我起的名字他們很滿意。
(二)采用多種表現方法激發興趣。如采用揉紙法、點染法、暈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拓印法等等,使學生利用各種表現手法來對心中的事物進行描繪,使之能獲得成功感,增強創作熱情。
(三)教學中運用風趣的語言,提高學習興趣。在小學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孩子不同于成人,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兒童化,風趣化,盡量接近孩子們的生活,這樣他們才能夠易于接受,也會使教師的工作得以順暢進行。
(四)講名人軼事引發興趣。中國畫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名人軼事很多,如"吳帶當風,曹衣出水"、齊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可以讓學生感受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和筆墨的巧妙之處,讓他們感受到學國畫的樂趣。
三、探索新的國畫教學模式
美國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過:"兒童只要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范,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學生對于學國畫有了一定的興趣,就要看教師的教學模式了,當務之急就是改變現存的傳統的國畫教學模式。我在從事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嘗試著拋棄傳統的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我的教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一)欣賞中國畫,從感受到領悟國畫的藝術魅力。在名畫欣賞中感受美術作品本身蘊含的對生活、大自然的熱愛和審美意識。中國畫,講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因此,美術作品欣賞就是讓學生從感受作品到漸漸領悟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及藝術家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生活,擴展學生表現面。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擴展學生表現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的教學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三體合一,這是歷代畫家實踐證明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內容也是常規的花鳥、山水等,而目前相當數量的兒童國畫班,也實行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此現象已引起眾多美術界有識之士的憂慮。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兒童,而應找出能引起兒童興趣、刺激兒童好奇心的材料,然后讓兒童自己去解決問題。
(三)學生課堂活動貼近"最近發展區"。利用寫字的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鍛煉中,側、逆、頓鋒的應用以及色彩知識的掌握。即,讓學生用平時寫字的方法在宣紙上用墨寫上字,可以把字拆開、疊加、拼合等方法進行書寫,寫時也可用各種運筆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間填上顏色。通過訓練學生對各種用筆、色彩間的關系、疏密關系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很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發揮的余地。這也是我們中、小學生的美術教育的要求,是讓每個受教育的學生都能獲得"最近發展區"的發展或"跳一跳,吃蘋果"的潤澤和成長的完善化教育。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模式;高職英語;口語教學
現代高職院校在教育目標設定方面多以復合型人才培養為主,以確保學生就業問題得以解決。但關于英語口語教學一直為難以突破的關鍵,學生多表現出交際能力較差,無法滿足基本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要求。究其源在于當前英語口語教學仍以傳統填鴨式教學方式為主,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無從談及實現教學質量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提高的目標。因此,對英語口語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支架式教學模式的相關概述
關于支架式教學,其創建理論明確提出,學生知識的獲取并非完全依托于教師的講授,更多的是基于在長期教學活動的參與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學習伙伴的配合而習得,并以此形成框架式的知識體系。假定將學生比喻為建筑物,該建筑物的完成需經歷長期的累積過程,而此時起到支架作用的便是教師,他們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的填充,完成整個建筑物的構造。從當前支架教學的案例可發現,其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極大的區別,要求舍棄“灌輸式”或“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整個過程應以腳手架的搭設、情境的引入、自主探索、合作討論等環節為主,這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英語口語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
