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9 09:42: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國商業銀行之間發展差距較大,銀行的地區壟斷比較明顯,市場競爭較小,我國的各種規模的商業銀行都比較弱小,這種不平衡的銀行體系結構對提高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是不利的。我國的商業銀行與國外的商業銀行相比,不論是從規模上還是資金的儲備上都處于劣勢地位。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改變了壟斷的狀況。但是其在銀行業中占有的份額比例依舊很高。只有國有制的商業銀行和股份制的銀行向新經營模式改變。
二、商業銀行在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的定位缺乏長遠的發展戰略,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制度主要采用分業經營,銀行與證券機構、保險機構之間的利益存在沖突和競爭。同時我國的商業銀行與同行之間缺乏合作氛圍,合作深度受限,金融創新的產品很少。公司內部的協調需要溝通,金融控股的集團發展很快,但是整合力度不高使得集團的管理比較松散。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通過借貸獲得利息收入,但是在投資業務上會增加比重,銀行的經營結構比較傳統。集團內部合作松散,資源配置不合理也是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重要問題。1933年的經濟危機讓世界經濟變得蕭條,金融行業的不規范經營讓銀行面對的金融風險加大,我國商業銀行當前的風險控制系統比較滯后,不利于發展混業經營管理模式。商業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降低。我國的特殊國情要求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中學會提高抗風險能力。我國商業銀行缺乏健全的法律依據,法律漏洞比較大,雖然商業銀行內部制定了相應的法規和制度,但是在銀行混業經營模式的組建和選擇、公司管理、業務實施和交易、風險防范以及監管方面缺乏專門的法律規范。這就造成我國的商業銀行在經營的過程中面臨更大的風險挑戰。監督機制不健全也容易導致市場競爭不健康,市場秩序混亂,從而增大了經營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內部的競爭力薄弱,績效考核機制不科學,過分強調通過客戶關系的管理、資金管理、全面服務方面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視了銀行潛在的資源價值和綜合性的服務技能。當前金融方面的監督成效較低,對經營管理模式的交叉業務監督不到位。監管部門之間的責任界限不明晰,監管資源浪費從而導致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混業經營管理等不穩定因素的產生。
三、改進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的對策
改革金融體制是推動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科學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商業銀行應該將各分支機構的管理進行改革,提高內部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機構的應對金融風險能力并制定一個合理的考核制度,做到以人為本,加強人力資源改革,優化組織內部的機構,不斷引進人才。給員工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并形成有效的激烈機制。加強和同行以及國內外合作伙伴的溝通和聯系,及時了解金融內外部信息,對金融風險有前瞻性的意識。對金融產品和經營管理模式以及組織內部的設置進行創新,不斷提高商業銀行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商業銀行可以引進工業資本,增加融資渠道,從而把握好經營的重心,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這種方式可以讓銀行獲得金融支持還能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提高金融業的抗風險能力。充分應用計算機等科學技術加強對銀行的內部控制,實現信息共享的速度更快捷,降低經營成本,使得管理更加現代化。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離不開健全的法律以及監督機制,從企業內部而言,高層領導的職能必須明確規定,而外部的監督部門也同樣需要明晰責任界限。
四、結語
關鍵詞: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經濟資本
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主要目的是盈利,而且商業銀行與其他的企業一樣,需要自負盈虧,所以商業銀行在管理過程中同樣承擔著一定的風險,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在市場經濟宏觀調控作用下,商業銀行面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同時利率市場化也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利率化市場影響下,不同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資金成本面臨的風險也在增加。也就是說經濟資本的管理會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本文主要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應用經濟資本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一、資本及經濟資本概述
資本指的是用于生產的基本資料,通常我們所能看到的設備、房屋以及資金等均屬于資本,但是在銀行金融業中的資本指的是總資產和總負債在賬面上的差值。在商業銀行中提到的資本通常涉及到三方面的內容,分別是:(1)實有資本,具體指的是銀行資產負債中除過負債部分后剩余的那部分。根據我國新頒布的《中國新會計準則》中的相關規定,實有資本主要包括資本公積、股本以及留存收益等;(2)監管資本,這部分資本主要是為了滿足對銀行的監督,保證銀行的審慎經營以及維持金融體系穩定性強制要求的一部分資本;(3)經濟資本指的是銀行在出現非預期損失后用于維持正常經營所需要的資本,也就是在某一時間內,銀行遭遇風險后用于彌補損失的資本。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也就是銀行為了避免出現非預測性的風險所準備的風險資金[1]。
二、經濟資本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1、為銀行的經營管理提供了一種管理方法。
銀行在管理過程中涉及到的內容較多,其中經濟資本管理屬于銀行經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做好了經濟資本的管理才能保證商業銀行的資本穩定,從而保持銀行的安全穩定運行。當商業銀行中客觀存在的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以及操作風險等突然發生之后,商業銀行可以冷靜的對待這些風險,維持了商業銀行的正常運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核心競爭力。
2、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機制。
商業銀行中的績效考核機制通常只是客觀的根據銀行的經營狀況實施評價分析。沒有將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風險考慮進去,通過經濟資本管理可以反映出銀行根據資產風險程度的不同可能出現的一些風險,從而對商業銀行的績效考核更科學、更全面,同時在不同的商業銀行之間進行評價更具有公平公正性。