關于支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以教學Intruduce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為例,教學目的旨在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激發,結合習得的知識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提升。具體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腳手架的搭設
腳手架搭設過程中要求教師充分掌握基本教學內容,并了解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基本狀況。從剛步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特征入手分析,他們更樂于通過自我表現結識更多朋友,教師可充分利用此特點,引導學生在Introduce yourself環節中將自身性格特征、業余愛好以及優缺點進行描述。為避免學生因自身口語能力不足而不敢發言情況的出現,教師可將教學內容中與話題相關的句式、詞語,如I am eager to,I’d like to,characteristics等,采用多媒體展示,并指導學生利用這些詞語、句式創編對話,相關的知識內容將固化為學生的知識內容,使學生的知識體系得以初步構建。
2.情境的引入環節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在入學階段普遍存在基礎能力較差等問題,利用情境引入的方式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中。在完成基本腳手架搭設工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對自信心缺乏、焦慮現象明顯的學生,教師應以朋友身份做好鼓勵引導,使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表現更加自如。
3.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
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關鍵在于學生能否融入整個語言環境中。教師可根據對學生的了解進行小組劃分,要求各組結合教學內容對中西方家庭的不同觀念進行分析。如典型的Talk Show便可作為小組活動開展的方式,假定小組為四人,一人充當主持人,其他人為嘉賓。在訪談過程中針對“家庭類型”這一話題利用英語口語進行探討,培養學生交際意識,這對知識體系的完善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4.支架式教學模式下的評價工作
評價環節是支架式教學模式中的關鍵所在,其需要針對小組表現以及學生個人表現采取學生互評、自評以及教師評價的方式,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優缺點所在。但需注意在評價活動中教師應給予更多鼓勵性評價語言,確保學生參與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成就感與充實感得以保持,有利于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三、支架式教學模式運用需注意的問題
不可否認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口語教學中的融入對英語教學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但很多現行高職院校在應用中并未使其發揮應有的效果,其原因在于未做好關鍵性問題的把握。具體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口語教學活動梯度的控制
學習活動開展中過小的梯度往往易造成內容簡單,學生由此出現厭煩枯燥心理,而過大梯度的教學活動有可能對學生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沖擊,因此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的首要問題在于梯度的合理設置。
3.跨文化知識的適時融入
教學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過程多以中國文化背景為例,實際走入工作崗位后會發現存在較多錯誤問題。因此,利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應注重做好跨文化交際內容的引入,確保學生在學習活動參與中體會交際的價值所在。
3.做好全面能力的培養工作
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并非局限在口語表達能力提升方面,應從英語整體素質著手,確保語言輸入與輸出都可達到英語教學要求,才能培養學生整體能力。
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是解決傳統口語教學問題的重要途徑。實際應用中,應正視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結合教學內容完成腳手架的搭設、情境引入、合作學習活動開展以及教學評價等工作,使支架式教學模式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實現教學質量與學生英語能力共同提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郁帥.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5(5):40-42.
關鍵詞:字體設計 教學方法
字體設計課,作為一門設計基礎課程,主要任務就是要對文字的形象進行符合設計對象特性要求的藝術處理,以增強文字的傳播和展示效果。字體設計課程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特別是視覺傳達、包裝設計、多媒體設計等多個專業方向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而對于環境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方向來說,字體設計也是非常具有價值的課程之一。
而現在的字體設計課程的訓練只是書寫一段黑體或一段宋體字、變體美術字等。教學方法過于強調技巧訓練和主觀情趣,缺乏觀念的灌輸,思想的引導,或者只注重課堂教學,不能有效將字體設計與設計對象相結合,實現一定的功能和目標。
1 字體設計傳統教學模式優缺點分析
1.1 傳統的字體設計有著長久的知識積淀,傳承歷史悠久的文字藝術,比如注重傳統文字的基本結構、文字理性之美、書寫方式,培養學生快速、規范書寫的技巧和能力,要求學生字體書寫準確、生動、嚴謹和完整,對于提高學生對文字美感的認知和掌握書寫技巧,有其科學和合理性,這是需要保留的教學優點。
1.2 傳統字體設計教學模式老舊過時,只注重文字書寫、文字結構、文字筆畫等認知與掌握,或是只注重摹寫已成體系的字體,或是只做些許字體變化練習,就稱為文字設計,從而忽視文字特殊創意的環節,重心沒落在“設計”的概念上,這種模式是不利于優秀設計人才的培養的。
2 字體設計教學方法的創新
2.1 繼承傳統并創新
過去的字體設計教學,注重傳統的繼承,學生的技能訓練,重心在“字體”書寫技能的掌握,卻忽視了“設計”是這一課程的真正目的。其實字體設計不僅僅是對傳統字體的了解與掌握,而主要目的是在掌握傳統字體的基礎上,對其做出具體的美化加工處理,也就是對其進行“設計”,創造出新的字體圖形。
2.2 清楚字體設計內容
設計某一個字體時,應當先考慮到字體應傳遞何種信息內容,其給消費者何種印象,然后再強調字體的個性識別和表現手段以及字體在實際應用中的各種制作方法。有了這些問題的思考,設計師的設計工作也就有了較為明確的內容。一旦有了主題和創意的一些想法,先用草圖記錄下來,考慮一下使用何種色彩、形態、肌理;表現一個特定時期的某種風格,會令人想起某個特殊的事件或感受。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對創意內容所需要的形式進行判斷。
2.3 培養社會需求相結合的理念
教學的專業知識如果是落后的,它與社會需求并不匹配,培養的學生也無法立足于社會。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里,他們就很容易被淘汰,這樣我們的教學也是失敗的,最終也會被社會淘汰。
2.4 強調手繪設計的重要性
字體設計的前期階段以手繪為主比較合適,手繪的學習方式比較能調動學生觀察和體會文字筆畫、結構,以及互相協調的能力,防止電腦操作帶來的學習機械化。在字體設計課程的各個階段都必須有手繪草圖的課程作業,要求學生在完成課程課題時都以手繪作為主要方法,而把電腦制作作為最后的制作手段。
2.5 針對不同問題,分知識點、分階段教學
比如:文字的屬性(對不同風格的字體以及它的時代性、應用上的定向性的了解),文字作為圖形或作為主題詞、句(對文字的造型處理與視覺效應的營造),文字與“圖” 的配合(對圖、文字的諸關系的處理),文字作為主要信息內容(對文字與文字之間的組織關系的安排)。
2.6 結合現代語言和信息化進行字體表現
作為藝術設計類的字體設計課程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它不只是以上課、授課、提問、做作業和審閱作業等傳統教育方式就能完成的,還可以借助現代科技的教育手段和采集時尚流行語言作素材進行設計表現,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在對字體進行準確定位和優化方案后,可以借用各類專業電腦軟件對字體進行圖形化、立體化、位移、解構重組、裝飾變形等多種效果的處理,以呈現字體生動的姿態,使字體設計的視覺語言效果更加豐富。
3 以現代漢字為重心的設計
3.1 重視文字的信息功能
現在的學生在搞設計時愿意把英文作為主要文字的問題,盡管是一個面對中國人的設計也是如此。這個問題是老師的責任,應該從教師做起。做到從對信息受眾的定位到所傳播的信息文字進行嚴格把關,有的放矢。切忌盲目使用外文,導致原本有效的信息只成為一種形式上的擺設。即使是模擬設計,也應從實戰出發,使文字不僅具有視覺效應,更具有其嚴格的信息功能。
3.2 漢字在視覺表現上較難
漢字則是以一個“方塊”為獨立的形態出現的,這使中國漢字在進行編排時本身就顯得比較平板,缺乏一定的節奏性與可變性,這也導致了漢字之間的構成關系較難處理的狀況。
特別應當引導學生關注中國傳統文化,了解漢字的更多知識,并把漢字字體設計的相關內容比例加大,讓學生盡早地接觸漢字字體設計。
3.3 重視漢字改進措施
具體教學上加入文字、字體設計理論知識并安排在字體設計課程的開始階段,針對的是藝術設計專業各個方向的學生,是字體設計課程教學的理論基礎。讓學生了解文字的發展史,字體設計的產生、發展、流派,并通過欣賞經典案例開闊視野。通過以較多的圖片和講解使學生掌握字體設計的基本概念、漢字的產生發展、拉丁文字的產生發展、字體設計的現狀與流派、中西方字體設計現有分類、字體設計的目的意義,并使學生了解到字體設計的實際價值與未來趨勢,通過一些手繪臨摹的作業完成漢字字體設計的藝術分析。
4 創造好的設計氛圍
4.1 教師的專業素質決定了文字設計課的高低檔
教師一知半解,對基礎知識點生疏,不熟練,課堂氣氛也永遠活躍不起來,學生對老師也會失去信心,這種教學就難免枯燥乏味。
4.2 教師要有十二分的熱度投入到實際教學中,外加豐富的文字創意知識與理念。
關鍵詞: 初中英語聽力 任務型教學模式 教學應用
一、引言
初中英語教學包括語法教學、閱讀教學、聽力教學等。英語聽力,是在英語學習中獲取其他語言感受與信息的重要方法,是進行英語交流、閱讀、寫作等其他技能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提高的一大難點[1]。目前,我國初中英語聽力總體水平較為低下,存在許多學習方面的障礙,急需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聽力能力。任務型英語聽力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為依據進行相應的任務設計,將學生的學習需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因此,為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開展任務型教學模式十分必要。