3、培養銀行的風險管理意識。
從經濟資本的定義中可了解到,經濟資本主要是用于應對銀行出現的突發事件,做好經濟資本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根據不同風險大小建立相應的模型,并且量化,從而做好經濟資本的管理。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涉及到風險管理,長期的經濟資本管理可讓銀行的相關人員具有風險管理意識,整體上有利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
4、促進銀行利益與風險的平衡發展。
商業銀行獲得的利益越大,則承擔的風險自然也就很大,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可能在突如其來的風險因素下,造成商業銀行的破產倒閉,而經濟資本管理可反映出風險的大小,從而使得商業銀行在利益和風險之間保持平衡,進而提高自身抵抗風險的能力。
三、商業銀行中經濟資本管理的目的分析
商業銀行既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那利益最大化當然就是其進行管理的目的,但是在管理過程中還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經營管理就要在最小的風險條件下,保證必要的流動性,同時確保利益的最大化。一旦出現風險,經濟資本將用于彌補這些風險,如果經濟資本遠遠地小于商業銀行自有資產,那么在風險來臨時,商業銀行就具備抵抗風險的能力,而一旦經濟資本超過了自有資本,當面對風險時,銀行會無力償還負債,造成破產。在經濟資本管理中需要配置合適的資金保證,同時做好風險管理,當然風險和利益之間是有一定關系的,承擔的風險越大,銀行所能獲得的利益也會最大,只有正確的處理好經濟資本管理和銀行利益之間的關系,才能提高商業銀行的管理水平,既規避了風險,同時有獲取了一定的利益[2]。
四、提高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經濟資本應用的建議
1、進一步完善經濟資本管理理念。
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業務范圍在不斷地擴展,涉及面將會更加的寬廣,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銀行的利益,但同時商業銀行所要承擔的風險也會越來越多。通過完善經濟資本管理不僅可以做好相應的風險準備工作,同時經濟資本管理也會在銀行工作人員中得到重視。在這一經濟管理理念引導下,商業銀行相應的工作人員具備一定的風險意識,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管理中,提高了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了銀行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2、實行安全有效的經濟資本運行機制。
商業銀行通過對不同時期的風險識別和計量進而掌握相應的風險情況,然后根據不同部門所能承擔風險的大小,按照一定的比例將經濟資本進行分配,并實行安全有效地經濟資本運行機制,在運行過程中可進行動態監控,當某一部門承擔風險的能力發生改變之后,需要及時地對其進行調整,保證不同部門之間正常的工作運行。
3、強化經濟資本管理中的監管體制。
商業銀行在正常運營過程中還需要一定的監管體制,但是隨著商業銀行的改革和業務范圍的擴大,早期的部分監管體制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經濟資本管理監管要求,在監管存在問題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日常運營可能遭遇的風險也會越來越多。所以需要對現階段的經濟資本管理監管體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然后按照現階段的要求,對監管體制進行改進。保證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經濟資本管理得到有效監管。
結束語:
在當前條件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改革以及利率化市場的不斷發展,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中既面臨著機遇,同時還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只有不斷地加強經濟資本管理,掌握市場規律,才能提高商業銀行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在社會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求得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淑娟,李艷君.經濟資本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2,02:276.
關鍵詞: 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因子分析;主成分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24-000-02
一、簡介
1979年日本輸出入銀行經批準進入北京設立代表處,拉開了外資銀行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序幕。我國已經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外資金融機構正在按照我方承諾逐步進入我國境內,到2006年,銀行業的開放將取消所有現有的對外資銀行所有權,經營范圍和設立形式進行限制的措施。在這種形式下,如何做好全方位競爭的準備,如何能保留住國內市場并向國際市場發展是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嚴峻問題。其中,國際競爭力的較量決定了我國銀行能否在這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1-4]。
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的潛在因素進行研究,發現要增強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在銀行規模和經營管理上下工夫。
二、因子分析模型介紹
這一節簡單介紹因子分析模型,更全面的介紹見[5]。研究變量相互關系的因子分析成為R因子分析。設有n個樣本,p個變量為可觀測隨機變量,公共因子為:則因子模型為:
矩陣表示簡記為:X= AF+ε。矩陣A=(aij)為因子載荷陣,ε為特殊因子,對所得各因子,首先觀察他們在哪些變量上的載荷較大,根據載荷的變量本身的內容來說明因子的含義。
為了便于對因子分析結果作解釋,這里說明模型中的兩個變量的統計意義。因子載荷陣A中第i行元素的平方和,即
它刻畫全部公共因子對變量Xi的總方差所做的貢獻,hi2越接近1,說明該變量的幾乎全部原始信息都被所取的公因子說明了。將因子載荷矩陣A中各列元素的平方和記為
稱Sj為公共因子Fj對X的貢獻,即Sj表示同一公共因子Fj對各個變量所提供的方差貢獻率的總和,它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對重要性的指標。
如果求出主因子解后,各個主因子的典型代表變量不很突出,還需要進行因子旋轉。通過適當的旋轉得到比較滿意的因子,以便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因子模型建立以后,設公共因子F由變量X表示的線性組合為Fj=βj1X1+…+βjpXp,j=1,…,m。上式稱為因子得分函數,由它計算每個樣本的公共因子得分。因子分析的應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用于尋求基本結構和簡化觀察系統;二是用于分類。
三、銀行的國際競爭力的潛在因素研究