二、初中學生英語聽力的障礙分析
(一)知識文化背景差異。由于中西方國家的發展水平、國家文化、風俗習慣等差異較大,學生對外國文化的背景知識了解程度不深,導致學生在聽力上因受對他國家文化背景的生疏障礙而失去方向。例如大多數學生對西方國家的圣誕節、愚人節等沒有深層次的了解,不能很好地把握聽力材料中涉及的節日起源、時間、慶祝活動等常識,無法抓住重點,從而難以判斷問題的正確答案。
(二)學生學習方法問題。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一些英語基礎較好但聽力水平弱的學生。此類學生盡管英語語法、閱讀等能力較強,但聽力總是無法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學習方法不足,不能正確合理地運用聽力技巧,分析問題的思路不清晰。如聽力到達一定的階段,不只停留在對某個詞、某句話的片面理解上,而應加深對整句整段甚至整篇的理解,只注重詞語、句子的聽說理解,當聽力語速加快,學生自然就跟不上節奏,從而影響聽力水平。
(三)學生的個人障礙。心理障礙、讀音障礙、詞匯障礙是影響學生聽力的三大障礙。許多學生一到聽力部分,就會出現緊張、反感、迷茫等消極心理,容易錯過聽力內容;對音標的學習不到位,影響單詞的準確發音,出現混淆一些語音相近或相同的音素,給聽力效果帶來影響;由于單詞詞匯量大,初中生的積累不夠,在聽力過程中難免遇到陌生的詞匯,從而影響對聽力整體內容的理解[2]。
三、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聽力中的應用
(一)任務設置與實施。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第一步驟是進行英語聽力任務設置,讓學生明確這部分的主要學習任務,對英語聽力內容中的主旨有所了解,從而調動記憶中與題目內容相關的知識點,突破因知識背景不熟悉而影響聽力水平的障礙;通過對聽力背景內容有一定的了解,消除學生迷茫的心理,進而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更好地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溝通。在任務設置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故事、對比歷史知識等方式讓學生熟悉相關背景知識,同時也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材料等激發學生討論問題的興趣,提高學習自主性[3]。例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板書相關聽力材料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錄音,學生若聽力正確率達不到預期效果,可通過邊瀏覽相關材料內容邊聽錄音,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下的專項訓練。多聽、多練是提高學生英語聽力的重要方法,教師在平時應加強對學生的聽力訓練。聽力訓練,并不是盲目放錄音讓學生被動地聽,而是經過有目的性、專項性的訓練,設置配套訓練題,從而提高學生聽力技巧與聽力能力的全面性。例如教師可在一個時間段進行成一種素材或一種題型的專項訓練任務,并注意在學生聽力過程中為其分析外國人的朗讀習慣,總結聽力技巧,同時講解典型性的問題。例如在初中生聽力訓練中,可從簡單的短對話聽寫訓練開始,指導學生在聽錄音時速記一些時間、年齡、數字等關鍵詞,有目的性、針對性地抓住重點內容,協助學生總結經驗,從而加強學生的語感與方法技巧。
(三)加強全方位的任務型教學。聽力是語音、語法、詞匯的綜合應用,提高初中英語聽力能力,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問題所在,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如針對學生因讀音障礙影響聽力水平的問題,教師可設置語音練習的任務,注重加強對學生語音、語調的訓練,或者通過觀看英文電影,讓學生模仿演員的語氣、音調等,在了解更多西方知識文化的同時,增加一定的聽力信息量。注意教授學生連讀、爆破等朗讀技巧,循序漸進,突破語音、語法、詞匯等重重關卡,使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四)進行任務型英語聽力教學評估。對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開展進行合理評估,分析總結優缺點,發揚其優勢,去其劣勢,為后續的教學工作提供具有實際意義的依據,最終達到提升初中英語聽力水平的教學目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分散著許多不同的任務,教師在完成某一項任務型英語聽力教學活動后,應進行必要的評估工作。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學生聽力成績等方式,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興趣、方法技巧有一定的把握,根據學生當前的英語聽力能力,總結更具特色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成長[4]。
四、結語
為了改變我國初中英語聽力水平低的教學現狀,針對阻礙英語聽力教學進展的幾個重要問題,我們應積極運用更具特色的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教學任務,從不同的角度、方法、技巧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系統聽力訓練,最后對任務型模式教學的效果進行分析總結,根據評估結果改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徐福霞.任務型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126.
[2]郝小娟.任務型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2016(08):20.
“如果用一個單詞來形容上海,你會選擇什么?”
有60人認為用“增長和發展” (Growth & development)來形容上海比較恰當,另外50位受訪者則認為上海是個現代(Modern)城市,還有46位受訪者覺得上海這個城市充滿了活力(Vibrant & Dynamic)。
外籍人最喜歡的地方是外灘,比排在第二位的豫園高出23.5%,他們不認為東方明珠和世博中國館是上海的地標,而選擇城隍廟作為上海的地標。586位居住在上海的外籍人氏分別用了半個多小時來描述他們眼中的上海。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對上海的首要印象是“東方巴黎”,遠遠超過認為上海是“東方紐約”的人數。
在這些直觀印象的背后,存在著怎樣一個國際化的上海?
14萬外籍人的上海“腔調”
2011年11月末,上海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上海馬拉松賽,這個屬于上海全民健身節的壓軸大戲,已經舉辦了16屆。上海某德語學校的體育教師羅伯特?瓦塞克替他的100個學生報名參賽,讓孩子們感受上海融貫中西的城市氛圍。在上海已工作定居的美國人奧森也參加了這次的比賽,他想真正融入這里的生活。
“我在上海生活了六年,非常喜歡這里,我已經把自己當做本地人。”奧森的漢語不太流利,但溝通起來絕無困難。在這場有2.6萬人報名參賽的比賽中,外籍參賽報名者達到5250人,占總人數的21%,創下了國內馬拉松賽事之最,也成為了大賽最大的亮點。
上海有多少像奧森這樣的常住外國人?按照2010年進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最新結果表明,上海已成為全國境外人員最集聚的地區之一。2010年,居住在該市并接受普查登記的境外人員共有20.83萬人,其中,外籍人員為14.32萬人,占68.7%,外籍人員數居全國第一位。
這一外籍人口數量接近了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那時上海是公認的國際大都市。
“沒有開放、包容和國際化吸引力的城市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奧森和普通上海人吃一樣的早點,一起擠公交、乘地鐵,一起進超市購物,一起排隊在ATM 機上取款,一樣揚手招出租車,一樣在路邊喝著咖啡。
201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國家與城市文化創新戰略研究基地和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聯合開展了“外國人眼中的上海”實證調查。負責此次調查的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院長劉康發現,在調查的過程中,在滬外國人的社會階層分布出現的多樣化趨勢,他們在上海的身份特征也已經遠遠超出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內外之分明顯的“外國人”特征。因此,最終調研團隊確定了用“國際人士”的稱呼來取代“外國人”的概念。
劉康強調指出,這一正在不斷擴大的群體首先顯示上海國際化程度的提升。著名國際大都市如紐約、倫敦、巴黎的共同特點就是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國的居民。其次,劉康認為上海對于外國籍居民并不陌生,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就以居住著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僑而聞名于世。
在上海許多小區里,洋鄰居比比皆是。他們早已不是過去人們對“外國人”的概念,而是已經成為上海城市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