表1列出了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的衡量指標。接下來我們分析花旗銀行集團,美洲銀行,匯豐控股,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中國光大銀行這九個銀行國際競爭力的潛在因素。(見表1)
用分別用X1, X2, X3來表示銀行的一級資本,資產總額,稅前利潤,Y1表示2001年到2002年的銀行規模。下面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來估計Y1。運用SAS軟件[6]進行主成分分析,主因子F1的方差貢獻率已達到95%。因此,我們用主因子F1的標準因子得分來來估計Y1。
F1的標準因子得分函數為:FACTOR1=0.34896x1+0.34086x2+0.33599x3
由上式可估計九個銀行所對應的Y1值,x1, x2, x3為X1, X2, X3的標準化值。
用同樣的方法,我們估計了2001年到2002年商業銀行的資產流動性(用Y4表示),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果(用Y6表示),商業銀行的生產力(用Y7表示)。由于反映商業銀行規模(安全性)的指標資本充足率(用Y2表示)和自有資本率(用Y3表示)的相關性(只有0.54)較小,將它們單獨考慮。同時用Y5來表示營業費用率。
應用主因子分解法,并經過因子旋轉得到如表2結果:
兩個主因子的累計貢獻率已達到0.8613,因此,我們認為兩個因子已較好的解釋了原來變量的相關結構。接下來我們對這兩個因子進行解釋:
因子1在變量Y1, Y2, Y4, Y6, Y7 (即銀行規模,資本充足率,資產流動性,經營成果,生產力)上都有較大載荷。
銀行規模大而不能倒閉,從而增強存款人的信心;新銀行進入壁壘效應大,從而降低競爭壓力;規模大有利于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即有利于拓展其他業務,特別是目前急需要拓展的中間業務;從而銀行規模不但反映了各家銀行的規模和實力,而且對于銀行穩健經營有重要意義。資本充足率是股東權益與資產總額的比率,他反映了銀行承擔壞帳損失的程度。資本充足率是目前衡量銀行資產安全性的最常用指標,同時,它也反映了資本規模。而資本規模是商業銀行安全性經營的重要保證,從而資本充足率對于銀行經營管理中通貨防御和降低經營分險,減少資金損害,努力保全資產和負債能力都有重要意義。資產流動性反映銀行以合理價格獲得可用資金的能力,流動性是指在資產不受損失的情況下滿足客戶的提款和正常貸款的需要。商業銀行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因此,經營成果是商業銀行的最主要指標之一,它是反映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綜合因素。生產力是反映銀行員工工作效率和整體運營效率的指標。
因此,因子1可看作對商業銀行整體規模效應(包括銀行規模和資本規模)和運營管理水平效應(包括資產流動性,經營成果,生產力)的衡量,稱其為綜合效應因子。
因子2在變量Y1, Y2, Y3, Y4, Y6, Y7上有正的載荷,而在變量Y5上有負的載荷。這說明變量Y1, Y2, Y3, Y4, Y6, Y7與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成正向關系,而變量Y5與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成反向關系。特別地因子2在變量Y3上有較大的正載荷,而在變量Y5上有較小的負載荷。他們形成鮮明的對比。Y3代表自有由資本率。自有資本率是自有資本與加權分險資產總額的比率,其中分險資產主要是指存在信用分險和市場分險的資產。因此,自有資本率越大,銀行承擔壞帳分險的能力就越強。由于銀行的自有資本是相對穩定的,因此要提高自有資本率,就必須降低加權分險資產。而降低加權分險資產的核心途徑是提高運營管理水平。因此自有自有率高,本質上要求運營管理水平高。Y5代表營業費用率。營業費用被定義為銀行為取得收入而支出的費用。包括利息支付,固定資產折舊,員工工資,壞帳損失準備,業務的營銷和宣傳廣告開支等費用。商業銀行營業費用率反映了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商業銀行一定的業務活動或一定雇員的經營成本水平。經營管理水平越高,銀行的經營管理成本越低,效率越高,銀行在競爭中的優勢越大。Y3和Y5從相反的兩個方向衡量了銀行的運營管理水平,它們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因子2可看作對商業銀行運營管理水平的衡量,稱其為對比因子。
根據因子得分系數和變量Y1, Y2, Y3, Y4, Y5, Y6, Y7的標準化值y1, y2, y3, y4, y5, y6, y7得到公式:
z1=0.78617y1+0.91331y2+0.34311y3+0.88565y4-0.07847y5+0.88262y6 + 0.92612y7
z2=0.47753y1+0.30044y2+0.88836y3+0.22565y4-0.92159y5+0.12751y6 + 0.09048y7
計算主因子得分,然后根據公式Z=Σdi zi,i=1,2。計算綜合因子得分,di為第i個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zi為第i個主因子得分。(見表3)
四、分析各銀行的國際競爭力
第一主因子即綜合因子是對商業銀行整體規模經濟效應(包括銀行規模和資本規模)和運營管理水平效應(包括資產流動性,經營成果,生產力)的衡量,稱其為綜合效應因子。從表5我們可以看出,國外三大銀行的第一主因子得分都很高,而國內的中國銀行居中,其它國內銀行的依次排序為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這說明國外三大銀行整體規模經濟效應和管理水平效應都很高,中國銀行居中。同時,我們發現與中國銀行規模相差不多的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排名靠后,排在規模較小的招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之后。
第二主因子即對比因子是對商業銀行運營管理水平的衡量。從表3我們可以看出國外三大銀行排名靠前,中國銀行有較好表現,以微弱優勢排在匯豐銀行和美洲銀行之前。而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與國外三大銀行差距較大,但排在規模較小的招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之前。
通過對第一主因子和第二主因子的分析,不難發現,整體規模和經營管理對一個銀行的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同時整體規模和經營管理是辨證的統一。如果經營管理水平低,整體規模難以發揮規模經濟效益。例如,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論規模它們在世界1000家大銀行的規模排名中,都進入了前50名。然而,它們的經營管理水平低,與國外三大銀行差距大,所以,整體規模也難以發揮效應,綜合排名靠后。同時,整體規模較大,也造成了經營管理困難。整體規模和經營管理共同作用,構成了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
這就要求我們:要增強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就必須在銀行規模和經營管理上下工夫。
參考文獻:
[1]陳雨露,甄峰.大型商業銀行國際競爭力:理論框架與國際比較[J].國際金融研究,2011(02).
[2]吳慧強.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研究[J].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2004(2).
[3]陳雷.中國商業銀行的國際競爭力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2(03).
[4]王進軍,孔德剛,唐弼.論我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提高來源[J].金融論壇,2001(9).