在做這份調查的過程中,讓這個團隊沒想到的是,參與調查的國際人士的拒訪率很低。這份由五部分組成、囊括了對上海方方面面考察的問卷填寫下來需要至少半個小時。在做調查前,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形象與城市文化創新戰略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副教授徐劍曾擔心這些外國人是否愿意拿出時間參與,而調查的過程中,他發現擔心是多余的,他們都很積極接受,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奧森典型地經歷過從“過客”到“主人”的過程。他曾經被位于美國的公司總部先后派駐中國包括上海在內的多個城市和地區的機構擔任高管職務多年,后因所就職企業遭遇重組而計劃被召回美國。他愛上海,愛這里的開放、包容、時尚,他甚至娶了一位上海太太,所以當接到召回美國的消息時,他毅然決定放棄回國機會,留了下來,如今在一家知名外資企業工作。
奧森很關注上海的發展,在他看來,這里的發展一直都在不斷上升,各種經濟文化的碰撞交融,給上海帶來了很多觀念意識和生活形態的轉變,無論是社會政治經濟網絡、基層生活的共同體,還是文化表達與交往形式等等,都有很深的中西方融合的烙印。他很肯定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的定位,他覺得上海已經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
做國際貿易的西蒙夫婦對上海有著特殊的偏愛,尤其是浦東,他們覺得這里的街道、建筑與國際上任何一座先進城市相比都不遜色,現代化的設施令他們感到尤為便捷。在西蒙看來,上海是如今“全世界欲望最強烈的地方”,是一個在“不斷攀升”中的活力城市。
這樣的印象與調查結果也不謀而合,大部分受訪者在和紐約、倫敦、東京對比后,肯定了上海“國際大都市”形象。在一項讓受訪者用一個單詞或詞組來描述上海的問題中,填寫“壯觀”和“令人稱贊”的占33.52%,填寫“大都市”的占19.49%,填寫“增長與發展”的占16.39%,其后依次是中國的經濟與金融中心、文化多元、環境、未來、上海人民、建筑物或其他。
不是新天地,而是城隍廟
一座城市,總要有一個地方代表著她最獨特的記憶,無論瞬息如何變幻,那里總會保持著最執拗的姿態,散發著屬于這座城市最初的味道。
上海的地標和味道在哪里?
世博中國館,東方明珠,新天地,上海大劇院……出人意料的是,586名受訪者中有252票投給了城隍廟,另有206票投給了上海博物館。
雖然好多城市都有城隍廟,但只有上海被十里洋場包圍著的城隍廟最有味道,這是上海最中國的地標。幾乎每個外國人到上海都會來到這里,看看中國古建筑,吃吃傳統小吃。這里永遠熙熙攘攘。來自法國的路易很喜歡這里,他最愛正宗的南翔小籠包,在他眼里,“比起東方明珠,城隍廟更能代表上海。”
這并非是單一的想法,調查結果顯示,44.8%的受訪者都認為城隍廟最代表上海文化。其實,很多選擇在上海生活的外國人都是被這里的文化所吸引。西蒙太太就愛上了上海的茶道、瓷器,閑著沒事喜歡逛逛豫園,還有多倫路,穿穿上海的弄堂,駐立觀看上海老婆婆納涼打牌,仿佛她和這座城市本來就不陌生。
劉康覺得,文化之于一座城市是靈魂,是上海的城市形象國際推廣的首要入口,即便是經濟形象的推廣,也應該從文化的角度入手。因此團隊在設計問卷之初就專門設定了一個和文化相關的部分。而在調查結果出來后,他們發現國際人士對于上海文化的重要性比他們想象的還多。
調查顯示,國際人士對上海中西薈萃的文化積淀印象最深,在眾多海派文化特質中,喜歡中西結合建筑風格的受訪者占55.8%,喜歡豐富菜系的受訪者占35.9%。“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我們所做的關于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選項里,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文化中心列位其中。可見文化在他們心中的位置。很多人認為文化是最值得推廣的。”徐劍說。
在做最后的調研總結時,劉康認為,上海的城市形象傳播中應該突出上海百余年來作為亞洲最為國際化都市的文化歷史積淀,構建上海國際大都市文化傳略。在國際傳播中應該構建以上海融匯中西的文化積淀為核心,大力推崇中西不同風格的城市建筑和有歷史特征的文化地標、文化活動,這是上海獨一無二的城市風貌,也是對外傳播的重要“抓手”。
上海人的優缺點:有時精明 有時自大
上海人在國內一向以精明著稱,外界褒貶不一,在外籍人氏眼中上海人的形象如何?經過世博會洗禮的上海市民在文明程度上是否已經與國際接軌?
已經融入上海的奧森覺得,上海人的文明程度比他剛來上海時提高了不少。但他現在仍然發現:在公交車、地鐵上下車時的爭先恐后,在超市購物時任意翻動商品、隨意拆啟包裝,在公共場所高聲說話、打手機,在餐館喧鬧、殘留大量菜肴揚長而去等現象并沒有改變太多。“其實剛來的時候是體會不出的,因為你只會在意那些好玩的東西,景點、涉外的一些窗口服務、美食等等,而當真正融入這里的生活時你會發現這些很細節的東西,還有就是生活中涉及的醫療、治安、教育等這些東西,這些的差異還是明顯的,但我相信會有所完善。”奧森說。
調查顯示,認為上海人友好的受訪者所占比例最高,為59.0%,其他選擇較多的依次為國際化(29.0%)、遵守規則(25.6%)、精明能干(25.0%)、時尚潮流(18.8%)。而其中負面評價有不友好(11.0%)、傲慢自大(10.6%)、自由散漫(10.1%)等。
此次調查中參與此次調查問卷的586人中,男性占65.4%,女性占34.6%。歐洲裔占51.4%,亞洲裔占33.6%,其他洲裔占15%。參與此次調查團隊的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博士曹永榮告訴《小康》記者,最初問卷只設置了英文版本,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日本、韓國人由于語言問題拒訪率很高。后來團隊專門為此新增了日文、韓文版本,補上了亞洲裔的樣本。
“結果讓大家有點吃驚。原本缺少亞洲裔的結果顯示,國際人士對于上海的總體滿意度應該比現在的結果要高出很多,而后來加入韓日等亞裔的調查結果后,滿意度有些下降。可以看出,亞裔對于上海的滿意度稍低于歐美國家的人。”曹永榮說。
張立在一家外資貿易公司工作,同事大部分都是外國人,韓日居多。在平日接觸中他并沒有發現在認知里大家有太大的不同,不過對于這樣的結果,他表示是可以理解的。在他看來,歐美和中國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完全不同,所以當他們來到這里,往往對周遭的一切感到新鮮,即使是在這邊生活了很久,寬容度仍會很高,而日韓和中國同屬亞洲國家,生活環境相近、文化相通,當他們來到這里后往往會對生活細節更加挑剔。
國際人士對于上海市民的文明程度、政策法規、教育、衛生、稅務等公共服務領域和軟環境方面評價稍低,而對旅游、出入境相關的硬件環境評價較高。在徐劍看來,這樣的“外來視線”所折射出的價值尺度和道德評判,是值得傾聽與自省的,會助推上海發展得更好。
“四個中心”最認可金融中心
上海“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加快建設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等“四個中心”,建設具有幸福感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定位目標。對此,生活在其中的外籍人氏是如何看待的?