[5]方開泰.實用多元統計分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關鍵詞: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反思
中圖分類號:F8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1428(2006)04-0025-04
股份制商業銀行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一方面,“在夾縫中求生存,在競爭中求發展”,業務和分支機構在東南沿海迅速擴張,在一些地區甚至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從而促進了在全國范圍內新的銀行體系的形成;另一方面,本著作為銀行改革“試點”的初衷,這些銀行也不同程度地在建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體制和機制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歷史地看,在這一過程中,這些商業銀行對于我國體制轉軌時期的經濟、金融的改革與發展,特別是在打破市場的條塊分割,推動區域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增加新的融資渠道,推動銀行競爭性市場的形成,促進金融創新和銀行服務水準的提高;建立按市場機制調控金融的市場傳導基礎;形成有利于增強銀行競爭力的激勵機制等諸多方面,確實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然而,也毋庸諱言,商業銀行的改革不可能脫離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環境,沒有作為“合格的”市場主體的企業,沒有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的成熟構建,就不可能有所謂“規范的”商業銀行。因此,這些建立并發展于體制轉軌時期的商業銀行,也就不可避免地帶有這一時期的強烈印記。
一、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上存在的問題
1.缺少明確、科學的戰略規劃
從10多年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商業銀行大都以短期內自我擴張迅速“做大做強”為主要經營指導思想,同時卻缺乏明確的銀行定位及長期戰略構想。在這一指導思想下,股份制商業銀行這些年來,僅僅通過自我擴張,即在很短的時間內躋身于世界前500家大銀行的行列,規模擴張速度驚人,快的平均增長70%以上,最慢也近50%。與此同時,在經營方針、產業定位、業務定位、功能定位及與之相應的信貸政策;在收益與風險、近期與遠期平衡機制的建設;在以新技術為基礎的、符合現代管理理念的管理架構的建設;在構建系統競爭力的整體營銷機制的建設等長期戰略規劃的諸多方面,卻十分粗疏甚至模糊不清,乃至于造成商業銀行之間在市場、客戶、業務功能、產品服務等方面同構化傾向嚴重,競爭異常殘酷,風險隱患巨大且難以有效監管和調控。
2.缺乏系統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股份制商業銀行構建系統競爭力的能力大都十分薄弱,往往主要依賴于對業務的所謂目標考核機制,通過層層分解,對各項業務進行推動。結果催生了一種以客戶資源“個人化”為特征,急功近利、單兵作戰的營銷經營模式。這種模式,不是強調銀行通過客戶關系管理、現金管理、綜合服務等有利于降低客戶經營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滿足客戶需要的服務爭取客戶,而是強調通過員工個人能夠為銀行帶來的“資源”來擴大業務;不是強調通過整個銀行專業化的團隊提供高效、高質的專業化組合服務來贏得市場,而是強調通過員工個人“復合型”的服務技能來爭取客戶。在這種營銷模式下,銀行經營上的競爭,逐步“簡化”成了通過不斷加大的所謂“激勵”,對擁有“客戶資源”的員工個人爭奪的競爭,從而形成了一種系統競爭力不斷“淡化”,銀行員工個體“競爭力”不斷“強化”的經營模式。
3.內控管理的方式過于陳舊
脫胎于傳統銀行管理模式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實行的仍主要是以比較粗疏的崗位分工為基礎,通過制訂制度頒布制度檢查執行對違反制度行為處罰糾正這樣一種方式來進行內控管理。這種管理模式形成的工作狀態是:雖然有制度及違反制度的處罰規定,但大量是否執行制度的決定權仍掌握在崗位員工手中;管理層和員工面對的管理或業務操作領域跨度過大,不僅專業能力受到限制,且管理和操作也過于粗疏;各崗位的員工需要面對的“內控”制度繁多且還在不斷修訂和增加之中,使之往往難以全面、準確、有效地掌握,經驗的積累為此顯得十分突出。由于上述原因,加上員工流動頻繁,管理層不得不日益增加培訓、檢查的頻度和強度,并對違規處罰不斷加碼。這樣一種“內控”管理的工作狀態,其所造成的結果是:普通員工和管理層雖不得不面對超負荷的工作壓力疲于奔命,內部控制水平卻難有根本性的提高,而工作的效率乃至整個銀行運行的效率卻不斷下降,進而系統競爭力也不斷受到削弱,整個銀行最終不得不日益依賴于對員工不斷加強的“道德教育”。
由于在經營管理模式上存在上述問題,相當一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形成了因發展過快且無序,案件頻發、控制力與發展不相適應而產生大量不良資產,為了解決這些不良資產,又不得不通過進一步“加快發展”以“稀釋”這些不良資產,而“加快發展”又導致更大的風險這樣一種怪異的發展軌跡,從而使得金融杠桿對資源優化配置作用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響,支撐經濟高效運作的金融基礎亦受到削弱。
二、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模式上產生的這些問題,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包括本身體制問題、市場體系問題等等,限于篇幅,在此暫且不表,僅就下述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略做剖析。
從客觀原因分析,這與股份制商業銀行建立時的產業基礎有關。綜觀西方商業銀行發展的歷史不難發現,跨國商業銀行大都曾經歷了從最初主要為區域中小客戶和個人客戶提供貿易融資或“自償性”融資服務,到逐步參與大型制造業及投資項目的融資服務,再到工業資本逐步與銀行資本緊密結合,形成以明確的產業支柱為基礎的“全國性”乃至“跨國性”銀行兼并和業務擴張的過程。雖然嗣后在經濟、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工業資本與銀行資本在一些國家又經歷了一個適度分離的過程,但是商業銀行大都仍繼續維系著與業已形成的傳統產業支柱的緊密關系。由于這種關系,基于其產業支柱的特點,商業銀行進而又出現一些功能性分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十分明確的戰略管理模式。由此可知,商業銀行對產業支柱的依托,對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財務基礎、經營特征、專業水準、戰略管理乃至經營管理模式,實際上具有相當程度上的決定性意義。有鑒于此,對照我國,近年來組建的商業銀行,除招商銀行外,從建立之初,即面臨內無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外有幾大銀行超大規模強勢競爭,生存缺乏基本保證的惡劣局面。在這種局面下,這些商業銀行若要生存,除了單純地以盡快“做大”為主要目標且主要通過對員工的強力激勵來實現這一目標外,別無他途。因此,正是這種生存困境造就了股份制商業銀行以維持生存為基本出發點的指導思想及由此形成的有嚴重缺陷的經營模式。事實上,以全國通系統為強力產業支撐組建的招商銀行,盡管始于南海邊陲的蛇口,卻以初具系統競爭力的經營模式迅速發展起來并領先于其他商業銀行,或可為此提供國內銀行發展的歷史佐證。反觀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往往從建行初始就一直試圖建立自身的產業支柱卻始終無法如愿,恰恰就是因為這些銀行未能從資本形態上獲得工業資本的強力支撐,“省略”了金融資本這個商業銀行歷史發展必經階段的結果。
從主觀原因分析,我們知道提高銀行競爭力需要有專業化的管理和服務,卻不知道專業化的管理和服務來源于專業化的精細分工,反而要求員工成為“復合型”人才;我們知道提高競爭力需要提高銀行運行效率,卻不知道提高效率必須以更精細的專業化分工結合對新技術的有效運用為依托,反而在權限的“放”與“收”之間徘徊;我們知道提高銀行的競爭力必須建立有效的內控機制,卻不知道現代內控是建立在更為精細的分工并將業務流程的內控要求計算機化的基礎之上的,反而在不斷增加制度和不斷提高對員工道德素質要求之間苦苦掙扎,乃至于最終將全面控制員工八小時內外的言行并輔之以日益嚴厲的處罰,作為“內控”的主要訴求。由此,期望重點依靠制度管理的“制度管人”的良好初衷,由于認識上的膚淺及基于此的管理構架的缺陷,最終卻蛻變成了更多地依靠人的主觀條件管理的“人管制度”的主觀要求。
三、股份制商業銀行必須在新一輪改革中重塑科學、現代的經營管理模式
1.遵循銀行發展的歷史規律,考慮引進工業資本,以使股份制商業銀行取得產業支柱的強力支撐
由前述可知,引進工業資本,以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對于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從容營造一種良性的經營管理模式,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從現實條件看,如果說在以往轉軌時期一些支柱性產業仍處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框架之內,相關條件尚不夠成熟的話,那么經過近十多年的改革,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為代表的石油產業,以寶鋼、鞍鋼為代表的鋼鐵產業,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為代表的通訊產業,以聯想、海爾、TCL為代表的電子產業,等等,企業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且具有相當大的實力,已完全有條件成為商業銀行強有力的產業支撐。而要真正促成銀行這種產業支柱的形成,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的融合并形成所謂“金融資本”,將是一個無法跨越的歷史階段。
通過這種資本的融合,一方面,商業銀行以資本為紐帶,可以較為順利地獲得產業支撐,按資本構成形成不同的產業支柱,進而解決銀行的后顧之憂,銀行有條件將重點和精力從確保生存,轉到構建新的科學、現代的經營管理模式上來,同時商業銀行也可以借此解決目前存在的行業專才嚴重不足,對行業變化導致的風險缺乏掌控能力的困境,大大提高自身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資本融合,工業資本則不僅可能獲得更有力的金融基礎的支撐,而且也有可能大大改善金融服務的條件,提升資金的使用效能。總之,通過工業資本與銀行資本的優勢互補,整個經濟、金融運行的質量和效率,都有可能得到極大的提高。
當然,工業資本與銀行資本的這種融合,也會產生一些可能的弊端,引起一些專業人士的憂慮。如:工業資本的介入可能會影響商業銀行做出非專業化的決定;銀行決策層無法得到豐富的銀行專業經驗的支撐;過于緊密的業務關系可能導致風險難以控制,等等。但筆者以為,任何有利的改革舉措,都難以避免產生一些新的問題,這是其一;其二,由于這種資本融合在國際上曾有廣泛經驗,完全可為我借鑒,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法規界定和監管制約進行控制;其三,工業資本的進入并不會妨礙商業銀行按照監管要求聘用專業團隊對商業銀行進行專業經營。總之,權衡利弊,像目前這樣跳過商業銀行歷史發展必經的階段,同時又希望以當前形勢的要求來改造現有商業銀行的做法,可能遇到的問題會更大。因此,以為商業銀行建立產業支柱為目的引進工業資本,對于重塑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模式,應當是當前新一輪銀行改革的一個關鍵性的戰略選擇。
2.以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運用為依托,以更為精細化的分工為基礎,重塑商業銀行的內控模式
認真觀察一下外資銀行的經營管理,可以發現,即便是在一些不成熟、不發達的市場,包括在中國的市場上,這些銀行雇傭的也是當地雇員,且對員工也并無8小時之外的監管要求,其基層行卻很少有案件或嚴重的違規發生。與我國的商業銀行對照,為何同樣的人進了外資銀行就變得循規蹈矩?蓋在于外資銀行建立在精細化分工和全方位計算機管理及操作系統之上的管理模式,使基層的員工很難作案或有重大的違規。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現代銀行管理不僅要建立在不準員工違規的主觀規定上,更要創造使員工無法違規的客觀條件。
電子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及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上的運用,對于商業銀行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從電子計算機的功能上看,對于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至少有四個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有助于實現整個銀行系統即時的信息共享;第二,有助于銀行大大提高運行效率和運行質量;第三,有助于銀行更有效地監督和控制操作及其他風險;第四,有助于銀行為客戶開展組合式服務或“一站式”服務,并為銀行的業務創新提供新的技術手段。從西方的情況看,伴隨著現代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的商業銀行,其內部根據風險控制和專業化經營的要求,業務分工日益精細化,成為電子計算機大規模引入的重要管理基礎。正是在此基礎上,西方商業銀行設計了以中央會計系統為核心的綜合業務操作系統和信息管理系統。反觀我國的商業銀行,電子計算機的引入,基本是在十分陳舊的業務操作框架中逐步推進的。從以計算機取代算盤,到計算機復制手工操作流程,到形成計算機單項業務的操作系統,到分行一級的綜合業務系統,再到總行一級的綜合系統,其間由于對計算機和通訊可靠性的疑慮問題、系統兼容性問題、功能不全問題、流程缺陷問題等等,走了許多彎路,且不斷重復建設,耗費巨大。而在這一推進過程中,由于業務和技術專業人員互相之間理解及由此產生的溝通困難,并未對業務操作和技術從前述四個方面的角度進行重新整合,而是僅局限于相互的遷就,進而使得整個經營管理框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造。由此可知,若要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框架進行改造,使之能夠將新技術的引進效能充分提升,首先需要立足于對整個銀行業務操作和管理系統的整合,對所有業務的流程進行重新疏理,明確其中需要相互制約及專業分工的各個環節,并在此基礎上厘清崗位設置。然后需要將所有各項相關的制度規定,分解成各個崗位的操作要求與崗位標準,由此形成基本的需求,結合計算機的特點,通過充分溝通,從最大限度地發揮計算機功能的角度出發編制相關程序,最終在全行形成一種通過技術達到相互制約和專業化管理目的的新的經營管理框架。毫無疑問,這項工作工程浩大,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綜合性人才的統籌協調及高度敬業的專業人才的協同努力,決非是一項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只要真正有清楚的思路,以一定的實力為支撐,有效組織,我國的商業銀行在現有的基礎上是能夠完成這項工作的,也是必須作出努力的。因為無論如何引進戰略投資者,企圖以此輕易地依靠外資實現這種改造,由于這種系統對于任何一家商業銀行而言均關乎“核心商業機密”,因此是不可能的。
3.以新的經營管理系統為基礎,建立自上而下的專業化培訓、技術評價和考核體系
關鍵詞 成本管理 營運水平 途徑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銀行業得到蓬勃發展。作為我國銀行業的主體部分,國有商業銀行也在制度上不斷改革創新。在市場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贏得一席之位,國有商業銀行必須通過不斷深入改革,提高自身的營運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由于我國經濟曾長期存在特殊的運行機制,導致商業銀行逐漸形成了以信貸指標為重,以內部管理為輕,重視銀行業績數量的增長,忽視相關業務質量提升的經營模式。在這種經營模式下,我國的商業銀行對成本費用的觀念比較單薄,忽視成本――效益適當匹配的經濟原則,這不僅表現在銀行經營人員在日常經營中忽視對成本的控制,也表現在銀行內部管理人員缺乏對內部成本有效管理的技術手段,在商業銀行制度改革的進程中,這一缺陷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日益顯現,這也成為了現階段我國銀行業急待解決的問題。
在當今國際化趨勢日益加重的市場環境下,要想在競爭中保持并逐步提高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必須轉變商業銀行傳統的增長方式,即從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轉變為集約型的增長模式,通過對成本的重視、管理和控制,從根本上提高商業銀行的營運能力,走新型的銀行業發展之路。