調查結果顯示,有66.8%的受訪者聽說過老外灘的歷史,正是老外灘的傳奇,十里洋場的繁華通過書籍、影像樹立了之前上海的國際形象。因此在國際人士心目中最被認可的是金融中心,占比78.9%,其次為經濟中心,占比72.6%,貿易中心占比68.1%,而作為其中之一的航運中心較少被國際人士了解,只占比36%。
徐劍對此分析認為,“金融中心”之所以在國際人士眼中留下較深刻的印象,與它身上所負載的歷史積淀有關。調查顯示,國際人士首先看重的是文化積淀,如果說上海歷史上最著名的金融中心是外灘的話,現在上海的金融中心則在陸家嘴。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受訪者對于陸家嘴金融中心的認可度僅有15.7%。“由此間接可以反映出豐富歷史和文化底蘊對于上海金融形象的影響很大,雖然金融中心、經濟中心都還在建設中,但在國際人士眼里因為有外灘的歷史地標,所以延續了這種印象。這對我們未來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和宣傳的正面作用。此外對于航運中心較低的認可度,我們覺得也可能與沒有顯著歷史文化地標有很大關系。”徐劍表示。
在上海這些年的生活,讓奧森對這座城市感悟很深,在和朋友聊起這里的生活時,他覺得這里是中國內地城市中最接近西方的一個,而且這些年上海的“硬環境”在不斷優化,對外窗口服務不斷完善,這是好的方面;而也有讓他覺得無所適從的問題,往往都在“軟環境”上。
此外,調查還顯示,文化程度高、收入高、短期旅游或出差、學習的國際人士對于上海的整體評價要高于長期在上海工作、學習、生活的國際人士。“我們從飲食起居、生活成本、醫療、治安、教育、就業、市民文明程度等24項評價指標來綜合考量受訪者對于上海的印象,明顯發現了在滬國際人群出現的階層分化。相比來看,短期來滬的國際人士更注重窗口行業,而長期留滬的國際人士更注重上海的總體環境。”徐劍表示。
上海的目標是成為一個世界都市。在上海的外國人從“客人”變“主人”的轉換趨勢已經表明整體發展朝著目標更近了一步。正如一位在上海定居的外籍“新上海人”所說,“上海是一座非常容易居住的城市,這里的土壤天生就容易接納外來人群。”
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曾在2006年做過一次關于外國人眼里的上海形象調查,當時的結果顯示,上海國際大都市形象尚需努力。而2011年歲末出爐的這份調查結果則顯示,“國際人士”對上海總體觀感正面積極的評價占92.9%,77.8%的“國際人士”來滬后,對上海的印象變好。
這一鮮明的對比,正驗證了上海這座城市在近些年的飛速發展和巨大變化。“可以看出,國際人士已經認可了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形象,這與上海立下的目標是一致的。”徐劍說。
國際地標 外籍人眼中的上海,從現代、有活力到文化中心、
金融中心不一而足,某種程度上上海已成為中國的國際地標
在來上海之前,您對上海的首要印象是
58.5%的受訪者在來上海之前,對上海的首要印象是中國的經濟與金融中心。在歷史上,上海曾經是舉世聞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在遠東首屈一指;而國際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也在當今上海積極推進建設的“四個中心”之列。外國人對上海的這一印象與上海的實際形象相一致。
其次,11.4%的受訪者對上海的首要印象是“東方巴黎”,而首要印象為“時尚和前衛的城市”的受訪者僅占6.8%。另外,有13.1%的受訪者之前并不了解上海。
另外1.88%的受訪者認為上海“大、擁擠、臟和貧窮”,2.56%認為上海是“東方紐約”,詳見下表。
您認為用一個什么單詞或詞組
來形容上海最為貼切?
上海給國際人士最深的感受是“壯觀”和“令人稱贊”(33.52%),其次是“大都市”(19.49%),增長和發展(16.39%)和“中國的經濟與金融中心”(10.02%)。
您認為上海在國際推廣中,
最有特色的地方在哪里?
7.73%的受訪者認為上海在國際推廣中,最有特色的地方為外灘,7.13%認為是建筑物,6.98%認為是旅游景點。
您對上海的治安感到滿意嗎?
在上海狀態對上海治安狀況的滿意度的評價有顯著差異(p=0.000),學習和長期工作和生活的對上海治安狀況的滿意度評級較低。
談談您對上海人的印象?
認為上海人友好的受訪者所占比例最高,為59.0%,其他選擇較多的依次為國際化(29.0%)、遵守規則(25.6%)、精明能干(25.0%)、時尚潮流(18.8%)。
其中負面評價有不友好(11.0%),傲慢自大(10.6%),自由散漫(10.1%)。
您知道以下哪些活動?
F1上海站中國大獎賽擁有相對較高的知名度,48.4%的受訪者知道這一比賽。而上海大師杯和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知名度相對較低,分別為21.2%和23.4%。
您最欣賞的海派文化是什么?
中西結合的建筑風格是最為外國人欣賞(55.8%)的海派文化,排在第二位的是豐富的菜系(35.9%)。而中西方藝術、民間和西洋音樂以及滬劇、京劇、話劇、芭蕾舞等只被少部分(15%以下)外國人所認可。
您最喜歡上海的哪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