一、銀行成本管理的定義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其業務經營、資金營運、財務成果以及內部管理等各方面的進展都可以通過經營成本的高低進行衡量。銀行的成本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變動涉及到銀行各部門、各項業務的經營管理。要降低銀行的成本,需要各部門共同配合,在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前提下,有效率地使用人和物的資源,科學合理地控制支出,從而提高業務的效益,增加銀行的利潤。
由此,銀行成本管理可以定義為在國家的方針政策下,按照銀行信貸資金的運動規律,在銀行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成本和費用進行預測、計劃、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各項管理活動。
二、加強銀行成本管理的途徑
(一)強化成本管理理念,樹立成本――效益意識。
成本管理是商業銀行進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強化成本管理理念是商業銀行提高營運水平的有效途徑。在成本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樹立成本――效益意識,一方面,如果相對指標保持不變,通過降低成本的支出,達到增加收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多種指標都發生改變,在整體收益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可以允許必要的成本支出絕對額的增加。成本管理注重的是實現銀行整體價值的最大化,不能因為單純追求某一環節的成本降低而忽視整體價值的實現,必須在成本――效益配比的原則中尋求成本的控制。
(二)強化成本管理理念,樹立成本主體觀念。
在進行成本核算的過程中,應聯系銀行的主要職能,同時,應樹立成本主體觀念,正確分析在成本核算制度中責任成本與各責任中心的關系。根據分析準確界定各責任主體的相關責任,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從而達到成本降低的目的。
(三)強化成本管理理念,注重員工素質的提高
成本管理的目的和方法由銀行管理層去制定,由銀行員工去執行的。因此,要進行成本管理,不僅依靠銀行的經營管理人員,而需要依靠全體員工。商業銀行應培養每一位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并調動全體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成本管理得到有效實現。
如何提高員工的素質,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銀行內部營造濃厚的成本管理文化氛圍,通過制定考核指標,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塑造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其次,加強員工成本管理教育的培訓,從根本上提高員工在經營活動中進行成本控制的個人能力。
三、銀行成本管理的意義
(一)成本管理是銀行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商業銀行逐步由過去的行政指令化模式轉變為市場管理化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應遵循市場的客觀規律,以利潤為重要目標之一,注重成本――效益的原則,加強成本管理,從而提高商業銀行營運水平,使商業銀行得到更好地發展。
(二)成本管理是銀行獲得利潤增長的重要手段。
銀行業是經營存貸款、信托投資等的經濟實體,是以經營貨幣貨幣資金為業務的特殊企業。一般的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利潤,成本控制是關鍵。銀行作為特殊的企業,在成本上進行管理,意味著在經營過程中,相同的收入需要的資金消耗減少,這種良性的經濟循環,不僅為銀行帶來更多的利潤,也可以為國家的建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三)成本管理是提高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客觀要求。
成本作為銀行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成本這個指標的比較,可以衡量銀行經營管理水平。銀行組織存貸款的業務特點使得銀行在利潤計算中要細致準確地核算成本,在考核銀行盈虧時應注重成本的控制,通過核算成本達到衡量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總結
成本管理作為商業銀行重要的核算指標之一,對商業銀行提高營運水平,增強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日益繁榮,成本的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商業銀行要在日益加劇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必須加強成本管理的理念,樹立成本――效益的觀念,從根本上轉變經營模式,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建設銀行湖北孝感分行)
參考文獻:
[1] 樊宏社,王馨. 我國商業銀行全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 價值工程, 2011,(01)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 全面預算管理
農村商業銀行是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產物,相對于改革前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及經濟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和完善,但是其全面預算管理水平遠落后于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及國際先進銀行。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是商業銀行加強內部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如何加強農村商業銀行的全面預算管理,對其加強業務拓展、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全面預算管理概述
企業預算管理是在企業戰略目標的指引下,通過預算編制、執行、控制、考評與激勵等一系列活動,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一種管理方法。對銀行來講,全面預算管理應包括財務預算、經營預算和資本預算三個方面。其中,財務預算是目前銀行業傳統意義上的預算管理;經營預算,即經營計劃(信貸計劃)包括授信審批、規模控制、貸款發放、貸后管理等各業務環節的合理測算及安排,是銀行業預算控制工作的核心;資本預算是指銀行根據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對各項風險加權資產的資本占用作出的安排。
二、農村商業銀行的特點
(一)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農村商業銀行是由轄內自然人、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發起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金融機構。農村商業銀行的股東一般包括本地較大的國有企業、本地較大的民營企業、當地居民和銀行內部員工。除了股東分紅,各類股東因投資目的不同,尚未充分意識到其對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所負有的參與決策和監督的權利。從某種意義上講,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制衡機制尚未能有效發揮作用。農村商業銀行的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在實際工作中未能發揮有效作用,對經營管理層未形成有效制約,內部人控制問題是農村商業銀行治理結構的短板。
(二)業務品種覆蓋范圍較窄
從國際先進銀行及我國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經驗來看,金融業的真正盈利環節為中間業務,而非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還處在發展的初期,業務品種主要停留在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依靠凈息差獲取收益,業務品種覆蓋范圍較窄,雖在改制后加強了產品創新,但仍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且創新思想略顯滯后,缺乏具有競爭力的業務產品,對其競爭力的提高極為不利。
(三)服務范圍具有一定的政策導向性
農村商業銀行作為農村金融市場的主要力量,其服務方向帶有明顯的支農惠農的政策性。根據《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第四十六條,農村商業銀行要將一定比例的貸款用于支持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銀行監管機構應定期對農村商業銀行發放支農貸款情況進行評價,并可將評價結果作為審批農村商業銀行網點增設、新業務開辦等申請的參考。同時,農村商業銀行機構網點設置多為城鄉結合部或縣域,“立足城鄉、服務三農、支持中小微企業、便利社區居民”成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目標定位。作為農村商業銀行的主要客戶群,中小微企業迫切的融資需求與自身現實條件擔保能力的矛盾,對農村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能力提出了挑戰;而支農貸款的風險性較大,對作為自負盈虧的企業來講,農村商業銀行的政策導向性使其發展之路面臨相對尷尬的局面。
三、農村商業銀行全面預算管理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相對于改革前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及經濟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和完善,但是其全面預算管理水平遠落后于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及國際先進銀行,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認識不到位
作為商業銀行的常規工作內容,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并未隨著銀行的發展壯大得到足夠充分的認識。一方面,在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預算管理的實施很大程度上僅僅為了滿足外界對銀行管理水平的認可,而未真正將預算管理作為提高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手段進行有效實施。另一方面,現階段農村商業銀行所進行的預算管理多指財務預算,而在銀行業務發展中,經營預算即經營計劃的開展,比預算管理概念的引入要早,因此經營預算在很大程度上獨立于預算管理之外,形成了單獨的體系。由于沒有形成統一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經營預算與財務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易出現矛盾,且缺乏有效調和。
(二)預算管理內容編制不健全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預算管理內容不健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目標多重,缺乏系統平衡。銀行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應以提高盈利能力作為主要任務,以利潤最大化作為全面預算管理的目標。但農村商業銀行由于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政策導向,其經營管理不僅應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同時還應承擔一定的支農惠農任務。除了追求企業利潤外,農村商業銀行還應將支持農村建設作為重要任務,關注經濟效益的同時不能放棄社會效益。此外,在我國銀行業環境下,農村商業銀行同其他大中型銀行一樣,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擔宏觀調控的功能。當前,農村商業銀行的全面預算管理目標的制定往往出現多重層次,無法在利潤最大化與社會責任、風險把控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導致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多重目標的現象,造成預算管理缺少明確的方向,影響其長期發展。
二是側重短期目標,缺乏長期戰略性。目前,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的預算管理目標的制定多為短期,一般和年度經營計劃相聯系,缺乏與長期戰略規劃的有效結合,并且部分銀行以短期目標的實現情況作為對管理層的考核評價依據,容易造成管理層過分重視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發展。同時,容易出現跨期數據無法有效銜接、短期目標與長遠利益產生沖突等情況。
三是局限于部門內部,缺乏聯動性。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全面預算管理目標的制定僅局限于單個部門內部,僅以局部的利益最大化作為預算目標,實施過程中容易出現部門間利益沖突,導致損害其中一方利益,無法實現各部門有效聯動,達到整體利益最大化。
四是預算指標片面、粗放,精細化程度有待提高。全面預算管理要求覆蓋企業業務的各個環節,要求全員參與,全程控制,而農村商業銀行預算指標的編制過于籠統,無法細分至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業務環節;部分預算指標的制定偏離了業務實際,形同虛設;預算指標難以進行量化核算,執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標準等。
(三)預算執行不到位,未與考核有效銜接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大多未設立專門的預算管理機構,多由財務部門牽頭預算管理工作,預算管理的權威性不足,各部門預算執行力度不夠,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協調解決;預算管理執行情況未與考核評價進行有效銜接,執行過程中未進行動態監測并隨著實際經營情況及金融形勢的變化調整預算,只簡單將預算目標完成與否同員工的績效考核、工資收入掛鉤,無法有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真正實現預算管理的目標。
四、加強農村商業銀行全面預算管理的對策
(一)增強全面預算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預算管理體系
首先,應在全行內部樹立全面預算管理理念,明確銀行各級員工與領導者的職責、權利及義務,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對商業銀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意義,使員工明白全面預算管理關乎每一個人、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產品、每一個工作環節,只有真正實現全員參與,才能做到預算管理的“全面”。
其次,應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成立專門的預算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并確保預算管理委員會的獨立性及權威性,突破部門間界限,合理協調各部門預算,發揮協同效應,共同實現效益最大化,避免預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預算管理委員會,是董事會按照股東大會決議設立的專門工作機構,對股東會和董事會負責,主要負責全面預算管理的組織和控制。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主要負責下達經營目標及執行預算的最終審核。董事會、股東大會和全面預算管理委員會共同組成預算管理決策機構,對各預算執行部門的工作情況進行指導、監督。
(二)明確全面預算管理目標,提高精細化程度
加強農村商業銀行全面預算管理,必須明確全面預算管理的目標。在編制預算目標的時候,應充分考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發展與風險的綜合平衡;對財務預算、經營預算、資本預算做出合理安排,將經濟資本引入風險管理,通過對經濟資本的計量實現在風險控制的前提下獲取收益;應根據銀行長遠發展戰略制定長期目標,然后結合當前情況制定短期目標;根據銀行整體情況制定整體目標,再結合各部門、各產品、各環節制定局部目標,層層分解,提高指標精細化程度。
(三)強化預算執行力度,完善績效考核機制
制定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制度后,需要做到嚴格執行才能發揮預算的作用。強化預算執行力度,除了樹立預算管理機構的權威性,還應在執行過程中按時進行動態監測,遇到外部因素變化時,應及時向預算管理負責機構進行反映,由其對預算目標進行實時調整,并可根據執行情況找出預算目標制定中的不合理因素,以進一步完善預算管理體系。
強化預算執行力度,還需要完善績效考核機制,通過將預算執行的效果與員工績效考評結合,調動員工積極性,達到預算目標。在進行預算評價和考核時, 必須合理設計考評內容,針對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特點實行差異化考評機制,將考核結果與預算執行部門及個人的利益密切結合,形成賞罰分明的獎懲機制,確保預算執行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關鍵詞: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經營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01
一、前言
目前,經濟資本是國際上現代商業銀行使用的一個行之有效的管理參數,隨著《巴塞爾協議》的修訂,21世紀初期我國的商業銀行開始廣泛應用經濟資本管理理念,尤以建行為代表,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隨著經濟資本概念的引入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研究經濟資本管理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使之不斷實現風險管理與資本管理的統一。
二、經濟資本理念及其作用
(一)經濟資本的內涵
經濟資本是由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層內部面對高度發達的金融市場,以及日趨復雜的客觀風險現實,而產生的配置給資產或某項業務而減輕風險沖擊的資本,也叫做風險資本。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及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即由于資產價格、市場流動性和市場的易變性等市場狀況的變化,而導致銀行收入的不確定性。由于金融市場變化多端,現代銀行交易市場日趨復雜化,加之市場的突發性因素的增多,因此銀行交易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加,導致金融資產價格的波動性不斷加劇,最終就會集中表現在銀行的市場風險。
(二)經濟資本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1.為銀行實施戰略管理提供了基礎手段。資本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關鍵,資本決定商業銀行經營規模的擴張能力、市場生存能力以及風險抵御能力。隨著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完成,商業銀行不斷完善銀行經營管理模式,就需要有效實行經濟資本管理,實現經濟資本管理對分支機構風險和收益的雙重約束。
2.實現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需要。提高全面風險管理是提高銀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其關鍵就在于將風險量化、檢測、分解以及應對策略。通過對經濟資本的有效配置,使各部門、各分行以及各項業務的真實風險水平明朗化,真正實現資本與銀行風險相結合的風險防范體系。
3.是實現銀行短期目標與長期利益的需要。銀行傳統經營管理目標體系往往是以經營利潤和賬面利潤為核心,這就容易引發一些部門為了實現利潤的快速增長而盲目擴張。經濟資本管理使商業銀行合理把握速度、質量和效益之間的關系,將短期目標與長期利潤協調發展。
4.是商業銀行內部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商業銀行在進行績效考核時,必須要將經營成果所產生的風險折算成成本,然后再與收益相比較,這樣才可以有效的衡量業績表現。在績效考核中,經濟資本可以借助PRAROC(風險調整后資本收益率)指標對銀行的各個分機構以及業務線進行相應的評價。
三、經濟資本管理在商業銀行中的實現方式
(一)完善經濟資本管理理念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全面風險管理越來越重要。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風險不能像利潤和規模一樣可以隨時體現出來,如果沒有一種有效地風險經營管理理念,會阻礙銀行的經營和發展。為了在適度控制風險的前提下而達到業務發展的目標,銀行需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謹慎選擇業務投向,在保證能夠接受預測風險的前提下,控制業務額的增長。運用經濟資本的理念,正確認識銀行經營中風險的存在,將受益與風險相平衡,不斷強化全面風險管理理念,商業銀行每一位員工都需要不斷了解這種正確的風險文化,將其滲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
(二)加強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的建設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體系中經濟資本計量范圍只是覆蓋了信用風險而沒有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內容,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不斷市場化,我國商業銀行面臨各方面的不確定性因素隨之增多,面臨的風險程度也越來越復雜,對計量的精確度要求越來越高,加之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存在內控制度不健全、管理技術弱以及業務操作人員技術落后等問題,所面臨的操作性風險較大,因此建立的經濟資本管理體系不僅要涵蓋信用風險還要包括市場風險及操作風險,才能夠全面準確的反應銀行風險情況,有利于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
(三)建立有效的經濟資本運行機制
商業銀行要在風險識別和計量的基礎上,要按照各部門能夠承擔的風險進行經濟資本分配,建立經濟資本管理體系,使之實現對風險資產總量的約束以及價值創造的引導作用。隨著各部門業務的發展,各部門所面臨的風險也會隨之變化,導致有些單位所需資本數量發生變化,在各部門之間建立經濟資本調控機制,運行過程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根據各部門業務的不同對經濟資本的需求量進行合理的調整。
(四)建立科學高效的績效考核機制
實施經濟資本管理一個重要的作用是銀行內部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商業銀行要按照經濟資本管理的要求,建立以RAROC和EVA為核心的績效考核體系。首先要改進指標設計提高計量精確度的可比性;其次建立不同產品、不同部門、不同客戶的經濟資本指標評價中心,要將RAROC和EVA考核從業務、部門、客戶等多個評估體出發,橫向發展,使績效評估更加準確;最后建立與績效評估方法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除此以外,在進行績效評估過程中,EVA指標無法對無形資產、智力資本等財務資本以外的資本進行有效的計量,因此需要引入非財務指標來完善績效考核體系。
四、結論
隨著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資本將成為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核心思想。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的研究和開發不斷推動銀行的風險管理、資本管理以及銀行加之管理的整體統一,合理構建經濟資本管理體系,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推動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單增建.用經濟資本理念提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平[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6):29-31.
[2]張靜,邵彤.對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的探討[J].營銷學苑,2009.
[3]梁偉.經濟資本: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核心[J].經濟問題,2005(9).
[4]毛奉君.實施經濟資本管理對我國商業銀行及監管當局的影響分析[J].新金融,2006(2).